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果实

指数 果实

果實,是被子植物(也称显花植物)花的部份組織衍生成的生殖器官,通常在开花授粉之后,以受精的子房为主体而形成,其中包含有种子。植物藉由果實來傳播種子。其中有許多是可以食用的,人類或動物食用果實後移動,有助於,而果實可以提供人類或動物營養,兩者之間有共生關係,而果實也是人類及許多動物的食物來源之一。世界上的農業產品中,果實佔了其中很大的一部份。 水果是指可以生食,多汁液,有酸味或甜味的果實,像蘋果、橙、西瓜、葡萄、香蕉及檸檬等。但在植物學的定義上,也有一些不被視水果的果實,例如豆子、玉米粒、小麥的麥穗及番茄(亦可作為水果生食)。。 果实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种子和果皮两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但在多数情况下难于区分),其中外果皮的表面有时有各种形态的附属物,如腺毛草屬、钩、翅等。对于可食用的果实来说,一般所謂的果肉,实际上是果皮的一部分,比如桃的肉质部分即为中果皮。 除被子植物外,某些植物也可以通过单性结实形成果实,这样形成的果实在外形上与正常果实相似,但其中的种子没有生殖能力,通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完全消失.

目录

  1. 820 关系: 劍龍屬加里曼丹𩷶加拿大紫荊基里巴斯元埃及陸龜厚嘴鸚哥屬厚皮香科假先知假红树科假熊猴假熊猴亞科假牛繁缕科假茱萸假茄科假肉荳蔻假海桐科半日花科十字花科十字葉蒲瓜樹十齒花科印尼盾印度西瓦古猿印度蘇鐵印度野驢卜徒父南北朝南非茱萸科南欧南方狸藻单性结实叠珠树科古巴亞馬遜鸚鵡古似鳥龍屬古柯科古柯樹可可粉台湾桤木叶顶花科双翼果科双颊果科双钩叶科参棕科吊兰含羞草亚科吸血 (生物学)合丝花科合趾猿向日葵属吉粟草科君吻... 扩展索引 (770 更多) »

劍龍屬

劍龍屬(學名:Stegosaurus)是一類已滅絕的草食性四足動物,是裝甲亞目劍龍下目的一個屬。屬名為Stegosaurus,源自希臘文中的(stegos-;指屋頂)與(-sauros;指蜥蜴)。劍龍是最知名的恐龍之一,因其特殊的骨板與尾刺聞名。劍龍就像暴龍、三角龍以及迷惑龍一樣,經常出現在書籍、漫畫或是電視、電影當中。 劍龍生活在侏儸紀晚期,大約是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左右,也就是啟莫里階至提通階早期。劍龍與一些巨型蜥腳類恐龍,如梁龍、圓頂龍與迷惑龍(原名雷龍)等優勢草食性恐龍,生存於相同時代的相同地區。在美國與加拿大西部的莫里遜組地層中,大約已經挖掘出約80具劍龍屬的身體骨骼,且其中至少可辨識出3個物種Turner, C.E.

查看 果实和劍龍屬

加里曼丹𩷶

加里曼丹𩷶,為輻鰭魚綱鯰形目𩷶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婆羅洲東部淡水、半鹹水流域,體長可達18.2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以昆蟲及果實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果实和加里曼丹𩷶

加拿大紫荊

加拿大紫荊,是豆科紫荊屬的一種大型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於北美洲東部,從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往南至美國佛羅里達州北部。因為原生於美國東部地區且具有紅色的花苞,在美國稱為Eastern Redbud(東部紫荊)。.

查看 果实和加拿大紫荊

基里巴斯元

基里巴斯元是基里巴斯的貨幣,它的匯率和澳大利亞元一致。基里巴斯1979年開始發行硬幣,紙幣則沿用澳大利亞元。.

查看 果实和基里巴斯元

埃及陸龜

埃及陸龜(Testudo kleinmanni),又名克萊馬尼陸龜,包括了納吉夫陸龜,是一種處於極危的龜。牠們雖然稱為埃及陸龜,但已從埃及滅絕,在全球滅絕只是時間的問題。.

查看 果实和埃及陸龜

厚嘴鸚哥屬

厚嘴鸚哥屬(學名:Rhynchopsitta)是一屬金剛鸚鵡。其下現存有兩個物種,分別為厚嘴鸚哥及暗紅額鸚哥,與及一個在墨西哥發現屬於晚更新世已滅絕的物種。厚嘴鸚哥與暗紅額鸚哥最初被認為是同一物種,在墨西哥北部已變得很稀有。以往牠們甚至分佈至美國西南部,但重新引入的措施目前卻未能成功。.

查看 果实和厚嘴鸚哥屬

厚皮香科

厚皮香科共有2属约103种,分布于中南美洲、东亚和东南亚,直到澳洲东北。中国有2属约30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乔木,叶螺旋排列,有黑点,簇生枝顶,全缘;花两性,单生于叶腋内;花瓣5数,果实为蒴果。.

查看 果实和厚皮香科

假先知

假先知,或假申言者,是一个人物,或一个宗教概念,指任何聲稱受神啟示而發布信息的人或團體,但信息其實並非來自真神,跟真神的旨意也不一致,而且假申言者会迷惑住在地上的人去拜敌基督和敌基督的像,并受那兽的印记。假先知对应的词汇是真先知。.

查看 果实和假先知

假红树科

假红树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假红树只生长在中美洲从哥斯达黎加到厄瓜多尔一带。 本科植物是常绿乔木,枝条丛生;单叶互生,有腺点;花大,花苞长,花瓣5数;果实大,直径达13厘米,类似椰子,皮干燥,但前面有一个尖端突出。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山茶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选择性地与四籽树科合并,但2007年5月7日新修订的版本将其合并到四籽树科中。.

查看 果实和假红树科

假熊猴

假熊猴(Notharctus),又名北狐猴、始新狐猴或古狐猴,是一屬生存於5000萬年前歐洲的早期靈長目。假熊猴的身體構造與現存的靈長目分支相似。牠們不像狐猴,而是有較短的面部及向前的眼睛,眼睛有骨頭包圍。牠們的手指較長,適合攀爬樹枝。牠們相對的拇指是獨有的特徵。牠的脊骨像狐猴般很靈活。牠可能吃果實及昆蟲。包括假熊猴的兔猴型下目已經滅絕,而最後的的成員西瓦兔猴屬於中新世末期消失。 假熊猴最少有5個物種。另外亦有7個潛在物種的化石已經被發現。.

查看 果实和假熊猴

假熊猴亞科

假熊猴亞科(Notharctinae)是始新世早期至中期(5500-3400萬年前)北美洲普遍的靈長目,但現在已經滅絕。假熊猴亞科下有六個屬,包括Cantius、Pelycodus、Copelemur、Hesperolemur、假熊猴屬及Smilodectes,都是兔猴型下目的成員。這個亞科的演化歷史相對地較清楚,且都是被用作爭議漸進進化論。雖然一般接受兔猴型下目衍生出現今的狐猴及蜂猴亞科,但牠們究竟與兔猴型下目的哪一個成員是近親則不得而知。假熊猴亞科於始新世中期滅絕,可能成因包括氣候轉變及與其他北美洲靈長目的競爭。.

查看 果实和假熊猴亞科

假牛繁缕科

假牛繁缕科又名纤花草科或假繁缕科,只有一属—假牛繁缕属(纤花草属、假繁缕属),已知共3种,分布于非洲加那利群岛、地中海地区中国和、日本,中国有2种,分布在四川和西藏一带。 假牛繁缕科植物皆为一年生草本;单叶,下部对生,上部互生;,花单性,同株,雄花萼2-3裂,雌花萼管状,2-4裂;果实为球形的小坚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茜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本属合并到茜草科中,列在龙胆目中。.

查看 果实和假牛繁缕科

假茱萸

假茱萸(学名:Aralidium pinnatifidum),又名沟子树,自成一个单型属,属于鞘柄木科,分布在东南亚从泰国到文莱的广大地区。 本科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最高可达15-17米;单叶互生;果实为蒴果,种子有4—5条沟。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山茱萸科,放在山茱萸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假茱萸科(Aralidiaceae Philipson & B.C.Stone, 1980),放在伞形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12月19日又一次修改,将其合并到鞘柄木科中。.

查看 果实和假茱萸

假茄科

假茄科共有2属约85种,全部生长在南美洲西部沿海,从秘鲁的热带到阿根廷的温带地区。 假茄科植物为灌木或草本,绝大部分为肉质,叶肉质或革质;花的花被5,钟形或漏斗形;果实为裂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茄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各属合并到茄科中。.

查看 果实和假茄科

假肉荳蔻

假肉荳蔻(學名:Monodora myristica)是屬於番荔枝科的一種熱帶樹木,原產於非洲。種子可以做香料,又名卡拉巴什肉荳蔻(calabash nutmeg),牙買加肉荳蔻,非洲肉荳蔻。 從前曾經將假肉荳蔻的種子當做是肉荳蔻的替代品,在各地的市場裡以低廉的價格販售。現在除了在產地外,已經很少有這種情形了。.

查看 果实和假肉荳蔻

假海桐科

假海桐科又名岛海桐科,共有3属10-11种,分布在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单生;果实为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蔷薇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菊目中。.

查看 果实和假海桐科

半日花科

半日花科(学名:Cistaceae)属真双子叶植物锦葵目,共包括8属约170-200余种。.

查看 果实和半日花科

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學名:Brassicaceae,中文名譯自舊稱Cruciferae)为真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目的一科,是植物中最繁盛的科之一。有许多种人类食用的蔬菜出自本科,大约共有338個属,约3700种,原产自北半球温带地区,现已被引种到世界各地。中国原产85属约360餘种,另引种7属20餘种。由於十字花科的種屬繁多,現除了大中華地區原產的品種以外,其他的種屬有不少到現在還未有中文譯名,包括不少新擬定的種屬。.

查看 果实和十字花科

十字葉蒲瓜樹

十字葉蒲瓜樹(学名:Crescentia alata),又名十字架树、叉叶树、三叉木,是炮弹果属的植物。分布在爪哇、大洋洲、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云南、广东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原產於墨西哥南部至中美洲,最南可達哥斯大黎加。 植株為小喬木,可以生長至八公尺高。果實圓球形,砲彈狀,直徑七至十公分。十字葉蒲瓜樹的果實質地堅硬很難打破,果實之所會演化出這種防衛機制,可能是為了防止種子被其他動物吃掉,不過這種機制也產生一個反效果,十字葉蒲瓜樹的種子有一種特性,只有在果實被打開後,裡面的種子才會發芽,若是在果實完整未被打破的情況下,裡面的種子並不會發芽,而在原產地除了馬和人類外,並沒有其他動物有能力可以打開這種果實,有人觀察到馬會用蹄子踩破果實,然後食用裡面的果肉與種子,這表示十字葉蒲瓜樹可能是藉由馬來散佈種子,但殖民時代之前美洲並沒有馬。丹尼爾·傑森(Daniel Janzen)認為十字葉蒲瓜樹是靠一種類似樹懶的大型史前哺乳動物嵌齒象來散佈種子的。在嵌齒象滅絕後,失去了散佈種子的媒介,新生的子代多分佈在母樹附近,無法散佈到的很遠地區,十字葉蒲瓜樹變成了瀕危樹種,不過由於馬匹的引進,承續了嵌齒象散佈種子的功能,使得十字葉蒲瓜樹生存得以延續下去,在開闊的牧草地或田野都可以發現這種植物。 十字葉蒲瓜樹的果實挖掉果肉與種子,將挖空的果實乾燥後,可以做成盛食物或飲料的容器。種子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可以食用,有類似甘草的甜味,在薩爾瓦多會用種子做成一種稱為歐洽塔的飲料。.

查看 果实和十字葉蒲瓜樹

十齒花科

十齿花科(学名:Dipentodontaceae),又名十萼花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中国西南的广西、云南、贵州和相邻的缅甸北部及印度东北。 本科植物是乔木,高达11米;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小,白色,花瓣5-7,花盘与花被贴合成杯状;果实为蒴果,革质,被灰棕色长柔毛,内含黑色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檀香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尚无法确定其分类。.

查看 果实和十齒花科

印尼盾

卢比(Rupiah,简作Rp)是印度尼西亚的法定货币,当地华人习称--,由印度尼西亚银行发行和控制。印尼卢比的ISO 4217代碼為“IDR”。每卢比可分为100分(sen),但由于通货膨胀,印尼盾所有的纸币和硬币都已经不以“分”为单位了。 廖内群岛以及新几内亚岛的印尼部分(西伊里安)曾分别拥有自己的卢比货币,即和,但分别在1964年和1971年被纳入了国家卢比。.

查看 果实和印尼盾

印度西瓦古猿

印度西瓦古猿(Sivapithecus indicus),又名西瓦古猿印度種,是一種已滅絕的靈長目,有可能是現今猩猩的祖先。 印度西瓦古猿的標本估計有1250-1050萬年的歷史,都是在巴基斯坦及印度發現。 印度西瓦古猿約有黑猩猩的大小,面部形態像猩猩。牠們吃軟的果實及可能是棲於樹上的。.

查看 果实和印度西瓦古猿

印度蘇鐵

印度蘇鐵(学名:Cycas beddomei)是原產於印度的一種蘇鐵。它們只生長在安得拉邦古德伯山上的細小地區。.

查看 果实和印度蘇鐵

印度野驢

印度野驢(Equus hemionus khur)是棲息在南亞的亞洲野驢亞種。.

查看 果实和印度野驢

卜徒父

卜徒父,春秋时代秦国秦穆公时的占卜者,掌龟卜。 前645年,秦穆公讨伐晋国,卜徒父用筮草占卜,吉利:“渡过黄河,毁坏晋侯的车子。”秦穆公追问,卜徒父回答:“这是大吉。晋军连败三次,必俘获晋国国君。这一卦得到《蛊卦》,繇辞说:‘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雄狐指的一定是他们的国君。《蛊》的内卦是风,外卦是山。时令到秋天,我们的风吹落了他们山上的果实,还取得他们的木材,所以能战胜。果实落地而木材丢失,不打败仗还等待什么?”战斗时,晋国在韩原连败三次,晋惠公被俘。.

查看 果实和卜徒父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果实和南北朝

南非茱萸科

南非茱萸科又名菲茱萸科,或根据音译为柯茱萸科,只有1属2种,都生长在南非。 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高达15米;单叶对生,革质,边缘有锯齿,叶长5-11厘米;花很小,聚合成花序;果实为核果,含有4粒种子,种子含油。木材可用,称为短山茱萸木。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属列入山茱萸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入假石南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为一个科,放在山茱萸目中。.

查看 果实和南非茱萸科

南欧

南欧是欧洲南部的简称,範圍包括伊比利亚半岛、義大利半島及巴爾幹半島的南部,由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及希臘等國組成,有时也称为地中海欧洲,因为大多南欧国家靠近地中海。南歐隔著地中海與亞、非兩洲相望,自古以來與西亞及北非往來密切,同是重要的古文明起源地;對西方世界而言,南歐更孕育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確立了早期的基督教社會,為西方的思想及知識體系奠定了基礎。.

查看 果实和南欧

南方狸藻

南方狸藻早期的台灣植物誌所記載的「台灣狸藻」(U. vulgaris var.

查看 果实和南方狸藻

单性结实

在植物学和园艺学上,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是指天然或人工作用下使胚珠不经授粉而结果的現象。在胚珠未經受精的情況下,子房產生發育而形成无籽果实(Seedless fruit)。与种子败育(Stenospermocarpy)不同,单性结实发育出来的果实是真正无籽的;而通过种子败育发育出来的果实,事实上只是由于在种子很小的时候发生了胚胎放弃,而使得种子保持在了很小和败育的状态而已。 单性结实像种子败育一样,偶尔也会在自然界以突变的形式出现。出現單性結實的個體無法經由有性生殖繁殖,但仍可藉由無性生殖的方式產生後代。影響單性結實的主要因素為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長素、吉貝素和離層素等都對單性結實有顯著的影響,且各激素的平衡對單性結實的影響大過單一激素的影響。溫度、光照等環境因子也會透過影響植物激素的合成而間接影響單性結實。.

查看 果实和单性结实

叠珠树科

叠珠树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澳大利亚的东部,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常绿小乔木,有8-12米高,树皮和新砍的枝干有萝卜味;羽状复叶,有75厘米长,由约30对带锯齿的小叶组成,革质,互生,有托叶;花组成花序,花瓣5,一般为白色或粉红色,子房每室具2个叠生胚珠;果实为蒴果,红色,内含黑色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无患子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属于十字花目,可以选择性地和钟萼木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5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将钟萼木科和其直接合并到一个科。.

查看 果实和叠珠树科

古巴亞馬遜鸚鵡

古巴亞馬遜鸚鵡(学名:Amazona leucocephala),又名古巴亞馬遜鸚哥、古巴白額鸚哥或古巴鸚鵡,是分佈在古巴、巴哈馬及開曼群島的鸚鵡。.

查看 果实和古巴亞馬遜鸚鵡

古似鳥龍屬

古似鳥龍屬(屬名:Archaeornithomimus)是似鳥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中國,約8,000萬年前。屬名的意思是「古老的鳥類模仿者」,意指牠們是似鳥龍的祖先。就像其他似鳥龍科一樣,古似鳥龍應該是雜食性動物,以小型的哺乳動物、植物及果實及蛋(甚至於其他亞洲恐龍的蛋)為食。一些科學家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及化石可將古似鳥龍分類在任何科之內。 模式種稱為亞洲古似鳥龍(A.

查看 果实和古似鳥龍屬

古柯科

古柯科(學名:Erythroxylaceae)共有4属约25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美洲、亚洲及马达加斯加岛。中国有一属2种,分布在南方各省。 本科植物为常绿灌木或乔木;单叶互生,托叶早落;花簇生,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花瓣5,雌雄异株;果实为核果。产于南美洲的古柯树(Erythroxylum.coca)树叶是提炼古柯碱(可卡因)的主要原料,是一种毒品和药物。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划分到亚麻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新设立的金虎尾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本科可以选择和红树科合并。 * Category:植物科名.

查看 果实和古柯科

古柯樹

古柯樹(Coca,學名:Erythroxylum coca),一種灌木,原生于南美洲的西北部秘鲁一带,叶中含有古柯碱,可用于提取可卡因,作为麻醉药,也可作为毒品,在当地原住民的传统文化中曾起过很重要的作用。 古柯目前在南美洲的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亚洲的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广为栽培,形成许多亚种,如秘鲁古柯(E.truxillense)、爪哇古柯(E.

查看 果实和古柯樹

可可粉

可可块 (Cocoa solid),也称作可可粉(cocoa powder)或者可可。其成分是从可可树结出的豆芙(果实)里取出的可可豆(种子),经发酵、粗碎、去皮等工序得到的可可豆碎片(通称可可饼),由可可饼脱脂粉碎之后的粉状物,即为可可粉。多用于咖啡、巧克力和饮料的生产,也是巧克力蛋糕的重要制作成份。.

查看 果实和可可粉

台湾桤木

臺灣赤楊(學名:Alnus formosana)又稱臺灣榿木、臺北赤楊、水柳柯、水柯仔等,為樺木科赤楊屬下的植物。.

查看 果实和台湾桤木

叶顶花科

叶顶花科也叫叶茶藨科,只有1属4种,生长在从墨西哥南部到秘鲁的中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全缘,有小托叶;花小,生长在叶子上,在叶中脉顶端;果实为浆果,包含几个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属分入茶藨子科,属于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列在冬青目中。.

查看 果实和叶顶花科

双翼果科

双翼果科又名双隔果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中美洲的热带地区,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小乔木或灌木,单叶对生或轮生,有托叶;花的花瓣5;果实为蒴果,具有两个内向的半隔膜,种子有毛翅。.

查看 果实和双翼果科

双颊果科

双颊果科又名对药树科、双蕊花科、小球花科或双药树科,是被子植物門中的一个科。在过去的几个十年中这个科获得了许多分类学家的承认。 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单叶互生,革质,无托叶;花小,单性,雄花花瓣1-2,雌花1-4;果实为小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科,并单独设立一个双颊果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分在任何目中,直接放到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选择性地与黄杨科合并。 双颊果科只有一个属,双颊果属,其中包括两个常绿的树种,这两个树种仅限于马达加斯加和科摩罗群岛。.

查看 果实和双颊果科

双钩叶科

双钩叶科(Dioncophyllaceae)共有3属3种(3个单种属),皆生长在非洲西部热带地区的雨林中。 本科植物为藤本植物;单叶互生,无托叶,革质,叶子中脉长出两个类似钩子的器官,借以攀爬;花中等,花瓣5瓣;果实为蒴果;本科最為人知的成員是盾籽穗葉藤,僅有該種是食肉植物,該種的嫩芽和幼枝可以形成捕捉器官,分泌酸性黏液。本科另外2種:道氏盾籽藤、托倫雙鉤葉,它們的知名度皆遠遠不如盾籽穗葉藤。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堇菜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双钩叶科

参棕科

参棕科共有6属125种,分布在太平洋周边各地和非洲南部。中国只有一种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 Urb)分布在南方各地。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草本;复叶无规则,类似棕榈;花排成伞状花序;果实为蒴果。.

查看 果实和参棕科

吊兰

吊兰(学名:Chlorophytum comosum)又名钓兰、挂兰、兰草、折鹤兰,歐美國家稱蜘蛛草(spider plant),日本称折鶴蘭(折鶴蘭),是相當常見的垂掛式观叶植物,原產於南非。.

查看 果实和吊兰

含羞草亚科

含羞草亞科(学名:Mimosoideae),為豆目豆科的一個亞科,約有80屬3000多種。.

查看 果实和含羞草亚科

吸血 (生物学)

吸血(Hematophagy ,来自希腊文,haima“血”,phagein“去吃”)是某些特定动物取食血液的一种行为。由于血液是一种富含营养蛋白和脂质而不需要花费过多努力获得的液体组织,因此特别是在一些小动物例如蠕虫和节肢动物中,吸血演化为一种取食偏好。一些肠道线虫,例如Ancylostomids以吸取肠道中毛细血管的血液为生;还有75%的水蛭种类,例如药用水蛭Hirudo medicinalis,一种自由活动的蠕虫,也是著名的吸血者。还有一些鱼形动物,例如七鳃鳗;和某些哺乳动物,特别是吸血蝙蝠都是典型的吸血者。.

查看 果实和吸血 (生物学)

合丝花科

合丝花科只有一属两种,全部生长在在南美洲的圭亚那高原上。 本科植物为乔木;单叶轮生,叶面有白色的毛,基部有腺体,有托叶;花两侧对称,排成隐头花序,花瓣3;果实为蒴果,种子有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蜡烛树科中,属于远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分在金虎尾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合并到金壳果科。.

查看 果实和合丝花科

合趾猿

合趾猿(學名:Symphalangus syndactylus)或大長臂猿是靈長目動物,為長臂猿當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合趾猿是其他長臂猿的大小的兩倍,達到1米的高度,重達14公斤。.

查看 果实和合趾猿

向日葵属

向日葵属植物包括52种以及许多亚种,全部都是起源于北美洲,但现在有许多种已经作为食物或花卉被引进到世界各地种植。 向日葵属植物的特点是具有小花聚合成盘状,周围呈放射性舌状花为中性不育花,内部盘花两性,有两个成熟后易脱落的,鳞片状冠毛;果实为瘦果。 向日葵属植物有一年生的也有多年生的,都是草本植物。.

查看 果实和向日葵属

吉粟草科

吉粟草科又名针晶粟草科,只有1属5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亚洲,中国只有1种—吉粟草 (Gisekia pharnaceoides L.)生长在海南。 本科植物为草本;单叶对生,肉质,匙形;花小,淡绿色或淡紫色,花萼5,花瓣缺;果实为蒴果,一般生长在海滩上。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番杏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2007年5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将其合并到商陆科。.

查看 果实和吉粟草科

君吻

| 《君吻》(キミキス)是日本的Enterbrain公司在PlayStation 2平台所發行的戀愛模擬遊戲,並依此改編的漫畫以及動畫與輕小說。.

查看 果实和君吻

坚果

坚果是植物的一类果实,通常用来泛指坚硬的干果类,依植物学的定义,坚果是指由坚硬的果皮和種子組成的果實,且在果實成熟时果皮不开裂(閉果)。但在日常的定義下,只要有堅硬外殼、油性的果仁就會稱為坚果。 大部份果實中的種子可以自然的和殼分開,但像榛子、霹雳果、栗子及橡子等堅果,其硬殼包住種子,不易將硬殼和種子分開。日常定義的坚果範圍較寬,像开心果及巴西堅果不是植物學中所定義的堅果,但在日常生活中視為坚果。日常定義的坚果一般是指硬殼、果仁可食用的乾果。.

查看 果实和坚果

堤岸田鼠

堤岸田鼠(學名Myodes glareolus),又名河堤田鼠,是一種細小的田鼠。毛皮呈赤褐色,有些灰斑,尾巴與身體一樣長。牠們棲息在林地,長約10厘米。牠們分佈在西歐及亞洲北部。牠們原產於愛爾蘭以外的英國,但也已入侵到愛爾蘭中。 堤岸田鼠棲息在林地、灌木籬牆及其他茂密叢林中。牠們的壽命可達18個月。牠們是雜食性的,主要吃昆蟲、葉子及果實,如覆盆子及榛屬堅果。牠們隨時可以攀上灌木或樹上。 堤岸田鼠的巢穴是在地底下,會以苔蘚、羽毛及植物遮蔽。牠們會在穴內儲存食物。.

查看 果实和堤岸田鼠

塞子木科

塞子木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美国南部,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小乔木或灌木,木材有苦味,有树脂;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为絮状,类似柳絮;果实为小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为其单独设立一个塞子木目,(Leitneriales Engl., 1897年)属于金缕梅亚纲,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并入苦木科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塞子木科

塞維索事件

塞維索事件為發生於1976年7月10日12時37分的工業事故,位於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米蘭北方約20公里的小型化學工廠,為史上最嚴重的2,3,7,8-四氯雙苯-p-戴奧辛(TCDD)汙染事件。該事件促進了相關科學研究及工業安全規範的制定,欧洲联盟的工業安全法規又被稱作。.

查看 果实和塞維索事件

墨西哥灰熊

墨西哥灰熊,又名墨西哥棕熊,是一群滅絕的棕熊种群,过去被归类为一独立的亞種(學名:Ursus arctos nelsoni),但现在被认为是灰熊(U.

查看 果实和墨西哥灰熊

壯麗細尾鷯鶯

壯麗細尾鷯鶯(學名:Malurus cyaneus),又名華麗細尾鷯鶯,是細尾鷯鶯科的一種雀,分佈在澳洲東南部。牠們是留鳥及地盤性的,且有高度的兩性異形:雄雀繁殖時前額、耳底、上背及尾巴呈鮮藍色,面部黑色,喉嚨黑色或深藍色;非繁殖期的雄雀、雌雀及雛鳥主要是灰褐色的。現已知有兩個亞種:塔斯曼尼亞較為大及深色的cyaneus亞種及主島的cyanochlamys亞種。 壯麗細尾鷯鶯擁有一些特殊的行為特徵,包括社會性一夫一妻制但濫交,雖然牠們會一雌一雄組成一對,會雙方都會與其他雀交配及餵哺其幼鳥。雄雀會送黃色花瓣給雌雀來示愛。 差不多只要有一些下層灌木層作為遮蔭,就可以見到壯麗細尾鷯鶯的蹤跡。牠們可以棲息在有稀疏叢林的草原、森林、林地及花園。牠們已適應了城市環境,在悉尼、坎培拉及墨爾本的郊區十分普遍。牠們主要吃昆蟲及以種子扶助。.

查看 果实和壯麗細尾鷯鶯

多刺卷尾豪豬

多刺卷尾豪豬(學名:Sphiggurus spinosus)是一種新大陸豪豬。牠們分佈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及烏拉圭。牠們的尾巴很短,毛色呈灰褐色。牠們主要吃果實、螞蟻幼蟲、植物及根。.

查看 果实和多刺卷尾豪豬

多香果

多香果又名眾香子、牙買加胡椒,是桃金孃科多香果屬的一種植物,原產於美洲的熱帶地區。乾燥未成熟的果實與葉子可以做為香料使用,由於果實具有丁香、胡椒、肉桂、肉荳蔻等多種香料的味道,所以被稱為多香果。.

查看 果实和多香果

多香木科

多香木科只有1属60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部、中国西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以及新喀里多尼亚,中国只有1种—多香木(Polyosma cambodiana Gagnep.),生长在云南一带。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对生,干时变为黑色;一般5裂,叶柄长,无托叶;花单性,白色或淡绿色,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花瓣4,线形,花蕾长;果实为核果,只有1颗种子,含淀粉。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虎耳草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列在任何一个目中,直接放在II类真菊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多香木科

夏威夷雁

夏威夷雁(学名:Branta sandvicensis),又名黃頸黑雁或黃額黃雁,是夏威夷特有的一種雁,也是夏威夷州的州鳥。牠們只分佈在茂宜島、考艾島及夏威夷島。.

查看 果实和夏威夷雁

大型原康修爾猿

大型原康修爾猿(Proconsul major),原康修爾猿大型種,是已滅絕的一種原康修爾猿,有可能是非洲古猿的祖先,並擁有人科的特徵。牠們出現於中新世早期,大小約像大猩猩般。 大型原康修爾猿分佈在非洲大陸。根據其牙齒形態,相信牠是吃果實的。.

查看 果实和大型原康修爾猿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查看 果实和大稻埕

大花四照花

大花四照花(學名:Cornus florida),又名大花山茱萸、多花狗木,是山茱萸科的一種木本植物。原產於北美洲東部,從美國緬因州南部往西經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至美國堪薩斯州東部;南至佛羅里達州北部及德克薩斯州東部。另外在墨西哥東部的新萊昂州及韋拉克魯斯州也有出產一個亞種。 大花四照花是美國北卡羅萊那州及維吉尼亞州的州花。.

查看 果实和大花四照花

大靈貓

大灵猫(学名:Viverra zibetha),又名五間狸、九節狸,是食肉目灵猫科的一種动物。.

查看 果实和大靈貓

大血藤科

大血藤科,亦称“红藤”,只有一属唯一种,生长在中国南方各省。 大血藤为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茎红褐色;复叶三出,互生;花单性异株,辐射对称,花瓣6,极小,花萼6,花瓣状;果实为聚合果,由多个肉质小浆果组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属单独分出一个科,属于毛茛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本属合并到木通科中,仍然属于毛茛目。.

查看 果实和大血藤科

大高良薑

大高良薑(學名:Alpinia galanga),別稱高良姜、大良姜、南姜、 山姜、廉姜、良姜、良姜子、紅豆蔻、紅豆扣、紅扣、紅蔻、番鬱金、諾卡及郭哈等 ,在粤菜烹饪的专业术语中称潮汕姜 ,為薑科山薑屬植物。.

查看 果实和大高良薑

大鳳冠雉

大鳳冠雉(Crax rubra)是一種大型的鳳冠雉科。.

查看 果实和大鳳冠雉

大麻槿

大麻槿(学名:Hibiscus cannabinus)又称洋麻、红麻、钟麻、芙蓉麻、槿麻、阿姆巴里麻等,为锦葵科木槿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于西非,后传播至里海沿岸及印度,19世纪之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美国、古巴等加勒比海沿岸国家,澳大利亚,日本 国立環境研究所 侵入生物DB及中国的黑龙江、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和云南等省。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在欧美被主要当做黄麻的替代品。.

查看 果实和大麻槿

大葉榕

大葉榕(學名:Ficus virens var.

查看 果实和大葉榕

大蓋巨脂鯉

大蓋具脂鯉,為輻鰭魚綱脂鯉目脂鯉科的其中一個種。.

查看 果实和大蓋巨脂鯉

大果西番蓮

大果西番蓮(學名:Passiflora quadrangularis)是西番蓮屬的植物中,果實最大的一種。它是分布於熱帶美洲的一種多年生植物,擁有心形的、卵形的或是尖形的平滑葉子。其葉柄(petiole)有四到六個腺體。它的根部可用來當作催吐劑與麻醉藥品。它也擁有很香的花並能結出長橢圓形的果實,果實中包含了許多的種子,嵌入於稍帶酸味但可食用的假種皮之中。 大果西番蓮有時候會在溫室中種植。其他幾種西番蓮屬的植物果實都可以食用,如樟葉西番蓮(Passiflora laurifolia)被當作「水檸檬」(Water lemon)以及蘋果狀西番蓮(Passiflora maliformis)被當作西印度群島的「甜葫蘆」(Sweet calabash)。 該果實果肉厚且種子少。和百香果一樣可供食用,但甜度、酸度較一般百香果低。可製果汁,未成熟果實的果肉也可當蔬菜煮食。.

查看 果实和大果西番蓮

太平鸟

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garrulus),又名黄连雀,為太平鳥屬下的一種鳥類。.

查看 果实和太平鸟

太平洋皇鳩

太平洋皇鳩(學名Ducula pacifica)是一種鴿子。它們分佈在美屬薩摩亞、庫克群島、東斐濟較細小的島嶼、基里巴斯、紐埃、巴布亞新畿內亞較細小的衛星島嶼、薩摩亞、所羅門群島、托克勞、湯加、圖瓦盧、瓦努阿圖及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太平洋皇鳩棲息在小島上的熱帶潮濕低地森林及大島上的潮濕山區森林。為了覓食,它們可以來往島嶼之間或組成大群。它們是吃果實的,有時也會吃葉子及花朵。它們會在樹上築巢,以樹枝來築成密封的巢。每次只會生一隻蛋,雙親也會一同孵化。 雖然太平洋皇鳩也面對失去棲息地及獵殺的威脅,但它們仍很普遍,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為無危。它們在小島上較易受威脅。在湯加及薩摩亞於史前就已經有捕獵太平洋皇鳩的習俗,且具有特別的文化重要性。.

查看 果实和太平洋皇鳩

太果木科

太果木科也叫常绿桦科或核果桦科,只有1属1种,生长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一带,和桦木科的亲缘关系较近。 本科植物为20-30米高的乔木,单叶,长达5-12厘米;常绿,果实为核果。.

查看 果实和太果木科

头花草科

头花草科(又名萼角花科或萼角科),共有6属约40种,分布在南美洲南部。 本科植物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叶有裂;花小,排成头状花序,花瓣5,肉质,萼管具棱;果实为瘦果。.

查看 果实和头花草科

夷地黄科

夷地黄科共有4属28种,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到热带中美洲和古巴。 本科植物为乔木、灌木或藤本;树皮白色;单叶对生,叶厚,背面有腺点;花大,单性;果实为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中各属分别列在紫葳科和玄参科中,属于玄参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到唇形目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夷地黄科

夷白花菜科

夷白花菜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墨西哥的干旱地带,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常绿灌木, 0.3–1.2米高;单叶互生,非常小(7-21毫米长),肉质,无托叶,有毛;花相当大(直径为4-5厘米),腋生,花瓣不规则,有5、6或7瓣,蓝色;果实为蒴果,内含有翅的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山柑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分在十字花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夷白花菜科

夷茱萸科

夷茱萸科只有一属—夷茱萸属(Griselinia)共7种,都是灌木或乔木,分布在南美洲和新西兰。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山茱萸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本科单独列为一个新科,在伞形目下。 本科植物为常绿植物,叶背面颜色浅,花小,无花瓣;果实为小浆果。;新西兰品种 都是4-20米高的大灌木或乔木:.

查看 果实和夷茱萸科

夾竹桃

夾竹桃(学名:Nerium oleander),又名洋夾竹桃或歐洲夾竹桃,属龙胆目夾竹桃科,是夹竹桃属的唯一一种,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具觀賞價值的中草藥。因為莖部像竹,花朵像桃,因而為名。它是夾竹桃屬中唯一的品種。北非古城沃呂比利斯就是以洋夾竹桃的舊拉丁文名而取名的。 夾竹桃出產自摩洛哥及葡萄牙以東至地中海地區及亞洲南部至中國的雲南。它們一般會生長在乾涸的河床。它們可以生長至2-6米高,在直立的枝上向外展開。特徵為葉輪生,蓇葖果呈圓柱狀,種子很多,披褐色長毛。葉子成對或三塊一組,厚身及革質,呈深綠色,窄而呈尖槍狀,長5-21厘米,闊2.5-5厘米,邊緣平滑。花朵成束的在枝端長出,成聚繖花序,花期為4至9月,有白色、粉紅色或黃色,直徑2.5-5厘米,有一個五瓣的花冠。它們一般,但不是經常,會散發出甜香味。果實長而窄,有5-23厘米長,成熟時會爆開放出大量種子。 以往有香味的夾竹桃被分類成不同的品種N.

查看 果实和夾竹桃

奎乐果

奎乐果(学名:Gomortega keule)是奎乐果科(Gomortegaceae)奎乐果属(Gomortega)的唯一物种,也叫葵乐果、腺蕊花、油籽树或直接音译为“哥摩木”,是生长在智利的一种乔木,花小,果实为黄色核果,果肉可以食用。几种分类法都把它列入樟目。.

查看 果实和奎乐果

奧塔哥石龍子

奧塔哥石龍子(學名Oligosoma otagense)是一種瀕危的石龍子,分佈在新西蘭的奧塔哥大區中部。.

查看 果实和奧塔哥石龍子

奧亞吸蜜鳥

奧亞吸蜜鳥(Moho braccatus)是可愛島特有及已滅絕的吸蜜鳥。牠們在20世紀初的亞熱帶森林甚為普遍,但自此數量就開始下降。1987年仍有聽到牠們的歌聲,但之後就被認為是已滅絕。滅絕的原因包括黑鼠、豬和帶有鳥類疾病的蚊入侵,以及棲息地的破壞。 奧亞吸蜜鳥是夏威夷最細小的吸蜜鳥之一,只有約20厘米長。牠們呈黑色或深褐色,腳上有稀疏的黃色羽毛,胸部及翼下有白帶。牠們的喙尖銳及稍微彎曲,可以抽出花蜜。牠們特別喜歡山梗菜屬及桃金孃的花蜜,也會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及果實。 奧亞吸蜜鳥在可愛島峽谷的樹孔中築巢。牠們的近親如夏威夷吸蜜鳥、監督吸蜜鳥及歐胡吸蜜鳥都已滅絕。對於奧亞吸蜜鳥所知有限。牠們的滅絕涉及複雜的問題,包括了蚊子散播疾病,令牠們退到較高的地方居住,但在較高的地方卻缺乏樹孔築巢。另外在十年間曾發生兩次颶風侵襲,將大部份有樹孔的古樹都破壞了,第二個颶風的到來亦阻礙了樹木的生長,引致牠們於1987年滅絕。.

查看 果实和奧亞吸蜜鳥

女楨

女桢是木樨科女桢属植物,又称蜡树、青蜡树、白蜡树、大叶蜡树等。.

查看 果实和女楨

奇子树

奇子树是奇子树属(又名澳樟属)中的唯一种,生长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热带雨林中,一般为10-100株一起聚居在雨林中低洼潮湿区域,是1亿2千万年前出现的原始被子植物。 奇子树是常绿乔木,一般为20-30米高;单叶对生或3-4个螺旋排列,12-25厘米长,5-9厘米宽;花的直径为4-5厘米,花萼红色,虫媒,两性,但有半数的花没有雌蕊;果实为核果,直径8厘米,分为3-4瓣,有毒。 奇子树的种子可以生长3-4个子叶,一个种子可以出多个芽,种子对绝大多数动物都有巨毒,但澳大利亚的特有麝香小袋鼠可以食用它。 最早奇子树是19世纪被伐木工人发现的,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路德维格·丹尼尔(Ludwig Diels)将其分类到腊梅科,但原发现地已经被砍伐清理成甘蔗田了,所以被认为已经绝种了,直到1972年,由于当地牲畜被奇子树种子毒死,才重新被发现,澳大利亚植物学家S·T·布拉克将其单独分为一个科—奇子树科,属于樟目,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维持这种分类,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本属划入腊梅科。.

查看 果实和奇子树

奇萊肋柱花

奇萊肋柱花(Lomatogonium chilaiensis),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目前分佈最南的龍膽科肋柱花屬(Lomatogonium)植物,台灣生物學家王震哲與陳志雄1998年秋天於奇萊山區發現,於2000年發表。 其特徵為:.

查看 果实和奇萊肋柱花

始鏡猴科

始鏡猴科(学名:Omomyidae)是5500-3400萬年前始新世已滅絕的靈長目。始鏡猴科的化石於北美洲、歐洲、亞洲及非洲都有發現。始鏡猴科是始新世分佈在全北區的兩類靈長目之一,另一類則是兔猴科。始鏡猴科及兔猴科於始新世的北美洲、歐洲及亞洲突然出現。 始鏡猴科的特徵包括有大的眼眶、短的吻突、沒有前面的前臼齒、適合吃昆蟲或果實的頰齒、及相對細小的體型。但是到了始新世末期,一些北美洲始鏡猴科體型開始膨脹,重於1公斤,並且吃果實及樹葉。梯吐猴屬、尼古魯猴屬及小鼠猴屬的大眼眶顯示牠們是夜間活動的。於始新世末期德克薩斯州的Rooneyia的眼眶很小,估計牠們是日間活動的。 始鏡猴科有可以抓住東西的手及腳,手指及腳趾有指甲而沒有爪。始鏡猴科的顱後骨骼顯示牠們是棲於樹上的。當中的尼古魯猴屬的脛骨及腓骨像現今的眼鏡猴般是融合的,可見牠們經常跳躍。其他的始鏡猴科都缺乏了跳躍的適應性,與現今的鼠狐猴屬及鼠狐猴屬相似。 始鏡猴科的分類及演化歷史被受爭議。很多學者都指始鏡猴科是簡鼻亞目的基底、跗猴型下目基底或與兔猴科相近的靈長目基底。另外,始鏡猴科的原始骨骼特徵,難於與現今的生物拉上關係。例如始鏡猴科缺乏了現今簡鼻亞目的多種骨骼特徵,如縮小了的鐙骨肌內頸動脈、並翼蝶骨及顴骨互接等。始鏡猴科亦在上中門齒間有空隙,估計牠們有鼻鏡及人中,將液體輸送至犁鼻器。始鏡猴科亦缺乏了大部份眼睛猴的特徵,如特大的眼眶及極度適合跳躍的顱後結構。在其他方面,始鏡猴科在靈長目中是獨立演化的。.

查看 果实和始鏡猴科

孟加拉狐

孟加拉狐(學名:Vulpes bengalensis)又名印度狐,是印度次大陸特有的一種狐狸,分佈在喜瑪拉雅山山腳及尼泊爾至印度南部,及由巴基斯坦東部及西部至印度東部及孟加拉國東南部。.

查看 果实和孟加拉狐

孤䳍

孤䳍(學名:Tinamus solitarius)是巴西東部大西洋森林特有的一種鳥類。.

查看 果实和孤䳍

孔药花科

孔药花科又名孔药木科,共有3属约45种,全部生长在澳大利亚。 本科植物为小灌木或草本;叶小,无托叶,有腺体;花小;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远志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列在酢浆草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取消这个科,将其各属合并到杜英科中。.

查看 果实和孔药花科

孔雀蛱蝶

孔雀蛺蝶(学名:Aglais io)是一種色彩鮮艷的蝴蝶,分佈在歐洲及東至日本的亞洲溫帶。它們是孔雀蛺蝶屬下的唯一物種,學名取自希臘神話中的伊那科斯及其女兒伊俄。它們很易與非釉蛺蝶屬混淆,但兩者並非近親。它們很多會留在生活的地方,在建築物或樹中過冬。故它們會在初春時出現。.

查看 果实和孔雀蛱蝶

安博棒錘樹

安博棒錘樹(学名:Pachypodium ambongense),又名安博象鼻,屬於夾竹桃科下的棒錘樹屬,最初是於1924年描述。它們高1-2米,呈樽形。在馬達加斯加西部中生代石灰岩上的落葉林內生長。在造園中很少會見到它們。.

查看 果实和安博棒錘樹

安卡拉古猿

安卡拉古猿(Ankarapithecus meteai)是一種已滅絕的靈長類。牠們約重60磅,吃果實。牠們的化石於1950年代及1990年代在近土耳其的安卡拉發現。 安卡拉古猿由於與西瓦古猿相似,故有指牠們是西瓦古猿的一種。.

查看 果实和安卡拉古猿

安那吉達島鬣蜥

安那吉達島鬣蜥(學名Cyclura pinguis)是一種岩鬣蜥。以往它們也有棲息在波多黎各及聖湯瑪斯(Saint Thomas),但其分佈地已大幅減少,現只分佈在阿內加達島內。.

查看 果实和安那吉達島鬣蜥

对叶藤科

对叶藤科共有2属约60余种,生长在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藤本,单叶对生;花的花瓣5;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玄参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各属合并到爵床科中,属于唇形目。.

查看 果实和对叶藤科

寄奴花科

寄奴花科又名柔毛小花草科、旱生草科或漠茸草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单叶丛生,有毛和腺点,稍肉质;花小,花瓣5;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虎耳草科中,属于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分在任何目中,直接放到II类真菊分支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12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是合并到南鼠刺科中。.

查看 果实和寄奴花科

小叶越橘

小叶越橘(学名:Vaccinium parvifolium)是杜鵑花科越橘屬的植物,原产於北美洲太平洋西北地区,多见於阿拉斯加东南部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南至华盛顿、俄勒冈至加利福尼亚中部,生长在海平面至海拔1,820米的地区。.

查看 果实和小叶越橘

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japonica)又名十二红、--或红连雀。.

查看 果实和小太平鸟

小安德烈斯島鬣蜥

小安德烈斯島鬣蜥(學名Iguana delicatissima)是小安的列斯群島特有的一種大型蜥蜴。由於棲息地的破壞、野生掠食者、捕獵及混種都令它們的數量急速衰落。人工繁殖也只有兩個成功個案。.

查看 果实和小安德烈斯島鬣蜥

小灰頭稚冠雉

小灰頭稚冠雉(Ortalis vetula)是一種鳳冠雉科的大型鳥類。牠們棲息在熱帶及亞熱帶的環境,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瑞歐格蘭山谷(Rio Grande Valley)叢林至哥斯達黎加的最北部。另外在中美洲也有一個群落,分佈在墨西哥近太平洋的低地叢林至尼加拉瓜北部。.

查看 果实和小灰頭稚冠雉

小瓶子草

小瓶子草(学名:Sarracenia minor)为瓶子草属食虫植物。其种加词“minor”来源于拉丁文,意为“小”,指其典型变种的捕虫瓶尺寸。其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平原的北卡罗来纳州南部、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北部。McPherson, S.R.

查看 果实和小瓶子草

小盘木科

小盘木科 又名翅子藤科,或音译为攀打科,共有4属28种,分布在东南亚和非洲西部。中国只有1种—小盘木(Microdesmis casearifolia Planch.),分布在云南、广西和广东。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极小,花瓣5,雌花的花被和雄花相同稍大;果实为核果。.

查看 果实和小盘木科

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位于中国广东新会会城以南10公里的天马河的一座小岛,新会市新八景之一,是新会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 1618年始,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生息,形成枝叶覆盖15亩河道,树上栖息2万多鹭鸟,鸟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的一道天然美丽风景线,鸟多了,人们便把这泥墩叫作“雀墩”。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游览此地后发表了一篇散文《鸟的天堂》,并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使之名扬中国。从此,雀墩便改称为小鸟天堂。.

查看 果实和小鸟天堂

小鹿瞪羚

小鹿瞪羚(學名:Gazella dorcas),是分布最广的瞪羚,从北非到阿拉伯甚至到印度东部都是它们的分布地区。其众多的亚种可以生活在草原、旱谷、沙漠和半沙漠等多種氣候地區。由於人類的土地開發以及畜養大量的綿羊及山羊,小鹿瞪羚的棲地與食物來源一直在縮小,族群存續相當受威脅。.

查看 果实和小鹿瞪羚

小檗属

小檗属(學名:Berberis)植物大约有450-500种,为常绿或落叶灌木,一般为1-5米高,有刺,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和十大功劳属(Mahonia)的亲缘关系较近,有的分类学家将十大功劳属的植物列在小檗属中。.

查看 果实和小檗属

小木通

小木通(學名:Clematis armandii,英文名稱:Armand Clematis、Evergreen Clematis,別稱木通、大木通、大淮通、川木通、淮木通、淡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紫木通、白木通、辣木通、大葉木通、三葉木通、野淮通、蓑衣藤、簑衣藤、粗糠藤、黃防已、黃防己、長葉侯培、疏序鐵線蓮、鐵馬鞭、威靈仙及亂根草等,為毛茛科鐵線蓮屬植物。模式標本採自於四川寶興。.

查看 果实和小木通

尖苞树科

尖苞树科又名澳石南科或頂花科,共有31属约400余种,生长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夏威夷和南美洲,主要品种集中在大洋州。 尖苞树科植物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花的花被5裂或4裂(只有Oligarrhena属4裂),花有各种颜色,包括绿色、白色、红色、粉红色、紫色和黄色;果实为核果或蒴果。.

查看 果实和尖苞树科

射日塔

射日塔 (Chiayi Tower),位於臺灣嘉義市嘉義公園內,為一座高62公尺的塔式建築,共12層,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與卓建光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設計,有「嘉義市的新地標」之稱。原址為建於日治時代的嘉義神社,神社本殿於二戰後改為忠烈祠,於1994年4月24日受祝融之災全毀。 舊忠烈祠慘遭回祿之後,嘉義市政府原本計畫在嘉義公園內分別重建忠烈祠與新建射日塔,然而因當時兩項工程經費預算不足,遂變更設計將兩項工程結合,共用結構體與基礎,成為一體的設計以節省市府經費,並增添工程之規模。以公共造產方式,委由民間經營,先前由雲嘉廣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雲嘉電台射日塔管理中心負責營運。.

查看 果实和射日塔

山龙眼科

山龙眼科包括80属,约2000余种,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大部分种类在澳洲和南非,此外在南美洲和东南亚有少数种类,中国原产的有山龙眼属和假山龙眼属2属共21种,分布在南方。 本科植物多为灌木或乔木,稀为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常革质,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左右对称,稀为辐射对称,无花瓣;花萼为花瓣状,4基数,具有颜色,花小,但花序明显,有特异化的很特殊的传粉机制;果实为坚果、核果、蒴果或蓇葖果。各品种适应分化的非常严重,因此有时很难通过共性确定其科属,但各属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查看 果实和山龙眼科

山柚子科

山柚子科又名山柚科,包括10属约28种,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地区。中国有4属4种,生长在南方各地。 本科植物为灌木、乔木或木质藤本;单叶互生;小花辐射对称,两性或单性,花瓣4一5;果实为核果。其中部分种类为寄生植物。.

查看 果实和山柚子科

山梨糖

山梨糖(Sorbose)在分类上属于己醣与酮糖,为D-果糖二号与三号位碳所对应的差向异构体。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和異丙醇,不溶於乙醚、丙酮、氯仿和苯。存在於植物果實中。其甜度與蔗糖相近,可做為甜味劑。在工业生产维生素C的过程中,山梨糖作为发酵后产生的中间体。.

