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曹参

指数 曹参

曹参(),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是西漢知名的將領,也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反秦戰爭、楚漢戰爭和消滅異姓王風潮中參與多次戰役,立功最多,作戰勇猛,成為漢軍中的主要人物,曾經負傷七十處,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虜諸侯王兩名、高官十數人,封平陽侯。戰功雖高,劉邦論功時仍不及蕭何。後因蕭何推薦,繼任相國,雖然與萧何關係不睦,但仍然依循蕭的制度,實施無為而治,天下安定,世稱「蕭規曹隨」。.

69 关系: 历代帝王庙卫媪卫子夫史記人物列表史记名人DNA吕雉大风歌 (电视剧)大汉风姚令言上下五千年中國宰相列表布衣将相平阳侯平陽公主 (漢景帝之女)乔琳张纯 (武始侯)张飞徐州市土地公刘邦傅寬唐太宗儒教 (宗教)冯毋择关羽前190年王陵 (西汉)爰戚县相国韩信道家萧何项羽西楚霸王 (电影)西汉官制西漢丞相、相國、大司徒列表馮敬 (西漢)魏勃資治通鑑人物列表麻风病齐国 (秦楚之际)蕭規曹隨英布陈平 (汉朝)柚香光楚汉争雄楚汉战争楚漢傳奇江苏人...汉书汉刘邦汉朝汉惠帝汉文化沛县消滅異姓王源休漢長陵漢書人物列表执帛曹参曹奇曹宗曹窋曹襄曹鼎 (東漢)曹操曹時 扩展索引 (19 更多) »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是中国明朝、清朝皇家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场所。.

新!!: 曹参和历代帝王庙 · 查看更多 »

卫媪

卫媪,西汉人,本姓本名不详,卫子夫、卫青生母,霍去病外祖母。.

新!!: 曹参和卫媪 · 查看更多 »

卫子夫

孝武思皇后(),衛氏,名字已失考,字子夫,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青的同母異父姐姐,霍去病的姨母,汉宣帝的曾祖母。 衛子夫居皇后位達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獨立諡號的皇后,自他之後,歷代皇后在丈夫的諡號後也開始有了形容自己的獨立諡號。.

新!!: 曹参和卫子夫 · 查看更多 »

史記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曹参和史記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曹参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名人DNA

名人DNA(List of haplogroups of historic people)是名人的Y染色體單倍群、亦名人的粒線體DNA單倍群一覧。Y染色體單倍群嚴格遵循父系遺傳規律,可以反映一箇箇體的父系源流,亦粒線體DNA單倍群嚴格遵循母系遺傳規律,可以反映一箇箇體的母系源流。.

新!!: 曹参和名人DNA · 查看更多 »

吕雉

呂雉(),字娥姁,汉高帝刘邦皇后。西汉时称吕太--,简称吕--,谥号高皇后,东汉时光武帝改薄太后为高皇后,吕后为高--。山东单父(今单县)人,为汉高祖刘邦任亭长时所娶元配妻子(前202年-前195年),一直追随刘邦征战,被封为汉王王后,直到刘邦以汉王身份即皇帝位后,尊为皇后。惠帝即位,尊為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惠帝死后,虽为少帝祖母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在世的皇祖母,但不称太皇太后,仍以皇太后身分临朝称制,掌控朝政达八年《汉书·高后纪第三》载:“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诏曰:‘凡有天下治万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乱,不能继嗣奉宗庙,守祭祀,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弘为皇帝。……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后、皇太后。 吕雉有两兄吕泽、吕释之,以及姊吕长姁、妹吕嬃;其二位兄长皆因追随刘邦征战封侯。吕雉生一子一女,为漢惠帝、魯元公主。 漢惠帝在位七年,自元年起即因「人彘」事件不再聽政,并嗜酒燕乐,导致多病;吕雉自惠帝死后即临朝称制,于吕太后元年、四年連立兩任少年皇帝,共主政八年。因此《史記》、《漢書》等正史以「本紀」體例記載呂太后生平,将其历史地位看作等同于一任帝王。吕太后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受到了前后同一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高度赞扬。 汉初制度简约。吕雉主持明确了汉朝的后宫尊卑制度,于称制七年主持重新议定了汉高祖母亲、兄姊的谥号,将刘邦的母亲和姐姐均由“夫人”升为“--”。 據东汉班固所著《漢書》記載,劉邦死後,匈奴首領冒頓曾寄國書向吕太后求婚,意在標揚匈奴武力,刻意貶低漢朝國力。吕太后以年邁為由婉言拒绝,不过继续沿用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吕太后称制期间曾大封亲族为王。前180年8月18日(七月三十),吕雉逝世,周勃、陈平等人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更立汉高祖次子代王继承宗庙,是为汉文帝。.

