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日射量

指数 日射量

日射量是一個用来度量在给定的時間和區域内太陽辐射能量的數值,它通常被表达成每平方公尺太陽辐照的功率(W/m2)或千瓦每平方公尺每天 (kW/(m2·天))。日射量在早上10時到下午2時最強。.

目录

  1. 25 关系: 大韓民國氣象廳太陽位置太陽角度對氣候的影響太陽輻射量土衛六大氣層冰岛的可再生能源火星火星氣候米盧廷·米蘭科維奇輻射驅動力輻照度與太陽有關的條目薩達斯基太陽系外行星分類法HD 108874HD 108874 cHD 28185HD 37124HD 73526 bHD 73526 cWASP-11b/HAT-P-10b波江座εc温度日照時數时钟座ιb2006年3月29日日食

大韓民國氣象廳

大韓民國氣象廳(대한민국 기상청、Kore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KMA),大韓民國環境部下属的一個行政機關,負責氣象及地震、火山有關的觀測、預報和研究等事務。在1990年12月27日,從中央氣象台升格為氣象廳。地址為首爾銅雀區汝矣大方路16巷61。.

查看 日射量和大韓民國氣象廳

太陽位置

太陽位置是從地球表面觀察時,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它是時間和地理位置兩者的函數。當地球繞著太陽運轉一年,太陽似乎相對於在天球上的恆星沿著一條固定的路徑移動,這個路徑稱為黃道。地球自轉導致天空中恆星的運動是相對於觀測者的地理緯度,沿著一定的路徑與方式移動,特定的恆星穿越觀測者的子午線的時間與當地的經度有所關聯。讓一位觀測者找到再給定時間的太陽位置,要經過下列三個步驟 :.

查看 日射量和太陽位置

太陽角度對氣候的影響

太陽角度對氣候的影響,主要在於地球上不同地點所接收到的能量,這是基於不同的地點、日中時間和季節會有不同的陽光入射角,原因是地球公轉和沿着傾斜軸自轉。陽光入射角的季節性變化是因為地球自轉軸的傾斜造成的,這也是造成夏天比冬天溫暖的基本機制。日長的變化是另一個因素 (參見季節)。.

查看 日射量和太陽角度對氣候的影響

太陽輻射量

#重定向 日射量.

查看 日射量和太陽輻射量

土衛六大氣層

土衛六大氣層是太陽系的天然衛星中唯一發展高度完整的衛星大氣層。.

查看 日射量和土衛六大氣層

冰岛的可再生能源

大约81%的冰岛初级能源供应来自国产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广泛的地区建筑供热系统供给暖气。大约85%的冰岛房屋由地热能供暖。 电力生产几乎100%全部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提供,其中70%来自于水力发电,30%来自于地热发电。大多数水力发电厂是属于Landsvirkjun(国家电力公司)的,这是冰岛电力的主要供应商。在2011年,冰島全社會用電量为17,210 GWh。 冰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綠色能源人均生產者和最大的電力人均生產者。.

