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杜伊勒里宫

指数 杜伊勒里宫

杜伊勒里宫(Palais des Tuileries)曾是法国的王宫,位于巴黎塞纳河右岸,於1871年被焚毁。.

70 关系: 垂死狮子像历史轴协和广场卡美哈梅哈四世卡鲁索广场卡鲁索凯旋门卢浮宫吉伦特派宮殿安妮·玛丽·路易丝·德·奥尔良安德烈·卡迪纳·德图什安托万·巴纳夫巴克街巴特尔·托瓦尔森巴黎巴黎公社巴黎公社 (法国大革命)巴黎第一区巴黎,我爱你巴黎水上巴士布伦瑞克宣言亨利 (尚博伯爵)保羅·巴拉斯刺客教條系列角色列表刺客教條:大革命哈丽特·阿巴斯诺特凡尔赛宫凯瑟琳·德·美第奇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建築成就八月十日事件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国民公会皮埃爾·韋鳩尼昂·韋尼奧破天慌科德利埃俱乐部第一次反法同盟热罗姆·佩蒂翁·德·维尔纳夫馬爾梅松城堡馬賽曲香榭丽舍大街马伊-内斯勒宅邸路易十六路易十六的出逃路易吉·凱魯比尼赎罪礼拜堂至福樂土金字塔广场雅各賓俱樂部雅克·皮埃爾·布里索果月18日政变...杜伊乐丽站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杜樂麗花園波旁宫法國革命軍法国法国君主列表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年表法国人的皇帝法蘭西第二帝國斐扬俱乐部旺多姆广场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二世1792年6月20日示威遊行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的暴動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6月20日8月10日 扩展索引 (20 更多) »

垂死狮子像

垂死狮子像(Löwendenkmal)是位于瑞士城市卢塞恩的一座负伤狮子的雕像。这座雕像由丹麦雕塑家巴特尔·托瓦尔森设计,用以纪念在1792年8月10日保卫巴黎杜伊勒里宫的战斗中的约1100名瑞士雇佣兵。在这1100名士兵中,大约760名战死,350名生还。在石像的上方刻有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为“献给忠诚和勇敢的瑞士”。下方刻字的第一行是“DIE X AUGUSTI II ET III SEPTEMBRIS MDCCXCII”,表示惨剧发生的时间:1792年的八月十日和九月二,三日。狮子右前爪的两面盾牌上分别有象征瑞士的十字徽章和法国王室的香根鸢尾。 马克·吐温对这座石像评价很高,说它是世界上最感动人的石像。.

新!!: 杜伊勒里宫和垂死狮子像 · 查看更多 »

历史轴

历史轴(Axe historique)是一条从法国巴黎的市中心向西延伸的轴线,包括一系列的古迹,建筑物和街道,也被称为凯旋之道(Voie Triomphale)。 历史轴开始于17世纪香榭丽舍大街的开辟,向西延伸了杜伊勒里宫花园的中心轴线。杜伊勒里宫已经在1871年被巴黎公社焚毁,残留到今天的杜伊勒里花园,保留了宽阔的中央通道。 介于杜伊勒里花园和香榭丽舍大街之间的是协和广场,广场开辟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最初也是以他命名,当时建成的建筑物仍然环绕在广场周围。然后花园轴可以通过一个开放的大通道进入新的皇家广场。 在东侧,杜伊勒利宫面临一个开放的广场:卡鲁索广场(Place du Carrousel)。那里的中心是拿破仑下令建造的卡鲁索凯旋门。从卢浮宫的庭院延伸的较老的轴线与历史轴的其余部分略有偏斜,但是被位于节点的卡鲁索凯旋门加以掩盖。 在西侧,香榭丽舍大街西端的星形广场,1836年完成了巴黎凯旋门,构成透视线的远点,现在透视线开始于卢浮宫博物馆的拿破仑庭院内的路易十四骑马雕像和贝聿铭的卢浮宫金字塔。 历史轴沿着大军团大街再次向西延伸,通过巴黎的城市边界到达拉德芳斯。这原本是一个巨大的路口,得名于纪念普法战争中保卫巴黎的雕像。 在1950年代,拉德方斯周围地区被选定为新的商务区,沿着大街兴建高层办公楼。轴线再次延长,现代广场的西端兴建了雄心勃勃的工程。 直到20世纪80年代,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时期,开始了一项工程,凯旋门的20世纪现代版本。这是丹麦建筑师约翰·奥托·凡·斯普雷克尔森(Johann Otto von Spreckelsen)的作品, 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也简称为大拱门),这是一座人性和人道主义理想的纪念碑,而不是军国主义胜利的纪念碑。它揭幕于1990年。铁路网和公路隧道位于抬高的拉德芳斯广场下方。从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顶部,还可以看到第二条轴线:蒙帕纳斯大楼精确地位于艾菲尔铁塔的后面。阻止区的支柱支持拱被完全符合轴:这是稍有脱节,弯曲轴线应当进一步扩大到西方。 塞纳河-凯旋门工程是历史轴的向西延ik eet een banaan伸,穿过南泰尔市,但略有弯曲。.

新!!: 杜伊勒里宫和历史轴 · 查看更多 »

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法文:Place de la Concorde),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一个大广场,面积约8.4万平方米。.

新!!: 杜伊勒里宫和协和广场 · 查看更多 »

卡美哈梅哈四世

卡美哈梅哈四世(Kamehameha IV,)原名亞歷山大·伊奧拉尼·利霍利霍·柯阿威努伊(Alexander ʻIolani Liholiho Keawenui),是夏威夷王國第四代國王,1855年1月11日至1863年11月30日在位。 亞歷山大於1834年2月9日出生於歐胡島的檀香山,父親為高級酋長、歐胡島總督馬太歐·柯庫阿瑙阿(Mataio Kekūanāoʻa),母親為卡美哈梅哈三世時期的王國共治者伊莉莎白·基瑙公主(Princess Elizabeth Kīnaʻu)。亞歷山大是夏威夷開國君主卡美哈梅哈一世的外孫,也是卡美哈梅哈三世的外甥。童年時期,亞歷山大就被舅舅卡美哈梅哈三世收為養子,確立為王國的繼承人。.

新!!: 杜伊勒里宫和卡美哈梅哈四世 · 查看更多 »

卡鲁索广场

卡鲁索广场(place du Carrousel)是法国巴黎的一个广场,面对卢浮宫,得名于Carrousel。 1792年8月10日,卡鲁索广场作为杜伊勒里宫和卢浮宫之间的瓶颈地段,挤满了来自巴黎各个角落的兴奋的人群,守卫王宫的瑞士雇佣军徒劳地尽忠职守,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大约700具尸体被遗弃在地上,庭院、附近的花园,和河堤到处血迹斑斑。拿破仑·波拿巴当时也在推翻君主的人群中,从这一恐怖的图画中得到了教训:出于本能的仇恨的人。1792年8月21日,这里安装了断头台,到1793年5月11日,只有1792年10月13日偷盗王冠的盗贼,和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的死刑是在革命广场(现为协和广场)执行。 共有35人在此上断头台。1793年8月2日,在断头台遗址上安装了一个木制的金字塔。 今日,卡鲁索凯旋门主宰着这个广场,但由于杜伊勒里宫在1883年消失,这里变得比以往空旷。卡鲁索凯旋门于1806年和1808年之间建成,充当进入杜伊勒里宫的名义上的入口。 Category:巴黎广场 Category:卢浮宫 Category:巴黎第一区.

