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杜光庭

指数 杜光庭

杜光庭(),字宾至,一说字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雲(今中国浙江)人。唐朝上清派著名道士。.

目录

  1. 52 关系: 十国春秋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乙救苦天尊姚鵠委羽山大有宫上章中國小說中國道教史七十二福地三十六小洞天乾親应夷节五代十国五兵尚書张为俠客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刘知俊周庠呂元素傳奇 (小說)玉京山王宗侃王喬 (蜀國)王喬 (河東)王元膺紅拂女缙云县瑶姬道经西王母骊山老母许寂鹤鸣山都江堰鄭志明 (學者)臺灣中學國文科課程金扫帚奖老子想尔注虯髯客虯髯客傳陳敬瑄析數李荣 (哲学家)李靖杜光庭 (消歧義)楊上善水德星君洞天洞玄靈寶定觀經...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十国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国世系表一卷,十国地理表二卷,十国藩镇表一卷,十国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载:“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越缦堂读书记》日记曰:“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吴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国春秋》。 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也指出了本书的一些瑕疵。比如由于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长,对吴越国统治者称某某王,而对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后唐伐荆南时,虽然荆南时为后唐属国,仍然称后唐为“入寇”等。.

查看 杜光庭和十国春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或《常清靜經》,作者不詳,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道教稱太上老君西遊崑崙山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經仙人轉傳傳授,葛玄筆錄而傳世。學者推斷此經出於六朝或唐代,葛仙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之題記,當為依託者所題。從内容文字來看,此經似乎深受大乘佛教的中觀哲學和初唐重玄學的影響。 本經篇幅短小不足四百字,教人靜心清神、遣欲入静、得性悟道,被道教視為修煉性功的法寶,乃道士日常诵习的功课之一。.

查看 杜光庭和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簡稱太乙天尊或救苦天尊,是道教尊神,又稱青玄上帝、青華大帝、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誕辰為舊曆十一月十一日,道教經典記太乙天尊居「東方長樂世界」妙嚴宮(「嚴」或作「巖」),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一如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獅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查看 杜光庭和太乙救苦天尊

姚鵠

姚鹄,字居雲。蜀(今四川)人。 生卒年不详。早年隐居蜀中,开成中,游歷陕州,與陕虢观察使姚合有唱酬。會昌三年(843年),宰相李德裕薦為進士。咸通十三年,官至台州刺史。胡震亨稱其詩“清拔不可多得”有《姚鹄诗》一卷,已佚。《全唐诗》錄其詩一卷。.

查看 杜光庭和姚鵠

委羽山大有宫

委羽山大有宫是一座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羽山村的委羽山麓的一座道教宫观,现为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大有宫山门两壁上依稀写有龙虎二字,为民国叶公甫手书。大殿的天井凿有一口宋代古井,刻“瑞井”二字,而厢房西侧亦另有一口丹井,相传为古代道士炼丹取水之用。大有宫后是羽山洞,为道教著名的“天下第二洞天”所在。洞口竖着“薜萝深处”碑,碑文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有宫主持蔡心斋邀请朴道人所书。洞内亦有石碑,上写朱文两行:此洞通东海,有缘到龙宫。据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志》载: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天台县樵夫不慎失脚坠入一穴中,走了一日,听见头上有鸣橹声,又走了一日,从黄岩县委羽洞出来。元代陶宗仪亦称,曾有好道之人在洞中行走两日后,听到橹声。.

查看 杜光庭和委羽山大有宫

上章

上章,道教天師道道士與神靈溝通的主要手段,是天師道最重要的儀式。上章儀式模倣官員向皇帝上呈奏章的制度,道士在冥想中想像召出身中的神靈為隨從,一同上升天庭向太上老君遞上章本,為信徒陳述懺悔認罪、祈請求福的願望,請求大道降下「道氣」護衛信眾。清醒後道士會焚燒章本,讓信徒吞服其灰燼。章本行文有一定的格式和範本,相傳太上老君曾授予張道陵章本300種,許多在後世失傳。信徒請託道士上章,須交付米、油、筆、紙等物資為「章信」。東漢六朝時的上章之法後來演變成齋醮中的其中一道程序,流傳至今。.

查看 杜光庭和上章

中國小說

中國小說经历了从神话传说、志人小说、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小说,直至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明清时期产生了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金瓶梅》。现代中国小说作家高行健、莫言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 杜光庭和中國小說

中國道教史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历史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正式形成于东汉的中后期。與世界其它大型宗教不同,道教並非是一人一時一地所創所生,乃中國歷代各地不同的文化、思想相結合而成之宗教。.

