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80 关系: 劉守光,劉仁恭,劉兆銘,劉鄩,劉捍,十三太保 (1970年電影),十月廿一,卢延昌,卢光稠,卢渥,南平州縣列表,可证,史太,史建瑭,史敬思,司空,司空图,司馬師,双峰县,后唐,后梁,名驹,吴越国州县列表,士族 (中国),大諲譔,天复 (唐朝),天宝 (吴越),天平軍節度使,天祐 (唐朝),天策上将,天雄军节度使,太尉,太师,太祖 (廟號),外王內帝,如果這是宋史,姚彦章,姚顗,姚洎,娘子关,孟方立,孔仁玉,孔循,孔纬,孔续,孙儒,宠颜,宣僖皇后,宣陵,宣陵 (後梁),... 扩展索引 (430 更多) »
劉守光
劉守光(),深州(今河北深州)人,五代時期桀燕國建立者,為幽州節度使劉仁恭之子,發動兵變,奪父位自立,又稱帝。後被李存勗討伐,斬殺。.
查看 朱温和劉守光
劉仁恭
劉仁恭(),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范陽節度使,遭其子劉守光所廢。後守光敗於晉王李存勗,仁恭亦被擒,處死。 其孙刘承嗣墓志铭称其为西汉后裔。.
查看 朱温和劉仁恭
劉兆銘
劉兆銘 (Lau Siu Ming,),生于香港,香港無綫電視(TVB)資深藝員(現為部頭合約),是香港舞蹈的開拓者之一,行內人尊稱「Ming Sir」。.
查看 朱温和劉兆銘
劉鄩
劉鄩(),五代後梁名將,密州安丘(今山東省安丘县西北)人。唐朝时,他为淄青節度使軍校。因軍功為登州、淄州刺史。天復元年(901年),趁朱溫脅迫唐昭宗東遷,節度使王師範命他襲取兗州。後來他隨同王師範降朱溫。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擊滅刘知俊,收復被李茂貞佔據的長安。梁末帝朱友貞時,擊滅以徐州叛投吴国的蒋殷。與李存勖多年征戰。貞明六年(920年),段凝誣陷他逗留養寇,被毒殺。 刘鄩先后娶郑国夫人和许国夫人天水姜氏,有子刘遂凝、刘遂膺、刘遂雍。又与朱温养子朱友谦为亲家,而《后梁赠中书令刘鄩墓碑》详载刘鄩三子婚配状况均无娶朱友谦女,刘鄩或有女嫁朱友谦子。.
查看 朱温和劉鄩
劉捍
劉捍,唐朝末年開封人。劉捍為人明敏有威儀,善接待導引。朱溫一開始鎮守在宣武軍,任命劉捍為賓客。 唐昭宗召見,問梁軍中事,稱旨,賜以錦袍,拜登州刺史,賜號「迎鑾毅勇功臣」。朱溫即帝位後,遷左天武指揮使、元從親軍都虞候、左龍虎統軍,出為佑國軍留後。 其後同州劉知俊反,執劉捍而去,因戒忌他而送交李茂貞,被殺。朱溫追贈劉捍為太傅。.
查看 朱温和劉捍
十三太保 (1970年電影)
是1970年由张彻执导的香港电影,是比较早的几部邵氏电影之一。故事改编自倪匡的小说。《十三太保》也是1970年四大卖座华语片之一。.
十月廿一
十月廿一,农历十月第二十一天。.
查看 朱温和十月廿一
卢延昌
卢延昌(),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初期虔州统治者。他继承统治该地区25年之久的父亲卢光稠之位,但本人统治时间仅为910年—911年,就被部将黎球杀害并取代。.
查看 朱温和卢延昌
卢光稠
卢光稠(),晚唐军阀,从885年起控制虔州直至去世,唐亡后名义上同时臣服于后梁及其敌国杨吴。.
查看 朱温和卢光稠
卢渥
卢渥(),字子章,唐代诗人,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二房,卢词子。.
查看 朱温和卢渥
南平州縣列表
本列表表示五代十國时期,割据今湖北地區的南平國的所有州縣。荊南的存在年代,由後唐同光二年(924年)朱温封高季興為南平王開始,至宋建隆四年(963)高繼沖向北宋納土為止,前後四十年,包含荊南節度使期間為五十七年。 下表中,以藍色背景代表南平國各州、軍,所領各縣則分別列於其下。州、軍、縣名及隸屬均以962年為準。.
查看 朱温和南平州縣列表
可证
可证(),姓不详,唐朝妃嬪,唐昭宗李晔的后宫,封晋国夫人。 《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三》记载新秦郡夫人改封晋国夫人,与可证是否一人无考。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把长安毁掉,迁唐昭宗到洛阳定都。昭宗到达陕州,朱全忠从河中府前来朝见。三月二十日,朱全忠辞别昭宗,先往洛阳。昭宗与朱全忠宴请群臣,宴会散后,昭宗留下朱全忠、韩建继续饮酒。何皇后出去,亲捧玉杯请朱全忠喝酒,晋国夫人可证贴着昭宗耳朵说话。韩建看见,踩了一下朱全忠的脚,朱全忠以为昭宗要谋害自己,于是没有喝,假装喝醉离开。四月十六,朱全忠奏洛阳宫建成,多次催促昭宗早日出发。昭宗屡次派晋国夫人可证传话,说皇后刚生婴儿,不能上路,等到十月东去洛阳。朱全忠怀疑昭宗有意拖延,大怒,让牙将寇彦卿速到陕州,即日催促天子出发。闰四月初三,昭宗从陕州出发;闰四月初八,朱全忠在新安迎接,命医官许昭远告发医官使阎祐之、司天监王墀、内都知韦周和晋国夫人可证等谋害元帅朱全忠。最终,他们都被拘捕处死。.
查看 朱温和可证
史太
史太(),中国唐朝末年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部将。 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西川节度使王建、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等知道朱全忠即将篡位,联盟声称要兴复唐室。朱全忠正西征,担心唐昭宗英杰不群从中生变,令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弑昭宗。八月,蒋玄晖选时任龙武衙官史太等百人叩内门,声称军前有急奏面见昭宗,内门开启后,蒋玄晖在各门留兵把守,至椒兰殿院,昭宗后宫河东夫人裴贞一开门对蒋玄晖说:“急奏不应带兵前来。”史太执杀裴贞一,急趋至殿下。蒋玄晖说:“至尊何在?”昭仪李渐荣凭轩对蒋玄晖说:“院使不要伤害官家,宁杀我等。”昭宗正醉,闻之立刻起身。史太持剑入椒兰殿,昭宗着单衣绕柱而逃,史太追弑之。以身体护卫昭宗的李渐荣也被史太所杀。史太又抓住何皇后,将行杀害,何皇后求哀于蒋玄晖,蒋玄晖因朱全忠只下令弑帝,放了何皇后。朱全忠虽对昭宗遇弑故作吃惊不知情并处死朱友恭、氏叔琮,却因史太弑君有劳,不久就用为棣州刺史,但不迟于次年四月,史太就被刘仁遇取代。十二月,朱全忠又杀蒋玄晖。史太的后事没有记载。.
查看 朱温和史太
史建瑭
史建瑭(),字國寶,代州雁門人。後唐重要軍事將領。父親史敬思為晉王李克用的義子,十三太保之一,官封九府都督。 史建瑭因父蔭,年少便出仕於軍中。光化年間,史建瑭主管昭德軍,他與李嗣昭一同攻打汾州,率先登城,生擒叛將李瑭以獻俘,授職檢校工部尚書。天祐五年(908年),朱溫部將李思安圍攻上黨之時,史建瑭為前鋒,與總管周德威前赴救援。當時後梁軍夾城深固而且援路斷絕,史建瑭每日帶領精騎,設置埋伏生擒後梁軍,夜間進犯後梁軍營,驅斬數以千計,敵人因此不敢芻牧。天祐七年(910年),後梁軍將領王景仁安營於柏鄉,史建瑭與周德威先出井陘。天祐八年(911年),高邑之戰中,當時日已晡晚,後梁軍有回歸之意,當時後梁軍結為方陣,分其兵為二:汴、宋之軍居於左方,魏、滑之軍居右方。周德威擊其左翼,史建瑭督部落精騎先陷入其陣,夾攻於右翼的魏、滑之軍,遂長驅追擊。當夜攻入柏鄉,俘斬數以千計,論功加封為檢校左僕射。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大敗後梁軍班師時,史建瑭留守於趙州。後梁軍將領氏延賞數次侵犯趙州之南面邊境,史建瑭設伏柏鄉,擒獲氏延賞以獻給李存勖。 天祐九年(912年),後梁太祖朱溫親自帶兵攻打蓚縣。當時晉軍李存勖正在攻打幽州,分身不下,朱溫聲言後梁軍有五十萬,即將攻打鎮州及定州。都將符存審向史建瑭說:「後梁軍倘以五十萬而來,我等應如何應付?」裨將趙行實說:「走入土門為上策。 」符存審認為事未可知,但朱溫在東,別將西來,尚可以從容地設法謀取。不到旬日,楊師厚圍攻棗強,賀德倫圍攻蓚縣,朱溫親自率軍,攻城甚急。符存審說:「晉王方事北面,南方之事,付與我等數人。如今西道並無兵,坐滋後梁軍的軍勢。何以為謀。朱溫若不能攻下蓚、阜二地,必向西攻打深州、冀州,與公等料閱騎軍,偵視賊勢。」乃選定精騎八百趨至信都,符存審扼下博橋,史建瑭與李嗣肱分道生擒後梁軍。史建瑭乃將麾下三百騎分為五軍,親自率領一軍深入,下命各軍俘掠後梁軍之斥侯而還,在博橋會合。翌日,諸軍皆到達,擒獲斥侯數百人,聚合後皆誅殺,只放走數十人回營,回營的斥侯皆說:「沙陀軍大至矣!」後梁軍震恐。明日,史建瑭、李嗣肱與屬下穿著後梁軍服色,混入斥侯中,等待至晚上,至賀德倫軍的寨門,殺死守門者,縱火大噪,俘斬而去。當夜,朱溫燒營而遁走,當至貝州,迷失道路,委棄兵仗,不計其數。 天祐十二年(915年),史建瑭跟隨李存勖進入魏博,史建瑭與符存審的前軍屯兵於魏縣。天祐十三年(916年),於元城打敗後梁大將劉鄩,收復澶州,以史建瑭為刺史、檢校司空、外衙騎軍都將。再曆任貝州及相州刺史,屯兵於德勝口。天祐十八年(921年),鎮州大將張文禮殺義父王鎔叛變,史建瑭與閻寶一同討伐張文禮,史建瑭為馬軍都將。同年八月,收復趙州,擒獲刺史王鋋。進逼鎮州時,史建瑭在攻打其城門時為流矢所中,於軍中逝世,死時四十六歲(新五代史記載為四十二歲)。 史建瑭的兒子史匡翰為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女婿,娶他的女兒魯國長公主,官至義成軍節度使。.
查看 朱温和史建瑭
史敬思
史敬思(),唐末五代名將,李克用部下。 史敬思仕郡至牙校。李克用制節雁門,史敬思為九府都督,跟從李克用入關,平定黃巢之亂。後鎮守太原,封為裨將。中和四年(884年),史敬思為前鋒跟從李克用援救陳州及許州,在汴上打敗黃巢,追賊至徐州、兗州,他時常將騎挺身酣戰,勇冠諸軍。當時天下之師雲集,軍中無不對他推崇拜伏。六月,回師途中路過汴州(開封),宣武軍節度使朱溫邀請李克用入城相聚,史敬思護衛李克用入汴州,朱溫設宴於上源驛款待,當晚他們為朱溫士兵所攻,史敬思當時大醉,因為蹶然而興,操弓與宣武軍戰鬥,矢無虛發,宣武軍死者數百。夜分冒雨方達汴橋,左右扶李克用登尉氏門縋城而出。史敬思在後攔截,血戰而歿。李克用回營後,知道失去史敬思、監軍陳景思及隨從親兵三百餘人罹難,痛哭流涕。 史敬思之子史建瑭、孫史匡懿、史匡翰皆為五代時期名將,舊五代史皆有傳。.
查看 朱温和史敬思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查看 朱温和司空
司空图
司空图(),字表圣,中国唐朝末年诗人、文学评论家,河中郡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司空图早年为王凝赏识,在其推荐下于唐懿宗咸通10年(869年)中进士,后为报恩,放弃在朝中为官的机会,长期居于王凝幕府中。878年,被任命为光禄寺主簿,分司洛阳。在洛阳期间得到卢携的赏识,后卢携回朝复相,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任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入长安,司空图拒绝其招揽,逃往凤翔投奔唐僖宗,被任命为知制诰、中书舍人。次年,唐僖宗迁往宝鸡,司空图与其失散,回乡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唐昭宗及宰相朱溫屡次征召其为侍郎、尚书等职,他均坚辞不受,最後接受了宰相柳璨的要求為官,卻故意裝作衰老的樣子,在朝堂上失手墜落笏板,得以放還本鄉中條山。907年,朱温废去唐哀帝,建立后梁,次年又将哀帝刺杀。司空图闻信后,绝食而死。 司空图没有儿子,有女儿嫁给姚顗。司空图以外甥荷为嗣,因此被御史弹劾,但昭宗不予罪责。司空荷官至永州刺史。.
查看 朱温和司空图
司馬師
司馬師(),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國時期魏國後期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開國君主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繼承父權后,先肅清內亂,又打敗東吳的諸葛恪,成功削弱他國國力並控制魏國政權。以高平陵之变有功而获封長平鄉侯,司马懿故后袭封舞陽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不久病逝,魏朝谥舞阳忠武侯。司馬昭受封晉王後,追尊谥为晉景王;司馬炎登位後,追尊为世宗景皇帝。.
查看 朱温和司馬師
双峰县
双峰县(双峰话:),为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县,地处湘中腹地。东邻湘潭、衡山,南接衡阳,西毗邵东、涟源,北界娄底、湘乡。域跨东经111°51'43"至112°31'7",北纬27°12'31"至27°45'51"。总面积1715平方千米。人口90万。通行老湘语双峰话。.
查看 朱温和双峰县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查看 朱温和后唐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查看 朱温和后梁
名驹
古骏马有飞兔、腰褭『要袅、骠褭(niao)』。.
查看 朱温和名驹
吴越国州县列表
吴越国州县列表表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今浙江全境及上海、江苏、福建部分地区吴越国的所有州县。吴越的存在年代,由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开始,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向北宋纳土为止,前后七十一年,是十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政权。 吴越的州县建置及地名变迁,受到五代时期复杂政治军事环境的显著影响。钱镠在世时,占据淮南、江西的杨吴是吴越的主要外患,因此尊奉中原王朝、牵制杨吴及其后继者南唐,就成为吴越的主要国策,这一点也反映在了吴越地名的变更之中(如避后梁“诚”“茂”字讳、后唐“昌”字讳、后晋“塘”字讳,又如因厌恶杨氏而尽去“阳”字等。)。至钱弘佐在位时,吴越又在南唐灭亡闽国的战争中夺得福州,使得吴越的版图达到最大。同时,今天的嘉兴市也在吴越国时期第一次形成州一级行政区划(开元府/秀州),奠定了今天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大致面貌。至其灭亡时,吴越国共据有杭、越、苏、湖、温、台、明、处、衢、婺、睦、秀、福十三州及衣锦军,总计七十九县。 下表中,以蓝色背景代表吴越国各州、军,所领各县则分别列于其下。州、军、县名及隶属均以978年为准。.
查看 朱温和吴越国州县列表
士族 (中国)
士族,是中国歷史上自东汉至唐朝、五代,世代為高官的士大夫階層,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宋代及以後,「士族」一詞含義有所改變。士人取得官位後,就是士族,已沒有累世為高官的意思。.
查看 朱温和士族 (中国)
大諲譔
大諲譔(),是渤海国第十五代君主,在位期間906年至926年,曾遣使向后梁朝贡。契丹国兴起后,屡屡侵犯渤海国,926年,上京龍泉府被契丹国攻陷,大諲譔投降,渤海国滅亡。.
查看 朱温和大諲譔
天复 (唐朝)
天復(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907年九月)是唐昭宗的年號,共计4年。 902年三月开始,楊行密被封为吴王,南吴太祖楊行密作为唐朝的藩臣,用天復年号到904年闰四月唐昭宗改元时。 蜀王王建不承认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改元的天祐年号,继续使用天复年号。在907年九月王建即位为前蜀高祖皇帝,依然用此年号(天復七年),908年才改元。 晋王李克用认为天祐是朱温所改,不承认其为唐朝年号,继续奉天复年号。907年,朱温篡唐,改元开平。李克用奉唐正朔,复称天祐四年。 岐王李茂贞亦用天复年号,直至天复二十二年(922年)才改称天祐十九年。.
查看 朱温和天复 (唐朝)
天宝 (吴越)
天宝(908年-912年)是吴越太祖錢鏐的年號,共计5年。是吴越政权第一个真正改元的年号。.
查看 朱温和天宝 (吴越)
天平軍節度使
天平軍節度使,簡稱天平節度使,為唐朝、五代、北宋今山东省西南部地方的藩鎮節度使之一。.
查看 朱温和天平軍節度使
天祐 (唐朝)
天祐(904年-924年)是唐昭宗李晔开始使用的年號,天祐元年八月唐哀帝李柷即位沿用。四年三月李柷禅位于朱温(904年闰四月-907年三月)。共计4年。之后河东、凤翔、淮南仍称天祐年号,碑刻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 孙光宪《续通历》记载哀帝之后朱温又拥立濮王,改元天寿,然后禅位。这种说法与正史不合,李崇智认为这是传闻谬误。 前蜀王建、南汉刘隐、南吴、晋李克用、岐李茂贞、吴越錢鏐等割据政权仍行唐天祐年号。 南吴太祖楊行密从904年开始用唐昭宗天祐年号。天祐二年十一月南吳烈宗楊渥即位继续沿用,天祐五年五月(908年)南吴高祖杨隆演即位继续沿用到919年。 吴越太祖錢鏐907年五月用该年号一个月。.
查看 朱温和天祐 (唐朝)
天策上将
天策上將是唐高祖李淵为嘉奖次子李世民而开设的官爵。天策,星名,即傅说星,传说为武丁的大臣傅说死后托神。.
查看 朱温和天策上将
天雄军节度使
天雄軍節度使,唐朝為魏博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魏博(今邯鄲)一帶,为河北三镇之一。在8世纪末是河北三镇的首领,9世纪衰落。.
查看 朱温和天雄军节度使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查看 朱温和太尉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查看 朱温和太师
太祖 (廟號)
太祖作為東亞君主的廟號,通常指一朝代的建立者或政權奠基者。.
查看 朱温和太祖 (廟號)
外王內帝
外王內帝,又稱內帝外臣,是古代漢字文化圈的在國內自稱皇帝、對中國外交時自稱國王的雙重體制。此體制在南越、西夏、大理、越南各朝代以及日本都使用過,渤海、吴越(钱镠在位时)、南唐(958年—972年)、高丽(1275年前)虽然一般对内也称王,但存在类似的体制。.
查看 朱温和外王內帝
如果這是宋史
* 符號清單項目 |name.
查看 朱温和如果這是宋史
姚彦章
姚彦章(《旧五代史》卷七十八高祖纪四),字继徽,晚唐军阀、五代十国马楚开国者马殷部下大将。.
查看 朱温和姚彦章
姚顗
姚顗(《旧五代史》卷九十二),字伯真(按《旧五代史》),一字百真(按《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卷五十五,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官员,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年间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姚顗
姚洎
姚洎(),封吳興侯。是中国唐朝、五代十国后梁大臣,梁末帝时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查看 朱温和姚洎
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查看 朱温和娘子关
孟方立
孟方立(《旧唐书》卷二十上),晚唐军阀,881年 - 889年以节度使身份控制昭義局部或全境,将其军部从潞州迁到家乡邢州,引起了潞州百姓的怨恨,他们倒向了河東节度使李克用,孟方立最终为李克用所败,由于害怕部属造反而自杀。.
查看 朱温和孟方立
孔仁玉
孔仁玉(),字温如,孔光嗣之子,孔子四十三代孙。生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年),卒于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终年45岁。既长,通六艺,精春秋,为人严谨,临事果断。929年,當時的文宣公孔邈去世。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授仁玉曲阜县主簿,主孔子祀事。长兴三年(932年)迁龚丘(今山东宁阳县)令,封文宣公。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年)改任曲阜县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郭威幸曲阜拜孔庙及孔子墓,召孔仁玉赐五品服。诏以曲阜县令兼监察御史。卒后追赠兵部尚书。 孔氏后人以孔氏嫡长几绝而至仁玉时复兴,故称孔仁玉为中兴祖。.
查看 朱温和孔仁玉
孔循
孔循(《新五代史》卷四十三《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早年名为赵殷衡且曾姓李、朱,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后唐官员。因与后唐明宗宠信的谋臣安重诲联盟,他在明宗年间显赫,但后来与安重诲生隙,被逐出中央政府,至死未能重返。.
查看 朱温和孔循
孔纬
孔緯(),字化文。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第四十世孫,唐朝狀元、宰相、封魯國公。.
查看 朱温和孔纬
孔续
孔續,字胤脩,祖籍曲阜(今山東曲阜),孔子四十代孫,五代后梁大臣。 生卒年不詳。祖孔戣,官给事中。孔溫裕之子。堂兄孔纁為咸通十四年(873年)狀元,孔緯為大中十三年(859年)狀元,孔緘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丙申科狀元。孔續在后梁担任翰林学士、尚书侍郎,乾化元年(911年)三月丙申,梁太祖朱温在甘水亭召宰臣、翰林学士、尚书侍郎孔续已下八人扈从,宴乐甚欢。乾化二年(912年)五月初五,朱温从自汜水出发,宣令邵赞、段明远各归所理。中午在任村屯休息,晚上到达孝义宫。留都文武礼部尚书孔续之下在道左迎拜。。.
查看 朱温和孔续
孙儒
孙儒(),中国唐朝末年军阀之一,蔡州(今属河南)人。 黄巢之變時,孙儒原为秦宗权部下决胜指挥使,后随之投降黄巢。黄巢死后,秦宗权称帝,孙率军先后攻占洛阳、郑州等地,后因秦败于朱温、李克用联军之手而被迫撤退。 中和五年(885)高駢的部下都知兵馬使畢師鐸,因受到高駢重用的道士呂用之迫害,怒而連同宣歙觀察使秦立一起造反,高駢向行密求救,行密尚未趕到,畢師鐸已俘高駢,行密一到,大敗畢師鐸,秦立一氣之下,殺死高駢,行密占領揚州,畢師鐸投奔秦宗權部下孫儒,孫儒殺畢師鐸併吞並其軍隊,發兵圍攻揚州,欲一舉消滅楊行密,將揚州收歸己有。 光启三年(887年),高駢被秦立處死,淮南陷入混乱,秦宗权遂命其弟秦宗衡率孙儒军三万南下争夺扬州。不久,秦宗权复败于朱温,招秦宗衡率军回援。孙儒不愿回师,杀秦宗衡自立为主,占据扬州一带,称“土团白条军”,被唐朝政府封为淮南节度使。 此后,孙儒与原高骈部将杨行密常年征战,争夺淮南。景福元年(892年),孙儒率全军围杨行密于宣州,杨行密则坚壁清野以抵抗。不久孙儒军粮尽而溃,孙儒被俘后处死。 孙儒部将马殷后占据湖南一带,建立了十国之一的马楚。 R S S.
查看 朱温和孙儒
宠颜
宠颜,姓不详,唐朝妃嬪,唐昭宗李晔的后宫,封赵国夫人。 唐昭宗后期诛杀宦官刘季述等,以后宫宫人管理内宫诸司事,故下达诏令皆以宫人出入。天复元年(901年),韩全诲计划劫持唐昭宗到凤翔李茂贞处。十月二十日,唐昭宗派遣赵国夫人宠颜出宫到翰林院告诉韩偓:“早晨,李彦弼等无礼,想召卿入宫答对,但形势不许可。皇上与皇后只是相对哭泣。”从此翰林学士不再能进宫应对。十一月,劫持昭宗到凤翔。 天复二年(902年)十一月初二,昭宗派赵国夫人宠颜探查得知学士院二使都不在,便召翰林学士韩偓、姚洎,在土门外暗中相见,拉着手相对流泪。姚洎担心被别人看见,请昭宗快回去,昭宗于是离去。 天复元年(903年)正月初七,唐昭宗派韩偓及赵国夫人宠颜前往朱全忠军营,又派使臣用口袋装着韩全诲等二十余人的首级给朱全忠看。三月十四日,朱全忠巡视各个营寨,到城北,捉住凤翔将领李继钦。昭宗派遣赵国夫人宠颜、冯翊夫人前往朱全忠的营中查问原故。朱全忠派蒋玄晖奉上表章进城陈奏。.
查看 朱温和宠颜
宣僖皇后
宣僖皇后范氏(),後梁肅祖朱黯妻。 范氏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後梁肅祖及生後梁敬祖朱茂琳。开平元年(907年)七月,朱温稱帝,追上范氏諡號為宣僖皇后。.
查看 朱温和宣僖皇后
宣陵
宣陵,可能指以下其中一個:.
查看 朱温和宣陵
宣陵 (後梁)
宣陵中国后梁太祖朱温陵墓,位于河南省伊川县白沙乡常岭村北。面积9.8亩,封土长宽各100米,高20米,四周有围墙,神道两侧建石雕俑群。现已毁坏。.
查看 朱温和宣陵 (後梁)
宣武军节度使
宣武军节度使,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东部设立的节度使。中和三年(883年)朱温为节度使,以此为根据地,兼并中原,建立后梁。首府汴梁(即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成为後來北宋东京开封府的雏形。.
查看 朱温和宣武军节度使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查看 朱温和安史之亂
安仁义
安仁义(),唐朝末年武将。.
查看 朱温和安仁义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朱温和安徽省
安国 (大长和)
安国(903年-909年)是大长和郑买嗣的年号,共计7年。.
查看 朱温和安国 (大长和)
安陽公主 (後梁)
安陽公主(),后梁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后梁第一代皇帝太祖朱温的第一女。 朱氏嫁给罗廷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之长子)。唐朝天祐三年(906年),安阳公主去世。朱温趁为女儿发丧之机,应罗绍威的要求派军到魏州杀尽魏博的牙兵,魏博从此衰弱。罗绍威悔道:“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銼刀)也!”后来朱温又将女儿金华公主嫁给罗廷规。后梁建立后,开平二年(908年)八月,朱温追封长女为安阳公主。.
查看 朱温和安陽公主 (後梁)
寡妇
寡婦又稱孀婦,是指死去丈夫的女性,死去妻子的男性則稱為鰥夫,兩者合稱鰥寡。形容他們婚姻現狀的正式名稱是喪偶,女性又稱寡居、守寡或者孀居。 在過去,寡婦的社會地位是重要社會議題。在一些以丈夫為唯一經濟支柱的家庭,寡婦的生活往往會陷入貧窮,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往往需要接受接濟。 在某些文化中,片面要求女性守贞,男性则不必。即寡婦在夫死後守節,不能夠再嫁。有些雖然不禁止寡婦再嫁,但是再嫁的寡婦會失去亡夫遺產的繼承權,鰥夫續弦卻不會影響繼承亡妻遺產。.
查看 朱温和寡妇
寇彥卿
寇彥卿,字俊臣,開封人。其世代皆效力於宣武軍擔任牙將軍職。 朱溫初就鎮,以為通引官,累遷右長直都指揮使,領洺州刺史。魏博节度使羅紹威將誅牙軍,太祖遣彥卿去魏博計事,彥卿陰為紹威計畫,乃悉誅牙軍。 彥卿身長八尺,隆準方面,語音如鐘,工騎射,好書史,善於迎合朱溫的意思,動作皆如旨。朱溫曾說:「敬翔、劉捍、寇彥卿皆天為我生之。」其愛之如此。賜以所乘愛馬「一丈烏」。 當朱溫在包圍鳳翔的時候,命令彥卿負責把軍隊陣仗整頓好,彥卿騎乘先前所賜的一丈烏奔馳到陣前,朱溫張大眼睛對他說:「真神將也!」 初,朱溫與崔胤謀,欲遷都洛陽,而唐昭宗沒有准許。其後唐昭宗往鳳翔奔逃,朱溫以兵圍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彥卿奉表迫請遷都。彥卿因悉驅徙長安居人以東,人皆拆屋為筏,浮渭而下,道路號哭,仰天大罵曰:「國賊崔胤、朱溫使我至此!」唐昭宗亦顧瞻陵廟,傍徨不忍去,謂其左右為俚語云:「紇幹山頭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相與泣下沾襟。昭宗行至華州,遣人告訴朱溫,何皇后懷孕在身,願留華州待冬而行。朱溫大怒,顧彥卿曰:「汝往趣官家來,不可一日留也。」彥卿復馳至華,即日逼迫唐昭宗上道。 朱溫篡唐自立,遂拜寇彥卿為感化軍節度使。歲餘,召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充金吾衙仗使。彥卿晨朝至天津橋,民梁現不避道,前驅捽現投橋上石欄以死。彥卿見太祖自首,太祖惜之,詔彥卿以錢償現家以贖罪。御史司憲崔沂劾奏彥卿,請論如法,太祖不得已,責授彥卿左衛中郎將。復拜相州防禦使,遷河陽節度使。 太祖遇弒,彥卿出太祖畫像事之如生,嘗對客語先朝,必涕泗交下。 後梁末帝即位,徙鎮威勝。彥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寵作威,好誅殺,多猜忌。卒於鎮,年五十七。.
查看 朱温和寇彥卿
尚书省
尚书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查看 朱温和尚书省
山南西道節度使
山南西道節度使,又稱興元節度使,為唐朝、五代山南西道地方的藩鎮節度使、宋代節度使之一。.
