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91 关系: 南北朝行政區劃,卑君,天将雄师,容姓,安得,宋姓,宋繇,宋混,宋澄 (前凉),尹建兴,常英,东汉行政区划,三国行政区划,令狐整,伊州区,张奂,张孟明,张宠则,张邈 (西凉),张通 (北魏),张恭 (三国),張姓,張就,張猛 (東漢),張湛 (北魏),侯瑾,北周行政區劃,北涼行政區劃,單于庭,周法尚,和得,哈密之爭,哈密廳,哈密國,唐林 (汉朝),唐朝行政区划,冥安县,军就,凉兴郡,前110年代,皇甫隆,王向,索仙,索棱,隋朝行政区划,西凉州,西魏行政區劃,西汉行政区划,西晉涼州行政區劃,高堂芝,... 扩展索引 (41 更多) »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查看 敦煌郡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卑君
卑君,东汉时车师后部王。他的父亲军就送他到汉朝当人质的儿子。 永兴元年(153年)车师后王阿罗多与戊部侯严皓不和,阿罗多因怒起兵反叛,围攻屯田且固城,杀伤官吏士卒。后部侯炭遮率领其余的人归降汉朝。阿罗多投奔北匈奴。敦煌郡太守宋亮上奏朝廷,请求汉桓帝批准封立卑君为王。卑君为王之后,阿罗多从北匈奴返回,和卑君争夺王位,得到很多车师国人的归附。戊校尉阎详担心阿罗多招引北匈奴,就允许阿罗多重新为王。阿罗多便归降阎详。汉朝改立阿罗多为王,护送卑君回敦煌,将车师后王国三百帐民户给他管辖。.
查看 敦煌郡和卑君
天将雄师
《天将雄师》(Dragon Blade)是一部由李仁港執導的IMAX 3D动作电影,由成龙、约翰·库萨克及阿德里安·布洛迪領銜主演,于2015年春节上映。.
查看 敦煌郡和天将雄师
容姓
容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6位。.
查看 敦煌郡和容姓
安得
安得,东汉时车师後部王。 永平十七年(74年)十一月,汉明帝派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出敦煌郡昆仓塞,进攻西域。在蒲类海边打败了白山的北匈奴军,进军攻打车师。车师前王是车师后王的儿子,两个王庭相距五百余里。车师后王安得震惊恐慌,便走到城外迎接耿秉,摘去王冠,抱住马足投降。耿秉带他去拜见窦固。车师前王也投降。平定车师,大军回国。汉明帝将陈睦任命为西域都护。永平十八年(75年)二月,窦固等返回京城洛阳。北匈奴单于派左谷蠡王率领两万骑兵进攻车师。匈奴打败车师后王安得,将他杀死。.
查看 敦煌郡和安得
宋姓
宋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119位,在中国大陆人口排名中列22位(2010年数据)。宋姓也是朝鮮族的姓氏。.
查看 敦煌郡和宋姓
宋繇
宋繇,字体业,五胡十六国时期敦煌郡(治今甘肃敦煌西南)人。.
查看 敦煌郡和宋繇
宋混
宋混(),字玄一,敦煌郡(今甘肃敦煌西南)人,十六国前凉大臣。 自宋配后,宋氏世为前凉大族。宋混性情耿直,仕于张重华为骁骑将军。353年,张重华去世。张祚废黜张重华的儿子张曜灵篡立,暴虐无道,上下怨愤。祚恶张瓘。宋混的哥哥宋修和张祚有矛盾,宋混害怕张祚加祸于己。河州刺史张瓘起兵反,355年八月,宋混和他的弟弟宋澄向西逃走,聚集了数万人响应张瓘,掉头开向姑臧。张祚派杨秋胡把张曜灵带到东苑斩杀,尸体埋在沙坑当中,宋混的部队驻扎在武始的大湖边,哀悼张曜灵。闰六月,宋混的部队抵达姑臧,张瓘的弟弟张琚及儿子张嵩打开西城门让宋混的军队进城。他们立张重华之子七岁的凉武侯张玄靓为国主。张祚被士兵杀掉,宋混等人砍下了他的首级示众。宋混等人把张祚以普通百姓的规格埋葬,并且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宋混、张琚上书东晋朝廷请立张玄靓为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在境内实行大赦,纪年恢复为建兴四十三年。张瓘抵达姑臧,推戴张玄靓为凉王,任命宋混为尚书仆射。 359年,凉州牧张瓘专执朝政,猜忌苛虐,忌混忠直。辅国将军宋混,生性忠诚耿直,张瓘害怕他,想杀掉宋混以及他的弟弟宋澄,乘势将凉王张玄靓废黜,取而代之。张征兵数万人,集结于姑臧,宋混和宋澄聚兵二千反对张瓘。张瓘率领兵众出来迎战,被宋混击败。张瓘手下的玄胪刺击宋混,未能刺透盔甲,宋混擒获了他,张瓘的兵众全部投降。张瓘和他的弟弟张琚自杀,宋混将其宗族灭绝。张玄靓任命宋混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酒泉郡侯,取代张瓘辅佐政事。宋混于是就请求张玄靓去掉凉王的称号,恢复凉州牧的称呼。宋混对玄胪说:“你刺杀我,我幸而未伤,如今我辅佐朝政,你害怕吗?”玄胪说:“我承受了张瓘之恩,只恨没有刺死你,无所畏惧!”宋混认为他有大义,以他为心腹。 361年,宋混病重,张玄靓及其祖母马氏前去看望,宋混说:“臣下的儿子宋林宗年幼,难以承担重任。殿下若未抛弃臣下一家,我弟弟宋澄办事能力胜于我,但恐怕他迂缓迟钝,难以随机应变。殿下如果能对他鞭策鼓励,就可以任用。”宋混告诫宋澄以及儿子们说:“我家承受国家大恩,应以死相报,不要倚仗权势对人傲慢。”他又会见了朝廷的大臣,全都告诫他们要忠贞不二。等到宋混死后,路人都为他流泪。.