查看 果实和山梨糖

山榄科

山榄科(学名:Sapotaceae),包括约65属800余种,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中国有11属约30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 本科植物都是常绿灌木和乔木,有许多品种的木材有价值,也有可以初战食用果实的品种,如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金星果(Chrysophyllum cainito)等,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xa)可以提炼食用油,胶木属(Palaquium)可以提炼橡胶。 Category:植物科名 *.

查看 果实和山榄科

岩牡丹屬

岩牡丹屬(学名:Ariocarpus)是一屬生長在亞熱帶的肉質仙人掌。其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橡樹」及「果實」,因它們的果實非常相似。 岩牡丹屬分佈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南部的格蘭德河石灰岩山區,墨西哥的北部及中部強烈陽光的地方。它們現正處於瀕危,在野外頗為稀有。.

查看 果实和岩牡丹屬

岩高兰科

岩高兰科共有3属9种,分布于北温带、北极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中国只有1种,生长在东北。 岩高兰科植物为常绿灌木,叶小,革质,耐旱,丛生;花小,花萼3-6裂;无花瓣;果实为核果,多浆汁。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在杜鹃花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各属合并到杜鹃花科中。.

查看 果实和岩高兰科

岩鬣蜥

岩鬣蜥是岩鬣蜥屬(Cyclura,又名圓尾蜥屬或圓尾鬣蜥屬)的蜥蜴,分佈在加勒比地區。牠們是高度的特有種,在每一個島上都只有一個物種或亞種。.

查看 果实和岩鬣蜥

岩梅科

岩梅科是一个小科,只有7属20种植物,主要生长在高山区和近北极地区,中国有3属,10种,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或常绿亚灌木;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5;果实为蒴果。;属.

查看 果实和岩梅科

川楝子

苦楝子,又名金鈴子,中药材,为楝科落叶乔木苦楝樹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故又名川楝子。.

查看 果实和川楝子

巨人柱

巨人柱(學名:Carnegiea gigantea)是巨人柱属(Carnegiea)中唯一的一个物种,屬於仙人掌科,也是世界最高的仙人掌品種之一。其学名是为了纪念美国企业家和慈善家安德鲁·卡內基而起的。.

查看 果实和巨人柱

巨嘴擬鴷

巨嘴擬鴷(Semnornis ramphastinus)是新熱帶界一種獨特的鳥類。.

查看 果实和巨嘴擬鴷

巨蜥

巨蜥是巨蜥屬(学名:Varanus)的蜥蜴,包括了所有蜥蜴中最重的科莫多龍及最長的薩氏巨蜥。牠們的最近親是蛇蜥科及毒蜥屬。.

查看 果实和巨蜥

巨松鼠

巨松鼠(学名:Ratufa bicolor)也称为树狗,黑狸,藤狸,黑果狸,黑大松鼠,马来亚大松鼠,为一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大型啮齿类动物。 身体瘦长,长约40厘米,尾长可达50~60厘米;头小,耳有明显的毛簇;四肢短;背部、四肢外侧及尾部为深棕色和黑色,腹部、四肢内侧及脸颊为黄色,眼周有黑色眼环。 以植物的果实、花蕊等为食。栖息于亚热带、热带的雨林中。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查看 果实和巨松鼠

巴爾米木

巴爾米木(学名:Balmea stormiae)是一種分佈在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洪都拉斯及墨西哥的茜草科植物。花朵呈腓紅色,在墨西哥整棵樹會作為聖誕樹出售。由於其數量已大幅下降,現正處於瀕危。.

查看 果实和巴爾米木

巴西堅果

巴西堅果(英文:Brazil nut,学名:Bertholletia excelsa),又名巴西果、巴西栗、帕拉果(Para nut)、黄油果(Cream nut)、奶油果(Castanea)、鮑魚果(西番蓮果有時候也被稱為巴西果,應與巴西堅果相區別),高大的贝尔托莱氏木(Bertholletia excelsa)的可食种子。贝尔托莱氏木是玉蕊科巴西堅果屬的植物,巴西堅果屬只有巴西堅果一個種,植物名Bertholletia是以法國化學家克勞德·貝托萊的名字命名的。是世界上主要商业坚果和果仁类之一。原產於南美洲的圭亞那、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東部、秘魯東部、玻利維亞東部。零星的分佈在亞馬遜河、內格羅河、奧利諾科河沿岸的森林裡。.

查看 果实和巴西堅果

巴氏棒錘樹

巴氏棒錘樹(学名:Pachypodium baronii),又名豪華象鼻,是夾竹桃科下的一種開花植物。它們是粗壯的灌木,樹幹呈球狀或壺狀。頂上有多支圓柱形的樹枝。它們是馬達加斯加的特有種,生長在島內西部中生代石灰岩的低地落葉林內。.

查看 果实和巴氏棒錘樹

巴拉圭冬青

巴拉圭冬青(学名:Ilex paraguariensis),为冬青科冬青屬植物。原產於南美洲的亞熱帶地區,包括阿根廷北部、巴拉圭、烏拉圭、巴西南部及玻利維亞。將巴拉圭冬青乾燥的葉片浸泡在熱水中,所泡出來的茶湯稱為瑪黛茶(--;也稱巴拉圭茶(Paraguay tea)、巴西茶(Brazilian tea)),含有咖啡因、鞣酸,是一种兴奋饮料,其咖啡因含量比等量的綠茶稍高,收敛性较茶弱。 巴拉圭冬青的植株為灌木或是小喬木,可以生長到15公尺高。葉為常綠性,長7~11公分,寬3~5.5公分,葉緣有鋸齒。花小型,花白色帶點綠色調,花瓣四片。果實為紅色漿果,果徑0.4~0.6公分。 File:Yerba Mate.jpg|植株 File:Ilex paraguariensis - Yerba mate - desc-leaves.jpg|葉 File:Ilex paraguariensis-IMG 2108.jpg|花序 File:Ilexparaguariensis.jpg|花與果 File:Yerba mate.JPG|乾燥葉枝 File:Kaa mate.JPG|瑪黛茶 |瓶裝瑪黛茶.

查看 果实和巴拉圭冬青

帚灯草科

帚灯草科于2006年5月被确定包括58属共520余种,都是原生于南半球热带和亚热带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少数品种生长在新西兰、智利、马来半岛和越南。中国只有1属1种—薄果草(Leptocarpus disjunctus Mast.),生长在海南岛。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簇生,根茎有鳞片状的鞘;茎四方柱形或扁平,有节类似竹或甘蔗;花小,单性,雌雄异株,稀有同株或两性,花被3-6;果实为坚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放入帚灯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入新设立的禾本目中。.

查看 果实和帚灯草科

丁香

丁香(学名:Syzygium aromaticum,clove)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一種,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其花蕾又名丁子香,是一种香料,干燥后广泛用于烹饪中,做为一种食物香料,现在已经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目前出产丁香的地区主要有印度尼西亚、桑给巴尔和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也出产丁香,2005年,印度尼西亚生产的丁香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 丁香树是一种常绿乔木,高达10至20米,叶椭圆形,单叶大,对生,革质;花为红色,聚伞花序,花蕾初起白色,后转为绿色,当长到1.5至2厘米长时转为红色,这时就可以收获,萼托长,花萼和花瓣4;果实为长椭圆形,名为「母丁香」。 另外,木犀科丁香属的歐丁香,一般也被俗称为「丁香花」,但与本种没有直接关系。.

查看 果实和丁香

帝王亞馬遜鸚鵡

帝王亞馬遜鸚鵡(Amazona imperialis),又名帝王亞馬遜鸚哥或帝鸚鵡,是一種綠紫色的鸚鵡。牠們的亞馬遜鸚鵡屬中體型最大的,長達51厘米。牠們的背部綠色,頸部紫色,尾巴紅色而末端綠色,下身紫色。雌鳥及雄鳥相似。 帝王亞馬遜鸚鵡是多明尼克加勒比海島嶼上山區森林的特有種,且是多明尼克的國鳥。牠們主要吃果實及種子。牠們在空心樹中築巢。 由於數量稀少、持續失去棲息地、被捕獵及當地受颶風吹襲,帝王亞馬遜鸚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牠們也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及二的保護。.

查看 果实和帝王亞馬遜鸚鵡

丝瓜

丝瓜(学名:Luffa cylindrica),粵語称有棱的丝瓜或勝瓜,无棱的水瓜,珠江三角洲丝瓜特指八角瓜,是原產於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在臺灣又稱菜瓜,在東亞地區被廣泛種植。.

查看 果实和丝瓜

中綠硬仙人掌

中綠硬仙人掌(学名:Sclerocactus mesae-verdae),又名月想曲,是一種仙人掌。它們是在近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爾特兹由Charles H. Boissevain所發現。.

查看 果实和中綠硬仙人掌

中美毛臀刺鼠

中美毛臀刺鼠(Dasyprocta punctata),又名蹄鼠,是一種刺豚鼠。牠們廣泛分佈在中部美洲及南美洲。北方分佈地由恰帕斯州及猶加敦半島至厄瓜多爾及哥倫比亞北部及委內瑞拉西部。南方分佈地則由秘魯及玻利維亞南部,經巴西及巴拉圭西南部至阿根廷北部。牠們被引進到古巴東部及西部及開曼群島。在中部美洲,牠們於海拔2400米的低地出沒。.

查看 果实和中美毛臀刺鼠

帽蕊草科

帽蕊草科,2003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乃因舊習把本屬置於大花草科之下,稱帽蕊草屬。又名帽蕊花科或奴草科,1996年出版的第二版《臺灣植物誌》(英文版)列為奴草屬,屬於大花草科。。,只有1属2种,生长在东南亚以及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一种,生长在南方。 本科植物是寄生植物,常寄生在壳斗科植物上面,茎非常短,只有3.5-6.5厘米;叶蜕化为鳞片状,对生;茎顶部只生有一朵花,雄蕊围绕雌蕊群合生;果实为蒴果或浆果状,内含许多微小的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大花草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发现其和杜鹃花目中许多种类的基因相似,但无法分在任何目中,属于系属不清,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2009年的APG III将其放进杜鹃花目。.

查看 果实和帽蕊草科

三白草

三白草(学名:Saururus chinensis),又名白面姑、白舌骨、塘边藕,是被子植物三白草属下的物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30~100公分,具有强烈腥味。.

查看 果实和三白草

三角果科

三角果科又名三棱果科或三数木科,共有5属约30种,分布在东南亚、热带美洲和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对生或互生,有托叶;花两性,花萼5,花瓣3或5;果实为蒴果或翅果(有三翅)。.

查看 果实和三角果科

三角椰子

三角椰子(学名:Dypsis decaryi),又名三角檳榔,是原產於馬達加斯加雨林的一種棕櫚科植物。它們可以高達15米,但在原產環境以外卻不能長得那麼高,因在種植上還算是新的品種。葉子長約2.5米,在近樹幹部份向上彎曲,逐步向尖端彎曲約1米。葉子基部在三個部份長出,形成一個三角形,故得此名。花朵從葉下長出,呈黃色及綠色。果實呈黑色及圓形,但不可吃,直徑長2.5厘米。它們全年也會開花,呈色彩鮮艷。 三角椰子可以作為觀賞植物,但要在開放的地方才可以顯示它們獨有的形態。它們喜歡陽光及定時澆灌,也可忍耐一些乾旱及陰暗。砂質土壤較適合它們。由於移植它們的效果並不理想,故它們並不適合在商業種植。它們的果實具有高度養份。它們生長得很快,種子在一個月內就會發芽。.

查看 果实和三角椰子

三柱草科

三柱草科只有2属共5种,都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美洲和秘鲁一带。 三柱草科植物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叶一般集中生长在枝条顶端;花小,雌雄异株,雄花花瓣3-8,雌花有三个花柱;果实为坚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分入无患子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个属合并到漆树科中,仍然属于无患子目。.

查看 果实和三柱草科

年花

年花是新年期間用作裝飾及應節的植物,通常有一些具有意頭的含義,喻意為未來一年帶來好運。除了花卉之外,一些有果實植物和觀葉植物亦被視作年花,例如桔,五代同堂(五指茄)、富貴竹等。.

查看 果实和年花

乌头属

乌头属又名附子属(学名:Aconitum)是一种属于毛茛科的开花植物的属,这个属有250多个种。又名萴(音同“仄”)。 这些多年生植物主要生活在北半球山地潮湿的草地上。它们的叶子呈深绿色,没有托叶。叶子呈掌状,分五至七瓣。每瓣又分三片,边缘粗糙锋利。叶子在茎上交错或者螺旋排列,下部的叶子有长的柄。 乌头属植物非常美观,在高大直立的主干的顶端有一簇总状花序的蓝色的、紫色的、白色的、黄色的或者粉色的两侧对称的、拥有许多雄蕊的花。其五片花萼中的一片形似一个圆筒状的帽子。每朵花有二至十枚蜜腺状的花瓣。最上面的两个花瓣很大,它们位于帽状的花萼下,有很长的柄。它们的顶端有一个空的针,里面含有花蜜。其它花瓣小或者完全退化了。三至五片心皮在底部融在一起。 果实为蓇葖果。 乌头属的学名Aconitum可能来自小亚细亚的一座山的名字。在希腊神话中传说海格力斯将冥界哈得斯的三頭犬刻耳柏洛斯捕到地面上。这条恶狗的唾液淌到的地方就长出了乌头。.

查看 果实和乌头属

乙烯

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用双键连接。 乙烯為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於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環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藥等,且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種已證實的植物激素,也是石油化工發展水準之指標。.

查看 果实和乙烯

亚麻

亚麻(学名:Linum usitatissimum)是亞麻科亞麻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在全球各地广泛栽培的植物,可能原产于西亚。.

查看 果实和亚麻

亚麻藤科

亚麻藤科又名弧钩树科,共有4-6属约61种,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南美洲、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 亚麻藤科植物为藤本,单叶互生;花小,花冠5;果实为核果。.

查看 果实和亚麻藤科

亞闢猴

亞闢猴(Apidium),又名牛骨猴,是生存於3600-3200萬年前漸新世早期的靈長目。亞闢猴的化石在埃及的法尤姆很普遍,其下最早的A.

查看 果实和亞闢猴

亞洲胡狼

亞洲胡狼(学名:Canis aureus),又名金豺,是北非及東非、歐洲東南部及南亞至緬甸特有的一種胡狼。牠們最大型的胡狼,唯一生活在非洲以外的地方,其下共有13個已知的亞種。雖然與其他胡狼分類在一起,但牠們其實並非近親,根據基因分析顯示灰狼及郊狼才是其近親。亞洲胡狼的頭顱骨亦與灰狼及郊狼的很相似。 亞洲胡狼曾被認為是家犬的直接祖先,但由於牠們很少與狗接觸,而且有不同的叫聲,故此理論被推翻。.

查看 果实和亞洲胡狼

㺢㹢狓

㺢㹢狓(,学名:Okapia johnstoni),是一種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尔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又稱作歐卡皮鹿。它是长颈鹿科中的一种偶蹄动物。它與长颈鹿有亲缘关系,是长颈鹿唯一的尚未灭绝的近亲。不过第一眼上它看上去更像一匹马,由于它的后部有黑白交替的条纹,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匹斑马。过去曾经有人以为㺢㹢狓是长颈鹿与斑马交配产生的,但实际上它与斑马不是近亲。生物學家相信长颈鹿的祖先在脖子变长之前其模样跟㺢㹢狓相差不遠。㺢㹢狓的分布地区是非洲中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的雨林。.

查看 果实和㺢㹢狓

交让木科

交让木科只有一属—交让木属(Daphniphyllum),《中國植物誌》稱作虎皮楠科及虎皮楠屬,共3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0种,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本科植物都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单性,无花瓣,雌雄异株;果实为核果。 在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将交让木科单独列出一个交让木目,属于金缕梅亚纲,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在新设立的虎耳草目中。.

查看 果实和交让木科

二趾樹懶

二趾樹懶(學名:Choloepus didactylus)是披毛目樹懶亞目二趾樹懶科下的一種,與霍氏樹懶構成整個二趾樹懶屬及二趾樹懶科。生活於南美洲,包括委內瑞拉、圭亞那、巴西北部至亞馬遜河。 二趾樹懶是獨行俠,夜行性及草食性動物,主要棲息於雨林內。能夠游泳,因此可跨越河流及小溪。除了人類會威脅其存活外,大型猛禽也大可不費吹灰之力將其捕捉,如如冕鵰及角雕,貓科的虎貓也會襲擊牠們。.

查看 果实和二趾樹懶

二趾樹懶屬

二趾樹懶屬(屬名:Choloepus),是樹懶亞目下二趾樹懶科中的唯一一屬,僅包括兩個物種,分別是二趾樹懶(C.

查看 果实和二趾樹懶屬

五列木科

五列木科只有一属—五列木属(Pentaphylax Gardn.

查看 果实和五列木科

五福花科

五福花科(学名:Adoxaceae)是川续断目中的一个小科,只包括三个属,大约150-200种植物,叶为对生,有缘齿,花为5基数,鲜有4基数的,聚伞花序,核果,和山茱萸科植物非常相似。 以前的分类法常将这个科分入忍冬科,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单独分为一科,但只包括一属,APG 分类法经过基因检测,将接骨木属和荚蒾属划入五福花科,但单独列到II类真菊分支,没有划入任何一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仍然将其列入川续断目。 五福花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复叶,早春开花,夏季果实成熟后植株的地上部会立即凋萎。 接骨木属叶为复叶,基本是灌木,但有两种是大型草本植物。 荚蒾属都是灌木,叶为单叶。 * Category:植物科名.

查看 果实和五福花科

五翼果科

五翼果科(学名:Lophopyxidaceae)又名冠状果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生长在马来西亚的热带区域以及太平洋上的所罗门群岛和加罗林群岛。 本科植物是藤本,依靠卷须攀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小,花瓣5;果实为翅果,种子具五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卫矛科中,属于卫矛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分在任何目中,属于系属不清的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放到金虎尾目中。.

查看 果实和五翼果科

五膜草科

五膜草科又名五隔草科,只有1属约30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国有3种,全部生长在南岭以南地区。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茎短;单叶互生,叶大,稍肉质;花两性,小,排成蝎尾状的穗状花序;花冠钟状,白色,5裂;果实为浆果,有多个小种子,种皮有网纹。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桔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菊目中。.

查看 果实和五膜草科

代茶冬青

代茶冬青(學名:Ilex vomitoria)是原產於北美洲東南部的冬青,包括美國馬里蘭州南至佛羅里達州及西至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 Biological Survey: 及德克薩斯州與墨西哥恰帕斯州。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代茶冬青是一種常綠植物,高5-9-zh-hans:米;zh-hk:米;zh-tw:公尺;-,樹幹平滑及呈淺灰色,枝條纖細有毛。葉子互生,呈卵形至橢圓形,尖端圓形,葉緣有鈍齒或粗鋸齒,長1-4.5--,寬1-2--,頂面有光澤呈深綠色,底面較淡色。花朵直徑長5-5.5--,有四瓣的花冠,花白色。果實細小,直徑長4-6--,呈紅色(有時黃色),有4顆種子,靠鳥類吃果實來傳播。它們與卡氏冬青不同的地方是其較細小的葉子,兩種植物葉子尖端的形狀也不一樣,代茶冬青的葉尖為圓形,卡氏冬青的葉尖為銳尖形。USDA Plant Guide: Florid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rtin, C.

查看 果实和代茶冬青

仙客來屬

仙客來屬(学名:Cyclamen)是紫金牛科下一属,包含至少24种植物,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报春花科,之後的APG 分类法及APG II 分类法均将其列入紫金牛科中,APG III 分类法中由於紫金牛科被撤销,合并入报春花科中,仙客來屬再次被列入报春花科中。仙客来属花卉花形鲜艳别致,而且有些品种有香气,是很受欢迎的观赏花卉,而且仙客来属是一类古老的植物,可追溯至第三纪。 “仙客来”一词来自学名Cyclamen的音译,由於音译巧妙,使得花名有“仙客翩翩而至”的寓意。仙客来属中栽培最广泛的是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是山东省青州市的市花。.

查看 果实和仙客來屬

仙人掌属

仙人掌属目前分类只包括约200种 圆柱状仙人掌被单独分为一个圆柱仙人掌属(Cylindropuntiais),其他圆筒状仙人掌如以前分在Austrocylindropuntia属、Corynopuntia属和Micropuntia中的种类都包括在本属中。 仙人掌属植物一般具有扁平的绿色叶状茎,来完成光合作用,叶退化成刺,有两种,一种大刺和另一种小刺毛,果实为浆果,可以食用,作为水果,许多品种的叶状茎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仙人掌属植物多数生长在美洲,只有少数品种生长在其他热带地区。.

查看 果实和仙人掌属

仙人掌冰

仙人掌冰是一種澎湖當地發展的特色冰品,以仙人掌的紅色果實原汁作為冰品佐料。澎湖食用仙人掌的學名為「Crab Cactus」。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栽植於澎湖的歸化種植物,原產於墨西哥至西印度一帶,為多肉植物類,莖的形狀為橢圓形多刺,開黃花,成熟果實裡外是紅色的,另類稱「澎湖紅蘋果」。.

查看 果实和仙人掌冰

仙草

--(学名:Platostoma palustre),粵語又稱涼--草或涼--,潮汕地区俗称草粿草,又名仙人草、薪草、小花凉粉草等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为药食两用植物。.

查看 果实和仙草

仙茅科

仙茅科也叫小金梅草科,是一个小科,只包括约7属150余种,都是草本植物,和普通杂草相似,叶根生或基生,通常有显著的平行叶脉或具折扇状叶脉;花生在花茎上,花瓣为三的倍数,辐射对称;果实为蒴果或假浆果;具有块茎或球茎。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中各属分散划在百合目各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科,属于新设立的天门冬目。;属.

查看 果实和仙茅科

仙茅甜蛋白

仙茅甜蛋白(Curculin)是一种能引起甜味的蛋白质,该蛋白在1990年首次被发现并分离出来。该蛋白存在于仙茅科植物宽叶仙茅(Curculigo latifolia)的果实中,该植物原产地是马来西亚,有时候也简称仙茅。和神秘果蛋白一样,仙茅甜蛋白也能引起味觉改变。然而不一样的是,它本身是甜的。在舌头接触该蛋白之后,水以及酸性溶液都能够引起甜味。近年来在西方,人们越来越多的用Curculigo来指代这种植物。.

查看 果实和仙茅甜蛋白

弯子木科

弯子木科也叫螺旋子科、旋籽木科或弯胚树科,共有2属约15-25种,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地区,以美洲和非洲最多,中国有1种,生长在云南。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有带颜色的树汁,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大,一般为黄色;果实为蒴果,包含有许多种子,种子弯曲有毛。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红木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在锦葵目中,但可以选择性地与红木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弯子木科

弯药树科

弯药树科又名虎葛科只有1属4种,分布在从哥伦比亚到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 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有苦味;单叶对生,无托叶;花非常特殊,有两根雄蕊,每根雄蕊上有一个大的圆形弯曲的花药,弯出部分形成两个耳垂式的突起,花瓣5;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放在任何一个目中,直接列在II类真菊分支之下,可以选择性与离水花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弯药树科

伯樂樹

钟萼木(學名:Bretschneidera sinensis)又稱伯樂樹,在台灣新北市瑞芳區猴硐稱為鐘古樹,因開花時像倒吊的鐘而得名為钟萼木属唯一種,只生长在中国的西南,台湾和越南。 本科植物是常绿乔木,奇数羽状複葉,互生;花两性,左右对称,排成顶生、直立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花瓣5,粉红色,雄蕊8;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无患子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在十字花目中,可以选择性地和叠珠树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5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是直接合并叠珠树科中。 在臺灣新北市、基隆一帶,鐘萼木於四、五月的開花,果實在年底成熟,在冬天時也有少數開花。另外輕海紋白蝶以此樹葉為食物。.

查看 果实和伯樂樹

异菝葜科

异菝葜科共有2属9种,分布在巴西东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或对生,革质;花小,花瓣3;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百合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分在天门冬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取消本科,将其分别列在龙舌兰科和天门冬科中。.

查看 果实和异菝葜科

异裂果属

异裂果属(学名:Heteropyxis)又名异蒴果属或大柱头属,属桃金娘目桃金娘科,只有3种,都分布在非洲南部热带地区。.

查看 果实和异裂果属

彩虹巨嘴鳥

彩虹巨嘴鳥(學名:Ramphastos sulfuratus)又名厚嘴巨嘴鳥或厚嘴鵎鵼,是一種羽色鮮艷的巨嘴鳥,也是伯利茲的國鳥,主要分布於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馬一帶的中美地峽。.

查看 果实和彩虹巨嘴鳥

使君子科

使君子科有18属6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5属,24种,主要生长在云南、广东和海南。 使君子科植物有乔木、灌木和藤本,叶互生或对生;花两性,稀单性,花萼4-5裂,花瓣4-5或缺;果实为核果、革质,有翅或有纵棱。 本科植物其中聚合果屬、拉贡木属和欖李屬是组成红树林的植物品种,有的品种是优良的木材,如細葉欖仁(Terminalia ivorensis A.Chev.)俗称非洲梨木,海南榄仁(Terminalia hainanensis Exell)也是很有价值的木材,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是一种中药驱虫剂。.

查看 果实和使君子科

侏儒鸟科

侏儒鸟科(学名:Pipridae)也称娇鶲科,是雀形目霸鹟亚目的一个科,现存15属,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是一种小型森林鸟类,以植物的果实和昆虫为食。.

查看 果实和侏儒鸟科

依林島雲鼠

依林島雲鼠(Crateromys paulus)是菲律賓依林島(Ilin Island)一種可能已經滅絕的雲鼠。牠們的身上長有絨毛,尾巴多毛。牠們可能是從樹孔中鑽出來吃果實及葉子。牠們只有一個標本,是於1953年採集的,現正存放在華盛頓的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

查看 果实和依林島雲鼠

德国黄胡蜂

德國黃胡蜂(Vespula germanica)是在大部份北半球地區都能見到的黃蜂,原住於歐洲、北非及亞洲的溫帶。牠們被引入其他地方,如北美洲、澳洲及新西蘭。德國黃胡蜂屬於胡蜂科,並有時被誤指是胡蜂的一種。.

查看 果实和德国黄胡蜂

忍冬

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是忍冬科的一種植物,花称为金银花、也叫忍冬藤、鴛鴦草、雙花、毛金銀花、二寶花、雙寶花。 “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并且花有甜美的香草香味。果实为黑色球形的浆果,直径是,含有几粒种子。.

查看 果实和忍冬

心翼果科

心翼果科包括5-7属约43-45种,主要分布在全球热带和南半球温带地区。中国有2属3种,分布在云南、广东一带。 本科植物为攀援草本、灌木或小乔木,有乳汁;单叶互生;花两性,花瓣4-5;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卫矛目,只包括心翼果属1属3种,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本科系属不清,无法列入任何类别,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原属于茶茱萸科的几个属和其合并,将本科列入冬青目。.

查看 果实和心翼果科

匍茎草科

匍茎草科也叫钵子草科,只有1属—匍茎草属(Hanguana)2种,分布在斯里兰卡、东南亚的马来半岛、越南和太平洋岛屿,以及澳大利亚北部。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小花,花瓣3;果实为肉质核果。 以前的分类法把本科分到百合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但无法将其列入任何一目,直接放到鸭跖草分支下面,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鸭跖草目。.

查看 果实和匍茎草科

圣经中的无花果树

无花果树及其果实无花果在《希伯来圣经》和《新约圣经》中都曾数次出现;但是那里不仅仅是指这种地中海地区常见的果树,还是一种特别的象征,被赋予了各种解释。.

查看 果实和圣经中的无花果树

地丁草

地丁草(學名:Corydalis bungeana),又名地丁、苦地丁、小雞菜,是一種紫堇屬的草藥,全株洗淨、曬乾、切斷後可以煎湯或搗汁的方式入藥,亦可搗敷塗抹於患部。.

查看 果实和地丁草

北美紅雀

北美紅雀(學名Cardinalis cardinalis)是北美洲紅鳥屬下的一種鳥類。它們分佈在南加拿大,經美國東部緬因州至德克薩斯州,南下至墨西哥,也有分佈在夏威夷的大島及瓦胡島。它們棲息在林地、花園、叢林及沼澤。 北美紅雀的體型呈中等大小,長約21厘米。頭上有明顯的冠,雄鳥及雌鳥的面部分別呈黑色及灰色。雄鳥呈鮮紅色,雌鳥則呈暗紅褐色。它們主要吃穀物,也會吃昆蟲及果實。雄鳥是地盤性的,會以歌聲來定界。雄鳥示愛時會用喙餵雌鳥吃種子。它們每次會生3-4顆蛋,每年會生2-4次。.

查看 果实和北美紅雀

北美金縷梅

北美金縷梅(学名:Hamamelis virginiana),又名維吉尼亞金縷梅,是金縷梅科,金縷梅屬的一種落葉灌木。原產於北美洲東部,由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向西至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向南至佛羅里達州中部與德克薩斯州東部。Flora of North America.

查看 果实和北美金縷梅

北极花科

北极花科共有5属约36种,分布在东亚和北美的温带地区,中国有4属约15种,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南山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木质藤本,单叶对生,脱落或宿存,无托叶;花小,花瓣5;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这些属列入忍冬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分为一个科,列入川续断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虽然仍然列为一科,但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和忍冬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北极花科

圓石斧脂鯉

圓石斧脂鯉,為輻鰭魚綱脂鯉目脂鯉亞目脂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及圭亞那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7.8公分,棲息在水淺的溪流,以植物果實及昆蟲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查看 果实和圓石斧脂鯉

圓盤玉屬

圓盤玉屬(学名:Discocactus),又名孔雀花屬,是熱帶的一屬仙人掌。其學名來自古希臘文的「圓盤」的意思,因其形狀像圓盤。它們是巴西南部、玻利維亞東部及巴拉圭北部的特有種。它們現正面臨野外滅絕。 圓盤玉屬呈扁球狀,刺座上有尖刺。它們的頂花座有毛,呈白色、黃色或灰色。頂花座兩側會長出白色的花朵。果實是粉紅色或紅色,種子黑色。.

查看 果实和圓盤玉屬

包芽树科

包芽树科共有3属约20种,分布在非洲的热带地区和东南亚,中国有2种—大叶苞芽木(Irvingia grandifolia)和野生芒果(Irvingia gabonensis),生长在云南和南岭以南地区。 本科植物为乔木;单叶互生,革质,托叶明显,长大,包裹着顶芽;花小,花瓣5;果实为核果。有的品种的木材可用。.

查看 果实和包芽树科

刺茉莉科

刺茉莉科共有3属12种,分布在热带非洲、亚洲和马达加斯加岛,中国只有1种——刺茉莉 (Azima sarmentosa (Bl.) Benth.

查看 果实和刺茉莉科

刺藤科

刺藤科又名花须藤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木质藤本,有刺,单叶对生;花小,一些花序转变成卷须;果实为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百合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放入秋水仙科中,但2006年5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是又单独列出一个科,仍然放到百合目中。.

查看 果实和刺藤科

刺枝树科

刺枝树科又名旱白花菜科或耶稣刺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美国西南,墨西哥和南美洲玻利维亚的一小片区域。 本科植物是生长在沙漠地带的小乔木或灌木,叶退化成与茎垂直的绿色刺,互生,枝条也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花花小,绿色,花瓣4;果实为浆果,黑色,含有1-2个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山柑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放到十字花目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刺枝树科

刺果番荔枝

刺果番荔枝(學名:Annona muricata),俗称红毛榴槤,一种热带水果,属番荔枝科番荔枝属。雖然别名裡有「榴槤」二字,但不具臭味,分類上與台灣地區所產的釋迦相近。果肉呈乳白色,酸甜多汁,种子黑色,散在果肉纹理中。 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现广泛引种于世界各地。中国大陆产区为海南、云南、广西等气温较高地区。.

查看 果实和刺果番荔枝

刺槐

刺槐又名洋槐,是原生于北美洲的一个树种,但现在被广泛引种到亚洲、欧洲等地。.

查看 果实和刺槐

列當科

列當科是脣形目中的一科,在此以下有二十五個屬,以及超過二百個種。目前有數個屬,傳統上是被分類於廣義的玄參科下,但根據 APG II、APG III,則被歸類至本科,這些屬形成一個單系群。 本科植物為廣泛分布型的植物,主要生長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地區,還有南美洲、北美洲、澳洲的某些部分、紐西蘭、熱帶非洲。.

查看 果实和列當科

喇叭鸟科

喇叭鸟科(学名:Psophiidae)为鹤形目的一科,现仅存1属3种,为南美洲的特有种。体型像鹤,但喙短小尖锐。不善飞行,但善于奔跑,能游泳。生活在森林地带,主要以植物的果实为食。.

查看 果实和喇叭鸟科

喙萼花科

喙萼花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南非的温带地区,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常绿小乔木,单叶对生,有托叶;花瓣6,萼片在花蕾中呈明显的喙状,花开放后花萼和花瓣分离;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千屈菜科中,后来经过修订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放在桃金娘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喙萼花科

咖啡加工

咖啡加工(Coffee Production)是一种將咖啡樹的咖啡果轉換為生咖啡豆商品的工业過程。過程中將咖啡果的果實或果肉去除,留下種子或豆子,並將之烘乾。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影响咖啡在烘烤以及冲泡时期的口味。經加工處理過的生咖啡豆,有著未經加工前所沒有的特殊口感。.

查看 果实和咖啡加工

咖啡因

咖啡因(Caffeine)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它主要存在于咖啡树、茶树、巴拉圭冬青(玛黛茶)及瓜拿纳的果实及叶片裡,而可可树、可乐果及代茶冬青树也存在少量的咖啡因。存在于瓜拿纳中的咖啡因有时也被称为瓜拿纳因(guaranine),而存在于玛黛茶中的被称为马黛因(mateine),在茶中的则被称为茶素(theine)。总体上来说,作为一种自然杀虫剂,在超过60种植物的果实、叶片和种子中能够发现咖啡因,它能使以这些植物为食的昆虫麻痹因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暫時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软饮料及能量饮料十分畅销,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在北美,90%成年人每天都會攝取咖啡因。 很多咖啡因的自然来源也含有多种其他的黄嘌呤生物碱,包括茶碱和可可碱這兩種强心剂以及其他物质例如单宁酸。.

查看 果实和咖啡因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ΠΡΟΣ ΚΟΡΙΝΘΙΟΥΣ Α΄),又譯《格林多前書》,全名是《保羅達哥林多人前書》,是新約圣经全书第7本书,也是使徒保羅為哥林多人所寫的第二封書信,收录在新约圣经的保罗书信集当中,第一封先前的信已散佚。 教會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新的不分種族(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的羅馬帝國公民),以饒恕代替仇恨,崇尚聖潔的道德規範,與講究階級,放縱肉體的舊行為模式有了衝突,而犹太人泥守律法的傳統和基督徒所享的新自由,其間也多爭執。希臘尚智的文化和一種尚靈的“說方言”的熱情,同時在教會中激蕩。保羅離開哥林多不久,便聽到教會出問題的消息,這些問題不少至今仍在教會中出現。保羅對這個富有恩賜但尚在“吃奶”階段的年輕教會,寫了他所有書信中最長的一篇。 《哥林多前書》主題:基督與十字架,是教會一切難處的解答。.

查看 果实和哥林多前書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查看 果实和哺乳动物

哈洛德百貨公司

哈洛德百貨(Harrods)是位於英國倫敦騎士橋的奢侈品百貨公司。擁有近二百年歷史的哈洛德百貨在全球享有極高的聲譽,是世界上最為人熟悉的高檔百貨公司。 現由旗下的「卡塔爾控股公司」經營。哈洛德的品牌名也用於哈洛德集團旗下的哈洛德銀行(Harrods Bank) 、哈洛德不動產公司(Harrods Estates)、哈洛德航空(Harrods Aviation及Air Harrods)等企業,以及哈洛德布宜諾斯艾利斯(Harrods Buenos Aires,由哈洛德集團出售於1922年)。 該百貨店鋪占地,擁有330個銷售部門,涵蓋一百萬平方呎()的銷售空間。 哈洛德的銘言是Omnia Omnibus Ubique,即是拉丁文的“萬事萬物,無處不在”。 其中的幾個部門,包括季節性的聖誕部門和食品廳最為眾人周知。.

查看 果实和哈洛德百貨公司

冠鷓鴣

冠鷓鴣(Rollulus rouloul),又名冕鷓鴣,是雉科的一種獵鳥。.

查看 果实和冠鷓鴣

冠鸞

冠鸞(Rheinardia ocellata),又名冠羽雉或鳳頭眼斑雉,是一種大型的雉。牠們長2.3米,身體呈黑色及有深褐色斑點,喙呈粉紅色,瞳孔褐色,藍色的面部沒有羽毛。頭部細小,其上有直立的冠羽。雄鳥有12條尾羽,都是闊而長達2米的。雌鳥外觀相似,冠及尾羽較短。 冠鸞在野外的資料有限。只知牠們是很怕羞的,分佈在越南、老撾及馬來西亞。牠們主要吃葉子、果實、昆蟲、蛆及細小的動物。 由於持續失去棲息地及過度獵殺,冠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且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

查看 果实和冠鸞

冬瓜

冬瓜(学名:Benincasa pruriens),又稱東瓜、白瓜、白東瓜皮、白冬瓜、白瓜皮、白瓜子、地芝,属葫芦目葫芦科,是冬瓜属的唯一物种。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冬瓜原产中国南部及印度,现在東亚和南亚地区广泛有栽培。.

查看 果实和冬瓜

凤仙花属

凤仙花属(学名:Impatiens)为杜鹃花目凤仙花科中的一属,为本科最大的属,约有900余种,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山区和非洲,少数种类也产于亚洲和欧洲温带及北美洲。本属植物茎通常肉质,多汁,花下面4枚侧生的花瓣成对合生成翼瓣;果实为多少肉质弹裂的蒴果。果实成熟时种子从裂爿中弹出。通常分部于降水量大或湿度大的森林中,林缘、山谷阴处、河岸、溪流和湖边湿洼地生长,是构成林下植被的重要成分之一。本属选模式种为水金凤。.

查看 果实和凤仙花属

凹嘴鵎鵼

凹嘴鵎鵼(學名:Ramphastos vitellinus),又名凹嘴巨嘴鳥,是千里達及南美洲熱帶的巨嘴鳥。.

查看 果实和凹嘴鵎鵼

凌霄属

凌霄属,属于紫葳科,只有两种:凌霄和厚萼凌霄,凌霄原生于中国,广泛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岭南也有生长;厚萼凌霄原生于美洲,目前已被引种到世界各地。 凌霄属植物皆为攀缘藤本,叶为单数羽状复叶;花大,颜色鲜艳,花冠为漏斗状钟形;果实为蒴果。两种都是作为观赏花卉。凌霄的花和根可以作为中药。.

查看 果实和凌霄属

商陆科

商陆科共有15属约100种,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中国有2属5种,分布在南方。 本科植物为乔木、灌木或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花被4-5,花瓣缺;果实为浆果、蒴果或翅果,种子球形或肾形。.

查看 果实和商陆科

全缘冬青

全缘冬青(学名:Ilex integra)为冬青科冬青属的植物。分布于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与朝鲜、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等中南部地区,生长于海拔1,320米至2,150米的地区,见于海滨山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常种植於公园、庭院中。雌雄異株,花期春季,花瓣淡黄色,晩秋果实成熟,为深红色。 File:Ilex integra4.jpg|雄花.

查看 果实和全缘冬青

八瓣果科

八瓣果科又叫双刺木科,只有1属2种,仅生长在也门的索科特拉岛和非洲索马里沿海一小块区域。,灌木,实际并没有刺,果实为蒴果,成熟时开裂为八瓣。.

查看 果实和八瓣果科

八角属

八角屬(學名:Illicium)是木兰藤目五味子科下的一屬,包括约30至50種,多為常綠灌木或矮樹。此物種分佈於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包括東亞至東南亞地區、北美洲的東南部及西印度。本屬名來自illicere,意指誘惑及具吸引力,表示本屬物種的果、枝及葉均散發出香氣,極具吸引力。.

查看 果实和八角属

八角枫属

八角枫属,学名Alangium,根据传统分类法,是属于八角枫科的乔木或灌木,根据APG II 分类法,它属于山茱萸科(Cornaceae)。八角枫属包括17个品种,分布在非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和大洋洲,中国有8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少数种可北上到河北。 该属树木单叶互生;花两性,排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花萼和花瓣为4-10,花瓣线形,外卷;果实为核果。.

查看 果实和八角枫属

八角枫科

八角枫科,学名Alangiaceae,是山茱萸目双叶植物科,根据大多数分类法,它只有一个属---八角枫属(Alangium),约20个品种。分布于非洲、中国、日本和东南亚,中国有8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少数种可北上到河北。 八角枫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花两性,排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花萼和花瓣为4-10,花瓣线形,外卷;果实为核果。 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2003年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和2009年的APG III 分类法, 将本科合并到山茱萸科中。也有的分类法如Watson & Dallwitz的分类法,将管花木属(Metteniusa)列在本科内,APG II 分类法认为管花木属为系属不清的类别。.

查看 果实和八角枫科

兔猴科

兔猴科(Adapidae)是多樣及已滅絕的靈長目,主要於5500-3400萬年前始新世開始演化的。當中一個專有的亞洲特有種(西瓦兔猴)生存至中新世。兔猴科的化石主要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及非洲發現。牠們是始新世兩類分佈至全北區的靈長目之一,另一類則是始鏡猴科。 大部份兔猴科的特徵包括細小的眼眶、長吻突、適合吃葉或果實的頰齒、並相對較重的身型(一般重於1公斤)。但是於始新世早期至中期的歐洲特有種(如Anchomomys)則很細小,少於約250克,並且是部份吃昆蟲的。在如假熊猴屬及兔猴屬等都有細小的眼眶,可見牠們可能是白天活動的。始新世末期歐洲最少有一類兔猴科(原懶猴屬)有大的眼眶,並可能是晚間活動的。 就像現存的靈長目,兔猴科有可以抓住東西的手及腳,手指及腳趾上有指甲而非爪。顱後骨骼顯示大部份兔猴科都是樹上棲息及四足行走的。北美洲的假熊猴屬有極長的指,顱後部份則像現今的狐猴。另外,有些學者始新世末期歐洲有一類兔猴科適合懸掛及攀爬。 兔猴科的分類及演化關係被受爭議,但卻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牠們是屬於原猴。從兔猴科的腳跟及手腕有現今原猴的衍生相似性。不過,兔猴科缺乏了原猴的獨特性,如齒梳子、二趾上的爪、縮小了的內頸動脈等。.

查看 果实和兔猴科

動冠傘鳥

動冠傘鳥是分佈在南美洲的動冠傘鳥屬(Rupicola)下的鳥類。 動冠傘鳥棲息在熱帶及亞熱帶近岩石區的雨林,牠們會在岩石區築巢。牠們有複雜的示愛行為及吸引的求偶行徑。 雄鳥壯麗的不只其鮮艷的橙色或紅色,而其明顯的扇狀冠。較沉色的雌鳥主要呈褐色。牠們很是小心,喜歡吃果實及草莓。.

查看 果实和動冠傘鳥

囊叶木科

囊叶木科又名勺叶木科,只有一属唯一一种,生长在南美洲圭亚那的高原地带,是当地的特有种。 囊叶木(勺叶木)是一种灌木,小叶互生,集中生长在枝条顶部,匙形;花的花被4-5裂;果实尚不清楚。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龙胆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其合并到龙胆科中。.

查看 果实和囊叶木科

园地栽培

园地栽培(gardening),是园艺活动的一部分,指的是在园地栽培植物的过程。在园地里种的園藝植物一般是为了该植物开出的花、长出的叶或整体的外表。而那些实用色彩更浓厚的植物,像、绿叶蔬菜、果实、香草等,则是为了采摘、食用,或加工成染料、医用产品、化妝品等。此外,许多人也将园地栽培当作自己的爱好,闲暇之余用来放松身心。.

查看 果实和园地栽培

围盘树科

围盘树科又名周位花盘科、巴西肉盘科或团花盘树科,共有3属9种,其中两属为单种属,生长在南美洲的热带地区;Soyauxia 属生长在非洲。Soltis, D. E.; Clayton, J. W.; Davis, C. C.; Gitzendanner, M. A.; Cheek, M.; Savolainen, V.; Amorim, A. M.; Soltis, P. S.

查看 果实和围盘树科

四合椿科

四合椿科又名番苦木科或棱镜果科,共有2属6种,都生长在非洲东部和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在枝条顶端成螺旋排列;花小,花瓣4数;果实为坚硬的蒴果,横切面呈棱镜状。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苦木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仍然放在无患子目中。.

查看 果实和四合椿科

四粉草科

四粉草科也叫四核草科,只有2属3种,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美洲、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部和新西兰。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直立或匍匐草本,含有芳香油,单叶小,对生,肉质或革质,有明显的腺点;花小,辐射对称,花瓣4;果实为小核果。.

查看 果实和四粉草科

四柱木科

四柱木科也叫异叶红树科、异形叶科或异叶木科,包括4属约34-36种,分布在全球热带潮湿或雨林地区。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革质,不对称,不等叶;花小;果实为核果,有肉质假种皮。.

查看 果实和四柱木科

四果木科

四果木科(学名:Tetrecarpaeaceae)只有1属--四果木属,1种--四果木,其生长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是当地的特有种。四果木是小型常绿灌木,单叶互生,叶小,边缘有小锯齿,革质,无托叶;花小,淡蓝色,花被4–5,组成花穗;果实为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虎耳草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列为一个科,放在虎耳草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和小二仙草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四果木科

四棱果科

四棱果科又名缨缘科,只有1属1种,是一个单种科,只生长在南非好望角一带,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旱生植物,小型常绿灌木,单叶对生,革质;花两性,花瓣4数;果实为蒴果,有4棱,包含4个种子。这种植物据说可以吸收蓄积铝元素。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卫矛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其列在任何一个目中,属于系属不清的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直接放在蔷薇分支之下,2006年5月7日的进一步修订将本科列在缨子木目中。.

查看 果实和四棱果科

四数木科

四数木科只有两个单种属共两种,分布在亚洲热带地区,中国有一种,生长在云南东南部海拔500-700米的密林中。 本科植物原来属于野麻科(Datiscaceae),共三个属,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堇菜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分出,将野麻属单独列为一个科—野麻科,和本科一起放在葫芦目。 本科植物为大乔木,叶具柄,卵形,背面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叶前开放,花瓣缺;果实为卵状蒴果,种子微小扁平。由于树冠大,为解决头重脚轻,其树干如翅膀状向四周延伸,形成板状的根(板根),沿着地面逶迤延伸。.

查看 果实和四数木科

倒地鈴

倒地鈴(學名: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是一種隸屬無患子科的植物。倒地鈴具備鑑賞價值,不過鑑賞的對象並不是它的花朵,而是其形態仿如氣球一般的果實。在日本又被稱為風船葛(フウセンカズラ)(日文「風船」指氣球)。.

查看 果实和倒地鈴

器官

器官是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并与其他分担共同功能的器官,一起组成各个系统(动物体)或整个个体(植物体)。.

查看 果实和器官

犬羚属

羚属是一些體型細小的羚羊,又称小羚羊,主要生活在南非及東非的灌林。犬羚属肩高約30到40公分,體長約50到70公分、體重約3到6公斤。牠們有著較長的鼻子及一層軟毛皮。額頂的毛髮豎起,而雄性的額毛有時部份地遮蓋短少及環狀的角。犬羚的英文名稱為Dik-dik,是以雌性的示警聲來命名的。.

查看 果实和犬羚属

皂荚

荚(学名:Gleditsia sinensis),(英文名稱:American Honeylocust、Bigspine Honeylocust,、Common Honeylocust、Chinese Honey Locust、China Honeylocust、Chinese Locust、 Chinese Soap-pod Locust、Sweet Locust)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別稱 皂角(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皂角樹、皂角子、皂角針、皂針、皂丁、長皂角、扁皂角、大皂荚、皂荚树(浙江)、皂節(江西)、皂莢板、山皂莢、山皂角、山皂樹、肥皂莢、肥皂樹、皂角刺、莢角刺、穿心刺、金鉤刺、刺皂、台樹、懸刀(山西、廣西、《外丹本草》)、雞棲子(《廣志》)、烏犀(《曾氏方》)、猪牙皂、豬牙皂莢、眉皂、小皂、小皂莢、小牙皂、牙皂(四川)、刀皂(湖南)、脥皂、胰皂、天丁、人見愁等 ,为豆科皂荚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查看 果实和皂荚

知母科

知母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中国北方的山地、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叶基生,线形,长20-70厘米,宽0.3-0.6厘米;单叶,无托叶;花大,2-6朵一簇散生花序轴上,花瓣6;果实为蒴果,根茎可入药。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百合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在天门冬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认为应该合并到龙舌兰科中。.

查看 果实和知母科

石冬青科

石冬青科又名新冬青科,只有1属12种,全部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或螺旋排列;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冬青科,属于卫矛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菊目中。.

查看 果实和石冬青科

石蒜属

石蒜屬(學名:)屬於石蒜科,包含20多個物種,舊屬百合科,原產於日本、朝鮮半島南部、中国东部和南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缅甸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和伊朗东部。What is the Genus Lycoris?: Flora of China: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查看 果实和石蒜属

石林彝族自治县

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文:)简称石林县,原名路南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的一个彝族自治县,位于昆明市的东南部,是昆明市下辖的一个远郊县,与曲靖市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接壤。全县面积1,680平方公里,2016年估算共有26.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5.93%,彝族撒尼人是主要的原居民族。 石林县是云南省政府确定的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县之一《石林彝族自治县志1989—2000》, 第15页,在1956年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现辖有3街道、3镇和1乡共7个乡级行政区。撒尼人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石林县拥有“歌舞之乡”、“摔跤之乡”等美誉,也是著名彝族叙事诗《阿诗玛》的故乡,彝族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狂欢节”。撒尼刺绣、摔跤、大三弦舞和《阿诗玛》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创作地即为石林。 石林县是云南省重要的旅游县份,2017年接待游客650万人,县内的石林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石林也是全国烤烟及奶山羊生产基地县,近年在花卉产业拥有较大发展,农业在自治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查看 果实和石林彝族自治县

石楠 (石楠属)

石楠(学名:Photinia serratifolia),是蔷薇科石楠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陕西、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日本,印度尼西亚,常生长在海拔1000-2500米的杂木林中。花香气浓郁;萼管钟状5裂,雄蕊约20个;子房下位,2-4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实为小型梨果,直径4-12 mm,内含种子1-4颗,颜色鲜红,数量很多,秋季成熟并能安然越冬。其果实是某些鸟类的食物,包括鸫、太平鸟和椋鸟,这样种子可以通过鸟类粪便传播。中国大陆部分城市种植石楠用于城市绿化,净化空气和吸附有害粉尘。由于石楠花开发之际会散发出类似于男性精液的味道,部分市民提议移除石楠。.