查看 日射量和冰岛的可再生能源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查看 日射量和火星

火星氣候

火星氣候是數個世紀的科學家感興趣的課題,因為火星是唯一可從地球觀測其表面細節的類地行星。 雖然火星質量只有地球的11%,距離太陽比地球遠50%,兩顆行星的氣候仍有明顯相似之處,例如極冠、季節變化和可觀測的天氣模式,因此吸引了行星科學家和氣候學家持續的研究。雖然火星的氣候類似地球,包括季節和週期性的冰河期,也有重要的差異,如沒有液態水(雖然存在水冰)和低得多的熱慣性。火星大氣層的大氣標高大約是11公里,比地球高60%。氣候和生命現在或過去是否曾經存在於火星上有很大的關聯性,並且因為 NASA 的量測指出火星南極冰蓋的昇華增加,以致一些新聞媒體推測火星正經歷全球暖化的新聞而受到越來越多人感興趣。 早在17世紀早期人類就已使用地球表面的設備研究火星,但直到1960年代中期火星探測才開始對火星近距離觀測。飛掠和環繞探測器在火星大氣層之上觀測,並有數個登陸艇和火星車直接量測取得資料。先進的地球軌道望遠鏡今日仍持續提供一些有用的廣視野觀測以了解大範圍的氣象現象。 第一個火星飛掠任務是1965年的水手4號。快速的二日飛掠任務(1965年7月14至15日)提供了火星氣候有限而粗略的模式。之後的水手6號和水手7號提供了缺少的氣候基本訊息。之後真正取得火星氣候資料是開始於1975年的海盜號計畫和之後計畫,例如極為成功的火星全球探勘者號。 這些觀測工作已經有稱為火星大氣環流模式(Mar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MGCM)的電腦模擬計算輔助。幾個不同的迭代模式增進了火星氣候模式有限度的了解。氣候模式在顯示大氣物理和小於影像解析度的尺度上是受到限制的。它們也可能基於火星大氣機制和受到火星觀測資料品質以及時間和空間密度限制造成的不準確或不切實際假設。.

查看 日射量和火星氣候

米盧廷·米蘭科維奇

米盧廷·米蘭科維奇(Милутин Миланковић,拉丁化:Milutin Milanković,發音:,)是一位塞爾維亞土木工程師、地球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因為冰河時期的研究而聞名;他提出了地球長期氣候變化和地球軌道的周期性變化關係,也就是今日的米蘭科維奇循環。米蘭科維奇提出了地球科學的兩大貢獻。第一個是關於地球日照的學說(Canon of the Earth's Insolation),該學說特別指出了太陽系各行星氣候特徵;第二個貢獻是解釋地球氣候變遷是因為地球和太陽相對位置的變化,這解釋了過去地球冰河時期的發生時間,並可預測地球未來氣候變化。.

查看 日射量和米盧廷·米蘭科維奇

輻射驅動力

輻射驅動力(Radiative forcing)也稱為輻射效應,是指地球吸收的日照(太陽光)能量和輻射回太空的能量之間的差距。一般是以在對流層頂單位面積的能量來計算。正的輻射驅動力表示進入地球的能量較多,會使地球溫度變高,而負的輻射驅動力表示從地球釋放的能量越多,地球的溫度會下降。輻射驅動力的成因包括太陽輻射的變化,以及輻射活性氣體(包括溫室氣體以及氣溶膠)濃度的變化。.

查看 日射量和輻射驅動力

輻照度

在光學裏,輻照度(irradiance)是電磁輻射入射於曲面時每單位面積的功率。輻射出射度(radiant emittance,radiant exitance)是從曲面輻射出的功率每單位面積。採用國際單位制,這些物理量的單位為瓦特每平方米(W/m2),採用CGS單位制,這些物理量的單位為爾格每平方厘米每秒(erg·cm−2·s−1,常用於天文學)。 物理学中,代表单位面积功率的物理量常被稱為強度,但這用法會與輻射強度(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引起混淆。特别在光学和激光物理学中,辐照度也被叫做光强。 輻照度表示各種頻率輻射的總量。物理學者時常也會分開檢驗輻射頻譜的每一單獨頻率。假設對於入射於曲面的輻射做這動作,則稱這輻射為光譜輻照度(spectral irradiance),國際單位制的單位為W/m2。 假設一個點光源均勻地朝著所有方向傳播光波,則輻照度按照平方反比定律遞減。.

查看 日射量和輻照度

與太陽有關的條目

與太陽有關的條目 與太陽有關的條目包括:.

