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曹國

指数 曹國

曹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國君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鐸後裔。建都陶丘,轄地大致為現在的定陶附近。.

146 关系: 城濮之战偪阳国华亥华椒十二诸侯年表卫国南宫长万南宮牛卑示闭练召陵之盟史記人物列表史記地名考史记叔隗叔诣叔老向宜向巢姬午姬壽姬姓姬喜姬勝姬野姜齐孟孝伯孟庄子子产子贡孔子孙蒯孙林父定陶区宋後閔公宋襄公宋桓公 (春秋)宋文帝小邾穆公山东历史山东行政区划史屈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中国首都丘輿之戰世叔仪世叔申乐大心伊洛之戎伯国伯爵...北宫括僖負羈周朝周朝諸侯國列表公子欣时公子招公孫彊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先縠先轸前480年代前487年前493年前568年前592年前597年前608年前632年前639年前640年代前656年前680年代前6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前707年国参皇郧石甫石買石惡祝佗秦桓公秦景公莒国莒滅鄫之戰荀吴菏泽市華定西周歷史年表驷弘魏武子诗经麻隧之戰齊孝公齐鲁之战范宣子郤克郤縠阿弥厥葵丘之会鄫国臧宣叔良霄虫牢之盟陳湣公楚国樂王鮒樂髠欒黶武公河南省泓水之战春秋歷史年表施父曹县曹卹曹叔振鐸曹声公曹大夫曹太伯曹夷伯曹孝伯曹宣公曹宮伯曹州曹平公曹幽伯曹仲君曹伯陽曹國 (諸侯國)曹僖公曹共公曹缪公曹隱公曹莊公曹靖公曹桓公曹武公曹惠伯曹成公曹戴伯曹昭公曹文公曹悼公晋国晋文公 扩展索引 (96 更多) »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一场战役。.

新!!: 曹國和城濮之战 · 查看更多 »

偪阳国

《春秋谷梁传》作傅阳,《春秋左氏传》作偪阳,为春秋时代一诸侯国,最终为诸侯联军所灭,地归宋国。 傅阳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小国,而在鲁襄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563年春,鲁国、晋国、齐国、宋国、卫国和曹国等国在临近傅阳国的柤地与从东南方赶来的吴国使臣相会。盟会之后,参会诸侯组成联军围攻傅阳。傅阳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斗数月之久,联军耗费巨大精力,直到夏五月才攻灭傅阳。联军统帅晋国的大夫将傅阳之地献给宋国君主 。 童书业认为,从诸侯会柤与吴国相会,到联军灭傅阳与宋。晋国等诸侯国的目的是打通中原诸侯与吴国之间的交通线,从而更好地扶持吴国与楚国对抗,来牵制楚国的精力,使得晋国能在晋楚争霸中取得优势。傅阳国正地处中原通往吴国的道路必经之处,因此晋国主持灭亡傅阳 。.

新!!: 曹國和偪阳国 · 查看更多 »

华亥

华亥,'''子'''姓,'''华'''氏,名亥,宋国右师。 前536年,宋平公宠信寺人柳,太子佐讨厌寺人柳。华合比向太子表示要杀寺人柳。寺人柳知到了,就挖坑、杀牲口、把盟书放在牲口上埋起来。再对宋平公报告:“合比准备将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已经在北边外城结盟了。”宋平公派人调查,果然有这回事,就驱逐华合比。华合比逃到卫国。华亥想取代华合比担任的右师,就为寺人柳作伪证:“这件事我也早已听到。”宋平公让他代替了华合比为右师。前533年春,鲁国叔弓、宋国华亥、郑国游吉、卫国赵黡在陈国会见楚灵王。 前531年秋季,鲁国季孙意如、晋国韩起、齐国国弱、宋国华亥、卫国北宫佗、郑国罕虎、曹国人、杞国人在厥慭会见,为了商量救援被楚灵王侵略的蔡国。 前522年,宋国华亥、向宁作乱。宋元公不讲信用、私心很多,又讨厌华氏和向氏。华定、华亥和向宁策划说:“逃亡比死强,先下手吗?”华亥假装有病,以引诱公子们,凡是公子去探病,就扣押起来。前522年夏季六月初九,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孙援、公孙丁被杀,向胜、向行被囚禁在谷仓里。宋元公去华氏那里请求和解,华氏不答应,反而趁机劫持了宋元公。六月十六日,华氏将太子栾和母弟辰、公子地作为人质,宋元公则将华亥的儿子华无慼、向宁的儿子向罗、华定的儿子华启作为人质,与华氏结盟。 华亥和他的妻子一定要盥洗干净,伺候作为人质的三位公子吃完饭以后才吃饭。宋元公和夫人每天一定到华氏那里,让公子们吃完以后才回去。华亥担心这种情况,想要让公子们回去。向宁说:“正因为国君没有信用,所以把他的儿子们作为人质。如果又让他们回去,我们离死就不远了。”宋元公向大司马华费遂请求,准备攻打华氏。华费遂回答说:“下臣不敢爱惜一死,但这样恐怕是想要除掉忧虑反而滋长忧虑吧!下臣因此害怕,怎敢不听命令?”宋元公说:“孩子们死了是命中注定,我不能忍受让他们受耻辱。”冬季十月,宋元公杀了华氏、向氏的人质而攻打这两家。十月十三日,华亥、向宁逃亡到陈国,华登逃亡到吴国。向宁想要杀死太子,华亥说:“触犯了国君而出逃,又杀死他的儿子,还有谁接纳我们?而且放他们回去有功劳。”华亥派庶兄少司寇华牼带着公子们回去,说:“您的年岁大了,不能再事奉别人。用三个公子作为证明,一定可以免罪。”公子们进入国都,宋元公说知道华牼没罪,恢复了他的官职。 前521年华费遂的儿子華貙做少司马、华多僚做御士,华多僚与华䝙不和,多次向宋元公诬陷华貙打算接纳逃亡的人。华䝙杀了华多僚,劫持了华费遂叛变,召集逃亡的人。五月二十日,华氏、向氏(华亥、向宁、华定)从陈国回到宋国南里以叛。楚国派薳越、吴国派公子苦雂、偃州员率军支持华氏,晋国派荀吴、齐国派乌枝鸣、苑何忌、卫国派公子朝率军支持宋元公。在宋国作战。宋军、齐军把华氏打得大败,包围南里,华亥拍着胸脯大喊,进见华貙,说:“我们成了晋国的栾氏了。”华貙说:“您不要吓唬我,碰上倒霉才会死呢。”前520年二月廿一日,华氏失败,在楚平王的保全下,宋国释放华亥、向宁、华定、华貙、华登、皇奄伤、省臧、士平逃亡楚国。.

新!!: 曹國和华亥 · 查看更多 »

华椒

华椒,'''子'''姓,'''华'''氏,名椒,是华督的孙子,宋国卿。 前597年(鲁宣公十二年,宋文公十四年,楚庄王十七年)冬季,楚庄王攻打萧国。宋国华椒率领蔡国军队去救萧国,萧国灭亡于楚国。晋国的先縠、宋国的华椒、卫国的孔达和曹国人在清丘结盟:“恤病讨贰(周济有困难的国家,讨伐三心二意的国家)。”这次盟会,《春秋经》没有记载卿的姓名(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这是由于没有实行盟约。.

新!!: 曹國和华椒 · 查看更多 »

十二诸侯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是司马迁所作《史记》的卷十四,位于三代世表和六国年表之间,是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至东周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之间周和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个诸侯国的年表。.

新!!: 曹國和十二诸侯年表 · 查看更多 »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新!!: 曹國和卫国 · 查看更多 »

南宫长万

南宫长万(),又稱南宮萬、宋萬,中国春秋時期宋国政治人物。 前683年,長萬在乘丘之役時被鲁国俘虏。獲釋後,長萬受到宋後閔公的奚落。前682年秋八月甲午,南宫長萬殺死宋後閔公於蒙澤,在門口殺死大夫仇牧,又在東宮西面殺害太宰華督,改立宋子游為君。 宋國公族蕭叔大心向曹國借兵殺死宋子游,改立宋前桓公,南宮長萬出逃陈国,宋國給予陳國金錢,陳國「使婦人飲之醇酒,以革裹之,歸宋」,長萬被引渡回宋國,受剁成肉醬。.

新!!: 曹國和南宫长万 · 查看更多 »

南宮牛

南宫牛(),中国春秋時期宋国政治人物。南宫长万之弟(小说《东周列国志》误作儿子)。 前682年秋八月甲午,南宫长万杀死宋閔公和华督、仇牧,拥立子游为国君。公子禦说逃到亳地,南宫牛、猛获率军包围亳地。十月,萧叔大心和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宋穆公、宋庄公的后代族人调曹国军队付伐南宫牛、猛获。阵斩南宫牛,在宋都杀死了子游,拥立公子禦说为国君宋桓公。猛获逃亡到卫国,南宫长万逃亡到陈国,不久被送回宋国杀死。.

