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林芳年

指数 林芳年

林芳年(),舊名林精鏐,筆名李秋華,是傳統詩人林芹香(林泮)長子。今臺南市佳里區人。生於臺南廳蕭壟支廳子龍廟(今臺南市佳里區子良里)。為台灣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林芳年幼弟林金莖,日本亞細亞大學法學博士,曾擔任中華民國駐日代表、亞東關係協會會長。外孫歐崇敬,為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

目录

  1. 28 关系: 台灣筆會台灣詩人台灣文藝家協會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吳新榮佳里區佳里青風會徐清吉北門七子利玉芳王登山羊子喬莊培初黃崇雄黃平堅黃衍輝郭水潭葉向榮鄭國津自立晚報臺南縣臺灣文藝聯盟林金莖歐崇敬我愛美金曾對1914年臺灣1989年逝世人物列表

台灣筆會

台灣筆會,台灣文學組織,1987年成立。.

查看 林芳年和台灣筆會

台灣詩人

客語文學的發展較之臺灣閩南語文學,其進程更為晚到;其創作人數,相較於閩語文學作家,也稀少得多。真正以客語來書寫文學創作應該是在1987年解嚴以後的事了。 客語意識的形塑與下列的運動有極大的關係。1988年11月由創刊於1987年的《客家風雲》雜誌社──後改名為《客家雜誌》──帶動成立了「客家權益促進會」,匯集客家各股勢力,以實際行動發起並主導「還我母語運動」。1988年12月28日,上萬名客家人走上街頭爭取客語發音權。主要訴求有三:.

查看 林芳年和台灣詩人

台灣文藝家協會

台灣文藝家協會,1939年12月4月由台灣詩人協會改組而成,在台北成立。會員共有六十二人,由黃得時、西川滿為籌備委員。當時參與的台灣作家有王育霖、王碧蕉、郭水潭、邱淳洸、邱永漢、黃得時、吳新榮、周金波、莊培初、張文環、水蔭萍、楊雲萍、藍蔭鼎、龍瑛宗、林精鏐(林芳年)、林夢龍等人。隔年的1月1日,該協會的機關雜誌《文藝台灣》創刊,由日本作家西川滿擔任主編兼發行人。1941年2月發行2卷1號以後,該協會為了配合日本帝國主義的宣傳和響應皇民化運動而改組,會長為台北帝大教授矢野峰人,事務組長為西川滿。改組後西川滿另行籌組「文藝台灣社」,《文藝台灣》也改由「文藝台灣社」發行,協會形同解散。此後《文藝台灣》實際上成為西川滿一手主導的雜誌,被塑造成日本人外地文學的象徵,以浪漫、耽美的藝術至上主義為主。.

查看 林芳年和台灣文藝家協會

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文學組織,為臺灣文藝聯盟於1935年6月1日在臺南州北門郡佳里街所成立的支部,對鹽分地帶文學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在該支部成立以前,鹽分地帶(相當於北門郡)的文學仍以傳統漢詩文為主,而該支部成立後,鹽分地帶的文學開始匯入臺灣新文學運動的主流。 文聯佳里支部的理念為文學大眾化,在其成立宣言中便表示該支部的成立除了是文聯的擴大強化,並要鮮明地表達地方觀點,顯現出左翼的思想。不過由於吳新榮基於現實考量採取折衷作法,文壇上的各種黨派在鹽分地帶均可被接納。然而隨著臺灣文藝聯盟的沒落瓦解,佳里支部也在1936年年底解散,但舊支部成員仍以「鹽分地帶同人」的身分繼續於文壇上活動。.

查看 林芳年和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吳新榮

吳新榮(),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台灣鹽水港廳(今臺南市將軍區)人。台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台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查看 林芳年和吳新榮

佳里區

佳里區位於臺灣臺南市西部,北鄰學甲區,西鄰將軍區,西南連七股區,東鄰麻豆區,南接西港區。縣市合併前為全縣人口最多的鎮。全境地勢平坦,海拔約5.5公尺,境內有將軍溪與七股溪流經。 本區是北門地區鹽分地帶的門戶及政經中心。日治時期以來出了許多鹽分地帶文學家及詩人,被視為臺灣文學重鎮。此外也是西拉雅系平埔族蕭壠社的聚居地,為臺灣最早的西拉雅文化發源地之一。代表作物為牛蒡,有「牛蒡的故鄉」之美譽。.

查看 林芳年和佳里區

佳里青風會

佳里青風會 昭和7年(西元1932年)吳新榮從日本返臺,隨即組織「佳里青風會」,成員以當地年輕人居絕大多數。.

