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晋文公

指数 晋文公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晋獻公之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赵国先祖)、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魏国先祖)、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为后来的三晋(赵国、魏国、韩国)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239 关系: 劉封劉琦劉琮 (劉表之子)城濮之战原伯貫偪姞卜偃南威古文觀止叔向叔刘叔隗叔詹吴皇后 (蜀汉)吕省士会士蒍夏后皋墓奚齊姬姓孟明視子带之乱子产子仪 (卫国)子輿 (韓氏)季隗孫昭子孙策宋成公寒食节小子慭小戎子少正卯屠击 (晋国)山西省山西歷史崔夭崔谦左传巴公镇上屋抽梯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春秋篇东关嬖五丕鄭三家分晋...五贤士廧咎如仲几介子推介休市伍瓊张鲁伯鯈伯鯈 (南燕国)伯鯈 (晋国)張紘何顒徐彦若國語 (書)僖負羈刘琨周康王周穆王周襄王周朝周朝官制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内禅公子乐公子絷公子雍公子雍 (晋国)公孙固元咺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先轸先都先蔑先氏前600年代前620年代前621年前628年前629年前630年前630年代前631年前632年前633年前634年前635年前636年前637年前638年前639年前644年前656年前666年前697年前7世纪勃鞮王叔文公王子带祁瞞祝佗种辑秦康公秦国秦穆公穆姬箕郑父簡璧籍谈羅嘉良翟后甯武子申生燭之武退秦師畢萬狐偃狐季姬狐射姑狐突狐毛狐氏狐溱白乙丙白狄韩恒韓不信莒国荀林父荀息衛成公裴玄西乞术驪戎骊姬骊姬之乱骊姬传奇鬬宜申魏姓魏國 (西周至春秋)魏国 (战国)魏武子魏悼子诸侯会盟诸葛亮谥号鲁邾交兵贾姓贾佗足下踐土之盟蹇叔黎明軒轅劍外傳 蒼之濤齐姜 (晋文公夫人)霸主郤姓郤称郤縠郤缺郤芮郤溱胥婴胥臣赵国赵盾赵衰赵括 (春秋)薛国蒍吕臣蒋恺邲之战肋骨蔡國蔡興宗鄭穆公鄭文公里克 (春秋)雷满雙瞳退避三舍陽處父陈妫林胡李離杜祁栾枝梁五梁熙 (前秦)楚成王楼姓殷不害殽之戰泓水之战洛阳历史洛阳市温国清明戎子驹支成季成得臣春秋人物列表春秋五霸春秋祭春秋歷史年表春秋时期流亡方望文城乡 (吉县)文嬴文公懷嬴曲沃县曲沃代翼曹國曹共公曹操晉文公傳奇晋国晋国君主晋国君主世系图晋国六卿晋献公晋襄公晋惠公晋成公晋文公墓晋悼公晋怀公晋景公 扩展索引 (189 更多) »

劉封

劉封,原名寇封(),东汉長沙郡羅縣(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蜀汉开国之君刘备养子,官至副军将军。.

新!!: 晋文公和劉封 · 查看更多 »

劉琦

劉琦(),表字不详,兗州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魚台縣東北)人。荊州牧劉表的長子。.

新!!: 晋文公和劉琦 · 查看更多 »

劉琮 (劉表之子)

劉琮(),表字不詳,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东北)人。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代,東漢末年成武侯刘表次子。劉琦之弟。劉表死後繼承劉表官爵,當曹操大軍南下之時,他在蔡瑁等人的勸說之下舉荊州而降,被曹操封為青州刺史。 民眾普遍認為劉琮的生母為蔡夫人,但是僅有確認具有名義上的母子親緣,是否有血親關係史料則未有詳述,一說妻室乃蔡夫人的姪女。.

新!!: 晋文公和劉琮 (劉表之子) · 查看更多 »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一场战役。.

新!!: 晋文公和城濮之战 · 查看更多 »

原伯貫

原伯貫,'''姬'''姓,中国春秋时期原国国君,伯爵。鲁僖公十六年(前635年)冬,晋侯晉文公围原城,晉文公守信而退一舍,原城降。晉文公将原伯貫迁到冀,以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

新!!: 晋文公和原伯貫 · 查看更多 »

偪姞

--姞,晋文公的夫人,晋襄公的母亲。 公子雍的母亲杜祁由于晋襄公的缘故,让位给晋襄公的生母--姞而使她在上;由于强邻狄人的缘故,让位给季隗而自己居她之下。她在晋文公的妻妾中位次第二,次于文嬴,高于季隗、杜祁、齐姜、辰嬴。《左传·文公六年》:赵孟曰:“杜祁以君故,让--姞而上之,以狄故,让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

新!!: 晋文公和偪姞 · 查看更多 »

卜偃

卜偃,春秋时期晋国占卜官,《国语》作郭偃。他生活在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的时代,他的预言多有应验。前661年,他预言毕万之后必大。前658年,预言虢必亡矣。前655年,在晋国灭虢国之前,肯定必克虢国。前646年,他认为国家将有险些亡国的大难。次年,韩原之战,晋惠公被秦国俘虏。前637年,晋怀公杀狐突,他认为晋怀公将败。前635年,他说晋文公迎接周襄王对晋国有利。前628年,晋文公死后,他预言秦国会东征,晋国伏击将胜利。.

新!!: 晋文公和卜偃 · 查看更多 »

南威

南威,或稱南之威,中國春秋時代楚國的美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的妻妾之一。南威之美與百年後的西施齊名。.

新!!: 晋文公和南威 · 查看更多 »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人吴楚才、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散文选集,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也是清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之一。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书中选编了上启东周下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由于古文观止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簡潔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因而一经出版便非常流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教材,至今在大中華地區中學文言文教材中,仍有很多篇章由此書輯錄。.

新!!: 晋文公和古文觀止 · 查看更多 »

叔向

叔向(出生年不詳,約卒於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晉昭公四年、楚平王元年)或稍後)白壽彝版《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 叔向論政,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又字叔譽,因被封于楊 (今山西省洪洞縣),以邑为氏,别为楊氏,又稱叔肸、楊肸、楊譽。他出身晉公族,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三世,为晋平公傅《左傳·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上大夫,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叔向和晏嬰、子產是同時代人,他不曾擔任晉國執政的六卿,但以正直和才識著稱於世。前546年,叔向代表晋国與楚國达成了弭兵会盟,缓和了当时的形势。.

新!!: 晋文公和叔向 · 查看更多 »

叔刘

叔刘,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是晋文公重耳和季隗的儿子。重耳流亡到北狄,娶季隗,生子伯鯈、叔刘。前636年,晋文公即位后,狄人把季隗送回晋国,请求留下伯鯈和叔刘。.

新!!: 晋文公和叔刘 · 查看更多 »

叔隗

叔隗,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的夫人。出身在赤狄廧咎如氏。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廧咎如被白狄打败,叔隗和妹妹季隗一起被白狄俘虏。当时晋国公子重耳和赵衰君臣,在白狄避难。叔隗、季隗姐妹被献给了重耳。重耳纳季隗,赵衰和叔隗成婚,生下赵盾。十二年后,赵衰随重耳到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叔隗赵盾母子留在白狄。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重耳回晋国为君,即晋文公。晋文公将女儿赵姬嫁给了赵衰。赵姬一再请求下,叔隗、赵盾被接回晋国。叔隗作为正妻,赵盾作为嫡长子。赵姬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

新!!: 晋文公和叔隗 · 查看更多 »

叔詹

叔詹,中国春秋时期郑国公子,郑文公的弟弟。前638年,叔詹见楚成王,认为楚成王会不得善终。晋国公子重耳流落到郑国,郑文公不加礼遇。叔詹劝郑文公善待公子重耳,说公子重耳父母同姓却活到今天,他属下有许多栋梁之才,这是天佑于他。郑文公不听。叔詹说,那就杀了重耳,以免成为郑国的后患,郑文公还是不听。前630年,晋文公、秦穆公围郑国,想得到叔詹。据《史记》记载,叔詹闻讯,自杀。《国语》记载,晋文公没有追究。 《春秋公羊传》记载此人事迹完全不同。《公羊传》认为此人名瞻,无氏,并不属于郑国公室,只是郑国的低级贵族。因奸佞被齐国擒获。瞻后来逃脱到鲁国,并在明知哀姜性淫的情况下怂恿鲁庄公迎娶哀姜,最终间接导致鲁庄公之后公室内乱,两君被弑,鲁庄公两个弟弟被迫自杀,鲁国几乎灭亡的后果。.

新!!: 晋文公和叔詹 · 查看更多 »

吴皇后 (蜀汉)

皇后(),姓吳名莧,蜀漢皇帝劉備的妻子,吳懿之妹,陳留人。.

新!!: 晋文公和吴皇后 (蜀汉) · 查看更多 »

吕省

呂省(),字子金,中国春秋时期晉国的大夫,《史記》和《東周列國志》作呂省,《左傳》作呂甥,因為封地在阴、呂和瑕,所以又作呂飴甥、瑕呂飴甥、陰飴甥、瑕甥。前650年,與郤芮一起擁立晉惠公。前645年,秦晉韓之戰之後,晉惠公被秦國俘虜,他到秦國去,勸秦穆公支持晉惠公。言辭就是所謂的《陰飴甥對秦伯》。晉惠公被放回。前636年,公子重耳回國即位為晉文公,呂省、郤芮想火燒宮殿殺害晋文公,被勃鞮告密,吕省、郤芮渡黄河逃到秦国去,秦穆公将他们诱杀。.

新!!: 晋文公和吕省 · 查看更多 »

士会

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因被封于随、范,以邑为氏,别为范氏,谥武,又被称为士季,随会,随季,范子,范会,武季,随武子,范武子。是士蔿之孙,成伯缺之子,春秋晋国中军将、太傅。.

新!!: 晋文公和士会 · 查看更多 »

士蒍

士蔿(生卒年不詳),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祁姓、士氏、諱蔿、字子與。士氏之祖。在晋武公、晋献公手下为官,奠定了晉國發展的基礎。 晋公室桓庄之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之后)威脅国君的权力,士蒍為帮助晋献公清除桓庄之族,提出先消滅桓、莊之族中最強大的富子,然後再解決其它的公子公孫。前667年,士蔿先是離間富子,然後利用桓莊之族來消滅富子。明年,士蔿又離間另一較強大的遊氏,遊氏二子被殺。前669年,士蔿迫使群公子盡殺游氏之族,他又在聚地築城,請桓、莊之族的子孫都居住到聚邑來。冬季時,晉獻公出兵包圍聚邑,將桓莊之族全部消滅。献公任命他为大司空,負責修築絳城,成為新的國都。 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势力壯大,士蔿叹道:“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因此致仕。.

新!!: 晋文公和士蒍 · 查看更多 »

夏后皋墓

夏后皋墓中国夏朝十五任君主皋的陵墓。 根据《左传》的记载,在殽南陵有皋的陵墓。前628年(鲁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薨,秦穆公派孟明视东征,蹇叔哭师。说晋国人必定在殽山抗击秦军,殽有两座山头(山陵)。南山是皋的坟墓,北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夏后皋墓位于河南省陕县东南雁翎关关口北,三洛公路东侧的高埠之上,距三门峡市约28公里。其墓呈圆丘形,高约1.5米,周长约30米。1960年代,郭沫若、夏鼐曾来此考察夏文化。2008年6月16日登录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晋文公和夏后皋墓 · 查看更多 »

奚齊

奚齊()姬姓,春秋時晉獻公之子,驪姬所生。 骊姬美艷善媚,生奚齐,深得晋献公宠爱,对她言听计从,骊姬有意废嫡立庶,迫走重耳、夷吾,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策划立奚齐为国君,之后晋献公又听进骊姬的谗言,废殺太子申生,又尽逐群公子,欲立其为嗣,是為驪姬之亂。献公病危,嘱托大夫荀息攝政,助奚其继位,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十四岁的奚齐成为国君,但才没几天,奚齐就被大臣里克杀死。.

