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永和

指数 李永和

李永和(),雲南省大关縣人,回族,貧農出身,清朝末年順天軍起义领袖、滇匪。.

19 关系: 同治天縱太平天囯 (年号)中国年号列表中国战争列表二郎场之戰咸丰 (年号)顺天顺天 (李永和)袍哥会黃淳熙阳平关藍朝鼎藍朝柱李蓝起义江汉 (杨龙喜)洪德 (大成)清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曾望顏

同治

同治(a;;公元1862年至1874年)为滿清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學家一般認為兩宮太后廢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詞,是要代表兩位太后與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認為,「同治」是呼應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順治,等「同」順「治」。表達了中興帝國的意願。.

新!!: 李永和和同治 · 查看更多 »

天縱

天縱为中国清朝时期反清领袖宋继鹏的年号,1860年—1863年,前后共4年。.

新!!: 李永和和天縱 · 查看更多 »

太平天囯 (年号)

--(1851年-1864年)是中国清朝时期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囯政权的年号,前后共14年。 --以国号为年号,「国」写作「--」。干支纪年,「丑」改为「好」、「卯」改为「荣」、「亥」改为「开」。 洪秀全金田起义为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公元1851年1月11日)。中国历法干支为庚戌,但一般习惯用公历纪年,故--元年的干支为辛亥。 一般认为--结束于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也有认为应当延续至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日(1868年8月16日)捻军在山东失败为止。.

新!!: 李永和和太平天囯 (年号)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新!!: 李永和和中国年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战争列表

中國自古以來內部或對外具有重大影響的戰事列表,戰事名稱以大中華地區使用者為準,後面附上時間為該戰進行時間或中方參戰時間,每場戰爭名詞下方為該戰簡介。中國有明确记载确实发生过的战争列表如下:.

新!!: 李永和和中国战争列表 · 查看更多 »

二郎场之戰

二郎场之戰是清咸豐年間四川李永和、蓝朝鼎反清運動中,順天軍张第才部在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二郎场伏擊湘軍黃淳熙部的著名戰鬥,發生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五月。.

新!!: 李永和和二郎场之戰 · 查看更多 »

咸丰 (年号)

咸丰(a;;公元1851年至1861年七月)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清文宗奕詝的年号,前后共使用11年。咸豐與道光兩個年號常合稱為道咸。.

新!!: 李永和和咸丰 (年号) · 查看更多 »

顺天

顺天可以指:.

新!!: 李永和和顺天 · 查看更多 »

顺天 (李永和)

顺天(1860年—1864年)为中国清朝时期云南反清领袖李永和、蓝朝鼎的年号,前后共5年。.

新!!: 李永和和顺天 (李永和) · 查看更多 »

袍哥会

袍哥会,即哥老会,与洪门(天地會)、青帮为清朝三大秘密结社,袍哥会的儀式、章程等,與洪门相當類似,袍哥会在清代初期的四川曾经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结社,后期与湘军裁卒关系密切,清末成為半公開的組織,在辛亥革命之后,它长期成为四川大多数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间接受其控制的公开性组织。袍哥会对四川、重庆、湖南社会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一特点是其他地区未有过的。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就是四川袍哥会的成员。 在四川(以下四川均含重庆地区)的哥老会成员被称为袍哥,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取《诗经·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两种解释相差無幾。.

新!!: 李永和和袍哥会 · 查看更多 »