查看 朱温和山南西道節度使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查看 朱温和山西省
岐
岐(901年-924年或946年)中国五代十国時代以鳳翔为中心于現在陝西、甘肃、四川地区的割据政权,由李茂貞建立。.
查看 朱温和岐
岳州
岳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县(今岳阳市)。唐朝时,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飞姓,改为纯州,旋恢复旧称。元朝改为岳州路,明朝改为岳州府。1913年废。.
查看 朱温和岳州
崔安潛
崔安潛(),字進之(墓志作延之),唐朝将官,爵封清河郡公,《唐故囗囗囗囗囗囗太子太师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清河崔公(安潜)墓志铭(并序)》参与对抗王仙芝和黄巢的农民军。.
查看 朱温和崔安潛
崔遠 (唐朝)
崔遠(《新唐書·卷十·本紀第十·昭宗、哀帝》:(天祐二年六月)戊子,朱全忠殺裴樞及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左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司空致仕裴贄、檢校司空兼太子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字昌之,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在唐昭宗、唐哀帝年間兩度擔任宰相《新唐書·卷七十二下·表第十二下·宰相世系表二下》:楷字季則,後魏殷州刺史、後將軍。……珙,相武宗。……璵字朗士,河中節度使。……澹字知止,吏部侍郎。……遠字昌之,相昭宗。,唯《舊唐書》、《新唐書》皆無其傳記。 崔遠祖上是北魏官員崔楷,祖父崔璵是唐武宗宰相崔珙的弟弟;父親則是吏部侍郎崔澹;崔遠曾封博陵縣開國男,官翰林學士承旨、銀青光祿大夫、行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上柱國。乾寧三年(896年)九月,朝廷同時任命他和武安軍節度使崔胤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首次擔任宰相;次年(897年)判戶部、出任兵部尚書和中書侍郎;光化元年(897年)兼任工部尚書,之後於光化三年(900年)兼任吏部尚書。擔任宰相期間,其爵位由開國男升為開國公。 同年九月,他被罷為兵部尚書《舊唐書·卷二十上·本紀第二十上·昭宗》:(光化三年九月)丙午,制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判戶部事、博陵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崔遠罷知政事,守本官。到天復四年(904年)正月,唐昭宗再次起用他為宰相、擔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和集賢殿大學士;閏四月改天祐時再次兼官兵部尚書。八月,朱全忠派人殺死唐昭宗,其子唐哀帝李柷即位,他隨即在次年(905年)三月罷為尚書右僕射,之後被貶為萊州刺史,再貶為白州司戶,赴任途中被朱全忠派人在滑州白馬驛殺害,为白马驿之祸众多受害人之一。.
查看 朱温和崔遠 (唐朝)
崔胤
崔胤(),字昌遐,或字垂休。清河武城(今山東省武城縣,位夏津縣西北)人。晚唐官员。曾数度拜相(893年-895年、895年-896年、896年-899年、900年-901年、903年-904年),故外号崔四入。 進士出身,與詩人韓偓友好。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聘為從事。后入朝,累迁考功、吏部员外郎,转郎中、给事中、中书舍人。大顺中,历兵部、吏部侍郎,寻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判户部事。乾宁二年(895年)三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充河中节度等使再入朝。同年,崔胤随从唐昭宗出逃长安。返回长安后,加礼部尚书,并赐号“扶危匡国致理功臣”。 乾宁三年七月,复以左仆射兼广州刺史,充清海军节度领南东道观察处置等使。后罢崔胤政事,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等使。因朱全忠的关系,复召拜平章事。 天復元年(901年)正月,崔胤聯合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打敗废黜昭宗另立皇长子李裕为帝的劉季述,唐昭宗復位,崔胤进位司空,复知政事,兼领度支、盐铁、三司等使。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劫持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崔胤召朱全忠救駕。崔胤利用朱温對抗宦官,玩弄權術,排斥异己。三年(903年)神策军解散后,昭宗以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欲以皇子为名义上的大元帅,崔胤又迎合朱温的意思,在昭宗属意李裕的情况下坚请昭宗以年轻的嫡次子辉王李祚为元帅。朱温厌恶李裕,要崔胤提出以参与政变为由处死李裕,昭宗不肯,朱温否认是自己的意思。崔胤又覺得朱溫權勢漸大,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密為防禦。又與京兆尹鄭元規等繕治兵甲。 天祐元年(904年)春正月,朱全忠侄子朱友伦在球场坠马而死,朱全忠怀疑是崔胤所害,派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长安,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的罪名殺崔胤、郑元规,長安百姓向尸体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忿,年五十一。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 Category:崔姓.
查看 朱温和崔胤
崔昭纬
崔昭緯(),字蕴曜,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
查看 朱温和崔昭纬
崇德軍
崇德軍,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砀山县是朱温的故乡。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十二月,朱温在辉州砀山县境内设置崇德军,直属东京开封府。命朱彦让担任崇德軍使。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唐庄宗废除崇德軍,地入砀山县。.
查看 朱温和崇德軍
巨鹿之战
--是秦末民變中,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鉅鹿郡(今河北邢台平乡)之一场重大决战,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率先猛攻秦军糧道,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經此一役,秦朝滅亡在即,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之领袖地位。.
查看 朱温和巨鹿之战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上古到鸦片战争前共262个历史故事。其中上古到东汉是林汉达的遗作,三国到清中期由曹余章撰写。1979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分五册,后改为分上中下三册。199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合订本。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彩图版。2002年,曹余章将历史故事扩展到了332个,时间断限到辛亥革命,出版名为《新版上下五千年》。2012年,又将历史故事扩展到372个,时间断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出版名为《最新版上下五千年》。.
查看 朱温和上下五千年
丁會
丁會(),字道隐,安徽寿春人。 早年投靠黄巢,在朱温麾下效力,朱温投降唐朝,丁会被封为都押衙。李克用遣大将李存孝引兵攻洛阳,張全義糧食且盡,僅食木屑為活,向朱全忠求援。朱全忠命令丁会和葛从周等人率兵前往救援。李存孝、李罕之大败,逃奔河东,張全義自此归附朱全忠。丁會又大破魏博节度使罗弘信於内黄。丁會再攻宿州,引汴水淹城,刺史张筠出降。又大破平卢节度使朱瑾於金乡。光化元年,澤州(今山西晋城)刺史李罕之入据潞州(今山西长治),自称昭义节度使,李克用派大將李嗣昭討伐,李罕之向朱溫求援。當時李罕之已病危,不久去世,朱溫趁機以丁會為昭义留后,後為節度使。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朱全忠杀害唐昭宗。丁会聞訊痛哭,率三军为唐昭宗发哀,向河东晋王李克用请降,並前往太原,赐以甲第,位在诸将上,隔年四月二十四日,李存勖于太原城外大阅三军,命丁会为兵马都招讨。910年,病逝于太原。.
查看 朱温和丁會
严可求
严可求(《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或作严求,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温及吴国三位统治者杨渥、杨隆演和杨溥的谋主,是吴国的重臣。.
查看 朱温和严可求
中书令
中书令是中國古代官職名。 西漢年間置中書,乃歸屬於內廷宦官机构,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档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称中書令。史家司馬遷因曾身受腐刑,並學識過人等原因任此要職。 曹魏後,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机构,其主官阶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為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內史令,中书省為内史省。自唐太宗始,用其他官员以参议朝政等名義担任实际的相职。到了武周时期,改中书令为「內史」,中书省为「凤阁」。唐初中书令与侍中同为正三品,至唐代宗大历二年时同升为正二品,自此之后成为定例。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衔者不是真宰相。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五代十國、宋與之同。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制中國之後,恢復了中書令宰相的職權,但權限則大為擴充至地方行省。明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權歸皇帝。 明成祖以後,明、清朝內雖無相職,但有所謂「首輔」或內閣大學士等職接連替代中書令原有的角色,清朝中堂一詞即由此衍生而來。惟與前期相較,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皆不復宰相威信。.
查看 朱温和中书令
中使
中使是中國古代皇帝自皇宮中派出的使者,多由宦官擔任。宦官以使者身份居書記機要之位,皇宫的文書詔令都要通過宦官的秘書系統,也因此常成為宦官專權的途徑。 中使在唐朝始具規模,朝廷依靠宦官管理各藩鎮,設監軍宦官監視節度使。後梁朱溫曾下詔殺盡各鎮監軍宦官,然而十國前身的各藩鎮拒絕聽命。至明朝,中使遂接管皇帝對內外的命令發佈系統,成為皇帝與內閣溝通的橋樑。.
查看 朱温和中使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君主陵墓的列表。.
查看 朱温和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對外關係史
中國對外關係史指历史上属于中国范畴的所有国家和其他国家交往的历史。 注意:“中国”是个历史概念,指“自称为天下中心的地方”,在不同时期,其所指地理范围、民族构成未必相同,具体参见国家名称。中国历史典籍和传说多以各政治家的言论汇集而成,一般对年代、地理、民族的相对说明极少,对重要的民风、经济、宗教也很少叙述,族名、国名历史上多次重复,如用“周”、“唐”、“汉”、“秦”等,一般都与春秋战国古国重复命名。 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丝绸之路来和中亚、欧洲相互交流。唐朝的繁荣时期,长安成为当时世界的最重要城市之一,宽容地接受世界各地而来的文化。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时,英国使者带礼品到中国来为乾隆皇帝祝寿时,被中国当以“朝贡”对待,并因英国从东部海路过来,而称之为“英夷”。 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被迫正视自己的衰败与西方强大的军事、科技实力。.
查看 朱温和中國對外關係史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储君,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并仅限于君主头衔为皇帝的政权。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女儿女帝元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储。.
查看 朱温和中國皇儲列表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查看 朱温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查看 朱温和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查看 朱温和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查看 朱温和中国君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中国君主母系一览:.
查看 朱温和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查看 朱温和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开国皇帝列表
开国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社会中的各个朝代的创立者,但未称帝有奠基作用的不算在内。开国皇帝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自称皇帝始,中国历史上包括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在内的开国皇帝约有100人。.
查看 朱温和中国开国皇帝列表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查看 朱温和中国皇帝
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在中国历史上有記載的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历代中国的皇帝中,由于早殇、累于政事或沉溺淫乐,短寿的皇帝很多。活过60岁的皇帝中,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享壽87岁(虚岁89)。 活过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南越武帝趙佗,享壽103歲、梁武帝萧衍(实岁84或85/虚岁86)、武则天武瞾(实岁81/虚岁82)、宋高宗趙構(实岁80/虚岁81)。活过70岁以上的有11个,60岁及以上的有30个。 以下列表以及本文中所载岁数,如无说明,可能多为虚岁(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加一岁)。.
查看 朱温和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下面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登基年龄列表,所列是皇帝年龄可考者,年龄都是虚岁,而非周岁:.
中国食人史
中国歷史上的食人行為大致可以分为「求生性食人」和「习得性食人」。中國歷史上因为乾旱、洪水、蝗災、暴政、暴民等天災人禍,經常發生饑荒,特別是政权更迭的战争时期更是災禍不斷。吃人事件在中國歷史上史不絕書,如「易子而食」、「人相食」,《史記》、《新唐書》、《資治通鑑》、《明史》等史書都有詳細記載。仅据二十五史统计,中國歷史上共有403起發生過人相食的記載。.
查看 朱温和中国食人史
中華五千年
《中華五千年》是一個香港電台廣播節目,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開播至二千年停播,一共九百集,為香港電台最長壽的歷史教育廣播劇。.
查看 朱温和中華五千年
丰城市
丰城市为中国江西省下辖县级市,省直管县级市。丰城市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4年位居江西省各县(市)的第二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八十三位,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九位,2013年GDP总量341亿元。地理上,丰城位于江西省中部,市域南北长70.5千米,东西宽74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7°42′-28°26′,东经115°25′-116°26′。相邻县市,东界抚州临川区、进贤县、南临崇仁县、乐安县、新干县,西接樟树市、高安市,北连新建县、南昌县。全市辖域总面积为2845.0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37.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55万人(2010年)。.
查看 朱温和丰城市
东平王
东平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查看 朱温和东平王
万安大长公主
万安大长公主,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妹妹,后梁建立后追封为公主。 朱氏嫁给袁敬初,袁敬初在后梁任太府卿、驸马都尉。863年或864年,生子袁象先,袁象先官居宣武军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朱氏初封沛郡太君,后去世,后梁建立后于开平年间追封为长公主。太祖为儿子郢王朱友-珪-所杀,朱友--夺位,袁象先助朱友--嫡弟均王朱友贞诛杀朱友--,朱友贞登基为末帝。末帝贞明年间,追封朱氏为万安大长公主。.
查看 朱温和万安大长公主
万安公主
万安公主可以指:.
查看 朱温和万安公主
乐从训
樂從訓,唐朝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 樂從訓為人凶险,中和四年(884年)十二月,宰相王铎出京擔任义昌军节度使,途经魏州,李山甫唆使從訓伏兵於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南),突襲劫掠,王铎及家属吏佐等三百馀人皆遇難。魏博百姓素知王铎名望,为其死而惋惜,因此痛恨乐从训。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魏博百姓不满乐彦祯已久,从训聚集五百士兵作为心腹,称之为“子將”,更引起魏博老兵的怨恨。乐从训感到不安,逃离魏州。乐彦祯便任他为六州指挥使、相州刺史。後來魏博士兵支持都将趙文㺹为留后,囚禁了乐彦祯,並逼他在龍興寺出家为僧,不久彦祯被殺。乐从训得知魏博兵變,其父生死不明,率军三万进军魏州。趙文㺹拒绝和乐从训交战。魏博士兵又殺趙文㺹,另推小校罗弘信为帅。罗弘信击败乐从训,迫使他撤往內黃(河南省內黃縣)。魏博军繼續包围內黃。乐从训希望藉魏博军杀死雷鄴一事向朱全忠求援。三月,朱全忠得讯,派都指挥使朱珍等分兵北上,占领魏博黎阳(今河南滑县北)、临河(今河南濮阳西北)、李固(今河北大名东南)三镇,进军内黄,起初击败了魏博军,俘周儒等将领。但四月当乐从训试图突围时,被罗弘信部将程公信(一作程公佐)袭杀。乐彦祯父子都被梟首魏博轅門示众。四月二十六日,罗弘信以礼物犒劳朱全忠军,请求和好。朱全忠立即撤军,并上书朝廷委任罗弘信暂代魏博留后。.
查看 朱温和乐从训
乐清市
清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由温州地级市代管。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建县,始称乐成,置县已有1,600余年,1993年撤县设市,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千年古县”。乐成得名,源于王子晋和箫台山。传说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王子晋在箫台山顶垒石弄箫奏乐,引来群鹤飞舞;在箫台山下溪泉中沐箫,兴尽跨鹤离去。“乐”指的是音乐,读“--”;“成”是古代的一个音乐术语,指乐章。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八月,为避后梁太祖朱温父朱诚之讳,吴越王钱缪奏改乐成为乐清,一直沿用至今。乐清市民营经济发达,2014年GDP704亿元,人均GDP50,731元人民币。.
查看 朱温和乐清市
九锡
九锡是中国汉朝、晋朝等朝代皇帝给臣子的九种最高赏赐。“锡”同“赐”。九锡包括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斧钺,九锡秬鬯。这些物件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九锡之說始於周代,齊桓公曾接受其中的二錫,於汉代形成,历史上第一位被授予九锡的大臣是王莽,元始五年(5)五月,富平侯张纯为首九百零二名公卿大夫、博士、列侯、议郎等一起向太皇太后上书,称颂王莽功德可比伊尹和周公,请加“九锡”。因自王莽始,受九锡者之后大多篡位,故之后功臣多拒受九锡以避嫌。.
查看 朱温和九锡
九里山
九里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因东西连亘绵延约九华里而得名。据说,九里山是楚汉鏖兵的战场,留有项羽兵败的白云洞。此后,唐朝的朱全忠和时溥,明朝的朱棣和朱允炆等,都在九里山激战过。 J J J.
查看 朱温和九里山
平原公主 (唐昭宗)
平原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九代皇帝唐昭宗李晔的十一个女儿之一,生母为积善皇后何氏。李茂贞劫持唐昭宗时,强迫唐昭宗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李继侃。何皇后不同意,但唐昭宗为了安身,决定委曲求全,并且说只要脱身不怕不能救出女儿,何皇后才同意。天复三年(903年)正月二十日,在内殿举行婚礼。在婚礼上,李茂贞坐在昭宗东南,驸马李继侃的族兄弟们都面西而立,公主拜完李茂贞还一个个拜见他们(原本按礼制,不但婚礼上不该有李茂贞的座位,公主作为嫂子也没有拜小叔子的道理)。后来李茂贞把唐昭宗交给朱温。二月十八日,昭宗求朱温向李茂贞写信,让平原公主归宁长安。二月三十日,平原公主到达京师。次年,唐昭宗被朱温胁至洛阳,不久平原公主的父亲唐昭宗、兄长李𥙿、母亲何皇后都被朱温所杀,平原公主的同胞兄弟李柷被立为唐哀帝。907年,唐朝灭亡。次年唐哀帝也遇害。平原公主下落不详。.
乾化
乾化(911年五月-913年正月)是后梁太祖朱全忠的年号,共计3年。后梁末帝朱友贞复用乾化年号(913年二月-915年十月);吴越太祖錢鏐亦用后梁太祖乾化年号。闽太祖王審知亦用此年号(911年五月-915年七月)。.
查看 朱温和乾化
义武军节度使
义武節度使,又称易定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是唐朝遏制河北三镇的桥头堡,黄巢之乱后,开始割据,節度使王处直被后梁封为北平王。.
查看 朱温和义武军节度使
义成军节度使
义成军节度使,又称郑滑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北部设立的節度使。 758年八月,设立滑濮六州节度使。九月,设郑蔡节度使。759年四月,设郑陈颍亳节度使,一度有申州、光州、寿州,后归淮西节度使。五月,滑州归汴州节度使。761年五月,设立滑卫六州节度使,下辖滑州、卫州、相州、贝州、魏州、博州。763年,滑卫为滑亳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德州、魏州、博州,后来卫州归泽潞节度使,相州、贝州归昭义节度使。另设魏博节度使。769年,滑亳增加陈州。770年四月,设立郑颍节度使,下辖泾州、郑州、颍州,治泾州。郑颍支援泾州财政。772年十二月,设立永平军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陈州,治滑州。777年九月,段秀实遥兼郑颍节度使。十月,永平军增加宋州、泗州。779年三月,汴州、颍州隶属永平节度使,永平治汴州。781年郑州隶属永平节度使。宋州、亳州、颍州另设宣武节度使,泗州归属淮南节度使。永平军下辖汴州、滑州、陈州、郑州。784年,汴州、滑州归宣武节度使,滑州又复归,治滑州。785年,永平军改为义成军,下辖滑州、许州、陈州、郑州,治滑州。786年七月,陈州、许州另设陈许节度使。之后,义成军节度使长期领有滑州、郑州。822年,领颍州,890年六月,改号宣义军。后唐恢复义成军。.
查看 朱温和义成军节度使
于兢
于兢,字德源,唐朝京兆府高陵县(今陕西省高陵县)人。五代后梁时宰相。祖父于敖,父亲于珪,叔父于琮。 後梁开平二年(908年)四月初三,后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涉被罢相降为右仆射;梁太祖朱温任命吏部侍郎于兢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张策为刑部侍郎,两人都为同平章事。乾化三年(913年)二月十七,袁象先兵变,朱友珪被杀。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晓被乱兵杀死,于兢和宣政使李振被打伤。乾化四年(914年)四月十一,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于兢因为犯了徇私迁补军校的罪,降为工部侍郎,后来又贬任莱州司马。.
查看 朱温和于兢
庞勋之变
勳之變,又稱龐勳之亂,唐懿宗咸通初年,在徐泗二州的淮水流域(今江蘇徐州、安徽泗縣地區)招募了一批戌卒,開赴邕州,八百人前往桂州(广西桂林)讨伐南诏,約定三年期滿後即調回。三年之後,戌卒日夜求歸,徐泗觀察使崔彥曾卻一再食言。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这批戌卒已駐守桂林六年,忿於還鄉無望,於是在桂州譁變,劫夺粮库,擁立糧料判官龐勳為都將,擅自捲旗北歸。.
查看 朱温和庞勋之变
康延孝
康延孝(),923—926年间名为李绍琛,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因他于923年叛梁投唐,并对唐帝李存勖献计,说服李存勖突袭后梁都城大梁,导致了后梁的灭亡,他因而受赏并被赐名李绍琛。在后来后唐灭前蜀的战事中,他亦有大功。但在前蜀灭亡后,李存勖杀大将郭崇韬和李继麟(朱友谦),李绍琛害怕,决意反叛,但被败杀。.
查看 朱温和康延孝
康怀英
康怀英(),本名康怀貞,後梁兗州(今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人。 康怀貞開始作為朱瑾為牙將,後來歸降朱溫。從征伐,多立軍功,任陝州節度使。後梁建立,歷任右衛上將軍、侍衛諸軍都指揮使、永平軍節度使,多次被李存勖的晉軍擊敗,他避諱梁末帝朱友貞改名康怀英,在官任上去世。.
查看 朱温和康怀英
二王三恪
二王三恪,又稱二賓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後,或單稱三恪、二王,是中國古代政治禮制,屬賓禮之一,歷代王朝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後、三恪,給予封邑,祭祀宗廟,用以懷柔安撫,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所謂「恪」,即表尊敬之意。杜佑《通典》考證「三恪二王後」,以為封前二代後裔為二王後,封前三代後裔則稱為三恪。.
查看 朱温和二王三恪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查看 朱温和五代十国
五代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登場的人物。.
查看 朱温和五代史人物列表
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
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五代所有的君主配偶。.
查看 朱温和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查看 朱温和庙号
仁美
仁美,甘州回鹘国王(权知可汗)。後唐庄宗册封他为英義可汗。《遼史》称之为烏母主可汗(Ormuz Qaγan)。.
查看 朱温和仁美
延喜
延喜(901年七月十五至923年閏四月十一)是日本的年號,在昌泰之後、延長之前的901年至922年期間。這平安時代之日本天皇是醍醐天皇。.
查看 朱温和延喜
张居翰
张居翰(《旧五代史》卷三十九),字德卿,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及其前身晋国高级宦官,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年间为枢密使。.
查看 朱温和张居翰
张德妃 (后梁末帝)
张氏(),五代后梁时人。梁末帝朱友贞的妃子。 张氏是朱友贞为均王时的结发妻子,其父张归霸,是草寇时就跟随朱温的功臣。据说梁末帝即位后,欲立她为皇后,张氏请祭天之後再册立,但朱友贞始终没能够祭天。张氏一直没有相对高级些的封号,直到乾化五年九月二十四日(915年),张氏病重将死,才被封为德妃。册封的当天夜里,张氏就死了。 朱友贞统治末期大杀兄弟和宗室,专用自己的姐夫趙巖以及张德妃的两个兄弟张汉鼎、张汉杰,这数人皆德薄才鲜,妄议军政,后梁政局益发混乱。 Z Z ~.
张皇后 (朱友珪)
張皇后(),五代时期后梁皇帝朱友珪的皇后。 梁太祖朱温晚年荒淫无道,招自己的儿媳入宫侍寝。义子博王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最为朱温宠爱,朱温病重时托付王氏自己要传位给朱友文。也在侍寝的张氏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皇三子郢王朱友珪,朱友珪遂率所部政变,派仆夫冯廷谔杀死了朱温,登基为帝,立张氏为皇后,改明年年号为凤历。 凤历元年(913年),朱温四子均王朱友贞和大将杨师厚、袁象先政变,杀入宫中,朱友珪害怕受辱,命冯廷谔将他及张皇后杀死。 |- style.
查看 朱温和张皇后 (朱友珪)
张珂 (唐朝)
张珂(),唐朝末年泾原节度使,或作张球。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十月,泾原节度使还是张珂的族人张琏(二人之间的具体亲戚关系待考),但光化二年(899年)正月,张珂已是泾原军留后,并被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表为节度使。当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驱逐张珂,朝廷不能制,九月任李茂贞兼泾原节度使。此后没有张珂的记载。 K Category:唐朝军事人物 Category:泾原节度使.
查看 朱温和张珂 (唐朝)
张策 (五代)
张策(),字少逸,中国唐朝及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官员,在后梁开国皇帝梁太祖朱全忠年间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张策 (五代)
张颢
张颢(《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唐朝末年军阀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及五代十国初期其子弘农威王杨渥麾下指挥使。他和同僚徐温通过实际人身控制杨渥夺取了弘农(后为吴)的统治权。天祐五年(908年),他们因害怕杨渥夺回权力杀死他们,先将其杀害。但随后他们彼此反目,张颢被徐温所杀,徐温独自掌控弘农。.
查看 朱温和张颢
张格
张格(),字承之,又字或小字义师,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政治家,两度官拜宰相。在说服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立最幼子王衍(王宗衍)为储一事中起到作用。.
查看 朱温和张格
张濬
张濬(《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字禹川,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唐昭宗年间宰相。唐昭宗初年,他是朝廷发起从地方军阀手中重夺权力的讨伐战的主倡者,但在指挥讨伐李克用之战损失惨重后被罢免并被迫致仕。昭宗末年,昭宗被原为张濬盟友、意欲篡位称帝(后来成功并建立后梁)的另一军阀朱全忠人身控制,朱全忠担心张濬鼓动其他军阀联合讨伐自己阻止自己改朝换代,命部下张全义屠灭张濬全家。.
查看 朱温和张濬
张文蔚
张文蔚(《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字右华,唐朝及其后继者后梁官员,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及后梁开国皇帝后梁太祖朱全忠统治时期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张文蔚
伶官
伶官是中国、越南、朝鮮古代做官的伶人,他们虽因君主的青睐而得官,但因出身低贱而又干预、甚至把控朝政、以权谋私,在士大夫眼里成为败坏朝纲之辈。.
查看 朱温和伶官
張彥弘
張彦弘,唐代宦官。任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天復元年(901年)与左中尉韓全誨幽禁唐昭宗,宰相崔胤乃召宣武(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全忠救駕。昭宗被韓全誨、張彦弘等劫持至鳳翔(今陝西寶雞)節度使李茂貞之处,朱全忠督兵五萬圍鳳翔一年有餘,天復三年(903年),李茂貞殺韓全誨、張彦弘等二十二人(一說七十二人),傳首给朱全忠,與朱全忠和解,又護送昭宗出城,昭宗回到長安。朱全忠尽灭宦官,唐朝宦官专权结束。.
查看 朱温和張彥弘
張全義
張全義(),本名言,一名居言,字國維,濮州臨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人,五代十國軍事人物,後唐時任中书令、河南尹,封齊王,鄴都之變時憂懼不食而卒,谥忠肃。.
查看 朱温和張全義
張皇后
中國歷史上,有以下多位張姓女子曾被封為皇后:.
查看 朱温和張皇后
張歸厚
張歸厚(),字德坤。最早是黃巢的將領,後投降朱溫。.
查看 朱温和張歸厚
張承奉
張承奉,唐朝末年至五代初期的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孙子、張淮鼎的儿子。景福元年(892年),张淮鼎死,索勋没有扶立张淮鼎的儿子张承奉,而是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这引起了张议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张氏(索勋的小姨子)的不满,于乾宁元年(894年),派三个儿子杀死索勋,拥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在李氏家族的控制下,得到了唐朝(光化三年八月十四;900年9月10日)和后梁的承认。朱温死后,张承奉自称西汉白衣天子,这时归义军只能控制瓜沙二州,只好向甘州回鹘称臣,张承奉之后,归义军被曹議金所据。.
查看 朱温和張承奉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查看 朱温和开封市
开平
开平可以指:.
查看 朱温和开平
彩雲國物語角色列表
彩雲國物語的登場人物是指在彩雲國物語中的小說、漫畫及動畫中出現的人物。.
查看 朱温和彩雲國物語角色列表
侍卫亲军
侍卫亲军是五代十国、宋元的一种中央禁军的编制名。后梁太祖朱温开始设置侍卫马步军。北宋借鉴后周殿前军被都点检赵匡胤控制而发动陈桥兵变,从殿前军中析出侍卫亲军,后又分设马步军,不再设都点检而只设都指挥使。蒙元侍卫亲军原型则是世祖忽必烈在华北汉人世侯的建议下所设的武卫军亲军,因前任蒙古可汗蒙哥的怯薛护送灵柩返回漠北,忽必烈急需一只新的部队取代了怯薛军“大中统的地位”,而怯薛的职能开始下降,这支侍卫亲军在与阿里不哥争夺正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查看 朱温和侍卫亲军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朱温和徐州市
徐彦若
徐彦若(),字俞之,封齐国公,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徐彦若
德陵 (南漢)
德陵,是中国五代十国南汉奠基人烈宗刘隐的陵墓,位于今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的小谷围岛上的大香山。 896年,刘隐出兵攻取广州,成为岭南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905年,拜节度使。909年被朱温封为南平王。911年,朱温封他为南海王。917年,其弟刘岩称帝,国号汉,追尊刘隐为襄帝,庙号烈宗,陵号德陵。 德陵南距康陵800米,坐南朝北,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四部分组成。墓室被盗,墓道中出土了五代瓷器比如青瓷罐和釉陶罐等。.
查看 朱温和德陵 (南漢)
忠武军节度使
忠武军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中部设立的節度使。 759年四月,设立陈郑亳节度使,九月,改为陈颍亳申节度使。 786年七月,设立陈许节度使,治许州。804年四月,建号忠武军,下辖许州、陈州。817年,增加溵州,818年,增加蔡州,822年,罢溵州。889年三月,治陈州。894年,增加汝州。900年汝州归佑国军节度使。904年复治许州。后梁改为匡国军,后唐恢复忠武军。.
查看 朱温和忠武军节度使
匡國軍節度使
匡國軍節度使,簡稱匡國節度使、同州節度使,為唐朝、五代關中地方的藩鎮節度使之一。.
查看 朱温和匡國軍節度使
北宋东京城遗址
东京城遗址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汴梁城的遗址。北宋时以五代开封府为基础,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东京成为与洛阳一样的帝都规模。.