查看 林芳年和佳里青風會

徐清吉

徐清吉()生於佳里鎮。他與郭水潭、王登山曾經加入日本人多田利郎在1929年(昭和4年)創立的“南溟藝園”。是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也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查看 林芳年和徐清吉

北門七子

北門七子,指的是「鹽分地帶文學」的七位代表作家:吳新榮(1907-1967)、徐清吉(1907-1982)、郭水潭(1908-1994)、王登山(1913-1982)、林芳年(1914-1989,原名林精鏐,佳里鎮子龍里人)、莊培初(1916-)、林清文(1919-1987),他們約在1930年代起活躍於台灣文學界。七人都出身於被稱為鹽分地帶的台南州北門郡(今台南市北門地區),創作內容充滿許多當地特有的鹽鄉、鹽村情懷,並致力於推動文學運動。.

查看 林芳年和北門七子

利玉芳

利玉芳 ,台灣詩人,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祖籍廣東蕉嶺。為笠詩社、台灣現代詩人協會、《文學台灣》同仁。現居台南市下營區。 父親利祥昌在日治時期受高等教育,而曾服務於日本海軍並參與二次世界大戰,因祖父不捨田荒,而大伯早逝且二伯正在外地擔任校長,因此父親辭去戰後任職的鄉公所返家自耕。母親吳瑞蘭是鄰近村落竹田鄉噸物(潭)人,由嫁到噸物的姑姑從中牽線而成為父親的續弦妻。有兩位姊姊,利玉芳排行老三,下有一妹和兩位弟弟,二弟住內埔老家附近。在家鄉的內埔中學畢業後考上屏東女中,但每天從內埔騎腳踏車到屏東,體力難以負荷,經常精神不佳,並在課堂上打瞌睡,一年後即因成績不佳而主動申請休學。 跟隨當時去高雄加工區工作的風潮,她也找到一份電子公司的工作,並重考進入高雄高商夜間部就讀,此後半工半讀,期間開始她以筆名「綠莎」陸續發表散文於《中國婦女週刊》上,並因在週刊登載徵筆友訊息而與丈夫顏壽何結下因緣。顏壽何是當時眾多筆友之一,後因她專心準備考試而中斷通信且失聯。退伍回台南的顏壽何因軍隊徵召而再來到高雄,翻閱報紙時,意外看見利玉芳在當地任職的電子公司刊登的人事廣告,於是以報載的公司地址主動寄信,沒想到也得到回應,兩人約碰面後便互相吸引而熱戀。1973年,補校畢業的利玉芳自典型客家莊嫁進傳統閩南農家的臺南縣下營鄉,後來漸漸學會閩南語。兩人育有3名兒女,大女兒在1973年出生,兩個兒子接著在1975年和1979年報到,先生顏壽何曾任職於下營鄉農會,已退休。 早年參加鹽分地帶文藝營,結識笠詩社成員,之後加入。曾以「綠莎」為筆名發表散文,之後以本名發表詩作。著有《活的滋味》、《貓》、《向日葵》、《淡飲洛神花的早晨》、《夢會轉彎》、《台灣詩人選集──利玉芳集》等詩集;散文集《心香瓣瓣》;《聽故事遊下營》、《我家在下營》、《壓不扁的玫瑰──楊逵》、《小園丅》等兒童文學作品。榮獲1986年吳濁流文學獎、1993年陳秀喜詩獎。 台灣日治時期作家林芳年生前曾評論其詩,寫道:「形象大膽、造句清新、能打破一些古陋的格調,她不僅在修辭方面有凝練的成就,且在意境的表達也有跨步的進展。.

查看 林芳年和利玉芳

王登山

王登山(),出生於臺南廳北門嶼支廳(今台南市北門區)。他與郭水潭、徐清吉曾經加入日本人多田利郎在 1929年(昭和4年)創立的“南溟藝園”。是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也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查看 林芳年和王登山

羊子喬

羊子喬,本名:楊順明。台南縣佳里鎮(今臺南市佳里區)人,台灣詩人。在台灣文學的創作、研究、資料蒐集,以及相關活動的推廣上,皆有所成就。目前在國立台灣文學館任職。.

查看 林芳年和羊子喬

莊培初

莊培初(),筆名青陽哲、嚴墨嘯、庄訊濃,於大正5年生於今佳里區營頂。他是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詩人,也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查看 林芳年和莊培初

黃崇雄

黃崇雄(1943年4月6日-),筆名蕭壟、蕭郎,台南縣將軍鄉人(現今的台南市將軍區),曾在佳里國中、麻豆國中擔任歷史教師,現在已經退休。與黃勁連、羊子喬、陳豔秋、林佛兒等人同為重要的鹽分地帶作家。其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代表作品有〈一隻鳥仔哮啾啾〉、〈烏腳病房〉。其創作生涯相當短暫,目前呈現擱筆狀態。儘管如此,黃崇雄對於台灣文學的貢獻,仍然不容忽視,因為他長期不懈地投入鹽分地帶文藝營的籌備及講師工作;而鹽分地帶文藝營是台灣八○年代及九○年代非常重要的文藝營隊,也是台灣文學、台灣文化進入教育體制之前少有的傳承管道。.