新!!: 杜伊勒里宫和卡鲁索广场 · 查看更多 »

卡鲁索凯旋门

卡鲁索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是法国巴黎的一座凯旋门,位于卢浮宫范围内的卡鲁索广场(Place du Carrousel),卡魯索凱旋門建於1806年到1808年間,做為杜樂麗宮(Palais des Tuileries)的入口。隨著宮殿的消失,卡魯索凱旋門變成卡魯索廣場的主要標誌。它在1806年被委任建造用來紀念拿破崙前一年的軍事勝利(奥斯特利茨战役)。更為著名的大凱旋門也於同一年設計,但它花了三十年去完成建造,而且大約是其兩倍大。 卡鲁索凯旋门高19米,宽23米,厚7米。 中央拱门高6米,两侧较小的拱门高4米,其外部有8根科林斯花岗岩圆柱,顶部是8位帝国士兵。 玫瑰色大理石的浅浮雕表现了拿破仑的外交和军事胜利,描绘《普雷斯堡和约》、拿破仑进入慕尼黑、拿破仑进入维也纳、奥斯特利茨战役、提爾西特條約和乌尔姆投降等场景。.

新!!: 杜伊勒里宫和卡鲁索凯旋门 · 查看更多 »

卢浮宫

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边,原是法国的王宮,现在是卢浮宫博物馆,常年展出的展品数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艺术作品与考古文物。.

新!!: 杜伊勒里宫和卢浮宫 · 查看更多 »

吉伦特派

吉倫特派或吉倫特黨人,是指在法國大革命從1791年到1795年期間,源自於吉倫特省的一個政治派別。有時也稱“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長棍麵包派”(Baguettes)。吉倫特派由國民立法議會和國民公會的議員組成,代表為當時信奉自由主義的法國工商業資產階級。它由一群有着私人友谊的人们組成的沙龙一般的鬆散團體,而不是一個有組織的政黨。“吉伦特派”在國民立法議會中第一次非正式的出现,用于描述來自法國西南部吉倫特省代表們提出的独树一帜的觀點得支持者们。在1847年阿爾方斯·德·拉馬丁的出版之後就成為广为接受的名稱。。 吉倫特派的大部分成員都參加了雅各賓俱樂部,同时也是雅各賓社會運動支持者。但隨後他們和雅各賓俱樂部抱持激進主張的山嶽派发生衝突,从而最終導致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的暴動吉倫特派的成員們被集體處決从而导致其覆滅,同时这也象征着雅各宾派恐怖統治的开始。 吉倫特領導人雅克·皮埃爾·布里索曾提出一個雄心勃勃的軍事計劃,以输出革命---後被拿破崙實現。他呼籲國民公會在1795年----通过征服德國西部萊茵河兩岸的土地,和支持波蘭和荷蘭的独立來控制西歐,并建立支持共和主义的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并将其纳入共和國势力范围。由此看出,在1792年至1793年期間吉倫特派是积极的主戰派。吉倫特派其他著名的人物包括和他的妻子羅蘭夫人。他們的盟友是英裔美国激进民主主义派思想家湯瑪斯·潘恩。布里索和羅蘭夫人被處決,然后逃亡的讓羅蘭,也因得知自己行被蹤洩漏而自殺。之后潘恩被捕,并險遭處決。名作馬拉之死中的讓-保爾·馬拉,也正是被吉倫特派支持者夏綠蒂·科黛刺殺的,但隨後夏綠蒂·科黛也被處決。.

新!!: 杜伊勒里宫和吉伦特派 · 查看更多 »

宮殿

宮殿通常指君主居住、使用的房屋,可由一座或多座房屋構成。在中文中最初是君主(皇帝、王)所用的建筑物的专称,一般称举行礼仪和办公用的主体建筑物为“殿”,而称生活起居的部分为“宫”。西方国家中,Palace泛指君主、贵族、主教或重要公衆人物所居住的房屋。 在國家首都的主要宮殿是全國的權力中心與象徵,如故宮。宮殿的象徵意義引申為政治或宗教的代號,如克里姆林宮和白宮。宮殿根據各國的環境情況而不同,如歐洲的宮殿不少被設計成城堡、堡壘形式,亞洲的宮殿有些設計成寺廟、塔狀的形式。 中國的宮殿則比較豐富,包括主要行政中心-皇宮,還有、行宮、花園等讓皇帝、皇族、貴族、官員休息或行樂的地方,都是大形的園林建築群。宫殿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就是由诸多宫殿组成的宫城。更一步扩展为皇城。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物依照所有者身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宫殿的级别是最高的。.

新!!: 杜伊勒里宫和宮殿 · 查看更多 »

安妮·玛丽·路易丝·德·奥尔良

安妮·玛丽·路易丝·德·奥尔良(Anne Marie Louise d’Orléans,),蒙庞西耶女公爵,以 La Grande Mademoiselle(大郡主)为人所知,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第三子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和他的妻子的大女儿。她是历史上最富有和伟大的女继承人之一,她去世时未婚且无子女,巨大财富留给了她的堂弟腓力。欧洲很多统治家族的成员都曾向她求婚,其中包括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 葡萄牙国王阿方索六世和。她最终爱上了贫穷贵族洛赞公爵,当她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请求与洛赞公爵结婚时,遭到了法国朝臣的谴责,因为这种结合被看作“下嫁”。她在“投石黨亂”中的表现、把作曲家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带入宫廷一事Cowart, p 19以及她的回忆录较为有影响力。.

新!!: 杜伊勒里宫和安妮·玛丽·路易丝·德·奥尔良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卡迪纳·德图什

安德烈·卡迪纳·德图什(André Cardinal Destouches,),法国作曲家,以他的芭蕾歌剧Les élémens著称。.

新!!: 杜伊勒里宫和安德烈·卡迪纳·德图什 · 查看更多 »

安托万·巴纳夫

安托萬·皮埃爾·約瑟夫·瑪麗·巴納夫(Antoine Pierre Joseph Marie Barnave,)是法蘭西的政治家,在法國大革命早期連同奧諾雷·米拉波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演說家。他最引人注目的是與瑪麗·安托瓦內特通信試圖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制,並且是斐揚俱樂部創始成員之一。.

新!!: 杜伊勒里宫和安托万·巴纳夫 · 查看更多 »

巴克街

巴克街(Rue du Bac)是巴黎第七区的一条街道,长1150米,开始于伏尔泰滨河路(quai Voltaire)和阿纳托利-法兰西滨河路(quai Anatole-France)的交界处,结束于色佛尔街(rue de Sèvres)。 巴克街也是巴黎地铁12號線的一个车站名,入口位于巴克街与拉斯拜尔大道(boulevard Raspail)以及圣日耳曼大道的交汇处。.