新!!: 曹國和南宮牛 · 查看更多 »

卑示闭练

卑示闭练,隋朝时期的于阗国王。《隋书》说他是王姓,字卑示闭练,《北史》作早示门。根据考古资料他就是尉迟姓。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正月,于阗王卑示闭练和突厥始毕可汗、新罗王金白净、吐火罗、龟兹王白苏尼咥、疏勒王阿弥厥、安国、曹国、何国、穆国、契丹等国一起遣使朝贡。林梅村认为被称为大小尉迟的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是卑示闭练的子孙。.

新!!: 曹國和卑示闭练 · 查看更多 »

召陵之盟

召陵之盟,又称召陵之会,是春秋时期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会盟。 春秋初期,楚国向中原挺进。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诸侯齐及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国屈完说齐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並質問楚使為何當年周昭王征楚不回,迫楚國就範,使其向周王室進貢苞茅。齐桓公并没有以武力压服楚国,但是抑制了楚国的北扩,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新!!: 曹國和召陵之盟 · 查看更多 »

史記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史記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史記地名考

《史記地名考》是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撰寫的一部考據性著作。.

新!!: 曹國和史記地名考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曹國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叔隗

叔隗,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的夫人。出身在赤狄廧咎如氏。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廧咎如被白狄打败,叔隗和妹妹季隗一起被白狄俘虏。当时晋国公子重耳和赵衰君臣,在白狄避难。叔隗、季隗姐妹被献给了重耳。重耳纳季隗,赵衰和叔隗成婚,生下赵盾。十二年后,赵衰随重耳到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叔隗赵盾母子留在白狄。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重耳回晋国为君,即晋文公。晋文公将女儿赵姬嫁给了赵衰。赵姬一再请求下,叔隗、赵盾被接回晋国。叔隗作为正妻,赵盾作为嫡长子。赵姬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

新!!: 曹國和叔隗 · 查看更多 »

叔诣

叔诣(),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是子叔声伯的玄孫、叔老之曾孙、叔弓之孙、叔鞅之子。 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夏季,叔诣和晋国赵鞅、宋国乐大心,卫国北宫喜、郑国游吉、曹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在黄父盟会。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四月庚子,叔诣卒。.

新!!: 曹國和叔诣 · 查看更多 »

叔老

叔老(),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是鲁文公的曾孙、叔肸之孙、子叔声伯之子,《左传》作子叔齐子。 前559年(鲁襄公十四年)春季,吴国到晋国报告自己战败于楚国,诸侯为吴国策划进攻楚国,鲁国季孙宿、叔老和晋国的士匄、齐国人、宋国人、卫国人、郑国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和吴国人在向地会见。当时叔老作为季武子季孙宿的副手而参加会见,《左传》说自此晋国人减轻了鲁国的财礼而更敬重鲁国的使臣。前557年(鲁襄公十六年)五月,叔老会郑简公、晋国荀偃、卫国宁殖、宋国人伐许国。前553年(鲁襄公二十年)秋季,叔老第一次到齐国聘问,《左传》说他是合于礼的。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七月辛酉,叔老卒。.

新!!: 曹國和叔老 · 查看更多 »

向宜

向宜,中国春秋時期宋国大夫,向戌的儿子,字子禄。 前522年,宋国华氏和向氏作乱,向宜没有站在兄弟向宁一方,而是作为国君宋元公的党羽,所以事情平息后,向氏没有被灭。公子城、公孙忌、乐舍、司马彊、向宜、向郑、楚建、郳甲和华氏在鬼阎作战,公子城被打败,他前去了晋国,其余七人出奔郑国。 前521年十一月初七,公子城带着晋军来到宋国,曹国的翰胡、晋国的荀吴、齐国的苑何忌、卫国的公子朝救援宋国,和华氏在赭丘作战,向宜为公子城的御戎,庄堇担任车右。.

新!!: 曹國和向宜 · 查看更多 »

向巢

向巢,'''子'''姓,'''向'''氏,名巢,宋国司馬向魋的哥哥。 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宋景公十六年),春季,宋景公派乐大心到晋国结盟,迎接乐祁的灵柩。乐大心假装有病推辞,于是就派向巢去晋国结盟。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宋景公二十八年),向巢率军伐曹国。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宋景公三十四年),宋国和郑国之间空地,名叫弥作、顷丘、玉畅、嵒、戈、钖。子产和宋国人讲和,不要这些地方了。等到宋平公、宋元公的族人从萧地逃亡到郑国,郑国人为他们在嵒地、戈地、钖地筑了城。九月,宋国的向巢进攻郑国,占领了钖地,杀死了宋元公的孙子,包围了嵒地,郑国的罕达救援嵒地。十二月廿八日,包围了宋军。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宋景公三十六年),宋景公知道了向魋要加害他,请皇野相救。皇野说不得到左师向巢的同意是不行的。宋景公派皇野去请向巢一起打猎,向巢和皇野同乘一辆车,到达逢泽,宋景公告诉向巢原因,向巢下拜,不能起立。皇野请宋景公和向巢盟誓。皇野请求兵符,以命令他的部下攻打桓魋。他的父老兄长和旧臣说:“不行。”他的新臣说:“服从我们国君的命令。”皇野就进攻。向魋失败逃亡卫国、齐国,向巢逃亡到鲁国。.

新!!: 曹國和向巢 · 查看更多 »

姬午

姬午,可以是指:.

新!!: 曹國和姬午 · 查看更多 »

姬壽

姬寿,可以是指:.

新!!: 曹國和姬壽 · 查看更多 »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新!!: 曹國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姬喜

姬喜,可以是指:.

新!!: 曹國和姬喜 · 查看更多 »

姬勝

姬勝,可以是指:.

新!!: 曹國和姬勝 · 查看更多 »

姬野

姬野,可以是指:.

新!!: 曹國和姬野 · 查看更多 »

姜齐

--姓齐国,史称--齊,是周朝诸侯国之一,直至战国初年田氏代齐,国名仍维持齐国,史称田齐。.

新!!: 曹國和姜齐 · 查看更多 »

孟孝伯

孟孝伯(),'''姬'''姓,魯国孟孙氏第7代宗主,名羯,世稱仲孙羯,谥號孝,是孟庄子的儿子。虽然他有兄长孺子秩,但孟庄子废长立幼立他为嗣,遂得继立。前549年,孟孝伯率军讨伐齐国。前545年,孟孝伯到晋国告知要因为与宋国会盟到楚国。 前544年,他代表鲁国与荀盈率领的晋国以及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小邾国为杞國修城墙,討伐莒國,就因为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國人,同年冬,孟孝伯到晋国。前542年,叔孙豹从晋国回来对孟孝伯说:“赵武快死了。赵武不到五十岁说话像八九十岁的一样,得过且过。执掌晋国的将是韩起。”他让孟孝伯告诉季武子,加强与韩起的联系。不想到孟孝伯的态度也是得过且过。叔孙豹感叹,仲孙羯也快死了,他比赵武还要得过且过。九月己亥,孟孝伯卒。.

新!!: 曹國和孟孝伯 · 查看更多 »

孟庄子

孟庄子(),'''姬'''姓,魯国孟孙氏第6代宗主,名速,世稱仲孙速,谥號庄,是孟獻子的儿子。前555年,参加联合晋国、宋国、鲁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对齐国的战争(平阴之战)一直打到临淄西门(雍门)。孟庄子砍伐了一棵橁树,准备拿回去为鲁襄公制琴。。前553年春,结盟莒国,秋天,攻打邾国。 魯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孟庄子去世,在丰点、公鉏的推动下,舍弃长子孺子秩,以仲孙羯继承宗主,就是孟孝伯。曾子引用孔子的话评价孟庄子:“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新!!: 曹國和孟庄子 · 查看更多 »

子产

子产(),'''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国语·晋语八》:郑简公使公孙成子来聘,平公有疾,韩宣子赞授客馆。客问君疾,对曰:“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无不遍谕,而无除。今梦黄熊入于寝门,不知人杀乎,抑厉鬼邪!”子产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侨闻之,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类,则绍其同位,是故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辟,自卿以下不过其族。今周室少卑,晋实继之,其或者未举夏郊邪?”宣子以告,祀夏郊,董伯为尸,五日,公见子产,赐之莒鼎。,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東--子產、国子、国侨、郑乔,是春秋末期郑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 子产执政期间,改革内政,慎修外交,捍卫郑国利益,极受郑国百姓爱戴,后世对其评价甚高,将他视为中国历史宰相的典范,清朝的王源更推许他为春秋第一人。.