查看 日射量和與太陽有關的條目

薩達斯基太陽系外行星分類法

薩達斯基太陽系外行星分類法(Sudarsky extrasolar planet classification)是一個基於太陽系外行星中的氣體巨行星表面溫度呈現的外觀發展出的的理論分類模型。該模型由天文學家大衛·薩達斯基等人在論文《Albedo and Reflection Spectra of Extrasolar Giant Planets》中首次提出,並在另一篇論文《Theoretical Spectra and Atmospheres of Extrasolar Giant Planets》中擴展其內容。而以上兩篇論文都在直接或間接成功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以前發表。這個模型被廣泛使用以表示太陽系外的氣體巨行星大氣層的多種形式。 在這個分類法中氣體巨行星基於大氣層組成的模式被分成五型(以羅馬數字表示)。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木星和土星屬於本分類法的第一型(Class I)。 本分類法並不適用於氣體巨行星以外的行星,例如類地行星地球、HD 85512 b(3.6倍地球質量)、OGLE-2005-BLG-390Lb(5.5倍地球質量)或巨冰行星天王星(14倍地球質量)和海王星(17倍地球質量)。.

查看 日射量和薩達斯基太陽系外行星分類法

HD 108874

HD 108874是一顆光譜類型 G5V 的黃矮星,位於后髮座。該恆星距離地球約223光年,並且有兩顆軌道共振可能是4:1的太陽系外行星。.

查看 日射量和HD 108874

HD 108874 c

HD 108874 c是一顆發現於2005年的太陽系外行星,位於后髮座。該行星位於母恆星的適居帶範圍之外,因此從母星接受的輻射量只有地球的15.9%。它的質量下限相當於木星,但目前不知道它的軌道傾角,無法得知可能遠大於質量下限的真實質量。它可能是有水蒸氣雲的類木行星,它的表面可能有白色的水蒸氣雲。該行星和母恆星軌道半長軸是2.68 ± 0.25,因此表面溫度可能和地球相當。.

查看 日射量和HD 108874 c

HD 28185

HD 28185是一個與太陽類似的黃矮星,距離地球約138光年,位於波江座。該恆星旁已發現一顆長周期系外行星。.

查看 日射量和HD 28185

HD 37124

HD 37124是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10光年的黄矮星,位于金牛座。截止2005年,已确认有三颗太阳系外行星围绕其运转。这个行星系是仅有的几个含有多颗非热木星行星的行星系之一,而且行星都处于或靠近适居带。此恒星的名称来自于它在亨利·德雷伯星表中的编号。.

查看 日射量和HD 37124

HD 73526 b

HD 73526 b是一個位於船帆座的太陽系外行星,距離母恆星約0.66天文單位。該行星的質量高於木星,屬於氣體巨行星。基於該行星軌道和恆星光度,行星所接收的照射量相當於水星照射量的61%。.

查看 日射量和HD 73526 b

HD 73526 c

HD 73526 c是一個位於船帆座的太陽系外行星,距離母恆星約1.05天文單位。基於它的質量,它屬於氣體巨行星。因為它和母恆星的距離和母恆星光度高於太陽,它接受的照射量是金星的84%。 HD 73526 c 和 HD 73526 b 有 2:1 的軌道共振,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格利澤876的行星格利泽876b和格利泽876c。.

查看 日射量和HD 73526 c

WASP-11b/HAT-P-10b

WASP-11b/HAT-P-10b是一颗于2008年发现的系外行星,发现结果于2008年4月由超级广角行星搜索计划项目的出版物公布,同时公布的发现结果还包括从WASP-6b到WASP-15b的数颗系外行星。不过当时仍缺乏确定行星参数的详细信息,也缺乏行星的坐标。2008年9月26日,匈牙利自动望远镜计划项目在arXiv网站上发布了一篇论文,其中描述了一颗被其命名为HAT-P-10b的行星;同日,超级广角行星搜索计划项目的论文预印本也在了太阳系外行星百科全书网站上,确定了这两颗天体(WASP-11b和HAT-P-10b)实际上是同一颗系外行星。最终两支团队同意使用合并名称命名这颗行星。 该行星是已知所有的凌星行星中日射量第三小的行星(只有格利泽436b和HD 17156b的日射量比之更小)。其表面相对较低的温度使被划为热木星中的pL级别:该级别行星的大气中缺乏巨量的氧化钛和氧化钒,且不存在逆温现象。 而另有一种划分热木星的系统则是基于行星表面的稳定温度和行星的萨夫若诺夫系数,萨夫若诺夫系数被定义为如下形式\textstyle \Theta.