查看 杜光庭和中國道教史

七十二福地

道家七十二福地.

查看 杜光庭和七十二福地

三十六小洞天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其“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

查看 杜光庭和三十六小洞天

乾親

乾親,又稱為契親、客親(台灣)、仮親(日本),或俗稱乾字輩,是一種人際關係,結乾親、拜乾親又稱上契、,「誼」是指情誼,「契」是指契約,是指兩個或以上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結為一種擬親屬的關係,彼此之間以親情維繫,可以是長輩和幼輩,也可以是同輩。通常友上加親,亦友亦親,關係比一般的遠親和一般的朋友更密切,同輩的結乾親又稱結拜、結義、換帖。 日本也有認乾親的習俗,而且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但日語中的「義父母」或「義兄弟姊妹」不但指結乾親的親屬,還包括所有非血親的關係,如繼父、岳父、妻舅等繼親和姻親。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結乾親的習俗,但儀式和性質也各有不同。 在中國古代,結乾親屬於較為嚴肅的關係。現在儀式往往已經簡化,有些只是口頭承諾,彼此承認,可是沒有進行任何宗教或祭祀儀式,也沒有書面的契約成立。.

查看 杜光庭和乾親

应夷节

應夷節,字適中,汝南人。唐朝著名上清派道士。 應凝之的曾孫。其母何氏夢見流星而懷孕。應夷節年幼時即不喜肉食,七歲時就顯現其智慧。十三歲成為道士。來後隱居天台山,師事馮惟良,成為司馬承禎的法嗣。相傳死時成仙。有弟子杜光庭。 Y Y夷节.

查看 杜光庭和应夷节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查看 杜光庭和五代十国

五兵尚書

五兵尚书是中國古代官制,曹魏始置,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長。.

查看 杜光庭和五兵尚書

张为

張為,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 生卒年不詳。僅知是晚唐江南詩人,曾游福州釣臺山,與周樸齊名。咸通後進士。著有《詩人主客圖》,亦頗受稱許,《唐詩紀事》收有《詩人主客圖序》。.

查看 杜光庭和张为

俠客

俠客,又稱俠士、遊俠、豪俠,或單稱「俠」,中國傳統社會一類身份特殊的人物,他們通常仗義助人,慷慨好施,時常為人打抱不平,不一定通曉武藝。由於「俠客」,是人們心目中被景仰的對象,也是中國文學的重要主題。.

查看 杜光庭和俠客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簡稱:晴朗;On a Clear Day)是香港商業電台於2004年10月4日起推出的晨早節目,用來取代《風波裡的茶杯》和《男上女下》。節目由商業一、二台分別播出不同版本。.

查看 杜光庭和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刘知俊

刘知俊(《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字希贤,外号刘开道,在后梁太祖朱全忠为晚唐大军阀乃至后梁皇帝时为其部将。后来他担心太祖对他不利,叛变,先投岐国,再投前蜀。前蜀高祖皇帝王建却忌其才能,后将其诛杀。.

查看 杜光庭和刘知俊

周庠

周庠(《九国志》作周详)(),字博雅,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开国之君王建作为晚唐军阀为求自立连年作战时的谋主。前蜀立国后,拜为宰相。.

查看 杜光庭和周庠

呂元素

呂元素,字樸庵。江原(今四川省崇慶縣)人。 道士出身,精於道門齋醮科儀,收集六朝道書及唐代張萬福、杜光庭所制定的齋儀,“別為校定,使之適中”,著有《道門定制》十卷,书分前后两集,收入《道藏》。 L.

查看 杜光庭和呂元素

傳奇 (小說)

傳奇,指中國唐代開始的虛構性的文言短篇小說,往往專指唐代小說,又稱唐傳奇或傳奇文。傳奇上承六朝神怪小說,始創於初唐,大盛於中唐,衰落於宋代,題材主要分愛情、神怪、俠義、歷史四類,代表作品有沈既濟《枕中記》、《任氏傳》、元稹《會真記》(又稱《崔鶯鶯傳》)、蔣防《霍小玉傳》、白行簡《李娃傳》、李公佐《南柯太守傳》、陳鴻《長恨歌傳》、袁郊《紅線傳》、杜光庭《虬髯客傳》等。典型的傳奇與一般筆記小說、志怪小說不同,具有複雜情節,曲折描寫,不是實事的記錄,而是有意識的創作,首度建立中國短篇小說的形式,提供大量故事素材,對後世小說和戲曲都有重大影響。以「傳奇」指唐代小說,是約定俗成的做法,其定義是模糊的,具體包括哪些作品,學者意見互有出入。部份學者把「傳奇」界定為筆記小說以外一切的文言虛構性小說,把傳奇下限推到清代。.