查看 果实和石楠 (石楠属)

环生籽科

环生籽科也叫戴毛子科或毛子树科,只有1属1种—毛子树(Plocosperma buxifolia),生长在中美洲。 本科植物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单叶对生,叶子非常小;花相当大;果实为蒴果,种子一端有毛。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马钱科,属于龙胆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当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没有分入任何一目,直接放在I类真菊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在唇形目中。.

查看 果实和环生籽科

玉米粒

玉米粒即玉米的果實,屬於穎果。果皮與種皮緊密癒合,極難分離。可以透过玉米桿脱粒而获得,為主要食用的部位。通常用来烹饪(如制作玉米沙拉、玉米蛋挞、玉米汁等),或用于制作玉米淀粉、玉米面等产物。 玉米粒多为黄色、白色,但亦有许多变种如黑色、紫色、红色等。一穗玉米包含约16行800颗玉米粒。 玉米粒还可作为廉价的可再生生物燃料使用。 Category:玉米.

查看 果实和玉米粒

玛瑙果科

玛瑙果科又名透镜籽科,共有2属10种,分布在美洲温暖地区,包括美国西南,拉丁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绿色,花瓣4-5;果实为浆果,每个浆果只有一粒种子,种子呈凸透镜形状。 以前的分类法将其分入商陆科,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玛瑙果科

火筒树科

火筒树科只有一属约70余种,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东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有6种,生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火筒树科植物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羽状复叶,花组成伞房状聚伞花序,绿色、黄色红色或紫色,花冠4-5裂;果实为浆果,球形,成熟时为暗红色。.

查看 果实和火筒树科

火把树科

火把树科包括26属约350余种,都是生长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南美、新喀里多尼亚群岛和南非。有的属如Caldcluvia也向北越过赤道分布到菲律宾和斐济一带。 本科植物有乔木、灌木也有藤本植物,一般都是常绿植物,也有几种是落叶的,单叶对生或轮生,有托叶;花4或5裂,也有花瓣为3瓣甚至是10瓣的;果实为蒴果,种子含油。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分到蔷薇目下,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APG 分类法将其分到酢浆草目,并将以前分类法中的常绿枝科 (Baueraceae),澳楸科 (Davidsoniaceae)和船形果科(Eucryphiaceae)和本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火把树科

灯心草科

灯心草科共有8属约400余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温带和寒带的湿地和贫瘠土壤地带,有些品种也曾长在热带的山区。中国只有灯心草属和地杨梅属2属共约80余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南部较少。 其中灯心草可编席,髓心入药或为灯心。 本可植物绝大部分为草本,也有灌木(如Prionium属),大部分为多年生,少数为一年生的。有匍匐状根茎和直立的茎;叶扁平或圆柱状,常绿,有时退化为膜质的鞘,在茎上分为三排,但双排草属的叶是两排,地杨梅属的叶有白色的毛;小花两性,绿色或稍白色,花瓣6,2轮,雄蕊6,稀3枚;果实为蒴果,分裂为3果瓣。 其中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可编席,髓心入药,在古代可以作为灯心。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列出一个灯心草目,包括本科和梭子草科,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将本科列入禾本目中。.

查看 果实和灯心草科

灰鳳冠雉

鳳冠雉(Pauxi pauxi),又名盔鳳冠雉,是一種陸上的鳳冠雉。.

查看 果实和灰鳳冠雉

灰胸繡眼鳥

胸繡眼鳥(Zosterops lateralis),又名銀繡眼鳥,是澳洲、紐西蘭及西南太平洋群島,即豪勳爵島、新喀里多尼亞、羅亞爾特群島、瓦努阿圖及斐濟特有的一種雀。牠們分佈在澳洲肥沃的西南部及東南部(包括塔斯曼尼亞及巴斯海峽),及昆士蘭熱帶的岸邊,包括約克角半島。.

查看 果实和灰胸繡眼鳥

獺狸貓

貓(Cynogale bennettii),又名獺靈貓,是棲息在馬來半島、蘇門塔臘及婆羅洲森林、低地近河流及沼澤的麝貓。在越南北部亦有發現牠們,不過只有一個標本。 獺狸貓的口闊,腳有蹼及長爪。牠們的吻長,且有很多長的鬚子。 獺狸貓是夜間活動的,主要在水中覓食,吃魚類、蟹及淡水軟體動物,且能攀上樹上吃鳥類及果實。由於牠們的數量稀少及隱秘的生活,所以對牠們所知甚少。牠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查看 果实和獺狸貓

獅尾猴

獅尾猴(學名:;又名獅尾獮猴)是生活在西高止山脈及南印度的舊世界猴。.

查看 果实和獅尾猴

珍氏遁羚

珍氏遁羚(Cephalophus jentinki),又名長頭麂羚或詹氏小羚羊,是分佈在利比里亞南部、科特迪瓦西南部及塞拉里昂森林的麂羚。 珍氏遁羚肩高80厘米,重70公斤,是最大的麂羚。牠們肩後是灰色的,肩前則是深黑色的。 肩膀上有一道白色斑紋分隔兩種毛色,腹部也是白色的。牠們的角幼長,末端稍稍向後彎,長14-21厘米。 珍氏遁羚棲息在茂密的雨林內,主要吃果實、花朵、葉子、莖、根及農作物。牠們是夜間活動的,日間會躲在叢林間。牠們可能是地盤性的。當受威脅時,牠們會逃跑得很快及躲藏起來。 珍氏遁羚是於1884年發現的,但到了1892年才有正式的描述。之後就未有再發現牠們,直至1948年在利比里亞發現牠們的頭顱骨。自1960年代都有多次的觀察報告。於1971年,在格拉迪波特動物園成功的人巧培育了珍氏遁羚。 現時估計共有3500頭珍氏遁羚。牠們主要受失去棲息地及獵殺所威脅。.

查看 果实和珍氏遁羚

班乃巨蜥

班乃巨蜥(學名Varanus mabitang)是菲律賓斑乃島特有的一種巨蜥。它們是吃果實的,喜歡棲息在熱帶潮濕森林的大樹中。由於失去棲息地,它們現正處於瀕危。 班乃巨蜥的顏色較碧塔塔瓦巨蜥及葛氏巨蜥深色。.

查看 果实和班乃巨蜥

球萼树科

球萼树科(学名:Sphaerosepalaceae)又名龙眼茶科、圆萼树科、球形萼科或刺果树科(Rhopalocarpaceae),共有2属18种,都是生长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特有种。.

查看 果实和球萼树科

琉璃苣

琉璃苣(学名:Borago officinalis)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叙利亚,目前已经被广泛引种到欧洲、西亚、北非和南美洲等地。 琉璃苣株高一般为60-100厘米,叶互生粗糙,有柄,5-10厘米长,叶和茎上都有毛刺;花的花瓣5裂,通常为蓝色,但也有粉色或白色的变种,为疏散的聚伞花序,同株异花授粉,夏季开花,但在气候温暖适宜的地区可全年开花;果实为小坚果。 琉璃苣的花語:勇氣.

查看 果实和琉璃苣

磅蛋糕

屬於蛋糕三大類中麵糊類蛋糕(Batter type)裡極具代表性的一種,基本上在製作時採用固體油脂,利用其打發後包裹空氣之特性,使糕體麵糊加熱後易膨脹,產生鬆軟之質地,為避免其高油脂導致油水分離,配方內乳化劑(如:蛋黃)不可或缺,在傳統上磅蛋糕(Pound cake)指的是用各重一磅的麵粉、油脂、食糖和雞蛋製成的蛋糕。.

查看 果实和磅蛋糕

神香草

香草是屬於唇形科神香草屬的一種芳香植物,又名牛膝草、柳薄荷、海索草。唇形科,約15種,原產於歐洲南部、中海地區、中亞的乾旱沙地、中東及裏海的周邊地區。有1種見於蘇聯伏爾加及頓河流域,中國有硬尖神香草(H.cuspidatusBoriss)及寬唇神香草(H.latilabiatusC.Y.WuetH.w.Li)2種,均產新疆。植物體含有抗菌的成分,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常被拿來做為香草與藥用植物使用。.

查看 果实和神香草

禁果

禁果是在《聖經》中伊甸園「知善惡樹」上結的果實。舊約創世紀記載,神對亞當及夏娃說園中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喫,唯「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可喫”,否則他們便會死。最後夏娃受魔鬼(蛇)引誘,不顧上帝的吩咐進食了禁果,又把果子給了亞當,他也吃了。上帝便把他們趕出伊甸園。偷食禁果被認為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惡的開端。.

查看 果实和禁果

离水花科

离水花科又名虎刺叶科或拉美冬青科,只有1属2种—Desfontainia spinosa Ruiz & Pav.和Desfontainia splendens Bonpl.,分布在从哥斯达黎加至全部安第斯山区直到南美洲最南端。 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单叶对生,叶有刺;花长,花冠成筒状;果实为浆果,白色或黄色。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马钱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放到任何 一个目中,直接放在II类真菊分支之下,可选择性地与弯药树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离水花科

科摩羅狐蝠

科摩羅狐蝠(學名Pteropus livingstonii),又名科島狐蝠,是一種蝙蝠。它們只分佈在葛摩的兩個島嶼上,是當地最為稀有的蝙蝠。它們棲於山區森林,但因伐林及棲息地受到破壞而面臨威脅。於2003年,它們的數量只餘下1200隻。它們會向掠食者射出尿液來保護自己。" 科摩羅狐蝠於7月至9月出生。雌蝠一年一般只會生一胎。幼蝠到3-6個月大就可以獨立。它們主要吃果實。成年的翼展可以闊達2米。.

查看 果实和科摩羅狐蝠

秋海棠科

秋海棠科(學名:Begoniaceae)共有2属约140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夏威夷秋海棠属只有一种生长在夏威夷群岛,其余的种类都属于秋海棠属。中国有约170种。 本科植物多为一年生或多年草本,也有灌木,罕小乔木,茎常有节;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同株,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果实为蒴果或浆果。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秋海棠科分入堇菜目,分为三属;最新的APG 分类法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将秋海棠科列入葫芦目,并将生长在新几内亚的Symbegonia属和秋海棠属合并。 秋海棠科几乎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因此种类尚不只这些。有许多种类被栽培作为观赏花卉。 文件:四季海棠.jpg|植于厦门万石植物园的四季海棠(秋海棠科).

查看 果实和秋海棠科

種子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 种子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查看 果实和種子

稻或米或飯(已煮熟米),俗称大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及食用的歷史相當悠久,分為水稻和光稃稻。稻的栽培起源于約西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Huang, Xuehui; Kurata, Nori; Wei, Xinghua; Wang, Zi-Xuan; Wang, Ahong; Zhao, Qiang; Zhao, Yan; Liu, Kunyan et al.

查看 果实和稻

穴鴞

小鴞(學名:Athene cunicularia),鴟鴞科小鴞屬(Athene)的一種,因住在洞穴而得名。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及南美洲地區。常見於草原、牧地、農業地區、荒漠,或者低植被的乾燥區域Lewis (2005)。有別於其他種貓頭鷹僅活動於夜間,穴小鴞於日間依舊能照常活動,亦因此,其狩獵時間自黃昏即已開始。.

查看 果实和穴鴞

笠原朱雀

原朱雀(学名:Chaunoproctus ferreorostris)是已滅絕的蠟嘴鳥。牠們一般都不怎麼害羞,但卻很多時只是單獨或成雙的出入。由於牠們不怎麼飛行,故牠們主要是在地上吃果實及芽,而很少會飛上樹上採食。 笠原朱雀只分佈在小笠原群島的父島。雖然有指在母島發現牠們,但差不多肯定是錯誤,另外亦有指在兄島及弟島。直至目前只有幾個標本被採集。現今的圖畫之間出現一些分別,不過究竟是季節性的差別,或是不同的亞種或物種,則仍未有定案。.

查看 果实和笠原朱雀

笃斯越橘

笃斯越橘(学名:Vaccinium uliginosum),又名笃斯、黑豆树(大兴安岭)、都柿(小兴安岭、伊春)、甸果、地果、龙果、蛤塘果(吉林)、讷日苏(蒙古族语)、吉厄特、吾格特(鄂伦春语)等,种加词uliginosum意为“湿地或沼泽生长的”,是杜鵑花科越橘屬的多年生灌木或小灌木植物,有“兴安小雪莲”赞誉,分布於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欧洲、北美洲以及中国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长白山地区,生长于海拔900米至2,300米的地区,多见於针叶林、泥炭沼泽、山地苔原和牧场,也是石楠灌丛的重要组成部分。笃斯越橘亚种或变种的分类方式繁多,但是由於不同地区的学者观点均不相同,因此笃斯越橘种下无任何被广泛承认的亚种和变种。 笃斯越橘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且比较可口,因此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其花青素类天然色素含量高,可调配出多种颜色,而且适於加工,可制造多种饮品、甜品和调味品等,经济价值较高。 笃斯越橘常被人們稱作中国野生蓝莓,由於非青液果亞屬的成員,与欧美出产的蓝莓(青液果亞屬)是不同的。.

查看 果实和笃斯越橘

管萼科

管萼科又名管萼木科或木乃耳科,共有9属29种,全部分布在非洲最南端的亚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常绿小灌木;单叶对生,革质,有或无托叶;花生长在枝条顶端,花萼4数,有颜色,管状,形成类似花冠的形状;果实为蒴果。.

查看 果实和管萼科

節瓜

(学名:Benincasa hispida var.),又稱小冬瓜、毛瓜、腿瓜、長壽瓜,为冬瓜的一个变种。果實體型較小,故又稱為小冬瓜。.

查看 果实和節瓜

米糠

米糠是稻米加工中碾米工序得到的一种黃色的皮層,是稻米果实的皮层,也称为米皮、清糠。入藥用的穀糠,多指米皮糠而言。一般中藥選用的是米皮糠的內衣,中醫稱為「杵頭糠」,又稱「穀白皮」。內服藥用一般以杵頭糠為主,穀糠外皮較少用。 稻穀在脱粒脱壳后得到糙米,糙米是完整的水稻果实。而我们通常所食用的稻米是指的是加工后的精米,它是水稻种子的胚乳部分。在从糙米到精米的过程中抛弃掉的部分就是米糠。 米糠包括稻米的外果皮、中果皮、交联层、种皮,有些地方还包括胚芽,而有些地方的称呼中包含颖壳(稻穀的壳)。 米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此外还含有维生素等成分。 米糠可以用于提取米糠油,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

查看 果实和米糠

精靈

精靈(elf),原義是指靈魂、鬼神、妖怪和聰明靈敏。在翻譯外國文學中,是一種耳朵尖長而漂亮美麗的類人形傳說生物,源自北歐的古老傳說。許多精靈被描繪成高大而且美麗無比,但是有時候也被歸類為「小人兒」或妖精,身材比較瘦小,有的背上長有昆蟲翅膀。由於這種生物的譯名眾說紛紜,而不同的譯名同時亦會使人誤會為另有所指,而與fairy(意为:小仙子)、imp(意为:小恶魔)等混淆。 而另一方面,對於精靈這種生物的定義、描述,與文化,都隨著民族與作者的不同而有所歧異,除了外觀以外,他們的能力都各有不同。.

查看 果实和精靈

精靈寶可夢遊戲機制

角色扮演遊戲《精靈寶可夢》系列的遊戲內容是捕捉各種各樣被稱為「寶可夢」的虛擬生物,並訓練它們、讓它們與其它寶可夢戰鬥,以及完成寶可夢圖鑑。每一個《精靈寶可夢》主系列的遊戲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並添加了新種類的寶可夢、道具和遊戲概念。.

查看 果实和精靈寶可夢遊戲機制

粘木科

粘木科共有5属21种,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中国有2种,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托叶缺或细小;花小,两性,花瓣5,宿存,常变硬;果实为蒴果,种子有肉质胚乳。.

查看 果实和粘木科

粗肋草屬

粗肋草屬為天南星科中Aglaonema屬植物的通稱(名:銀皇后),原產於亞洲東南部的印度、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楊恭毅。1984。Aglaonema Schott。楊氏園藝植物大名典(III),3250-3260頁。中國花卉雜誌社。台北。,粗肋草之原生種約50種,另有許多雜交種與栽培種,主要為盆栽觀賞或者切葉生產植物。 植株高度20-150公分。葉互生,披針形至狹卵形,葉長10-45公分,葉寬4-16公分。花小不明顯,花序為佛焰花序,佛焰苞白色或綠白色,果實為漿果,成熟時會變為紅色。 粗肋草的汁液具有毒性,碰觸到汁液時,會導致皮膚發炎,不小心吃到時,會造成嘴巴、嘴唇、喉嚨及舌頭發炎。.

查看 果实和粗肋草屬

粉鴿

粉鴿(學名:Nesoenas mayeri),又名粉紅鴿,是毛里裘斯特有的一種鴿子,現時已經十分罕有。牠們於1991年處於滅絕的邊緣,只餘下10隻,但由於保育的工作,其數量已有所回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亦於2000年將其狀況由極危下調至瀕危。.

查看 果实和粉鴿

糖类

醣類(Carbohydrate)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廣布于自然界。醣類的另一個名稱为“碳水化合物”,其由來是根据生物化学家先前發現一类物质可写成经验分子式:Cn(H2O)n,其氢与氧元素的比例始终为2:1,故以为醣類是碳和水的化合物;但后来的发现证明了许多糖类并不符合上述分子式,如:鼠李糖(C6H12O5);而有些物質符合上述分子式却不是糖类,如甲醛(CH2O)等。醣類為人體之重要的營養素,主要分成三大類:單醣、雙醣和多醣。在一般情況下,單醣和雙醣是較小的(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稱為--。例如,葡萄糖是單醣,蔗糖和乳糖是雙醣(見圖示)。 糖类在生物体上扮演著众多的角色,像多醣可作为儲存養分的物質,如澱粉和糖原;或作为動物外骨骼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如:甲殼素和纖維素;另如五碳醛醣的核糖是構成各種輔因子的不可或缺失之物質,如ATP、FAD和NAD)也是一些遺傳物質分子的骨幹(如 DNA和 RNA)。醣類的眾多衍生物同時也與免疫系統、受精、預防疾病、血液凝固和生長等有極大的關聯。 在食品科學和其他非正式的場合中,碳水化合物通常是指:富有澱粉(如五穀類、麵包或麵食)或簡單的醣類的食物(如食糖)。.

查看 果实和糖类

素食主義

素食主義(vegetarianism)是一種有關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被稱為素食主義者(vegetarian),宗教中立的說法為蔬食。 這些人不食用飛禽、走獸、魚蝦等動物的身體,只以穀糧、蔬菜和水果等植物及其製品來維持生命。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中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等动物产品,純素主義者不食用包括蛋類、奶製品在内的任何与动物有关的食品。目前擁有最高素食人口比例的地方是印度。.

查看 果实和素食主義

索科特拉龍血樹

索科特拉龍血樹(学名:Dracaena cinnabari)是索科特拉島上特有的一種龍血樹屬植物。它們的樹汁呈紅色,故得此名。.

查看 果实和索科特拉龍血樹

索科特拉野石榴

索科特拉野石榴(學名Punica protopunica)是一種石榴屬植物。它們是索科特拉島的特有種。它們生長在亞熱帶或熱帶的乾旱森林。 索科特拉野石榴估計是石榴的祖先。它們呈的花朵呈粉紅色及較石榴的細小,果實也不怎麼甜。成熟時的果實呈黃綠色。.

查看 果实和索科特拉野石榴

索马甜

索马甜是一种低热量甜味剂和调味剂。这种蛋白质主要用于调味,而非单一地增甜。 索马甜最初作为蛋白质的混合物,从西非的katemfe果实(Thaumatococcus daniellii Bennett)中分离出来。索马甜科中增甜剂的一些蛋白质比食糖大约甜2000倍。尽管它很甜,其甜味和食糖完全不同,其甜味作用地非常缓慢。甜味可持续很长时间,留下光果甘草似的余味。索马甜极易溶于水,对热稳定,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查看 果实和索马甜

紫冠蕉鵑

紫冠蕉鵑(學名Tauraco porphyreolophus)是一種冠蕉鵑。它們分佈在蒲隆地、肯雅、馬拉維、莫桑比克、盧旺達、南非、斯威士蘭、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及津巴布韋。 紫冠蕉鵑的頭部為綠色,其上有紫色的冠。眼睛有紅環圍繞,喙呈黑色。頸部及胸部呈綠色及褐色。身體其餘部份都呈紫色,翅羽末端呈紅色。 紫冠蕉鵑棲息在潮濕的林地及常綠林。它們的食物以果實為主。.

查看 果实和紫冠蕉鵑

紫冠雉

紫冠雉(Penelope purpurascens)是一種鳳冠雉。牠們分佈在墨西哥南部及尤卡坦半島至厄瓜多爾西部及委內瑞拉北部達海拔1850米的地方。.

查看 果实和紫冠雉

紫珠属

紫珠属(学名:Callicarpa)是唇形科中的一个属,其中的植物主要是灌木和小型的树。根据不同的生物学家的定义它有40到150个种。大多数这些种生长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其它生长在澳大利亚、北美洲的东南部和中美洲。.

查看 果实和紫珠属

紫菀屬

紫菀属(学名:Aster)是菊科下的一个属,同时也是菊科的模式属,其模式种为雅美紫菀(Aster amellus)。这个属曾经包括欧亚大陆及北美洲的近600种植物,但是在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中对于该属的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后,人们认为其中一些来自北美洲的种应该被分入其他的一系列近缘属里。 在这次拆分后,这个属留下了大概180个种,其中除一种外,其余均原产于欧亚大陆。.

查看 果实和紫菀屬

紫茉莉科

紫茉莉科(学名:Nyctaginaceae)包括33属约290种,大部分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品种最多,少数也生活在温带地区,中国原生的有有2属,7种,但也有引进种。许多属的花粉颗粒非常大(大于100 微米)。 本科植物有草本、灌木和乔木,也有藤本植物。单互生或对生,全缘,无托叶;花辐射对称,两性或很少单性,常围以有颜色的苞片组成的总苞;花萼花冠状,花瓣缺;果实为瘦果,有棱或有翅。有多种本科植物品种是被各地引进的观赏花卉,如小葉九重葛 (Bougainvillea glabra)、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等。.

查看 果实和紫茉莉科

紫藍金剛鸚鵡

紫藍金剛鸚鵡(學名: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是金刚鹦鹉属中,以至到鹦形目中體型最大的種,但牠們的體重不及新西蘭的鴞鸚鵡。牠們獨特的體型、顏色和行为,使其成為金剛鸚鵡屬中最受自然學家注目的品種,不幸的是,寵物飼養者也同樣喜愛紫藍金剛鸚鵡。鸟类贸易的需求對野生鸚鵡的數目造成严重的威胁。.

查看 果实和紫藍金剛鸚鵡

紫金牛科

紫金牛科(学名:Myrsinaceae)曾是杜鹃花目下的一科,包括35属约1000餘种,广泛分布在全球温带和热带地区,最北达西伯利亚、欧洲、日本和墨西哥,最南到南非、新西兰和南美洲。中国有10属,约200余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 本科植物大部分为中等乔木和灌木,也有部分种类为藤本或草本,叶常绿,革质,单叶互生,稀对生,无托叶,常有油腺斑点;花两性或单性,4-5数,花瓣合生,稀离生,常有腺点;果实是核果或浆果,稀为蒴果。 本科植物有些供观赏用,有些可以入药。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是重要的中药。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报春花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杜鹃花目。2009年的APG III則不再認可紫金牛科,而將其併入報春花科。.

查看 果实和紫金牛科

細鱗肥脂鯉

細鱗肥脂鯉,為輻鰭魚綱脂鯉目脂鯉亞目脂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南美洲巴拉圭河及巴拉那河流域,體長可達40.5公分,棲息在河流氾濫區,以植物果實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查看 果实和細鱗肥脂鯉

紅吼猴

紅吼猴(學名Alouatta seniculus)是南美洲的一種吼猴。牠們分佈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及巴西的亞瑪遜盆地西部。在玻利維亞聖克魯斯省的群落於1985年被認為是獨立的物種,稱為帚吼猴;而近年亦認為在南美洲東北部及千里達的群落是獨立的Alouatta macconnelli。.

查看 果实和紅吼猴

紅尾鸚鵡

紅尾鸚鵡(Amazona brasiliensis),又名紅尾亞馬遜鸚鵡或紅尾亞馬遜鸚哥,是一種鸚鵡。牠們是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及巴拉那州海岸區的特有種。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及被捕獵作寵物等威脅,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於1991年至1992年,估計牠們只有少於2000隻。隨著不同的保育計劃,牠們的數量已回升至約6600隻。.

查看 果实和紅尾鸚鵡

紅嘴巨嘴鳥

紅嘴巨嘴鳥(學名:Ramphastos tucanus),又名紅嘴鵎鵼,是分佈在哥倫比亞東南部、厄瓜多爾東部、秘魯東部、玻利維亞北部、委內瑞拉東部與北部、及巴西西部與北部的亞馬遜雨林地區,包括亞馬遜盆地附近托坎廷斯河及阿拉瓜亞河流域及圭亞那的鳥類。牠們棲息在熱帶潮濕森林,也會在林地及塞拉多地區的河流森林出沒。 紅嘴巨嘴鳥其下有兩個亞種,包括南部及西部的指名亞種R.

查看 果实和紅嘴巨嘴鳥

紅冠亞馬遜鸚鵡

紅冠亞馬遜鸚鵡(Amazona viridigenalis),又名紅冠亞馬遜鸚哥、綠頰亞馬遜鸚鵡或墨西哥紅頭亞馬遜鸚鵡,是墨西哥特有的一種瀕危鸚鵡。現時野外種數量只有1000-2000隻,且正在下降。牠們主要的威脅有非法捕獵及失去棲息地。.

查看 果实和紅冠亞馬遜鸚鵡

紅火球帝王花

紅火球帝王花(学名:Telopea speciosissima),又名新南威爾斯帝王花,是屬於山龍眼科,帝王花屬的一種大型灌木,原產於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州,是新南威爾斯的特有種,同時也是新南威爾斯州的州花,在當地通稱“Waratah”。春天開花,頭花很大朵,深紅色,鮮豔美麗引人注目,頭花看起來像是一朵花,實際上是由數百朵花組成的頭狀花序。.

查看 果实和紅火球帝王花

紅線錫伯鯰

紅線錫伯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北非鯰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非洲西部淡水流域、尼羅河、三比西河,棲息深度4-49公尺,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水流緩慢或靜止、水草生長的溪流、水塘、湖泊,屬雜食性,以魚類、昆蟲、蝸牛、果實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查看 果实和紅線錫伯鯰

紅胸巨嘴鳥

紅胸巨嘴鳥(學名:Ramphastos dicolorus)又名紅胸鵎鵼,是分佈在巴西東部及南部、巴拉圭東部及阿根廷東北部大西洋森林的巨嘴鳥。 紅胸巨嘴鳥是鵎鵼屬中最細小的物種之一,只重約350克。牠們的喙只長約10厘米,也是屬內最短的之一。牠們的身體上有一大片的紅色羽毛,但實際上是在腹部。胸部其實呈橙色,兩側黃色。喙呈淡綠色。 紅胸巨嘴鳥需要較大的空間生活,加上牠們主要吃果實及容易患有血色病,故難於飼養。.

查看 果实和紅胸巨嘴鳥

紅背松鼠猴

紅背松鼠猴(Saimiri oerstedii),又名赤背松鼠猴,是哥斯達黎加及巴拿馬的一種松鼠猴。牠們只限於在巴拿馬西北端近哥斯達黎加邊界,與及哥斯達黎加的太平洋海岸,主要在瑪蘭安東尼爾國家公園(Manuel Antonio National Park)及基督山國家公園(Corcovado National Park)。 紅背松鼠猴身型細小,背部是橙色的,面部呈黑白色。牠們是雜食性的,主要吃果實、植物的其他部份、無脊椎動物及一些細小的脊椎動物。牠們的天敵包括猛禽、貓科及蛇。牠們是以大群族生活,數量介乎20-75隻。牠們是所有猴子中最為平等的。雌性沒有支配的架構,而雄性只在繁殖季節才會爭鬥。雌性於2.5歲就性成熟,雄性則要4-5歲。成熟的雌性會離開自己的群族,但雄性一生也會留下。牠們的壽命可以多於15歲。 紅背松鼠猴的數量自1970年代就急促下降,相信是由伐林及捕獵造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易危。.

查看 果实和紅背松鼠猴

紅膠木

红胶木(学名:Tristania conferta)为桃金娘科红胶木属下的一个种。 原產澳洲,為常綠喬木,較宜在蔭蔽而疏散的土壤中生長,能抑減林地雜草生長,遭生山火焚燒後再生能力很強。在香港,紅膠木與台灣相思和濕地松合稱香港「植林三寶」。 大葉桉(桉屬)和紅膠木(紅膠木屬)都是常見的植林樹木,樹皮,樹葉,果實都有近似的地方.不過大葉桉葉片有桉樹的特有氣味。 葉互生,末端輪生。.

查看 果实和紅膠木

綠領吸蜜鸚鵡

綠領吸蜜鸚鵡(學名Phigys solitarius)是斐濟特有的一種鸚鵡。它們是唯一由雨林環境適應到城市生活的鳥類。它們長20厘米,下身及面部呈鮮紅色,有紫色的冠,上身呈綠色。雄鳥及雌鳥相似,但雌鳥的冠較為淡色。.

查看 果实和綠領吸蜜鸚鵡

綠阿卡拉鴷

綠阿卡拉鴷(Pteroglossus viridis)是一種巨嘴鳥。牠們分佈在南美洲東北部的低地森林、亞馬遜盆地東北部、圭亞那及委內瑞拉的奧里諾科河。.

查看 果实和綠阿卡拉鴷

红头美洲鹫

紅頭美洲鷲(學名:Cathartes aura),又名火鸡禿鷹,是分佈在美洲的一種新大陸禿鷲。牠們分佈在加拿大南部至南美洲南端,棲息在遼闊至半開放的地區,包括亞熱帶森林、叢林、草坪及沙漠。 紅頭美洲鷲是一種大型的鳥類,翼展1.7至1.83米,體長64至81厘米,重0.85至2.26公斤。牠們呈深褐色至黑色。頭部及頸部沒有羽毛及呈紫紅色。喙短而鉤,呈象牙色。牠們生活在野外的壽命為16歲,飼養的可以超過20歲。 紅頭美洲鷲是食腐動物,差不多只吃屍體。牠們會以視覺及嗅覺來尋找食物,以低飛來嗅出腐屍的味道。牠們的飛行是依賴空氣的熱流,很少會拍動雙翼。牠們是以一大群聚居。牠們沒有鳴管,只可以發出低嘶聲。牠們會在洞、空心樹或灌木叢裡築巢。牠們每年可以哺育兩隻雛鷲,都是吃雙親的反芻液長大。牠們的天敵非常少。牠們在美國受到了保護。.

查看 果实和红头美洲鹫

红珊藤科

红珊藤科(学名:Berberidopsidaceae)又名智利藤科,共有2属3种,生长在南美洲的智利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木质藤本,叶缘有齿,果实为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在大风子科内,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但无法放到任何一目中,直接放到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下,有的分类学家主张将本科和鳞枝树科合并为一个“红珊藤目”,但当时两科在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演化位置还未定,所以2003年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尚没有采纳,仍然维持原来的分类。 当本科和鳞枝树科的单系群独立地位受确认后,2009年的APG III承认了红珊藤目。.

查看 果实和红珊藤科

红珊藤目

红珊藤目(学名:Berberidopsidales)又名智利藤目,是真双子叶植物的一个目,位于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分支之中,只有2科3属4种。.

查看 果实和红珊藤目

红果仔

红果仔(学名:Eugenia uniflora),又名睡眠树、苦茄、睡意树、睡眠果,热带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桃金娘科,叶对生,长卵形,近无柄,长2.5-5厘米,先端渐尖,浓绿油亮。新生幼叶褐红色,具有观赏性。花白色,单生于花柄之顶;稍芳香;萼片4枚。果实扁圆形,熟时红色。味苦麻。.

查看 果实和红果仔

纳茜菜科

纳茜菜科也叫金光花科或肺筋草科,包括5属几十种,分布在北温带,中国有2属十几种。 本科植物都是草本,叶基生;花小;果实为蒴果。有的品种可供药用。 大部分分类学家并不承认有本科,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百合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没有能决定放在任何目下面,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认为应该列在薯蓣目下面。;属.

查看 果实和纳茜菜科

纹兔袋鼠

紋兔袋鼠(Lagostrophus fasciatus),又名條紋兔袋鼠,是在西澳州伯尼爾島及Dorre島上的有袋類。其中一小群現被引進Faure島上,而且似乎很成功。牠們屬於自己獨有的紋兔袋鼠屬中。.

查看 果实和纹兔袋鼠

绣球花科

绣球花科也叫八仙花科,共有17属,约20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北美和欧洲东南部。中国有11属,119种,分布在全国各地。 本科植物都是灌木或乔木,有时攀援状;单叶对生或互生,稀轮生,无托叶;花小,两性或有些不发育,排成伞房花序式或圆锥花序式的聚伞花序,花瓣4,稀有5-12;雄蕊5至多数;果实为蒴果,顶部开裂,很少为浆果。大部供观赏用,有些入药。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入蔷薇目,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山茱萸目,有的分类学家将本科分为两科,八仙花科和山梅花科。;属 有的分类学家将托叶假樟属(Pottingeria)也列入本科,但一般将其列入蛇菰科(Balanophoraceae)或单独分出托叶假樟科(Pottingeriaceae)。.

查看 果实和绣球花科

绵枣儿属

绵枣儿属 是天門冬科風信子亞科中的一个属,本属植物为多年生球根植物,约有90多种,原生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森林、沼泽、和沿海滩涂地带,多数在春季开花,也有少数品种在秋季开花,花为蓝色、紫色、白色或粉红色;果实为蒴果,种子细小黑色。 有几种非洲品种原来列在绵枣儿属,现在重新分类列到油点百合属,如著名的油点百合(Ledebouria socialis,原为Scilla violacea)。 主要品种:.

查看 果实和绵枣儿属

绒球花科

绒球花科又名鳞叶树科、假石楠科、小叶树科或刻球花科,共有12属75 种,全部生长在南非,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常绿灌木或乔木;细枝和叶丛簇生,叶甚小,通常作覆瓦状密被全枝;花小,辐射对称,呈绒球状;果实为瘦果、核果或蒴果。.

查看 果实和绒球花科

罗德里格斯茜草

罗德里格斯茜草(学名:Ramosmania rodriguesi)是一种极危的茜草,它们是罗德里格斯岛的特有种。.

查看 果实和罗德里格斯茜草

羊躑躅

羊躑躅(學名:Rhododendron molle),別稱黃杜鵑(本草蒙荃)、黃花杜鵑、黃花女、黃牯牛花、黃喇叭花、黃色映心紅、黃躑躅、鬧羊花(本草綱目)、鬧頭花、驚羊花、驚羊草、隔羊花、羊不食、羊不食草(本草拾遺)、牛不食、老虎花、毛老虎、搜山虎、山茶花、映山黃、玉枝(名醫別錄)、悶頭花、雷公花、一杯倒、三錢三、六軸子、八釐麻及八里麻等,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 。全株有毒,誤服過量可致嘔吐、腹瀉、腹痛、痙攣、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可致呼吸停止而死亡。花果可供制作鎮痛劑、麻醉劑 ,全株可供作農藥 。本種因羊隻誤食其葉引致躑躅而亡,故而得名。.

查看 果实和羊躑躅

美人樹

美人樹,英文名:Floss-silk Tree,學名:Ceiba speciosa(舊學名 Chorisia speciosa),別名:美人櫻、酒瓶木棉、美丽异木棉,为木棉科爪哇木棉屬下的大喬木。 開花的數量使用估算法大概有5000~6000朵花。.

查看 果实和美人樹

美洲鬣蜥

美洲鬣蜥(學名:Iguana iguana)又名绿鬣蜥,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頭尾全長可以超過一公尺,壽命可長達10年以上,以植物的葉、嫩芽、花、果實為食物,為日行性爬蟲類,每胎可產24-45颗卵。主要分布於中美洲的墨西哥至巴拉圭间、南美洲、加勒比海及佛羅里達等地。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中。綠鬣蜥常被人作為寵物飼養,中國和部份美洲國家設有養殖場大量飼養綠鬣蜥以作售賣用途。因為人為的飼養及野放,在台灣已成為外來種,在屏東市及等鄰近鄉鎮已建有繁殖族群。.

查看 果实和美洲鬣蜥

美洲野牛属

美洲野牛属(學名:Bison)现存只有两种:美洲野牛和欧洲野牛,另有四个史前物种。.

查看 果实和美洲野牛属

美洲苦木科

美洲苦木科又名夷苦木科,为美洲苦木目下唯一的科,共有2属约46种,生长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花瓣3-5数;果实为浆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苦木科中,属于无患子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列在任何一个目中,直接放到蔷薇分支之下。2009年发表的APG III 分类法将本科置于美洲苦木目下。.

查看 果实和美洲苦木科

羽叶树科

羽叶树科又名绒子树科,共有4属55种,全部生长在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对生或轮生,有托叶,叶脉为羽状分支结构;花小,花瓣4或5;果实为蒴果或浆果,种子有绒毛。.

查看 果实和羽叶树科

翼萼茶科

翼萼茶科只有1属7种,全部生长在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两性,花瓣5,花萼长;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山茶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翼萼茶科

翅果

翅果,又称翼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果实,在子房壁上长出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薄翅装附属物。翅果是一种干果,也是闭果。翅果的形状使得风能够将果实带到离母树很远的地方。.

查看 果实和翅果

猩猩屬

猩猩属(学名:Pongo),也叫人猿、红猩猩、紅毛猩猩,靈長目人科的一属,與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沒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馬來語和印尼語叫做Orang utan,意思 “森林中的人”。與人類十分相近,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4%。通常不用聲音溝通,通常有好幾個個體會在同一個區域活動,但彼此不干擾,平均壽命大概40年,平均身高大概171—180公分.

查看 果实和猩猩屬

猪殃殃

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为一年生蔓草,分布于全球,中国各地分布也极普遍,在台灣則分布於北部中海拔山區。.

查看 果实和猪殃殃

貓(學名:Felis silvestris catus),通常指家貓,在現代漢語中也稱貓咪,為小型貓科動物,是為野貓(又稱斑貓;Felis silvestris)中的亞種,此外也有其他未經過《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認可的命名,例如Felis catus。根據遺傳學及考古學分析,人類馴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000年前的肥沃月灣地區,古埃及人飼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3,600年前,目的可能為捕鼠及其他齧齒目動物,以防止牠們吃掉--。現在,貓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寵物之一,飼養率僅次於犬(或稱狗),但同時也是危害十分廣泛的外來種,由於獵捕的習慣,威脅着很多原生鳥類、齧齒類的生存。更直接的風險是因狩獵而感染野外病菌的貓,會引入例如狂犬病等進入人類生活圈,因此對飼主知識技術與社會責任要求也較高,先進國家的公衛系統普遍會針對野貓進行抓捕絕育,管理意義即在於此。長期飼育的貓平均壽命為12年以上(相當於人類64歲),歷史上最長壽的貓則達38歲(等於人類168歲,來自美國德州)。小部分文化在過去亦有食用貓肉的習俗,如越南、廣州等,但現今大部分地區因衛生防疫,或是以貓為寵物等因素而禁止食用貓肉。 品種獲認證的貓會稱為純種貓,主人會以選擇繁殖的方式讓貓繁殖出他們認為趨于“完美”的品種。歷史上也存在因為偶然突變而產生,後給人類保留並加強其特色的品種。.

查看 果实和猫

猴尾蜥

尾蜥(學名:Corucia zebrata),又名猴尾石龍子、猴子尾石龍子、所羅門蜥或所羅門石龍子,是所羅門群島特有的一種石龍子。牠們是已知現存最大的石龍子。 猴尾蜥是完全草食性的,主要吃果實及植物。牠們是其中一種群居的爬行動物。雄性及雌性是地盤性的,對非親屬帶有攻擊性。猴尾蜥是屬內的唯一物種。牠們其下有兩個亞種,即C.

查看 果实和猴尾蜥

热河群

热河群(Jehol Group),是以中国东北部為中心的地层学单位,範圍可能從辽宁、河北和内蒙古等中國境内地区,廣布至蒙古、朝鮮半島與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附近,主要由较古老的义县组和较新的九佛堂组组成。因保存了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而著稱。.

查看 果实和热河群

烈味三叶草科

味三叶草科又名多籽果科或鲜芹味科只有1属2种,全部分布在热带美洲。 本科植物为草本或亚灌木,一年生或多年生;复叶互生,一般3叶一组,叶柄长;花小,排成穗状花序,花瓣6-9;果实为小浆果,包含多个种子。.

查看 果实和烈味三叶草科

瘤药树科

药树科又名瘤药花科,只有1属2种,全部分布在非洲西部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花瓣5,花药隔突出呈瘤状;果实为浆果,有许多小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山柑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放在十字花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瘤药树科

瑞香科

香科(学名:Thymelaeaceae)属真双子叶植物锦葵目,共包括约50属700-7500余种。.

查看 果实和瑞香科

瑪利安娜狐蝠

利安娜狐蝠(Pteropus mariannus),又名馬里亞那狐蝠,是關島及其他馬里亞納群島上的一種狐蝠科。牠們因失去棲息地、受到獵殺及掠食而進入瀕危的狀態。 瑪利安娜狐蝠主要吃果實,如無花果、蕉、番石榴及木瓜等。 瑪利安娜狐蝠是查莫羅人的美食,並與關島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帕金徵群癡呆綜合症有關。牠們被發現會吃大量的蘇鐵類種子,並像一些鷹般會在脂肪組織上積聚滴滴涕,甚至到達危險的水平。.

查看 果实和瑪利安娜狐蝠

環尾蜥屬

尾蜥屬(Cordylus),又名繩蜥屬,是分佈在非洲多種細小至中型的蜥蜴。牠們所有都是日間活動及卵胎生的。大部份都是岩生的,只有小數是棲於樹上或住在巢穴內。牠們會以皮內成骨來保護自己,且後急速逃到石縫或巢穴。牠們很多都是群居的,並由雄蜥保衛地盤。 環尾蜥屬被列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雖然未達至滅絕的邊緣,但仍禁止其貿易。一些環尾蜥屬已經被細小的分佈地所局限,被受失去棲息地或過度捕獵所威脅。.

查看 果实和環尾蜥屬

瓠果

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葫芦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 瓠果由子房下位的三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来,形成果实的除了子房还有花萼,因此瓠果是一种假果。.

查看 果实和瓠果

瓣裂果科

瓣裂果科也叫西印度黄栌科或槽柱花科,只有1属—瓣裂果属(Brunellia)约55种,分布在热带中美洲和南美洲西北部安第斯山区。 本科植物为高大常绿乔木,复叶对生,有棕色的毛,小花无花瓣,果实为丛生的小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不承认有此一科,将本属分入火把树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还是应该分为一个科,列入酢浆草目。.

查看 果实和瓣裂果科

瓶头梅科

头梅科又名山醋李科或扁子木科,共有3属4种,全部生长在热带东非、非洲西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雌花单生,花瓣6-10,雄花生于聚合花序中,花瓣8-10;果实为蒴果,种子两侧压扁,有翅或无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这些属放到田基麻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科,但将扁果树属单独分为一个扁果树科(Kaliphoraceae),没有列入任何一个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合并入本科。.

查看 果实和瓶头梅科

是中文對葫蘆科和番木瓜科的果實的統稱,當中部份是水果,部份是蔬菜。 中國在春秋時期即有瓜的記載。《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詩經.幽風.七月》有“七月食瓜,八月斷壺”的敘述。齊襄公派遣连称與管至父戍守蔡丘(今山東省臨淄縣西)。一年後,连称與管至父在蔡丘吃到瓜,想到過去齊襄公的承諾,到来年瓜熟时派人接替。結果齊襄公食言。最後连称與管至父起兵造反。 王禎《農書》云︰“瓜品甚多,不可枚舉。以狀得名,則有龍肝、虎掌、兔頭、狸首、羊髓、蜜筒之稱;以色得名,則有烏瓜、白團、黃、白、小青、大斑之別。然其味,不出乎甘香而已。” 「瓜」的中文字比較廣義。英文則區分為melons、gourds、squashes等類別。.

查看 果实和瓜

生药命名规则

生药命名规则是国际通用的,针对生药的命名规则。.

查看 果实和生药命名规则

生長素

生長素是第一個獲發現的植物激素。生長素中最重要的化學物質為3-吲哚乙酸。生長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

查看 果实和生長素

生殖器

生殖器官是指在复杂生物体上任何与有性繁殖及组成生殖系统有关的组织(严格意义上,不一定都属于器官)。 另外有相關的性器官一詞,廣義地說是指會帶來性快感的器官。生殖腺是指產生配子的器官。在人類身上是指睾丸與卵巢。 開花植物的性器官是花。 松柏門植物的性器官是松球,苔藓植物门、蕨類植物則以孢子囊為其性器官。.

查看 果实和生殖器

田基麻科

基麻科又名田亚麻科、田基麦科、水叶科、叶芹菜科、叶藏刺科或幌菊科,只有1属约12种,分布在全球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中国有1种—田基麻 (Hydrolea zeylanica L. Vahl)分布在南方各地。 本科植物为草本或亚灌木,有时具腺毛和针刺;单叶互生,叶小,全缘;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5;果实为蒴果。生长于水旁甚至水中。.

查看 果实和田基麻科

田葱科

葱科包括3-4属共6种,分布在东南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中国有1属1种—田葱(Philydrum lanuginosum Banks & Sol.

查看 果实和田葱科

申 (地支)

申是地支之一,通常當為地支的第九位,其前為未、其後為酉。申月為農曆七月,申時為二十四小時制的15:00至17:00,在方向上指西南偏西。五行裡申代表金,陰陽學說裡申為陽。 申有呻吟之意,因此亦指植物的果實成熟後進入凝固的狀態。在後世,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因此將每一地支順序對應每一生肖,所以申與十二生肖的猴搭配。.

查看 果实和申 (地支)

町田市

市()是位于日本關東地方南部、東京都多摩地方西南部的城市。往東京都特別區部的通勤率為22.1%(平成22年國勢調査)。 不少知名日本足球運動員出身于該市,有「足球王國」的美譽。.

查看 果实和町田市

無花果

無花果(学名:Ficus carica)是桑科榕屬的一種落葉小喬木,主要生長於熱帶和溫帶。果實呈球根狀,無花果尾部有一個小孔,花則生长于果内,在近小孔處長有雄花,遠離小孔的頂部長有雌花,另外生有不育花(癭花),花粉由榕果小蜂傳播。 無花果原產於中东和西亚地区,栽培歷史已超過五千多年。因外觀見果不見花而得名,另有映日果、優曇缽、阿駔、底珍樹、蜜果和阿驵(《酉阳杂俎》、译自波斯语:anjir)等别名。.

查看 果实和無花果

無患子

無患子(学名:Sapindus saponaria)属于无患子科无患子属,古時又稱「桓」,又有噤婁、肥珠子、油珠子、鬼見愁等別稱,本草綱目稱为木患子,香港的舊式藥材舖習慣稱為木眼仔,四川稱油患子,海南島稱苦患樹,台灣又名黃目子,亦被稱為油羅樹、洗手果、肥皂果樹。 無患子與荔枝跟龍眼同屬無患子科,學名Sapindus是saponis indicus的縮寫,意思是「印度的肥皂」,因為它那厚肉質狀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可用於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潔劑之一,一直在亞洲各地區用到20世紀初,但工廠清潔劑誕生後,卻因為價格和生產問題乏人問津,加上無患子不是很適合公園植栽的樹種,也沒有食用價值,可耕地上個體幾乎被砍伐殆盡,現代年輕人已經幾乎完全不知道其除污功能。.

查看 果实和無患子

無患子科

無患子科(学名:Sapindaceae)是無患子目的一個科。近期的分類系統(APG分类法)主張將槭樹科和七葉樹科這兩個科併入到無患子科內。無患子科約有140-150屬,1400-2000種。中国有27属约250多种,分布在全国各地。.

查看 果实和無患子科

熊猴

(學名:Macaca assamensis),是一種產于印度、尼泊爾、越南以及中國南方雲南、廣西、西藏等地的獼猴屬動物。 熊猴的體長為50-73釐米,尾長19-38釐米,公猴體重在10-14.5公斤,母猴稍輕,為8-12公斤。熊猴主要生活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原地區,喜歡在樹上攀爬,很少下地活動。熊猴是日行動物。 熊猴一般以果實、樹葉、穀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甚至蛙類和鳥類。 熊猴面臨的主要生存威脅是棲息林地的破壞以及偷獵。.

查看 果实和熊猴

熊果

果又名熊葡萄、熊莓,是杜鵑花科熊果屬的一種植物。.

查看 果实和熊果

燕雀科

燕雀科(学名:Fringillidae)又名雀科,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包含了多种称为“雀类”的鸟类。.

查看 果实和燕雀科

番荔枝科

荔枝科(学名:Annonaceae)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被子植物木兰目下的一科。約有129属,2120种,是木兰目中最大的科。有的果实可食,有的可材用,有些为观赏植物。大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少數分佈在溫帶地區。約有900種分佈在新熱帶,約有450種分佈在非洲,其餘的種類分佈在亞洲。 番荔枝科的模式屬為番荔枝屬。植株為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葉為單葉,互生,有葉柄,葉緣全緣,無托葉。花輻射對稱,通常為兩性花。大多數的種類有三片萼片,萼片基部合生,有六片花瓣,花瓣顏色由褐色至黃色,雄蕊多數,螺旋狀排列,雌蕊多數。子房一室,具有多個胚珠。花有時會直接生長在樹幹上,果實為漿果。.

查看 果实和番荔枝科

番茱萸科

茱萸科又名黑叶树科,只有1属7-8种,都是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当地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叶子干燥后变为黑色;花小,花被5数,组成花序;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山茱萸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在伞形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在2006年12月19日新修订时将其和鞘柄木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番茱萸科

番杏科

杏科(學名:Aizoaceae)是雙子葉植物綱,石竹目的一個科,約有138屬,1882種。番杏科植物主要分佈在非洲南部,在澳洲和中太平洋地區也有少量分佈。.

查看 果实和番杏科

番木瓜

木瓜(学名:Carica papaya),又称木瓜、石瓜、木冬瓜、蓬生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果實長於樹上,外形与原产于中国的木瓜类似,又是从中国之外传入,故名之番木瓜。番木瓜的乳汁含木瓜蛋白酶,是製作鬆肉粉的主要成份。 果肉質厚、軟、甜、有香味。果肉可鮮食,搾汁加牛奶,名為「木瓜牛奶」,是臺灣有名飲品。.

