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6 关系: 原乡人 (小说),原乡人 (电影),原鄉人,千言萬語 (鄧麗君歌曲),卓文萱,台北電影獎電影產業獎,台灣媒體史,台灣電影,台灣電影史,台灣文藝 (吳濁流),台語電影列表,史擷詠,吳沙,吳濁流,吾土吾民,合鴨農法,天涼好個秋,小城故事,小城故事 (鄧麗君歌曲),崔小萍,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2013赛季,張冰玉,張永祥 (台灣),彭雪芬,影史百大華語電影,何璦芸,侯孝賢,心有千千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友列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友列表,唐寶雲,啞女情深,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兩相好 (1962年電影),六個夢,养鸭人家,王哥柳哥遊台灣,王滿嬌,秦漢 (演員),秋決,秋決 (電影),第10屆金馬獎,第15屆金馬獎,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第16屆金馬獎,第17屆金馬獎,第1屆金曲獎,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23屆金馬獎,... 扩展索引 (76 更多) »
原乡人 (小说)
《原鄉人》是一篇台湾客家人作家鍾理和於195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與其1945年早期旅居大陸時期的《夾竹桃》中對中國理想的破滅,及返回台湾後1946年的散文《白薯的悲哀》中台灣意識的窘迫相對照,此在鍾理和於逝世前一年所創作的作品展現出作者少年时期對原鄉的憧憬與想像。 这部短篇小说描写的是“我”如何决定前往中国的心路历程。小说中的主人公“我”就是青少年时代的鍾理和自己。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则是“我”周围的老师、同事和几个亲人。书名“原乡人”字面上就是“(来自)故乡的人”,在书中作者给出的“原乡”的定义最早是美濃鎮絕大多數客家人的祖籍廣東“梅縣”,以及因為面對日本殖民的反抗心理而產生尋求的文化和理想上的“中国”。.
查看 李行和原乡人 (小说)
原乡人 (电影)
是一部1980年出品的台湾电影,根据台湾客家作家鍾理和的短篇小说《原鄉人》及其本人经历改编。导演李行,主演秦漢、林凤娇。 影片获得1981年第18屆金馬獎的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翁清溪作曲、邓丽君演唱)、童星(鄭傳文),并获最佳音乐、音效的提名。.
查看 李行和原乡人 (电影)
原鄉人
原鄉人是台灣日治時期部分台湾客家人对祖先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人的称呼。 “原鄉人”还可以指:.
查看 李行和原鄉人
千言萬語 (鄧麗君歌曲)
《千言萬語》,華語經典歌曲,詞曲皆出自音樂大師左宏元(古月、爾英都是左大師的筆名)。〈千言萬語〉是電影《彩雲飛》的片中插曲,原主唱者為鄧麗君,1972年由台灣麗風唱片發行,這首歌不但是鄧麗君的代表作,在華語樂壇上也是家喻戶曉的不朽經典。.
卓文萱
卓文萱(英文名:Genie Chuo,),臺灣女歌手、演員、節目主持人,畢業於福和國中、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
查看 李行和卓文萱
台北電影獎電影產業獎
電影產業獎是台北電影獎的獎項之一,獎勵具有終身為電影事業貢獻的人士。將該獎項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終身成就獎」、「特別感謝獎」及「卓越創新獎」。.
台灣媒體史
台灣媒體的歷史,可追溯至清领时期,在日治時期奠定了報業、廣播業基礎。戰後之初,媒體環境一度相對寬鬆,但在二二八事件後,言論自由高度緊縮。在解嚴之前,臺灣新聞自由狀況甚差。在1987年解嚴之後,政府於1988年開放報禁,並在1993年先後完全開放廣播頻率和有線電視,臺灣媒體業隨之急速發展。雖然臺灣現在擁有自由的媒體環境,但由于媒體數量多而導致的惡性競爭,以及政治勢力從未徹底退出媒體界,使媒體亂象叢生,引發社會的不安,也提出不少反省淨化的要求。.
查看 李行和台灣媒體史
台灣電影
臺灣電影是指臺灣生產、製造的電影,始於日治時期,並與各時代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當代的台灣社會具多元文化底蘊、自由且富有創作力,因此能給予電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並在華語電影版圖上有一定的影響力。 台灣將自產電影稱為「國片」,即國產片之意,但此用法僅用來指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或1949年兩岸分治後的台灣電影。.
查看 李行和台灣電影
台灣電影史
台灣電影史介绍了1907年以来,台湾电影的发展历史。.
查看 李行和台灣電影史
台灣文藝 (吳濁流)
台灣文藝:吳濁流在1964年4月1日獨資創辦這份刊物。當初為了刊物名稱「台灣文藝」這四個字,他曾遭到情治單位約談,被要求使用其他的名稱,尤其是使用「中國」開頭的名稱。然而,吳濁流個性剛硬不為所動,堅持使用「台灣文藝」作為雜誌名稱,認為:「我們要推動的是台灣本土文藝,若非冠有『台灣』二字即失去辦雜誌的意義。」 。當時一些台灣作家,如鍾肇政、廖清秀、鄭清文、趙天儀等人曾經協助這份刊物的編輯。《台灣文藝》原本是月刊,不過第五期後就改為季刊。雜誌社不採取同仁制,歡迎各方來稿。不論是龍瑛宗、吳新榮、王詩琅、黃得時等日治時期台灣作家,還是鍾肇政、李喬、詹冰、七等生、黃春明等後起作家都有。此外,在《台灣文藝》早期—也就是統獨意識型態還沒激烈衝突之前,一些外省作家,如:文曉村、兩峰、馮放民(鳳兮)、寒爵,曾在《台灣文藝》發表作品。.
台語電影列表
本列表為台灣電影中主要使用台語語言的台語電影列表。.
查看 李行和台語電影列表
史擷詠
史擷詠(),英文名Shih, Jei-Young或Gerald Shih,出生地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著名配樂家,曾獲得三座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類獎項,是至今華人世界跨古典與流行領域最成功之音樂家。 配偶:曾月珍。.
查看 李行和史擷詠
吳沙
吳沙(),清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人,率領閩、客移民共約兩千人,武裝入墾宜蘭,是漢人成功全面拓墾蘭陽平原之領導者,但也因原漢衝突造成世居此地的原住民流離失所。.