新!!: 晋文公和奚齊 · 查看更多 »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新!!: 晋文公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孟明視

孟明視,即百里孟明視,春秋虞(今山西运城平陸县)人。秦國名相百里奚之子,百里是他的氏,名視,字孟明。秦穆公的主要將領。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天,與西乞術、白乙丙奉命率師襲鄭國,途中遇到了要前往洛邑的鄭國商人弦高,弦高假託君命以牛犒師,孟明視等人以為鄭國已有防備,於是順道滅了滑国(今河南偃師西南),但途中遭遇晉國攻擊,三人在殽之戰中伏,被晉兵所擒,但在晉太后文嬴(秦穆公之女、晉文公之正妻)的干預之下,晉襄公將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等三位將領釋放。先軫因之大怒,「不顧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稱謝,未治其罪。後先軫在與狄人作戰時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陣中,戰死謝罪。 三人被釋归秦後,秦穆公向他们道歉,说是自己的过失。 兩年後,(前625年),孟明視要求秦穆公發兵去報崤山之仇。秦穆公答應了,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大將軍率領四百輛兵車去攻打晉國。晉襄公派中軍帥先且居(先軫之子)前往抵禦。由於晉國做了充分準備,兩國軍隊在彭衙地方一交鋒,秦軍又打了敗仗,是為彭衙之戰。同年冬天,為進一步遏制秦國勢力東進,以鞏固晉國霸主地位,晉襄公命先且居率軍聯合宋、陳、鄭聯軍再度攻打秦國,相繼攻克秦邑汪及彭衙後撤兵,是為晉聯合諸侯攻秦之戰。 前624年夏天,孟明視請秦穆公親征晉國。秦軍浩浩蕩盪,東渡黃河。孟明視在渡過黃河後把船燒掉,以表其決心,不勝則不班師回秦國。不久,秦軍擊敗了晉軍的地方部隊,奪得王官(今山西聞喜西)和郊,是為王官之戰。秦軍示威一番後,就回到昔日殽山戰場,埋葬並祭祀在殽之戰戰死的將士的屍骨,隨即班師回秦國。其後秦國轉而向西方發展,秦國「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韓非子·十過篇》),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周襄王派大臣召公賞給秦穆公十二隻銅鼓,承認他為西方的霸主。 M Category:秦国官员 Category:春秋軍事人物 Category:秦国军事人物.

新!!: 晋文公和孟明視 · 查看更多 »

子带之乱

子帶之亂是发生在周朝的战争。 周惠王二十五年(前653年),惠王之妻-惠后-所生之子王子帶(襄王異母弟)引犬戎之兵圍攻襄王,襄王不敵,投奔至郑国,魯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晉文公與秦穆公共同出兵殺死了王子帶,迎周襄王重新登位,平定了子帶之亂。.

新!!: 晋文公和子带之乱 · 查看更多 »

子产

子产(),'''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国语·晋语八》:郑简公使公孙成子来聘,平公有疾,韩宣子赞授客馆。客问君疾,对曰:“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无不遍谕,而无除。今梦黄熊入于寝门,不知人杀乎,抑厉鬼邪!”子产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侨闻之,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类,则绍其同位,是故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辟,自卿以下不过其族。今周室少卑,晋实继之,其或者未举夏郊邪?”宣子以告,祀夏郊,董伯为尸,五日,公见子产,赐之莒鼎。,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東--子產、国子、国侨、郑乔,是春秋末期郑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 子产执政期间,改革内政,慎修外交,捍卫郑国利益,极受郑国百姓爱戴,后世对其评价甚高,将他视为中国历史宰相的典范,清朝的王源更推许他为春秋第一人。.

新!!: 晋文公和子产 · 查看更多 »

子仪 (卫国)

子仪(),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卫文公之子。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把卫成公逮捕到成周,元咺、子仪立卫君瑕。前630年,在甯俞帮助下,晋文公释放卫成公。卫成公联络周颛、治廑,周颛、治廑杀死元咺、子仪、卫君瑕。拥立卫成公复位,周颛先入,及门,遇疾而死。.

新!!: 晋文公和子仪 (卫国) · 查看更多 »

子輿 (韓氏)

子舆(),'''姬'''姓,'''韩'''氏,名舆,是韩万的曾孙,韩简的儿子,韩厥的父亲。 前636年,晋文公回国即位,任命胥氏、籍氏、狐氏、箕氏、栾氏、郤氏、柏氏、先氏、羊舌氏、董氏、韩氏十一族,都担任朝廷近官。姜鹏认为晋文公所任命的韩氏就是子舆。 前589年,晋国攻打齐国以救援鲁国,子舆的儿子韩厥作为晋国司马参战。六月十六日,韩厥梦见子舆对自己说:“明天不要站在左右两侧。”次日,晋国和齐国展开鞌之战,韩厥站在中间驾驶战车,追击齐顷公,齐顷公的御戎邴夏认为追击上来的驾车人是个君子,建议齐顷公射他。齐顷公认为既然觉得驾车人是个君子却去射他,不合于礼,于是齐顷公射车左,车左死在战车下,又射车右,车右死在战车中。。.

新!!: 晋文公和子輿 (韓氏) · 查看更多 »

季隗

季隗,中国春秋时期廧咎如之女。重耳的妻妾之一,她在晋文公的妻妾中位次第三,次于文嬴、逼姞,高于杜祁。.

新!!: 晋文公和季隗 · 查看更多 »

孫昭子

孙昭子,姬姓、孙氏,名炎,中国春秋时期卫国人,惠孫的曾孙,孙莊子的父亲。 晋文公的晚年,卫成公不去朝见晋国,反派孔达侵郑国。晋襄公在先且居的建议下,先在温地朝觐了周襄王。派先且居、胥臣进攻卫国。前626年(鲁文公元年、晋襄公二年、卫成公九年)五月初一日,晋军包围戚地。六月初八日,占取戚地,俘虏了孙昭子。.

新!!: 晋文公和孫昭子 · 查看更多 »

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他是長沙太守孙坚之长子,吴大帝孙权之大哥,是東吳政權奠定基礎首要者。在群雄割據時期,不甘一直屈居於袁術麾下,而大膽向袁術討回父親孫堅餘部,先後掃除江東割據勢力劉繇、嚴白虎、王朗,短短三四年間平定江東一帶,又招攬大量賢臣,為日後孫權統治吳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後討伐壽春仲氏偽帝袁術有功,曹操表奏朝廷命其官位予孫策為討逆將軍,并加封爵位為吳侯。公元229年其弟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其為長沙桓王。.

新!!: 晋文公和孙策 · 查看更多 »

宋成公

宋成公(),中國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子姓,名王臣,宋襄公之子。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派令尹成得臣討伐宋國,宋成公向晉國求救。晉文公攻伐曹、衛以解宋圍,楚兵去。在位十七年,卒諡成。.

新!!: 晋文公和宋成公 · 查看更多 »

寒食节

寒食节亦稱禁火(煙)節、冷節、百五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清初汤若望《時憲曆》訂定後,清明与冬至之间的间隔缩短,为了维持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的风俗,民间将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一日之前。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清明节就在寒食节次日。.

新!!: 晋文公和寒食节 · 查看更多 »

小子慭

小子慭,嬴姓,名慭,秦穆公的儿子。前632年,夏四月戊辰,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国归父、崔夭和秦国小子慭率军与楚国进行在城濮之战。战后,小子慭会王子虎、鲁僖公、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于翟泉会盟,之后又践土之盟,且谋伐郑国。.

新!!: 晋文公和小子慭 · 查看更多 »

小戎子

小戎子,允姓,晋献公的妾室,晋惠公夷吾的母亲,其兄弟虢射。 晋献公正妻娶于贾国,无子。和他父亲晋武公的妾齐姜生穆姬、太子申生。又在西戎娶二女,大戎狐姬即狐季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惠公)。晋国伐骊戎,骊姬被晋献公虜獲,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她陪嫁的妹妹少姬生下卓子。.

新!!: 晋文公和小戎子 · 查看更多 »

少正卯

少正卯,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少正是姓,卯是名,「少正」是周朝所设官职,属于当时的“以官为姓”的情况。據說孔子三千弟子亦多次被其全部吸引走,致孔门“三盈三虚”,唯有七十二贤中的颜渊不为所动。孔子摄鲁相,七日而誅少正卯。事件最早出於《荀子》,之後《尹文子》、《說苑》、《孔子家語》、《史記》等書也有記載,其中除史記外均有「五惡」之說,至於爭奪弟子的說法首見東漢王充《論衡》,而早期的《左傳》、《國語》、《論語》、《孟子》等書則無記載和提及。少正卯未載於春秋戰國時期史冊,首次載入正史係從《史記》開始,然除身為大夫而「亂政」,以致被孔子所誅外,全無其他有關少正卯具體言行記載,亦未被其他同時期人物所提及,故有關孔子誅殺動機、少正卯的身分,乃至於該事件的真實性及少正卯本人的存在,都深受後世質疑與討論。.

新!!: 晋文公和少正卯 · 查看更多 »

屠击 (晋国)

屠击(),'''屠'''氏,名击。前632年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建立了三个步兵师来抵御狄人,荀林父为中行将,屠击为右行将,先蔑为左行将。.

新!!: 晋文公和屠击 (晋国)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晋文公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山西歷史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为漢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山西地区最早为冀州之城。.

新!!: 晋文公和山西歷史 · 查看更多 »

崔夭

崔夭,姜姓,崔氏,齐丁公的后裔,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子崔杼。 齊丁公太子崔季子,因讓位予齊乙公,逃到崔,成為齊國大夫,生崔穆伯,穆伯生崔沃,崔沃生崔野,崔野八世孫崔夭。 前632年,夏四月戊辰,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国归父、崔夭和秦国小子慭率军与楚国进行城濮之战。.

新!!: 晋文公和崔夭 · 查看更多 »

崔谦

崔谦(),原名士谦,字士逊,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新!!: 晋文公和崔谦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晋文公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巴公镇

巴公镇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一个镇,位于晋城市区东北,因春秋时期因晋文公西伐巴蜀迁巴子于此而得名。总面积11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6.2万人。 Category:泽州县.

新!!: 晋文公和巴公镇 · 查看更多 »

上屋抽梯

上屋抽梯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二十八計,也稱上樓去梯,是一種逼誘計。 原文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故意显示出有利可图之点,引诱敌人进入绝境,截断它的增援或接应部队,使它全部陷入被包围的死地。遭遇覆灭的大祸,那是由于贪得无厌。).

新!!: 晋文公和上屋抽梯 · 查看更多 »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上古到鸦片战争前共262个历史故事。其中上古到东汉是林汉达的遗作,三国到清中期由曹余章撰写。1979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分五册,后改为分上中下三册。199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合订本。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彩图版。2002年,曹余章将历史故事扩展到了332个,时间断限到辛亥革命,出版名为《新版上下五千年》。2012年,又将历史故事扩展到372个,时间断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出版名为《最新版上下五千年》。.

新!!: 晋文公和上下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晋文公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晋文公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中国君主母系一览:.

新!!: 晋文公和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东周列国志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说,為明末余邵鱼、馮夢龍所撰,清代的蔡元放编評。是一部在中國除了《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通俗历史演义。內容涵蓋春秋、戰國時代約500餘年的東周時期歷史,精彩豐富,包含春秋五霸、吳越之爭以及戰國七雄許多著名的歷史故事。.

新!!: 晋文公和东周列国志 · 查看更多 »

东周列国春秋篇

《东周列国·春秋篇》,中国大陆电视剧,香港发行DVD名為「春秋五霸」全名為「東周列國之春秋五霸」,和「東周列國之戰國七雄」合稱為「東周列國志」。199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共30集,导演沈好放。劇中主要是以五個勢力強大的諸侯國為主軸,描述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舉消滅吳國之間的歷史。.

新!!: 晋文公和东周列国春秋篇 · 查看更多 »

东关嬖五

东关嬖五,即东关五,晋献公时大夫,为骊姬谋害太子申生。晋国人称呼梁五和东关嬖五为二五耦(两个名叫五的狼狈为奸)。 前666年,晋献公夫人骊姬为了让其子奚齐为储君,贿赂梁五和东关嬖五,让他们说服国君让太子申生和成年的公子重耳、夷吾离开京城。梁五和东关嬖五说戎狄常侵犯晋国,需派公子守卫领土。献公让申生居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重耳居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居二屈(今山西吉县)。于是晋献公身边的儿子只剩下奚齐。十年后,申生被逼自杀。重耳、夷吾也逃奔国外。.

新!!: 晋文公和东关嬖五 · 查看更多 »

丕鄭

丕郑(),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後,里克、丕郑想立公子重耳(晋文公),最后郤芮、吕省的劝说下,立了公子夷吾(晋惠公)。前650年,晋惠公即位,杀死了里克。派丕郑出使秦国。他对秦穆公说郤芮、吕省、郤称不同意给秦国土地,建议立重耳。事泄,晋惠公杀死丕郑,其子丕豹逃到秦国。.

