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2 关系: 加拿大联合教会,執事 (基督教),基督教香港崇真會,台灣基督教新教,同寅会,天主教,天使長聖烏列爾教堂,威爾斯教會,居普良,丹麥國教會,主教座堂,主教座位,副主教,美國福音路德教會,美国主教座堂列表,美国归正会,美国圣公会,芬蘭福音信義會,聯合循道宗,联合基督教会,香港聖公會,詹姆士六世及一世,認信文,鮑渥共融,蘇格蘭聖公會,赫尔穆特·舍恩,長老宗 (美國),正教,正教會,會眾制,教省,普世聖公宗。
加拿大联合教会
加拿大聯合教會(United Church of Canada;Église unie du Canada))主流新教(Oldline Protestant)教會之一,是加拿大最大的基督教新教派别,也是加拿大罗马天主教会之後第二大的加拿大基督宗教派别,教會體制是長老制。 加拿大聯合教會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以及,並和美國联合基督教会達成共融。加拿大聯合教會重視和不同信仰傳統的對話,以及參與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查看 教政體制和加拿大联合教会
執事 (基督教)
執事,執掌事務或供使喚差遣的人。被西方宗教借詞時也叫助祭(deacon,其任职身份称为diaconate),属于基督教神职之一,其词源于希腊语的「diakonos」(帮手之義)。在中国天主教一般被称作执事或。在基督教新教中也有叫执事,另一种说法叫会吏。在传统的三级聖品制(主教、司铎、执事)中处最低。.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Tsung Tsin Mission of Hong Kong)創立於1847年,由德、瑞、法交界之差會巴色傳道會於1846年差派的瑞典傳教士韓山明牧師(-Rev. Theodore Hamberg-)及德國傳教士黎力基牧師(Rev.
台灣基督教新教
臺灣的新教基督徒人口約146萬人,雖然在整體臺灣人口中居於少數(逾2.6%),遠少於道教、佛教等傳統宗教,但在商界、政界等公眾人物領域的比例較高,使基督徒在臺灣社會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相對於漢族,原住民族以基督教為主要信仰,此為二戰後新教和天主教在原住民族地區的積極宣教、以及措施所致。.
查看 教政體制和台灣基督教新教
同寅会
同寅会(Church of the United Brethren in Christ)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教派,1800年在成立,起源于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的一次门诺会的聚会,采用主教制、亚米念神学,是美国第一个不是从欧洲移植的教派。 1889年,同寅会进入中国广东省传教,在广州和小榄建立了传教站。今日广州河南堂即同寅会开辟的洪德堂。1919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
查看 教政體制和同寅会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教政體制和天主教
天使長聖烏列爾教堂
天使長聖烏列爾教堂(英語:Church of Saint Uriel the Archangel,亦名 Saint Uriel's Episcopal Church)是一座位於美國紐澤西州的聖公會教堂,信仰模式遵循信條,意即在聖公宗內部傾向珍視天主教傳統的派別。這座教堂是普世聖公宗成員,信徒都是聖公宗大公與正統傳承的追隨者。聖烏列爾教堂是美國境內唯一一座以天使長烏列爾命名的教堂。.
威爾斯教會
威爾斯教會(Yr Eglwys yng Nghymru;Church in Wales)是在威爾斯的聖公宗成员教会,由六個教區組成。 現時大主教是蘭達夫主教(Bishop of Llandaff)巴利.摩根(Barry Morgan)大主教。 相對於英國國教會,威爾斯教會不再是國教。1920年受主張政教分離影響。 作為普世聖公宗成員之一,它承認坎特伯里大主教的首席地位,也在威爾斯教會沒有任何正式職權(除了在教會法庭審判大主教的角色,如同英國國教會在大都市其餘少數邊境牧區從而豁免解散和委任公證人)。它已被證明可能作為威爾斯教會的聖職人員來佔據坎特伯里教座,現今大主教羅雲·威廉斯博士在威爾斯教會裏有威爾斯和原來的職分。.