查看 李行和吳沙
吳濁流
吳濁流(),本名吳建田,是一位生於臺灣新竹新埔的客家裔詩人、小說家及記者,以《亞細亞的孤兒》等長篇小說聞名,是客家文學著名作家,並創辦《臺灣文藝》雜誌,設立吳濁流文學獎。 為臺灣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重要作家,被譽為「鐵血詩人」。.
查看 李行和吳濁流
吾土吾民
《吾土吾民》(Land of the Undaunted),是1975年發行的一部台灣電影,由李行導演,主要演員有王引、鄧光榮、林鳳嬌、秦漢、陳鴻烈、崔福生、傅碧輝及曹健,馬氏影業出品。在同年的第12屆金馬獎裡,該片獲得最佳劇情片,編劇張永祥亦以此片獲得最佳編劇。.
查看 李行和吾土吾民
合鴨農法
合鴨農法,是指將養家鴨和耕稻同時進行的有機農業方法。也可稱之為 『稻鴨農法』,養耕共生的種類之一,類似魚菜共生,此方法已經實踐千年以上,並登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水稻生長期間放牧鴨群,這種放牧方式稱為「放青」,把這些鴨稱為「中耕鴨」,相對「放青」在水稻收穫期間放養鴨群稱為「放埠」,鴨隻則稱「放埠鴨」;臺灣早期養鴨人家利用稻作收成由南至北收穫的特性,游牧菜鴨或蘆鴨,此方式稱為「逃冬」、「淘冬」或「討冬」,鴨隻則稱「淘冬鴨」,此趕鴨人家與養蜂人家,同為臺灣農業的遊牧民族。稻鴨共生在農藥氾濫後式微,90年代初期為處理福壽螺入侵物種問題,包括臺灣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地區,以鴨、魚或昆蟲來生物防治福壽螺,而以養鴨效果最佳,此法因此慢慢有復興趨勢。 台灣合鴨(血統基因合成的雜交肉鴨)育種計畫目的為生產無生殖能力騾鴨(以控制種源),體型大,約3.5公斤,瘦肉多,不善飛行,抗病力強、活動力佳,有不吃禾本科特性,雜食習性(能除草、滅蟲);血統比例:綠頭野鴨12.5%(公)、台灣白菜鴨(母)12.5%、北京鴨(公)25%、法國正番鴨(公)50%。.
查看 李行和合鴨農法
天涼好個秋
1980年出品,由李行擔任出品人、大眾電影公司發行的台灣電影。陳坤厚擔任導演,侯孝賢則擔任副導演及編劇。本片在淡水河畔、台中市松鶴部落取景,並且不吝以鏡頭關愛周遭環境的人事物,創造出質樸寫實的氛圍。整體風格清新,與70年代最流行的三廳電影不同,可以看出本作具備日後台灣新電影的特質。兩年後,陳坤厚便與侯孝賢、許淑真、張華坤等人合組萬年青電影公司,台灣新電影運動於焉開始。.
查看 李行和天涼好個秋
小城故事
是一部台灣電影,大眾有限公司出品,由李行執導,鍾鎮濤、林鳳嬌、葛香亭等人主演。電影同名主題曲〈小城故事〉及插曲〈你在我心裡〉由鄧麗君演唱。.
查看 李行和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 (鄧麗君歌曲)
《小城故事》華語經典歌曲,為1979年同名電影《小城故事》之主題曲,原主唱者為鄧麗君。〈小城故事〉不但是鄧麗君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在華人世界中亦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傳唱度。.
崔小萍
崔小萍(),藝名艾納,是一位出身山東濟南的戲劇工作者。她曾在中國廣播公司製作約七百部廣播劇,也曾在1966年導演瓊瑤小說《窗外》改編的同名黑白片電影《窗外》。 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她曾因遭懷疑是匪諜,於1968年至1977年之間被囚禁在監獄之中。.
查看 李行和崔小萍
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2013赛季
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2013赛季是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在中超的第十个赛季,也是第32次征战中国最高级别的足球联赛,俱乐部也将参加2013年中国足协杯。.
張冰玉
張冰玉(),本名張團珍,又名張平,台灣女演員,榮獲第7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第49屆金鐘獎電視金鐘獎特別貢獻獎。.
查看 李行和張冰玉
張永祥 (台灣)
張永祥()山東煙台人,政工幹校影劇系畢業,中華民國導演及編劇,曾編寫多部話劇、廣播劇及電影劇本,創作電影劇本達120部,第一部編寫的電影劇本是1964年的《養鴨人家》,60年代編寫許多健康寫實電影的劇本,和李行、白景瑞均有多次合作機會,多次獲得亞太影展及金馬獎最佳編劇,曾任華視節目部經理,1976年因編寫反共電視劇《寒流》獲得第二屆戲劇類國家文藝獎,2016年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是首位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奬的編劇家。 1987年12月31日,針對華視八點檔連續劇《圓環兄弟情》被腰斬事件,華視決議:節目部經理張永祥與節目部副理王汝雋督導製作單位不力,有失職守,嚴重影響華視聲譽,各記大過一次;前國語戲劇組組長胡英涉嫌索賄,免職。.
查看 李行和張永祥 (台灣)
彭雪芬
彭雪芬,台灣前女演員,活躍於七十年代,以甜美清秀的形象深植人心,是學生情人的代表。與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結婚後退出影壇,現職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查看 李行和彭雪芬
影史百大華語電影
影史百大華語電影是一項電影選舉,由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辦,選出影史百大華語電影與50大華語導演。.
查看 李行和影史百大華語電影
何璦芸
何璦芸(),過去曾使用藝名:何璦雲,臺灣女演員。畢業於國際商業專科學校(現已併入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自臺灣的中影文化訓練班結業後,1986年以《唐山過台灣》開始演藝圈生涯,從電影出道一直到電視,近百部的演出。 近幾年,轉至慈濟基金會擔任志工發展,參予水懺的演藝,偶爾接受「表演藝術」之邀約,擔任瑜伽老師快20年。 為提倡文創2016開始,參予十全十美畫展,以提高社會風氣及鼓勵藝人在工作之餘增加自己的第二專長。讓自己人生更美好、更充實、更豐富、更有價值、更精彩。2017也參予十全十美畫展之幕後統籌,希望行善天下,普渡眾生。活在當下,做自己,繼續努力,再創佳績,回餽社會,一世無愧一生。.
