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本多康俊

指数 本多康俊

本多康俊(1569年-1621年3月2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前期武將、大名。德川氏家臣。三河西尾藩藩主、近江膳所藩初代藩主。康俊系本多家宗家初代。父親是德川四天王之一的酒井忠次。.

9 关系: 大坂之役天王寺岡山之戰小笠原信之前田利孝遠藤慶隆華陽院膳所藩酒井家次酒井忠次

大坂之役

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1615年,慶長19年-慶長20年)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陣(6月4日,即農曆五月八日結束),最常用的說法是大坂之陣,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稱為大坂之役。 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諱,所以於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為「大阪」。在正體漢字地區,因為「坂」字未收錄於Big5編碼中,所以許多業者(例如光榮出品的戰國遊戲系列中文版)常以「阪」字代替,以致現時仍然有不少華人誤植為「大阪之陣」。.

新!!: 本多康俊和大坂之役 · 查看更多 »

天王寺岡山之戰

天王寺岡山之戰是德川幕府滅亡豐臣家的大坂夏之陣其中一場戰爭,時間是1615年(慶長20年)5月7日(6月3日),是大坂夏之陣最後一場戰役。最後德川家取得勝利,而豐臣秀賴在這場戰爭中自盡,德川家將豐臣氏滅亡,結束了大坂之役。這戰共分為兩部份一邊由德川家康指揮,另一邊是由幕府將軍德川秀忠指揮。.

新!!: 本多康俊和天王寺岡山之戰 · 查看更多 »

小笠原信之

小笠原信之(1570年—1614年6月3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大名。武藏國初代藩主。下總國古河藩初代藩主。父親是德川四天王之一的酒井忠次。.

新!!: 本多康俊和小笠原信之 · 查看更多 »

前田利孝

前田利孝(1594年—1637年7月25日)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大名。上野國初代藩主。父親是前田利家。.

新!!: 本多康俊和前田利孝 · 查看更多 »

遠藤慶隆

遠藤慶隆(,)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江戶時代前期大名,美濃國國人眾,八幡城主,美濃首任藩主,遠藤家初代,在天正(1573年 - 1592年)初期曾經以盛枝作為名諱。最初,慶隆是美濃齋藤氏的家臣,而在稻葉山城之戰中齋藤氏被擊敗後,改為歸順織田信長,並且在姊川之戰中與淺井氏和朝倉氏交戰。其後,在武田信玄進攻織田氏期間,慶隆曾經計劃背叛信長,但是在信玄死後便打消念頭。及後,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遭到明智光秀叛變而死,但是光秀其後亦敗於前來討伐的豐臣秀吉,最終美濃眾人多投靠秀吉,但是慶隆卻選擇支援織田信孝。然而,在柴田勝家於賤岳之戰戰敗,信孝則在岐阜城投降秀吉的情況下,慶隆不得不臣服於秀吉之下。在效力秀吉期間,慶隆雖然曾經參與紀州征伐等多場戰事,但是得不到重用,秀吉甚至以過去曾經反抗其為由,減封慶隆的領地。在秀吉死後不久,關原之戰爆發,慶隆選擇加入由德川家康領導的東軍,並且在後期殲滅舊主豐臣氏的大坂夏之陣中作出貢獻。慶隆在第二任將軍德川秀忠死後兩個月才過世,其子孫則擔任郡上藩主和三上藩主。.

新!!: 本多康俊和遠藤慶隆 · 查看更多 »

華陽院

華陽院()是三河國刈谷城城主水野忠政的妻子,是德川家康的外祖母,也是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的繼室。本名據說是「於富之方」或是「於滿之方」等名字。.

新!!: 本多康俊和華陽院 · 查看更多 »

膳所藩

膳所藩()曾經是一個位於日本近江国大津一帶的藩,藩廳在膳所城。.

新!!: 本多康俊和膳所藩 · 查看更多 »

酒井家次

酒井家次(1564年-1618年4月10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前期武將、大名。德川氏家臣。父親是酒井忠次。母親是德川家康的叔母碓井姬,所以家次是家康的從弟。.

新!!: 本多康俊和酒井家次 · 查看更多 »

酒井忠次

酒井忠次()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德川家家臣。德川四天王和德川十六神將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非德川三傑的德川四天王。.

新!!: 本多康俊和酒井忠次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