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郑市

指数 新郑市

新郑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郑州地级市代管。新郑位于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南部,为河南省18个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 1994年5月16日撤“新郑县”建市。全市总面积87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9个镇、3个乡。总人口60万人。新郑为中国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各县(市)的第四位,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六十四位,2016年居第58位,2014至2016年连续3年位居河南县(市)经济第一位。2009年,新郑市GDP总量3,276,264万元(折合479,617万美元),人均GDP为52,434元(合7,676美元),市政府驻新华路街道。.

192 关系: 劉忠 (延綏巡撫)劉國良劉積學劉靖县级市华阳卧佛寺塔印段南泉普願司隸校尉部双洎河后周庆陵后周皇陵后周顺陵吕盖姬水孟庄站岳钟琪岳文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政治人物列表中國陶瓷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中国百强县中国青铜时代中国首都中牟县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人口排名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东汉行政区划七里河 (郑州)世界大桥列表三国行政区划平原君京广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仓颉张万公张良張姓开封市豫剧团开封地区彝器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刘聪...刘正威嵩陵呂公著和元化唐式遵冉姓凤台寺塔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公子瑕 (郑国)共叔段共叔段之亂具茨山前226年前375年前715年国家卫生城市石歪膊矿区办事处 (新密市)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禹州 (古代)禹州市秦始皇秦孝公秦灭六国之战秦飞秦朝行政区划第一屆國民大會河南省代表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城回族区羽颉省直管县田午申國熊儿河白居易白红战白焯白書田隋朝行政区划韩国 (战国)韩非韓康子韓哀侯韓王安韓滅鄭之戰華國青铜时代顏鯨颍顺州風后裴李崗文化西汉行政区划高尚賢高錫綬高拱魏襄王许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华民国政党领袖列表谢庄站豫中会战豫湘桂会战賈昌齡越戲方黄帝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之丘龍姓龙湖镇 (新郑市)胡國 (姬姓)郭店镇郑县 (中华民国)郑姓郑州市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国 (消歧义)郑韩故城郑港郑新快速通道赵国閻炘薛店站钧州鄭桓公鄶國鄒鳴鶴长平之战长葛市良霄苑陵县老观寨水库連戰陽翟陈国李原李诫 (北宋)李诫墓杨沛桧国楚国楚肅王楚漢之際諸侯疆域欧阳修武姜河南历史河南博物院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河南省河南省博物馆旧址河南省高等学校列表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洧上之戰淅川县清光緒十二年丙戌科貢士進士列表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貢士進士列表清潩河清朝解元列表清明明朝吏部尚書明朝解元列表春秋时期新郑东站新郑站新郑黄帝故里景区新郑机场站新鄭戰鬥扁鹊曹魏曹魏行政區劃曾公亮晋国晋悼公晋景公107国道2014年11月中国大陆2014年8月中国大陆 扩展索引 (142 更多) »

劉忠 (延綏巡撫)

刘忠(),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濮州(今山東省濮陽)人,明朝政治人物。 天順七年,授監察御史。后授河南新鄭縣知縣,此後在任監察御史,出按浙江。成化十六年,再任監察御史,后任台州府知府。成化十九年,任山西布政使左參政。弘治元年,任四川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弘治三年,改山西左布政使。弘治三年,任右副都御史、延綏巡撫。.

新!!: 新郑市和劉忠 (延綏巡撫) · 查看更多 »

劉國良

劉國良,河南省開封府新鄭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緒乙未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42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新!!: 新郑市和劉國良 · 查看更多 »

劉積學

刘积学(),号群士(自传中又号群式),河南省新蔡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新郑市和劉積學 · 查看更多 »

劉靖

劉靖,中國清朝官員,河南許州(一作新鄭)人。 劉靖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副貢。於乾隆二年(1737年)接替秦士望,擔任台灣府彰化縣知縣。管轄約今台灣中西部區域。.

新!!: 新郑市和劉靖 · 查看更多 »

县级市

县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单位,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县级行政区——市(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指的“不设区的市(即不设市辖区的市)”(略有差别,详情见下),县级市为省、自治区所设地方行政单位;作为区划术语,“县级市”自1983年开始正式固定下来。中国大陆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

新!!: 新郑市和县级市 · 查看更多 »

华阳

华阳,中国地名,因为在华山之南而得名。相当于今天陕西省秦岭以南、四川省、重庆市、和云南省、贵州省一带。 《书经·禹贡》记载“华阳黑水惟梁州”。东晋常璩所撰写的《华阳国志》,就是记载华阳地区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北有华阳城,参见華國。历史上还有很多地方设置華陽縣。.

新!!: 新郑市和华阳 · 查看更多 »

卧佛寺塔

卧佛寺塔是中国河南省新郑市的一座古塔,位于市西关卧佛寺旧址,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新!!: 新郑市和卧佛寺塔 · 查看更多 »

印段

印段,'''姬'''姓,'''印'''氏,名段,字子石,谥号献,是子张的儿子,郑国的卿。.

新!!: 新郑市和印段 · 查看更多 »

南泉普願

南泉普願禪師(西元748年-834年), 唐代著名禪宗大師,洪州宗馬祖道一大師法嗣。.

新!!: 新郑市和南泉普願 · 查看更多 »

司隸校尉部

司隸校尉部,始設於漢朝,其行政長官為司隸校尉,西漢時為朝廷的監察官,為中央地區的警備司令和民政長官,職責原本在於監督朝內的大臣與皇親國戚,西漢末年兼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河東、河南、河內和弘農等七個郡的官員。東漢時,司隸校尉部成為正式行政區,司隸校尉成為一級地方行政長官,並列為東漢十三州之一。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後省,其屬郡歸屬雍州、冀州和豫州。.

新!!: 新郑市和司隸校尉部 · 查看更多 »

双洎河

双洎河,位于河南省中部,是贾鲁河右岸支流。古称洧水,因上游有洧、溱双源汇流,明代称之为“双洎河”。双洎河主源为洧河,发源于登封、巩义、新密三市交界的五指岭南侧,屈曲南流至登封市唐庄乡玉台村转向东,入新密市李湾水库,出库后东南流至新密市曲梁镇交流寨左汇溱河后始称“双洎河”,双洎河东南流经新郑市,长葛市北部,沿长葛市与尉氏县边界,进入鄢陵县,横穿鄢陵县北部后向东流入扶沟县,于扶沟县曹里乡摆渡口村北注入贾鲁河。全长153.9公里,流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89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44亿立方米。.

新!!: 新郑市和双洎河 · 查看更多 »

后周庆陵

庆陵,是五代十国后周第二代皇帝世宗柴荣之墓。 位于中国河南省新郑市北约十八公里郭店北约半公里的陵上村西,为封土陵冢。冢高约20米,周长约105米。明朝初年对庆陵进行大规模的修建,陵园平面正方形,边长约200米,面积约4公顷,四周砖墙高约2米,陵园南大门高约4米,宽约3米,其左右各有一小门。神道宽3米,长80米,为铺砖甬道。祭坛砖砌,呈方形,高约1米,附近有石碑44座,碑文均为赞颂周世宗功业之词。四周有古柏环绕。.

新!!: 新郑市和后周庆陵 · 查看更多 »

后周皇陵

后周皇陵位于中国河南省新郑市北约十八公里郭店附近,为后周皇陵遗址。现存陵墓四座,即嵩陵、庆陵、顺陵和懿陵。 嵩陵,后周太祖郭威墓,在郭店南约一公里的周庄村,冢高约19米,周长约103米。墓葬规模较小,仅石碑一座。无石雕俑群。 庆陵,后周世宗柴荣墓,在郭店北约半公里的陵上村西,冢高约20米,周长约105米。陵园平面正方形,边长约200米,面积约4公顷,四周砖墙高约2米,陵园南大门高约4米,宽约3米,其左右各有一小门。神道宽3米,长80米。祭坛砖砌,呈方形,高约1米,附近有石碑44座。 顺陵,后周恭帝柴宗训墓,在陵上村东北约200米处,冢高约4米,周长约40米。陵墓除封土外,无其他地面建筑。 懿陵,后周世宗宣懿皇后符氏墓,在陵上村内,冢高约3米,周长约30米。其形制与顺陵相同。.

新!!: 新郑市和后周皇陵 · 查看更多 »

后周顺陵

顺陵,是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墓。显德七年(960年),周恭帝禅位於宋太祖赵匡胤,周恭帝被降封为郑王,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周恭帝死后从湖北房山归葬其父陵旁。 顺陵位于中国河南省新郑市北约十八公里郭店北约半公里的陵上村东北约200米处,冢高约4米,周长约40米。陵墓除封土外,无其他地面建筑。实际和周世宗的庆陵为同一陵园。.