新!!: 曹國和子产 · 查看更多 »

子贡

端木赐(),複姓端木,春秋末年衞國人,字子贡(古同子赣)。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萬仞宮牆典故,出自子贡稱贊孔夫子之學問高深。 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衞两国之相国。他还善于貨殖,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孔子去世前子贡未能赶到,孔子去世后,子贡守丧六年,为孔子弟子中为孔子守丧最长者。 後世,題辭輓商界有成就之人逝世,常以「端木遺風」等,甚至有人奉之為財神。「端木遺風」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子贡经商事有记载。與陶朱公范蠡齊名,為儒商初祖。其妻為越人勾環,其子為端木炯娶妻衛人籧靈兒,嫡傳子貢之學的孫子為端木叔。子贡死于齐国。.

新!!: 曹國和子贡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曹國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孙蒯

孙蒯,姬姓、孙氏,中国春秋时期卫国人,上卿孙林父的儿子。 前563年,楚国公子贞、郑国子耳伐宋国,卫献公救援。郑国子展、子驷派皇耳率兵伐卫,孙林父与子孙蒯抵御,孙蒯俘获皇耳。前559年,卫献公不敬孙林父和宁殖,召他们赴宴,却爽约。卫献公当着孙蒯的面让乐工师曹唱《巧言》终章。孙蒯告知父亲,孙林父联合宁殖逐出卫献公,立献公之侄卫殇公。卫献公逃到齐国。前556年,孙蒯到曹国重丘打猎,重丘人讥讽他父子驱逐国君。孙蒯大怒,率师讨伐曹国。晋国调停,扣押孙蒯。.

新!!: 曹國和孙蒯 · 查看更多 »

孙林父

孙林父,即孙文子,姬姓、孙氏,卫武公後裔,春秋时期卫国的卿。 前584年,孙林父被卫定公厌恶,出奔晋国。前577年,在晋厉公、郤犨的干涉下,卫定公被迫接纳孙林父回国,不久,卫定公去世,其子卫献公即位。前576年,孙林父和范文子、叔孙侨如、华元等与吴国会盟。前571年,参与筑虎牢。前566年,聘问鲁国,叔孙豹评价孙氏必亡。前563年,楚国公子贞、郑国子耳伐宋国,卫献公救援。郑国子展、子驷派兵伐卫,孙林父与子孙蒯抵御。前562年,随诸侯伐郑。前559年,卫献公不敬孙林父和宁殖,召他们赴宴,却爽约。卫献公当着孙蒯的面让乐工师曹唱《巧言》终章。孙蒯告知父亲,孙林父联合宁殖逐出卫献公,立献公之弟卫殇公。卫献公逃到齐国。前556年,孙蒯挑衅曹国,引起卫国和曹国的战争,晋国调停,扣押孙蒯。前554年,孙林父伐齐。前553年,宁殖临终,后悔逐出卫献公,让儿子宁喜掩护卫献公回国。前548年,卫献公联络宁喜。前547年,宁喜杀卫殇公,立卫献公复辟,孙林父以戚地归附晋国避难。.

新!!: 曹國和孙林父 · 查看更多 »

定陶区

定陶区,为中国山东省菏泽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万福河上游。定陶区原为定陶县,2016年2月,撤县设区。.

新!!: 曹國和定陶区 · 查看更多 »

宋後閔公

宋後閔公()子姓,名捷,,中國春秋時期宋國君主,為了與先前同樣諡號的宋閔公共分別,故稱宋後閔公。由於「閔」通「湣」,故亦稱宋後湣公。 後閔公是宋莊公之子。在位時與魯國多次交戰,宋後閔公八年(前684年)魯敗宋於乘丘(今山東鉅野),擒宋大夫南宮長萬。九年(前683年),宋國報復去年乘丘之役,再攻魯國,戰於鄑邑(今山東曲阜南),宋軍又敗。南宮長萬後來被釋回,有一回宋後閔公和長萬一起去打獵,雙方起了爭執,宋後閔公取笑他:「我本來尊敬您,誰知您現在變成魯國的俘虜。」長萬既愧且怒。宋後閔公十年(前682年),長萬趁下棋時,殺宋後閔公于蒙泽,立子游為君,諸公子借曹國軍隊反擊,殺子游,立宋後閔公弟禦說為国君。不久南宮長萬奔陳國,宋人贿赂陈国,“使妇人饮之醇酒,以革裹之,归宋”,被處醢刑。.

新!!: 曹國和宋後閔公 · 查看更多 »

宋襄公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名茲甫(),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為宋國君主,在位十四年(前650年至前637年)。.

新!!: 曹國和宋襄公 · 查看更多 »

宋桓公 (春秋)

宋桓公(),中國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子姓,名禦說,為了與後來的宋桓公闢兵分別,又作宋前桓公。 宋庄公之子,宋閔公之弟。宋閔公十年(前682年),宋大夫南宮長萬弒殺宋閔公,立公子游為國君,諸公子與蕭叔大心向曹國借兵反擊,殺公子游,立公子禦說為國君,是為宋桓公。 宋桓公生有六子:公子目夷、茲甫、公子鱗、公子盪、公子向、敖。宋桓公三十一年(前651年)春天,宋桓公卒,嫡長子公子茲甫繼位,也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宋襄公。.

新!!: 曹國和宋桓公 (春秋) · 查看更多 »

宋文帝

宋文帝劉義隆,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的第三子,劉宋第三任皇帝。劉義隆生於東晉末年,南朝宋立國後,受封宜都王。宋少帝被廢後獲擁立為帝,即位後改元元嘉。劉義隆在位近三十年,在位期間,建立制度、賞罰分明、鼓勵農桑,減免賦稅力役,使得國家大治,「內清外晏,四海謐如」,此治世因其年號元嘉而稱為「元嘉之治」。劉義隆亦銳意北伐,曾先後三次發起大規模北伐戰爭圖收復北魏所佔的河南土地,然而三次皆失敗,其中發生在元嘉後期的第二次更讓魏軍南攻至江北瓜步,一度威脅建康。元嘉北伐亦對國內經濟民生造成嚴重打擊,《資治通鑑》對北伐的創傷寫道「元嘉之政,自此衰矣。.

新!!: 曹國和宋文帝 · 查看更多 »

小邾穆公

小邾穆公,曹姓,是春秋时代諸侯國小邾国君主。小邾国作为小国,向鲁国朝贡。鲁襄公七年(前566年),小邾穆公到鲁都曲阜朝见鲁襄公,鲁昭公三年(前539年),小邾穆公到鲁都曲阜朝见鲁昭公,季武子想低规格接待他,穆叔不同意。说曹国、滕国、二邾不忘我好,不能亏待,季孙氏听从了他。。昭公十七年(前525年)春,小邾穆公朝见鲁昭公,鲁昭公与他进行宴会。季平子赋《采叔》,小邾穆公赋《菁菁者莪》。昭子说:“没有治国的人才,国家能久吗?”.

新!!: 曹國和小邾穆公 · 查看更多 »

山东历史

山东是汉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最早的山东古人类“沂源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址在山东的发掘也显示了当时山东地区文明的高度发展。虞夏商时期,山东的东夷人创造了灿烂文化,并且与夏王朝不断的发生冲突和融合。早在夏代,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活跃于山东的商部落最终建立了商朝。周代,齐鲁等封国多年经营,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其他地区。秦朝大一统,山东历史融入整个中国历史之中。.

新!!: 曹國和山东历史 · 查看更多 »

山东行政区划史

山东行政区划史介绍山东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新!!: 曹國和山东行政区划史 · 查看更多 »

屈完

屈完,'''羋'''姓,'''屈'''氏,名完,中国春秋時期楚国大夫。 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诸侯齐及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成王派屈完,屈完说齊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最后双方达成妥协,訂立召陵之盟。齐桓公对屈完说:“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回答说:‘如果齐君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齐君用武力,那楚国就以方城之山作城墙,以汉水作护城河,齐君兵马虽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新!!: 曹國和屈完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曹國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首都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經成为過中国的首都,也有更多的城市曾经成为中国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

新!!: 曹國和中国首都 · 查看更多 »

丘輿之戰

丘輿之戰,是春秋時代晉國率領諸侯攻打鄭國的戰役。 周定王十九年(前588年)春,晉國聯同魯國、宋國、衛國及曹國討伐鄭國,以其在鞌之戰中對晉國不忠,使晉國蒙受損失。諸侯之軍先至伯牛,繼而又向東攻打鄭國。鄭公子偃率師迎戰,在東部設埋伏於鄤,又在丘輿(今河南開封縣西南的吹台)大敗晉國與諸侯之師,鄭國派大夫皇戌到楚國向楚共王獻捷。.

