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李家钰

指数 李家钰

李家鈺(),字其相,四川省蒲江县大興鄉窗子壩村人,清光緒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1892年4月25日)生,中華民國軍人。他為中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军衔最高的將領之一,逝世后追授為陸軍上將。.

目录

  1. 30 关系: 川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一九四二徐向前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列表國民革命軍刘戡周鼎銘国葬国民革命军集团军序列四川历史四川省四川省 (中華民國)第一戰區冬季作戰馮家邦豫中会战豫湘桂会战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蒲江县邻水县蔣鼎文长征陳紹堂抗戰軍人忠烈錄李家鈺住宅李家鈺兄弟住宅民国军阀晋东南1938年战役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川军

川军,民国军阀派系之一。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一样的地方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劉文輝、鄧錫侯、楊森、劉湘等人各據一方,其中较大者則為刘湘。.

查看 李家钰和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查看 李家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

國民政府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 这个列表列出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历次中日战争中,为了保护中國国土安全和居民和平生活而与日、伪军队作战并因此直接或间接牺牲生命的國民政府军队中的著名将士及部分其他著名人士。 名錄按大陸漢語拼音字首、犧牲年份和姓氏筆劃排序如下: A B C D F G H J K L M P Q R S T W X Y Z.

查看 李家钰和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列表

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英語:Back to 1942),是一部2012年馮小剛執導的中国電影,劇本改編自劉震雲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華誼兄弟發行,2012年11月29日於中國大陸上映。 (此片多處劇情與目前已知史實有相當大差異).

查看 李家钰和一九四二

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20世纪中国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曾經擔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名北方人。 徐向前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為一期生,并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暴动,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中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戰役等,攻占山西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徐向前因病于北京逝世。.

查看 李家钰和徐向前

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列表

将军府将军是由将军府所设的荣誉称号,由大总统在陆海军将领中特任。最初分为上将军、将军(冠字)两等,1919年底起增设无冠字将军。1914年至1928年间被授予将军称号的共500余人(其中1925年至1926年6月间停授)。.

查看 李家钰和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列表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查看 李家钰和國民革命軍

刘戡

刘戡(),字麟书,号三寿,中国湖南桃源县桃花源镇膏田村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 刘1923年考入长沙陆军讲武堂,1924年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从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因作战勇猛,从排长一路晋升至旅长。 1933年,刘任国民革命军第83师师长,率部参加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围剿,在战斗中一眼负伤失明,此后被称为“独眼将军”。 1933年1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將第83師、黃傑第2師、關麟徵第25師和騎兵第1旅、砲兵第4團合編為第17軍,軍長徐庭瑤,北上參與長城戰役,支援宋哲元所指揮的西北軍。 由於在長城戰役的表現良好,1935年劉戡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1938年3月,劉戡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軍中將軍長,下轄國民革命軍第83師(師長劉戡兼任)、國民革命軍第94師(師長朱懷冰);1940年九十三軍移駐陕西阳城監視中國共產黨根據地活動,劉戡因私下和中國共產黨接觸,且軍參謀長魏巍同時是中共地下黨員,因此被軍統監控,軍統要求劉戡將魏巍調職以便誘殺,但劉戡抗命並協助其逃往延安,1942年9月蒋介石將其撤职,九十三軍軍長由副軍長兼劉的黃埔一期同學陳牧農接任。 劉戡遭撤职後,轉調陆军大学进修兼就近監視。1944年豫中會戰洛陽遭日軍佔領後,在同學兼前上司胡宗南的保薦下,軍委會在1944年5月重新啟用劉戡接任因司令官李家鈺戰死而無首的第三十六集團軍,隨後三十六集團軍殘部在劉戡整頓下恢復功能,在河南灵宝一带构筑防线,抵抗日军。在整頓告一段落後,1944年秋劉戡被調回重慶擔任重慶陪都衛戍副司令。 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劉戡調任駐紮陝西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七集團軍總司令,該集團軍在1946年8月縮編改組為整編第二十九軍。 1947年3月,整編第二十九軍在胡宗南指揮下进攻陕甘宁边区,虽然占领延安,但是始终未能找到陕北中共军队主力进行决战,战局逐渐陷入被动。 1948年2月,彭德怀率军攻打宜川,刘戡率整編第27师和整編第90师两个整编师驰援,2月26日,胡宗南指定刘戡走经瓦子街的洛宜公路,遭到彭德怀伏击,被包围。 刘戡的先遣队很早就发现中共大军埋伏,二十七师师长王应尊向刘戡提出了先集中力量打观亭,然後由觀亭前往宜川解圍。刘戡向胡宗南匯報,但這一建議被胡宗南否決。胡宗南仍要该军“按照原定计划,沿洛宜公路迅速前进”。刘戡曾激動说:“算了,打完了事!”。3月3日,刘戡兵溃,以手榴弹自杀身亡,时年仅42岁。只有王应尊整編第二十七师部分人员突圍成功。 蒋介石於1948年3月2日的日记寫道:“宜川丧师,不仅为国军剿匪最大之挫折,而且为无意义之牺牲,良将阵亡,全军覆没,悼恸悲哀,情何以堪?”令胡宗南按陕北中共新华广播电台的新聞,领回刘戡及整编90师师长嚴明二人尸体,厚葬于西安,并追晋二人为陆军上将。.

