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 关系: 台北市營巴士,台灣日治時期,上塔悠,中坡,七星郡,下塔悠,徐春卿,信義區 (臺北市),內湖橋,頂東勢,舊里族,興雅,臺北州,臺北市,臺北市 (州轄市),臺北市市長,臺北市道路列表,臺北市行政區劃,臺灣日治時期發電所列表,李長榮集團,松山區 (臺灣),松山火力發電所,松山文化創意園區,梅山鄉 (台灣)。
台北市營巴士
台北市營巴士(台北市營バス),是台灣日治時代的台北市營公共汽車,今日台北市公車的前身之一。台北市營巴士是一般通稱,正式名稱是台北市營乘合自動車。.
查看 松山庄和台北市營巴士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查看 松山庄和台灣日治時期
上塔悠
上塔悠,是臺北市的一個地名,位於今松山區東北部。.
查看 松山庄和上塔悠
中坡
中坡,原名中陂,是臺北市的一個舊地名,位於今信義區東部,範圍大致包括大道里、大仁里、中坡里及中行里。.
查看 松山庄和中坡
七星郡
七星郡()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隸屬台北州。 七星郡緊附台北市外圍,郡役所亦位於台北市,所址現為立法院青島第二會館。七星郡轄下有汐止街、士林街、北投街、內湖-庄-、平溪-庄-及松山-庄-,其中平溪庄於1932年改隸基隆郡,松山--於1938年併入台北市。.
查看 松山庄和七星郡
下塔悠
下塔悠,是臺北市的一個地名,位於今松山區北部、中山區東北部。涵蓋中山區成功里大部份、金泰里大部份、大佳里東端小部分,松山區莊敬里西端小部分和精忠里北端小部分。.
查看 松山庄和下塔悠
徐春卿
徐春卿(1895年-1947年),臺灣臺北市松山區人,臺北市參議員,二二八事件被國民政府逮捕,失蹤至今。.
查看 松山庄和徐春卿
信義區 (臺北市)
信義區,地理位置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的中間略偏東南,臺北市政府、臺北市議會、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皆位於此。 本區原為松山區的一部份,由於松山區至西元1980年代人口達45萬,轄區過大,因此在西元1990年3月12日臺北市行政區重劃時將松南地區畫出獨立設區,由原松山區縱貫鐵路以南地區與大安區和平東路3段以北合併而成,名稱取自信義計畫區。因此歷史緣由,常見區內道路以「松」字開頭,而松山高中、松山工農、松山家商等校,也因此出現今天都不位於松山區的現象。 該區百貨公司林立,許多企業總部、金融總部設於此,區內的臺北101是目前世界第八高的摩天大樓,亦是世界最高綠色建築。信義計畫區因實施都市計畫特別審議制度及重點發展區域,因此其都市景觀成為臺北市的重要亮點,並且吸引臺北眾多金字塔頂層富裕人士群聚於此。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信義區為野牡丹,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內湖橋
內湖橋,是臺灣臺北市的一座橋樑,位於松山區濱江街與內湖區濱江南路之間,1992年拆除,原位置在今日港墘路底西北側五十公尺處。.
查看 松山庄和內湖橋
頂東勢
頂東勢,原名東勢,是臺北市的一個舊地名,位於今松山區中西部。.
查看 松山庄和頂東勢
舊里族
舊里族,是臺北市的一個地名,位於今松山區東部。.
查看 松山庄和舊里族
興雅
興雅,是臺北市的一個舊地名,位於今信義區的西北部及大安區的東北部,範圍大致包括信義區新仁里、興隆里、正和里、西村里、興雅里、雅祥里等里的全部,與敦厚里西北半部、四育里西端、安康里西半部、三犁里西北端、三張里北端、景新里北端、景聯里北端,中興里中北部,以及大安區華聲里、正聲里、車層里、光信里等里的全部與通化里東北角。.
