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天佑

指数 李天佑

李天佑(),广西临桂六塘圩高陂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李天佑参加百色起义,曾任红七军特务连连长,第58团副团长、团长,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第5师师长,红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红三十军参谋长,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2师副师长,第4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686团团长,第343代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38军军长,第13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46 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中南军政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中共冀热辽中央局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三〇八工程指挥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四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列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临桂区东北人民解放军万毅平型关战役张一山张明春刘亚楼冰天動地军委办事组八一勋章 (1955年)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四平市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红星奖章解放勋章辽沈战役锺赤兵陳明仁 (中國軍事家)林俊憲林利 (林伯渠之女)李士英杨勇 (上将)梁兴初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是1954年至1975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军事咨议机关。.

新!!: 李天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南军政委员会

中南军政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南地区的最高政权机关,1950年成立。.

新!!: 李天佑和中南军政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称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总称。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机构:.

新!!: 李天佑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是中国共产党负责华南地区的领导机构,为中共中央地方局.

新!!: 李天佑和中共中央华南分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冀热辽中央局

中共冀热辽中央局是1945年拟定在冀热辽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新!!: 李天佑和中共冀热辽中央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简称红三十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立足已稳后开始扩军,原第十一师扩编为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下辖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后汪烈山代)、政治委员郑维山(后王建安代);第八十九师,师长徐世奎(后柴洪儒代)、政治委员杜义德;第九十师,师长邹洪盛、政治委员程世才。 1935年5月,红三十军根据张国焘的命令,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四川懋功。会师后,红四方面军部队进行了整编,红三十军的领导也有所变动:军长程世才(代理)、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后黄鹄显代)、政治部主任李天焕,下辖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政治委员郑维山;第八十九师:师长周烈坤、政治委员曾广泰;第九十师:师长汪乃贵。 毛儿盖会议后,红三十军随右路军北上,10月5日,张国焘另立中国共产党中央,红三十军奉命再次南下。1936年6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2日,红二、六军团合并为红二方面军。不久,张国焘同意率部北上。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红三十军随即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西渡黄河。11月10日,渡河部队编成西路军,红三十军随军行动。1937年4月,西路军溃败,仅红三十军残部约800人在李先念率领下抵达新疆和甘肃交界的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红三十军番号随之撤销。 Category: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Category:中国工农红军的军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军事组织 Category:1937年解散的軍事組織.

新!!: 李天佑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简称红三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成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滕代远(后杨尚昆代)、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全军1万余人。下辖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兼任(后邓萍兼任),政治委员滕代远兼任(后张纯清代);红八军,军长李灿(后何长工代理),政治委员何长工(后邓乾元代理)。不久,红十六军也划归红三军团建制:军长胡一鸣、政治委员李楚屏。 红三军团组成后,根据李立三控制下的中共中央指示,开展了对长沙的攻击,并于7月27日一度攻占长沙。不久,由于遭到何键的反攻,红三军团被迫撤出长沙,受到严重损失。8月23日,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会师,双方自发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1932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要求,红一方面军撤销,红三军团改辖红五军、红七军和红十四军,6月5日,红十五军回归红三军团。1933年6月,中央红军进行整编,取消了军一级的编制,红三军团下辖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四师:师长张锡龙(后洪超代)、政治委员彭雪枫(后黄克诚代);第五师师长寻淮洲(后李天佑代)、政治委员乐少华(后为陈阿金、钟赤兵代);第六师:师长洪超(后彭雪枫代),政治委员陈阿金(后为江华、徐策代)、政治部主任欧阳钦。 1934年1月,中央军委取消了红一方面军的编制,红三军团直属中央指挥,10月10日,红三军团开始参加长征,此时各级主官为: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辖三个师:第四师师长洪超(后彭雪枫、张宗逊代)、政治委员黄克诚;第五师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曹里怀、政治委员徐策。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由于损失巨大,取消了师一级的编制,改组为4个团。7月21日,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三军团番号取消,部队归红一军团指挥,编为红一军团第四师。 1937年,原红三军团主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李天佑任团长,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军团.

新!!: 李天佑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红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隶属红一方面军。.

新!!: 李天佑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出草地之后,1935年9月12日,在川甘边界的俄界(今甘肃省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将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共七千多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此时尚不知道陕北有红军与苏维埃根据地,起名陕甘支队是因为要打到甘东北或陕北经过游击战争靠近中苏边界。9月17日凌晨强攻夺取天险腊子口。9月18日至22日在陇南西固县(今宕昌县)的哈达铺正式实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4万人或7000多人,继续北上。1935年10月19日行军至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当地苏维埃政府会师。1935年11月与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改编为红一方面军。.

新!!: 李天佑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最高领导指挥机关,负责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海南等5个省级行政区内陆、海、空军部队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军区机关驻广州市。2016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撤销 。.

