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鴻禧

指数 李鴻禧

李鴻禧(),臺灣嘉義市人,憲法學專家。.

41 关系: 台灣的十字架台灣筆會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備軍士官考試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對三民主義的批評中華民國一邊一國連線五權憲法建國黨廖瓊枝國務機要費案國立嘉義高級中學國民大會凱達格蘭學校全民計程車隊創制四不一沒有玉山周報環球電視 (台灣)芦部信喜邱顯智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前途決議文臺灣電視公司節目列表陳師孟陳唐山陳水扁林義雄李姓李俊俋楊維哲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節目列表洪素珠事件洪昭男澄社1937年臺灣196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7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台灣的十字架

《台灣的十字架》是中華民國第十和第十一任總統及前民主進步黨主席陳水扁出版的一部著作,記載了其在2008年11月11日(即其被台北地方法院裁定收押禁見前一天)起到12月12日這32天內,於土城看守所獄中寫下的10萬字日記與對自己人生、各種議題做出自己的見解和說明的手稿,2009年1月18日晚間由凱達格蘭基金會出版、同月19日上市發售,以陳水扁被宣布收押禁見、押上車前舉起手銬的一幅照片作為封面,并請來在陳水扁政府時期有「國師」之稱的國立台灣大學退休教授李鴻禧代寫序言。 陳水扁在寫作《台灣的十字架》期間,平均每天寫3000多字,禁食期間也照寫不誤,一共用掉5枝原子筆、2本筆記本、將近100页A4的纸;而且還因紙不夠用,连狀紙的背面都拿來寫。因牢中沒有桌椅,陳水扁以塑膠籃子翻過來當桌子,趴在地上寫作。.

新!!: 李鴻禧和台灣的十字架 · 查看更多 »

台灣筆會

台灣筆會,台灣文學組織,1987年成立。.

新!!: 李鴻禧和台灣筆會 · 查看更多 »

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備軍士官考試

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備軍官士官考試,簡稱「預官預士考試」、「預官考試」和「預士考試」,是中華民國政府依照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所實行的服役方式,主管機關為國防部,開放予合乎標準且尚未服義務役的男子,錄取者受訓及格後,在服役時任少尉預備軍官、下士預備士官。軍官、士官役男具備現役軍人身分,受軍法管制;退伍後身分為後備役軍官、士官,依法接受各軍種國防主管機關實行召集,一般來說行政院海巡署預官在退伍後,改列為陸軍召集。.

新!!: 李鴻禧和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備軍士官考試 · 查看更多 »

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

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於1987年4月成立於台灣台北市,目標是推動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台灣的外省人可以自由返回中國大陸探親。因中華民國政府於1987年12月通過開放到中國大陸探親,該會於次年1988年4月3日,因為達成目標,促進會解散。會長為外省老兵何文德。.

新!!: 李鴻禧和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對三民主義的批評

三民主義為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法源依據,同時也是中國國民黨革命理論。因此自發表後,歷經戰亂至今,三民主義也就成為各種文人與政治鬥爭抨擊的靶心。以自由派、左派或主張台灣獨立的學者都對其批判。.

新!!: 李鴻禧和對三民主義的批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李鴻禧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一邊一國連線

一邊一國連線(英文: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Alliance 或 One Side One Country Alliance,簡稱OSOCA),是台灣的一個政治組織,在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前由陳致中主導組成,高舉一邊一國、反對ECFA為政見。其成員涵蓋民主進步黨(民進黨)籍候選人及偏泛綠的無黨籍候選人,其組織由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執委)陳其邁主導,立法委員陳唐山為總召集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為其共同追求的目標。現時一邊一國連線擁有7席立委,其力量比台灣的第三大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和親民黨二黨相加共6席立委還要強大,另外還擁有五大直轄市總共31席直轄市市議員。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則推出84位泛綠及無黨籍縣市議員參選人,並簽署共同政見「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扁案是政治事件,應予平反」,當選68位,當選率81%。.