新!!: 曹参和吕雉 · 查看更多 »

大风歌 (电视剧)

《大风歌》,是中国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海润荣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海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视剧。共44集,导演黄健中。吕良伟、王姬、刘牧、张光北、陈炜、李庆祥主演。2011年12月17日在央视八套每天19:00起五集连播。2010年10月6日年代MUCH台台灣首播。.

新!!: 曹参和大风歌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大汉风

《大漢風》,又名《楚漢風流》、《楚漢風雲》,是中國製作的歷史劇,描述了秦朝末年到楚漢之爭的歷史風雲。本劇最早在2003年於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胡軍、肖榮生、吳倩蓮、楊恭如、王剛及李立群。.

新!!: 曹参和大汉风 · 查看更多 »

姚令言

姚令言(),是唐代河中(今山西运城)人。 自幼從军,最初隶屬泾原(今甘肅涇原)节度使馬璘,以戰功授金吾大将军同正。入朝擔任太常卿,兼御史中丞。官至涇原節度使。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汝行營節度使哥舒曜被圍,孤軍無援;十月,德宗诏姚令言率镇兵前往援救。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長安,當時天寒地凍,士兵又累又餓,京兆尹王翔只賞賜粗飯。涇原兵不滿王翔犒賞太少,於是嘩然兵變。 姚令言當时人在宫中,闻讯后快马前往勸解未果。德宗急令每人賞賜布帛二匹,眾人益怒,用箭射中使,涇原兵與李忠臣、張光晟等擁立朱泚為主帥,攻入長安,與河北各藩鎮相呼應。唐德宗只得倉皇出逃,是為涇原兵變。朱泚登基後,以姚令言为侍中,源休为同知政事,令言又建議“杀郡王、王子,王孙凡七十七人”。晚宴時,姚令言喝醉,與源休論功,自比蕭何,源休则认为只有自比堪比萧何、姚令言只可做曹参,人皆笑源休“火迫酂侯”。不久,李怀光在澧泉擊潰朱泚军。姚令言隨朱泚逃往吐蕃,至径州,田希鑑閉門不納,一部分泾原籍的士兵杀姚令言,並斩其首向田希鑑投降,传首長安。.

新!!: 曹参和姚令言 · 查看更多 »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上古到鸦片战争前共262个历史故事。其中上古到东汉是林汉达的遗作,三国到清中期由曹余章撰写。1979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分五册,后改为分上中下三册。199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合订本。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彩图版。2002年,曹余章将历史故事扩展到了332个,时间断限到辛亥革命,出版名为《新版上下五千年》。2012年,又将历史故事扩展到372个,时间断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出版名为《最新版上下五千年》。.

新!!: 曹参和上下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曹参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布衣将相

布衣将相,史家对西汉初年将相出身的概括。西汉政权建立后形成的由布衣出身的人致身将相。 西汉开国诸臣致身将相者, 绝大多数“起自布衣”,形成“布衣将相之局”。原因主要是经过秦灭六国、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原来的周朝、战国七雄贵族都已经破灭,新的贵族官僚势力没有形成。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劳动人民,也包括没有官爵的平民地主。西汉开国君臣,刘邦是自耕农出身,刘邦的部下除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外,多来自下层社会。萧何原为沛县主吏掾;曹参原为沛县狱掾;陈平幼年家贫,用席做门户;周勃以编织养蚕用的苇箔为生,并经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吹萧;樊哙以屠狗为业;灌婴以贩卖丝绸谋生。其他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都是出身平民。.