新!!: 晋文公和丕鄭 · 查看更多 »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東周時代,晋国被韩、赵、魏三氏族等晉大夫勢力所瓜分的事件。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始封三家为諸侯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一般情況以本年作為戰國元年。.

新!!: 晋文公和三家分晋 · 查看更多 »

五贤士

五贤士,指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五人,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后助之复国并成其霸业。〈史记 · 晋世家〉记载:“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或曰指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五人。 W五 Category:晋国政治人物.

新!!: 晋文公和五贤士 · 查看更多 »

廧咎如

廧咎如(qiáng gāo rú)春秋时赤狄国名(或部落名)。其地一說在今太原一帶,一說在今河南安陽一帶。史籍記載甚少。主要有以下兩件事件與廧咎如有關。.

新!!: 晋文公和廧咎如 · 查看更多 »

仲几

仲几(),'''子'''姓,'''仲'''氏,名几,是仲江的孙子,宋国左师。.

新!!: 晋文公和仲几 · 查看更多 »

介子推

介子推(),一作介之推,又称介子、介推,春秋时期晋国人,逝世于介休绵山(今山西介休市)。晋文公重耳的辅臣,骊姬之乱发生后,他跟随重耳出奔,历尽艰辛,忠心辅佐重耳得以返国,介子推却淡泊功名,归隐山林。因其“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高尚品行,深得世人怀念。死於西元前636年(魯僖公二十四年)。.

新!!: 晋文公和介子推 · 查看更多 »

介休市

介休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由晋中市代管。介休是為紀念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亡於境内的绵山(介山)上而得名。置縣已有二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

新!!: 晋文公和介休市 · 查看更多 »

伍瓊

伍瓊(),字德瑜,汝南(今河南駐馬店市汝南縣)人,東漢城門校尉。.

新!!: 晋文公和伍瓊 · 查看更多 »

张鲁

张鲁(、245年或259年),字公祺,沛国丰县(今属江苏豐縣)人,东汉末五斗米道首领,正一天師,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张道陵)之孙,张衡子,世为天师道教主。.

新!!: 晋文公和张鲁 · 查看更多 »

伯鯈

伯鯈可以指:.

新!!: 晋文公和伯鯈 · 查看更多 »

伯鯈 (南燕国)

伯鯈(),'''姞'''姓,又作伯儵,是黄帝的后裔,南燕国的始祖。 前649年,郑文公的贱妾燕姞梦见天使给她一支兰花,说:“我是伯鯈,你的祖先,把兰作为你的儿子。因为兰花的绝顶的香气,佩带着它,别人就会像爱它一样地爱你。”不久郑文公来见燕姞,给她一支兰花而让她侍寝。燕姞告诉郑文公说:“我的地位低贱,如果侥幸怀了孩子,别人恐怕不相信,敢请以兰花作为信物。”郑文公答应了。燕姞日后生了个孩子,取名叫兰。.

新!!: 晋文公和伯鯈 (南燕国) · 查看更多 »

伯鯈 (晋国)

伯鯈,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是晋文公重耳和季隗的儿子。重耳流亡到北狄,娶季隗,生子伯鯈、叔刘。前636年,晋文公即位后,狄人把季隗送回晋国,请求留下伯鯈和叔刘。.

新!!: 晋文公和伯鯈 (晋国) · 查看更多 »

張紘

張紘(),字子綱,徐州广陵郡射陽(今江蘇揚州)人,東漢末年東吳的政治家和學者。.

新!!: 晋文公和張紘 · 查看更多 »

何顒

何颙(),字伯求,南阳郡襄乡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末年名士、官员。.

新!!: 晋文公和何顒 · 查看更多 »

徐彦若

徐彦若(),字俞之,封齐国公,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新!!: 晋文公和徐彦若 · 查看更多 »

國語 (書)

《國語》是中國國別史之祖,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雜史類。記錄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之歷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

新!!: 晋文公和國語 (書) · 查看更多 »

僖負羈

--,又名-- (生卒年不明),中國春秋時代曹國大夫。.

新!!: 晋文公和僖負羈 · 查看更多 »

刘琨

刘琨(),字越石,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人中国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曾经在西晋末年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武装割据了近十年,对抗周围的游牧民族。.

新!!: 晋文公和刘琨 · 查看更多 »

周康王

周康王,姬姓,名釗,西周第三代天子,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与其父周成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康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20年至前996年,此观点的准确性有待考证。《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和《通鉴外纪》均记载周康王在位26年。.

新!!: 晋文公和周康王 · 查看更多 »

周穆王

周穆王(又作周繆王),姓姬,名滿,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代天子。在位時間約為55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定為前976年—前922年,一說前1001年—前947年)。.

新!!: 晋文公和周穆王 · 查看更多 »

周襄王

周襄王(),姬姓,名鄭,東周第六代君主,諡號襄王。襄王是周惠王的兒子,《史記·周本紀》稱襄王在位32年,《左傳》稱襄王在魯文公八年(前619年)秋天去世。 惠王死後,襄王懼怕異母弟王子帶爭奪王位繼承權,秘不發喪,並派人向齊國求援,襄王直到大局已定才公佈父王死訊。 前636年,王子帶欲圖篡位,以狄人攻周,大敗周師,周襄王逃到鄭國;此前,周襄王欲伐鄭,故娶狄人隗氏為--,以換取狄兵一同伐鄭。事成後卻廢黜--,令隗--怨恨,進而引致隗--同異母弟王子帶聯合,成為內應令狄人得以大破襄王。當時晉文公勢力強大,在前635年出兵助襄王,殺王子帶,迎接周襄王返回洛陽復位。前632年,晉文公召襄王,襄王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會見他。 周襄王在位期间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相继称霸。在位期间执政为宰孔、周公忌父、王子虎、周公閱、王叔桓公。.

新!!: 晋文公和周襄王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晋文公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周朝官制

西周是在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不仅仅由于它广袤的国土、更是由于它丰富的文化,这其中就包含着政治思想的传承,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以及官职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新!!: 晋文公和周朝官制 · 查看更多 »

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東周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的君主。.

新!!: 晋文公和周朝諸侯國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内禅

内禅是指君主退位,将皇位(王位)传到储君或皇族宗室手中,而不是传给異姓他人。内禅之后,东亚文化圈的皇帝和國王往往能得到“太上皇” 或“太上王” 的称号。.

新!!: 晋文公和内禅 · 查看更多 »

公子乐

公子乐(),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公子乐是晋文公和辰嬴的儿子。晋文公即位后,公子乐出仕于陈国。晋襄公死后,狐射姑建议立公子乐为君,赵盾说公子乐其母出身低贱,不得立。狐射姑执意迎立公子乐,公子乐在回国途中被赵盾派人杀死。.

新!!: 晋文公和公子乐 · 查看更多 »

公子絷

公子絷,嬴姓,名絷,字子显,秦国公子。韩之战,秦国把晋惠公俘虏,公子絷建议将他杀死。前636年,公子絷护送公子重耳回晋国继位,就是晋文公。.

新!!: 晋文公和公子絷 · 查看更多 »

公子雍

公子雍可以指:.

新!!: 晋文公和公子雍 · 查看更多 »

公子雍 (晋国)

公子雍(),'''姬'''姓,名雍,是晋文公的庶子,母为杜祁。.

新!!: 晋文公和公子雍 (晋国) · 查看更多 »

公孙固

公孙固(),'''子'''姓,名固,又称大司马固,是宋庄公的孙子,宋襄公的堂兄弟,宋国大司马。.

新!!: 晋文公和公孙固 · 查看更多 »

元咺

元咺(),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 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卫成公逃往楚国,命元咺奉成公弟叔武参加践土之盟。有人向卫成公告发元咺立叔武为君,宁武子奉卫成公回国后,前驱射杀叔武,元咺逃到晋国。元咺向晋文公与卫成公争讼,宁武子为卫成公辩护,失败。卫成公被晋国囚禁在周都洛邑,因宁武子忠诚,赦免了他。元咺回卫国,立公子瑕。前630年,晋文公要毒杀卫成公,宁武子买通医师,得免。在鲁僖公的斡旋下周襄王和晋文公释放了卫成公,公子瑕和元咺被卫国大夫周颛、治廑所杀。.

新!!: 晋文公和元咺 · 查看更多 »

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夏、商、周及諸侯國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新!!: 晋文公和先秦君主諸子女列表 · 查看更多 »

先轸

先轸(?—前627年),也作䢾轸、兟轸、轸,曲沃(今山西闻喜)人,因采邑在原又称原轸,晋国大夫。在骊姬之乱时,先轸同重耳逃走,在外流亡十九年。先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然而,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却不是政治家。他为人公忠体国,耿正忠诚,最终以身殉义。 前633年,晋国讨伐曹国和衞國,先轸为下军佐,占据了衞國的五鹿。 前632年,中军将郤縠去世,先轸被超拔为中军将,率领晋军打赢城濮之战。 前627年,晋国在殽之战打败秦国,生俘秦国将军孟明視、西乞术、白乙丙。文嬴请求她儿子晋襄公释放秦国统帅,晋襄公答应了。先轸大怒,出言不逊,直言进谏,而且当着晋襄公的面往地上吐了一口口水,這屬於大不敬之罪,但晋襄公自認理虧,掩面向先轸致意,並且派阳处父追孟明视等人,没能追上。 狄人攻打晋国,在箕交战。先轸因为对襄公无礼却没有受到惩罚,神志烦躁,寝食不安。他决定以死谢罪,他脱下了头盔和铠甲(“免胄”)冲入敵阵,即刻战死沙场。狄人將他的首級送还晋军。 其子先且居繼任晉中軍元帥。.

新!!: 晋文公和先轸 · 查看更多 »

先都

先都(),春秋时期晋国的下军佐。 前629年,清原之蒐,晋文公在三军外建立新上军、新下军,使趙衰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胥嬰將新下軍,先都佐之。先都在清原之蒐,被晋文公提拔为新下军之佐。前620年,晋灵公即位,晋秦令狐之战,箕郑父留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中军佐,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下军。夷之蒐,晋襄公想提拔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先克推荐狐偃、赵衰的儿子狐射姑、赵盾。先克又夺蒯得的田地。于是五将对先克怀恨在心。前618年正月初二,刺杀先克,事发,正月十八,先都、梁益耳被杀。三月廿八,箕郑父、士縠、蒯得被晋国处死。.

新!!: 晋文公和先都 · 查看更多 »

先蔑

先蔑(),姓不详,'''先'''氏,名蔑,一名眛,又被称为士伯,左行蔑,曾任晋国左行将和下军将。.

新!!: 晋文公和先蔑 · 查看更多 »

先氏

先氏,中国春秋时期晋卿家族。先丹木是晋献公时代的车右,晋文公、晋襄公时代,先轸担任中军将取得了城濮之战和崤之战的胜利。先轸死后,他的儿子先且居继续担任中军将。邲之战之后,因为先縠的表现,先氏被灭。.

新!!: 晋文公和先氏 · 查看更多 »

前600年代

前600年代從前609年1月1日開始,於前60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晋文公和前60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620年代

前620年代從前629年1月1日開始,於前62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晋文公和前62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621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21年 · 查看更多 »

前628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28年 · 查看更多 »

前629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29年 · 查看更多 »

前630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0年 · 查看更多 »

前63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0年代 · 查看更多 »

前631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1年 · 查看更多 »

前632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2年 · 查看更多 »

前633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3年 · 查看更多 »

前634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4年 · 查看更多 »

前635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5年 · 查看更多 »

前636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6年 · 查看更多 »

前637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7年 · 查看更多 »

前638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8年 · 查看更多 »

前639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39年 · 查看更多 »

前644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44年 · 查看更多 »

前656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56年 · 查看更多 »

前666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66年 · 查看更多 »

前697年

没有描述。

新!!: 晋文公和前697年 · 查看更多 »

前7世纪

前700年至前6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7世纪。.