黃淳熙

黃淳熙(),字子春,江西省饒州府鄱陽縣豐田村人。清朝官員,湘軍人物。同進士出身,以知縣即用,因在湖南圍剿太平軍有功,擢升道員,隨駱秉章赴四川鎮壓李永和、蓝朝鼎反清起事,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二郎场之戰中遇伏身亡。朝廷追贈布政使銜,諡忠壯。《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三·列傳二百二十·黃淳熙傳《鄱陽縣志·卷之十·人物志一·忠節》頁十二:“黃純熙,號子春,豐田人。性剛寡言笑,年二十七由道光丙午科連捷成進士,以知縣分發湖南,歷署會同、綏甯等縣,政聲卓著。嘗因防兵索餉,屢請不給上書,有‘縣令只應死于賊,不應死于兵’等語,上臺悚然。遇事據理直爭,不稍屈,頗不合于時,以是引疾杜門,博涉書史,研求郡國利獘,于方輿險易無不洞悉。會駱秉章來撫湖南,知其才堪大用,強起之。咸豐七年委署湘鄉縣五月,教化大行,方擬專疏薦達,以父憂解任。湘民爲立去思碑二,並繪巡城、臨鄉、徵輸、升堂四圖以頌其德。時兩江制軍曾國藩督辦浙江軍務,親顧其廬求一出,以母故辭。未幾,應秉章召,募勇千六百人衛省,屹然為長沙保障。九年春,石逆達開攻寶慶,純熙赴援,旋剿賊目何文彪于江華縣,復追擊于江藍廳,皆大破之。九月,乘夜大霧,馳百餘里,焚賊柵于楚粵交界之牛尾嶺、杉木根、黃馬寨等處,殲二千餘人,斃逆首賴裕新,江華肅清。奏保以知府留南補用,賞戴花翎。貽書令添慕推獎甚至。十年,率師防堵永州、道州、綏甯、靖州,至十一月,追剿逆首彭大順,連復宜章、桂陽兩城,新撫翟誥奏保以道員補用。先是,七月駱秉章奉旨督辦四川軍務,奏調純熙隨征,既而楚境撤防,獨統所部三千人趨蜀。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破賊于定遠城下,斬逆首偽總兵何國梁,俘馘以萬計。捷聞,奉旨以道員著交軍機處記名。遇湖南缺,即補,并賞加按察司銜。駐定遠二日,以餘孽未盡,窮追至二郎場,四山壁立,地勢險絕,忽賊伏四起,純熙慮全師,急督將士竭蹶力戰,橫衝直突,殺三四百人,賊稍卻即合,愈集愈密,乃解關防授親兵,使歸報,謂賊得我即止。揮會志友丁九祥等退,策馬赴敵,陷泥沼不得起,猶奮步大呼,手刃十數賊,血盈袍袖,傷重暈仆。羣逆擁至場所,稍甦,脅之跪,瞋目叱之曰:‘逆賊,豈有堂堂太守肯為汝屈以求苟活耶!’罵不已。賊怒,支解之,并燔其屍。自游擊以下,死者一百一十人。賊亦以大創宵遁。純熙駢脅多力與士卒同甘苦,臨機應變,英鷙無前。故所當輒破。作令數年,諸所規畫皆為久遠計,而不苟且邀譽于一時。卸事閒居則青袍布服,徒步往來,見者不識其爲長官也。既死,軍民莫不痛惜。事聞,贈布政司銜,予騎都尉世職。詔順慶府城及殉難處所建立專祠。駱秉章原奏交國史館採入列傳。諡忠壯。”.

新!!: 李永和和黃淳熙 · 查看更多 »

阳平关

阳平关,又稱陽安關,位于陕西汉中宁强境内,是汉中盆地的西北门户,为宝成铁路与阳安铁路的交汇点,也是阳安铁路的起点。 汉代的古阳平关在现在的陕西汉中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会合处。.

新!!: 李永和和阳平关 · 查看更多 »

藍朝鼎

藍朝鼎(),回族,清末順天軍起义领袖,又名藍二順。 雲南省大关人,貧農出身。1859年,李永和与藍朝鼎、藍朝柱兄弟以“不交租、不納糧”“打富济貧”的口号起义,藍朝鼎称大元帥。順天軍进入四川省,包围叙州,占領犍為、乐山。犍為、乐山製盐業兴盛,盐工参加順天軍,軍勢膨涨十数万人之上。1860年段階率领順天軍的活動范围四十余州县。李永和、藍朝鼎和藍朝柱分兵,李永和守犍為、乐山一带,藍朝鼎、藍朝柱北上攻綿州。1861年5月包围綿州。因兵力分散,清朝四川总督駱秉章率湘軍对抗,藍朝鼎阵亡。藍朝柱率残军逃至陝西省南部,称大漢显王,后战死。.

新!!: 李永和和藍朝鼎 · 查看更多 »