新!!: 曹國和丘輿之戰 · 查看更多 »

世叔仪

世叔仪,《左传》作太叔仪,即太叔文子,'''姬'''姓,谥号文,名仪,卫国世叔/太叔氏。 前559年夏,孙林父驱逐了卫献公,四月廿六,太叔仪跟随卫献公随后逃到了齐国。鲁襄公派郈成叔到卫国访问,太叔仪回答:“群臣没有才能,得罪了寡君。寡君不依法惩处下臣却抛弃他们,成为国君之忧。国君不忘先君之好,承蒙慰问群臣,又再加哀怜。谨拜谢国君之令,再拜大贶。”回去对臧武仲说,卫献公终会回国,内有太叔仪留守,外有同胞兄弟公子鱄(子鲜)跟随。 前548年夏,宁喜同意帮助卫献公复国。太叔文子听说了,说:“《诗经》‘我躬不说,皇恤我后(我一身还不能被人容纳,哪来得及顾念我的后代)?”宁子可说是不顾后代。可以吗?大概一定不可以。君子有行动,要考虑到结果,想到下次能再如此。《书经》:‘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经》:‘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现在宁子看待国君不如下围棋,怎能免于祸难?下棋举棋不定,就不能击败对方,何况安置国君犹豫不定?必定不能免祸。九代相传的卿族,一举被灭,可悲啊!” 前547年二月初十日,卫献公复归,派人责备太叔文子:“寡人流亡在外,各位大夫都使寡人早晚知到卫国的消息,独独大夫不问候寡人。古人说:‘非所怨勿怨。’寡人可要怨恨了。”太叔文子回答:“下臣知罪。下臣无才,不能背着马笼头、马缰跟着国君保护财物,是下臣第一罪。有人在国外,有人在国内,下臣不能三心二意,传递内外消息事奉国君,是下臣第二罪。两条罪状,岂敢忘记一死?”于是太叔文子出走,从近处的城门出国都。卫献公派人阻止了他。 前546年,卫献公让公孙免馀做卿,公孙免馀辞谢:“太叔仪没有二心,能够赞助大事,君王还是任命他吧。”于是就让太叔仪做卿。 前544年,晋国荀盈、齐国高止、鲁国仲孙羯、宋国华定、卫国世叔仪、郑国公孙段、曹国人、莒国人、滕成公、薛国人、小邾国人在杞国筑城。游吉见到太叔仪,太叔仪说:“为杞国筑城过分了!”游吉说:“拿他怎么办好啊!晋国不担心周室衰微,反而保护夏朝的残馀,也就可以想象到他会丢弃姬姓诸国了。丢弃姬姓,谁还去归向他?游吉听说:丢弃同姓,亲近异姓,这叫做离德。《诗》说:‘协比其邻(同姓近亲),昏姻孔云。’晋国把近亲不看作近亲,谁会和他友好往来?”.

新!!: 曹國和世叔仪 · 查看更多 »

世叔申

世叔申,即太叔懿子,'''姬'''姓,谥号懿,名申,卫国世叔/太叔氏。 前510年冬,世叔申代表衛國與魯國仲孫何忌、晉國韓不信、宋國仲幾、齊國高張、鄭國國參、曹国、莒国、薛国、杞国、小邾国等國大夫為於成周築城而會盟。。晋悼公的儿子慭逃亡到卫国,让他女儿为他驾车打猎。太叔懿子留慭喝酒,就聘他的女儿做妻子,生了悼子世叔齐。.

新!!: 曹國和世叔申 · 查看更多 »

乐大心

乐大心,'''子'''姓,乐氏,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卿(右师)。号称桐门右师。 前535年,郑国子产为丰施把州地的土田归还给晋国韩宣子韩起。韩宣子占有州地感到惭愧,用州地跟乐大心交换了原县。 前521年宋国华氏、向氏之乱。五月十四日,张匄杀死华多僚,劫持了司马华费遂叛乱,召集逃亡的人。五月二十日,华氏、向氏回来,乐大心等人在横地抵御。前520年二月廿一日,宋国的华亥、向宁、华定逃亡楚国,宋元公派公孙忌做大司马,边卬做大司徒,乐祁做司城,仲几做左师,乐大心做右师,乐挽做大司寇,来安定国人。 前517年,鲁国叔孙婼到宋国聘问。乐大心在交谈中表示看不起宋国其他大夫,轻视司城乐祁。叔孙婼对属下说:“右师怕要逃亡了!君子尊重自己,而后能及于他人,因此有礼。现在右师对自己国家的大夫和宗族都不尊重,这是轻视自己,能有礼吗?无礼必定逃亡。”夏,鲁国叔诣和晋国赵鞅、宋国乐大心、卫国北宫喜、郑国游吉、曹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为了商量安定王室,在黄父相会,这是。赵鞅令诸侯大夫为周敬王输送粮食、准备戍守将士:“明年要送天子回去。”乐大心说:“我们不给天子送粮食,我们是周朝的客人,为什么要让客人送粮食?”晋国士弥牟说,从践土结盟以来,历次会盟宋国都表示一起为王室操心。乐大心不敢回答,接受简札后退出去。士弥牟对赵鞅说:“宋国右师必然逃亡。奉国君之令出使,而想背弃盟约、触犯盟主,没有比这再大的不吉祥了。” 前501年春季,宋景公派乐大心到晋国结盟,迎接乐祁的灵柩。乐大心假装有病推辞,于是就派向巢去。乐祁的儿子子明要乐大心出国迎接,谴责他敲钟作乐。乐大心对别人说子明自己穿着丧服却生了孩子。子明大怒,对宋景公说乐大心没病装病、不肯去晋国,要准备发动叛乱。于是宋国就驱逐了乐大心。前500年,乐大心出奔曹国。由于宋景公宠信向魋,前499年春季,宋景公母弟辰和仲佗、公子地进入萧地而叛变。秋季,乐大心跟着叛变。.

新!!: 曹國和乐大心 · 查看更多 »

伊洛之戎

伊洛之戎,先秦西戎的一支,亦称伊洛戎。 东周周平王末年,戎部落渐强,逼迫诸夏,自陇山以东往往有戎人,居住于伊水、洛水一带(河南省卢氏、嵩县、汝阳等地)之戎,统称伊洛之戎。伊洛之戎日益强盛,周惠王时,曾先后攻掠曹国、鲁国。周襄王三年(前649年),乘周王室内讧,联合附近扬拒、泉皋之戎附周襄王异母弟叔带同伐京师、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入王城,焚东门。周襄王出奔于郑国,向秦国、晋国求救,秦国、晋国出兵救周,伊洛之戎始退。二年后,再次侵周,齐桓公会集诸侯保卫周王室。周襄王三十三年(前619年),伊洛之戎想要东伐鲁,鲁国公子遂与伊洛之戎在暴地结盟。周简王元年(前585年)伊洛之戎助晋国伐宋国。后依附于晋国。战国时为韩国、魏国所并。.

新!!: 曹國和伊洛之戎 · 查看更多 »

伯国

伯国是君主的爵位和稱號為伯爵的國家,其君主在的主權獨立國家稱為伯爵陛下,非主權獨立的領地則稱為伯爵殿下;而大部分都是非主權獨立的伯爵領地僅有頭銜而已。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鄭國、曹國等國的君主就是伯爵,如秦穆公和鄭文公也分別稱為秦伯和鄭伯。在歐洲也同樣如此,安茹伯國的君主的頭銜就稱為安茹伯爵,馬克伯國的領主稱為馬克伯爵跟奧地利大公國的君主稱號為大公是一樣的。 * Category:君主政體 Category:伯爵.

新!!: 曹國和伯国 · 查看更多 »

伯爵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或國君的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Comte、英國Earl、德國Graf、北歐Jarl等)。.

新!!: 曹國和伯爵 · 查看更多 »

北宫括

北宫括,即北宫懿子,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卿,卫成公的后代。前574年,郑国子驷攻打晋国,北宫括救晋侵郑。前564年,随晋、鲁、齐、卫、宋、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讨伐郑国,北宫括随荀偃、韩起。 前559年春,吴国到晋国报告战败情况,鲁国的季孙宿、叔老和晋国的士匄、齐国的崔杼、宋国的华阅、仲江,卫国的北宫括,郑国的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和吴国人在向地会见,为吴国策划进攻楚国。 前559年夏季四月,鲁叔孙豹和晋荀偃、齐崔杼、宋华阅、仲江、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讨伐秦国。 因为北宫括积极参与伐秦,这次活动中《春秋》记载了他的名字。.

新!!: 曹國和北宫括 · 查看更多 »

僖負羈

--,又名-- (生卒年不明),中國春秋時代曹國大夫。.

新!!: 曹國和僖負羈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曹國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周朝諸侯國列表

周朝諸侯國列表為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及各諸侯國的姓氏、位置、爵位、開始滅亡年限、滅國者和資料來源等簡要情況的彙編。.