新!!: 晋文公和前7世纪 · 查看更多 »

勃鞮

勃鞮,又名寺人披、履鞮,中国東周春秋时期晋国宦官(寺人)。 前656年,晋献公對於兩位公子(公子重耳、公子夷吾)不辭而別感到生氣,疑其有陰謀,所以派遣蒲人之宦者勃鞮到蒲城命令公子重耳快點自殺,勃鞮一天就到了。但公子重耳翻牆,勃鞮追了上去並割断了公子重耳的袖子,公子重耳最終爬墙侥幸逃走。之後,公子重耳遂投奔翟《國語·卷十》。 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离开了北狄。前636年,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勃鞮見晉文公,晉文公開始不能原諒勃鞮,勃鞮以齊桓公和管仲之事說服了晉文公。後來,他告訴了晉文公有關呂省、郤芮謀反作亂之事(寺人披請見晉文公)。.

新!!: 晋文公和勃鞮 · 查看更多 »

皋,又名昊或簡昊,是中國夏朝的第十五任君主。前任(第十四任)君主孔甲的兒子。後任(第十六任)君主发的父親,另一說是桀的父親。.

新!!: 晋文公和皋 · 查看更多 »

王叔文公

王叔文公,姬姓,名虎,东周周僖王的儿子,周惠王的弟弟。在周襄王时代,他是天子的叔叔,所以建立王叔国。作为周朝的卿士,因为谥号文,所以称之为王叔文公。前632年,城濮之战後,晋文公向周襄王献楚国战俘,天子派王叔文公封晋文公为侯伯。之後,王叔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晋文公成为霸主。鲁文公三年(前624年)四月乙亥,王叔文公去世,儿子王叔桓公即位。.

新!!: 晋文公和王叔文公 · 查看更多 »

王子带

王子带(),姓姬,名带,或称叔带、大叔带、大叔。《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載「惠王五年,惠--生叔帶」,食邑于甘(今河南原陽縣),谥昭,故又称甘昭公。他是周惠王之子,周襄王之異母弟。在东周春秋时代发动叛乱并称王。 惠王的王后宠爱王子带,想立王子带为太子。但没来得及做这件事就去世了。然而,这已经打破了周王室的安宁。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霸主齐桓公组织首止之会。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和曹昭公参加。会上诸侯会见了周王太子郑(后来的周襄王),目的是通过尊太子而安定周王室。周惠王不满,命郑文公叛齐桓公。导致了齐桓公率领的诸侯军和郑国的战争。 惠王二十四年(前653年)冬,惠王崩。襄王怕王子带争王位,因此不发丧,向齐国告难。齐桓公在襄王元年春(前653年)组织洮之会。参与首止之会的诸侯与会。会上襄王的王位安定后,才为惠王发丧。 襄王四年(前649年)夏,王子带召扬邑、拒邑、泉邑、皋邑戎人以及伊、雒之戎一同讨伐京师,攻入王城,焚烧东门。秦穆公和晋惠公讨伐戎人来救周。戎人退走。次年,襄王为此讨伐王子带。王子带逃到齐国。襄王六年(前647年),齐桓公组织诸侯咸之会。会后诸侯派军队驻守周畿。 襄王十五年(前638年),襄王召王子带回京师。 襄王十八年(前635年),周王室發生了王子帶之亂,後晉文公出兵殺王子帶,並護送襄王回國。.

新!!: 晋文公和王子带 · 查看更多 »

祁瞞

祁瞞(),春秋时期晋国人,祁氏。 前632年城濮之战,晋国中军在沼泽地里遇到大风,丢了前军左边的大旗。因此祁瞒犯军令,被司马所杀。晋文公通报诸侯,派茅茷接替祁瞒。.

新!!: 晋文公和祁瞞 · 查看更多 »

祝佗

祝佗,姓不详,'''祝'''氏,名佗,字子鱼,又称祝鮀,卫国太祝。 前506年三月,周王卿士刘文公在召陵会合诸侯,谋划进攻楚国。举行会见前,卫国的子行敬子对卫灵公说:“朝会难得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分歧又争论不休,就不好办了。还是让祝佗跟随与会吧!”卫灵公同意了,就派祝佗跟着去。祝佗辞谢说:“臣竭力从事工作,以继承先人的职位,尚且担心完不成任务而得到罪过,现在如果又从事第二种工作,就会获得大罪了。而且太祝是土地神和五谷神经常使唤的小官。土地神和五谷神不出动,太祝就不出国境,这是官制所规定的。国君率领军队出征,祭祀神庙杀牲衅鼓,太祝就奉社主跟随出国境。如果是朝会一类的好事,国君出去有一师人马跟随,卿出去有一旅人马跟随,下臣是没有事情的。”卫灵公还是要求祝佗跟着去。 诸侯到达皋鼬后,准备把蔡国安排在卫国前面歃血。卫灵公派祝佗私下对周王室的大夫苌弘说:“我们在路上听说把蔡国安排在卫国之前歃血,不知是否属实?”苌弘说:“消息属实。蔡叔是康叔的哥哥,把蔡国的位次排在卫国之前,不也是可以的吗?”祝佗说:“用先王的标准来看,是注重德行的。从前周武王战胜商朝,周成王平定天下,选择有明德的人进行分封,把他们作为保卫周朝的藩篱屏障。所以周公辅佐王室,以治理天下,诸侯也和周朝和睦相处。分赐给鲁公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还有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让他们率领本族的大宗,集合其余小宗,统治六族的族众,来服从周公的法制,由此受命于周王朝。这是让鲁公为鲁国执行职务,以宣扬周公的明德。分赐给鲁国附庸小国,太祝、宗人、太卜、太史,服用器物、典籍简册、百官彝器,安抚商奄的百姓,用《伯禽》来告诫他们,而封在少皞之墟,分赐给康叔大路、少白、綪茷、旃旌、大吕,还有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疆边界,从武父以南到达圃田北界,从有阎氏那里取得了土地,以执行王室任命的职务。取得了相土的东都,以协助天子在东方的蒐礼。聃季负责授予土地,陶叔负责授予百姓,用《康诰》来告诫康叔,而将他封在殷墟。鲁公和康叔都沿用商朝的政事,而按照周朝的制度来划定疆土。分赐给唐叔大路、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沽洗,以及怀姓九宗,五正的职官,用《唐诰》来告诫他,而将他封在夏墟。唐叔沿用夏朝的政事,用戎人的制度来划定疆土。这三个人都是天子的兄弟而有美好的德行,所以用分赐宝物来为他们昭显德行。如果不是这样,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儿子中还有很多比三人年长的,而没有得到这些赏赐,就因为不是注重年龄。管叔和蔡叔引诱商人,策划侵犯王室。天子因此杀了管叔,给了蔡叔七辆车子,七十个个随从把蔡叔流放。蔡叔的儿子蔡仲改恶从善,周公提拔他,让他作为自己的卿士。让他拜见天子,天子命令他做了蔡侯。任命书说:‘天子说:胡,不要像你父亲那样违背天子的命令!’怎么能让蔡国在卫国之前歃血呢?周武王的同母兄弟八人,周公做太宰,康叔做司寇,聃季做司空,其余五人没有官职,难道是注重年龄?曹国是周文王的后代。晋国是周武王的后代。曹国以伯爵作为甸服,比晋国离王畿还要远,这并不是由于注重年龄。现在要注重年龄,这就是违反先王的遗制。晋文公举行践土之盟的时候,卫成公不在场,夷叔是卫成公的同母兄弟,尚且列在蔡国之前。盟书写着:‘天子说: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盟书藏在成周的府库里,这是可以查看的。您想要恢复周文王、周武王的法度,而不端正自己的德行,您准备怎么办?”苌弘很高兴,告诉了刘文公,和范献子商量这件事,结盟时就让卫灵公在蔡昭侯之前歃血。.

新!!: 晋文公和祝佗 · 查看更多 »

种辑

种輯(),東漢長水校尉、越騎校尉,曾參與漢獻帝的衣帶詔。.

新!!: 晋文公和种辑 · 查看更多 »

秦康公

康公(),名罃,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之子,在位12年。 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新!!: 晋文公和秦康公 · 查看更多 »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新!!: 晋文公和秦国 · 查看更多 »

秦穆公

公,部份記載中被稱為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孫枝等賢臣的辅佐,曾协助晉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礎。.

新!!: 晋文公和秦穆公 · 查看更多 »

穆姬

姬(約前672-約前637),姬姓,亦稱伯姬,晉獻公與齊姜的女兒,太子申生同母,與晉惠公、晉文公異母,穆姬姿色秀麗,賢而有義,《列女傳》列為賢明卷。.

新!!: 晋文公和穆姬 · 查看更多 »

箕郑父

箕郑父(),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军将。前629年,清原之蒐,晋文公在三军外建立新上军、新下军,使趙衰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胥嬰將新下軍,先都佐之。箕郑父在清原之蒐,被晋文公提拔为新上军之佐。前620年,晋灵公即位,晋秦令狐之战,箕郑父留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中军佐,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下军。夷之蒐,晋襄公想提拔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先克推荐狐偃、赵衰的儿子狐射姑、赵盾。先克又夺蒯得的田地。于是五将对先克怀恨在心。前618年正月初二,刺杀先克,事发,正月十八,先都、梁益耳被杀。三月廿八,箕郑父、士縠、蒯得被晋国处死。.

新!!: 晋文公和箕郑父 · 查看更多 »

簡璧

簡璧,嬴姓,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的女儿,是秦康公的妹妹,晋献公的外孙女,晋惠公、晋文公的外甥女。 韩之战,秦国把晋惠公俘虏,公子絷建议将他杀死。穆姬带着儿子公子罃(秦康公)、公子弘、还有女儿簡璧,架火堆欲自焚,劝谏秦穆公考虑秦晋关系,秦穆公最后释放晋惠公。.

新!!: 晋文公和簡璧 · 查看更多 »

籍谈

籍谈(),'''姬'''姓,'''籍'''氏,名谈,又称籍父,是籍游的儿子,晋国大夫。.

新!!: 晋文公和籍谈 · 查看更多 »

羅嘉良

羅嘉良(Gallen Lo Ka Leung,),原名羅浩良,香港實力派演員。現為無綫電視藝員。暱稱「撈家」,首位获得三届视帝的TVB「一哥」,憑電視劇《難兄難弟》、《天地豪情》、《流金歲月》三度成為香港視帝,三次的獲獎次數為長達10年之獎項紀錄保持者,直至2012年被黎耀祥打平,其後在2014年再被郭晉安打平。 1984年参加无线电视新秀歌唱大赛投身演艺界。1986年加入香港無綫電視,2003年离开無綫電視,往中國大陆发展,同年签约香港寰宇有限公司。.

新!!: 晋文公和羅嘉良 · 查看更多 »

翟后

翟--,是周襄王的王后,原是狄(一作翟)人,隗姓,因此又稱隗--。周襄王立她為--,大臣富辰不同意,周襄王不听。翟--和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私通,被周襄王废黜。前636年,王子带联合狄人,驱逐周襄王到郑国,自立为王。第二年,晋文公出兵杀王子带,护送襄王回国。.

新!!: 晋文公和翟后 · 查看更多 »

甯武子

宁俞,即宁武子,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卿。 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卫成公逃往楚国,命大夫元咺奉弟弟叔武参加践土之盟。有人向卫成公告发元咺立叔武为君,宁武子奉卫成公回国后,前驱射杀叔武,元咺逃到晋国。元咺向晋文公与卫成公争讼,宁武子为卫成公辩护,失败。卫成公被晋国囚禁在周都洛邑,因宁武子忠诚,赦免了他。元咺回卫国,立公子瑕。前630年,晋文公要毒杀卫成公,宁武子买通医师,得免。在鲁僖公的斡旋下,周襄王和晋文公释放了卫成公。 公子瑕和元咺被卫国大夫周颛、治廑所杀。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梦见康叔说相(帝丘是夏朝相之都)夺他的祭祀,就要祭祀相,被宁武子劝阻。前623年,宁武子到鲁国聘问,鲁文公为他赋诗《湛露》《彤弓》,而宁武子“不辞,又不答赋”。文公派使者私下探问。宁武子回答说:“下臣以为是在练习演奏的。从前诸侯去京师向天子朝贺,天子设宴奏乐,在这个时候赋《湛露》这首诗,表示天子当日,诸侯当露。诸侯征伐之胜而献其功,天子则因此而赐之弓矢,又为歌《彤弓》以表彰功。现在陪臣前来继续过去的友好,哪里敢触犯大礼来自取罪过?”.

新!!: 晋文公和甯武子 · 查看更多 »

申生

申生()春秋時代人物,姬姓,晉獻公嫡長子,齐姜所生,本是晉國太子,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打算立奚齊為太子。後與優施通姦,合謀陷害申生,申生不願作亂而自害身亡。諡號「恭太子」、「恭世子」。.