新!!: 新郑市和后周顺陵 · 查看更多 »

吕盖

吕盖,字君上,河南郡菀陵县(今河南省新郑市)人,东汉司徒。 吕盖官至光禄勋。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十一月初八,代刘方为司徒,吕盖为人正直,太尉张酺在朝堂之上失态,公然斥责司隶校尉,吕盖奏劾张酺位居三公而大失礼仪,张酺于是被免官。永元十三年(101年)十一月廿六日,司徒吕盖因年老患病致仕。.

新!!: 新郑市和吕盖 · 查看更多 »

姬水

姬水,今地不詳,是传说中轩辕黄帝的成长地之一。傳説中黃帝及炎帝皆為少典及有蟜氏所生,而黃帝就在姬水長大,炎帝在姜水長大,於是兩人部落風俗不同,更有說黃帝後裔亦因姬水而姓姬姓。.

新!!: 新郑市和姬水 · 查看更多 »

孟庄站

孟庄站是部分運營中郑许/郑机城际铁路的中间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孟庄镇,车站隶属于郑州铁路局。孟莊站位處郑州航空港区,紧靠四港联动大道。本站采用下进下出的旅客流线模式。该站設有2台2线客运车场,站房面积達2000平方米;站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站房主体东西向布置,分别设有东、西两个站前广场,其中东广场为主要的进站方向。 孟莊站前广场中部为人行集散广场,四周布置社会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公交车停车站等交通配套设施,鄭州地鐵2號線在此交会。.

新!!: 新郑市和孟庄站 · 查看更多 »

岳钟琪

岳鍾琪(),字東美,號容齋,諡襄勤,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肅臨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将領,累官拜陝甘總督,屡平边地叛變,著作《姜園集》、《蛩吟集》等。 曾靜向他進言反清,而岳上奏於雍正帝,引發了呂留良案,但雍正已對他起疑,後下獄險死。乾隆時復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讚为「三朝武臣巨擘」。.

新!!: 新郑市和岳钟琪 · 查看更多 »

岳文海

岳文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新郑市和岳文海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列表

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划定,要考虑地形、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等因素,以及城市各项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城市近郊的一些建成地段,尽管未同中心城区联成一片,但同中心城区的联系十分密切,已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可视作城市建成区。城市建成区在单核心城市和一城多镇有不同的反映。在单核心城市,建成区是一个实际开发建设起来的集中连片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以及分散的若干个已经成片开发建设起来,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对一城多镇来说,建成区就由几个连片开发建设起来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所组成。划分城市建成区可以反映一定时间阶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和实际使用情况,为分析研究用地现状,合理利用建成区的土地和规划城市建设发展用地提供基础。.

新!!: 新郑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列表

本表所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按行政区类型分为直轄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包括副省级市)和縣級市。.

新!!: 新郑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政治人物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政治人物列表,本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自杀而当场或稍后身亡的官员或政治人物,自杀未遂者不在本类收录范围内,收录的对象以曾经有事迹与作品而广泛知名、曾与某重大事件密切相关而广泛知名、死亡事件本身被广泛知名、被媒体广泛报导或史书有载为主,时间地点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主。.

新!!: 新郑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政治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经历了数千年的技术革新,发展出唐三彩、白瓷、青瓷、青花瓷、五彩等种类繁多的陶瓷工艺。英语中的“China”一词除了指的是中國,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由此也可看出中国与陶瓷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国瓷器不仅在古代宫廷中大量被使用,從東南沿海裡發現的南宋古沈船中,可以發現當時已經陶瓷器已被作為主要贸易品之一,並出口至亚洲、伊斯兰文化圈、以及欧洲各国,其对中国的象征意义,可与丝绸齐名。中国陶瓷的工艺也在悠久的国际贸易中逐渐转播到全球各地,对世界陶瓷生产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 新郑市和中國陶瓷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新郑市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8年开始,依据《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由中国国家旅游局进行评选的城市称号。 截至2010年,共339座城市获此荣誉(其中八座城市后撤市设区)。 2009年,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暂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评选活动。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文,正式取消了优秀旅游城市的评选。.

新!!: 新郑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以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列表:.

新!!: 新郑市和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百强县

中国百强县或“中国百强县(市)”,是对现行中国县级行政区域以县份、县级市与旗为主,包括部分市辖区的综合评价,早期曾有多家机构组织过评价,但影响最大的分别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组织的评估。国家统计局仅2004年、2005年组织过二次评估,其后终止。《中国县域经济网》(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自2000年开始至今,每年组织一次,截至2010年共发布过10次评估报告,但其公正性存在诸多疑点,随媒体暴露渐渐淡出。.

新!!: 新郑市和中国百强县 · 查看更多 »

中国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器时代跨越夏、商、周三代。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是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 。河南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二里头文化的三期至四期(前1590年~前1300年),已属青铜时代,所以中国青铜器时代始于前1590年。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有着发达的青铜文明。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分法认为属于奴隶制国家,有争议),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新!!: 新郑市和中国青铜时代 · 查看更多 »

中国首都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經成为過中国的首都,也有更多的城市曾经成为中国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

新!!: 新郑市和中国首都 · 查看更多 »

中牟县

中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中部,是郑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中牟县位于黄河南岸;东南与尉氏县接壤,西南与新郑市毗邻,西连郑州市城区,北与原阳县交界,东连开封市城区与开封县。中牟为中国古代美男子潘安故里。 中牟县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2009年GDP总量为2,225,828万元(折合325,842万美元),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各县(市)居河南县(市)第十二位,人均GDP为32,890元(合4,815美元),居第十八位。.

新!!: 新郑市和中牟县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人口排名

本列表記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城市的常住人口排名,包含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資料主要依據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辖城镇人口在31.2万以上的地级和县级市总共有380个(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其频率分布如下表。.

新!!: 新郑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人口排名 · 查看更多 »

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

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是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黃帝之功績,並表達對民族遠祖之崇敬,於民國紀元二十四年(1935年)將清明節訂為「民族掃墓節」。.

新!!: 新郑市和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 · 查看更多 »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新!!: 新郑市和东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七里河 (郑州)

七里河是淮河的支流,河流全长约为63.8公里,流域面积达741平方千米。七里河发源自新郑市郭店镇半坡桥村,向北经龙湖镇的罗垌村、林锦店村,到管城区十八里河镇苏庄和大姚庄,汇入十八里河后流入中牟县境,在白沙镇后潘庄流入贾鲁河。.

新!!: 新郑市和七里河 (郑州) · 查看更多 »

世界大桥列表

世界大桥列表列出世界各國長度超過的橋樑。列表中收录的,尤其是很多排名靠前的桥梁属于高架桥的范畴。 目前並沒有一种统一的方法來測量橋樑的全長,列表中的數據,有些是按桥梁连续悬空部分(地面或水面以上)的总长度来测量,有些是從上橋的坡道一路測量到出口處的下坡終點,還有些則是指橋樑所跨過的兩岸距離,另外也有把所有與該橋樑有關的建築物都計入長度的例子。因此,不建议藉此列表來對橋樑做長度的排名,畢竟,有一部分数据并不精确,也可能是由估計得出。 京滬高速铁路丹昆特大橋,長度達,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桥梁,於2011年6月通車啟用。.

新!!: 新郑市和世界大桥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新!!: 新郑市和三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平原君

平原君,嬴姓,趙氏,名胜(?),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的弟弟,是東周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任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於養士而聞名。和齊國孟尝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无忌、楚國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司馬遷著《史記》,將平原君與虞卿合立《平原君虞卿列傳》,此外,《趙世家》、《魏公子列傳》、《范睢蔡澤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等亦散記有其事蹟。.

新!!: 新郑市和平原君 · 查看更多 »

京广高速铁路

京广高速铁路是中國一條营运中的高速铁路。該線始于北京西站,途經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地,到達广州南站,全長2,118公里,為目前中國線路里程最長、經過省份最多的南北向高速鐵路,也是当今世界上营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行车时间最快约为8小时03分钟(北京西-广州南)、3小时43分钟(武汉-广州南)。线路南端与广深港高速铁路相连,构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规划的“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中北京至香港的客运专线,全長2360公里。 建造工程于2005年开始,全线分为三段建设。南段的武广高速鐵路于2009年12月26日率先通车运营。中段的石武客運專線以郑州东站为界分为两部分,郑州至武汉段于2012年9月28日通车运营,而石家庄至郑州段则与北段的京石客运专线一同在2012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總投資額共計2772.3亿元。.

新!!: 新郑市和京广高速铁路 · 查看更多 »

京港澳高速公路

北京-港澳高速公路(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网編碼G4),北起北京,南抵香港、澳门,途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贯穿中国南北,全长约2,283公里。穿越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鹤壁、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孝感、武汉、咸宁、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韶关、清远、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主要城市。其中北京-广州段是亞洲公路1號線的一部分。广州大和立交-火村立交是亞洲公路374號線的一部分。京港澳高速公路待港珠澳大橋全线通车后才全线通车。.

新!!: 新郑市和京港澳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仓颉

仓颉是中国神話人物,相传为黄帝史官、以及漢字的創造者,俗稱倉頡先師 、倉頡聖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右史倉聖人或倉頡至聖。传说生有“双瞳四目”。.