查看 果实和番木瓜

番木瓜科

木瓜科(学名:Caric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十字花目的一科,共有6属约47种,原生于非洲西部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已经被全球各地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引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灌木或草本,茎肉质;单叶互生,叶大,类似棕榈,无托叶;花单性,花瓣5枚;果实为类似瓜类的大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堇菜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属于十字花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番木瓜科

特氏粉葉草

特氏粉葉草(学名:Dudleya traskiae),又名特雷達德利蓮或特氏仙女杯,是一種多肉植物。它們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海峽群島的聖塔芭芭拉島上的特有種,生長在岩石崖上。它們生長在一個扁平的基座,葉子多肉,呈葵扇形及淡綠色至黃色,長15厘米。花序密集在莖上,花朵呈鮮黃色。.

查看 果实和特氏粉葉草

牛頓鸚鵡

牛頓鸚鵡(Psittacula exsul),又名羅德里格斯環頸鸚鵡,是羅德里格斯島特有的一種鸚鵡。牠們約長40厘米,呈藍灰色。 牛頓鸚鵡的種小名是為紀念最初紀錄牠們的François Leguat的難民身份。最後是於1875年觀察到牠們,目前只餘下兩組完整的標本及數個亞化石。.

查看 果实和牛頓鸚鵡

牛耳楓

牛耳楓(學名:Daphniphyllum calycinum,英文名稱:Calyx-shaped Daphniphyllum、Calyx-shaped Tigernanmu),別稱牛耳樹、牛耳風、牛耳豐、牛耳公、牛耳鈴、鈴豬肚、豬肚果、 豬肚木、豬肚子、豬洛木、豬絡木、豬仔木、珠碌子、山羊屎、羊屎子、老虎耳、土鴉膽子、大耳梳、南嶺虎楠、南嶺虎皮楠及嶺南虎皮楠等,為虎皮楠科虎皮楠屬植物。本種種加詞 calycinum意為「屬於萼的、具大萼的」。本種模式種採自於中國廣東沿海島嶼,由英國植物學家喬治·邊沁首次發表於1861年出版的《香港植物誌》之內。.

查看 果实和牛耳楓

牛排番茄

牛排番茄(Beefsteak tomato)是目前人工培育番茄品种中最大的品种,其重量可达到和超过。多数的牛排番茄是鲜红色或者粉红色,果实内部有很多小籽囊。目前牛排番茄并没有被广泛种植,因为它的体积与形状较其他品种的番茄更难加工处理。 牛排番茄是由一位美国农夫 Johann Heinrich Muster 培育出来的。他也因此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国旗作为奖励。.

查看 果实和牛排番茄

牛栓藤科

牛栓藤科又叫牛拳藤科,共有16属约300-350种,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中国有5属共9种,分布在南方各地。 本科植物为灌木、小乔木或藤本,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5;果实为蓇葖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为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本科分到新设立的酢浆草目。.

查看 果实和牛栓藤科

独叶草科

叶草科只有1属1种,全部生长在中国的西部和北方,是中国的特有种。 独叶草为多年生草本,有细长的根状茎,茎的顶端长出1个叶和1条花茎;叶片心状,宽3.5—7厘米,五全裂,中间的三个裂片还有三浅裂,另两个裂片有二深裂,形状类似银杏叶。花茎高7一12厘米。花淡绿色,直径8毫米;果实为瘦果。因其根茎的茎节有一个叶迹,叶子的脉序近似于银杏和某些蕨类植物,所以和其他毛茛科的植物不同。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毛茛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有选择性地可以和星叶草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来的分类。.

查看 果实和独叶草科

独蕊草科

蕊草科(学名:Hydatellaceae)也叫排水草科,现存一属约12种,分布在澳大利亚沿海、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岛和印度东部一小块区域。.

查看 果实和独蕊草科

益智仁

智仁为薑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益智仁含挥發油,挥發油主要的成分为桉油精、薑烯、薑醇等倍半萜类,含丰富的维生命B及维生命C,以及微量的锰、锌、钾、钠、钙、镁、磷、铁、铜等元素。主产于海南岛山区,此外广东雷州半岛、广西等地區。.

查看 果实和益智仁

盐肤木属

肤木属(学名:Rhus),是漆树科中的一个属,包括有25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球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本属植物皆为小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10米,一般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单也有些品种为单叶或三叉叶;花小,绿色、白色或红色,圆锥花序密生,花序可达5-30厘米长,花瓣5;果实为小核果,橙色或黄白色。 盐肤木属有的品种核果可以做烹饪或烟草的调味品,或用于制作饮料;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a)可以分泌乳汁,是生漆,种油可供工业用油;盐肤木(Rhus chinensis)的虫瘿俗称“五倍子”,是一种化工原料和药用的原料。 盐肤木属有的品种干燥的木材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发荧光,木材细致,为细木工的原料。 根据近期的分子研究,盐肤木属中的大部分物种已被拆分至Actinocheita、Baronia、黄栌属(Cotinus)、Malosma、Searsia、漆属(Toxicodendron)。.

查看 果实和盐肤木属

相思樹

思樹(學名:Acacia confusa),又名台灣相思、香絲樹、相思仔、假葉豆,為豆科含羞草亞科金合歡屬植物,原產於台灣南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一帶,於台灣日治時期被日本人廣泛種植至全台各地,是台湾早期知名的造林树种之一。近數十年於香港也被廣泛種植於郊野公園和市區公園內,與紅膠木和濕地松合稱香港「植林三寶」。.

查看 果实和相思樹

盾柱木

柱木 (學名:Peltophorum pterocarpum) 嘉義大學景觀植物圖鑑,別稱雙翼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閉筴木、黃燄木及翅果木等綠化資訊站,台南縣政府,是豆科盾柱木属的植物,種加詞 pterocarpum 意為「翅果的」樹木谷。原產於中國海南島、越南、馬來西亞、澳洲及美洲等,現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越南、大洋洲以及中国大陆的广州等地,性喜高溫天氣,能耐風、耐旱,但不耐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栽種於砂質壤土或以深層壤土為佳。樹皮能作提煉黃色染料之用。.

查看 果实和盾柱木

白头鼠鸟

白頭鼠鳥(學名:Colius leucocephalus),鼠鳥類的一種,其特性是有白頭,以果實和芽為食。.

查看 果实和白头鼠鸟

白刺科

白刺科是无患子目之下一個被子植物的科。 本科植物为落叶灌木,叶不分裂,线形,肉质;小枝有刺;花小,黄绿色,花瓣5;果实为核果。属于旱生植物。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蒺藜科内,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但可以选择性地和也是新分出来的骆驼蓬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这两科也可以选择性地和旱霸王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白刺科

白禿猴

白禿猴(學名:Cacajao calvus)是一種細小的新世界猴,尾巴非常短,面紅禿頭,毛皮很長。牠們一般重少於9磅及長20-23吋。其下已知有四個已確認的亞種,所有都被列為易危:.

查看 果实和白禿猴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學名:Hedyotis diffusa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別稱白花十字草、蛇舌草、蛇舌癀、蛇針草、蛇總管、龍舌草、鶴舌草、龍吐珠、矮腳白花蛇利草、尖刀草、珠仔草、羊鬚草、羊須草、目目生珠草、節節結蕊草、二葉葎、南地珠、千打捶、竹葉草等,為茜草科耳草屬植物。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查看 果实和白花蛇舌草

白頭鵯

白頭鵯(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頭鵠仔(pe̍h-thâu-khok-á),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鸟南迁為候鸟,台灣亞種于台湾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白頭翁常見於東亞,台灣宜蘭平原,中國大陸則是在長江南部的大多地區,以及香港、琉球群島(八重山群島、沖繩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蟲,種子和水果,屬雜食性,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後頭部)白色極為清晰醒目。.

查看 果实和白頭鵯

白鹇

白鷳(学名:Lophura nycthemera),又名銀雞、越禽、白鹇雞、白雉、雗、鵫雉、閒客、白雗、啞瑞等,與黑鹇是近緣種。主要分布在東亞與中南半島,包括中國、越南、寮國、緬甸與泰國等地。.

查看 果实和白鹇

白鼻浣熊

白鼻浣熊(Nasua narica),又名白鼻豿,是一種浣熊。牠們的吻及尾巴很長,尾巴有6-7間斑紋。牠們的犬齒很大,臼齒可以磨碎東西。.

查看 果实和白鼻浣熊

白胸繡眼鳥

白胸繡眼鳥(Zosterops albogularis),又名諾福克繡眼,是諾福克島特有的一種繡眼鳥,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自2000年起,澳洲政府就認為牠們已經在島上滅絕。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查看 果实和白胸繡眼鳥

白胸鳾

白胸鳾(学名:Sitta carolinensis),為一種小型鸣禽。 成年的白胸鳾長約一百五十五毫米。其從頭到後頸處為黑色,其他上身部份為淺藍灰色。其覆羽為黑色,而其三級飛羽則通常是淺灰黑色的。在最大的覆羽上有著微細的色帶。其面部及腹部為白色。白胸市鳥主要在北美洲出現,牠亦是惟一的鳾科動物是被白色面部包圍著黑色的眼睛。其外部尾巴的羽毛為黑色的,並且伴著白色間條。其肢部很短,但其爪則很長,而其亦有著短翅膀與短尾巴。 牠們主要在北美洲的落葉闊樹林裡繁衍,其在天然或啄木鳥造成的樹洞裡築巢,是北美洲莊園的常見訪客。 牠們是長久定居的鳥類,並不會隨季節遷徙,只會在極嚴寒的冬季才會遷往南方過冬。 牠們在樹幹及大樹枝上進食,這是因為其會將樹皮撥下,找尋其內的昆蟲來食用,此外,其亦食用樹木的果實,而牠們在冬季時通常會小隊飛行。 其叫聲為帶鼻音的“泥!泥!泥!”。.

查看 果实和白胸鳾

白术

白朮(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是菊科苍朮属的一种植物,单葉、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以根茎入药,别名朮、冬朮、浙朮、种朮、祁朮、于朮、夏朮、白土朮、炒白朮、焦白朮、製白朮、山薑。昔为中国浙江特产,现安徽、河北、福建、湖南、華南、江西等省都有栽培。.

查看 果实和白术

百部科

部科包括4属约25-35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北部,北美洲有1种,中国有2属9种,分布在南方各地。 本科植物我为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或块根;叶有明显的基出脉和平行的横脉;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4,花瓣状,果实为蒴果,开裂为2瓣。.

查看 果实和百部科

芍药属

芍藥屬是芍药科唯一属,含约4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大部产亚洲,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欧洲南部和北美洲西部,中国有12种。各种类的培植变种繁多。本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具有一系列的独特性,为灌木或具根状茎的多年生草本。叶互生,为二回三出复叶,无托叶。花大,常单独顶生,两性,辐射对称,有清香,颜色多样;果实为蒴果;茎约0.5–1.5米高,但灌木种类有的可高达1.5–3米。 主要观赏花卉是牡丹,其根可做药用,称为“牡丹皮”。.

查看 果实和芍药属

隐翼科

翼科共有3属约10种,分布在热带亚洲地区,中国只有1种隐翼木(Crypteronia paniculata Bl.),生长在云南。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枝四棱形;单叶对生,具柄;花极小,白色或绿色,花瓣4-5或无;果实为蒴果,种子小,长,有翅或无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认为本科只有1属,将斧蕊木属和钟康木属分入野牡丹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3属合并到本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隐翼科

芝菜科

芝菜科也叫冰沼草科,只有一属—芝菜属(冰沼草属,Scheuchzeria L.)一种—芝菜(冰沼草,S.),分布在北半球比较寒冷的地区,中国分布在东北和青海,是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查看 果实和芝菜科

花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植物,又称有花植物或開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的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这一进程始於传粉,然後是受精,从而形成种子并加以传播。对於高等植物而言,种子便是其下一代,而且是各物种在自然分布的主要手段。同一植物上着生的花的组合称为花序。 “花”在生活中亦常称为“花朵”或“花卉”。广义的花卉可指一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或人工栽插的盆景),而狭义上则单指所有的開花植物。 花卉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和使用,主要用於觀賞,还能當食材或提煉原料。.

查看 果实和花

花籠 (植物)

花籠(学名:Aztekium ritteri)是一種源自於墨西哥的仙人掌。花籠內含N-甲基酪胺、大麦芽碱、N-甲基仙人掌鹼、梅斯卡靈、佩落鹼及3-甲氧酪胺等,但從未有報告指印第安人有使用它們。.

查看 果实和花籠 (植物)

花綵

花綵(英語:Festoon,來自法語:feston,意大利語:festone,晚期拉丁語:festo ‘節日花環’,最終來自拉丁語:festum ‘節日’)是一種花圈或花環狀的裝飾物,也是建築中,特別是雕飾中常見的一種傳統裝飾,此種裝飾為花、葉或果實連串并由飾帶懸掛。花綵的紋樣有時被稱作垂花飾(或垂綵,swag).

查看 果实和花綵

花荵科

花荵科也叫翠梅科,包括18-25属约270-400种,分布于北半球和部分南美洲,绝大部分都是美洲的原生种,只有一属—花荵属生长在欧洲,两属—花荵属和天蓝绣球属生长在亚洲。中国只有6种,包括引种的电灯花属,主要生长在北方。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也有灌木,依靠叶卷须攀爬,主要生长在凉爽的气候条件下,叶互生或对生,全缘,单叶分裂或羽状复叶,无托叶;花小,两性,两侧对称,颜色鲜艳,形成聚伞花序,花瓣5,花冠合瓣;果实为蒴果,种子有棱、有锐角或有翅。 本科植物包括多种观赏花卉,其中黄杨叶坎吐阿木(Cantua buxifolia)是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国花。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茄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入杜鹃花目。.

查看 果实和花荵科

花菱草

花菱草(学名:Eschscholzia californica),又名加州罌粟、金英花,是罌粟科花菱草屬的一種草本植物。原產於美國西部及墨西哥,分佈在美國的加州,向外延伸至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南部、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及新墨西哥州等地,在墨西哥則分佈在索諾拉州及下加利福尼亞州西北部。生長在海拔零至二千公尺的草地及開闊地區。 花菱草是美國加州的州花,加州指定每年的四月六日為花菱草日。在加州的州界牌上有花菱草的圖像。.

查看 果实和花菱草

花蔺科

花蔺科只包括一属—花蔺属(Butomus)一种—花蔺(Butomus umbellatusLinn.),又名“茅嫂”或“蓩蓃”,生长于欧亚大陆北温带地区,中国也有分布,为淡水水生草本植物,叶带状;花聚生于花茎顶端,6裂,雄蕊9;果实为蓇葖果;根茎粗壮横生,含淀粉,可食用,花可做观赏。.

查看 果实和花蔺科

花蕊

花蕊,花的组成部分之一,為高等植物所擁有。依構造不同,可分為雌蕊及雄蕊。.

查看 果实和花蕊

花柱草科

花柱草科共有5属约240种,分布在澳洲、南美洲南端和热带亚洲,中国只有1属2种—Stylidium 1属2种—花柱草 (Stylidium uliginosum Sw.)和狭叶花柱草 (Stylidium tenellum Sw.),分布在南岭以南地区。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单叶,对生、互生或簇生于茎上,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左右对称,组成花序,花冠合瓣,5-7裂,有点二唇形;果实为蒴果,开裂,种子多数。.

查看 果实和花柱草科

芒果

芒果(學名:Mangifera indica)也作檬果, 杧果,是芒果属的一种植物和果实,原产自北印度和马来半岛,在梵語中叫作,音譯為“菴羅”,或叫作,音譯為“菴摩勒”、“菴摩羅”、“阿摩落伽”,佤语称blix mag mung。性喜高温、潮濕的天气,营养生长期(根、茎、叶)最适合温度为24-30℃,气温降到18℃以下时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生殖生长期(花、果)需较高温度,以排水良好且含腐植质的砂质土壤最适宜,pH值5.5-7.5为佳。后引种改良,已遍及多个地方,其中世界上十大芒果生产地区,以产量排名如下: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泰国、中国大陆、印尼、菲律宾、海地、刚果、台灣。 芒果因具有速生、早产、高产,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等各種特点,使得芒果生产不断得到发展與改進。在目前已成为继葡萄、柑橙、香蕉、苹果之后的世界第五大水果。.

查看 果实和芒果

銀毛椴

銀毛椴(Tilia tomentosa),又稱銀石灰(Silver Lime)或銀林登(Silver Linden),是一種椴樹屬植物,生長於歐洲東南部和亞洲西南部,由匈牙利和巴爾幹地區向東至土耳其西部,主要生長在中海拔地區Rushforth, K. (1999).

查看 果实和銀毛椴

蟲媒花

蟲媒花並不是一種花的名稱,而是指某一類植物利用昆蟲來傳粉,讓花進行受粉而傳衍後代。這類植物也稱蟲媒授粉植物,是植物界裡有花植物的授粉方式之一。傳粉的方式除了自花受粉以外,一般情況大多數區分為「蟲媒」與「風媒」兩大類。不過事實上細分下來還有動物媒、鳥媒與水媒等數種。蟲媒花絕大多數屬於帶有香味、花瓣較大而顏色鮮豔含有花蜜的花,吸引昆蟲。這些也是風媒花所沒有的特徵。.

查看 果实和蟲媒花

蟻鵙科

蟻鵙科(学名:Thamnophilidae)是鳥綱雀形目中的一科,包括蚁鵙、蚁鹩、蟻鳥等,分佈在亞熱帶及熱帶的中美洲及南美洲,由墨西哥至阿根廷。其下共有超過200個物種,包括各种蟻鵙,並與蟻鶇科、竄鳥、食蚊鳥科及灶鳥科有亲缘关系。 蟻鳥体型一般都较小,翼圓,有強壯的爪。体色大部份都是呈暗灰色、白色、褐色及赤色,在外形及顏色上表現出兩性異形。一些物種向敵人展示背部或肩膀上的白斑來警告對方。大部份蟻鵙科鸟类的喙都很坚硬结实,尖端呈鈎狀。 大部份蟻鳥物種都棲息在森林中,只有少數棲息在其他地方。昆蟲及其他節肢動物是其主要食物,牠們有時也會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大部份物種都是在森林下層及中層覓食,只有少數在冠層及地上覓食。很多物種都是混種覓食,少量是核心成員。約有18個物種專門於跟蹤兵蟻吃其他細小的無脊椎動物。 蟻鳥是一夫一妻制的,且會保護自己的地盤。牠們一般會生兩隻蛋,鳥巢懸掛在樹枝上,放在樹枝、樹樁或地上。雙親都會孵化及餵養雛雀。雛雀換羽後,雙親會各自照顧一隻雛雀。 現時38個物種因人類活動而受到威脅。蟻鳥並非獵人或寵物貿易的目標。主要的威脅是失去棲息地,令牠們的群落分化及增加被掠食的情況。.

查看 果实和蟻鵙科

韓爾禮

韓爾禮(或作亨利·奧古斯丁,吳永華,1999,第224、225頁。亨利·奧古斯丁為吳永華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所編纂《近代來華外國人名辭典》」,姓前置。、奧古斯汀·亨利,Augustine Henry,, F.L.S.,F.

查看 果实和韓爾禮

莎草科

莎草科(学名:Cyperaceae)是一種單子葉植物。多年生草本,很少一年生。從表面上看來,它就像是雜草一般。這個科很大,包括了約70屬,4000種物種,且分布相當廣泛。其分布的兩大中心是熱帶亞洲和熱帶南美洲。中国有28属500余种。儘管本科植物能生長在各種環境,但它們傾向於分布在熱帶潮濕地區的土壤貧瘠處,大多生長在潮濕處或沼澤中,也生長在山坡草地或林下。著名物种有香附、纸莎草、蒲草、荸荠等。.

查看 果实和莎草科

鞘柄木科

柄木科只有1属3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和中国西南部,中国有2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单叶互生,一般5裂,叶柄长,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大型的圆锥花序,花瓣5,雌花无花瓣;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山茱萸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伞形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12月19日新修订的结果将假茱萸科、番茱萸科和其合并在一起。.

查看 果实和鞘柄木科

鎖陽科

锁阳科只有1属2种,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和中亚地区,中国有1种,主要分布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内蒙一带。 本科植物为寄生植物,肉质草本,暗红色或紫色;根状茎肥厚,有许多片状吸器;单叶互生,无叶绿素;花小,花被4-6,也有1-3或 7-8;果实为坚果。主要寄生在半日花科或豆科植物上。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蛇菰科中,属于檀香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分在任何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鎖陽科

聚合果

聚合果是果實的一種也稱作聚心皮果,指單一果實由兩個或多個心皮及莖軸發育而成。在一朵花內有多枚離生的雌蕊(心皮),每一枚雌蕊形成一個小單果,許多小單果聚生在同一花萼上所形成的果實。如草莓、毛莨等的果實。構成聚合果的單果因植物種類而不同。如草莓、毛莨的單果為瘦果,所構成的聚合果為聚合瘦果;番荔枝和南五味子的單果為漿果,所構成的聚合果為聚合漿果;懸鉤子、覆盆子的單果為核果,所構成的聚合果為聚合核果;玉蘭、金蓮花的單果為蓇葖果,所構成的聚合果為聚合蓇葖果…… Category:果实形态学.

查看 果实和聚合果

聖埃斯特萬島黑叩壁蜥

聖埃斯特萬島黑叩壁蜥(學名:Sauromalus varius),又名叩壁蜥、變色斑紋鬣蜥或耶士德斑鬣蜥,是加利福尼亞灣聖埃斯特萬島特有的一種大型蜥蜴。牠們是五種大型蜥蜴中最大的,且最瀕危的。.

查看 果实和聖埃斯特萬島黑叩壁蜥

聖石小子

《聖石小子》,--,日本漫畫家真島浩創作之冒險類少年漫畫,於《週刊少年Magazine》1999年32號開始連載,直至2005年35號的最終回。單行本全35卷,最後一卷於2005年9月16日發行。.

查看 果实和聖石小子

聖米格爾紅腹灰雀

聖米格爾紅腹灰雀(學名Pyrrhula murina)是聖米格爾島(São Miguel Island)一種瀕危的雀。.

查看 果实和聖米格爾紅腹灰雀

聖芬生鸚鵡

聖文森鸚鵡(Amazona guildingii)是一種大型及色彩鮮艷的鸚鵡,為島國聖文森的特有種也是國鳥,數量非常稀少。.

查看 果实和聖芬生鸚鵡

联合收割机

联合收割机(英文:Combine harvester,简称:Combine,音译“康拜因”)为能够实现农作物收割、脱粒,并完成籽粒与颖糠、碎屑、茎秆和其他杂物分离的大型农业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还能进行作物籽粒清选、干燥和包装加工。按照行走系统划分,联合收割机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二种,根据方向操纵系统划分,分为方向盘式和操纵杆式二种。 联合收割机的前身贝尔收割机(Bell's reaper)在1826年在苏格兰由帕特里克·贝尔(Patrick Bell)发明,1835年美国人Hiram Moore发明联合收割机并注册专利。早期机械需大量马匹或其他牲畜驱动。1911年,自走联合收割机出现。二战结束后,由拖拉机驱动的联合收割机开始流行起来。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农业均广泛使用联合收割机。 Category:收穫機.

查看 果实和联合收割机

荚果

荚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心皮只有一枚(單心皮)许多荚果以及其中包含的种子被人类当作蔬菜、粮食或中药食用,如大豆、豌豆、槐树角等,常见的荚果包括紫花苜蓿(alfalfa,原产于伊朗),三叶草属(clover),豌豆(peas),豆类(beans),鹰嘴豆(chickpeas),小扁豆(lentils),羽扇豆(lupin bean), mesquite, 长角豆(carob),黄豆(soybeans),花生(peanuts)以及酸豆(tamarind)。荚果由单心皮雌蕊发育而成,在发育过程中沿心皮愈合处形成腹缝线,与腹缝线相对处形成背缝线,一些荚果在成熟之后會沿腹縫線和背缝线开裂(成熟後分裂成兩片),将种子崩散,荚果内一般含多粒种子沿着腹缝线着生,偶见仅有一枚种子的荚果,如紫穗槐、水黃皮。荚果的果皮多样,有些物种表面光滑如豌豆,有些物种表面被毛如大豆,有些果皮肉质如槐,荚果萼片宿存,着生于果蒂一侧。 有些種類的莢果成熟後,會呈現一節節斷落的現象,稱節莢果,例如山螞蝗屬的豆科稙物(蠅翼草)。 其他如鳳凰樹、黃蝴蝶、羊蹄甲、刺桐、相思樹、水黃皮、盾柱木、阿勃勒等都屬於莢果。 Category:被子植物 category:果实.

查看 果实和荚果

荜澄茄

荜澄茄Piper cubeba,又名尾胡椒,是胡椒属的一种植物,被栽培以获取其果实与精油。它主要生长于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地区,因此有时也被叫做爪哇胡椒。其果实在成熟之前被采集,并被仔细地加以干燥处理。荜澄茄的贸易由其干燥的浆果组成,乾漿果在外观上类似于黑胡椒,但比黑胡椒多了梗柄——即“尾胡椒”的“尾巴”。在干燥过程中,果皮会产生褶皱,颜色也会从灰棕色变为黑色。其种子很硬,呈现白色并富含植物油。荜澄茄的气味被描述为一种让人愉快的香味。其味辛辣刺鼻,有些微苦味。 荜澄茄通过印度与阿拉伯人之间的贸易传向欧洲。古法语中的quibibes一词来自于阿拉伯语中起源未明的kababah(كبابة),英文名称cubeb则来自古法语。荜澄茄首先以阿拉伯名字出现在炼金术著作中。在约翰·帕金森的著作《Theatrum Botanicum》中,他提到葡萄牙国王在1640年前后下令禁止销售荜澄茄,以促进黑胡椒的贸易。在19世纪的欧洲,荜澄茄贸易曾因其医学用途而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复兴,但是此后它在欧洲市场几乎消失。在西方,它仍然被用作琴酒与香烟的香味剂;在印度尼西亚与非洲则被用作食物的佐料。 File:Piper cubeba muda.jpg|植株 File:Piper cubeba 003.jpg|果 File:Cubeb.JPG|乾燥果.

查看 果实和荜澄茄

草莓

草莓(Strawberry、学名:Fragaria × ananassa),为草莓属中最常见的栽培之杂交种。也常指其果实。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存活时间为3年左右。.

查看 果实和草莓

草莓派

草莓派(Strawberry pie,又稱草莓餡餅)是一道主要為草莓組成的西式水果餡餅,餡料主要材料是草莓。在西方,許多的場合都用上草莓派,其表面覆蓋了草莓,內餡通常會有切碎的草莓、卡士達。製作草莓派時人們通常會加上糖、鮮奶油、黄油等調味品,甚至加上別的水果、乾酪和一些白兰地(或兰姆酒);若使用新鮮的草莓,需要注意草莓不易保存。.

查看 果实和草莓派

菊科

菊科(學名:Asteraceae)是雙子葉植物綱菊目的一個非常庞大和广泛分布的开花植物中的科。 菊科是雙子葉植物中品種最多的其中一個科,现在約有已经接受的32,913種,分布在1119屬,和13个亚科 。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但热带地区较少,中国有约200属2000多种,包括了菊花、蒲公英、大蓟、小蓟、茵陈、艾叶、青蒿、紫苑、鹅不食草等中草药。被子植物中,菊科的種類僅次於蘭科,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两者的确切数目尚不清楚,故事实上两科数目孰多也不能断定)。菊科的學名是由模式屬紫菀屬(Aster)而來,是「星形」的意思,指菊科植物的頭狀花序似星形。.

查看 果实和菊科

菝葜科

菝葜科(“菝葜”,拼音:bá qiā,古作“菝𦸉”),包括2属约30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菝葜属(Smilax)是一个大属,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地,肖菝葜属(Heterosmilax)只有12种,分布在中国、日本和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共有60余种,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南方为多。 本科植物主要为木质藤本,有刺,也有部分种类为草本,无刺。叶有3-7条掌状脉,两侧有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稀两性,花被6裂,排成2列分离;果实为浆果。 本科有的种类可以作为药材,如土茯苓即是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根。.

查看 果实和菝葜科

菝葜藤科

菝葜藤科(拉丁种名也可以被拼写为 Ripogonaceae),也叫无须藤科,只有1属—菝葜藤属(Rhipogonum或Ripogonum),共6种,全部生长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东部以及新西兰。 本科植物皆为藤本,但无卷须,花两性,花瓣5,雄蕊的花药比蕊丝要长;果实为浆果,种子含淀粉。 本科有的品种被当地土著用来编制筐、绳、甚至渔网,有的品种果实、嫩芽、甚至树汁可以食用,R.

查看 果实和菝葜藤科

菝葜木科

菝葜木科也叫萎瓣花科,共有4属7种,分布在南美洲、南非和东南亚的太平洋岛屿上。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小花,花瓣3;果实为蒴果或浆果。.

查看 果实和菝葜木科

菱科

菱科(学名:Trapoideae),只有一菱属约30余种,生长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都是水生植物,果实富含淀粉,可以食用,典型的品种是菱角。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桃金娘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本属合并到千屈菜科中。.

查看 果实和菱科

菱體鋸腹脂鯉

菱體鋸腹脂鯉,為輻鰭魚綱脂鯉目脂鯉亞目脂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及圭亞那淡水流域,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溪流淺水區或急流區,以植物果實、魚類及腹足類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果实和菱體鋸腹脂鯉

菲島福木

菲島福木(学名:Garcinia subelliptica)为藤黄科藤黃屬下的一个种。別名福木、福樹、楠仔、金錢樹等。原產於臺灣、菲律賓、琉球等,分布在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台湾、菲律宾、日本等地,一般生於海滨的杂木林中。.

查看 果实和菲島福木

菜椒

菜椒(學名:Capsicum annuum var.),因其體型宛如燈籠及柿子而也叫燈籠椒或柿子椒,又因其外皮多為綠色而俗稱「青椒」,別名甜椒,是茄科辣椒属辣椒的一個變種。.

查看 果实和菜椒

落葵科

落葵科 共有4属,约25种,分布于美洲、亚洲和非洲,中国有2属3种,主要分布在南方,4属全部有引入种。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叶可做蔬菜或药用,落葵的叶也叫“木耳菜”;花小,5裂,辐射对称;果实为浆果;有的品种根含淀粉,可食用。;属.

查看 果实和落葵科

鐵冬青

鐵冬青(學名:Ilex rotunda),別名為白沈香、白銀香、馬口樹、圓葉冬青、白銀、糊樗與龍膽仔等。主要原產在中國、日本、韓國、台灣 以及中南半島等地參考:(需登入),在日本稱為「黑鐵黐」(くろがねもち‧黒鉄黐)參考: (黑鐵黐的日文說明)。,英文名稱為Kurogane Holly。樹高約10公尺左右,花期大多在春季或夏初,秋冬結橢圓形小粒紅色的果實。屬於冬青科冬青屬多年生的常綠喬木,雌雄異株。常見生長於低海拔的闊葉林,同時是引誘鳥類的植物之一。.

查看 果实和鐵冬青

非洲原康修爾猿

非洲原康修爾猿(學名:Proconsul africanus),又名原康修爾猿非洲種,是首個屬於中新世時期的靈長目化石。牠是由Arthur Hopwood於1933年所命名,其後亦有發現很多被指是非洲原康修爾猿的化石,但都被編入了不同的物種中。 非洲原康修爾猿可以追溯至1800萬年前,可能是類人猿、小猿及人類的祖先。古人類學家路易士‧利基(Louis Leakey)指非洲原康修爾猿有猿及人類的特徵,其犬齒像猿,而前肢則像人。 他最初認為非洲原康修爾猿並非猿及人類的祖先,而是同時擁兩類特徵的分支,但是後來卻就其準確分類改變了好幾次意見。現時相信非洲原康修爾猿是介乎猴及猿之間。.

查看 果实和非洲原康修爾猿

非洲羽須鵯

非洲羽須鵯(學名:Pycnonotus barbatus),又名園鵯、羽冠鵯或黑眼鵯,是鵯科下的一種鳥類。它們是留鳥,廣泛分佈在非洲。.

查看 果实和非洲羽須鵯

非洲菝葜科

非洲菝葜科(Behniaceae)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南非,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有假叶;花小,花冠3,被片类似花瓣状,两轮,绿色或白色;果实为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没有这一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属于天门冬目, 但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放到龙舌兰科中。.

查看 果实和非洲菝葜科

非洲核果木科

非洲核果木科也叫羽柱果科,包括4属约210种,都是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非洲和马来西亚的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的叶分两列,革质,嫩叶有萝卜或胡椒的味道;花小,丛生;果实为核果。 以前本科属于大戟科下叶下珠亚科(Phyllanthoideae)的一个族—核果木族(Drypeteae),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将叶下珠科和本科都单独分为一个科。 * Category:植物科名.

查看 果实和非洲核果木科

非洲桐科

非洲桐科又名独子果科或简称非桐科,只有1属2种,全部生长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或中等,花瓣5-9,花瓣内部有毛;果实为蒴果,每个果实中只包含一粒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荨麻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非洲桐科

非洲森林象

非洲森林象(學名:Loxodonta cyclotis)又名圓耳象,主要分布於非洲剛果盆地一帶。從前,非洲森林象被視為普通非洲象(學名:Loxodonta africana)的亞種,但透過基因分析之後,被認為可能是一支獨立物種。然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非洲象專家小組認為,現有的證據還不能判定這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因此未予評估本種的保護狀況。 在非洲森林象和普通非洲象之间仍然存在着杂交现象。.

查看 果实和非洲森林象

青荚叶科

青荚叶科只有一属—青荚叶属,共8种,原生于从喜马拉雅山区直到日本的广大区域,中国有约5种,分布于西北部、西南部和东部。 本可植物为落叶灌木;单叶互生,边缘有锯齿,托叶小;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多至12朵,排成伞形花序生于叶面,稀生于枝上;雌花1-4朵聚生于叶面;花瓣3-5,雄蕊3-5;果实为一浆果状的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这个属列入山茱萸科,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科,放到新设立的冬青目中。.

查看 果实和青荚叶科

青檸

萊姆,文獻中也稱--、--,中國称--、--,是芸香科柑橘屬其中數種植物的統稱,其果實的特徵是淡黄绿色的球形、椭球形或倒卵形,直徑約4至5厘米。 由於亞熱帶與熱帶地區出產的檸檬也是呈現綠色的果皮,因此萊姆常被這些地區的民眾誤認為檸檬(或者稱之為無籽檸檬),而把香水檸檬誤認為萊姆。.

查看 果实和青檸

蠅科(Muscidae)簡稱fly,俗作螥蠅或狂蠅,為雙翅目短角亞目昆蟲的總稱,全世界約有3000種。别名:螐蠅、青蝇。其幼虫被称为蛆。 成蟲飛翔能力非常出色,可在空中固定盤旋,或在高速飛行中急劇轉換方向等,振翅以每秒鐘振動300次的頻率,飛行速度約每小時40公里。.

查看 果实和蠅

顆粒翼陶樂鯰

顆粒翼陶樂鯰,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鼬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巴拉那河及蘇利南至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7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以果實為食,屬夜行性,成小群活動,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查看 果实和顆粒翼陶樂鯰

血根草

血根草(学名:Sanguinaria canadensis)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北美洲東部,原產地由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往南至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折斷或打碎根狀莖時會流出似血液的紅色汁液,因此被稱為血根草。血根草是罌粟科血根草屬內唯一的一個種,與原產於東亞的血水草屬(Eomecon)植物親緣關係最接近。.

查看 果实和血根草

颠茄

茄(学名:Atropa belladonna)是一种茄科草本植物。 原产于西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移植到北非、西亚、北美等地,中国也有引进栽培。原产地为山地背阴潮湿地带,在富含石灰质的土壤中群生。 初春发芽,全长40-50厘米,最高可达5米。根呈圆柱形,直径5~15毫米,表面浅灰棕色,具纵皱纹;老根木质,细根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灰白色,木部宽广,棕黄色,形成层环纹明显,髓部中空。茎扁圆柱形,直径3-6毫米,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皱纹及疏稀的细点状皮孔,中空,幼茎有毛。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黄绿至深绿色。花期可持续到夏季,开深紫色花朵,花萼5裂,花冠钟形。之后可结1厘米左右大小的绿色球形果实,成熟后为黑色,具长梗,种子多数。果实据说味道甘甜,但是含有剧毒,绝对不可食用。 西文名称belladonna源于意大利语的bella donna,意为“漂亮女人”,因为古代曾提取果实成分制作女性散瞳的眼药水。 栽培时需要注意的事,抵抗日光的能力非常弱,必须遮挡阳光;容易遭Longitarsus waterhousei食用,需要定期喷洒农药防虫害;另外由于存在抑芽物质,种子发芽率不是很高。 File:Atropa bella-donna1.jpg|植株 File:Atropa bella-donna by Danny S.

查看 果实和颠茄

風鈴草屬

鈴草屬(學名:Campanula)是桔梗科下的一屬開花植物。它的花朵像風鈴,故以風鈴為名。.

查看 果实和風鈴草屬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又名開花植物或有花植物,生物學分類稱被--子植--物門,是有胚植物中為數最多且最為人所知的一種,是植物界最多樣化的種類,约有304000種。同時開花植物是現時地球上演化最先進及優勢的植物種類。開花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合稱為種子植物。開花植物可以由一系列的衍徵將其與其他的種子植物相區隔開來。.

查看 果实和被子植物

颖果

颖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禾本科特有的果实类型,许多颖果被人们当作粮食使用,如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等。每枚颖果中有且仅有一枚种子,果实发育成熟后,颖果的果皮不开裂且与种皮緊密愈合,难以分离,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将颖果直接称为种子。颖果这一名称得自小麦的花被,不同于其他大多数有花植物,小麦以及很多禾本科植物的花没有明显的花被,花萼退化为颖片,花瓣退化为稃片,成熟的小麦果实中颖片会包裹在种子表面,故而得名。 Category:果实形态学.

查看 果实和颖果

领春木科

领春木科只有1属——领春木属(Euptelea)共2种,生长在中国和日本,分布在中国除东北以外各地。 本科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圆形或近卵形,边缘有齿;花两性,先叶开放,无花被;果实为聚合果,每个果内有种子1-4颗。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金缕梅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本科放入毛茛目。.

查看 果实和领春木科

食品輻照

食品輻照(Food irradiation),亦稱“食品照射”或“電離輻射滅菌”,指將食物暴露在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下。此過程可以滅除食物上的微生物、細菌、病毒或微小蟲類。其他的應用還有抑制發芽、延緩果實成熟、促進果汁生產、和增進再水合(re-hydration)等。 此滅菌原理是以電磁波輻射的能量破壞生物體中的DNA結構,使得微生物無法再繼續繁殖,同時也能造成植物胚芽停止生長分化。 Category:食品科學 Category:食品保存.

查看 果实和食品輻照

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colors, pigments),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種,又稱著色劑,用於改善物品外觀的可食用染料。常用於食物加工品、飲料、藥物、口紅與化粧品的染色上。由於各地的定義不同,有些天然食用色素被劃歸為辛香料而不是色素,例如姜黄、辣椒。.

查看 果实和食用色素

食蟹狐

食蟹狐(学名:Cerdocyon thous),又名食蟹胡狼,是一類中等身型的犬科動物,分布於南美洲中部。牠們是現存食蟹狐屬下唯一種,另一種是更新世已滅絕的C.

查看 果实和食蟹狐

食草动物

在動物學上,草食性是指主要吃植物,而不吃肉類的動物。而一些選擇不吃肉類的人則被稱為素食者。实际上「草食性」并非指“吃草”的动物,还包括吃木质、花粉、花蜜、水果、谷物等。在英语中,术语Graminivorous才是指“吃草的”,Graminivore是从拉丁文Graminis“草”变化而来,后半部分的vore是拉丁文的vorare(吃)。牛是典型的草食性動物,牠們並不能把肉類咀嚼及消化。許多草食動物能夠消化纖維素,但並非全部,能夠消化纖維素者以草葉為主食。.

查看 果实和食草动物

裸喉鐘雀

裸喉鐘雀(學名Procnias nudicollis),又名裸喉鐘傘鳥,是一種傘鳥科鳥類。.

查看 果实和裸喉鐘雀

裸木

裸木(学名:Psiloxylon mauricianum)又名亮皮树,属桃金娘目桃金娘科,是裸木属的唯一物种。.

查看 果实和裸木

裸木亚科

裸木亚科(学名:Psiloxyloideae)又名亮皮树亚科,是桃金娘目桃金娘科的一个演化支,包含2属4种。.

查看 果实和裸木亚科

裂药花科

裂药花科共有2属27种,全部生长在热带美洲。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有小托叶;花无花被或有2-6花瓣;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堇菜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在金虎尾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裂药花科

裂果红科

裂果红科共有2属19种,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马来西亚东部和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 本科植物为灌木;羽状复叶;花排成伞状花序;果实为圆柱形肉质蒴果,干燥开裂,种子有翅。本科植物木质结构类似山茱萸科,但其他性状全类似伞形科。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伞形科中,属于伞形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

查看 果实和裂果红科

褐狐猴

褐狐猴(英文:Common Brown Lemur;學名:Eulemur fulvus),狐猴科美狐猴屬,主要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北部和西部的熱带雨林、科摩羅馬約特島。對森林的適應性很高。.

查看 果实和褐狐猴

餘甘子

子(学名:Phyllanthus emblica),葉下珠科葉下珠屬,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南美、臺灣、香港、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以及中南半島等地,生长於海拔200米至2300的地区,多见於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也有人工种植。果实可以生食,味酸、微涩苦而甘香,食用先苦後甘,口中尚餘甘味,可生津止渴。乾葉可作枕头填料。亦可药用。.

查看 果实和餘甘子

複果

複果也稱花序果、聚花果,是指由整個花序發育成的果實。如桑的果實是由雌花序發育成的聚花果,每一雌花的子房發育成一個小單果(又稱作核果),包藏在厚而多汁的花萼中,食用的肉質多汁部分為雌花花萼,但這些果實到成熟時會結合成一顆較大的果。例如:鳳梨、麵包樹、無花果,又如:桑椹、稜果榕、榕樹、雀榕、桑橙等桑科植物。 左圖的檄樹圖片可以從右到左看見複果從花變成果實的序列。首先,花序的白花出現。當白花受精後,每朵花開始長成小核果。核果繼續成長膨脹,並融合成為一個複果。 又例如無花果的果實也是由花序發育成的聚花果,著生在肥厚肉質化的花軸內壁的每一雌花的子房發育成一個小堅果,包藏在肉質花萼內,食用部分實際是隱頭花序的肥厚多汁的主軸。鳳梨(即波羅)的聚花果則是由肥厚肉質的中軸、肉質的苞片和螺旋狀排列的不發育的子房共同形成的球果狀體。.

查看 果实和複果

西加那利蜥蜴

西加那利蜥蜴(學名Gallotia galloti)是分佈在加那利群島中特內里費島及拉帕爾瑪島上的一種蜥蜴。.

查看 果实和西加那利蜥蜴

西南栒子

西南栒子(学名:Cotoneaster franchetii),又名佛氏栒子(经济植物手册),为蔷薇科栒子属的植物。分布在泰国北部、缅甸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2,000米至2,9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生多石向阳山地灌木丛中。Flora of China: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查看 果实和西南栒子

西北鸦

西北鴉(學名:Corvus caurinus),又名北美烏鴉,是北美洲西北部一種全黑色的烏鴉。牠們非常像西部的短嘴鴉,但體型及腳較為細小,喙也較幼長。牠們的叫聲明顯的與短嘴鴉不同,可以作為分辨的特徵。.

查看 果实和西北鸦

西兰木科

西兰木科又名龙柱花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新西兰的北岛,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常绿乔木,单叶,无托叶;花相当大,花瓣5,雄蕊10,雌蕊花柱螺旋状扭转;果实为蒴果,内含黑色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茶藨子科中,属于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分在任何目中,直接放到蔷薇分支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5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是放到缨子木目中。.

查看 果实和西兰木科

西番莲科

西番莲科为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科。共有18属约530种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其以南美洲最多。中国有2属约18种,主要分布在南方。 最普遍常见的是作为观赏花卉的西番莲花(Passiflora caerulea或Passiflora coccinea)和作为水果的可食用的西番莲果(Passiflora edulis)。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分在堇菜目下,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在新设立的金虎尾目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选择性地与王冠草科和时钟花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西番莲科

西舍尔葡萄酒

西舍尔葡萄酒(德語:Schilcher),是奥地利出产的一种桃红葡萄酒。 酿制此酒所需的葡萄品种被称为蓝色威德巴赫(Blauer Wildbacher),此酒名称「Schilcher」只允许在施泰尔马克州使用。用来酿酒的蓝色威德巴赫葡萄生长在西施泰尔马克的丘陵地带,最高达到海拔600米。整个种植面积只有156公顷。.

查看 果实和西舍尔葡萄酒

西方蜜蜂

西方蜜蜂或歐洲蜜蜂(学名:Apis mellifera)是一種蜜蜂。其 Apis 是拉丁文的蜜蜂 (bee),種小名 mellifera 為「帶有蜜糖」。卡爾·林奈(Carolus Linnaeus)後來發現蜜糖其實是蜜蜂製造的,故想更正其種小名為mellifica,即「製造蜜糖」的意思。不過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首先命名的學名才是有效的。西方蜜蜂的基因組於2006年被完全排序及分析。.

查看 果实和西方蜜蜂

馬來犀鳥

來犀鳥(學名:Buceros rhinoceros)是一種犀鳥。成鳥長110-127厘米,重2-3公斤。馬來犀鳥的壽命可以達35歲。它們只棲息在雨林的最高處。 雄鳥的眼睛呈橙色或紅色,雌鳥的眼睛則是白色的。它們的喙及盔主要是白色及橙色的。它們的下身及尾巴呈白色。它們分佈在馬來半島、星加坡、蘇門塔臘、爪哇島及婆羅洲。 馬來犀鳥十分重視示愛,雄鳥必須先得到雌鳥的信任才會交配、生蛋、孵蛋及育幼。它們會將鳥蛋藏在樹幹內,雌鳥會一同留在內,而雄鳥則會覓食。雌鳥生蛋後,雄鳥會搜集泥土,雙親一同用泥、食物及糞便封起樹穴的入口。它們只會留有非常細小的洞,只足以讓雄鳥餵食。當雛鳥長大後,雌鳥及雄鳥會喙開乾泥,讓幼鳥出來。它們主要吃果實、昆蟲、細小的蜥蜴、蛇、齧齒目及較細小的鳥類。 對於達雅族而言,馬來犀鳥是他們的戰神。它們也是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州鳥。.

查看 果实和馬來犀鳥

馬來西亞華人

來西亞華人(或馬來西亞華裔、大馬華人)指明清至民國數百年來自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西亞的移民後代張從興::,2007年4月20日更新。馬來西亞华人是该国第二大民族,包含閩南民系近300萬(其中200万是福建闽南人)、廣府人100萬、客家人100萬等,總人口約有741萬人(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佔马来西亚總人口约23.4%,主要分佈於吉隆坡(首都)、喬治市(檳城州)、怡保(霹靂州)、新山(柔佛州)、古晉(砂拉越州)、亞庇(沙巴州)和馬六甲市(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此外,華人也是吉隆坡的第二大民族,佔該直轄區總人口的43.2%(馬來人佔44.2%)(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

查看 果实和馬來西亞華人

馬纓丹

纓丹(学名:Lantana camara參考: )同馬櫻丹,別稱五色梅、七色梅、五龍蘭、如意草、五彩花、臭草、臭金鳳、五雷丹、五色繡球、變色草等,客家人稱之為綿鼻公花,。原本主要分布於南美洲、西印度,馬纓丹屬()常綠灌木。一般花期大約是在4月中、下旬到隔年的2月中旬左右,不過也因氣候與溫度的影響,幾乎整年都能看到開花,可說是常盛的植物參考:《公共植物大台北都會篇》,黃永傳、陳成基、沈志誠、張育森共著,ISBN 9579739242。一叢花序之中常會有多色的變化,所以別名也稱為五色梅、五彩花;同時枝葉含有特別的刺激氣味,所以馬纓丹也有臭草、臭金鳳等別名。在台灣大約於1645 年由荷蘭人引入,因繁殖力強,目前為台灣平地野外普遍可見的外來種。.

查看 果实和馬纓丹

馬贊德蘭省

贊德蘭省 (波斯語:استان مازندر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它涵蓋兩萬三千七百平方公里。馬贊德蘭省是屬於古代的一部分,薩里市作為省會。.

查看 果实和馬贊德蘭省

首飾

首饰早期定义是指佩带于头上持饰物;而现代定义是指与服装或者相关环境相配套起装饰作用的装饰物。.

查看 果实和首飾

香草

香料植物(herbs)也稱為香料植物,是指因為其香氣而用在食物、调味品、藥品及香料中的植物。香草和香辛料(spicy)不同。一般香草植物會用到植物的綠葉或是花(可能是新鮮的或是晒乾的),而香辛料會用到植物的其他部位,例如種子、浆果、树皮、根及果实,而且多半會乾燥後使用。 在植物学中,herb也是草本植物的代稱。 香料植物(herb)依用途區分,大致上可以分為烹飪用香料植物(culinary herb)及藥用香料植物(medicinal herb)二大類。藥用香料植物的使用部位和烹飪用香草不同,烹飪用香料植物一般使用植物綠色的莖葉,而藥用香料植物,也就是草藥醫學中提到的「草藥」,草藥使用的是植物的葉、根、花、種子、树皮、維管形成層、树脂及。.

查看 果实和香草

香辛料

香料,或名辛香料或香辛料,是一些乾 的植物的种子、果实、根、树皮做成的调味料的总称,例如胡椒、丁香、肉桂等。它们主要是被用于为食物增加香味,而不是提供营养。用于香料的植物有的还可用于医药、宗教、化妆。.

查看 果实和香辛料

香蒲科

香蒲科(学名:Typhaceae)只有2属约48种,分布在除南非、马达加斯加岛和中美洲以外的世界各地,中国有约16种,其中香蒲属主要分布在北方,黑三棱属则分布在东北到西南一带。.

查看 果实和香蒲科

香膏科

香膏科又名香膏木科、无距花科、树脂核科或核果树科。共有8属约50种,基本全部分布在美洲的热带地区,只有1种生长在非洲西部。 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有香味;单叶互生,革质,有或无托叶;花的花瓣5;果实为核果。.

查看 果实和香膏科

香蕉

香蕉(学名:Musa paradisiaca),又稱甘蕉、芎蕉、芽蕉,弓蕉(闽南语:king-tsio/kin-tsio/kim-tsio;客家語:Khiûng-tsiâu),為芭蕉科芭蕉属小果野蕉(M.)及野蕉(M.)的人工栽培杂交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有棱;果皮黄色,果肉白色,味道香甜。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佤语称为“muah nbaex”。 香蕉原產於熱帶的马来群岛及澳洲北部地區,最早可能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馴化 。至少有107個國家生產香蕉。種植香蕉主要是為其果實,偶爾會用作纖維、、或園藝植物。2013年香蕉是產值第四大的食用植物,僅次於米、麥及玉米.

查看 果实和香蕉

香橙

香橙,也稱羅漢橙,日語爲柚子(中文的「柚子」在日文則一般寫作「文旦」),是芸香科的常綠樹,柑橘類的一種。也可指其果實。外觀類似橘子,外表不光滑,味酸。.