新!!: 杜伊勒里宫和巴克街 · 查看更多 »

巴特尔·托瓦尔森

阿尔伯特·巴特尔·托瓦尔森(Bertel Thorvaldsen,)是一位丹麦雕塑家。.

新!!: 杜伊勒里宫和巴特尔·托瓦尔森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杜伊勒里宫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的2个月中,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到后来它宣布要接管法国全境。由于公社卫队杀死了两名法国将军加上公社拒绝接受法国当局的管理,终于导致了被称为“血腥一周”的严厉镇压。 由于评价者意识形态的不同,对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倾向于资本主义或中立者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而倾向于社会主义或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更有被认为標誌當代世界政治左翼運動崛起光輝起始里程碑,影響廣大深遠。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而俄罗斯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寧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它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无政府主义。.

新!!: 杜伊勒里宫和巴黎公社 · 查看更多 »

巴黎公社 (法国大革命)

巴黎公社是法国大革命中1789年至1795年巴黎的管治机构。它在攻陷巴士底狱后建立于巴黎市政厅。在1792年夏天,公社成为了反抗者,从本质上对抗中央政府的命令。 巴黎公社的首任长官是让·西尔万·巴伊,他在1791年因练兵场惨案中不恰当地指派国民自卫军驱散暴动民众,受到反对而被杰罗姆·佩蒂翁·德·维伦纽夫取代。 1792年,公社被雅各宾派主导,雅各宾派当时因自我否定条例不在国民立法议会内。 1792年8月9日夜,一个由乔治·雅克·丹敦、卡米尔·德穆兰、雅克·R·埃贝尔领导的新的革命公社占领巴黎市政厅,次日叛乱者袭击杜伊勒里宫,当时国王一家正住在那里。在接下来的立宪危机中,行将崩溃的国民立法议会需要依靠公社的力量来确保其作为立法机构继续存在。获得权力的公社要求监管国王一家,将他们关押在圣殿塔。巴黎公社制作了一份反革命分子名单,出城的城门被关闭,8月28日市民遭到入屋搜查,表明理由是搜查各家的火枪。8月31日晚,巴黎的每个监狱都塞满了囚犯,9月2日九月屠杀开始。 Category:法国大革命.

新!!: 杜伊勒里宫和巴黎公社 (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巴黎第一区

巴黎第一区(Ier arrondissement de Paris)是法国首都巴黎市的20个区之一。该区是巴黎人口最少的一个区,也是该市土地面积最小的区之一。该区大部分地域用于商业和行政。 该区主要位于塞纳河右岸,但是也包括西岱岛的西端。它是巴黎最古老的区之一;西岱岛原是罗马在公元52年征服此地时建造的城市Lutetia的核心地区,而右岸的部分(包括大堂地区)的城建可追溯到中世纪早期。 位于巴黎第一区的名胜有卢浮宫和杜伊勒里花园。.

新!!: 杜伊勒里宫和巴黎第一区 · 查看更多 »

巴黎,我爱你

《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是一部2006年上演的电影,由美国、英国和法国不同国家的演员主演。这部2小时的电影包括18部短片,分别在各个区份拍摄,共有22位导演。 这部电影於2006年5月18日在第59屆康城電影節首映,加拿大首映于9月10日的多伦多电影节,美国首映于匹兹堡2007年4月9日。 最初,这部电影包括20部短片,分别代表巴黎的20个区份,但是最后的影片没有包括表现十五区和十一区的两部短片。每一部短片都呈现巴黎的一些场景,故事內容相當多樣化:一個對自己的單身生活充滿抱怨的中年男人在找尋停車位的時候,邂逅了昏倒在他車旁的女人;塞納河畔,有著不同背景,信仰不同文化的年輕人,愛是他們共通的語言;在瑪黑區一間畫室裡,年輕的男孩,上演《愛情不用翻譯》另一章;美國觀光客在巴黎地鐵站裡,演出地鐵驚魂記;華人街髮廊女主人的奔放熱情;太太的紅外套,讓人心碎;失去愛子的媽媽,午夜與愛子在廣場上重逢;默劇小丑圍繞著艾菲爾鐵塔的溫馨愛情故事;吸血鬼半夜出沒,遇見了愛情;王爾德從墳墓裡跑出來,幫英國情侶破鏡重圓;懷抱演員夢的美國少女與視障男孩的愛情故事…來到巴黎,才真正學會說「我愛你.

新!!: 杜伊勒里宫和巴黎,我爱你 · 查看更多 »

巴黎水上巴士

巴黎水上巴士 (Voguéo) 是位于法国巴黎塞纳河和马恩河上的水上巴士服务, 连接巴黎市区偏东南的奥斯特里茨车站 (Gare d'Austerlitz) 和东南郊的阿福居 (Maisons-Alfort).

新!!: 杜伊勒里宫和巴黎水上巴士 · 查看更多 »

布伦瑞克宣言

布伦瑞克宣言也称布伦斯威克宣言,是一份由普奥反法联军总司令布倫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Charles William Ferdinand)在1792年7月25日致法国革命战争时期巴黎人民的一份公告。该布告威胁如果任何法国王室的成员受到任何伤害,法国平民将因此受到严厉的报复。这项布告的目的是为了恐吓巴黎,却反倒加剧了人民的革命热情。.

新!!: 杜伊勒里宫和布伦瑞克宣言 · 查看更多 »

亨利 (尚博伯爵)

亨利五世(Henri V de France,),全名亨利·查理·斐迪南·玛丽·迪厄东內(Henri Charles Ferdinand Marie Dieudonné),或稱亨利·阿图瓦(Henri d'Artois),有名无实的法国国王,从1844年起成为法國王位正统派的拥立对象。 亨利是查理十世(当时还是阿图瓦伯爵)的次子贝里公爵查理·斐迪南和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公主卡罗丽娜唯一的儿子,他也是两西西里国王弗朗切斯科一世的外孙。在他出生前7个月,他的父亲在巴黎遇刺身亡,亨利是他的遗腹子。亨利也是路易十五系最后的合法男嗣。.

新!!: 杜伊勒里宫和亨利 (尚博伯爵) · 查看更多 »

保羅·巴拉斯

保羅·弗朗索瓦·讓·尼古拉,子爵 (1755年6月30日至1829年1月29日),俗稱保羅·巴拉斯,是一位 法蘭西大革命時期政治家及1795年至1799年法蘭西督政府的主要執行領導者。.

新!!: 杜伊勒里宫和保羅·巴拉斯 · 查看更多 »

刺客教條系列角色列表

本列表是育碧軟體的作品《刺客教條系列》中所出現的人物簡單介紹。 本列表人物名稱以遊戲的中文版為主。.

新!!: 杜伊勒里宫和刺客教條系列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刺客教條:大革命

是育碧公司開發的一部動作冒險隱蔽類遊戲。本作是《刺客教條系列》的第八部作品,登陸PlayStation 4、Xbox One 和Microsoft Windows 平台。.