查看 朱温和北宋东京城遗址
北平 (五代)
北平(909年—929年),五代十国初期的半独立政权。朱温建立后梁,909年三月,下诏义武节度使王处直进封为北平王,福建节度使王审知封闽王,广州节度使刘隐封南平王。次年,后梁进攻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王处直投靠晋王李存勖。921年,王镕被义子张文礼杀害,王处直没有响应李存勖讨伐,被李存勖猜忌。王处直秘密联络耶律阿保机,背叛李存勖,定州将领不愿联络契丹,推举王处直义子王都杀害王处直,王都归降李存勖。后唐天成四年二月(929年),王都为后唐明宗李嗣源所灭。.
查看 朱温和北平 (五代)
刘处让
刘处让(《旧五代史》卷九十四《旧五代史》卷八十一),字德谦,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含其前身晋国)、后晋将领,在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年间任枢密使。.
查看 朱温和刘处让
刘守文
刘守文(),深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人。 刘仁恭之長子。898年,奉父命击败义昌节度使卢彦威,遂为义昌节度使。刘仁恭之次子刘守光曾因与刘仁恭的爱妾罗氏通姦,被刘仁恭趕出家門。昭宗天祐二年七月十三日夜,魏博李公佺作亂未果,焚府舍,剽掠,出奔滄州(今河北沧州东南),投奔刘守文。天祐三年劉守文遣兵萬人攻貝州,又攻冀州,拔蓨縣,進攻阜城。 刘仁恭在沧州被朱全忠打敗逃脱回幽州,在幽州城西的大安山(今北京房山西北)兴土木,收集美女,炼丹药。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同年,朱全忠受禅于唐,登基为后梁太祖),宣武将领李思安攻幽州(今北京市),刘仁恭的次子刘守光从城外率军进入击退李思安後,随即自称卢龙节度使,並派元行钦攻取大安山,擒住刘仁恭。又派元行钦杀死刘仁恭的其他儿子们。刘守文当时镇守沧州和德州(今山东陵县)一带,闻父被囚,大哭曰:“哀哀父母,生我辛劳。自古岂有仇父者,我家生此枭獍,我生不如死!”即刻统沧州、德州两地兵力来攻,互有胜负。刘守文担心后梁袭击自己,派使者降梁,并送儿子刘延祐为质。梁太祖加刘守文中书令,抚纳之。 开平三年(909年),刘守文联合契丹、吐谷浑部众,大举进攻刘守光并击败之,这时,他站出到自己军前,命令他们不得伤害弟弟刘守光。元行钦见状冲上前生擒了刘守文,刘守文军崩溃。部下推其子刘延祚领沧州,刘守光押刘守文于城下,沧州不为所动。但最终沧州还是被刘守光攻克。不久刘守光杀害刘守文,又归罪于凶手而杀之。刘守文另一子刘延进逃亡,北宋初年将领刘光义就是刘延进的儿子。.
查看 朱温和刘守文
刘崇望
刘崇望(《旧唐书》卷二十上此处忌日按《旧唐书·昭宗本纪》;《旧唐书·刘崇望传》称他卒于光化二年(899年)。见《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刘崇望传称他享年六十二岁。),字希徒,爵封彭城县开国男,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刘崇望
刘知俊
刘知俊(《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字希贤,外号刘开道,在后梁太祖朱全忠为晚唐大军阀乃至后梁皇帝时为其部将。后来他担心太祖对他不利,叛变,先投岐国,再投前蜀。前蜀高祖皇帝王建却忌其才能,后将其诛杀。.
查看 朱温和刘知俊
刘隐
刘隐(),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官员、割据军阀,南汉政权的奠基者,南漢追尊襄皇帝。父親南漢追尊圣武皇帝刘谦,母親是南漢追尊武皇后韋氏。.
查看 朱温和刘隐
刘训 (后唐)
刘训(),字遵范,隰州永和人。《旧五代史》卷六十一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武将。曾被赐名李绍珙。.
查看 朱温和刘训 (后唐)
刘谦 (唐朝)
刘谦(),《新唐書》作劉知謙,字内光《唐故燕国明惠夫人彭城刘氏墓志》夫人讳华,字德秀,其先世居彭城。洎乎晋祚中兴,百官南渡,遂波流一派,而家于五羊,今为封州贺水人也......祖讳谦,字内光,卓荦宏才,经纬伟望。龙纪中,自诸卫将军拜封州刺使,唐朝末年时人,原籍蔡州上蔡县。 其父刘安仁迁居福建,以经商为生。刘谦从军於南海(治所在今廣東省廣州市),为牙校,職位低微,但容貌氣度非常出眾,当时的嶺南東道節度使韦宙把一個姪女嫁給了他。韦宙的妻子嫌劉謙卑微,韦宙说:“此人非常流也,他日我子孙或可依之。”後因邀击黄巢有功,882年任封州(治所在今廣東省新興縣)刺史、贺江镇遏使,有士卒万人,战舰百余艘。 894年,刘谦死,留有三子,妻子韋氏(韦宙的姪女)所生刘隐、刘台,妾段氏所生劉巖。刘隐继位,劉隱征戰四方,兵強馬壯,朱溫封為南海王。 917年,劉隱歿後,劉巖稱帝,國號漢,史稱為南漢。追尊劉谦為圣武皇帝,廟號代祖。.
查看 朱温和刘谦 (唐朝)
周岌
周岌(),唐代忠武軍節度使。 周岌最早在許州駐守,黄巢农民军起事,周岌逐宣武军节度使薛能,并追杀薛能一家,自称留后。黄巢攻占长安,周岌投降黃巢,聽到唐軍光復長安,又投降唐軍,並與楊復光商議,力抗鄧州朱溫。中和二年(882年)楊復光卒於河中。中和四年(884年)十一月,其部下忠武將鹿晏弘陷許州(河南許昌),殺周岌,自稱留後,不久又為秦宗權所攻破。 J Z ZJ.
查看 朱温和周岌
周庠
周庠(《九国志》作周详)(),字博雅,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开国之君王建作为晚唐军阀为求自立连年作战时的谋主。前蜀立国后,拜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周庠
周德威
周德威(),字鎮遠,小名陽五,朔州馬邑(今山西朔縣)人。 驍勇而擅騎射,最初事李克用,為帳中騎督。久在雲中(今山西大同),膽略出眾,據稱見煙塵即能判斷兵力。乾宁中,随李克用攻王行瑜。899年,後梁軍圍太原時,朱溫聽說周德威之名,曾下令能生擒周陽五者,可拜為刺史。梁军勇将陳章,號「陳夜叉」,主动请缨,身披紅甲,騎白色駿馬,李克用勸德威要小心,德威笑曰:“ 陳章好大言耳,安知刺史非臣作邪?”。結果陳章被周德威揮鐵檛擒獲。天祐三年(906年),与李嗣昭攻取潞州。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随李存勗解潞州之围,救出李嗣昭,以功授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乾化三年(913年),進攻幽州(今北京),消灭“大燕”劉守光,授检校侍中、卢龙节度使。贞明三年(917年),坚守幽州,契丹军強攻兩百餘日竟不能破。贞明四年,周德威父子於胡柳陂(今河南濮阳西)之战中战死。.
查看 朱温和周德威
周德權
周德權(),許州人(一作汝南人),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前蜀政治人物,也是順德皇后周氏的弟弟。 周德權跟隨蜀高祖王建到西川,累積戰功擔任蜀州刺史。乾寧四年(897年),王建和顧彥暉爭奪東川,交戰五十多次也沒有勝負;他對王建說:「我軍討伐東川三年,使得西川軍民俱困,顧彥暉懦而無謀,想偷安,對割據東川州縣的農民軍頭領誘以厚利,恃其救援,故堅守不下,建議對這些頭領諭以禍福,恩威並施,顧彥暉越發陷入絕境。」於是顧彥暉最後戰敗。 之後他轉任眉州刺史,到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他向王建呈上《勸進表》勸他稱帝,王建十分高興,指出叔舅成就他的大事。王建即位,封太保、中書令,在永平元年(911年)逝世,贈官太師。.
查看 朱温和周德權
唐庄宗
唐莊宗李存--,山西应县人,沙陀族,本姓朱邪,因其父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受唐懿宗赐以李姓,而改姓李,諱存--(有時被寫作「勖」,),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山西应县,五代時期后唐开国皇帝。小名“亚子”,藝名“李天下”,以勇猛闻名。 923年5月13日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後因義兄弟李嗣源被軍士擁戴造反,直取洛陽,宮中的指揮使郭从谦為了報仇,趁機發動興教門之變,將存勗殺害。.
查看 朱温和唐庄宗
唐僖宗
唐僖宗李儇(;),唐朝第21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5年,得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唐朝皇帝中出逃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位年间有8年不在京师长安。.
查看 朱温和唐僖宗
唐哀帝
唐昭宣帝李柷(;),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生母何皇后。是唐朝第23位皇帝(除武曌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得年17岁,葬于温陵。 Category:李姓.
查看 朱温和唐哀帝
唐道袭
唐道袭(《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新五代史》作唐袭,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将官,前蜀开国皇帝王建近臣,在王建统治期间有大权,使得他与王建子皇太子王元膺陷入冲突。永平三年(913年),他和王元膺都怀疑对方要兵变,彼此的军队在前蜀都城成都交战,他被王元膺击败阵亡。.
查看 朱温和唐道袭
唐长安城
唐代长安城,初名大兴城,始建於隋朝開皇元年,唐朝建立後,易名為長安城,屬京兆府長安縣、萬年縣,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人(一说60万人),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为100万左右(a) This contains supporting materials for the following book: (b) Ian Morris,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the patterns of history,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future,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0.
查看 朱温和唐长安城
唐温陵
温陵是中国唐哀帝李柷的陵墓。当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境,具体地址不详。 天祐四年(907年),李柷被迫禅位于朱全忠,是为唐哀帝。后梁建立后,李柷迁于曹州,908年被毒死于曹州。以王礼葬于济阴县的定陶乡。后唐明宗时,以其陵墓重新置园邑。.
查看 朱温和唐温陵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朱温和唐朝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是8世纪、9世纪间唐朝和南诏进行的三次战争。.
查看 朱温和唐朝与南诏的战争
唐朝王爵列表
唐朝王爵列表,以下的列表列出唐朝的王爵 唐朝多数是册封宗室为王爵。唐初统一后只有极少数异姓王,但是之后逐渐开始增多。唐中叶,东平郡王安禄山反叛,开始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最终东平王朱全忠控制朝廷,加封梁王,数年后篡唐自立,建立后梁。.
查看 朱温和唐朝王爵列表
唐末民變
唐末民變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兩江、閩浙、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查看 朱温和唐末民變
唐昭宗
唐昭宗李晔(),姓李諱晔,原名--,即位後改名為敏,又改名曄。是唐朝第2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在位年间曾三次出逃京师长安,最终为朱全忠部所弑。 Category:李姓.
查看 朱温和唐昭宗
唐書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記載的人物。.
查看 朱温和唐書人物列表
冯弘铎
冯弘铎(《九国志》),中国唐朝末年军阀,893年—902年间控制-昇-州地区(在今江苏南京)。.
查看 朱温和冯弘铎
冯行袭
冯行袭(《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七),字正臣,封长乐郡王,谥忠敬,晚唐军阀,后依附取代唐朝的后梁。身材魁岸雄壮,脸上有青色胎记,时人称之“冯青面”。《旧五代史》卷一十五.
查看 朱温和冯行袭
八次出幸
八次出幸指的是唐玄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五名皇帝因為战乱而八次出逃京师长安的避难事件,关中平原、四川和河南多个地点有几年时间内称为行在。从755年爆发安史之亂至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有8%或长达12年的时间内皇帝不在京师外逃避难(相当于靖康之变至端平入洛金朝占据汴京107年时间总合的11.2%),其中以唐僖宗出行时间最长。八次出幸事件离安史(中唐)、黄巢之乱(唐末)爆发时间不远,出逃时间都在这两段时间频繁发生;而784年的泾原兵变后至880年的黃巢之亂的96年(占唐朝总寿命的33%)内京师则相对稳定,无皇帝出逃躲避战乱。唐军、敌军双方都没有依靠城墙极力坚守长安城,所以也就没有任何大型攻城武器或攻城战的出现,往往在京畿附近的关塞、要塞或州城,如潼关失陷后的几天就移到另一个地点,日后再收复长安,叛军对长安城的防御、进攻方式以城外野战为主,部分包括长安城内的巷战。.
查看 朱温和八次出幸
公安县
公安县是湖北省荆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南岸。总面积为2257.5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最宽处为51公里。2007年末人口为105万人,其中99.9%为汉族,方言为西南官话。公安古称梅园,最早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当时称孱陵。后因东汉末年左將軍刘备领荆州牧,驻军于油江口(今斗湖堤镇),时人称他为“左公”,“公安”便是取“左公安营扎寨之地”之意得名。此外公安也有“三袁故里”、“百湖之县”、“七省孔道”等别称。.
查看 朱温和公安县
公主 (東亞)
公主,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中國、朝鮮王朝及越南的女性爵位。公主在不同地區或朝代有不同意思。中國古代通常是皇女位號,只有在部分特殊情況下,非皇女才能破格晉封為公主,和親女性通常会被破例获封公主。唐代和亲公主的身份,除宗室女外,还有驸马女儿、大臣女儿等。在中國典籍中常將公主簡稱為主。公主稱「適」,迎娶公主則稱「尚」。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常稱作湯沐邑)。 由於中國、越南、朝鮮都以公主為皇女(或王女)的封號,因此公主一詞在漢語、越南語、韓語中代稱皇女或王女,日常用語中除非另有註明,否則公主都是指君主之女。 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和琉球並沒有使用公主封號。日本相應的封號為內親王,但「公主」一詞有時也用作內親王或皇女的唐風別稱或雅稱。如飛鳥時代的穴穗部間人皇女,在《中宮寺天壽國繡帳》被稱為「孔部間人公主」。平安時代曾任齋院的有智子內親王在《大東世語》一書中也被稱為「齋院公主」。而琉球國作為中國的藩屬國,王女的封號為次一級的翁主,並不使用公主封號。.
查看 朱温和公主 (東亞)
元行钦
元行钦(《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915年-926年賜名为李绍荣,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燕国和后唐(晋国)将领。他起初为燕国唯一皇帝刘守光爱将,在战斗中被晋军李嗣源俘虏后,成为李嗣源的養子,而後又成為晋王李存勖(后来的后唐庄宗)的養子。926年鄴都之變,李嗣源被軍隊擁立,興教門之變莊宗被害,李嗣源即位,因元行钦曾經殺死嗣源之子李继璟,而被李嗣源處死。.
查看 朱温和元行钦
元贞皇太后
元贞皇太后张惠(),單州砀山县人(今安徽省砀山县),晚唐女性人物。後梁太祖朱全忠嫡妻。.
查看 朱温和元贞皇太后
光孝皇后
光孝皇后楊氏(),後梁敬祖朱茂琳妻。 楊氏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後梁敬祖及生後梁憲祖朱信。开平元年(907年)七月,朱温稱帝,追上楊氏諡號為光孝皇后。.
查看 朱温和光孝皇后
削藩政策
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鞏固自身權利而收回藩王、藩鎮、诸侯、軍閥等地方政權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著手实施的政策。由于利益冲突,削藩常常引发政治动荡,甚至军事对抗。.
查看 朱温和削藩政策
前后蜀
前后蜀(902年—965年),又称为两蜀,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其间四川地区先后建立了前蜀与后蜀两个独立政权。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社会混乱、战乱不断的大背景下,前后蜀对维持四川地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巴蜀成为了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政治局面最为稳定的地区之一。不少中原士大夫因此入蜀躲避战乱,并进一步推动了四川经济文化的发展,蜀中在词学和绘画等领域还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前后蜀为两宋时期四川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四川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891年,前蜀高祖王建受封为唐西川节度使后便开始逐步统一巴蜀地区,并于902年成功占据全川。907年,王建正式在成都称帝,建立前蜀。前蜀在王建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但其子王衍继位后荒淫失政,使前蜀为后唐所灭。而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效仿王建,再次在占据全川后称帝,于934年建立后蜀,史称后蜀高祖。孟知祥随即病逝,其子孟昶即位,励精图治,后蜀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但其后期重蹈前蜀后主王衍之覆辙,使国力衰弱,最终使后蜀亡于北宋。自王建统一全川时算起,前后蜀共历时63年。.
查看 朱温和前后蜀
勤王
勤王,指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如唐朝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 君主有詔勤王時,全國都會有人響應;君主沒詔令勤王時,野心者就會矯詔勤王。能夠獲得勤王詔令,相當於獲得了起事的資本。 中國歷史上許多勤王例子,多为藉口以攻入朝廷。如西晉八王之亂。唐朝的李克用和朱溫兩人都多次勤王,成為他們爭奪天下的藉口。 另一常見的反叛藉口是「清君側」:意指起兵掃除君王(皇帝)身邊的小人、奸佞。若有人以清君側口號起事,便可能會有使用勤王為號召的對抗者。.
查看 朱温和勤王
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并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 朱温和四川历史
倪可福
倪可福(),《江陵志余》误作倪福可。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期荆南军事人物。.
查看 朱温和倪可福
倪章
倪章(),唐朝末年舒州刺史。 庐州刺史杨行密攻取宣州时,留守庐州的蔡俦被军阀孙儒所破而投降。后孙儒败亡,景福元年(892年),蔡俦又依附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并和倪章联合。但朱全忠厌恶蔡俦反复,不但不救,反而告知杨行密。杨行密遣行营都指挥使李神福攻蔡俦,二年(893年)七月,城破,蔡俦自杀。十月,在李神福进攻下,倪章弃舒州而走。 倪章出走后投朱全忠。后来宦官劫持唐昭宗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攻打李茂贞。天复二年(902年)八月庚戌,李茂贞夜袭奉天,生擒朱全忠部将倪章、邵棠而归。.
查看 朱温和倪章
皇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天皇为其母亲所上的尊号,太后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秦宣太后羋八子(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查看 朱温和皇太后
王处直
王处直(),字允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墓志称并州晋阳县人,晚唐、五代初期的义武节度使,是为割据一方的藩镇。.
查看 朱温和王处直
王宗弼
王宗弼(《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四:“王宗弼至成都,登大玄门,严兵自卫。蜀主及太后自往劳之,宗弼骄慢无复臣礼。乙巳,劫迁蜀主及太后後宫诸王于西宫,收其玺绶,使亲吏于义兴门邀取内库金帛,悉归其家。其子承涓杖剑入宫,取蜀主宠姬数人以归。丙午,宗弼自称权西川兵马留后。 ……王宗弼遣使以币马牛酒劳军,且以蜀主书遗李严曰:‘公来吾即降。’……宗弼犹乘城为守备,严悉命撤去楼橹。 ……王宗弼称蜀君臣久欲归命,而内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宣徽使李周辂、欧阳晃荧惑蜀主;皆斩之,函首送继岌。又责文思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都尹韩昭佞谀,枭于金马坊门。内外马步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徐延琼、果州团练使潘在迎、嘉州刺史顾在珣及诸贵戚皆惶恐,倾其家金帛妓妾以赂宗弼,仅得免死。凡素所不快者,宗弼皆杀之。 辛亥,继岌至德阳。宗弼遣使奉笺;称已迁蜀主于西第,安抚军城,以俟王师。又使其子承班以蜀主后宫及珍玩赂继岌及郭崇韬,求西川节度使,继岌曰:“此皆我家物,奚以献为!”留其物而遣之。 李绍琛留汉州八日以俟都统,甲寅,继岌至汉州,王宗弼迎谒;…… 王宗弼之自为西川留后也,赂崇韬求为节度使,崇韬阳许之。既而久未得,乃帅蜀人列状见继岌,请留崇韬镇蜀。从袭等因谓继岌曰:“郭公父子专横,今又使蜀人请己为帅,其志难测,王不可不为备。”继岌谓崇韬曰:“主上倚侍中如山岳,不可离庙堂,岂肯弃元臣于蛮夷之域乎!且此非余之所敢知也,请诸人诣阙自陈。”由是继岌与崇韬互相疑。会宋光葆自梓州来,诉王宗弼诬杀宋光嗣等。又,崇韬征犒军钱数万缗于宗弼,宗弼靳之,士卒怨怒,夜,纵火喧噪。崇韬欲诛宗弼以自明,己巳,白继岌收宗弼及王宗勋、王宗渥,皆数其不忠之罪,族诛之,籍没其家。蜀人争食宗弼之肉。”),五代十国前蜀大将。 他本名魏弘夫,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军事统帅和养子,封巨鹿王。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为顾彦晖效力时又作顾琛。王建子王衍年间,王宗弼的权力继续上升,封齐王。咸康元年(925年),前蜀军在数次关键战役中败于来伐的后唐军,王宗弼迫使王衍投降,希望可以维持自己在西川的势力。但后唐军的招讨副使郭崇韬认为王宗弼不可靠,处决了他。.
查看 朱温和王宗弼
王宗佶
王宗佶(《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本姓甘,五代十国政权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养子,在王建的120个养子中最长,自认为王建的潜在继承人。武成元年(908年),王建怒其悖慢,将他处死。.
查看 朱温和王宗佶
王宗俦
王宗俦(),中国五代十国前蜀将领,前蜀高祖王建养子。 王宗俦有战功,初任排陈使,便收他做养子。武成年间为秦州留后,转任天雄軍節度使,兼侍中。乾德三年(921年)升任山南节度使,兼中书令。充西北面都招讨行营安抚使,率军伐岐,进攻陇州,屯守上邽,没有战绩。后唐的客省使李严来出使前蜀,李严称后唐有统一天下之志,说朱温篡唐,诸侯都不勤王。王宗俦认为他语带讽刺,请求皇帝王衍将他斩杀,王衍不听。王衍行为荒淫,乾德六年(924年)九月,王宗俦试图说服王宗弼废黜王衍,另立更能干的新帝。但王宗弼犹豫不决,王宗俦担心事泄,忧愤而死。王宗俦死后,王宗弼却告诉枢密使宋光嗣和景润澄等:“王宗俦叫我杀了你们这种人。现在他死了,你们不用担忧了。”宋光嗣等人俯伏泣谢。但王宗弼子王承班闻之,却说:“我家不能免祸了。”.
查看 朱温和王宗俦
王宗绾
王宗绾,中国五代十国前蜀将领,前蜀高祖王建养子。本名李绾,后改姓王,名宗绾。 乾宁元年,他和王钊(王宗谨)一起被王建收为义子,官至知蜀州。他为人宽厚谨慎。王建便令许存驻守蜀州,暗中让王宗绾监视许存。王宗绾秘密向王建说,许存忠诚勇敢谦恭谨慎,具有贤良将领的才能,王建于是放弃了先前的成见,把许存的姓名改为王宗播认做养子。王建破东川,命王宗绾分兵取昌州(今重庆市大足区)、普州(今四川省安岳县),领武定军节度使。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发丧,朝廷派遣哀使司马卿前往成都宣谕王建,到这时才进入蜀境。西川掌书记韦庄替王建谋划,派王宗绾告诉司马卿说:“蜀地将士,世受唐恩,去年听说皇上东迁洛阳,共上二十表,都没有回答有逃跑的兵卒从汴州前来,听说先帝已遭朱全忠弑逆。全蜀将士方日夜枕戈以待,想为先帝报仇。”前蜀建立后,永平元年(911年),王建与李茂贞相攻,充马步都指挥使,于西县(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筑城,置安远军,捍蔽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永平二年(912年),授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令。不久,加兼北路行营都制置使,辅佐朝政。光天元年(918年),王建病重,与王宗弼、王宗瑶一起辅佐太子王衍。王衍即位,依然担任中书令,封临洮王。.
查看 朱温和王宗绾
王宗涤
王宗涤(),本名华洪,晚唐时效力于后来在五代十国时期建立前蜀的王建并被王建收为养子。因为辅佐王建有功,他成为王建手下为数不多的节度使,但终因王建疑忌而被处死。.
查看 朱温和王宗涤
王審知
閩太祖審知(閩東語:Uòng Sīng-dĭ;闽南语:Ông Sím-ti),表字信通,一字详卿,庙号太祖(閩東語:Mìng Tái-cū;閩南語:Bân Thài-chó͘;),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開國國王,909年至925年在位。 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人,為王恁第三子,也是王潮與王審邽之弟。出身貧苦,後在唐末民變期間,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其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為福建觀察使後,他也獲封觀察副使,後福建觀察使升格為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繼承兄位。後梁篡唐後,後梁太祖於909年冊封王審知為閩王,正式建立閩國。 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統治福建期間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儘量避免戰爭,並與中原王朝保持朝貢關係。另一方面,他注重教育,吸納中原逃離戰亂的人才,又積極發展海外貿易,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很大發展。 同光三年十二月辛未(925年12月30日),王審知在福州逝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後唐得知後賜諡忠懿。王延翰稱大閩國王之後,諡他為昭武王。王延鈞稱大閩皇帝後,再改諡號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陵號為宣陵。 因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尊其長兄王潮為「威武尊王」「广武尊王」、次兄王審邽為「泉安尊王」,視為鄉土神明供奉,合稱開閩三王。946年(開運三年),南唐佔領福州之後,為紀念王審知的德政,將其府邸改建為閩王祠,對他進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樓區的忠懿閩王祠。,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名祠之闽王祠,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西岸行》.
查看 朱温和王審知
王师范
王师范(?《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八《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中国晚唐军阀,889至905年统治平卢镇,其中891至903年是以正式节度使的身份。他最初是权势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的附庸,于903年奉唐昭宗诏(不知是否确为其意愿)举事反对朱全忠。他被朱全忠所败后重新归顺之。908年,已篡唐建立后梁称太祖皇帝的朱全忠在抵抗王师范时战死的侄子朱友宁的遗孀请求下,诛杀王师范满门。.
查看 朱温和王师范
王彦章
王彦章(《舊五代史》及《新五代史》記載王彦章被殺時「年六十一」,該出生年份由其去世年推算所得。《資治通鑑》:「甲戌旦,遇梁兵,一戰敗之,追至中都,圍其城。……彥章重傷,馬躓,遂擒之,……乙亥,帝發中都,舁王彥章自隨,遣中使問彥章曰:『吾此行克乎?』對曰:『段凝有精兵六萬,雖主將非材,亦未肯遽爾倒戈,殆難克也。』帝知其終不為用,遂斬之。」),字賢明或子明《舊五代史》記載為「賢明」;《新五代史》記載為「子明」。,為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重要將領。根據歷史記載及傳說,王彦章以驍勇善戰及忠於後梁政權著稱。在後梁滅亡時,王彦章因不肯降於後唐政權而被殺。.
查看 朱温和王彦章
王徽 (京兆)
王徽(),字昭文,封爵琅琊侯,谥号贞,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王徽 (京兆)
王皇后
王皇后可以指:.
查看 朱温和王皇后
王瞳 (五代)
王瞳,五代十国时后梁大臣。大燕左丞相。.
查看 朱温和王瞳 (五代)
王珂 (唐朝)
王珂(),唐朝末年军阀,从895年继承叔父王重盈起,作为护国军节度使统领护国军,至900年被迫投降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为止。.
查看 朱温和王珂 (唐朝)
王珙
王珙(),晚唐军阀,於光启三年(887年)继承其父王重盈控制保义镇,直至光化二年(899年)过世。 另同时期有利州刺史王珙。.
查看 朱温和王珙
王贊 (唐朝)
王贊(),唐朝末年官员。.
查看 朱温和王贊 (唐朝)
王轂 (唐朝)
王毂,字虚中,自号临沂子。宜春(今属江西)人。 乾寧五年羊紹素榜進士。歷官尚書郎,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奔淮南,武義元年(919年),楊渥建立吳國,任右補闕,終官禮部郎中。享年八十九歲。早年作《玉树曲》,有名於當時,曾嚇退無賴。著有《王毂诗集》,又编有《观光集》,均佚。《全唐诗》存其诗十八首。.
查看 朱温和王轂 (唐朝)
王郁 (遼)
王郁,京兆万年人,唐朝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庶子。他伯父王处存镇义武,死后,三军推其子王郜袭位,王处直为都知兵马使。光化三年(900年),梁王朱全忠攻定州,王郜遣王处直在沙河据守。王处直兵败,入城驱逐王郜,王郜逃奔太原。乱兵推王处直为留後,遣人请梁王任命。朱全忠与晋王李克用绝好,表王处直为义武节度使。 王郜逃亡时,王郁跟从。晋王李克用把女儿嫁给了他,任命他为新州防御使。王处直料定晋王必讨伐张文礼,镇州被克,则定州不能独存,更加自疑。秘密派王郁北导契丹入塞,以牵制晋兵,且许以为嗣。王郁自从奔晋後,常常恐怕失掉父心,得到出使的任务,大喜。神册六年(921年),王郁奉表送款,举室来降,辽太祖以他为养子。未几,王郁的养兄王都囚父,自为留後,辽太祖遣王郁从皇太子耶律德光讨伐。至定州,王都坚壁不出,掠夺居民而还。 次年,王郁从耶律德光攻镇州,在定州遇唐兵,破之。天赞二年(923年)秋,王郁及阿古只入侵燕、赵,攻下磁窑务。又从辽太祖平渤海國,有战功,加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改崇义军节度使。 辽太祖死后,王郁与妻子会葬,其妻泣诉於淳钦述律皇后,求归乡国,准许了。王郁奏道:“臣本唐主之婿,主已被弑,此行夫妻岂能相保。愿常侍太后。”述律皇后大喜:“汉人中,惟王郎最忠孝。”以辽太祖曾经与李克用约为兄弟之故。不久加封政事令。还居宜州後,病卒。.
查看 朱温和王郁 (遼)
王郜
王郜(),晚唐军阀,895年继承其父王处存控制义武军直至900年战败。.
查看 朱温和王郜
王重盈
王重盈(《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晚唐军阀,历任陕虢节度使和护国节度使。.