新!!: 晋文公和申生 · 查看更多 »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是中國春秋時代的歷史事件,《春秋左氏傳》稱此事為燭之武退秦師。魯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晉文公與秦穆公聯手攻打鄭國,鄭國大夫燭之武成功說服了秦穆公,於是秦國不再攻打鄭國,並且還派兵協防鄭國,最後晉國不得已,也退兵。鄭國得以保全。.

新!!: 晋文公和燭之武退秦師 · 查看更多 »

畢萬

萬,姬姓,毕氏,周文王庶子毕公高的后裔,春秋時期晋国的大夫。 畢萬在晉獻公之下任事。晉獻公十六年,晉國以「趙夙為御,畢萬為右」,攻滅了小國霍國、耿國、古魏國,晉獻公把魏(今山西芮城县附近)封給畢萬,並封他為大夫。 晉獻公去世後,四子爭立為國君,引發內亂。畢萬生芒季,芒季子魏犨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是五贤之一,返国后继承魏氏。.

新!!: 晋文公和畢萬 · 查看更多 »

狐偃

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又稱舅犯、咎犯、臼犯。.

新!!: 晋文公和狐偃 · 查看更多 »

狐季姬

季姬,晋献公的妾室,晋文公重耳的母亲。其父狐突,兄弟狐毛、狐偃,后来都是晋国重臣。 晋献公正妻娶于贾国,无子。和他父亲晋武公的妾齐姜生穆姬、太子申生。又在西戎娶二女,大戎狐姬即狐季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惠公)。晋国伐骊戎,骊姬被晋献公虜獲,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她陪嫁的妹妹少姬生下卓子。前529年,叔向和韩起谈论楚国公子比的时候提到晋文公是是狐季姬的儿子,有宠于晋献公。.

新!!: 晋文公和狐季姬 · 查看更多 »

狐射姑

射姑,姬姓,狐氏,字季,一作狐夜姑。晉國大夫狐偃的兒子,晉文公的表弟,曾經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晉文公即位后,封狐射姑到贾,所以狐射姑也叫贾季,贾姓始祖之一。父亲死后,狐射姑担任中军佐。阳处父劝说晋襄公以赵盾为中军将,被狐射姑所恨。前621年春,赵盾执掌晋国国事。八月,晋襄公去世,晋襄公之子夷皋年幼,晋人希望立长者为君。赵盾欲迎立正在秦国作人质的公子雍(晋文公与杜祁之子),而狐射姑则支持公子乐(晋文公与辰嬴之子)。赵盾认为公子乐“母淫子辟”,所以派先蔑、士会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之后,赵盾派人杀死公子乐,又变卦阻碍公子雍和护送他的秦军,立夷皋为晋灵公。狐射姑派族人狐鞫居杀死阳处父,赵盾处死狐鞫居,狐射姑逃亡北狄和潞国,最后死在潞国。他评价趙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

新!!: 晋文公和狐射姑 · 查看更多 »

狐突

突,姬姓,狐氏,字伯行,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大夫,晋文公的外祖父。狐突是唐叔虞的后代沦落于狄族的枝属,有先見之明。出仕晋武公,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儿子狐偃和狐毛为重耳门下。驪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开始住在北狄,后来继位为晋惠公的夷吾密谋行刺重耳,重耳与属下大夫们流亡中原。 晋惠公的儿子晋怀公即位,命令狐突召还狐偃和狐毛。狐突说要教儿子忠义,没有从命,晋怀公将曾外祖父狐突杀害。.

新!!: 晋文公和狐突 · 查看更多 »

狐毛

毛,姬姓,狐氏,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大夫,晋文公的舅舅。 狐毛的父亲狐突出身狄族,有先見之明出仕晋武公。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和夷吾,狐毛和弟弟狐偃为重耳门下。 驪姬之乱使晋国混乱,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开始住在北狄,后来继位为晋惠公的夷吾密谋行刺重耳,重耳与属下大夫们流亡中原。前636年,在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的辅佐下重耳成为国君晋文公,城濮之战,狐偃为上军将,狐毛为上军佐,为文公称霸立下大功。.

新!!: 晋文公和狐毛 · 查看更多 »

狐氏

氏,晋卿家族,出自姬姓,与胥氏、栾氏、郤氏、羊舌氏、先氏、韩氏一样,都是晋国的疏远公族之一。狐氏开始流落入狄族,狐突作晋献公的大夫,女儿嫁给晋献公,生重耳(文公)。狐突被外孙晋惠公的儿子晋怀公所杀。他的儿子狐偃、狐毛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狐偃的儿子狐射姑被赵盾排挤出晋国。.

新!!: 晋文公和狐氏 · 查看更多 »

狐溱

溱(),'''姬'''姓,'''狐'''氏,名溱,是狐毛之子,晋国温大夫。 前635年,晋文公平定了王子带之乱,周襄王将温邑赐予晋国。晋文公任命狐溱为温大夫。.

新!!: 晋文公和狐溱 · 查看更多 »

白乙丙

白乙丙,蹇叔之子,姓蹇,名丙,字白乙。春秋時秦國將領。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與百里孟明、西乞术將兵襲鄭,蹇叔分析情勢之後,哭送軍隊,並嘆此軍一去,不見回鄉。 白乙丙等人於途中遭鄭國商人弦高所欺,以為鄭國已有防備,於是順道滅滑(今河南偃師西南),這時,援救鄭國的晉國突襲秦軍,孟明、白乙丙、西乞术等三位將領在殽之戰中伏,全军覆没,被晉兵所擒,但是在晉太后文嬴(秦穆公之女、晉文公之正妻)的強力干預之下,晉襄公不得已將孟明、西乞術、白乙丙等三位將領釋放。 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升为大夫。.

新!!: 晋文公和白乙丙 · 查看更多 »

白狄

白狄,亦作“白翟”,姬姓。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部落,属于狄人的一支,因尚白而得名,主要活动于陕西北部一带,包括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4个氏族。由于相关的历史资料较少,目前对该部落的了解有限。白狄处于秦晋两国中间,在秦晋两大国之间争霸的过程中时而参与其中一方,白狄与晋国也有姻亲关系,晋文公重耳逃亡时曾寄居的翟国即是白狄。《管子·小匡篇》也载齐桓公“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逾太行,与卑耳之貉拘秦夏”。公元前601年以后,白狄逐渐东迁,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离开陕北迁至今山西省东北部盂县至河北省石家庄周围地区,其中的鲜虞氏最终演化为中山国。现在学术界认为,从春秋中期偏晚开始的陕西清涧李家崖东周墓应当是河西白狄的遗存。.

新!!: 晋文公和白狄 · 查看更多 »

韩恒

韩恒,字景山,中国十六国前燕大臣,安平灌津(治今河北阜城西南)人。 韩恒年轻时能写文章,博览经籍,无所不通。西晋末年,“永嘉之乱”,韩恒投辽东依平州刺史崔毖。319年,慕容廆派将军张统突然袭击高句丽将领如奴子,俘虏部众一千多家。因为韩恒和崔焘、高瞻、石琮归附棘城,慕容以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们。 332年,慕容廆派使者送信给太尉陶侃,劝他起兵北伐。慕容的僚属宋该等人建议上表请求提升慕容廆的官爵。参军韩恒批驳说:“建立功绩忧虑的是信义不显,不忧虑名位不高。齐桓公、晋文公匡扶天下,也没有之先要求天子按礼制加以任命来号令诸侯。现在应修缮甲兵,除灭群凶,功成之后,九锡的礼遇自会得到。这比邀君求宠,不更光荣吗!”慕容廆不高兴,让韩恒出任新昌令。 燕王慕容皝时,韩恒再任参军事,转任营丘郡太守。慕容儁即位后,拜为谘议将军,加扬烈将军。慕容儁称帝,以他为中书令。慕容儁召集群臣议定燕国的五行之次,韩恒主张木德,慕容儁听从。后来他和李产作为太子慕容晔的太子太傅。.

新!!: 晋文公和韩恒 · 查看更多 »

韓不信

韩不信(),'''姬'''姓,'''韩'''氏,名不信,一名不佞,字伯音,谥简,又称韩简子,是韩起的孙子,韩须之子,晋国的卿大夫。韩须死后,韩不信继位,韩不信死后,他的儿子韩庚继位。.

新!!: 晋文公和韓不信 · 查看更多 »

莒国

莒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己姓,源自軒轅黃帝,建國於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茲輿期。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为齊國佔領。《漢書·地理志》記載則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大部,齊襄王憑藉莒、即墨二城复國。.

新!!: 晋文公和莒国 · 查看更多 »

荀林父

荀林父(),'''子'''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

新!!: 晋文公和荀林父 · 查看更多 »

荀息

荀息(),名黯,字息,本为原氏,稱原息、原黯、原氏黯,翼城息邑人,春秋時代晉國大夫。子荀逝敖。.

新!!: 晋文公和荀息 · 查看更多 »

衛成公

衞成公,姬姓,名鄭,是衞文公之子,是衛君瑕之兄,在位二年後,大夫元咺攻衞成公,成公因此出奔。晉文公重耳討伐衛國,分其地予宋國,討前過路時對他無禮及晉欲假道於衛救宋被拒之罪。衛成公遂出奔陳國。兩年後,趁衛成公被晉國囚禁在周都期間,立其弟公子瑕為君。不久,後遭政變,公子瑕奔逃不及,連同元咺遭衛國大夫周顓、治廑所殺。 不久,晉文公攻衛君瑕,卫成公复位,再在位三十二年後死。.

新!!: 晋文公和衛成公 · 查看更多 »

裴玄

裴玄,字彥黃,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人,官至東吳太中大夫。.

新!!: 晋文公和裴玄 · 查看更多 »

西乞术

西乞術,春秋時期秦國將領。 出身不詳。一說是秦國戎人,姓西或西乞。一說為蹇叔之子,名術,字西乞。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秦穆公派遣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伐鄭。蹇叔哭送軍隊,並嘆此軍一去,不見回鄉。果然晉國出兵救援鄭國,孟明、白乙丙、西乞术等三位將領在殽之戰中伏,全军覆没,被晉兵所擒,但是在晉太后文嬴(秦穆公之女、晉文公之正妻)的強力干預之下,晉襄公不得已將孟明、西乞術、白乙丙等三位將領釋放。 三人被釋归国,秦穆公向他们道歉,说是自己的过失。.

新!!: 晋文公和西乞术 · 查看更多 »

驪戎

骊戎,先秦时西戎的一支,亦作离戎、草中之戎、丽土之戎。 其首领为姬姓。閎夭之徒求驪戎的文馬等,獻给紂王,来贖西伯昌。西周后期进入渭水之南今陕西临潼一带,因该地有骊山而得名,附近有周朝用于防卫报警的烽火楼。以后与其他诸戎攻周幽王。曾与秦国人先世通婚。后来到在析城山、王屋山两山间及沁水中、下游。春秋时期骊戎屡受晋国攻伐。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伐骊戎,骊戎男爵以骊姬嫁给晋献公,骊姬为晋献公生奚齐。前666年(晋献公十一年),晋再伐骊戎,为晋所灭。众狄入居骊戎故地。前636年(晋文公元年、周襄王十六年),周室内乱,周襄王废狄后,狄人攻打周朝,周襄王向秦国、晋国告急。翌年,晋文公采取狐偃之计,接纳襄王,尊周室而令诸侯,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后骊戎与晋人融合。战国时期以后逐渐融合于当地民族。秦始皇于骊戎国故地置骊邑。汉朝时改称新丰。.

新!!: 晋文公和驪戎 · 查看更多 »

骊姬

骊姬(),或稱孋姬、麗姬,名不詳,為春秋時代女性,驪戎國君之女,後被晉獻公擄去,因姿色豔美,而成為寵姬,不久懷孕,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同時作為陪嫁的驪姬之妹,也隨驪姬來到晉國,為晉獻公生下了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但又與優施通姦,並合謀排擠申生,改立所生的兒子奚齊為太子,而害死齊姜所生的太子申生,使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國外,即是所謂驪姬之亂。晋献公死後,權臣里克杀了奚齐、卓子、骊姬。.

新!!: 晋文公和骊姬 · 查看更多 »

骊姬之乱

骊姬之乱是春秋战国的晋国献公时的一場政治鬥爭。(前657年—前651年),晋献公的妃子驪姬害死了太子申生,迫走重耳、夷吾,以立其子奚齐為儲君。.