新!!: 新郑市和仓颉 · 查看更多 »

张万公

张万公,字良辅。金朝东平府东阿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张弥学之子。 张万公幼聪颖,好读书。完颜亮正隆二年(1157年)进士。任新郑主簿。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年),为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辰渌盐副使。历任长山(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北)令、尚书省令史、尚书右司员外郎、刑部侍郎。因为上书言事忤旨,除彰国军节节度使。金章宗即位,选为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路提刑使。因治绩升御史中丞。明昌二年(1191年)拜参知政事。明昌四年(1193年),请归养老母,任知东平府事兼山东东路安抚使。时山东连年旱蝗灾,沂州、密州、莱州、莒州、潍州五州尤甚。奏请将盐引赴山东五州给卖,再许以纳粮易换,以减轻五州灾情。改知河中府事,任上有政绩。后拜平章政事,封寿国公。张万公反对括田增税来扰民,张万公主张:“动无论如何也不如静。”婉言谏阻皇帝春季狩猎,金章宗听了虽面带不悦,但还是取消了狩猎的打算。泰和三年(1203年),致仕。泰和六年(1206年),复起判济南府,安抚山东便宜事。张万公为人淳厚,刚毅正直,典章文物,多所裁正。泰和七年(1207年)去世,追赠仪同三司,谥号文贞。《中州集》卷九录其诗一首,《金文最》卷90收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金史》卷九五、《大金国志》卷二八、元好问《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

新!!: 新郑市和张万公 · 查看更多 »

张良

张良,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今河南许昌)人,生于新郑。出身戰國韓國門閥,祖父張開地與父親張平,作了五任韓王的相國,即所謂五世相韓,韓國被秦朝滅亡後,曾暗殺秦始皇失敗,後成為汉高祖劉邦的谋臣,是汉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漢初三傑。.

新!!: 新郑市和张良 · 查看更多 »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新!!: 新郑市和張姓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豫剧团

开封市豫剧团是1970年由开封市剧一团(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底的开封国民大戏院,1956年6月更名为市剧一团)与开封市豫剧二团(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3月的和平剧团)合并组建而成的。主要演奏人员有王秀兰、唐喜成、李志贞、李耀卿、宋桂玲、王敬先、王素君、关灵凤、侯秀真、高兴旺、张子林、孙映雪、陈德州、苏芝兰、杨兰春、王鸿雁等人。开封豫剧团与河南矛盾集团实现“文企联姻”。.

新!!: 新郑市和开封市豫剧团 · 查看更多 »

开封地区

开封地区,是已经撤销的地区,在今河南省境内。.

新!!: 新郑市和开封地区 · 查看更多 »

彝器

彝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祭器。后来彝器成了中国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泛称。.

新!!: 新郑市和彝器 · 查看更多 »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是2001年创建的位于河南新郑市的一所高级中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省校合作协议中的重点项目,属于宇华教育集团旗下的民办中学,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先进办学单位和中国百强中学。学校毗邻新郑国际机场,占地218亩,建筑面积9万平米;现有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500余人。.

新!!: 新郑市和北大附中河南分校 · 查看更多 »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南海學園內,是中華民國除國立故宮博物院外另一個以展示中國歷史爲主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恢復成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博物馆的部分文物来自原河南博物馆(即今河南博物院)。.

新!!: 新郑市和國立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隨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再度導致時局動盪,1948年11月10日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決定遷往臺灣,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4,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則每3個月定期更換。.

新!!: 新郑市和國立故宮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刘聪

漢昭武帝刘聪(),字玄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赵国君。汉光文帝劉淵第四子,母张夫人。劉聰學習漢人典籍,深受漢化。執政時期先後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並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覆滅西晉政權並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時大行殺戮,又寵信宦官和靳準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於朝政,只顧情色享樂。其執政末期甚至出現「三--並立」的情況。.

新!!: 新郑市和刘聪 · 查看更多 »

刘正威

刘正威(),河南新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就读于开封市高级中学,后供职于第二机械工业部。1980年,任中共河南省南阳地委副书记、书记。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1987年,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次年升任省委书记。1993年,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3年,任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因病于2012年7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妻子閻健宏(1932年-1995年1月16日)因貪污受賄被判處死刑,在1995年1月16日在贵阳市被執行枪决。閻健宏曾任贵州省计划委员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贵州省政协原常委、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正廳級)。.

新!!: 新郑市和刘正威 · 查看更多 »

嵩陵

嵩陵是五代十国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的陵墓,位于中国河南省新郑市北约十八公里郭店南约一公里的周庄村,冢高约19米,周长约103米。墓葬规模较小,仅石碑一座。无石雕俑群。 郭威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驾崩,四月十二葬於嵩陵。嵩陵为封土陵冢,与周世宗庆陵、周恭帝顺陵并立,构成了后周皇陵。遵照周太祖的遗言,陵园规制简约,只有石柱、石人、石兽,不修下宫。.

新!!: 新郑市和嵩陵 · 查看更多 »

呂公著

呂公著(),字晦叔,谥正献,壽州下蔡(今壽縣,另說鳳臺縣)人,祖籍萊州(今屬山東)。北宋大臣,曾任尚书省仆射,兼中书省侍郎,曾為帝師。.

新!!: 新郑市和呂公著 · 查看更多 »

和元化

和羱化。山西臨川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清顺治三年进士,授新鄭縣知县。.

新!!: 新郑市和和元化 · 查看更多 »

唐式遵

唐式遵()字子晋,四川省仁寿县镇子场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四川近现代人物传(二),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第148-150页四川省志: 人物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98页.

新!!: 新郑市和唐式遵 · 查看更多 »

冉姓

冉,中文姓氏。百家姓第301位。.

新!!: 新郑市和冉姓 · 查看更多 »

凤台寺塔

凤台寺塔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城南,1986年被列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台寺早已被毁,现仅存塔。塔建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以前,为密檐式砖塔,空心,平面呈六角形,共九层,高19.1米。第一层塔身较高,东面辟门,塔内壁凹砌踏龛,可登至第八层。.

新!!: 新郑市和凤台寺塔 · 查看更多 »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在进行的一项便民工作,旨在建立一个方便市民在不同城市间凭借统一标准的“一卡通”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进行其他异地消费的平台。该平台于2012年7月27日在首批城市正式开通,截至2017年底已經覆盖七批共80个中国城市。.

新!!: 新郑市和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 · 查看更多 »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每个年度举行的在全中国范围内评选当年重大考古发现的一项活动,始于1990年。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发掘内容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为中国考古学科提供新的内容信息及新的认识。.

新!!: 新郑市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查看更多 »

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

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是2010年10月起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级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

新!!: 新郑市和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 · 查看更多 »

公子瑕 (郑国)

公子瑕(),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子,父亲郑文公,母苏女,同母弟子俞弥。 郑国泄驾讨厌公子瑕,郑文公也讨厌他,前629年,公子瑕出奔楚国 。前627年,楚国令尹子上率军带公子瑕到国君。在新郑的桔秩之门攻城,公子瑕的战车在周氏池塘中翻倒,外仆髡抓住了他献给郑穆公。郑文公夫人把他敛葬在郐城下。.

新!!: 新郑市和公子瑕 (郑国) · 查看更多 »

共叔段

共叔段,中国春秋时代郑武公的儿子,姬姓,名段。郑庄公的同母弟,封於京邑(今河南滎陽),故稱大叔(太叔)。世稱京城大叔。段一度與母親武姜合謀造反,被鄭莊公擊敗,史稱鄭伯克段。《左传》称段逃到共(今河南輝縣),故記为共叔段。《公羊传》和《穀梁传》称段在鄢城被郑庄公杀死。.

新!!: 新郑市和共叔段 · 查看更多 »

共叔段之亂

共叔段之乱,《春秋》称之为鄭伯克段--鄢。发生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郑莊公廿二年),是春秋初年在郑国国内发生的一场内乱。.

新!!: 新郑市和共叔段之亂 · 查看更多 »

具茨山

具茨山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系伏牛山系嵩山余脉,东西走向,横亘在禹州市、新郑市、新密市三市交界处,其中80%在新郑市境内,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40余公里,主峰风后岭海拔1160米。.

新!!: 新郑市和具茨山 · 查看更多 »

前226年

中国.

新!!: 新郑市和前226年 · 查看更多 »

前375年

没有描述。

新!!: 新郑市和前375年 · 查看更多 »

前715年

----.

新!!: 新郑市和前715年 · 查看更多 »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考核组验收鉴定,而评选出的卫生优秀城市。 截至2009年12月,全国爱卫会已经命名118个国家卫生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6。 此外,全国还命名了28个国家卫生区,377个国家卫生县(镇)。.