新!!: 曹参和布衣将相 · 查看更多 »

平阳侯

平阳侯,西汉侯爵之一,始封者为西汉开国功臣曹参,汉武帝时,第六代平阳侯曹宗因牵连巫蛊之祸被废杀,国除。平阳县西汉时属于河东郡,位置在今山西临汾。 西汉末年,汉哀帝绍封曹参的九世孙曹本始为平阳侯,二千户,至王莽新朝时期逝。曹本始之子曹宏归顺建立东汉的汉光武帝,仍封平阳侯,至班固编修《汉书》时已有八侯。汉朝列侯共有八百多个,至汉光武帝时期仍存在的只有平阳侯和张安世所封富平侯。汉章帝建初二年,封曹参后裔曹湛为容城侯,建初八年,将平阳长公主刘奴之子冯奋封为平阳侯。永元三年之前,容城侯再度断绝,汉和帝下诏大鸿胪寻访曹湛近亲以绍封。此后容城侯一直延续到曹魏时期仍然存在。.

新!!: 曹参和平阳侯 · 查看更多 »

平陽公主 (漢景帝之女)

平阳公主(),名不详,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氏之女,汉武帝刘彻之姐。.

新!!: 曹参和平陽公主 (漢景帝之女) · 查看更多 »

乔琳

乔琳(),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初年短暂为宰相。他后来效力叛军首领朱泚,唐军消灭朱泚政权后,他虽然年老,也被处决了。.

新!!: 曹参和乔琳 · 查看更多 »

张纯 (武始侯)

張純,表字伯仁,中国西漢末年东汉初期京兆杜陵縣(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汉武帝时御史大夫张汤七世孙,大司馬衛将軍富平侯張安世六世孫。新朝张纯失爵,东汉时期官至司空,封武始侯。.

新!!: 曹参和张纯 (武始侯) · 查看更多 »

张飞

张飞(),字益德(小说《三国演义》为翼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與關羽並称“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遇刺身亡,蜀汉追谥桓侯,是为西乡桓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張飛与關羽、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粗獷剛烈好酒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很多人误以为张飞字翼德,以为这才跟飞字相协。其实「益」是通假「鷁」,一种会飞的水鸟。.

新!!: 曹参和张飞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曹参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土地公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福德老爺、土地公伯、福德公伯、土地神、地主爺、土地爺、社神、社公等。琉球稱為土帝君。 土地神乃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之一,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時期及之前,凡有漢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求財、保平安、保農業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定正月初五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為開工日;十二月十六尾牙日,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

新!!: 曹参和土地公 · 查看更多 »

刘邦

汉高帝劉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蘇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參、樊哙等人拥立,自稱沛公,后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秦国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為汉王。楚汉战争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一自秦亡後的天下,於西元前202年稱帝,史称西漢,為漢朝开国皇帝,駕崩於西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史稱汉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新!!: 曹参和刘邦 · 查看更多 »

傅寬

傅寬,西汉大臣。.

新!!: 曹参和傅寬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曹参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儒教 (宗教)

儒教源自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儒教正统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正式把儒教定为国教,五经成为国家法典以及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以春秋决狱。汉代末年,儒教广泛传播,“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清代儒家宗教化形成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 何光沪对于儒教的定义如下:“所谓儒教,非指儒学或儒家之整体,而是指殷周以来绵延三千年的中国原生宗教,即以天帝信仰为核心,包括‘上帝’观念、‘天命’体验、祭祀活动和相应制度,以儒生为社会中坚,以儒学中相关内容为理论表现的那么一种宗教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儒教是宗教。民间也多不认为儒教是宗教,多数人认为敬天、祭祖属于道教而不是儒教。.

新!!: 曹参和儒教 (宗教) · 查看更多 »

