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纯 (民国)

指数 李纯 (民国)

李纯(),字秀山,直隶天津河北水梯子人,直系将领,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和王占元、陳光遠合称「長江三督」。.

29 关系: 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校史巡閱使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平安里西大街府院之争張勳復辟張勳復辟職官德富苏峰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列表刘玉珂 (中华民国)刘格平督军团田作霖馮國璋马玉仁黃百韜載勛辛亥革命蔡突靈陆军第六镇李廷玉李纯祠堂欧阳武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民国军阀温世珍朱瑞 (1883年)施愚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南大、NKU),原称私立南开大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于天津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成立之时设文、理、商三科,后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大部分校舍毁于战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南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战后回到天津八里台原址复校并改为国立大学。 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开大学由全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改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后,逐步恢复工科、商科等撤销的科系。1990年代后,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和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南开大学。截止2016年,南开大学有24个专业学院,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南开大学的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办学理念为“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办学宗旨为“知中国,服务中国”。 目前,南开大学法定住所地址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并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设有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校区,正在筹建南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新!!: 李纯 (民国)和南开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校史

南开大学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历史悠久,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共同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的南开学校,1919年南开学校大学部正式成立。 1919年9月25日,南开学校大学部举行首次开学典礼,标志着私立南开大学正式成立。1921年,南开学校大学部正式更名为“天津私立南开大学”。1929年,南开大学改科为院,设立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及医预科,共13个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伊始,南开大学即成为轰炸目标,校舍几乎完全焚毁。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2日,行政院命令迁至昆明的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则在重庆市沙坪坝南开中学校园内恢复成立。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解散,南开大学由“私立”变更为“国立”,南开大学各院系所陆续返回天津八里台旧址复校。1946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在八里台举行复校典礼,这一日被定为南开校庆日。复校后的国立南开大学,设文学院、理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和工学院,计16个系,另设有经济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及边疆人文研究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开大学延续了公立大学的建制。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开大学正常教学秩序被破坏,大多数教师受到打击迫害。其中,1966年至1971年五年未招生。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确定南开大学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94年,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1995年,南开大学入选中国首批“211工程”院校。2000年12月25日,入围“985工程”。2017年9月,南开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新!!: 李纯 (民国)和南开大学校史 · 查看更多 »

巡閱使

巡閱使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对兼管两省及以上的军事官员给以的官衔,名义上管理所辖各省的军政,是地区性军政官员的一种(另一种为经略使)。该官衔大多为虚衔,并无实职,其实际权力视任职者的实力而定。巡阅使的设立与裁撤、职权与机构等各方面均无统一法规加以规定,完全是因人而设,废置不常。1924年12月11日裁撤所有的巡阅使及副使。.

新!!: 李纯 (民国)和巡閱使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是指1913年至1925年期间间断召开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国会议员任期長達十三年,因该届国会议员于民国元年(1912年)选举,故俗称“民元国会”;相对于第二届国会(俗称“新国会”)而言,又被称为“老国会”。该届国会的法理依据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新!!: 李纯 (民国)和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 · 查看更多 »

平安里西大街

平安里西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大街。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176页.

新!!: 李纯 (民国)和平安里西大街 · 查看更多 »

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又稱黎段相爭)指1916年至1917年(民國五至六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府與國務院之間的權力鬥爭。.

新!!: 李纯 (民国)和府院之争 · 查看更多 »

張勳復辟

張勳復辟(1917年7月1日 - 1917年7月12日),是指張勳與其舊長官宗社党黨人铁良等清朝遗老一手策划,於民國六年(1917年)7月1日擁護時年12歲的逊位皇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因發生在丁巳年,時人稱之為丁巳復辟,又因張勳所部的定武軍,人稱辮軍,故稱辮軍復辟。前後歷時共十二天,被段祺瑞討伐而失敗,張勳流亡天津。.

新!!: 李纯 (民国)和張勳復辟 · 查看更多 »

張勳復辟職官

張勳復辟職官列出1917年張勳復辟时期的中央及地方主要職官。.

新!!: 李纯 (民国)和張勳復辟職官 · 查看更多 »

德富苏峰

德富苏峰()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报人,历史学家,曾担任大日本言论报国会、文学报国会、大日本国史会会长。二战后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为甲級戰犯嫌犯,不過最後得到不起訴的處分。文豪德富蘆花之兄。 德富苏峰早期主张平民主义,日清战争时期转变为皇室中心主义,鼓吹对外侵略,成为“力的福音信奉者”。其思想对当今日本右翼仍然有很大影响。.

新!!: 李纯 (民国)和德富苏峰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列表

将军府将军是由将军府所设的荣誉称号,由大总统在陆海军将领中特任。最初分为上将军、将军(冠字)两等,1919年底起增设无冠字将军。1914年至1928年间被授予将军称号的共500余人(其中1925年至1926年6月间停授)。.

