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新民主党 (加拿大)

指数 新民主党 (加拿大)

新民主党(New Democratic Party,缩写为NDP;Nouveau Parti démocratique,缩写为NPD)是加拿大的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现任党魁为駔勉誠。該黨現時是加拿大國會的第三大黨,2011-15年間則首次成為第二大黨(即官方反對黨)。 聯邦新民主黨和各省和地區的新民主黨皆互相隸屬,並共享黨員架構。現時艾伯塔省和卑詩省的省級新民主党皆领导其省政府。.

目录

  1. 34 关系: 加拿大众议院加拿大國旗加拿大联邦新民主党加拿大新民主党华裔卑诗省议员卑诗省议员反击 (托派组织)吉爾斯·都賽佩大温哥华地区的华裔加拿大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議會康安禮保罗·马丁北本拿比选区周烱華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社会主义替代 (加拿大)社會黨國際米歇爾·倫佩爾维多利亚大学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马博文艾伦·梅克辛斯·伍德艾兰·库尔迪之死進步聯盟李耀华温哥华南选区温哥华东选区温哥华菲沙景选区港籍加拿大人本拿比鹿湖选区新黨 (消歧義)曼尼托巴省性悖軌法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加拿大众议院

加拿大众议院(Canadian House of Commons;Chambre des communes du Canada),也译作加拿大下議院,是加拿大國會的一部分,並與上議院及君主組成整個立法機關。下議院是整個立法機關唯一由民主產生的部分,現有338個議席。 加拿大國會是仿傚英國國會的西敏制,於1867年7月1日成立。下議院於國會擁有最大的權力及最高的問責權。上議院通常不會駁回下議院的法案,所有政府機構只需要向下議院問責,而內閣亦只需要獲得下議院的信任。 下議院的任期為大選後至總督宣布解散,但是憲法列明不可超過五年。但是,因為戰略上的考慮,政府通常會於四年後宣布大選,來給予執政黨充分時間準備。2015年10月,議席增加至338席。.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加拿大众议院

加拿大國旗

加拿大國旗,又稱楓葉旗(Maple Leaf),在法语区被称为單葉旗(l'Unifolié),是代表加拿大的官方旗帜。加拿大国旗为红色旗帜,中间镶嵌白色方格,白色方格上有绘有一片11個頂點的非寫實化紅楓葉。它自1965年被枢密院採用,以替代英国国旗。它是第一个通过法律认定的加拿大国旗。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加拿大红船旗一直被作为加拿大的非官方国旗使用,1945年枢密院批准该旗帜可以用在“事宜扬起一面用以区分加拿大旗帜的任何地点或场合”。此外,米字旗仍然在加拿大享有官方旗帜的地位。没有一项法律指示应该如何处理国旗的问题。然而有一些惯例和礼仪指导应该如何展示国旗和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展示时的位次,这些惯例和礼仪给予了国旗有比其他旗帜优先展示的权利。 1964年,加拿大国内掀起了是否替换国旗的讨论。时任總理莱斯特·皮尔逊指派了一个委员会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有三个选择,最终基于旗的方案被采纳。1965年2月15日,现代加拿大国旗第一次展出,因此这一天被认定为加拿大国旗日。 除却枫叶旗外,还有许多旗帜被加拿大官方、政府和军队使用。这些旗帜多数都包含了枫叶元素。英国国旗也是加拿大的官方旗帜,通常在英联邦内部使用,以表示效忠王室。英国国旗也出现在其它加拿大聯邦各省旗帜上,比如英属哥伦比亚省旗,曼尼托巴省旗和安大略省旗。.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加拿大國旗

加拿大联邦新民主党

#重定向 新民主党 (加拿大).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加拿大联邦新民主党

加拿大新民主党

#重定向 新民主党 (加拿大).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加拿大新民主党

华裔卑诗省议员

首位当选卑诗省议员的华裔加拿大人是XXX。 2017年5月9日,卑诗省举行第41届省议会选举,共有7名华裔加拿大人当选。.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华裔卑诗省议员

卑诗省议员

卑诗省议员组成的卑诗省立法会(英语:Legislative Assembly of British Columbia)是卑诗省省议院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卑诗省省督。 2017年5月9日,卑诗省举行第41届省议会选举,选出87名卑诗省议员,其中卑诗自由党获得43席,新民主党获得41席,绿党获得3席。由於沒有一個政黨取得過半數議席,令省議會出現六十多年首度出現少數政府。.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卑诗省议员

反击 (托派组织)