新!!: 李鴻禧和一邊一國連線 · 查看更多 »

五權憲法

五權憲法,由孙中山創立的憲法理論,基於三民主義理論,被中國國民黨採納,列入中国国民党党纲,後來成為《中華民國憲法》的基本理論。孙中山在十九世纪就有这种酝酿,1906年12月2日始正式见于文字。和其他三權分立的憲法不同,在於其政府的三個分支之外(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設有獨立的考試權及監察權,是為五權分立。世界憲法學家Albert P. Blaustein認為,許多現代憲法追隨《中華民國憲法》的設計,設立相對映的獨立機構,如公務員敍用委員會(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主計審計長(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行政監督察(Ombudsman)等等見《世界憲法》第32頁。.

新!!: 李鴻禧和五權憲法 · 查看更多 »

建國黨

建國黨 ,是臺灣的政黨之一,1996年10月6日成立,黨員主要是從民主進步黨分裂出來的台灣獨立運動成員。.

新!!: 李鴻禧和建國黨 · 查看更多 »

廖瓊枝

廖瓊枝,台灣基隆市出生,台灣歌仔戲藝員,工旦行,人間國寶授證,曾用藝名廖憶如,2009年底宣布退出舞台,現為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兼任教授、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等校兼任教授和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等校駐校藝術家。2012年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從母姓,1938年母親廖珠桂在從大溪漁港赴龜山島觀光搭船途中不幸翻船而死亡。 她跟喬財寶、狗仔桑、阿龜仔先等師習歌仔戲表演藝術,後又從陳秀鳳師習歌仔戲旦行藝術,從陳冠華(陳水柳)師學歌唱藝術。.

新!!: 李鴻禧和廖瓊枝 · 查看更多 »

國務機要費案

國務機要費案,是發生在2006年台灣的一宗政府弊案,案件涉及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第一夫人吳淑珍與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馬永成等人。這宗與中華民國總統國務機要費預算支出相關的非告訴乃論之罪案件,於分案後由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查緝黑金行動中心(今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檢察官陳瑞仁偵辦。由於事涉國家領袖,各國媒體均曾報導。 國務機要費案引發檢察單位針對各個首長的特別費支出進行調查與起訴。在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中,包括馬英九等七千多名政務首長皆遭到調查與起訴,但皆獲判無罪。.

新!!: 李鴻禧和國務機要費案 · 查看更多 »

國立嘉義高級中學

國立嘉義高級中學(National Chiayi Senior High School,簡稱CYSH),簡稱國立嘉義高中、嘉中,舊稱省嘉中,別稱旭陵岡、醫科搖籃,為一所國立高級中學,亦為一所日治時期配合日台共學制度設立的高級中學(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南州立嘉義中學校,創立於公元1924年)。 嘉義高中校友涵蓋有一位中華民國副總統(蕭萬長)、兩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張俊雄、蕭萬長)、一位台北市市長(郝龍斌)、司法院長(許宗力)、立法委員李俊俋、雲林縣縣長(李進勇)及嘉義市市長(涂醒哲)等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以及包含台大醫院副院長(侯勝茂)在內眾多醫師等各領域人士。創校90多年來,畢業校友逾6萬人。 校區位於嘉義都會區,鄰近嘉義公園、嘉義孔子廟及國立嘉義大學。 目前教育部於全台九所高中開設科學班,該校與國立中正大學及國立嘉義大學合作,為雲嘉地區唯一設有科學班的高級中學。.