查看 李行和何璦芸
侯孝賢
侯孝賢,知名電影導演,老家在鳳山並在鳳山就讀成長。侯孝賢喜愛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鏡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是他電影的一大特色。目前是臺灣電影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1989年的《悲情城市》获得金狮奖。2015年以《刺客聶隱娘》獲得坎城影展及第52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與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查看 李行和侯孝賢
心有千千結
是一部改編自瓊瑤同名小說的台灣電影,大眾電影事業公司出品,由李行執導,甄珍、秦祥林、葛香亭等人主演。.
查看 李行和心有千千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友列表
加入前注意: 1.如果是紅字(現無條目),記得加上註解讓別人了解這是誰。 2.如果有學校公告、相關文獻記得附上 3.如果關注過低者(無新聞、學校公告提及。。。),任何無法考證的人名,會被其他人查驗並修訂。 --------.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的軍事學校,1917年創校時名為「漢陽兵工專門學校」,2000年併入國防大學。.
查看 李行和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友列表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友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大學部」、「專科部」、「研究所」等相關科系所學有所成畢業校友。.
唐寶雲
唐寶雲(Tang Pao-Yun,),為台灣已逝女演員,生於湖南壽安。1948年隨父親部隊自廣州遷台,自此定居於苗栗縣卓蘭鎮。 1967年因結婚而退出影壇,赴美定居。而又在1971年回國拍攝李行執導的《秋決》復出影壇。1980年與丈夫離婚,轉而從商,但亦有戲劇演出。.
查看 李行和唐寶雲
啞女情深
是依據台灣作家瓊瑤所撰寫的小說《啞妻》為基礎改編的電影作品。 劇中由於女主角為聾啞人士,因此導演也運用大量的內心戲獨白做處理,使得影片洋溢著濃厚的文藝氣息,而人物的性格衝突和情感的細緻描繪,也拓寬了原著的深度和格局。.
查看 李行和啞女情深
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
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英語譯名:Cross-Strait Films Exchange Committee),是自2009年由臺灣導演李行所創辦。該組織每年與中國電影家協會籌辦兩岸電影展,是現今唯一在促進臺灣海峽兩岸交流的影展。.
查看 李行和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
兩相好 (1962年電影)
,是一部在1962年上映的台灣電影,由自立電影公司所出品,李行導演所執導,魏平澳、戽斗、穆虹、楊月帆等人主演。.
六個夢
《六个梦》是台湾作家琼瑶的一部小說作品,创作于1966年,由6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多部。.
查看 李行和六個夢
养鸭人家
《养鸭人家》是李行导演的电影,1965年上映,中央電影公司出品。该片获1965年第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彩色摄影奖,亚洲影展金禾奖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艺术指导奖。.
查看 李行和养鸭人家
王哥柳哥遊台灣
台灣知名電影導演李行與田豐及張方霞等聯合導演的電影處女作,1959年2月7日於台北首映。本片現已被視為台語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1991年代的國家電影資料館成立後,將王哥柳哥系列重新翻製並陸續於公共電視台等電視媒體及台灣各地小型懷舊電影座談展出。該影片呈現1950年代諸如空曠臺北市介壽路(今凱達格蘭大道)、未開發的台中市郊區與新店烏來等等影像,頗具歷史影像價值。.
查看 李行和王哥柳哥遊台灣
王滿嬌
王满娇(),臺灣女演員,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表演組畢業。丈夫是導演余漢祥,育有一子一女,但余漢祥已去世,目前三人皆定居於新竹市。 王满娇自小生長農村,由於家境關係,顯得與其它農村家庭較為富裕,使王满娇出入都得學會打扮。王满娇就讀國立藝專期間,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小姐的選美,並獲得了第五名(據《臺灣蘋果日報》指出是第六名)。隔年,即投入了李行執導的電影《兩相好》,這也是其戲劇處女作;然而也在此時認識了導演林福地,自此開始接拍電影而出道。.
查看 李行和王滿嬌
秦漢 (演員)
漢,本名孫祥鐘,台灣著名男演員。四川成都人,出生於上海,後來搬到香港,又轉去台灣。曾經唸過士林中學、開平高中。父親是中華民國國軍高級將領、抗日名將孫元良。母親是廣東人。 高中時期,秦漢曾報名中央電影公司訓練班,後来在他18歲时又加入國聯電影成為基本演員,藝名「康凱」(這個藝名由李翰祥導演所取,是他的第一個藝名,但現在的「康凱」指的是另一名藝人、目前是台灣台北市電影電視演藝業職業工會理事長),並拍了第一部電影《遠山含笑》,之後他去服兵役,經歷了三年的海軍陸戰隊生涯。退役後返回台北,為了謀生自立,他學了一段時期的繪畫,主要是抽象畫和山水畫,並把作品拿到母親開設的畫廊中賣,銷量不錯。後來一個偶然機會,他應邀演出了第一部電視劇《七色橋》。但直到1972年演出宋存壽導演的電影《母親三十歲》、《窗外》後才漸為人知。同年,他拍攝《唐山五兄弟》時將藝名改為「孫戈」,後來姚鳳磐再為他取新的藝名「秦漢」。 秦漢曾演出多齣瓊瑤的作品,其中包括電影以及電視劇。在三廳電影時代,秦漢與秦祥林、林青霞和林鳳嬌合稱「二秦二林」。.
查看 李行和秦漢 (演員)
秋決
秋決可以是下列意思:.
查看 李行和秋決
秋決 (電影)
,為1972年2月所上映的台灣電影,由李行導演所執導。 後被香港電影金像獎評為最佳華語片百強之一。.
查看 李行和秋決 (電影)
第10屆金馬獎
10屆金馬獎,又稱六十一年優良國語影片展覽暨金馬獎頒獎典禮,是由中華民國官方舉辦的國產電影評選活動,為1972年台灣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
查看 李行和第10屆金馬獎
第15屆金馬獎
15屆金馬獎,由中華民國官方舉辦的國產電影評選活動,為1978年台灣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
查看 李行和第15屆金馬獎
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16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于2007年10月24日至10月27日在中國江苏省苏州市舉行,本屆電影節形象大使為祖籍苏州的電影演員刘嘉玲。.
第16屆金馬獎
16屆金馬獎,由中華民國官方舉辦的國產電影評選活動,為1979年台灣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於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頒獎典禮。.
