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東揚州

指数 東揚州

東揚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北朝萧梁在今浙江绍兴設置東揚州東揚州领会稽郡,会稽、山陰、永興、上虞、始寧、句章、余姚、諸暨、鄞县、鄮县、剡县11县,南陳一度废止,后再設置。589年(開皇9年),隋朝灭陳朝,東揚州改为吴州。605年(大業元年)改为越州。607年(大業3年)改称会稽郡。 D D D.

10 关系: 谢嘏蕭綸蕭正義蕭𧫷虞寄陳伯固陳伯茂陸山才永嘉郡沈懷文

谢嘏

謝嘏(),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表字含茂,陳郡陽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

新!!: 東揚州和谢嘏 · 查看更多 »

蕭綸

蕭綸(),字世調,梁武帝萧衍第六子,母丁充華。谥号邵陵攜王。.

新!!: 東揚州和蕭綸 · 查看更多 »

蕭正義

蕭正義(),字公威,南兰陵郡兰陵县人,南北朝时南梁宗室。 蕭正義的父親蕭宏是梁武帝蕭衍六弟,最初封平樂侯,擔任太常卿、南徐州刺史。蕭宏死後兄長蕭正立辭讓爵位,於是襲封臨川嗣王。大同十年(544年),梁武帝臨幸朱方,蕭正義修葺解宇待駕。當時京城西部有山峰,山高數十丈,三面臨水,名「北固嶺」;蔡謨在該處建築探查軍情,其後建築崩壞,剩下小亭字,十分狹窄。蕭正義於是擴括路面,加上欄杆,梁武帝就能到建築上,並說:「這山峰未必須固守,但京口實在壯觀啊。」並改山名為「北顧嶺」,賜他束帛,進封安東將軍。 中大同元年(546年),蕭正義轉任東揚州刺史,之後逝世。.

新!!: 東揚州和蕭正義 · 查看更多 »

蕭𧫷

蕭(),南梁昭明太子蕭統第四子,梁宣帝蕭--之弟。 中大通三年(531年),皇太子蕭統去世。大同三年三月戊戌(537年3月29日),梁武帝封蕭為武昌郡王,食邑二千户。中大同元年七月辛酉(546年9月1日),出任東揚州刺史。當年八月丁丑(9月17日),蕭去世。 大定元年(555年),蕭之兄蕭-詧-在西魏的扶持下稱帝。.

新!!: 東揚州和蕭𧫷 · 查看更多 »