冯毋择

冯毋择(?-前184年),战国时期韩国上党郡守冯亭的后人,秦始皇时代的将军,先后封为五大夫、卿、武信侯。 前225年,有名叫“学”的十五岁少年假冒“五大夫冯将军毋择”的儿子冯癸,想在南阳郡胡阳县(今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诈骗钱粮若干逃亡楚国,被官员识破并判罪。当年冯毋择爵位已升为“卿”,办案官员因在文书中误用“五大夫”称呼冯毋择,受到了“赀一盾”的处罚。 前219年,冯毋择随秦始皇巡游琅琊台,琅琊刻石列出当时随秦始皇东巡秦朝的官员: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昌侯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状、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 秦二世年间,冯毋择和左丞相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镇守雍丘抵抗项羽,曹参在雍丘击杀李由,俘虏冯毋择,到彭城之战前冯毋择归汉高帝妻兄吕泽领导,任职郎中。汉军彭城之战惨败,汉高帝前往砀郡汇合吕泽部队。荥阳之战中,冯毋择力战保卫吕泽离开荥阳。 冯毋择的儿子冯敬,秦朝灭亡后为魏王豹骑将。前205年,汉军率汉军灭西魏,冯敬被俘降汉。冯敬日后在汉文帝时任御史大夫,曾与丞相周勃,太尉灌婴等共同诋毁贾谊。冯敬最后于汉景帝时任雁门太守时与匈奴作战战死。 前188年,汉惠帝去世,当时冯毋择担任郎中令,太后吕雉临朝称制,想要封诸吕为侯,先将与吕泽关系密切的冯毋择封为博成侯做烟幕,以回应反对声音。前184年,冯毋择去世,谥为博成敬候,由他的儿子冯代继任博成侯爵位,冯代后来于180年因诛吕政变被杀,爵位及封国均被废除。.

新!!: 曹参和冯毋择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新!!: 曹参和关羽 · 查看更多 »

前190年

没有描述。

新!!: 曹参和前190年 · 查看更多 »

王陵 (西汉)

王陵,秦末漢初沛人。汉朝时,封安国侯,谥武。.

新!!: 曹参和王陵 (西汉) · 查看更多 »

爰戚县

爰戚县,中国古县名。 秦朝时置,治所在今山东省嘉祥县西南、属砀郡。《史记·曹相国世家》: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曹参“击章邯车骑,攻爰戚及亢父”,即此。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改置为爰戚侯国。 Category:秦朝县份 Category:西汉县份 Category:山东古代县份 Category:济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嘉祥县 Category:前3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前2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曹参和爰戚县 · 查看更多 »

相国

国,漢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時代称为「相邦」,如秦国呂不韋。汉高祖劉邦即位,为避諱「邦」字,改稱「相国」。汉朝相国最初由蕭何担任,蕭何死后,曹参继任。曹参之后,不设相国,以王陵为右丞相,陳平为左丞相,所以漢代「相国」一称,幾乎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詞。《史記》蕭何、曹参的传記为《蕭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其實呂后的侄兒吕产一度担任相国,但不久之後周勃、陳平、劉章等大臣發動兵變殺死,而不為眾所熟知,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篡位的权臣多喜自命為「相国」。 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 日本实行律令制,以太政官最高职位太政大臣的唐名为相国。比如平清盛称为「入道相国」,德川将軍的法名常作「正一位大相国○○院殿」,因为幕府将軍或者生前就任太政大臣,或者死後朝廷追贈太政大臣。.

新!!: 曹参和相国 · 查看更多 »

韩信

韓信(),淮陰人,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蕭何譽為「國士無雙」、蒯徹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是謀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謀戰」派的軍事理論家,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主要戰績有、擒魏豹、斬陳餘、收左車、降燕地、殺龍且、取田齊等偉大事蹟。后世何去非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明代茅坤解釋韓信的軍事技巧為“從天而下,而未嚐與敵人血戰者。”韓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官拜漢左丞相、趙國丞相、齊王、楚王,“王侯將相”一人全任,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開始消滅異姓王,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貶為淮阴侯;最後韩信被呂雉(即呂--)及萧何骗入宫内,誣以謀反之名處死于长乐宫鐘室。.

新!!: 曹参和韩信 · 查看更多 »

道家

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西汉建立後,漢高祖、漢惠帝、呂后等漢朝領導人,張良、蕭何、曹參、陳平等大臣,都支持以道家思想治国,減少傜役、賦稅,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奉行道家的黃老治術達到極致,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國家富裕,百姓安樂。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宋朝以後程朱理學、陸王心學興起,道家思想被混入理學,獨立的道家思想基本上不復存在。 道家虽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中國的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老庄的启发。.