查看 李行和第16屆金馬獎
第17屆金馬獎
17屆金馬獎,由中華民國官方舉辦的國產電影評選活動,為1980年台灣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於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頒獎典禮。本屆由《早安台北》獲得最佳劇情片獎。.
查看 李行和第17屆金馬獎
第1屆金曲獎
1屆金曲獎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共設10獎項及1特別獎,於1989年8月受理報名,9月16日公布入圍名單,其中男、女演唱人獎、演唱組獎、新人獎四獎項入圍者必須參與現場演唱,經評審評選後才有得獎機會。男、女演唱人獎及演唱組獎入圍者於12月30日至華視攝影棚現場演唱,新人獎入圍者則於1990年1月6日頒獎典禮現場演出。頒獎典禮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典禮實況由華視錄影轉播。.
查看 李行和第1屆金曲獎
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於2002年2月27日公布提名名單,於同年4月21日晚上於香港文化中心頒發,一共頒發了19個獎項。頒獎典禮司儀為曾志偉、葉童、張達明和彭晴;典禮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香港電台取得播映權。 由本屆開始,大會增設2個新獎,名為「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亞洲電影」獎。.
第23屆金馬獎
23屆金馬獎,1986年中華民國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年度傑出華語電影作品與電影工作者。.
查看 李行和第23屆金馬獎
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為表彰2006年-2007年杰出华语片颁发的奖项。颁奖典礼于2007年10月27日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行。通过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现场直播。主持人为倪萍,这是她第二次担任金鸡奖主持,本届金鸡奖提名名单已于2007年9月20日公布。.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為表彰2008年-2009年杰出华语片颁发的奖项。颁奖典礼于2009年10月17日在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通过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现场直播。主持人为张国立,这是他第四次担任金鸡奖主持,颁奖典礼的开场大型情景舞蹈“滕王阁·盛宴”,则由邓超领衔表演。 本届金鸡奖提名名单已于2009年9月8日公布。.
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為表彰2010年-2011年杰出华语片颁发的奖项。颁奖典礼于2011年10月22日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滨湖会展中心举行。通过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现场直播。主持人为上届金鸡奖影帝吴刚。颁奖典礼的开场主题短片“戏梦人生”,则由去年百花奖影后赵薇表演,并且以开场主持的形式与吴刚共同开启了金鸡奖大门。本届金鸡奖提名名单已于2011年9月9日公布。.
第2屆金曲獎
2屆金曲獎由行政院新聞局於1990年主辦,共頒發13獎項,9月22日公布入圍名單及特別獎得主,頒獎典禮於10月27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由台視負責製播頒獎典禮。.
查看 李行和第2屆金曲獎
第32屆金馬獎
32屆金馬獎是1995年台灣與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1995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頒獎典禮在1995年12月9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由張小燕、張艾嘉共同主持,中視與衛視中文台分別在晚上8點及8點5分轉播頒獎典禮。.
查看 李行和第32屆金馬獎
第38屆金馬獎
38屆金馬獎,2001年台灣與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2001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頒獎典禮於2001年12月8日晚上七點(台灣時間)在花蓮小巨蛋體育場舉行,超視全程直播,中視晚間10點錄影播出,典禮主持人為蔡康永、高怡平,星光大道則由侯冠群和周瑛琦主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頒獎典禮是金馬獎首屆於東臺灣舉行,目前也是唯一一次在東臺灣舉行,頒獎當晚則因豪雨因素致使星光大道上人人撐傘。.
查看 李行和第38屆金馬獎
第3屆金馬獎
3屆金馬獎,又稱五十四年度國語影片展覽及優良國片頒獎典禮,是由中華民國官方舉辦的國產電影評選活動,為1965年台灣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
查看 李行和第3屆金馬獎
第3屆金曲獎
3屆金曲獎由行政院新聞局於1991年(民國80年)主辦,共頒發18獎項。本屆金曲獎首次依語言劃分部分獎項,同時專輯及製作人獎也各分作演唱及演奏兩項。入圍名單於10月5日公布,頒獎典禮選在11月9日晚間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由中視錄影轉播典禮實況。.
查看 李行和第3屆金曲獎
第44屆金馬獎
44屆金馬獎,2007年華人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將表揚2007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頒獎典禮於2007年12月8日晚上7:00在台北小巨蛋展開,主持人為藍心湄、陳建州與周瑛琦。 本屆多部大陸電影在報名或提名後宣布退出,執委會決定採遞補。最後由李安所執導的《色,戒》為最大贏家,一共獲得最佳劇情片獎等7項獎項。.
查看 李行和第44屆金馬獎
第45屆金馬獎
四十五屆金馬獎是2008年台灣與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2008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頒獎典禮於2008年12月6日晚上7:00(台灣時間)在台中市中山堂舉行,典禮主持人是嶄新組合鄭裕玲、陳建州,星光大道則由隋棠和黃子佼聯手主持。.
查看 李行和第45屆金馬獎
第46屆金馬獎
四十六屆金馬獎是2009年台灣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2009年度傑出華語電影與電影人。頒獎典禮於2009年11月28日晚上7:00(台灣時間)在臺北縣縣政府大樓舉行,主持人是陶晶瑩,星光大道則由唐從聖和楊千霈聯手主持。.
查看 李行和第46屆金馬獎
第53屆金馬獎
53屆金馬獎(53rd Golden Horse Awards),是2016年台灣與華語電影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年度傑出華語電影作品與電影工作者。總計有534部影片(劇情長片181部、動畫長片5部、紀錄片92部、劇情短片194部、動畫短片62部)報名角逐,共有47部電影獲得提名。.
查看 李行和第53屆金馬獎
翁清溪
翁清溪(),藝名湯尼(Tony),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州臺北市,著名作曲家,曾創作《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與《愛神》等歌曲,先後捧紅了崔苔菁和鄧麗君兩大歌壇天后,其筆名包括了湯尼、波度、光陽、公羽。.
