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贺

指数 李贺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稱為“詩鬼”。.

42 关系: 太平廣記崔植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庾肩吾张碧張稱達徐渭唐荆川墓唐書人物列表冯小怜王禮錫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精卫牛嶠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避讳马曜齐烟九点邯郸历史邯郸市脚注膜蛤文化苏小小林同济李亮 (隋朝)李冠丰李凭箜篌引李商隐李昌谷杜牧楚漢傳奇權璩河南省沈亞之洛阳历史洛阳市文鴦扬雄曹雪芹晚笑堂画传790年790年代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李昉等人編著的大型類書,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凡五百卷。.

新!!: 李贺和太平廣記 · 查看更多 »

崔植

崔植(《旧唐书》卷一十七上),字公修,京兆长安人,祖籍博陵安平,唐穆宗年间为宰相。他和再从兄崔倰都因导致唐朝政府对河朔诸镇失控的政治过失而受到指责。.

新!!: 李贺和崔植 · 查看更多 »

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

这是中共政治家家族的列表。主要包括曾经担任过中共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家族人员列表。.

新!!: 李贺和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 · 查看更多 »

庾肩吾

庾肩吾(),字子慎,一字慎之,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南朝梁文學家、書法理論家。 庾信之父。八歲能賦詩,梁普通四年(523年)為晉安王蕭綱常侍,在雍州時,任雲麾參軍,並兼記室參軍,與劉孝威、江伯搖、孔敬通、申子悅、徐防、徐摛、王囿、孔鑠、鮑至等十人抄寫典籍,号为“高斋学士”。簡文帝蕭綱繼位,以庾肩吾為度支尚書。侯景至建康,矫诏遣庾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後逃至建昌一帶,被侯景部將宋子仙所俘,子仙欲殺之,告訴他說:「吾聞汝能作詩,今可即作,若能,將貸汝命。」肩吾迅筆揮成,辭--甚美,曰:“發與年俱暮,愁將罪共深。聊持轉風燭,暫映廣陵琴。”宋子仙讓他當建昌令。肩吾仍間道奔江陵,投奔萧绎,承圣二年(553年)封武康县侯。《梁書》卷四十九有傳。 肩吾擅長詩賦,胡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亦工書法,正、草兼能。自號玄靜先生。著有《書品》。其作品多散佚,李贺時已不見其文,明人张溥輯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新!!: 李贺和庾肩吾 · 查看更多 »

张碧

张碧,字太碧。唐朝詩人。 贞元年間進士,善作詩,風格受李白、李贺、贯休影响,有《歌行集》二卷传世。《全唐诗》存诗十六首。有子張瀛。.

新!!: 李贺和张碧 · 查看更多 »

張稱達

張稱達(),字季旷,号二谷老人,湖南永綏(今屬吉首)人。清末進士,書畫家。.

新!!: 李贺和張稱達 · 查看更多 »

徐渭

徐渭(),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軍事家,浙江山阴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

新!!: 李贺和徐渭 · 查看更多 »

唐荆川墓

唐荆川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荆川公园内,为明代文学家和抗倭名将唐顺之(号荆川)的墓葬,建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抗日战争和文革时曾遭破坏,1990年修复并将其周围开辟为公园,今附近亦建有荆川先生读书处和唐氏宗祠(后者为自青果巷迁入)。 墓区三面环水,自西向东依次为一泻桥(取李贺诗“一泓海水杯中泻”之意)、神道坊(左右各设一根石望柱)、墓道、牌坊、墓碑和墓茔,墓道两侧依次立有石羊、石虎、石马和石翁仲各一对。其中神道坊为1934年地方集资修葺时重修,正面阴刻隶书“先贤荆川先生墓道”,由周佛海所书,背面为墓区内“永禁樵牧践踏采折树木”的管理规定。墓茔位于土岗上,与土岗均以花岗石矮墙围护,中为荆川夫妇合葬墓,两侧葬其守墓玄孙唐宇量和唐宇昭,前有清嘉庆元年(1796)所立墓碑,阴刻楷书“明赠兵部侍郎谥襄文荆川唐先生之墓”,由李庆来所书。.

新!!: 李贺和唐荆川墓 · 查看更多 »

唐書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記載的人物。.

新!!: 李贺和唐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冯小怜

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善弹琵琶,能歌善舞。因其与北齐后主高纬之间的故事,被后世视为腐朽政权的典型人物。.

新!!: 李贺和冯小怜 · 查看更多 »

王禮錫

王禮錫()字庶三,生于江西省安福县上南乡王屯村(今洲湖镇王屯村)。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者,中国国民党人士。 王谦,杰出的国民外交家王礼锡,钟山风雨2007年第1期.