查看 敦煌郡和宋混
宋澄 (前凉)
宋澄(),字玄安,敦煌郡(今甘肃敦煌)人,十六国前凉张玄靓时辅政大臣,宋混之弟。 355年,骁骑将军宋混的哥哥宋修和张祚有矛盾,宋混害怕张祚加害自己。八月,宋混和宋澄向西逃走,聚集了数万人以后,又回姑臧,策应张瓘。张祚杀害前凉国君张曜灵。张祚称王之後无道,宋澄随宋混聚众,攻入姑臧杀张祚。359年,凉州牧张瓘想杀掉宋混以及他的弟弟宋澄,乘势将凉王张玄靓废黜,取而代之。宋混知道后,和宋澄一起率领勇士反对张瓘,张瓘自杀,宋混将其宗族灭绝。361年,前凉骠骑大将军宋混病重,张玄靓及其祖母马氏前去看望,宋混说:“臣下的儿子宋林宗年幼,难以承担重任。殿下若未抛弃臣下一家,我弟弟宋澄办事能力胜于我,但恐怕他迂缓迟钝,难以随机应变。殿下如果能对他鞭策鼓励,就可以任用。”宋混告诫宋澄以及儿子们说:“我家承受国家大恩,应以死相报,不要倚仗权势对人傲慢。”张玄靓任命宋澄为领军将军,辅佐朝政。前凉右司马张邕憎恨宋澄独专朝政,起兵攻杀宋澄,尽灭宋氏。张玄靓任命张邕为中护军,任命叔父张天锡为中领军,同辅朝政。.
查看 敦煌郡和宋澄 (前凉)
尹建兴
尹建兴,十六国时天水(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人,西凉李暠属下的左长史。 尹建兴和李暠的尹夫人出自同族,397年,吕光属下建康郡太守段业背叛吕光,自称凉州牧,建立北凉。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敦煌郡太守,领护西胡校尉,尹建兴担任他的司马。北凉右卫将军、敦煌太守索嗣攻打李暠,李暠于是派儿子李歆、李让与张邈、宋繇、尹建兴等作战,大破索嗣,索嗣逃回张掖。400年,尹建兴、索仙等人又推李暠为凉公、领秦凉二州牧,建立西凉政权,李暠授唐瑶为征东将军,郭谦为军谘祭酒,索仙为左长史,张邈为右长史,尹建兴为左司马,张体顺为右司马。.
查看 敦煌郡和尹建兴
常英
常英,北魏人物,魏文成帝乳母常氏之兄,以準外戚被重用,字世華,魏郡鄴县人。.
查看 敦煌郡和常英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查看 敦煌郡和东汉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查看 敦煌郡和三国行政区划
令狐整
令狐整(513年-573年),本名延,字延保。敦煌(今屬甘肅)効穀人。北周大将军。 世為西土冠冕,祖父令狐紹安,官至郡守。幼聰敏,沉深有識量,家藏萬卷書。曾任州主簿。西魏初年,元荣女婿鄧彥據瓜州,拒不受代。大統十一年(545年),令狐整助西魏河西大使申徽抓獲鄧彥送往京師,宇文泰表為都督,授壽昌郡守。令狐整率鄉親二千余人隨宇文泰軍征討,赐姓宇文整。北周初,任丰州刺史。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武帝建德二年卒。有子令狐熙。.
查看 敦煌郡和令狐整
伊州区
伊州区(ئىۋىرغول رايون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市辖区,為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积81,794平方公里,总人口56.78万人,市区人口28.6万人,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21个民族。伊州區是丝绸之路重镇,也是聞名遐邇的哈密瓜产地。.
查看 敦煌郡和伊州区
张奂
张奂(),字然明,东汉名将,敦煌郡渊泉人。与段熲、皇甫规并称“凉州三明”.
查看 敦煌郡和张奂
张孟明
張孟明(),生于敦煌郡,漢人。為中國古代高昌国的君主之一,他於488年至496年在位。488年,高昌王阚首归被高車王可至羅所殺,闞氏高昌灭亡。高昌人擁立張孟明为王,496年,高昌国人将其殺害,擁立马儒为高昌王。.
查看 敦煌郡和张孟明
张宠则
张宠则(),唐朝妃嬪,河内郡修武县人,祖先因官居魏郡邺城。唐高祖李渊的宝林。 她的祖父张肃是隋朝襄安县令,父亲张文成是敦煌郡书佐。隋文帝开皇九年张宠则出生,张宠则选入唐高祖后宫。武德四年(621年),生高祖十三子滕王李元懿。十一月,被封为宝林。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逝世。贞观十年(636年),李元懿封郑王。二月二十日,唐太宗尊张宠则为郑国太妃。李元懿任潞州刺史,张宠则随儿子赴任。贞观十九年正月十一日(645年2月12日)后,张宠则在潞州去世,年五十七岁。.
查看 敦煌郡和张宠则
张邈 (西凉)
张邈,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治人物。.
查看 敦煌郡和张邈 (西凉)
张通 (北魏)
张通,字彦绰,北魏敦煌郡渊泉(今甘肃省瓜州县东)人。 张通随祖父张铣、叔祖张湛迁居到北魏国都代郡平城。张通博学通经史,魏孝文帝太和年间,顿丘李彪钦佩他的学行,向中书令李冲推荐,李冲召见他,非常器重赏识他,征召为中书博士、中书侍郎,永平年间,又征召为汾州刺史,都没有赴任,卒于家中去世。.