查看 李行和翁清溪
瓊瑤
(),本名陳喆(笔名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臺灣言情小說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華語歌曲作詞人。畢業於臺北市立中山女高;丈夫是皇冠文化負責人平鑫濤。小名鳳凰,九歲便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14歲時以呂圭為筆名發表文章《幻想》,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文章《雲影》,25歲時,在《皇冠雜誌》發表了正式出道作《窗外》。 瓊瑤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在水一方》、《海鷗飛處》、《彩雲飛》、《一簾幽夢》、《六個夢》系列 (《婉君》、《啞妻》、《三朵花》)、《望夫崖》、《雪珂》、《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系列 (《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 、《還珠格格》三部曲。1971年和1975年,由琼瑶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其中《還珠格格》更在東亞地區享譽盛名,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取得收視冠軍,在日韓和東南亞等地也深受歡迎。 《瓊瑤經典全集》全套六十五本,於2018年初,重新交由《城邦文化集團》春光出版,陸續推出世紀典藏書盒版,共有第一輯至第五輯。書封與內文版型全數改換,更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聯名,使用宮廷畫師郎世寧長春仙萼集花鳥工筆畫為整體設計。.
查看 李行和瓊瑤
田豐 (演員)
豐(),本名田毓錕,為香港暨臺灣資深實力派演員,生於河南鄭州。曾任台北市电影电视演艺业职业工会評議委員,2014年獲頒第51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查看 李行和田豐 (演員)
甄珍
珍(),本名章家珍,祖籍浙江省杭州市,出生於北平市,台灣電影享譽盛名的著名女演員,紅遍台港日韓東南亞等地的台灣文藝片第一代玉女超級偶像巨星。 其絕美出眾、傑出演技,更難得的是親切自然、平易近人;深獲廣大影迷們和許多電影人所推崇,成為大家心目中台灣最資深且永遠的玉女巨星。 16歲初踏入影壇時,便以甜美純真、活潑可愛的少女形象獲得「小淘氣」的稱號。之後成功地詮釋瓊瑤電影中氣質溫婉柔美堅韌的女性,也因而在一陣武術功夫片熱潮中,另開啟了台灣文藝片輝煌盛世。 曾得過兩屆亞洲影展影后。2013年正式出道50年,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認為她是在台灣電影最具承先啟後功勞的一流優秀演員,又與金馬獎共度半世紀風采,特頒發第50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查看 李行和甄珍
白賊七
白賊是一個在臺灣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白賊」在臺語跟閩南話中是說謊的意思,而「白賊七」一詞則成爲說謊者的代稱。白賊七的故事為一系列騙局故事所組成,而每一個單元為獨立的騙局故事,在故事中白賊七以說謊講騙人而出名,但最後通常以白賊七不得善終以作勸人為善的結尾。.
查看 李行和白賊七
白賊七觕丘罔舍
《白賊七觕丘罔舍》是《戲說台灣》百年大戲的第二部。於(2011年5月9日至2011年7月1日)播出,由《歐吉尚遊台灣》的廖峻,許久不見的馬維欣、丁力祺,與戲說台灣的眾演員領銜演出。該單元播出前,有許多白賊七的相同戲劇播出,有的也拍成電影。《白賊七弄好鼻師》、《棉被媽觕白賊七》與本劇都是《戲說台灣》根據白賊七的故事拍攝而成,其中本劇還是加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在裡面,有別於華視、民視曾播出的相同劇情。.
查看 李行和白賊七觕丘罔舍
白景瑞
白景瑞(),台灣電影導演。.
查看 李行和白景瑞
莊奴音樂作詞代表作品列表
莊奴是臺灣華語流行歌曲作詞人,作品眾多,活躍於1970年代。合作過最多次的作曲人是左宏元(常用筆名古月)與翁清溪(常用筆名湯尼)。 以下列出其部分代表作品。.
聽說
是一部2009年的台灣電影,由台灣導演鄭芬芬所執導,陳意涵、陳妍希及彭于晏主演,電影於2009年8月28日在台灣上映。應為宣傳台北聽障奧運而拍的電影。.
查看 李行和聽說
鍾台妹
鍾台妹(),台灣客家文學家鍾理和之妻。在鍾理和的自傳小說中,將鍾台妹化名為平妹。.
查看 李行和鍾台妹
鍾浩東
鍾浩東(),本名鍾和鳴,,中國共產黨員,出身臺灣屏東高樹的臺灣客家裔社會運動者與白色恐怖受難者。作家鍾理和的異母弟。其妻為蔣渭水之養女蔣碧玉,因日本「差別待遇」政策萌發反日情緒心向「祖國」,1940年從日本明治大學休學後前往中國廣東加入丘念台領導的東區服務隊參與抗戰,戰後返台曾任基隆中學校長。二二八事件後,思想左傾,加入省工委並成立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支部擔任書記發行《光明報》,《光明報》事件曝光後遭到逮捕,1950年10月5日遭判死刑,1950年10月14日槍決於台北馬場町刑場。.
查看 李行和鍾浩東
華語電影
華語電影是指用華語製作的電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現今華語電影發展由中國大陸、香港、澳门、台灣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漸次形成各自系統文化。 首部華語電影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第一部黑白無聲電影《定軍山》。隨後在上海與香港有更多華語電影拍攝,其中香港(港产片)更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华语梦工场”、“东方之珠”。國際及兩岸三地間交流的日益密切,各地的華語電影也在不斷地融合、互補、發展之中。 而為了表揚大中華的電影工作者,兩岸三地每年都舉辦多個電影獎,其中:中国大陆金鸡獎、百花奖、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被視為華人電影界的三大最高榮譽。.
查看 李行和華語電影
萬沙浪
萬沙浪(),本名王忠義,台灣原住民卑南族歌手、演員,「萬沙浪」為卑南語「成年勇士」之意。早年為陸軍總部軍樂隊喇叭手,退伍後和朋友組潮流搖滾樂合唱團,以本名王忠義擔任主唱,在金龍酒店、六福客棧、健生醫院地下室俱樂部駐唱。1971年主唱電影《風從哪裡來》的同名主題曲(李行導演、左宏元譜曲,莊奴填詞)一舉成名,有「山地歌王」之稱。隨後的《娜魯灣情歌》、《愛你一萬年》及《美酒加咖啡》、《藍色的姑娘》,都成為樂壇經典之作。重新演繹吳秀珠為電影《海鷗飛處》唱的同名主題曲,也獲得廣大的迴響。曾參加《誰來愛我》、《大通緝令》等影片演出。 1987年,萬沙浪為了重振昔日的光彩,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選擇遠離家鄉,到大陸做為他另一個新的開始。這個重大的選擇不但讓他背上違法身分,也讓他有家歸不得。直到八年後,國內形勢轉變,萬沙浪才有機會重回台灣。在2004年邱姓前妻指出萬沙浪20年荒唐不顧家,他的家人1子3女都早已移居美國,跟他斷了消息。2015年萬沙浪2度中風半癱,2016年插鼻管,2017年又因免疫力下降失調,身體每況愈下,除吞嚥困難,也有乾癬、皮膚潰爛等問題。由女友郭淑芳、乾兒子與從美國回台的小女兒輪流照顧。.