新!!: 李贺和王禮錫 · 查看更多 »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有2885人,任期由1975年1月至1978年2月。 1970年3月1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由周恩來草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的決定》及關於四屆人大代表名額分配問題的兩個協商方案。會上,對《決定》和兩個協商方案作了說明。次日,致信毛澤東、林彪,報告政治局商議情況,並提出:代表中非中國共產黨黨員者不應少於百分之四十,愛國人士不應少於一百人,洛甫、稼祥等均需安排。同日,毛澤東批示:同意中央的部署。林彪批示:完全同意主席批示。.

新!!: 李贺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精卫

精卫是中国上古時代传说中的一只神鸟,原炎帝之小女──女娃,一日在东海溺水死,死后化身为鸟,“白喙赤足,首有花紋”,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这个故事就是精卫填海,最早載于《山海經·北山經》。陶渊明有诗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李贺《恼公》:“古时填渤懈,今日凿崆峒。”.

新!!: 李贺和精卫 · 查看更多 »

牛嶠

牛峤,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人。 牛僧孺之孫,牛藂之子。博学能文,乾符五年孙偓榜進士,歷官拾遗、补阙、尚书郎,黃巢起兵,避難而入蜀。王建镇西川時聘為判官,王建自立為帝,官至给事中。工於詩,自称慕李贺长歌,又為花間派詞人。卒年失考。有詩三卷。.

新!!: 李贺和牛嶠 · 查看更多 »

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Sui 隋 (581-618,计37年) Tang/T'ang 唐 (618-690,705-907,计289年) Five Dynasties 五代 (907-960,计54年) Later Liang 后梁 (907-923,计17年) Later Tang 后唐 (923-936,计13年) Later Jin/Chin 后晋 (936-946,计11年) Later Han 后汉 (947-950,计4年) Later Zhou 后周 (951-960,计10年) Ten Kingdoms 十国 (902-979,计78年) 中国历史年表 | 中国历史事件列表 | 中国君主列表 | 中国朝代 | 隋朝 | 唐朝| 五代十国 Category:隋唐 Category:五代十国 Category:中国史年表.

新!!: 李贺和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避讳

避讳是中国歷史上,必須回避君主、尊長的「名諱」的一种要求,通常只限於君主、尊長之本名。字號的避讳则较少见。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主尊長的名諱一律要回避,可以用其他字代換,或是刻意將該字缺筆;取名时,不能取他们的名諱中字甚或同音的字;否則,可能觸犯大不敬之罪。陆容《菽园杂记》稱,“民间俗讳各处有之,吴中为甚”。這種要求也曾經適用於漢字文化圈内中国的臨近國家,例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

新!!: 李贺和避讳 · 查看更多 »

马曜

曜,字幼初,洱源县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弱冠求学,遇国家变故,颠沛流离于长江流域。其间以志士胸怀加入救亡,投身社会改造洪流。诗人情怀,烈士心性。学问及人格数十年间臻于大美,成一代宗师大家。 曾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云南民族学院院长。 1949年后,倾力于民族工作,积累大量原始素材。领导、参与抢救、整理云南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资料,其价值巨大难以估量。 主导云南民族学院期间,呕心沥血,使区区民族干部培训基地,终立中国高校之林。 暮年更结丰硕之果,以民族史、民族学、比较研究的开创性成果绚烂于世,培育后学,促进民族教育,在学问人格两方面育成大量人才。 89之际,忧国民而仗义执言,唯心之所从,不以利害。自己无错,拒所谓检讨,高标特立。.

新!!: 李贺和马曜 · 查看更多 »

齐烟九点

烟九点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处风景,即由千佛山向北方眺望,可以看到黄河,以及匡山、粟山、北马鞍山、药山、标山、凤凰山、鹊山、华不注山(又称华山)和卧牛山这九座青灰色的小山(以上顺序为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这一景色被称为“长河一线,齐烟九点”。.