新!!: 晋文公和骊姬之乱 · 查看更多 »

骊姬传奇

《骊姬传奇》是一部由北京友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聚友传媒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制作,齐星导演的电视剧。以春秋时期晋国夫人骊姬的一生为背景,由秦海璐、段奕宏、邱心志主演,共36集,於2003年播出。.

新!!: 晋文公和骊姬传奇 · 查看更多 »

鬬宜申

宜申,芈姓,鬬氏,名宜申,字子西。申公鬬班之子,春秋時代楚國司馬。.

新!!: 晋文公和鬬宜申 · 查看更多 »

魏姓

魏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位。.

新!!: 晋文公和魏姓 · 查看更多 »

魏國 (西周至春秋)

魏国,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国君为姬姓魏氏。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国後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 魏国最初国土为现在山西芮城县和陕西大荔县一带。魏国原为商朝时的芮国,西周分封时改为“魏”、“芮”二国。“魏”是“大”的意思(《史记》:“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诗经·魏风》之“魏”,既是指此魏国。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曾经有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兼并战。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国为晋国灭亡。晋献公灭魏后,以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采邑,于是毕万就改氏为魏,是晋国魏氏的由来。毕万之孙魏犨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事件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

新!!: 晋文公和魏國 (西周至春秋) · 查看更多 »

魏国 (战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39年)魏侯罌(即後來的魏惠王)从安邑(一说: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新!!: 晋文公和魏国 (战国) · 查看更多 »

魏武子

魏武子 (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芒季子,毕万孙,以勇力闻世。.

新!!: 晋文公和魏武子 · 查看更多 »

魏悼子

魏悼子,名字失考,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氏第四代领袖,魏国先祖,魏武子之長子,廚武子魏錡、「結草銜環」的典故中打敗秦將的魏顆之兄、魏昭子魏絳之父(生卒年不详)。 《史记》記載: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襲魏氏之后封,列為大夫,治於魏。生悼子。魏悼子遷徙治霍(今山西霍州)。生子魏絳。.

新!!: 晋文公和魏悼子 · 查看更多 »

诸侯会盟

诸侯会盟指中国历史诸侯分封制度下,强大的诸侯召集其他诸侯开会并称霸的事情。诸侯会盟的发展,体现了礼制社会的兴盛与衰败,以及强大诸侯壮大的过程。 诸侯会盟早在五帝时期就已开始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先秦历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禹定都阳城时,“万国来朝”。盘庚迁殷后,亦有众多诸侯朝见。商灭夏、周灭商时均召集众多诸侯举行了盛大的盟誓。春秋时期诸侯混战频繁,外交十分复杂,当时的文献资料也较为丰富,会盟历史最为详细,且会盟次数最多。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会盟数量至少有二百次。其中以葵丘会盟、践土会盟、黄池会盟、徐州会盟最为著名,被合称为春秋四大会盟。 从最初尊王攘夷等以礼仪治理天下的会盟,到后来为了争夺霸主以武力治理天下的会盟,无疑是周王朝从兴盛的礼仪之邦,发展到权势旁落的一个傀儡政权的写照。.

新!!: 晋文公和诸侯会盟 · 查看更多 »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青年时耕讀於南阳郡,地方上稱其卧龙、伏龙。後受劉備三顾茅庐邀請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後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於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後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裡忠臣与智者之代表。與漢昭烈帝劉備在統治蜀漢期間,為蜀漢提拔諸多名將與能臣,並奠定基礎。.

新!!: 晋文公和诸葛亮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晋文公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鲁邾交兵

鲁攻邾之战發生於前716年—前488年,魯國攻打邾國的一系列戰爭。.

新!!: 晋文公和鲁邾交兵 · 查看更多 »

贾姓

贾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为第137位。根据2007年中国公安部的统计,贾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63位。.

新!!: 晋文公和贾姓 · 查看更多 »

贾佗

贾佗,姬姓,贾氏,名佗,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大夫,是跟随公子重耳流亡的五贤士之一。 贾佗是晋国公族,见多识广而谦恭有礼,是公子重耳的股肱,重耳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他。返回晋国后,贾佗在晋灵公时期担任太师,曾接受中军将赵盾制定的刑法,行使于晋国。韦昭《国语》注认为贾佗是狐偃的儿子狐射姑,但全祖望《经史答问四》力证两者非一人。.

新!!: 晋文公和贾佗 · 查看更多 »

足下

足下是中国古代对他人的敬称,在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战国策》、《史记》中,都可以见到足下的称谓。其中有用于下级称呼上级的,也有同辈之间的互称。 足下的来源不詳,根据刘敬叔所写的《异苑》卷十记载,晋文公寻找功臣介子推,并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肯出山,抱树而亡。晋文公用这棵树做了木屐,对着木屐感叹道:“悲乎足下!”这就是足下的由来。 但很多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裴骃注解《史記 秦始皇本紀》时引用蔡邕的话说:“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指这些称呼都是敬称。.

新!!: 晋文公和足下 · 查看更多 »

踐土之盟

踐土之盟是中國春秋時代的於踐土(郑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武陟县东南)招開的一場盟會,於前632年冬招開,由晉文公主導,邀集諸侯參加,參與的諸侯國包括齊國、陳國、魯國、宋國、蔡國、鄭國、衛國、莒國。周天子周襄王也至會所參加。 該會盟是晉國同年在城濮之戰打敗楚國之後,與各國約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是晉文公霸業的代表事件。.

新!!: 晋文公和踐土之盟 · 查看更多 »

蹇叔

蹇叔,春秋时代秦國上大夫。 宋國人,因與百里奚友善,百里奚推薦其有大才,秦穆公拜之為上大夫。 前628年(鲁僖公32年、周襄王24年、秦穆公31年、郑穆公元年)冬,晋文公去世,晋襄公继位。秦穆公想趁机拿下郑国。咨询蹇叔,蹇叔却极力反对劳师远征。认为旷日持久的远征,又一无所获,军心必乱;不只敌军(晋国军队)也必定得知远征消息而有所防备;连郑国国君都会得知消息,早已失去军事行动所必需的隐密性。 秦穆公不听,派蹇白乙(蹇叔之子)、百里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率军伐郑。蹇叔哭送军队,对在军中的儿子说:“晋国防御军队一定在殽山,殽山有二座大山:南边的大山,是夏朝君主皋的坟墓;北边的大山,是当年周文王躲避风雨之地。秦军一定尽丧于此,我会来殽山为你收尸。”此事被稱为蹇叔哭师(《古文觀止》第一卷·第十八篇)。第二年,秦军在殽之戰大败于晋军,印证了蹇叔之言。.

新!!: 晋文公和蹇叔 · 查看更多 »

黎明

黎明(Leon Lai Ming,),出生於北京市,香港知名歌手及演員,為1990年代樂壇「四大天王」之一。.

新!!: 晋文公和黎明 · 查看更多 »

軒轅劍外傳 蒼之濤

《軒轅劍外傳 蒼之濤》是台灣大宇資訊所制作的角色扮演遊戲,於2004年2月6日在台湾發行,2004年2月14日在中国大陆发行。故事發生於中國東周的春秋時代及一千年後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蒼之濤」取意於「歷史蒼莽的波濤」,意在表達人相對於滾滾歷史長河之時的渺小。.

新!!: 晋文公和軒轅劍外傳 蒼之濤 · 查看更多 »

齐姜 (晋文公夫人)

齊姜,姜姓,齊氏,齊國宗女,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將她嫁給重耳。《列女傳》將她列入賢明卷。.

新!!: 晋文公和齐姜 (晋文公夫人) · 查看更多 »

霸主

主,是中國春秋时代强大諸侯国君主的头衔。今日,也稱在某一方面地位極高者為霸主。.

新!!: 晋文公和霸主 · 查看更多 »

郤姓

郤姓(今音:--通「隙」,古音:chiek 绮戟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5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郤是古字 郄的形變,容易被錯寫成卻(ㄑㄩㄝˋ)字。在《百家姓》中排第305位。.

新!!: 晋文公和郤姓 · 查看更多 »

郤称

郤称,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氏。他哥哥郤芮随公子夷吾逃到梁国。晋献公死后,夷吾和重耳争位,他和吕省是夷吾留在国内的心腹。前651年,里克杀奚齐、卓子之后,二人派蒲城午到梁国送信,劝夷吾贿赂秦国,答应割让五座城池,求得秦穆公的帮助,抢先夺得君位。夷吾就是晋惠公。前650年,丕郑出使秦国,告诉秦穆公,是吕省(吕甥)、郤称、冀芮反对惠公给秦国割让五座城池。.

新!!: 晋文公和郤称 · 查看更多 »

郤縠

郤縠,'''姬'''姓,'''郤'''氏,名縠,春秋时代晋国公族,也是晋国第一任中军将。.

新!!: 晋文公和郤縠 · 查看更多 »

郤缺

郤缺(),郤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其父是晋惠公的谋主郤芮,因随父食邑于冀(今山西稷山),故又称冀缺。 晋文公继位,杀死了郤芮,郤缺沦为平民,夫耕妻饷,相敬如宾。胥臣看郤缺有品德,向晋文公推荐。郤缺成为下軍大夫。晋襄公时,参与对白狄作战,俘获其首领。晋灵公时,赵盾成为正卿,郤缺成为赵盾的心腹。赵盾死后,郤缺继承中军将的位置,重得冀封,辅佐晋成公、晋景公。他在邲之战之前去世,谥号成,又称郤成子,荀林父继承正卿之位。其子郤克后来也成为正卿。.

新!!: 晋文公和郤缺 · 查看更多 »

郤芮

郤芮,字子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因为被封在冀地,所以又称冀芮。他是晋惠公夷吾的师父和谋主,晋献公攻打夷吾的屈城时,夷吾听从郤芮的劝说逃到梁国。晋献公死后,郤芮、吕省支持夷吾回国为君。并劝说秦穆公支持,在晋惠公即位后,他又拒绝承诺送给秦国的五座城。杀害晋国大臣里克、丕鄭。晋国饥荒,秦穆公泛舟之役,支援晋国粮食。而秦国饥荒时,晋国不仅不救,还想攻打秦国。后来,秦穆公征伐晋国,在韩之战俘虏晋惠公,在吕省等人的帮助下,晋惠公返国。惠公的儿子晋怀公没有重视郤芮、吕省,反而杀害父亲的外公狐突,最终晋怀公被伯父晋文公重耳所杀。郤芮、吕省想火烧宫殿,杀害晋文公。结果,勃鞮告密,二人渡黄河逃到秦国,秦穆公、晋文公联合,在河西逮捕郤芮、吕省,将他们处死。.

新!!: 晋文公和郤芮 · 查看更多 »

郤溱

郤溱,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郤氏,名溱,《史记》作臻,世系不详。前633年,晋文公建立三军,以郤縠为中军将,郤溱为中军佐;狐毛为上军将,狐偃为上军佐;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第二年,郤縠去世,先轸代为中军将,郤溱辅佐先轸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新!!: 晋文公和郤溱 · 查看更多 »

胥婴

胥婴(),'''姬'''姓,'''胥'''氏,名婴,春秋时期晋国公族,晋国第一任新下军将。 狐毛死后,晋文公派赵衰代替他任上军将,赵衰推辞,让给了先且居,并认为箕郑、胥婴、先都的能力都和自己差不多。 前629年,晋国在清原举行蒐礼阅兵,废除三个步兵师,建立新上军和新下军,胥婴任新下军将。前621年之前,胥婴去世。.

新!!: 晋文公和胥婴 · 查看更多 »

胥臣

胥臣,中国春秋時代晋国政治家、教育家。由于封地于臼(在今山西运城),曾任司空,所以又称臼季、司空季子。 早年是公子重耳的师傅。驪姬之乱使晋国混乱,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胥臣随同。前636年,在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的辅佐下重耳成为国君晋文公。胥臣在城濮之战中为下军佐,立下战功,之后,递升为上军佐,与赵衰、先且居、晋襄公死于一年。胥臣还是教育家,提出了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新!!: 晋文公和胥臣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晋文公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赵盾

赵盾,又称赵宣子、赵孟。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子,赵同、赵括、赵婴齐之兄。.

新!!: 晋文公和赵盾 · 查看更多 »

赵衰

趙衰,或称赵裒,即趙成子,字子馀,亦稱成季,孟子馀,春秋時期的晉國晉文公大夫。.

