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李石

指数 李石

李石可以是下列人物:.

目录

  1. 22 关系: 博物志 (張華)宋史翼小刀会丞相中國宰相列表中國無政府主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驻乌干达大使列表亲城坊仇士良谒金门貞懿皇后 (金朝)黄唐起义资中县金史金史人物列表林恭息壤捣练子户部侍郎新唐书旧唐书

博物志 (張華)

《博物誌》是晉朝張華所著的一部奇書,內容包羅萬象,有山川地理知識,有歷史人物傳說,有奇異草木蟲魚、飛禽走獸,也有神仙方術,可謂集神話、古史、博物、雜說於一爐。 《博物誌》前三卷記地理動植物;第四、五卷是方術家言;第六卷是雜考。第七至十卷是異聞、史補和雜說。《博物志》裡記載了“浮槎”這種不明飛行物體,有人認為這就是幽浮。書中也說明了守宮砂的製作方法,以验证女人们的贞操,不過一般以為此說不足為信。宋李石著《續博物志》、明游潛《博物志補》、董斯張《廣博物志》等皆倣此而作。.

查看 李石和博物志 (張華)

宋史翼

《宋史翼》40卷,清代陸心源編著,補《宋史》列傳之不備。.

查看 李石和宋史翼

小刀会

小刀会,是中国清朝的一个民间秘密组织,最早记载见于乾隆七年(1742年)。主要在江苏、安徽、福建、台湾等地活动。最初成立是一些平民自备小刀,以求互保,与反清复明无关。例如1783年,發生於台灣的林貴民變即與小刀會有關。道光三十年(1850年),陈庆真在厦门成立作为天地会的一个分支的小刀会,后传入上海等地。成员包括游民、农民、工人及商人。.

查看 李石和小刀会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查看 李石和丞相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查看 李石和中國宰相列表

中國無政府主義

中國無政府主義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的道家思想。近代中國無政府主義則源於早期的中國民族主義運動,中國民族主義運動對本國和國外都產生廣泛的影響。19世紀後期俄羅斯的虚无主义和無政府主義被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反清流亡者,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接受,并由他们傳入中國,成為無政府主義對民族主義運動的主要影響。尤其中國革命人士裡所組成的刺殺部隊,以行刺滿族官吏和皇族的手段來推廣反滿運動,也與俄國反沙皇運動中無政府主義者和虛無主義者團體所採取的自我犧牲和刺殺手段相吻合。雖然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是兩種明顯不同的意識形態,但當時歐洲和中國的民間報刊往往將兩者合而為一,也對早期一些中國的無政府主義者產生影響。但由於缺乏中文的材料,這場運動的影響相當有限。.

查看 李石和中國無政府主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2196人,任期为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查看 李石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驻乌干达大使列表

本列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乌干达历任大使名录。.

查看 李石和中国驻乌干达大使列表

亲城坊

亲城坊又称亲仁里、亲仁坊,在唐长安城中它位于朱雀大街东面第二街之东,北临宣阳坊,南靠永宁坊,东北角与东市对角,是唐朝众多著名人物住宅聚集之里坊。.

查看 李石和亲城坊

仇士良

仇士良(),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北)人。唐文宗時宦官。.

查看 李石和仇士良

谒金门

谒金门,词牌名。源自唐教坊曲。雙調,四十五字。上下阕各四句,四仄韻。.

