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穀

指数 李穀

李穀(),字惟珍,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身長八尺,進士出身,任華、泰二州從事。后晋天福年间,擔任监察御史,历任开封府太常丞、虞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等。开运元年(944年),随晋帝征契丹,任枢密直学士,加给事中。开运二年(945年),出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后汉初,任左散骑常侍。后周广顺初年,加户部侍郎。不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广顺二年为东京留守,掌开封府事。显德元年,加封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后从周世宗征太原,师还,晋升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显德二年,以李穀为淮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建隆元年卒,赠侍中。.

16 关系: 司空后周攻南唐之战后周攻后蜀之战同平章事宋史宋史人物列表中國宰相列表後周代漢王峻 (後周)王彦超王朴 (後周)韩令坤郭威阜阳市李穡文益漸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新!!: 李穀和司空 · 查看更多 »

后周攻南唐之战

后周攻南唐之战,是五代末期发生的国与国之间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事从955年12月17日,后周世宗派大军南伐开始,战斗中双方互有攻取,很多城池经历过多次争夺。战斗持续了两年零五个月,于958年4月8日结束,最终南唐失去了其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领土。.

新!!: 李穀和后周攻南唐之战 · 查看更多 »

后周攻后蜀之战

后周攻后蜀之战,是后周世宗柴荣于955年5月发动的一场针对后蜀的战役,该战役的目的是攻取后蜀所占据的陕西领土。战役持续数月,在开始阶段后周方面几乎没有进展,直到956年1月才最终攻陷凤州,后周获得胜利。.

新!!: 李穀和后周攻后蜀之战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李穀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李穀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史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李穀和宋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李穀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後周代漢

後周代漢,即郭威灭汉,是五代史上最后一次王朝更迭。 950年後汉隐帝劉承祐誅殺顧命大臣,族滅樞密使郭威一家,郭威憤怒之下率军自驻地邺都南下,在刘子陂与劉承祐的部隊决战并获胜,劉承祐死於亂軍之中。 郭威一度改立劉贇為帝,但最後還是在士兵的黃旗加身擁戴之下取代後漢,建立后周。.

新!!: 李穀和後周代漢 · 查看更多 »

王峻 (後周)

王峻(),字秀峰,相州(今河南安阳东南)人。後周政治人物。 父王丰,官乐营使。王峻善歌唱,镇州节度使张筠很欣赏他的才能,後歸赵岩。赵岩被杀,王峻投靠后唐三司使张延朗。不久,张延朗被杀,王峻归劉知遠。劉知遠稱帝後,拜王峻為客將。官兵馬都監。 漢隱帝元年(948年),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等反叛,被樞密使郭威與王峻的大軍擊敗,王峻以功升至宣徽北院使。後周建國後,封王峻為樞密使,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郭威對王峻百依百順,從不違逆。王峻日益驕縱,要求兼任青州節度使,又要求罷免宰相李谷、范質。周太祖想把柴榮調到京師時,王峻等群起反對。郭威流淚對馮道等大臣說,王峻欺負我。廣順三年(953年),王峻被貶商州(今陕西商州),不久以腹疾卒於商州。王殷也被處死。王峻妻和長子死於乾佑之亂。.

新!!: 李穀和王峻 (後周) · 查看更多 »

王彦超

王彦超(914年 - 986年),字德升,大名府臨清縣(今河北臨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將領。歷任許多藩鎮節度使,封邠國公。贈尚書令。.

新!!: 李穀和王彦超 · 查看更多 »

王朴 (後周)

--(),字文伯,東平(今中国山東東平西北)人,五代时期政治人物。 幼時穎悟好學,通晓历法。後漢乾祐三年(950年)中狀元,授校書郎。依附枢密使杨邠。--見後漢隱帝孱弱,杨邠又与王章、史弘肇等交惡,遂辭官歸鄉。后周廣順元年(951年),郭威養子柴榮為澶州節度使,以王為掌書記,後為推官。顯德元年(954年)柴榮繼位,为周世宗,王由比部郎中累進至樞密使,“大臣、藩鎮皆憚之”。二年,奉詔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邊策》,主張“攻取之道,從易者始”,“得吳,則桂、廣皆為內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則四面並進,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風而至。”他建議先攻南唐,再取南漢、後蜀,最後攻契丹以平定北漢。 顯德三年(956年)八月,奉詔考正曆法,撰成《欽天曆》十五卷,在唐《崇玄曆》基礎上多有改進,構造九服晷影函數(正切函數)。不久,又以--知開封事,擴大京城,開廣街道,使之宏偉壯闊,成為日後汴京的雛形。世宗兩次攻淮南,--為東京副留守。顯德六年(959年)正月,奉詔考正雅樂,得八十一調,並造“律準”,詔有司依調制曲。二月,至河陰檢查黃河堤壩,於汴口立水閘。三月,奉詔樹斗門於汴口,歸朝時,拜訪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兩人正常交談,突然間--昏倒,猝逝。周世宗聽到噩耗,“即時幸其第,及樞前,以所執玉鉞卓地而慟者數四”。將其畫像祀於宮中功臣閣。宋太祖登基後,一天路功臣閣見到--的畫像,竟肅立不動,整理御袍,肅然鞠躬,口中念念有詞:“倘此人在,朕不得著此袍。”著有《太清神鑑》六卷,旧本题后周王朴撰,是专论相法之书。.