新!!: 李纯 (民国)和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列表 · 查看更多 »

刘玉珂 (中华民国)

刘玉珂()字鸣銮(又作明岚),直隶天津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天津近代人物录,天津市地方史志編修委员会总编辑室,1987年,第98页.

新!!: 李纯 (民国)和刘玉珂 (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刘格平

刘格平(),曾用名刘子敏、刘襄侬,回族,河北省孟村县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李纯 (民国)和刘格平 · 查看更多 »

督军团

督军团,正式名称是“各省区联合会”,指1916年夏至1918年间中華民國北洋系各省督军组织的松散協調議事团体。督军团是部分省、區军阀为争夺权力、協調利益、對抗中央政府而暂时聚合的松散同盟,成员无定数,章程无约束力。督军团的出现,表明各省督军拥兵自重,踞地称雄。在北洋军阀势力范围内,地方督军干涉中央政权的现象也日趋公开化。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洪宪帝制失败,北洋政府大一统局面告终。6月9日,長江巡閱使張勳邀请直豫晉皖奉吉黑七省代表在徐州举行會議,是为第一次督军团徐州会议。会议决议巩固团结,保境安民,实施宪政,“抵制暴烈分子參預政權”(暗指国民党)。 1916年9月22日,山东、奉天、吉林、黑龙江、河南、直隶、浙江、江苏、湖北、江西、绥远、察哈尔、热河十三省督军代表再次集会于徐州,由张勳、倪嗣冲领衔宣布成立“各省区联合会”,制定八条纲领,拥张勳为“盟主”,通电抨击“暴亂份子”及“國會”借故擾亂国家政务。“各省区联合会”后来即被輿論界称为督军团。9月25日张勋倪嗣冲等34人通电反对唐绍仪就任外交总长。次日唐辞职,并痛斥军人干政。 1917年1月9日 张勋、靳云鹏、徐树铮等在徐州第三次聚会,商议对付国会办法。1917年4月,段内阁与黎元洪总统府及国会围绕对德宣战问题争议不决。4月25日段祺瑞在京召开各省督军及其代表军事会议,企图利用北洋各省督军强迫国会通过对德宣战案。5月10日,国会对参战提案进行表决,段祺瑞纵容军人组织流氓和无业遊民围攻国会、殴打议员,激起社会公愤。5月13日督军团分别宴请劝说各省议员,大部分国会议员拒绝督军团的干涉。5月19日督军团便诋毁国会制定的宪法草案将导致“暴民专政”,并以此为借口,要求解散国会。 1917年5月21日,张勋在徐州召集部分督军聚会,会上得知北京黎元洪总统解除段祺瑞的总理职务。会议谈论推翻黎元洪。5月26日安徽省长倪嗣冲率先通电称不承认罢免段祺瑞,宣布安徽独立。之后陆续有七省宣布独立,脱离中央。黎元洪被迫请张勳入京调解。张勳带领三千军队进京。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史称张勳复辟。段祺瑞乘机誓师讨逆,打败张勳,7月中旬,重新掌握中央政权。段氏标榜“共和再造”,废约法、毁国会,对外投靠日本,对内笼络督军团支持他的武力统一政策,挑起内战,企图消灭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势力。 1918年秋,直、皖两系矛盾加剧,督军团组织分化,无形中趋于瓦解。.

新!!: 李纯 (民国)和督军团 · 查看更多 »

田作霖

作霖()字澄瑞,河南项城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新!!: 李纯 (民国)和田作霖 · 查看更多 »

馮國璋

馮國璋(),字华甫,直隶省河间府河间县(今河北省河间县)人,直系领袖,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田子渝, 刘德军,中国近代军阀史词典,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65页.

新!!: 李纯 (民国)和馮國璋 · 查看更多 »

马玉仁

玉仁()原名日仁,字伯良,江苏盐城人。中華民國軍事将领,官至陆军中將,為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將領之一。.

新!!: 李纯 (民国)和马玉仁 · 查看更多 »

黃百韜

黃百韜()又作佰韜,一名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名黃新,天津府人(今天津市)祖籍廣東省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级将领,徐蚌会战時與解放軍作戰,戰敗後自杀殉国。.