藍朝柱

藍朝柱(),清朝咸豐同治年間順天軍起义领袖,又名藍大順。 雲南省大关人,貧農出身,回族。1859年,李永和与藍朝鼎、藍朝柱兄弟以“不交租、不納糧”“打富济貧”的口号起义,藍朝鼎称大元帥。順天軍进入四川省,包围叙州,占領犍為、乐山。犍為、乐山製盐業兴盛,盐工参加順天軍,人數增至十数万人以上。1860年,順天軍的活動范围有40余州县。李永和、藍朝鼎和藍朝柱分兵,李永和守犍為、乐山一带,藍朝鼎、藍朝柱北上攻綿州(治所在今四川省綿陽市東)。1861年5月包围綿州。因兵力分散,清朝四川总督駱秉章率湘軍对抗,藍朝鼎阵亡。 藍朝柱率残军逃至陝西省南部,称大漢显王。1863年,河南省的太平天国扶王陳得才率軍进入陝西省,藍朝柱在漢中合军共同作战。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六月,滇軍藍大順部攻取洋縣縣城,設靖州。三年二月,滇軍才撤離。1863年11月,藍朝柱軍占領盩厔逼近西安,清朝派遣西安将軍多隆阿对敌。这时,陳得才軍救援天京,退出陝西省。藍朝柱軍孤立,多隆阿在1864年春天攻陷盩厔,藍朝柱撤退途中遇伏兵袭击,战死。.

新!!: 李永和和藍朝柱 · 查看更多 »

李蓝起义

李蓝起义是自1859年秋至1865年夏历时六年于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首领是贫农出身的李永和与苦力出身的蓝朝鼎,所以合称为李蓝起义军。他们以“不交租、不納糧”“打富济貧”的口号起义率领农民及苦力在云南昭通起义,后率众入川,他们决定在犍为、井研、荣县、威远一带的铁山地区建立根据地。这次起义历时六年,转战滇、川、鄂、豫、陕、甘六省,人数最多的时候达30余万。 他们和太平天国有很密切合作的关系。先是和太平军的石达开部互相支援,后来又和太平军西北远征军合并,并肩作战。.

新!!: 李永和和李蓝起义 · 查看更多 »

江汉 (杨龙喜)

江汉(1854年,误作姜汉)为中国清朝末年贵州起义起事者杨龙喜的年号。前后共1年。 贵州博物馆有文物提款“大明江汉八年”,为刘仪顺用杨龙喜年号。.

新!!: 李永和和江汉 (杨龙喜) · 查看更多 »

洪德 (大成)

洪德为中国清朝时期大成国陈开、黄鼎凤的年号,1855年至1864年,前后共10年。.

新!!: 李永和和洪德 (大成) · 查看更多 »

清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清朝时期脱离中央政权的各地方政权君主列表如下:.

新!!: 李永和和清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曾望顏

曾望顏(),字瞻孔,廣東香山(今中山)人。生於澳門望廈。晚清官員,工書善畫。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任江西道監察御史、江南道監察御史、給事中、光祿寺少卿、順天府尹。二十年,授福建布政使。二十三年,戶部銀庫虧空事發,曾望顏曾任查庫御史,未能察覺虧空,奪官賠償。旋授主事。咸豐三年(1853年),以五品京堂候補。五年,補通政司參議。六年,復授順天府尹,擢陝西巡撫。遣兵擊退太平軍。 九年(1859年),署四川總督。滇匪藍朝柱、李永和作亂,與敘州土匪勾結大肆侵擾。曾望顏遣兵進攻,斬賊目李祖資等。十年,遣提督孔廣順等攻大巖尖山賊寨,獲匪首王帶周。滇匪攻犍為,由箭板場竄至河口,紮筏渡河,被四川提督皁陞督兵水陸夾擊下敗退。曾望顏又遣四川總兵占泰等阻截賊軍渡河犯嘉定。賊軍佔據觀音場,清軍從黃閣寺進攻,在羅城鋪打敗賊軍。賊竄踞貢井、天池寺等地,紮營數十,曾望顏飭令占泰等剿賊。黔匪李志高等佔據長阡壩各寨。曾望顏遣兵攻燬長阡壩。總兵虎嵩林自程家場進攻貢井,又遣兵攻濯水賊,擒匪首賀世愚等。清軍各路雖有斬獲,但滇匪勢日熾,藍朝柱擾青神、卭州,李永和攻嘉定,省城戒嚴。咸豐帝下詔斥曾望顏不能制賊,下部議處。 給事中李培祜疏劾曾望顏任性妄為,濫保浮銷,縱子干預。帝命陝甘總督樂斌偕署陝西巡撫譚廷襄查明。樂斌、譚廷襄覆奏曾望顏雖無贓私,但屬吏多粗率謬誤,不能約束子弟、僕人。部議褫職,命暫留署任。復為知府翁祖烈所訐,經成都將軍崇實查明,辭復連子曾捷魁及其僕,乃命解任,仍留四川。十一年,回籍。同治元年(1862年),召回京師,以四品京堂候補。五年,補內閣侍讀學士。九年,卒。.

新!!: 李永和和曾望顏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李短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