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斜长石

指数 斜长石

斜长石(Plagioclase)是长石的一种,是一种在地球上很常见且很重要的硅酸盐矿物。斜长石并没有特定的化学成分,而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按不同比例形成的固溶体系列。“斜长石”这个名称来源于希腊语中的“倾斜的切面”,指其二向完全解理的两个不同夹角。斜长石是两种矿物的固溶体这一性质首先是由德国矿物学家(Johann F.

目录

  1. 82 关系: 偉晶岩博尔曼环形山博斯环形山坎帕努斯环形山太阳石奥尔科特环形山奥尔洛夫环形山孟德尔环形山安山岩密立根环形山布利奥环形山布里奇曼环形山帕拉塞尔苏斯环形山亚里士多德环形山康托尔环形山伯克兰环形山伯克纳环形山伽桑狄环形山地壳别利亚耶夫环形山哈恩环形山冯·诺伊曼环形山兰斯伯格陨石坑勒维特环形山皮塔屠斯环形山皮科洛米尼环形山皮蒂斯楚斯环形山硅酸盐矿物第谷坑米勒环形山约里奥环形山纳皮尔环形山纽康陨石坑维纳环形山罗巴切夫斯基环形山罗伯逊环形山羅威爾撞擊坑 (月球)瓦维洛夫环形山芬森环形山花崗閃長岩莫尔斯环形山菲洛劳斯环形山西奥菲勒斯环形山香港礦業角閃岩谢尔勒鲁普环形山鲍尔陨石坑贝蒂尼环形山麻粒岩... 扩展索引 (32 更多) »

偉晶岩

伟晶岩因为其经常含有大粒晶体而得名,具有粗粒或巨粒结构,粒径通常超过50毫米,晶体最大可以达到数米甚至十米以上长,一般颜色较浅,是一种浅成岩,但常产于深成岩的体内或周围,其包含的晶体经常是有价值的矿物,对于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有的理论认为是由于火山残余的溶浆缓慢结晶而成,也有认为是由于高压造成的强烈扩散条件影响,目前尚没有一致公认的理论。 伟晶岩一般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含硅的形式与花岗岩类似。 此外,已知含角闪石,钙富集斜长石,辉石,似长石等矿物的镁铁伟晶岩,它们较为罕见,发现于大片层状侵入物的重结晶区和蜕膜中。 根据其成分不同,伟晶岩可以分为:.

查看 斜长石和偉晶岩

博尔曼环形山

博尔曼环形山(Borman)是月球背面位于巨大的阿波罗环形山内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1968年首次执行载人绕月飞行任务的阿波罗8号指令长,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弗兰克·弗莱德里克·博尔曼(1928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博尔曼环形山

博斯环形山

博斯环形山(Bose)是月球背面位于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孟加拉国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生物物理学家、植物学家、考古学家和推想小说作家暨百科全书编纂者贾格迪什·钱德拉·博斯(1858年-193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博斯环形山

坎帕努斯环形山

坎帕努斯环形山(Campanus)是月球正面位于云海南侧边缘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诺瓦拉的乔凡尼·坎帕努斯”(Giovanni Campano ),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坎帕努斯环形山

太阳石

太阳石是一种斜长石,某些方面表现出闪耀的外观,因此被作为一种宝石。太阳石被发现于挪威西部,和美国的一些地方。它也是俄勒冈州的州石。.

查看 斜长石和太阳石

奥尔科特环形山

奥尔科特环形山(Olcott)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相对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法学家暨业余天文学家,变星观测者协会创始人威廉·泰勒·奥尔科特(William Tyler Olcott,1873年-193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奥尔科特环形山

奥尔洛夫环形山

奥尔洛夫环形山(Orlov)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苏联二名天文学家:亚历山大·雅科夫列维奇·奥尔洛夫(Aleksandr Iakovlevich Orlov,1880年-1954年)和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奥尔洛夫(Sergei Vladimirovich Orlov,1880年-1958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奥尔洛夫环形山

孟德尔环形山

孟德尔环形山(Mendel)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奥地利生物学家暨遗传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Clarence Augustus Chant,1822年-1884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孟德尔环形山