新!!: 李鴻禧和國立嘉義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民大會

国民大会(簡稱國大)是依据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代表中华民国全国国民于中枢行使政权的机构,曾为中华民国五权宪政体制中的最高权力机关。國民大會由國民大會代表(簡稱國大代表、國代)組成,其最重要職權為選舉總統與副總統,这与美國選舉人團、韓國總統朴正熙時代的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朝鮮的最高人民會議、前蘇聯的最高蘇維埃等代议制立法機構類似。2005年6月7日,國民大會通過立法院提出的憲法修正案,凍結與國民大會相關條文,使國民大會停止運作,改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架構。 在法理上,《中華民國憲法》原文雖未改動,但依據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所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憲法半數本文已經停止適用,將國民大會的職權轉移到其他機構或直接交付人民來行使;但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有效期限為國家統一前,所以與國民大會相關的《國民大會組織法》、《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國民大會同意權行使法》等相關法律仍然沒有廢止。國民大會凍結後,2012年3月第8屆立法院院會由台灣團結聯盟黨團提出上述三法的廢止案,但因屆期不連續原則,並未完成審查。.

新!!: 李鴻禧和國民大會 · 查看更多 »

凱達格蘭學校

凱達格蘭學校(Ketagalan Institute),簡稱凱校,為2003年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於創辦的政治人才培訓機構(學校),主要宗旨為推動臺灣民主深化工程、增加民主素養、鼓吹獨立的司法系統、黨政分離、客觀理性的傳播媒體以及和平開放的公共論壇,並培育國家與社會領導菁英。.

新!!: 李鴻禧和凱達格蘭學校 · 查看更多 »

全民計程車隊

全民計程車隊,全稱社團法人台灣全民計程車司機協會,是台灣一個計程車司機聯誼組織,成立於1993年。旗下有多個分隊,並且會在車頂燈箱上使用統一的車隊標誌。目前車隊有六十個車隊、超過四千名會員。 該車隊早年曾參與多起聚眾襲擊以及違法聚賭事件。唯近年亦嘗試以穿著制服等方式改變民眾對該車隊的印象,目前偶爾會以全隊或分隊名義進行政治活動。.

新!!: 李鴻禧和全民計程車隊 · 查看更多 »

創制

創制權,政治理論,由孫逸仙所提出,為三民主義的一部份。概念來自於西方直接民主中的倡議,由人民直接提出法律。在三民主義中,並沒有解釋創制權實際上應該怎麼運作,在中華民國法律中也尚沒有以創制權而產生的條文。 孫逸仙所著的三民主義中提到:人民應有選舉、罷免、創--、複決的權利。其中選舉與罷免是由人民來決定是否要任用與撤換一位政府公職人員,而創--與複決是由人民來決定一項政策法令是否該成立及推行,還是該廢除或修訂。在這裡,「創--」所指的是制度的提案、草擬、議定及頒布實施,即是由人民直接提出法律,類似於西方直接民主中的「倡議」。 中華民國憲法中所稱的創制權,源自三民主義。但是它的內涵在制憲過程中,已經經過討論與折衷,與西方所謂的倡議較為接近,與三民主義中的創制不盡相同。因此台灣政治學者,許多都認為創制權與倡議權是同義詞。.

新!!: 李鴻禧和創制 · 查看更多 »

四不一沒有

四不一沒有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2000年5月20日第十任總統的就職典禮上發表的“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这是陈水扁政府針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言論,亦曾是陳水扁代表當時作為執政黨的民主進步黨對中國大陸政府就兩岸立場的明確表態。.

新!!: 李鴻禧和四不一沒有 · 查看更多 »

玉山周報

《玉山周報》是台灣曾經存在的一份週刊型報紙,由中華民國前副總統呂秀蓮於2009年創辦、「玉山文化」發行,於每週四出刊。原預定2009年4月10日發行「《玉山周報》典藏版」、5月20日正式創刊,因籌備不及,特刊典藏版延至於5月20日發行,正式創刊日延至6月11日。資本額原預定新台幣3億元,2009年5月僅到位新台幣1億元,其中呂秀蓮賣房子出資約新台幣3000萬元。.

新!!: 李鴻禧和玉山周報 · 查看更多 »

環球電視 (台灣)

球電視(Global TV)是台灣曾經存在的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頻道家族,1997年4月1日開播,已經於2000年代停播。.