新!!: 李天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简称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等军事学府,1950年10月30日在南京创建,前身是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首任院长为刘伯承,后兼政委。南京军事学院建在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和国防部旧址上(今南京市黄埔路二号大院内,属南京军区办公区)。1985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新!!: 李天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三〇八工程指挥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三〇八工程指挥部,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一支工程部队。.

新!!: 李天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三〇八工程指挥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首。由1945年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骨干,在东北三省发展组建而成。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在1949年3月11日改称为第四野战军。1955年4月,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所部转隶广州军区。.

新!!: 李天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四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四集团军,隶属南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广东省惠州市惠州西湖。.

新!!: 李天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四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隶属中部战区陆军,军部驻河北省保定市。.

新!!: 李天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俗稱陸軍番號,旨在列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各部的编制序列沿革及各时期变化。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共组建67个军。第五十六军、五十七军、五十九军一直没有组建过。后经历次改编,现有13个集团军。.

新!!: 李天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经存在的军事工作机关,成立于1954年10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在中央軍事委員會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建设和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设有作战、情报、通信、军训、军务、动员、装备、机要、测绘、外事、管理以及各兵种业务部门。中央军委有关军队的调动指挥是通过总参来执行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拟订和组织实施战略战役计划和动员计划,指挥和实施各军种、战区的作战行动;拟订和组织实施人民武装力量建设计划,掌握军队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装备计划和行政管理事务。2016年1月被撤销,改组为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

新!!: 李天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列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附各委员会名单。 本次全会共有来自46个单位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662人,正式代表510人,候補代表77人,特別邀請人士代表75人。.

新!!: 李天佑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170名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李天佑和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临桂区

临桂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辖区,市政府驻地。位于桂林市西部,物产资源丰富,有“桂都首邑”之称。面积2202平方公里,人口80万(2014年数据)。邮政编码541100。区人民政府驻临桂镇。原为临桂县,2013年撤县设区。 桂林市西城经济开发区座落在临桂区。.

新!!: 李天佑和临桂区 · 查看更多 »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自1945年成军,至1948年底,通过三年的战争,攻占中国东北全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9、10月间,由当地游击队和进入东北的关内解放区部队整合而成的东北人民自卫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为一个总部领导。1948年3月后,将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的控制区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数座孤城。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75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54个师75万人,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同年8月,东北野战军设立了独立的领导机关。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最终,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其后,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内作战,于1949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大军区之一,后演变为沈阳军区、内蒙古军区。.

新!!: 李天佑和东北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万毅

万毅,原名万允和,字頃波,满族,辽宁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毕业,曾任任东北军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第109师627团团长,参加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东北军团长、旅长。1942年任新111师代师长,1944年任八路军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军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第一副司令员,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总后勤部顾问等职。.

新!!: 李天佑和万毅 · 查看更多 »

平型关战役

平型關战役,或稱平型關战斗,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中的一场战役,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历时一个月(从当年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中国方面投入兵力11个军共计十余万,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屬中等规模战役。 中國大陸所稱平型關大捷或乔沟伏击战或蔡家峪伏擊戰,指该战役的第18集团军第115師林彪部在山西灵丘县西的平型关一带配合国军作战,為平型關戰役中的一段小插曲。中共戰史普遍未提及國軍戰況與死傷人數,僅稱「九月二十五日……以劣势装备获得「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余具、步枪1000余支、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械的战果……」 平型关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守土抗战”。也曾作过一次较大的主动出击计划,策划以3个师的兵力,出长城合围日军,歼灭日军于关外,缓解平型关正面防御的紧张局势,以巩固内长城的基本防线。即计划由晋绥军71师、新编第2师以8个团兵力西北出擊,八路军第115师以4个团東南出擊。关内守军誘引日軍第5師團主力從當面來攻,出关的3个师從兩翼合圍日军。1937年9月24日,阎锡山以第6集团军名义下达“25日平型关出击计划”,115师于喬溝伏擊了相向而行,于数小时内先后抵达的日軍武装押运汽车队和輜重隊两部,击毙两部中佐指挥官,日军辎重队7人幸存。中共史称平型關大捷。 平型关战役本身是完全失败的,乔沟伏击战也未確實阻斷日本軍。.

新!!: 李天佑和平型关战役 · 查看更多 »

张一山

张一山()是中國大陸著名童星和演员,小时曾学过武术,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10级表演系。因在情景喜剧系列《家有儿女》中的出色表现,而受到观众的喜爱。与杨紫、鲍天琦是同班同学。.