反击(英语:Fightback)是加拿大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组织。该组织以马克思、列宁和托洛茨基的政治思想为指导。该组织的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该组织在新民主党内部开展活动,致力于向工人和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该组织也在新民主党外部活动。该组织出版刊物《反击》。该组织是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的支部。 该组织不在魁北克省活动,但在那里有一个同名姐妹组织:反击。.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反击 (托派组织)

吉爾斯·都賽佩

吉爾斯·都賽佩(Gilles Duceppe ;生于1947年7月22日)是一位加拿大政治人物。他是魁北克独立运动的忠实支持者,以及魁北克集团的前党魁。他担任加拿大下议院的议员超过二十年并且在1996年、1997-2011年以及2015年三个期间担任亲魁北克独立党派魁北克集团的领导人。他是魁北克著名演员Jean Duceppe的儿子。他在1997年3月17日至1997年6月1日短暂担任过官方反对党领袖。因为新民主黨(NDP)候选人Hélène Laverdière在2011年聯邦大選中在Laurier-Sainte-Marie选区击败他并且魁北克集团在国会中只剩很少席位,他辞去了他在魁北克集团的党首之位。他在四年后回到了魁北克集团参与2015年聯邦大選。在被Laverdière再次击败后,都賽佩再次辞去了黨魁職務。.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吉爾斯·都賽佩

大温哥华地区的华裔加拿大人

华裔加拿大人在大温哥华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温哥华市、列治文市和本拿比市,华裔的影响无处不在。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预测,2031年大温地区的华裔人口将增长到80万人左右,占大温地区总人口的23%。届时,高加索人的比例将低于50%,成为少数民族。 华裔加拿大人在大温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温哥华建市的1886年。与北美其他地区一样,温哥华最初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省。 从20世纪中期起,新一轮的移民潮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一波移民来自香港,随后是臺灣和中国大陆的移民潮。.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大温哥华地区的华裔加拿大人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議會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立法會(Legislative Assembly of British Columbia)是組成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議院的其中一個部份,另一部份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督。立法會位於維多利亞。第40屆立法會議員是從2013年5月14日舉行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選中選出。.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議會

康安禮

康安禮(Anne Kang,),臺灣裔加拿大人,出生於臺灣。現任卑詩省省议会议员(2017年5月9日—現今)。康安禮也是一位特殊教育老師。.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康安禮

保罗·马丁

保罗·艾德加·菲利普·马丁(Paul Edgar Philippe Martin,),也被加拿大華人稱為馬田,加拿大政治家、律师,曾任加拿大自由党党魁和加拿大总理。.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保罗·马丁

北本拿比选区

北本拿比选区(Burnaby North)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省级选区。.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北本拿比选区

周烱華

周烱華(英文名:George Chow,),卑诗省议员。 加拿大溫哥華前任市議員,他在2005年的市議會選舉中代表勝出,再於2008年市選中連任。.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周烱華

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

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缩写为IMT)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国际组织。1992年,被工人国际委员会开除的泰德·格兰特及其追随者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委员会。2006年,该组织改用现名。 该组织在世界上超过30个国家开展活动。 该组织坚持“”战略,其成员通常会加入所在国的主要左翼政党。该组织现在的主要领导人是阿兰·伍兹。该组织最重要的支部是英国的社会主义呼吁。.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国际马克思主义倾向

社会主义替代 (加拿大)

社会主义替代(英语:Socialist Alternative)是加拿大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组织。它作为新民主党的一个派别成立于1986年,当时取名为劳工战斗者。1996年,随着新民主党的右倾,该组织退出新民主党,转而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工人政党。1999年,该组织更名为社会主义抵抗,后改现名。该组织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托洛茨基主义。该组织的政治立场是极左翼。该组织实行集体领导。该组织的总部位于温哥华。该组织出版报纸《社会主义替代》。该组织是工人国际委员会的支部。 Category:加拿大政党 Category:托洛茨基主义政党.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社会主义替代 (加拿大)