查看 杜光庭和傳奇 (小說)

玉京山

玉京山,乃道教傳說中虛皇大道元始天尊之治所,號「玄都」,位於三清境上,大羅天中。山有七寶之城,紫微金闕,城中有七寶玄臺,臺上又生七寶之樹。八株騫樹施枝布葉,彌覆城上八方無極之外,麒麟獅子化生其中,神龍朱鳳悉皆飛翔,無數仙真於此處奉功朝修,灑掃、燒香、散花。此山出五色流泉,又有九色光明,徹照大羅眾天之上。 道書中亦稱玉京山為「無極虛皇天尊」、「元始天王」等仙真、老子、太上道君、玉皇之治所。.

查看 杜光庭和玉京山

王宗侃

王宗侃(《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本姓田,名师侃,《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养子和大将。《九国志·王宗侃传》.

查看 杜光庭和王宗侃

王喬 (蜀國)

王乔,蜀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县)人,曾擔任柏人縣令。後來退隱山林,隱居宣务山修炼道术,因為食肉靈芝而長生,最後駕鶴歸天。 《淮南子·齐俗训》注云:“王乔,蜀武阳人也”。为柏人令,得道而仙也。葛洪《神仙传》:“王乔为柏人令,于东北宣务山得道。”郎瑛《七修類稿》:“《神仙傳》曰:蜀人王喬,食肉芝者也。”.

查看 杜光庭和王喬 (蜀國)

王喬 (河東)

王乔是道教崇奉的神仙,漢明帝時人,传为河东郡人,曾為叶县县令。 《后汉书》中记载此人有神术,常自县至京师見帝而不见车骑,騰空飛行,临至必有双凫飞来,人举网得之,则为王乔所穿的鞋。其后,天忽降玉棺于堂前,乃沐浴服饰卧棺中,葬于城东,一夜之間土自成坟。.

查看 杜光庭和王喬 (河東)

王元膺

王元膺(),字昌美,初名王宗懿,中國五代十国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的次子,张贵妃所生。初为秘书少监。因兄长王宗仁残废,他被王建视为继承人。天复七年(907年),被封为遂王,武成元年(908年),十七岁的王宗懿被立为太子,后来改名王元坦、王元膺,王建让杜光庭做他的老师,但是王元膺骄横跋扈。永平三年(913年),他和王建宠臣内枢密使唐道袭有仇,七月初七乞巧节,唐道袭对王建说太子谋反。第二天七月初八,王元膺属下兵变,杀死唐道袭。王建派兵镇压,王元膺逃到民间,藏匿起来,第二天(七月初九,8月13日),出来要饭,被人认出,被卫士杀害,王建把他废为庶人。.

查看 杜光庭和王元膺

紅拂女

紅拂女,杜光庭所著唐人傳奇《虯髯客傳》的虛構人物,與李靖、虯髯客並稱為「風塵三俠」。 故事中,本姓張,排行第一,本為楊素府中的歌妓,因手持紅拂塵而得名。年輕貌美、機智果敢、風姿颯爽,慧眼視出李靖與虯髯客的不凡,嫁與李靖為妻,與虯髯客義結金蘭。 在李靖造訪楊素府後,當夜即投奔李靖,自稱「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與李靖私奔,結為夫婦。旋即虯髯客登場,側臥窺看紅拂女梳頭,紅拂女先與虯髯客結誼,並引丈夫與兄長相見,二人結為兄弟。最後虯髯客將家產悉數贈予李靖夫婦後,攜家眷離開,十幾年後,終於弒東南扶餘國君自立為王,完成大志,李靖夫婦灑酒遙賀。 紅拂女一直是中國古代奇女子的代表,清代《紅樓夢》中,林黛玉曾賦詩讚紅拂女:「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查看 杜光庭和紅拂女

缙云县

缙云县在中國浙江省中部偏南,是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相传黄帝在仙都鼎湖炼丹升天,因黄帝又名缙云氏,“缙云县”由此得名。.