新!!: 曹参和道家 · 查看更多 »

萧何

萧何(),沛县(今中国江苏省沛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西汉初年政治家。谥号“文终侯”,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

新!!: 曹参和萧何 · 查看更多 »

项羽

項羽(),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朝末年西楚軍事家,政治家。 楚国名將項燕之孫,七歲後隨叔父項梁遷吳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 ,被楚後懷王封為魯公。前207年鉅鹿之戰中,項羽統率楚軍五萬大破秦軍五十萬,決定秦朝覆亡之勢,秦三世自降為「秦王」,不再稱「皇帝」。項羽起兵三年,即率領山東六國諸侯滅秦,分封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僅二十五歲。 前206年,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項羽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未能重用范增、韓信、陳平,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前202年,項羽在垓下之战為劉邦指揮諸侯六十萬聯軍所敗,突圍至烏江後,自刎而死。 項羽被譽為中國历史最为勇猛的将领,史學家稱“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亦認為「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新!!: 曹参和项羽 · 查看更多 »

西楚霸王 (电影)

,是1994年香港的电影,冼杞然、卫翰韬导演,吕良伟、关之琳、张丰毅、巩俐主演,电影根据楚汉之争的史实改编。 影片在香港上映片長約三小時的版本,票房達一千五百萬。在2011年,為了中國大陸觀眾的需要,剪輯了兩小時的版本。.

新!!: 曹参和西楚霸王 (电影) · 查看更多 »

西汉官制

汉承秦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名称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与秦朝不同的是,汉朝实行封建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地方政治体制。汉初,天下五十余郡,汉朝直辖的仅十五郡而已。所以,汉朝的官制中王国、侯国官制有自己的特点。汉武帝为了加强君权,设立了内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相对,这种内外分治的制度伴随着相权与皇权此消彼长的整个历史过程,在汉之后的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演化中都有所体现。汉朝录用官吏的征辟制度和举孝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先秦时代的世卿世禄制度及其孑遗,开创了中国延绵数千年的文官治国制度。.

新!!: 曹参和西汉官制 · 查看更多 »

西漢丞相、相國、大司徒列表

《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載,“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國,綠綬。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一年復置一丞相。有兩長史,秩千石。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舉不法。”玆据該表立此列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曹参和西漢丞相、相國、大司徒列表 · 查看更多 »

馮敬 (西漢)

冯敬,西漢御史大夫,上党郡人。是秦始皇的武信侯冯无择(馮毋擇,并非是汉朝博成侯冯无择)之子。 汉王三年(前204年)冯敬是魏豹手下骑将,汉王刘邦以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一起攻打魏豹。审食其回来后,刘邦问:“魏国大将是谁?”审食其回答:“柏直。”刘邦问:“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骑将是谁?”审食其回答:“冯敬。”刘邦:“是秦将馮毋擇的儿子。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是谁?”审食其回答:“项它。”刘邦:“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冯敬和丞相周勃、太尉灌婴、东阳侯张相如一同说贾谊的坏话。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冯敬担任典客。汉文帝六年(前174年)丞相张苍,典客冯敬行御史大夫事,与宗正、廷尉参与处理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贾谊上疏《治安策》陈政事:“陛下的大臣,即使有勇敢得像冯敬一样的人,刚刚张开他的口,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汉文帝七年(前173年)冯敬担任御史大夫。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意之女上书后,文帝拟废除肉刑,冯敬与丞相张苍为之制定具体法令,规定当黥者,髠钳为城旦舂;劓者,笞三百;斩左趾者笞五百。结果犯罪被笞的人多被打死,外有轻刑之名,实际上被处死的人更多。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由申屠嘉接替担任御史大夫。汉景帝後二年(前142年)春,冯敬出任雁门郡太守,与匈奴作战战死。 |- |colspan.

新!!: 曹参和馮敬 (西漢) · 查看更多 »

魏勃

魏勃,西汉初年齊國政治、軍事人物,在誅滅諸呂時,誘殺了齊國相召平,隨著齊哀王劉襄領兵攻擊諸呂。.

新!!: 曹参和魏勃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資治通鑑》编者是古代中国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书名为宋神宗所定,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共294卷,跨古代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 本列表指本书中包括的传记人物名称及概述,详细请参加具体人物条目。.