安山岩

安山岩(Andesite)是一种中性火山喷出岩,是造山带最普通的火山岩,其中含有斑晶,斑晶是中性斜长石,深色矿物有辉石、角闪石,基质为隐晶质,由斜长石和极少量正长石或石英组成。主要含有的矿物是铁、钛的氧化物。“安山岩”这个词是来源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安山岩的分类主要依据起斑晶中含有的不同成分,如辉石安山岩、云母安山岩、角闪石安山岩等。安山岩的化学和矿物成分同闪长岩相当,是流纹岩和玄武岩之间的过渡類型岩石,含有范围在57-62%的二氧化硅(化学式:Si)。 安山岩為構成島弧火山的重要火成岩,在新生代环太平洋地区有大量的发现。台灣的大屯火山群、富貴角都屬於安山岩。.

查看 斜长石和安山岩

密立根环形山

密立根环形山(Millikan)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斯·密立根(1868年-195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密立根环形山

布利奥环形山

布利奥环形山(Bullialdus)是位于月球正面云海西部一座相对年轻的大撞击坑,也是云海中最大的未被熔岩掩没的陨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但据另外的来源认为,其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该陨坑取名自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及数学家、光度学创始人“伊斯梅尔·布利奥”(Ismaël Bullialdus,1605年-1694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布利奥环形山

布里奇曼环形山

布里奇曼环形山(Bridgman)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物理学家,194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珀西·威廉姆斯·布里奇曼(1882年-196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布里奇曼环形山

帕拉塞尔苏斯环形山

帕拉塞尔苏斯环形山(Paracelsus)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三世纪瑞士裔德国医生兼炼金术士利普斯·奥里欧勒斯·德奥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冯·霍恩海姆(1293年-154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帕拉塞尔苏斯环形山

亚里士多德环形山

亚里士多德环形山(Aristoteles)是位于月球正面冷海南侧边沿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亚里士多德环形山

康托尔环形山

康托尔环形山(Cantor)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数学家奥尔格·费迪南德·路德维希·菲利普·康托尔(1845年-1918年)和数学史家莫里兹·贝内迪克特·康托尔(1829年-192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康托尔环形山

伯克兰环形山

伯克兰环形山(Birkeland)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大型的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挪威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奥拉夫·本哈德·伯克兰(1867年-191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伯克兰环形山

伯克纳环形山

伯克纳环形山(Berkner)是月球背面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劳埃德·维尔·伯克纳(Lloyd Viel Berkner,1905年-196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伯克纳环形山

伽桑狄环形山

伽桑狄环形山(Gassendi)是月球正面湿海西北边缘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形成于酒海纪代,其名称取自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皮埃尔·伽桑狄(1592年–165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伽桑狄环形山

地壳

在地理上,地殼(Crust)是指一个星球最外層的實心薄殼,可以用化學方法将它与地幔區别。地球,月球,水星,金星,火星以及其它星球的地殼大部分都是由火成岩形成的,星球的地殼比起它们的地幔有更多的不相容成分。.

查看 斜长石和地壳

别利亚耶夫环形山

别利亚耶夫环形山(Belyaev)是月球背面位于莫斯科海西南边沿一座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苏联宇航员帕韦尔·伊万诺维奇·别利亚耶夫(Pavel Ivanovich Belyaev,1925年-197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别利亚耶夫环形山

哈恩环形山

哈恩环形山(Hahn)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北边沿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5-38亿年前的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分别取自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冯·哈恩(1741年-1805年)和德国化学家,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哈恩(1879年-1968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哈恩环形山

冯·诺伊曼环形山

冯·诺伊曼环形山(Von Neumann)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二十世纪匈牙利裔美籍犹太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1903年-195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冯·诺伊曼环形山

兰斯伯格陨石坑

兰斯伯格陨石坑(Lansberg)是位于月球正面岛海中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38.5-38亿年前的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天文学家菲利普·范·兰斯伯格(1561年-163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兰斯伯格陨石坑

勒维特环形山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图中是勒维特环形山,上方为卫星坑勒维特 Z。 勒维特环形山(Leavitt)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美国失聪的女天文学家亨丽爱塔·斯万·勒维特(1868年-192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勒维特环形山

皮塔屠斯环形山

塔屠斯环形山(Pitatus)是月球正面位于云海南岸的一座大型古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及数学家“皮得罗·皮塔蒂”(Pietro Pitati,约1500年-156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皮塔屠斯环形山