查看 朱温和王重盈
王重霸
王重霸,字定大,唐末軍事人物。 唐末黃巢之亂時,為黃巢部將,任草軍別部帥。高駢遣張璘擊敗重霸,歸附於唐,授通奉大夫。朱溫篡位,在汴州(今開封)稱帝,史稱後梁,重霸官居太子少傅,加尚書,以光祿卿致仕。 宋朝大將王彥超即其子。 W.
查看 朱温和王重霸
王重榮
王重榮(),太原祁人。唐朝末年河中(山西永濟)節度使。.
查看 朱温和王重榮
王镕
王镕(),回紇人,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初期成德节度使、赵王。年少繼位,為人有智謀,周旋於汴州節度使朱温、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等大諸侯之間,晚年喜好方士長生不老之術,建造府邸、园林,在当时首屈一指。政务皆交由行军司马李蔼、宦官李弘规处置,自己则深居不出。藩政凋敝,被義子王德明兵變所殺。.
查看 朱温和王镕
王抟
王抟(《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二),字昭逸,爵封鲁国公,中国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的895—900年间为宰相。光化三年(900年),他有权势的同僚宰相崔胤诬告他勾结宦官,他被昭宗賜死。.
查看 朱温和王抟
王檀
王檀(),字众美,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五代后梁将领。 王檀年轻时聪明,仪容英俊,喜读兵书,颇有韬略。唐僖宗中和年间,朱温镇守汴州,王檀为小校。勇冠诸将,摧锋陷阵,屡建战功。中和四年(884年)以军功历迁踏白副指挥使,光启三年(887年),辅佐朱珍败敌,获敌将孙用和、束诩。文德元年(888年),补冲山都虞侯。次年改左踏白马军副将。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转任顺义都将。大破王师范,官至密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密州刺史。朱温称帝,建立后梁,王檀以功升为保义军节度使(驻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潞州东北面行营招讨使、检校太尉。乾化元年(911年),梁晋柏乡之战,梁将王景仁兵败,河朔大震。王檀守邢州,接应败军。李存勗来攻,晋大军围邢州,王檀以孤城力战拒敌,坚守数月,迫使晋军回师,终于保全邢州。此役结束后,王檀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瑯琊郡王。梁末帝即位,以王檀为匡国军节度使(驻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率兵袭击晋阳,几乎攻陷,不克而返。改任为天平军节度使(驻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为帐下叛兵所杀,时年五十一,追谥忠毅。.
查看 朱温和王檀
王溥 (唐朝)
王溥(《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字德润,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于901年-903年间为宰相。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准备篡位时对唐朝高官展开清洗,他被杀。.
查看 朱温和王溥 (唐朝)
王昭祚
王昭祚(),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赵国唯一统治者王镕的长子和储君。.
查看 朱温和王昭祚
王敬武
王敬武()《旧唐书》卷二十上,晚唐军阀,882年-889年任平卢节度使。.
查看 朱温和王敬武
王思同
王思同(《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旧五代史》卷六十五《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及其前身晋国将军。应顺元年(934年),皇帝李从厚养兄李从珂反叛,王思同受命镇压,但很快被击败并在未得李从珂许可的情况下被处决。.
查看 朱温和王思同
王晏球
王晏球(),五代时后梁、后唐大将,字莹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王晏球年少时被叛军秦宗权所俘,在汴州被一杜姓人收为养子,故改姓杜。朱温镇宣武,被选从军。梁太祖即位,为右千牛卫将军。梁末帝时,迁龙骧四军指挥使,得知末帝死讯后于封丘投降后唐将领李从珂,被赐姓李,赐名李绍虔。后唐明宗时,请求恢复原名,获准,并复本姓王,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今河北定县)王都叛,他以招讨使率军讨之,击败契丹援军,克定州,致使王都自焚而死。因以功拜天平军节度使,后加兼中书令。 Y W *.
查看 朱温和王晏球
王景仁
王景仁(),本名王茂章(改名于906年?),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大将。初为唐朝末年吴王杨行密将,后与杨行密之子和继承人杨渥有争执,被迫逃奔钱镠,后梁太祖皇帝朱全忠欣赏他的能力,作为后梁封臣的钱镠又将他送到后梁,太祖用他为将。但在随后对吴国和梁北面敌国晋国的战事中,他并不成功。.
查看 朱温和王景仁
獨孤損
孤損(),字又損,唐朝官员。.
查看 朱温和獨孤損
神策军
軍是中國唐朝中後期京畿長安的一支主要禁軍。.
查看 朱温和神策军
祥瑞
祥瑞是指對人類有益的自然現象或生物的出現。 古書記載有許多祥瑞。例如,《国语·周上》:“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史記·天官書》記載卿雲是一種祥瑞:“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卿雲,喜氣也。”唐朝時就有掌管祥瑞的官員。古时的人自小就被教導:“圣人出则黄河清。”。白鹿被視為长寿之鹿,葛洪《抱朴子》稱“鹿满五百岁则其色白”,是標準的祥瑞之物。明朝軍事家胡宗宪曾將白鹿作为祥瑞献給嘉靖皇帝。 祥瑞包含動物、植物、天象、還有自然現象。南宋周密在《齊東野語》卷六〈祥瑞〉中統計過:“世所謂祥瑞者,麟、鳳、龜、龍、騶虞、白雀、醴泉、甘露、朱草、靈芝、連理之木、合頴之禾皆是也。然夷考所出之時,多在危亂之世”。.
查看 朱温和祥瑞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查看 朱温和禁軍
福州历史年表
这是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关的历史年表。 具体参见:福州历史.
查看 朱温和福州历史年表
福建王氏
福建王氏,源自琅琊王氏,也叫开闽王氏。由闽国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开创。.
查看 朱温和福建王氏
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禅让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查看 朱温和禅让制
秦宗權
宗權(),中国唐朝末藩鎮軍閥,蔡州上蔡县(今屬河南省駐馬店市)人,蔡州節度使,以殘暴著名,後被汴梁節度使朱溫擒獲,斬殺。.
查看 朱温和秦宗權
秦彦晖
彦晖(),五代十国时期楚国武将。.
查看 朱温和秦彦晖
积善太后
何皇后(《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本名不详,被后唐追尊为宣穆皇后,或以居所积善宫称积善太后,唐末皇帝唐昭宗李晔的皇后,皇子李祐(李𥙿)、唐哀帝李祚(李柷)之母。她的丈夫、她本人、她的儿子们都被后来夺取唐政权建立后梁的军阀朱全忠所害。 积善太后遇害后,唐哀帝因朱全忠所迫,下诏追废她为庶人。积善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遭到亲生儿子废黜的皇太后。.
查看 朱温和积善太后
符存審
存審(),本名符存,字德祥,陳州宛丘人(今河南淮陽縣),是中國五代時期的後唐軍事將領,一生經歷百餘次戰役而未嚐敗績,曾經多次與後梁交戰並擊破朱溫、驅逐北漠契丹,與同袍周德威齊名。因為被晉王李克用收為義子御賜國姓,因此部分史冊又載為李存審,到後唐明宗李嗣源時其子復歸舊姓。在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列傳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餘獲授國姓的眾人皆記為李姓。.
查看 朱温和符存審
符彥卿
彥卿(),字冠侯,陳州宛丘人(今河南淮陽縣),是中國五代時期的將領及北宋初年朝中大臣,曾經多次與北方遼朝交戰,並且於嘉山及陽城等戰役中大破契丹,令遼人畏懼。他自幼習武,善騎射,與父符存審及兄弟數人皆為各據一方的軍事勢力,憑軍功先後擔任鳳翔節度使、太尉及太師等職,加封魏王,三位女兒也相繼成為後周世宗柴榮及宋太宗趙匡義的皇后,於北宋立國初年成為朝中巨擘。.
查看 朱温和符彥卿
第二次宦官時代
《第二次宦官時代》是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的第28冊,敘述唐朝的宦官干政時期。 從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奪權開始,到天復三年(903年)朱全忠發動宮廷政變結束。順手把全國宦官,屠殺淨光,史載:「冤號之聲,徹於內外」,第二次宦官時代結束,歷時149年。唐代宦官在贞元(805年)以后以后才真正干预储位,成为储君册立和储位之争的主角。.
查看 朱温和第二次宦官時代
篡位
篡位是一個貶詞,通常用來形容不合法地或有爭議地在君主制下奪取王位(皇位/帝位)的權力;或者一個人不是透過繼承王位來成功成為君主;或者任何人違反憲法而行使權力,都屬於篡位。篡位也可伸延到在一個人在他的權力或管轄權(權限)以外,作出超越權限的公務行為。.
查看 朱温和篡位
米志诚
米志诚(),沙陀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武将。以骁勇闻名。.
查看 朱温和米志诚
紙錢
紙錢又稱冥紙、冥錢、冥鏹、陰司錢、陰司紙、金銀紙(金紙、銀紙)、紙楮等,琉球語稱為打紙(打チ紙、ウチカビ)或紙錢(紙錢、カビジン),是東亞傳統祭祀鬼神、祖先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燒紙錢(金銀紙)一般上是道教或中國民間信仰的宗教習俗。 大多數紙錢是必須用火焚化的。不過有幾種不必焚燒的紙錢,如墓紙即為其一。古代墓祭用彩色紙剪成長縷,懸掛墓上稱為掛錢,繼承古俗,現代墓紙也不用燒,掃墓時用碎石子、土塊壓在墳墓上,代表有主墓地及修繕墳墓之意。在死者喪事、移動棺材時,也有家屬會將紙錢灑在道路、河川上,以供路上、河川的鬼神花用,避免刁難死者亡魂,稱為「買路錢」。早时每至險阻、意外頻生之地,則會沿路丟灑紙錢,以安山川神鬼,枉死孤魂,避免其惡作劇甚至捉拿替身。另也有人在棺材中放入紙錢陪葬的。.
查看 朱温和紙錢
绞刑
绞刑分为“--”和“勒死”两种。“--”,是指以将人的頸部吊在半空,以其自身的重力,拉紧颈部绳索,从而引起死亡。“勒死”则是以绳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窒息而死。 绞刑一般是指执行死刑。又称問吊、首吊、繯首死刑等。粤語、閩南語稱吊頭或者吊頸。.
查看 朱温和绞刑
罗弘信
罗弘信(《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一),本名罗宗弁,字德孚,爵封北平郡王,谥莊肃,晚唐军阀,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文德元年(888年)利用士兵对前任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及其子乐从训的不满以节度使身份控制魏博后以节度使身份管治魏博。他开始了罗家三代人(他和其子罗绍威、孙罗周翰)对魏博的管治,直至后梁年间。.
查看 朱温和罗弘信
罗绍威
羅紹威()字端已,唐朝末年魏博贵乡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祖籍長沙。官至魏博节度使。後梁時,拜其為太師兼中書令。.
查看 朱温和罗绍威
羅廷規
羅廷規,中国五代十国时后梁驸马,魏州贵乡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祖籍長沙。朱全忠的女婿,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长子。.
查看 朱温和羅廷規
羅隱
罗隱(),唐朝文学家。字昭諫,號江東生。馀杭(今浙江馀杭)人,一作新登(即新城,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橫,20歲應進士舉,十次不中,遂改名羅隱。.
查看 朱温和羅隱
真宁公主
真宁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宪宗李纯次女。.
查看 朱温和真宁公主
真宁公主 (后梁)
真宁公主,后梁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之女。 她的姐姐安阳公主、金华公主嫁给罗廷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大儿子),长乐公主嫁赵岩(赵犨的儿子),普宁公主嫁王昭祚(王镕的儿子)。她在乾化三年(913年)十月初五日被兄长末帝朱友贞封为真宁公主。史书没有记载真宁公主是否下嫁。.
查看 朱温和真宁公主 (后梁)
田頵
頵(),字德臣,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唐朝末年的宁国军(今安徽省宣城)节度使(892年-903年)。 田頵為淮南节度使楊行密的部将,任寧國(今安徽宣城)節度使。楊行密圍宣州,赵锽打算逃往廣陵投靠孙儒,当时暴雨如注,河水上涨,田頵乘轻舟追趕,赵锽在东溪被俘获。田頵因功被封宣州刺史。吴越王钱镠的武勇指挥使徐绾叛乱,徐绾和许再思久攻杭州钱镠不下,勾结宣州田頵攻打杭州,最後钱镠打败许再思,与田頵讲和,並遣兒子钱传瓘前去宣州做田頵的人质,吴越国将领胡进思、戴恽等亲随田頵回宣州。 田頵表面上仍聽命於前任節度使杨行密,但田頵不斷招覽文士賢才,在扩张地盘中与杨行密结仇。 天复三年(903年),派杜荀鹤前去汴梁爭取與朱温結盟,和潤州團練使安仁義一起反叛杨行密,被杨行密部下臺濛阵斩。.
查看 朱温和田頵
画江湖之不良人
《画江湖之不良人》是一部中国大陆三维武侠动画,由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2014年7月推出,采取每周更新模式,第一部于2015年8月完结,并在2016年7月推出第二部,目前每周更新一集,尚未完结。主要讲述了在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背景下,神秘少年李星云与其朋友在险恶的江湖之中闯荡的故事。官方称其为中国首部成人三维武侠连续剧,并在动画开头标有“十八岁以下人士禁止观看”的字样。由该剧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将在2016年9月推出。同时亦有改编同名小说与相应手游。.
查看 朱温和画江湖之不良人
画江湖之不良人角色列表
《画江湖之不良人》主要有不良人、玄冥教、通文馆和幻音坊四大派系,每个派系都有多位人物登场。动画主角为李星云、姬如雪、陆林轩、张子凡等。本表以派系为划分列出动画中登场的大部分人物。.
甘露之變
露之變指發生於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宦官勢力得勝,造成朝廷數以百計的官员遭到殺害。.
查看 朱温和甘露之變
燕子楼
燕子楼 燕子楼,中国江苏徐州五大名楼之一,因飞檐挑角形如飞燕而得名,现位于徐州市市区云龙公园知春岛上。 燕子楼原为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愔为其爱妾、著名女诗人关盼盼所建的一座小楼。张逝世后,关矢志不嫁,张仲素和白居易为之题咏,遂使此楼名垂千古。后历代诗人咏诵不绝。 唐景福二年(893年),徐州行营兵马都统时溥兵败于朱温,携家登燕子楼自焚而死。此后该楼屡废屡建,抗日战争时期再次被占领军拆为平房。1985年方才得以重建于现址。 燕子楼两面临水,掩映在树木花丛之中。楼二层,飞檐挑角,花棱雕窗,造型别致。楼内陈列着红木家具,悬挂着赵朴初题写的白居易咏燕子楼的诗句。。.
查看 朱温和燕子楼
異姓王
异姓王,指与皇帝姓氏不同的王爵,亦即不是皇帝宗室的諸侯王。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盛行,天子分封的大多数是异姓王。但是自从秦、汉统一王朝建立后,绝大多数非皇族的大臣最高只能得到侯爵,而异姓封王则成为殊遇极少数重臣的特例。由于这种地位,各朝各代的异姓王中多有反叛、篡权之人,即使无心对抗朝廷的异姓王也往往成为中央政权针对的对象。异姓封王也因此经常成为中国历史上引人关注的政治焦点。.
查看 朱温和異姓王
牛存节
牛存节(),字赞贞,青州博昌县(今山东省博兴县)人,五代十国将领。本名牛礼,朱温为他改名字。 牛存节开始随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后来归顺朱温,以军功历任滑州牢城、遏後指挥使、亳州、宿州二州刺史,邢州团练使。后梁建立後,任右千牛卫上将军。任匡国军节度使。他曾凿井八十,平定同州刘知俊、徐州蒋殷叛乱。官至郓州天平军节度使。在任上去世。.
查看 朱温和牛存节
監軍
监军也称监军事、督軍,是中國歷史上,替中央政府監督在外之軍隊的官職,常持節。.
查看 朱温和監軍
盧光啟
盧光啟(《新唐書·卷十·本紀第十·昭宗、哀帝》:(天復三年二月丙子)朱全忠殺蘇檢、吏部侍郎盧光啟。),字子忠,在唐昭宗年間短暫代任宰相,唯《舊唐書》、《新唐書》皆無其傳記。 盧光啟祖上曾犯罪,後來他和兄弟參加科舉,親人都說他們嘗試取得功名。他個性周密謹慎,亦多方面上进;寫作《初舉子》就是談及進取的事宜《北夢瑣言·卷四》:盧相光啟先人伏刑,爾後弟兄修飾赴舉,因謂親知曰:「此乃開荒也。」然其立性周謹,進取多途。著《初舉子》一卷,即進取諸事,皆此類也。策名後揚歷臺省,受知於租庸張濬。清河出征並汾,盧每致書疏,凡一事別為一幅,朝士至今效之。蓋八行重疊別紙自公始也。。出仕後他在尚書省工作,獲租庸使張濬知遇;張濬出征讨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時,他將每一件事情分開書寫上書,後人因而倣效,他的做法稱為「八行重疊別紙」。 之後盧光啟曾任秘書少監,並守中書舍人,到天復元年(901年)時以兵部侍郎擔任權句當中書事《新唐書·卷十·本紀第十·昭宗、哀帝》:(天復元年十一月)辛酉,兵部侍郎盧光啟權句當中書事。……丁卯,盧光啟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機務。,兼判三司,之後任命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機務。 不過盧光啟隨即在次年(902年)四月被罷免為太子太保;天復三年(903年)更於任職吏部侍郎期間因控制了朝廷的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的意思被赐死。.
查看 朱温和盧光啟
相国
国,漢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時代称为「相邦」,如秦国呂不韋。汉高祖劉邦即位,为避諱「邦」字,改稱「相国」。汉朝相国最初由蕭何担任,蕭何死后,曹参继任。曹参之后,不设相国,以王陵为右丞相,陳平为左丞相,所以漢代「相国」一称,幾乎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詞。《史記》蕭何、曹参的传記为《蕭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其實呂后的侄兒吕产一度担任相国,但不久之後周勃、陳平、劉章等大臣發動兵變殺死,而不為眾所熟知,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篡位的权臣多喜自命為「相国」。 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 日本实行律令制,以太政官最高职位太政大臣的唐名为相国。比如平清盛称为「入道相国」,德川将軍的法名常作「正一位大相国○○院殿」,因为幕府将軍或者生前就任太政大臣,或者死後朝廷追贈太政大臣。.
查看 朱温和相国
盖寓
寓(),爵封成阳郡公,晚唐大军阀李克用的谋主。.
查看 朱温和盖寓
白馬之禍
白馬之禍,又称白马驿之祸,是唐朝末期宣武節度使朱温杀害唐朝宦官與百官的一次事件。.
查看 朱温和白馬之禍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查看 朱温和节度使
韩建
韩建(《旧五代史》卷一十五《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字佐时,许州长社人(今河南省许昌市),晚唐军阀,最终成为篡唐的后梁的下属。他最为知名的是于乾宁三年(896年)至光化元年(898年)在自己的军部华州控制唐昭宗及在昭宗停留期间屠戮宗室亲王。.
查看 朱温和韩建
韩逊
韓遜(),唐朝灵州列校。唐朝末年大乱,占据灵州朔方节度,朝廷授以节钺。后梁建立,朱温加封韩逊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梁将刘知俊自同州叛归岐王李茂贞,李茂贞派刘知俊帅邠、岐、秦、泾四州之师数万人攻打韩逊,韩逊竭力以拒,刘知俊只好撤退。朱温加封韩逊中书令,封颍川郡王。韩逊善于治理,灵州民请立生祠,朱温诏礼部侍郎薛廷珪撰文,赐之生韩逊祠。贞明四年(914年)五月,韩逊去世,其子韩洙继立。 Category:五代十国中书令 Category:朔方节度使 Xun遜 Category:同平章事 Category:后梁异姓郡王.
查看 朱温和韩逊
韓偓
韓偓(),字致堯,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詩人。 父韓瞻,進士出身。兄韓儀,官到翰林學士。韓偓幼聰敏,十歲能詩,得姨父李商隱作诗两首,稱其“雛鳳清于老鳳聲”。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遺,歷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黃巢軍入長安,光化三年十一月隨唐昭宗奔鳳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902年拒绝草诏起复在任时受贿卖官后因母丧去职的前宰相韦贻范。後因不附朱全忠,貶濮州(今河南濮阳)司馬,再貶榮懿(今四川中部)县尉、鄧州(今河南、湖北交界)司馬。 昭宗被杀後,南依閩王王審知,住南安潘山招贤院,又曾寓居九日山延福寺,與弘一大師友好。擅寫宮詞,多寫艷情,詞藻華麗,有“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幽窗》)之句,人稱「香奩體」,一說著有《香奁集》。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韩偓病逝于南安丰州龙兴寺并葬于杏田葵山。 夫人裴氏,封郡君,先卒於己;子韓寅亮。.
查看 朱温和韓偓
韓全誨
韓全誨(),唐代宦官。 宦官韓文約的養子,任右神策軍護軍中尉,與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有深交,天復元年(901年)幽禁唐昭宗,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救駕。昭宗被韓全誨等劫持至鳳翔(今陝西寶雞),朱全忠督兵五萬包圍鳳翔,与茂贞军战于虢县西槐林驿,“大败岐军,横尸不绝,鲍气闻于十里”。天復二年(902年)冬,鳳翔大雪,城中食盡,死者不計其數。天復三年(903年),正月六日,李茂贞请昭宗诛宦官“四贵”,中尉韩全诲、张彦弘、枢密使袁易简、周敬容四人被斩首,以宦官第五可範續任左军中尉,仇承坦为右军中尉,王知古为上院枢密使,杨虔朗为下院枢密使。是夜,又斩殺神策都将李继诲、李彦弼等二十二人,茂貞亦斬其義子凤翔裨将李继筠。次日李茂貞以韓全誨等二十二人首級,傳首梁軍,與朱全忠和解,全忠遣李振奉表入谢。不久崔胤又搜誅鳳翔扈從宦官七十二人,朱全忠再令京兆密捕致仕老宦官,再杀九十人。李茂贞護送昭宗出城,昭宗回到長安。.
查看 朱温和韓全誨
莊森
莊森,乳名行一郎,字文盛。入閩莊姓始祖,。.
查看 朱温和莊森
鎮國軍節度使
鎮國軍節度使,簡稱鎮國節度使、華州節度使,為唐朝、五代關中地方的藩鎮節度使之一。.
查看 朱温和鎮國軍節度使
遼史人物列表
本条目中列出《辽史》中出现的人物。.
查看 朱温和遼史人物列表
聖冊
聖冊(905年—911年)是朝鲜半岛后三国摩震君主弓裔之年號。.
查看 朱温和聖冊
萧顷
萧顷(《旧五代史》卷四十一《旧五代史》卷五十八),字子澄,中国唐朝及其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继政权后梁、后唐官员,后梁年间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萧顷
青山县
青山县是隋代、唐代时曾经设立过的县份。治所在今河北省内丘县大孟村镇西的东青山村。.
查看 朱温和青山县
静海军节度使
静海军节度使(),又稱交州節度使、交趾節度使,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在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设置的藩镇,于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仍作为宋朝皇帝赐予越南丁朝、前黎朝、李朝和陈朝各朝君主的加官,直到宋朝灭亡以后方才停止使用。.
查看 朱温和静海军节度使
顾彦晖
顾彦晖(《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一),晚唐军阀,大顺二年(891年)继承其兄顾彦朗为东川节度使,直至为前盟友王建所败,举家自杀。.
查看 朱温和顾彦晖
袁袭
袁袭(),庐江人。晚唐军阀杨行密的谋士。.
查看 朱温和袁袭
袁象先
袁象先(?据《旧五代史》卷三十二,同光二年六月甲戌(924年7月11日),宋州奏报李绍安死讯,但消息传递需要时间,李绍安实际死亡的日期应在此之前。),后唐庄宗年间短期名为李绍安,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他是后梁开国之君梁太祖朱全忠的外甥,弑朱友珪、立朱友贞。后梁灭后降后唐。.
查看 朱温和袁象先
裴贽
裴贽(),字敬臣,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于900年-903年间为宰相。天祐二年(905年),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准备篡位,对高官实施大清洗。裴贽没有成为第一波清洗的目标,但最终还是被贬并遭赐死。.
查看 朱温和裴贽
西秦王爺
西秦王爺,又稱西秦尊王,戲神,是戲曲界的保護神,俗稱「公子爺」、「西秦王」、「秦王」。一般戲曲界,亂彈、潮州西秦戲、北管福祿派奉祀「西秦王爺」,北管西皮派奉祀另一神「田都元帥」,早期各個劇團時常械鬥,各以所奉的神像相互叫陣。今日由於藝師與戲班的交流,臺灣的劇團常有兩神兼奉的現象。.
查看 朱温和西秦王爺
襄城县
襄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许昌市下属的一个县。古称氾城。面积92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83万。县政府驻城关镇烟城东路。.
查看 朱温和襄城县
馬希聲
馬希聲(),字若訥,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是楚王馬殷的次子,馬殷在位時任武安節度副使,为其内定的接班人。妻杨氏。 929年,马希声听信后唐和荆南离间,排挤谋主高郁,高郁因而口出怨言,马希声恼怒,没有告知马殷,就以谋反为由诛杀高郁亲党。马殷虽然为高郁之死大恸,却没有处罚马希声。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馬殷去世,馬希聲繼立,不稱王,只稱藩鎮。後唐則任命馬希聲武安、靜江節度使,兼中書令。馬希聲聽說朱全忠喜歡吃雞,很是羨慕,因此繼位後,每天都殺五十隻雞做菜;服喪期間也沒有哀傷的表情,馬殷要下葬時,還吃了好幾盤雞肉。 長興三年(932年)馬希聲去世,弟馬希範繼立。馬希聲在位時並未稱王,只在死後被追封為衡陽王。 妻杨夫人。 Category:馬楚君主 Category:马殷儿子.
查看 朱温和馬希聲
马殷
楚武穆王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王。.
查看 朱温和马殷
諸葛爽
諸葛爽(),山东博昌人,生年不详,唐朝将领,一度控制河陽,在朝廷和黄巢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齐政权之间摇摆不定。.
查看 朱温和諸葛爽
高季興
楚武信王高季兴(),原名高季昌,因避后唐庄宗李存勗祖父李国昌的名讳,改为季兴,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國时期荆南建立者(楚王),以江陵一城周旋于中原、诸侯之间,长于纵横之术。自称东魏司徒高昂之后。 高季兴幼年为汴州商人李七郎(李七郎后为朱全忠义子,改名朱友让)家奴,后为朱友让收为义子,改姓为朱,由此得入军门,为朱全忠亲随牙将,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唐昭宗授“迎銮毅勇功臣”之号,迁宋州刺史。又随朱全忠扫荡青州,累功升颍州防御使,并復姓高氏。907年朱全忠称帝,建立后梁,授其为荆南节度使。但由于战乱,本来荆南所辖八州只有江陵一城为季昌所领。开平二年,与雷彦恭、马殷、杨行密鏖战,互有胜负。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平四年,大败马楚于油口。后梁末帝朱友贞乾化三年(913年),被册封为渤海王。是年九月,季昌私造战舰五百艘,招募亡命之徒,与杨吴、前蜀交好,后梁对其失去控制。乾化四年(914年)春正月,季昌試圖攻取前蜀的夔、万、忠、涪四州,結果大敗而還。贞明三年,季昌修筑堤坝以防长江水患,荆南人称高氏堤。龙德元年,季昌命都指挥使倪可福修江陵外城。 至后唐灭梁,高季兴向后唐称臣,携300骑入朝觐见,升中书令。在唐时建议李存勗攻取前蜀,李存勗认为十分有道理。但险些为后唐所留,季兴丢弃辎重和随从,连夜赶路才侥幸逃脱。回到江陵后,季兴认为李存勗耽于声色,定不能长久,于是修缮城池,招纳梁军旧部,以备万全之策。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后唐帝李存勗为笼络其心,册封其为南平王。随即与后唐一同攻蜀,不克而还。而蜀国仍被灭亡。消息传至荆南,季兴为之前给后唐出计而感到十分懊悔。高季兴在荆南,常截留各国供品,或也为讨得赐物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时称「高赖子」。 其后后唐灭前蜀,未几,又逢后唐的鄴都之變,李存勗被杀,天成元年,季兴趁机向李嗣源要回了夔、忠、万、归、峡五州。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厚颜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唐明宗李嗣源怒其无耻,罢其官爵,发湖南和蜀地两地兵马来--,荆南不敌,辖地日蹙,求兵于南吴。后因江南雨季,粮草不济,后唐罢兵,方才逃此一劫,此后归顺南吴,得封秦王。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马楚兴师进攻江陵,季兴不敌。九月,在白田击败楚军。然而后唐又兴兵来攻。十二月十五日(阳历为929年1月28日)高季兴病死,时年七十一。葬于江陵城西的龙山乡。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始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武信(楚武信王),故南平又被称为北楚。.
查看 朱温和高季興
高万兴
万兴,五代将领,字鼎臣,河西(道治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一说延州人。 高万兴出身行伍。高万兴祖父高君佐,官至鄜延节度判官。父高怀迁,为本郡牙将,都押衙。高万兴与弟弟高万金都有武才,效命本军。自从王行瑜战败后,鄜延州县都被李茂贞强占,李茂贞以其部将胡敬璋为节度使,高万兴为胡敬璋部骑将,兄弟们都有战功。邠宁节度使杨崇本是李茂贞义子,改名李继徽。朱温杀害唐昭宗,李茂贞、李继徽和西川节度使、蜀王王建兵会岐阳,讨伐朱温,朱温派王重师守雍州、刘知俊守同州抗拒。李茂贞与王建会兵以图讨伐,久战无功。 天祐五年(908年)冬,胡敬璋卒,杨崇本以他的爱将刘万子为鄜延节度使,刘万子凶暴失士心。杨崇本被后梁所攻。天祐六年(910年)二月,刘万子葬胡敬璋,高万兴与其弟高万金乘发丧之日,纵兵击杀刘万子,归降朱温。朱温授高万兴为鄜延招抚使,高万兴与刘知俊合兵攻收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坊州(今陕西省黄陵县东南)、丹州(今陕西省宜川县)、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北)等州,朱温分四州为忠义军节度使(治延州、代管丹州)、保大军节度使(治鄜州、代管坊州)两镇,以高万兴、高万金为节度使。高万金卒,后梁以高万兴兼兼领彰武、保大两镇节度使,为延州节度使。官至太师、中书令,封北平王。任内于禧州开场卖颗盐,取代原来专盐市场。唐庄宗灭后梁,高万兴入朝,参预郊礼陪位,还镇。后唐仍授高万兴旧职,官爵如故。兼彰武(治延州)、保大两镇节度使。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高万兴卒于官任,其子高允韬权典留后。.