新!!: 李鴻禧和環球電視 (台灣) · 查看更多 »

芦部信喜

芦部 信喜 (あしべ のぶよし,),日本宪法学者。生于长野县驹根市。1990年日本学士院会員、1993年文化功劳者。是日本宪法学界的代表性人物。 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是美濃部達吉衣缽傳人─宫泽俊义的门生。历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学习院大学教授、放送大学教授等职。后被授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芦部对于日本的违宪审查标准的确定有着極大影响,是重要的憲法學者之一。曾在中曾根内阁下擔任“关于阁僚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恳谈会”的成员。芦部是台灣憲法學者李鴻禧的指導教授。.

新!!: 李鴻禧和芦部信喜 · 查看更多 »

邱顯智

邱顯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人權律師、社會運動者。出生於中華民國台灣省嘉義縣竹崎鄉,高中就讀嘉義高中,並於臺北大學取得法學學士、碩士、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碩士、博士候選人。 2011年邱顯智自德國海德堡返台後與身為新竹人的妻子黃琬婷定居於新竹,育有兩女,並於新竹、台中兩地律師事務所執業,開始參與司法改革運動,從事如鄭性澤案等冤案救援。2012年年底,邱顯智號召組成義務律師團,聲援全國關廠工人抗爭事件,後續亦以律師身份積極參與如洪仲丘案、大埔丟鞋案、苑里反瘋車案、梨山老農案等案件之義務辯護行動。同時邱顯智也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義務辯護律師團之一。 2015年,邱顯智與其他創黨成員創立政黨時代力量,並宣佈參選2016年第九屆新竹市立委,競爭對手包括國民黨籍候選人鄭正鈐、民進黨籍候選人柯建銘、親民黨籍候選人歐崇敬。後落選。 2017年,因不熟稔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九條之規定,於上訴人委任邱顯智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未繳納裁判費,而遭法院駁回上訴。.

新!!: 李鴻禧和邱顯智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是台灣一個訴求台灣原住民人權的人民團體,成立於1984年12月,發表「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創會會長為卑南族歌手胡德夫,其機關雜誌為《原住民》。已由創會元老決定宣布解散。.

新!!: 李鴻禧和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南部地區包括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六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華民國南部地區政治情勢泛綠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新!!: 李鴻禧和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前途決議文

《臺灣前途決議文》是臺灣的民主進步黨於1999年5月8日召開的第8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第2次全體會議中通過的一項文件,描述臺海現狀,並揭示該黨理念,是該黨黨綱的重大里程碑,為翌年總統選舉取得執政權打下重要基礎,也是民進黨主政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最高原則。.

新!!: 李鴻禧和臺灣前途決議文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節目列表

以下列出台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旗下各頻道播出中、以及曾播出過的所有常態播出的電視節目。 以下使用的播出時間,全部以台灣時間(UTC+8)為準。節目名稱前標有★者,為主要由其他電視台製作,但在台視同步播出(或首播)的節目;節目名稱前標有◇者,為完全外購自其他電視台之節目;節目名稱前標有◎者,為再度播出中之節目;未特別標出播出頻道者,皆為台視主頻首播之節目。本列表不收錄重大新聞事件轉播、體育賽事轉播、節慶特別節目、藝人電視專輯等並非常態播出的節目。.

新!!: 李鴻禧和臺灣電視公司節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陳師孟

陳師孟(),台灣外省人,經濟學家,祖籍浙江寧波,與先總統蔣中正同鄉。陳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中正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寧波人,1歲後隨家人自美遷臺,現任監察委員。陳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臺北市副市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也是賴景昌、林金龍、林忠正、陳文郎、官德星等臺灣經濟學者的指導教授。.