新!!: 新郑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 查看更多 »

石歪膊

石歪膊,里籍不详,明朝川鄂荆襄流民起义领袖。 成化元年(1465年),石歪膊、河南新郑人李原与刘通、石和尚、刘长子在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房县(今湖北省房县)率荆襄(江陵、襄阳)流民起义,拥刘通为汉王,以石和尚为谋主,刘长子、苗龙、苗虎为羽翼。成化二年(1466年)闰三月,刘通在南漳(今湖北襄阳市西南)被俘遇害。石和尚和刘长子率部转攻四川东部,十月,刘长子绑缚着石和尚请降。李原、石歪膊,逃至内乡、房县。成化六年(1470年),李原纠合余党小王洪、石歪膊往来南漳、内乡、渭南之间,再次聚集流民起事,自称太平王,立“一条蛇”“坐山虎”等号,官军屡捕不获,荆州、襄阳、南阳为之骚然。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李原、石歪膊在竹山战败,被俘杀。.

新!!: 新郑市和石歪膊 · 查看更多 »

矿区办事处 (新密市)

矿区办事处,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矿区办事处辖区主要集中于新密市城区南部,分散于三市十一个乡镇办。管辖范围涉及郑州市五市一区(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巩义市、荥阳市、二七区),服务居民8万余人。现有居委会18个,其中新密市境内14个,新郑市境内2个,登封市境内2个。.

新!!: 新郑市和矿区办事处 (新密市) · 查看更多 »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原称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参加展览的珍贵文物,其涵盖的内容随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几次修订有所变化。根据上述法规,所有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新!!: 新郑市和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 查看更多 »

禹州 (古代)

禹州,明朝时设置的州。 万历三年(1575年),因避明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置,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禹州市、新郑市地。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此州后,杀明宗室徽王。产瓷器。清朝时,不辖县。1913年降为县。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许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郑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禹州市 Category:新密市 Category:1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新郑市和禹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禹州市

禹州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许昌地级市代管。夏朝建都于禹州,大禹封国于禹州,夏启即位于禹州,禹州因大禹而得名。禹州市禹王大道与画圣路交汇处有一座高大的手拿石耜的大禹石雕像,便是“大禹像”,为如今禹州的标志性雕像。全市城镇化率45.25%,供水、供气、供暖覆盖率分别为95%、80%、55%,绿地率34%;森林覆盖率27.6%,林木覆盖率40.2%,绿化覆盖率41%。 地理上,禹州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市西北部,北距郑州80公里,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禹州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前列,2015年禹州市GDP总量5,123,810万元。禹州全市辖4个街道、19个镇、3个乡、2个管委会。市政府驻颍川街道。 禹州最著名的特产为神垕镇的钧瓷,北宋时期与汝、官、哥、定瓷一起称为五大名瓷。禹州还是历史上中药材主要集散地,据称唐代药王孙思邈曾长期在此行医。另外,禹州还是河南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 198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08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2015年先后荣膺“中国中原瓷都”“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称号,2017年被正式命名“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被全国爱卫办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新!!: 新郑市和禹州市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新!!: 新郑市和秦始皇 · 查看更多 »

秦孝公

孝公(),《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献公之子,西元前361年-西元前338年在位,共24年。 秦孝公在位期间致力于恢复秦穆公时的霸业,他因此颁布著名的求贤令,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将秦国改造成为富裕强大之国,为秦国将来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新!!: 新郑市和秦孝公 · 查看更多 »

秦灭六国之战

-- 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国進行消灭山東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前235年攻打趙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歷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新!!: 新郑市和秦灭六国之战 · 查看更多 »

秦飞

飞(),河南新郑人,汉族,无党派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地区代表。 2018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新!!: 新郑市和秦飞 · 查看更多 »

秦朝行政区划

朝自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建立秦王朝以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廢除諸侯;行政區域管理上推行單一郡縣制,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南併五嶺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陰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隴蜀,東至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

新!!: 新郑市和秦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第一屆國民大會河南省代表

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於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應選3045席實選2961席,隨國民政府遷台者一直沒有進行改選,許多代表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

新!!: 新郑市和第一屆國民大會河南省代表 · 查看更多 »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6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518处。2002年11月22日增補里耶古城遺址;2003年3月2日增補阿爾寨石窟;2003年4月3日增補焦裕祿烈士墓。.

新!!: 新郑市和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管城回族区

管城回族区是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郑州市东南部,东临中牟县,南连新郑市,北与金水区相接,西接二七区,是老城区、商代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所在地,历史氛围浓厚。面积143平方千米,总人口为645888人。.

新!!: 新郑市和管城回族区 · 查看更多 »

羽颉

羽颉,春秋时期郑国的马师,父亲公孙申,祖父公子挥、曾祖父郑穆公。 前543年,良霄(伯有)作乱,七月廿四,从墓门的排水洞进入新郑,通过马师颉在襄库得到皮甲装备士兵,攻打旧北门。结果良霄失败,死在卖羊的集市。羽颉逃到晋国,为任地大夫。与乐成辅佐赵文子(赵武),建议赵文子攻打郑国,赵武没有同意。子皮以公孫鉏接替羽颉为马师。.

新!!: 新郑市和羽颉 · 查看更多 »

省直管县

省直管县,是省直接管理县的概念简称,也就是省级行政区直接管理县级行政区,是指由省、自治区政府直接管理县级行政单位的各项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大陆应当实行“省级、县级和乡级”三级行政区划。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的通知》。1983年2月,中央又发出《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市管县”体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就是在省、县之间增加一级政区(地级行政区),实行四级制。这就使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建制层次形成了三级和四级并存的体制。现时的行政区划中,除4个直辖市外,普遍省区的县级行政区由地级行政区管辖和领导,县级行政区实际属于地方三级行政区域。 “省直管县”与“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的概念有所分別。“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指直接由省级政府管辖和领导的县级行政区,如海南省的各县和县级市、湖北省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河南省的济源市、新疆的9个由自治区和新疆兵团双重领导的县级市等。而“省直管县”则指原来由地级政府领导或代管的县级行政单位,改由省直接管理其大部份事务。主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从管理体制上对县域经济“松绑”,实行“扩权强县”直至“省直管县”。.

新!!: 新郑市和省直管县 · 查看更多 »

田午

午(),戰國人,生於齊康公五年,田氏代齐以後的第三位齊國國君,當時稱「陳侯午」(上陈下土),《竹書紀年》作田侯午,《史記》等後世史料作田齊桓公,完整諡號為「孝武桓公」、「田齐桓公」,單字謚號為「桓公」,因與“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齊的齊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稱「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 田齊桓公本名「田午」,太公和與孝大(太)妃之子,史載他「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意思是說他殺了兄長田剡而自立。在位時曾創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人才薈萃,彬彬大盛,齊宣王時規模達到鼎盛。 相傳名醫扁鵲曾為他看病,在起病由輕到重衍變時連勸了三次,田午因為諱疾忌醫而不聽,後來扁鵲再來時,現其已病入膏肓,無法醫療;扁鵲只得轉身而退,並連夜逃往秦國,不久田午就病發而去世了。《韓非子·喻老》有“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因桓公午曾迁都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以按當時的習慣又稱齊國為蔡國(蔡國原為姬姓封國,當時已經滅亡),所以齊桓公又稱蔡桓公。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而又稱梁惠王,韓哀侯滅鄭國後遷都於鄭(今河南新鄭)而韓國又稱鄭國,這些都是同樣的例子。.

新!!: 新郑市和田午 · 查看更多 »

申國

申国是周代的一个诸侯国,姜姓,封爵为伯爵。申国為申伯在謝國舊地所建。春秋初期为楚文王吞并,其地被楚国设置为县。.

新!!: 新郑市和申國 · 查看更多 »

熊儿河

儿河是淮河的支流,全长约21.4公里,流域面积达777平方千米。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字为熊儿的人,治理这条河流,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取名熊儿河。熊儿河发源于郑州市区西南部和新郑市交接带的铁三官庙。呈西南——东北流向,经潘家村过郑州南部再向东与七里河交汇,接东风渠。.

新!!: 新郑市和熊儿河 · 查看更多 »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唐宣宗稱之為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天上謫仙人轉尊稱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新!!: 新郑市和白居易 · 查看更多 »

白红战

白红战(),河南新郑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河南地区代表。 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3月,任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3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新!!: 新郑市和白红战 · 查看更多 »

白焯

白焯,河南省開封府新鄭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緒丙戌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42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新!!: 新郑市和白焯 · 查看更多 »

白書田

白書田,河南新郑人,清朝政治人物。增贡出身。 嘉庆十三年(1808年),擔任清朝廣州府新安縣知縣。后由鄭域輪接任。.