社會黨國際

會黨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縮寫为 SI)是一個由世界各國的社会民主党(包括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和民主社會主義政黨)所組成的國際政黨組織。该组织的名稱取自原來的社會主义國際,也就是成立於1889年的第二國際。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导致第二國際瓦解。战后,原第二国际的左、中、右三派分别建立了共产国际、维也纳国际和伯尔尼国际。1923年,伯尔尼国际与维也纳国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是为社會黨國際的前身。1940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发而停止运作。 現今的社會黨國際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形,于1951年6月3日正式成立,成員主要是歐洲地區受納粹壓迫的社會民主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當葡萄牙與西班牙於1974年及1975年正從獨裁轉為民主政體時,社會黨國際曾經支援這兩國的社會民主黨重新建立。另外直到1976年的日內瓦大會之前,社會黨國際仍只有少數於歐洲以外的成員,且於拉丁美洲仍無正式影響。1990年代冷战结束后,社會黨國際吸收了一批左翼民族主义政党(如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和后共产主义政党(如意大利的左翼民主党)加入。 截至2007年6月,有各類成員黨和組織約161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政黨組織。此外,活動於歐洲議會的歐洲社會黨,為社會黨國際的联系組織之一。 2013年,社会党国际内部发生严重分裂,大部分欧美成员党另参与组建进步联盟,并拒绝向社会党国际缴纳会费,这些党有的后来补缴,有的则因长期拒缴会费被社会党国际降低成员级别甚至开除。.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社會黨國際

米歇爾·倫佩爾

米歇爾·倫佩爾 (Michelle Rempel,原姓戈丁(Godin);)是加拿大政治家,現任國會下議院議員和移民、難民及公民事務官方反對黨評論員。倫佩爾是保守黨的一員,曾任、的。.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米歇爾·倫佩爾

维多利亚大学 (加拿大)

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簡稱UVic)位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首府地區的沙尼治和橡樹灣的一所知名大學,離首府維多利亞市中心東北約6公里,是該省歷史第二悠久的公立大學。維多利亞大學在1963年正式成立,吸收建於1903年的維多利亞學院。維多利亞大學屬於綜合大學。.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维多利亚大学 (加拿大)

西門菲莎大學

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縮寫:SFU),是加拿大一所公立大學,主校園坐落於卑詩省本那比,另有兩座分別位於溫哥華市中心及素里的附屬校園。西門菲莎大學於1965年創立,以探索溫哥華地區的探險者西門·菲沙而命名。現時該校為唯一一所參與美國全國大學體育協會的加拿大大學。 大學現有8間學院,分別為應用科學、人文與社會學、工商管理學、通訊學、藝術與科技學、教育學、環境學、健康科學及理科。本科以及研究生課程均採用三學期制。.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西門菲莎大學

马博文

博文(Bowinn Ma,),臺灣裔加拿大人,现任卑诗省省议会议员(2017年5月9日至今)。.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马博文

艾伦·梅克辛斯·伍德

艾伦·梅克辛斯·伍德(Ellen Meiksins Wood;)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兼学者。  .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艾伦·梅克辛斯·伍德

艾兰·库尔迪之死

艾兰·库尔迪(Alan Kurdi、Alan Kurdî,最初报道为Aylan Kurdi)是一名敘利亞籍庫德族三歲儿童。他于2015年9月2日在地中海溺亡后,他的照片成为全球新闻的头条。他和他的家人是在欧洲难民危机(见年表)中试图到达欧洲的叙利亚难民。他遗体的照片由土耳其记者尼魯佛·迪米爾拍摄,并迅速在全球蔓延,促使国际反应。因为据说库尔迪的家人一直试图前往加拿大,他的死亡和更广泛的难民危机立即成为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的一个议题。.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艾兰·库尔迪之死

進步聯盟

進步聯盟(Progressive Alliance,缩写为PA)是由社會民主主義及進步主義政黨在2013年5月22日成立的的國際組織,主要由社會黨國際現在或過去的成員組成。其宗旨是成爲進步主義、民主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和勞工運動的全球性網絡。.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進步聯盟

李耀华

李耀华(Michael Lee)是加拿大政治人物,2017年在卑诗省议会选举中当选温哥华温哥华兰加拉选区议员。.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李耀华

温哥华南选区

温哥华南选区(Vancouver South)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联邦选区。.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温哥华南选区

温哥华东选区

温哥华东选区(Vancouver East)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联邦选区。.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温哥华东选区

温哥华菲沙景选区

温哥华菲沙景选区(Vancouver-Fraserview)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省级选区。.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温哥华菲沙景选区

港籍加拿大人

港籍加拿大人又稱加拿大港人,是祖籍香港或先輩來自香港的加拿大公民。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有最大的一潮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主要原因為對1997年香港回歸的疑惑和憂慮,他們也通常被認為是華裔加拿大人的一個群體。 大多數的港籍加拿大人是華裔,特別是廣府人、客家人、閩南人和廣府民系台山人,但有些選擇不認同自己為華人。 加拿大是海外港人的第一大聚居地,其次是美國。眾多港籍加拿大人持有多重國籍(尤其是加拿大護照、香港特區護照、英國國民(海外)護照)。1997年以來,有些港籍加拿大人迴流香港,並繼續在香港生活。2014年,香港卻是亞洲最多加拿大公民的城市,總共約有30萬來自不同種族背景,有加拿大籍的住民。 在加拿大,大多數的港籍加拿大人住在大多倫多地區和大溫哥華地區。.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港籍加拿大人