新!!: 杜伊勒里宫和刺客教條: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哈丽特·阿巴斯诺特

哈丽特·阿巴斯诺特(英文:Harriet Arbuthnot,)是19世纪早期英国日记作者、社会观察家和托利党的政治女强人。在1820年代,她是滑铁卢战役的英雄不列颠首相第一代威灵顿公爵“最亲近的女性朋友”。Longford, p. 195.

新!!: 杜伊勒里宫和哈丽特·阿巴斯诺特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及政治中心。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 杜伊勒里宫和凡尔赛宫 · 查看更多 »

凯瑟琳·德·美第奇

凯瑟琳·德·美第奇(,意大利语原名为Caterina Maria Romola di Lorenzo de' Medici,即卡特里娜·玛丽亚·罗莫拉·迪·洛伦佐·德·美第奇,法语名稱Catherine de Médicis,即卡特琳·德·美第奇)。法国王后。她是瓦卢瓦王朝国王亨利二世的妻子和随后3个国王的母亲。.

新!!: 杜伊勒里宫和凯瑟琳·德·美第奇 · 查看更多 »

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建築成就

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建築成就包括整建聖德尼聖殿、杜樂麗宮及舍農索城堡等。凯瑟琳·德·美第奇未成為法國實際統治者之前,就鍾情於建築。當40歲的她知道可控制全國財源後,開始積極建設各樣式建築。之後的30年內,她陸續建造一系列華麗高昂的建物,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想提高本身及其王室的君主權威。 在建設這系列建築時,凱瑟琳喜歡事必躬親;例如要求建築師提供每日工程進度。她花了巨額款項來建設與重建古蹟和宮殿,讓這些法國建築得以延續生命力。不過,相對地,此行動卻讓國家財政出現困窘的前兆,被視為法國君主制崩垮的遠因之一。.

新!!: 杜伊勒里宫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建築成就 · 查看更多 »

八月十日事件

1792年8月10日暴動是法國大革命歷史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8月10日,經由暴動的巴黎公社及來自馬賽和布列塔尼革命的組成的國民自衛軍,攻入杜樂麗宮後,導致了法國君主制的崩解。 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室受到國民立法議會的庇護,立法的功能暫停。 六週後,新國民公會組成,正式的結束了君主制度的運作。 這暴動及其導致的成果革命歷史學家最常用的簡稱為“ 8月10日事件 ”; 或者稱為“ 二次革命 ”。.

新!!: 杜伊勒里宫和八月十日事件 · 查看更多 »

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

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是巴黎的一座现代美术馆,位于杜伊勒里花園西北角,兴建于1861年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最初作为室内网球场地(jeu de paume)。1940-1944年用来收藏纳粹在法国掠夺的犹太人的文化财富。纳粹将其中一部分艺术品送往林茨的Fuehrermuseum,而将看为没有价值的现代艺术品,所谓“退化艺术”(degenerate art)在国际艺术市场出售,未能出售的艺术品(包括巴勃罗·毕卡索和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于1942年7月27日夜晚在网球场美术馆的空地烧毁。 1986年以前,这里收藏有许多重要的印象派作品,现在收藏在奥赛博物馆。.

新!!: 杜伊勒里宫和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 · 查看更多 »

国民公会

國民公會(Convention nationale)存在於1792年9月20日至1795年10月26日,是法蘭西大革命時期的單一國會。 1792年八月十日事件後,國民立法議會頒布發令暫停國王路易十六的職務,並由未逃跑代表召開臨時國民公會起草新憲法選出新的國民工會代表。 新憲法規定所有國民公會代表必須經由年滿25歲以上,居住一年以上並依靠起勞力生活的法蘭西人民,選舉產生。 因此,1792年 9月20日開幕的國民公會是第一個沒有階級區分的法國議會,由男性普選產生的代表組成。 國民公會由749名議員組成,其中吉倫特派為右翼,約160人,山嶽派(因議員坐在議會廳較高位置而得名)為左翼,約140人,而人數最多的為中間派,也稱或沼澤派(因議員坐在議會廳較低位置得名)。 1795年10月26日,國民公會解散,其立法權力由和五百人院 繼承,其行政權力由督政府繼承。.

新!!: 杜伊勒里宫和国民公会 · 查看更多 »

皮埃爾·韋鳩尼昂·韋尼奧

埃爾·韋鳩尼昂·韋尼奧(Pierre Victurnien Vergniaud;),是法蘭西律師和政治家、國民立法議會波爾多代表,在法國大革命活躍。韋尼奧是一位雄辯的演說家,也是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和吉倫特派的支持者。.

新!!: 杜伊勒里宫和皮埃爾·韋鳩尼昂·韋尼奧 · 查看更多 »

破天慌

《破天慌》(英文:The Happening)是一部2008年以科幻、啟示錄及恐怖形式拍攝的美國電影,由奈特·沙馬蘭執導執導,主角是馬克·華伯格及柔伊·黛絲香奈。拍攝2007年8月在費城開始,2008年6月13日在美國上映。.

新!!: 杜伊勒里宫和破天慌 · 查看更多 »

科德利埃俱乐部

科德利埃,又称“科德利埃俱乐部”,正式名称为“人权与民权之友会”,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个民粹主義的政治组织。.

新!!: 杜伊勒里宫和科德利埃俱乐部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反法同盟

一次反法同盟戰爭(1792年至1797年)是歐洲的君主制王朝第一次嘗試打敗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4月20日法蘭西對 哈布斯堡君主國的奧地利 宣戰,隨後幾個星期普魯士王國加入了奧地利參戰。 這些武力由陸地和海上入侵法蘭西,奧地利從奧地利尼德蘭進攻,普魯士由萊茵河攻擊,而大不列顛王國支持法蘭西各省級的反叛並在地中海圍攻南邊的土倫港。1793年3月18日,法蘭西在遭到挫敗以及內部旺代地區叛亂的紛爭,只能以嚴厲戰爭法的措施回應。 1793年4月6日組建公共安全委員會構成以及1793年8月的 徵招所有18至25歲身強力壯的男子。 新的法蘭西軍隊反擊,擊退侵略者並進擊超越法蘭西邊境。 1795年5月,法蘭西建立了巴達維亞共和國作為並以獲得普魯士的萊茵蘭。隨著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的神聖羅馬帝國割讓奧地利尼德蘭給法蘭西,意大利北部建立了幾個法蘭西。與西班牙單獨簽訂的第二個,隨後的督政府實施征服更多 神聖羅馬帝國 (日耳曼和奧地利)的計劃。 1796年,在阿爾卑斯山北部卡爾大公扭轉局勢,但1796年4月12日剛上任的拿破崙在獲勝,全面進攻皮埃蒙特大區,接續在許多戰役獲勝,最終在1797年1月15日的里沃利會戰的決定性勝利,最終簽訂在1797年4月18日 和1797年10月的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第一次的反法聯盟聯合崩解了,只剩大不列顛對法蘭西作戰。.