查看 林芳年和黃崇雄

黃平堅

黃平堅(1911-2005)臺南佳里人,是佳里青風會、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鹽分地帶成員,也曾是一之鄉食品負責人。.

查看 林芳年和黃平堅

黃衍輝

黃衍輝:生平不詳,據前輩詩人林精鏐(筆名:林芳年)說:黃君曾於1940年左右慕名至鹽分地帶訪王登山,而林先生於佳里設宴款待他,黃君為台灣中部人,時年約二十五至二十七歲,自「大東亞戰爭」發生之後,即失去連絡,黃氏的詩作頗多,均發表於《台灣新聞》文藝欄。.

查看 林芳年和黃衍輝

郭水潭

郭水潭()是台灣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筆名郭千尺,生於台南縣佳里人,是日治時期當地相當重要的作家,與吳新榮齊名,被後人歸為北門七子之一。.

查看 林芳年和郭水潭

葉向榮

葉向榮(1912~1939),「鹽分地帶」同仁,佳里人,與吳新榮、郭水潭、林芳年等人相善,是佳里青風會、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的成員。.

查看 林芳年和葉向榮

鄭國津

鄭國津(),臺灣鹽分地帶作家,佳里人,與吳新榮、郭水潭、林芳年等人相善,是佳里青風會、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的成員。.

查看 林芳年和鄭國津

自立晚報

《自立晚報》,1947年在台灣創辦,是臺灣第一份晚報。.

查看 林芳年和自立晚報

臺南縣

臺南縣為中華民國已經廢止的行政區,位於臺灣西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臺南縣又稱南瀛,瀛為大海、大水之意,地勢東部高聳,西部平坦,位於臺灣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之中心。東臨中央山脈的前山地帶,西臨臺灣海峽,北接嘉義縣,南與臺南市、高雄縣為界。五都升格前,全縣面積 2,016平方公里,全國排名第九,耕地面積達九萬多公頃,在全國排名第一;人口約110.4萬,佔全國第八。而此地區同時也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2009年6月29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審議通過「臺南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並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的臺南直轄市。.

查看 林芳年和臺南縣

臺灣文藝聯盟

台灣文藝聯盟成立於昭和九年(1934年)5月6日。該聯盟為台灣日治時期成立的民間文學組織,為台灣全島進步作家的大集結,許多路線或派別不同的新文學運動者皆參與其中。然而,好景不常,由於楊逵等人的文學理念與主事者張深切、張星建等人不同,在1935年脫離該聯盟,另外發行《台灣新文學》。楊逵此舉雖然沒有讓聯盟垮掉,但多少打擊到其高昂的士氣。該聯盟在1936年8月底解散。.

查看 林芳年和臺灣文藝聯盟

林金莖

林金莖(),字剛本。臺南佳里子龍廟人,中華民國外交官。曾任中華民國駐日代表。.

查看 林芳年和林金莖

歐崇敬

歐崇敬,出生於台南市,現任中州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民權時報總編輯、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副會長,曾任教于佛光大学、南华大学、环球科技大学,也从事过商业杂志总编、房地产杂志总监、财经台主持人兼顾问、文创、音乐教学等多种工作。 欧崇敬积极参与政治活動,从2008年起,三次争取參與选举。2011年受國民黨徵招參選台南市立委;2015年,欧崇敬由親民黨提名参选新竹市選區立法委員。.

查看 林芳年和歐崇敬

我愛美金

《我愛美金》是一部以描寫慈濟基金會志工李美金老師真實人生的電視劇,全劇共40課(即40集),於2011年1月24日-2011年3月4日在大愛電視《大愛劇場》時段(台灣時間每天晚上8:00)播放。.

查看 林芳年和我愛美金

曾對

曾對(),「鹽分地帶」人,與吳新榮、郭水潭、林芳年等人相善,是佳里青風會、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的成員。.

查看 林芳年和曾對

1914年臺灣

1914年台灣有日人野馬銀藏在3月21日於臺北進行飛行表演,開啟了臺灣航空史的開端,該日並被臺灣總督府訂為臺灣航空紀念日。.

查看 林芳年和1914年臺灣

1989年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1989年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

查看 林芳年和1989年逝世人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