皮科洛米尼环形山

科洛米尼环形山(Piccolomini)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球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意大利大主教及天文学家"亚历山德罗·皮科洛米尼"(Alessandro Piccolomini,1508年-1571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皮科洛米尼环形山

皮蒂斯楚斯环形山

蒂斯楚斯环形山(Pitiscus)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大而深邃的古老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德国数学家暨天文学家"巴托洛梅乌斯·皮蒂斯楚斯"(Bartholomaeus Pitiscus,1561年-161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皮蒂斯楚斯环形山

玉是一類礦石的泛稱,通常指的硬玉(翡翠)和軟玉,其中軟玉通常是指角閃石類的閃玉。 玉在中華文化非常流行,認為有去凶、避邪、擋煞的作用,因此在古代常做成象徵身分的禮器與裝飾,在現代除了裝飾之外亦常當作平安符般隨身配戴。.

查看 斜长石和玉

硅酸盐矿物

矽酸鹽礦物是指含矽的礦物,是造岩礦物中最重要的一種,地殼中主要是由矽酸鹽礦物組成,矽酸鹽礦物會依其分子結構再進行分類,不同的類別中,其含矽和氧的比例也有不同。.

查看 斜长石和硅酸盐矿物

第谷坑

谷环形山(Tycho)是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醒目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暨炼金术士第谷·布拉赫(1546年-1601年),它是月球上最有趣的陨石坑之一:环绕着一圈最明亮的射纹系统,特别在满月时清晰可见,即便在仅有地球反射光的背景下也可被分辨出。.

查看 斜长石和第谷坑

米勒环形山

米勒环形山(Miller)是位于月球正面崎岖的南部高地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英国天体化学家“威廉·艾伦·米勒”(William Allen Miller,1817年-187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米勒环形山

约里奥环形山

约里奥环形山(Joliot)是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形成于前酒海纪时期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物理学家及著名人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1900年-1958年),1961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约里奥环形山

纳皮尔环形山

纳皮尔环形山(Neper)是月球正面位于界海南岸的一座古老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苏格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约翰·纳皮尔"(1550年-161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纳皮尔环形山

纽康陨石坑

纽康陨石坑(Newcomb)是位于月球正面金牛山脉东北部的一座年轻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数学家暨经济学家 西蒙·纽康(1835年-190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纽康陨石坑

维纳环形山

维纳环形山(Wiener)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杰出的数学家暨哲学家,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理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Joseph Lade Pawsey,1894年-1964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维纳环形山

罗巴切夫斯基环形山

罗巴切夫斯基环形山(Lobachevskiy)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数学家、罗氏几何创始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罗巴切夫斯基"(1793年-1856年),1961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罗巴切夫斯基环形山

罗伯逊环形山

罗伯逊环形山(Robertson)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年轻的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数学家暨物理学家"霍华德·珀西(鲍勃)·罗伯逊"(Howard Percy "Bob" Robertson,1903年-196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罗伯逊环形山

羅威爾撞擊坑 (月球)

罗威尔环形山(Lowell)是位于月球背面鲁克山脉西北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称取自美国商人、东方学家、外交官、天文学家暨数学家"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伊林"(1855年-191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羅威爾撞擊坑 (月球)

瓦维洛夫环形山

维洛夫环形山(Vavilov)是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从地球无法直接看到,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俄罗斯及苏联著名遗传学、植物学及地理学科学家,苏联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及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1887年-1943年)和苏联物理学家、苏联物理光学科学创始人,苏联科学院院士兼院长"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Sergey Ivanovich Vavilov,1891年-195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瓦维洛夫环形山

芬森环形山

芬森环形山(Finsen)是月球背面南半部一座较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出生于法罗群岛的丹麦籍科学家暨理疗学家,190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尼尔斯·吕贝里·芬森(1860年-1904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芬森环形山

花崗閃長岩

花崗閃長岩或稱為花岡閃長岩,是一种中酸性的深成岩,是花岡岩类向閃長岩类过渡的中间类型岩石,是一种深成岩,粗粒状,斜長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矽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在20%以上。伴生的主要矿物有铜、铁等。花岡閃長岩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地壳中34%的火成岩是花岡閃長岩,它在所有大陆上都有分布。.