新!!: 曹参和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麻风病

漢生病(Leprosy),又作--、癩病、癘風,醫學領域稱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風桿菌與瀰漫型痲瘋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但傳染性並不強。感染初期並不會出現症狀,潛伏期可達5至20年。該疾病會在神經系統、呼吸道、皮膚與眼部出現,導致患處失去痛覺感知的能力,常造成四肢反覆損傷而需部分截肢,也可能出現虛弱與視力變差的症狀。 視不同的細菌數量,漢生病可分為兩種主要的類型:少菌型(paucibacillary)與多菌型(multibacillary)。兩個類型主要是由皮膚感覺遲鈍甚至消失的白色斑塊病變數量來分,少於五個病變稱為少菌型,多於五個則是多菌型。確診漢生病的方式有二:一是在皮膚切片下找到;二是以聚合酶連鎖反應偵測細菌DNA的存在。漢生病的感染者多為經濟狀況不佳者,並多以飛沫傳染的途徑傳播。此病傳染性並不高。 漢生病經治療後可痊癒。針對少菌型漢生病的治療是服用二胺苯碸(Dapsone)及利福平(Rifampin)六個月。而多菌型漢生病的治療則包括12個月利福平、二胺苯碸及氨苯吩嗪的療程。這些治療藥物由世界衛生組織免費提供。此外,也有其他的抗生素能被用來治療漢生病。據統計,2012年全球有189,000位慢性個案及230,000的新個案。慢性個案的數量較1980年代的五百多萬已下降 。大多數的新個案都發生在16個國家,而印度的個案數佔了其中的一半。在過去20年中,有1,600萬的漢生病患者自疾病中痊癒。 漢生病影響了人類數千年。該疾病的英文名稱起源於拉丁文的lepra,意義為「鱗片」。而漢--生病(Hansen's disease)的名稱則是起源於內科醫師格哈德·阿瑪爾·漢生。在部份國家會將病患隔離於漢生病療養院,如印度隔離了超過1,000人,中國數百人,非洲大陸也有隔離病患的情形。然而,大部分的療養院皆已關閉。漢生病在歷史上常受到,而這也是該疾病無法自我通報與早期治療的一個障礙。1954年開始,為了讓漢生病患受到重視,將每年的1月26日或離此日最近的星期天定為。.

新!!: 曹参和麻风病 · 查看更多 »

齐国 (秦楚之际)

国(前209年—前203年),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在前221年,被秦国灭亡。秦末民變中,田儋复兴齊国,都城在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后为田假、田市。灭秦之后,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以田都为齊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田荣一统三齐,传田广、田横。前203年,韩信擅自攻齐,劉邦為顧全大局派多員援軍助滅齐以韩信为齐王。.

新!!: 曹参和齐国 (秦楚之际) · 查看更多 »

蕭規曹隨

蕭規曹隨,漢語中的一個成語,形容繼任人沿用前任定下的規則、做法等等,不作更改。.

新!!: 曹参和蕭規曹隨 · 查看更多 »

英布

英布,又称黥布,六县(今安徽六安)人,秦末汉初名将,項羽封其為九江王,漢朝建立后封淮南王,由於朝廷接連消滅異姓王,又加上被仇家賁赫告發「意圖謀反」,英布不安,終於在前196年起兵反漢,被劉邦擊敗,英布逃亡時,被妻舅吳臣命鄉民刺殺而死。.

新!!: 曹参和英布 · 查看更多 »

陈平 (汉朝)

平(),西汉阳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以谋略见长。在楚漢相爭時,初在项羽手下做谋士。早期被项羽重用,因得罪亚父范增,逃归汉王刘邦帐下。曾多次出計策助劉邦。西汉建立后,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曾先后受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東),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均出自其手。.

新!!: 曹参和陈平 (汉朝) · 查看更多 »

柚香光

柚香 光(ゆずか れい、3月5日 - ),現寶塚歌劇團花組男役。 出生於東京都杉並區,曾就讀於區立和泉中學校 。身高171公分,血型為O型。暱稱「れい」 。.

新!!: 曹参和柚香光 · 查看更多 »

楚汉争雄

楚汉争雄是一部根据熊誠等人所著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古装电视剧。描述了秦朝末年到楚汉之争、汉朝建立的历史故事。导演陈家林,2011年10月开拍于中国焦作影视城,2012年11月27日上映。.

新!!: 曹参和楚汉争雄 · 查看更多 »

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或稱楚漢相爭,是秦朝滅亡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時間一般認定為前206年-前202年,秦朝滅亡之后開始,一直到項羽於烏江邊自刎結束。楚汉战争结束了秦末民變之后短暂的分裂局面,是继秦灭六国之后的又一次中国统一战争。.