新!!: 曹國和周朝諸侯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公子欣时

公子欣时,字子臧,春秋时期曹国的公子,父亲曹宣公。 前578年,曹宣公随晋国在外出征,去世。子臧送葬。公子负刍在国内杀太子,即位,就是曹成公。诸侯请晋国讨伐,晋国因为疲惫,要等几年。子臧安葬父亲,要流亡外国,曹国人都跟从。曹成公告罪,请子臧回来。 前576年,晋国扣留曹成公,诸侯想到周简王那里,立子臧为君,子臧推辞,逃奔宋国。 前575年,曹国人请晋国出面,让子臧回国,子臧回国,晋国释放了被扣留的曹成公。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批评玄武门之变:“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太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

新!!: 曹國和公子欣时 · 查看更多 »

公子招

公子招,妫姓,名招,中国春秋时期陈国的公子,陈成公的儿子。 前541年,晋国赵武、楚国公子围、齐国国弱、宋国向戌、鲁国叔孙豹、卫国齐恶、陈国公子招、蔡国公孙归生、郑国罕虎、许国人、曹国人在虢会盟。前534年,公子招、公子过杀太子偃师、陈哀公,立公子留为君。派干征师到楚国告知,公子胜向楚灵王控诉,楚灵王杀死干征师。楚灵王讨伐陈国,公子招把罪责推给公子过,将他杀死。楚灵王灭陈,把公子招流放到越国。.

新!!: 曹國和公子招 · 查看更多 »

公孫彊

公孫彊 (? ─ 前487年),中國春秋時代曹國人。原為平民,後獲曹伯陽委任為司城。他向曹伯陽提議建立霸業,與晉國絕交及入侵宋國,結果宋國於前487年出兵滅亡曹國。公孫彊和曹伯陽皆被宋景公處死。.

新!!: 曹國和公孫彊 · 查看更多 »

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夏、商、周及諸侯國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新!!: 曹國和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先縠

先縠(),春秋时期晋国的中军佐。《史记》记载他是先轸之子。据《左传》,先縠应为先克的弟弟或儿子。 前597年,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率领晋军救援郑国,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求和,就要返军。先縠不同意,坚持要渡过黄河,与楚国决战,这样才能保持晋国的霸主地位。于是单独带着军队渡过黄河。荀林父无奈,只好带领全军渡河。荀林父接见楚国使臣,使臣返回的时候,先縠私自派人追上楚国使臣说把话说错了,让楚国马上撤离郑国。因为荀林父、先縠的矛盾,所以邲之战,晋国惨败,楚庄王饮马黄河。当年冬,先縠在清丘主持与宋国、卫国、曹国的会盟,想稳定同盟国家。但宋国奉晋国之命讨伐陈国时,卫国却出兵去救。前596年秋,先縠通翟人攻打晋国,冬天事发,晋国人追究翟人攻打晋国和邲地失败的责任,归罪于先穀,先縠及其族人全部被处死。《左传》指出:君子说“‘刑戮来到,那是自找’,先縠就是这样的吧?” 。.

新!!: 曹國和先縠 · 查看更多 »

先轸

先轸(?—前627年),也作䢾轸、兟轸、轸,曲沃(今山西闻喜)人,因采邑在原又称原轸,晋国大夫。在骊姬之乱时,先轸同重耳逃走,在外流亡十九年。先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然而,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却不是政治家。他为人公忠体国,耿正忠诚,最终以身殉义。 前633年,晋国讨伐曹国和衞國,先轸为下军佐,占据了衞國的五鹿。 前632年,中军将郤縠去世,先轸被超拔为中军将,率领晋军打赢城濮之战。 前627年,晋国在殽之战打败秦国,生俘秦国将军孟明視、西乞术、白乙丙。文嬴请求她儿子晋襄公释放秦国统帅,晋襄公答应了。先轸大怒,出言不逊,直言进谏,而且当着晋襄公的面往地上吐了一口口水,這屬於大不敬之罪,但晋襄公自認理虧,掩面向先轸致意,並且派阳处父追孟明视等人,没能追上。 狄人攻打晋国,在箕交战。先轸因为对襄公无礼却没有受到惩罚,神志烦躁,寝食不安。他决定以死谢罪,他脱下了头盔和铠甲(“免胄”)冲入敵阵,即刻战死沙场。狄人將他的首級送还晋军。 其子先且居繼任晉中軍元帥。.

新!!: 曹國和先轸 · 查看更多 »

前480年代

前480年代從前489年1月1日開始,於前48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曹國和前48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487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前487年 · 查看更多 »

前493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前493年 · 查看更多 »

前568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前568年 · 查看更多 »

前592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前592年 · 查看更多 »

前597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前597年 · 查看更多 »

前608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前608年 · 查看更多 »

前632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前632年 · 查看更多 »

前639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前639年 · 查看更多 »

前640年代

前640年代從前649年1月1日開始,於前64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曹國和前64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656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前656年 · 查看更多 »

前680年代

前680年代從前689年1月1日開始,於前68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曹國和前68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6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

公元前6世纪(前600年—前501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列表。.

新!!: 曹國和前6世纪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前707年

----.

新!!: 曹國和前707年 · 查看更多 »

国参

國參,'''姬'''姓,名參,字子思,谥桓,又称桓子思。鄭國卿大夫,子产之子,七穆之一国氏。 前510年冬,國參代表鄭國與魯國仲孫何忌、晉國韓不信、齊國高張、宋國仲幾、衛國世叔申、曹、莒、薛、杞、小邾等國大夫為於城周築城而會盟。。 前490年,郑国的驷秦因为奢侈被杀,国参对他予以批评。前488年,宋国攻打曹国,国参认为宋国若据有曹国,是郑国的忧患,不能不救。但是第二年,曹国还是灭亡了。.

新!!: 曹國和国参 · 查看更多 »

皇郧

皇郧,子姓,皇氏,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司马。 前564年(周灵王八年、鲁襄公九年、齐灵公十八年、晋悼公九年、宋平公十二年、卫献公十三年、曹成公十四年、郑简公二年、杞孝公三年)春,宋国发生火灾。执政的司城乐喜命华阅主管右师,向戌主管左师,督促属官,乐遄准备刑具,皇郧命令管马的人牵出马匹。西鉏吾保护国库。命令司宫,巷伯在宫内警戒。令四个乡正祭祀四乡神灵,在宋都西门外祭祀盘庚。晋国、鲁国、齐国、卫国、宋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讨伐郑国,十月十一日,鲁国的季武子、齐国的崔杼、宋国的皇郧跟随荀罃、士匄进攻鄟门。卫国的北宫括、曹国人、邾国人跟随荀偃、韩起进攻师之梁门,滕国人、薛国人跟随栾黡、士鲂进攻北门,杞国人、郳国人跟随赵武、魏绛砍伐路边的栗树。.

新!!: 曹國和皇郧 · 查看更多 »

石甫

石甫,姬姓,名石甫,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是曹惠伯之子,為曹國第十任君主。石甫於前760年刚一继位,即被其弟曹穆公所殺。 Category:曹國君主.

新!!: 曹國和石甫 · 查看更多 »

石買

石買,即石共子,中国春秋时期卫国政治人物,石氏。 前556年(鲁襄公十七年、卫殇公三年)夏季,石买、孙蒯率军进攻曹国,攻取重丘。曹国向晋国状告卫国 。于是第二年夏季,晋国在长子拘捕了卫国的行人石买,在纯留拘捕了孙蒯。。前554年(鲁襄公十九年、卫殇公五年),石共子去世,他的儿子石悼子不悲哀。孔成子说:“这是拔除根本,一定不能保有他的宗族。”.

新!!: 曹國和石買 · 查看更多 »

石惡

石惡,即石悼子,石氏,東周春秋时期魏国的政治人物。 前554年(鲁襄公十九年、卫殇公五年),石共子去世,石惡不悲哀。孔成子说:“这是拔除根本,一定不能保有他的宗族。” 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卫献公后元年)夏季,公孙免馀再次攻打甯氏,杀死了甯喜和右宰穀,陈尸在朝。石恶将到宋国参加结盟,受命而出,给甯喜和右宰穀的尸首穿上衣服,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为他们号哭,想要入殓后自己逃亡,又怕不能免祸,说:“接受使命。”于是就动身去了宋国。会见晋国赵武、楚国屈建、宋国向戌、蔡国公孙归生、陈国孔奂、郑国良霄、许国使者、曹国使者,结成弭兵之会。 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卫献公后二年)夏,卫国讨伐甯氏的亲族,所以石恶逃亡到晋国。卫国立了他的侄儿石圃,以保存石氏的祭祀。.