查看 朱温和高万兴
高郁
郁(),五代十国时期政权马楚的谋主,幫助马楚开国之君马殷巩固权力建立楚国。马殷晚年,为马殷之子和最终继承人马希声所恨,后者不经马殷首肯就于天成四年(929年)下令处死了他。.
查看 朱温和高郁
高汉筠
汉筠(),字时英,唐朝末年齐州历山人,在五代十国时期先后效力后梁、晋国、后唐、后晋。.
查看 朱温和高汉筠
魏博
魏博,唐朝地名。“魏博”一词原为魏博节度使简称,代指魏博地区。《元和郡县图志》载魏博节度使所辖州六: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县四十三。治所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所在地区地处河北南部、黄河以北,西依太行,东南靠黄河,南为河南。 明代王夫之言,魏博者,天下强悍之区。认为汉光武自用河北之兵以平寇乱,遂屯兵黎阳,定为永制,而东汉以强。认为其民习于强而以弱为耻。唐藩镇时代,河北藩镇倚魏博之强而存在。黄巢横行天下,却从未侧目河北。 Category:魏姓.
查看 朱温和魏博
魏國太夫人何氏
何氏(),五代十国赵王王镕的母亲,王景崇的妻子。 以她封號及姓氏看來,可能是何氏魏博節度使 (何進滔,何弘敬,何全皞祖孫三代)親屬。883年,丈夫逝世。年仅十岁的王镕继任成德节度使,一直接受母亲的抚养教导。史称何氏“有妇德,训镕严”。后梁开平四年八月初三(910年9月9日),何氏去世,梁太祖朱温派使者前去吊唁,起用守丧期间的王镕,授予官职。王镕在母亲去世后,开始放纵自己,黩货财,姬侍千人,仪服僭上,求长生不老,最后终于身首异处。.
查看 朱温和魏國太夫人何氏
魏王
魏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查看 朱温和魏王
许寂
许寂(《旧五代史》卷四十八),字闲闲,《旧五代史》卷七十一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前蜀官员,在末代皇帝王衍年间拜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许寂
许德勳
许德勋(),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开国者马殷的重要将官。.
查看 朱温和许德勳
诸葛仲方
诸葛仲方(),唐朝末年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之子。 光启二年(886年)十月,诸葛爽去世,在帐中将刘经、泽州刺史张居言拥戴下,诸葛仲方自称留后。刘经惧怕河南尹、东都留守李罕之难以驾驭,与张居言想除去他,刘经亲自引兵镇洛阳。李罕之擅杀和自己有矛盾的部曲郭璆,军中不悦,刘经趁机煽动军众袭渑池李罕之寨,李罕之军乱,退守乾壕,刘经追击急攻,反为所败,退守敬爱寺(一作圣善寺),李罕之乘胜入屯洛阳苑中飞龙厩,激励其众攻敬爱寺,数日后趁风纵火,尽烧刘经军,刘经军众逃窜,被追斩殆尽。刘经退回河阳。李罕之进逼河阳,屯巩县、洛口,将要渡过汜水,刘经遣张居言率军去河上拒敌。当时诸葛仲方年幼,刘经主政,诸将心多不附。张居言秘密与李罕之通好,被刘经得知,张居言害怕,渡河投靠李罕之,合兵攻刘经,为其所败,退守怀州。 十二月,叛将奉国军节度使秦宗权部下决胜指挥使孙儒攻陷河阳军,诸葛仲方乘轻舟与刘经、王虔裕等出奔汴州投靠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河阳军为孙儒所据,孙儒自称节度使。 此后史书没有诸葛仲方的记载。.
查看 朱温和诸葛仲方
谢彦璋
谢彦璋(),史书多作谢彦章,字光远,唐朝末年许州舞阳县人,《梁故匡国军节度陈许蔡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守许州刺史充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兼御史大夫陈留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谢公墓志铭并序》后梁将领。《旧五代史》卷一十六《新五代史》卷二十三.
查看 朱温和谢彦璋
谭全播
谭全播(834年? - 918年?《十国春秋》卷八《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字勇,在五代十国早期的乾化三年(913年)至贞明四年(918年)间统领虔州。他曾长期担任统治虔州25年的卢光稠的军师,卢光稠死后,虔州经历了几次政权更迭,最后虔州人推谭全播为首。贞明四年,谭全播兵败于杨吴,虔州被杨吴吞并。谭全播不久死去。.
查看 朱温和谭全播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朱温和資治通鑒
贺德纶
贺德纶(),又名贺德伦,河西部落的胡人之后,五代时期后梁将领。 父贺怀庆是滑州军的小校。贺德纶少年时为滑州军牙将。朱温总领四镇,贺德纶以军功历任刺史、留后,迁平卢军节度使。915年三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死,后梁将魏博镇分割,以贺德纶继任魏博节度使,张筠为相州节度使。当月二十九日夜,杨师厚的亲军银枪效节都发动叛乱,贺德纶部众被杀光,自己被囚于别馆,乱军首领张彦逼迫他写信给河东的晋王李存勖求援。李存勖立即率军自黄泽岭东下,至临清与赵州的李存审会师,贺德纶暗中派遣从事司空颋向李存勖告发张彦等人凌辱之事,并称:“若不剪此乱阶,恐贻后悔。”李存勖进军永济,张彦带着银枪效节五百人谒见,李存勖将他们包围,在城楼上宣示:“汝等在城,滥杀平人,夺其妻女,数日以来,迎诉者甚众,当斩汝等,以谢鄴人。”斩张彦等八人,将银枪效节都收编为帐前银枪,然后进入魏州,贺德纶奉上符印归降,魏博镇遂归于后唐。贺德纶被授予云州节度使(又名大同军节度使),举族迁于晋阳,监军张承业将他留在了晋阳。916年二月,后梁许州匡国军节度使王檀乘着李存勖在河北大战无暇回师,领兵从阴地关急袭晋阳,贺德纶部下多逃亡,张承业惧其为变,遂将德纶并其部曲尽杀之。.
查看 朱温和贺德纶
贺瓌
贺瓌(),字光远,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 早年是濮州剌史朱瑄的小兵,光启初年,朱瑄擔任天平节度留后(今山东东平),以贺瓌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二年(895年),宣武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市)朱温率军攻讨朱瑄堂弟泰宁节度使(今山东兖州)朱瑾,朱瑄派遣贺瓌前往救援。贺瓌與何懷寶、柳存等數十人皆被朱温所擒,郓州将吏全部斩首,唯不殺贺瓌,授检校左仆射。朱温后来篡唐建立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授贺瑰湘州刺史,加检校太傅。贞明二年(916年),贺瓌为西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率军讨击岐王李茂贞。贺瓌破泾州,以功授宣义节度使(今河南滑县东滑县城)、同平章事,又授北西行营招讨使。時人稱賀瓌能將步軍,谢彦章能領騎士。贞明四年十月,与谢彦章不合,以谋叛的罪名杀谢彦章及濮州剌史孟审澄。晋主知谢彦章已死,亲率大军至梁都。贺瓌與晉軍對抗於胡柳陂(在濮州境内),晋大将周德威父子战死,晋军大败。李嗣昭、李建及收集晉兵再戰,梁兵又溃败。贞明五年,李存审率军至濮州北部的德胜,贺瓌進攻德胜南城,賀以十多艘戰船橫於河中,晉軍终不能克,李建及率死士三百人,手執戰斧,乘船至河中,砍断竹索,梁兵死傷慘重。晋兵遂得以渡河。贺瓌退屯行台村(今范县南),不久病卒。赠侍中。 女婿和凝。.
查看 朱温和贺瓌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該時期的越南受中國的隋、唐等王朝統治,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此一時期的起迄時間,越南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定為603年至939年;另有定為602年-905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隋朝及唐朝統治,並過渡至獨立建國的時期。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將劉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勢力,將今越南北部直接置於隋朝的統治之下。621年,唐朝取代隋朝並繼續統治安南,並設置都護府(曾稱作交州總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護府、鎮南都護府等)及節度使等軍政官署,管轄當地。在第三次北屬期間,該地曾爆發多起民變,並受環王國(位於現今越南中、南部)、闍婆(位於爪哇)、南詔國(位於中國西南)的侵擾。到唐末五代時期,曲承裕成為靜海節度使,其後,越南人士逐漸取得自主權力,標誌著第三次北屬時期結束。.
查看 朱温和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越南自主時期
越南自主时期()指的是越南历史从905年至938年期间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里,越南仍为中国统治下的领土,但由越南人担任最高行政长官,并事实上拥有自治权。.
查看 朱温和越南自主時期
趙崇 (唐朝)
赵崇(),唐朝末年官员,官至尚书仆射。.
查看 朱温和趙崇 (唐朝)
鹿晏弘
鹿晏弘(),许州人,唐末將領,楊復光屬下。.
查看 朱温和鹿晏弘
黎球
黎球(?—911年/912年《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镇南留后卢延昌游猎无度,百胜军指挥使黎球杀之,自立;将杀谭全播,全播称疾请老,乃免。丙辰,以球为虔州防御使。未几,球卒,牙将李彦图代知州事……),一作黎求,军官,在五代十国早期的911年杀害虔州长官卢延昌后短暂成为虔州长官,但不久就死了。.
查看 朱温和黎球
黃巢之亂
黃巢之亂,是唐僖宗時由私鹽商人黄巢為首的民變,近年亦有學者稱黃巢民變,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禍延唐朝半壁江山,時間長達十年,造成的死亡人數難以估計,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加速唐朝滅亡。.
查看 朱温和黃巢之亂
黄峭
黃峭(),讳嶽,字峭山,又字仁静,号青岗。福建绥城县昼锦乡和平里坎头村上井人(今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上井),生于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四月十五日戌时。 黄峭娶三妻(官氏、吳氏、鄭氏),各生七個兒子,共有兒子二十一個,有孫百餘人。951年,黃峭將十八個兒子遣至各地,有「遣子詩」--:“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兒郎當自強。”他是江夏黄氏的始祖,子孙遍布福建、江西、广东、台湾。 一些记载中黄峭曾荣登进士,而也有考证其并非进士出身。.
查看 朱温和黄峭
黄巢
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時人。初為鹽幫首領,售私鹽為業,後成民變軍首领,曾自立为帝,尊号为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国号大齐,年號金統,史稱黄巢之亂。黃巢退敗時死於部下之手。野史有稱「黃巢殺人八百萬」惡名。.
查看 朱温和黄巢
齊克讓
齊克讓(?),唐朝将领,兗州泰宁军节度使,曾抵抗黄巢之亂,战败后回镇,886年遭假意為女婿的朱瑾奇袭,逐出兗州,此后不知所踪。.
查看 朱温和齊克讓
龐師古
師古(),初名從,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人。唐末朱溫將領。 早年從黃巢為盜,後事朱溫甚謹,未嘗離開。後為裨將,屢從朱溫征戰,先後破黃巢、秦宗權,累有戰功。又代朱溫之子朱友裕領軍,下徐州,時溥自焚死,又破朱瑾於清河。累官至徐州節度使、檢校司徒。乾寧四年(897年)九月,朱全忠派遣龐師古與葛從周分統大軍,渡淮伐杨行密,希圖一舉削平淮南。龐軍屯于清口(今江蘇淮陰),葛從周率步騎萬人從霍丘(今屬安徽)渡淮河為西路,楊行密親自領兵迎戰,師古駐軍寨地低下,或曰:“營地汙下,不可久處。”师古不听,说非太祖之命不妄动,“師古恃眾輕敵,居常弈棋”。楊行密乘夜掘開河堤,淹其军,十一月初二,楊行密令朱瑾与淮南将领侯瓒率骑兵五千人襲擊龐師古,師古兵败死于阵中。葛從周退兵,至渒河,朱瑾又敗之,返京者不足千人,史稱“淮南之战”。.
查看 朱温和龐師古
辩州
辩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九年(635年)改南石州置,治所在石龙县(今广东省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化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南部地。天宝、至德间曾改为陵水郡。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以“辩”、“汴”音近,改名勋州。五代南汉复旧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为化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查看 朱温和辩州
近親性交
近親性交,是指在近親之间所发生的性行为。但這種行為通常與近親婚姻一起被混為一談,被視為是。 性交的發生可分為合意性交與非合意性交(如強制性交、乘機性交等準強制性交犯罪行為)。如非合意性交,必屬非法。在合意性交部分,在多數現代文化的道德觀無法接受,於重視人倫的中華文化圈,近親性交属于亂倫的範圍。在法律面上,各地区採取的立場不同,有的採取放任的態度(如西班牙、法國刑事法),有的採取制裁的態度(如香港、德國刑事法),有的採取非刑事化的態度而認為是需要治療的心理疾患(如羅馬尼亞刑事法)。但因為各文化對性行為和近親定義不同,所以對近親性交的定義也有很大差異。 參照東西方的文明史,可知近親性交,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卻又甚少提及的(直至今日)。在有些社会如古埃及,兄妹、姊弟、父女、母子乱伦很常见,目的是为了保持皇家血统的纯净。近年來性科學的知識與尺度較為進步開放,以及男女平權觀念的普及,各國陸續對於近親性交開始有著手進行小規模的統計調查。在基督宗教和佛教影響力較大的國家中,近親性交的比率大約從3%到10%間,西亞(中東)、非洲、南亞等則可攀升到44%甚至大於50%,如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等。 另有非因為文化或法律限制造成的近親性交,即近親性侵。如2010年索馬利亞發生飢荒,大批難民逃往肯亞,難民營發生了性侵婦女,並逼迫兄妹在大庭廣眾下性交的慘事;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十五歲以上的女性超過半數有被強迫性交、性虐待、近親性侵的經驗。在巴勒斯坦的-zh-hans:纳布卢斯;zh-tw:納卜勒斯;-省,由於以色列軍隊對居民的自由、財產、就業等作了很大限制,當地有著長期的文盲、貧窮、就業問題,近親性交與通婚也相當普遍。.
查看 朱温和近親性交
霍存
霍存,洺州曲周人,五代初年將領,義子霍彥威。 早年是黄巢的将领,善骑射,朱溫在王滿渡(今河南中牟北)大敗黃巢,霍存和葛從周、張歸霸、李讜等人一同投降朱溫。秦宗权攻汴州,霍存以三千人夜破张晊栅,又以骑兵破秦贤,斬杀三千人。 景福二年(893年)二月,時溥困於朱全忠大軍,向兗州節度使朱瑾求援。朱瑾發兵二萬救徐州,霍存立即發起攻勢,並與朱溫子朱友裕在彭城附近的石佛山下合擊,大敗朱瑾軍。但最後,霍存阵亡。.
查看 朱温和霍存
霍彦威
霍彦威(《旧五代史》卷六十四),924年-926年间名为李绍真,字子重,谥号晋忠武公,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和后唐将领。.
查看 朱温和霍彦威
霸府
府,或稱霸府政治,乃指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勢力強大,並且擁有架空朝廷實力,最後篡位自立、終成帝業的藩王或權臣的府署宅第。語出自《晉書 ·孔愉丁潭等傳論》:「咸以篠簜之材,邀締構之運,策名霸府,騁足高衢。」《梁書 ·臧盾傳》: 「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為驃騎刑獄參軍。.
查看 朱温和霸府
胡规
胡规(), 唐朝末年兖州人。一名瑚儿。 最初效力泰宁军节度使(军部在兖州)朱瑾,为中军都校。《旧五代史》卷一十九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攻打兖州。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十一月,朱瑾堂兄齐州刺史朱琼投降朱全忠,朱全忠让朱琼招降朱瑾。朱瑾率领精骑隔着护城河与朱全忠谈笑如常,派胡规持书信、钱币去朱全忠军门诈降,要朱琼亲自来取符节,朱全忠不防,朱琼被朱瑾擒杀,朱全忠军大惊而去。 四年(897年)正月,朱瑾出奔,朱全忠夺取兖州,胡规与兖州牙将阎宝、康怀贞归顺宣武军,朱全忠提拔了他们,署胡规为宣武军都虞候。胡规帮助葛从周讨伐成德军、义武军,随张存敬攻克晋州、绛州,都有功,被署为河中都虞候,处理盐务。天复年间,朱全忠讨伐劫持昭宗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胡规权知洽州。昭宗回到长安,诏授胡规为皇城使。昭宗迁都洛阳,以胡规为御营使,到洛阳后,授胡规内园庄宅使。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四月,追斩魏州叛将李重霸。七月,辅佐李周彝征讨相州,独当一面,立有军功,回军后,权知耀州事。次年,讨沧州,任诸军壕寨使。 朱全忠受禅建立后梁,除授胡规为右羽林统军,不久协助刘鄩统兵收复潼关,擒叛将刘知俊弟刘知浣献上,于是被任为右龙虎统军兼侍卫指挥使。乾化元年(911年),诏修洛河堤堰,军士因而过度砍伐百姓园林,河南尹张宗奭奏其事,时任北面招讨使的胡规及其子胡义方因此获罪被军法处置,胡规被赐死。.
查看 朱温和胡规
郭禹
成汭(),又名郭禹,山东青州人,唐末五代时任荆南节度使。 早年浪蕩,因醉酒杀人,遂落髮為僧,亡命天涯,改名“郭禹”。當時荆南遭兵禍,人口頓減。唐僖宗朝,投奔荆南节度使陈儒,被任命为裨校。淮南节度使高骈手下大将张瓌、韩师德因受吕用之排挤,投靠荆南,陈儒命他们討伐朗州刺史雷满,张瓌反回兵杀陈儒,自称节度使。张瓌对郭禹的勇武颇为忌惮,郭禹于是率千余人南奔归州,据城自称刺史,招徕流亡,勤加训练,拥有精兵三千人。 曾投降黄巢的原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垂涎荆南富庶,遣其弟秦宗言来攻,张瓌固守二年之久,城中死者相继,以至人相食,但秦宗言最终不能攻克,退兵。886年,秦宗权又命山南东道留后赵德諲包围江陵,张瓌向郭禹求救,郭禹与峡州刺史潘章联兵来援,赵德諲退走。887年十二月,赵德諲再次围攻江陵,城中力疲,复州长史陈璠斩张瓌出降。赵德諲破城后,尽掠城中财物,留下大将王建肇守城。888年四月,郭禹从归州出兵,先袭破清江,擒守将牟权,再攻江陵,击败王建肇,王建肇逃奔黔州,郭禹接管荊南。 郭禹恢复姓名为成汭,重用贤士贺隐,勤政爱民,招集流亡人士,减免赋税,養兵五萬人,稱雄一方。彦若有詩:“南海黄茅瘴,不死成和尚。” 后朝廷任成汭为荆南节度使,后又封检校太尉、中书令、上谷郡王。903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攻打驻守鄂州的武昌军节度使杜洪,杜洪求救于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朱全忠通知成汭和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武贞军节度使雷彦威一同出兵相救。成汭不听掌书记李珽劝阻率舰队去鄂州想夺淮南的地盘,但未至鄂州,马殷、雷彦威就合兵攻取江陵,劫掠人财。成汭因此军心涣散,所率巨舰又被杨行密部将李神福烧毁,无家可归,投水自杀。除江陵被雷彦威占领外,夔、施、忠、万四州也被西川节度使王建兼并,成汭的基业毁于一旦。 成汭晚年,诸子因被成汭岳父所谮,都被成汭放逐,成汭因而绝嗣。906年夏,朱全忠上表称成汭死于国事,请唐哀帝在荆门为他立庙,获得批准。.
查看 朱温和郭禹
郭承汾
郭承汾(),字懋袞,號賢水,福建晋江县(今晋江市)人。明朝末科进士,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
查看 朱温和郭承汾
赫连铎
赫連鐸(),晚唐吐谷浑军阀,和沙陀首领李克用素有仇怨,终于乾宁元年(894年)被李克用所杀。.
查看 朱温和赫连铎
赵 (五代)
赵(907年—921年),五代十国初期成德節度使王镕在成德镇州(今河北正定)建立的半独立政权。907年,王镕被朱温封为赵王。在朱温征服罗绍威后,王镕投靠李存勖。其后,王镕在李存勖、后梁之间周旋,921年,被义子张文礼所杀,后来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瑾为李存勖所灭。.
查看 朱温和赵 (五代)
赵德諲
赵德諲(),封爵淮安郡王,晚唐军阀,最初在僭称帝号的秦宗权帐下为将。秦宗权近乎失败时,赵德諲转而效忠唐朝,控制忠义镇(军部在今湖北襄阳),死后儿子赵匡凝继为忠义节度使。.
查看 朱温和赵德諲
赵德钧 (五代)
赵德钧(),本名赵行实,李存勖统治年间名为李绍斌,封北平王,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晋国及其后身后唐将领。后唐末年,他奉末代皇帝李从珂命迎战反叛的李从珂养妹夫自建后晋的石敬瑭与契丹太宗皇帝率领的契丹盟军。但赵德钧意图获取契丹太宗支持推翻后唐的谈判失败后,即被契丹后晋联军击败,他被迫投降契丹,在囚禁中死去。.
查看 朱温和赵德钧 (五代)
赵匡凝
赵匡凝(),字光仪,生年不详,蔡州人,唐朝末年军阀,封楚王,自景福元年(892年)为忠义军节度使统治忠义军,一直至天祐二年(905年)被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所败。.
查看 朱温和赵匡凝
赵匡明
赵匡明(),字赞尧,晚唐军阀,天复三年(903年)—天祐二年(905年)以节度使身份控制荆南,与兄忠义节度使赵匡凝组成权力同盟,直至兄弟俩都被大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所败。他们败逃,领地被朱全忠兼併。.
查看 朱温和赵匡明
赵凤
赵凤(),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的官员,唐明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赵凤
赵光裔
赵光裔(),字焕业,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官员,曾担任宰相超过20年。.
查看 朱温和赵光裔
赵犨
赵犨(),中国唐朝末年军阀,据点在陈州。是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的可靠盟友,子赵岩为朱全忠女婿且在朱全忠建立后梁后在后梁为官。.
查看 朱温和赵犨
赵锽 (唐朝)
赵锽(),晚唐军阀,从887年为宣歙观察使起管治宣歙直至889年死于敌人杨行密之手。.
查看 朱温和赵锽 (唐朝)
赵损
赵损(),中国五代十国政权南汉官员,拜宰相大约一年。.
查看 朱温和赵损
開平 (年號)
開平(907年四月-911年四月)是后梁太祖朱全忠的年号,共计5年。闽太祖王審知在开平三年至五年(909年四月-911年四月)亦用此年号。.
查看 朱温和開平 (年號)
薛平貴
薛平貴,或作石平貴,中國戲曲與民間故事中的虛構人物,並非史實人物,在中國的各種戲劇中,《薛平貴》都是著名劇目。歌仔戲《薛平貴》的一段唱詞:「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放下西涼無人管,一心只想王寶釧。」琅琅上口,通稱《我身騎白馬》。京剧也有著名折子戏《武家坡》:「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一似孤雁归来。.
查看 朱温和薛平貴
薛志勤
薛志勤(),小字鐵山,蔚州奉誠(治今河北蔚县)人。 早年是雲州牙将,是振武节度使(治朔州)李國昌的亲信。乾符五年(878年)与李盡忠、康君立等共推國昌之子李克用为留后,以功授右牙都校。 薛志勤曾隨李克用入長安镇壓黄巢,李克用每日派他夜袭长安,放火焚烧仓库,使黃巢不得安寧。李克用至汴州,朱溫在上源驿置酒席为李克用庆功,礼貌恭敬,李克用卻邊喝酒邊罵朱溫。朱溫心裡很不平,但故作鎮定,半夜趁李克用大醉,發兵包圍上源驿。李克用被部下郭景銖用冷水潑醒,與薛志勤对门外射击,射死數十人。不久天降大雨,薛志勤扶着李克用翻墙突圍,縋城得出,監軍陳景思等三百多人不及逃出,全被誅殺。官至昭义节度使。 光化元年(898年)十二月,薛志勤死,李罕之乘其喪,自澤州率眾攻佔潞州(今山西长治),自称留后。.
查看 朱温和薛志勤
薛贻矩
薛贻矩(《大梁故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判建昌宫事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赠侍中薛公墓志铭并序》《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字熙用,一字式瞻,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旧五代史》卷一十八中国唐朝及随后的后梁官员,在后梁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薛贻矩
薛阿檀
薛阿檀(),唐朝末年武将。效力军阀李克用。 中和三年(883年),李克用受任镇压黄巢之乱,被任为东北面行营都统使,从夏阳渡河,留薛阿檀扼津口。黄巢被平定后,李克用被任为河东节度使。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河南尹张全义驱逐河阳节度使李罕之,自兼河阳节度使。李罕之投靠李克用。三月,李克用以其将康君立为南面招讨使,督李存孝、薛阿檀、史俨、安金俊、安休休五将率七千骑助李罕之反攻河阳。张全义求助于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四月,朱全忠遣其将丁会、葛从周、牛存节率兵数万救河阳,打败河东军,安休休惧罪逃到蔡州。宣武军分兵欲断太行道路,康君立等惧怕,引兵回师。 后来唐昭宗讨伐李克用,大顺元年(890年)九月,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大同军防御使赫连铎以蕃、汉兵三万攻雁门,薛阿檀与河东将李存信击败之。十一月,李克用遣李存信、薛阿檀在阴地抵抗朝廷军队,三战三捷,参与讨伐战的鄜坊、定难、邠宁、凤翔军都渡河西归,于是打败朝廷军队。 李克用又攻赫连铎治所云州,以骑将薛阿檀为前锋,设伏河上。赫连铎以精骑追杀薛阿檀,到河边后伏兵发作,赫连铎大败,河东军擒其将贾塞儿,遂围云州并攻陷。 后来李存孝反叛李克用,于乾宁元年(894年)三月被诛杀。薛阿檀之勇与李存孝相当,诸将嫉恨他,他不得志,秘密勾结李存孝;李存孝被诛,薛阿檀担心事泄,自杀。 A Category:唐朝军事人物 Category:唐朝自杀人物.
查看 朱温和薛阿檀
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百餘年直至唐朝滅亡。 其發生是由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鎮割據基本上是安史之亂的延續;唐亡以後出現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鎮割據的延續,直至宋太宗979年灭北汉。藩鎮割據的問題對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產生重大影響。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与动乱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黄巢之亂以后,“天下分裂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國,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實際上,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間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大约110多年时间里,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藩镇数目最多也大体固定在46个左右。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p.17-29, 77-1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只是事實上,李唐皇室大权旁落,無法完全控制節度使,但節度使也不像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般,完全不受中央政府控制。.
查看 朱温和藩鎮割據
闽 (十国)
闽(閩東語:Mìng;閩南語:Bân;),五代十国的十國之一,由閩太祖王審知於909年時所建立。933年,閩惠宗王廷鈞稱帝,定國號大閩。943年,富沙王王延政在建州自立反抗景宗王延羲,並一度將國號改為大殷。閩國內亂造成最後被南唐所滅。閩國前後共歷經6位君王的統治,享國37年;而若從王潮攻佔福州當上福建節度使開始算起,王閩皇族統治福建共長達55年。.
查看 朱温和闽 (十国)
董璋
董璋(),後梁將領,後歸附後唐。.
查看 朱温和董璋
葉子戲
葉子戲或葉子格戲,視乎年代與語境,可以解作類似陞官圖之骰戲、可能是後世「馬弔」的原型遊戲、馬弔遊戲、用馬弔牌玩的牌戲統稱,或一般紙牌戲的泛稱,是一個具多重意義的詞彙。.
查看 朱温和葉子戲
葛從周
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
查看 朱温和葛從周
钟匡时
钟匡时(),钟传长子。中国唐朝末年军阀,在统治镇南军20年的其父钟传死后短暂控制镇南军。他接手不久,敌对军阀淮南节度使杨渥就败俘了他,控制了镇南军。.
查看 朱温和钟匡时
钱宽
钱宽(),字宏道,唐朝末年杭州临安人,为杭州平民,是钱镠的父親。 钱镠在唐朝末年平定刘汉宏之乱,888年,唐朝封钱镠为检校司空,封钱宽为威胜军节度推官、检校尚书。895年四月十八,钱宽去世,享壽六十一,唐廷追封尚书左仆射。之后累封为职方郎中、太府少卿、礼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中书令。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在杭州建立吴越国。910年,钱宽被后梁太祖朱温封為国王,諡號英显王,在安国衣锦军建庙。.
查看 朱温和钱宽
钱宙
钱宙,字遵古,唐朝末年杭州临安人,为杭州平民,是钱宽的父親,钱镠的祖父。 钱宙喜欢读扬雄的《太玄》,859年薨。钱镠已经发迹。唐廷追封太府卿、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在杭州建立吴越国。910年,钱宙被后梁太祖朱温封為国王,諡號建初王,在安国衣锦军建庙。.
查看 朱温和钱宙
钱铎 (吴越)
钱铎,杭州临安人。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大臣,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钱铎是钱宽第四子,是吴越武肃王钱镠的弟弟。钱铎跟随其兄钱镠征战多年,官至睦州(治今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刺史、都指挥使等职。907年,朱温灭唐朝,建立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钱镠拜弟弟钱铎为安南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辅佐朝政,多有功绩。.