查看 松山庄和興雅
臺北州
臺北州為大日本帝國的行政區劃之一,由原臺北廳合併宜蘭廳及桃園廳的三角湧支廳而成。其下管轄三市九郡,州治設於臺北市,轄域包括今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
查看 松山庄和臺北州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松山庄和臺北市
臺北市 (州轄市)
臺北市()是台灣日治中後期(1920年-1945年)存在之行政區,也是當時台灣的首府,隸屬於臺北州;為臺北州州治、以及台灣日治時期最高統治機關臺灣總督府的所在地,因而有「島都」的稱號,與被稱為「帝都」的首都東京相呼應。。此為臺北建市之始,創立時的轄屬範圍包含今臺北市的萬華區、大同區、中正區、中山區及大安區,1938年擴大至今松山區、信義區一帶。 臺北市大致上可以分為城內、大稻埕和艋舺三個市街區。城內主要居住著內地人(日本人),而大稻埕與艋舺主要居住著本島人(台灣漢人)。除了經濟上的各種設施,臺北市也有公園、圖書館和博物館等當時文明都市的文化設施。街道上紅磚或鋼筋水泥造的三層房屋,並排著20公尺寬的柏油路。市區的中央是7.6萬平方公尺大的新公園。包圍城內區的是三線道路,沿路設置行人步道,步道和安全島上種植樹木,因景觀秀麗而有「東方的小巴黎」之稱。.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大正九年(1920年),臺北州臺北市成立時置市尹一人,由官方派任,另設有市助役輔助市尹。昭和十五年(1940年)改稱市長,增添一名市助役。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開始,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置市長一人,薦任或簡任,綜理全市行政。1951年改為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3年,連選得連任一次,1960年任期延長為4年。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改由行政院派任。至1994年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復由市公民選舉產生。 目前臺北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臺北市,綜理市內行政,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三人,由市長任命,協助市長處理市政,比照簡任十四職等。 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另置副祕書長、參事、技監、顧問、參議,同由市長任免。.
查看 松山庄和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道路列表
台北市道路列表除列出台北市境內道路外,並說明道路命名、分段等原則。.
查看 松山庄和臺北市道路列表
臺北市行政區劃
臺北市的行政區劃有過多次變化,現今的轄區範圍確立於1968年升格直轄市之時,當時設置16個區,之後在1990年調整成現行的12個區,其中中正、大同、中山、松山、大安、萬華、信義等7區是最初臺北市的轄區範圍,屬於市中心;士林、北投、內湖、南港、文山等5區則為後來由臺北縣劃入台北市的轄區,位置較為外圍。.
查看 松山庄和臺北市行政區劃
臺灣日治時期發電所列表
臺灣日治時期發電所列表僅列出至1895年至1945年止台灣日本時代規劃或興建的發電所,主要分為水力發電及火力發電。其中在1930年代「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完工前係「火主水輔」時代,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開始營運後轉為「水主火輔」時代。.
李長榮集團
李長榮集團(英語:LCY GROUP),台灣的企業集團,核心公司為李長榮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李長榮化工或榮化)。.
查看 松山庄和李長榮集團
松山區 (臺灣)
松山區是中華民國臺北市轄下的行政區,位於臺灣北部,臺北市中心偏東地帶。區內有許多大型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夜店,臺北小巨蛋及松山機場也位於此區。區內的饒河街夜市則為臺灣著名的觀光夜市之一。而區內的敦化北路及南京東路一帶是臺北重要的金融商圈,不少國內外知名的企業及金融機構均在此雲集,而有「臺北華爾街」之稱。此區也有臺北市最早的都市計劃開發區民生社區,由於該區域內建蔽率低,容積率嚴格限制,而且處處公園,文教設施完善,而成為臺北市區傳統的優質住宅區之一,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松山區為朱槿,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查看 松山庄和松山區 (臺灣)
松山火力發電所
松山火力發電所位於臺北市松山區,前臨撫遠街,後靠基隆河,為臺灣第一個火力發電所。.
查看 松山庄和松山火力發電所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台北市松山文化創意園區(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簡稱松山文創園區(原松山菸廠)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建於1937年,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1945年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1947年又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1998年停止生產,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並於2010年正式轉型定名「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在戰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停產後已經成為台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除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舊址目前還有臺北文創大樓及興建中的台北大巨蛋,與松山文創園區分屬不同管理單位;且臺北文創大樓為BOT模式獨立經營,不屬於松山文創園區營運範圍,兩者亦互不隸屬。.
查看 松山庄和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梅山鄉 (台灣)
梅山鄉(台語:Bôe-san-hiong)位於台灣嘉義縣東北部,北鄰雲林縣古坑鄉;東鄰阿里山鄉,西鄰大林鎮,西南接民雄鄉,南接竹崎鄉,位置上緊臨嘉義都會區,屬同一生活圈。.
查看 松山庄和梅山鄉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