新!!: 新郑市和白書田 · 查看更多 »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新!!: 新郑市和隋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韩国 (战国)

韓國是中國战国七雄之一,也作乾国,出自晉國宗室,姬姓。後世历史學家將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平陽(今山西临汾),灭郑国后则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新!!: 新郑市和韩国 (战国) · 查看更多 »

韩非

韓非(約),生活於戰國末期時期的韓國(今屬河南省新鄭市)的思想家,為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認為應該要「法」、「術」、「勢」三者並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韓非出身韓國公族,與李斯均是荀子學生,後因其學識淵博,被秦始皇召喚入秦,正欲重用,卻遭到妒忌的同窗李斯害死,在韓非死後,秦始皇在韓非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統一六國的帝業。 韓非其學出於荀子,源於儒家,而成為法家,又推究老子思想,歸本於道家。司馬遷指出韓非喜好「刑名法術」且歸本於道家的「黃老之學」,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統治理論。《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

新!!: 新郑市和韩非 · 查看更多 »

韓康子

韓康子,姬姓,韓氏,名虎,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韓氏世族的領袖,韓莊子之子。曾與魏桓子、趙襄子合滅了晉國執政智伯。.

新!!: 新郑市和韓康子 · 查看更多 »

韓哀侯

韓哀侯(),名字不詳,戰國時期韓國君主。 哀侯元年(前376年)韓、魏、趙將晉靖公廢為平民,將其食邑均分,晉國絕祀。次年韓滅鄭,遷都於鄭都新鄭(今河南新鄭),疆域包括今山西東南部和河南中部。 《資治通鑑》記載哀侯以韓傀為相國,而愛嚴遂,韓傀與嚴遂水火不容,前374年嚴遂派殺手在朝中刺殺韓傀,傀走到哀侯處,哀侯抱之,結果殺手刺中傀時也連帶殺了哀侯。《史記·韓世家》則稱「韓嚴弒其君哀侯」。哀侯之子懿侯(或作莊侯)繼位,將國都遷回陽翟。.

新!!: 新郑市和韓哀侯 · 查看更多 »

韓王安

韓王安(?─前226年),姬姓,韩氏,名安,在位9年。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韓王安獻出南陽(今河南境王屋山(太行山餘脈)南、黃河以北地區),同年九月,秦王任命韓國降將內史騰為南陽守。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國派內史騰率師十萬南下渡過黃河攻韓,一路勢如破竹,幾無抵抗,俘虜韓王安,以韓地建置潁川郡,建郡治于陽翟(今河南禹州),韓國滅亡。 之後,前226年,在韓国故都新鄭的前韓国貴族發動叛亂,後被平定,而韓王安也在這年被處死。.

新!!: 新郑市和韓王安 · 查看更多 »

韓滅鄭之戰

韓滅鄭之戰,指前375年,韩国灭郑国的一场战役。 前423年,韩武子伐郑,杀郑幽公。郑人立幽公弟郑繻公。前408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郑在京筑城。前407年,郑伐韩,於负黍(在洛州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大败韩兵。前400年,郑围韩国阳翟。前398年,郑繻公杀其相驷子阳。前396年,驷子阳之党杀弑繻公而立幽公弟为郑康公。前394年,负黍反郑归韩。前385年,韩伐郑,取阳城。前375年,韩哀侯灭郑,不久迁都到郑国故都新郑。.

新!!: 新郑市和韓滅鄭之戰 · 查看更多 »

華國

华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 周幽王时,史伯对郑桓公提及华国。西周末年,郑国灭华国,改为城邑。春秋战国时期,华邑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北,又称华阳城,战国时属于韩国,后来属于魏国,前273年(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攻打魏国,攻克华阳。 秦人稱華陽君羋戎為華侯。.

新!!: 新郑市和華國 · 查看更多 »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Bronze Age),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鉛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而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銅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的第二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青銅時代的特色是青銅的廣泛使用,即利用銅與錫、鉛、銻或砷的合金製作工具和武器。.

新!!: 新郑市和青铜时代 · 查看更多 »

顏鯨

顏鯨(),字應雷、號冲宇,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慈谿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慈城鎮)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新郑市和顏鯨 · 查看更多 »

颍顺州

颍顺州,金朝世宗时短暂设置的州。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颍顺军置,治所在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禹州、新郑两市地。属南京路。二十四年(1184年)改名钧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许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郑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禹州市 Category:新郑市 Category:118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8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新郑市和颍顺州 · 查看更多 »

風后

--,中國古代遠古時期人物。山西運城解州人,為黃帝的宰相,風姓部落(有名領袖太昊)的首領,於諸臣中位居首席,與黃帝是亦師亦臣的關係,精通天文曆法及兵法,一說亦為指南車的發明者《太平御覽·卷十五·天部十五·霧》:「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黃帝乃令風--法斗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風后發明指南車和八陣圖,死後葬於風後陵,即現在山西運城的風陵渡。.

新!!: 新郑市和風后 · 查看更多 »

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在仰韶文化之前,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 综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碳14测定,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约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间,可能跨越约2000年左右。 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明來看,當地人已經懂得畜牧和耕種。它們會在田裡種植小米,又會在家裡養豬。而當地文明亦是現時中國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 陶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也有发现。陶器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有纹饰的器物较少。石器以磨制为主,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等。 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以圆形为主,亦有较少的方形房屋,有阶梯式门道。.

新!!: 新郑市和裴李崗文化 · 查看更多 »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新!!: 新郑市和西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高尚賢

尚賢(),字大賓,河南新鄭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光祿寺少卿。隆慶時內閣首輔高拱之父。.

新!!: 新郑市和高尚賢 · 查看更多 »

高錫綬

錫綬,清朝政治人物。河南新鄭縣人。 高錫綬為舉人出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十二月,署任湖南永順府龍山縣知縣。.

新!!: 新郑市和高錫綬 · 查看更多 »

高拱

拱(),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縣人,祖籍山西洪洞縣,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為內閣首輔。.

新!!: 新郑市和高拱 · 查看更多 »

魏襄王

魏襄王(?─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魏惠王之子。魏襄王元年(前318年),魏、韓、趙、楚、燕五國合縱攻秦,不克而返。惠施為魏出使楚國。前296年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西晉太康二年(279年),汲郡人不准發魏襄王墓(或言--塚),得竹書數十車。這些竹書包括了魏襄王時期魏國人撰寫的史书《竹書紀年》以及《穆天子传》、《琐语》等书,《竹書紀年》較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更準確。.

新!!: 新郑市和魏襄王 · 查看更多 »

许衡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 字仲平,又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

新!!: 新郑市和许衡 · 查看更多 »

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华民国政党领袖列表

本列表是1949年以来赴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的中华民国各政党领袖列表。.

新!!: 新郑市和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华民国政党领袖列表 · 查看更多 »

谢庄站

谢庄站是一个京广铁路上的铁路车站,位于河南省郑州新郑市孟庄镇,建于1904年,目前为四等站,邮政编码为451161。目前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 |.

新!!: 新郑市和谢庄站 · 查看更多 »

豫中会战

豫中會戰是抗日戰爭日軍称“河南战役”一號作戰(中方称“豫湘桂会战”)中的第1部份攻勢。 在豫中會戰中,39万名中國士兵在湯恩伯帶領,被部署到維護戰略要地洛陽。 日本第12軍於戰場第3師團帶領下,在鄭州附近渡過黃河,於1944年4月18日於許昌附近擊敗中國軍隊,然後从郾城向右迂迴和圍攻洛陽。保衛洛陽的守軍共有3個師。日軍戰車第3師團於5月13日開始攻擊洛陽、5月25日攻佔該地。.

新!!: 新郑市和豫中会战 · 查看更多 »

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會戰(日方稱之為「一號作戰」(一号作戦)或「大陸打通作戰」)是日本帝國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於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貫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攻勢,4月中國豫湘桂大溃败开始,37天失去38座城市。 此戰主要分為3個個階段:進攻河南中部的豫中會戰、進攻長沙的長衡會戰和針對桂林與柳州的桂柳會戰。 主要戰略目標為開通由東北經華中、華南前往中南半島的路線,以及佔領其東南方的機場,防止美國陸軍航空軍自該地起飛攻擊日軍海上交通線和轟炸本土。 為了本次攻勢,日軍投入了410,000名的士兵、800輛戰車和將近70,000匹馬,於2,400公里的戰線發動攻擊,這也是有史以來日軍動員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作戰。最後日軍成功佔領美國航空隊基地,並給予中國人力與物質上相當大的損失,但同時也因為兵力不足而無法擴張戰果,日後於中國戰場長期維持守勢。.

新!!: 新郑市和豫湘桂会战 · 查看更多 »

賈昌齡

贾昌龄(),字延年,镇阳人。 先祖以仕宦迁徙开封。曾祖贾纬。贾琰之孙,贾汾之長子,贾昌朝的同族弟兄。早孤,由祖母抚养成人。好学习,师从翰林李宗谔。登进士第,释褐為饶州浮梁縣尉,历任开封府功曹参军、許州郾城主簿、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改任京师榷货务,“疏达利路,商贾便之”,改任都官员外郎、屯田郎中、提点京西路刑狱,改度支郎中、荆湖北路转运使、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潭州,調知廣州軍州事。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在赴任南海的途中染疾,二十三日去世。庆历五年(1045年)葬於新郑抱章山。 范仲淹与贾昌龄同朝为官,有交情,次女嫁与贾昌龄的三子贾蕃。2012年6月,河南新郑市新村镇二十里铺出土由范仲淹撰《贾昌龄墓志》。.