查看 李行和萬沙浪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查看 李行和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文化獎
行政院文化獎是中華民國政府頒發的重要文化獎項,1981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設立,2012年中華民國文化部成立後由行政院主辦、文化部承辦。歷來的獲獎人範圍廣大,文學、藝術、學術、教育、宗教各界知名人物都有人獲獎。 1980年4月12日,行政院「臺69教字第4030號令」發布《行政院文化獎頒給辦法》。《行政院文化獎頒給辦法》經過多次修正,現行條文第二條第一項:「對於我國文化之維護與發揚,具有特殊貢獻者,得頒給文化獎章。.
查看 李行和行政院文化獎
街頭巷尾
是一部在1963年上映的台灣電影,由自立電影公司所出品,李行導演所執導,李冠章、羅宛琳等人主演。 這部電影也是李行所執導的第一部以「健康寫實」為題材的國語片。.
查看 李行和街頭巷尾
許鞍華
許鞍華(Ann Hui,),出生於遼寧鞍山,香港著名女性電影導演、監製、編劇。七、八十年代她是香港新浪潮電影製作人中的著名一員。電影作品涉獵多種不同範疇,包括:文學改編、武俠巨著、半自傳體、女性議題、社會現象、政治變遷、以至驚慄電影,是唯一一位奪得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得主(1983年、199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以及三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1999年、2011年和2014年),是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次數最多的四人之一(另三為李行、杜琪峰與侯孝賢),曾任香港導演會會長,而2011年獲亞洲電影大獎頒發終生成就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至今只有兩部大滿貫作品(即一部電影同時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女主角)且都出自許鞍華之手,分別為第15屆的《女人四十》和第31屆的《桃姐》。.
查看 李行和許鞍華
謝介石
thumb 謝介石(台羅:Siā Kài-tsio̍h;),表字又安,一字幼安,台灣新竹市人,任滿洲國第一任外交總長,也是台灣人於滿洲國期間獲得最高官銜的一位。.
查看 李行和謝介石
謝玲玲
謝玲玲(英文: Hsieh Lingling,), 本名謝正陸,生於台灣,暱稱“婉君表妹”,童星出身的台灣女演員。8岁时參加了中影所舉辦的《婉君表妹》的童星甄選,順利脫穎而出。曾獲頒兩屆金馬獎最佳童星獎;成年後亦有演出。1980年嫁給香港巨富林建岳,自此息影,但于1995年離婚。.
查看 李行和謝玲玲
趙婷
趙婷(趙庭),4歲出道成為童星。主持電視、廣播、晚會、社教文化及商業活動,是知名主持人。也擔任藝人正音與表演課程的老師。 主持類型多樣,包括兒童節目《只要我長大》(獲得第22屆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獎)、金鐘廣播節目「午餐的約會獲得第35屆 最佳流行音樂節目獎」、財經節目、國防部莒光園地主持。另外曾在1995年參與孫建平老師領軍之演唱團體「音樂磁場」兩張專輯的錄音。在大學及研究所主修中國音樂及藝術,但是對於金融也特別有興趣,因此也曾一度放棄演藝工作,擔任證券公司營業員,具有豐富的財經背景,因此也主持金融節目(證券 期貨 選擇權等)。著有《愛在我們家一繪本》、《旅遊指南》、《我是小小巴菲特》、《台灣戒嚴時期流行音樂之研究》。.
查看 李行和趙婷
路 (電影)
《路》(The Road),是1967年發行的一部台灣電影,由李行導演,崔福生、王戎、李湘主演,中央電影公司出品。在1968年的第6屆金馬獎裡,該片獲得最佳劇情片,演員崔福生亦以此片獲得最佳男主角。。.
查看 李行和路 (電影)
點燈 (電視節目)
《點燈》,1994年7月28日在華視播出,是台灣早期的談話性節目。節目播出後掀起一股風潮。 隨即各式各樣的談話性節目陸續在各個頻道播出;節目曾於華視主頻、華視HD頻道、中視、公視主頻、公視HD台公開播送,至2012年已900多集,2017年12月16日起,於公視2台播出新節目內容。.
查看 李行和點燈 (電視節目)
黃玉珊 (導演)
黃玉珊(),台灣導演兼教授。是台灣南方影展創辦人。.
查看 李行和黃玉珊 (導演)
龍芳 (1914年)
龍芳(),字志雲,安徽省人,生於南京,臺灣製片人,曾任臺灣省電影製片廠廠長。.
鈕承澤
鈕承澤(Doze, Niu Chen-Zer,),導演兼戲劇製作人及演員,滿族,原姓鈕祜祿氏,原籍北平市,生於臺北市,長於聯勤眷村嘉禾新村,是外省人遷臺第二代。國光藝校影劇科畢業。.
查看 李行和鈕承澤
蘇明明
蘇明明,本名蘇秀珠,女性演員,台灣高雄人。蘇明明中學畢業後加入中影與永昇公司合辦的演員訓練班,結訓後成員中影的演員。早期多以「明明」為藝名出演多部電影。第一作「一個女工的故事」獲得巴拿馬影展最佳女配角獎項。.
查看 李行和蘇明明
蘇慧倫
蘇慧倫(Tarcy Su,),是臺灣女歌手、女演員,出生於臺北市。姊姊蘇霈(本名蘇愛倫)也是歌手,擅長演繹老歌。.
查看 李行和蘇慧倫
鄧光榮
鄧光榮(人稱大哥,被譽為「學生王子」,洋名Alan,),出生於中國廣東順德,香港著名演員、製片人、導演及三合會會員。曾與張沖、謝賢、陳自強、陳浩、秦祥林、沈殿霞結拜,組成六男一女的銀色鼠隊。.