查看 斜长石和花崗閃長岩

莫尔斯环形山

摩尔斯环形山(Morse)是月球背面北半球上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发明家、摩尔斯电码创立人萨缪尔·芬利·布里斯·摩尔斯(1791年-1872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莫尔斯环形山

菲洛劳斯环形山

菲洛劳斯环形山(Philolaus)是月球正面北极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距今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哲学家暨数学家克罗托内的菲洛劳斯(公元前470年-公元前400年之后),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菲洛劳斯环形山

西奥菲勒斯环形山

西奥菲勒斯环形山(Theophilus)是月球正面位于酒海西北岸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四世纪希腊天文学家"亚历山大城的西奥菲勒斯"(Theophilus of Alexandria,公元4-5世纪)Autostar Suite Astronomer Edition.

查看 斜长石和西奥菲勒斯环形山

香港礦業

香港的礦業包括馬鞍山的鐵礦;大磨刀的石墨礦,但現時香港並沒有發出商業性開採礦業、或勘探礦產的經營牌照。元朝時期,赤鱲角一帶亦可能有冶鐵工業。於赤鱲角蝦螺灣,曾發現有元朝時期的鑄爐十三座。另外近代在鰂魚涌、安達臣道、石澳、南丫島及藍地有石礦場。觀塘、鹽田仔等地曾經是晒鹽場。.

查看 斜长石和香港礦業

角閃岩

角闪岩又名斜长角闪岩,是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的区域变质岩,是由富铁白云质泥灰岩和其他基性岩石,在中温至高温区域变质条件下,形成的岩石,具有块状或微显片理构造,经常与片岩或片麻岩共生,伴生的矿物有铁铝榴石、绿帘石、黝帘石、以及黑云母、透辉石等。 角闪岩在工业上可以用作铸石的附加原料,耐磨、耐腐蚀、硬度大。.

查看 斜长石和角閃岩

谢尔勒鲁普环形山

谢尔勒鲁普环形山(Schjellerup)是位于月球背面北部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丹麦天文学家汉斯·卡尔·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谢尔勒鲁普(1827年-188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谢尔勒鲁普环形山

鲍尔陨石坑

鲍尔陨石坑(Ball)是位于月球正面南部高地上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七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威廉姆·鲍尔"(Maximilian Hell,1631年-169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鲍尔陨石坑

贝蒂尼环形山

贝蒂尼环形山(Bettinus)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南边沿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十七世纪意大利耶稣会哲学家、数学家暨天文学家"马利欧·贝蒂尼"(Mario Bettini,1582年-165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贝蒂尼环形山

麻粒岩

麻粒岩又名粒变岩,是一种变质岩,变质程度较深,颗粒较粗,具有粒状变晶结构,有不明显的片麻状结构或块状构造,其特点是没有含水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常含有斜长石、铁铝榴石或辉石。 最常见的麻粒岩有:.

查看 斜长石和麻粒岩

辉岩

辉岩(英文:pyroxenolite),属于岩浆岩、侵入岩、超基性岩,是辉石含量大于90%的区域变质岩石,常与橄榄岩共生。颜色多为黑色、灰黑色。.

查看 斜长石和辉岩

阿特拉斯陨石坑

阿特拉斯陨石坑(Atlas)是位于月球正面北部一座很显眼的撞击坑,位于冷海东南,约形成于晚雨海世,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以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命名了它,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阿特拉斯陨石坑与赫拉克勒斯环形山形成了月球东北一对清晰的陨坑。.

查看 斜长石和阿特拉斯陨石坑

阿里斯基尔环形山

阿里斯基尔环形山(Aristillus)是月球正面位于雨海东部的一座撞击坑,据推测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但另一些来源认为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1645年约翰·赫维留曾首次对它进行过描述,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天文学家萨莫斯岛的阿里斯基尔(Aristilus of Samos,约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阿里斯基尔环形山

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

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Aristarchus)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北部一座突出的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天文学家"萨摩斯岛的阿里斯塔克斯"(公元前310年-公元前230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该陨坑比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大,就位于阿里斯塔克斯高原东南边缘,一块包含了大量如蜿蜒月溪等火山活动构造的隆起区,该一带也是曾大量报道发生过月球瞬变现象的地方,而且月球探勘者探测器曾检测到近期有过氡气排散的迹象。.

