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月球3号

指数 月球3号

月球3号(俄语:Луна-3)是苏联于1959年10月4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拍得月球背面照片的航天器。1959年10月7日,月球3号在飞过月球背面时发回了29帧图象,覆盖了月球背面70%的面积。 在获得这些图像之后,苏联天文学家对月球背面的地貌进行了命名。月球3号后来成为一颗地球卫星。.

16 关系: 南極-艾托肯盆地太空竞赛年表太陽系探索年表祖冲之环形山界海莫斯科海 (月球)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重力助推苏联月球号系列探测器月球探测任务列表月面学新海慢扫描电视10月7日1959年航天活动列表

南極-艾托肯盆地

南极-艾托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是月球背面一座巨大的撞击陨石坑,直径大约2500公里,深13公里,最大落差(从坑底最深处到最高壁顶处)16.1公里,它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也被公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撞击盆地。它以月球背面二处相对应的地貌特征所命名:位于盆地北端的艾托肯环形山和另一端的月球南极,但这只是国际天文联合会提出的临时名称,其正式命名仍未确定。南极-艾托肯盆地深色的表面分外醒目,从地球上可看到该盆地位于月球南侧边沿犹如一列巨大山脉般的外侧边缘,有时也被称为莱布尼茨山脉,但该名称并没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认可。.

新!!: 月球3号和南極-艾托肯盆地 · 查看更多 »

太空竞赛年表

这是从第一个洲際彈道飛彈到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的太空競賽时期的航天首次成就年表。.

新!!: 月球3号和太空竞赛年表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探索年表

這是一個按航天器發射日期排列的太陽系探索年表。其中包括:.

新!!: 月球3号和太陽系探索年表 · 查看更多 »

祖冲之环形山

冲之环形山(Tsu Chung-Chi)是月球背面一座相对较小的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暨天文学家祖冲之(429年-500年),1961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月球3号和祖冲之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界海

海(Mare Marginis)是坐落在月球正面极边缘上的一座月海,其直径420公里,面积約6.5万平方公里,月面座标為北緯13.3度、東經86.1度,它的拉丁文名称意思为“边缘之海”The Lunar Prospector: (http://lunar.arc.nasa.gov/science/atlas)。 该月海与月球正面大多数的月海不同,不仅外形轮廓不规则,而且所覆盖的熔岩层似乎也相当稀薄。月海平原上显示出一些小的圆形和长条状的特征,可能是被不到1000-1700英尺熔岩掩埋的撞击坑痕迹。此外,界海并不集中在任何明确、大型的撞击盆地上。因此,界海被认为是一处月海熔岩所能抵达的高原低洼区,附近有数座被月海熔岩掩没的大型陨石坑,这些陨坑的内部底表均低于周围高地。因此,它们反映了环界海流出的熔岩在月球表面所能到达的范围。界海周围主要陨石坑有:北面的阿尔比鲁尼环形山、东南的伊本·尤努斯环形山和西北的戈达德环形山。 该月海表面显示有一些类似风暴洋表面赖纳尔伽玛特征的涡旋状、高反照率沉积物。该特征与相对较强的磁场有关,它也位于东海撞击盆地的对极点,可能与该盆地的形成有关。对该特征的其它解释包括:彗星撞击、火山气体释放或只是磁场对空间风化的屏蔽所产生的普通表面印迹,但此类反照率特征的确切成因,目前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谜题。 1959年10月,前苏联太空探测器月球3号首次拍摄到了该区域(包括附近的浪海、史密斯海和泡沫海等)模糊的照片。.

新!!: 月球3号和界海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海 (月球)

莫斯科海(Mare Moscoviens)是一座坐落于莫斯科盆地内的月海,为月球背面极少几座的月海之一,面積約1.96萬平方公里。就如界海一样,其地层显示非常薄,并清楚地居于一座大型撞击坑盆地中间。较盆地外四周月表或月球背面的任何高地都低的多。 该月海较附近高地如此大的下深,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月球背面的月海很稀少。月球背面极少有其深度足以形成月海火山活动的撞击坑。因此,在月球正面和背面发现的大型撞击盆地,大部分在会在附近找到大型月海。在那儿,月海熔岩显然会更多、更容易地到达月表。该盆地地层属酒海纪代,而月海则为晚雨海世代。随着月亮女神使命的运行,科学家提出,莫斯科海中的火山在莫斯科盆地层至少活跃了约15亿年,但也有人基于熔化月海熔岩所需的能量,提出莫斯科海的地层主要是受陨石群,而非火山活动而形成。 在盆地的中心(或月海西南部)是一质量瘤或重力场,月球探勘者飞行器的多谱勒跟踪仪首次识别到了该质量瘤。 月海的东南部是科马罗夫环形山、东面是弗罗因德利希-沙罗诺夫盆地、较小的季托夫陨石坑坐落于月海东北区,而捷列什科娃陨石坑则横亘在北侧边沿。 该区域是在月球3号发回首张月球背面照片后而被命名为“莫斯科海”。然而,在今天仅"莫斯科海"一名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所认可。月海之名通常会激起人的神思暇想,只有少数例外。在莫斯科海被发现后,苏联提出了该名称,莫斯科的理由是这样一种心态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只能接受。.