查看 李行和鄧光榮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簡稱:金馬執委會)是金馬獎和金馬國際影展自1990年起迄今的主辦單位,由中華民國文化部委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執行。並於2007年創立金馬創投會議,提供華語電影的投資平台;執行委員會主席侯孝賢在2009年創辦金馬電影學院。另外,自2010年起舉辦金馬奇幻影展,主要以奇幻電影的觀摩影展。.
臺灣電影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競賽列表
臺灣從1957年首次提名台灣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競賽,由袁叢美所執導的《阿美娜》是臺灣首部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臺灣從1980年後每年都選派電影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為奧斯卡獎中頒發給年度最佳非英語電影的獎項,提名電影應在每年10月至翌年9月間於所在國家或地區公映。該獎僅頒給電影的導演,但被認為是對出品國家的獎勵。從1956年開始,最佳外語片獎成為競賽單元,正式制訂評審辦法,並且每年頒獎。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允許臺灣、中國與香港每年都可以分別推選一部電影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臺灣是其中最早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直到目前為止,臺灣電影總共入圍過三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題名,分別是《喜宴》、《飲食男女》與《臥虎藏龍》,都是由李安所執導。其中《臥虎藏龍》是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語電影。.
臺語電影
臺語電影(Taiwanese cinema),又稱為台語片,狹義上是指以閩南語臺灣話配音的電影。 目前的臺語電影是專指台灣於1955年至1981年,以臺灣話發音的台灣電影,當時係為與國語片、廈語片等做區隔。在台語片中,不管腳色背景為何,幾乎一律以台語發音為主,這與當時國語片情況相同。1982年後,電影中的語言不再受到制約,多視其腳色而定,且製作方式亦有別於早年幾近土法煉鋼的方式,因此不在「台語片」定義範圍內。 另外,最後一部台語電影是1981年由楊麗花主演的歌仔戲電影《陳三五娘》。1955年至1981年間,台語片總產量達1000多部,現存於國家電影資料館者約200多部。另外,新世紀多元電影重燃臺灣話熱潮,但多與日語華語並用如《浮世光影》(2005)。.
查看 李行和臺語電影
金爵奖
“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要竞赛环节,始于1993年,截至2017年6月已举办20届。2017年第20届金爵奖共有来自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528部电影报名参加。 金爵奖最初只针对故事片设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和评委会特别奖,此后逐渐增设最佳编剧、最佳摄影、艺术贡献奖技术类奖项,表彰电影在音乐、服装设计、剪辑、化妆等方面的价值。等奖项,并增加纪录片、动画片、短片等多个竞赛单元。 由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专家组成的多个评选委员会,分别对不同竞赛单元的影片进行评选,并在颁奖典礼上公布最终结果。.
查看 李行和金爵奖
金馬影史紀錄列表
金馬影史紀錄列表是金馬獎歷屆得獎者至2017年11月第54屆金馬獎所做的統計。.
查看 李行和金馬影史紀錄列表
金馬國際影展
金馬國際影展是創立於1980年的臺灣國際觀摩影展。由1980年擔任電影圖書館首任館長徐立功所創辦「金馬獎國際觀摩影展」。過去影展曾改為「金馬獎國際電影展」,並在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井迎瑞擴辦影展,並改為現名。.
查看 李行和金馬國際影展
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金馬獎終身成就獎自1993年起每年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頒發。.
查看 李行和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金馬獎頒獎典禮
金馬獎頒獎典禮,是每年10月至11月間於臺灣所舉辦的華語電影頒獎典禮,最高獎項為金馬獎。.
查看 李行和金馬獎頒獎典禮
金馬獎最佳導演
金馬獎最佳導演每年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頒發,給予年度最出色的華語電影導演。最佳導演獎於1962年創立,至今獲獎最多的導演是李行、杜琪峯、許鞍華與侯孝賢,各自有3次獲獎。.
查看 李行和金馬獎最佳導演
金鑫
金鑫,是中国足球运动员,司职后卫。.
查看 李行和金鑫
蕭艾
蕭艾(),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主修表演,台灣知名女演員。在排練場上,她有「風紀股長」之稱。她曾擔任電影、電視劇、舞台劇演員,也擔任幕後工作,如舞台劇指導、導演等。 1993年以華視經典劇場《像我們這樣一個家》獲得第28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獎。 她在蘆洲時期藝術學院的課堂上,第一堂表演課就是由汪其楣老師所教授。1980年代賴聲川從美國回台灣教書,她是他第一批教授的學生。到1990年代,蕭艾在表演上的自由、創造和想像力因被賴聲川所帶領的集體即興創作有所啟發,便開始涉足幕後製作、執導舞台劇、拍攝電視劇,另參與電影助理導演與戲劇指導的工作。.
查看 李行和蕭艾
雷鳴 (臺灣演員)
雷鳴,臺灣男演員暨化妝師,曾獲第25屆金鐘獎最佳男演員獎。.
查看 李行和雷鳴 (臺灣演員)
陳坤厚
陳坤厚(),生於台灣台中,著名電影攝影師與導演,為台灣新電影時期重要的導演之一。.
查看 李行和陳坤厚
陳選
陳選(),字士賢,號克菴,浙江臨海縣(今臨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廣東左布政使。.
查看 李行和陳選
柏林工业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TU Berlin,或译“柏林理工大学”、“柏林科技大学”)是柏林市的四所大学之一,也是柏林州唯一一所理工科大学。主楼建于1884年,由理查德·卢卡(Richard Lucae)设计,坐落于柏林夏洛特堡区,面向六月十七大街。该校约有26800多名学生(2007年夏季学期),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大学(TU)之一。柏林工业大学大约20%的学生来自于国外,使该校相比德国其他高校更具国际化色彩。校友和教授中有10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查看 李行和柏林工业大学
柯俊雄
柯俊雄(),原名柯俊良,生於台南,長於高雄,台灣知名電影演員,師承李行,因多部電影飾演中華民國國軍,軍人形象深植人心,年少時期曾涉及逃兵,其父柯文曲被判偽造文書可易科罰金;1980年在北投吟松閣旅社教唆通緝犯葉慶輝與陳文和,持扁鑽及短刀刺傷古龍。1990年代開始參與政治,2004年曾當選第六屆立法委員,后淡出政壇、重返演藝圈,2015年12月因肺癌病逝。.
查看 李行和柯俊雄
林竹君
林竹君(Lena Lim,),籍貫中國海南島文昌縣,新加坡『慈善歌后』。.
