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宪 (北宋)

指数 李宪 (北宋)

李宪,字子范,宋朝宦官,开封祥符(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宋仁宗皇祐年间,补入内黄门,迁任供奉官。宋神宗时,历任永兴军路、太原府走马承受,官至宣州观察、宣政使、入内副都知,迁宣庆使。他和王韶收复河州,攻克珂诺城,为熙河经略安抚司干当公事。击败吐蕃木征,击破十余座城堡,木征率领八十余个酋长投降,因功加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北宋乘西夏内乱,征集熙河路、麟延路、环庆路、泾原路二十万大军分五路攻西夏。李宪任熙河经略使,率熙秦军由熙州(今临洮)往北攻夏。八月,李宪以李浩为先锋,至康古城(今榆中境),进取西市新城(今榆中三角城),九月初二日,克兰州。李宪设帅府,置兰州,李浩为知州。次年正月,北宋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兰州入北宋版图。李宪进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但因违犯军令,贻误战机,无功而归。任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宋哲宗即位,因他罔上害民,被贬右千牛卫将军,分司南京应天府(商丘)。後居陈州因病而死,绍圣初年赠武泰军节度使,谥号忠敏。.

7 关系: 宋史人物列表宋用臣王中正蔡挺李宪李憲 (宋)永乐城之战

宋史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李宪 (北宋)和宋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宋用臣

宋用臣(),北宋宦官,字正卿,开封府人。 宋用臣以父荫供职内省。宋神宗时,兴建东、西府、筑京城,建尚书省、太学,立原庙,导洛水通汴河,这些大工程,都是宋用臣掌理。官至登州防御使、加宣政使。宋哲宗元祐初年,降为皇城使,贬谪为监滁州、太平州酒税。与王中正、李宪、石得一被旧党视为“四凶”。元祐四年(1089年),主管灵仙观。绍圣初年,召为内侍押班,宋徽宗即位,转任蔡州观察使、入内副都知。为永泰陵修奉鈐辖,卒赠安化军节度使,谥号僖敏。.

新!!: 李宪 (北宋)和宋用臣 · 查看更多 »

王中正

王中正,北宋宦官。字希烈,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因父职补入内黄门,到延福宫学习诗书、历算。宋仁宗喜欢他的才干,命他在左右。庆历年间坤寧宮事變,王中正手持弓矢在殿西监督捕射,射死叛軍四人中的三人,时年十八岁,历任干当御药院、鄜延路、环庆路公事,分治河东边事。随王韶入熙河,修整城垒守具,转任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升内侍押班。吐蕃围攻茂州,他奉诏往援,解围,进升为昭宣使、入内副都知。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五路进攻西夏,他佥书泾原路经略司事。因会师灵州失期,士兵伤亡惨重,改任金州观察使,贬秩二等,提举崇福宫。与李宪、宋用臣、石得一被旧党视为“四凶”。宋哲宗绍圣初年,复为嘉州团练使,七十一岁时卒。.

新!!: 李宪 (北宋)和王中正 · 查看更多 »

蔡挺

蔡挺(),字子正或子政,应天府宋城人。北宋官员。.

新!!: 李宪 (北宋)和蔡挺 · 查看更多 »

李宪

李宪,可能是下列人物:.

新!!: 李宪 (北宋)和李宪 · 查看更多 »

李憲 (宋)

#重定向 李宪 (北宋).

新!!: 李宪 (北宋)和李憲 (宋) · 查看更多 »

永乐城之战

宋夏自从庆曆和议以后,双方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到了宋神宗时期,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姐弟当权,国势衰落,政治腐败,西夏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梁太后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国内政治威望,却都惨败而归。宋神宗认为西夏无理,下令攻灭西夏。宋军于元豐四年(1081年)11月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溃夏军,占领西夏两千多里土地。神宗大喜,命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于元豐五年(1082年)9月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 徐禧等人率領二万五千禁军,景思宜有四千禁军,另有厢军四万人,总兵力约七万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了消灭西夏,徐禧等人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宁夏境内),种谔認為永乐距银州故城不远,三面绝崖而无水泉,力谏说在永乐筑城必然失败。徐禧怒斥种谔,並上奏朝廷,弹劾种谔骄横。又把种谔调往延州,种谔由是怨懟。至九月初六,築成,徐禧令景思宜领四千人镇守,自行带中军,右虞侯军,右军八千余人返米脂。 不出十日,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忙报知徐禧。徐禧與李舜举、李稷等,统兵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部下高永亨建議夏军渡永定河時突袭敌军,徐禧以為“王师不鼓不成列。”予以拒絕,而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永定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永乐城中缺水,“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者太半”。沈括以及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受阻。鄜延道總管种谔因為怨恨徐禧,竟未予以援救。高永能劝徐禧尽出金帛招募敢死队血拼,徐禧不听。鄜延路副总管曲珍劝徐禧突围,徐禧亦不听。 二十日夜,天降大雨,新建城墙浸水后被夏军擂垮,宋军饥疲不能拒,夏军终攻破永乐城,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人死难,《宋诗纪事本末》,卷四十,《西夏用兵》言宋军二十多万士卒役夫阵亡,只有曲珍、王湛、李浦、呂整裸跣逃脱,《邵氏聞見錄》稱“靈武之役,喪師覆將,塗炭百萬,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寐。”次日神宗對輔臣痛哭失聲,史称永乐城之战。根据台湾学者方震华之分析,宋军在此役之中的损失约在二万到三万战斗部队以及留在城内的厢军和保甲等,二十万为后人政治目的而夸大。 永乐城之战后,宋神宗开始悔悟,而不再轻言开战。.

新!!: 李宪 (北宋)和永乐城之战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