查看 李家钰和刘戡

周鼎銘

周鼎銘(1901年?月?日-1944年5月21日),四川省蒲江县松华镇人。中華民國軍官,官至少將。他為中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查看 李家钰和周鼎銘

国葬

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以国家名义为逝者举行的葬礼仪式,代表国家对逝者的高度尊崇。国葬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如中国、日本、美国、俄羅斯等。.

查看 李家钰和国葬

国民革命军集团军序列

集团军是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军事编制单位。.

查看 李家钰和国民革命军集团军序列

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并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 李家钰和四川历史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查看 李家钰和四川省

四川省 (中華民國)

四川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簡稱為「川」。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華中七省之一。現行的四川省、重慶市比當時中華民國法定省區範圍略大。.

查看 李家钰和四川省 (中華民國)

第一戰區冬季作戰

1939年11月26日至1940年4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動冬季攻勢。1939年12月10日至1940年2月6日,第一戰區奉命協助第二戰區反攻戰事,以主力襲擊開封與隴海、汴新交通要道以牽制日軍。國軍豫、皖邊區4萬人游擊隊遮斷蘭封、羅王一帶鐵路交通。第三集團軍以第81師主力攻擊開封,12月15日收復羅王車站,16日佔領開封。第三十六集團軍負責博愛、新鄉間之攻擊。新編第五軍於12月6日攻下安陽南北。第九軍負責博愛、沁陽一帶之攻擊。騎兵第二軍向歸德西南襲擊,並將日方山西援軍撃潰。共歷時兩個月餘。國軍傷亡約二千餘人。.

查看 李家钰和第一戰區冬季作戰

馮家邦

馮家邦(),字定一,四川省忠縣人,民國卅七年(1948年),當選四川省第六選區立法委員。.

查看 李家钰和馮家邦

豫中会战

豫中會戰是抗日戰爭日軍称“河南战役”一號作戰(中方称“豫湘桂会战”)中的第1部份攻勢。 在豫中會戰中,39万名中國士兵在湯恩伯帶領,被部署到維護戰略要地洛陽。 日本第12軍於戰場第3師團帶領下,在鄭州附近渡過黃河,於1944年4月18日於許昌附近擊敗中國軍隊,然後从郾城向右迂迴和圍攻洛陽。保衛洛陽的守軍共有3個師。日軍戰車第3師團於5月13日開始攻擊洛陽、5月25日攻佔該地。.

查看 李家钰和豫中会战

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會戰(日方稱之為「一號作戰」(一号作戦)或「大陸打通作戰」)是日本帝國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於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貫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攻勢,4月中國豫湘桂大溃败开始,37天失去38座城市。 此戰主要分為3個個階段:進攻河南中部的豫中會戰、進攻長沙的長衡會戰和針對桂林與柳州的桂柳會戰。 主要戰略目標為開通由東北經華中、華南前往中南半島的路線,以及佔領其東南方的機場,防止美國陸軍航空軍自該地起飛攻擊日軍海上交通線和轟炸本土。 為了本次攻勢,日軍投入了410,000名的士兵、800輛戰車和將近70,000匹馬,於2,400公里的戰線發動攻擊,這也是有史以來日軍動員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作戰。最後日軍成功佔領美國航空隊基地,並給予中國人力與物質上相當大的損失,但同時也因為兵力不足而無法擴張戰果,日後於中國戰場長期維持守勢。.