新!!: 杜伊勒里宫和第一次反法同盟 · 查看更多 »

热罗姆·佩蒂翁·德·维尔纳夫

熱羅姆·佩蒂翁·德·維爾納夫(),(1756年1月3日出生於沙特爾-1794年6月18日身亡於聖馬尼德卡斯蒂隆,靠近聖愛美濃,屍體被狼吃了一半),是法國作家和政治家,也是第二任的巴黎市長,從1791年至1792年。 熱羅姆·佩蒂翁·德·維爾納夫是一個沙特爾檢察官的兒子。 雖然知道他被訓練成為一名律師,佩蒂翁早年的生活沒有具體約資料,因此對他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的訊息幾乎沒有。 他在1778年成為鼓吹者,並立即開始嘗試在文學上獲得名聲。 他的第一篇印刷發表的文章,Sur les moyens de prévenir l'infanticide,它未能獲獎,但 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很賞識,他收錄到他的"國會哲學圖書館"(Bibliothèque philosophique du législateur (1782))的第七冊中。 佩蒂翁的下一個作品,Les Lois civiles和Essais sur le mariage,文章鼓吹教士婚姻,確立了他是一個大膽的改革者的地位。他還攻擊了長期持久 舊制度的傳統,如長子繼承制,指責它將農村區分為“無產者和巨大資產者。” 後來由佩蒂翁執筆的作品包括標題為"Reflexions sur la noir et denonciation d'un crime affreux commis a Saint-Domingue" (1790),他的海地殖民地評論 和標題為"Avis aux francois",他指責法蘭西政權的貪污腐敗。 1789年舉行法蘭西三級會議代表選舉時,他當選成為沙特爾的第三級代表。 無論是在國民議會和國民制憲議會佩蒂翁都顯現自己是激進的領導者。 雖然佩蒂翁在制憲議會被演說家米拉波和巴納夫所掩蓋,他與吉倫特領導人布里索關係密切為他的政治經營提供有益的建議。 他6月23日支持米拉波 , 10月5日攻擊王后,1790年12月4日被選作主席。1791年6月15日,他被選為巴黎刑事法庭的庭長。 在1791年6月21日,他被選為任命為三個委員之一 ,由瓦雷訥帶回留下了一個昏庸逃跑旅程故事的國王。 1791年9月30日立法議會的最後一次會議後,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和佩蒂翁成為受歡迎的英雄,並通過民眾授與公民桂冠。 到1791年年末,巴黎行政是由雅各賓派控制,然而市長讓·西爾萬·巴伊 不斷受到左派主導的政治攻擊而辭職。 1791年11月16日,佩蒂翁得到巴黎人民熱情更進一步的證明,他被選舉為巴黎第二任市長作為巴伊的繼任者。 在他市長職位,他清楚展示他的共和傾向和他對舊君主制的痛恨,尤其是在1792年6月20日,當他默許暴徒闖入杜樂麗宮並侮辱皇室。 由於疏於職責未能有效的保護杜樂麗宮,他的職務被第二級行政單位的塞納省理事會暫停,但 國民立法議會的領導認為,佩蒂翁的原因是他們導致的,於7月13日撤銷停職處分。 8月3日,以巴黎市的首長,佩蒂翁要求罷黜國王。 1792年夏末期間隨著 不倫瑞克公爵的普魯士軍隊到達巴黎附近的凡爾登要塞消息,恐懼鼓勵瘋狂的巴黎暴徒有目標的攻擊囚犯,保皇黨同情者和 在一系列無理由的暴力行為,被稱為九月屠殺。 隨著對九月大屠殺必要性認知的分歧,公會呈現出不同派別之間大規模政治鬥爭的景像。 吉倫特派代表了溫和的右派,而在公會中他們更激進的對手,山嶽黨,因他們偏愛佔領公會較高地方長椅被區分開來,代表左派。 佩蒂翁當選為厄爾-羅亞爾省的公會代表,並成為其第一任主席。 有傻念頭建議,公會主席應具有美國總統相同的權威;他的主張是立刻拒絕,但佩蒂翁得到 “佩蒂翁統帥”("Roi Pétion")的綽號,這促成了他的殉落。 羅伯斯庇爾嫉妒和他結盟的吉倫特派,和他贊成國王的死刑,並訴諸人民。 他參加憲法委員會起草。1793年3月他被選為第一個公共安全委員會委員; 他抨擊曾指控他知道查爾斯·弗朗索瓦·呂穆矣叛逆的方案並保密的羅伯斯庇爾。 然而他的聲望已經衰微,在6月2日他的名字在吉倫特派”22代表”之中列為人民公敵。佩蒂翁是那些逃到卡昂的其中之一,並鼓動外省的暴動旗幟對抗公會; 並且,當諾曼地區反抗失敗後,他與,,,和出逃到吉倫特省,在那裡他們都被一個聖埃米利翁假髮商庇護。最後,1794年6月,在羅伯斯庇爾殉落前一個月,逃脫的人代表們認為自己不再安全,並放棄他們的避難所; 盧韋他循路前往巴黎,沙利和郭代到波爾多,在那裡他們很快被捕獲; 巴保讓自殺未遂後被送上斷頭台; 佩蒂翁和與比佐自殺後,屍體在野外被發現,被狼吃掉了一半。.

新!!: 杜伊勒里宫和热罗姆·佩蒂翁·德·维尔纳夫 · 查看更多 »

馬爾梅松城堡

梅松城堡(Château de Malmaison )是位於法國呂埃馬爾梅松的一座城堡。曾是拿破崙妻子約瑟芬·德·博阿爾內居住的地方。在1800年至1802年期間,馬爾梅松城堡和杜伊勒里宫並為法國政府所在地。現在這座城堡則是一座博物館。.

新!!: 杜伊勒里宫和馬爾梅松城堡 · 查看更多 »

馬賽曲

《馬賽曲》(La Marseillaise)是法國國歌,又譯名《馬賽進行曲》。詞曲皆由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在1792年4月25日創作,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向奧地利宣戰,他在該日晚間於當時斯特拉斯堡市長德特--希家中創作該曲,並題名為《萊茵軍團戰歌》(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同年8月10日,來自馬賽的前赴巴黎支援杜樂麗起義時高唱此歌而得現名,亦因此風行全法。1795年7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定此曲為國歌。 馬賽曲在拿破崙帝國時期失去了國歌地位,之後路易十八的波旁復辟時期更是被禁止。1830年七月革命再次為人傳唱,並由著名音樂家-zh-hans:柏辽兹;zh-hant:白遼士-進行管弦樂編曲,此成為後來官方指定的管弦樂版本。之後於拿破仑三世時期此曲又失去了國歌的地位,至1879年才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重新定為國歌。此后的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法國憲法,皆定明馬賽曲為國歌。1871年存在的巴黎公社的国歌《公社马赛曲》与原曲曲调相同,但使用了不同的歌词。 此外,馬賽曲另有俄語詞譜版本,名為《工人馬賽曲》,曾在1917年俄羅斯二月革命後由俄國臨時政府定為俄國國歌,但隨即在十月革命後被《國際歌》取代。 清帝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王韬1871年在香港出版的《普法战纪》中第一次将馬賽曲翻译成中文,名为《麥須兒詩》。.