新!!: 李穀和王朴 (後周) · 查看更多 »

韩令坤

韓令坤(),宋朝磁州武安(今河北邯郸武安市)人。 五代十国后周周世宗在位时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随李谷攻南唐,克扬州,俘获唐将马延鲁、陆孟俊。显德六年(959年),主持从开封府东引汴水入蔡水的工程。赵匡胤建立宋朝,历任成德军节度使,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 2015年5月河北磁县在修建道路时发现韩令坤墓,墓葬规模宏大,建造精致,有壁画及石刻墓志介绍其生平。.

新!!: 李穀和韩令坤 · 查看更多 »

郭威

周太祖郭威(),邢州堯山(今天河北省隆堯),汉族人,字文仲,小名“郭雀兒”。五代時期後周開國皇帝(951年—954年)。(清)趙翼,"〈周祖四娶皆再醮婦〉卷22/五代史",二十二史劄記,清乾隆60年3月(1795年)。原為五代後漢的樞密使,卻因隐帝疑忌之下,全家被殺。怒而起兵,殺死隐帝,不久發動黃旗加身的兵變,建立後周。 《舊五代史》說,有記載其本名為常威,隨母改嫁入郭家,改用郭姓。《新五代史》的紀錄卻剛好相反,曰其母本來是郭姓之妻,後來改嫁常氏。.

新!!: 李穀和郭威 · 查看更多 »

阜阳市

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市境东北界亳州市,东接淮南市,东南临六安市,西南邻河南省信阳市,西毗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北河南省周口市。地处淮北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淮河流经南面边界,颍河自西北往东南贯穿并流经市区,于市境东南注入淮河。全市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810.1万,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阜阳是京九铁路沿线的一座新兴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其中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富余劳动力200多万人,每年向沿海发达地区输出的农民工人数居全国首位。目前阜阳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希望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开发。.

新!!: 李穀和阜阳市 · 查看更多 »

李穡

李穑(韩语:이색;),李榖子,高麗楊廣道韓州人,至正十三年(1353年)癸巳科中式征東行省鄉試第一名解元,至正十四年甲午科中式左榜二甲第二名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東返後,歷官諫官、判開成府事、政堂文學、判三司事,封韓山府院君,進門下侍中。李成桂放之韓州,冉放衿州,徙驪興,尋封韓山伯。卒,諡文靖。著有《牧隱先生文集》。高丽王朝末期的学者兼政治家、儒学家,本贯韩山李氏,字颖叔,号牧隐,谥号文靖。是他将程朱理学介绍到了朝鲜。 父亲贊成事李穀,李穑至正九年(1349年)在中国元朝国子监学习理学,至正十二年回国。他的老师是高丽儒生李齐贤。李穑回国后,在高丽朝廷屡任要职,如成均馆大司成、守门下侍中等。李穑是高丽末年“丽末三隐”之一,另两隐是他的学生圃隐郑梦周、冶隐吉再。 李穑崇尚朱子学,认为“理”是“太极”,是万物之本。在他的著作《牧隐集》中说过“太极,寂之本也”的言论。.

新!!: 李穀和李穡 · 查看更多 »

文益漸

文益漸(문익점, 农历),又名益瞻, 字日新, 号思隱, 三憂堂, 谥号忠宣, 本贯南平。高丽政治人物、儒学家。晉州江城縣人(现庆尚南道山清郡)。恭愍王时期登第。朝鲜王朝建立后,朝鲜太祖贈他參知議政府事、藝文館提學、同知春秋館事、江城君。朝鲜太宗追认他左司議大夫贈參知議政府事江城君。朝鲜世宗1440年追封领议政,加封谥号富民侯。墓地1983年8月24日庆尚南道指定纪念物第66号。.

新!!: 李穀和文益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李谷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