查看 李家钰和豫湘桂会战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共兩批。名錄按犧牲年份和姓氏筆劃排序。.

查看 李家钰和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蒲江县

蒲江县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580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611630。县人民政府驻鹤山镇。.

查看 李家钰和蒲江县

邻水县

鄰水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亦書作--水縣、潾水縣 ,位于四川盆地東部,華鎣山東麓。三山兩漕地勢緊要《道光乙未增修鄰水縣誌》謂舊志,首連夔達尾接巴渝,三山橫亘,二水夾流,五華鄰谷,介在東南,海寶崑樓,聳於西北,洵果郡之要區,實西川之--邑。 東與墊江縣,南與重庆市長壽區、北碚区,西與重庆市合川区,西南与重庆市渝北区,西北與岳池縣,北與廣安市广安区,東北與大竹縣共七縣接壤。原屬順慶府(今南充市)、達縣地區(今达州市),目前隶属于广安市,是四川省距离重庆市主城区和两江新区最近的县城。.

查看 李家钰和邻水县

蔣鼎文

蔣鼎文(),字銘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浙江諸暨盘山(亦称磨石山)人。獲青天白日勳章,曾當選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

查看 李家钰和蔣鼎文

长征

长征,又稱北上抗日發生在十四年抗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與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實際距離约合萬余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竄」。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軍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查看 李家钰和长征

陳紹堂

陳紹堂(),四川省鄰水縣人,抗戰期間在河南陝縣秦家坡遭日軍伏擊,與李家鈺一起殉國。是抗戰時期陣亡的國軍高級將領。.

查看 李家钰和陳紹堂

抗戰軍人忠烈錄

抗戰軍人忠烈錄,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局編,曾國傑編輯,戰史叢刊第十二種,民國37年(1948年)3月出版。此書內容主要是介紹抗戰中壯烈成仁的烈士的事蹟。.

查看 李家钰和抗戰軍人忠烈錄

李家鈺住宅

李家鈺住宅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民國。2007年6月1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 李家钰和李家鈺住宅

李家鈺兄弟住宅

李家鈺兄弟住宅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民國。2007年6月1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 李家钰和李家鈺兄弟住宅

民国军阀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華民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領導,但他們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採用各種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其勢力強大時即成為當時中國的正式主導政府(即北洋政府)。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国共产党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是外國帝国主义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军阀、滇系軍閥、粵系軍閥、舊桂系軍閥等。後期則由中國國民黨、中国共产党、新桂系軍閥、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 軍閥割据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1928年之後,雖然蔣中正委員長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各路新舊軍閥依然對中央政府及其中央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軍事上與政治上的明爭暗鬥或略有式微卻並未停止,這導致了日後抗日戰爭和国共内战時,統一的國家軍政體系始終未能徹底的建立。.

查看 李家钰和民国军阀

晋东南1938年战役

晋东南1938年战役,中国称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一场战役。 1938年4月4日,日军分9路对晋东南的八路军发起进攻,历经长乐村战斗等战斗,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

查看 李家钰和晋东南1938年战役

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

1938年國軍戰鬥序列編列發布於1938年1月,這裡的國軍是指中華民國所屬國民革命軍。該戰鬥序列是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為了「持久抗戰,鞏固武漢核心」,並且有效抗擊日本的入侵,所編列的中國全境國軍戰鬥序列,戰略目的則在於「東保津浦,西守道清」。另一方面,位於武漢的國民政府以修正《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方式,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定為戰時政府之實質統治機構,也將統率國軍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蒋中正取代國民政府主席成為實際上的中国最高領導人。 1938年11月中旬,中國軍隊於武漢保衛戰失利,加上南戰場重要據點廣州亦極為危險,至此,中華民國政府再度遷都至重慶。為了此戰略異動變數,加上兵士折損眾多,國軍戰鬥序列於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予以大幅度更動。而跟隨戰鬥序列更動,抗日战争第一期之第二及三階段亦告正式結束,而中國也正式邁入以重慶為根據地的第二期抗日戰爭。.

查看 李家钰和1938年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