查看 杜光庭和缙云县

瑶姬

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登场的女神。因历史的变迁,固然有多种关于瑶姬的神话传说,其中都把她称为“巫山神女”。許多传说均把瑶姬的形象描述为呈现妙龄少女形象的美丽女神。.

查看 杜光庭和瑶姬

道经

道教經典,總稱為道藏,為道教的一切經,古時候又以「雲笈」、「天章」、「寶文」、「神書、「玉緯」、「金函」、「仙經」、「丹書」、「道書」等雅名稱呼。 按道教傳說,道教經誥秘于諸天之上,為妙氣所成,乃自然天書,源起於三清境三位尊神,玉清境天寶君、上清境靈寶君及太清境神寶君。三君各說講洞真、洞玄、洞神十二部經,合為三十六部尊經。道士皈依誦曰:「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即要求皈依天尊所講真經。 就史實而言,道教在一千八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攬收先秦老莊典籍,經過長期的宗教實踐活動,並吸收、變造兩漢的方術、讖緯,與佛典,在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煉方術、齋醮科儀等方面,形成了卷帙浩繁、駁雜多端的經籍書文。.

查看 杜光庭和道经

西王母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仙。最初的形象是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后代逐漸演變為道教上古神灵,成為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近代由於羅教系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許多人把無生老母(同一人)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號稱「母娘」。又稱“西王金母”,“王母娘娘”,“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等,全称为“上聖白玉龟台九灵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 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 《八仙上寿宝卷》与沪剧《庵堂相会》的唱词中说王母是上八仙中的一柱。.

查看 杜光庭和西王母

骊山老母

骊山老母(俗写作黎山老母或梨山老母)是骊山的山神,中国传说中古代道教的女神仙。姓氏与来历不详。 驪山老母是深居于骊山上的至高无上的女仙。在中国民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道观中通常都有供奉她的香火。驪山老母多为指点迷津、传授秘籍为世人所崇奉。.

查看 杜光庭和骊山老母

许寂

许寂(《旧五代史》卷四十八),字闲闲,《旧五代史》卷七十一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官员,在末代皇帝王衍年间拜为宰相。.

查看 杜光庭和许寂

鹤鸣山

鸣山,又名鹄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位于四川成都大邑县鹤鸣乡,距离成都约70公里。鹤鸣山海拔600到1331米,与佛教南传第一站雾中山相连接,形成数百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态屏障,是很好的避暑胜地。.

查看 杜光庭和鹤鸣山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依然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江堰周边的古迹甚多,主要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玉垒关、凤栖窝和斗犀台等。 整个都江堰枢纽可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其中堰首包括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属建筑。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 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24日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杜光庭和都江堰

鄭志明 (學者)

鄭志明 (英語: Cheng Chin Min, 1957年3月15日),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碩士、博士。曾任嘉義師院語教系主任,師承史作檉與牟宗三,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南華大學通識學院院長,現任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台灣民間宗教學系中心執行長。其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神話學、民俗學、民間文學、道教文學、道教哲學、道教生死學、民間信仰、民間教派、新興宗教、宗教組織與行政、中國思想史與中國文學、宗教文學等方面。已出版專著六十餘種,論文三百多篇。.

查看 杜光庭和鄭志明 (學者)

臺灣中學國文科課程

國文科,臺灣中等教育共同課程之一。在近年臺灣教育改革過程中,逐漸轉變為「語文領域」。國文課程,採用國語授課,以教授中文古典及現代文學範文為核心,廣義上則涵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及「國學概要」、「文法與修辭」、「應用文」、「文學欣賞」等選修課程。早期國文課本,由國立編譯館依課程標準統一編定,並交由臺灣書店販售,稱為「部編本」、「統編本」;1999年後,台灣開放民間出版社編輯教科書,由國立編譯館聘請學者專家負責審議,稱為「審定本」。.

查看 杜光庭和臺灣中學國文科課程

金扫帚奖

金扫帚奖是由《青年电影手册》杂志创办的一个电影奖项,仿照美国的金酸莓奖,评选年度最差中国电影。入围影片要求是需在大导演、大演员、大制作、大知名度上至少占有一项,然后由网民、影评人、媒体人士、文化学者和电影人等评出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导演和最令人失望男、女演员等奖项。金扫帚奖为华语电影史上繼金榴槤獎及金話梅電影選舉,第三個为年度最差影片颁发的奖项。.