查看 敦煌郡和张通 (北魏)
张恭 (三国)
張恭(生卒年不詳),中国东汉末期、三国時代武将,仕于曹魏。子張就,孫張斅,曾孫張固,从弟張華。魏志有传。 任燉煌郡功曹。当時燉煌郡近隣的酒泉郡黃華、張掖郡張進割据一方。朝廷联絡不通。 太守馬艾死后、張恭以品德学問,被推举以長史代行太守。張恭派遣子張就请朝廷实权人物曹操派遣太守。張就在酒泉郡被黄華脅迫扣留,黄華想让張恭屈服。張恭得知后,派从弟張華率軍攻撃黄華,自己率兵策应攻打張進。派遣精鋭騎兵迎接正式太守尹奉。黄華後降伏金城郡太守蘇則,張就無事返回燉煌。 魏朝建立,張恭为关内侯、被任命为西域戊己校尉。後中央召会,因病辞官,太和年間(227~233)去世,追贈執金吾。 張就为金城太守,和父亲同様享有高名。孫張斅为西晋广汉郡太守、匈奴中郎将。曾孫張固为晋朝黄門郎。.
查看 敦煌郡和张恭 (三国)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查看 敦煌郡和張姓
張就
张就,凉州敦煌郡(治今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西)人,三国时曹魏官吏。张恭之子。 东汉末年,河右大乱,和中原隔绝不通,敦煌郡太守马艾在官任上去世,太守府没有丞。功曹张恭平素有学行,郡里的人推举他行长史事,恩晖威信十分显著,于是派遣儿子张就向东拜见曹操,请求设置太守。当时酒泉郡黄华、张掖郡张进各据其郡,想要和张恭联合。张就至酒泉,被黄华抓住,用刀威逼他。张就最终没有答应,私下给父亲张恭写信:“父亲大人统管敦煌,忠义显扬,岂能以张就在危难之中就背弃忠义?当初乐羊吃自己的儿子,李通全家被杀,治理国家的大臣,怎能只顾念自己的妻儿?现在大军将至,您应当尽快出兵夹击敌人;希望不要因为对儿子的爱,使我张就在黄泉之下有遗憾。” 张恭平定酒泉。张就最后平安。黄初二年,魏文帝下诏褒扬,赐爵张恭关内侯,拜为西域戊己校尉。几年后征召入京,以张就代任。张就后来担任为金城郡太守,张就之子张斅,字祖文,晋武帝时为广汉郡太守,官至匈奴中郎将。.
查看 敦煌郡和張就
張猛 (東漢)
張猛,字叔威,涼州敦煌郡人。東漢末涼州官員,曾任武威郡太守。父親據說是東漢末年漢臣中被稱為「涼州三明」(皇甫規、段熲、張奐)之一的張奐。.
查看 敦煌郡和張猛 (東漢)
張湛 (北魏)
張湛(生卒年不詳),字子然,一字仲玄,敦煌郡淵泉縣人,五胡十六國至北魏時代人物。.
查看 敦煌郡和張湛 (北魏)
侯瑾
侯瑾,字子瑜,敦煌郡人。東漢文學家、史學家。.
查看 敦煌郡和侯瑾
北周行政區劃
北周開國之初招徠南中(中國西南地區),置寧州(即南寧州)。北周武帝滅北齊,取南朝陳江淮之地,領土大大擴充。北周時實行總管制,負責數個州郡軍事與行政的政區單位,總管一般兼任駐州刺史,並以所駐之州為名。.
查看 敦煌郡和北周行政區劃
北涼行政區劃
北涼自421年沮渠蒙遜滅西涼,統一河西走廊後,其州郡建置情況,如下:.
查看 敦煌郡和北涼行政區劃
單于庭
单于庭,匈奴单于所在的王庭和匈奴的政治中心,见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 匈奴没有城郭,以穹庐为庭。匈奴每年正月诸长官往往小会于单于庭,五月大会于龙城(因匈奴崇龙神,将会处称龙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秋天大会于蹛林,以统计财产、人口、牲畜等。 西汉前期单于庭,在西汉时期的代、云中以北的蒙古高原。《史记·匈奴传》:“單于之庭直代、雲中”;《汉书·匈奴传》:“单于庭直代、云中”。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军北征后,“匈奴远遁,幕南无王庭”,但可能并不特指单于庭,因为单于以下还有王,如左贤王等等。公元前105年乌维单于死,儿单于即位,据《史记·匈奴传》:“自此之后,单于益西北,左方兵直云中,右方直酒泉、敦煌郡”,此后匈奴单于、左部和右部向西北迁移,其左部已迁移至云中以北,右部迁移至酒泉、敦煌以北的蒙古高原,而单于庭位于其中,与此同时汉朝发动讨伐大宛之戰,并令公孙敖在漠南筑受降城,而匈奴内部正巧也遇上大雨雪,畜多饥寒死。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呼韩邪单于打败烏籍單于后“复都单于庭”,随后郅支单于在击走蒙古高原上的呼韩邪单于后“都单于庭”。 据学者考证,匈奴单于庭在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匈奴单于庭分北庭与南庭,西汉时北庭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部之北鄂尔浑河上游地区、杭爱山东麓、哈喇巴尔噶逊附近。南庭在今河北赤城一带。.
查看 敦煌郡和單于庭
周法尚
周法尚,南朝陈、北周、隋朝大臣,字德迈,汝南郡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南朝陈大臣周炅的次子,陈武帝的外孙。.
查看 敦煌郡和周法尚
和得
和得,东汉时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王。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疏勒王臣磐和汉大都尉在打猎中为他叔父和得所射杀,和得自立为王。建宁三年(170年),凉州刺史孟佗派从事任涉率五百人敦煌郡兵,和戊已校尉曹宽、西域长史张宴,动员焉耆、龟兹、车师前王国、车师后王国军队,共三万余人,讨伐疏勒,经过四十余天不能攻克桢中城,于是撤退。此后,疏勒王不断地被杀,汉朝廷没有力量干预。.