查看 果实和香橙

香料

香料是具揮發性,并能用以配制香精的芳香物質的總稱。分爲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用於製造化妝品、食品等。 天然香料包括动物性香料和植物性香料,通常为含有多种香成分的混合物。天然香料取自某些动物的生殖腺分泌物或病态分泌物,如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等。植物香料由植物的花、叶、果实、种子、根、茎、树皮或分泌物加工而成。參見:香、香辛料。 人造香料通常指具有一种香成分的单体,包括从精油中分离而得的单离香料,和由单离香料或其他原料(如煤焦油产品、石油产品)合成而得的合成香料。.

查看 果实和香料

駝鼠

駝鼠(Cuniculus paca)是美洲熱帶及亞熱帶的一種大型齧齒目,分佈在墨西哥東中部至阿根廷北部。.

查看 果实和駝鼠

角冠雉

角冠雉(Oreophasis derbianus),又名角官鳥,是一種大型的鳥類。.

查看 果实和角冠雉

角胡麻科

角胡麻科是生长在美洲的植物特有科,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胡麻科,两科的植物形态相近,都具有毛,所以叶子和茎都有一种喇手的感觉,果实都类似角状,但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发现两科的基因关系并不近,因此单独列出一个科。长角胡麻属由于其蒴果的角如同动物爪,因此在美洲也被称为“魔鬼之爪”。.

查看 果实和角胡麻科

角果

角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一些角果被人类当作中药食用一些则用来榨油或者调味料,如油菜、白芥等。 根据角果的形状,角果可以分为.

查看 果实和角果

角果藻科

#重定向 眼子菜科 角果藻科共有6属约20余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有4种,属于3属。 角果藻科植物皆为水生草本植物,为沉水植物,有生于淡水中,也有生于咸水中,有纤细的根茎;叶线形,互生或对生,也有簇生于茎节上;花小,单性,同株或异株,花被3或缺;果实为蒴果,无柄或有柄,不开裂。.

查看 果实和角果藻科

驢蹄草

驢蹄草(学名:Trollius paluster)是一種屬於毛茛科驢蹄草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驢蹄菜、沼澤金盞花(Marsh Marigold)、立金花。原產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包括歐洲的冰島與俄羅斯北極地區,亞洲溫帶與北極地區及北美洲。.

查看 果实和驢蹄草

马兜铃

兜铃(学名:Aristolochia debilis),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同属的北马兜铃(A.

查看 果实和马兜铃

马兜铃属

兜铃属(学名:Aristolochia)是马兜铃科下的一种草质或木质藤本稀亚灌木或小乔木,常具有块状根,一花左右对称,腋生、单生或成束或排成短的总状花序;花被管状、弯曲,上部成一舌片或3浅裂;一般有6个雄蕊环绕花柱排列,且与花柱结合;子房下位有6个室;果实是蒴果。 马兜铃属约有500种。.

查看 果实和马兜铃属

马桑科

桑科只有一属—马桑属,约有30种,都是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在世界的地的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地中海沿岸、新西兰、太平洋岛屿以及中南美洲。中国有3种。 本科植物单叶,叶又-9厘米长,无托叶;枝有棱;花的花瓣肉质,内侧有龙骨,5裂;果实为瘦果,但被肉质花瓣包围,类似核果,小,黑色、黄色或红色,有毒,有的品种如草马桑(C.

查看 果实和马桑科

調料九里香

調料九里香(学名:Murraya koenigii)又名麻绞叶、咖哩葉、咖哩樹、可因氏月橘,是芸香科月橘屬的一種植物。原產於印度,分佈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以其葉子有咖哩的味道可做香料使用而得名。 植株為小喬木,可以生長至四至六公尺高,樹幹直徑可達四十公分粗。葉為羽狀複葉,有小葉11-21片,小葉長2-4公分,寬1-2公分。花小,白色,有香味。果實為小漿果,黑色。果實可以食用,不過裡面的種子具有毒性。.

查看 果实和調料九里香

骆驼蓬科

骆驼蓬科共包括2属5-7种,分布在北温带地区,在北美洲墨西哥东部也有部分种类。中国有3种,分布在西北和北方部分地区。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叶互生,撕裂状,有毛或无毛,托叶刺毛状;花大,白色,单生,花瓣5;果实为球形蒴果,种子可以作为红色染料。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蒺藜科内,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但可以选择性地和也是新分出来的白刺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这两科也可以选择性地和旱霸王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骆驼蓬科

高山榕

山榕(学名:Ficus altissima),又名: 闊葉榕、大青樹、高榕、雞榕等。桑科,榕屬,原產: 廣東、廣西、雲南、海南島、印度、馬來亞等東南亞地方。 高山榕生長最高可達30米,可以栽培或野生。高山榕是常綠喬木,樹幹高大,樹冠寬大。有氣根和板狀根,樹皮灰而平滑,芽、苞片、托葉長有被毛,喜愛陽光,高溫和潮濕氣候,生命力強,可抗風及抗空氣污染。 高山榕葉子為單葉,葉序互生,葉形橢圓,先鈍急尖,厚革質,葉背脈絡明顯,葉柄長5cm,花果出現在3-10月間,單性,雌雄同株,果實成熟時金黃色,花被4片。.

查看 果实和高山榕

高帝納猴

帝納猴(Godinotia),又名郭氏猴,是一屬已滅絕及像狐猴的原猴,屬於兔猴科。牠們生存於4900萬年前的始新世,是已知最早的靈長目之一。高帝納猴不包括尾巴長約30厘米,較家貓更為細小。其學名是以靈長目學者馬克·高帝納(Marc Godinot)來命名。 其化石在德國麥塞爾化石遺址發現,並且擁有人科的特徵。高帝納猴的化石顯示牠們容易受鱷魚的襲擊。當牠們從樹上下來走到河邊喝水時,很易被鱷魚捕捉。 高帝納猴像所有早期的靈長目,都是生活在樹上的,原因是樹上有充足的食物,且只有小數大型掠食者。牠有雙目視覺、長肢及能抓住東西的手,可以幫助牠們抓住樹枝及在樹間跳躍。牠們的眼睛很大,故有可能是夜間活動的。因其牙齒的形狀,相信牠們是吃昆蟲及果實。 雄性及雌性高帝納猴差不多大小。與現今的物種比較,相信牠們是獨居的。高帝納猴的陰莖骨很大,可見牠們會交配一段長時間,可能是幾小時,這樣可以確保雌性懷孕。.

查看 果实和高帝納猴

高柱花科

柱花科又名安山草科,只有1属8种,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叶互生;花的花瓣5,聚合成花序;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牻牛儿苗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但仍然可以选择性地和牻牛儿苗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高柱花科

鬃毛吼猴

鬃毛吼猴(Alouatta palliata),又名長毛吼猴,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一種吼猴。牠們是中美洲最常見及聽到的猴子之一。牠們的兩側有很長的護毛,故有此名。 鬃毛吼猴是中美洲最大的猴子之一,約有黑掌蜘蛛猴的大小,雄性可以重達9.8公斤。牠們主要吃葉子,有很多構造都適合這種食性。由於葉子很難消化及比其他食物提供較少能量,牠們很多時都是在休息及睡覺。雄性吼猴的舌骨很大,可以擴大叫聲。牠們的吼叫可以幫助互相定位,免卻勞動而浪費能量或面臨不必要的威脅。 鬃毛吼猴的群族可以有超過40個成員。牠們達至性成熟時就會被趕出群族,而群族內的成年吼猴很多時都沒有關係。至上的雄性會享有選擇食物及休息處的權力,且能與大部份的雌性交配。牠們對於雨林的生態甚為重要,因為牠們可以幫助散佈種子及發芽。雖然牠們受到伐林的影響,但仍為適應有限空間的環境。.

查看 果实和鬃毛吼猴

鬃毛利齒狐蝠

鬃毛利齒狐蝠(Acerodon jubatus),又名菲律賓果蝠,是一種稀有的狐蝠科,且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蝙蝠。牠們正處於瀕危狀態,有可能因獵殺而滅絕。牠們只分佈在菲律賓薩蘭加尼省的洞穴及雨林內。 鬃毛利齒狐蝠是夜間活動的,翼展最少闊1.5米,重約1.2公斤。牠們可以飛行達40公里來覓食,主要吃多種的果實,尤其是無花果。由於牠們專吃果實,可以幫助傳播種子,對森林的重植有很大貢獻。 菲律賓政府正有計劃保育鬃毛利齒狐蝠,免受滅絕的威脅。牠們的數量曾逾千隻,但因失去棲息地及遭獵殺而大幅減少。.

查看 果实和鬃毛利齒狐蝠

诸葛菜

诸葛菜(学名: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又名二月蓝、二月兰,在日本也被称为紫金草,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植物。.

查看 果实和诸葛菜

诺福克岛鸽

诺福克岛鸽(学名:Hemiphaga novaeseelandiae spadicea)有时亦被称作伍德鸠(Wood quest)。是的一个亚种,为诺福克岛的特有亚种。于20世纪灭绝。早期的记录证实了这种鸟的存在,但其的习性不明。根据其他亚种的习性推断,它们可能以植物的果实为食。 诺福克岛鸽灭绝的原因是由于猫、黄鼠狼的入侵造成的,欧洲殖民者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和对其过度的猎杀亦是原因之一。波利尼西亚人也会狩猎诺福克岛鸽 。当欧洲殖民者登陆诺福克岛后,将诺福克岛鸽和其他鸟类作为他们的食物来源。于殖民军官道登·威廉·贝斯特·阿贝尔(Abel Dottin William Best)少尉的记录中,诺福克岛鸽于1838年仍然很普遍,随后数量开始下降。最后一次目击发生于1901年 。 于1971年2月24日,诺福克岛政府发行了诺福克岛鸽的邮票以对其进行纪念。.

查看 果实和诺福克岛鸽

谷精草科

谷精草科(拉丁語:Eriocaulaceae)包括10属约1,150-1,200种,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部分种类生长在温带地区,以美洲种类最多。中国只有1属约40种,分布在除西北外的全国各地,以南方最多。 本科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也有部分为一年生,叶狭窄,丛生;小花,单性,辐射对称,雄花和雌花混生,风媒;果实为膜质蒴果。喜湿,一般生长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有部分种类为水草。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单科谷精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本科列入禾本目。;属.

查看 果实和谷精草科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是一种控制氮代谢的酶。谷氨酰胺这种氨基酸,不仅被细胞用来合成蛋白质,也是用来运输氮的。自由的铵离子对生物有毒性,在血液中不能太多,但是一些生物过程又会产生游离的铵离子;所以就让谷氨酰胺来运输这些铵离子。当细胞需要运输多余的铵离子的时候,就用铵离子和谷氨酸来合成谷氨酰胺,同时消耗ATP。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的就是这个反应。 这个反应分成两步进行,酶先让ATP和谷氨酸反应,生成γ-谷氨酰磷酸;接着铵离子上来,替换掉磷酸。 在高等植物的研究中,GS也常被定义为植物氨同化所必需的酶李常健, 林清华, 张楚富.

查看 果实和谷氨酰胺合成酶

豚尾獼猴

豚尾獼猴(學名:Macaca nemestrina)又稱豬尾獼猴、豬尾猴或椰子猴,屬於中等體型的舊世界猴。.

查看 果实和豚尾獼猴

豚尾葉猴

豚尾葉猴(学名:Simias concolor),又名豬尾葉猴,是一種大型的舊世界猴,其長臂卻很適合攀樹。牠們的毛皮呈黑褐色,面上無毛而呈黑色。牠們是疣猴亞科下唯一尾巴較短的,尾巴只有15厘米長。牠們的吻短及指向上。牠們約長50厘米及重7公斤。牠們以往與長鼻猴一同被分類在長鼻猴屬中。 豚尾葉猴只生活在明打威群島中,尤其是在北巴蓋及南巴蓋。牠們是日間活動及棲於樹上的,很少會走到地上。牠們以細小的群族生活,成員約有3-8隻,包括一隻雄猴、一隻或以上的雌猴及牠們的幼猴。牠們主要吃葉子、果實及草莓。有關其繁殖的資料不詳。.

查看 果实和豚尾葉猴

象牙喙啄木鳥

象牙喙啄木鳥(学名:Campephilus principalis),又名象牙嘴啄木鳥,是一種瀕危,甚至已經滅絕的啄木鳥。.

查看 果实和象牙喙啄木鳥

鱗尾松鼠

鱗尾松鼠(Anomalurus derbianus),又名鱗尾鼯鼠,是非洲的一種鱗尾松鼠屬。.

查看 果实和鱗尾松鼠

買麻藤屬

买麻藤属(学名:Gnetum)是买麻藤科(Gnetaceae)的唯一属,约35种,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有7种,生长在南方各地。 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广阔,羽状脉,类似被子植物,但胚珠裸露则又和裸子植物相同,但和裸子植物不同的是无树脂,后生木质部有导管和有花被,因此介乎二者之间,以前分类属于裸子植物,最新的分类单独列为一个门。许多种类的果实和叶可以食用,有的种类也可以作为药用。.

查看 果实和買麻藤屬

費氏欖仁

費氏欖仁(学名:Terminalia ferdinandiana),又名卡卡杜李(Kakadu plum)、公山羊李(Billygoat plum),是使君子科诃子属的一種木本植物。原產於澳洲,廣泛的分佈在澳洲西北部至北領地安恆地區(Arnhem Land)東部的熱帶森林裡。 費氏欖仁的果實是目前已知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每100公克的果肉含有3200~5000毫克的維生素C,其維生素C的含量比柳橙高出100倍。, New Scientist柳橙每100公克的果肉只含有50毫克的維生素C。.

查看 果实和費氏欖仁

鳄梨

梨(学名:Persea americana),又称牛油果、油梨、樟梨、--。是一種樟科的熱帶水果以及树。長期以來它的原產地都被定爲墨西哥中南部地區,但後來有考古發現稱秘魯在8,000至15,000年前就已經有鰐梨存在了。現在鰐梨已經被移植到世界各地的熱帶和地中海氣候地區。.

查看 果实和鳄梨

越橘屬

越橘属(学名:Vaccinium)是杜鵑花科下的一个常绿灌木属,适应於酸性土壤,包含蓝莓、蔓越莓、越橘、笃斯越橘、欧洲越橘等多种重要的经济植物。越橘属植物的果实为浆果,大多可食用。.

查看 果实和越橘屬

鶆䴈

鶆䴈(學名Rhea)是南美洲的一屬鴕鳥。其下有兩個現存物種,包括美洲鴕及達爾文鶆䴈。由於此種鳥類無法飛行而只能在地上走的特性,因此德國動物學家(Paul Möhring)將其屬名以希臘文的瑞亞(Rhea, "地面")來命名。.

查看 果实和鶆䴈

距花山薑

距花山薑(學名:Alpinia calcarata,英文名稱:India Galangal、Indian Galangal),別稱距藥山薑及小良薑等,為薑科山薑屬植物。.

查看 果实和距花山薑

鸢尾蒜科

鸢尾蒜科只有1属—鸢尾蒜属(Ixiolirion)1-4种,分布在亚洲西南部,中国只有1种—等尾蒜(I.

查看 果实和鸢尾蒜科

鸮鹦鹉

鸚鵡第185頁(學名:Strigops habroptila;kākāpō,意为“夜鸚鵡”)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佈上黃綠色的細點,地棲且不會飛行,是紐西蘭的特有種。鴞鸚鵡在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出現在他們不同的傳說及民間傳奇之中。其學名來自希臘語的strigos:鴞的,為strix一詞的屬格、ops:面孔、habros:柔軟的,和ptilon:羽毛。即擁有鴞的面孔、羽毛柔軟的鳥。 牠臉上有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排列,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鬚、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腳、翅膀及相對短的尾巴。牠是世上唯一一種不会飞行的鸚鵡,體型冠絕同類、夜行性、草食性,表現出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基礎代謝率緩慢,雄性不負責照顧幼小,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實行求偶場交配模式的鸚鵡。有研究指牠也可能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普遍相信可達60年或以上。從其解剖結構中得知,牠象徵了部分鳥類進化的趨勢──降落於海島後,擁有豐富的食物及極少的天敵,飛行能力並不符合熱力學的效益,因而造成翅膀肌肉退化,胸骨上的龍骨消失,體型變得壯碩強健。 鴞鸚鵡的祖先在史前時代就移居紐西蘭。在沒有哺乳類獵食者的情況下,牠們失去了飛行能力。自波里尼西亞及歐洲殖民者引入如貓、鼠及鼬等生物後,鴞鸚鵡的數目開始大幅下降。打從1890年開始就有保育措施,但大部分均未見成效,直至1980年正式實行的全國性鴞鸚鵡復育計劃。2005年11月,全紐西蘭餘下的鴞鸚鵡僅在四個無捕獵者的地區活動並得到嚴密監管,包括茂伊島、喬基島、科德菲什島及安克島。而在紐西蘭南面峽灣區的兩個島嶼,雷索盧申島及塞克勒特里島上,大規模的海島恢復活動正在進行,以提供一個合適的生境予鴞鸚鵡居住。現時鴞鸚鵡是全球最接近滅絕的物種之一,但其復育計劃成功使該物種在超過半世紀只餘不足50隻個體的情況下,終在2009年3月期間突破100隻。至2015年7月,鴞鸚鵡的數量終提升至125隻。 不同類型的鴞鸚鵡保育活動使這物種變得相當有名,包括近年為數甚多的書籍及紀錄片等均展示了鴞鸚鵡所面臨的困境及危機。其中最早期的包括在1962年,自然學家應BBC之邀製作了一輯名為《雙雙入叢林》的紀錄片。也曾選中鴞鸚鵡並由在大衛·艾登堡主持的《飛禽傳》中介紹。馬克·卡沃汀與道格拉斯·亞當斯合撰的《最後一眼》一書中也介紹了這種鳥類。.

查看 果实和鸮鹦鹉

鸸鹋

鹋(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以外最大的鳥類,為鸸鹋属唯一的物种。由於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是國徽上的動物之一,也譯作澳洲鴕鳥。.

查看 果实和鸸鹋

鹤鸵

鴕(學名Casuarius),又稱為食火雞,是居住於新几內亞及東北澳洲大型不能飛的鳥類,統合在鶴鴕屬。在一些附近的島嶼上亦有少量的鶴鴕,但究竟是因自然而生或是從新畿內亞貿易而得就不能而知。牠們以果實為食物,尤其是落下的果實或生在低樹枝的果實。牠們也會吃真菌、蝸牛、昆蟲、青蛙、蛇及其他細小的動物。亦有報告指牠們襲擊人類,不過這多是因人類入侵牠們的領域或是令牠們感覺被威脅。.

查看 果实和鹤鸵

鹿豚

鹿豚屬(学名:Babyrousa)為偶蹄目豬科鹿豚亞科下的唯一一個屬,分佈于印尼蘇拉威西島、托吉安群島、蘇拉群島及布魯島。此屬所有成員原先被認為是單一物種,但現已分成幾個物種。.

查看 果实和鹿豚

鹿蹄草科

鹿蹄草科共有4属已知36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有约32种,4属都有,分布在全国各地,东北和西南种类最多。 鹿蹄草科植物为常绿的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对生或轮生,多数品种叶中含有芳香油;花两性,近辐射对称;花萼5裂,花瓣5;果实为蒴果。 廣義的鹿蹄草科可再細分為鹿蹄草亞科及水晶蘭亞科,但有些學者支持將水晶蘭亞科獨立為水晶蘭科。鹿蹄草亞科包含下面的4個屬:.

查看 果实和鹿蹄草科

麝雉

麝雉(學名:Opisthocomus hoazin)是熱帶的一種鳥類,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及奧利諾科河三角洲的沼澤、森林及紅樹林。它們是麝雉屬下的唯一物種,而麝雉屬則是麝雉科下的唯一屬。此科的分類位置被受爭議,仍未有所定論。麝雉的大小如雉雞,長約65厘米,頸長頭小。它們呈褐色,下身淡色,面部沒有羽毛及呈藍色,眼睛呈栗色,頭上有紅褐色的尖冠。雛雉的翼指上有爪。它們是草食性的,主要吃葉子及果實,消化系統有特大的嗉囊,可以有瘤胃的作用。它們有強烈的氣味,可能是因食葉所致。.

查看 果实和麝雉

麻黃屬

麻黃屬(学名:Ephedra)是麻黃科(Ephedraceae)的唯一属,约67种,分布在亚洲、美洲、东南欧洲和北非等干旱和荒漠地区,有12種,主要生長在乾旱山地和荒漠中。 本属植物为灌木或亚灌木;多分枝,小枝对生或轮生,绿色;单叶对生,通常退化为膜质的鞘;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有2-4裂的假花被,雌花有一个顶端开口的囊状假花被,发育成革质假种皮;果实为假浆果状。 本属植物多数含有生物碱,可以入药,其中最著名的麻黄(E.sinica Stapf)是重要药材。此外可以固沙保土,麻黄果可以食用。传统上本纲植物属于裸子植物门,但比裸子植物进化,木质部有导管,孢子叶球有盖被,最新的分类将其单独列为一个门。.

查看 果实和麻黃屬

麻栎

麻櫟(學名:)是一種產自東亞洲的中國、韓國及日本的橡木,現時在北美洲亦布種植。它們是土耳其櫟的近親,同被編入麻櫟類中。 麻櫟是中型的橡木,可以生長達25—30米高,樹幹直徑達1.5米。樹皮呈深灰色及有深的皺紋。葉子長8—20厘米,每邊有14—20個細小三角形的鋸齒。 花朵是以風力傳播花粉的柔荑花。果實是坚果,約於授粉後18個月成熟,長2—3厘米及闊2厘米,底部呈橙色,頂部漸變為綠褐色。外殼深1.5—2厘米,表面有長4—8--的軟毛。果味很苦,但卻仍有松鴉及白鴿等會吃,而松鼠只會在沒有其他食物時才吃。.

查看 果实和麻栎

黃皮屬

黃皮屬(学名:Clausena),是芸香科下的一個屬,全球約有30種 ,分佈於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國內約有10種及2變種,其中一種為引種栽培,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當中以廣東、廣西及雲南種類最多;台灣有2種。本屬能供藥用者約有5種及1變種;部份品種果實能供作水果食用,其果肉偏酸或味甜,因含芳香族化合物服食過多能引致麻舌感。本屬的模式種為假黄皮(Clausena excavata)。本屬染色體基數為X.

查看 果实和黃皮屬

黃瘤鳳冠雉

黃瘤鳳冠雉(Crax daubentoni)是分佈在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森林及林地的鳳冠雉科。牠們主要在地上覓食,當受威脅時會飛上樹上。雄雞冠上的羽毛向前彎曲,在喙上有黃色的瘤;雌雞沒有這個瘤,但其他部份與雄雞相似,整體都是黑色,有白色的圍肛羽。牠們一般長84-92.5厘米,重約2-3公斤。牠們吃果實、葉子、種子及細小的動物。牠們會在地上築巢,雄雞及雌雞都會一同築巢,雌雞每次生2隻蛋。.

查看 果实和黃瘤鳳冠雉

黃頭擬管舌鳥

頭情棘雀(Rhodacanthis flaviceps),又名小管鴰或黃頭似管舌鳥,是已滅絕的一種管舌鳥,且是歷史上最早滅絕的物種之一。.

查看 果实和黃頭擬管舌鳥

黃頸亞馬遜鸚鵡

黃頸亞馬遜鸚鵡(Amazona auropalliata),又名黃頸亞馬遜鸚哥或黃領帽亞馬遜鸚鵡,是一種鸚鵡。牠們一般被認為是黃冠亞馬遜鸚鵡的亞種。牠們分佈在由墨西哥南部至哥斯達黎加北部的太平洋海岸。 黃頸亞馬遜鸚鵡的前額及冠綠色,頸背下及後頸有一條黃帶。喙呈深灰色,向上頜底部逐漸淡色。腳呈深灰色。另外亦有一種很稀有的顏色突變種,全身都呈土耳其玉色。 黃頸亞馬遜鸚鵡吃堅果、草莓、種子及果實。 黃頸亞馬遜鸚鵡能模仿聲音,故很受人類歡迎作為寵物。牠們另外亦受到失去棲息地的威脅。.

查看 果实和黃頸亞馬遜鸚鵡

黃胸擬管舌鳥

黃胸擬管舌鳥(學名Loxioides bailleui)是夏威夷的一種雀。它們的頭部及胸部都呈金黃色,腹部較淺色,背部灰色,雙翼及尾巴呈綠色。它們與Sophora chrysophylla這種樹有緊密的生態關係,由於夏威夷乾旱森林的破壞而同時瀕危。.

查看 果实和黃胸擬管舌鳥

黃背小羚羊

黃背小羚羊(Cephalophus silvicultor),又名黃背遁羚或黃背麂羚,是分佈在中非及西非的麂羚。牠們是分佈最廣的麂羚。 黃背小羚羊長3.8-4.8呎,肩高80厘米,重80公斤。牠們呈深褐色至黑色,後半身有黃色斑紋。牠們棲息在茂密及遼闊的雨林,吃種子、果實、草、真菌及葉子。.

查看 果实和黃背小羚羊

黃邊胡蜂

黃邊胡蜂(學名Vespa crabro),又名歐洲黃蜂或歐洲胡蜂,是歐洲最大的胡蜂。蜂后長2.5-3.5厘米,雄蜂及工蜂較為細小。雄蜂的觸角有13節,雌蜂的則只有12節。雄蜂腹部有明顯7節,但雌蜂的則有6節。雌蜂有產卵器進化為刺狀。 黃邊胡蜂除了保護蜂巢或自衛外都不怎麼帶有攻擊性。若被刺中則會很痛。.

查看 果实和黃邊胡蜂

黃肩亞馬遜鸚鵡

黃肩亞馬遜鸚鵡(Amazona barbadensis),又名黃肩鸚鵡或黃肩亞馬遜鸚哥,是一種鸚鵡。牠們分佈在委內瑞拉北部的乾旱地區、瑪格麗塔島、布蘭基亞島及博奈爾島。牠們已從阿魯巴及庫拉索滅絕。.

查看 果实和黃肩亞馬遜鸚鵡

黃肉樹

小梗木薑子(学名:Litsea hypophaea)为樟科木薑子屬下的一个种,由於其木材的顏色而有黃肉樹、小梗黃肉楠、鐵屎楠等別名。劉業經 等. 台灣樹木誌.

查看 果实和黃肉樹

黃耳長尾鸚鵡

黃耳長尾鸚鵡(Ognorhynchus icterotis),又名黃耳鸚哥或黃耳錐尾鸚鵡,是美洲熱帶的一種極危鸚鵡。牠們是哥倫比亞安地斯山脈的特有種,偏好於蠟棕櫚。.

查看 果实和黃耳長尾鸚鵡

黑尾原雞

黑尾原雞(學名Gallus lafayetii),又名斯里蘭卡原雞、錫蘭原雞或錫蘭野雞,是斯里蘭卡特有的一種雞,也是當地的國鳥。它們是原雞的近親。其學名是為紀念法國的拉法葉侯爵。.

查看 果实和黑尾原雞

黑尾蜡嘴雀

黑尾蜡嘴雀(学名:Eophona migratoria)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鳥)、灰儿(雌鳥)、小桑鳲、小黃嘴雀,为燕雀科蠟嘴雀屬下的一个种。.

查看 果实和黑尾蜡嘴雀

黑三棱属

黑三棱属(学名:Sparganium),属香蒲科,约20余种,分布在北温带和澳洲,中国有约6种,分布在东北到西南一带。.

查看 果实和黑三棱属

黑刺尾鬣蜥

黑刺尾鬣蜥(學名Ctenosaura similis),又名黑鬣蜥,是墨西哥及中美洲的一種蜥蜴,現已引入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牠們是刺尾鬣蜥屬中最大的物種,也是陸上走動最快的蜥蜴。.

查看 果实和黑刺尾鬣蜥

黑嘴樹鴨

黑嘴樹鴨(學名:Dendrocygna arborea)是鴨科樹鴨屬的鳥類,已知僅分布於加勒比地區。.

查看 果实和黑嘴樹鴨

黑紋背林鶯

黑紋背林鶯(學名Dendroica kirtlandii)是一種細小的鳴禽。50年前它們接近滅絕,但現已逐步恢復。它們需要大片的北美短葉松林來繁殖。這種棲息地起初是由山火所造成,但現時則是透過砍伐及重新種植北美短葉松而來。Philip W. Huber, Wildlife Biologist, USDA Forest Service自19世紀中葉它們的分佈地就有所限制,差不多整個群落都會留在密西根下半島東北部及在巴哈馬過冬。 黑紋背林鶯的上身呈藍褐色,背上有黑色斑紋,下身呈黃色,兩側有斑紋。雙翼上有幼紋,腳呈深色,眼睛周圍有白圈。雌鳥及幼鳥的背部較為褐色。它們像棕櫚林鶯及高草原林鶯般會上下擺動尾巴。.

查看 果实和黑紋背林鶯

黑白花狨

黑白花狨(Saguinus bicolor),又名黑白狨、两色柽柳猴、雙色獠狨或斑臉獠狨,是一種瀕危的靈長目,分佈在巴西亞馬遜雨林。牠們主要分佈在Cuieras河及Preto da Eva河之間,在毗連的Preto da Eva河及烏魯布河之間也有,但數量相對較少。牠們與赤掌檉柳猴之間似乎存在種間競爭,赤掌檉柳猴逐步取代黑白花狨的分佈地。加上失去棲息地,令黑白花狨的生存受到威脅。 黑白花狨以小群居住,一群約有2-15個成員。在亞朵夫杜克森林保護區內平均每群約有4.8隻黑白花狨,而在其他地區則約有6.19隻。群族內只有至上的雌狨會繁殖,而其他雌狨的繁殖則受到壓制。妊娠期約140-170日,母親一般每胎會產下兩隻幼狨。幼狨主要由父親照顧,群族其他成員也會協助,只有在哺乳時才會到母親身邊。 黑白花狨是雜食性的,會吃果實、花朵、花蜜、昆蟲、蜘蛛、細小的脊椎動物及鳥蛋。 黑白花狨長約20.8-28.3厘米,尾巴長33.5-42厘米。雄狨重428克。牠們約有10年的壽命。 黑白花狨的天敵是貓科、猛禽及蛇。在城市,牠們則會受到家貓、野貓或野狗的掠食。由於失去棲息地,牠們面臨威脅。不過,牠們現正生存在一些保育區內。.

查看 果实和黑白花狨

黑莓

黑莓樹,或總稱黑莓,是一種廣泛分布且知名的灌木;屬於樹莓類(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可以長到3公尺(10英呎)高,並生產軟質的果實——常用作甜點、果醬、無子果凍,有時也用來製水果酒。有多種懸鉤子屬植物稱作黑莓,而且這些種很容易發生雜交,因此栽培種的種數會較原生種的多上許多。體型較小的近親——欧洲木莓(学名:Rubus caesius)可以透過其果實上白色臘狀的外層與黑莓來作區別,而且它們的小核果數量也較少。.

查看 果实和黑莓

黑药花科

黑药花科(学名:Melanthiaceae),共有约25属200余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至寒温带,也有种类分布到马来西亚,南美洲的圭亚那至亚马逊河流域。但没有生长在非洲和澳洲的。中国有5-6属约几十种。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厚;茎单生,直立;叶对生或3至多枚轮生于茎顶;花两性,辐射对称;果实为浆果或肉质蒴果。 以前许多种分类法将本科分入百合科或单独分为许多科,如延龄草科、白丝草科等,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这些属应该归为一科,纳入百合目。.

查看 果实和黑药花科

黑胡椒

黑胡椒(學名:Piper nigrum),又名黑川,是胡椒科的开花藤本植物,果实在晒--后通常可作为香料和调味料使用。同样的果实还是--、红胡椒与绿胡椒的制作原料。黑胡椒原产于南印度,在当地和其他热带地区都有着广泛的种植。黑胡椒的果实在熟透时会呈现黑红色,并包含一粒种子;果实在晒--后会成为直径5毫米的胡椒子核果。 --燥的黑胡椒粉是欧洲风格菜肴的常用香料,自古以來,黑胡椒就因其在调味与医学上的双重价值而备受珍视。黑胡椒的香馥来自其含有的胡椒碱。常简称作“胡椒”的黑胡椒粉,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香料之一,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都可见到,通常会与精制食盐放在一起。.

查看 果实和黑胡椒

黑脸噪鹛

黑臉噪鶥(学名:Garrulax perspicillatus)是畫眉科噪鶥屬的一种。.

查看 果实和黑脸噪鹛

黑雀

黑雀是黑雀属(学名:Nigrita)下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下有四个物种。分布于西非、中非和东非,主要栖息在森林、次生林、中。 黑雀体长10至15厘米,喙短而黑,部分物种的喙非常纤细。羽毛颜色多样,但均具有黑色的尾羽。上身为灰色或褐色,下身则为黑色、灰色、白色或红褐色。灰冠黑雀和淡额黑雀雄鸟面部为黑色,白胸黑雀头顶为黑色。黑雀可发出啭鸣或啼啭声。 黑雀以昆虫、果实和种子为食。常独自或成对地在树梢上觅食。.

查看 果实和黑雀

黑暗精灵

黑暗精靈,在許多神話和奇幻設定裡是指邪惡的反面精靈族,他們通常和其他精靈爭鬥。.

查看 果实和黑暗精灵

黑框藍閃蝶

黑框藍閃蝶(又名:黑框藍魔爾浮蝶,學名:Morpho peleides)是一種色彩斑斕的蛺蝶,分佈在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北部、巴拉圭及千里達。翅膀呈鮮艷的藍色,是透過翅膀上的鱗片將光折射而形成。它們會快速拍動翅膀來嚇退掠食者。它們的翅展長7.5-20厘米。由卵至成蟲的整個生命周期只有115天。以發霉果實的汁液為食物,特別喜歡芒果、奇異果及荔枝。它們棲息在南美洲的雨林之內。毛蟲是同類相食的。毛蟲呈赤褐色,有綠色的斑紋。黑框藍閃蝶會聚集在一起,以對抗掠食者。.

查看 果实和黑框藍閃蝶

黄皮

(學名:Clausena lansium),(英文名稱:Chinese Wampi、 Wampi,、Punctate Wampee,、Wampee)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別稱黃彈、黃彈子、黃段、黃皮子、黃皮果、黃皮葉、毛黃皮、果子黃 、油梅及油皮等,為芸香科黃皮屬植物,为常绿小乔木,高5至10米。黃皮的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及豐富的氨基酸,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種水果。.

查看 果实和黄皮

黄灯笼辣椒

灯笼辣椒(学名:Capsicum chinense),又名中华辣椒、黄帝椒、黄辣椒,是茄科茄亚族辣椒属的植物。 国际上将中华辣椒确定为辣椒的五大栽培种之一,原产於古巴、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等中南美洲国家。.

查看 果实和黄灯笼辣椒

黄缘盒龟

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又名黃緣箱龜、黃緣閉殻龜、食蛇龜和金头龟、中國盒龜等,为潮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臺灣淡水。.

查看 果实和黄缘盒龟

黄眼草科

草科包括5属约270种,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只有1属7种。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生,线形,基部有鞘;花两性,稍两侧对称;花萼和花冠3裂;果实为蒴果,3瓣裂。种子极少。;属.

查看 果实和黄眼草科

黄锦带科

锦带科又名夷忍冬科,共包括2属16种,分布在东亚(锦带花属)和美国东南部(黄锦带属),中国有1属2种,生长在东北和北方中东部。 本科植物为落叶灌木,单叶对生,有锯齿,无托叶;花大,花瓣5;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忍冬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属于川续断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虽然仍然列为一个科,但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和忍冬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黄锦带科

黄腹角雉

腹角雉(學名Tragopan caboti),别名角鸡、吐绶鸟,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浙江,在福建、广东、湖南亦有分布。食物主要是蕨类植物的果实。目前,中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护地为乌岩岭。.

查看 果实和黄腹角雉

黄漆姑属

漆姑属又名二歧草属,是真双子叶植物菊类植物分支黄漆姑目下唯一科黄漆姑科下唯一属,只有5-8种,分布在非洲和印度。 本属植物为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或灌木,单叶对生,无托叶;花小,组成花序,花瓣5数;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虎耳草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为一个科,但无法列在任何一个目中,直接放到I类真菊分支之下。2016年的APG IV 分类法在唇形类植物(I类真菊)分支下另立一黄漆姑目,只包含黄漆姑科。.

查看 果实和黄漆姑属

黛安娜長尾猴

黛安娜長尾猴(Cercopithecus diana),又名黛安娜猴或黛安娜鬚猴,是一種在西非的舊世界猴,分佈在塞拉利昂至科特迪瓦。其下以往有兩個亞種,但都已提升為獨立的物種,包括寬白眉長尾猴及德賴斯長尾猴。 黛安娜長尾猴高40-55厘米(不包括尾巴),尾巴直徑3-4厘米,長50-75厘米。牠們一般呈黑色或深灰色,喉嚨呈白色,眉及鬍鬚呈彎月形。因牠們的眉似羅馬神話內戴安娜的弓,故得此名。牠們的臂下也是白色的,大腿上有一白斑紋。大腿的背及下背部都是呈栗色。除了眉、鬍鬚及四肢上的一些遂毛外,其餘的都很短及光滑。成年重4-7公斤。 黛安娜長尾猴棲息在原始森林,並不會在次生林中生活。牠們是日間活動及棲於樹上的。牠們很少會走到地上,在冠層任何位置也會覓食,晚上會走到更高的地方休息。牠們特別的毛色可以提供多種視覺上的訊號,而且也可以發出多種的警告訊號,針對不同掠食者而有不同的叫聲。不過黃盔黑犀鳥卻能夠分辨這種警告,而作出相應的行動。牠們主要吃果實及昆蟲,也會吃花朵、嫩葉及無脊椎動物;牠們的天敵有冠鷹雕、豹、黑猩猩及人類。 黛安娜長尾猴的壽命達20歲。牠們的群族只有一隻雄猴及數隻雌猴,並牠們的幼猴。一般而言,雌猴每年也可以產子。妊娠期為5個月,幼猴需6個月的照顧。每胎只會產一隻幼猴。就算幼猴出生時的情況很好,母猴也會表現得很緊張,很少會讓幼猴離開自己。幼猴很喜歡玩耍。幼猴3歲就達至性成熟。雌猴會留在母猴的群族,雄猴則會離開。 黛安娜長尾猴帶有可傳染給人的疾病,如黃熱病及結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瀕危物種,原兇是失去棲息地及人類的捕獵。.

查看 果实和黛安娜長尾猴

鼠尾草属

尾草属是唇形科下最大的一个属,包括大约1000种植物,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既有草本也有灌木或亚灌木,大多数品种集中在亚洲。 其中有许多品种可以入药或作为观赏花卉。 鼠尾草属植物的花有明显特点,其花萼钟形,分为两唇,上唇有三齿,下唇有二齿;花冠筒形,也分为两唇,上唇完整,下唇有三裂,中裂最长;有两个能育雄蕊和两个退化的不育雄蕊;果实为小坚果。 该属植物杠杆状雄蕊(lever-like stamen)结构与传粉者形成了杠杆式背部传粉(dorsal pollination)的互作机制。.

查看 果实和鼠尾草属

鼬科

科,又名貂科(学名:Mustelidae)是哺乳動物下食肉目熊型總科中的一个科。鼬科包括水獭、獾、鼬、貂、黃鼠狼等动物。过去臭鼬科动物也被看作是鼬科的,但现在被另分一科了。.

查看 果实和鼬科

车前科

车前科(学名:Plantaginaceae),以前的分类法只包括三个属—Bougueria属, Littorella属,和车前属(Plantago),中国只有车前属。但最新的基因分类决定将原属于玄参科的一些属划入车前科,并将杉叶藻科和肾药花科并入本科。现在包括90属约1700余种。其中最大的婆婆纳属就包括450余种。中国约有19属。 本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全球的温带地区,既有草本也有灌木,还有几种是水生植物。叶既有单叶也有复叶,有对生的也有螺旋式排列的;花也多样,有花瓣4的也有5-8的,一般花冠分为上下两部分唇状;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单独分为一个单科的车前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充实后的车前科列在唇形目中。.

查看 果实和车前科

轮叶科

轮叶科又名掸子木科或异轮叶科,只有一属唯一一种——掸子木,生长在南非,是当地的特有种。 掸子木是一种常绿灌木,枝条稀少,叶革质对生,每一轮有3-4对或5对交叉组成十字形排列;花为漏斗形,花冠5-7裂,裂片比下部漏斗短,内部有白色的毛;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龙胆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其合并到马钱科中。.

查看 果实和轮叶科

齿蕊科

齿蕊科又名翼蕊木科,只有1属3种,都生长在墨西哥南部。 本科植物为灌木,有刺,单叶互生,边缘有齿,叶面光亮;花类似蔷薇,花瓣5,有柄,雄蕊顶端有齿和翼,名称由此而来;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属列入虎耳草科,放在蔷薇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起单独列为一个科,放在新设立的虎耳草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其可以选择性地和鼠刺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齿蕊科

齒鳩

齒鳩(學名Didunculus strigirostris),又名齒嘴鳩,是一種鴿子。.

查看 果实和齒鳩

龍膽科

龍膽科是雙子葉植物綱,龍膽目的一個科,約有80屬,900多種,主产于世界各地的温带地区,中国有19属约340种,多分布在西南高山地区。多為草本,少數為小喬木、灌木。葉對生,單葉,無托葉。花兩性,軸射對稱,花萼合生,花瓣、雄蕊與花冠裂片互生,雄蕊花冠著生,雌蕊基部有一腺狀花盤,側膜胎座,聚傘花序。果實為間裂蒴果,稀為漿果。種子小,胚乳富含油質,胚直立。 龍膽科分佈於全世界。有些種類被栽培做觀賞植物,許多種類用來做藥品和調味料。.

查看 果实和龍膽科

辣椒属

辣椒属(学名:Capsicum)是茄目茄科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或灌木、亚灌木,原产于中南美洲,单叶互生,卵形至狭披针形;花白色或绿白色,1-3朵聚生,5裂,雄蕊5;果实为浆果,果皮肉质或近革质,颜色和形状种种,常有辛辣味;种子多数,扁圆盘形。 辣椒属各品种现已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品种繁多,有作为蔬菜的品种和作为调味剂的辛辣品种,富含维生素C。.

查看 果实和辣椒属

辣木科

辣木科(學名:Moringaceae)只有一属—辣木属,原產於印度,又稱為鼓槌樹,是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主要分布在非洲以及亚洲西部和南部(如菲律賓,印尼等),美國的夏威夷州亦有種植。最主要的品种是原生于印度南部的辣木和原生于非洲的(Moringa stenopetala),辣木科的拉丁语名称就源自泰米尔語。.

查看 果实和辣木科

龔遂

龚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今鄒城市平陽寺)人。西汉水衡都尉。.

查看 果实和龔遂

龙血树属

龙血树属,又稱虎斑木屬,其拉丁名称来源于δράκαινα,意为“雌龙”,包括约40种植物,有乔木、灌木和肉质植物,根据APG II 分类法,将其并入假叶树科,也有单独列为一个龙血树科或并入龙舌兰科的分类方法。APG III 分类法,将其并入天門冬科,為假叶树亞科。 本属植物主要生长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等热带地区,在中美洲只有一种,剑叶龙血树属(Pleomele)已经合并到本属中,虎尾兰属(Sanseviera)和本属亲缘关系较近,有的分类学家也将其合并到本属中。 其花两性,小,花被6裂,圆锥花序或穗状的总状花序或稠密的穗状花序;果实为浆果。.

查看 果实和龙血树属

远志科

远志科(同Diclidantheraceae, Moutabeaceae,Xanthophyllaceae)包括17属约900-100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和热带地区,尤其热带和亚热带品种最多,其中本科全部品种的一半以上都属于远志属,中国有4属,约40余种,分布在全国各地。 本科植物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也有藤本、灌木或乔木。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有时退化为鳞片状;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萼5,不等长,内面2枚呈花瓣状;花瓣5或3枚,不等大,下面一枚呈龙骨状;果实为蒴果或坚果。 本科植物有些可以入药,有些可以作为观赏花卉。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远志目,并分出一个黄叶树科(Xanthophyllaceae),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本科列入豆目。.

查看 果实和远志科

霍氏樹懶

霍氏樹懶(學名:Choloepus hoffmanni)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一種樹懶。牠們獨居,夜行性及棲於樹上,生活在次生雨林及落葉林。牠們的毛長,爪巨大,行動緩慢。牠們重5.5-7公斤,長60厘米,很適合攀樹。與二趾樹懶兩種構成整個二趾樹懶科。.

查看 果实和霍氏樹懶

蜡烛树科

蜡烛树科(学名:Vochysiaceae)又名囊萼花科或独蕊科,共有8属约200种,分布在非洲西部和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既有乔木、灌木、藤本,也有少数种类为草本;常绿,单叶对生、轮生,少数为互生,革质;花的,花瓣1-3或5,有时无花瓣,花萼5;果实为蒴果或翼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远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桃金娘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蜡烛树科

茨藻属

茨藻属有约35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也有的分类学家单独将其列为茨藻科。 茨藻属植物为沉水草本植物,可以生长在淡水或咸水中,茎纤细有分枝;叶对生无柄,线形,有齿;花小,单性同株或很少异株,腋生,雄花几乎无柄,包藏在一个瓶状的苞内,花被2裂;雄蕊1,雌花无花被;果实不开裂,常包藏于叶鞘内。 1998年的根据基因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泽泻目中。.

查看 果实和茨藻属

錫蘭象

錫蘭象(学名:Elephas maximus maximus)又名斯里蘭卡象,是体型最大的亞洲象亞種。.

查看 果实和錫蘭象

露叶毛毡苔科

露叶毛毡苔科又名粘虫草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分布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 本科植物是一种食虫植物,生长在干燥的碱性土壤地带,叶长20-40厘米,伸展,叶子可以分泌甜味的黏液,吸引昆虫,昆虫被粘住后由消化液消化吸收;花相当大,直径有4厘米,黄色,花期为2月至5月;果实为蒴果,种子直径为2.5毫米。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茅膏菜科中,属于猪笼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到石竹目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露叶毛毡苔科

露尾甲

露尾甲(Nitidulidae),鞘翅目露尾甲科,约2,000种。常见于酸臭和发酵的植物汁(如腐烂的果实、发霉木材、真菌)的四周,故英文名意为「汁液甲虫」(Sap beetle)。 Category:鞘翅目.

查看 果实和露尾甲

露兜树科

露兜树科(学名:Pandanaceae)共有4属约700余种,广泛分布在东半球热带地区,中国有2属,8种,分布在南方各地。 本科植物大部分为灌木或乔木,有的品种为攀援状;樹幹有支柱根;叶狭长,3-4列或螺旋排列聚生于树技顶部,中脉和边缘有利刺;花小,单性,花被缺;雌雄异株,果实为聚合果或浆果状,由多枚核果组成。.

查看 果实和露兜树科

茶外茶

茶外茶,又稱代用茶,是指一些採用類似茶叶的饮用方式、被稱為「茶」,但並非以茶葉作為原料製作而成的飲料,較常見有用植物的花、叶、种子、根、果實泡制的草本茶,當中又可細分為以水果泡製水果茶、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還有些會使用動物、礦物等為原料。.

查看 果实和茶外茶

茶菱

茶菱是胡麻科的水生草本植物,具二型葉。最早由韓爾禮採集,送至邱園由丹尼爾·奧利弗發表新種暨新屬茶菱屬 (Trapella)。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地。.

查看 果实和茶菱

茶菱属

茶菱属(学名:Trapella)是胡麻科下的一个属,为浮水草本植物。该属共有2种,分布于亚洲东部。.

查看 果实和茶菱属

茶茱萸科

茶茱萸科共包括24-25属约150余种,主要分布在世界的热带地区,以南半球最多,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中国南方和日本。中国有10属约20种,分布在西南和南岭以南地区。 本科植物为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全缘,革质,无托叶;花小,组成花序;枝干上生有卷须;果实长而扁。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卫矛目,包括52属约400种,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分出一些属放在心翼果科中,而将其余的茶茱萸科没有放入任何一目,直接列在II类真菊分支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又从这个科中分出一个金檀木科,放入冬青目,将其余的茶茱萸科转移到I类真菊分支之下。.

查看 果实和茶茱萸科

茶藨子科

茶藨子科也叫醋栗科(Ribesiaceae),只有一属—醋栗属(Ribesa),或叫茶藨子属,大约有150种,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和南美西部温带地区。中国约45种,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 本科植物都是灌木,具针刺;单叶丛生,无托叶;花常退化为单性,总状花序或单花,花瓣4-5,小或鳞片状;果实为浆果,有的品种作为栽培植物果实可食用,有的品种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入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入新设立的虎耳草目。.

查看 果实和茶藨子科

蜜囊花科

蜜囊花科又名附生藤科,共有5属约100种,都生长在热带中美洲。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附生灌木状藤本,单叶互生;花聚合成花序,其中不育花的苞片变为瓶状、囊状等式样,并具蜜腺的结构;果实为蒴果。.

查看 果实和蜜囊花科

蜜熊

蜜熊(Potos flavus)是生活在雨林中的一種浣熊科,蜜熊屬下的唯一種。牠們原住於中美洲及南美洲,非常罕有。.

查看 果实和蜜熊

蜜花科

蜜花科共有3属13种,都生长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小乔木,叶大,互生,有锯齿,有大托叶;花组成穗状花序;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为两个科—蜜花科和鞘叶树科,蜜花科放在无患子目中,鞘叶树科放在蔷薇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两个科都放到牻牛儿苗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两科合并,并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和花茎草科也合并。.

查看 果实和蜜花科

蜜袋鼯

蜜袋鼯(學名:Petaurus breviceps)又名短面袋鼯,是澳洲東部及北部、新畿內亞及俾斯麥群島特有的細小袋鼯。牠們也已被引進到塔斯曼尼亞。.

查看 果实和蜜袋鼯

茄屬

茄屬(Solanum),是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灌木、矮灌木及攀緣植物的屬。它們多擁有美麗的花朵及果實,但不少均帶毒,只有少數可供人們食用,例如番茄、馬鈴薯、茄子等。 有些茄屬植物可以做為鱗翅目昆蟲幼蟲的食草。.

查看 果实和茄屬

茄碱

茄碱(Solanine),又称龙葵碱、龍葵素、茄苷,是茄科(茄科)物种中被发现的一种糖苷生物碱毒素,例如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的物种中。它可以在植物的任何部分自然发生,包括叶子,果实和块茎。茄碱具有杀虫特性,是植物自然防御之一。茄碱首先在1820年从欧洲黑茄(龙葵,Solanum nigrum)的浆果中被分离出来,之后被命名。 茄碱由 β-D-葡萄糖、D-半乳糖和 L-鼠李糖组成的茄三糖与茄啶相连组成。雖有毒,但在醫療上卻有許多貢獻,有不少研究報告指出可注射少許劑量來治療宮頸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肝癌、絨毛膜上皮癌、卵巢癌等癌症。.