查看 朱温和钱铎 (吴越)
钱镠
吴越太祖钱镠(),字具美(一作巨美),浙江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開國國王。 唐末跟从石镜镇将军董昌镇压農民反抗軍,任镇海节度使,乾宁年间,击败董昌,占有两浙十三州,后梁开平初年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由於吳越國小力弱,又同鄰近的吳、閩政權不和,投靠中原王朝,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先臣服後梁,又臣服後唐。后唐明宗時因惹怒樞密使安重誨,被削去官職,安重誨死後又恢復。長興三年(932年)病死,葬安國縣衣錦鄉茅山。庙号太祖,諡號武肃王。.
查看 朱温和钱镠
钱沛
钱沛,字子雾,唐朝末年杭州临安人,为宣州旌德县令,是钱宙的父親,钱宽的祖父,钱镠的曾祖父。钱镠发迹后,唐朝追赠钱沛为吏部郎中、谏议大夫,后梁追赠钱沛为吏部尚书、左仆射。 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在杭州建立吴越国。910年,钱宙被后梁太祖朱温封為国王,諡號洪胜王,又作弘圣王。.
查看 朱温和钱沛
蒋玄晖
蒋玄晖(),唐朝末年人,成为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心腹。朱温(朱全忠)控制朝廷後,任命蒋玄晖为枢密使,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将长安城焚烧、拆卸,成为一片废墟。到洛阳后,唐昭宗终日哭泣,朱温恨唐昭宗没有禅位给自己的意思及由蒋玄晖得知昭宗回护自己厌恶的皇长子德王李𥙿,就密令蔣玄暉弑君。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朱全忠派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和蔣玄暉弒殺唐昭宗。当天夜里,朱友恭等率兵上百人闖入內門,玄暉每門留十人,派龙武衙官史太等率众至東都椒殿院,斬殺河東夫人裴貞一,昭儀李漸榮在門外道:“院使(蔣玄暉)莫傷官家(唐、宋對皇帝的俗稱),寧殺我輩。”昭宗聞訊,身著睡衣繞著殿內的柱子逃命,被史太追上,李漸榮以身體護天子,一起被殺,史太又要杀何皇后,何皇后向蔣玄暉求饶,蒋玄晖因朱全忠只令弑君而免其一死。蒋玄晖矫诏称李渐荣、裴贞一弑逆,立辉王李祚为皇太子,更名李柷,监军国事。又矫皇后令,命太子于柩前即位,即唐昭宣帝。 是年十月,朱温返回洛阳,得知昭宗已死,故意假装震驚,伏於棺材大哭说:“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斬殺朱友恭、氏叔琮等人。第二年,朱温命令蒋玄晖趁设宴之机杀害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 朱温想登上皇位,蒋玄晖、宰相柳璨认为应该仿效汉魏以来的规矩,先封大国,加九锡,然后受禅。蒋玄晖和太常卿张廷范又认为天下未定,眼下不宜加九锡。朱温认为他们是不想让自己当皇帝。而何太后也通过宫人阿秋、阿虔联系蒋玄晖,哀求一旦改朝换代可以保全母子。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素与蒋、张不和,趁机诬告蒋玄晖、张廷范、柳璨在何太后居所积善宫刻石像埋下,对太后焚香盟誓复兴唐朝,朱温在十二月十三遣使收斩蒋玄晖,追削蒋玄晖为凶逆百姓;王、赵又诬告何太后和蒋玄晖有染,十二月廿五,朱全忠密令王、赵在积善宫杀死太后,迫昭宣帝敕称太后系私通弑君元凶秽乱宫闱事发而自杀,追废太后为庶人;后又车裂张廷范,斩柳璨于上东门外。.
查看 朱温和蒋玄晖
蒋殷
蒋殷,後梁人。 早年失父,随母至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家,重盈見他可憐,收為養子。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感念王重盈弟王重荣之旧恩,提拔為宣徽院副使。后朱全忠控制朝廷,图谋篡位,枢密使蒋玄晖、太常卿张廷范、宰相柳璨认为天下未定不宜过急,朱全忠不悦。蒋殷和同僚赵殷衡素来与蒋、张不和,就诬告蒋玄晖、张廷范、柳璨与唐哀帝母何太后图谋复兴唐室,朱全忠遂杀蒋玄晖,废枢密使,以蒋殷为宣徽使,赵殷衡为副。蒋殷、赵殷衡又诬告蒋玄晖与何太后私通,朱全忠遂密令蒋殷和赵殷衡缢杀何太后于其住所积善宫,迫哀帝下诏称其系因秽乱宫闱自杀谢罪;并贬杀张廷范、柳璨。 蒋殷与朱全忠庶子郢王朱友-珪-交好。朱友--篡位後,命蒋殷为徐州节度使。朱友珪被杀后,朱全忠嫡子均王朱友贞继位,派其兄弟福王朱友璋代蒋殷为节度使,蒋殷据徐州谋乱,郓州节度使牛存节、刘鄩攻徐州,蒋殷求援于淮南,杨溥遣朱瑾救援,卻被刘鄩击破。王重盈子感化节度使王瓒为免受到牵连,告发蒋殷非王氏子。贞明元年春天,城陷,蒋殷举族自焚死。梁军寻獲尸骨,砍下人头送往汴梁。.
查看 朱温和蒋殷
邓州市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中国河南省直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南阳市南部,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地处南阳盆地中南部,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部位,东际淮海,南控荆襄,西通巴蜀,素有“三省雄关”之称,乃豫州之雄镇。邓州左襟白河,右带丹江,江汉环其前,伏牛耸其后,宛桐障其左,郧谷拱其右,江汉之上游,襄汉之藩篱,秦楚之扼塞,沃野百里,古代邓州地志将邓州描绘为天府首选之地。邓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上郡、望郡和钜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写于邓州的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的发源地、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今日醫術仍盛行不輟。 近年,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河南省重点扩权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市。2014年1月1日,邓州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市,赋予省辖市享有的经济和财政管理权限。邓州市的经济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化纤和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进。.
查看 朱温和邓州市
金华公主
金华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七代皇帝唐懿宗李漼的诸女之一。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金华公主。因为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的混乱,史料失散,所以没有关于金华公主的相关记载。.
查看 朱温和金华公主
金华公主 (后梁)
金华公主,后梁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后梁第一代皇帝太祖朱温之女,嫁罗廷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之长子)。唐朝天祐三年(906年),大姐安阳公主去世,朱温又将女儿金华公主嫁给罗廷规。后梁建立后,开平二年(908年)十月朱温册封金华公主,罗廷规死在父亲罗绍威之前。开平四年(910年)罗绍威死后,次子罗周翰继任魏博节度使。朱温命金华公主出家为尼。.
查看 朱温和金华公主 (后梁)
長城縣
長城縣為一中國古代縣名。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前514—前495年),吳王闔閭派弟夫概在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雉城東南兩里處築城,作為夫概王邑。因城狹長,故名「長城」。.
查看 朱温和長城縣
長樂公主
长乐公主可能是指:.
查看 朱温和長樂公主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查看 朱温和长安
长乐公主 (后梁)
长乐公主,后梁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之女。 她的姐姐安阳公主、金华公主嫁给罗廷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大儿子),普宁公主嫁王昭祚(王镕的儿子)。她在唐末嫁赵岩,赵岩是忠武节度使(陈州)赵犨的次子,她在开平元年(907年)五月十一日被父亲朱温封为长乐公主。赵岩后来得到梁末帝朱友贞的信任,被任命为户部尚书、租庸使,掌握朝政。后梁灭亡后,赵岩被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族。.
查看 朱温和长乐公主 (后梁)
长兴县
长兴县为中国浙江省下辖县份,隶属湖州地级市, 由浙江省直接管辖,属省辖县。长兴县经济较为发达,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能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县(市)的第十四位,全国百强县(市)的第四十五位,2013年GDP总量407亿元,2009年242.32亿元(折合35.47亿美元)。全市辖域面积为1,388平方公里,年末户籍人口为62.05万人(2009年)。地理上,长兴县位于太湖南岸,处在浙江、安徽、江苏三省交汇处,被称为“三省通衢”。 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始在长兴县顧渚山建貢茶院,是中国最早的贡茶院,每年清明前督制「顾渚紫笋」餅茶,進貢长安。遗址尚存。.
查看 朱温和长兴县
苏捡
蘇檢(),字聖用。武功(今陝西武功)人。 父苏蒙,祖苏迢。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甲寅科狀元,主考官是禮部侍郎李擇。同榜有韋莊等。不久喪妻。歷官洋州刺史,中书舍人。天复二年(902年)官至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宗帝将苏检的女儿嫁与儿子景王李祕。遭朱全忠所嫉,流放环州(今甘肅環縣),不久被赐死。次子苏原投奔彭高,被收为養子。.
查看 朱温和苏捡
苗璘
苗璘(),或作苗潾、苗伦,不知世系。唐朝末年效力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裨将,随鄂岳招讨使刘存攻武昌军节度使杜洪于武昌军部鄂州。天祐二年(905年)二月,杜洪盟友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部将曹延祚等率兵援杜洪,会合朱全忠别将吴章,共一万三千人,兵势很盛,杜洪以精兵合宣武军从小道袭永兴县,行三十里,被刘存派方诏、苗璘抵挡。有降卒说宣武军虚实,说天平军容易对付,开道军不易抵挡。苗璘说:“杀强者,那么弱者就屈服了。”于是率敢死之士亲自攻击开道军,击破之,擒其将士三百人,斩杀于鄂州城外,杜洪于是士气受损,最终败亡。 吴国乾贞初年,累官至右雄武军使。二年(928年)四月,与静江军使王彦章攻楚国岳州。吴国镇北大将军陈璋对宰相门下侍郎严可求说:“朝廷攻打湖湘,为什么不用我陈璋和周本(时任德胜军节度使)?王彦章和苗璘只能当偏裨罢了。”吴军屯君山侧,楚将右丞相许德勋率一千艘战舰迎战苗璘、王彦章于君山。许德勋对诸将说:“淮人远道而来是趁我们不备,如果我们全军迎战,他们肯定害怕而逃了。”秘密将军队藏在角子湖驻扎,偃旗息鼓,夜间秘密派都指挥使王环率二百战舰断杨林浦吴军归路。吴军察觉,转移到荆江口,想会合荆南军合攻岳阳。许德勋派王环、裨将詹信以三百战舰(《十国春秋》作二千)袭吴水军之后,首尾夹击吴水军于道人矶,且走且战,许德勋亲自拥艨艟从后而至,大战于荆江中,楚大获全胜,斩首千余级,吴军溺死很多,苗璘和王彦章都被擒。五月,吴向楚求和(《九国志·许德勋传》误作杨行密求和,当时杨行密已死多年),楚国王马殷将二人遣回吴国。为二人饯行时,许德勋注意到马殷诸子争权,预言道:“楚国虽小,旧臣宿将还在,我希望吴朝不要再想夺取它。如果你们想来攻,得等到众驹(双关语,指马殷诸子)争栈。”苗璘回国后病卒。.
查看 朱温和苗璘
雷彦威
雷彦威(),中国唐朝末年军阀,在其父雷满于901年去世后作为节度使控制武贞军直至903年被弟弟雷彦恭推翻。.
查看 朱温和雷彦威
雷彦恭
雷彦恭(),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初年军阀,903年-908年年间以节度使身份控制武贞军。.
查看 朱温和雷彦恭
雷满
雷满(),字秉仁,晚唐军阀,881年控制朗州及后来被设立为武贞军的邻近地区以立足,并被任为节度使直至901年过世。他以破坏性劫掠邻镇闻名。.
查看 朱温和雷满
通鉴纪事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鑑》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樞本無著書之意,惟读《通鑑》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因司馬光《資治通鑑》,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因此,南宋孝宗干道九年(1176年)成书於嚴州郡學。 此書與《通鑑》一樣,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場。雖主要是抄錄原文,但他所加的239個標題,採用了「平」、「據」、「滅」、「叛」、「亂」、「篡」等各式的褒貶詞彙,充分表現他抱持著濃厚的正统觀念。如两汉时,以劉氏為正统,褒揚汉室,力贬对汉室不利的事。 他只希望重整《通鑑》的结构,及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并不打算改动原文。因此,此书的内容都是抄录《通鑑》原文,他只是加上标题,不擅加一字。 由於《通鑑》记「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其它事一概不錄。在239個主題中,絕大部分是關於政治和軍事,關於經濟的則只有唐的《奸臣聚歛》和《兩稅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 此書重視亂世歷史,如兩漢時只有43个标题,但魏晉時竟有103個標題,幾乎占全書標題數量的一半,可見袁樞側重分裂時期歷史的意向。而以朝代论,則注意「興」、「衰」史。因此,此書中各朝代的份量都是「兩頭大,中間小」,與《通鑑》「穷探治亂之迹」的宗旨一致。 朱熹另據《資治通鑑》編《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
查看 朱温和通鉴纪事本末
連坐
連坐(Collective punishment),又稱『旁坐』、『連坐法』、『連坐制』、『連坐處分』等,最早是軍事術語。係指一人犯錯,集體受罰的刑罰制度。其概念為:將特定人數的團體視為同一人,因此連帶受到處罰的其他人很可能本身並沒有犯錯。 與連坐相關的制度就是聯保,指連帶保證責任,但連坐不一定有聯保規定,因為綜觀歷史,某些連坐處罰並不因有無保證責任,而僅因為可能受罰人是犯罪者的親戚、朋友、鄰居等,如族誅。.
查看 朱温和連坐
陪都
陪都(性質相同或相近的有「行都」、「留都」、「副都」或「別都」等)指一個國家在首都之外另外设立的都城,一般不設中央政府機構,通常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陪都至少都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个别陪都实际就是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或实际上的首都。与此相关的陪都制度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行都、留都、別都、陪都等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但含義略有差別。如通常是首都遷徙後原來的首都作為留都,具有臨時性質的實際首都稱為行都。比如,南宋紹興八年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明朝遷都北京後南京作為留京(又稱留都)。1932年淞滬抗戰後曾以洛陽為行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西京(即西安)為陪都,同年還都南京。1937年11月因中日全面開戰,日軍快要進犯南京而將中央政府遷移到重慶,之後重慶市成為中華民國陪都直到二戰結束還都南京為止。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陪都”、“留都”、“副都”制度相对现代地缘政治分析来说有些是临时首都。.
查看 朱温和陪都
陳用拙
陳用拙,本名陳拙,字用拙,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南漢官员,連州高良人。 陳用拙在天祐年間擢進士,任著作郎;梁王朱全忠計畫謀朝篡位時,他不齒朱全忠所為而不求仕途。劉隱擔任清海節度使時,陳用拙自薦充任出使冊封;劉隱知到他有留下的意向,故給他幕府署任職務。之後朱全忠代唐自立,建立後梁,下詔通知劉隱。陳用拙勸劉隱依然奉天祐年號,不過劉隱未聽取他的意見,唯其他事情都會與他商議,並任命他為觀察判官。 乾化元年(911年),劉隱病逝,劉龑為節度副使,陳用拙為劉隱繕寫遺表,令劉龑對他信任,升宮軍巡官。到乾化四年(914年),他出使吳越國,國王錢鏐召他對答,他回應:「劉龑新襲節度使,希望和吳越成為兄弟,現在派來使節奉送禮物歲幣給兄長,願兩地永遠友好。」錢鏐十分高興,收下聘幣,又送陳拙用大量金錢禮物。他再三辭謝,不得已收下後回國就盡奉獻給劉龑。乾亨初年,晉官吏部郎中、知制誥,之後去世。 陳用拙少年時熟習禮樂,曾為寫詩登上臨湟樓,著有詩集八卷;他又精通音律,編寫《大唐正聲琴籍》十卷,但已失傳。.
查看 朱温和陳用拙
陳昭儀 (後梁太祖)
陳昭儀,五代十国后梁妃嫔,宋州(治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梁太祖朱温的昭儀。 陳氏年轻时以美色选为朱温的妾室。朱温富贵後,嫔妾一共数百人,而陳昭仪被专宠。朱温有一次得病,陈昭仪与数十个尼姑昼夜为他做佛事,未尝片刻懈怠休息,朱温以为陳昭儀爱自己,更加宠爱她。开平三年(909年),陳昭儀剃度为尼,居住在宋州佛寺。 .
陆扆
扆(),扆音衣,本名允迪,字祥文,吳郡嘉興陸莊(今楓涇鎮農興村)人,一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末宰相。.
查看 朱温和陆扆
柏鄉之戰
柏鄉之戰是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河东晋王李存勖出援河北赵王王镕,晉梁兩軍于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西南)作战,此役晉軍先敗後勝。.
查看 朱温和柏鄉之戰
柳璨
柳璨(),字炤之,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朝末年大臣、文學家及史學家。.
查看 朱温和柳璨
柴再用
柴再用(),汝陽人,本名柴存。五代十國吳國的大將,先後在太祖楊行密、烈祖楊渥、高祖楊隆演及睿帝楊溥四朝中擔當重要軍事將領。.
查看 朱温和柴再用
枢密使
枢密使,尊称枢相。中国古代官名,負責統帥全国軍政。 唐代宗永泰年間,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參贊軍機;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杀宦官,开始以士人任枢密使。天祐元年(904),朱溫命蔣玄暉擔任樞密使,是為外朝臣僚擔任此職之始。后梁置崇政院,改崇政使,然后以君主左右最亲信的大臣担任此职,“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后唐复改枢密使,位同宰相,专掌军政。莊宗任用宦官張居翰為樞密使,與郭崇韜對掌機務,又以宦官李紹宏為樞密使。後晉天福四年(939)廢樞密院,而“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開運元年(944)“復置樞密院,以桑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事無大小,悉以委之”。 宋朝,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枢密使位高權重,雅稱為太尉,与中书门下之同平章事合称“宰执”;统帅全国军队。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僉书枢密院事、同僉书枢密院事等。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曹彬罷樞密使。次日,王顯受命為樞密副使,六月任樞密使。樞密院長官張遜、柴禹錫、趙镕等都是太宗早年在藩邸的親從。宋真宗即位後,以曹彬任樞密使,而以向敏中、夏侯嶠副之。 元朝置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按例太子领枢密使虚衔。枢密副使主持军务,多用蒙古人,汉人任之极少,仅史天泽、王约等任期较长。 清朝对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唐.
查看 朱温和枢密使
李存孝 (唐朝)
李存孝()中国唐朝末期名将。代州飞狐(今山西灵丘)人,原名安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古人言“王不过项,将不过李!”项,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中的李元霸,天下无敌。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
查看 朱温和李存孝 (唐朝)
李存信 (武將)
李存信(),本姓張,父張君政,回鶻懷化郡王李思忠之部人。大中初年,隨同李思忠內附大唐,因此家在雲中之合羅川。 李存信聰慧機敏而多計謀,通曉四夷語言,能識別六蕃書,善於戰事,懂得兵勢。初為沙陀軍李國昌親信,跟從李克用入關平定黃巢之亂,才開始補發軍職,賜與姓名,十三太保中排行第四。大順元年(890年),累功遷至馬步都校,與李存孝擊張濬軍於平陽。當時李存孝驍勇冠絕,軍中皆對他退讓,惟獨李存信與他爭功,因此互相厭惡對方,形同水火。及至其後平定潞州,李存孝以其此軍功冀望領節度,既而康君立被授旄鉞,李存孝因而大怒,大肆剽掠潞州居民,燒毀城中房屋,言發流涕,懷疑李存信排斥自己之原故。明年,李存孝取得邢、洺二州,李克用才授與他節鉞。李存孝憂慮李存信離間,意欲立下大功以勝存信,屢次向李克用請兵,又請求兼任鎮、冀二州,因李存信進行離間,李克用不准許。大順二年(891年),李克用大舉侵略山東地區,以李存信為蕃漢馬步都校,李存孝聽聞後大怒,李克用又下令李存信取代他,李存孝因而謀叛。李存孝既誅,以李存信為蕃漢都校。跟從李克用討伐李匡儔,招降赫連鐸、白義誠,以軍功檢校右仆射,又跟從李克用入關討伐王行瑜,加為檢校司空,領郴州刺史。 乾寧三年(896年),宣武節度使朱溫攻打兗州泰寧軍節度使朱瑾及鄆州天平軍節度使朱瑄,兩人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遣李存信假道魏博,屯兵於莘縣,與朱瑄合勢以抵抗宣武軍。朱溫以為大患,遂遣使離間魏博節度使羅弘信。因李存信劫掠魏博居民,激怒了羅弘信,遂與朱溫結盟,乃出兵三萬以攻河東軍。李存信斂眾而退,為魏博軍所薄,丟棄輜重,退保洺州,損失兩、三成軍士。李克用大怒,出師進攻魏博,屠殺陷落的諸邑。五月,李存信駐軍於洹水,宣武軍將領葛從周、氏叔琮到來援魏博軍,李存信與李克用之子鐵林都將落落遇宣武軍於洹水以南,宣武軍為陷馬坎以等待,李存信戰敗,落落被擒殺。九月,李存信打敗葛從周於宗城,乘勝至魏州的北門。明年(897年),聽聞兗州、鄆州皆陷落,乃班師回河東。八月,跟從李克用討伐劉仁恭,大軍駐扎安塞,為燕軍所敗。李克用大怒,責備李存信不能代他領軍抵抗燕軍,李存信險些被處死,頓首謝罪得免。自此李存信感到懼怕,光化年間以後經常稱病,李克用以兵權授與李嗣昭,只封李存信為右校。天復二年(902年)十月,李存信在晉陽病逝,死時四十一歲。.
查看 朱温和李存信 (武將)
李仁福
李仁福(),是五代十国时期党项族的首领,为李思恭的儿子,作为定难军的蕃部指挥使,戍兵于外。开平三年(909年)春,牙将高宗益作乱,杀害定难节度使李彝昌。本州军吏迎立李仁福为帅。四月,后梁太祖朱温降制授仁福检校司空,充定难军节度使。晋王李克用遣大将周德威联合岐王李茂贞邠、凤之师五万同攻夏州,李仁福固守一月有余,后梁援军至,周德威撤退,朱温大喜,授李仁福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李仁福在后梁灭亡后,继续向后唐称臣,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朔方王。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三月,李仁福卒,朝廷追封虢王,赠韩王。子李彝超嗣位,自立为留后。.
查看 朱温和李仁福
李仁罕
李仁罕(《九国志》),字德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大将,在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为控制政权而进行的征伐中立有大功,惟在仕途晚期变得骄傲而且贪婪,使得孟知祥之子和继承人孟昶与其他高官视他为孟昶统治的威胁,于是遭到捕杀。.
查看 朱温和李仁罕
李廷鸞
李廷鸞(),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儿子。李落落的兄弟,李存勖的哥哥。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李克用和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作战,三月十二日,朱温部下氏叔琮、朱友宁进攻李嗣昭、周德威的营寨。周德威出战失败。氏叔琮、朱友宁率兵长驱追逐,生擒李廷鸾,河东军惊慌溃逃,朱全忠命令氏叔琮、朱友宁乘胜进攻河东,兵锋达到晋阳。在李嗣昭、李嗣源、周德威等人的坚守下,宣武汴军撤退。.
查看 朱温和李廷鸞
李彦弼
李彦弼(),唐朝末年将领,本名董从实,后赐名。又作董彦弼。.
查看 朱温和李彦弼
李彦图
李彦图(),《新唐书·哀帝纪》作李图,在五代十国早期于912年 - 913年间管治虔州。 李彦图的家世背景包括他的出生地和生年都几乎无载。乾化元年(911年)十二月,之前谋杀前任盧延昌控制虔州并被后梁太祖任为虔州防御使的黎球过世,李彦图被州人推举接管虔州,《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也称防御使,但现存史料未载后梁及与其对立且曾接纳卢延昌的杨吴政权是否予以认可。李彦图掌权后,曾长期为卢延昌的父亲卢光稠担任军师且险遭黎球谋害的大将谭全播称病退休,以求避祸。李彦图生疑,和他商议结亲,多方观察其动静,谭全播作病状,李彦图始终看不出。《新五代史》卷四十一《九国志·谭全播传》得知谭全播患病,名义依附后梁的清海军节度使劉龑攻打虔州管下的韶州。卢延昌任命的韶州刺史廖爽弃城投奔马楚,使韶州从此脱离了虔州的控制。《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 二年(912年)十二月,李彦图卒。其子不肖,关闭子城自守。虔州人无所归,就去谭全播家推他继任为帅。.
查看 朱温和李彦图
李德诚
李德诚(《十国春秋》卷七《十国春秋》卷一十五),爵封赵王,谥忠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名将。他及其家族在取代吴的南唐政权年间继续被高度尊重。.
查看 朱温和李德诚
李俨 (吴)
李俨(),本名张休,一名张播,天复二年(902年)被唐昭宗派往军阀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处的使者,从此作为唐帝的代表留在淮南甚至在907年唐朝灭亡后。在杨氏家族统治的吴国政权(又叫弘农)初年,他成为代表唐帝正式授予杨行密的儿子和继承人杨渥和杨隆演正式爵位之人。天祐十五年(918年),将领朱瑾杀摄政徐温子徐知训,徐温认为李俨串通朱瑾,杀之。.
查看 朱温和李俨 (吴)
李匡筹
李匡筹(?《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或作李匡俦,晚唐军阀,景福二年(893年)推翻兄长李匡威后成为卢龙节度使直至乾宁元年(894年)末或二年(895年)初战败。.
查看 朱温和李匡筹
李嗣昭
李嗣昭(),本名韓進通,字益光。汾州大谷縣人。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养子。 本是农民的儿子。李克用出猎,落脚韩家,发现周围树林之中竟鬱鬱有气,非常奇怪,便叫来主人询问。回答说家中刚生下一子。李克用以为此子有富贵气象,就买下婴儿,让其弟李克柔养以为子,短小精悍,年輕時好飲酒,克用命其戒酒,遂終身不飲。为衙内指挥使。光化三年(900年)出兵山东,攻取洺州,朱温亲自率军讨战,嗣昭退兵。 天祐三年(906年)李嗣昭同周德威與後梁軍隊大戰於潞州,雙方坚持一年有餘,德威战死,唐莊宗率銀槍軍快速登上無石山,以迷惑後梁軍,李嗣昭則從侧面发动快攻,大破後梁軍。 天祐十九年(922年),唐莊宗在望都被契丹包圍,晉軍出入多次,尚不能解,李嗣昭率三百骑兵突围救出莊宗,禿餒的部隊退走。晉軍奮力攻擊,追到易州,獲氈裘、毳幕、羊馬不可勝計。四月二十四日,嗣昭代替閻寶進攻後梁鎮州張文禮時,頭部中箭,嗣昭忍痛拔出,再以該箭射死敵兵,返回营地後,因伤口血流不止,當夜即去世。庄宗即位后,追赠太师、陇西郡王。 有子八人,长曰李继俦,泽州刺史;次李继韬、李继忠、随使马军都指挥使李继达、相州刺史李继能、潞府左司马李继袭、随使马步军都虞候李继远(小名定哥)、潞府右司马李继镕,除李继达、李继镕外,皆夫人杨氏所生。杨氏善于经商,致家财百万。 后晋年间,追封李嗣昭为韩王。.
查看 朱温和李嗣昭
李唐賓
李唐賓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朱温和李唐賓
李唐賓 (唐朝)
李唐宾,陕西人。 早年是尚让偏将,中和四年三月,尚让与朱溫战於尉氏门,李唐宾兵败而降。汴军攻打郓州时,朱珍作战不利退至濮州,未经禀报就派人自汴州接回家眷。朱溫聞知大怒,又不好發作,他不放心朱珍,暗中命令李唐宾监视朱珍的举动。朱珍知道這件事,心情不好,晚上與部将在帐中喝酒解闷。李唐宾疑其有异心,率十多名亲兵回汴州向朱温报告。朱珍连忙单骑奔回汴州,向朱温说明情况。朱珍因此与唐宾不协,唐宾不能忍受,趁夜單走还宣武,朱珍单骑追捕他,交給朱溫處理。朱溫两惜其材,盡量去和解兩人的誤會。 龙纪初年,朱珍屯萧县,對抗感化节度使时溥,李唐賓因裨将嚴郊不聽朱珍使喚,朱珍下令唐賓責之,唐賓不服,反而前來理論,被朱珍拔劍斬殺于帳中。朱溫聞知大怒,但在左司馬敬翔勸說下,宣布李唐賓謀叛已經在軍前斬首,並譴親使攜帶手書去前方慰撫,軍心才告安定。李唐宾最後仍為朱珍所殺,這也種下日後朱珍被朱溫所殺的遠因。.
查看 朱温和李唐賓 (唐朝)
李克用
李克用(),字翼圣,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後唐莊宗李存勗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賜李姓。綽號鴉兒、三郎、獨眼龍、飛虎子,沙陀族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門北部)。是中國唐朝末年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後受唐封為晉王。后唐建立後,尊稱其為後唐太祖武皇帝。.
查看 朱温和李克用
李琪 (五代)
李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旧五代史》卷四十一),字台秀,河南寿安(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中国唐朝及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官员,后梁年间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李琪 (五代)
李祎 (遂王)
李祎(),唐朝皇子,是唐昭宗的第五子,生母不详。 乾宁元年(894年)十月初八日,李祎被他父亲唐昭宗封为遂王。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派蒋玄晖邀请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喝酒。九王喝醉后,蒋玄晖把他们全部勒死,抛尸到九曲池中。 .
查看 朱温和李祎 (遂王)
李祤
李祤(),唐朝皇子,是唐昭宗的次子,生母不详。 乾宁元年(894年)十月初八日,李祤被他父亲唐昭宗封为遂王。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派蒋玄晖邀请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喝酒。九王喝醉后,蒋玄晖把他们全部勒死,抛尸到九曲池中。 .
查看 朱温和李祤
李祥 (瓊王)
李祥(),唐朝皇子,是唐昭宗的第十子,生母不详。 光化元年(898年)十一月十九日,李祥被他父亲唐昭宗封为琼王。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派蒋玄晖邀请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喝酒。九王喝醉后,蒋玄晖把他们全部勒死,抛尸到九曲池中。 .
