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 关系: 十六國公爵列表,南朝公爵列表,五等爵,北魏太武帝始賜公爵列表,北魏孝文帝始賜公爵列表,北魏獻文帝始賜公爵列表,北魏道武帝始賜公爵列表,北魏明元帝始賜公爵列表,北魏文成帝始賜公爵列表,北朝公爵列表,北朝開國縣公列表,北朝開國郡公列表,隋朝國公列表,隋朝公爵列表,隋朝開國縣公列表,隋朝開國郡公列表,西晋官制,漢朝公爵列表,明朝公爵列表,曹魏公爵列表,晉朝公國列表。
十六國公爵列表
下表列出十六國時期可考的公爵。.
南朝公爵列表
南朝宋的封爵制度承襲晉制,開國郡公、開國縣公均為第一品爵。郡、縣為封國者,改稱郡太守、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公國置郎中令、大農、侍郎、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學官令、典書令丞、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 南朝齊時,公國省大農。 南朝梁時,開國郡公、開國縣公位視三公,班次之。郡公國置郎中令、大農、中尉三卿,縣公國置郎中令、中尉二卿。除卿之外,公國又置相、侍郎、典祠令、典書令、典衛長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 南朝陳時,開國郡公、開國縣公均為第二品爵,視中二千石。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的所有公爵。.
五等爵
五等爵制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爵位制度。儒家經典中有對五等爵制的系統描述。西汉居摄三年(8年),在王莽的主導下實施了五等爵制,新朝滅亡後被廢除。直到三國時期,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在司馬昭的主導下才又重新實施五等爵制《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此後經過歷代的變革,其五個爵位名稱一直沿用到中華民國前期。.
查看 晉朝公爵列表和五等爵
北魏太武帝始賜公爵列表
本列表列出北魏太武帝始賜公爵名單。.
北魏孝文帝始賜公爵列表
本列表列出北魏孝文帝始賜公爵名單。.
北魏獻文帝始賜公爵列表
本列表列出北魏獻文帝始賜公爵名單。.
北魏道武帝始賜公爵列表
本列表列出北魏道武帝始賜公爵的人物。.
北魏明元帝始賜公爵列表
本列表列出北魏明元帝始賜公爵的名單。.
北魏文成帝始賜公爵列表
本列表列出北魏文成帝始賜公爵名單.
北朝公爵列表
北魏前期的爵位均為虛爵,分為正爵、假爵兩類,正爵可世襲,假爵不可世襲,追贈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襲。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始賜五等爵,天赐元年(404年)規定公為第二品。《魏書 卷一百一十三 官氏志九第十九》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廢除假爵,改置開國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襲。開國公為實封,享有食邑,公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常侍、侍郎、上中下三將軍、中大夫等官。開國郡公、開國縣公的封地分別改郡太守、縣令為相。散公為虛爵,無封國、食邑和官屬。非太祖子孫及異姓為王者皆降為公,公降為侯。太和十八年(494年),制定租税分食制,開國公三分食一。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制定的《後職員令》規定開國郡公為第一品,開國縣公、散公為從第一品。自孝明帝、孝莊帝以來,出現了一地累封的現象,內史、相制度漸廢。 北齊爵制基本沿襲北魏、東魏之制。開國公為實封,其中開國郡公為從第一品,開國縣公為第二品,公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常侍、侍郎、上下二將軍、上中二大夫、四令(典書、典祠、學官、典衛令)、四長(陵、廟、食官、廄牧長)、典府丞、執書、謁者、舍人等官。散公為虛爵,其中散郡公為第二品,散縣公為從第二品。《隋書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西魏、北周對爵制進行了大幅改革,廢除了散爵,但開國爵卻走向虛散化,國官大量減省,食邑虛指,只有寄食別地者才享有實封收入。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在開國郡公之上增設國公,國公僅在名義上擁有封國,並無實際封地。 下表列出北朝可考的郡公、縣公、國公。.
北朝開國縣公列表
本列表列出北朝開國縣公名單.
北朝開國郡公列表
本列表列出北朝開國郡公名單。.
隋朝國公列表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國公。總條目見隋朝公爵列表。.
隋朝公爵列表
隋朝前期的爵制基本沿襲北周,分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九等。公爵為從一品,開國置國官,所置國官及其數量因所加散實官不同而不同:.
隋朝開國縣公列表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開國縣公。總條目見隋朝公爵列表。.
隋朝開國郡公列表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開國郡公。總條目見隋朝公爵列表。.
西晋官制
西晋官制,沿用漢朝曹魏,對於之後分裂的中國(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有很大影響。 晋朝以太宰(避諱司馬師、太师改為太宰)、太傅、太保為上公,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與大司马、大将军合稱八公。西晉初年不設丞相、相国,八王之亂時,司马肜、司马颖、司马越、司马睿、司马保担任丞相,司馬倫、司马保先後擔任相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省(尚书台),主持人是录尚书事,稱录公。尚書省正式取代三公成為宰相機關,尚书省有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下設六曹尚书:吏部、三公、客曹、駕部、屯田、度支。之下有尚書郎二十三人,為三十四曹郎。中书省有中書監、中書令統領,其下新设中书侍郎。正式設立门下省,下轄侍中、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 列卿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后三卿、大长秋,均置丞、功曹、主簿等。御史台,由御史中丞负责,属官有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治书侍御史。 西晋爵位分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官阶品、石混用。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制。 西晋兵制,具有中军、外军组织及都督、将领等职务。中央军设立七军五校: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由中领军、中军将军统率;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晋武帝废除地方兵。.
查看 晉朝公爵列表和西晋官制
漢朝公爵列表
汉朝的二十等爵没有公爵,汉朝封为“公”的例外有“二王三恪”制度下的周室后裔和商室后裔,西汉末的王莽,以及东汉初的宗室,东汉末有魏公曹操。新朝封汉朝的诸侯王为公,重要大臣有十一公。.
明朝公爵列表
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功臣則給鐵券,封號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難推誠;餘曰奉天翊運推誠,曰奉天翊衞推誠或曰欽承祖業推誠奉義。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公爵的功臣及外戚。部分公爵死后追赠郡王,见本表“谥号”栏。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縣子、縣男列表。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曹魏公爵列表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封皇子為郡公,皇弟為縣公。黃初三年(222年),進封諸皇子弟為王,定制始封王之庶子封鄉公。公國置相、谒者、友、保、傅、郎中令、中尉、大农、文学、常侍、侍郎等官。 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復五等爵,公爵為最高的一等,官品第一,分郡公、縣公兩級。郡公以郡為國,封國置“相”,相當於郡之太守。縣公之國方七十五里,食邑一千八百戶《晉書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晉文帝為晉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公孚邑萬戶,制度如魏諸王。其餘縣公邑千八百戶,地方七十五里……”,封國的名稱並不一定採用縣名,封國也並未納入到郡縣行政體系中。咸熙元年之制,縣公國置相、典祠令、典书令、典卫令、典礼令等官,车前司马(10人)、旅贲(40人)等吏,國主置妾6人。.
晉朝公國列表
#重定向 晉朝公爵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