查看 日射量和WASP-11b/HAT-P-10b

波江座εc

波江座ε星c是一颗位于波江座、距离地球约10光年的系外行星。2002年,科学家宣布发现了这颗环绕橙矮星波江座ε星运转的系外行星,但是至今还未得到确认。该行星有可能成为第一颗经确认的日射量接近于海王星的气体巨星。 2002年,爱丽丝·奎伦和斯蒂芬·桑代克通过研究环绕波江座ε星的尘埃盘结构,认为可能存在着波江座ε星c。但是及至2008年8月,该行星的存在还未得到确认。.

查看 日射量和波江座εc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溫度理論上的高極點是「普朗克溫度」,而理論上的低極點則是「絕對零度」。「普朗克溫度」和「絕對零度」都是無法通过有限步骤達到的。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C)、华氏温标(°F) 、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少數幾個分子甚至是一個分子構成的系統,由於缺乏統計的數量要求,是沒有溫度的意義的。 溫度出現在各種自然科學的領域中,包括物理、地質學、化學、大氣科學及生物學等。像在物理中,二物體的熱平衡是由其溫度而決定,溫度也會造成固體的熱漲冷縮,溫度也是熱力學的重要參數之一。在地質學中,岩漿冷卻後形成的火成岩是岩石的三種來源之一,在化學中,溫度會影響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大气层中气体的温度是气温(Atmospheric temperature),是氣象學常用名词。它直接受日射所影響:日射越多,氣温越高。 溫度也會影響生物體內許多的反應,恒温动物會調節自身體溫,若體溫升高即為發熱,是一種醫學症狀。生物體也會感覺溫度的冷熱,但感受到的溫度受風寒效應影響,因此也會和周圍風速有關。.

查看 日射量和温度

日照時數

日照時數或日照期間是一個氣候的指標,在給定的時間(通常是一天或一年)和地球上給定的地點,測量陽光持續的時間,通常會用幾年的平均值呈現。它通常顯示一個地區無雲的期間,不同於日射量是在給定的期間內的來自陽光的總能量。 日照期間通常以每年幾小時,或每一天幾小時(平均值)為單位顯示。第一項顯示與其他位置相比的晴朗時間,而後者可以比較同一地點在不同季節的陽光。另一項常用的措施是觀測並記錄日照時間和白晝時間的百分比。 日照時數對一些旅遊景點,特別是以健康為主的地點,是很重要的資訊。強烈的陽光對人類健康的心理影響也會被考慮,它依然用來促進旅遊的目的。.

查看 日射量和日照時數

时钟座ιb

时钟座ι星b,也被称为HR 810b,是一颗位于时钟座、距离地球约50光年的系外行星。最初的天体测量结果显示该行星的质量约为木星质量的24倍,这使其可能成为一颗褐矮星,后来经过修正的数据显示其质量下限为2.26''M''''J''。时钟座ι星b是发现的首颗处于适居带内的系外行星,同时它也是日射量接近水星的类木行星的原型。.

查看 日射量和时钟座ιb

2006年3月29日日食

2006年3月2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6年3月29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巴西、加纳、科特迪瓦、贝宁、多哥、奈及利亞、尼日尔、乍得、利比亚、埃及、希腊、土耳其、格鲁吉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日偏食則覆蓋了西至南美洲東部、東至东亚中西部、北至北冰洋、南至南部非洲的廣大地區。多國科學家均對此次日全食做了觀測研究,全食帶經過的許多國家也都出現了遊客高峰,其中少數國家,例如利比亚,還一度改變了原先遊客稀少的局面。.

查看 日射量和2006年3月29日日食

亦称为 日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