查看 果实和茄碱

胎座

胎座,亦作胎胚座,一般俗稱作植物胎盤,是植物果實的一部分,位於可食部發達的果實的內皮:更具體的說,就是果實內生產種子的地方,在植物的子房裡與胚珠連接的部份。不同植物的胎座位於不同的部位,按其所在位置可分為「胎座型」。 由於胎座在植物果實裡的特殊位置,使其功效與一般胎生動物的「胎盤」聯想,使它成為了不少護膚品愛用的原材料,並得到了「植物胎盤」的名號。除了含豐富的營養素以外,大眾開始對動物性護膚品的抗拒,使含有「植物胎盤」的產品在今時的市場中成為了寵兒。.

查看 果实和胎座

胎生

胎生可用来形容一些动物与植物的繁衍方式,但两者的定义并 不直接相关。 以动物来说,胎生是指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为胎儿产出母体。胚胎通过诸如卵黄囊及胎盘等结构自母体获得 营养,直至出生时为止。 哺乳類動物如猴、虎、牛、羊等,都是胎生,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胎生動物。有一些毒蛇(如蝮蛇、海蛇)介於卵生和胎生之間,發育期間營養則由蛋黃提供,被稱為卵胎生。 以植物来说,则是指种子成熟后还未脱离母株即在子房(果实)内发芽的现象,芽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才脱离母株。和动物胎生不同的是,这里的种子并不靠母株供给营养,而是以种子内胚乳所储藏的营养来发育。.

查看 果实和胎生

胞果

胞果是被子植物的一種果實類型,和瘦果類似,是單果類乾果中的一種閉果,其成熟果實的果皮發育成薄膜狀,乾燥且不開裂,果皮與種皮分離。例如部份莧科(包括传统藜科,该科在APG系统中已划入苋科)植物。 Category:被子植物 Category:果实.

查看 果实和胞果

胡颓子科

胡颓子科共有3属约50余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属41种。 本科植物有乔木也有灌木,枝端和叶被有银色或金褐色的盾状鳞片或星状毛,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无花瓣,花被2-4裂;果实为瘦果或坚果,包藏在肉质花被中。大部分品种是耐干旱植物,但也有部分品种耐潮湿的气候。其中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e L.)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品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分入山龙眼目,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蔷薇目。.

查看 果实和胡颓子科

胡麻科

胡麻科屬於唇形目,又名苣蕂。全世界有14屬70種,唇形目胡麻科。。中國二屬二種,胡麻屬的芝麻與茶菱屬的茶菱,張志耘 & Hartmann, 1998。2012-06-13擷取。。.

查看 果实和胡麻科

胡椒粉

胡椒粉(又名古月粉)是胡椒的果实成熟晒干后磨碎制成的,用于烹饪的调味料,味道辛辣。通常分为黑胡椒粉和白胡椒粉。.

查看 果实和胡椒粉

胶藤科

胶藤科又名隐瓣藤科,只有1属2种,生长在澳大利亚东西沿海地区。 本科植物为不规则的灌木,类似藤本;单叶对生,有小锯齿;花没有花瓣,花萼延长类似花冠;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放入火把树科内,属于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没有变化,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单独列出一个科,放在新设立的虎耳草目中。.

查看 果实和胶藤科

防己科

防己科植物共有约71属4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是在北美洲和东亚洲的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中国有20属约60种。本科植物有些种类的根可供药用,有些种类的藤可用于编织。.

查看 果实和防己科

阿富汗狐

阿富汗狐(Vulpes cana)是一種生活在中東的狐狸。.

查看 果实和阿富汗狐

阿科比

阿科比,為五葉木通的果實,原產為日本,跟三葉木通「八月瓜」的果實不一樣,阿科比比較苦澀,八月瓜比較甘甜。.

查看 果实和阿科比

阿法齒負鼠

阿法齒負鼠(學名Alphadon),又名叉齒獸或叉齒龍,是一屬細小及原始的哺乳動物,與現今有袋類同屬後獸下綱。牠們的化石是由喬治·蓋洛德·辛普森發現,並於1929年命名。 由於只發現了其牙齒,所以其外觀不詳。牠們有可能長達30厘米,及像現今的負鼠。從其牙齒推斷,牠們很有可能是雜食性的,主要吃果實、無脊椎動物及細小的脊椎動物。 阿法齒負鼠生存於白堊紀晚期,與暴龍及三角龍屬於同一時代。牠們的化石在整個北美洲也有發現,北至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南至美國的新墨西哥州。.

查看 果实和阿法齒負鼠

阿拉伯大羚羊

阿拉伯大羚羊(Oryx leucoryx),又名阿拉伯羚、阿拉伯直角羚羊或阿拉伯劍羚,是長角羚屬中最細小的成員,棲息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及草原。牠們於1970年代早期就接近在野外滅絕,現正被列為瀕危物種。.

查看 果实和阿拉伯大羚羊

蘇門達臘猩猩

蘇門達臘猩猩(学名:Pongo abelii)是更為稀有且体型较小的红猩猩,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蘇門達臘,是當地的特有種。雄性蘇門達臘猩猩可以長到4.6呎高及200磅重;雌性的体型更小,平均只有3呎高和100磅重。 與婆羅洲猩猩相比,蘇門達臘猩猩的毛皮較疏且長,面長,個子較矮小,兩側有白毛。.

查看 果实和蘇門達臘猩猩

蘇拉塚雉

蘇拉塚雉(学名:Macrocephalon maleo),又名蘇拉威西塚雉、西里伯斯大頭雞或營塚鳥,是印尼特有的雞形目鸟类。.

查看 果实和蘇拉塚雉

薰倒牛科

薰倒牛科只有1属5种,分布在从希腊但中国的甘肃、青海一带广大地区,多生于高山荒漠、石质山坡和草甸。中国有3种,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其中薰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 Maxim.)是中国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有腺体,有毛,有的品种有香味,有的有臭味;叶为2-3的复合叶,叶柄有托叶;有根茎或块茎;花有的很大,花瓣5;果实为分裂的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牻牛儿苗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在无患子目中。.

查看 果实和薰倒牛科

薑科

薑科(學名:Zingiberaceae)是單子葉植物薑目的一科。本科約有47屬,700種,主要分佈在熱帶地區。中国有17属约120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姜科是多年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茎短,有匍匐的或块状的根莖,叶基部具有叶鞘;花两性,两侧对称,花瓣3,下部合生成管;果实为蒴果,种子常具有假种皮。本科植物很多種類是重要的調味料和藥用植物。本科重要的成員有薑,砂仁、薑黃,蘘荷,小豆蔻,高良薑。.

查看 果实和薑科

薑花

薑花(學名:Hedychium coronarium,英文名稱:Coronarious Gingerlily 、 Ginger Lily),為薑科薑花屬植物。该物種是古巴的国花。.

查看 果实和薑花

間冰期

間冰期是於一个冰河時期内部,分隔開相邻冰期的一段地質時代。间冰期全球平均氣溫較溫暖。全新世的間冰期由1.14萬年前的更新世末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

查看 果实和間冰期

藍岩鬣蜥

藍岩鬣蜥(學名:Cyclura lewisi)是大開曼特有的一種瀕危蜥蜴。牠們以往被列為古巴鬣蜥的亞種,後來於2004年因其遺傳基因的差異而被重新分類為獨立物種。藍岩鬣蜥是最長壽的蜥蜴之一,可以生存達69歲。 藍岩鬣蜥棲息於乾旱森林或近岸的岩石及遼闊地區,雌蜥會於6月至7月期間在沙上挖穴生蛋。到了9月可能會生第二窩。藍岩鬣蜥是草食性的,主要吃植物、果實及花朵。牠們呈黃褐色至灰色,而雄蜥在繁殖季節則披上一層藍色。牠們體型龐,體重驚人,由頸底至尾巴端的背冠上均有短棘。 藍岩鬣蜥的化石紀錄顯示牠們於歐洲殖民時代前廣泛分佈,但到了2003年野外卻只餘下少於15隻,於21世紀初普遍人更相信牠們將面臨滅絕。牠們的衰落主因是被野放的寵物(貓和狗)掠食及棲息地的失去。藍岩鬣蜥從1996年至2004年間均被均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但成功的圈養繁殖令牠們的種群的數目得以趨向穩定,免除滅絕的危機。目前至少有5個非政府組織與開曼群島有關當局通力合作以確保此物種的存活。.

查看 果实和藍岩鬣蜥

藍喉錐尾鸚鵡

藍喉錐尾鸚鵡(Pyrrhura cruentata),又名赭斑鸚哥、藍喉鸚哥或紅斑長尾鸚鵡,是一種中等身型的鸚鵡。牠們長30厘米,呈綠色,冠深褐色,耳朵紅色,兩頰綠色,頸部兩側橙色。牠們的上胸藍色,上尾黃綠色,尾羽底紅色,喙灰色,外飛羽藍色,肩膀及腹部紅色。雄鳥及雌鳥相似。雛鳥較為沉色。 藍喉錐尾鸚鵡是屬內體型較大的。牠們分佈在巴西東南部沿海的低地潮濕森林。牠們主要吃果實、種子、花朵及草莓。牠們會在樹孔內築巢。雌鳥每次生2-4隻蛋。 由於失去棲息地、分佈地有限、數量稀少及非法捕獵,藍喉錐尾鸚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且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及二的保護。.

查看 果实和藍喉錐尾鸚鵡

藍翅鸚鵡

藍翅鸚鵡(学名:Neophema chrysostoma)是分佈在塔斯曼尼亞及澳洲東南部的細小鸚鵡。 藍翅鸚鵡只有20厘米長,主要呈橄欖綠色,前額至眼睛間有藍帶,飛羽白色,腹部黃色。尾巴頂呈藍灰色,兩側及下尾呈黃色。牠們是兩性異形的,雌鳥較為沉色,雙翼上也有較多的綠色。 藍翅鸚鵡棲息在大草原、草原、果園、農地、沼澤、石楠叢、沙丘及其他遼闊的環境,且可以高達海拔1200米。牠們會於春天及夏天在塔斯曼尼亞進行繁殖,且會遷徙至澳洲過冬。牠們在地上覓食,主要吃種子、花朵、果實及昆蟲。繁殖期的群落數量多達2000隻。.

查看 果实和藍翅鸚鵡

藍翅金剛鸚鵡

藍翅金剛鸚鵡(Primolius maracana)是分佈在南美洲東部及中部的金剛鸚鵡。牠們的壽命可以長達50-60歲。.

查看 果实和藍翅金剛鸚鵡

藍牛羚

藍牛羚(學名:Boselaphus tragocamelus)是印度中部及北部和巴基斯坦東部最為普遍的野生動物。牠們是亞洲最大的羚羊,但成年的公羚卻像牛。.

查看 果实和藍牛羚

藍莓

藍莓,别称有蓝梅、笃斯、笃柿、嘟嗜、都柿、甸果、笃斯越桔,狭义是指一群越橘屬越橘亚属青液果组(学名:Cyanococcus)的開花植物,广义上可以包括越橘屬中长有蓝色浆果的所有物种。這些種的植物原生於北美洲與東亞,為灌木,高度可從10公分到4公尺;矮小種稱為「矮叢藍莓」(lowbush blueberries),而高大種稱為「高叢藍莓」(highbush blueberries)。葉可為落葉性或長青性,葉形卵圓形到,長1到8公分,寬0.5到3.5公分。花朵為鐘形,顏色從白色、桃色到紅色都有,有時帶有淡淡的綠色調。果實在植物學上是假果,直徑5到16公厘,帶有喇叭形的冠在末端;一開始呈淺綠色,然後轉為紅紫色,最後成為藍色或深紫色,此時成熟可以採收。成熟時帶有甜甜的風味,而酸度各異。越橘屬中的其他亞屬,包括了其他可食用漿果的野生灌木,例如小紅莓、山桑子與越橘。藍莓的產季從每年五月到十月,在七月達最高峰。中国北方出产的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又称都柿、笃斯)也常被称作蓝莓。.

查看 果实和藍莓

藍靛果忍冬

藍靛果忍冬(學名:Lonicera caerulea),又名蓝靛果、蓝果忍冬,忍冬科忍冬屬落葉植物。原產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分布在亚洲、欧洲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3,500米的地区。 果实可食用,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花青素、钙。.

查看 果实和藍靛果忍冬

闭籽花科

闭籽花科又名白籽树科,只有1属3种,分布在中美洲和墨西哥的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藤本,生长在干旱地区;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的花瓣5,花瓣比花萼短;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商陆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闭籽花科

藜木科

藜木科又名肉穗果科或腌藜草科,只有1属2种,分布在热带美洲沿海,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和新几内亚以及一些太平洋岛屿。 本科植物为盐生亚灌木;单叶小,肉质,对生,有小托叶;花单性,雌雄同株,花瓣4,雌花无花瓣;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列出一个藜木目,属于五桠果亚纲,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十字花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藜木科

葡萄栽培

葡萄栽培(英文:Viticulture,源自於拉丁文vine)是一門專門研究葡萄和生產葡萄的學科,內容包含所有在葡萄園中所進行的園藝工作,為園藝學的一個分支。 葡萄栽培的工作內容為育苗、選地種植、灌溉、施肥、、冬季、病蟲害防治、觀察果實的發育情況以及其中的等,並決定採收時機。.

查看 果实和葡萄栽培

葫芦科

葫芦科(学名:Cucurbit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葫芦目的一科,其中包括黄瓜、南瓜、丝瓜、西瓜等常见的蔬菜和瓜果。葫芦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禾本科、豆科和茄科。 大多数葫芦科的植物是一年生的爬藤植物,常有螺旋状卷须,叶互生,形大,它们的花比较大,比较鲜艳。同一植物上有雄性和雌性的花,雌性的花为子房下位花。果实实际上是浆果的一种,稱為瓠果或瓜果。 大多数葫芦科植物会受到南瓜藤透翅蛾(Melittia cucurbitae)的幼虫危害。.

查看 果实和葫芦科

葵花籽

葵花籽,又称葵瓜子,是指向日葵的果实 (連殼)或種子(去殼後)。顏色有黑色、白色和褐色,大部份种子都是多色於一体。 可以做為零食瓜子,也可以榨油,葵花籽油可以用來煮菜,而且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約90%,也是種很多人都認為健康的食用油。.

查看 果实和葵花籽

葉仙人掌屬

葉仙人掌屬(学名:Pereskia),又名木麒麟屬或麒麟仙人掌屬,是熱帶的一屬仙人掌,但外觀不像其他仙人掌,而是有幼莖及很多葉子。它們原產於巴西至墨西哥。其學名是為紀念16世紀的法國植物學家佩雷斯克(Nicolas-Claude Fabri de Peiresc)來命名。.

查看 果实和葉仙人掌屬

钟花科

钟花科又名柄果木科或脊脐子科,共有3个单种属,共3种,分布在非洲南部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或中等,花萼5,花瓣6-10;果实为蒴果,有柄,种子的种脐扩大成脊。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堇菜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在金虎尾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本科和葫芦科及西番莲科可能有亲缘关系。.

查看 果实和钟花科

蒟蒻薯属

蒟蒻薯属包括大约有10种,生长在东南亚和非洲的热带地区,中国有3种,都生长在南方亚热带地区。 蒟蒻薯属植物皆为草本,有块状根茎;叶常分裂或全缘;果实为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属单独列为一个蒟蒻薯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承认这各科,但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本属合并到薯蓣科中。;主要种.

查看 果实和蒟蒻薯属

钩药茶科

钩药茶科又名五蕊茶科,只有1属2种,都是生长在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常簇生于枝顶,革质,无托叶;花小,组成花序也簇生于枝顶,花瓣5数;果实为核果,果肉薄。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在山茶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在丝缨花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其列在任何一个目中,直接放到I类真菊分支之下。2016年的APG IV 分类法将本科与茶茱萸科一并置于茶茱萸目之下。.

查看 果实和钩药茶科

钩枝藤科

钩枝藤科只有1属12-20种,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中国只有1种—钩枝藤(Ancistrocladus tectorius(Lour.

查看 果实和钩枝藤科

蒺藜

蒺藜(學名:Tribulus terrestris,英文名稱:Caltrop, Puncturevine Caltrop, Puncture Vine.),為蒺藜科蒺藜屬植物。莖皮纖維可供作製紙之用;種子榨油可供作工業用,油餅則可作為肥料;全草於秋季時曬乾可熏殺蚊蟲;亦可作為牧草。本種果實因具刺狀物而得名刺蒺藜。.

查看 果实和蒺藜

肯尼亞古猿

肯尼亞古猿(Kenyapithecus)是路易士·利基(Louis Leakey)於1961年在肯雅特南堡發現的猿化石。化石包括了上頜骨及牙齒,可以追溯至1400萬年前。 有指肯尼亞古猿可能是所有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另外,亦有研究認為肯尼亞古猿是較類人猿原始,且比原康修爾猿近期的動物。 威克肯尼亞古猿是其中一種向非洲以外擴展的猿。.

查看 果实和肯尼亞古猿

肾药花科

肾药花科又名球花科,只有2属约30种,生长在欧洲和北非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为小灌木或草本,叶小,互生;花小,花瓣5,上两瓣比下三瓣短或缺,组成球状花序;果实为类似瘦果的坚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玄参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各属合并到车前科中,属于唇形目。.

查看 果实和肾药花科

肉叶刺茎藜科

肉叶刺茎藜科又名夷藜科,只有1属2种—Sarcobatus vermiculatus 和 Sarcobatus baileyi,都分布在北美洲的大盆地地区和西南部的沙漠地带。 本科植物为带刺的灌木;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单性,雄花无花瓣,雌花有2个肉质花瓣;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藜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肉叶刺茎藜科

肉豆蔻

肉豆蔻(Nutmeg),又名肉蔻(蔻,普通话音“kòu”)、肉果、玉果、麻醉果,是一種重要的香料、藥用植物。生長於熱帶地區的常綠植物,常見於東南亞、澳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尤以印度尼西亚和格林纳达产量最大。肉豆蔻果實是可制两种常見香料:豆蔻核仁(nutmeg)和肉豆蔻皮(mace),用於食品、菜餚的調味,其果仁可製作香精油。肉豆蔻含有(myristicin),能够产生兴奋及致幻作用。如服用过量,可产生幻覺甚至昏迷现象。.

查看 果实和肉豆蔻

肉质腐生科

肉质腐生草科(学名:Thismiaceae)又名丝玉簪科,共包括5属约30余种,分布在东南亚、非洲、澳洲和美洲的亚热带地区,也有部分种生长在温带地区。 肉质腐生草科植物为肉质草本,多为腐生植物,单叶,叶小互生或对生;花小,3裂;果实为蒴果。 以前的分类法将这些属一般都列在水玉簪科中,属于兰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科,属于薯蓣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这些属仍然列在水玉簪科中,还属于薯蓣目。.

查看 果实和肉质腐生科

铁青树科

铁青树科共有14属约103种,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3属约5种,生长在秦岭以南各地。 本科植物为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单叶互生;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3-6;果实为核果、坚果或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包括有25属约250种,但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只有其中的14属属于本科,分为三个族。.

查看 果实和铁青树科

蓍(学名:Achillea millefolium,拼音:shì是),又名欧蓍、千叶蓍、锯草、蚰蜒草、锯齿草、西洋蓍草、羽衣草,是菊科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蒙古、伊朗、欧洲、俄罗斯、非洲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2,300米的地区,见于湿草地、荒地和铁路沿线,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查看 果实和蓍

蓍屬

蓍属为菊科的植物,大约有85种,广泛分布在北温带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鲜有的品种为亚灌木,叶有羽状深裂,有毛和香味;花为伞房状花序,盘状,白色、黄色、橘黄色、粉色或红色,有的品种为园艺花卉;果实为瘦果,有冠毛。部分品种可以入药,味辛,微温。.

查看 果实和蓍屬

蓝田人

蓝田人(學名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通常称作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查看 果实和蓝田人

蓪草

蓪草(學名:Tetrapanax papyrifer),又名通脱木、木通树、通草(植物名实图考)及天麻子(云南土名)等,是常绿灌木,五加科蓪草属內的單屬種植物。.

查看 果实和蓪草

银莲花属

银莲花属,秋牡丹 (windflower,学名:Anemone)包括约120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球温带地区广泛分布,中国有52种,在全国各地分布,主要生长在高山地区。有的分类学家将白头翁属(Pulsatilla)和獐耳细辛属(Hepatica)也合并到本属内。 银莲花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茎一般为块茎、根茎或膨大的木质地下茎;叶基生,分裂的或复叶;花美丽两性,无花瓣,花萼为花瓣状,4-20裂,有各种颜色:白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粉色等;果实为瘦果。.

查看 果实和银莲花属

银钟花科

银钟花科只有一个属—银钟花属,约5-6种,分布在北美洲和亚洲暖温带地区,中国只有一种—银钟花(Halesia macgregorii Chun),生长在东南沿海各省。 银钟花科植物为灌木或乔木,被星状柔毛;叶有柄;花的花萼4裂;花冠4深裂;果实为核果,有2-4条纵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属划入安息香科,属于柿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入杜鹃花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本属依然列入安息香科,但仍然划归杜鹃花目。.

查看 果实和银钟花科

银杏

銀杏(学名:Ginkgo biloba),落葉喬木,壽命可達3000年以上。又名公孙树、鴨腳樹、鴨腳子等,其裸露的種子稱為白果。属裸子植物銀杏門唯一現存物種,和它同門的所有其他物種都已灭绝,因此被称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被发现在化石追溯到2.7亿年前。銀杏原產於中國,現廣泛種植於全世界,并被早期引入人类历史。它有多種用途,可作為傳統醫學用途和食物。.

查看 果实和银杏

蓼属

蓼属(蓼读liǎo)(学名:Polygonum)是蓼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蓼的叶子为披针形,花为淡红色或绿色。果实成卵形,扁形。茎叶有辣味。种类很多,大多生长在水边,有何首乌、水蓼、红蓼、扛板归等。全草可以入药,而葉或莖則可拿來作染料使用,但其作為靛青染料之原料實為是相當淺的藍色,故往往再經由不同的提煉技術變化出多樣染法。 蓼科中部分植物的泛称 。.

查看 果实和蓼属

铃兰科

铃兰科共有11属约65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草本;单叶互生;有块茎或根茎;花的花瓣以5基数;果实为蒴果或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百合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分在天门冬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取消这个科,将各属分别列入假叶树科和天门冬科。.

查看 果实和铃兰科

蓇葖果

蓇葖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若干枚蓇葖果着生于同一个果蒂上则称为聚合蓇葖果,是聚合果的一种。蓇葖果见于多种不同类群的植物,包括萝摩科、芍药科、木兰科的部分植物等。一些蓇葖果被作为香料或者中药使用如八角茴香、淫羊藿。蓇葖果是由单心皮雌蕊或者离生心皮雌蕊发育而来的,单心皮雌蕊发育成单独的蓇葖果,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更常见的是离生心皮雌蕊发育而成的聚合蓇葖果。蓇葖果形成过程中会沿心皮愈合处形成腹缝线,在腹缝线对侧形成背缝线,果实成熟后会沿腹缝线或背缝线中的一侧开裂弹出种子,与同为单心皮发育而成的荚果不同,成熟的蓇葖果只沿一侧缝线开裂。 category:果实.

查看 果实和蓇葖果

蔬菜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穀物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生活中所指的的蔬菜,常和「水果」分開討論。不過也常和水果合稱為「蔬果」。另外,和「野菜」不同的地方,在於蔬菜經過人類長時間的育種,提高了口感、營養價值,甚至抗病力等特徵,和原本的野生種已有明顯差異,人類食用的頻率也高得多;而野菜則多半未經過人類馴化,幾乎均為野生種,人類也較不常食用。 在狩獵採集的時代,人類就會採集野生的蔬菜食用,後來大約在西元前一萬年到七千年時,開始了農業耕作,在全世界的許多地區也開始種植蔬菜。一開始時只是各地種植蔬菜,供當地的人食用,後來開始貿易時,也帶來了其他地區種植的蔬菜。現在只要氣候允許,大部份的蔬菜都會在世界各地種植,若在氣候比較不適合的地區則會在一些受保護的環境下(如溫室內)種植,農產品的全球貿易也讓消費者可以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蔬菜。蔬菜生產的規模有大有小,可以小到像自給農業只為了家庭食物的需要而種植,也可以大到像,大量種植單一的作物。蔬菜一般在收获後,會依序分级,储存,加工和销售。 蔬菜的食用方式有許多種,有些可以生食,有些則會在煮熟後食用,蔬菜大部份的脂肪及含糖量都較少,但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像飲食金字塔的第三層有蔬菜及水果,各國也鼓勵民眾多吃蔬菜,每天至少吃五份以上。.

查看 果实和蔬菜

蔷薇果

蔷薇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聚合果,常见于蔷薇科植物。蔷薇果由若干瘦果聚集着生于凹陷的花萼中形成。聚合瘦果是与蔷薇果类似的另一类果实,它是由若干瘦果聚集着生于突起的花萼表面形成的。 与複果不同,蔷薇果和聚合瘦果是由一朵花的子房发育而成,在此类植物的花常常有离生心皮雌蕊,每枚雌蕊各自发育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果实,最终形成聚集在一个花萼上的聚合瘦果或蔷薇果。 category:果实.

查看 果实和蔷薇果

脱粒机

脱粒机为收割机械,指能够将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机械,主要指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械。手動擊打穀類使殼剝落的農具叫作「連枷」或「連耞」。根据作物的不同,脱粒机种类不同。如“打稻机”适用于水稻脱粒;用于玉米脱粒的称为“玉米脱粒机”等等。.

查看 果实和脱粒机

鄂氏麂羚

鄂氏麂羚(Cephalophus ogilbyi),又名奧氏小羚羊或奧吉碧遁羚,是分佈在塞拉里昂、利比里亞、加納、尼日利亞東南部、赤道畿內亞的比奧科島及加蓬的麂羚。其下已知有兩個亞種:.

查看 果实和鄂氏麂羚

膠囊

*膠囊劑(capsule),以可溶性明膠作為包覆材料的囊狀藥劑。.

查看 果实和膠囊

醉蝶花科

醉蝶花科(Cleomaceae)又名尖柱花科或白花菜科,為被子植物十字花目下的一科,共約有10屬300種。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3-4属约15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 本科植物绝大部分为草本,也有少数是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有叶柄,有托叶;花两性,花瓣4-8;果实为角果。.

查看 果实和醉蝶花科

醉鱼草属

醉鱼草属(学名:Buddleja)是唇形目玄参科的一属,自成一个醉鱼草族(Buddlejeae),约10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等温暖地区。醉鱼草科的拉丁名Buddleja是林奈为了纪念英国植物学家亚当·巴德尔 (1662–1715)而根据William Houston博士的建议而取得.休斯顿博士本人则是第一个把醉鱼草带到英格兰的人。大部分醉鱼草为灌木,也有少数种类为乔木,但一般不足5米高,也有几个种类会超过30米高。基本分为两个群类,生长在美洲的一般为雌雄异株,而生长在东半球的一般为雌雄同株。中国有约40种,分布在南方各地。 醉鱼草科植物常被星状毛,单叶对生,稀互生,1-30厘米长 ;花的花萼4裂,花冠漏斗状或高脚碟状,约1厘米长,组成各种花序;果实为蒴果,2瓣裂,稀浆果。 有些种类为供观赏用花卉,有些种类可以毒鱼,因此得名。 以前的分类一般将醉鱼草属列入马钱科,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单独分出一个科——醉鱼草科(Buddlejaceae),列入玄参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这个科列入唇形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这个属放入玄参科。.

查看 果实和醉鱼草属

野牡丹科

野牡丹科(学名:Melastomataceae)共有约182属4570餘种,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南美洲种类最多,中国有25属约156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有些种类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本科植物既有乔木、灌木,也有草本或藤本;枝略圆,具刚毛;单叶对生,少数轮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4-5;果实为浆果或蒴果,有些种类可供药用或作为观赏花卉。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和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都将其放在桃金娘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和谷木科选择性地合并。.

查看 果实和野牡丹科

野豬

野豬(学名:Sus scrofa)又名山豬,豬屬動物。牠們廣爲分佈在世界上,适应多种栖息环境,為雜食性。 現今肉類食糧主要來源之一的家豬,也是於8000年前由野豬馴化而成,牠是野豬下的一個亞種。野豬不僅與家豬外貌極為不同,成長速度也遠比家豬慢得多,體重亦較輕。.

查看 果实和野豬

野茉莉科

野茉莉科也叫安息香科,共有11-12属约150-170种,分布在北半球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9属约6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本科植物基本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全缘或有齿缺,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冠2-5裂,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果实为蒴果,有的种子有翅。 有的种类可以作为木材使用,大部分是观赏树种,其中安息香属一些种类的树皮可以提取树脂制造苏合香,作为香料或药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柿树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杜鹃花.

查看 果实和野茉莉科

金太陽鸚鵡

金黃錐尾鸚鵡(学名:Guaruba guarouba),又名金色錐尾鸚鵡、金色長尾鸚鵡、大金黃,是一種鸚鵡。牠們的身體大部份呈黃色,故得此名。牠們棲息在巴西亞馬遜盆地較乾旱的高地雨林內。牠們受到伐林及水浸的威脅,非法捕獵也令牠們野外的數量下降。 野生的金太陽鸚鵡愛好玩耍及社交,甚至會照顧無關的雛鳥。不過,飼養下的金黃錐尾鸚鵡卻很少會有這種行為,有時會將雛鳥丟下3個星期。牠們吃果實、花朵、芽、種子及玉米。食物當中包括芒果及巴西莓。 金太陽鸚鵡1歲就達至性成熟,繁殖季節是介乎11月至羿年的2月。牠們在樹洞裡面咬巢,並會保護鳥蛋。蛋長37.1毫米及闊29.9毫米,孵化期為30日,雄鳥及雌鳥會輪流孵蛋。性成熟後的頭幾年,雌鳥會生一些未成熟的蛋,直至6-8歲。飼養的金太陽鸚鵡雛鳥若被帶走,雙親會再次進行繁殖。 初生的金太陽鸚鵡有一層白色絨毛覆蓋,這層絨毛一星期後就會變深色。到了第三星期,飛羽開始生長。雛鳥很愛玩耍,但也會欺負同輩。.

查看 果实和金太陽鸚鵡

金莲木科

金莲木科包括53属约6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南美洲品种最多,中国有3属3种,都只分布在广东和广西境内。 本科植物絕大多数品种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稀为草本;单叶互生,稀为羽状复叶,叶脉羽状,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4-10,分离;果实为蒴果或小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在山茶目下,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在新设立的金虎尾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选择性地与水母柱科和羽叶树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金莲木科

金鱼草

金鱼草(学名:Antirrhinum majus)又名龙口花、龙头花、洋彩雀,为车前科金鱼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属玄参科,是一種模式生物。原产於地中海地区,分布区域从摩洛哥和葡萄牙向北至法国南部,东至土耳其和叙利亚。Flora Europa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金鱼草因花状似金鱼而得名,其拉丁学名“Antirrhinum”意指“状如鼻子”,而“majus”则意为“五月开花”。.

查看 果实和金鱼草

金葉猴

金葉猴(学名:Trachypithecus geei),又名金色烏葉猴或黃冠葉猴,是印度阿薩姆邦及不丹黑山山腳一種舊世界猴。牠們是印度其中一種最瀕危的靈長類。一直以來,居於喜瑪拉雅山的人都指金葉猴很罕有,科學界最早是於1950年代知道牠們的存在。 金葉猴有很多金色至鮮奶白色的毛,面部黑色,尾巴很長,達50厘米。牠們大部份時間都是在樹上,在跳躍時以尾巴來平衡身體。在雨季,牠們會喝葉子上的水。牠們主要是草食性的,吃果實、葉子、種子、芽及花朵。 金葉猴的分佈地很細小,南至雅魯藏布江,東至瑪納斯河,西至桑科希河,北至不丹的黑山。這種天然屏障相信是導致從其近親戴帽葉猴演化的原因。牠們群居,成員約有8隻,包括一隻雄猴及幾隻雌猴,最多的群族可以多達50隻。牠們正處於瀕危狀況,於2001年的數量只有1064隻,由於缺乏幼猴,估計牠們的數量仍在下降。.

查看 果实和金葉猴

金虎尾科

金虎尾科(学名:Malpighiaceae)也叫黄褥花科,共有约75属1300余种,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但绝大部分生长在热带美洲,主要在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南部,其余小部分生长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和中南半岛一带。中国只有部分引入的观赏植物,没有原生的品种。 本科植物为灌木、乔木或木质藤本;单叶对生,叶柄基部有腺体;花两性,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花萼5裂,其中之一裂或多裂有腺体或无腺体;花瓣5,有齿或撕裂状;果实为蒴果或有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远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在新单独分出的金虎尾目中。 葉柄和葉片交界處具有肉質線體,花序為頂生或腋生之總狀、穗狀或聚繖花序。.

查看 果实和金虎尾科

金柑

金柑又名金桔、金橘(,學名 :),为芸香科金橘屬下的一个植物种。 在台灣大熱的「金桔檸檬」飲品中的「金橘/金桔」与之不同,其實是馬來西亞原產的「四季橘」(Calamondin,×Citrofortunella mitis),很可能是金柑與墨西哥萊姆(Mexican lime,Citrus×aurantiifolia,又稱墨西哥萊檬)的雜交種,或者是金柑與橘子(Mandarin orange,Citrus reticulata)的雜交種,因此四季橘常被誤用稱為「金橘/金桔」。.

查看 果实和金柑

金梅草科

金梅草科也叫一叶草科,只有2属3种,仅长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喀里多尼亚。 本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花瓣6;果实为蒴果,每个包含约20-50个种子。.

查看 果实和金梅草科

金樱子

金樱子(学名:Rosa laevigata)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中药拉丁名Fructus Rosae Laevigatae,可供观赏。.

查看 果实和金樱子

金檀木科

金檀木科又名尾药木科,共有12属约80余种,分布在全世界热带和南半球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属3-4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和海南一带。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全缘;花相当小,组成聚伞花序;果实为核果,扁,果实两面的颜色和表皮都不一样。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这些属都分在茶茱萸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没有改变,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这些属应该单独列为一个科,放在冬青目中。.

查看 果实和金檀木科

釀造酒

釀造酒(Fermented Alcoholic Beverage),只利用酒精發酵過程釀造而成的酒精飲料。這種酒精濃度通常低於20%,低於蒸餾酒。常見的釀造酒有啤酒及葡萄酒。.

查看 果实和釀造酒

長身𩷶

長身𩷶,為輻鰭魚綱鯰形目𩷶鯰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於亞洲湄公河及湄南河流域,體長可達28.2公分,棲息在河川及氾濫平原底層水域,以甲殼類、軟體動物及果實等為食,屬雜食性,會進行季節性洄游,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果实和長身𩷶

長耳垂傘鳥

長耳垂傘鳥(Cephalopterus penduliger)是一種分佈在哥倫比亞西部及厄瓜多爾的傘鳥。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的影響,加上體型龐大而容易被獵殺,故現被列為易危。 雄性長耳垂傘鳥頸上有能夠膨脹的肉垂,肉垂長35厘米及由很短的羽毛所覆蓋。雌鳥的肉垂較為細小,約只有雄鳥的一半。 長耳垂傘鳥吃昆蟲及果實。牠們的巢是於2003年被發現的。.

查看 果实和長耳垂傘鳥

长耳鳞尾松鼠

長耳鱗尾松鼠(Idiurus macrotis)是西非及中非的小鱗尾松鼠屬。牠們並非松鼠或老鼠。由於很難飼養,所以對牠們所知甚少。 除非在飛行,長耳鱗尾松鼠平時會收起其飛膜。當四肢伸直,飛膜就會拉緊,而長耳鱗尾松鼠就可以滑翔。牠們大部份時間都棲於樹上,在樹孔中群居,成員約2-40隻。相信牠們主要是吃果實。牠們的尾巴很長,有鱗片可以幫助攀樹。尾巴較身體長,可以像靈長目幫助平衡身體。牠們長約20厘米及重30克。.

查看 果实和长耳鳞尾松鼠

腐屍鸚鵡

腐屍鸚鵡(Necropsittacus rodricanus),又名羅德里格斯鸚鵡,是一種曾於馬斯克林群島的羅德里格斯上出現,但已滅絕的鸚鵡。牠們只有一些骨頭亞化石及兩份描述提及。牠們一般呈綠色,頭及喙大,尾巴很長,比鴿明顯的大。發現的亞化石有部份的頭顱骨,證明了牠們的喙適應了咬開堅硬的種子。牠們主要生活在羅德里格斯島以南的海島上,吃有強烈柑橘氣味植物的種子及果實,喝水時則會回到主島上。 腐屍鸚鵡的學名意思是「羅德里格斯島上的鸚鵡屍體」。.

查看 果实和腐屍鸚鵡

酢漿草屬

酢漿草屬(学名:Oxalis)是酢漿草科下最大的屬。至少有280個受承认的物种。很多物種都被稱為酢漿草。酢漿草屬除了在極地外,遍布于世界各地。在巴西及墨西哥的熱帶及南非的品種特別豐富。 酢漿草屬是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葉子分成3-10個圓形、心形或尖槍形的小葉,小葉成螺旋形排列,大小一致。大部份的物種都有三塊小葉,而這些物種的葉子表面上很像一些三葉草屬的葉子,不同的是三葉草屬葉子的小葉不是呈螺旋形排列及大小不一。一些酢漿草屬的葉子傾角會不斷改變,以適應強烈的光度。花朵有五瓣,一般在底部連合,並有十個雄蕊。花瓣呈白色至粉紅色、紅色或黃色。果實是細小的蒴果,。一般的莖都是塊莖,有幾種會生出球莖來繁殖。.

查看 果实和酢漿草屬

酸豆

酸豆(學名:Tamarindus indica),別名罗望子、酸角、酸果、酸子、亚参、九层皮、泰国甜角、酸梅树、亞森果,是豆科酸豆属唯一的种,是热带乔木,原产于东部非洲,包括马达加斯加落叶林,但已被引种到亚洲热带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英文Tamarindus由Tarmar和indus组成,Tarmar的意思为熟枣的,indus是指印度。酸豆树是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市树。.

查看 果实和酸豆

酒税法

是一项日本法律,内容涉及的赋课与征收,以及酒类等,用于替代1940年制定的旧酒税法(昭和15年法律第35号)。超过1度(酒精浓度1%)的含酒精饮料都属于该法定义的“酒类”,度数90度以上的工业用酒精受管控。.

查看 果实和酒税法

酒瓶兰

酒瓶蘭(学名:Beaucarnea recurvata)在園藝中很常見,屬天門冬科,原產於墨西哥。半耐寒性常綠小喬木,莖幹直立,成株可高達數公尺。下部肥大,狀似酒瓶,因而得名。 肥大圓幹莖具有厚木栓層樹皮,老株表皮粗糙龜裂,狀似龜甲,為其特色,地下根為肉質狀。葉綠色,密集叢生於枝幹頂部,無柄平滑革質單葉,線形軟垂狀,質薄而硬,葉端漸尖,具細鋸齒緣。花小色白,生於葉腋間而頂生呈傘房花序,在夏季全日照下成熟植株才會開花,子房3室而缺花柱,有3柱頭。果實稍扁平,3室含有1-3個種子。 酒瓶蘭生命力強,幼株適合盆栽,可移至室內觀賞,成株適合庭植。性喜高溫,生長適溫攝氏16-30度,但在0℃以上均能越冬。全日照、半日照均可。因下端膨大的莖幹能儲存水分,故頗耐乾旱。栽培土質以肥沃之砂質壤土最佳,排水需良好以免造成根部腐爛。繁殖多採用播種法,春至秋季為適期;亦可使用母株上自然萌發的側枝作插穗以扦插法繁殖。經常修剪老葉,可促進植株成長。 Category:酒瓶兰属 Category:观叶植物 Category:耐旱植物 Category:多肉植物.

查看 果实和酒瓶兰

酉(yǒu)是地支之一,通常當為地支的第十位,其前為申、其後為戌。酉月為農曆八月,酉時為二十四小時制的17:00至19:00,在方向上指正西方。五行裡酉代表金,陰陽學說裡酉為陰。 酉有縮小之意,因此亦指植物的果實成熟達到了極限的狀態。在後世,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因此將每一地支順序對應每一生肖,所以酉與十二生肖的雞搭配。.

查看 果实和酉

艷山薑

艷山薑(學名:Alpinia zerumbet),別稱艷山紅、枸薑、良恙、良姜、良薑、大良薑、大草寇、草寇、草扣、灟水月桃、月桃、玉桃、虎子花及熊竹蘭等,為薑科山薑屬植物。於台灣約有3-4種蝴蝶以艷山薑為食物來源,分別為黑弄蝶(Notocrypta curvifascia)、蘭嶼黑弄蝶(Notocrypta feisthamelii alinkara)、大白紋弄蝶(Updaspes folus)及白波紋小灰蝶(Jamides alecto)等, 黑弄蝶、大白紋弄蝶食其葉,白波紋小灰蝶則食其花序。.

查看 果实和艷山薑

苍耳

苍耳(学名:Xanthium sibiricum)为一年生草本,属于菊科苍耳属。菓實為「苍耳子」,蒼耳子又名葈耳實、羊負來、羊帶來、道人頭、胡寢子、胡蒼子。.

查看 果实和苍耳

苦楝

苦楝(學名:Melia azedarach,英文名稱:Beadtree、 Bead Tree、Cape Lilac、Chinaberry、China-berry、China Berry、Chinaberry-tree、China-berry Tree、Melia、Persian Lilac、Pride-of-India, Melia),別稱苦苓、楝、楝樹、楝子 、森樹、翠樹、旃檀、楝棗樹、紫花樹、紫花木、花心樹、雙白皮、金鈴子及洋花森等,(排灣語: Bagasu、Vangas ),(阿美語:Vangas ),(卑南語:Gamut),(泰雅語:Baaaran),為楝科楝屬植物。模式標本採自於喜馬拉雅山區。本種的種加詞譯義為苦楝的阿拉伯語植物名稱。本種是星天牛的寄主植物,星天牛喜愛咬食苦楝的樹皮、嫩枝及葉片,並會將卵產於樹皮之內,待幼蟲孵化之後會侵蝕樹幹。.

查看 果实和苦楝

苦槛蓝科

苦槛蓝科共有3属约90种,生长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和西印度群岛。中国只有1属,1种-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Sieb. et Zucc.) A. Gray),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 苦槛蓝科植物大部分为灌木,也有乔木;单叶互生;花两性,花萼5裂,花冠合瓣;果实为核果。.

查看 果实和苦槛蓝科

苦木科

苦木科為植物界之一植物科。該植物於植物分類表上,歸於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無患子目(Sapindales)。 本科共有十几属约1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生长在温带的种类,以热带美洲和非洲西部种类最多,中国有3属约1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最重要的树种—臭椿可以生长在北方直到东北南部。 本科植物一般为乔木或灌木,树皮极苦。羽状复叶互生,稀对生;花小,单性,雌雄异株或杂性,稀为两性,花瓣3~5;果实为核果、蒴果或翅果。 对本科植物的分类一直有许多争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中传统属于本科的许多属分出为其他科,如海人树科等。 * Category:植物科名.

查看 果实和苦木科

鋸脂鯉亞科

鋸脂鯉亞科(Serrasalminae)是脂鯉科下的一個亞科。它們的腹部上有鋸齒紱的龍骨,故得此名。.

查看 果实和鋸脂鯉亞科

苹果

苹果(学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樹為落叶乔木。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查看 果实和苹果

雞冠刺桐

雞冠刺桐,又稱賽波樹(Ceibo),是豆科刺桐屬的小喬木。原產地為南美洲的阿根廷、烏拉圭、巴西與巴拉圭,現作為行道樹廣為種植。 雞冠刺桐同時是阿根廷和烏拉圭的國花,以及美國洛杉磯的市樹。 樹幹周徑可達50公分粗。植株高度約5-8公尺,在某些地區,例如阿根廷的薩爾塔省、胡胡伊省與土庫曼省,可以生長至10公尺左右。 根為直根,根上有由固氮細菌所形成的根瘤,固氮菌會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供雞冠刺桐吸收使用,而雞冠刺桐則回報給這些細菌一些有機物質,二者形成共生的狀態。 雞冠刺桐在夏季開花,在南美洲的原生地區,開花期是由十月至次年的四月。而生長在北半球的雞冠刺桐,花期則是由四月至十月。花紅色,花為五數花,完全花,左右對稱,花序為總狀花序。花萼紅色,萼片合生,像一個小套管套在花冠的基部。花冠為蝶形花冠,有五片花瓣,分別稱為旗瓣、翼瓣與龍骨瓣。旗瓣一片,位於花冠的最外面,是五片花瓣中最大片的一片。翼瓣二片,很小片,隱藏在花萼裏,由外面看不到它的存在。龍骨瓣二片,偶而會部分結合在一起,有保護生殖器官的作用。雄花器由十支雄蕊組成,雄蕊分成二束,為二體雄蕊,其中一束只有一支雄蕊,另一束則由九支雄蕊組成,這九支雄蕊的花絲合生在一起。 果實為莢果,長度只有數公分長。種子栗棕色,圓柱狀,稀疏的分佈在果莢內。子葉為地下子葉,種子發芽後,子葉會殘留在地下,不會露出地面。.

查看 果实和雞冠刺桐

雨久花科

久花科共有9属约3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原生有2属共6种,分布在南方,现已引进几个品种。 本科植物都是多年生或一年生水生草本;叶浮水或沉水,基部有鞘;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被为花瓣状,6片,分离或合生;果实为膜质的蒴果。其中重要的品种凤眼蓝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地方的有害入侵物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百合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归入鸭跖草目。.

查看 果实和雨久花科

雪叶科

雪叶科又名雪叶木科,共有2属21种,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新西兰和太平洋南部部分岛屿中。 本科植物为灌木;单叶,叶面有白色的毛;花小,黄色,花瓣5;果实为核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茶藨子科中,属于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到菊目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雪叶科

雪花蓮屬

雪花蓮屬是天門冬目,石蒜科的一個屬,約有20種。本屬植物是春天最早開花的球根花卉,又名雪滴花、雪鈴花、鈴蘭水仙、待雪草、報春花。.

查看 果实和雪花蓮屬

雜食動物

食性是指吃植物、動物的一類的動物,這類動物什麼都能吃,牠們不用依靠單一類型的食物如植物或動物來維持生命,卻可以只進食單一類型的食物來維持生命,因此對周遭環境有著較強的適應力。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動物生理結構雖屬雜食性,但生活習性卻傾向於肉食性或草食性;另外肉食或草食動物在特定情況下,會出現一些違反食性的行為,但不能因此說牠們是雜食性動物。雜食性亦不等於食譜廣,機會主義者的肉食性和草食性動物,食譜均比某些雜食性動物更為寬廣。.

查看 果实和雜食動物

雌蕊群

蕊群,或雌花器(Gynoecium),為被子植物花中的心皮的總稱。,編者按:Gynoecium為單數名詞,複數為Gynoecia。 傳統上把較典型形態的花的花部中,由子房、花柱、柱頭等部位構成者稱為雌蕊(pistil),但在一朵花為多心皮、離生的狀態下,雌蕊一詞的概念便易生混淆,故現在植物系統學上常採用較為精準的雌蕊群。 一朵花中的心皮數目可能單一(單一心皮)、或二個以上合生或離生。 單一心皮的例子如豆科植物,成熟後發育為豆莢(莢果)。 具多數離生心皮的例子如木蘭科(白玉蘭)、八角茴香科(八角)、某些薔薇科(玫瑰)的植物。 具多數合生心皮的種類,其心皮癒合成雌蕊,概分為柱頭、花柱、子房等部。例如瓜類(瓜科),其子房或果實橫剖開可見到其切面由三個部份合生而成。.

查看 果实和雌蕊群

蛇菰科

蛇菰科共有17属约120种,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只有2属——蛇菰属和双柱蛇菰属,共16种,分布在南方各地。.

查看 果实和蛇菰科

雙領蜥屬

雙領蜥屬(Tupinambis)是美洲蜥蜴科下的一屬蜥蜴。牠們的體型很大,分佈在南美洲中,是寵物市場的常客。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南部,有很多逃走出來或非法放生的雙領蜥屬。 除了紅南美蜥及阿根廷黑白南美蜥外,雙領蜥屬一般都是肉食性的。牠們與巨蜥屬有相似的生態位,是趨同演化的例子。.

查看 果实和雙領蜥屬

透骨草科

透骨草科 (Schauer 1847)以前只分成一属—透骨草属(Phryma)一种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inn.),但最新的基因分析认为许多原来在玄参科的属应该列入本科,重新分成11属约190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约有160种,其次在澳洲有约30种,另外30种分布在世界各地。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也有高达4米的灌木,花萼5,管状有齿;心皮内有两个薄板,果实为蒴果开裂。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马鞭草科内,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新扩大的本科列入唇形目。.

查看 果实和透骨草科

陸寄居蟹

寄居蟹屬,十足目陸寄居蟹科,全屬統稱陸寄居蟹,是分佈於熱帶地區的寄居蟹。陸寄居蟹屬現存只有15-16種,其中5種現存野生保存狀況不明。 在日本,紫陸寄居蟹在日本被列為「絕滅危險IA類 / CR」(在不久將來絕種的危險性十分高),短腕陸寄居蟹和深紫陸寄居蟹被列為「準絕滅危險 / NT」(現在絕種危險性最雖然低,但隨著生息環境的變化改變,不久將來會有可能變成「絕滅危險」),橙紅陸寄居蟹被列為「絕滅危險II類 / VU」(絕種危險性正在增加的品種)。.

查看 果实和陸寄居蟹

附果

附果(Accessory fruit,或称为假果)指子房以外的其他之構造發育而成的果實稱之為假果,而是由花萼、花冠,甚至是整个花體序参与发育而成的果實,其结构比正常果实复杂得多。 相對於附果,一般的果实是花粉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雌花柱头上,这是传粉。花粉通过萌发花粉管深入子房胚囊让其受精。受精后通过一系列的发育,最终受精卵发育成种子,而子房发育成包裹种子的果实。.

查看 果实和附果

陀螺果科

螺果科只有1属2种,分布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南美洲的火地岛。 本科植物是矮小的类似苔藓的多年生草本,叶互生;花生在植株顶端,花瓣5,略肉质;果实为蒴果,呈陀螺状。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桔梗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菊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选择性地与花柱草科合并,2006年12月18日新修订的结果将起直接合并到花柱草科中,为一个亚科。.

查看 果实和陀螺果科

柠檬

柠檬(Citrus limon, 英文簡稱: Lemon),是被认为原产亚洲的常绿小乔木,其果实为黄色椭圆状。.

查看 果实和柠檬

柳雷鸟

柳雷鸟(学名:Lagopus lagopus),或稱柳松雞,在松鸡家族中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至蒙古、乌苏里及萨哈林岛,但也見於北美洲地區。它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外亦是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州鳥。.

