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北魏行政區劃
北魏政區承襲十六國,與南朝一樣為州郡縣三級制。北魏自代北之地(今山西省北部)崛起,統一華北後,屢次入侵南朝宋,佔領山東、河南與淮北地。又取南朝齊淮南地及南朝梁漢中、劍閣一帶。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東部,東達遼西,南達江漢流域。在擴充領土期間,州郡多因時制宜,到487年開始整頓。到北魏孝明帝之後領土減少,州郡濫置。 北魏州轄區不大,州刺史可越郡級直接管理縣,使得郡級逐漸虛級化。北魏設有僑州郡縣和雙頭州郡(如南雍州),並將州郡縣按人口數分等級。為了防範新附或異姓叛變,於406年將各級行政長官分立三位,其中州刺史方面須一位為宗室,還設有負責地方軍政的行台及管理數州軍事的都督。 北魏還特為鮮卑本族或其他民族(漢人除外)設置領民酋長來管理該族,地位只次於州刺史。又延續十六國政區,設有管理州境內其他民族的護軍。其地位等同郡守,至457年廢除。還有鎮戍制,於重要的軍事要地設鎮。鎮由鎮將管理,下置戍,由戍主管理。其中又以鞏固首都平城的六鎮,自孝文帝遷都後勢微。六鎮民變後,北朝的鎮戍專管軍事,不再具政區性質。.
查看 東荊州和北魏行政區劃
荆州 (古代)
荊州,是中國古代的ㄧ個行政區劃,最早由漢武帝依據九州分區而設置。.
查看 東荊州和荆州 (古代)
荆州 (北魏)
北魏在其国土内設荊州和東荊州,治所分別在山北(河南魯山)和泌陽東陵鎮(河南泌陽)。.
查看 東荊州和荆州 (北魏)
顯州 (隋朝)
顯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太和年間在今河南省泌阳县設置東荊州。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称淮州。隋朝淮州下轄2郡3县。開皇五年(585年),改称顯州。大業三年(607年),郡制施行,顯州改称淮安郡,下轄7县。唐朝复称顯州,贞观九年(635年)改显州置唐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驻马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東荊州和顯州 (隋朝)
郦道元
郦道元(466年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生於獻文帝天安元年(西元四六六年),另一說為孝文帝延興二年(西元四七二年),卒於明帝孝昌三年(西元五二七年)。其父親為郦范,在北魏太武帝時就已為官,做過平東將軍、青州刺史,進爵為永寧侯。酈道元十多歲時,就遊青洲江河,喜愛大自然。曾襲封永寧侯,後降為伯。曾任東荊州刺史,因得罪權貴,被免去官職。十年後,朝廷復起用為著河南尹。明帝孝昌元年,率軍去彭城討平元法僧叛亂,因功陞為御史中尉。因他彈劾過汝南王元悅,在雍州刺史萧寶夤想反叛北魏時,元悅乘機叫朝廷派酈道元去宣撫,酈道元入關時被萧寶夤殺害。著有《水经注》,是著名的文學與地理學大作。.
查看 東荊州和郦道元
杨大眼
杨大眼(?-518年),武都(今属甘肃)人,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北魏时期名将。.
查看 東荊州和杨大眼
東荊州
東荊州,北魏在其国土内設荊州和東荊州,治所分別在山北(河南鲁山县)和泌陽東陵鎮(河南泌陽)。 郦道元、曹芝、杨大眼、冯景昭、李魔怜曾任刺史。西魏,改名淮州。.
查看 東荊州和東荊州
東魏行政區劃
東魏自北魏分裂後,繼承有八十州。.
查看 東荊州和東魏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