新!!: 杜伊勒里宫和馬賽曲 · 查看更多 »

香榭丽舍大街

香榭麗舍大--街(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或稱les Champs-Élysées;或譯香榭麗舍大--道)是法國首都巴黎的一條大道,位於城市西北部的第八區。它被譽為巴黎最美麗的街道。「香榭麗舍」原意是希臘神話中聖人及英雄靈魂居住的冥界中之至福樂土。.

新!!: 杜伊勒里宫和香榭丽舍大街 · 查看更多 »

马伊-内斯勒宅邸

伊-内斯勒宅邸(Hôtel de Mailly-Nesle)是法国巴黎的一所贵族宅邸,建于17世纪,位于巴黎第七区伏尔泰堤岸29号及博讷街2-4号。.

新!!: 杜伊勒里宫和马伊-内斯勒宅邸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Louis XVI;),原名路易-奥古斯特(Louis-Auguste),亦名路易-卡佩(Louis Capet),法国国王,1774年即位,1791年后正式头衔更改为法国人的国王,1792年被废黜,并于次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其父法兰西太子路易为路易十五之子及继承人,但于1765年早逝;1774年,路易继承其祖父王位。 路易在其统治前期试图根据启蒙运动理念对法国进行改革。这些举措包括试图废除农奴制和,并对非天主教徒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反对改革,并成功抑止了这些措施的推行。路易亦在其自由派大臣杜尔哥支持下放松了对粮食市场的管制,但这一措施导致了面包价格的上升,加之这一时期粮食歉收,食物短缺最终引发民众暴动。1776年起路易十六开始积极支持北美殖民者的反英独立斗争,最终通过《巴黎条约》得以实现。 债务和财政危机导致旧制度愈发不得人心,最终促成了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对法国贵族及法国君主专制愈发不满,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则成为了这一制度的代表人物。1789年,巴黎发生动乱,巴士底狱被冲击,法国大革命就此开始。 路易本性优柔寡断且具一定保守倾向,由此法国民众视其为旧制度暴政的象征,其受欢迎程度快速下滑。1791年6月的瓦雷内出逃(君主立宪制建立四个月前)使民众愈发认为其希望借助外国入侵以保其政治地位,君主制的废除和共和制的建立愈显可能。 在内战与外战交织之下,路易十六在1792年八月十日事件中被逮捕,一个月后(9月21日)君主立宪制被废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国民公会对其进行审判,认定其犯叛国罪,并于1793年1月21日将是时的“公民路易-卡佩”(取至卡佩王朝创立者于格·卡佩;革命者认为卡佩当为路易的姓氏)送上断头台。路易十六为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君主,其死亡宣告了延续近千年法国君主制的终结。.

新!!: 杜伊勒里宫和路易十六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六的出逃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1791年6月20-21日)或譯為瓦雷纳出逃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 杜伊勒里宫和路易十六的出逃 · 查看更多 »

路易吉·凱魯比尼

里亚·路易吉·卡洛·泽诺比奥·萨尔瓦多·凯鲁比尼(Maria Luigi Carlo Zenobio Salvatore Cherubini,) 是一位出生於意大利、在法國渡過其大部分創作生涯的作曲家,以創作歌劇和基督宗教聖樂著名,曾任杜伊勒里宫皇家劇院音樂總監,法國王室音樂總監,還有巴黎音樂學院院長。貝多芬認為凱魯比尼是自己同輩當中最偉大的作曲家。.

新!!: 杜伊勒里宫和路易吉·凱魯比尼 · 查看更多 »

赎罪礼拜堂

赎罪礼拜堂(Chapelle Expiatoire)是法国首都巴黎第八区的一座天主教堂,它诞生于1816年,由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皮埃尔·弗朗索瓦·莱昂纳尔·方丹和查尔斯·Percier合作设计。这座礼拜堂是根据国王路易十八的命令,在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曾经埋葬的马德琳墓地的地基上兴建的。法国革命中,曾有3000名遇难者埋葬在这座礼拜堂所在的地方。.

新!!: 杜伊勒里宫和赎罪礼拜堂 · 查看更多 »

至福樂土

Franz Nadorp作。 至福樂土(Ἠλύσιον πεδίον,Ēlýsion pedíon;英語:Elysium 或 Elysian Fields,音譯:伊利西恩、伊利西昂。中文翻譯上亦可名為歸靜樂土或是歸淨樂土,意為回歸安靜或回歸純淨的樂土。)是一個的理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並由一些希臘的宗教教派的儀式與哲學流派所延續發展。最初是從冥府範圍分離出來,能夠獲准進入之資格為死後即將加入諸神行列的凡人和英雄等等。後來,祂也擴展到包含了由眾神所挑選的人,如正直有道德的人,還有偉人,在那裡死後的他們依然可以保有幸福,如生前所受到的庇佑以及快樂的生活,並且可以熱中於采取任何他們可以享福的生活方式。Peck, Harry Thurston (1897).

新!!: 杜伊勒里宫和至福樂土 · 查看更多 »

金字塔广场

金字塔广场(Place des Pyramides)是法国巴黎第一区的一个广场,位于里窝利路的中段,与金字塔路(得名于金字塔战役)以及雷蒙尼耶将军大街(Avenue du General Lemonnier)交汇处,杜伊勒里花园的西部角落。 在16世纪和17世纪,亨利三世、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时代,Antoine de Pluvinel在这块地方开办了骑术学校“Le Pluvinel”, 这是古典骑术学派的胚胎,Hôtel Regina饭店的入口上方挂牌纪念。 1874年,广场上安放了圣女贞德的镀金青铜骑马雕像。.

新!!: 杜伊勒里宫和金字塔广场 · 查看更多 »