新!!: 新郑市和賈昌齡 · 查看更多 »

越戲方

越戏方,又名反虎方。商朝、周朝时方国。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 周武王攻克商都后,命吕尚追击商将方来。三月初一(丁卯日),归来献俘。三月初五(戊辰日),武王在牧晴祭祀周文王,宣布政令。兵分四路南下进军: 第一路,派吕他伐商属国越戏方(今河南巩义市)。三月初六(壬申日) 战胜越戏方,归来献俘。 第二路,派侯来伐商将靡集于陈(今河南淮阳),三月十五(辛巳日),归来献俘。第三路,派百弇率虎贲东征卫(即豕韦,今河南滑县)。三月十八(甲申日),归来献俘。第四路,派陈本伐磿(即历,今河南禹州),百韦伐宣方(可能是宛,今河南长葛东北),新荒伐蜀(即浊泽,在河南新郑西南、禹州东北)。.

新!!: 新郑市和越戲方 · 查看更多 »

黄帝

帝,遠古時期中国神話人物,為《史记》中的五帝之首。神话传說其父亲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本姓公孙,因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长居姬水,后改姬姓,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黄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被称为中華民族的祖先。根據山海经大荒西經記載,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始均傳說為拓跋鮮卑的早期首領,在魏书中有明確記載。另外根據大荒北經,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因此北狄和犬戎皆為黃帝之後。 黄帝和炎帝並列的說法例如炎黃後裔、炎黄子孙也成為了漢人以至清朝以后全體中國人自称的說法之一。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战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

新!!: 新郑市和黄帝 · 查看更多 »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下属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于每年中国农历三月初三在黄帝故里河南省新郑市举办的祭拜性活动,大典仪程共有“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九项内容。 这种祭拜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后裔定期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进行的追思活动;唐朝建立之后,祭拜黄帝成为官方活动。.

新!!: 新郑市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 查看更多 »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煮食器,材质以青铜或陶为主。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使用陶鼎,到金石并用时代,青铜鼎开始出现,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青铜鼎的使用在周代达到鼎盛。青铜鼎是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器形之一。除了作为食器,也有鼎是被用作承放食物或佐料的盛器,祭祀神明和祖先的礼器,陪葬的明器,甚至还有的被用作刑具。周代之后,随着铁器和灶台的普及,鼎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宋朝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又有一些鼎作为装饰品出现,除仿古的铜鼎,还有一些是金银器、玉器或者瓷器。 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列鼎制度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个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鼎成为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相传为夏代铸造的九鼎也成为周天子王权的象征。虽然有些鼎仅有十几厘米高,几千克重,但作为礼器的铜鼎却往往非常巨大,已发现最大的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鼎由足、腹、耳、盖等部分组成。一般圆鼎为三足,方鼎为四足,但也存在四足的圆鼎。鼎一般无耳或有两耳,根据耳的位置立于腹壁上方,还是附于腹壁侧面,又可分为立耳和附耳。部分鼎还带有鼎盖,鼎盖上一般带有盖钮。鼎腹部一般带有精美的纹饰,足部、耳部和鼎盖也有饰有纹饰的。鼎上常见纹饰有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新!!: 新郑市和鼎 · 查看更多 »

轩辕之丘

轩辕丘为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在河南新郑市区一带,即今黄水河(古溱水)和双洎河(古洧水)交汇处的高台地上,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其地貌形态东有马陵岗,西有双岭岗,南有黄岗,北有裴李岗,中间似盆地。历史上最早记述黄帝居轩辕丘的是战国《世本》:“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产青阳及昌意。” 关于轩辕丘的地望,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大明一统志·古迹》:“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

新!!: 新郑市和轩辕之丘 · 查看更多 »

龍姓

龍姓在新百家姓中排列第81。.

新!!: 新郑市和龍姓 · 查看更多 »

龙湖镇 (新郑市)

龙湖镇是河南省新郑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新郑市北部,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平方公里。1992年9月成立的龙湖科技教育园区(龙湖大学城)就位于该镇。从卫星地图上看,新郑龙湖镇的造型像一条龙。.

新!!: 新郑市和龙湖镇 (新郑市) · 查看更多 »

胡國 (姬姓)

胡國,是中國歷史上西周到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子爵爵位。國君為姬姓。国都在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舞阳县一带。 周平王东迁,郑国从华阴迁到新郑。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就故意先把女儿嫁给胡国国君,来使胡国国君高兴。再问大臣:“我要用兵,可以讨伐谁?”大夫关其思回答说:“可讨胡国。”郑武公大怒,责骂关其思:“胡是兄弟之国,你说讨伐是什么意思?”杀了关其思。胡国国君知道了,更把郑武公当做亲人,于是不再防备郑国。前763年郑国攻灭胡国。齐景公的妾室胡姬是胡国之后。.

新!!: 新郑市和胡國 (姬姓) · 查看更多 »

郭店镇

郭店镇可以指:.

新!!: 新郑市和郭店镇 · 查看更多 »

郑可以指:.

新!!: 新郑市和郑 · 查看更多 »

郑县 (中华民国)

郑州,中国旧县名。 辛亥革命后, 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改郑州直隶州为郑县。1928年,冯玉祥改为郑州市。1931年,中原大战后,复为郑县。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华民国政府于1946年1月在吕祖庙设立郑州绥靖公署。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郑县,接管郑州绥靖公署。其后,郑县分为郑州市和郑县。1949年置郑州专区,郑县属之。1952年撤销郑县,并入郑州市、中牟县、新郑县。.

新!!: 新郑市和郑县 (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郑姓

鄭姓为一個漢姓,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7位。按照人数来算,现今在中国大陆排名第23位,在台湾排名第12位。.

新!!: 新郑市和郑姓 · 查看更多 »

郑州市

郑州市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现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全市总面积7,567.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78.07平方公里,2012年市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956.9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70.08万。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中原官话的郑州方言。 郑州曾是包括出生于新郑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氏所领的有熊国以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在内的这些部落联盟或国家部分时期建政或建都所在地,因此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商代亳都算起,郑州已经有3600多年的城建史。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又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奉旨勘察芦汉铁路时来到郑州,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代发展进程。 郑州古代为“豫州”和“中州”的一部分,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如今郑州北站仍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因商朝早期的都城在如今的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同时,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了“商业之都”的含义。郑州以打造都市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远景規劃到2020年,市区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新!!: 新郑市和郑州市 · 查看更多 »

郑州西亚斯学院

郑州西亚斯学院,简称西亚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所全日制本科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简介。。 1998年,美国西亚斯集团公司投资,郑州工业大学和美国堪萨斯州联合成立郑州工业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二级学院)。2001年,因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遂更名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8年6月,学院脱离郑州大学,并更名为郑州西亚斯学院。 学院是一所以外语教育为主要特色,工、理、文、经、管、法、艺术、教育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新!!: 新郑市和郑州西亚斯学院 · 查看更多 »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简称新郑机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一座大型民用机场、中国民航局确定的中国八大航空枢纽港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货运航空的亚太总部所在地。郑州机场还是华中地区客流量最大,货运量最大的机场。机场按照国际化标准设计,飞行区等级为4F级,于1997年建成通航,是华中地区最繁忙的民航机场之一、河南省最主要的民用机场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河南分公司的基地机场。也是中国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作为河南省的空中门户和国内重要的航空港之一,承担着河南省的大部分航空运输任务,运输规模占全省民航运输的96%以上。 目前,包括中国南方航空河南分公司、西部航空、东海航空、祥鹏航空、深圳航空等5家基地公司在内的37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营,其中客运航空公司23家,开通客运航线185条,含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条;货运航空公司14家,开通货运航线23条,其中国际地区货运航线19条;客货运通航城市已达83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及东南亚主要城市、联结欧美货运枢纽的航线网络。远景规划建设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航空综合枢纽。.

新!!: 新郑市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郑国 (消歧义)

郑国可以指:.

新!!: 新郑市和郑国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及韩国都城的遗址。位于河南新郑洧水与黄水河交汇处。1923年在西城南部李家楼发现春秋晚期郑君墓葬,出土莲鹤方壶等精美青铜器(如新郑彝器)。东城为郭城,有铸铜、冶铁等手工业作坊遗址。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后勘察发掘。平面呈不规则形,分为东、西二城。西城中部是宫城,其中的梳妆台基址,南北长135米,东西宽80米,高8米。 Category:周代诸侯国国都遗址 Category:郑州文物保护单位 Category:郑州城池遗址 Category:战国建筑 Category:郑国 Category:韓國 (戰國) Category:新郑市 Category: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新!!: 新郑市和郑韩故城 · 查看更多 »

郑港

郑港,是中国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新郑市和郑港 · 查看更多 »

郑新快速通道

郑新快速通道,是贯穿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新郑市的一条快速道路。道路起点位于中州大道与南三环互通式立交的南端,至新郑市北环到达终点,全长30.5公里,沿线涉及管城区、新郑市。.