新!!: 晋文公和赵衰 · 查看更多 »

赵括 (春秋)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因被封在屏,以邑为氏,别为屏氏,又被称为屏括、屏季,是赵衰的儿子,赵盾、赵同的弟弟,赵婴齐的哥哥,母为晉文公愛女赵姬《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晋景公时,赵括为新中军佐。《春秋经传集解·成公三年》:韩厥为新中军,赵括佐之。.

新!!: 晋文公和赵括 (春秋) · 查看更多 »

薛国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前段时间由任姓家族统治,后段时间由田齊的妫姓(田氏)家族统治。历经千余年。.

新!!: 晋文公和薛国 · 查看更多 »

蒍吕臣

蒍吕臣,芈姓,蒍氏,名吕臣,字子皮,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蒍章的儿子。 前632年,城濮之战之后,楚国令尹成得臣(子玉)自杀,蒍吕臣为令尹。晋文公很高兴,说没有人危害晋国了。蒍吕臣做令尹,只能奉养自己,不能为百姓着想。。根据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蒍吕臣的儿子是蒍贾,孙子是蒍艾猎(孙叔敖)。.

新!!: 晋文公和蒍吕臣 · 查看更多 »

蒋恺

蒋恺,中国演员,辽宁大连人。毕业于辽宁大学表演系。.

新!!: 晋文公和蒋恺 · 查看更多 »

邲之战

邲之战,指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於西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发生的一场大战。 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

新!!: 晋文公和邲之战 · 查看更多 »

肋骨

肋骨(拉丁语Costa,复数Costae,形容词costalis)是胸腔中枝状的骨,背起于脊柱胸部。是肋的组成部分,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一种正常的畸变为叉状肋骨。.

新!!: 晋文公和肋骨 · 查看更多 »

蔡國

蔡,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国時代的一個諸侯国,国君為姫姓。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新!!: 晋文公和蔡國 · 查看更多 »

蔡興宗

蔡興宗(),字興宗,濟陽考城人。南朝宋時期重要官員,為祠部尚書蔡廓之子。蔡興宗歷仕宋文帝至宋後廢帝五朝,並為宋明帝遺命的五位顧命大臣之一。.

新!!: 晋文公和蔡興宗 · 查看更多 »

鄭穆公

鄭穆公(),史記稱作鄭繆公,姬姓,名蘭,又名子蘭。他是春秋时代鄭國第十一任君主。鄭文公之子,母为燕姞。于公元前627年-前606年在位,共计22年,之後由其子鄭灵公即位。 穆公的七个儿子的后代在后世成为七个势力强大的世族,他们掌握着郑国的政治,将国君的权力架空。史称“七穆”。.

新!!: 晋文公和鄭穆公 · 查看更多 »

鄭文公

鄭文公(),姓姬,名踕,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前673年-前628年在位),諡號文,鄭厲公突之子。郑文公十八年(前655年),郑文公暗中與楚国友善,次年齊、鲁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救郑。 郑文公三十六年(甲申,前637年),曾經拒絕接待流亡至鄭國的晉國公子重耳(後來的晉文公)。大夫叔瞻劝告他:“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文公不聽,以為“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 郑文公四十四年(前629年),重耳即位为晋文公,秦、晋联军围攻郑国。郑文公派人召见烛之武到秦营去拜见秦穆公。秦穆公与郑人缔结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率兵出救郑国。晋军只得撤兵。鄭文公死後,由其子子蘭即位。 另文公与叔父郑子遗孀陈妫生有两子太子华、公子臧,均比后来的穆公年长,但都因谋反被杀。还有和苏女所生的公子瑕、子俞弥。.

新!!: 晋文公和鄭文公 · 查看更多 »

里克 (春秋)

里克(),中国春秋時期晋国将軍、政治人物。里氏、諱克。他与士蔿、狐突、荀息、丕郑、先丹木辅佐晋献公。他率军征讨戎狄,清理公族,加强国君的权力。他拥护太子申生,但被骊姬、优施制止。 晋献公死后,他杀死骊姬和骊姬的儿子奚齐、卓子,还有拥护奚齐的荀息。他本来想立公子重耳,但是他被郤芮、吕省劝说,最终拥立了公子夷吾。夷吾即位为晋惠公,削弱了里克的军权。派郤芮诛杀里克,里克留下遺言:「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由來)後自尽。.

新!!: 晋文公和里克 (春秋) · 查看更多 »

雷满

雷满(),字秉仁,晚唐军阀,881年控制朗州及后来被设立为武贞军的邻近地区以立足,并被任为节度使直至901年过世。他以破坏性劫掠邻镇闻名。.

新!!: 晋文公和雷满 · 查看更多 »

雙瞳

重瞳,也称重华、雙瞳,分為雙目重瞳和一目重瞳。一說為人的一目之中具有兩個瞳仁,多見於史書或小說,例如《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四》:“以雪峰寺僧卓岩明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菽园杂记·卷十一》:“太宗……重瞳龙髯,二肘若肉印之状。龙行虎步,声如钟,实乃苍生真主,太平天子也。”《蕉廊脞录·卷四》载无闷先生“左重耳,右重瞳”。然而現實世界經過現代醫學解釋,這種情況屬於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另一說指一个眼球中出现两个瞳孔的异常现象,亦可能是瞳孔中有痣被誤認為有兩個瞳孔。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相术中,重瞳被认为是帝王圣贤异相。《云笈七签·卷六十五》:“且教有内外,故理有深浅耳。求之形体,则有鳞身四乳,重瞳彩眉之异。”《水鏡集》卷二:“目有重瞳之明;皆王侯將相也。”《照瞻經》卷下:“重瞳,卿相位,目大多貪愛。” 重瞳一詞可泛指帝王的眼睛,或為虞舜或項羽的代稱。《玉壶清话·卷四》載:杨大年“曰:闻戴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管侍重瞳。”李白《远别离》诗:“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连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一目具有兩個以上的瞳孔,即是患有所謂的,有時為先天性,有時為後天疾病造成,像是白内障。.

新!!: 晋文公和雙瞳 · 查看更多 »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是《左传·僖公》与《史记·晋世家》。 是说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询问他如果得到君位,如何報答楚国。重耳说今后如果在战场相见,他先主动撤退三舍(九十里)。前632年,晋楚交战,晋文公(重耳)、先轸等率军先撤退三舍,楚国将领成得臣追击,在城濮(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集)决战,就是城濮之战。.

新!!: 晋文公和退避三舍 · 查看更多 »

陽處父

陽處父(),中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因封邑於陽地(今山西省太谷縣陽邑村),遂以陽為氏。晋国大夫狐偃的儿子贾季是晋文公的表弟,曾经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后来,贾季担任中军帅,阳处父劝说晋襄公以赵盾为此职务,襄公易贾季以中军佐,贾季嫉恨。前621年,贾季派族人狐鞫居杀死阳处父。《左传》说:“晋杀其大夫,侵官也。”杜预注云:“君已命帅,处父易之,故曰“侵官”。.

新!!: 晋文公和陽處父 · 查看更多 »

陈妫

陳媯,或稱周惠--,陈国人,妫姓,生卒不详。同時也是周惠王的王后,周襄王、王子带的母亲。前676年,虢公、晋献公、郑厉公派原庄公到陈国迎娶王后。惠--晚年宠爱幼子王子带,打算立他为周天子,但没来得及做这件事,惠--就去世了。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襄王十八年(前635年),王子带驱逐周襄王到郑国,自立为王。晋文公出兵杀王子带,护送襄王回国。.

新!!: 晋文公和陈妫 · 查看更多 »

林胡

林胡,又称林人、儋林,字面意義為居住於森林中的胡人。在東周戰國時代,由遊牧民族建立的部落國家,被歸類為戎。被趙國擊敗後滅國,其土地被併入趙國,一部份林胡部落人民,加入匈奴部落聯盟,成為匈奴的前身。 東周戰國時期,北方游牧民族主要勢力有林胡和楼烦。晉文公时,林胡活动于晉國以北(今山西省北部),西与楼烦为邻。後來林胡一度從晉北向东迁至燕北(河北北部)。趙武灵王時,趙國軍力強大,“北破林胡、楼烦”,並设置雲中、雁门,代三郡,這樣一來林胡被趕到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林胡後來又被李牧以奇陣所擊敗,單于逃亡,從此林胡不知去向。唐朝张谓《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诗:“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新!!: 晋文公和林胡 · 查看更多 »

李離

李离,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狱官,因为误听属下的话错杀了人,想以死抵罪。晋文公认为责任在他的属下,而不是他的罪过。但李离执法严格,伏剑自杀。钱穆认为李离是战国初年的李悝,李离和晋文公的故事,应该是李悝和魏文侯的故事。.

新!!: 晋文公和李離 · 查看更多 »

杜祁

杜祁(?-?)為晉文公夫人,生下公子雍。.

新!!: 晋文公和杜祁 · 查看更多 »

栾枝

栾枝(),'''姬'''姓,'''栾'''氏,名枝,谥贞,又被称为栾贞子,是栾共叔之子,晋靖侯之孙栾宾的孙子,春秋时期晋国下军将。.

新!!: 晋文公和栾枝 · 查看更多 »

梁五

梁五,《左传》称之为外嬖梁五,晋献公时大夫,为骊姬谋害太子申生。晋国人称呼梁五和东关嬖五为二五耦(两个名叫五的狼狈为奸)。 前666年,晋献公夫人骊姬为了让其子奚齐为储君,贿赂梁五和东关嬖五,让他们说服国君让太子申生和成年的公子重耳、夷吾离开京城。梁五和东关嬖五说戎狄常侵犯晋国,需派公子守卫领土。献公让申生居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重耳居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居二屈(今山西吉县)。于是晋献公身边的儿子只剩下奚齐。十年后,申生被逼自杀。重耳、夷吾也逃奔国外。.

新!!: 晋文公和梁五 · 查看更多 »

梁熙 (前秦)

梁熙(),小字白瓜,前秦将官,376—385年间为凉州刺史。.

新!!: 晋文公和梁熙 (前秦) · 查看更多 »

楚成王

楚成王(),芈姓,熊氏,名恽。楚文王之子,母亲是楚文夫人息妫。於前672年成王杀其兄杜敖而即位。.

新!!: 晋文公和楚成王 · 查看更多 »

楼姓

楼是一个汉姓,為中国第269個最常见的姓。樓姓总人口为约22万人,并不列入宋朝的古典典籍《百家姓》之中。.

新!!: 晋文公和楼姓 · 查看更多 »

殷不害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南北朝时期官员。.

新!!: 晋文公和殷不害 · 查看更多 »

殽之戰

晉殽之戰,首見於《春秋左傳》,乃是秦國與晉國之間所發生的一場大戰。此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魯僖公三十三年、周襄王二十五年、鄭穆公二年、秦穆公三十三年、晉襄公元年)。.

新!!: 晋文公和殽之戰 · 查看更多 »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

新!!: 晋文公和泓水之战 · 查看更多 »

洛阳历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核心发祥地,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元代以前,洛阳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统的王朝多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割据政权也均以进入洛阳作为逐鹿的目标和自身正统性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承载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元代以后因战乱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地位有所下降,退化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县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折射了中国各地方在农业社会晚期的普遍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洛阳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工商业发展都有较大的飞跃,成为以重工业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闻名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反映了一个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历程。.

新!!: 晋文公和洛阳历史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晋文公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温国

温,东周王畿之内的小国。始祖为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忿生輔佐武王克殷,周武王封其於溫國(今日河南溫縣一帶),又任命為周天子的司寇。温国都邑为温邑,国君称温子 ,或以国君苏氏而称苏子。 《春秋左氏传·隐公三年》记载郑国军队收温地之麦和成周之禾,导致周朝与郑国的交恶。 《春秋左氏传·隐公十一年》记载周朝与郑国换田。温地的属于周王的田地被周朝换给郑国,温邑还在温国国君苏氏手中。 温国国君苏子为周朝大夫。周惠王二年(前675年),周朝爆发王子颓之乱,苏子是拥护王子颓作乱的周朝五大夫之一,作乱未成,五大夫先到苏子的温邑,然后苏子奉王子颓出奔卫国,卫国和南燕国联合讨伐周惠王,立王子颓为王,周惠王被迫流亡郑国。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673年,郑厉公和虢国君主讨伐王子颓,杀五大夫,则苏子死于此难 ,温国苏氏国君不再为周朝大夫。 《春秋·僖公十年》记载,周襄王三年(前650年),温国为狄国所灭。《春秋左氏传》说,是温子在王子颓之乱后背叛周王室,采取亲近狄人的政策,而狄人来攻击温国时,周王室就不救援,所以灭亡,温子出奔卫国。狄人灭温后撤退,温地为周王室所有。 《春秋左氏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周襄王十八年(前635年),温被周襄王赐给晋文公,奖励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的功劳。温入晋国后,先后为晋国大夫阳氏和郤氏的封邑。.