新!!: 李纯 (民国)和黃百韜 · 查看更多 »

載勛

載勛(),愛新覺羅氏,第九代莊親王奕仁二子,封輔國公,襲封莊親王。 生于咸丰三年(185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初封辅国公,光绪元年(1875年)袭庄亲王。光緒二十六年 (1900),載勛力主借義和團力量排外。同年,慈禧下令對各國宣戰,載勛與剛毅統率京津義和團王大臣,並在王府設立拳壇,载勋自己也是身着短衣,头裹红巾,一副义和团打扮。不久又被任命为京师步军统领,悬赏捕杀洋人。各地义和团到北京后,先去庄王府挂号领取战斗任务。八国联军攻克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任行在查营大臣。《辛丑條約》谈判时,載勛被指為禍首,1901年被革職,奪爵號,2月21日奉賜在山西蒲州 (今永濟) 自缢而死。 嫡福晋乌里雅罕氏,郡王色伯克多尔济之女, 庄王侧福晋黄佳氏,启明之女 妾黄氏,黄升之女, 妾宋氏,宋长明之女 七子:第一子不入八分辅国公溥纲,第二子溥绮,第三子溥绅,第四子溥继,第五子候补笔帖式溥缄,第六子候补笔帖式溥经,第七子候补笔帖式溥绍。 庄亲王的王府原是明朝大太监刘瑾生前的住宅。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遭焚毁。民国时期被军阀李纯购买,拆移到天津,建了李氏祠堂(今南开文化宫),据说是为了挖掘传说中的地下藏宝。太平仓原庄亲王府址,改建了平安里、志兴里,设立了平安里经租处。.

新!!: 李纯 (民国)和載勛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李纯 (民国)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蔡突靈

蔡突靈()又名复灵,名少钧,号少黄,江西省宜丰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李纯 (民国)和蔡突靈 · 查看更多 »

陆军第六镇

陆军第六镇,清朝末年军队现代化改革之后的新军编制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师的规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组成。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起,十二月袁世凯奏请以武卫右军主力和张之洞的南洋自强军主力,加上从第三镇抽调步队各标第二营(共四营)等合编组成。次年正月成镇。初为北洋第四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6月,全国军队统一编号,改称陆军第六镇。驻北京南苑。辖第11协和第12协。历任统制有段祺瑞、王士珍、赵国贤、吴禄贞、李纯。徐树铮曾任段祺瑞的参谋。 武昌起义爆发时,其统制是吴禄贞。11协协统李纯,12协协统吴鸿昌,参谋官张联棻。1911年11月7日,吴禄贞被马步周暗杀。之后,李纯接任六镇统制,参加南下镇压辛亥革命军事行动。 民国之后改名为陆军第六师,李纯任师长,1913年率部进入江西参加镇压二次革命,后任江西都督,再后江苏都督。李纯为冯国璋的嫡系。 李纯都江西后,马继曾继任六师师长。护国战争时期六师进军湘西,因遭贵州护国军强烈,马继曾兵败,于湖南省麻阳县自杀,第11旅旅长周文炳升任。不久周亦兵败,患上精神病,乃由第12旅旅长齐燮元升任。.

新!!: 李纯 (民国)和陆军第六镇 · 查看更多 »

李廷玉

李廷玉()字实忱,直隶天津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李纯 (民国)和李廷玉 · 查看更多 »

李纯祠堂

李纯祠堂位于中国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西侧,是北洋政府直系军阀李纯的祠堂。始建于1913年至1923年期间。目前,李纯祠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李纯 (民国)和李纯祠堂 · 查看更多 »

欧阳武

欧阳武(),江西省吉水縣枫江林桥村人。 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新!!: 李纯 (民国)和欧阳武 · 查看更多 »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是1912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将领向清廷发出的两封要求宣統退位,实行共和的电报,即第一電《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第二電《乞共和第二電》。两封电报威胁了清朝隆裕太后與擁護帝制的王公、大臣,对清廷的逊位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华民国统一全国,为袁世凯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封电报均为段祺瑞的幕僚徐树铮起草。.

新!!: 李纯 (民国)和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 · 查看更多 »

民国军阀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華民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領導,但他們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採用各種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其勢力強大時即成為當時中國的正式主導政府(即北洋政府)。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国共产党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是外國帝国主义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军阀、滇系軍閥、粵系軍閥、舊桂系軍閥等。後期則由中國國民黨、中国共产党、新桂系軍閥、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 軍閥割据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1928年之後,雖然蔣中正委員長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各路新舊軍閥依然對中央政府及其中央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軍事上與政治上的明爭暗鬥或略有式微卻並未停止,這導致了日後抗日戰爭和国共内战時,統一的國家軍政體系始終未能徹底的建立。.

新!!: 李纯 (民国)和民国军阀 · 查看更多 »

温世珍

温世珍() 字佩珊。直隷省天津府天津县人,中華民国政治家、外交官,北京政府時代外交官,後在中華民国臨時政府、汪精卫政权任要職。.

新!!: 李纯 (民国)和温世珍 · 查看更多 »

朱瑞 (1883年)

朱瑞(),字介人,中国浙江海盐武原镇人。清末民初軍人、革命家、政治家。清末光復会成員。中华民国初期浙軍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朱宗震「朱.

新!!: 李纯 (民国)和朱瑞 (1883年) · 查看更多 »

施愚

施愚(),字鹤雏(又作鹤初),号小山,四川省重慶府涪州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李纯 (民国)和施愚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