新!!: 曹参和楚汉战争 · 查看更多 »

楚漢傳奇

是由高希希执导,博纳影业与希世纪影视联手打造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故事以秦朝末年到楚汉战争为历史背景。2.4亿元的总投资,80集的超长篇幅,众星云集的《楚汉传奇》史无前例地成为中国“最贵”的一部电视剧。该剧于2011年8月25日开机,拍摄历时八个多月,于2012年5月杀青,12月28日在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天津卫视、北京卫视四家地方卫视同步上星首播。2013年4月8日在韩国KBS第2频道播出,以“楚汉志”的名义播出,在韩国当地引发社会反响。.

新!!: 曹参和楚漢傳奇 · 查看更多 »

江苏人

本文列出的是祖籍江苏或者生于江苏的名人。.

新!!: 曹参和江苏人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曹参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汉刘邦

漢劉邦,中国制作的历史剧,剧集描述了汉高帝刘邦的一生。从他作为一个低级亭长开始,经过推翻秦朝的战争、与项羽争天下的楚汉之争,他成为了汉朝的第一个皇帝,直到他在汉高帝十二年去世。该剧於1998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播。.

新!!: 曹参和汉刘邦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曹参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惠帝

漢惠帝劉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字满,汉朝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和皇后吕雉之子。西汉第二代皇帝,於前195年6月23日—前188年9月26日在位,在位7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惠帝」,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皇帝所立的「皇太子」(扶蘇被訛稱為秦「皇太子」,事實上只是長子,秦始皇未立之。胡亥在秦始皇死后诈立为皇太子)。 惠帝在位期间,以温柔敦厚的个性,积极推行黄老学说,注重国家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放松文化专制政策,修筑长安城,为巩固西汉政权,安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惠帝在位时朝政深受母亲呂后干预,呂后具有压制性的影响力,並成为實際统治者,因此司马迁《史记》未设孝惠本纪,反而设〈吕太后本纪〉。 由于受到有限的历史史料,加上其被呂后控制,史官为提高其異母弟汉文帝的地位,长期以来将惠帝视为一位“仁弱”君主,由司馬遷開始,古代学者稱在位时深受呂后臨朝聽政控制,对惠帝往往不太注意,且他所有的兒子都被誅滅諸呂的陳平、周勃、夏侯嬰等大臣們殺死滅口,更無子嗣可提,故只有偶爾宣揚其仁慈友愛的性格。 近世学者所著秦汉史更常直接对其略而不提,而对他的研究也屈指可数,近年有少数学者将他重新审视,稱其統治時與呂后配合,採用黃老之道,能與民休息,但另外的學者則稱,政治上建樹基本上屬於呂后的發揮,惠帝甚至不如部分东汉皇帝通過宦官與外戚大臣鬥爭而掌握实权,故评价不高。 惠帝之後的漢朝和西晉皇帝諡號中都有一「孝」字(除漢光武帝、晉武帝、劉辯,不含追封),故常省略。.

新!!: 曹参和汉惠帝 · 查看更多 »

汉文化

汉文化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夏商周三代的诗、书、礼、樂、易、春秋六艺、吉、凶、宾、军、嘉五礼以及仁、義、礼、智、信五常为核心,汉文化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唐律疏議附錄:唐律釋文,卷第三名例,段末》曰:“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華,非同遠夷狄之俗:被髮左衽,雕體文身之俗也。”。礼仪是汉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也是六艺之首。《史记·秦本纪》中秦穆公说:“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

新!!: 曹参和汉文化 · 查看更多 »

沛县

沛县是中國江苏省徐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因古有“沛澤”而得名,东滨微山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北接鱼台县,西邻丰县,南临铜山区。面积1576平方千米,2015年戶籍人口130.12万。是汉太祖刘邦和多位漢初重臣的故乡,相传也是朱元璋的祖籍,因此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之美誉。.

新!!: 曹参和沛县 · 查看更多 »

消滅異姓王

消灭异姓王,指前203年十二月项羽败亡,次年汉王刘邦称帝后,消除异姓王的战争。从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后解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王(原為赵国国相,自立為代國王)陳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异姓王中唯有长沙王吴臣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

新!!: 曹参和消滅異姓王 · 查看更多 »

源休

源休(),相州临漳人,唐朝官员。后劝叛首朱泚称帝并在朱泚政权为宰相,朱泚败亡后被杀。.