雅各賓俱樂部

憲法之友協會(Société des amis de la Constitution),在1792後重新改命為雅各賓派,自由和平等之友協會(Société des Jacobins, amis de la liberté et de l'égalité),俗稱雅各賓俱樂部或只稱呼這個團體為雅各賓派,是法國大革命發展期間在政治上最有名的和最有影響力的俱樂部。最初是由來自布列塔尼反保皇黨代表創立,俱樂部成長為一個全國性的共和運動,估計有五十萬以上的會員。雅各賓俱樂部是多元政治主張團體組合建構的,包括18世紀90年代早期的兩個突出的議會派系,激進的山嶽派和更溫和的吉倫特派。 1792年3月,吉倫特派(由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和包括托馬斯·潘恩領導)主導雅各賓俱樂部,並領導國政。因為相信革命後的法國不會被周圍的鄰國所接受,他們訴諸積極的外交政策,並啟動對奧地利的戰爭。 當雅各賓派推翻帝制,並建立了共和國時期,吉倫特派是佔主導地位的派別。 當共和國未能兌現被期待的不現實利益,他們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吉倫特派力圖遏制狂熱的革命暴力,因此被山嶽派指責成為保皇派同情者。 最終國民自衛軍不再支持吉倫特派,導致山嶽派發動政變。 1793年5月,山嶽派領導人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比爾,成功的將吉倫特派邊緣化並控制政府的運作,直到1794年七月。政府在他們掌控期間的特點是激進的立法及實施非常強烈的政治暴力。1793年六月,他們批准了規範了人類文明歷史上首次普遍性男性選舉權。1793年九月,吉倫特派21位主要領導人被送上斷頭台,開始實施雅各賓專政恐怖統治。十月,恐怖期間,在最有資格選民缺席的請況下,新憲法獲得公投通過。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山嶽派表面上是為了抑制旺代暴亂和聯邦主義的暴亂,並防止任何其他的暴亂,在全國處決了數以萬計的敵對者。 1794年7月27日,發生歷史稱之為熱月政變的事件,馬克西米連·羅伯斯比爾被拘捕並失去了權力。第二天包括共有包括羅伯斯庇爾在内的22位領導人被處決,雅各賓俱樂部被關閉。 今天,雅各賓和雅各賓主義都被使用表達不同的意涵。在英國,術語“雅各賓”已經主要是和山嶽派相連結,尤其是當它表現出教條主義和暴力鎮壓,它被用作代表激進主義,左派革命政治。在法國,“雅各賓“現在一般指對中央強而有力集權共和政府的支持者或對政府擁有廣泛干預改造社會權力的支持者。這也有用於其他相關的意義,表明支持一個國家教育體系應大力推動和灌輸公民價值,建立強大的民族國家能夠抵抗外國各方面的干擾。.

新!!: 杜伊勒里宫和雅各賓俱樂部 · 查看更多 »

雅克·皮埃爾·布里索

雅克•皮埃爾•布里索(Jacques Pierre Brissot,),他自行採用了德•窩里勒(de Warville)名字,是法國大革命過程中吉倫特派的領導成員。一些來源稱呼他的姓名為讓•皮埃爾•布里索。.

新!!: 杜伊勒里宫和雅克·皮埃爾·布里索 · 查看更多 »

果月18日政变

共和历五年果月18日政变,是督政府成员于1797年9月4日从日益强大的保皇党人手中夺权的政变。宾厄姆顿大学教授霍华德·G·布朗表示:“从此督政府转向独裁,自由民主逐渐消亡。”.

新!!: 杜伊勒里宫和果月18日政变 · 查看更多 »

杜伊乐丽站

杜伊乐丽站(Tuileries)是法国巴黎地铁1号线的一个车站,位于巴黎第一区,于1900年7月19日启用。 本站名稱源於附近的杜伊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以及原本位於此處的杜伊樂麗宮(Palais des Tuileries)。.

新!!: 杜伊勒里宫和杜伊乐丽站 · 查看更多 »

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

《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La Musique aux Tuileries),又译「杜乐丽音乐会」或「花园音乐会」,是法国写实派与印象派画家愛杜爾·馬奈创作于1862年的一幅布面油画。该画受哈尔斯和迭戈·委拉斯开兹的影响。而靈感可能受到波特萊爾的啓發,他寫過這樣的文句:「對於全神貫注的演員及感情充沛的觀察者而言,置身人群之中是一種無比的喜悅,正如坐看潮起潮落、享受轉動、瞬間及浩瀚無邊的感覺一般。」 休闲为其一生的创造主题之一。有人认为马奈没有完成该画。在这幅画--,马奈将他的朋友、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及其家人包括画家自己画在作品中。显示在杜乐丽花园参加音乐会的情景。现藏于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

新!!: 杜伊勒里宫和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 · 查看更多 »

杜樂麗花園

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是法國巴黎一座對外開放的庭園,位於羅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杜樂麗花園是由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於1564年時為了興建杜樂麗宮所設計的。杜樂麗花園於1667年首次對外開放,並在法國大革命後成為公園。從19世紀開始,杜樂麗花園成為巴黎人民休閒、散步及放鬆心情的場所。.

新!!: 杜伊勒里宫和杜樂麗花園 · 查看更多 »

波旁宫

波旁宫(Palais Bourbon)位於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对岸为协和广场,是法国国民议会(下议院)的所在。.

新!!: 杜伊勒里宫和波旁宫 · 查看更多 »

法國革命軍

法蘭西革命軍()是1792至1802年法蘭西革命戰爭期間對抗各國聯軍的軍隊。 這些軍隊的特質,具有革命熱情,裝備較差,人數眾多。 他們雖然經歷了早期慘敗,但革命軍最後成功地把外國勢力驅逐出法蘭西領土,並且佔領了許多鄰國,建立了。 領導的將領有讓-巴普蒂斯·儒爾當、拿破崙·波拿巴、安德列·馬塞納、讓·維克多·莫羅。.

新!!: 杜伊勒里宫和法國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杜伊勒里宫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君主列表

法国君主列表从第一位法兰克人之王法拉蒙德开始列起。法兰西君主(monarque de France)自中世纪开始统治法兰西,其正式头衔起先是“王”(Roi),拿破仑一世增加了“皇帝”(Empereur)的称号,一直到1870年法兰西的君主制被彻底推翻,法兰西歷代君主的统治才告终结。Sullivan, William.

新!!: 杜伊勒里宫和法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杜伊勒里宫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年表

这是法国大革命的年表.

新!!: 杜伊勒里宫和法国大革命年表 · 查看更多 »

法国人的皇帝

法国人的皇帝(Empereur des Français)为波拿巴皇朝所使用的称号。1804年5月14日,法国参议院授予拿破仑·波拿巴皇帝头衔。他于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 “法国人的皇帝”一称强调皇帝所统领的是“法国人民”而非法国这一共和国。原先的“法兰西国王”头衔体现法国为国王的私有领域,而新的头衔则表明这一国家为君主立宪制,其创立在表面上保全了法兰西共和国,并表明在法国大革命后封建制度被废除,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人民权利平等,共同为皇帝的子民(1809年1月1日后该国正式被称为法兰西帝国)。这一头衔的寓意是拿破仑的加冕并不代表君主制的复辟,而是全新的政治体制“法国人的帝国”(Empire des Français)的建立。拿破仑的统治一直持续至1815年6月22日滑铁卢战役战败后,他本人也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并于1821年5月5日逝世。其统治于1814年曾有一次中断,是年波旁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而在一年内他便逃离并重建帝国,统治94日直至其最终战败。 后法国国民议会被解散,而其后不到一年,拿破仑的侄子,民选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通过1852年11月7日的公民投票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转变为法兰西第二帝国,自己也正式于1852年12月2日加冕为法国人的皇帝拿破仑三世。 他的统治一直持续至1870年9月4日。在普法战争色当会战中他被俘,并被流放至英格兰,于1873年1月9日逝世。 自其独子路易·拿破仑于1879年早逝之后,波拿巴皇朝有数人仍然宣称拥有法国皇位。现任伪君为拿破仑亲王夏尔,于1997年5月3日成为皇朝继承人,但其子拿破仑亲王让-克里斯托夫对此提出异议;根据其祖父的遗嘱,他才应为拿破仑家族的继承人。.