新!!: 新郑市和郑新快速通道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新郑市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閻炘

閻炘,清朝官員,河南新鄭縣人。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河南鄉試第一名舉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三甲進士。道光十八年(1838年)正月,由羅源知縣署噶瑪蘭通判。道光二十年(1840年)接替裕祿,於台灣擔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因所轄縣民譁變,遭革職查辦。.

新!!: 新郑市和閻炘 · 查看更多 »

薛店站

薛店站是一个京广铁路上的铁路车站,位于河南省郑州新郑市薛店镇,建于1912年,目前为四等站,邮政编码为451184。目前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 |.

新!!: 新郑市和薛店站 · 查看更多 »

钧州

钧州,金朝时设置的州。 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颍顺州置,治所在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辖今河南省禹州、新郑两市一带。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因避明神宗朱翊钧名讳,改名禹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许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郑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禹州市 Category:新郑市 Category:118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57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新郑市和钧州 · 查看更多 »

鄭桓公

鄭桓公(),'''姬'''姓,名友,或稱多父,或稱桓友,是中國西周時代鄭國的開國君主。《史记》和《東周列國志》称他是周厉王的兒子,周宣王的弟弟。《竹书纪年》则说他是宣王之子。 鄭桓公於前806年獲周宣王封於鄭(位於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区東北)。由於友得到百姓的愛戴,周幽王於前773年委任友為司徒。.

新!!: 新郑市和鄭桓公 · 查看更多 »

鄶國

鄶國,或作會國、桧國。西周时代的诸侯国。约在今河南新鄭西北,密縣東南。平王东迁后,鄶國为郑国吞并。 《国语·郑语》记载了西周末年周幽王时代,史伯向郑桓公分析的天下形势。史伯建议郑桓公向周朝的东都成周附近发展,首先向鄶國和虢国寄放财物和妻儿,再寻找机会灭亡这两国,取得根据地。郑桓公和他的继承人郑武公无疑执行了这个战略。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记载,郑国在东迁后原来居于留(江蘇沛縣附近),郑武公和鄶君夫人通奸,灭亡鄶国,并将郑国迁至鄶国故地。《国语·周语中》记载春秋时代周朝廷的富辰声称,鄶国亡于这位鄶君夫人,这位鄶君夫人被富辰称为叔妘。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平王四年,郑国灭鄶國。《汉书·地理志》的臣瓒注记载,周幽王败死后的第二年,郑国灭鄶國。.

新!!: 新郑市和鄶國 · 查看更多 »

鄒鳴鶴

鄒鳴鶴(),字鍾泉,江苏無錫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道光初年進士,在河南任職多年,治理黃河有功。官至廣西巡撫,因鎮壓太平軍不力革職。咸豐初協防南京,兵敗身死。同治年間追諡壯節。.

新!!: 新郑市和鄒鳴鶴 · 查看更多 »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東周战国时代秦國進攻趙國的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決”(靳生禾、謝鴻喜認為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雙方都出動了傾國之師。結果,秦军戰勝赵军,並且盡數坑殺投降赵軍。 长平之战是為戰國形势转折点,經此一役,歷史證明並間接決定最後統一天下的是秦國,此後秦國天下無敵,六國皆不再有力單獨对抗秦军,秦滅六國只剩下时间问题。.

新!!: 新郑市和长平之战 · 查看更多 »

长葛市

长葛市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许昌地级市代管。长葛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境南与建安区接壤,西与禹州市毗邻,北与新郑市、尉氏县交界,东与鄢陵县相连。面积650平方公里,人口77.7万人(2018年)。全市辖4个街道、12个镇。.

新!!: 新郑市和长葛市 · 查看更多 »

良霄

良霄(),'''姬'''姓,'''良'''氏,名霄,字伯有,是子耳的儿子,郑国的卿。.

新!!: 新郑市和良霄 · 查看更多 »

苑陵县

苑陵县是古县名,始置于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隶属于颍川郡,治所在苑陵城,城址位于今新郑市龙王乡古城师村。西汉时期属河南郡,新朝皇帝王莽将其改名为左亭县。唐代贞观年间,县废。.

新!!: 新郑市和苑陵县 · 查看更多 »

老观寨水库

老观寨水库是中国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境内的一座水库,位于黄水河上,建于1958年。水库正常库容为431万立方米,集雨面积为37平方千米,海拔为154.4米。.

新!!: 新郑市和老观寨水库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新!!: 新郑市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陽翟

陽翟,中國古代地名,為今日河南禹州市。 傳說是夏禹建國時的首都。在東周周襄王時,狄人入侵此地而得名。公元前408年,韩景侯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前375年,韩哀侯将都城从阳翟迁至新郑,但阳翟仍然是韩国重要商业城市,吕不韦曾在此经商活动。在明朝洪武時期曾改名叫鈞州,到萬曆時,因避諱明神宗「朱翊钧」的“钧”字,改為禹州。.

新!!: 新郑市和陽翟 · 查看更多 »

陈国

陳,出 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汉语拼音 guī 注音:ㄍㄨㄟ 廣東話:gwai1 读如“归”)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稱閼父)之子胡公满。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赐命为陈氏,遂名陈滿,《說文解字》陳 段玉裁注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谥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 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时达十四座城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二十五世,延續五百六十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新!!: 新郑市和陈国 · 查看更多 »

李原

李原(),绰号李胡子,河南省新郑人。明朝中期荆襄民变首领,本属刘通所部。1466年,刘通死后,他逃至内乡、房县。1470年,再度起事,自称太平王,1471年十一月,都御史项忠率明军分八道,以准许复业分化李原军队,李原在竹山战败,被俘杀。.

新!!: 新郑市和李原 · 查看更多 »

李诫 (北宋)

李诫(),一說李誠,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省郑州新郑市)人,北宋著名建筑师。.

新!!: 新郑市和李诫 (北宋) · 查看更多 »

李诫墓

李诫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于寨村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诫,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省新郑市)人,北宋著名建筑师,著有《营造法式》。大观四年(1110年)二月,李诫逝世,葬在家乡郑州管城县新郑梅山。 2006年管城县新郑梅山李诫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8月上旬,中国文物界、建筑界多名专家在河南省新郑市,为李诫墓园整修工程举行奠基仪式,以纪念李诫及所著《营造法式》颁行900周年。.

新!!: 新郑市和李诫墓 · 查看更多 »

杨沛

杨沛,是三国时冯翊郡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北)人,字孔渠。东汉末年为新郑县长,归附曹操为长社县令,他不畏豪强,曹洪的门客不服征调,被他诛杀,得到曹操赞赏。邺城法纪松弛,曹操命他为邺县县令,军中豪强曹洪、刘勋对杨沛十分畏惧,警告子弟不得犯法。后来杨沛改任京兆尹。.

新!!: 新郑市和杨沛 · 查看更多 »

桧国

桧国,是产生于古桧(Kuài)国的民歌。桧,周初建国时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妘(yún)姓,相传为祝融氏的后代。其故地在今河南密县、新郑一带。西周末年为郑桓公所灭。 诗经桧风共有诗4篇,均为西周作品,篇目分别为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和匪风。(以上引自吉林文史出版社《诗经》) 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广东一带亦有尊为南海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说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以上引自维基百科) K.

新!!: 新郑市和桧国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新!!: 新郑市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楚肅王

楚肅王,原名熊臧,楚悼王子。楚悼王剛死,舊貴族射殺吳起,吳起跑入靈堂,伏在楚悼王的屍體上,結果貴族殃及楚悼王的屍首。楚肅王繼位後,以傷害悼王屍體罪,收捕作亂貴族七十餘家,並處以三族之刑。楚肅王四年,巴伐楚,取茲方(今湖北松滋),楚被迫築扦關(今湖北宜昌市西),进行防御。楚肃王六年(前375年)魏攻楚,战于榆关(今河南中牟西南),韩国乘机而攻灭郑国,并迁都至郑(今河南新郑)。前371年,魏國遣軍攻佔魯陽。楚肃王十一年(前370年)卒,其弟熊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

新!!: 新郑市和楚肅王 · 查看更多 »

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攻入關中,秦王朝覆滅。二月,項羽劃地分封滅秦有功將領、舊六國貴族及秦朝降將等18人為王。楚漢之際諸侯疆域以秦郡為基礎上劃定,連續數年混戰,期間行政區的建制少有變動。.