查看 敦煌郡和和得
哈密之爭
哈密之爭,也稱明朝哈密爭奪戰、明朝哈密戰爭,為發生在明朝中期的一系列在新疆哈密地區(哈密国)的爭奪戰爭。因為哈密地區位於明朝、蒙古瓦剌和吐鲁番三派势力的交界,为兵家多争之地。明朝后期,哈密由吐鲁番(東察合台汗國)最终占领。.
查看 敦煌郡和哈密之爭
哈密廳
哈密廳,中國清代甘肃省所轄的一個廳,後改屬新疆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哈密市、伊吾縣一帶。初為散廳,後升為直隸廳。.
查看 敦煌郡和哈密廳
哈密國
哈密國(Kumul,维吾尔语:Hamul、Qomul;蒙古语作:Khamil),為1380年創立,在今中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區境内興建的小國。1406年,明成祖朱棣建哈密卫。正德年间为吐鲁番汗國所灭。.
查看 敦煌郡和哈密國
唐林 (汉朝)
唐林,字子高,西汉末年新朝人物,沛郡人。 唐林好学明经,是当时知名的名士。汉哀帝时,唐林任尚书仆射,因为他直言敢谏,多次上书谏诤,时人称他为人忠直,为司隶校尉孙宝辩白冤屈,被贬官为敦煌郡鱼泽障候。汉平帝时,唐林任尚书令。王莽取代西汉之后,唐林被任用为胥附。为胥附是太子师友四人之一,唐林与李充、赵襄、廉丹为四友。唐林的封爵为建德侯。.
查看 敦煌郡和唐林 (汉朝)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查看 敦煌郡和唐朝行政区划
冥安县
冥安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因县界冥水为名。治所在今甘肃省瓜州县东南,一说即今苦峪城(锁阳城)废墟。属敦煌郡。西晋元康五年(295年)分敦煌、酒泉两郡置晋昌郡治此。北周改为凉兴县。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五胡十六国县份 Category:北朝县份 Category:甘肃古代县份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瓜州县.
查看 敦煌郡和冥安县
军就
军就(),东汉时车师后部王。 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车师后王军就和他母亲沙麻,追随北匈奴,杀死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人,赶走车师前王,控制西域北道。鄯善国危急,向曹宗求救。曹宗上书朝廷,请求出兵五千进攻匈奴,重新收回西域。延光四年(125年)七月,西域长史班勇征发敦煌郡、张掖郡、酒泉郡等郡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王国军队,击败军就,斩首八千余,生擒军就和匈奴持节使者,带到索班阵亡之地斩首,人头传回洛阳。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班勇改立农奇的儿子加特奴为王。.
查看 敦煌郡和军就
凉兴郡
凉兴郡,中国十六国时设置的郡。 北凉段业分敦煌郡的凉兴县、乌泽县和晋昌郡的宜禾县置,治所在凉兴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东)。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瓜州县一带地区。北魏废。 Category:十六国的郡 Category:北凉行政区划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甘肃的郡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瓜州县.
查看 敦煌郡和凉兴郡
前110年代
前110年代從前119年1月1日開始,於前110年12月31日結束。.
查看 敦煌郡和前110年代
皇甫隆
皇甫隆,安定郡朝那(治今甘肃省灵台县)人,三国时曹魏官员。 曹操曾向皇甫隆请教养生术。他年逾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主要受益于道人蒯京的咽唾、琢齿的养生方法。曹芳嘉平三年(251年)皇甫隆代赵基任敦煌郡太守。当时,关中以及中原地区,农业生产比较先进,经济也较发达。敦煌一带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不作耧犁,耕种时实施粗放的“滀水”(蓄水)灌溉方式,然后再耕, 既费人牛功力, 收获粮食也很少。皇甫隆在任太守期间,注重农业生产,及时废止了“滀水”灌溉法。推广衍灌法,提倡平灌,省功节水。并教当地农民制作耧犁,提高工效,省去牛力人力一半以上,粮食产量增加了五成。又改变妇女做裙一领费布一匹的旧俗,推广一种省工省料的妇女裙,改良风气,为当地百姓所敬爱。.
查看 敦煌郡和皇甫隆
王向
王向,新朝宗室,王莽三叔平阿侯王譚之子,王仁、王去疾、王閎之弟。.
查看 敦煌郡和王向
索仙
索仙,十六国时敦煌(治今甘肃敦煌西)人,西凉李暠属下的左长史。 索仙初仕后凉吕光,为沙州治中。后凉末年,社会大乱。397年,吕光属下建康郡太守段业背叛吕光,自称凉州牧,任命李暠为效谷令。后来敦煌郡太守孟敏去世,索仙遂与敦煌护军郭谦、宋繇等共推李暠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400年,索仙等人又推李暠为凉公、领秦凉二州牧,建立西凉政权,李暠授索仙为左长史,索训为威远将军、西平郡太守,索慈为广武郡太守,索术为武兴郡太守。李暠的儿子李歆嗣位,索仙官至征虏将军、张掖郡太守。.
查看 敦煌郡和索仙
索棱
索稜,又作索棱,东晋十六国时后秦敦煌郡(治今甘肃敦煌)人,字孟则。 索棱好学博文,姚苌非常器重他,委任他机密事务,文章诏檄,都是索棱的文章。后来担任平原郡太守,以德教化民众,民众敬畏爱戴他,为他作歌:“懿矣明守,庶绩允厘。剖符作宰,实获我思。”姚興即位后,索稜為太常。411年,姚興以赫连勃勃、乞伏-乾-歸在西北作亂,秃发傉檀、沮渠蒙逊阻兵河右,想要求重將鎮撫二方。遂任命太常索棱为太尉、兼陇西内史,让他去招扶西秦。乞伏--归派使节到后秦送还被他俘虏的守、宰等地方官,承认罪过,请求投降。姚兴便派鸿胪拜乞伏--归都督陇西、岭北、杂胡诸军事及征西大将军、河州牧、单于、河南王。413年,后秦太尉索棱,献出他所据守的陇西,向乞伏炽磐投降。乞伏炽磐任命索棱为太傅。.
