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十三道制
十三道制是朝鮮王朝末年的1896年(高宗33年)8月4日開始實行的新行政區劃制度,用來取代只實行了一年的23府制。 十三道制大致上跟從前朝鮮八道相同,不過除了京畿道、黃海道及江原道以外,其他的五個道都按原來的左、右道正式分拆成南、北兩道,合共十三道。另外,原屬全羅南道的濟州島於2006年脫離成立特別自治道而成為朝鮮半島中面積最小的道。 1910年朝鮮被日本吞併之後,日本的朝鮮總督府沿用了十三道的制度。.
二十三府制
二十三府制是朝鮮王朝末年的1895年7月18日(高宗32年閏五月二十六日)開始實行的新行政區劃制度。這個新的制度把全國分成23個府,並設立觀察使,用來取代過去一直沿用的朝鮮八道。每個府再分成若干郡,共轄336個郡,後又增設3個郡。郡以下的行政區劃全數取消,以精簡政府架構。.
高麗行政區劃
丽建国初期北边大概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与渤海国对峙。 936年-943年,高丽北扩到今朝鲜元山市。993年,高丽西北部到达鸭绿江。 高丽蒙古战争后,高丽北部的東界、北界被蒙元占领,成为元朝的双城总管府和东宁府,隶属于元朝辽阳行省。济州岛也长期成为蒙古人的直接管辖地“耽罗军民总管府”负责防倭和高丽海外侨民事务。元末期,高丽积极北拓,收复北部被蒙古占领的土地。 1388年,在明朝击败中国东北地区的北元军队后的第一年,明太祖欲建立铁岭卫以取代元朝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开元路。由于高丽声称对开元路朝鲜半岛北部地区拥有主权,明朝放弃了开元路朝鲜半岛北部的领地,并将铁岭卫改置于辽东奉集堡(今辽宁沈阳东南奉集堡)。 1393 年,铁岭卫又从奉集堡移至银州(今辽宁省铁岭市)。朝鲜王朝初期,李成桂对朝鲜半岛图们江流域加强了管理,招抚居住在该地区的女真人,最终使图们江和鸭绿江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鸡林州都督府
鸡林州都督府(朝鮮語:계림대도독부)是公元7世纪到9世纪,唐朝在朝鲜半岛中南部设立的羁縻州。 7世纪,新罗开始与唐结盟。660年,武烈王在唐的帮助下征服百济。唐朝在朝鲜半岛百济故地上设置熊津都督府(660年设立)等5个都督府之后,又设立了鸡林州都督府,下设州和县,羁縻州的“鸡林州都督”由新罗王金法敏为担任。《旧唐书》卷199上《新罗传》载“龙朔三年,诏以其国为鸡林州都督府”。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文武王三年载:“大唐以我国为鸡林大都督府”“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自663年起,先后有16位新罗王被唐朝委任为鸡林州都督,历时200余年。安史之乱后,平卢节度使移驻山东半岛,改称淄青平卢节度使,兼押鸡林州都督府。 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征服了高句丽。百济和高句丽灭亡后,唐朝建立的是熊津都督府、安东都护府等,管理百济和高句丽的故地。然而新罗不满于唐朝对朝鲜半岛的控制。通过670年到676年的新罗反唐朝运动,新罗联合百济和高句丽的遗民,唐朝被迫退出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新罗宣称继承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建立了统一的新罗。.
良州
良州(양주),又称歃良州(삽량주),是统一新罗九州之一。位于现在庆尚北道东南和庆尚南道东部。.
朝鮮八道
-- 朝鲜八道是朝鮮王朝時期-zh-hans:朝鲜;zh-hant:韓國-的一級行政區劃,也是現時--的行政區劃基礎。朝鮮八道於太宗13年(1413年)劃全國為京畿、江原、慶尚、忠清、全羅、平安、咸镜與黄海八道。朝鮮高宗33年(1896年),平安、咸镜、忠清、全罗、庆尚五道各分为南北兩道,是為十三道制。這個行政區劃一直延用到1945年--復國為止;而南韓電視劇(尤其是史劇)或南韓綜藝節目、觀光旅遊節目中,也常提到「朝鮮八道」一句,當作-zh-hans:朝鲜;zh-hant:韓國-行政區劃、或朝鮮半島全境的統稱,因為除濟州島以外,--以「道」編--的行政區劃一共八個。.
朝鲜行政区划
朝鲜行政区划可以指:.
新罗九州
统一新罗的九州是新罗也模仿中原的九州制度。 在唐朝帮助新罗灭亡高句丽和百济后,新罗也模仿中原的九州制度,认为“始备九州”,仿照唐朝,建立起自己的新罗九州和五岳。 统一新罗的九州为: 良州 尚州 康州 熊州 全州 武州 汉州 朔州 溟州。 统一新罗的首都仍然为古代新罗王国首都金城,今大韩民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朝鲜语:경주시),地处当时的尚州;古代百济王国首都泗沘地处当时的熊州;而高句丽王国的首都平壤刚开始不在新罗九州之列。 统一新罗的五岳为: 吐含山(土含山)为东岳、鸡龙山(界龙山)为西岳,地理山(支离山)为南岳、妙香山为北岳(但不在新罗国境内)、八公山(父岳)为中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