新!!: 曹参和源休 · 查看更多 »

漢長陵

汉长陵是中国汉太祖刘邦及其皇后吕雉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毛厐村。又称“长山”、“长陵山”,陵园平面呈方形。南北长885米,东西宽816米。高祖陵位于西侧,吕后陵居东南,间距约280米。两陵形制略同,皆呈覆斗形。高祖陵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长55米,南北宽35米;高32.8米。其北为陵邑。陵园东有陪葬墓63座,为萧何、曹参、周勃、戚夫人等。 近年长陵频遭盗扰。媒体报道的至少有2001年、2005年两次。 1965年长陵的一座陪葬墓中出土了3000余件彩绘兵马俑。.

新!!: 曹参和漢長陵 · 查看更多 »

漢書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曹参和漢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执帛

执帛是战国时期楚国所设的一种爵位,位次于执圭。楚汉争霸之时沿用。《汉书·曹参传》中记载曹参曾封此爵。《汉书补注》又说:“《礼》孤执皮帛,楚僭王号,故次于执圭,高祖初起,官爵皆以楚制。”.

新!!: 曹参和执帛 · 查看更多 »

曹参

曹参(),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是西漢知名的將領,也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反秦戰爭、楚漢戰爭和消滅異姓王風潮中參與多次戰役,立功最多,作戰勇猛,成為漢軍中的主要人物,曾經負傷七十處,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虜諸侯王兩名、高官十數人,封平陽侯。戰功雖高,劉邦論功時仍不及蕭何。後因蕭何推薦,繼任相國,雖然與萧何關係不睦,但仍然依循蕭的制度,實施無為而治,天下安定,世稱「蕭規曹隨」。.

新!!: 曹参和曹参 · 查看更多 »

曹奇

曹奇(),西汉平阳侯。他爷爷是相国曹参,父亲是平阳静侯曹窋。汉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父亲曹窋去世,曹奇嗣位平阳侯,在位七年。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曹奇去世,谥简,他儿子曹时、孙子曹襄、曾孙曹宗相继嗣位。 《汉书》记载曹奇在前154年发生的七国之乱中有战功,“平阳侯败三国之师于齐,咸伏其辜,齐王自杀”(《汉书·天文志》),“会汉将栾布、平阳侯等兵至齐,击破三国兵,解围” (《高五王传》)。 Category:西汉军事人物 C Q奇 Category:諡簡.

新!!: 曹参和曹奇 · 查看更多 »

曹宗

曹宗(),西汉末代平阳侯,曹参的玄孙,曹窋的曾孙,曹时的孙子,曹襄的儿子,生母为卫长公主。 元鼎二年(前115年)父亲曹襄去世后,曹宗嗣位平阳侯。征和二年中(前91年),因巫蛊之祸,被廢,封國撤除。《汉书》則記為處以完刑,為城旦。.

新!!: 曹参和曹宗 · 查看更多 »

曹窋

曹窋,一作「窟」,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汉朝御史大夫、平阳侯。父是相国曹参。.

新!!: 曹参和曹窋 · 查看更多 »

曹襄

曹襄(),西汉将军、平阳侯,谥曰“共”,又称平阳共侯,曹参的玄孙,曹窋的曾孙,曹奇的孙子,曹时子,嫡母或生母为平阳公主。娶汉武帝和卫子夫之女卫长公主为妻。 元光五年(前130年)父亲曹时逝世,继承平阳侯的爵位。前119年,为後将军,与李广、赵食其、公孙贺随大将军卫青出定襄攻打匈奴。元鼎二年(前115年)曹襄去世,其子曹宗在征和二年(前91年)失爵。.

新!!: 曹参和曹襄 · 查看更多 »

曹鼎 (東漢)

曹鼎,中国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养祖父宦官曹騰之弟。 曹鼎任河間国相時,冀州刺史蔡衍弹劾曹鼎贪污钱千万,曹鼎之兄、时任中常侍的曹騰于是请求大将軍梁冀救助曹鼎。梁冀写信给蔡衍,蔡衍不应,仍将曹鼎逮捕入狱。.

新!!: 曹参和曹鼎 (東漢)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曹参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曹時

曹時(),又作曹寿,西汉第四代平阳侯。娶汉景帝之女阳信长公主为妻。.

新!!: 曹参和曹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