查看 敦煌郡和索棱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查看 敦煌郡和隋朝行政区划
西凉州
西凉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领七郡:张掖郡、西郡、临松郡、建康郡、酒泉郡、凉宁郡、敦煌郡。西魏大统十二年(545年),仍领有五郡:张掖郡、西郡、临松郡、建康郡、酒泉郡。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西凉州为甘州。 Category:北魏的州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张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查看 敦煌郡和西凉州
西魏行政區劃
西魏自北魏分裂後,繼承有三十三州,宇文泰在沙苑(今大荔縣南)一戰打敗高歡,乘勝率兵東進,佔領了山西、河南東魏的大片領土。爾後又趁南朝梁內亂,攻佔巴蜀之地與江漢之地,使西魏疆域擴大到四川和湖北一帶。西魏時將北魏時期負責地方軍政的行台及管理數州軍事的都督改稱為總管,其性質相當於北齊行臺。.
查看 敦煌郡和西魏行政區劃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查看 敦煌郡和西汉行政区划
西晉涼州行政區劃
曹魏舊州,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範圍大致相當於今甘肅省蘭州市、白銀市以西的地區,青海省東北地區。西晉末為涼州刺史張軌及其子張寔所控制。.
查看 敦煌郡和西晉涼州行政區劃
高堂芝
堂芝,东汉官员,官至尚书令。 高堂芝在汉顺帝时担任尚书令。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二月癸未,白天看见太白星三十九日。闰二月乙酉,白天看见太白星东南维四十一日。八月乙巳,荧惑(火星)入舆鬼。白天看见太白星,为强臣。荧惑为凶,舆鬼为死丧。质星为诛戮。当时,權貴一起誣陷中常侍高梵、张防、将作大匠翟酺、尚书令高堂芝、仆射张敦、尚书尹就、郎姜述、杨凤等,和兖州刺史鲍就、使匈奴中郎将张国、金城郡太守张笃、敦煌郡太守张郎互相勾结,事情泄漏,尹就、姜述弃市,高梵、张防、翟酺、高堂芝、张敦、杨凤、鲍就、张国都抵罪,減死歸家。.
查看 敦煌郡和高堂芝
謝艾
謝艾(),敦煌人。中國十六國時期前涼官員、將領,曾經為前涼多次擊敗來侵的後趙軍隊。.
查看 敦煌郡和謝艾
贤 (莎车)
贤(),东汉时莎车国王。 贤的父亲是忠武王延。建武九年(33年),他的哥哥莎车王康去世,贤继位。贤在位时莎车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贤攻打诛杀拘弥国王、西夜国王,让康的两个儿子分别担任两国国王。 建武十四年(38年),莎车王贤、鄯善王安都派使者进贡汉朝,请求重新设置都护。光武帝刘秀因中原初定,没有答应。建武十七年(41年),莎车王贤派使者进贡汉朝,再次请求设置都护。光武帝赐给贤西域都护印绶,以及车辆、旗帜、黄金、锦绣。敦煌郡太守裴遵上书:“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刘秀下诏书收回都护印绶,改为大将军印绶。莎车使者不肯交换,裴遵强行夺回。贤从此开始怨恨汉朝,仍诈称是西域都护,向西域各国发令,各国全都归附。建武二十一年(45年),莎车王贤骄横跋扈,想要兼并西域,进攻邻国,索求重税,车师前王国、鄯善国、焉耆国等十八国,派王子到洛阳为人质,奉献珍宝,希望汉朝再派西域都护。刘秀因中原初定,匈奴未服,让各国人质都返回,赐他们丰礼。西域各国知道后给敦煌太守裴遵呈送公文:“希望您留下我们的人质,向莎车国宣称:人质已被留下,汉朝的都护不久出关,望莎车暂且停止军事行动。”裴遵奏报刘秀,得到应允。建武二十二年(46年),西域各国当人质的王子长期留在敦煌,因为思乡逃回本国。莎车王贤知道汉朝没有派都护,出兵击败鄯善,击杀龟兹国王建。鄯善王安上书汉朝:“愿再派王子到洛阳做人质,再请汉朝派都护。若汉朝不派都护,只能被迫屈服匈奴。”刘秀回答:“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何去何从,自己选择。”鄯善国、车师国归附匈奴。 永平三年(60年),贤武力强占于阗、大宛、妫塞等三国,派莎车将领镇守。于阗人杀死了莎车守将君得,立休莫霸为王。贤率领西域各国数万军队攻打于阗,被休莫霸打败,贤逃回到莎车国。休莫霸包围莎车时,中箭而死。广德即位为于阗王,贤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广德做妻子。永平四年(61年),于阗王广德率各国兵众三万进攻莎车,用计诱杀莎车王贤,将他杀死,吞并了莎车国。.
查看 敦煌郡和贤 (莎车)
辛武贤
辛武贤,中国汉朝将军。陇西郡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辛武贤在汉宣帝时为酒泉郡太守,后任破羌将军。他和赵充国之子赵卯攻打西羌,大胜。但是,依然回任酒泉郡太守,他开始痛恨赵充国,上书告发赵卯泄露机密,赵卯自杀。7年後,到敦煌郡备征乌孙,不久病故,儿子辛庆忌。.
查看 敦煌郡和辛武贤
阚骃
阚骃,字玄阴,东晋敦煌郡人。 阚骃博通经传,被北凉王沮渠蒙逊推重,历任秘书、考课郎中,参与典校经籍。著作有《十三州志》,是古代地理学的名著,后来佚失,有辑本。.
查看 敦煌郡和阚骃
阴澹
澹,敦煌人,西晋地方官员。 官涼州太守。被张轨任为股肱,参与机密,共同治理涼州。竹林七贤之說最早始於阴澹撰《魏纪》十二卷,稱之“豪尚虚无,轻蔑礼法”。.