新!!: 晋文公和温国 · 查看更多 »

清明

清明,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指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故稱華人四大節日。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的「祭祖四大節」,每年陽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黃經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新!!: 晋文公和清明 · 查看更多 »

戎子驹支

戎子驹支,'''姜'''姓,名驹支,四岳的后裔,吾离的孙子,姜戎的首领。 周靈王十三年(魯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正月,诸侯的卿大夫在郑国的向(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西部)地举行盟会。因为莒国的使者和楚国有来往,晋国逮捕了莒国的公子务娄,又打算逮捕戎子驹支,范宣子亲自在朝廷上责备戎子驹支,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追逐你的祖父吾离到瓜州,吾离身披蓑衣、头戴草帽前来归附我国先君晋惠公。先君晋惠公只有并不太多的土田,还和你的祖父分享着使用。现在诸侯事奉我国国家不如从前,是因为说话泄漏机密,就是你的缘故。明天早晨盟会的事,你不要参加了。如果参加,就把你抓起来。”戎子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仗着他们人多,贪求土地,驱逐我们各部戎人。晋惠公显示了他的大德,说我们各部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能丢弃。晋惠公将晋国南部边境的土田赐给我们,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嚎叫的地方。我们各部戎人砍伐这里的荆棘,驱逐这里的狐狸豺狼,作为晋国先君不侵犯不背叛的臣下,直到如今都没有三心二意。从前晋文公和秦国进攻郑国时,秦国人偷偷地和郑国结盟而并派兵驻守,因此就有了殽之战。晋国在上边抵御,戎人在下边对抗,秦国的军队因此全军覆没,实在是我们各部戎人出力才让他们这样的。譬如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各部戎人拖住了它的后腿,和晋国一起让它倒毙。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责呢?从殽之战以来,晋国的多次战役,我各部戎人没有不按时与晋军共同参战,以追随晋国执政,如同支援殽之战一样,我们岂敢违背?现在各级官员恐怕实在有着过失,因而使诸侯有二心,反倒要责怪我们各部戎人!我们各部戎人饮食衣服和中原诸侯不同,财礼不相往来,言语不通,能够做什么坏事呢?不参加明天的会见,我也没什么惭愧的。”戎子驹支赋了《青蝇》这首诗后退下,范宣子对他表示歉意,让他参加会盟。.

新!!: 晋文公和戎子驹支 · 查看更多 »

成季

成季可以指:.

新!!: 晋文公和成季 · 查看更多 »

成得臣

成得臣(),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楚成王時令尹,楚晉城濮之戰時戰敗,率殘部歸國途中受責,於連谷引咎自殺。 《史記·楚世家》「夏,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救宋,成王罷歸。將軍子玉請戰,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國,天之所開,不可當。子玉固請,乃與之少師而去。晉果敗子玉於城濮。成王怒,誅子玉。」 《史記·晉世家》:“晉焚楚軍,火數日不息。文公嘆。左右曰:勝楚而君猶憂,何?文公曰:吾聞能戰勝安者唯聖人,是以懼。且子玉猶在,庸可喜乎。子玉之敗而歸,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貪與晉戰,讓責子玉,子玉自殺。晉文公曰:我擊其外,楚誅其內。內外相應。於是乃喜。”也就是說,儘管打了勝仗,重耳依然憂心忡忡,因為子玉未亡仍在。後子玉因受到楚成王責備其貪戰而羞愧自殺,重耳認為內外相應而喜出望外。 C成 C Category:楚国军事人物.

新!!: 晋文公和成得臣 · 查看更多 »

春秋人物列表

春秋時期人物主要以《春秋左傳》為主,兼收《史記》、先秦諸子籍書中出現的人物,按國別分類,上限從犬戎之禍起,下限至三家滅知襄子為止。部分國別如晉、齊等國則下至滅國為止。西周以前,參見中國上古人物列表。戰國七雄則參見戰國人物列表。.

新!!: 晋文公和春秋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其说首見於《左傳》。该词常与战国七雄并称。 关于春秋五霸,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新!!: 晋文公和春秋五霸 · 查看更多 »

春秋祭

《天地精魂》,原名:《春秋祭》,是中国制作的历史剧,描述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流亡到称霸的故事。本剧主演罗嘉良、馬德鐘、何冰、鲍国安、杨恭如及陈之辉。2010年杀青,至今仍未播映。.

新!!: 晋文公和春秋祭 · 查看更多 »

春秋歷史年表

本表起於周平王元年,終至《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下並附錄各國國君在位年代考証。.

新!!: 晋文公和春秋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晋文公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晋文公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方望

方望(),中国新朝末年武将、政治人物。司隷右扶風平陵县(今陝西省咸陽市)人。出身階層不詳,是为漢朝復興努力的活動家。.

新!!: 晋文公和方望 · 查看更多 »

文城乡 (吉县)

文城乡是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吉县所辖的一个乡。1958年设文城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0公里,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宜川县隔河相望,面积2218.2平方公里,文城乡共辖9个村委,54个自然村,2477户,10321口人,该乡自然条件优越,是全县苹果优生区之一。有公路连接309国道,各村间有公路相连。.

新!!: 晋文公和文城乡 (吉县) · 查看更多 »

文嬴

文嬴是秦穆公之女,與其他四女嫁給晉文公,為五女之首。晋文公死后,晋襄公继位,秦晋之间发生了崤之战,秦战败,秦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被俘。文嬴以母亲的身分说服晋襄公释放三将归秦。:s:春秋左傳正義/卷17.

新!!: 晋文公和文嬴 · 查看更多 »

文公

文公是中國古代诸侯(君主)的諡号之一。「文」为諡中最高级别。.

新!!: 晋文公和文公 · 查看更多 »

懷嬴

懷嬴,又稱辰嬴。嬴姓,秦穆公之女。嫁與晉文公,生下一子樂,《列女傳》列為節義卷。.

新!!: 晋文公和懷嬴 · 查看更多 »

曲沃县

曲沃县位于山西省南部,是临汾市下辖的一个县。 曲沃古时为晋国的首都,人口20万,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大量的地下文物。.

新!!: 晋文公和曲沃县 · 查看更多 »

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又稱為曲沃代晉、曲沃克晉。是春秋時代早期一次晉國長達近70年的內戰,最後,前679年,晉國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晉都翼城(今屬山西省臨汾市),打敗了晉侯緡,取代了晉國的君主,小宗篡奪大宗,成為禮樂崩壞的初始指標事件。.

新!!: 晋文公和曲沃代翼 · 查看更多 »

曹國

曹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國君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鐸後裔。建都陶丘,轄地大致為現在的定陶附近。.

新!!: 晋文公和曹國 · 查看更多 »

曹共公

曹共公(?-前618年),姬姓,名襄,春秋时曹国第17位国君,曹昭公之子,前653年至前618年在位。 根据《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中记载:当晋国公子重耳于前637年流亡曹国的时候,「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可看出曹共公是一位荒唐無禮之人。 后重耳即位为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以此为借口于前632年伐曹,俘虏曹共公,后释之。 前618年曹共公逝世,传位于子曹文公。 category:曹國 category:春秋人 category:前618年逝世 X.

新!!: 晋文公和曹共公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晋文公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晉文公傳奇

《晉文公傳奇》(Chun Man Kung Chuen Ki)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1989年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全劇共20集,監製蕭顯輝,主要演員有黎明、羅慧娟、郭秀雲、李中寧、黃子揚、歐陽震華等。主題曲《飛渡湮雨間》由盧東尼作曲,簡寧填詞,黎明主唱。 此劇於1980年代末攝製完成後,從未於香港電視頻道播放,只在海外發行錄影帶、DVD光碟。此劇於2009年10月在無綫收費電視經典台《我們的…黎明》系列節目每周六至日連續播映四集,2014年6月在TVB星河頻道重播。.

新!!: 晋文公和晉文公傳奇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晋文公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国君主

晋国君主列表列出自西周至戰國期間晋国的國君,括號內列出在位時期。 注:按照當時禮法,如先君是正常原因去世,新君應在次年正月才即位,但這慣例並非每一次皆依從。由於古代史料缺乏多位晋国君主即位的準確時間,下表中有時候以上任君主去世年份作為下任君主的在位開始年份。 列表如下:.

新!!: 晋文公和晋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晋国君主世系图

Category:晋国君主 Category:中国君主世系图.

新!!: 晋文公和晋国君主世系图 · 查看更多 »

晋国六卿

晋国六卿,是中国春秋时代晋国的政治军事制度,晋文公在晋国建立了三军制。中、上、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他们主持晋国的军事、政治。中军将又称为元帅、执政。晋襄公一度增加新上军、新下军二军四卿,旋即恢复原制。晋景公扩为六军十二卿,新中军、新上军、新下军,之後合为新军,共四军八卿。晋悼公恢复三军建制。晋平公时,六卿被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垄断,之後六卿特指这六个卿家。范氏、中行氏被诛灭後,六卿改为四卿。智氏後被赵氏、韩氏、魏氏三家滅掉,這就是之後赵氏、韩氏、魏氏三家分晉的典故。.

新!!: 晋文公和晋国六卿 · 查看更多 »

晋献公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佹諸,是春秋时代晋国君主,在位26年。攻灭虢國、虞國、魏國等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新!!: 晋文公和晋献公 · 查看更多 »

晋襄公

晋襄公(?—前621年)。姬姓,名驩,晋文公之子,为偪姞所生,春秋时晋国君主。 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襄公以先轸为帅,于殽山大败秦军,生俘秦军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三帅”。襄公嫡母文嬴请放“三帅”归秦,襄公从之。先轸因之大怒,“不顾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称谢,未治其罪。后先轸在与狄人作战时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阵中,战死谢罪。 前622年,晋大夫赵衰、狐偃、栾枝等人去世。 前621年,晋襄公薨,赵盾摄政。 在位期間執政為:先且居、趙衰、趙盾、欒枝、胥臣、箕鄭、先都、狐射姑、陽處父、賈佗。 Category:晋国君主 Category:前621年逝世 Category:姬姓.

新!!: 晋文公和晋襄公 · 查看更多 »

晋惠公

晋惠公()姓姬名夷吾,春秋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兒子,後母骊姬,恭太子申生、晋文公重耳的弟弟。.

新!!: 晋文公和晋惠公 · 查看更多 »

晋成公

晉成公(—前600年),名“黑臀”,晉文公之子,晉襄公之弟,晉灵公的叔叔,母周女。.

新!!: 晋文公和晋成公 · 查看更多 »

晋文公墓

晋文公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卫庄镇下村西20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65年5月24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墓葬,为晋文公的墓穴。.

新!!: 晋文公和晋文公墓 · 查看更多 »

晋悼公

晉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糾,又稱周子或孫周。為惠伯談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堂叔晉厲公被弒後,被迎立為君。在位時重用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等人,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晉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絳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處融洽。聯宋納吳,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新!!: 晋文公和晋悼公 · 查看更多 »

晋怀公

晋怀公(前655年?-前637年),晋国君主姓姬名圉。他母亲是梁国人。 前643年,圉在秦国做人质,秦穆公把他女儿嬴氏(即懷嬴)嫁给他。 前637年,父亲晋惠公逝世,太子圉登上宝座。他要求跟随重耳的大夫们回国,规定了期限,不按期回来的大夫将受到惩罚。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多年跟随重耳,在那个时候和他一起住在齐国。晋怀公向狐突要求叫儿子回来,狐突不愿意,所以晋怀公把他给杀了。 据《左传》,前636年二月,怀公的伯父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怀公的心腹吕省和郤芮都临阵倒戈,怀公被迫出奔高梁,很快被即位为文公的重耳派人杀死。死時只有22歲。 《公羊传》的记载有所不同。据《公羊传》,前636年底,怀公死后重耳才篡夺了晋国。 孔子为晋文公重耳避讳篡位,并未在《春秋》正文中提及晋文公即位细节。.

新!!: 晋文公和晋怀公 · 查看更多 »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新!!: 晋文公和晋景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姬重耳公子重耳晉文公晋重重耳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