查看 李石和谒金门

貞懿皇后 (金朝)

贞懿皇后李氏,中国金朝第五代皇帝金世宗的母亲,完颜宗尧的侧室,辽阳人,父亲雏讹只,在辽朝官至桂州观察使。 天辅年间,金朝选东京路有姿德的士族女子赴上京,李氏入完颜宗尧的王邸。天辅七年(1123年),完颜雍(世宗)出生。天会十三年(1135年),完颜宗尧薨逝,世宗时年十三岁。李氏教完颜雍有义方,常偷偷地对亲近的人说:“吾兒有奇相,贵不可言。”住在上京,治家谨严。 根据女真旧俗,妇女寡居,其他宗族续娶。李氏出家为比丘尼,号通慧圆明大师,赐紫衣,回到辽阳,营建清安禅寺,另建尼院让他居住。贞元三年(1155年),完颜雍为东京留守。正隆六年(1161年)五月,李氏去世。当年十月,李氏的弟弟李石定策,世宗完颜雍于东京即位,尊谥母亲为贞懿皇后,其寝园为孝宁宫。.

查看 李石和貞懿皇后 (金朝)

黄唐起义

唐起义,1949年2月9日,姜亚勋、饶孟虎、陈仲怡、李石、谭荫南同时领导了黄材镇与唐市两地的武装起义,这一武装起义被历史学家称:“黄唐起义”。.

查看 李石和黄唐起义

资中县

资中县是中国四川省内江市所辖的一个县。 因其县城座落在沱江中段,而沱江又因尧的儿子“资”协助大禹治理沱江水患而称其为资江(或资水),故名为资中。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31万人。辖区内交通便利,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越全境。.

查看 李石和资中县

金史

《金史》為元朝脱脱等撰之纪传体金代史,共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後附〈金國語解〉一卷。清朝施国祁有《金史詳校》10卷。.

查看 李石和金史

金史人物列表

本条目中列出《金史》中出现的人物。.

查看 李石和金史人物列表

林恭

林恭(),台灣鳳山人,台灣清治時期民變起事領袖。台灣小刀會南部首領。.

查看 李石和林恭

息壤

息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所谓“息壤”就是自己可以自动生长的土壤。用“息壤”修筑的堤坝,洪水长一米,堤坝也自动长一米。 方氏《通雅》:“息壤,坌土也。”汉代高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淮南子·地形训》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郭璞注引《归藏·启筮》说:“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豳公盨》的銘文有“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之句,《禹贡》載:“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序》亦載:“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顾颉刚認為敷土就是以息壤堙塞洪水。 今人看法:“洪水滔天,共工部落首领鲧窃挖商人部落土壤,而未取得商帝同意,就用来筑堤防水,以邻为壑,引起商人愤怒,结果被商人派人杀死。鲧死后,其子夏禹继承共工首领之位。” 息壤的传说仍被保留,历代史不绝书。一說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息壤遗迹,凡遇亢旱,發掘其地,必致雷雨滂沱。唐代李石《续博物志》说:“息壤在荆州南门外,状若屋宇陷土中,而犹见其脊。”柳宗元写《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北宋朝苏东坡游历荆州,拜谒息壤祠,作《息壤歌》:“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有神司之,随取而培。”。明朝時,在永州龙兴寺,“地如负瓮而起,皆为息壤”。万历八年(1580年),“余姚蒋劝能分部永州,有要人冀攘夺此寺为宅。……土功兴,执役者八人,一日尽死。未几,要人亦卒……闻者相共惊异。”清初,还有人见到过息壤。陈康祺说:“息壤之在荆州,自唐虞已有其迹,至今灵异昭然可见。”.

查看 李石和息壤

捣练子

《捣练子》,词牌名,又名《捣练子令》。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又一體,雙調三十八字,前後闕各五句、三平韻。.

查看 李石和捣练子

户部侍郎

戶部侍郎,約當於今日的財政部次長,雅稱小司徒、貳地官。「戶部」乃六部(吏部即考試院及人事行政局、戶部即財政部、禮部即外交部及教育部、兵部即國防部、刑部即法院及法務部、工部即交通部)之一,即今之財政部。「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 一般而言,户部尚書主要掌全國户口、賦役方面的政令,而侍郎則掌管稽核版籍、賦役徵收征等會計、統計工作。.

查看 李石和户部侍郎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查看 李石和新唐书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查看 李石和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