查看 敦煌郡和阴澹
阿罗多
阿罗多,东汉时车师后部王。 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他和戊部侯严皓不和,围攻屯田且固城,杀伤官吏士兵。不久因为后部侯炭遮领余众叛乱降汉,带着母亲妻儿随从一百余人流亡北匈奴。敦煌郡太守宋亮立后部故王军就的儿子卑君为后部王。他从匈奴回来,和卑君争夺王位。戊校尉阎详害怕他引匈奴扰乱西域,于是支持阿罗多复位。.
查看 敦煌郡和阿罗多
赵咨 (东汉)
赵咨,字文楚,东汉经学家,东郡燕县(今河南省延津东北)人。 其父赵畅,为经学博士。赵咨早年丧父,孤贫,以孝行闻名乡里。州郡征召他举孝廉,他不应孝廉之举。曾遭遇劫盗,他敛物奉送,劫盗惭愧而服。延熹元年(158年)被大司农陈奇荐举他至孝有道,为经学博士。汉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所杀,他愤而称病去官。后来再举高第,太尉杨赐请他入幕府,转任敦煌郡太守,因病免官,率子孙躬耕度日。后拜东海国相,居官清廉,计日受俸,豪强害怕他的俭节。征为议郎,在京师洛阳去世。他批评汉代的厚葬之风,不合华夏传统,违背“自然之数”。推崇“王孙裸葬,墨夷露骸”的主张, 并在自然的生死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裸葬论。临死遗令薄葬:“薄敛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当时人称他明达。.
查看 敦煌郡和赵咨 (东汉)
肃州区
肃州区是甘肃省酒泉市下辖的一个区,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前121年西汉设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查看 敦煌郡和肃州区
蓋勳
蓋勳,字元固,敦煌郡廣至縣(今甘肅省安西縣西南)人,東漢潁川太守。.
查看 敦煌郡和蓋勳
酒泉郡
酒泉郡,中国古郡名。.
查看 敦煌郡和酒泉郡
雍州刺史部
雍州刺史部,东汉时设置的刺史部,雍州或作廱州。 雍州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但具体所指已无从查证。雍州地区自西周到西晋始终是京畿或渭河平原及其附近。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部时,该地区以西属凉州刺史部,东归司隶校尉,不独立设州。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 興平元年六月丙子日(194年7月6日),雍州再度成為正式行政區,東漢分涼州河西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設立雍州刺史部,治所在姑臧。建安十八年(213年)省涼州,與司隸校尉部的三輔一起併入雍州。 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分河西八郡復置涼州,曹魏時期的雍州其范围固定在原涼州黃河以東和司隶校尉部的長安及附近的三輔,治所就在当时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临时所在地长安。曹魏、西晋不变。十六国的前秦、后秦一度将雍州迁至安定郡(今甘肃镇原)和蒲坂(今山西永济),北魏、西魏、北周仅将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设为雍州,治所在长安。而东晋和南朝在襄阳侨置雍州。隋朝统一后,以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为雍州,隋炀帝改为京兆郡,唐朝建立后,又改为雍州,唐玄宗设立京兆府。.
查看 敦煌郡和雍州刺史部
李宝 (敦煌公)
李宝(),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凉武昭王-李暠-之孙,西凉骁骑将军、祈连酒泉晋昌三郡太守李翻之子,西凉灭亡多年后建立后西凉,最终归附北魏。.
查看 敦煌郡和李宝 (敦煌公)
李尋
李尋,字子長,西汉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 李尋学《書经》,好洪範災異説。学天文、星历、陰陽,事奉丞相翟方進,翟方進也擅长研究星历。翟方進任命李尋为丞相府吏,李尋多次对翟方進阐述意見。 外戚大司馬驃騎将軍王根厚遇李尋,当時災異多发,王根向李尋征求意見。李尋认为最近会有水害,应该探寻優秀人物任用,屏退残酷統治百姓的人,整備堤防,免除山泽之税来清除朝廷的陰气。王根于是推薦李尋。 漢哀帝即位,向李尋询问关于最近大水、地震、天文变動的意見。李尋建议抑制外戚的势力。当時,漢成帝的外戚王氏势力还没有被废黜,哀帝祖母傅太后的勢力逐渐变強,丞相孔光、大司空師丹反对贈傅太后皇太后之号,而被罷免。哀帝虽然没有接受李尋的進言,但凡事经常征求李尋的意見。李尋的回答屡次应验,于是被昇進黄門侍郎。李尋说近期有水害,于是汉哀帝任命李尋为騎都尉,監督黄河堤防。 成帝時代,齐人甘忠可称“漢代正逢天地的末日,必当再受天命。天帝遣真人赤精子教给我再受命的方法”。甘忠可教授夏賀良、郭昌。中垒校尉劉向奏甘忠可欺君罔上迷惑众人,甘忠可被弹劾,死于獄中。哀帝時代,哀帝重用司隷校尉解光,解光说夏賀良有甘忠可的書。此事下达奉車都尉劉歆,劉歆反对施行甘忠可的学说。李尋也喜欢甘忠可的学説。解光对皇帝说“父亲刘向上书使甘忠可下狱,儿子刘歆怎么会同意甘忠可呢”。長安令郭昌劝李尋帮助夏賀良。李尋于是劝哀帝听听夏賀良的意見。夏賀良说“漢历中衰,当再受天命。成帝不应天命,所以无后。今陛下长久得病,天地灾异頻发,是天的告诫譴責。应该立刻改元易号,才能延年益寿,得到后嗣,天地灾异自然终止”。 长期卧病在床的哀帝希望夏賀良的学说真的有益,于是接受夏賀良的進言,建平二年(前5年)改元太初元将元年,自号改为「陳聖劉太平皇帝」。 一个月后,皇帝卧病如故,夏賀良建议改変政治引起了更多反对。夏賀良上奏建议把不知天命的大臣辞退,任用解光、李尋辅政。 哀帝于是将夏賀良下獄,改元、改号的詔书撤回,恢复建平年号。夏賀良被光禄勋平当审理,被处死。解光、李尋減死一等,流配敦煌郡。.