查看 斜长石和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

赫拉克勒斯环形山

赫拉克勒斯环形山(Hercules)是月球正面北半部一座很醒目的撞击坑,就位于冷海东南,阿特拉斯陨石坑西面,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十五世纪意大利耶稣会天主教神父、天文学家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以古希腊神话中的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命名了它,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赫拉克勒斯环形山

钠长石

钠长石(Albite)是钠的铝硅酸盐(NaAlSi3O8),为三斜晶系的玻璃状晶体,一般为无色、白色、黄色、红色或黑色,是长石的一类。钠长石为架状硅酸盐结构,比重2.62,莫氏硬度为6 - 6.5,其中钙长石的含量少于10%。 钠长石是斜长石固溶体系列的钠质矿物,在伟晶岩和花岗岩中最为常见,1815年首先於瑞典发现。.

查看 斜长石和钠长石

蒙德环形山

蒙德环形山(Maunder)是位于月球背面东方海北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其名称取自英国天文学家夫妇爱德华·沃尔特·蒙德(1851年-1928年)和安妮·斯科特·迪蒂·蒙德(1868年-194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蒙德环形山

钙长石

钙长石是斜长石类矿物中的一种,属三斜晶系,其中铝硅酸钙(CaAl2Si2O8)的摩尔分数超过90%。.

查看 斜长石和钙长石

长石

长石(feldspar)是长石族矿物的总称,是地壳中最重要的造岩成分,比例达到60%Feldspar.

查看 斜长石和长石

英安岩

英安岩是一种化学成分和闪长岩相当的火山喷出岩石,颜色为灰色、灰白或灰红等浅色,斑状或块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和玻璃质,以石英和长石为主,有时具有流纹构造。斑晶以斜长石为主,也有石英、正长石、透长石的斑晶存在。 英安岩常与粗面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共生,在中国,主要产于东南沿海各地。 英安岩的中文名称来源于含更多石英的安山岩之意。其英文名称dacite源于在达契亚(Dacia)的喀尔巴阡山脉发现并命名这种岩石;-ite后缀是希腊文岩石之意。.

查看 斜长石和英安岩

造岩矿物

造岩矿物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它们大部分是硅酸盐及碳酸盐矿物,存在于火成岩中。 常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这七种矿物是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

查看 斜长石和造岩矿物

柯瓦列夫斯卡娅环形山

柯瓦列夫斯卡娅环形山(Kovalevskaya)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巨大的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俄罗斯女数学家暨工程师索菲娅·瓦西里耶夫娜·柯瓦列夫斯卡娅(1850年-189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柯瓦列夫斯卡娅环形山

林德瑙环形山

林德瑙环形山(Lindenau)是位于月球正面南部高地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亿-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萨克森王国天文学家暨律师、政治家及艺术品收藏家"伯恩哈德·奥古斯特·冯·林德瑙"男爵(Bernhard August von Lindenau ,1780年-1854年)Autostar Suite Astronomer Edition.

查看 斜长石和林德瑙环形山

杰克逊环形山

杰克逊环形山(Jackson)是月球背面北半球一座年轻的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苏格兰天文学家"约翰·杰克逊"(John Jackson,1887年-1958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杰克逊环形山

欧多克索斯环形山

欧多克索斯环形山(Eudoxus)是位于月球正面高加索山脉北端东侧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古希腊数学家暨天文学家"克尼多斯的欧多克索斯"(约公元前408年-公元前35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欧多克索斯环形山

歐姆 (坑)

欧姆环形山(Ohm)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年轻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物理学家格奥尔格·西蒙·欧姆(1789年-1854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歐姆 (坑)

毕达哥拉斯环形山

毕达哥拉斯环形山(Pythagoras)是月球正面北半部的一座又大又深的年轻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是由荷兰天文学家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取自古希腊哲学家暨数学家"萨摩斯岛的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9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毕达哥拉斯环形山

法布里休斯环形山

法布里休斯环形山(Fabricius)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德国牧师,天文学家"大卫·法布里休斯"(1587年-161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法布里休斯环形山

洛伊施纳环形山

洛伊施纳环形山(Leuschner)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年轻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暨教育家阿尔敏·奥托·洛伊施纳,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洛伊施纳环形山