新!!: 李贺和齐烟九点 · 查看更多 »

邯郸历史

邯郸历史,是指中国河北邯郸地区的历史。邯郸是中华文明黄河流域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且拥有三千一百年建城史,一百五十八年的赵国国都史,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一个朝代或政权定都于此,有“七朝故都”之称。 邯郸一名最早见于《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明古都—邯郸,独属于一个城市的名字,历经数千年不改,为中华地名文化之特例,神话传说中邯郸西部中皇山就是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距今八千年前武安磁山地区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前后经历八代国君;秦统一六国后,设置邯郸郡;西汉时期共享“五都盛名”;两汉交替之际,邯郸遭到刘秀的屠城,再加上常年的战乱,使得邯郸进入了长达一千多年的萧条期。特别是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之前,此间天下动荡,王朝交替频繁,战乱四起,中原地区长期处在社会动乱之中。邯郸和北方诸多城邑一样,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虽有几次出现短暂的复兴,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邯郸的发展趋势仍是在衰落过程。 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逐步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此时,邯郸先属广平郡,后属魏郡;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唐朝建立后,邯郸获得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出现了短暂的复兴。邯郸初属洺州,621年改属磁州,627年又属洺州,765年复属磁州。此时邯郸境内的魏州逐渐崛起,改稱大名府,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621年,魏州首府大名已成为黄河以北中心城市。安史之乱时,邯郸成为唐军和叛军的争夺的地点,邯郸再一次陷入战火。藩镇割据之下的邯郸城逐步没落;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 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随着京汉铁路通车,邯郸发展迎来了机遇,在几十年内,由古代城市一跃到近代城市,抗战胜利后的邯郸第一次设立了市的行政建制,从此,实现了由近代城市到现代城市的转变;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2016年,邯郸市撤销永年县、肥乡县、邯郸县,成立永年区和肥乡区。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邯郸由兴起、到繁盛、再到衰落、再兴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曲折。即便在长达一千多年的萧条期内,邯郸也作为一座城市(县城)一直延续下来,从未中断。悠久的历史,使得邯郸先后孕育出女娲文化、磁山文化、古赵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建安文学文化、北齐石窟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主要文化脉系。特别是与邯郸有关的成语达1500余条,被人称为「成语之都」或「成语典故之乡」。.

新!!: 李贺和邯郸历史 · 查看更多 »

邯郸市

邯郸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尽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门」之称。市境北接邢台市,东临山东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西邻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脈东麓,华北平原中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带,东部为冲积平原区。滏阳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东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人口943.3万,主城区人口达367.42万人。 邯郸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百余年,前后经历八代国君,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邯郸遭到战乱破坏,由当时的赵国国都贬为一个郡;西汉时期和关中的长安、中原的洛阳、山东的临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邯郸临漳县)逐渐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邺城遭到毁灭;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 邯郸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煤炭和铁矿石储藏量分别在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不但是河北省重要的焦煤及钢铁生产基地,亦是中国大陆重要的电力、纺织、煤炭、建材等生产基地;粮食产量也居河北省前列,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邯郸商业也十分发达,市政府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也加快了其他项目的发展。2015年邯郸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邯郸是中国成语之城,“邯郸学步”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赵国都城的风雅。.

新!!: 李贺和邯郸市 · 查看更多 »

脚注

脚注,又名笔记、札记、笺注(Fußnote;Footnote),是读书所做的笔录、见解、体会、看法、观点、心得、感想的总称。脚注分为:头注、侧注、后注、割注、分注。.

新!!: 李贺和脚注 · 查看更多 »

膜蛤文化

膜蛤文化是部分网友对中国共产党前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的一些言行进行模仿恶搞的網路模因,「膜」字取「膜拜」之意而“蛤”則源自於認為江澤民貌似蛤蟆的觀點。 「膜蛤」的网友被称或自称为“蛤丝”(「絲」即「粉絲」)、“膜法师”(與“魔法師”同音)、“泽学家”(与“哲学家”音似)、“江学家”等,他们对江泽民的许多言行进行模仿,并称其为“膜法”。「續一秒」(或「+1s」)是常被這一群體在各種網路場合下使用的惡搞短語之一,意在調侃其壽命長(其中「續」指“续命”、“为...延長生命”。),同时也被用于调侃被网友称作“超长待机”的其他国家领导人(如英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续命”说或来源于网友对重庆红衣男孩事件的解读。 此風潮在中国大陆网络的传播以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張寶華事件為起點,在2014年微信「江選研討會」公眾號事件後大為盛行。.

新!!: 李贺和膜蛤文化 · 查看更多 »

苏小小

苏小小(479年-約502年)是中国南北朝的南齐時期,生活在钱塘的著名歌妓,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的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写过一首《同心歌》,表达少女敢爱的情感。白居易有诗云:“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清代诗人袁枚也对苏小小非常仰慕,曾随身携带私章一枚,上刻“钱塘苏小是乡亲”。.

新!!: 李贺和苏小小 · 查看更多 »

林同济

林同济(1906年-1980年11月18日),中国学者,涉猎颇广。专长于政治学,也是莎士比亚专家。战国策派主要成员之一。1958年被划为右派。长期任教于复旦大学。.