查看 朱温和李祥 (瓊王)
李祺 (祁王)
李祺(),唐朝皇子,是唐昭宗的第七子,生母不详。 乾宁四年(897年)十月廿二日,李祺被他父亲唐昭宗封为祁王。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派蒋玄晖邀请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喝酒。九王喝醉后,蒋玄晖把他们全部勒死,抛尸到九曲池中。 .
查看 朱温和李祺 (祁王)
李祕
李--(),唐朝皇子,是唐昭宗的第六子,生母不详。 乾宁四年(897年)十月廿二日,李--被他父亲唐昭宗封为景王。其妻子为苏检女。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派蒋玄晖邀请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喝酒。九王喝醉后,蒋玄晖把他们全部勒死,抛尸到九曲池中。 .
查看 朱温和李祕
李禊
李禊(),唐朝皇子,是唐昭宗的第三子,生母不详。 乾宁元年(894年)十月初八日,李禊被他父亲唐昭宗封为虔王。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派蒋玄晖邀请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喝酒。九王喝醉后,蒋玄晖把他们全部勒死,抛尸到九曲池中。 .
查看 朱温和李禊
李禋
李禋(),唐朝皇子,是唐昭宗的第四子,生母不详。 乾宁元年(894年)十月初八日,李禋被他父亲唐昭宗封为沂王。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派蒋玄晖邀请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喝酒。九王喝醉后,蒋玄晖把他们全部勒死,抛尸到九曲池中。 .
查看 朱温和李禋
李禛 (雅王)
李禛(),唐朝皇子,是唐昭宗的第八子,生母不详。 光化元年(898年)十一月十九日,李禛被他父亲唐昭宗封为雅王。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日,朱温派蒋玄晖邀请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在九曲池喝酒。九王喝醉后,蒋玄晖把他们全部勒死,抛尸到九曲池中。 .
查看 朱温和李禛 (雅王)
李繼侃
李继侃又作李侃、李继偘,唐朝末年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李茂贞的儿子。 天复三年(903)正月,李茂贞请以他的儿子李侃娶平原公主为妻,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平原公主是何皇后的女儿,何皇后感到为难,唐昭宗说:“姑且让我能出去,你的女儿有什么可担忧的!”何皇后这才依从了。因避同姓嫁娶之嫌,李侃恢复了本姓,称为宋侃。正月二十日,平原公主嫁给宋侃为妻.是日,内殿宴会,李茂贞坐在昭宗东南,公主拜殿上,宋侃族兄弟都西向而立,公主遍拜他们。唐昭宗离开凤翔之后,又让朱全忠将平原公主也接了回来,以示不承认这门婚事。天祐三年(906年)八月,李茂贞与蜀王王建结盟,八月初四,李茂贞派遣李侃到西川作人质;王建让李侃主持彭州事务。之后史籍对李侃事迹没有了记载,很可能在岐蜀相攻之时被王建处死,或病死于蜀地。.
查看 朱温和李繼侃
李继徽
李继徽(),史籍多称其本名杨崇本,晚唐和五代十国早期岐国军阀,以节度使身份统领静难。.
查看 朱温和李继徽
李继俦
李继俦(《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五代十国时期晋国及其后身后唐将领,是晋王李存勖(后来的后唐庄宗)的养堂兄也是受尊敬的大将李嗣昭的长子。.
查看 朱温和李继俦
李继韬
李继韬(《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小字留得,五代十国时期晋国、后梁和晋国的后身后唐将领。父李嗣昭为晋王李存勖(后来的后唐庄宗)的养堂兄,也是晋国一员受尊敬的大将,但李嗣昭死后,李继韬接管了他的辖区,转投晋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后梁。后唐灭后梁后,庄宗起初想赦免李继韬,但后来发现他仍在图谋反对朝廷统治,于是将其诛杀。.
查看 朱温和李继韬
李遇 (十国)
李遇(),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初年吴国武将。合肥人。.
查看 朱温和李遇 (十国)
李落落
李落落(),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儿子。任铁林指挥。 896年,李克用攻打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令葛从周领军在洹水驻扎救援罗弘信,留下庞师古继续攻打郓州。六月,李克用率军攻打葛从周,汴军在洹水的阵地前挖了许多沟坎,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李落落骑的马遇到沟坎被绊倒,被汴军活捉。李克用亲自去救李落落,战马也被绊倒,差点被汴军擒获,李克用回身发箭射中一名汴军将领,才免于被俘。李克用向朱全忠请和以赎回儿子李落落,朱全忠不答应,把李落落交给罗弘信,让罗弘信把李落落杀掉。罗弘信杀了李落落,坚决导向了朱全忠阵营。李克用带领军队从洹水返回晋阳。 李落落死时,李存勖仅十二岁,可见李落落为李存勖的兄长,为李克用年长之子。.
查看 朱温和李落落
李襲吉
李襲吉(?-906年(天祐3年)),五代十国后唐著名幕僚。父圖,洛陽人,或曰唐相林甫之後也。乾符中,襲吉舉進士,為河中節度使李都搉鹽判官。後去之晉,晉王以為榆次令,遂為掌書記。遷節度副使,官至諫議大夫。襲吉為人恬淡,以文辭自娛,天祐三年卒。以盧汝弼代為副使。莊宗即位,贈襲吉礼部尚书、汝弼兵部尚书。欧阳修,"卷28-唐臣傳第16:豆盧革/盧程/任圜/趙鳳/李襲吉/張憲/蕭希甫/劉贊/何瓚",新五代史(公元1053年).
查看 朱温和李襲吉
李讜
李讜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朱温和李讜
李讜 (唐朝)
李讜(),唐末軍事人物。.
查看 朱温和李讜 (唐朝)
李讓
李讓可以指:.
查看 朱温和李讓
李茂貞
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縣)人。唐末藩鎮之一,五代時期岐國君主。.
查看 朱温和李茂貞
李殷衡
李殷衡(),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汉官员,拜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李殷衡
李振
李振(),字兴绪,祖居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後梁政治人物。.
查看 朱温和李振
李昪
唐烈祖李昪(),字正倫,小字彭奴,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海州人(今属江苏连云港),一说徐州人(今属江苏),另一说湖州安吉人(今属浙江),原稱「徐知誥」,是南吳大臣徐溫養子。.
查看 朱温和李昪
李昭容 (后梁太祖)
李昭容,五代十国后梁妃嫔,梁太祖朱温的昭容。 李氏年轻时以美色选为朱温的妾室。李氏非常谨慎诚实,未尝离开朱温左右。朱温有一次得病,白天睡觉刚刚睡着,忽然房梁折断了,当时只有李氏侍侧,急忙牵动朱温的衣服,朱温大惊而逃,房梁掉落在床上,朱温感激她,封她为昭容。不知所终。.
李昌符 (凤翔节度使)
李昌符(《旧唐书》卷一十九下),晚唐军阀,中和四年(884年)—光启三年(887年)统治凤翔。光启三年,他的军队和护卫唐僖宗的朝廷军队冲突,被武定节度使李茂贞击败,随后被部下薛知籌处决。.
李愚
李愚(),初名李晏平,字子晦,渤海無棣人。 謹重寡言,好學,為古文。因崇拜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子,为自己取名李晏平(“平”即晏子谥号)。天复元年(901年),举进士,任何南府参军。天复三年(903年),朱全忠预谋篡唐,李愚避难太行山。后唐庄宗時,擔任翰林学士。因平蜀有功,升任中书舍人。天成元年(926年)六月擔任太常卿。长兴二年(931年),唐明宗拜李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後唐愍帝時官至宰相,家徒四壁,床上只有舊氈破席。李愚才幹平庸,行事迂阔,凡事唯唯諾諾。帝稱之:“此粥飯僧爾。”應順元年(934年),任宏文館大學士。清泰二年(935年)十月,因病而卒。著有《白沙集》、《创业功百传》。.
查看 朱温和李愚
李承嗣
李承嗣(),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初年将领,先后效力于军阀李克用、杨行密势力。.
查看 朱温和李承嗣
李𥙿
李𥙿()是唐昭宗的長子,母何皇后。本名李祐。 李祐生年不详,从其父生年推断(867年-904年),他可能生于880年代或892年之前。本被封為德王,-乾-寧四年(897年)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𥙿。在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被刘季述立為皇帝,改名李缜,昭宗退位。光化四年(901年)正月被宰相崔胤政变所廢,昭宗復辟,恢复李缜原名李𥙿,降为德王。曾改封濮王,天复三年(903年)二月,昭宗为褒赏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欲任命一皇子为诸道兵马元帅,朱全忠为副。因李𥙿年长,昭宗有意任他为诸道兵马元帅,但崔胤按朱全忠的意思,因李𥙿胞弟辉王李祚年幼易利用,坚请任李祚,最后李祚被任为诸道兵马元帅。朱全忠因李𥙿俊秀且年长而厌恶他,常想除掉他,但昭宗一直予以保全,朱全忠因而怀恨。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弑昭宗,矫诏立李祚为皇太子,改名李柷,继位为帝。二年(905年)二月,李𥙿及其弟八人被朱全忠命枢密使蒋玄晖借设宴之机缢杀于九曲池,尸体投入池中。.
查看 朱温和李𥙿
杨吴
吴()是五代时十国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南吴、弘農、淮南。.
查看 朱温和杨吴
杨师厚
杨师厚(),五代时期后梁名将。颍州斤沟(今安徽太和北)人。善骑射,原为李罕之部将,以勇猛闻名。唐末,随朱温攻战,历任曹州、徐州、襄州、滑州等地节度使、诸军行营马步都指挥使、检校太尉。后拥重兵屯魏州。凤历元年(913年),助梁末帝杀朱友珪,驅逐羅周翰,任魏博节度使,进封邺王。在任控制地方财赋,又挑选精锐,组成银枪效节军。乾化五年(915年)三月死后,亲军叛乱,致使朱梁尽失河北之地。 S Y Y Y Category:五代十国中书令 Category:后梁政治人物.
查看 朱温和杨师厚
杨洞潜
杨洞潜(),字昭玄,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南汉官员,官居宰相。.
查看 朱温和杨洞潜
杨涉
杨涉(),字文川,唐朝及其后继者后梁朝官员,在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和后梁得到广泛承认的两位皇帝太祖(朱全忠)及其子朱瑱年间为宰相。.
查看 朱温和杨涉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
查看 朱温和杜荀鹤
杜讓能
杜讓能(),字群懿,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官员。.
查看 朱温和杜讓能
杜洪
杜洪(),晚唐军阀,从光启二年(886年)起控制武昌,直至被杨行密击败俘虏并诛杀。.
查看 朱温和杜洪
杜曉
杜曉,字明遠。唐朝末年與五代十國後梁官员。 祖父杜審權與父杜讓能皆為唐代宰相。天祐元年(904年)杜曉以左拾遗入为翰林学士,迁升为膳部郎中。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後,拜中书舍人,是唐朝翰林学士入仕後梁第一人,官工部侍郎。开平四年(909年)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查看 朱温和杜曉
桑弘志
桑弘志,中国五代十国前蜀大将,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人。 岐王李茂贞养为义儿,赐姓名李继岌。天复二年(902年),唐昭宗想要让李茂贞、朱全忠罢兵,召李继岌为李茂贞、朱全忠之间讲和。李继岌有拳勇,多谋略,在李茂贞属下官至保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天祐十三年(前蜀通正元年,916年)十月,前蜀派遣王宗绾等出大散关,攻取宝鸡;王宗播等至陇州。李继岌畏岐王猜忌,因为李茂贞多猜忌,不自安,弃陇州,率保胜军其众二万余人降前蜀。前蜀进兵陇州,王建以李继岌为西北面行营第四招讨。王宗绾会同刘知俊等人围攻凤翔,遇到大雪,王建召命全军还师,恢复李继岌的姓名桑弘志。天祐十四年(前蜀天汉元年,917年)七月,王建任命桑弘志为西北第一招讨。领武定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天祐十六年(前蜀乾德二年,919年)十二月,前蜀雄武军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朗起兵,被削夺官爵,恢复姓名全师朗。王衍命桑弘志讨伐。次年,桑弘志攻克金州,俘获全师朗,献到成都。.
查看 朱温和桑弘志
梁
梁可指:.
查看 朱温和梁
梁末帝
朱友貞(),後改名朱瑱、朱鍠,五代時期後梁皇帝,為後梁太祖朱全忠之第四子,也是朱全忠的嫡子,母亲张夫人。朱友珪异母弟。亡国后,被后唐追废为庶人。朱友貞在位10年,在五代諸帝中在位年期最長。.
查看 朱温和梁末帝
楊凝式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别号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因生于癸巳年,又号癸巳人。陕西华阴人。 父杨涉是唐哀帝时的宰相。咸通十四年出生, 天祐二年(905年)进士,官秘书郎。后汉时成为太子少师,故称杨少师。 楊凝式形貌寢陋,性格狂放不羈,人稱“楊風子”,朱溫篡唐,其父代表舊朝傳送國璽,凝式力諫父親不可,為防殃及全家,患下佯狂之疾,常稱疾告歸。显德元年冬,卒,享年八十二歲。工書法,尤精行草,常在光潔的壁上恣意揮灑,壁尽方止,被視為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響。黃庭堅最為推崇,将其书法与吴道子的画誉为“洛中二绝”,认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望数百年。”又說:“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草堂十志圖跋》傳世。.
查看 朱温和楊凝式
楊行密
吳孝武王杨行密(),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時期吴国政權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其子杨溥稱帝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查看 朱温和楊行密
樂彥禎
樂彥禎(),本名樂行達,晚唐藩鎮军阀,883年-888年取代了韓簡,成為魏博節度使,因治軍無方,士卒醞釀兵變,只好出家為僧。其子相州刺史乐从训得知,憤而聯合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攻擊魏博,卻被留後罗弘信率兵斬殺,樂彥禎也被連累而處死。.
查看 朱温和樂彥禎
樂良才
樂良才,明朝初年的江湖郎中,是北京同仁堂乐氏始祖。乐显扬的曾祖,宁波慈水镇人。.
查看 朱温和樂良才
正開 (後百濟)
正開(901年—936年),朝鲜半岛後三国後百濟王甄萱,子甄神剑使用年号。 根據《片雲和尚浮圖》碑銘:“正開十年庚午歲”推算,正開元年為901年。.
查看 朱温和正開 (後百濟)
武成 (前蜀)
武成(908年-910年)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共计3年。.
查看 朱温和武成 (前蜀)
殷文圭
殷文圭,字表儒,小字桂郎。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 早年在九華山刻苦勵学,所用墨砚,用到穿底。乾寧五年由朱全忠表薦登進士第。文圭後來與朱全忠劃清界限,全忠大怒,下令追捕不及,常對人說“措大率皆负心”,每援用文圭之事为证,也為日後白馬之禍種下禍根。後擔任田頵幕客,頗受重用。天复三年(903年),田頵後為楊行密所滅,改投靠楊行密,为掌书记,行密卒後墓志铭出自其手,武义元年(919年),官翰林學士。著有《登龙集》十卷、《从军稿》二十卷、《笔耕》二十卷、《冥搜集》二十卷等,皆佚。《全唐詩》存詩1卷。有子汤悦。.
查看 朱温和殷文圭
段凝
段凝(?《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本名段明远,后唐庄宗李存勖年间名為李绍钦,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因為其妹为后梁开国者太祖皇帝朱全忠妾,他成为太祖手下官员,后在后梁末代皇帝朱瑱年间成为大将。他雄心勃勃的反攻后梁北方大敌后唐计划的失败使得后唐得以败亡后梁,但尽管有此失败,他仍成为后唐开国皇帝庄宗的爱将。庄宗败亡,由养兄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任后,明宗流放段凝,后赐其死。.
查看 朱温和段凝
段深 (后梁)
段深,五代时后梁医家。籍贯不详。 开平年间,因为善医为待诏翰林,当时梁太祖朱温抱病已久,小便很混浊,为某医者治之得验,不久复发,想要服石药。召段深询问,段深为朱温治病、论医道。按太仓公淳于意传:“中热不溲者,不可服石,“先宜治心,心和平而溲变清,当进饮剂,而不当粒石也”。朱温赞同他的话,令他进饮剂,以药剂代粒石,疾病有所好转。段深于是获赐币帛。.
查看 朱温和段深 (后梁)
氏叔琮
氏叔琮(),尉氏人。唐末名將。.
查看 朱温和氏叔琮
水德萬歲
水德万歲(911年—914年)是朝鲜半岛后三国泰封君主弓裔之年號,在改元水德万歲的同时,弓裔改国号摩震為泰封。.
查看 朱温和水德萬歲
永平 (前蜀)
永平(911年-915年)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共计5年。.
查看 朱温和永平 (前蜀)
永興軍節度使
永興軍節度使,唐朝末年設置的節度使。藩鎮朱溫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設置佑國軍節度使,後來多次更名。.
查看 朱温和永興軍節度使
江西观察使
江西观察使,唐朝在今江西省设立的观察使。 758年,洪吉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下辖洪州、吉州、袁州、抚州、虔州,760年,增加信州。广德二年(764年)改洪吉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为江南西道观察使,通称江西。783年—785年,为节度使,788年增加洪州。865年—874年,为江西节度使。龙纪元年(889年),建号镇南军,改为镇南军节度使。治所在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管辖洪州、江州、信州、袁州、抚州、饶州、虔州、吉州。相当于江西省全境。宋朝初年废除。.
查看 朱温和江西观察使
江淮文化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间居民被称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蠻北侉”居中心態。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屬於南方文化,而是一種南北混合的文化類型。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查看 朱温和江淮文化
河南历史
河南古称豫州,是《尚书》、《尔雅》、《周礼》等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九州之一。而豫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始于西汉,魏晋南北朝都有豫州建制。唐朝设置河南道,北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元朝设置河南江北行省,明朝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改为河南布政使司,通称河南省。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古称中州,中原,中国等。夏、商、周、秦、汉、魏、晋、北魏、隋、唐、北宋时期,当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都在今河南境内。北宋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后,河南逐渐开始衰弱。.
查看 朱温和河南历史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查看 朱温和河南省
河中节度使
河中节度使,至德二载(757年)设立,唐朝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节度使。 河中节度使治所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757年,管辖蒲州、晋州、绛州、慈州、隰州、同州、虢州,次年设蒲同虢节度使。759年升蒲州为河中府,节度使兼任河中府尹,耀德军使。761年,改驻绛州,沁州归属泽潞节度使,同州归属泽潞节度使。764年,废节度使为观察使,驻河中府,管辖河中府、晋州、绛州、慈州、隰州,784年,改为节度使,管辖河中府、同州、绛州、陕州、虢州,785年,陕州、虢州设陕虢防御使。799年,改为防御观察使,800年,改为节度使。808年,增加晋州、慈州、隰州。819年,改为防御观察使,820年,改为节度使。 长期管辖河中府、晋州、绛州、慈州、隰州,相当于今天山西省石楼、汾西、霍州以南和安泽、垣曲以西。822年,晋州、慈州另设观察使,827年,晋州、慈州归河中节度使。885年建号护国军节度使。宋朝初年废除。.
查看 朱温和河中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作为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余势力。.
查看 朱温和河西节度使
沙陀
沙陀,又名处月、朱邪、朱耶,原是唐朝时西突厥的一部,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今巴里坤)一带,因其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
查看 朱温和沙陀
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春秋戰國時期從未有一個組織或學派叫「法家」,而只是在西漢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指》將韓非子、管仲等理念相似的人歸類為一派並命名「法家」。《漢书·艺文志》列为“八流”之一。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周代时的诵训。亂世时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到了韓非集其大成。漢代時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其思想則成為統一天下的理論基礎。.
查看 朱温和法家
洛阳历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核心发祥地,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元代以前,洛阳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统的王朝多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割据政权也均以进入洛阳作为逐鹿的目标和自身正统性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承载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元代以后因战乱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地位有所下降,退化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县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折射了中国各地方在农业社会晚期的普遍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洛阳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工商业发展都有较大的飞跃,成为以重工业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闻名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反映了一个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历程。.
查看 朱温和洛阳历史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查看 朱温和洛阳市
洛阳兵变
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一场兵变。后梁在晋军压境之际,同室操戈,逐使国力日衰,不久便为后唐取代。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后梁太祖朱温病重,欲立养子朱友文即位,其子朱友珪得知后,杀死朱温,秘不发丧,矫诏监国,令弟弟、朱温嫡子均王朱友贞杀朱友文。后朱友珪赶赴洛阳称帝,群臣不服,均王朱友贞见状趁势起兵,与表兄袁象先、姐夫赵岩、掌握重兵的杨师厚等合谋击禁军。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二月,袁象先率军突入宫中。朱友珪见大势已去,与妻子张氏一起自杀。朱友贞在开封闻讯,就地即皇帝位,是为梁末帝 。.
查看 朱温和洛阳兵变
淮南节度使
淮南节度使,唐朝在淮南道设立的节度使。 至德元载(756年)设置,治所在扬州。管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光州、蕲州、安州、黄州、申州、沔州。十二月,安州、申州归淮西节度使。759年,沔州归鄂沔节度使,寿州、蕲州、黄州归淮西节度使。760年,设淮南东道节度使。781年,增泗州,783年,寿州设团练使,784年,寿庐濠设都团练使,788年,寿庐濠泗归徐泗濠节度使。799年,安州归安黄道。800年,泗濠道,滁州、和州、庐州、舒州设团练使。807年,罢寿州,818年增光州,申州归鄂沔节度使,821年,增宿州,833年,宿州归武宁节度使。862年,增加濠州,863年,濠州归徐泗节度使。870年,增泗州。 淮南节度使长期管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相当于江苏省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景福二年(892年)杨行密割据,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为吴王,即五代十国的吴国。904年,滁州、庐州、和州、舒州设团练使,光州设防御使。.
查看 朱温和淮南节度使
淄青節度使
淄青節度使,全稱淄青平盧節度使,是唐朝在今山東地區設置的節度使,762年—819年和882年—903年割據山東。.
查看 朱温和淄青節度使
渤海遣日使
渤海遣日使,日本稱渤海使,指渤海國派往日本的使節。據記載728年至922年之間共派遣三十六次(辽朝派遣一次)使節。.
查看 朱温和渤海遣日使
温韬
溫韜(?-926年),京兆华原(今陝西耀縣)人。五代時期的盜墓賊,曾盜掘昭陵。 出生時相传曾有匪星坠落在嵯峨山,少年為盜,後事李茂貞,易名李彥韜。朱全忠圍李茂貞於鳳翔,溫韜以耀州降梁,不久復叛歸茂貞。朱全忠建立后梁,温韬降后梁,易名温昭图,改耀州为崇州,仍任节度使。 温韬在鎮七年,盡堀唐朝帝塚,“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史載温韬盜昭陵:“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鐘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又曾率5萬餘眾盜掘乾陵,近之輒有風雨,遂止。投降后唐后改名李紹衝。天成元年(926年)後唐明宗入洛陽,將溫韜流放德州,又下詔賜死。.
查看 朱温和温韬
湖州市
湖州市(拼音: Hú zhōu,吳語湖州音:Ghẽw Ci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朱温和湖州市
朱友寧
朱友寧,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字安仁,初代太祖皇帝朱温侄子,朱存长子。 朱友宁少时聪敏,习诗礼,喜怒不形于色。长大后喜好兵法,有倜傥之风。朱温镇汴州,以他为军校,善用弓剑。转任衙内制胜都指挥使,每次出兵,多命他统领骁果跟从。擒获秦宗权,朱温令朱友宁轞送秦宗权西献长安,唐昭宗下诏加朱友宁检校右散骑常侍、行右监门卫将军。从此朱友宁继立军功,官至检校司空兼龚州刺史、柳州刺史。朱温驻军岐下围凤翔李茂贞,遣朱友宁领所部兵先回宣武(汴州),以备守御。淄青王师范攻打宣武,因为关东诸镇兵都在岐陇,王师范欲乘虚进攻,自齐、鲁至于华下,假称委输贡奉为名,与杨行密、李克用结好。青州人到裴迪处说明情况,裴迪告诉朱友宁。朱友宁不等命令率兵万余东讨。王师范派遣其弟率兵围齐州。朱友宁率兵救援,王师范大败,朱友宁夺马千匹,斩首数千级。天复三年(903年),唐昭宗归长安,朱友宁被授为岭南西道节度使,加特进、检校司徒,赐号迎銮毅勇功臣。王师范数千部众欲攻兖州。朱友宁得知,伏兵在兖州之南邀击,大胜。朱友宁督诸军进逼博昌县,一月余未克。朱温大怒,派刘捍督战。朱友宁用俘虏的民众十余万,各领负木石、牵牛驴,在城南建土山。将人畜木石一起堆筑成山,冤枉之声,闻数十里。城陷后屠城,清河为之不流。六月初八清晨,在攻打莱州的石楼之战,朱友宁从旁自高地驰马而下,马被绊倒,被王师范部下张土所杀。朱友宁将战前日,有大白蛇蟠在帐中,朱友宁很厌恶,最后果然遇害。朱温建立后梁,追封朱友宁为安王。.
查看 朱温和朱友寧
朱友徽
朱友徽,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第七子。 907年,後梁建国後,朱全忠封朱友徽为建王。923年,後唐兵临城下前夕,他的四哥末帝朱友贞怀疑兄弟们叛乱,将朱友雍、朱友徽兄弟殺害。.
查看 朱温和朱友徽
朱友倫
朱友倫,晚唐官员。五代十国後梁太祖朱温侄子,父朱存。 朱友伦幼年聪悟明敏,喜好文墨,通《论语》、小学,通晓声律。长大后,好骑射,有智谋,朱温说:“吾家千里驹也。”朱友伦年十九,为宣武军校。景福初年(892年),充元从骑军都将、元从马军指挥使,表右威武将军、右武卫将军。朱温征兖州、郓州,朱友伦率部兵收聚粮谷,供应军需。幽州兵至内黄,朱友伦率领前锋夜渡河,夺马千匹。领兵往八议关,遇到李克用军万余骑兵,朱友伦设疑军大胜。李罕之以潞州降朱温,被李克用军所围。朱温派遣朱友伦率领步骑数万,越险救应,大破晋军。唐朝加检校司空、守藤州刺史。 天复元年(901年),朱温和李茂贞在岐、陇用兵,李克用乘虚攻打朱温北部。朱友伦率军三万到矾山。朱友伦与氏叔琮一直追至太原。二年,朱友伦领所部兵西赴凤翔。三年,唐昭宗归长安,命朱友伦为宁远军节度使、检校司徒,赐号迎銮毅勇功臣。朱温东归,留朱友伦宿卫京师,伺察昭宗所为。十月十五,朱友伦会宾打马球,坠马而死。唐昭宗辍视朝一日,诏赠太傅,归葬于砀山县。 朱友伦死后,朱温大怒,率兵七万至河中。唐昭宗涕泣,不知所为,想要投奔太原,没有成功。宰相崔胤遣人阻止朱温,朱温怀疑朱友伦是崔胤等所杀,奏请诛杀崔胤,唐昭宗未从,朱温派遣朱友谅至京师,兵围开化坊,杀死崔胤和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张濬。朱温建立后梁,追封朱友倫为密王。.
查看 朱温和朱友倫
朱友珪
朱友珪(),小字遙喜,五代時期後梁皇帝,為後梁太祖朱全忠之第三子,弑父自立。登基后不得民心,为袁象先所杀。.
查看 朱温和朱友珪
朱友璋
朱友璋,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第五子。 907年,後梁建国後,朱全忠封朱友璋为福王。娶张宗奭女。913年,朱友璋出任許州節度使、检校太保。914年,因讨伐徐州節度使蒋殷有功,任鄆州留後。好接宾客,梁文矩年轻时即游历其门下,时为秘书郎,朱友璋奏他为项城令。末帝朱友贞命朱友璋为忠武軍節度使,駐屯武寧,又辟梁文矩为从事。梁亡前卒。.
查看 朱温和朱友璋
朱友裕
朱友裕,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温长子,字端夫。生母不詳。次弟早逝名不詳。 朱友裕年幼时善骑射,从朱温征伐,以宽厚得士卒之心。唐僖宗中和年间,朱温与李克用攻围华州,黄巢将黄鄴固守。黄鄴卒扛着大槊登城大骂,李克用使自己的沙陀骑兵连射不中。朱温命朱友裕射杀,黄鄴小卒应弦而毙,军中皆大欢呼,声震山谷,李克用送给朱友裕良弓百矢。朱温镇宣武,表为宣武军牙校。秦宗权灭亡,加朱友裕检校左仆射,衙内马步都指挥使。 景福元年(892年),朱温攻郓州朱瑾,朱友裕为先锋到达斗门,郓州兵夜袭,朱友裕败走。朱温后到,不知朱友裕之败,前军遇敌多死。朱温到村落间,才与朱友裕相见。当时,朱宣在濮州,朱温派遣朱友裕先以二百骑在前,朱温后至,没有遇上朱友裕。朱温遇敌败逃。敌兵急追至大沟,幸亏沟中有积薪,马才能过去,朱温将李璠等十余人战死。冬,朱友裕取濮州,率领大军围徐州时溥。当时朱瑾领兖州、郓州之众,领兵二万为徐州时溥外援,在彭门南石佛山被朱友裕击败,朱瑾逃走。都虞候朱友恭向朱温诬陷朱友裕按兵不追,朱温大怒,令裨将庞师古代朱友裕为帅,以朱友裕交付审问,使者误将信给了朱友裕,朱友裕惶恐,不知所为,率数骑逃到山中。在辉州投奔伯父朱全昱,申诉其冤。朱温妻子张氏听说召他回汴州请罪,朱温还想把儿子下狱,张惠请求下得免,令儿子权知许州。许州近蔡州,因为秦宗权之乱,居民残破,朱友裕招抚流散,增加三万多户。 乾宁二年(895年),加检校司空,后为武宁军节度留后。四年(897年),朱温攻下郓州东平,改朱友裕天平军留后,加检校司徒。光化元年(898年),再领许州。天复初年,为奉国军节度留后。朱温兼镇河中,以朱友裕为护国军节度留后,后迁华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兴德尹。天祐元年(904年)七月,兼行营都统,领步骑数万,随父攻打李茂贞,去攻邠州。朱友裕破灵台、良原,下陇州,杨崇本以邠州降。后杨崇本背叛,朱温派遣朱友裕攻打,十月,朱友裕得病,将校屯守永寿,朱友裕得在梨园病死,归葬开封。後梁建国後,朱温追封他为郴(彬)王。乾化三年,又赠太师。.