新!!: 曹國和石惡 · 查看更多 »

祝佗

祝佗,姓不详,'''祝'''氏,名佗,字子鱼,又称祝鮀,卫国太祝。 前506年三月,周王卿士刘文公在召陵会合诸侯,谋划进攻楚国。举行会见前,卫国的子行敬子对卫灵公说:“朝会难得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分歧又争论不休,就不好办了。还是让祝佗跟随与会吧!”卫灵公同意了,就派祝佗跟着去。祝佗辞谢说:“臣竭力从事工作,以继承先人的职位,尚且担心完不成任务而得到罪过,现在如果又从事第二种工作,就会获得大罪了。而且太祝是土地神和五谷神经常使唤的小官。土地神和五谷神不出动,太祝就不出国境,这是官制所规定的。国君率领军队出征,祭祀神庙杀牲衅鼓,太祝就奉社主跟随出国境。如果是朝会一类的好事,国君出去有一师人马跟随,卿出去有一旅人马跟随,下臣是没有事情的。”卫灵公还是要求祝佗跟着去。 诸侯到达皋鼬后,准备把蔡国安排在卫国前面歃血。卫灵公派祝佗私下对周王室的大夫苌弘说:“我们在路上听说把蔡国安排在卫国之前歃血,不知是否属实?”苌弘说:“消息属实。蔡叔是康叔的哥哥,把蔡国的位次排在卫国之前,不也是可以的吗?”祝佗说:“用先王的标准来看,是注重德行的。从前周武王战胜商朝,周成王平定天下,选择有明德的人进行分封,把他们作为保卫周朝的藩篱屏障。所以周公辅佐王室,以治理天下,诸侯也和周朝和睦相处。分赐给鲁公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还有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让他们率领本族的大宗,集合其余小宗,统治六族的族众,来服从周公的法制,由此受命于周王朝。这是让鲁公为鲁国执行职务,以宣扬周公的明德。分赐给鲁国附庸小国,太祝、宗人、太卜、太史,服用器物、典籍简册、百官彝器,安抚商奄的百姓,用《伯禽》来告诫他们,而封在少皞之墟,分赐给康叔大路、少白、綪茷、旃旌、大吕,还有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疆边界,从武父以南到达圃田北界,从有阎氏那里取得了土地,以执行王室任命的职务。取得了相土的东都,以协助天子在东方的蒐礼。聃季负责授予土地,陶叔负责授予百姓,用《康诰》来告诫康叔,而将他封在殷墟。鲁公和康叔都沿用商朝的政事,而按照周朝的制度来划定疆土。分赐给唐叔大路、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沽洗,以及怀姓九宗,五正的职官,用《唐诰》来告诫他,而将他封在夏墟。唐叔沿用夏朝的政事,用戎人的制度来划定疆土。这三个人都是天子的兄弟而有美好的德行,所以用分赐宝物来为他们昭显德行。如果不是这样,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儿子中还有很多比三人年长的,而没有得到这些赏赐,就因为不是注重年龄。管叔和蔡叔引诱商人,策划侵犯王室。天子因此杀了管叔,给了蔡叔七辆车子,七十个个随从把蔡叔流放。蔡叔的儿子蔡仲改恶从善,周公提拔他,让他作为自己的卿士。让他拜见天子,天子命令他做了蔡侯。任命书说:‘天子说:胡,不要像你父亲那样违背天子的命令!’怎么能让蔡国在卫国之前歃血呢?周武王的同母兄弟八人,周公做太宰,康叔做司寇,聃季做司空,其余五人没有官职,难道是注重年龄?曹国是周文王的后代。晋国是周武王的后代。曹国以伯爵作为甸服,比晋国离王畿还要远,这并不是由于注重年龄。现在要注重年龄,这就是违反先王的遗制。晋文公举行践土之盟的时候,卫成公不在场,夷叔是卫成公的同母兄弟,尚且列在蔡国之前。盟书写着:‘天子说: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盟书藏在成周的府库里,这是可以查看的。您想要恢复周文王、周武王的法度,而不端正自己的德行,您准备怎么办?”苌弘很高兴,告诉了刘文公,和范献子商量这件事,结盟时就让卫灵公在蔡昭侯之前歃血。.

新!!: 曹國和祝佗 · 查看更多 »

秦桓公

桓公(),《春秋分纪》记载名榮,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共公之子,在位28年,《史记》误作为27年。 秦桓公在位时在麻隧之战中败于诸侯联军。.

新!!: 曹國和秦桓公 · 查看更多 »

秦景公

景公(),《春秋分纪》记载名石,《世本》误记载名后伯车,《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僖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桓公之子,在位40年。.

新!!: 曹國和秦景公 · 查看更多 »

莒国

莒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己姓,源自軒轅黃帝,建國於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茲輿期。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为齊國佔領。《漢書·地理志》記載則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大部,齊襄王憑藉莒、即墨二城复國。.

新!!: 曹國和莒国 · 查看更多 »

莒滅鄫之戰

莒滅鄫之戰發生於前567年,莒國攻滅鄫國的一場戰爭。 前569年,魯國向霸主晉國要求,願把鄫國作為自己的附庸國,並代魯國負責向盟主國提供一部分貢賦。是年十月,莒國及邾國共同討伐鄫國,魯國派將軍臧紇救援,在狐駘被打敗。 前568年,鄫人又在戚地(今河南濮陽)參加由晉國主持的魯國、宋國、陳國、衞國、鄭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吳國等國的聯合抵抗楚國的盟會。 前567年,鄫國因有魯國作其後盾,而怠慢了莒國。莒國國君非常忿怒,抓住魯國疏於扶助鄫國的時機,一舉滅掉了鄫國。.

新!!: 曹國和莒滅鄫之戰 · 查看更多 »

荀吴

荀吴(),姓不详,'''中行'''氏,名吴,谥穆,又称中行吴、中行穆子、郑甥,荀偃的儿子,荀庚的孙子。.

新!!: 曹國和荀吴 · 查看更多 »

菏泽市

菏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曹州。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也是水滸傳中梁山泊所在地。也是曹州教案所在地。.

新!!: 曹國和菏泽市 · 查看更多 »

華定

華定,'''子'''姓,'''华'''氏,名定,宋国华椒的孙子。 前545年,華定代表宋國與晉國荀盈、魯國仲孫羯、齊國高止,衛國世叔儀,鄭國公孫段,曹國、莒國、滕國、薛國、小邾國等國大夫會盟,一同為杞國修築城牆。前532年,華定代表宋國参与会葬晉平公。前530年夏,宋国的华定到鲁国聘问,为新即位的宋元公通好。设享礼招待,赋诗《蓼萧》,华定不知,也不赋诗回答。叔孙昭子说:“华定必定会逃亡。诗中所说宴会的笑语不怀念,不宣扬宠信光耀,不知道美好德行,不接受共同福禄,凭什么在卿位?”前522年,宋国华亥、向宁作乱,劫持了宋元公。六月十六日,华氏将太子栾和母弟辰、公子地作为人质,宋元公则将华亥的儿子華無慼、向宁的儿子向羅、华定的儿子華啟作为人质,与华氏结盟。宋元公向大司马华费遂请求,准备攻打华氏。冬季十月,宋元公杀了华氏、向氏的人质(華無慼、華啟、向羅)而攻打这华氏、向氏。十月十三日,华亥、向宁逃亡到陈国,華登逃亡到吴国。前521年五月二十日,华氏、向氏(华亥、向宁、华定)从陈国回到宋国。前520年二月廿一日,华氏失败,在楚平王的保全下,宋国释放华亥、向宁、华定、华貙、华登、皇奄伤、省臧、士平逃亡楚国。。.

新!!: 曹國和華定 · 查看更多 »

西周歷史年表

没有描述。

新!!: 曹國和西周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驷弘

驷弘,'''姬'''姓,'''驷'''氏,名弘,字子般,是驷歂的儿子,郑国的卿。 前488年,宋国围攻曹国,国参(郑桓子思)说:“宋人有曹,郑之患也。不可以不救。”冬季,驷弘率领郑军救援曹国,攻打宋国。不过,次年宋国还是灭掉了曹国。前468年,晋国荀瑶帅师伐郑,军至桐丘,向齐国求救。前463年,荀瑶帅师围郑,驷弘认为“知伯愎而好胜,早向他示弱,则可行也。”率军据保南里以待。知伯入南里,包围桔槔之门。因为攻城门知伯与赵襄子发生争执,成为十年后三家灭智的伏笔。.

新!!: 曹國和驷弘 · 查看更多 »

魏武子

魏武子 (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芒季子,毕万孙,以勇力闻世。.