新!!: 新郑市和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 查看更多 »

欧阳修

歐陽修,又作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政治改革。文學方面,歐陽脩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散文風格平易自然,韻味深美,詩歌風格平易清新,為宋詩奠下基礎,其辭賦創立文賦的新體裁,使中國辭賦有柳暗花明的新發展,所著兩部史書《新唐書》及《新五代史》列入廿四部正史之中,所定家譜格式為後世歷代沿用,經學上開創宋人直接解經、不依注疏的新風氣,易學上打破易傳的權威地位,在中國金石學、詩話及花譜撰作三方面,都是開山始祖。政治上文化上,皆屬當世最高領袖之一,在文學、史學、經學,俱有劃時代的成就。.

新!!: 新郑市和欧阳修 · 查看更多 »

武姜

武姜,中国春秋时期郑武公之夫人,鄭莊公、共叔段的母亲。由於參與共叔段之亂,遭到鄭莊公流放,後在大夫颍考叔的協助之下,武姜與莊公母子重歸於好。.

新!!: 新郑市和武姜 · 查看更多 »

河南历史

河南古称豫州,是《尚书》、《尔雅》、《周礼》等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九州之一。而豫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始于西汉,魏晋南北朝都有豫州建制。唐朝设置河南道,北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元朝设置河南江北行省,明朝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改为河南布政使司,通称河南省。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古称中州,中原,中国等。夏、商、周、秦、汉、魏、晋、北魏、隋、唐、北宋时期,当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都在今河南境内。北宋建炎年间全境沦于金国后,河南逐渐开始衰弱。.

新!!: 新郑市和河南历史 · 查看更多 »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所国家级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国家级重点博物院之一,前身是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是中国近代较早创立的博物馆,自民國十六年在冯玉祥的主导下建立,距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博物院的部分珍贵文物几经辗转最终被珍藏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大陸的河南博物院馆址几经变更,旧址位于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新馆于1997年开放,馆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 目前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淅川、洛阳、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数量达13万多件,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当时公论曾有言,当世中国之博物馆,以藏品而言,除故宫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馆当属第二。.

新!!: 新郑市和河南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本表所列仅限于河南省境内,作为国民经济独立预算单位的县与县级市。美元单位则以当年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

新!!: 新郑市和河南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列表 · 查看更多 »

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本列表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河南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累计有3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前列。.

新!!: 新郑市和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新郑市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博物馆旧址

河南博物馆旧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是河南博物馆(现河南博物院)创建及在开封发展的所在。其所在地开封三圣庙街(今开封三胜街)31号原为河南法政学堂和河道总督衙门旧址。现存的前院过厅、后院展厅、办公用房等建筑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新!!: 新郑市和河南省博物馆旧址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高等学校列表

河南省高等学校列表,是中国大陸高等学校列表的河南省部分。截至2017年5月31日,河南共有38所公立本科高校、17所民辦本科高校、59所公立專科高校、20所民辦專科高校、11所成人高校、1所軍事院校。.

新!!: 新郑市和河南省高等学校列表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中级人民法院。.

新!!: 新郑市和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文物局提出,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上报国务院备案,正式对外公布并竖立标志的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已经公布了7批共1575处文物保护单位,总数量居全国首位。.

新!!: 新郑市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洧上之戰

前572年,晉悼公以韓厥為元帥聯同荀偃率領晉國軍隊及諸侯聯軍討伐鄭國以報彭城之戰之仇,聯軍於洧上打敗鄭國,攻入新鄭外城,又聯合鄫國軍隊並借道鄭國國境入侵楚國的焦和夷(都在今安徽省亳州一帶),並一直打到陳國。晉悼公及衛獻公駐扎於戚地以為援軍。同年秋天,楚共王派遣子辛率領楚軍救鄭國,入侵宋國呂邑(今江蘇省徐州東南)和留(今江蘇省沛縣東南)。鄭卿子然率領軍隊入侵宋國,攻取犬丘(今河南省永城市),這次反攻被稱為鄭攻宋之戰。.

新!!: 新郑市和洧上之戰 · 查看更多 »

淅川县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新!!: 新郑市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清光緒十二年丙戌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丙戌科貢士進士列表名單。.

新!!: 新郑市和清光緒十二年丙戌科貢士進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乙未科貢士進士名單。.

新!!: 新郑市和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貢士進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潩河

清潩河,位于河南省中部,是颍河上游左岸支流,古称潩水,又名鲁固河,发源于新郑市辛店镇西大隗山凤后岭北,东南流经长葛市、许昌市、临颍县和鄢陵县,于鄢陵县南部赵庄闸以下2公里处注入颍河。全长149公里,流域面积2362平方公里。途纳盛太河、石梁河、新沟河等支流。清潩河流域低处豫西山区乡豫东平原过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04.7毫米,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易发生水旱灾害。.

新!!: 新郑市和清潩河 · 查看更多 »

清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清朝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新!!: 新郑市和清朝解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明

清明,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指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故稱華人四大節日。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的「祭祖四大節」,每年陽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黃經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新!!: 新郑市和清明 · 查看更多 »

明朝吏部尚書

明朝吏部尚書,常雅称天官、冢宰、塚宰、太宰,為明朝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負責掌管官員的任免、封賞、考核等《明史》(卷72):“尚書,掌天下官吏選授、封勳、考課之政令,以甄別人才,贊天子治。蓋古塚宰之職,視五部為特重。侍郎為之貳。”,正二品。 14世紀中國的明朝吏部尚書,相當於當今西方各國的人事部長、人力資源部長,或中華民國五權憲法下的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與考試院銓敘部部長。 明朝吏部尚書中,既有蹇義、王直等一代名臣,亦有詹徽等謀權諂媚的官僚。永樂遷都后,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南京吏部尚書”以及其他五尚書等職位,多為虛銜,多為參贊機務或養清望閒職之所,重要性已無關政體本身。.

新!!: 新郑市和明朝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明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明朝(包括南明)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新!!: 新郑市和明朝解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新郑市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新郑东站

新郑东站可以指京广高速铁路的一个车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也指朝杞铁路的一座同名车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车站镇。距离朝阳沟站61公里,离杞县站107公里。.

新!!: 新郑市和新郑东站 · 查看更多 »

新郑站

新郑站是一个京广线上的铁路车站,位于河南省郑州新郑市车站街,建于1904年,目前为三等站,邮政编码为451100。目前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

新!!: 新郑市和新郑站 · 查看更多 »

新郑黄帝故里景区

新郑黄帝故里景区是中华人物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河南省新郑市的一个景区,景区内的新郑轩辕庙在2006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新郑黄帝故里景区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拜黄帝常到之处。.

新!!: 新郑市和新郑黄帝故里景区 · 查看更多 »

新郑机场站

新郑机场站是部分開通的郑许/郑机城际铁路的中间站,亦是郑州地铁2号线(城郊線)的終點站,兩者均在郑州机场二期之GTC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內,紧邻新郑国际机场,为该机场配套公共设施。城軌车站隶属于郑州铁路局,上行距郑州东站18公里,。办理旅客乘降业务,不办理货运业务。.

新!!: 新郑市和新郑机场站 · 查看更多 »

新鄭戰鬥

新鄭戰鬥發生於1930年10月5日-8日,地點則是在中國豫中北新郑一帶,是國民革命軍內部所發生的內戰戰鬥之一。新鄭戰鬥的交戰雙方,一方為國軍十一師,另一方為馮玉祥所屬張維璽部隊。.

新!!: 新郑市和新鄭戰鬥 · 查看更多 »

扁鹊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一名緩,号卢医、扁鹊,中國戰國時代醫師。生於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传说中東周战国時期姜齐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人。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其實「扁鵲」是他的綽號,相傳黄帝时有一個神醫名為「扁鵲」,秦越人因其醫術高超,被眾人認為是神醫,所以謂之「扁鵲」,又因秦越人曾在盧國(国都在今湖南省襄阳市西南,公元前613年被楚国吞併;一說齊國盧邑,即今山東省济南市長清区)行醫,人稱「盧醫」。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脈诊断方法,开启中医学之先河。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均佚。相傳《難經》亦為扁鵲所著。.

新!!: 新郑市和扁鹊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新郑市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新!!: 新郑市和曹魏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曾公亮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晉江縣(今福建晉江市)人,北宋政治家。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历官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兼侍中等,封鲁国公。死后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新!!: 新郑市和曾公亮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新郑市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悼公

晉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糾,又稱周子或孫周。為惠伯談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堂叔晉厲公被弒後,被迎立為君。在位時重用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等人,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晉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絳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處融洽。聯宋納吳,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新!!: 新郑市和晋悼公 · 查看更多 »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新!!: 新郑市和晋景公 · 查看更多 »

107国道

107国道(“国道107线”、“G107线”、京港线)是在中国的一条国道,起点为北京,终点为广东深圳罗湖文锦渡口岸大门107国道终点标志,全程K2508+269公里。 这条国道经过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6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廣州至深圳一段稱為廣深公路。.

新!!: 新郑市和107国道 · 查看更多 »

2014年11月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新郑市和2014年11月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14年8月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新郑市和2014年8月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新郑新鄭新鄭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