新!!: 李天佑和张一山 · 查看更多 »

张明春

张明春(),中国黑龙江呼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集团军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六四事件中因消极抗命而被降职。 张明春1938年出生于呼兰,早年曾在呼兰二中就读。1955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第三坦克学校任学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起在第38军服役。1970年初调任总参谋部李天佑副总参谋长办公室秘书。同年末回到第38军任政治部干部处干事。1971年任干部处副处长。1973年出任114师政治部主任。1978年进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81年升任114师政治委员。1984年任第38军政治部主任。次年又升任第24集团军政治委员。1988年调任第28集团军政治委员。同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并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9年六四事件中,张明春所在的第28集团军于6月3日受戒严指挥部之命进入天安门广场进行清场。但张明春以及军长何燕然率领部队消极抗命,进军行动迟缓,未能在预定时间进入北京。6月4日清场行动过后,军队在木樨地附近被民众堵截。戒严部队总指挥刘华清下令第28集团军反击,但张明春与何燕然未予理会。下午5点第28集团军全部撤走。第28集团军也是六四事件中唯一一支成建制没有抵达指定位置的戒严部队。六四过后,张何二人双双降职。张明春降职调任为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1994年6月张明春在沈阳病逝,终年56岁。.

新!!: 李天佑和张明春 · 查看更多 »

刘亚楼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曾用名王松、萨沙(Лю Ялоу),福建武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空军上将军衔。 刘亚楼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9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终身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负责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中力量。此外,他还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新!!: 李天佑和刘亚楼 · 查看更多 »

冰天動地

《冰天動地》(Vanishing Glacier)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自然紀錄片,全節目共14集,由謝安琪、廖碧兒、陳鍵鋒主持,本節目為無綫電視41週年台慶節目。 本節目由Nikon數碼相機特約贊助,故稱《Nikon數碼相機特約:冰天動地》。.

新!!: 李天佑和冰天動地 · 查看更多 »

军委办事组

军委办事组是文化大革命前期主持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机构。.

新!!: 李天佑和军委办事组 · 查看更多 »

八一勋章 (1955年)

八一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一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八一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八一勋章、二级八一勋章和三级八一勋章,另设有八一奖章。以奖励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

新!!: 李天佑和八一勋章 (1955年)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李天佑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115師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8月25日由紅一方面軍改編成,下轄第343旅、第344旅、獨立團、隨營學校,初期師長為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參謀處長王秉璋。对日著名战例是在1937年9月配合國民革命軍友军在平型關伏击日军辎重队,即平型关战斗。.

新!!: 李天佑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 查看更多 »

四平市

四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与辽宁省相邻,北靠长春市、南临铁岭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一座工业城市。.

新!!: 李天佑和四平市 · 查看更多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3040人,任期由1964年12月至1975年1月。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

新!!: 李天佑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26人,任期從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以下依发布时的顺序列出全体代表名单。本名单单位和人名均按第一字笔划排列。.

新!!: 李天佑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35人,任期从1959年4月至1964年12月。 以下列出全部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

新!!: 李天佑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红星奖章

红星奖章,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军人的一种奖章。由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和授予,自1933年起启用,1934年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红星奖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等红星奖章、二等红星奖章和三等红星奖章。是中国共产党军队历史上颁发最早的全军性质奖章。.

新!!: 李天佑和红星奖章 · 查看更多 »

解放勋章

解放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三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和参与起义的原中华民国国军人员。 解放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另设有解放奖章。以奖励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和直接领导中华民国国军起义的原国军人员。.

新!!: 李天佑和解放勋章 · 查看更多 »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新!!: 李天佑和辽沈战役 · 查看更多 »

锺赤兵

锺赤兵(),原名锺志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1日查阅。1935年的娄山关之战中失去右腿,成为解放军的三位“独腿将军”之一(另两位是张和、谢良)。.

新!!: 李天佑和锺赤兵 · 查看更多 »

陳明仁 (中國軍事家)

明仁(),湖南醴陵人,中華民國将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官、1955年晉升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是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1、2、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届全国委员会代表及第3、4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新!!: 李天佑和陳明仁 (中國軍事家) · 查看更多 »

林俊憲

林俊憲(),臺南市南區鹽埕人。臺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現任臺南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 。曾任臺南市議員、民主進步黨發言人。.

新!!: 李天佑和林俊憲 · 查看更多 »

林利 (林伯渠之女)

林利()女,原名林秉佑,祖籍湖南省常德县安福(今临澧县),中华人民共和国翻译家,林伯渠的三女儿。林利,往事琐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新!!: 李天佑和林利 (林伯渠之女) · 查看更多 »

李士英

李士英(),原名时遇英,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新!!: 李天佑和李士英 · 查看更多 »

杨勇 (上将)

杨勇()原名楊世峻,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湖南浏阳县人。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第十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杨勇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政委,红一军团1师、4师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委、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43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副司令员、教导第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署专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在战争时期五次负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副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

新!!: 李天佑和杨勇 (上将) · 查看更多 »

梁兴初

梁兴初(),原名梁兴祚,江西吉安青原区渼陂村(今陂头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李天佑和梁兴初 · 查看更多 »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其为八路军在最初时期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 1937年8月,八路军共下属:115师、120师、129师、后方总留守处。.

新!!: 李天佑和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