查看 果实和柳雷鸟

柽柳科

柽柳科共有5属约90种,其中最大的柽柳属就有55种,广泛分布在东半球的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美洲只有引进种。中国有4属27种,主要生长在西部和北方荒漠地带。 本科植物都是亚灌木或小乔木,适应生长在砂荒、草原和盐碱地的耐旱植物,可以容忍高达15,000 ppm的含盐量,叶互生,1-5毫米长,呈鳞片状,无托叶;花辐射对称,两性,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萼和花瓣4-5;果实为蒴果。种子有束毛或有翅。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放在堇菜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在石竹目下。.

查看 果实和柽柳科

柑果

柑果(Hesperidium)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芸香科柑桔属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柑果由多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外果皮致密而厚,果皮中有油室分布,内含挥發油成分;中果皮疏松,呈海绵状;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格室,内果皮内壁密布平膨大多汁的囊状毛,包围其中的种子。 许多柑果是人类的食物或者调味料,如橙、柑橘、柠檬、柚子等。 category:果实.

查看 果实和柑果

染黑齒

染黑齒,又稱漆齒、墨齒、涅齒,是中國大陸部分地區、日本、越南、台灣原住民、東南亞、印度一些太平洋島嶼如帛琉、雅浦島、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區民族一種傳統風俗,即將牙齒染成黑色。每個民族、地區的染黑齒方式有所不同,但一般都與成人禮、婚禮等通過儀禮相關。.

查看 果实和染黑齒

枣树(零食)(学名:Ziziphus jujuba),生长在温带地区的小乔木,原产于中国大陸中部与南部、朝鲜半岛、黎巴嫩、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在中国大陸的南北各地都有分布。因其经济价值,被移植到日本、欧洲南部、北美洲。花朵小多蜜,是一种蜜源植物。果实为枣,长圆形,未成熟时黄綠色(類似縮小版翠綠色印度棗),成熟后褐红色。可鲜食也可制成干果或蜜饯果脯等。营养丰富,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

查看 果实和枣

接骨木属

接骨木属(学名:Sambucus)约2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球南北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北半球种类最多,在南半球仅限于南美洲和澳洲部分地区。以前的分类方法将其列入忍冬科,但最新的根据基因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入五福花科。 接骨木属植物一般为灌木或小乔木,只有两种为多年生草本,落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5-30厘米长,小叶有锯齿;花小,聚合成圆锥状聚伞花序,白色或黄白色,春季末开花;果实为浆果,为红色、蓝色或黑色,也有少数为黄色或白色。.

查看 果实和接骨木属

枫香

楓香樹(學名:'''''Liquidambar formosana'''''.),別稱台灣香膠樹、楓樹、楓子樹、楓仔樹、楓仔、香楓、白楓、白膠香、雞楓樹、雞爪楓、靈楓、大葉楓、香菇木、路路通等,為楓香科楓香樹屬植物,種加詞意為formosana「臺灣的 」。.

查看 果实和枫香

果可以指:.

查看 果实和果

果子

果子可以指:.

查看 果实和果子

果食主义

果食主义是素食主义或純素主義的一种,主张植物同样具有不可践踏的生命,因此主义实践者只吃植物的果实。果食主义中关于果的定义来自于植物学而非日常用语,也就是说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等通常不归类于水果的植物学果实是可以食用的。基於各種理由人們選擇採取果食主義,包括道德、宗教、環保、文化與健康等等。有些人的當飲食超過75%都是由果實組成便自稱為果食主義者。 若利用果食節食減重,則是一種盲從飲食(英語:fad diets)。.

查看 果实和果食主义

果醬

果醬(Jam、Confiture),以水果、蔬菜、食糖、蜂蜜和果膠製成,經常可長期進行罐裝或密封儲存。 在全球製作了許多果醬品種,包含如草莓、杏黃、番茄和南瓜的甜果醬,其使用原料和準備方式決定了果醬和果凍種類,根據使用的水果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英語中,“保留”一詞的複數形式,用來描述所有類型的果醬和果凍。.

查看 果实和果醬

果樹

果樹是指會結果供人類使用的樹。果實是花成熟的子房裡,一顆或多於一顆的種子,因此所有會結果的樹都是開花植物。在園藝方面,果樹一詞只是指會結果供人食用的樹。在不同地方,果實的分類會有所不同。不過,在烹飪,果實會包括堅果(如胡桃)。 關於果實培植的科學研究被稱為「果實學」,把果實根據形態學及解剖學分類。 例如: 梨果,包括蘋果和梨等;及 核果,包括桃、扁桃、杏和櫻桃等.

查看 果实和果樹

果渣

果渣(Pomace)是指植物的果實在經過壓搾,以提取其汁液或油份之後,所餘下的固態部份,包括有果皮、果肉、果籽、果梗等。常見的水果有:葡萄、橄欖等。一般來說,果渣都沒有特別作用,只有丟棄或保留作堆肥及飼料之用,但亦有部份植物的果渣,透過蒸餾、發酵或化學處理的加工,可再生產其他農產品。舉例說:棕櫚仁油及橄欖渣油都屬於此類從果渣再提煉出來的農產品;果醋也一般採用果渣而非果汁或果肉來製作。.

查看 果实和果渣

林仙科

林仙科(Winteraceae)也叫辛辣木科、冬木科、假八角科或直接音译为温特木科,共有9属约120种,分布在南半球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区域,包括澳洲、南美洲、马达加斯加岛和马来西亚等地。 本科植物都是乔木或灌木,许多品种可以提炼香精油。单叶互生,全缘,叶背常灰白色,有细小的透明腺点,无托叶;花单生,或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果实为浆果或蓇葖果,有时聚合成蒴果或聚花果。 生长在阿根廷和智利的冬木(Drimys winteri)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树木,花有茉莉香味,假八角(Tasmannia lanceolata)可以做调味用。 本科植物属于比较原始的被子植物,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编入木兰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列入任何一目,直接放到被子植物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新设立的白樟目。.

查看 果实和林仙科

揚穀

揚穀係农业上將谷物與分離的方法,亦能除去儲藏穀物中的象鼻蟲或其他害蟲。脫粒則為揚穀前的步驟,係將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離。較簡單的揚穀方式係將穀物與穀殼的混合物拋至空中,風會吹走較輕的穀殼,而較重的穀物則會落下。現代則以扇車進行揚穀。 Category:分离过程.

查看 果实和揚穀

插花

插花,是一種藝術手法,以植物枝葉、果實以及花朵插進容器內來作為裝飾的一種裝置藝術。它的歷史極為悠久,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插花藝術。中國的《遵生八箋·高子瓶花三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插花艺术论著。.

查看 果实和插花

李子

李子是李--(学名:Prunus sect.)植物的通称,别名苹果仔,是樱桃属李亚屬中的几种核果果樹及其果实的名称,通常指中国李,但也包括欧洲李等其他物种,不包括同属李亚属的杏。味酸甜,可生吃或製成果醬。李子汁可以酿成李子酒;蒸馏过后可制成闻名东欧的梅子白兰地-Slivovitz。脱水后的李子甘甜且多汁,具有很高食用纤维含量,所以李子汁经常用于帮助调解消化系统功能。李子还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能够延缓衰老。近年来美国的李子制造商开始将他们的产品标注为“dried plums”,因为“prunes”這個詞語經常出現在改善便秘的文章內,被認為有负面含义而令人倒胃口,而且只适用于老年人。 李子核油由李子肉质内核部分榨出。 李子有多种颜色和大小。有些肉质非常坚硬,有些具有黄色、白色、绿色或者红色果肉,并相应有不同的果皮颜色。.

查看 果实和李子

李属

李属(学名:Prunus),又名櫻桃屬、桃屬、梅屬、櫻屬、杏屬,是薔薇科的一个属。包括李、樱桃、桃、杏和扁桃。传统上被放在蔷薇科作为一个亚科,李亚科(或桃亞科),但是有时也归类于另外一科,李科(或桃科、櫻科)之內。樱桃属内植物有数百种类分布在地球的北温带地区。 植株為乔木或灌木。花通常呈白或粉红色,包含五瓣花瓣和五个萼片。花為單生花、繖形花序或總狀花序。果實為核果,內有一個由石細胞組成的硬核。葉為單葉,通常為披針形,葉緣有鋸齒。.

查看 果实和李属

杯盖花

杯盖花(学名:Scyphostegia borneensis)又名肉盘树,属金虎尾目杨柳科,是杯盖花属的唯一物种,只生长在婆罗洲北部,是当地的特有种。.

查看 果实和杯盖花

松鴉

松鴉(學名:Garrulus glandarius),又名樫鳥、橿鳥,是一種分佈極廣泛的鴉科動物,包括西歐大部分地區,至非洲的東北部,以至亞洲的東海岸以及東南亞等地均有分內。正因為分佈如此廣泛,因此不同地區的亞種往往出現極大的變異,特別是當它們的分佈地是相距極遠的時候,差異更大。在歐洲,松鴉也常被簡稱為。.

查看 果实和松鴉

杜香果科

杜香果科共有3属12种,都生长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一带。 本科植物为小灌木,单叶或复叶对生,无托叶;花的花瓣5数;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牻牛儿苗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仍然列在牻牛儿苗目中。.

查看 果实和杜香果科

杜茎山科

杜茎山科只有1属约150余种,分布在热带非洲、大洋洲、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7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本科植物为常绿小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单叶有锯齿,无托叶,叶脉少、不显;花小,花瓣5,合瓣;果实为核果,种子多数。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紫金牛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分在杜鹃花目中。.

查看 果实和杜茎山科

杜英科

杜英科共包含12属约605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亚洲、美洲、澳洲和马达加斯加岛都有分布。中国有3属51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 本科植物基本为常绿植物,有乔木也有灌木,单叶互生或对生,有托叶;花两性,通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也有单性雌雄异株的。果实为核果、浆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分入锦葵目,2003年的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酢浆草目。 * Category:植物科名.

查看 果实和杜英科

杜虹花

杜虹花(學名:Callicarpa formosana,英文名稱:Formosan Beauty- berry,日文名稱:ホウライムラサキ),別稱杜紅花、台灣紫珠、紫珠、紫珠草、紫仁丹、粗糠柴、粗糠仔、小粗糠樹、紅粗糠、白粗糠仔、白粗糠樹、痰火樹、毛將軍、大走馬、大丁黃、燈黃、鴉鵲飯、老蟹眼、螃蟹花、螃蟹目草、賊子草、通草及止血草等,為唇形科紫珠屬植物,種加詞formosana 意為「台灣」。因全株密披黃褐色星狀毛,故而稱為毛將軍及因果實成熟時紫色,呈小珠子狀一串串排列於樹上,故而有紫珠之稱。.

查看 果实和杜虹花

杉叶藻科

杉叶藻科只有一属,1-3种,分布在全球各地,是水生植物,生长在池塘和溪流中,根茎匍匐状,茎直立不分枝,上部突出水面以上;叶4-6-12枚轮生;花小,无花瓣;果实为瘦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放到水马齿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本属合并到车前科中,属于唇形目。.

查看 果实和杉叶藻科

栎属

栎属(又稱麻櫟屬,俗名橡树、櫟樹或柞树)是壳斗科的一个属。栎属有600个种,其中450种来自栎亚属和150则是青剛櫟亞屬。它们分布在北半球地区,主要是北美洲 並且在中文名字上橡樹,常會和熱帶地區的“橡膠樹”混淆,所以在中文名上並不是那麼精確,並且栎属在帶熱雨林也是有分布的。.

查看 果实和栎属

核果

核果(Drupe)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由一个心皮发育而成的肉质果;一般内果皮木质化形成核;常见于蔷薇科、鼠李科等类群植物中。 许多果实为核果的植物都被人类作为水果食用,包括桃、樱桃、杏、枣等。核果的外果皮薄,中果皮常肥厚多汁,内果皮呈木质,质地坚硬,可以很好地保护其中包裹的种子,是核果独有的特征,内果皮中通常只有一枚种子。核果由子房上位的单心皮雌蕊发育而来。按其果核的類型,可以分為離核型及粘核型兩種。.

查看 果实和核果

核果木科

核果木科又名核果茄科,只有一属唯一一种,生长在巴西的热带地区,是当地的特有种。 核果木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单叶互生;花为漏斗状,花瓣5裂;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茄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核果木合并到茄科中。.

查看 果实和核果木科

格林納達棕翅鳩

格林納達棕翅鳩(學名Leptotila wellsi),又名威氏棕翅鳩,是新世界熱帶的一種鴿子。它們是小安的列斯群島中格林納達的特有種,也是當地的國鳥。它們現時處於極危狀況。.

查看 果实和格林納達棕翅鳩

樹是具有木質樹幹及樹枝的植物,可存活多年。一般将乔木称为树,主干,植株一,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樹有很多種。 俗语中也有将比较大的灌木称为“树”的,如石榴树、茶树等。 樹在減少土地侵蝕及調整氣候上相當的重要,樹可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將大量的碳儲存在組織內。樹木和森林是許多物種的棲息地。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樹可以提供遮陰及保護,木材可供建築用,木炭可以用來加熱及烹煮,果子可以用來作為食物。在世界各地的森林面積正在下降,目的是要增加可以農業使用的土地。由於樹的長壽及實用,在許多神話中也有樹的出現。 2015年有報告估計地球上共有約3萬億棵大樹,當中約1.39萬億棵在熱帶和亞熱帶,6100億棵在溫帶,7400億棵在圍繞北極的北方森林。與11000年前比較,人類活動已導致樹的數量減少一半。現時人類每年除去約150億棵樹,只植回約50億棵。.

查看 果实和树

栒子属

栒子属(学名:Cotoneaster),又稱舖地蜈蚣屬,為蔷薇科蘋果亞科或绣线菊亚科的一群木本植物,分布於古北界(温带亚洲、欧洲、非洲北部),在中国西南部和西部山区有很强的多样性。Flora of China: (包括世界上大部分栒子属物种)栒子属与山楂属(Crataegus)、火棘属(Pyracantha)、石楠属(Photinia)和花楸属(Sorbus)有亲缘关系。 根据不同学者对物种的定义,栒子属包含70-300个不同的物种,其中有很多的小种(microspecies)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独立的物种,但对於其他学者来说仅为变种。Bean, W.

查看 果实和栒子属

栓皮果科

栓皮果科有2属3种(Strasburgeria calliantha, Strasburgeria robusta, Ixerba brexioides),仅生长在新喀里多尼亚,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单叶互生,叶大,有锯齿和托叶;花大,花瓣5数,肉质,雄蕊10;果实为肉质蒴果,圆形前端尖。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山茶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其列在任何一个目中,属于系属不清的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直接放在蔷薇分支之下,2006年5月7日的进一步修订将本科列在缨子木目中。.

查看 果实和栓皮果科

桐油树

桐油树(学名:Jatropha curcas),又名麻风树、痲瘋樹、南洋油桐、黄肿树、假白榄等,为大戟科落叶灌木。其发源地在加勒比海的岛上,但葡萄牙商人把它引进了非洲和亚洲各地,现已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桐油树的种仁含油率很高,达到40%以上,经过加工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在印度,桐油树被选为出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之一。 桐油树可生长在南北纬30度之间,在许多非洲国家被大量种植(如马里)。 它可以在荒地上种植,不与粮食作物抢耕地。.

查看 果实和桐油树

桃叶珊瑚属

桃叶珊瑚科只有桃叶珊瑚属(Aucuba)一属,大约有3-10种,都是生长在东亚,分布从喜马拉雅山东端到日本,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有2-13米高),单叶对生,革质,外观类似月桂树,有8-25厘米长,2-7厘米宽,雌雄异株,花直径为4-8毫米,花瓣4;果实为红色浆果,直径约为1厘米。.

查看 果实和桃叶珊瑚属

桃兒七

桃兒七(学名:Podophyllum hexandrum)是喜瑪拉雅山周邊低地的多年生草藥。它們低垂在地面,呈光澤綠色。在少有的枝上長出有裂的葉子,花朵呈淡粉紅色,果實呈鮮紅色。其外觀適合配襯在林地式花園。它們可以經由種子或分裂根莖來傳播。它們可以忍耐寒冷的天氣,但不能抵禦乾旱。 桃兒七是有毒的,但處理過後會有醫藥療效。根莖包含有樹脂,可以從中抽取鬼臼樹脂。它們傳統上會用來清潔腸道及催吐、舒緩感染及壞蛆傷口、並減慢腫瘤的生長。盾葉鬼臼是它們的北美洲變種,但其毒素較低。.

查看 果实和桃兒七

桑寄生科

桑寄生科 包括75属大约1,000余种,基本都是寄生或半寄生灌木,只有三种是独立生长在地上的树—澳洲聖誕樹,Atkinsonia ligustrina(一种生长在澳洲蓝山地区的稀有灌木)和Gaiadendron punctatum(一种生长在中南美洲的植物)。 本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只有两属共30余种,主要生长在木本植物的茎上,由变态的吸根伸入寄主植物的枝桠中;叶厚、革质;花两性或单性,花瓣和雄蕊同数对生;果实为浆果,依靠鸟类传播。主要寄生在桑树、槐树等树木上。.

查看 果实和桑寄生科

桑岛麂羚

桑岛麂羚(學名Cephalophus adersi),别名桑岛霓羚,是一种小型森林麂羚,仅分布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和肯尼亚的阿拉布口索口科國家公園。有些学者曾经认为桑岛麂羚是红麂羚,哈氏麂羚或青臀麂羚的亚种。 桑岛麂羚肩高30厘米。分布于东部桑给巴尔的麂羚有12千克重,而南部桑给巴尔的麂羚体重仅7.5千克。桑岛麂羚有著赤褐色的毛皮,頸部呈灰色,背部及腹部較淺色。在頭頂上有一細少紅色的冠狀物。桑岛麂羚有細少的角,約長3-6厘米。 桑岛麂羚生活在靠岸的森林及林地,以當中從樹上掉下的花、樹葉及果實為食物。桑岛麂羚是白天活動的動物,由黎明時份至中午出沒覓食,在正午休息,並再次活躍直至黃昏。牠們是一對的生活並擁有細少的領土。 據估計約有1400頭桑岛麂羚存在世上。牠們受到棲息地的破壞、流浪犬及,尤其是過度的獵殺所威脅。桑岛麂羚被癢殺的原因是牠們所擁有的軟皮及甜美的肉質。.

查看 果实和桑岛麂羚

桑橙

桑橙(学名:Maclura pomifera)又名橙桑、柘橙、柘果(河北)、馬蘋果、弓木、奧塞奇橙(Osage orange),是桑科橙桑属的植物。因為果實的外觀像腦的形狀,俗稱為猴腦果。.

查看 果实和桑橙

桔梗科

桔梗科包括84属大约2380种,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也有一些种是小乔木,一般茎叶折断后都会流出无毒的白色乳汁。 桔梗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在南部非洲也有许多种类。中国有17属约150种,以西南地区最多。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将半边莲科建议和其合并。 桔梗科植物单叶互生,也有少数种为对生,无托叶。花两性,花冠钟状或筒状,常为蓝色或白色;果实为蒴果或浆果。含南沙参、党参、桔梗等药物。.

查看 果实和桔梗科

梧桐

梧桐(学名:Firmiana simplex),又名青桐、桐麻,是梧桐科的一种落叶乔木,它和同名为“桐”的油桐(大戟科)、泡桐(泡桐科)、法国梧桐(悬铃木科)没有亲缘关系。 梧桐树高大魁梧,树幹无节,向上直升。树皮平滑翠绿,树叶浓密,从干到枝,一片葱郁,显得清雅洁净,又稱“青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这两句诗,表達梧桐的碧葉青幹,桐荫婆娑的景趣。 梧桐是落叶乔木,高可达12米;它喜光,喜深厚湿润土壤。幼树皮绿色,平滑;叶子掌状3-7裂;夏季开淡黄绿色小花,圆锥花序;果实分为5个分果,分果成熟前分裂呈小艇状,种子生在其边缘。它喜光,喜深厚湿润土壤,生长快。 原产于中国和日本,目前已经被引种到欧洲、美洲各地作为观赏树种。 梧桐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由于其树干光滑,叶大优美,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树种。漢朝時已被植於皇家宮苑。点缀于庭园、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叶掌状,裂缺如花。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圆锥花序,盛开时显得鲜艳而明亮。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李白也有“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的诗句。实际上,这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闰”、“知秋”。说它每条枝上,平年生12叶,一边有6叶,而在闰年则生13叶。这是偶然巧合演绎出来的,並非自然规律。至于“知秋”却是一种物候和规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司马光《梧桐》诗--:“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既富科学,又有诗意。 诗人们观察到落叶的飘零景象,借景抒情,发出无穷的惋惜和感慨,来咏叹自己的身世。“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梧桐叶落秋已深,冷月清光无限愁”。其实,落叶并非树木衰老的表现,而是树木适应环境,进入耐寒抗乾的休眠时,准备着新春的萌发。 梧桐木材木质紧密,陈翥《桐谱》说:“桐之材,采伐不时而不蛀虫,渍湿所加而不腐败,风吹日晒而不折裂,雨溅污泥而不枯藓,干濡相兼而其质不变,楠虽寿而其永不敌,与夫上所贵者旧矣。”其纹理细腻,适合制造乐器,《诗经》提到:“树之榛栗,椅桐梓,爰伐琴瑟。”许多传说中的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制造的,如東漢的焦尾琴,梧桐对于中国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傳說中的鳳凰“非梧桐不棲”,白居易《长恨歌》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之句。温庭筠的词《更漏子》正是以梧桐寄語相思:“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陆游《寄邓志宏》也有“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之句。梧桐其它用途很多,树皮可用于造纸和绳索,种子可以食用或榨油。.

查看 果实和梧桐

梨是梨属(学名:Pyrus)植物的通称,通常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极少数品种为常绿,属于蔷薇目蔷薇科苹果族。叶片多呈卵形,大小因品种不同而各异。花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粉红色,有五瓣。果实形状有圆形的,也有基部较细尾部较粗的,即俗称的“梨形”;不同品种的果皮颜色大相径庭,有黄色、绿色、黄中带绿、绿中带黄、黄褐色、绿褐色、红褐色、褐色,个别品种亦有紫红色;野生梨的果径较小,在1到4厘米之间,而人工培植的品种果径可达8厘米,长度可达18厘米。 梨的果实通常用来食用,不仅味美汁多,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不同種類的梨味道和質感都完全不同。梨既可生食,也可蒸煮后食用。在医疗功效上,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加熱的梨汁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質多酚,給注射過致癌物質的小白鼠喝這樣的梨汁,白鼠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羥基芘毒素,從而有效預防癌症。除了作为水果食用以外,梨还可以作观赏之用。.

查看 果实和梨

梨果

梨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常见于蔷薇科植物。许多果实为梨果的植物都被人类作为水果食用,包括苹果、梨、山楂等。梨果的外果皮与中果果皮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内果皮坚韧致密,有些物种如山楂的内果皮还分布有石细胞,质地非常坚硬。内果皮将果实的核心分为五个小室每个小室中有两枚种子着生。梨果的萼片、雄蕊、花柱等结构宿存,位于果蒂的对侧。梨果由5心皮合生,子房下位的雌蕊发育而成,在受精后,包围子房的花筒与子房一同发育,形成肥厚多汁的外果皮和中果皮,由于梨果大部分的果肉不是由子房发育而来,因此这种类型的果实被称为假果。 category:果实 Category:附果.

查看 果实和梨果

梭梭

梭梭(学名:Haloxylon ammodendron),亦称“盐木”、“琐琐树”,是苋科梭梭属植物。.

查看 果实和梭梭

梓木

梓木(學名:Catalpa),是唇形目紫葳科下梓屬植物的統稱,大多為落叶樹種。生长于北美温带地区、西印度群岛和亚洲东部。 梓树通常长到12-18米(40-60英尺)高,6-12米(20-40英尺)宽。一株树龄为10年的树苗为6米(20英尺)高。具有较大的心形三叶状的叶子,雪白或花色的花呈宽圆锥花序,并在秋季结20-25厘米的类似细长豆荚的果实,内有数个扁平种子,每个种子有两个薄翼以助风传播。由于其叶子形状,常被与美国南部的油桐相混淆。 由于其叶子大,梓木可提供较多阴凉,是较理想的鸟类栖息地,为其遮风挡雨。这些树很少掉落枝丫,但在夏天有较大豆荚掉落。而梓树的木材较软。.

查看 果实和梓木

梅花草属

梅花草属(学名:Parnassia)共约50余种,分布在温带的湿地区域,尤其在北半球气候寒冷的地区是主要的植被组成部分。 本科植物为草本,叶互生或螺旋式排列,基部有叶鞘;花两性,花瓣5裂,辐射对称;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虎耳草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I类真蔷薇分支下,没有归入任何一目,但选择性地可以和微形草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放在卫矛目下。 * Category:卫矛科 Category:植物科名.

查看 果实和梅花草属

森秧雞

森秧雞(Gallirallus sylvestris),又名豪島秧雞或羅德哈威秧雞,是澳洲豪勳爵島特有的一種不能飛的鳥。牠們細小及呈橄欖褐色,尾巴短小,喙向下彎。牠們棲息在亞熱帶森林,主要吃蚯蚓、甲殼類、果實、海鷗及海燕的蛋。 森秧雞是一夫一妻制的,很多時也是成雙成對的出沒。牠們是地盤性的,約佔地3公頃,且會在森林的下木中調查一些不尋常的聲響。當雛鳥長大後就會被趕出地盤,故此牠們的數量因分佈地的限制而受到影響。.

查看 果实和森秧雞

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Dryopithecus)是一屬生存於1200-900萬年前中新世的東非至歐亞大陸的猿,當中可能有小猿及原始人類的共同祖先。首個森林古猿化石是於1856年在法國發現的。牠的臼齒上的五個牙尖及裂縫模式,一般在森林古猿科及人猿總科都可以見到。其他的森林古猿是在匈牙利、西班牙及中國發現。 森林古猿是在非洲裂谷的南端演化出來,及後擴展至非洲大陸,並遠至亞洲及歐洲。牠們長60厘米,及可能像現今猩猩及長臂猿是臂躍動物。牠們並不是指背行走的。牠的面部是向下傾斜的。 森林古猿是棲息在樹上的,主要吃草莓及果實。.

查看 果实和森林古猿

森林園藝

森林園藝(Forest gardening)是一種建立於林地生態系的蔬食混農林業,耕作者在原本稀疏的林木之間利用的耕作方式,種植可供人食用的水果、堅果類果樹、灌木、香料以及等農作物,使其交互生長成一個可而且維護成本低廉的連續分層農業模式。 早在史前時代,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們就已開始從事類似森林園藝的農業活動,並將其作為一個可靠的食物來源。20世紀園藝學家為了使這種古老的農業模式能在溫帶環境中使用,便將其作業原理加以改良,於1980年代提出了“森林園藝”的概念。.

查看 果实和森林園藝

棒果木科

Corynocarpus laevigatus 棒果木科(学名:Corynocarpus)是葫芦目中的一个科,只有1属5-6种,分布在新几内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东部。.

查看 果实和棒果木科

棒木科

棒木科又名棒状木科,只有1属2-4种,分布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和巴西北部。 本科植物为常绿灌木;单叶互生,革质,无托叶;花两性,花瓣5,花丝短,花药长;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石竹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棒木科

棕臀稚冠雉

棕臀稚冠雉(學名Ortalis ruficauda),又名棕臀小冠雉,是一種鳳冠雉科鳥類。.

查看 果实和棕臀稚冠雉

棕腹鶇

棕腹鶇(學名Turdus rufiventris)是鶇科下的一種鳴禽。它們分佈在巴西東及東南部(由馬拉尼昂州至南里奧格蘭德州)、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及阿根廷北部。 棕腹鶇是巴西東南部最為普通遍的鳥類之一。自1966年起它們成為聖保羅州的州鳥,也是巴西的國鳥。 棕腹鶇的下身呈紅橙色。它們長25厘米及重59-78克。 雌鳥較雄鳥重,但並非較大,外觀上只是較多羽毛,腳也較雄鳥短。 棕腹鶇棲息在森林及城市林地。它們是雜食性的,主要吃果實及節肢動物,有時會與其他鳥類混群覓食。 曾觀察到它們為了食物而與普通狨爭吵,但這往往都是在乾旱季節缺乏食物時才出現。 棕腹鶇的鳥巢是開放式的及呈杯狀,有時會在森林地上或高達20米的樹上築巢,但一般都是在離地4-5米的地方。在阿根廷西北部的高溫濕潤氣候帶,它們會於10月至3月的潮濕季節築巢,並於11月至12月進行繁殖。它們每次會生2-3隻蛋,鳥蛋長27-28毫米,闊20毫米及重5.7-5.9克。孵化期為12-13日,雛鳥12-13日大就會換羽。雌鳥會負責孵化,雄鳥及雌鳥會一同餵養雛鳥。接近換羽期間,幼鳥每5-7分鐘就要進食一次。雛鳥很多時因被掠食而死亡;在安地斯山脈南部,掠食情況在雛鳥出生的時期特別多。 棕腹鶇廣泛分佈及數量很多,故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並不認為它們受到威脅。.

查看 果实和棕腹鶇

棕果蝠

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又叫印度果蝠,是一種原產東南亞的一種果蝠。.

查看 果实和棕果蝠

棕櫚䳭

棕櫚(學名:Dulus dominicus)是一種細小而尾巴修長的鳴禽。棕櫚䳭科是一個單種科,其下只有棕櫚䳭屬,而棕櫚䳭屬也只有棕櫚䳭一種。有指與太平鳥科相近,因此偶爾也會分類到其下,但多數獨立成科。由名字可以想像得到這種鳥與棕櫚樹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此外,棕櫚䳭也是多明尼加共和國的國鳥。.

查看 果实和棕櫚䳭

棉冠獠狨

棉冠獠狨(Saguinus geoffroyi),又名斑柽柳猴、斑狨或戈氏狨,是一種黑白色的檉柳猴屬,頭頂上有紅毛。牠們分佈在巴拿馬及哥倫比亞。一些學者看牠們為絨頂檉柳猴的亞種,但牠們應該是獨立的物種。.

查看 果实和棉冠獠狨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查看 果实和植物

植物学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查看 果实和植物学

椰子貓

椰子貓(学名: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又名椰子狸,為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的一種麝貓。.

查看 果实和椰子貓

椴树科

椴树科共有50属约45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北温带地区,中国有12属,94种,分布在全国各地。 椴树科植物一般为乔木或灌木,也有部分为草本,单叶常互生,有小托叶;花小,花萼5,花瓣5或缺,基部常有腺体;果实为蒴果、核果或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锦葵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本科合并到锦葵科,列为椴树亚科。.

查看 果实和椴树科

業 (佛教)

業(कर्म,,kamma),佛教術語,指由思想驅動的行為,這些行為在未來會形成結果,也就是業報或果報。業與果報是佛教的基礎理論之一,業通常被認為是決定了輪迴的主要因素。這個概念最早來自於古印度宗教,在佛教之前就已經出現,包括耆那教與印度教中都有類似的理論。.

查看 果实和業 (佛教)

楓桃

楓桃(学名:Oreomunnea pterocarpa)是一種胡桃科植物,生長在哥斯達黎加、墨西哥東南部及巴拿馬。Especies de Costa Rica: 楓桃是大型的樹,高35米,樹幹直徑80厘米。葉子呈羽狀,共4-8塊小葉,每塊長6-20厘米。它們的葉子不像其他的胡桃科般排列,而是成對的相對排列。果實是細小的堅果,直徑約長1厘米,有三頁翼,底部有一隻細小的頁。.

查看 果实和楓桃

楔瓣花科

楔瓣花科又名尖瓣花科或蜜穗桔梗科,只有1属2种,广泛分布在东半球的热带地区,美洲也有引种,中国有1种,生长在南方。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茎中空;根呈绳索状,可生长出气根;花小,肉穗花序,花瓣5;果实为蒴果,种子小而多。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桔梗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在茄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楔瓣花科

楔蕊花科

楔蕊花科楔药花科只有1属10种,分布在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和澳大利亚东北。 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对生或螺旋式排列,有锯齿,革质,无托叶;花小,雄蕊有鞘,花丝楔形;果实为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茶茱萸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直接放在II类真菊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楔蕊花科

榲桲

榲桲(音wēn•po,学名:Cydonia oblonga,Quince),又名木梨,是榲桲属中唯一物種。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一般为5-8米高;卵形或长椭圆形叶子,背面密生白色软毛,单叶互生,叶长6-11公釐;晚春或初夏开花,花白色或粉红色,有5瓣,直径约5公釐,花梗和花萼也有毛;果实秋季成熟,梨形或苹果形,未成熟时青色,有白毛,成熟后金黄色,直径有7-11厘米,味甘酸。 原生于中亚和高加索山区;现被引种到世界各地,成为重要的水果品种。 榲桲历史相当悠久,很早就被引进西方,比苹果要更早流行,。榲桲性耐寒,即使在7℃以下也能开花,果实可以生食,也可以制作果酱、蜜饯等食品,也可以酿酒,含有大量维生素C。药用可以治疗肠虚、水泻。中国引种主要生长在西北各地,以新疆最多。 File:Quince.jpg| 成熟的榲桲果 File:Cydonia.jpg| 成熟的榲桲果 File:Quince drawing.png | 剖面素描 File:Cydonia oblonga Fruit 1.jpg| 剖半果實 File:Cydonia oblonga Fruit 2.jpg| 剖半果實.

查看 果实和榲桲

槭树科

槭樹科 Aceraceae 是舊名。槭树科和七葉樹科亲缘关系较近,最新的APG分类法《2003被子植物APG II分類法》将槭树科和七叶树科都合并到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中。 舊槭树科包括2-4属,约120余种,大部分为乔木,也有部分种类为灌木。单叶对生,无托叶;花单性或两性,排成花序,辐射对称,5-4数;果实为翅果。.

查看 果实和槭树科

槲寄生

槲寄生广义而言是指曾被归属为槲寄生科(Santalaceae)的植物之总称或通称。 但狭义的槲寄生通常是指学名为Viscum album的植物,已知共有六种亞种。原生于西亚、南亚和欧洲北部。它是一种半寄生植物,在欧洲神话、传说与习俗中有重大意义。在现代西方,槲寄生仍被用作圣诞节的装饰物与象征物。.

查看 果实和槲寄生

槲寄生科

槲寄生科有7属约45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 槲寄生科植物为寄生植物或半寄生植物,灌木,但有叶绿素,叶对生;没有根,有吸器和寄主的软组织连接;花单性,雄花花被4,雌花3;果实为浆果。.

查看 果实和槲寄生科

槲树果科

槲树果科又名假槲树科或橡子木科,只有1属约12种,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或轮生,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为葇荑花序,雌花单生,均无花被;果实为坚果,类似橡实。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壳斗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在金虎尾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槲树果科

樹袋鼠

樹袋鼠是生活在樹上的袋鼠科動物。牠們分佈在新畿內亞、昆士蘭極東北區及鄰近島嶼的雨林。雖然大部份都是生活在山區之中,當中也有幾個物種棲息在低地中,如皂樹袋鼠。大部份樹袋鼠都因獵殺及失去棲息地而被列為瀕危。 現時已知約有12種樹袋鼠,一些分類卻仍未明。牠們的毛色及大小有顯著不同,頭部及身體長41-77厘米,尾巴長40-87厘米,重14.5公斤。雌性較雄性細小。.

查看 果实和樹袋鼠

橡子

橡子(团栗),广义为山毛榉科栎属的樟、橡、栎、槲等果实(而不是种子)的总称,狭义指栎树的果实,富含淀粉。 “团”有“圆”的意义,因此团栗意为“圆的栗子”。.

查看 果实和橡子

橘子(学名:Citrus reticulata),或写作桔子,芸香科柑橘屬的一种水果,原產自中國。閩南語稱橘為柑仔,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柑子”或“柑儿”,也有一些方言称之为“橘柑”。 橘子中的維生素A還能夠增強人體在黑暗環境中的視力和治療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過量,吃太多會患有胡蘿蔔素血症,皮膚呈深黃色,如同黃疸一般。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變黃,只要停吃一段時間,就能讓膚色漸漸恢復正常。明代張岱季叔張燁芳對橘子情有獨鍾,據載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間,無非橘者,自刊不給,輒命數僮環立剥之」,吃到手腳都呈現黃色。.

查看 果实和橘

橄榄

橄欖或橄欖樹可能是指:.

查看 果实和橄榄

橄欖油

橄欖油是植物油的一種,由木犀科油橄欖(學名:Olea europaea L.;又被稱為“洋橄欖”或“齊墩果”)的果實壓榨而成,是一種常用的食油,也可用以製作化妝品、藥物及油燈燃料等。地中海國家的居民所説的“油”,指的總是“橄欖油”。西班牙語的“油”(aceite),是來自阿拉伯語阿澤特()一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橄欖汁”。新鲜的橄榄油,可直接用于凉拌菜,比如-zh-hans:沙拉; zh-hk:沙律; zh-tw:生菜沙拉;-。雖然橄欖油是一種較好的食用油,但並沒有可靠的科學研究表明橄欖油比其它食用油營養價值更高或對人體與預防疾病有著特殊的價值。.

查看 果实和橄欖油

橙的成熟果实及切开后的果肉形态 橙(学名:Citrus × sinensis)是芸香科柑橘屬植物橙树的果实,亦稱為柳橙、黄果、金环。橙是柑果,也是人類種植了很久的混合品種──本來是柚子(Citrus maxima)與橘子(Citrus reticulata)的雜交品種,起源於東南亞;在生物學的角度,人们日常所吃的甜橙其實亦是變種──原來的品種應該是酸橙,甜橙是酸橙在華南的變種。.

查看 果实和橙

檸檬酸

柠檬酸,化學式為 C6H8O7,(Citric Acid,亦称为枸橼酸)它包括3個羧基(R-COOH)基團。是一种中強度有機酸,這是自然在柑橘類水果中產生的一種天然防腐劑,也是食物和饮料中的酸味添加劑。在生物化学中,它是檸檬酸循環的重要中间产物,因此在几乎所有生物的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它也是一种对环境无害的清洁剂。 很多种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柑橘属的水果中都含有较多的柠檬酸,特别是柠檬和青檸——它们含有大量柠檬酸,在干燥之后,含量可达8%(在果汁中的含量大约为47 g/L)。在柑橘属水果中,柠檬酸的含量介于橙和葡萄柚的0.005 mol/L和柠檬和青柠的0.30 mol/L之间。这个含量随着不同的栽培種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而有所变化。.

查看 果实和檸檬酸

檄樹

檄樹(學名:Morinda citrifolia,又名海滨木巴戟、海巴戟),是茜草科巴戟天屬的一種植物,灌木至小乔木,高,屬於咖啡經濟作物,分布于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台湾、海南、云南、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永兴岛、澳大利亚、法属波利尼西亚、夏威夷等东南亚、太平洋岛屿。果实称作「諾麗果」(noni,波多黎各和夏威夷)、四季果(cheese fruit)、印度桑椹(Indian mulberry)、海灘桑椹(beach mulberry)、菊葉巴戟(great morinda)諾努(Nonu,薩摩亞)、諾諾(nono,太平洋各島嶼)、mengkudu(馬來西亞)、蘿梨(Noni,大溪地)、夢梨等等,根茎醫藥作用同巴戟天。.

查看 果实和檄樹

檀香科

檀香科约45属约1400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有10余属约30种,分布在全国各地。 本科植物为灌木、草本,稀为小乔木,多为寄生或半寄生植物,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有的种类退化为鳞片;花淡绿色,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各式花序,无花瓣,花萼为花瓣状,肉质,裂片3-6;果实为核果或坚果。最重要的白檀(Santalum album L.)木材干燥后可以作为药材和香料,成为檀香,所以白檀也叫檀香树;槲寄生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有重要作用。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分出槲寄生科和尖苞樹科,都列在檀香目下,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这三科合并为本科。.

查看 果实和檀香科

欧洲百合

欧洲百合(学名:Lilium martagon)又名頭巾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欧洲、蒙古、朝鲜,西伯利亚、斯堪的纳维亚(归化)等地也有分布,是常用庭园花卉之一。欧洲百合的花朵有红、深紫、橙、白色,花瓣上分布有很多斑点,有芳香气味,每株生有数朵。.

查看 果实和欧洲百合

歐歌鶇

歐歌鶇(學名:Turdus philomelos)是一種分佈在歐亞大陸的鶇屬鳥類,上身呈褪色,下身呈奶白色或淺黃色,有黑色斑點。牠們歌聲獨特,常見於詩歌。 歐歌鶇在森林、花園和公園繁殖。牠們會在樹上以泥築巢,每次會生4-5顆蛋。牠們是雜食性的,懂得利用石頭作為鐵砧攻擊蝸牛。牠們就像其他雀形目般受體內、外的寄生蟲侵襲,且易被貓和猛禽捕食。 有一部份的歐歌鶇是候鳥,會飛到南歐、北非及中東過冬。牠們也有被引進到新西蘭及澳洲。牠們雖然並非瀕危,但在歐洲部份地區的數量大幅減少,可能是與種植業的改變有關。.

查看 果实和歐歌鶇

歐洲冬青

歐洲冬青(學名Ilex aquifolium)是一種原產於西歐及南歐、西北非洲及西南亞洲的冬青。 歐洲冬青是常綠樹,高達10-25米,樹幹直徑40-80厘米闊,樹皮呈灰色及光滑。葉子長5-12厘米及闊2-6厘米,形狀各有不同。幼樹及低枝上的葉子每邊有3-5條尖刺,交替指向上下;在較高的樹枝上的葉子有很少或沒有尖刺。 花朵是雌雄異株的,呈白色及有4瓣,由蜜蜂傳播花粉。果實呈紅色,直徑闊6-10毫米,有4個果核,一般在秋末成熟。果實因含有冬青素而味道非常苦,鳥類故此很少會吃它們,直至到了冬天結霜後,它們較為軟身才變得可口。.

查看 果实和歐洲冬青

歐洲柏大戟

歐洲柏大戟(Euphorbia cyparissias)是大戟屬的植物,生長於歐洲及於1860年代引入到北美洲作為觀賞植物。.

查看 果实和歐洲柏大戟

母草科

母草科(Linderniaceae)共有13属195种,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主要生长在暖温带和热带,以美洲最多,中国有3属约40余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东北也有少数品种。 本科植物为草本,一年生或多年生;单叶对生;花两性,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玄参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在车前科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有的分类学家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 Oxelman B., Kornhall, P., Olmstead, R.

查看 果实和母草科

毒魚豆

毒魚豆(学名:Piscidia piscipula),又名牙買加山茱萸、佛羅里達毒魚木,是豆科毒魚豆屬的一種木本植物。原產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佛羅里達礁島群、德克薩斯州,加勒比地區及拉丁美洲 。 西印度群島的原住民發現這種植物的提取物可以令魚麻醉安靜,讓他們可以徒手抓魚。俗名毒魚木、醉魚木也是得名自這種功用。毒魚豆具有藥用價值,可以做鎮痛藥及鎮靜劑。 屬名Piscidia是由兩個拉丁文piscis(魚),caedo(殺死)組合而成。種小名piscipula是「小魚」的意思。Nellis, David N.

查看 果实和毒魚豆

毒鼠子科

毒鼠子科共有3属160余种,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带,主要生长在干旱地区,中国有2种—Dichapetalum hainanense(Hance)Engler和 Dichapetalum gelonioides(Hook.

查看 果实和毒鼠子科

毛地黄属

毛地黄属(学名:Digitalis)植物包括大约20种,有两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以前的分类法将其列入玄参科,现代根据基因分析的分类将其更正为车前科。 本属植物原生于中亚和亚洲西部、非洲西北以及欧洲西部和西南。 叶互生;花排成顶生、朝向一侧的总状花序,花冠倾斜,一面膨大成钟形,有各种颜色,从白色、粉红色、黄色、紫色到褐色等;果实为蒴果,内含细小的种子,多数品种可以作为园艺观赏花卉。 本属植物生长的第一年只长叶,在下部密集伸长,第二年长出50-250厘米长的花茎。 毛地黄属植物的叶含有强心甙类,提取后可作为强心剂,常用药名为地高辛。.

查看 果实和毛地黄属

毛药树科

毛药树科又名尾瓣花科,只有1属3种,分布在美洲的圭亚那和巴西北部。 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革质,有托叶,托叶窄长;花两性,花瓣5,花药间隔顶端有柔毛,花瓣细长似尾,开花时伸直或弯曲;果实为核果。某些品种是重要的木材产品,木材的质重硬,强度高,可做耐久性用材,制造重型结构、地板、甲板、枕木等。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卫矛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到金虎尾目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毛药树科

毛茛属

毛茛属是植物中一个大属,包含有大约400余种,绝大多数为草本植物,有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花为黄色或白色,少数为橙色甚至红色,花期在春季或夏季;叶基生或互生,单叶分裂或复叶;果实为瘦果。许多品种可入药或作为观赏花卉。 许多品种的毛茛属植物生长在水边,其拉丁语名称意思就是“小青蛙”,言其在水边像青蛙一样。 几乎所有毛茛属植物都有毒,味苦,但干燥后的植物毒性逐渐消失。.

查看 果实和毛茛属

毛里求斯鸚鵡

毛里求斯冕鸚鵡(Lophopsittacus mauritianus),又名闊嘴鸚鵡,是毛里裘斯特有的一種鸚鵡,但已滅絕。.

查看 果实和毛里求斯鸚鵡

毛枝树科

毛枝树科又名拟素馨科或离瓣茜草科,只有一属唯一一种,生长在巴西东部的热带地区,是一种小乔木,单叶对生;花的花冠4,分2层;果实为蒴果;二级小枝非常繁密。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本属 合并入茜草科,属于龙胆目。.

查看 果实和毛枝树科

水穗草科

水穗草科只有1属约20余种,全部生长在南非和马达加斯加岛。 本科植物为水生植物,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从根中长出大型羽状复叶;花很小,组成肉穗花序;果实为蒴果,内部包含许多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在水马齿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入山茱萸目中。.

查看 果实和水穗草科

水馬齒科

水馬齒科(學名:Callitricheaceae),一年生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葉子對生,通常為菱形,有柄,莖蔓延一般來說,該種植物都生長在溼地、水田。 水馬齒科植物屬於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綱(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亞綱(Dicotyledoneae)、無瓣花群(Apetalae)、花萼亞群(Floriferae)、水馬齒目(Callitrichales)。分布廣泛,有1屬,約44種。台灣有2—3種。最常見的如水馬齒(Callitriche verna L.).

查看 果实和水馬齒科

水鳖科

水鳖科约18属,80余种,广泛分布全球,中国有9属,25种,全国分布。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单独列为一个水鳖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并入泽泻目,并合并一些原来分类属于其他科的属,如茨藻属。 在台灣,瘤果簣藻、有尾簣藻、日本簣藻、水蘊草、水王孫、水車前、大苦草、苦草均屬於水鱉目水鱉科,而除了東部地區,全島均有分布。不過這些野生科種,因福壽螺等公害而有大量減少趨勢。 2003年的APG II植物分類系統就取消了水鱉目這個目,而將水鱉目的種類改分類至澤瀉目下。 有几种水鳖科的植物被作为观赏植物或水族箱中装饰的植物而引进。.

查看 果实和水鳖科

水麦冬科

水麦冬科(拉丁语学名:Juncaginaceae)共有四属约25种,广泛分布在全球温带和寒带的碱滩上或淡水沼泽中,在南北半球皆有分布。中国只有水麦冬属(Triglochin)一属,1种—水麦冬(Triglochin palustre Linn.),分布在从西南到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 本科植物为沼生草本,有毒,具有根状茎,有的品种具块根;叶基生,线形,基部有鞘,有时浮于水面;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无苞片;花瓣6,2轮;果实为圆筒状或倒卵形。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分到茨藻目,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泽泻目。;属.

查看 果实和水麦冬科

水蕹科

水蕹科只有一属—水蕹属(Aponogeton),约30余种,分布于东南亚、澳洲和非洲,主要品种都在南非,都是水生草本植物。中国只有一种—水蕹(A.

查看 果实和水蕹科

水果

水果是指可以生食的植物果實。生產水果的植物稱為果樹。 水果含较多的可溶性糖分,很多还含有挥发性芳香物质 香蕉虽然汁液不多,但其果肉富含可溶性糖分和以乙酸异戊酯(俗名香蕉水)为主的挥发性芳香物质,通常生食。 番茄虽然富含汁液,而且含有可溶性糖分,但在传统上不常生食,因此有人认为它不是水果;但番茄的小果型品种車厘茄专供生食。 大多數水果的核仁是不能吃的,例如杏、桃子、李子、枇杷的核仁中就含有毒素。蘋果、櫻桃、梅、李、梨薔薇科植物的種仁、花芽或樹皮等也含有毒性。一些热带水果容易引起过敏,例如芒果、菠萝、荔枝,其他还有香蕉、草莓、杨桃、猕猴桃、西红柿等。杨桃對於慢性肾病患者有中毒的病例。.

查看 果实和水果

水果列表

水果列表以種(Species)為基本單位,列舉者原則為可生食,且:.

查看 果实和水果列表

水母柱树

水母柱树(学名:Medusagyne oppositifolia)又名伞果树、环柱树或水母果,自成一个单型属,只生长在印度洋中塞舌尔群岛的马埃岛,是当地的特有种。一度曾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70年重新被发现。.

查看 果实和水母柱树

水晶兰科

水晶兰科(Monotropaceae)共有10属15种,分布于全球温带和热带的山区,生育環境分佈於海拔1500-3000公尺以上,常見於冷涼潮濕的針闊葉混合林間。中国有4属5种,生长在西南至东北一带。 水晶兰科植物为无叶草本异养植物,没有叶绿素,故不行光合作用,依靠寄生于它的根上的真菌提供营养来源;其茎上覆以鳞片;五至六月間由莖頂處抽苔出白色長鍾形小花,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萼2-6裂,花瓣3-6,分离或合生;果实为蒴果,种子微细。.

查看 果实和水晶兰科

河狐

河狐(Lycalopex gymnocercus),又名巴拉圭狐或巴拉圭胡狼,是南美洲彭巴斯草原的一種偽狐。牠們分佈在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及巴西的南美洲中部。.

查看 果实和河狐

油粒體

油粒體(elaioplast),又稱油質體、造油體,是植物細胞中的一種質粒體,又可細分為白色體的一種。主要功能為儲存和合成脂質 ,通常以油滴的形式貯存,等待需要時分解使用。.

查看 果实和油粒體

油蜡树科

油蜡树科也叫旱霸王科、旱黄杨科、荷荷巴科(由墨西哥的西班牙语名称jojoba音译而来的)和直接由拉丁名音译的希蒙得木科,只有1属—油蜡树属(Simmondsia)1种—油蜡树(Simmondsia chinensis (Link) C. K. Schneid.

查看 果实和油蜡树科

油桃木科

油桃木科又名多柱树科,只有两属25种,全部生长在热带美洲。有许多种类是濒危品种,有的品种果实可以食用,有的品种为观赏花卉,也有的品种木材可以抗腐和驱除白蚁。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分到山茶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入新设立的金虎尾.