新!!: 曹國和魏武子 · 查看更多 »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新!!: 曹國和诗经 · 查看更多 »

麻隧之戰

前580年,晉景公去世,晉厲公繼位後,想與秦國罷兵結盟,為此晉厲公約秦桓公在令狐(今山西省臨猗縣西)會盟。當年冬天,晉厲公先到達令狐,而秦桓公卻不肯渡過黃河,僅派大夫史顆到河東與晉侯結盟,晉厲公於是派大夫郤犨到河西同秦國結盟。秦桓公回國後就背棄令狐之盟,聯絡楚國和翟狄圖謀伐晉,諸侯因為秦桓公背信棄義的行為紛紛倒向晉國。 前579年秋天,秦國約同白狄攻打晉國,晉軍在交剛擊敗白狄,是為交剛之戰。 次年(前578年),晉厲公率軍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附近),與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國君所率軍隊會師,籌劃攻秦事宜,周簡王也派大夫劉康公、成肅公率軍助戰。同年四月,晉國派遣大夫魏相赴秦,以絕秦書曆數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代君主屢次背棄盟約,破壞兩國友好,挑起戰爭的罪狀,向秦國宣戰。晉厲公親自統率晉國四軍出戰,隨軍將領有中軍將欒書,中軍佐荀庚,上軍將士燮,上軍佐郤錡,下軍將韓厥,下軍佐荀罃,新軍將趙旃,新軍佐郤至。郤毅為晉厲公駕馭戰車,欒針為車右,此外還有諸侯聯軍助陣。秦桓公見諸侯大軍壓境,發兵進軍至涇河以東與諸侯聯軍對峙。同年五月,雙方在麻隧(今陝西省涇陽縣北)展開激戰,秦軍大敗,秦將成差及不更女父被俘。諸侯方面,曹宣公死於軍中。秦軍殘部敗退,晉師及諸侯聯軍渡過涇河追擊到侯麗(今陝西省禮泉縣境內)後退兵。.

新!!: 曹國和麻隧之戰 · 查看更多 »

齊孝公

齊孝公(),姜姓,名昭,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齊桓公之子、母親為鄭姬。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 早年齐桓公和管仲立其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前643年,桓公卒,另外五子争夺君位,原桓公宠臣易牙与竖刁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奔宋国。前642年春,宋襄公联合曹国、衞國、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刁、无亏,迎立太子昭。但其余四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国。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众公子于甗(今山东济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即位。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 《史记》载孝公死后,公子開方杀孝公子而立齐昭公。但与《清华简》公子开方即卫文公矛盾。.

新!!: 曹國和齊孝公 · 查看更多 »

齐鲁之战

鲁之战發生於春秋战国时,魯國与齐国的一系列戰爭。魯國、齐国是今山东省在周朝时期的两个大国,齐国强盛,多次和鲁国进行战争。虽然齐国占据上风,但无法吞并鲁国,而且两国对立很少超过十年以上。最后鲁国在战国末期被楚国所灭。 齐鲁之间爆发战争主要有10个时期:.

新!!: 曹國和齐鲁之战 · 查看更多 »

范宣子

士--( 匄即「丐」古字,ㄍㄞˋ,),中国春秋時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諱--(范--),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 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偪阳国(今山东峄县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前560年,中军将荀罃去世,中军佐范宣子本来可以升职正卿。但他让给了中行偃。 前559年,晋軍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范宣子担任中軍佐,在晋军战败后,其子士鞅与公族大夫欒鍼一起冲向秦軍大营,欒鍼战死,士鞅生還。欒鍼之死激怒了他哥哥下軍将欒黶(欒桓子),欒黶之妻栾祁是范宣子的女儿。欒黶把責任说成士鞅的,向范宣子说要誅殺士鞅。士鞅亡命秦国。其后回国,欒氏对他深深怀恨。前554年,中行偃去世,范宣子才为正卿。 前552年,欒黶死後,其子欒盈(栾怀子)嗣位,士鞅诬称欒盈謀反。范宣子、士鞅诛除欒氏,欒盈逃到齐国。前550年,齐后庄公支援欒盈糾合残党攻入晋国,一度攻入晋国都城绛,范宣子与其子士鞅劫持与栾氏亲善的魏舒(魏献子)平定欒氏残党,欒盈被杀。范宣子还制定了范宣子刑书,闻名于世。前548年,士匄去世,士鞅继承。.

新!!: 曹國和范宣子 · 查看更多 »

郤克

郤克(),郤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其父是中军将郤缺。前597年,郤缺死後,荀林父继任中军将,郤克任上军佐。不久,发生晋楚邲之战,晋国中军在荀林父、先縠的率领下大败于楚国,而上军在士会、郤克的率领下却小有胜利。荀林父死后,士会继任中军将,晋国开始复兴。晋景公、士会派遣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当时,出使齐国的还有鲁国的季孙行父、卫国的孙良夫、曹国的公子首。郤克略有瘸腿,季孙行父秃头,孙良夫独眼,公子首驼背。齐顷公为了讨笑母亲萧同叔子,让瘸腿接待郤克,秃头接待季孙行父,独眼接待孙良夫,驼背接待公子首,齐顷公母子俩和齐国宫人都哈哈大笑。郤克感到受到侮辱,愤然而去。不久,士会将正卿之位让给郤克。前589年,齐国入侵鲁国,郤克率军援救,在鞌地(今山东济南历城区)交战,即齐晋鞌之战。晋军大胜,扭转了邲之战之后的危局。战后,晋景公扩充三军为六军,六军将佐为:中军将郤克、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新中军将韩厥、新中军佐赵括;新上军将士朔、新上军佐韩穿;新下军将荀骓、新下军佐赵旃。郤克去世後,谥号献,又称郤献子,栾书继承正卿之位。其子郤錡与他的族弟郤犨、族侄郤至号称三郤。.

新!!: 曹國和郤克 · 查看更多 »

郤縠

郤縠,'''姬'''姓,'''郤'''氏,名縠,春秋时代晋国公族,也是晋国第一任中军将。.

新!!: 曹國和郤縠 · 查看更多 »

阿弥厥

阿弥厥,隋朝时疏勒王。 阿弥厥的时候疏勒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个,拥有兵马二千人。他臣服于突厥,每年送贡赋。隋炀帝大业年间,阿弥厥臣服隋朝。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正月,疏勒王阿弥厥和东突厥始毕可汗、新罗王金白净、龟兹王白苏尼咥、于阗王卑示闭练、吐火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契丹等国一起遣使朝贡。.

新!!: 曹國和阿弥厥 · 查看更多 »

葵丘之会

葵丘之会,又称葵丘会盟、葵丘之盟,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事件。.

新!!: 曹國和葵丘之会 · 查看更多 »

鄫国

鄫國(繒國),因始封地名為「鄫」而得國名;歷夏、商、周這三代,存世一千多年,於魯襄公六年(前567年)被莒國所滅。.

新!!: 曹國和鄫国 · 查看更多 »

臧宣叔

臧宣叔(),中国春秋時期魯國政治人物,名許,臧孫氏,其父臧文仲。前591年,他責備季文子驅逐公孫歸父。前589年,他和季文子、叔孫宣伯、子叔聲伯參加郤克率領的晉國、魯國、衛國、曹國聯軍對齊國的鞍之戰,大勝。前587年四月甲寅,臧宣叔去世。.

新!!: 曹國和臧宣叔 · 查看更多 »

良霄

良霄(),'''姬'''姓,'''良'''氏,名霄,字伯有,是子耳的儿子,郑国的卿。.

新!!: 曹國和良霄 · 查看更多 »

虫牢之盟

虫牢之盟,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年)晋景公因郑国归附晋国,召集齐国、鲁国、宋国、郑国、卫国、曹国、邾国、杞国八国国君在郑邑虫牢(今河南封丘北)盟会,借以维持晋国在争霸中的地位。 周定王十九年(前588年)、二十年(前587年),位于中原的郑国连续两次发兵侵占其东南邻国许国(今河南许昌东)的土地。当时,郑、许两国均依附于楚国。于是许灵公率先赴楚,状告郑伯,并在楚共王前与郑悼公争讼获胜。大怒的郑悼公归国后,决定投靠楚国宿敌晋国,派郑公子偃赴晋国求和,晋景公即派遣大夫赵同与郑悼公在晋地垂棘(今山西潞城北)举行盟会,两国正式和解。冬,致力于重振昔日霸业的晋景公,召集齐、鲁、宋、郑、卫、曹、邾、杞八国,在郑邑虫牢盟会。会后不久,晋景公欲再会诸侯,遂遣使通宋、郑等国。当时,晋、楚两强勢均力敌。宋共公怕激怒楚国,以内乱为由,回绝了晋国的邀请。晋景公大怒,于周简王元年(前585年)春,命大夫伯宗、夏阳说領兵会同卫、郑及伊洛、陆浑、蛮氏之戎的联军进攻宋国。.

新!!: 曹國和虫牢之盟 · 查看更多 »

陳湣公

陳湣公,《漢書》作陳緡公,媯姓,名越,為春秋諸侯國陳國最後一任君主,他為陳懷公兒子,承襲陳懷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501年—前478年,共在位24年。《史記》年表誤作在位23年。.

新!!: 曹國和陳湣公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新!!: 曹國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樂王鮒

乐王鲋,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諡號是乐桓子。.