查看 杜光庭和金扫帚奖

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是早期道教的主要著作。 全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二卷。据唐玄宗《道德真经疏外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所载,作者为东汉张陵(另一说认为该书作者是张陵之孙张鲁)。东汉順帝年間,五斗米道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老子想尔注》便是五斗米道祭酒宣讲《老子》的注释本。 《老子想尔注》作者通过对《老子》的注解,围绕著对“道”的信仰,它要求人们信行“真道”,奉守“道诫”,将“积善”与 “积精”相结合,以达“仙寿天福”的境界。并认为治国亦须“师道”,以教化民,才能获致“太平符瑞”。《老子想尔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众的良好政治愿望。同时,它也是研究五斗米道最原始的宝贵的材料。也是研究道家哲学如何转变为道教神学的重要的材料。 清代于敦煌莫高窟发现六朝写本《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1905年被窃。现藏大英博物馆。.

查看 杜光庭和老子想尔注

虯髯客

虯髯客,為唐代傳奇《虯髯客傳》(作者為杜光庭)中的虛構人物,姓張,與李靖、紅拂女並稱風塵三俠。 虯髯客是一個神祕的遊俠,有道教背景,原希望在隋末亂世取得天下,於是遊歷江湖。在靈石旅舍中,他無禮地欣賞紅拂女的美貌,因而認識了李靖與紅拂女,紅拂女見虬髯客相貌不凡,兩人結義為兄妹,虯髯客卻說自己殺了仇家,並拿出仇家的首級與內臟,最後他們以人肉共食。最後三人相約於太原相見。 抵達太原後,李靖透過劉文靜,讓虯髯客見李世民,虬髯客又透過自己的前輩道長來研究李世民,前輩斷定世民為「真命天子」,虬髯客只好放棄逐鹿中原的意圖,將全數家產贈與李靖,並要李靖幫助李世民,虯髯客自己則攜妻子與一僕離開,而後殺了扶餘國國王,成為一國之君。虯髯客傳,《虯髯客傳》至今仍是臺灣高中國文科課文。.

查看 杜光庭和虯髯客

虯髯客傳

《虬髯客傳》,是一篇豪俠類唐人傳奇,晚唐道士杜光庭所著,收錄在宋人李昉所編《太平廣記》中。故事以隋末天下群雄爭霸為背景,牽引出三個名傳後世的英雄人物─李靖、紅拂女與虬髯客─之間的俠義故事,後人合稱為「風塵三俠」。.

查看 杜光庭和虯髯客傳

陳敬瑄

陳敬瑄(《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唐朝将领,因是唐僖宗一朝当权宦官田令孜之兄而得以控制西川。唐僖宗之弟继位为唐昭宗后召他,他起兵抗命。最后被王建败杀,王建吞并了他的领地后建立五代十国之一的前蜀。.

查看 杜光庭和陳敬瑄

析數

析數,又稱析數格,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將某一數目,有目的地拆開來加以分列,析成若干可以相加減乘除的小數量的一種修辭法。可分為加數、減數、乘數、除數四類。.

查看 杜光庭和析數

李荣 (哲学家)

李荣,中国唐朝哲学家,东明观道士。他汇编了一套对道教书籍《道德经》的评注。他的评注被称为《老子李荣注》。 《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九录李荣《咏兴善寺佛殿灾》并注:“荣,巴西人”。《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二亦载薛曜诗《登绵州富乐山别李道士荣》。李荣好友卢照邻亦曾作《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 杜光庭《广圣义》:“任真子李荣注《道德经》上下两卷。”“唐朝士成玄英、蔡子晃、黄玄颐、李荣、车惠弼,皆明重玄之道。”可见李荣有号任真子。 当时,僧道两教互相排斥。唐高宗总章年间,兴善寺遭火灾,李荣作诗:“道善何曾善,云兴遂不兴。如来烧亦尽,唯有一群僧。”虽然当时的人欣赏李荣的诗,但李荣的声誉也因幸灾乐祸而受损。 唐高宗末年,李荣居住于东明观,常与太学博士罗道琮、太学助教康国安等论道。 由《王右丞集》卷二十五《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可见李荣有一兄子道光禅师。.

查看 杜光庭和李荣 (哲学家)

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北)人,出自陇西李氏--四房之一的丹阳房,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军事家。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滅陳的名将,對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查看 杜光庭和李靖

杜光庭 (消歧義)

杜光庭可以指:.