新!!: 月球3号和莫斯科海 (月球) · 查看更多 »

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

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Tsiolkovskiy)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座大型撞击坑,以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之名命名。它位于月球南半球,在巨大的加加林环形山西侧和米尔恩环形山的西北,南面是沃特曼陨石坑,西南偏南是诺伊明环形山。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侵入相邻的费米环形山-一座大小相当,但没有熔岩覆盖层的更古老撞击坑的东南壁。.

新!!: 月球3号和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重力助推

利用行星引力進行減速 利用行星引力進行加速的示意圖,當前的太陽系內航行非常依賴這種方法進行加速 在航天动力学和宇宙空间动力学中,所谓的重力助推(也被称为重力弹弓效应或绕行星变轨)是利用行星或其他天体的相对运动和引力改变飞行器的轨道和速度,以此来节省燃料、时间和计划成本。重力助推既可用于加速飞行器,也能用于降低飞行器速度。.

新!!: 月球3号和重力助推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月球3号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月球号系列探测器

月球号是苏联的第一个月球探测计划“月球计划”中所使用的空间探测器的名称。美国方面的对应计划是“先驱者计划”。先驱者计划所使用的探测器被命名为先驱者。 美国第一个发射月球探测器——先驱者0号(1958年8月17日)但爆炸了,探测任务失败。苏联人在美国人经历挫折1个月之后才做出第一次尝试(1958年9月23日,探测器未命名),同样也失败了。月球号的前3次发射均未能接近月球。直到1959年1月2日发射的月球1号飞掠月球,使该系列最终成为人类的第一个取得成果的太空探测计划。.

新!!: 月球3号和月球号系列探测器 · 查看更多 »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

本表尽量彻底地记录世界各国的航天工程中,有史以来以探测月球为目的而发射出的探测器的简略概况。.

新!!: 月球3号和月球探测任务列表 · 查看更多 »

月面学

月面学是专门研究月球表面及物理特征的学科。从历史上看,最主要涉及对月球月海、环形山、山脉及其他各种特征的测绘和命名。早期太空时代通过轨道航天器已基本完成了正背面高分辨率图像的拍摄。然而,月球上还有一些地区的图像(特别是在极区附近)及许多特征(如陨坑深度)的精确位置仍不确定。今天,月面学是月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自身经常被简称为“月球科学”。“月面”一词来自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涅(Σελήνη)。.

新!!: 月球3号和月面学 · 查看更多 »

新海

新海(拉丁语:"Mare Novum")是位于月球正面边缘的一处区域,该名称未被列入由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通过的现代月球表面特征列表。.

新!!: 月球3号和新海 · 查看更多 »

慢扫描电视

慢扫描电视(Slow-scan television)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一种主要图片传输方法,慢扫描电视通过无线电传输和接收单色或彩色静态图片。 慢扫描电视的一个术语名称是窄带电视。广播电视需要6MHz的带宽,因为帧速为25到30fps。慢扫描电视的带宽只有3kHz,因此慢扫描电视是一种慢得多的静态图像传输方法,通常每帧需要持续8秒或若干分钟。 业余无线电操作员通常在短波(或高频)、甚高频、超高频波段使用慢扫描电视。.

新!!: 月球3号和慢扫描电视 · 查看更多 »

10月7日

10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280天(闰年是28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85天。.

新!!: 月球3号和10月7日 · 查看更多 »

1959年航天活动列表

||1月2日 16:41 GMT ||月球号运载火箭 ||拜科努尔 ||RVSN ||月球1号 ||RVSN ||原计划撞击月球 ||月球探测器 ||N/A ||部分成功 ||第一个飞离地球引力场的航天器成为人造行星 |- ||1月21日 ||雷神-阿金纳 ||范登堡空军基地 ||美国空军 ||无 ||N/A ||N/A ||火箭试射 ||N/A ||失败 || |- ||1月23日 ||雷神-艾布尔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再入实验 ||N/A ||失败 || |- ||1月30日 ||雷神DM-18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中程弹道导弹试验 ||N/A ||成功 || |- ||2月17日 17:55 GMT ||先锋号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海军 ||先锋2号 ||美国海军 ||LEO ||云层探测 ||仍然在轨 ||部分成功 ||数据传输受到航天器非受控旋转的干扰 |- ||2月28日 ||雷神-艾布尔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再入实验 ||N/A ||成功 || |- ||2月28日 ||雷神-阿金纳 ||范登堡空军基地 ||美国空军 ||发现者1号 ||DARPA ||LEO ||间谍卫星的模型 ||1959年3月3日 ||成功 ||第一个被发射到极轨的航天器 |- ||3月3日 05:10 GMT ||丘诺-2 ||卡纳维拉尔角 ||NASA ||先驱者4号 ||喷气推进实验室 ||太阳轨道 ||飞掠月球 ||N/A ||成功 ||第一个飞离地球轨道的美国航天器 |- ||3月21日 ||雷神-艾布尔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再入实验 ||N/A ||成功 || |- ||3月21日 ||雷神DM-18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中程弹道导弹试验 ||N/A ||成功 || |- ||3月26日 ||雷神DM-18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中程弹道导弹试验 ||N/A ||成功 || |- ||4月8日 ||雷神-艾布尔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再入实验 ||N/A ||成功 || |- ||4月13日 21:18 GMT ||雷神-阿金纳 ||范登堡空军基地 ||美国空军 ||发现者2号 ||DARPA ||LEO ||间谍卫星的模型,回收实验 ||1959年4月26日 ||部分成功 ||回收失败,可能被苏联获得 |- | rowspan.

新!!: 月球3号和1959年航天活动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Luna 3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