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8 关系: 中国古代青铜器列表,中国先秦发明列表,中国青铜器,中国青铜时代,东湖 (武汉),国家宝藏 (2017年电视节目),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编钟,随州市,鐘 (東亞),谭维四,鹿角立鹤,武汉市,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湖北省博物馆,打击乐器,曾侯乙,曾侯乙墓。
中国古代青铜器列表
本条目依断代列出著名的中国青铜器器物。.
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在新石器时代之后考古挖掘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发明,特指是在商朝(前1600年-前1050年)期间或之后者,列于下方。.
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代表,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是森严等级制度的产物。中国青铜器最早从公元前五千年出现,到在汉代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的青铜时代跨越了约三千年的历史长河。青铜合金主要以铜-锡-铅为主要原料。页7.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器时代跨越夏、商、周三代。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是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 。河南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二里头文化的三期至四期(前1590年~前1300年),已属青铜时代,所以中国青铜器时代始于前1590年。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有着发达的青铜文明。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分法认为属于奴隶制国家,有争议),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中国青铜时代
东湖 (武汉)
东湖,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故得此名。东湖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曾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现在最大的城中湖为武汉江夏区的汤逊湖)。东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近现代历史为依托,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现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东湖由长江淤塞而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并与长江相连,水患频繁。1899年至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至此,东湖及其周边的湖泊与长江分离。东湖南岸多丘陵,东岸、西岸为岗状平原,西北岸为冲积平原。东湖曾经为周边地区重要的供水地,由于全国工业化运动,东湖和全国其他大城市城区的河流湖泊一样,水体一度富营养化,经过治理,目前东湖水质发生了质的蜕变,部分子湖达到可直接饮用的II类标准。东湖现有淡水鱼类18科67种,其中武昌鱼最为名贵。 东湖历史底蕴深厚。东湖西岸放鹰台出土的遗物表明,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同时这里也流传着李白放鹰题诗的故事。此外,屈原曾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曾在东湖“清河桥”附近击鼓督战,刘备也曾在东湖磨山东峰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美文赞美东湖。近代以来,随着武汉逐渐登上近代世界城市之林,东湖也逐步进入中国历史视野,成为一度关乎国家命运的地方。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武汉定为“战时首都”,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等国民政府要员来到武汉指挥全国抗战,期间,蒋宋二人曾居住于东湖之畔的武汉大学“半山庐”长达一年。一时之间,武汉东湖作为云集着国民政府及各方政治势力和众多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各界名流。中共上台后直到1974年,毛泽东曾48次下榻武汉东湖宾馆并主持国家政务,期间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使武汉东湖成为他在1949年以后除了中南海以外居住最长的地方,也使武汉东湖成为北京之外的另一个国家政治中心。为了歌颂东湖的迤逦风光,中共元帅朱德还曾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 目前,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荟萃了湖北地区的文化遗珍。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骨化石为镇馆之宝。 近年来,武汉市以全国最长的湖泊隧道——东湖隧道的修建为契机,对东湖湖中路及各个子景区的道路进行了重新整合、完善,于2016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了世界级绿道的东湖绿道。该观景绿道全部位于东湖风景区内,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目前已开发的一期工程全长28.7公里,宽6米,串联起东湖磨山、听涛、落雁、渔光、喻家湖五大景区,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段主题绿道组成。2017年12月26日,东湖绿道二期惊艳亮相,百公里环东湖绿道扣环成网,绿色生态与时尚现代生活融合,武汉自此多了一张独一无二的世界级名片,“来武汉、游东湖、逛绿道、品文化”成为新时尚。.
国家宝藏 (2017年电视节目)
《国家宝藏》是自2017年12月3日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博探索类节目,由中央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第一季共十期,前九期为每期由故宫博物院等九家博物馆提供馆藏的三件文物,由“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负责分别介绍守护三件国宝的守护人及历史背景,每件文物的明星守护人与节目助演以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前世传奇”,而后由该文物相关的人物、普通文物工作者或者与该文物文化内涵相关的从业者来讲述“今生故事”;每期播出后,该期博物馆的三件文物都将由民众进行投票,选出一件在故宮600年特展中展示;第十期为入選文物揭晓。.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原称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参加展览的珍贵文物,其涵盖的内容随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几次修订有所变化。根据上述法规,所有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编钟
编钟是中国的传统打击乐器,始於青銅器時代。亦傳至東亞其他地區。由青铜铸成,它由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编钟,“石”指编磬。.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编钟
随州市
随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随州市是炎帝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一区、一县、一县级市。市郊的曾侯乙墓曾经出土巨大编钟,为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古称隋县、隋州。隨縣于1966年之前即是全國人口過百萬的三大縣之一。.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随州市
鐘 (東亞)
鐘是一種東亞傳統打擊樂器,形状呈倒碗形,上窄下寬,起源于中國商朝。多为金屬制,可由多個大小、音色不同的鐘編成一組,又叫“编钟”。現存最古老的鐘為叶家山墓地发现的编钟,比曾侯乙墓的编钟要早500多年,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鐘也成為佛教法器之一,稱為梵鐘,原本叫“犍稚”又叫“信鼓”是寺院为报时、集众而敲击之用。 鐘在古代東亞也用作突發事件發生時示警之用。.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鐘 (東亞)
谭维四
谭维四(),男,中国湖南省长沙县(今属望城区)人。考古学家。因主持发掘曾侯乙墓,并主持复制了著名的曾侯乙编钟而为人所知。曾担任中国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家 Category:望城人 W.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谭维四
鹿角立鹤
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头有鹿角,身为鹤身,是一种想象中的异兽,现藏湖北省博物馆,是随州市的市标。.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鹿角立鹤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武汉市
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
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又称武汉地铁8号线,英语:Wuhan Metro Line 8)是武汉第三条穿越长江的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跨越汉口与武昌两个地区,途径东西湖区、江岸区、武昌区、洪山区和江夏区。8号线二期工程经过湖北省博物馆,省博因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闻名,故其线路标识色为。8号线分为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为至,于2017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二期为至;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从向南延伸至,以服务2019年军运会。.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国家文物局挂牌的饱水漆木器保护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该馆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以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史前陶器,盘龙城和曾侯乙墓为代表的青铜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云梦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馆藏文物的代表。其中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湖北省博物馆
打击乐器
打擊樂器,又名敲擊樂器,是一種以打、搖動、摩擦、刮等方式產生效果的樂器族群。打擊樂器可能是最古老的樂器。有些打擊樂器不僅僅能產生節奏,還能作出旋律和合聲的效果。 而打擊樂器是來自世界各地,而鼓棒還有分軟棒還有硬棒。.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打击乐器
曾侯乙
曾侯乙(約前477年─前433年),中国战国时期曾國(今湖北随州一带)的君主。史籍并无记载,據銘文記載亡日在“三日甲寅”,在前433年五月初三日(公历4月1日),推則年齡約45歲左右。1978年于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生活品、礼器、兵器、竹简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套大型编钟,为中国之最;而曾侯乙建鼓底座亦是中國國寶之一,在上海世界博覽會上展覽。.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岩坑竖穴木椁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
查看 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墓
亦称为 曾侯乙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