查看 杜光庭和杜光庭 (消歧義)

楊上善

楊上善,初唐時人,正史無傳,生卒年不詳,官至太子文學,編有《黃帝內經太素》三十卷。此書保存了早期的《素問》風貌,得到現代學者的重視,是研究《黃帝內經》的重要參考書。 林億《素問補注》序--:「及隋楊上善,纂而為太素,時則有全元起者,始為之訓解,闕第七一通。」據此,傳統上認為楊上善是隋代的人。 但《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都將楊上善著作列入,唐末杜光庭《道德經廣聖義》序中說:「太子司議郎楊上善,高宗時人,作道德集注真言二十卷。」《太素》標題作:「通直郎守太子文學臣楊上善奉敕撰注」,因此,《太素》一書是楊接受唐高宗的敕命而做的,顯見他應該是初唐時人。 《太素》一書在北宋後失傳,但在十九世紀時,日本學者在日本仁和寺发现《太素》残卷23卷,引起日本學界的重視。据日本森立之《经籍访古志》载,该本係日本仁和三年旧抄本,由丹波赖基抄录,时当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原本由唐鑑真和尚傳至日本。後清朝楊守敬出使日本時取回這個版本,共二十三卷(缺第一、四、七、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一,共七卷)。蕭延平以此為底本,並參考袁昶的通隱堂本校勘而成,世稱蘭陵堂本或蕭延平本。後日本大阪オリエソト出版社《東洋醫學善本叢書》載入影印仁和寺古鈔卷子本,又增加後來找到的兩卷,即第十六、二十一卷,共二十五卷,是目前所知最為完善的《太素》版本。 Y.

查看 杜光庭和楊上善

水德星君

水德星君,又稱水德真君,是道教信奉的自然水神,為水星之星君,為水官大帝部屬,亦有说水德星君与水官大帝为同一神,掌管天下一切江海河渎事務。誕辰眾說紛紜,通說為正月二十日,一說正月十六日;或者由正月十六日開始作醮直到二十日,二十一日恭送真君回天。許多客家人認為水德星君即是水官大帝,於是在下元節於各個水圳祭之。 《西遊記》第五十一囘,孫悟空遭到金兜大王圍困,到天庭請水德星君幫忙,水德星君就派下黃河河伯去協助。在華人世界,消防人員往往奉祀水德星君與火德星君。 五星君之一,全称“北方水德辰星伺辰星君”。“辰星者水也,水之精传太白金之气。”姓阴空,名启(肇),字积(精)源,夫人名玄华,字龙娥,居玄斗宫或治金玄宫。“北方水德星君,水之精,黑帝之子。水德为天心紫辰之星,正对昆仑之顶,处紫微之宫,即元气之主。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黑霞寿鹤之衣,执玉简悬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管人间水族,铰龙群鱼,雪雹凝寒之事。博大冠五行之首,生万物之根,海滨江河宰酌之事。”“北方辰星主智,生壬癸,化水泉,司冬令,宰带甲无鳞干种湿生之族,凡历一岁纬一周天。” 唐朝道教學者杜光庭,有水德星君咒曰: 妙哉符五炁,彷彿見真門。 嵯峨當丑位,壬癸洞靈君。 分輝凝皎潔,盻蠁赴思存。 仙歌將舞蹈,良久下金天。.

查看 杜光庭和水德星君

洞天

洞天,中國道教傳說中的仙境,位於山嶽之內,有洞穴與山外相通,當中有日月照明、草木鳥獸、仙人城市,景象與世間相似,各有地道相連。道士修道精誠,或可進入洞天,得以登仙度世,亦偶有凡人誤入其中。洞天傳說形成於晉代,有十大洞天及三十六小洞天之說,影響了中國文學作品,啟發志怪小說有關遊歷仙境的故事。.

查看 杜光庭和洞天

洞玄靈寶定觀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之際,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已引此經。《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收有唐代道士冷虛子《洞玄靈寶定觀經注》,《雲笈七籤》亦錄其全文。經文總述定心觀慧之道,稱久而行之,則自然得道成真、智慧圓明、萬法俱備。 雖不題天尊名諱,道教中人認為該經為靈寶天尊所說。.

查看 杜光庭和洞玄靈寶定觀經

易心莹

易心莹(),道号易理,字心莹,四川省遂宁市人,著名道教学者。.

查看 杜光庭和易心莹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对“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查看 杜光庭和文化

易心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