月球地質

月球地质(有时称为月质学,或涵盖范围更广的月球科学)与地球地质学差别明显。月球表面缺少会产生侵蚀的大气层与水体,现在也没有板块构造活动。由于月球的总质量远远小于地球,其重力加速度较低,冷却得也更快。月球表面复杂的月貌形成于各种因素的组合,特别是撞击坑和火山活动。月球的壳层、月幔层、月核与地壳、地幔和地核明显不同。 月球的地质研究主要依据地球上望远镜观测、探月航天器观测、月岩样本及地球物理数据等手段的组合。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阿波罗计划和前苏联的月球计划的多艘登月航天器直接从月球几处地点进行了采样,共带回约380千克(838磅)的月岩和月壤。长期以来,月球是唯一一颗人类直接采样以了解其构造的外星天体。在地球上已识别出少量的月球陨石,但它们来自月球上哪座陨坑却是未知。月球表面有相当大的部分还没被勘察过,很多地质问题仍没有答案。.

查看 斜长石和月球地質

朗伦环形山

朗伦环形山(Langrenus)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东岸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佛兰芒天文学家"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1598年至167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它被认为是32亿年前出现的最大的陨石坑之一。.

查看 斜长石和朗伦环形山

朗缪尔环形山

朗缪尔环形山(Langmuir)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化学家"欧文·朗缪尔"(1881年-195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朗缪尔环形山

流纹英安岩

流纹英安岩是一种组成上介于英安岩和流纹岩之间的喷出性火山岩。与之对应的侵入岩是花岗闪长岩。流纹英安岩常见的组成矿物为隐晶质到玻璃质的富钠斜长石、透长石、石英、黑云母或角闪石。流纹英安岩是一种富硅的岩石,常存在于普林尼式喷发火山碎屑沉积中。 Category:火山学 Category:火成岩.

查看 斜长石和流纹英安岩

海因环形山

海因环形山(Hayn)是位于月球正面靠近东北边沿的一座年轻大陨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海因"(Friedrich Hayn,1863年-1928年),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海因环形山

斐索环形山

斐索环形山(Fizeau)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物理学家阿曼德·伊波利特·路易斯·斐索(1819年-189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斐索环形山

斯科斯比环形山

斯科斯比环形山(Scoresby)是位于月球正面北极区的一座年轻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英国北极探险家威廉·斯科斯比(William Scoresby,1879年-185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斯科斯比环形山

斯蒂维纽斯环形山

斯蒂维纽环形山(Stevinus)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的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距今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佛兰芒数学家暨物理学家、军队工程师"西蒙·斯蒂文"(1548年-162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斯蒂维纽斯环形山

斯里弗环形山

斯里弗环形山(Slipher)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二位美国天文学家"厄尔·查尔斯·斯里弗"(1883年-1934年)和"维斯托·梅尔文·斯里弗"(1875年-1969年)兄弟,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斯里弗环形山

怀特陨石坑

怀特陨石坑(White)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在阿波罗1号测试事故中不幸罹难的美国宇航局宇航员爱德华·希金斯·怀特(1930年-196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怀特陨石坑

普卢塔克环形山

普卢塔克环形山(Plutarch)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年轻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哲学家暨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约公元45年-公元12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普卢塔克环形山

普拉纳陨石坑

普拉纳陨石坑(Bürg)是月球正面位于死湖南侧边沿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意大利天文学家暨数学家乔瓦尼·安东尼奥·阿马德奥·普拉纳男爵(1781年-1864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斜长石和普拉纳陨石坑

晶体惯态

晶体惯态,又称晶体习性,结晶习性,简称晶习,指矿物晶体趋向于某一种特定外形的特性。这种外形可以指单晶,也可以指晶簇的形态。晶体惯态主要取决于晶体本性,但有时也与生长条件有关。.

查看 斜长石和晶体惯态

辉岩阿特拉斯陨石坑阿里斯基尔环形山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赫拉克勒斯环形山钠长石蒙德环形山钙长石长石英安岩造岩矿物柯瓦列夫斯卡娅环形山林德瑙环形山杰克逊环形山欧多克索斯环形山歐姆 (坑)毕达哥拉斯环形山法布里休斯环形山洛伊施纳环形山月球地質朗伦环形山朗缪尔环形山流纹英安岩海因环形山斐索环形山斯科斯比环形山斯蒂维纽斯环形山斯里弗环形山怀特陨石坑普卢塔克环形山普拉纳陨石坑晶体惯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