新!!: 李鴻禧和陳師孟 · 查看更多 »

陳唐山

陳唐山(Mark Chen Tang-shan;白話字:Tân Tông-san,),生於日治臺灣臺南州鹽水街(今臺南市鹽水區),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氣象學家,民主進步黨籍,曾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研究員、外交部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立法委員等。 其於1975年至2007年期間任職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從事氣象學研究,曾投入研發靜止環境觀測衛星SMS-1,乃全球首批投入氣象衛星的研究人員之一,並透過偵測南極臭氧层空洞等。留學期間,同時參與黨外運動,推動台灣民主化,為臺灣獨立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在國民黨獨裁戒嚴時代長期列名海外黑名單中,乃至雙親過世時仍無法返回台灣。1992年當選僑選立法委員,1993年當選台南縣長到2001年卸任。2004年到2006年出任外交部長。2012年立委選舉中,陳唐山獲民進黨徵召參選臺南市第五選區立委,擊敗對手李全教當選立委。也是第8屆立委中年紀最大者。.

新!!: 李鴻禧和陳唐山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李鴻禧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林義雄

林義雄()是台灣政治人物,出生於臺灣宜蘭縣五結鄉,自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擔任律師。1976年承辦國民黨選舉舞弊官司後開始接觸政治,1977年進一步以無黨籍身分當選臺灣省議會議員,在1970年代的臺灣黨外運動中發揮極大影響力。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遭到中國國民黨逮捕,隔年軍事審判期間遭遇林宅血案,母親和雙胞胎女兒遇害,長女林奐均重傷。林義雄最後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出獄後前往美國取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林義雄成立了慈林教育基金會以培養社會運動人士,並創立核四公投促進會長期關注核電廠問題。1996年參與民主進步黨黨內總統初選,但被彭明敏擊敗。1998年4月18日當選第一位由黨員直接選舉的民主進步黨主席。在其任內陳水扁在2000年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完成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林義雄於同年4月20日辭去主席職位,轉而關注公眾議題,特別是核四公投和立委席次減半運動等。2004年時以禁食抗議方式促使陳水扁政府推動修憲案,進而讓立法委員席次減半。2006年時因堅持理念離開當時仍執政的民主進步黨。2014年時林義雄籌組成立新政團,成為公民組合的推動者之一。林義雄長期號召「核四公投,千里苦行」行動,在2014年時以禁食抗議的方式迫使馬英九政府宣布龍門核能發電廠停工,常在反核遊行時戴斗笠,因此又被鄉民稱為斗笠人。.

新!!: 李鴻禧和林義雄 · 查看更多 »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新!!: 李鴻禧和李姓 · 查看更多 »

李俊俋

李俊俋(Lee Chun-yi,),臺灣政治人物,出生於嘉義市,為民主進步黨黨籍,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班結業,曾經擔任擔任淡江大學兼任講師,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參事,嘉義市副市長,銓敘部政務次長,總統府國策顧問兼憲改辦公室主任,2011年5月25日,李俊俋獲民主進步黨徵召,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年立法委員選舉對上國民黨的現任立委江義雄,決戰嘉義市選區,最終以四百三十七票之差,險勝尋求連任的立委江義雄。 李俊俋的父親是在陳水扁政府時代有「國師」之稱的憲法專家、臺大法律系教授李鴻禧教授。 2016年1月16日,李俊俋代表民進黨角逐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以7萬3,965票順利連任。 2016年7月6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理刪除公寓大廈不得飼養動物規約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時表示「若真修法,住戶以後在公寓大廈內養牛、養豬怎麼辦?」 2016年7月15日,對於南海仲裁案認定太平島是岩礁,李俊俋表示,太平島周邊海域不是我國經濟海域,仲裁對漁民暫不影響,不要用義和團方式解決問題,要真正面對國際情勢,我國宣稱有太平島主權,非常明確,但有無必要在此時宣稱200海里經濟海域,要有智慧。.

新!!: 李鴻禧和李俊俋 · 查看更多 »

楊維哲

楊維哲(1939年-),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擔任臺灣的大學聯考闈場闈長多年。.