虞寄

虞寄(),字次安,會稽餘姚人《陳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三》:寄字次安,少聰敏。年數歲,客有造其父者,遇寄於門,因嘲之曰︰「郎君姓虞,必當無智。」寄應聲答曰:「文字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入謂其父曰:「此子非常人,文舉之對不是過也。」《南史·卷六十九·列傳五十九》:虞荔字山披,會稽余姚人也。祖權,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檢,平北始興王諮議參軍。……第二弟寄……寄字次安,少聰敏。年數歲,客有造其父,遇寄於門,嘲曰:「郎子姓虞,必當無智。」寄應聲曰:「文字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入謂其父:「此子非常人,文舉之對,不是過也。」,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员。 虞寄的祖父虞權是南梁的廷尉卿、永嘉太守,父親虞檢則是平北將軍始興王蕭憺的諮議參軍,長兄南陳中書舍人虞荔。虞寄自幼聰明,幾歲時曾有客人探望父親,看到虞寄就笑他:「你姓虞,一定欠缺智慧。」他回答:「你不分清楚文字,難道你也欠缺智慧?」客人十分慚愧,進去和他父親說:「你的兒子並非常人,文舉應對的說話也比不上他。」長大後的虞寄好學,擅長文章,個性淡泊,有避世的志香。成年後獲推舉為秀才,考得好成績,從宣城王國左常侍起家。大同年間,遇上驟雨,宮殿前經常有雜色的寶珠,梁武帝看到後神情歡喜,虞寄就呈上《瑞雨頌》。武帝對他的兄長虞荔說:「這首詩文字脫俗,是大臣中的的陸雲,應該如何擢升?」他聽到了,歎道:「這樣美好的描述,是表達太平盛世的情懷,不是藉此買名求仕的。」於是閉門稱病,以讀書自娛。岳陽王蕭詧出任會稽太守,招引虞寄任職行參軍,遷官記室參軍,領郡五官掾;又轉為中記室,依然領五官掾。在職期間將煩苛事務簡化,只求大體,官署內整天寂靜。 侯景之亂發生,虞寄伴隨兄長虞荔入臺,除官鎮南將軍湘東王蕭繹的諮議參軍,加貞威將軍。建康陷落,他逃回家鄉;張彪到臨川,強迫他同行,他和張彪將領鄭瑋同船隨行,鄭瑋層不順張彪,就擄去虞寄出奔晉安,當時陳寶應佔據閩中,得到寄虞寄十分高興。陳霸先平定侯景,虞寄勸陳寶應主動攀附,他同意並派使者投誠。承聖元年(552年),除授和戎將軍、中書侍郎。陳寶應愛才,藉詞道路阻隔不讓他出任,每次招引他擔任幕僚,委派文事,他都辭讓,於是獲免。及後陳寶應娶留異的女兒為妻子,陰謀謀反,虞寄略微知道陳寶應意向,在言談之間陳述臣民順從道理,略帶隱語規勸,但陳寶應總推說其他事情;陳寶應又曾叫部下朗誦《漢書》,自己伏著休息聆聽,說到蒯通遊說韓信「看你的背,卻是貴不可言。」陳寶應突然起來說:「真是智士。」唯虞寄嚴肅地說:「他令酈寄背叛,讓韓信驕傲,不能夠稱為有智慧;怎比得上班彪寫《王命論》,知道天命所歸嗎?」 他知道陳寶應不聽勸諫,害怕將會惹禍,就穿上居士服裝拒絕,經常在東山寺居住,裝作腳病不能站立。陳寶應認為他找藉口,就派人燒掉他的居所,虞寄依然躺臥不動,親友把他扶出來,他說:「我的性命沒有依靠,可以到哪兒避難?」縱火的人立刻自己救火,陳寶應自此信以為真。到及留異舉兵,陳寶應提供兵卒,虞寄寫信大力勸諫,令陳寶應非常生氣。有人對陳寶應說:「虞公病重了,說話多錯處。」於是他減少懷疑虞寄,也因為虞寄有民望,就寬恕他。到陳寶應被南陳軍隊打敗,連夜到蒲田,就對他的兒子陳扞秦說:「早知道聽虞寄的話,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陳扞秦只會哭泣。陳寶應被擒,和他有來往的賓客都被殺,只有虞寄有先見之明避免災禍。當初有僧人慧摽才思敏捷,得知陳寶應起兵就送給他一首五言詩:「送馬猶臨水,離旗稍引風,好看今夜月,當入紫微宮。」陳寶應看到後很高興,慧摽送給虞寄看,而他看了一下就停止,神情凝重無言。慧摽走後,他對親友說:「他既然以此開始,必定以此結束。」最後慧摽也被殺。 陳文帝很快命令都督章昭達安排虞寄入朝,他來到後,即時得到文帝引見,對他說:「管寧你還好嗎。」慰勞的心情顯而易見,不久文帝對到仲舉說:「衡陽王陳伯山出閣,雖然尚未設置府僚,但總要有人跟隨擔任書記,需要找尋老成博學而有德行的人。」到仲舉來不及回應,文帝已經再說:「我已經有人選。」親自下詔起用虞寄,虞寄入朝致謝,文帝對他說:「讓你屈就衡陽王府,不只是因為文事,而是想你當衡陽王的老師。」不久兼任散騎常侍,出使北齊,虞寄藉老病推辭不成行,擔任國子博士,很快又上表情求辭職回鄉,文帝優待詔命回應,讓他東回,又除授東揚州別駕,虞寄又以病推辭。陳宣帝即位,徵用他出任揚州治中、尚書左丞,沒有就任;再授除東中郎建安王陳叔卿的諮議,加戎昭將軍,再次以病推辭,不想日夜陪伴。於是建安王特令停止王府公事,有疑議才請他決定,只需要他初一和十五修書致意。太建八年(576年)加太中大夫,仍然擔任將軍,到太建十一年(579年)去世,虛齡七十。 虞寄自年輕就純正踏實,行事仁愛寬厚,對童仆也沒有給以臉色,在危急時亦堅守節操,說話語氣嚴肅,不怕刀劍威脅。自從他流落南方、和兄長虞荔分開後就患上氣病,每次得到兄長的書信,都會氣喘加劇,有時到達危殆的地步。他任職官位不到幾年數月,尚未任滿就自己請求解任,經常說:「知足的人不會受辱,我知足了。」因病辭官回家後,每逢諸侯王任職州將,一定到他家門下車拜訪致禮,虞寄命人放下鞭板,用几杖陪坐。他時常出遊到福晉寺院,鄉里互相告之,老少也聚集一起向他叩拜。人們定下約誓,會說像虞寄就代表不會欺騙,他的品德行為令人感動,唯獨他的文章因戰亂大多散失。.

新!!: 東揚州和虞寄 · 查看更多 »

陳伯固

伯固(),字牢之,南陈世祖文帝陈蒨第五子,封新安王。.

