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李默庵

指数 李默庵

李默庵(),湖南省長沙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将军衔。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病逝於北京。.

目录

  1. 27 关系: 南岳忠烈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一·二八事變乐少华五三慘案国民革命军集团军序列第二次黃安戰鬥粟裕綏靖區隨縣戰鬥莆田沙溪戰鬥豫鄂皖邊區第四次圍剿軍團黃百韜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苏中战役陈公培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江家店戰鬥挽舟嶺戰鬥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1944年國軍戰鬥序列2001年逝世人物列表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炉峰下,是1942年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其建筑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目前大陆唯一一处纪念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6年,南岳忠烈祠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入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查看 李默庵和南岳忠烈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081人,任期为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

查看 李默庵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196人,任期为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查看 李默庵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1995年3月15日第十二次会议起改为仅主任、副主任名单由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任期由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1993年3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置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设置14个专门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教育文化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法制委员会、民族委员会、宗教委员会、妇女青年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外事委员会。该《决定》还“授权主席会议筹组各委员会,提交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1993年5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政协八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名单,人民日报1993年5月22日,第4版。 1993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部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增补名单政协八届全国委员会部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增补名单,人民日报1993年10月10日,第4版。 1994年3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部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增补名单全国政协八届部分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任免名单,人民日报1994年3月6日,第4版。 1994年7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同意王兆国副主席辞去兼任的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主任职务,任命万国权副主席兼任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主任政协八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闭幕 李瑞环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1994年7月2日,第1版。 1995年1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任命外事委员会主任政协八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闭幕 决定3月3日在京召开政协八届三次会议 李瑞环就基础教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1月15日,第1版。 1995年3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将原有的14个专门委员会调整为8个,作为政协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委员进行经常活动的工作机构。调整后的8个专门委员会是: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妇青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会议还通过了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名单政协常委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 决定将政协14个专门委员会调整为8个,作为政协常设机构,李瑞环主持会议并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3月16日,第1版。 1995年10月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名单。 1996年3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妇青和法制委员会更名为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的决定。任命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幕 李瑞环主持通过常委会工作报告等,人民日报1996年3月2日,第1版。 1996年6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增补名单。.

查看 李默庵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093人,任期为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查看 李默庵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別稱黃埔軍校,簡稱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陸官(英文: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縮寫:ROCMA),是中華民國的軍校,由孫文指示籌辦,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第一任校長為蔣中正,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廣東廣州黃埔,因此世人也別稱它叫「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下的產物,因此有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與將領都出自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發源地,因為該校第一期學生開學日由孫中山頒布之書面訓詞正是今日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陸軍軍官學校目前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而其宗旨和創校目的是為了培養中華民國陸軍軍官,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便改為大學與專科學制,但專科學制在2004年末屆第27期後便取消。 陸軍官校創立時,校址位於廣東廣州黃埔長洲島,創立時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當時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校。1927年,陸軍官校遷往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改為隸屬國民政府,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陸軍官校為避過戰爭而西遷成都市。1946年,陸軍官校因應軍隊國家化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陸軍官校校本部成建制投共。1950年,陸軍官校於臺灣高雄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位址復校迄今已年。陸軍官校黃埔時期的校址和南京時期的校址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而成都时期的校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司令部及空军机关驻地。 陸軍官校在大陸時期(1924年至1949年)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曾經參與北伐、中原大戰、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事。而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於臺灣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沒有參與過戰事,這些人大都擔負起戰備整備等要務,他們的貢獻主要在維繫臺海安全。.

查看 李默庵和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一·二八事變

“一·二八”事变(日本稱第一次上海事変),又稱為淞滬戰爭,是日本在1932年初發動的侵略上海之戰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為支援配合其对滿洲的侵略而自導自演引發的衝突。1月28日晚,日军突然向闸北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发起了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揮下進行反擊,史稱「一二八事變」。 事變发生后,国际上出面调停上海的战火,却对日本佔領滿洲采取了放任的态度。1932年3月1日,满州国成立,达到了在滿洲炮制傀儡政权的目的。.