查看 敦煌郡和李尋
李愔 (西凉)
李愔,字士正,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 李愔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第四子,李谭、李歆、李让的弟弟、李恂、李翻、李豫、李宏、李眺、李亮的哥哥。李愔官至晋昌郡、敦煌郡太守。他的后代为陇西李氏镇远将军房,曾孙李系为平凉房。.
查看 敦煌郡和李愔 (西凉)
李怀达
李怀达(),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凉武昭王-李暠-的孙子,西凉骁骑将军、祈连酒泉晋昌三郡太守李翻的儿子。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十二月,李怀达在兄长李宝的命令下与侄子李承上表造访平城,归顺北魏。魏太武帝拓跋焘赞赏李宝的忠诚,拜李怀达为散骑常侍、敦煌郡太守,另外派遣使者授予李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戒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然镇守敦煌,四品以下的官员听任李宝秉承皇帝旨意非正式委任《魏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宝自伊吾南归敦煌,遂修缮城府,规复先业。遣弟怀达奉表归诚。世祖嘉其忠款,拜怀达散骑常侍、敦煌太守,别遣使授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戒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听承制假授。《北史·卷一百·序传第八十八》:宝自伊吾南归敦煌,遂修缮城府,规复先业,遣弟怀达,奉表归诚,太武嘉其忠款,拜怀达散骑常侍、敦煌太守。别遣使授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已下,听承制假授。。.
查看 敦煌郡和李怀达
杨欣 (刺史)
杨欣(),曹魏、西晋官员。 杨欣在曹魏担任金城郡太守。263年,随鄧艾参与征伐蜀漢。南下甘松与姜維交战、攻取甘松立战功。西晋建立,杨欣于牵弘之后为凉州刺史。276年,燉煌郡令狐宏自立,杨欣击破斬令狐宏。278年,秃发树机能之党若罗拔能率鮮卑在武威郡交战,兵败而死。 小説《三國演義》第116回杨欣登場。参加征伐蜀汉。金城太守杨欣率领别军烧毁甘松蜀軍诸寨,姜維慌忙来救甘松,杨欣不敢交战,望山路而走。之後,在彊川杨欣遭遇姜維,只一合杨欣败走。姜維後追,不防落馬,杨欣回返馬首再刺姜維,姜維跃起身子,一枪刺去,正中杨欣马脑。杨欣落馬,魏兵前来将他救回。.
查看 敦煌郡和杨欣 (刺史)
楊豐
杨阿若,后名杨丰,字伯阳,酒泉郡(治今甘肃省酒泉)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曹魏游侠。 杨阿若少年时游侠,常做报仇解怨的事,当时人说他:“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建安年间,酒泉郡太守徐揖捕杀了当地一家姓黄的大户。只有一个黄昂得以逃脱,黄昂一心报仇。变卖了家中的粮食和黄金,招募党徒一千多人来报复徐揖。徐揖只得据城死守。杨阿若此时并不在城中,但见到黄昂如此不义,告知徐揖,托付妻儿去张掖求救。张掖郡又反,杀太守,黄昂亦攻陷酒泉城杀徐揖,二郡合势。黄昂恨杨丰不和自己合作,于是重金悬赏取杨丰。杨丰逃走。武威郡太守张猛命杨丰为都尉,让杨丰为徐揖报仇。杨丰单骑入南羌,领骑千余攻酒泉城。未到三十里,让大家下马,拉着柴草扬尘。酒泉郡人望见尘起,以为东方大兵来到,于是逃散。黄昂独自逃出,羌人抓获黄昂,杨丰对黄昂:"你之前想要生系我颈,今反为我所系,还说什么?"黄昂惭愧致歉,杨丰将他诛杀。当时黄华在东,又回来领郡。杨丰害怕黄华,杨丰西投敦煌郡。魏文帝黄初年间,河西被朝廷收复,黄华归降,杨丰回到酒泉郡。酒泉郡举他为孝廉,凉州表奏他为义勇,朝廷下诏命他为驸马都尉。二十馀年后,病亡。.
查看 敦煌郡和楊豐
段業
段業(),京兆郡(治今陝西西安)漢人。十六国时期北涼国開國君主,但其本身只是為盧水胡沮渠蒙遜及沮渠男成所推,他也很忌憚沮渠蒙遜,蒙遜亦十分不安,最終沮渠蒙遜發動兵變推翻並殺害段業。.
查看 敦煌郡和段業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查看 敦煌郡和汉武帝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查看 敦煌郡和汉朝
汉昌陵
汉昌陵或称废昌陵,即西汉成帝在延陵之后为自己营造的第二座陵寝。昌陵历时五年建设后废弃,成帝复修延陵。 建始元年(前35年),始建延陵。鸿嘉元年(前20年)春二月壬午,汉成帝行幸初陵,赦作徒。以新丰县戏乡为昌陵县,奉初陵,赐百户牛、酒。鸿嘉二年夏,依照设置陵县时的惯例,徒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邑。赐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公主、中二千石冢地、第宅。 永始元年(前16年)秋七月,汉成帝下诏曰:“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过听将作大匠万年(解万年)言昌陵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天下虚耗,百姓罢劳,客土疏恶,终不可成。朕惟其难,怛然伤心。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徒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次年十二月,汉成帝再度下诏曰:“前将作大匠万年知昌陵卑下,不可为万岁居,奏请营作,建置郭邑,妄为巧作,积土增高,多赋敛徭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百姓罢极,天下匮谒。常侍闳(王闳)前为大司农中丞,数奏昌陵不可成。侍中卫尉长(淳于长)数白宜早止,徙家反故处。朕以长言下闳章,公卿议者皆合长计。长首建至策,闳典主省大费,民以康宁。闳前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其赐长爵关内侯,食邑千户,闳五百户。万年佞邪不忠,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其徙万年敦煌郡。”《汉书·卷十·成帝纪第十》 现代考古研究认为位于今西安市灞桥区和临潼区交界处的“八宝琉璃井”即是废昌陵遗址。遗址是有一处面积三平方公里的土丘,上有面积一百平方米的矩形土坑,当地民众称为“八宝琉璃井”。土坑之下是20米的夯土层,被认为是地宫所在。此处遗址在现行政上属临潼区,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文物普查时又发现昌陵邑遗址,但遗址已遭到破坏。2015年,有报道提及昌陵遗址——“八宝琉璃井”已全部被砖厂“侵蚀”破坏。.