查看 朱温和朱友裕
朱友誨
朱友誨,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侄子,父朱全昱。 朱温受禅後,封朱友誨为衡王。乾化元年,以檢校兵部尚書充控鶴指揮使。921年,朱友能誘致禁軍,欲謀反,被皇帝幽禁。末帝朱友貞在后梁灭亡前夕,把朱友谅、朱友能、朱友誨三兄弟全部杀死。.
查看 朱温和朱友誨
朱友諒
朱友諒,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侄子,父朱全昱。 904年春正月,因朱友倫在球场坠马而死,朱全忠怀疑崔胤所害,命朱友諒将唐朝宰相崔胤府邸包围,崔胤与妻子儿孫全部被殺。被叔父封为衡王。朱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朱温大怒:“今年宋州大水,何用此为!”罢朱友谅官,留在了京城。朱温卧病,朱全昱来探病,与朱温相持恸哭;朱温放了朱友谅,使与东归。916年正月,朱全昱死后,以衡王朱友谅嗣封广王。朱友谅多行不法、921年,弟朱友能謀反連座,末帝朱友貞在后梁灭亡前夕,把朱友谅、朱友能、朱友誨三兄弟全部杀死。.
查看 朱温和朱友諒
朱友謙
朱友謙,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义子,本名朱簡。 本为保义军节度使王珙帐下都将,899年,王珙被都将李璠杀死,后李璠也被变军杀死,朱简控制了保义军。朱全忠赏识他的才能,收为义子,後封冀王。出任河中(山西省永济市)護国節度使。朱友-珪-殺父后,身感危险的朱友謙归顺晋王李存勗。李存勗赏识他的才能也收他为义子,改名李繼麟,为河中节度使、尚书令。孔謙向李存勗进讒言,郭崇韬被冤杀后,伶人景进又称李继麟先和郭崇韬勾结谋反,郭崇韬死后又勾结郭崇韬女婿皇弟睦王李存乂,宦官都劝庄宗除掉李继麟。于是庄宗迁李继麟为义成节度使,当夜就派蕃汉马步使朱守殷发兵围李繼麟家,将李继麟驱出徽安门外杀死,復姓名为朱友谦。庄宗又诏令长子魏王李继岌和郑州刺史王思同分别在遂州和许州杀朱友谦二子武信节度使朱令德和忠武节度使朱令锡,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在河中杀朱友谦家人,朱友谦妻张氏率族人百余口受刑时还向李绍奇出示铁券说:“这是皇帝去年所赐,我是妇人,不识字,不知说的是什么。”李绍奇也感到惭愧。朱友谦旧将史武、薛敬容、周唐殷、杨师太、王景、来仁、白奉国当时都是刺史,也因此遭到族诛。朱友谦另一子朱建徽时任澶州刺史,庄宗密诏史彦琼杀之,史彦琼前往时没有对任何人说明去意,结果引发了恐慌,间接造成了后来的邺都兵变等一系列兵变,最终导致庄宗覆亡。 朱友谦有女封楚国夫人,嫁李从曮。.
查看 朱温和朱友謙
朱友讓
朱友讓,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义子,本名不明,行辈称「李七郎」。 原为汴州(開封)豪商,与朱全忠结交,被收为义子,有家僮高季興(荊南(南平)国始祖武信王)、董璋和养子孔循,朱全忠命朱友讓收高季興为义子。一说他就是朱友恭。.
查看 朱温和朱友讓
朱友能
朱友能,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侄子,父朱全昱。 朱友能被叔父封为惠王。朱友能为宋州、滑州二州留后、陈州刺史,行为不法,陈州风俗多有淫祠左道,昼夜伏聚,男女杂乱。母乙、董乙聚众称天子,建置官属,朱友能开始不以为意,母乙等攻劫州县,末帝朱友貞发兵击灭。康王朱友孜谋反伏诛之后,末帝疏斥宗室。贞明四年(921年)夏四月,朱友能以陈州造反,举兵攻打大梁。末帝诏陕州留后霍彦威、宣义节度使王彦章、控鹤指挥使张汉杰将兵讨伐。朱友能在陈留,兵败,逃回陈州,诸军围城。秋七月,朱友能降。庚子,末帝赦其死,降封房陵侯,被软禁在京城。后梁灭亡前夕,末帝把朱友谅、朱友能、朱友誨三兄弟全部杀死。.
查看 朱温和朱友能
朱友雍
朱友雍,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第六子。 907年,後梁建国後,朱全忠封朱友雍为賀王。923年,後唐兵临城下前夕,他的四哥末帝朱友贞怀疑兄弟们叛乱,将朱友雍、朱友徽兄弟殺害。.
查看 朱温和朱友雍
朱友恭
朱友恭,本名李彥威,壽州人。後為朱溫義子。.
查看 朱温和朱友恭
朱友文
朱友文,字德明,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朱溫(又名朱全忠)的養子之一、後梁的皇族,獲朱温封他為博王。.
查看 朱温和朱友文
朱友敬
朱友敬,五代十国後梁皇族,初代太祖皇帝朱全忠第八子。《資治通鑑》《五代会要》作朱友敬,正史作朱友孜。母亲张夫人。末帝同母弟。 907年,後梁建国後,朱全忠封朱友敬为康王。朱友敬为重瞳子,自认为自己应该当皇帝。915年,四哥末帝朱友貞的张德妃死后,他派遣刺客刺杀朱友贞。事情失败,朱友敬被处死。朱友贞对赵岩、张汉杰说差点见不到二位。末帝朱友貞之后对兄弟親族猜忌,派遣人监视兄弟諸侯王。.
查看 朱温和朱友敬
朱姓
朱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現今中國排行第14位,在《百家姓》中排第17位。朱姓曾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两个王朝,分别是五代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和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查看 朱温和朱姓
朱存
朱存,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的二哥,追封朗王。 朱温年少时父亲朱诚去世且贫困,与哥哥朱全昱、朱存随母亲王氏依靠萧县刘崇家为生。黄巢之乱朱存与朱温一起参与黄巢军,879年,在广州战死。907年,朱全忠取代唐朝即位後梁皇帝,910年追贈二哥为朗王。二子:朱友寧、朱友倫。.
查看 朱温和朱存
朱延寿
朱延寿(),晚唐大军阀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部将和内弟。他参与杨行密的众多军事行动,官至奉国军节度使(虽然未实际控制)。天复三年(903年),他因杨行密曾侮辱他而愤怒,图谋和杨行密的附庸宁国军节度使田頵和润州团练使安仁义一起反叛。杨行密得知,骗其妻、朱延寿的姐姐朱夫人告诉朱延寿,杨行密将把淮南托付给他。朱延寿到淮南军部扬州后,杨行密诛杀之。.
查看 朱温和朱延寿
朱信
朱信,宋州砀山人,是朱誠的父親,朱温的祖父。 907年,朱温登位後,他被尊為皇帝,廟號后梁宪祖,諡號昭武皇帝,皇陵稱光天陵。.
查看 朱温和朱信
朱全昱
朱全昱,砀山人,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的大哥,封廣王,原名朱昱。 朱温年少时父亲朱诚去世且贫困,与哥哥朱全昱、朱存随母亲王氏依靠萧县刘崇家为生。893年,朱温长子朱友裕被朱友恭诬陷的时候,躲到砀山伯父家里。905年二月戊戌,唐昭宣帝以安南節度使、同平章事朱全昱為太師,致仕。907年,朱全忠取代唐朝即位後梁皇帝,封大哥为广王。在朱温即位前,朱全昱问朱温:“朱三,尔可作天子乎!”即位后,宗亲一起喝酒赌博,朱全昱忽然把骰子击入盆中,骰子迸碎四散。他对斜视朱温说:“朱三,你本是砀山的一介平民,跟随黄巢为盗,天子任用你为四镇节度使,富贵至极,为什么突然灭亡唐朝三百年的社稷,自称帝王,将要灭族,还玩什么博戏!”朱全昱不经常在京城汴州,多在老家居住。儿子朱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朱温大怒:“今年宋州大水,何用此为!”罢朱友谅官,留在了京城。朱温卧病,朱全昱来探病,与朱温相持恸哭;朱温放了朱友谅,使与东归。朱友珪杀害朱温,封伯父为宋州节度使。916年正月,朱全昱病故。末帝朱友贞追贈伯父尚书令,谥号德靖,以衡王朱友谅嗣封广王。宋太宗至道年间,单州有自称广王朱全昱之后与尼姑讼田之人,宋朝史官说“岂以一言之善,独存其嗣耶!”.
查看 朱温和朱全昱
朱珍
朱珍,徐州豐縣人。五代時朱溫的主將。 朱溫降唐时,手下唯朱珍、庞师古二人。光启元年,任诸军都指挥使,位列诸将之上,並進兵焦夷(今安徽亳縣南),击败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隨後又转战山东各地,居功厥偉。 朱珍與李唐賓有芥蒂。汴军攻打郓州时,朱珍作战不利退至濮州,未经禀报就派人自汴州接回家眷。朱溫聞知大怒,又不好發作,他不放心朱珍,暗中命令李唐宾监视朱珍的举动。朱珍知道這件事,心情不好,晚上與部将在帐中喝酒解闷。李唐宾疑其有异心,率十多名亲兵回汴州向朱温报告。朱珍连忙单骑奔回汴州,向朱温说明情况。朱温对两人都很爱惜,俱不加罪,为两人和解,命两人返回濮州。 龙纪初年,朱珍屯萧县,對抗感化节度使时溥,李唐賓因裨将嚴郊不聽朱珍使喚,朱珍下令唐賓責之,唐賓不服,反而前來理論,被朱珍拔劍斬殺于帳中。朱溫聞知大怒,但在左司馬敬翔勸說下,宣布李唐賓謀叛已經在軍前斬首,並譴親使攜帶手書去前方慰撫,軍心才告安定。秋季,七月,朱溫趁前線視察之機,命大将丁會當即擒獲朱珍,怒斥其擅殺大將,下令推出斬首,大将霍存等数十人叩頭,乞求寬恕,全忠不听,拿起床板向他們投擲,他們才退出。朱珍被处死。.
查看 朱温和朱珍
朱簡
朱简(),明代篆刻家。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休宁人。 善诗文,与当时的著名文人李流芳、赵宦光、陈继儒等互有唱和。精研古代篆体。篆刻着重笔意,有草篆意趣,善用切刀。印风涩滞苍莽,在当时别树一帜,对后世丁敬的影响很大,董洵说朱“有超出古人者,真有明第一作手”。 他在印学理论上也有精辟见解,“刀笔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者,逸品也;有刀锋而似锯牙痈股者,外道也;无刀锋而似铁线墨猪者,庸工也。”又:“学无渊源、偏旁凑合,篆病也;不知执笔、字画描写,笔病也;转折峭露、轻重失宜,刀病也;专工乏趣、放浪脱形,章病也;心手相乖、因便苟完,意病也。”他还开创了印学批评,在《印品》中专列一集谬印,其中有何震、梁袠、陈万年诸名家的败作。 著有《集汉摹印字》《印书》《印经》《印章要论》《印品》《菌阁藏印》《修能印谱》。.
查看 朱温和朱簡
朱瑾 (唐朝)
朱瑾(),唐末軍事人物,天平節度使朱瑄從弟,善槊,壯武勇猛,兖州泰寧軍节度使齐克让頗愛之,瑾遂假意要娶齐氏之女,卻趁機突擊齐氏而驅逐之,自為泰寧節度使。後為朱溫所敗,奔楊行密。後因徐溫之子徐知訓辱瑾,瑾怒,殺知訓。徐溫發兵迫之,遂自刎死。.
查看 朱温和朱瑾 (唐朝)
朱瑄
朱瑄《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二《旧五代史》卷一十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五,一作朱宣《新唐书》卷一百八十八《新五代史》卷四十二(),晚唐军阀,中和二年(882年)—乾宁四年(897年)以节度使身份统领天平军。他和在邻镇的堂弟泰寧军节度使朱瑾组成权力联盟,后又与盟友感化军节度使时溥一起陷入与前盟友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的长期战斗中,这场战斗对乡村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乾宁四年,他们三人战败,朱瑄被朱全忠俘虏并处决。.
查看 朱温和朱瑄
朱誠
朱诚,宋州砀山人,是一个村塾教师,朱全昱、朱存、后梁太祖朱温的父親。 907年,朱温登位後,他被尊為皇帝,廟號后梁烈祖,諡號文穆皇帝,皇陵稱咸宁陵。.
查看 朱温和朱誠
朱黯
朱黯,宋州砀山人,是朱茂琳的父親,朱信的祖父,朱誠的曾祖父,朱温的高祖父。根據《旧五代史·太祖本纪一》:“梁肃祖宣元皇帝讳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孙”《旧五代史·太祖本纪一》。 开平元年(907年)七月,朱温登位後,他被尊為皇帝,廟號后梁肃祖,諡號宣元皇帝,皇陵稱兴极陵。.
查看 朱温和朱黯
朱茂琳
朱茂琳,宋州砀山人,朱信之父,朱誠之祖父,朱温之曾祖父。.
查看 朱温和朱茂琳
成德節度使
成德節度使,又称恒冀節度使、镇冀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成德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也是河北最稳定的一个藩镇,160年來的統治者,只有三個家族更迭。.
查看 朱温和成德節度使
戲神
戲神為戲團中所奉祀之神祇,漢人傳統戲曲戲團的信仰核心,維繫舊時戲團規矩、運作,傳承戲團特有的倫理、精神,為多數藝人的心靈寄託。戲神奉祀,與戲團與行會組織發展緊密結合,崇奉行會共同始祖,藉以建立組織共同規範。各類戲曲依其劇種、師承、地區,奉祀戲神各有不同。以田都元帥、西秦王爺為其代表。 在廣東,粵劇各戲班本來各有其戲神,有田竇二師等,而後統一奉祀華光大帝,將西秦王爺與田都元帥視為華光天王的輔佐神。這是因為一個廣東的傳說,戲班演戲時不避禁忌,冒犯上天,上天欲加以天譴,命火神華光大帝放火燒掉所有的戲臺,華光不忍心,於是違背天命,還託夢教導各個戲班如何悔過,並向上天祈禱,赦免演戲時不敬的罪過,終於保全了所有戲班,於是眾人皆改奉華光,以原本的戲神作為其佐神。.
查看 朱温和戲神
戴思遠
戴思遠(),先後為後梁及後唐重要軍事將領。 戴思遠本是後梁大將,初年事奉後梁太祖朱溫,以武藝及能幹而知名。開平元年(907年),自右羽林統軍加檢校司徒,出任為晉州刺史。開平二年(908年),授職右監門上將軍,尋改為華州防禦使。開平三年(909年),自左天武使復授職右羽林統軍。 郢王朱友珪篡位後,授職洺州團練使。貞明年間出任邢州留後,遷任本州節度使。桀燕將領張萬進殺滄州留後劉繼威,以城歸屬後梁,末帝朱友貞下命戴思遠鎮守。後唐莊宗李存勗平定魏博,以大軍前去滄、德二州,戴思遠棄鎮渡河回歸汴京,累遷天平軍節度使兼北面招討使,帶領兵馬與李存勗對壘。其後,李存勗討伐張文禮於鎮州,契丹來援,李存勗追襲契丹至幽州。戴思遠聽聞,總集大軍以襲撃魏州,至魏店,遇到李嗣源騎軍剛巧殺至,戴思遠只好涉渡洹水,攻陷成安,復歸楊村寨,盡率其眾,攻打德勝北城。城中危急,符存審晝夜乘城以拒後梁大軍。李存勗自薊州五日馳至魏州,戴思遠知道後解圍而去。其後李嗣源襲下鄆州,戴思遠因而被罷去軍權,降授職宣化軍留後。 同年,李存勗攻入汴京,戴思遠只好自鄧州入朝投降,復令他歸鎮。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移戴思遠授職洋州節度使。其後西川的孟知祥及董璋叛亂,戴思遠以董璋為他的故人,避嫌請其他人代其職,征入朝宿衛,以年紀大告老,授職太子少保致仕。 清泰二年(935年)八月,戴思遠於家中逝世。.
查看 朱温和戴思遠
户部侍郎
戶部侍郎,約當於今日的財政部次長,雅稱小司徒、貳地官。「戶部」乃六部(吏部即考試院及人事行政局、戶部即財政部、禮部即外交部及教育部、兵部即國防部、刑部即法院及法務部、工部即交通部)之一,即今之財政部。「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 一般而言,户部尚書主要掌全國户口、賦役方面的政令,而侍郎則掌管稽核版籍、賦役徵收征等會計、統計工作。.
查看 朱温和户部侍郎
房暠
房--(),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和后晋官员,在后唐末帝李从珂年间任枢密使。.
查看 朱温和房暠
昭懿皇后 (後梁)
昭懿皇后劉氏(),後梁憲祖朱信妻。 劉氏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後梁憲祖及生後梁烈祖朱誠。开平元年(907年)七月,朱温稱帝,追上劉氏諡號為昭懿皇后。.
查看 朱温和昭懿皇后 (後梁)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查看 朱温和新五代史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5卷,呂夏卿撰,收錄於《新唐書》卷71上~75下,網羅唐代曾任宰相的家族世系。.
查看 朱温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文惠皇后
文惠皇后王氏(),後梁烈祖朱誠妻。 王氏嫁與朱誠后生朱全昱、朱存、朱溫三個兒子。朱家貧寒,王氏在本村的地主劉崇家做長工。朱溫封侯之後,她隨子貴封為晉國太夫人。大顺二年秋,后疾,卜者曰:“宜还故乡。”乃归。卒于午沟。 开平元年(907年)七月,朱温稱帝,此時王氏已死,朱溫追上母親諡號為文惠皇后。.
查看 朱温和文惠皇后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查看 朱温和旧五代史
政開
政開(914年—918年)是朝鲜半岛后三国泰封君主弓裔之年號。.
查看 朱温和政開
敬翔
敬翔(),字子振,同州馮翊(今陝西大荔)人。 自稱是唐代平陽王敬暉之後。祖父敬忻,官同州掾。年輕時“好讀書,尤長刀筆,應用敏捷”,人称少年英才。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黄巢入長安,敬翔逃至汴州(今河南开封),投靠同鄉王發,王發是宣武节度使朱温的观察支使,给军中人士代写书信。朱温问:“《春秋》里都写了什么玩意?”敬翔回答:“诸侯打仗的事。”朱温对敬翔大为赞赏,感慨地说:“天降奇人,以佐于我!”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餘年,朱溫是言聽計從,敬翔本人也“盡心勤勞,晝夜不寐,自言惟馬上得休息”。唐昭宗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赐號“迎銮叶赞功臣”。朱温称帝后,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乾化二年六月,朱溫病重,召敬翔至病榻前受顧托命。朱友贞上台,趙巖及妻族张汉鼎、张汉杰等人用事,敬翔與李振受到排擠。李存勗攻进后梁都城,敬翔全家自杀。.
查看 朱温和敬翔
曲顥
曲顥(,)又作曲承顥(),越南史上稱之為「曲中主」,於10世紀初期擔任管治越北地區的靜海節度使(曲顥時期名義上受中國後梁承認,並與南漢保持友好關係),在任期間治績良好,被譽為古代越南的「令主」。.
查看 朱温和曲顥
曹州
曹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查看 朱温和曹州
普宁公主 (后梁)
普宁公主,后梁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之女。 她的姐姐安阳公主、金华公主嫁给罗廷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大儿子),长乐公主嫁赵岩(赵犨的儿子),普宁公主嫁王昭祚,王昭祚是成德军节度使、赵王王镕的儿子。在朱温和李克用的争雄中,王镕最后投靠朱温,以儿子王昭祚为人质。朱温把女儿嫁给了王昭祚。她在开平元年(907年)五月十一日被父亲太祖朱晃封为普宁公主。921年,张文礼发动兵变,杀死王镕、王昭祚及王氏一门,只留下普宁公主来向梁末帝朱友贞示好。.
查看 朱温和普宁公主 (后梁)
時溥
时溥,中国唐朝末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查看 朱温和時溥
晉 (五代)
晉(907年-923年)中国五代十国時代以太原为中心于現在山西地区的割据政权,由沙陀人李克用建立。 唐朝乾寧二年十二月(合896年),在黄巢之乱时割据太原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唐昭宗进封为晉王。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李克用仍用哀帝天祐年号,以示与后梁对抗。次年(908年)李克用去世,李存勗繼立晉王。 晉国天祐二十年(923年),李存勖稱帝,改國號「唐」,是為后唐,具有独立性质的晉王国因此消失。同年,后唐灭后梁,成为取得正统地位的中原政权。.
查看 朱温和晉 (五代)
10世纪
901年1月1日至1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0世纪。.
查看 朱温和10世纪
1千纪
1千纪,或称第1个千年,是指从西元1年至1000年间的这一千年,1千纪开始于公元1年(或称公元元年),因为公元纪年中没有0年。 本千紀初中國歷史上為西漢末,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但經十餘載旋即被推翻,25年漢光武帝劉秀即位,經幾年統一新莽篡位後割據之局面。 然而,經百餘年後東漢末再度進入割據之局面,220年曹丕篡漢建曹魏,三國時代開始。221年劉備在蜀地建蜀漢,263年曹魏滅之;222年孫權在東南建孫吳,最終280年被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篡魏建的西晉所滅,三國結束,進入大一統的西晉。但大一統的西晉不久經八王之亂的內憂及五胡亂華的外患,於317年晉室南遷至長江中下游一帶,由晉元帝司馬睿建東晉,而北方就處於五胡十六國時分時合的割據狀態。 420年宋武帝劉裕篡東晉建劉宋,南朝始。繼劉宋後,479年齊高帝蕭道成篡劉宋建南齊,502年梁武帝蕭衍篡南齊改國號為梁(史稱南梁),557年陳霸先篡南梁建陳,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為南朝。而北方於439年(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期間)由386年由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建的北魏統一北方,北朝始。534年北魏分東魏、西魏,550年北齊文宣帝高洋篡東魏建北齊,557年北周孝閔帝宇文覺篡西魏建北周,更於577年滅北齊,統一了北方與西南。 581年隋文帝楊堅篡北周建隋,北朝結束。過幾了年,先并入西梁(555年由西魏支持下由宣帝蕭詧建立的),589年隋滅陳,南朝結束。 1千纪的早期是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古典时代晚期是一个大转变的时期,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是欧洲的中世纪前期。在4世纪和7世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达到鼎盛时期。1千纪的最后时期,欧洲向中世纪中期转变。世界人口是上一个千年的3倍但是曲线演变的发展,全世界大约有2亿至2亿8880万人。.
查看 朱温和1千纪
3月7日
3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6天(闰年第6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9天。.
查看 朱温和3月7日
5月12日
5月12日是阳历年的第132天(闰年是13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3天。.
查看 朱温和5月12日
6月1日
6月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2天(闰年第1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3天。.
查看 朱温和6月1日
7月5日
7月5日是公曆年的第186天(閏年的第187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9天。.
查看 朱温和7月5日
9月22日
9月2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5天(闰年第26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00天。.
查看 朱温和9月22日
亦称为 后梁太祖,后梁太祖朱晃,梁太祖。
,宣武军节度使,安史之亂,安仁义,安徽省,安国 (大长和),安陽公主 (後梁),寡妇,寇彥卿,尚书省,山南西道節度使,山西省,岐,岳州,崔安潛,崔遠 (唐朝),崔胤,崔昭纬,崇德軍,巨鹿之战,上下五千年,丁會,严可求,中书令,中使,中國君主陵墓列表,中國對外關係史,中國皇儲列表,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中国年号列表,中国开国皇帝列表,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寿命列表,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中国食人史,中華五千年,丰城市,东平王,万安大长公主,万安公主,乐从训,乐清市,九锡,九里山,平原公主 (唐昭宗),乾化,义武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于兢,庞勋之变,康延孝,康怀英,二王三恪,五代十国,五代史人物列表,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庙号,仁美,延喜,张居翰,张德妃 (后梁末帝),张皇后 (朱友珪),张珂 (唐朝),张策 (五代),张颢,张格,张濬,张文蔚,伶官,張彥弘,張全義,張皇后,張歸厚,張承奉,开封市,开平,彩雲國物語角色列表,侍卫亲军,徐州市,徐彦若,德陵 (南漢),忠武军节度使,匡國軍節度使,北宋东京城遗址,北平 (五代),刘处让,刘守文,刘崇望,刘知俊,刘隐,刘训 (后唐),刘谦 (唐朝),周岌,周庠,周德威,周德權,唐庄宗,唐僖宗,唐哀帝,唐道袭,唐长安城,唐温陵,唐朝,唐朝与南诏的战争,唐朝王爵列表,唐末民變,唐昭宗,唐書人物列表,冯弘铎,冯行袭,八次出幸,公安县,公主 (東亞),元行钦,元贞皇太后,光孝皇后,削藩政策,前后蜀,勤王,四川历史,倪可福,倪章,皇太后,王处直,王宗弼,王宗佶,王宗俦,王宗绾,王宗涤,王審知,王师范,王彦章,王徽 (京兆),王皇后,王瞳 (五代),王珂 (唐朝),王珙,王贊 (唐朝),王轂 (唐朝),王郁 (遼),王郜,王重盈,王重霸,王重榮,王镕,王抟,王檀,王溥 (唐朝),王昭祚,王敬武,王思同,王晏球,王景仁,獨孤損,神策军,祥瑞,禁軍,福州历史年表,福建王氏,禅让制,秦宗權,秦彦晖,积善太后,符存審,符彥卿,第二次宦官時代,篡位,米志诚,紙錢,绞刑,罗弘信,罗绍威,羅廷規,羅隱,真宁公主,真宁公主 (后梁),田頵,画江湖之不良人,画江湖之不良人角色列表,甘露之變,燕子楼,異姓王,牛存节,監軍,盧光啟,相国,盖寓,白馬之禍,节度使,韩建,韩逊,韓偓,韓全誨,莊森,鎮國軍節度使,遼史人物列表,聖冊,萧顷,青山县,静海军节度使,顾彦晖,袁袭,袁象先,裴贽,西秦王爺,襄城县,馬希聲,马殷,諸葛爽,高季興,高万兴,高郁,高汉筠,魏博,魏國太夫人何氏,魏王,许寂,许德勳,诸葛仲方,谢彦璋,谭全播,資治通鑒,贺德纶,贺瓌,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越南自主時期,趙崇 (唐朝),鹿晏弘,黎球,黃巢之亂,黄峭,黄巢,齊克讓,龐師古,辩州,近親性交,霍存,霍彦威,霸府,胡规,郭禹,郭承汾,赫连铎,赵 (五代),赵德諲,赵德钧 (五代),赵匡凝,赵匡明,赵凤,赵光裔,赵犨,赵锽 (唐朝),赵损,開平 (年號),薛平貴,薛志勤,薛贻矩,薛阿檀,藩鎮割據,闽 (十国),董璋,葉子戲,葛從周,钟匡时,钱宽,钱宙,钱铎 (吴越),钱镠,钱沛,蒋玄晖,蒋殷,邓州市,金华公主,金华公主 (后梁),長城縣,長樂公主,长安,长乐公主 (后梁),长兴县,苏捡,苗璘,雷彦威,雷彦恭,雷满,通鉴纪事本末,連坐,陪都,陳用拙,陳昭儀 (後梁太祖),陆扆,柏鄉之戰,柳璨,柴再用,枢密使,李存孝 (唐朝),李存信 (武將),李仁福,李仁罕,李廷鸞,李彦弼,李彦图,李德诚,李俨 (吴),李匡筹,李嗣昭,李唐賓,李唐賓 (唐朝),李克用,李琪 (五代),李祎 (遂王),李祤,李祥 (瓊王),李祺 (祁王),李祕,李禊,李禋,李禛 (雅王),李繼侃,李继徽,李继俦,李继韬,李遇 (十国),李落落,李襲吉,李讜,李讜 (唐朝),李讓,李茂貞,李殷衡,李振,李昪,李昭容 (后梁太祖),李昌符 (凤翔节度使),李愚,李承嗣,李𥙿,杨吴,杨师厚,杨洞潜,杨涉,杜荀鹤,杜讓能,杜洪,杜曉,桑弘志,梁,梁末帝,楊凝式,楊行密,樂彥禎,樂良才,正開 (後百濟),武成 (前蜀),殷文圭,段凝,段深 (后梁),氏叔琮,水德萬歲,永平 (前蜀),永興軍節度使,江西观察使,江淮文化,河南历史,河南省,河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沙陀,法家,洛阳历史,洛阳市,洛阳兵变,淮南节度使,淄青節度使,渤海遣日使,温韬,湖州市,朱友寧,朱友徽,朱友倫,朱友珪,朱友璋,朱友裕,朱友誨,朱友諒,朱友謙,朱友讓,朱友能,朱友雍,朱友恭,朱友文,朱友敬,朱姓,朱存,朱延寿,朱信,朱全昱,朱珍,朱簡,朱瑾 (唐朝),朱瑄,朱誠,朱黯,朱茂琳,成德節度使,戲神,戴思遠,户部侍郎,房暠,昭懿皇后 (後梁),新五代史,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文惠皇后,旧五代史,政開,敬翔,曲顥,曹州,普宁公主 (后梁),時溥,晉 (五代),10世纪,1千纪,3月7日,5月12日,6月1日,7月5日,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