查看 李默庵和一·二八事變

乐少华

乐少华(),别名乐魁光,浙江镇海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期军工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其妻浦代英,系邓小平之妻卓琳(浦琼英)之姐。.

查看 李默庵和乐少华

五三慘案

五三慘案,又稱濟南慘案,日本称濟南事件(済南事件),指1928年5月3日國民革命軍在北伐途中经过山东济南城时,賀耀組在山東各地擊敗北京政府方面的張宗昌部(4月末攻入濟南)。此時,賀耀組軍同日軍發生衝突,日軍蠻橫,導致五月八日談判破裂,南京國民政府的談判代表被杀害,這次糾紛被稱之濟南事件。日本方面要求蔣介石將所謂濟南事件的責任者賀耀組罷免,蔣介石遂罷免了賀耀組的第3軍團總指揮兼南京衛戌司令的職務。劉世善(2002)、261頁。徐主編(2007)、2107頁。劉国銘主編(2005)、1800頁。日軍借口革命軍对城內的日本僑民進行搶劫、強姦、屠殺12人,而出动军队展開報復,蓄意屠杀中国军人与民众六千余人的事件。其中,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派遣济南的外交处处长兼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及署内职员17人被日军虐杀。惨案发生后,日方否认日军屠杀中国军民,并要南京国民政府道歉、赔偿、惩凶,并于5月11日攻佔濟南。直至次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济案协定》之後,日軍才退出濟南。.

查看 李默庵和五三慘案

国民革命军集团军序列

集团军是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军事编制单位。.

查看 李默庵和国民革命军集团军序列

第二次黃安戰鬥

黃安戰鬥發生於1932年8月11日-13日,地點則是在中國鄂東一帶黄安县(今红安县)。該戰鬥是國共內戰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

查看 李默庵和第二次黃安戰鬥

粟裕

粟裕(),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汉化的侗族后裔。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年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国级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一,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历任红军第一军营长、师长,第七、第十军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参与抗日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中央苏中、苏浙区委书记。后兼任第六师师长,并参加车桥战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等。曾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科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屆中央委员。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

查看 李默庵和粟裕

綏靖區

綏靖區司令部簡稱綏區,是在作戰區域或接近作戰地劃成若干綏靖區,設綏靖區司令部和司令官,置於各剿匪總司令部或綏靖公署管轄下,獨掌該區域黨、政、軍、特大權。1946年9月16日,中華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於第207次會議通過綏靖區施政綱領及施政之四項辦法。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國軍在各地先後成立。.

查看 李默庵和綏靖區

隨縣戰鬥

縣戰鬥發生於1932年10月15日-21日,地點則是在中國鄂北一帶。該戰鬥是國共內戰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

查看 李默庵和隨縣戰鬥

莆田沙溪戰鬥

莆田沙溪戰鬥發生於1934年6月19日,地點則是在中國閩南一帶,是國民革命軍內部所發生的內戰戰鬥之一。莆田沙溪戰鬥的交戰雙方,一方為蔣中正轄下的國軍中央軍,另一方為四九師張貞部隊。.

查看 李默庵和莆田沙溪戰鬥

豫鄂皖邊區第四次圍剿

豫鄂皖邊區第四次圍剿,為中國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蔣中正所領導的國民政府對實力日益壯大的中國共產黨發動大規模軍事圍剿。主要目標是中國共產黨位於豫鄂皖三省邊境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簡稱「鄂豫皖蘇區」)。時間發生於1932年夏季至秋季期間。此次紅軍因張國燾戰略指導上的錯誤而失敗。.

查看 李默庵和豫鄂皖邊區第四次圍剿

軍團

軍團由若干个军组成的军事建制单位,隶属于集团军或方面军。指挥官为军团长。.