查看 敦煌郡和汉昌陵
汉攻大宛之战
漢攻大宛之戰,亦称漢宛戰爭、汗血马之战或天马之战,為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發生的一起西漢與大宛之間的戰爭,前後持續了約四年。.
查看 敦煌郡和汉攻大宛之战
沮渠蒙遜
沮渠蒙遜(),臨松匈奴人,十六国时期北涼第二任君主。原係匈奴支系卢水胡族首領,曾反叛後涼並推段業建北涼,後攻殺段業自己登位。沮渠蒙遜有勇略,在位期間,北涼於強敵環伺之際擴張成為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
查看 敦煌郡和沮渠蒙遜
河西四郡
河西四郡,指西漢武帝時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按置郡先後排序,若由東而西依序為: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此地原為匈奴領地。.
查看 敦煌郡和河西四郡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中國黃河以西,呈西北—東南走向為狹長狀平原,形如走廊,故而得名,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其範圍是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北部可经居延海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进入漠北,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全境皆為甘肅省、青海省海东市、西宁市和部分内蒙古额济纳旗所轄,由於大部分範圍在甘肃省,故又稱“甘肅走廊”。 最早先后为月氏、匈奴领土,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以來是中原連接西域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东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漢地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在大部分中國歷史時期,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西北端。.
查看 敦煌郡和河西走廊
洪姓
洪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84位。2006年中国大陆洪姓人口排名第99名。此姓氏(홍)在韓國亦有分佈,約佔當地人口1.13%。.
查看 敦煌郡和洪姓
涼州
涼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轄域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查看 敦煌郡和涼州
涼州刺史部
涼州刺史部,原屬九州中的雍州地域。始設於西漢,其行政長官為涼州刺史,屬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因在中原之西,故又稱西州。其管轄範圍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查看 敦煌郡和涼州刺史部
成国 (拘弥)
成国(),东汉时拘弥王。 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因生恶性脓疮而死,赵评的儿子前往迎接灵柩,路上经过拘弥国。成国和于阗王建有怨隙,成国对赵评之子说:“于阗王让匈奴医生将毒药放在伤口上,使令尊致死。”赵评之子信以为真,回来报告敦煌郡太守马达。王敬接任西域长史,马达命王敬秘密调查。王敬去于阗经过拘弥国,拘弥王成国对王敬说:“于阗国人想要立我为王,可用杀西域长史之罪诛杀于阗王建,于阗一定归服。”152年正月,王敬来到于阗杀害于阗王建,自己又被大将输僰杀死,建的儿子安国为于阗王。175年,安国攻打拘弥,斩杀拘弥王成国。.
查看 敦煌郡和成国 (拘弥)
放前
放前,东汉时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王。 永建四年(129年),放前侵略拘弥国,诛杀拘弥国王兴,立自己的儿子为国王,放前派遣使者向汉朝进贡。敦煌郡太守徐由请朝廷出兵讨伐于阗。汉顺帝下诏,赦免于阗国王放前擅自诛杀拘弥国王的大罪,只令他归还拘弥国,放前不肯遵命。.
查看 敦煌郡和放前
敦煌 (消歧义)
敦煌可以指:.
查看 敦煌郡和敦煌 (消歧义)
敦煌市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級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查看 敦煌郡和敦煌市
敦煌令狐氏
敦煌令狐氏,又称燉煌令狐氏,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士族之一,郡望为敦煌郡效谷县(今甘肃省瓜州县西),历史名人有令狐整、令狐熙、令狐德棻祖孙三代,令狐楚、令狐綯父子宰相,滑亳节度使令狐彰。.
查看 敦煌郡和敦煌令狐氏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指公元4~14世纪在古敦煌郡地区开凿的石窟,主要有如下几个石窟:.
查看 敦煌郡和敦煌石窟
效谷县
效谷县,中国古县名。 本渔泽障,西汉元封六年(前105年)渔泽尉崔不意教民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名。治所在今甘肃省瓜州县西。汉、晋属敦煌郡,十六国李嵩自效谷令建立西凉,西魏为效谷郡治。北周并入鸣沙县。.
查看 敦煌郡和效谷县
慕姓
慕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29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敦煌郡和慕姓
慕容姓
慕容姓是中国复姓,其源流主要有四。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容姓有些后人,又将慕容姓简化成慕姓、容姓。.
查看 敦煌郡和慕容姓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查看 敦煌郡和曹魏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查看 敦煌郡和曹魏行政區劃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敦煌郡和晉朝行政區劃
晋昌郡 (甘肃)
晋昌郡,中国西晋时设置的郡。 元康五年(295年),分敦煌、酒泉二郡置,治所在冥安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东南)。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安西县至玉门市一带地区。属凉州。北魏初曾废为戍,末年复置,辖境缩小。北周武帝时改为永兴郡。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五胡十六国的郡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东魏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甘肃的郡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29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敦煌郡和晋昌郡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