新!!: 杜伊勒里宫和法国人的皇帝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兰西第二帝国又简称为第二帝国(法语:Second Empire),是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法国建立的君主制政权(1852-1870年),后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而先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新!!: 杜伊勒里宫和法蘭西第二帝國 · 查看更多 »

斐扬俱乐部

斐揚俱樂部(法语:Club des Feuillants)是法國大革命前期出現一個保守派政治俱樂部,其成員坐在1791年的國民立法議會的右邊。 戰神廣場屠殺發生後,1791年7月17日 雅各賓俱樂部分裂為溫和派(斐揚派)和激進派(雅各賓派) 。 君主主義者和保守派,出走在巴黎杜樂麗宮附近的前斐揚修道院集會,以此為命組成斐揚俱樂部,主張保留均國王計畫在國民立法議會推動君主立憲制。 左翼份子成為雅各賓俱樂部主要領導者,努力推動直接民權民主張採取行動推翻路易十六。 1791年7月16日,當雅各賓俱樂部激進派分派小冊子號召民眾示威反對路易十六,斐揚俱樂部代表公開抗議、反對、出走,雅各賓俱樂部正式分裂。 最初,斐揚俱樂部成員擁有264名前雅各賓派代表,包括大多數聯繫委員會的成員。 這群人就改在巴黎聖奧諾雷路的集會,後來就被稱呼為斐揚俱樂部。 這組織主要由安托萬·巴納夫,和領導。.

新!!: 杜伊勒里宫和斐扬俱乐部 · 查看更多 »

旺多姆广场

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ôme)位于法国巴黎第一区,杜伊勒里宫以北,马德莱娜教堂以东。是和平街 (巴黎)的起点。 广场中央的旺多姆广场柱由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建造,以纪念奥斯特利茨战役。.

新!!: 杜伊勒里宫和旺多姆广场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三世

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即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Louis-Napoléon Bonaparte),出生时名为夏尔-路易·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唯一一位总统及法兰西第二帝国唯一一位皇帝,亦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和继承人,亦是其妻約瑟芬皇后的外孫,拿破崙一世繼孫,(拿破崙三世之母為約瑟芬和前夫所生)他在1848年当选总统之后,在三年后发动了一次政变,获得成功。他随即在次年,亦即拿破仑一世登基第48周年称帝。1870年9月4日,他战败退位。他是法国第一个普選產生的总统和最后一个君主。 拿破仑三世知名的主要原因是,他对外推行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他企图消除欧洲协调对法国的制约,在欧洲范围内,重建法国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兰西殖民帝国。拿破仑三世反对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制定的反动主义政策,支持民族主义,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君主。在近东方面,他联同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俄国,重建了法国在累范特地区的影响力,为法国取得了马龙尼基督徒保护者的称号。同时间,拿破仑三世在罗马部署部队,防范意大利吞并教皇国。后来他又击败了进犯教皇国的意大利志愿军上述举动为他赢得了国内天主教徒的支持。 在远东方面,拿破仑三世在印度支那和新喀里多尼亞建立了法国殖民地。他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之中,维护了法国在华利益。不过,由拿破仑三世所发动的对朝战役,和他所派出的佐幕军事代表团一样,都遭到了失败。他在墨西哥进行的军事干涉,也在墨西哥人的反抗和美国的外交压力之下,被迫结束。 在内政方面,拿破仑三世试图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取得平衡。不过,他一直在稳步推进改革。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法国经济繁荣,产业开始现代化。他下令对巴黎进行大幅度改造,为现代城市塑造了轮廓。 色当会战完结后三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拿破仑三世被迫流亡英国。1873年,他在英国病逝。.

新!!: 杜伊勒里宫和拿破仑三世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二世

拿破仑二世(Napoléon II,),即弗朗索瓦·约瑟夫·夏尔·波拿巴(François Joseph Charles Bonaparte),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与他的第二位皇后玛丽·路易莎(Marie-Louise)之子,生于杜伊勒里宫。 他出世后即被封作“罗马王”(Roi de Rome),为拿破仑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位的继承人。1813年拿破仑一世在莱比锡戰役中战败,次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法国元老院随即废除了拿破仑一世的帝位。拿破仑一世在枫丹白露宮宣布退位,在退位诏书中他希望由“罗马王”即位、路易莎皇后摄政。但是在保王的塔列朗游说下,反法同盟最终使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一世失败后,弗朗索瓦被母亲带到她位于帕尔马的领地,后来又被送到维也纳他的外祖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即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那里,他的封号也先后被改为帕尔马亲王(Prince of Parma,1814年-1818年)和莱希斯塔德公爵(Duke of Reichstadt,1818年-1832年)。尽管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继位,“”——拿破仑的支持者依然称弗朗索瓦为“拿破仑二世”或是“罗马王”。由于身患肺结核,弗朗索瓦身体状况一直很差,终于在1832年于维也纳去世。.

新!!: 杜伊勒里宫和拿破仑二世 · 查看更多 »

1792年6月20日示威遊行

1792年6月20日示威遊行(Journée du 20 juin 1792) 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人民所做出最後的和平努力,试图說服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放棄他目前的政策,並遵循他們認為具有同理心的執政方法。 示威游行的目標是說服政府強制執行國民立法議會的裁決,保衛法國對抗外來的侵略,維護的精神。示威者希望國王收回他先前對議會通過發案的否決,並召回被他罷黜的吉倫特派部長。 這場示威遊行沒有成功,也是法蘭西尝试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最後階段。 在1792年8月10日暴動後,君主立憲制崩解了。.

新!!: 杜伊勒里宫和1792年6月20日示威遊行 · 查看更多 »

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的暴動

1793年5月31日- 6月2日的暴動,標誌著法國大革命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5月31日-6月2日三天的暴動,導致吉倫特派在巴黎包括無套褲漢,雅各賓俱樂部以及國民公會中山嶽派的勢力的壓力下殞落。由於它的影響和重要性,三日暴動被列为法國大革命中的三大民眾起義之一。另两个分别是1789年7月14日的攻占巴士底獄和1792年的八月十日事件。.

新!!: 杜伊勒里宫和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的暴動 · 查看更多 »

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

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又称六月暴动,是法国七月王朝期间一次失败了的反君主制起义。让·马克西米利安·拉马克将军的病逝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起义主要由巴黎支持共和制的贵族青年学生领导,最终在政府军的镇压下失败,93人死亡,291人负伤,超过1500人被囚禁。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其巨著《悲惨世界》中详细描绘了此次起义的过程并热情赞美参与起义的学生,使这次起义广为人知。.

新!!: 杜伊勒里宫和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 · 查看更多 »

6月20日

6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1天(闰年第17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4天。.

新!!: 杜伊勒里宫和6月20日 · 查看更多 »

8月10日

8月10日是阳历年的第222天(闰年是22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3天。.

新!!: 杜伊勒里宫和8月10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丢勒里宫土伊勒里宫图伊勒里宫杜樂麗宮蒂伊尔里宫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