新!!: 東揚州和陳伯固 · 查看更多 »

陳伯茂

伯茂(),字郁之,南陈世祖文帝陈蒨第二子,母皇后沈妙容,封始兴王。 559年(永定3年)8月,为祖父陳道談後嗣,封始興王。加寧遠将軍、置佐史。任使持節、都督南琅邪彭城二郡諸軍事、彭城郡太守。561年(天嘉2年)正月,为宣惠将軍、揚州刺史。 当时,北伐軍人在丹徒盗掘晋朝郗曇墓,大获晋右将军王羲之书法及诸名贤遗迹。事件发觉,赃物被县官没收,藏在秘府,文帝知道伯茂好古,多将这些书帖賜给他。于是陈伯茂大工草書、隷書,会得右軍(王羲之)之法。562年(天嘉3年)6月任镇東将軍、東揚州刺史。 566年(天康元年)4月,废帝陈伯宗即位,5月陈伯茂为征東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劉師知想矫詔外放皇叔安成王陳頊,陈伯茂支持劉師知。劉師知事发被杀後,陳頊害怕陈伯茂扇動朝廷,567年(光大元年)2月,進陈伯茂中衛大将軍,居住禁中,专与废帝游处。陳朝衆望归于陳頊,陈伯茂不满,日夜愤怨,多次口出恶言。建安人蒋裕、韓子高谋乱,陈伯茂参与。568年(光大2年)11月,陈顼以太皇太后章要儿的名义废陈伯宗为臨海王,陈伯茂为温麻侯。六门之外有别馆,为诸王冠婚之所,名为婚第,此时命陈伯茂出居到别馆。路上陳頊派刺客襲杀,陈伯茂在車中死去,享年18岁。.

新!!: 東揚州和陳伯茂 · 查看更多 »

陸山才

山才(),字孔章,吳郡吳縣人《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陸山才字孔章,吳郡吳人也。祖翁寶,梁尚書水部郎。父汎,散騎常侍。山才少倜儻,好尚文史,范陽張纘,纘弟綰,並欽重之。起家王國常侍,遷外兵參軍。尋以父疾,東歸侍養。承聖元年,王僧辯授山才儀同府西曹掾。高祖誅僧辯,山才奔會稽依張彪。彪敗,乃歸高祖。《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陸山才字孔章,吳郡吳人也。祖翁寶,梁尚書水部郎。父泛,中散大夫。山才倜儻,好尚文史,范陽張纘、纘弟綰並欽重之。,南梁、南陳官员。 陸山才的祖父陸翁寶是南梁尚書水部郎;父親陸汎則是散騎常侍。陸山才年少卓越豪邁,喜歡文學與史學,范陽的張纘與其弟張綰都敬重他。他從王國常侍起家,遷任外兵參軍,不久因為父親患病回鄉奉養。承聖元年(552年),王僧辯授陸山才儀同府西曹掾,到陳霸先誅殺王僧辯,他逃到會稽依附張彪。張彪敗亡,陸山才最終歸附陳霸先。紹泰年間,都督周文育出鎮南豫州,不懂奏疏,就任用他為長史協助政事。周文育南征,打敗蕭勃,擒拿歐陽頠,計畫多出自陸山才;及後周文育西征王琳,留下他監督江州事務,仍然鎮守豫章。周文育與侯安都在沌口戰敗,余孝頃自新林入侵豫章,陸山才召集餘眾依附周迪。周迪擒拿余孝頃、李孝欽等人,派遣陸山才從都陽樂安嶺東路送他們到京師,之後除授中書侍郎;又由樂安嶺安撫南川各郡。周文育重新鎮守豫章金口,他再任貞威將軍、鎮南長史、豫章太守。 周文育被熊曇朗殺害,熊曇朗囚禁陸山才等人送往王琳處。未送到時,侯安都於宮亭湖擊敗王琳部將常眾愛,於是他才能回國,擔任貞威將軍、新安太守。因為王琳未平定,陸山才留守富陽縣捍衛東路。之後他入朝為員外散騎常侍,遷任宣惠將軍始興王陳伯茂長史,代行東揚州事。侯安都討伐留異,他率領王府部下跟隨;留異戰敗後獲除任明威將軍、東陽太守,入朝為始興王長史,帶會稽郡郡丞,代行東揚州事,唯未拜授就改授散騎常侍,兼度支尚書,任滿後改為實授。陳頊南征周迪,委派陸山才為軍司,討平周迪後復職。余孝頃自海路襲擊晉安,他又以本官到會稽提供策略。回朝後,因在宴席上和蔡景歷言語失禮,被彈劾罷官。不久又授與散騎常侍,遷轉雲旗將軍、西陽武昌二郡太守。天康元年(566年)他去世,虛歲五十八,贈右衛將軍,諡簡子。.

新!!: 東揚州和陸山才 · 查看更多 »

永嘉郡

永嘉郡,中国东晋时设置的郡。.

新!!: 東揚州和永嘉郡 · 查看更多 »

沈懷文

沈懷文(),字思明,吳興武康人。南朝宋官員。沈懷文在孝武帝一朝曾獲寵待,但他屢次進不合孝武帝心意的諫言,終招來孝武帝不滿,並賜死。.

新!!: 東揚州和沈懷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