本拿比鹿湖选区

本拿比鹿湖选区(Burnaby-Deer Lake)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省级选区。.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本拿比鹿湖选区

新黨 (消歧義)

新黨是一些政黨所使用的名稱:.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新黨 (消歧義)

曼尼托巴省

省(Manitoba),簡稱曼--省;當地華人全稱緬尼--托巴省,簡稱緬省《》,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2008年11月25日刊登。;省,加拿大一級行政區。草原三省之一(另外两个是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也是加拿大人口第五多的省份,据估计约130万人。曼尼托巴省占地649,950平方公里(250,900平方英里),地貌地形种类丰富。 该省东部毗邻为安大略省、西部萨斯喀彻温省,北部努纳武特地区,西北部西北地区,南部美国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除了英語之外,雖然在建省初期法語曾一度也是官方語言之一,但此規範已在19世紀末期時廢除。马尼托巴省的标志是一头北美野牛(bison),野生水牛曾一度主宰該省境內的草原地帶。如今的曼尼托巴省以農業與畜牧業為主,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糧穀倉地帶。 土著人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已经在曼尼托巴省居住了几千年。 直到17世纪末,毛皮贸易商抵达该地区,当时它是鲁珀特地区的一部分,属于1670年建立哈德逊湾公司。1867年,关于建立马尼托巴省的谈判导致了梅蒂人针对加拿大政府的武装起义,一场被称为红河叛乱的冲突。叛乱导致加拿大议会在1870年通过了“曼尼托巴法案”,标志着曼尼托巴省正式创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開始有大批移民到此定居。 曼尼托巴的省会和最大的城市是温尼伯,同時也是省內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加拿大第八大人口普查区。 温尼伯市是省政府、马尼托巴立法议会和省法院的所在地。 全省五所大学中有四所和四支专业运动队都在温尼伯。 其東北郊的温尼伯湖是加拿大境內第五大湖泊。.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曼尼托巴省

性悖軌法

性悖軌法(Sodomy law)是一种把特定性行为定位為性犯罪的法律,通常指肛交。有时其定义会被扩大到不能生殖的性行為,如口交、自慰等等。根据威廉·布莱克斯通的《对英国法律的注解》(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ish),性悖軌法被限定为“違抗自然法的可惡罪行”(abominable and detestable crime against nature)或一些类似的描述性用词。这种模糊不清的用語定义,使各種特定行为都能以這種名目納入懲處範圍之中。一些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把男上女下位以外的性交姿勢,基督徒和猶太人、穆斯林的性交行為,都視之為sodomy。 就其用词的定义而言,虽然这些法律的对象普遍适用于同性恋或异性恋,但是它往往被用来针对同性恋者。在美国的一些州里,这些法律所描述的行为被具体化和并在法律中注以严格的定义,并只用来禁止同性间的行为。在美国很多地方,女同性恋也在性悖軌法的范围内,但是一般性悖軌法仍然是用来针对男同性恋。 虽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性悖軌法,或曾经有针对同性恋或其他性行为的法律,但是一般而言,性悖軌法是指美国法律中的Sodomy law。最好在使用这个词时注明其使用的具体范围,特别是因为通常性悖軌法被误解为只针对同性恋,但是它有时也会适用于对异性恋的性行为。.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性悖軌法

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正式稱為第42屆加拿大大選)於2015年10月19日舉行,選出第42屆加拿大國會下議院的338名議員。時任總理史蒂芬·哈珀於當年8月2日向總督大衛·約翰斯頓請示解散國會,觸發這次大選。選舉日期根據《加拿大選舉法令》而定,競選期長達11個星期,為加拿大現代史中最長。 這次大選所涉及的議席數目為338席,較上屆大選增加30席,當中15個新設議席位於安大略省。亞伯達省和卑詩省各得6席,餘下3席則歸魁北克省。 加拿大自由黨在是次選舉大勝,取得過半數的184席得以獨立籌組多數政府,該黨領袖賈斯汀·杜魯多將成為加拿大第23位總理。執政九年半後競逐連任的加拿大保守黨贏取99席,成為官方反對黨;哈珀在選後宣佈辭去黨魁職務。由唐民凱帶領,在上屆下議院擔當官方反對黨的新民主黨則贏取44席,成為下議院第三大黨。魁人政團贏取10席,而加拿大綠黨則贏取一席。.

查看 新民主党 (加拿大)和201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