新!!: 曹國和樂王鮒 · 查看更多 »

樂髠

乐髡,出自戴族(宋戴公的后裔)的乐氏,中国春秋时期宋国的卿大夫。 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宋国乐髡率军征伐曹国。五年后(鲁哀公八年,前487年),宋国俘虏了曹伯阳,灭亡了曹国。.

新!!: 曹國和樂髠 · 查看更多 »

欒黶

欒黶(ㄧㄢˇ)(),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欒氏,名黶,号栾桓子。栾书之子。娶范宣子之女,生欒盈。 前575年,鄢陵之战之時,他向鲁国乞师,前573年,晋悼公继位,欒黶为公族大夫。前572年,欒黶率晋军联合鲁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帮助宋国华元攻打在彭城的鱼石。前564年,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二国诸侯伐郑国。 前560年,为下军将。 前559年,他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郑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三国诸侯伐秦国,因其弟欒鍼之死与范宣子、士鞅父子交恶。前557年,随荀偃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军。.

新!!: 曹國和欒黶 · 查看更多 »

武公

武公是中國古代诸侯(君主)的諡号之一。.

新!!: 曹國和武公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曹國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

新!!: 曹國和泓水之战 · 查看更多 »

春秋歷史年表

本表起於周平王元年,終至《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下並附錄各國國君在位年代考証。.

新!!: 曹國和春秋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施父

施父,'''姬'''姓,名尾,字施父,魯惠公之子,魯隱公和魯桓公的兄弟。 前703年冬季,曹國的太子射姑來朝見鲁桓公,鲁国设享礼招待曹太子。首先献酒,接着奏乐,曹太子就叹气。施父說:「曹国太子恐怕会有什么忧心事吧?因为这里不是叹息的地方。」結果第二年春季曹桓公便過世,太子射姑即位,是為曹莊公。.

新!!: 曹國和施父 · 查看更多 »

曹可以指:.

新!!: 曹國和曹 · 查看更多 »

曹县

曹县在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邻接河南省。.

新!!: 曹國和曹县 · 查看更多 »

曹卹

曹卹(),字子循。春秋时期蔡国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有名无字。孔子弟子。.

新!!: 曹國和曹卹 · 查看更多 »

曹叔振鐸

曹叔振鐸,姬姓,名振鐸,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克商后,封叔振鐸于曹国,建都陶丘(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传位二十六代,共558年。前487年,曹国为宋国所灭,后世子孙遂以曹为姓。 Category:姬昌儿子 Category:曹国君主 Z.

新!!: 曹國和曹叔振鐸 · 查看更多 »

曹声公

曹声公(?-前510年),姬姓,名野,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悼公弟弟,承襲曹悼公擔任該國君主,前514年上任,於前510年被殺,在位5年。 Category:曹國 Y.

新!!: 曹國和曹声公 · 查看更多 »

曹大夫

曹大夫可以指:.

新!!: 曹國和曹大夫 · 查看更多 »

曹太伯

曹太伯,即姬脾,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是曹國第二任君主。他為曹叔振鐸兒子,承襲曹叔振鐸擔任該國君主。.

新!!: 曹國和曹太伯 · 查看更多 »

曹夷伯

曹夷伯,即姬喜,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是曹國第六任君主。他為曹孝伯兒子,承襲曹孝伯擔任該國君主,在位29年。.

新!!: 曹國和曹夷伯 · 查看更多 »

曹孝伯

曹孝伯,即姬云,為春秋时代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是曹國第五任君主。他為曹宮伯兒子,承襲曹宮伯擔任該國君主。.

新!!: 曹國和曹孝伯 · 查看更多 »

曹宣公

曹宣公,即姬彊,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文公兒子,承襲曹文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7年。前578年,曹宣公參加麻隧之戰,死於軍中。其子子臧送葬。公子負芻在國內殺太子,即位是為曹成公。子臧安葬父親宣公後,要流亡外國,曹國人都跟從他。曹成公告罪,請子臧回國。.

新!!: 曹國和曹宣公 · 查看更多 »

曹宮伯

曹宮伯,即姬侯,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為曹國第四任君主。他為曹仲君兒子,承襲曹仲君擔任該國君主。.

新!!: 曹國和曹宮伯 · 查看更多 »

曹州

曹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新!!: 曹國和曹州 · 查看更多 »

曹平公

曹平公,即姬須,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武公兒子,承襲曹武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527年-前524年,在位4年。.

新!!: 曹國和曹平公 · 查看更多 »

曹幽伯

曹幽伯,即姬彊,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為曹孝伯之子,曹夷伯之弟,為曹國第七任君主,約於前826年卒,在位9年。.

新!!: 曹國和曹幽伯 · 查看更多 »

曹仲君

曹仲君,即姬平,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曹國第三任君主。他為曹太伯兒子,承襲曹太伯擔任該國君主。.

新!!: 曹國和曹仲君 · 查看更多 »

曹伯陽

曹伯陽,姬姓,名字已无法考证,是春秋諸侯國曹國最後君主。他是曹靖公兒子,承襲曹靖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501年-前487年,在位15年。前487年,宋國攻打曹國,曹伯陽被抓,曹國滅。.

新!!: 曹國和曹伯陽 · 查看更多 »

曹國 (諸侯國)

#重定向 曹國.

新!!: 曹國和曹國 (諸侯國) · 查看更多 »

曹僖公

曹僖公,姬姓,名夷,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莊公兒子,承襲曹莊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9年。.

新!!: 曹國和曹僖公 · 查看更多 »

曹共公

曹共公(?-前618年),姬姓,名襄,春秋时曹国第17位国君,曹昭公之子,前653年至前618年在位。 根据《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中记载:当晋国公子重耳于前637年流亡曹国的时候,「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可看出曹共公是一位荒唐無禮之人。 后重耳即位为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以此为借口于前632年伐曹,俘虏曹共公,后释之。 前618年曹共公逝世,传位于子曹文公。 category:曹國 category:春秋人 category:前618年逝世 X.

新!!: 曹國和曹共公 · 查看更多 »

曹缪公

曹穆公,即姬武,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惠伯兒子,殺曹廢伯自立該國君主;在位3年。.

新!!: 曹國和曹缪公 · 查看更多 »

曹隱公

曹隱公,即姬通,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聲公弟弟,前509年殺曹聲公擔任該國君主,後於前506年被殺,在位4年。.

新!!: 曹國和曹隱公 · 查看更多 »

曹莊公

曹莊公,即姬射姑,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桓公兒子,承襲曹桓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1年。.

新!!: 曹國和曹莊公 · 查看更多 »

曹靖公

曹靖公,姬姓,名露,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隱公弟弟,前505年殺曹隱公自立該國君主,前502年卒,在位4年。.

新!!: 曹國和曹靖公 · 查看更多 »

曹桓公

曹桓公,即姬終生,為中國春秋時期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穆公兒子,承襲曹穆公擔任該國君主,公元前756-前702年在位,在位55年。 根據《禮記·檀弓下》載,曹桓公卒於討秦戰爭(「 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會」)至於《春秋》則僅登載桓公逝世月份;如《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夏五月,葬曹桓公。」《春秋穀梁傳》:「桓公十年夏五月,葬曹桓公。.

新!!: 曹國和曹桓公 · 查看更多 »

曹武公

曹武公,即姬勝,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成公兒子,承襲曹成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554年-前528年,在位27年。.

新!!: 曹國和曹武公 · 查看更多 »

曹惠伯

曹惠伯,即姬雉,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為曹戴伯之子,為曹國第九任君主,約於前760年卒,在位34年。 在《史記·曹世家》中,為了避呂后呂雉名諱,改名作「兕」。.

新!!: 曹國和曹惠伯 · 查看更多 »

曹成公

曹成公,即姬負芻,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宣公兒子,曹宣公死后,他杀死自己的兄长,承襲曹宣公擔任曹國君主,在位23年。.

新!!: 曹國和曹成公 · 查看更多 »

曹戴伯

曹戴伯,即姬蘇,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為曹孝伯之子,曹幽伯之弟,為曹國第八任君主。他於前826年殺曹幽伯自立。曹戴伯於前796年卒,在位30年。.

新!!: 曹國和曹戴伯 · 查看更多 »

曹昭公

曹昭公,即姬班,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僖公兒子,承襲曹僖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9年。.

新!!: 曹國和曹昭公 · 查看更多 »

曹文公

曹文公,即姬壽,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昭公兒子,承襲曹昭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23年。.

新!!: 曹國和曹文公 · 查看更多 »

曹悼公

曹悼公,即姬午,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平公兒子,承襲曹平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523年-前515年,在位9年。.

新!!: 曹國和曹悼公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曹國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文公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晋獻公之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赵国先祖)、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魏国先祖)、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为后来的三晋(赵国、魏国、韩国)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新!!: 曹國和晋文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曹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