查看 果实和油桃木科

油橄欖

油橄欖(学名:Olea europaea),又稱木犀欖,古称齐墩、阿列布,是一种木樨科木樨榄属常绿乔木,果实主要用于榨制橄欖油。圣经故事中曾用它的树枝作为大地复苏的标志,后来西方国家把它用作和平象征。本种原产于东地中海盆地的沿海地区(临近的东南欧、西亚和北非沿海地区),以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地区。它的果实,也叫做橄榄,它是地中海地区一种主要的农作物,用来生产橄榄油。木樨科的植物种类还包括丁香、茉莉、连翘属植物和白蜡树属植物。很多语言中的"oil"(油)这个词最早就是源于这种树和它的果实的名称Olvia。.

查看 果实和油橄欖

沼澤鹿

沼澤鹿(學名:Blastocerus dichotomus),又名南美澤鹿,是南美洲最大的鹿,達2米長及1.2米高。牠們分佈在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烏拉圭及巴拉圭。以往遍及整個南美洲,但牠們現在只限於在巴西巴拉那州及巴拉圭的沼澤及湖泊,並在亞馬遜地區。.

查看 果实和沼澤鹿

沉香屬

沉香屬(學名:Aquilaria),又名土沉香屬,是東南亞的一屬瑞香科植物。它們特別在印尼、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北部、菲律賓、婆羅洲及新畿內亞的雨林內生長。樹高6-20米。葉子互生,長5-11厘米及闊2-4厘米,葉端尖及邊緣圓滑。花朵呈黃綠色,繖狀花序。果實的殼呈木質,長2.5-3厘米。 沉香木是出產自沉香屬,尤其是沉香樹。砍林令它們的數量大幅下降,故它們已成為瀕危物種。現時在東南亞已可以從培植的沉香屬生產沉香木的方法。.

查看 果实和沉香屬

沙漠鬣蜥

沙漠鬣蜥(學名:Dipsosaurus dorsalis)是沙鬣蜥屬(Dipsosaurus)下唯一一種生物,常見于索諾蘭沙漠及莫哈韋沙漠,在加利福尼亞灣的幾個島嶼上也有分佈。.

查看 果实和沙漠鬣蜥

波多黎各鸚鵡

波多黎各鸚鵡(学名:Amazona vittata),又名波多黎各亞馬遜鸚鵡或波多黎各亞馬遜鸚哥,是波多黎各特有的一種鸚鵡。牠們長28-30厘米,主要呈綠色,前額紅色,眼圈白色。其下有兩個亞種,但已滅絕的庫萊布拉綠鸚鵡的獨特性卻受到質疑。牠們的最近親据信是古巴鸚鵡及白眶亞馬遜鸚鵡。 波多黎各鸚鵡3-4歲就會達至性成熟。牠們每年會繁殖一次。雌鳥生蛋後就會留在巢中孵蛋,直至孵化出雛鳥。雛鳥由雙親餵養,60-65日大就會換羽。牠們主要吃花朵、果實、葉子、樹皮及花蜜。 波多黎各鸚鵡是波多黎各唯一的特有種,且被列為極危。牠們的數量於19世紀至20世紀間因失去原有的棲息地而大幅下降。牠們已從維埃克斯(Vieques)及莫娜島(Mona Island)上完全消失。於1968年開始展開了保育計劃,免得牠們滅絕。於2006年,估計其野外數量有34-40隻及飼養的143隻。.

查看 果实和波多黎各鸚鵡

泰诺族

泰诺人(Taíno)隶属阿拉瓦克人(Arawak),是加勒比地区主要原住民之一。在15世纪后期欧洲人到达之前,是古巴、牙买加、伊斯帕尼奥拉岛(现在的海地和多明尼加共和国)、大安的列斯群岛中的波多黎各、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和巴哈马等地最主要的居民,在那里他们被称为(Lucayans),他们所说的,属于阿拉瓦克语系(Arawakan)之一。 泰诺人的祖先是从南美进入加勒比地区的。按接触时间的不同,泰诺人被分为三类:西泰诺人(牙买加、古巴大部、巴哈马);典型泰诺人(伊斯帕尼奥拉岛和波多黎各);东泰诺人(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泰诺族群与小安的列斯群岛南部的加勒比人存在冲突。 在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到达时,伊斯帕尼奥拉岛(现在的多明尼加和海地)有五位泰诺酋长和五块领地,每块领地作为贡土,由各自的大首领(酋长)执掌。埃伊地(Ayiti)(高山之地)是整个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泰诺土著名,该名字在海地克里奥尔语中一直作为对“海地”的称呼而延用至今。 古巴,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岛屿,原划归29个酋长。后来大部分原定居点变成了西班牙殖民城市,但仍保留了原来的泰诺名称,譬如:哈瓦那、巴塔瓦诺(Batabanó)、卡马圭、巴拉科阿、巴亚莫等。古巴一词来自泰诺语,其确切含义不清楚,但它可被译为“沃土辽阔”(cubao),或“好地方”(coabana)。 波多黎各也作为世袭领地归属于泰诺部落酋长。在西班牙征服时,最大的泰诺人集聚区可能超过了3000人。 泰诺人历史上的邻敌是另一起源于南美的民族——加勒比人,主要生活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两个族群间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学术研究的主要科题。在15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中,由于受加勒比人的侵袭,泰诺人逐渐被驱往加勒比地区东北(现今南美之外的地区)。众多妇女遭虏掠,导致很多加勒比妇女都会讲泰诺语。 西班牙人在1492年第一次抵达巴哈马群岛、古巴、伊斯帕尼奥拉岛,而后进入波多黎各。由于首次远征中,西班牙人没有带女性,因此,他们就与泰诺妇女同居,结果导致混血儿(麦士蒂索儿童)的出现。在海地,西班牙人对泰诺妇女的性侵行为也屡见不鲜。学者们认为,在古巴存在大量的麦士蒂索人(种族与文化的混合),类似情况的,还有几个遗存止19世纪的印第安村庄。 在西班牙殖民者定居后,泰诺族就成为一个灭绝的种族,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对传染病的免疫能力。第一次记录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爆发的天花病疫是在1518年12月或1519年1月。将近90%的当地人死于这场瘟疫。另外,殖民者带来的战争以及残酷奴役,还造成了更多人的死亡。到1548年,本地人口已降至不足500人。.

查看 果实和泰诺族

泽兰族

泽兰族(学名:Eupatorieae)为菊科的一族,草本或灌木,该族植物叶通常对生。头状花序盘状,有同形的管状花,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或1-2层而近等长,花全部结果实,两性,花冠管状,瘦果有3-5棱。主要分布在美洲温带或热带地区。.

查看 果实和泽兰族

泽茶科

泽茶科又名多籽树科、多子科,共有4属32种,主要分布在热带美洲,只有银丝茶属(Ploiarium)生长在东南亚,主要生长在沙漠、沼泽和沿海滩涂区域。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丛生在枝头,有腺点,短而宽,无托叶;花大或中等,有香味,红色,花瓣5;果实为蒴果,每个果实中包含多个种子。.

查看 果实和泽茶科

洋紫荊

洋紫荊(學名:Bauhinia × blakeana),别名香港蘭(Hong Kong Orchid Tree),是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有花植物,於香港首次發現,並獲定為香港市花。該樹現廣泛作為行道樹進行栽培,其花大而艷麗。 洋紫荊是紅花羊蹄甲(B.)和宮粉羊蹄甲(B.)的杂交种,因花粉败育而一般無法結果。如有果實常不能完全成熟,莢果長15至30公分,不具種子。莢果通常不結種子,原因是紅花羊蹄甲與宮粉羊蹄甲的自然雜交種。.

查看 果实和洋紫荊

洋酢浆草科

洋酢浆草科又名节柄科、鳞球穗科或鳞穗木科,只有2属2-3种,其中Lepidobotrys staudtii分布在西非热带地区,Ruptiliocarpon caracolito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秘鲁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灌木,单叶互生,有托叶和刺;小花,花瓣5;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酢浆草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在卫矛目下。.

查看 果实和洋酢浆草科

清明

清明,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指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故稱華人四大節日。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的「祭祖四大節」,每年陽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黃經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查看 果实和清明

溲疏属

溲疏属(学名:Deutzia)是绣球花科的一个属,包含约60种灌木,原产於亚洲东部和中部(喜马拉雅向东至日本和菲律宾)、中美洲以及欧洲。溲疏属在中国是物种多样性最强的类群之一,有50多个物种在中国境内都有分布。.

查看 果实和溲疏属

满山红

滿山紅(學名:Rhododendron mariesii,英文名稱:Maries azalea,日文名稱:ロドデントロンマリエシイ),別稱白花滿山紅、守城滿山紅(台灣植物志)、杜鵑、馬禮士杜鵑(中國植物學雜誌)、三葉杜鵑、卵葉杜鵑、山石榴(陝西通志)、石郎頭等,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映山紅亞屬植物 。本種模式標本採自於湖北宜昌。由於本種的花朵先於葉片開放,開放時滿山遍佈紫紅色的花朵,故而得名滿山紅之稱。.

查看 果实和满山红

澎湖特色植物

澎湖特色植物,列舉澎湖縣較具特色的植物,但不一定是澎湖原生種植物。.

查看 果实和澎湖特色植物

澱粉體

澱粉體(Amyloplast),又稱造粉體,是高等植物細胞中的一種質粒體,又可細分為白色體的一種。主要功能為以澱粉的形式合成及儲存醣類,留待需要時使用。澱粉體和葉綠體有密切關係,目前已觀察到在馬鈴薯的塊莖中可相互轉換。.

查看 果实和澱粉體

澳石楠

澳石楠,是杜鵑花科澳石楠屬的一種木本植物,原產於澳洲的東南部。花色為粉紅色的品種又稱為粉紅澳石楠,是澳洲維多利亞州的州花。.

查看 果实和澳石楠

澳韭兰科

澳韭兰科共有2属12种,全部生长在澳大利亚沿海各地干旱地带。 本科植物为耐旱多年生草本;叶子类似韭菜;有树枝状矮茎和外露的支撑根;花小,聚生在花茎顶端;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百合科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到天门冬目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澳韭兰科

澳远志科

澳远志科又名龙柱花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澳大利亚的西海岸,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多年生亚灌木,单叶对生,有多个托叶;花大,花冠朝下,花瓣5,不等大,有两片最大;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远志科中,属于远志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属于十字花目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查看 果实和澳远志科

木麻黃科

木麻黄科包括3-4属大约70种,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一带,中国有引种,主要作为南方沿海防风固沙林带、盐碱地改良和干旱地区造林。 本科植物是优良的速生品种,根部有根瘤可以固氮,枝纤细,有密生的小节。叶鳞片状,多枚轮生,类似裸子植物门的麻黄所以得名;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雄花有1雄蕊和4小苞片;雌花序近头状,侧生枝上。果实近球形。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单独分为一目—木麻黄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壳斗目。.

查看 果实和木麻黃科

木通科

木通科包括8-9属约30-50种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从喜马拉雅山区到日本一带,有两属原生于南美洲智利和阿根廷一带。中国有6-7属4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 本科植物主要为木质藤本,也有直立的灌木,叶互生,主要为掌状复叶,也有羽状复叶,有托叶;花辐射对称,单性,花瓣6,雄蕊6,果实为肉质的蓇葖果或浆果,沿腹缝开裂或不裂。 木通科的木通(古称三叶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都统称为木通。关木通,而据考证,“此木通非彼木通”。如今市场常见、临床常用的关木通与《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木通虽同名为“木通”,但并非一物。关木通属马兜铃科,其所含马兜铃酸经研究证明可能引起人体肾脏损害,属“有毒”类中药。而《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木通为木通科的木通,其性无毒。.

查看 果实和木通科

木果树科

木果树科又名革瓣花科,共有5属约20种,都是生长在西非热带地区。 木果树科植物有乔木、灌木和草本,单叶互生;花的花瓣革质,不整齐;果实不同的属有浆果、蒴果和核果。.

查看 果实和木果树科

木根草科

木根草科又名异雄蕊科或大洋异卉草科,共有3属27种,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的热带地区。 本科植物为草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两性,花瓣5裂,合瓣,花筒长,雄蕊长,隐藏在花筒中;果实为蒴果或小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卫矛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分在任何目中,将其直接放到I类真蔷薇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其合并到卫矛科中。.

查看 果实和木根草科

木棉科

木棉科约有20-30属,180-25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以美洲种类最多,中国有5属,6种,分布在云南、广东和广西各地。 木棉科植物皆为落叶乔木,樹幹粗壮,最高如爪哇木棉(Ceiba pentandra)可高达70米 ;叶互生,单叶或为指状复叶;花两性,大型,辐射对称,单生或聚生;花萼杯状,花瓣伸长,覆瓦状排列;果实为蒴果,种子有绵毛。 许多品种的木材有经济价值,有的可以提取纤维,如木棉(Kapok);南美轻木(Ochroma lagopus)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榴莲(Durian),马来亚的著名水果;猴面包树(Bao-bab),在非洲和澳洲干旱地区的品种,树幹中贮藏大量水分。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放到锦葵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本科合并到锦葵科中,列为木棉亚科。.

查看 果实和木棉科

木樨科

木樨科又名木犀科(学名:Oleaceae)是真雙子葉植物唇形目一科,木本,一般路旁的樹很多都屬於木樨科植物。木樨科植物亦包括很多經濟產物,如:桂花、紫丁香、茉莉、油橄欖等。.

查看 果实和木樨科

木油樹

木油樹或木油桐(拉丁學名:Aleurites montana Lour.,英文名:Wood-oil Tree),是一種原生於中國南部的落葉喬木,由於其樹齡遠較同屬植物油桐為長,因此也有千年桐的稱號。 木油樹为落叶乔木;成長高度可达12米,生長迅速。单叶互生,阔卵形,掌状脉,全缘或2-3裂,在裂口和叶柄顶端有兩枚杯狀的蜜腺;春季开白色花,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生顶端;果實形狀成三邊,有三條縱長的溝紋,表面上多有皺紋。 木油樹與油桐一樣能夠提取樹油,稱作木油,但質量遠不及油桐的桐油,因此一般只作工業用途。此外木油樹的果殼可製成活性碳。.

查看 果实和木油樹

未是地支之一,通常當為地支的第八位,其前為午、其後為申。未月為農曆六月,未時為二十四小時制的13:00至15:00,在方向上指西南偏南。五行裡未代表土,陰陽學說裡未為陰。 未有滋味之意,因此亦指植物的果實成熟後具有滋味的狀態。在後世,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因此將每一地支順序對應每一生肖,所以未與十二生肖的羊搭配。.

查看 果实和未

挪威枫

挪威枫,楓属植物,原产于欧洲中东部,落叶乔木,树龄最多约为250年。.

查看 果实和挪威枫

朴属

朴属(学名:Celtis)是蔷薇目大麻科的一属,约60-70种落叶乔木,广泛分布在北半球暖温带地区,以及中非和南美洲部分地区。.

查看 果实和朴属

朴樹

--樹(学名:Celtis sinensis),別名有沙朴、朴子樹、朴仔樹、桑仔、青朴、粕仔等,属大麻科朴属,为喬本落葉樹,一般10-25米高,部份可達40米。.

查看 果实和朴樹

有色體

有色體(Chromoplast,又稱雜色體),是植物、藻類等能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細胞中的一種質粒體,通稱含有色素的質粒體,常和沒有色素的白色體比較。有色體因含有胡蘿蔔素(Carotene)、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番茄紅素(Lycopene)、辣椒紅素(Capsanthin)等色素而呈紅色、橘色或黃色,其中類胡蘿蔔素占一半以上。有色體是進行生產與儲存色素的場所,為多數植物花瓣及果實的顏色來源。 有色體常被用作與白色體相對,葉綠體因含有色素,也能被視為廣義的有色體之一。但有色體仍多專指含有葉黃素、類胡蘿蔔素等非葉綠素色素的質粒體。.

查看 果实和有色體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生殖的一种类型,它导致了后代加强基因多样化。它可以用两个进程刻画。第一个是减数分裂,涉及将染色体个数减半。第二个是受精,它使得两个配偶子融合,并恢复原来的染色体个数。在减数分裂时,每对染色体通常交叉以达到基因重组。 性的演变是现代演化生物学的重大谜团。最早的有性繁殖的生物的化石证据是来自狭带纪的真核细胞,距今约12到10亿年。有性生殖是绝大多数可见生命体的繁殖形式,包括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细菌接合(bacterial conjugation),也就是两个细菌之间的DNA转移,有时被错误地视为有性生殖,因为机理其实很相似。 当代进化论观点提出了为何虽然单性生殖在有些方面是更强的生殖形式,但有性生殖依然持续存在的一些理由。有性生殖可能是因为在进化树本身上的压力而保持下来 - 因为通过有性重组比单性繁殖更能产生适应变化的环境的分支,並有效處理突變與寄生蟲而将物种散布出去。或者,有性生殖可能像'棘轮'那样控制了进化发展的速度,因为一个进化枝会和另一个竞争有限的资源。.

查看 果实和有性生殖

房底珠科

房底珠科又名绿乳科,共有4属12种,生长在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和西印度群岛。 房底珠科植物都是半寄生植物,有根,生命期较短,以吸器寄生在寄主的枝条上;单叶互生,革质;花单性或两性,雄花花瓣2-4或缺,雌花花瓣2-3;果实为浆果。.

查看 果实和房底珠科

星叶草科

星叶草科也叫星叶科,只有1属1种,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至中国的西部。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叶倒卵形,簇生,生长在茎的顶部;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萼2,花瓣缺,单生于叶腋内;果实为瘦果,有钩毛。 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本科可以选择性地和独叶草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星叶草科

春化现象

春化现象指一,二年生的植物,经过春化处理(vernalisation,在苗期对其进行低温处理,约3 °C)后,才能从营养生长阶段(即根、茎、叶的发育)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即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的现象。 对冬小麦试验表明,如果不对种子进行低于3摄氏度的春化处理,就算作物的杆和叶都生长的很好,到了来年的夏天却也不会结穗。甜菜不经过春化处理,甚至不开花。春化处理只能对植物中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起作用。其部位因植物而异,主要为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冷冻期与花期可以间隔很长的时间,因此,没有必要赶在春暖花开之前进行春化处理。而且,日照时间,温度和生长状况也是影响花期的因素。 短时间春化处理的作用可被高温处理所抵消。但长时间的春化处理则会形成稳定状态,不能为高温处理所抵消。 将受过春化处理的植物嫁接到未受春化处理的植物上,春化现象并不发生。 相關例子:鬱金香鱗莖以低溫刺激使其易開花。.

查看 果实和春化现象

流蘇樹

流蘇樹(学名:Chionanthus retusus Lindl.),又稱流疏樹、茶葉樹、四月雪,是木樨科流蘇樹屬的植物,分佈於中國、台灣、韓國、日本。花白色,是良好的庭园观赏植物。木材堅重細緻,質地優良,多用以製作算盤或器具等;嫩葉可當茶葉作飲料,果實含油豐富,可榨油,供工業用。服装设计师从其花中获得灵感,设计出一种服装的装饰,名流苏。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株高可達6公尺以上,幼枝有毛。 花期花色:春末開花,聚繖花序,頂生,花冠白色,花瓣4裂。 果期果色:夏至秋季結果,核果橢圓形,熟果黑色。 葉形質感: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疏葉樹木,質感中。 根系:中根植物。 傳播方式:誘蝶植物。.

查看 果实和流蘇樹

浮萍亚科

浮萍亚科(学名:Lemnoideae)是澤瀉目天南星科的一個亚科,包含有4屬,38種。.

查看 果实和浮萍亚科

海角櫻草屬

海角櫻草属(学名:Streptocarpus),又名菫蘭属或旋果苣苔属,為苦苣苔科下的雙子葉開花植物。其原生於非洲中部、東部、與南部的山區,亦分佈於馬達加斯加與葛摩群島。此屬共有176種並分為兩個亞屬Streptocarpus與Streptocarpella,其成員包含園藝常見的非洲堇、菫蘭等。在其原生地非洲,這些植物通常生長在有陰影遮蔽的山坡或石壁上。而作為一種常見園藝植物,現在已有許多園藝雜交種的出現。 在型态特徵上,此属植物的花均为五瓣,花冠為高腳碟狀,近似兰花的型态自花序垂挂而下。而其名海角樱草又显示着植物的叶部型态与报春花科的樱草相似(英文俗名:Cape Primrose 即 好望角报春花)。此属原被定义的分类特徵为「具有螺旋型果荚」(属名源自拉丁文strepto.

查看 果实和海角櫻草屬

海葡萄

海葡萄(学名:Coccoloba uvifera)是一種蔓生植物,主要分佈在美洲及加勒比海的海灘,包括科羅拉多州及百慕達。它最高可達8米,但大部份標本都只有2米多少許。它的葉子很大、圓形及革質,直徑達25厘米,主脈呈紅色,衰老後的葉子會整塊轉為紅色。樹皮平滑及呈黃色。夏末會產出紫色的果實,直徑約有2厘米,像葡萄般是一蔟的。 海葡萄不能抵禦寒冷的天氣,較能忍耐陰暗的天色,而對鹽則有高度的抵抗力,故它們有時被種植來穩定海灘邊。它們亦會作為觀賞植物。其果實會用來製造果漿或直接食用。.

查看 果实和海葡萄

海葡萄屬

海葡萄屬(Coccoloba)是蓼科下的一屬有花植物,其下約有120-150個物種。它們生長在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如南美洲、加勒比海及中美洲,另有兩個物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Huxley, A., ed.

查看 果实和海葡萄屬

海桐花科

海桐花科包括11属约200种,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分品种原生于澳洲、中南半岛和非洲,中国有1属,约34种。 本科植物既有乔木、也有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或轮生,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花萼、花瓣和雄蕊5枚,花瓣常有爪,爪有时合生;果实为浆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蔷薇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放在伞形目中。 * Category:植物科名.

查看 果实和海桐花科

海桑科

海桑科共有2属约7种,生长在非洲的热带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和西太平洋的岛屿上。 海桑科植物为灌木或藤本;单叶对生,或螺旋式排列,革质;花的花瓣小,4-8;果实为浆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桃金娘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本科,将各属合并到千屈菜科中,列为海桑亚科和八宝树亚科。.

查看 果实和海桑科

海榄雌属

海榄雌科只有一属—海榄雌属,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汐地带,是构成红树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南半球种类最多。中国有一种,多个变种,分布在南方沿海污泥滩涂带。 海榄雌科植物多为灌木,也有的品种为乔木,有气根;叶对生,全缘,常呈灰白色;花小,花萼5裂;花冠4裂;果实为肉质蒴果。具有保持土壤,防止海岸侵蚀的作用,红树林是滩涂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海榄雌属列入马鞭草科内,属于唇形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放在唇型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有这一个科,将海榄雌属列入爵床科中。;种.

查看 果实和海榄雌属

浜藜叶科

浜藜叶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两性,雌雄同株,雄花球状,末端有刺,花瓣4,雌花生于花茎顶端,无花瓣;果实为类似浆果的聚合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小二仙草科中,属于蔷薇亚纲的小二仙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到藜科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到石竹目中。.

查看 果实和浜藜叶科

浆果

浆果(Berry)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常见于分属于不同科属的多种植物,例如茄科的番茄、茄子、马铃薯的果实、青椒、香蕉、忍冬科的忍冬、葡萄科的葡萄等。浆果的外果皮较薄,中果皮和内果皮则肉质多汁较为发达。浆果的一枚果实中常有许多种子。浆果的萼片宿存,与果蒂相连接。浆果一般由多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偶见由单心皮发育的浆果,因此在浆果中常可以观察到若干格室。 注意:尽管英文中的“浆果”拼作“Berry”,但是草莓(Strawberry)、杨梅(Bayberry)、黑莓(Blackberry)等并不是浆果,而是聚合果。 Category:果实形态学.

查看 果实和浆果

斯瑟馬島小鸚鵡

斯瑟馬島小鸚鵡(學名Coracopsis nigra barklyi)是塞舌爾特有的一種中等大小鸚鵡。它們是非洲黑鸚鵡的亞種,但有時也被分類為獨立的物種。它們是塞舌爾的國鳥。.

查看 果实和斯瑟馬島小鸚鵡

新大陸禿鷲

新大陸禿鷲,又稱新世界禿鷹或新域鷲,是屬於美洲鷲科(或新域鷲科)的鳥類。當中包含了在美洲溫帶生活的5種禿鷲及2種神鷹。除了美洲鷲屬外,所有其下的屬都是單型的。 新大陸禿鷲在基因上與外表相似的舊大陸禿鷲並非近親,牠們之間的相似性是來自趨同演化,而牠們之間的分野則卻仍在討論及研究中。牠們在新近紀都是廣泛分佈在舊世界及北美洲的。 禿鷲是吃腐肉的,很多時都是吃已死去的動物屍體。新大陸禿鷲有良好的嗅覺,但舊大陸禿鷲卻是憑視覺來尋找屍體。牠們的特徵是頭上完全沒有羽毛。.

查看 果实和新大陸禿鷲

新喀吸蜜鸚鵡

新喀吸蜜鸚鵡(Charmosyna diadema)是新喀里多尼亞美拉尼西亞特有及可能已滅絕的一種吸蜜鸚鵡。.

查看 果实和新喀吸蜜鸚鵡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查看 果实和新石器时代

新畿內亞極樂鳥

新畿內亞極樂鳥(學名Paradisaea raggiana),又名紅羽極樂鳥或紅羽天堂鳥,是一種大型的極樂鳥。它們分佈在新畿內亞南部及東北部。在D·艾拔提斯(Luigi Maria D'Albertis)要求下,取了為紀念熱那亞侯爵Francis Raggi的學名。 新畿內亞極樂鳥是巴布亞新畿內亞的國鳥。它們於1971年就已經被作為該國的國徽及包含在國旗之內。.

查看 果实和新畿內亞極樂鳥

新西兰鸲鹟

新西蘭鴝鶲(Petroica australis longipes)是新西蘭鴝鶲科的一種,原住在北島。牠們曾一度被認為是南島及斯圖爾特島鴝鶲的亞種,但牠們的線粒體DNA序列顯示於更新世就與鴝鶲分開演化,故是屬於兩個不同的物種。新西蘭鴝鶲主要分佈在北島的中部,小部份在島嶼灣、小巴里爾島及卡皮蒂島上。在惠靈頓的瑪提尤/薩姆斯島及卡洛里動植物保護區現正重新引入這種鳥類。牠們生活在介乎海平面至樹線的天然森林中,尤其是羅漢松屬及假山毛櫸屬的森林。.

查看 果实和新西兰鸲鹟

方枝树科

方枝树科只有1属约10种,分布在非洲西部和南部。 本科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茎方形,分枝繁多;单叶对生;花的花瓣4-5;果实为核果。.

查看 果实和方枝树科

斑帆蜥

斑帆蜥(學名Hydrosaurus pustulatus),又名菲律賓斑帆蜥、菲律賓海蜥、帆龙或帆鰭水蜥蜴,是菲律賓特有的一種蜥蜴。 斑帆蜥是游泳能力,其扁平的腳趾很適合在水中活動。它們是雜食性的,吃果實、葉子、花朵、昆蟲及細小的動物。它們可以長達1米。雄蜥的背上有較大的冠,越長大就會出現紫色。雌蜥的色彩較少。 斑帆蜥棲息在菲律賓近河流的熱帶森林。它們分佈在菲律賓的萊特島、內格羅斯島、班乃島、薩馬島及鄰近省份。.

查看 果实和斑帆蜥

斑嘴犀鳥

斑嘴犀鳥(学名:Penelopides)是斑嘴犀鳥屬下的犀鳥。牠們較為細小,主要吃果實。牠們分佈在菲律賓及印尼的蘇拉威西島。牠們的下頜基部有一個起脊的板狀結構。所有斑嘴犀鳥都是兩性異形的:除了白頰斑嘴犀鳥外,所有雄鳥都呈黑白色的;除了棉島犀鳥外,所有雌鳥都主要呈黑色。.

查看 果实和斑嘴犀鳥

斑背小羚羊

斑背小羚羊(Cephalophus zebra),又名斑紋麂羚或斑紋遁羚,是分佈在科特迪瓦及利比里亞的細小麂羚。 斑背小羚羊是金色或赤褐色的,有像斑馬的斑紋,上肢及面部呈深色。牠們長90厘米,肩高45厘米,重達20公斤。牠們的角像耙子,公羊的長4.5厘米,雌羊的長2.25厘米。 斑背小羚羊棲息在原生雨林,吃葉子及果實。牠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野外的數量估計有28000頭。.

查看 果实和斑背小羚羊

文定果属

文定果属(学名:Muntingia)是文定果科下的一个單型属,即本屬僅包括一種植物文定果(Muntingia calabura L.)。 原產於热带美洲低海拔地區,由於果實可食,現於各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查看 果实和文定果属

文定果科

文定果科(学名:Muntingiaceae)共有3属3种,Stevens, 2001 onwards.

查看 果实和文定果科

旱芹

旱芹(学名:Apium graveolens),又称西洋芹、西芹、芹菜、富菜、药芹,是伞形科芹属的植物,分布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在中国烹饪中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在義大利菜中也常用作爆香料。芹菜可食用部分主要为叶柄;叶虽然也可以食用,但因略帶苦味,少有人吃。其一種類 A.

查看 果实和旱芹

时钟花科

时钟花科也叫有叶花科、榆叶葵科、穗柱榆科,甚至音译为特纳草科,共包括10属约205种,分布在非洲南部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分种类生长在美洲。其中只时钟花属就有122种,Piriqueta属有44种,中国只有引进种。 本科植物主要为草本和灌木,也有少数乔木品种。叶有气味,有毛,无托叶,被用做药材;花萼和花冠结合成筒状;果实为蒴果,种子有网状纹。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裂入堇菜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分到新设立的金虎尾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选择性地与西番莲科合并。.

查看 果实和时钟花科

旌节花科

旌节花科仅有1属—旌节花属(Stachyurus)5-10种,全部分布在从喜马拉雅山到日本一线,中国有约8种,分布在秦岭以南各地。 本科植物为落叶或常绿灌木,也有小乔木和攀援灌木,具有极叉开的分枝,单叶,互生,有锯齿,有托叶;花小,辐射对称,两性或杂性,或雌雄异株,花瓣4,呈覆瓦状排列,排成侧生的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类似中国古代的旌节,因此得名;果实为浆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堇菜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在蔷薇分支中,没有归入任何一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入新设立的缨子木目。.

查看 果实和旌节花科

旋花树科

旋花树科(学名:Sarcolaenaceae)又名苞杯花科或肉被花科,共有9属约60种,都是生长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特有种。.

查看 果实和旋花树科

擬黃鸝

擬黃鸝(學名Icterus icterus)是一種黃鸝。它們分佈在安地斯山脈東邊的南美洲,由哥倫比亞及圭亞那至阿根廷。它們是委內瑞拉的國鳥。.

查看 果实和擬黃鸝

懶吼猴

懶吼猴(Alouatta pigra),又名紅面吼猴,是中美洲的一種吼猴。牠們分佈在伯利茲、瓜地馬拉及墨西哥等接近尤卡坦半島的地方。牠們棲息在常綠、半落葉及低地雨林。雖然牠們與非洲的狒狒並非近親,但伯利茲仍稱呼牠們為「狒狒」。在狒狒保留地(Community Baboon Sanctuary)及卡克斯康伯盆地野生保育區(Cockscomb Basin Wildlife Sanctuary)及多個考古學位點都可以見到懶吼猴。.

查看 果实和懶吼猴

懶猴屬

懶猴屬(学名:Nycticebus)是懶猴科下的一種動物。牠們分佈在婆羅洲及菲律賓南部,至孟加拉、越南、印尼、印度、中國南部及泰國。牠們被列為易危或瀕危,因其大眼睛可以作為藥材而被獵殺。.

查看 果实和懶猴屬

散沫花

指甲花又名散沫花,是千屈菜科,指甲花屬的一種植物。原產於非洲、南亞及澳大拉西亞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在澳大拉西亞主要分佈於北部的半乾旱地帶。指甲花屬又名散沫花屬,是一個單種屬,屬內只有指甲花一個種。 植株為大灌木或小喬木,株高約二至六公尺。葉對生,無毛,近無柄,葉緣全緣,葉形為橢圓形至寬披針形,葉長1.5-5.0公分,葉寬0.5-2公分,葉先端為漸尖形。在雨季開始時,植株會快速的生長,長出新的枝葉,而後生長會逐漸減緩,在乾旱期或寒冷的季節,葉子會逐漸變黃,然後掉落。花有四片萼片,萼片長約0.5公分,在基部合成筒狀,花萼筒長0.2公分,花瓣白色或紅色。子房四室,花柱直立,花柱長約0.5公分。果實小,果徑約0.4-0.8公分,每一個果實內約有32-49粒種子,果實為褐色的蒴果,成熟時會裂開為四瓣,開裂呈不規則狀。.

查看 果实和散沫花

扦插

扦插又称插条、插枝,為植物所使用的其中一種繁殖方法,簡單的說法是把一段植物插在某物質中使其生根、發芽,然後成長開花、結果,是取得與原植物特徵一致的最有效方法,也有因植物的某一枝條發生變異(如沒刺的玫瑰),為了保護這一特徵而使用。.

查看 果实和扦插

扭角林羚

扭角林羚(學名Tragelaphus strepsiceros),又名大旋角羚、大捻角羚、大彎角羚及大扭角條紋羚,是東非及非洲南部的羚羊。由於棲息地的衰落、伐林及被獵殺,牠們也有散佈在其他地方。.

查看 果实和扭角林羚

扯根菜科

扯根菜科只有1属2种,分布在北美洲东部和东亚,中国有1种—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查看 果实和扯根菜科

托哥巨嘴鸟

托哥巨嘴鳥(學名:Ramphastos toco),又名鞭苔巨嘴鳥,是最大的巨嘴鳥。牠們分佈在南美洲中部及東部半開放的環境。.

查看 果实和托哥巨嘴鸟

拟苇科

拟苇科也叫假芦苇科,只有1属—拟苇属(Joinvillea)共两种,分布在从马来西亚西部至萨摩亚、夏威夷一带的太平洋岛屿上。 本科植物我为多年生高大草本,类似芦苇,可达5米高,叶大,长达1米;果实为红色、黄色或黑色的肉质核果,内有1-3粒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帚灯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到新设立的禾本目。.

查看 果实和拟苇科

拉奈孤鶇

拉奈孤鶇(學名:Myadestes lanaiensis)是夏威夷群島茂宜島、拉奈島及摩洛凱島特有的鶇。牠們細小、深色及獨自生活,且在極危及可能已經滅絕。牠們長約7吋,雄鳥及雌鳥相似,背部呈深褐色,下身呈灰色,腳呈黑色。牠們是考愛島暗鶇、褐背孤鶇及夏威夷暗鶇的近親。 拉奈孤鶇的叫聲包括像長笛的旋律,水滴聲及口哨聲。牠們出沒於密林中,並經常停留在木下。牠們會震動雙翼,主要吃果實及昆蟲。 拉奈孤鶇已衰落成極危物種。最後確實分別是於1980年及1933年在摩洛凱島及拉奈島見到牠們。於1800年代末,牠們在這三個島上仍很豐富,但因土地開發及入侵的蚊嚴重影響其數量。另外入侵的動物,如野豬等亦是令其數量下降的原兇。.

查看 果实和拉奈孤鶇

曲奇

曲奇(美式英文:Cookie)在美國與加拿大解為細小而扁平的蛋糕式的面饼。它的名字是由koekje 來的,意為「細小的蛋糕」。在英式英語中主要用作分辨美式餅乾如「朱古力餅乾」。早期製造餅乾是由數片細小的蛋榚組合而成。據考證,餅乾是由伊朗人發明的。.

查看 果实和曲奇

曲胚科

曲胚科又名青蛇胚科,只有1属6种,分布在南美洲的智利和巴西南部地区。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木质草本,叶对生;花数4-5;果实为蒴果。因为其植物胚呈绿色,弯曲似蛇,故得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牻牛儿苗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列在牻牛儿苗目中。.

查看 果实和曲胚科

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学名:Datura stramonium,Thorn apple)是茄科類曼陀羅屬植物,又名醉心花、狗核桃、醉仙桃、疯茄儿、南洋金花、山茄子、凤茄花、朝鮮牽牛花。幾個世紀以來,曼陀羅被用作中醫草藥,以緩解哮喘症狀和作為手術或接骨中的止痛劑。它也是一種強大的迷幻劑和譫妄劑。.

查看 果实和曼陀罗花

普里阿普斯

普里阿普斯(Πρίαπος,Priapus)是希腊神话中的生殖之神,他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和阿佛洛狄忒之子,是家畜、园艺、果树、蜜蜂的保护神。他以拥有一个巨大、永久勃起的菲勒斯而闻名。在西方,他的名字是“阴茎异常勃起(Priapism)”一词的词源。 由于在帕里斯的评判中,阿佛洛狄忒要比赫拉美丽,因此恼怒的赫拉在阿佛洛狄忒怀孕时,普里阿普斯就在母亲腹中遭到了诅咒。赫拉诅咒他长出硕大而丑陋的各种器官,其中就包括巨大无比且一直挺立的生殖器。普里阿普斯出生后,阿佛洛狄忒发现自己的儿子竟然如此丑陋,于是就将他交给牧羊人抚养。 File:Pompeya erótica5.jpg|庞贝古城的普里阿普斯壁画 File:Musée Picardie Archéo 03.jpg|在法国北部发现的罗马时期普里阿普斯青铜雕像 P P P P 符.

查看 果实和普里阿普斯

普通鳴冠雉

普通鳴冠雉(学名:Aburria pipile),又名鳴官鳥,是一種鳳冠雉。.

查看 果实和普通鳴冠雉

智利風鈴草

智利風鈴草(学名:Lapageria rosea),又稱戈比愛野百合,是垂花科智利風鈴草屬的植物。原產於智利南部的森林裡,是智利的國花。智利風鈴草屬內只有智利風鈴草這一個種。 長綠性的攀緣植物,攀附在其他樹木上,植株高度有時可以高達 10 公尺以上。花紅色,花被片有六片。果實為漿果,可以食用,內含有許多細小的種子。 智利風鈴草的果實在智利稱為 pepino(黃瓜),果實的外形像小黃瓜,而味道有點像冷子番荔枝。以前在市場上有賣這種果實,不過由於過度的採集和砍伐森林,使得這種植物變的很稀少。 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園藝品種,多是由智利的一家苗圃所培育出來的,花的顏色有深紅、粉紅至純白等色系,也有一些是複色的品種。野生的智利風鈴草是鳥媒花,由蜂鳥來幫它授粉。而栽培的智利風鈴草,通常使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因為本種是異花授粉的植物,人工授粉時,不可以拿同一棵植物的花粉來授粉,要拿另外一棵智利風鈴草的花粉來授粉,這樣才會結果實。智利風鈴草的繁殖,除了可以用種子繁殖外,也可以用分株或壓條的方式來繁殖。 Category:智利风铃草属 Category:花卉 Category:智利植物.

查看 果实和智利風鈴草

智利木

智利木科又名三齿叶科或三刺木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温带区域和潘帕斯草原,是当地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是匍匐的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叶端具有3个小齿;花的花瓣5-9数;果实为蒴果,内含油质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虎耳草科中,属于蔷薇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分在任何目中,直接放到II类真菊分支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12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是合并到南鼠刺科中。.

查看 果实和智利木

2,4-二氯苯氧乙酸

2,4-二氯苯氧乙酸(),也称2,4-二氯苯氧基乙酸,通稱2,4-滴或2,4-D。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纯的2,4-D为白色无臭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按植物种类的不同施用不同的剂量,可以促进插条生根,果实早熟,防止落花落果等作用。但是如果剂量使用不当,也会使植物受到严重伤害。 在越南战争中被美军作为落叶剂和除草剂所广泛使用的橙剂,它的的主要成分就是2,4-D和与其化学性质类似的2,4,5-三氯苯氧乙酸。.

查看 果实和2,4-二氯苯氧乙酸

坚果堤岸田鼠塞子木科塞維索事件墨西哥灰熊壯麗細尾鷯鶯多刺卷尾豪豬多香果多香木科夏威夷雁大型原康修爾猿大稻埕大花四照花大靈貓大血藤科大高良薑大鳳冠雉大麻槿大葉榕大蓋巨脂鯉大果西番蓮太平鸟太平洋皇鳩太果木科头花草科夷地黄科夷白花菜科夷茱萸科夾竹桃奎乐果奧塔哥石龍子奧亞吸蜜鳥女楨奇子树奇萊肋柱花始鏡猴科孟加拉狐孤䳍孔药花科孔雀蛱蝶安博棒錘樹安卡拉古猿安那吉達島鬣蜥对叶藤科寄奴花科小叶越橘小太平鸟小安德烈斯島鬣蜥小灰頭稚冠雉小瓶子草小盘木科小鸟天堂小鹿瞪羚小檗属小木通尖苞树科射日塔山龙眼科山柚子科山梨糖山榄科岩牡丹屬岩高兰科岩鬣蜥岩梅科川楝子巨人柱巨嘴擬鴷巨蜥巨松鼠巴爾米木巴西堅果巴氏棒錘樹巴拉圭冬青帚灯草科丁香帝王亞馬遜鸚鵡丝瓜中綠硬仙人掌中美毛臀刺鼠帽蕊草科三白草三角果科三角椰子三柱草科年花乌头属乙烯亚麻亚麻藤科亞闢猴亞洲胡狼㺢㹢狓交让木科二趾樹懶二趾樹懶屬五列木科五福花科五翼果科五膜草科代茶冬青仙客來屬仙人掌属仙人掌冰仙草仙茅科仙茅甜蛋白弯子木科弯药树科伯樂樹异菝葜科异裂果属彩虹巨嘴鳥使君子科侏儒鸟科依林島雲鼠德国黄胡蜂忍冬心翼果科匍茎草科圣经中的无花果树地丁草北美紅雀北美金縷梅北极花科圓石斧脂鯉圓盤玉屬包芽树科刺茉莉科刺藤科刺枝树科刺果番荔枝刺槐列當科喇叭鸟科喙萼花科咖啡加工咖啡因哥林多前書哺乳动物哈洛德百貨公司冠鷓鴣冠鸞冬瓜凤仙花属凹嘴鵎鵼凌霄属商陆科全缘冬青八瓣果科八角属八角枫属八角枫科兔猴科動冠傘鳥囊叶木科园地栽培围盘树科四合椿科四粉草科四柱木科四果木科四棱果科四数木科倒地鈴器官犬羚属皂荚知母科石冬青科石蒜属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楠 (石楠属)环生籽科玉米粒玛瑙果科火筒树科火把树科灯心草科灰鳳冠雉灰胸繡眼鳥獺狸貓獅尾猴珍氏遁羚班乃巨蜥球萼树科琉璃苣磅蛋糕神香草禁果离水花科科摩羅狐蝠秋海棠科種子穴鴞笠原朱雀笃斯越橘管萼科節瓜米糠精靈精靈寶可夢遊戲機制粘木科粗肋草屬粉鴿糖类素食主義索科特拉龍血樹索科特拉野石榴索马甜紫冠蕉鵑紫冠雉紫珠属紫菀屬紫茉莉科紫藍金剛鸚鵡紫金牛科細鱗肥脂鯉紅吼猴紅尾鸚鵡紅嘴巨嘴鳥紅冠亞馬遜鸚鵡紅火球帝王花紅線錫伯鯰紅胸巨嘴鳥紅背松鼠猴紅膠木綠領吸蜜鸚鵡綠阿卡拉鴷红头美洲鹫红珊藤科红珊藤目红果仔纳茜菜科纹兔袋鼠绣球花科绵枣儿属绒球花科罗德里格斯茜草羊躑躅美人樹美洲鬣蜥美洲野牛属美洲苦木科羽叶树科翼萼茶科翅果猩猩屬猪殃殃猴尾蜥热河群烈味三叶草科瘤药树科瑞香科瑪利安娜狐蝠環尾蜥屬瓠果瓣裂果科瓶头梅科生药命名规则生長素生殖器田基麻科田葱科申 (地支)町田市無花果無患子無患子科熊猴熊果燕雀科番荔枝科番茱萸科番杏科番木瓜番木瓜科特氏粉葉草牛頓鸚鵡牛耳楓牛排番茄牛栓藤科独叶草科独蕊草科益智仁盐肤木属相思樹盾柱木白头鼠鸟白刺科白禿猴白花蛇舌草白頭鵯白鹇白鼻浣熊白胸繡眼鳥白胸鳾白术百部科芍药属隐翼科芝菜科花籠 (植物)花綵花荵科花菱草花蔺科花蕊花柱草科芒果銀毛椴蟲媒花蟻鵙科韓爾禮莎草科鞘柄木科鎖陽科聚合果聖埃斯特萬島黑叩壁蜥聖石小子聖米格爾紅腹灰雀聖芬生鸚鵡联合收割机荚果荜澄茄草莓草莓派菊科菝葜科菝葜藤科菝葜木科菱科菱體鋸腹脂鯉菲島福木菜椒落葵科鐵冬青非洲原康修爾猿非洲羽須鵯非洲菝葜科非洲核果木科非洲桐科非洲森林象青荚叶科青檸顆粒翼陶樂鯰血根草颠茄風鈴草屬被子植物颖果领春木科食品輻照食用色素食蟹狐食草动物裸喉鐘雀裸木裸木亚科裂药花科裂果红科褐狐猴餘甘子複果西加那利蜥蜴西南栒子西北鸦西兰木科西番莲科西舍尔葡萄酒西方蜜蜂馬來犀鳥馬來西亞華人馬纓丹馬贊德蘭省首飾香草香辛料香蒲科香膏科香蕉香橙香料駝鼠角冠雉角胡麻科角果角果藻科驢蹄草马兜铃马兜铃属马桑科調料九里香骆驼蓬科高山榕高帝納猴高柱花科鬃毛吼猴鬃毛利齒狐蝠诸葛菜诺福克岛鸽谷精草科谷氨酰胺合成酶豚尾獼猴豚尾葉猴象牙喙啄木鳥鱗尾松鼠買麻藤屬費氏欖仁鳄梨越橘屬鶆䴈距花山薑鸢尾蒜科鸮鹦鹉鸸鹋鹤鸵鹿豚鹿蹄草科麝雉麻黃屬麻栎黃皮屬黃瘤鳳冠雉黃頭擬管舌鳥黃頸亞馬遜鸚鵡黃胸擬管舌鳥黃背小羚羊黃邊胡蜂黃肩亞馬遜鸚鵡黃肉樹黃耳長尾鸚鵡黑尾原雞黑尾蜡嘴雀黑三棱属黑刺尾鬣蜥黑嘴樹鴨黑紋背林鶯黑白花狨黑莓黑药花科黑胡椒黑脸噪鹛黑雀黑暗精灵黑框藍閃蝶黄皮黄灯笼辣椒黄缘盒龟黄眼草科黄锦带科黄腹角雉黄漆姑属黛安娜長尾猴鼠尾草属鼬科车前科轮叶科齿蕊科齒鳩龍膽科辣椒属辣木科龔遂龙血树属远志科霍氏樹懶蜡烛树科茨藻属錫蘭象露叶毛毡苔科露尾甲露兜树科茶外茶茶菱茶菱属茶茱萸科茶藨子科蜜囊花科蜜熊蜜花科蜜袋鼯茄屬茄碱胎座胎生胞果胡颓子科胡麻科胡椒粉胶藤科防己科阿富汗狐阿科比阿法齒負鼠阿拉伯大羚羊蘇門達臘猩猩蘇拉塚雉薰倒牛科薑科薑花間冰期藍岩鬣蜥藍喉錐尾鸚鵡藍翅鸚鵡藍翅金剛鸚鵡藍牛羚藍莓藍靛果忍冬闭籽花科藜木科葡萄栽培葫芦科葵花籽葉仙人掌屬钟花科蒟蒻薯属钩药茶科钩枝藤科蒺藜肯尼亞古猿肾药花科肉叶刺茎藜科肉豆蔻肉质腐生科铁青树科蓍屬蓝田人蓪草银莲花属银钟花科银杏蓼属铃兰科蓇葖果蔬菜蔷薇果脱粒机鄂氏麂羚膠囊醉蝶花科醉鱼草属野牡丹科野豬野茉莉科金太陽鸚鵡金莲木科金鱼草金葉猴金虎尾科金柑金梅草科金樱子金檀木科釀造酒長身𩷶長耳垂傘鳥长耳鳞尾松鼠腐屍鸚鵡酢漿草屬酸豆酒税法酒瓶兰艷山薑苍耳苦楝苦槛蓝科苦木科鋸脂鯉亞科苹果雞冠刺桐雨久花科雪叶科雪花蓮屬雜食動物雌蕊群蛇菰科雙領蜥屬透骨草科陸寄居蟹附果陀螺果科柠檬柳雷鸟柽柳科柑果染黑齒接骨木属枫香果子果食主义果醬果樹果渣林仙科揚穀插花李子李属杯盖花松鴉杜香果科杜茎山科杜英科杜虹花杉叶藻科栎属核果核果木科格林納達棕翅鳩栒子属栓皮果科桐油树桃叶珊瑚属桃兒七桑寄生科桑岛麂羚桑橙桔梗科梧桐梨果梭梭梓木梅花草属森秧雞森林古猿森林園藝棒果木科棒木科棕臀稚冠雉棕腹鶇棕果蝠棕櫚䳭棉冠獠狨植物植物学椰子貓椴树科業 (佛教)楓桃楔瓣花科楔蕊花科榲桲槭树科槲寄生槲寄生科槲树果科樹袋鼠橡子橄榄橄欖油檸檬酸檄樹檀香科欧洲百合歐歌鶇歐洲冬青歐洲柏大戟母草科毒魚豆毒鼠子科毛地黄属毛药树科毛茛属毛里求斯鸚鵡毛枝树科水穗草科水馬齒科水鳖科水麦冬科水蕹科水果水果列表水母柱树水晶兰科河狐油粒體油蜡树科油桃木科油橄欖沼澤鹿沉香屬沙漠鬣蜥波多黎各鸚鵡泰诺族泽兰族泽茶科洋紫荊洋酢浆草科清明溲疏属满山红澎湖特色植物澱粉體澳石楠澳韭兰科澳远志科木麻黃科木通科木果树科木根草科木棉科木樨科木油樹挪威枫朴属朴樹有色體有性生殖房底珠科星叶草科春化现象流蘇樹浮萍亚科海角櫻草屬海葡萄海葡萄屬海桐花科海桑科海榄雌属浜藜叶科浆果斯瑟馬島小鸚鵡新大陸禿鷲新喀吸蜜鸚鵡新石器时代新畿內亞極樂鳥新西兰鸲鹟方枝树科斑帆蜥斑嘴犀鳥斑背小羚羊文定果属文定果科旱芹时钟花科旌节花科旋花树科擬黃鸝懶吼猴懶猴屬散沫花扦插扭角林羚扯根菜科托哥巨嘴鸟拟苇科拉奈孤鶇曲奇曲胚科曼陀罗花普里阿普斯普通鳴冠雉智利風鈴草智利木2,4-二氯苯氧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