查看 李默庵和軍團

黃百韜

黃百韜()又作佰韜,一名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名黃新,天津府人(今天津市)祖籍廣東省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级将领,徐蚌会战時與解放軍作戰,戰敗後自杀殉国。.

查看 李默庵和黃百韜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专题纪念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馆建筑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查看 李默庵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苏中战役

苏中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战略防御阶段初期,利用国军注意力集中在围堵中原突围,华中野战军在江苏中部地区反击国军进攻而连续进行的七次作战的总称,因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又称其为苏中“七战七捷”。学者何新声称苏中战役夸大战果,其理由是两淮最终失陷于国军。事实上,进攻两淮作战是徐州绥靖公署下辖的第5军(欠第200旅)、第7军、整编第69师(欠第99旅)、整编第28师(欠第80旅)、整编第57师、整编第58师、整编第74师,上述部队并不属于第一绥靖区(可参照下述“双方参战兵力”一节,与一绥区参战部队完全不同);而共产党方面,两淮防守方为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因此,两淮作战与本次战役并无直接联系。部分学者提出一本名为《徐州绥靖概要》的书籍声称国军方面取得了此次战役胜利,然而国军战役总结则明确指出此役"招致重大损失"。相反,华东共军本就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弃临沂歼李仙洲,弃坦埠歼张灵甫,弃开封歼区寿年,比比皆是。双方“胜利”的标准既已不同,如此,则国军亡5万余人得苏中,共军亡苏中而歼敌5万人;国军志在略地,共军志在歼敌,此役双方皆得偿所愿,则双方俱称“获得胜利”似亦无不妥。.

查看 李默庵和苏中战役

陈公培

公培(),原名善基,曾用名吴明,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中国政治家。.

查看 李默庵和陈公培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抗日战争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三戰區所轄範圍為江蘇及浙江,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三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查看 李默庵和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江家店戰鬥

江家店戰鬥發生於1934年5月10日,地點則是在中國福建建寧。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主要戰鬥之一。該戰鬥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戰鬥末了,雙方互有傷亡。.

查看 李默庵和江家店戰鬥

挽舟嶺戰鬥

挽舟嶺戰鬥發生於1934年4月28日,地點則是在中國福建建寧。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主要戰鬥之一。該戰鬥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戰鬥末了,國軍攻佔該據點並構築碉堡。.

查看 李默庵和挽舟嶺戰鬥

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38年國軍戰鬥序列編列發布於1938年1月,這裡的國軍是指中華民國所屬國民革命軍。該戰鬥序列是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為了「持久抗戰,鞏固武漢核心」,並且有效抗擊日本的入侵,所編列的中國全境國軍戰鬥序列,戰略目的則在於「東保津浦,西守道清」。另一方面,位於武漢的國民政府以修正《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方式,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定為戰時政府之實質統治機構,也將統率國軍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蒋中正取代國民政府主席成為實際上的中国最高領導人。 1938年11月中旬,中國軍隊於武漢保衛戰失利,加上南戰場重要據點廣州亦極為危險,至此,中華民國政府再度遷都至重慶。為了此戰略異動變數,加上兵士折損眾多,國軍戰鬥序列於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予以大幅度更動。而跟隨戰鬥序列更動,抗日战争第一期之第二及三階段亦告正式結束,而中國也正式邁入以重慶為根據地的第二期抗日戰爭。.

查看 李默庵和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44年國軍戰鬥序列

1944年國軍戰鬥序列編列發布於1944年冬天,這裡的國軍是指中華民國所屬國民革命軍。該戰鬥序列是中日戰爭末期,統治中國之中華民國政府為了適時反攻需要所編列的中國全境國軍戰鬥序列,此序列大致沿用至1945年年中的兩國戰爭結束後。.

查看 李默庵和1944年國軍戰鬥序列

2001年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1年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

查看 李默庵和2001年逝世人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