查看 李行和林竹君
恐怖電影
恐怖電影,又名恐怖片,這一類型的電影透過影像或故事使觀眾感受到恐怖的刺激。最早的恐怖電影深受文學與戲劇的影響。隨著時代與地域的不同,恐怖電影呈現出來的面貌也有差異。.
查看 李行和恐怖電影
李子弋
李子弋(),道號維生,生於中國上海,祖籍江蘇武進,台灣記者、政治學者、宗教人物,專長於國際關係,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曾為台灣極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華宗教研究社理事長、中華民國和平協進會理事長。 父親李玉階,曾任天帝教駐人間首任首席使者。李子弋在父親過世後,接掌天帝教第二任首席使者。.
查看 李行和李子弋
李庠 (永樂進士)
李庠(),字弘文,浙江衢州府西安縣玉泉鄉二十二都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浙江鄉試八十八名。永樂十年(1412年),參加壬辰科會試,得貢士會試十七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三十二名。曾祖父李漢卿。祖父李子達。父亲李可畊。.
查看 李行和李庠 (永樂進士)
李军 (足球教练)
李军,湖北省人,中国足球教练,退役足球运动员,现为新疆天山雪豹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球员时代,李军曾代表湖北省参加六运会,夺得第四名。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后,他先后在湖北武钢、前卫寰岛效力,1997年退役。退役之后,李军起初在湖北足协负责年轻球员培养。2009年,李军带领新成立的湖北绿茵从中乙联赛冲入中甲联赛。2012年,李军又带领新成立的湖北华凯尔自乙级升入甲级,四年内带领两支球队冲甲成功。.
查看 李行和李军 (足球教练)
李玉階
李玉階(),名鼎年,字玉階,道號極初,自號涵靜老人,生於江蘇蘇州,祖籍江蘇武進,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與宗教人物,前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主持《自立晚報》,為天帝教創始者。.
查看 李行和李玉階
李湘 (演員)
李湘(Lee Hsiang,),華人女演員,於臺灣出道,祖籍江蘇省,目前為退隱狀態。.
查看 李行和李湘 (演員)
杜琪峯
杜琪峯(Johnnie To,),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和監製。王天林得意門生。曾多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
查看 李行和杜琪峯
楊帆 (演員)
楊帆(),本名楊光熹,四川威遠人。幼時即隨家人來台定居。是早期在香港發展最為成功的台灣演員之一。 1977年因精神狀況出現問題,家人再三思索,然而決定將他送至台中市靜和醫院療養。自此在醫院住了29年。 2006年10月,因呼吸窘迫送往署立台中醫院檢查,發現是肺癌末期且已擴散,一週後即病逝,享年六十三歲。.
查看 李行和楊帆 (演員)
榮譽文藝獎章
榮譽文藝獎章是中國文藝協會為了表揚文壇先進,樹立楷模,特別頒發的獎章,自民國70年(1981年)起迄今已有翟君石、王靜芝、趙琦彬、黃友棣、何叔寶、郎靜山、蘇雪林、黃君璧等七十餘人獲獎。.
查看 李行和榮譽文藝獎章
汪洋中的一條船
《汪洋中的一條船》,原名《汪洋中的破船》,為臺灣肢體障礙者鄭豐喜所著的自傳,1973年(民國62年)10月10日嘉義市紅豆書局初版,著作形式偏向散文雜記,內容描述自己成長和奮鬥的過程。該書出版後不久,隨即被《讀者文摘》以書摘方式於世界各地展示,為臺灣境內首創先例。此書也受到當時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的讚譽,蔣經國建議鄭豐喜將原名改為《汪洋中的一條船》。.
查看 李行和汪洋中的一條船
汪洋中的一條船 (電影)
是依據台灣作家鄭豐喜所撰寫的自傳《汪洋中的一條船》改編的電影。上映前,因為劇本版權問題,讓拍攝進度有所延宕;後來經由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梅長齡與鄭豐喜遺孀吳繼釗相談協議後,正式簽訂拍攝版權合約。 上映後,旋即造成盛況空前的轟動,無人不知此部家喻戶曉的影片,觀眾皆無不動容落淚,創下極高的賣座紀錄。.
湖北绿茵足球俱乐部2009赛季
湖北绿茵足球俱乐部2009赛季是湖北绿茵队建队后首次参加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也是首次参加中国足球乙级联赛。.
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
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是2005年的一項電影選舉,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年,邀請了香港101位電影工作者、學者投票,選出歷史上103部最佳華語電影。.
查看 李行和最佳華語電影一百部
我愛黑澀會節目列表 (2008年)
我愛黑澀會節目列表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我愛黑澀會逢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10時正於台灣-Channel V- 娛樂台首播5月19日至8月7日的節目,除特別註明外,在晚上11時或11時15分於台灣台視主頻道作台灣境內首播,並於次日晚上10:00在Channel V(台灣境內及境外頻道)播放,每集播放一小時。由黑人陳建州主持,每集均約有20位黑澀會美眉參與節目自844集開始,參與美眉人數改為12位,相關詳情參看美眉大規模被換事件(部份特別企劃除外)。詳盡節目內容請參看「我愛黑澀會」 以下是該節目於2008年的主題列表:.
海韻
是1974年的台灣文藝電影,相關場景取材自徐志摩的同名新詩,鄧麗君主唱本片同名主題曲〈海韻〉,主角蕭芳芳在西班牙第五屆國際海洋影展奪得最佳女主角鏗魚獎。本片由李行執導,香港文藝影業公司出品。.
查看 李行和海韻
早安
早安可以是以下意思: 早安,是早晨見面時的問候語,與“早上好”意義相同,但帶有尊敬語感,使用上以個人習慣和地域而異。.
查看 李行和早安
早安台北
於1979年出品,為由李行導演自行籌組的電影公司大眾電影公司所發行的台灣電影。該影片集聚台灣一時的電影精英,除知名電影演員林鳳嬌、鍾鎮濤外,幕後工作人員尚有導演李行、原著小野、編劇兼副導演侯孝賢、攝影陳坤厚等。.
查看 李行和早安台北
景星勳章
景星勳章,是由中華民國總統府所頒授的文職勳章,依《勳章條例》授予對國家政務有勳勞的公務員或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本國及外國人士。.
查看 李行和景星勳章
2016年2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6年2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6年2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亦称为 李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