新!!: 李鴻禧和楊維哲 · 查看更多 »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節目列表

以下列出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簡稱:民視)旗下各頻道播出中、以及曾播出過的所有常態播出的電視節目。 以下使用的播出時間,全部以台灣時間(UTC+8)為準。節目名稱前標有★者,為主要與其他電視台製作,但在民視同步播出(或首播)的節目;節目名稱前標有◇者,為完全外購自其他電視台之節目;節目名稱前標有◎者,為再度播出中之節目;未特別標出播出頻道者,皆為民視無線台之節目。本列表不收錄重大新聞事件轉播、體育賽事轉播、節慶特別節目、藝人電視專輯等並非常態播出的節目。.

新!!: 李鴻禧和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節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洪素珠事件

洪素珠事件是臺湾一起因為國家認同分歧而引發的政治事件。2016年6月9日,自認是日本人的公民記者洪素珠,在臉書發布她於二二八紀念日時「採訪」被她認為是中國人的非臺灣省籍老年榮譽國民(以下簡稱老榮民)的影片,洪素珠以挑釁口吻堵訪老榮民的影片公開後,在網路被討論並引發公憤,藍綠陣營一致譴責,各界人士紛紛對此發表評論。網友對其進行人肉搜索,發現她曾多次錄製侮辱榮民的影片,有多人受害。.

新!!: 李鴻禧和洪素珠事件 · 查看更多 »

洪昭男

洪昭男(),國民黨籍八連任立法委員(1981年-2005年),監察委員(2008年-2014年)。台灣戒嚴時期第一位公開要求釋放二二八受刑人的立委,成功促使二二八事件倖存之政治犯全數出獄。曾多次營救政治犯,以敢言著稱。鄭南榕《自由時代雜誌》譽其「每次總質詢都有銳利表現」,自立晚報則稱之為「清流」。.

新!!: 李鴻禧和洪昭男 · 查看更多 »

澄社

澄社,成立於1989年4月17日,台灣自由主義學者論政社團,官方英文名稱為「Taipei Society」。成立之初,希望在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兩黨競爭的態勢間,發出「第三種聲音」。在組織章程中訂立「論政而不參政」的標準。.

新!!: 李鴻禧和澄社 · 查看更多 »

1937年臺灣

1937年臺灣由於日本與中華民國在該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正式進入戰爭狀態,臺灣軍司令官於該年8月15日宣布臺灣進入「戰時體制」。.

新!!: 李鴻禧和1937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6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6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1969年12月20日舉行,為1948年之後,中華民國在自由地區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公職性質的立法委員選舉。 該立法委員選舉於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舉行,共11名名額。.

新!!: 李鴻禧和196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7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7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1972年12月23日舉行,為中華民國中央民意代表(含監察委員及立法委員)的選舉。該選舉於自由地區舉行,共51名名額(含15名國外選出之僑選立委)。.

新!!: 李鴻禧和197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尋求連任的時任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副總統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获胜當選。當選的正、副總統在2004年5月20日就任。這次選舉結果中,兩組候選人得票率僅差千分之二,為歷年及世界總統選舉罕見,而且廢票高達33萬票,約前次總統大選三倍之多(主因為廢票認定標準加嚴),因此另一總統候選人連戰及泛藍支持者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以備驗票。後來連宋陣營提出當選無效之訴與選舉無效之訴經最高法院判決敗訴定讞,陳水扁連任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

新!!: 李鴻禧和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5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23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彰化、南投及花蓮以北之全部縣市長及嘉義市長、澎湖縣長共14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雲林以南除嘉義市外之所有縣市長共6席、親民黨及新黨則分別保有其在福建省內連江縣及金門縣之僅有縣長席次、吳俊立勝選的臺東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901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408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92席、親民黨取得31席、臺灣團結聯盟取得11席、新黨則於其執政的金門縣取得僅有的2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256席。無黨團結聯盟及保護臺灣大聯盟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同時,中國國民黨在大部分縣市成功取得正副議長,民主進步黨則在嘉義縣拿下該黨史上首度議會主導權。.

新!!: 李鴻禧和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