新!!: 李贺和林同济 · 查看更多 »

李亮 (隋朝)

李亮,隋朝人,唐太祖李虎的第八子,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在隋朝官居海州刺史。李渊建立唐朝,武德年间,追封李亮为郑孝王。.

新!!: 李贺和李亮 (隋朝) · 查看更多 »

李冠丰

李冠丰,原名李天一,北京人,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因“李天一打人事件”(2011年)和“李冠丰性侵案”(2013年)而知名。虽然该案件涉及未成年人,涉及個人隱私,审理不公开进行,但是李天一的名字迅速红于各大报章。.

新!!: 李贺和李冠丰 · 查看更多 »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为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約作於元和六年(公元811年)至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新!!: 李贺和李凭箜篌引 · 查看更多 »

李商隐

李商隱(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佔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新!!: 李贺和李商隐 · 查看更多 »

李昌谷

#重定向 李贺.

新!!: 李贺和李昌谷 · 查看更多 »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 其詩英发俊爽,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新!!: 李贺和杜牧 · 查看更多 »

楚漢傳奇

是由高希希执导,博纳影业与希世纪影视联手打造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故事以秦朝末年到楚汉战争为历史背景。2.4亿元的总投资,80集的超长篇幅,众星云集的《楚汉传奇》史无前例地成为中国“最贵”的一部电视剧。该剧于2011年8月25日开机,拍摄历时八个多月,于2012年5月杀青,12月28日在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天津卫视、北京卫视四家地方卫视同步上星首播。2013年4月8日在韩国KBS第2频道播出,以“楚汉志”的名义播出,在韩国当地引发社会反响。.

新!!: 李贺和楚漢傳奇 · 查看更多 »

權璩

權璩,字大圭。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人。 权德舆之子,元和初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由於宰相李宗闵是其父的门生,故荐为中书舍人。李宗閔倒台後,璩被贬阆州刺史。後改郑州。好友李贺曾作《出城寄权璩、杨敬之》。终郑州刺史。.

新!!: 李贺和權璩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李贺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沈亞之

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工诗善文,早年前往长安,投靠韩愈门下,又與李贺结交,又和张祜、徐凝等人有往來。元和七年,科舉不中,返回吴江。元和十年(815年)進士及第。泾原节度使李彙聘掌書記,後任秘書省正字。长庆初,調補樑陽尉。長慶四年,為福建團練副使,專事福建观察使徐晦。歷官殿中侍御史等职。大和三年(829年),柏耆擔任德州宣慰使之時,聘亚之为判官,柏耆因擅杀叛将李同捷獲罪被免官,亚之亦被貶南康尉,終官郢州掾。有《沈下贤集》。 妻姚氏。妾卢金兰。.

新!!: 李贺和沈亞之 · 查看更多 »

洛阳历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核心发祥地,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元代以前,洛阳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统的王朝多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割据政权也均以进入洛阳作为逐鹿的目标和自身正统性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承载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元代以后因战乱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地位有所下降,退化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县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折射了中国各地方在农业社会晚期的普遍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洛阳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工商业发展都有较大的飞跃,成为以重工业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闻名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反映了一个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历程。.

新!!: 李贺和洛阳历史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李贺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文鴦

文鴦(),字次騫,本名文俶,鴦是小名,沛國譙縣人,魏末晉初名將,歷仕魏、吳、晉勢力。初時隨父文欽反叛司馬氏當權下的魏國,後兵敗與父和弟投奔東吳。文欽在諸葛誕叛亂中,與諸葛誕意見分歧而被殺,文鸯因而投降返回魏。晉時期大破鮮卑、羯有功,291年被東安王司馬繇誣害,在八王之亂中被夷滅三族。.

新!!: 李贺和文鴦 · 查看更多 »

扬雄

扬雄(),一作杨雄,字子雲,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

新!!: 李贺和扬雄 · 查看更多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生于大清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身。有人認為他是三國時代軍事家曹操的後代。.

新!!: 李贺和曹雪芹 · 查看更多 »

晚笑堂画传

《晚笑堂画传》为清代画家上官周晚年创作的古代名人画像集,刊刻于乾隆八年(1743年),共三卷(包括《明太祖功臣图》一卷),收录西汉刘邦至明初郭德成共120人画像(包括《明太祖功臣图》44幅)。每人一图一传,图均为全身像,图中用隶书注明人物并附有楷书赞颂,次页为人物小传。此画集为上官周晚年旅粤时聘名工所镌,但未留下刻工姓名。.

新!!: 李贺和晚笑堂画传 · 查看更多 »

790年

没有描述。

新!!: 李贺和790年 · 查看更多 »

79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李贺和790年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李长吉诗鬼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