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定婚店
《定婚店》是《唐人傳奇》的名篇之一,出自唐代李復言《續幽怪錄》(原名《續玄怪錄》)的一篇小說。.
查看 李諒和定婚店
傳奇 (小說)
傳奇,指中國唐代開始的虛構性的文言短篇小說,往往專指唐代小說,又稱唐傳奇或傳奇文。傳奇上承六朝神怪小說,始創於初唐,大盛於中唐,衰落於宋代,題材主要分愛情、神怪、俠義、歷史四類,代表作品有沈既濟《枕中記》、《任氏傳》、元稹《會真記》(又稱《崔鶯鶯傳》)、蔣防《霍小玉傳》、白行簡《李娃傳》、李公佐《南柯太守傳》、陳鴻《長恨歌傳》、袁郊《紅線傳》、杜光庭《虬髯客傳》等。典型的傳奇與一般筆記小說、志怪小說不同,具有複雜情節,曲折描寫,不是實事的記錄,而是有意識的創作,首度建立中國短篇小說的形式,提供大量故事素材,對後世小說和戲曲都有重大影響。以「傳奇」指唐代小說,是約定俗成的做法,其定義是模糊的,具體包括哪些作品,學者意見互有出入。部份學者把「傳奇」界定為筆記小說以外一切的文言虛構性小說,把傳奇下限推到清代。.
查看 李諒和傳奇 (小說)
唐朝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唐朝及渤海、南詔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查看 李諒和唐朝君主諸子女列表
唐書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記載的人物。.
查看 李諒和唐書人物列表
玄怪錄
《玄怪錄》,又稱《幽怪錄》,凡十卷,另有《補遺》一卷,一說作者是牛僧孺。唐代小說。 《玄怪錄》最早著錄於《崇文總目》小說類。宋代因避赵匡胤始祖玄朗讳,改名《幽怪录》。玄怪錄的篇幅漫长,故事新奇,名篇有《杜子春》、《张老》等(《太平廣記》卷十六載出《續玄怪錄》)。《玄怪錄》之後,又有李復言《續玄怪錄》。今人程毅中整理《玄怪錄》一書,共五十八篇,認定《玄怪錄》不完全是牛僧孺的作品。 《玄怪錄》為其後多位文言小說家仿效,如李復言《續玄怪錄》,薛漁思《河東記》亦自稱為續牛僧孺之書。.
查看 李諒和玄怪錄
續玄怪錄
《續玄怪錄》一書,宋代為了避諱宋朝皇室的祖靈趙玄朗,稱之為《續幽怪錄》。現存南宋臨安書棚本四卷,僅二十三篇,徐志平認為尚有十篇收錄於《太平廣記》,而明代陳應翔刻本《幽怪錄》(即《玄怪錄》)誤收四篇。李劍國曾詳細考證《續玄怪錄》為唐李復言所撰。 《續玄怪錄》雖是續作,但內容較牛僧孺所撰之《玄怪錄》更為可觀,書中可看出作者的特意經營。葉慶炳認為:「《玄怪錄》猶停留在魏晋南北朝『傳錄舛訛』、『殘叢小語』之時代,而《續玄怪錄》則頗多篇章已是『作意好奇』之唐人小說。.
查看 李諒和續玄怪錄
謝小娥
謝氏,字小娥,洪州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段居貞妻。《新唐書·謝小娥傳》.
查看 李諒和謝小娥
辛公平上仙
《辛公平上仙》是一篇唐傳奇,收錄於李復言所作的《續玄怪錄》(《續幽怪錄》)。敘述一名縣尉辛公平遇見死神,並見証死神接引皇帝的經過,是一篇知名的靈異傳奇。《太平廣記》廣收唐朝傳奇,但因故不願收入此篇。.
查看 李諒和辛公平上仙
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也稱萬華龍山寺或臺北龍山寺,簡稱龍山寺,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此區舊稱艋舺)廣州街211號,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也是旅遊宗教勝地。本廟與艋舺清水巖和艋舺青山宮並稱「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艋舺青山宮與艋舺新興宮(今西門町天后宮),直接合稱「艋舺四大廟」。本廟與臺灣另外幾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淡水龍山寺、鹿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泉安龍山寺。本廟亦與艋舺清水巖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可見知名度。.
查看 李諒和艋舺龍山寺
李朝威
李朝威(),隴西(今甘肅省)人。唐代著名傳奇作家。著有傳奇文《柳毅傳》、《柳參軍傳》等,行於世。後代戲曲家多取為題材。與李復言、李公佐合稱『隴西三李』。 其《柳毅傳》被魯迅與元稹的《鶯鶯傳》相提並論。他本人也被後來的一些學者譽之為傳奇小說的開山鼻祖。.
查看 李諒和李朝威
杜子春
《杜子春》是唐人傳奇中的名篇,作者及出處因刻本流傳說法不一,宋代所編《太平廣記》卷十六載其出自《續玄怪錄》,明代陳應翔刻本的《幽怪錄》(即《玄怪錄》)四卷中則收錄此篇。今人王夢鷗、程毅中等學者考證應出自《玄怪錄》,徐志平則根據李復言生平及著述肯定其為《杜子春》作者無疑,歷來也有許多小說選輯題為鄭還古作(李劍國駁此說)。.
查看 李諒和杜子春
榆次縣城
榆次縣城是位於山西省中部的原榆次縣的縣城,由縣城和南門外的郭城組成。1949年以后,城牆被逐步拆除,僅余幾段土墻。2000年榆次老城大規模旅遊開發拆遷之後,城池街巷已幾乎不見。.
查看 李諒和榆次縣城
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簡稱月老,尊稱為月老公、月老爺,是道教的神祇之一,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傳為「媒神」。形象常被塑造成白鬍多鬚,臉泛紅光;左手持著姻緣簿,右手拄著拐杖。.
查看 李諒和月下老人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查看 李諒和旧唐书
亦称为 李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