查看 教政體制和威爾斯教會
居普良
塔修斯·凱斯利烏斯·西普里亞努斯(Thascius Caecilius Cyprianus),英語化後成為居普良(Cyprian, 約200年-258年),聖公會譯聖西浦廉,又譯西普里安,迦太基教會主教,基督教會殉教聖人,是對基督教教會論影響深遠的拉丁教父。他的教會合一觀念是促成拉丁教會統一在羅馬主教之下的重要思想力量。他的名言:「不以(大公)教會為母的,就沒有上帝為父」和「在教會之外沒有救恩」,都極力強調大公教會在信仰上的必要性。但他所主張的體制卻又不是天主教的教宗制,而是主教聯盟,就是以各地主教組成的團契為全教會的最高領導中心。.
查看 教政體制和居普良
丹麥國教會
丹麥國教會(Den Danske Folkekirke 或 Folkekirken),是丹麥的國教會,並且是丹麥與格林蘭的主要宗教。由於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宗教改革背景,故丹麥王國與路德宗擁有極深的淵源;1848年所頒布的憲法就將之訂立為國教,享有國家的支持,但未強制所有國民加入。作為憲法上規範的國教其教會組織章程受國家法律管理,由丹麥議會為最高立法機關。國王或女王必須是該教會的成員並兼任教會最高領袖,但非元首。教會行政主管為丹麥宗教事務部長,而宗教領袖則是由十位來自丹麥本土、一位來自格林蘭的主教組成的主教團。然而雖然丹麥有國家教會,但是其存在並不會限制其他宗教團體的存在,除前述的君王的信仰限制外並無規範國民有義務信仰福音路德宗。《凱薩與天主之間-亞歐諸國的政教關係》附錄:歐盟國家中的宗教自由,作者:Luc De Fleurquin,南懷仁協會編譯.
查看 教政體制和丹麥國教會
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cathédrale;cathedra;καθέδρα kathedra),或稱座堂,是指在主教制的基督教会(正教會、天主教、聖公宗,以及信義宗部份团体等)中,設有主教座位的教堂,為教區主教的正式駐地,因而被視為教區的中心。 由於是教區擁有首席地位的教堂,主教座堂的建築大多較堂區的教堂宏美。在蘇格蘭,有一些蘇格蘭國教會的教堂,在宗教改革後仍然被叫作座堂,儘管身為長老宗一員的蘇格蘭國教會並不採用主教制。由於主教座堂通常是所在地的重要地標,在中文環境中常譯為「大教堂」,例如著名的「科隆大教堂」,正確全名應是「科隆教區聖伯多祿暨聖母主教座堂」。.
查看 教政體制和主教座堂
主教座位
主教座位(cathedra,源出古希臘語「καθέδρα」),簡稱教座,是主教專用的座椅,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實行訓導權威的象徵,而且在聖公宗和實行主教制的信義宗教會某程度仍然保有這種意義。拉丁文的「Cathedra」是指有手靠的椅子,原來是羅馬皇帝的象徵,在4世紀時候為基督教会所模仿,故又可稱主教寶座。設有此座的教堂稱為座堂——地方教會的中心。.
查看 教政體制和主教座位
副主教
副主教是一個在施行主教制的教會內之行政職位,沒有治理權。.
查看 教政體制和副主教
美國福音路德教會
美國福音路德教會(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 ELCA),屬於信義宗,教會體制採修訂過的主教制(設有主教,但隸屬堂會保留部份會眾制的權力),總部位於芝加哥。美國福音路德教會是主流新教(Oldline Protestant)之一,教會聲稱約有400萬教友,是美國最大型的信義宗教會。2014年,教會有3,668,034人受洗的教友 。 ELCA的神學觀源自馬丁路德,接受和協同書的指導。該教會對自身的描述是「福音的、普世的、合一的」(Evangelical, Catholic and Ecumenical)。相比保守的密蘇里路德會(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和威斯康辛福音路德總會(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大多隸屬ELCA的堂會,其神學立場介於溫和到自由派之間,不過也是有偏向保守派的堂會。 ELCA支持女性擔任神職人員,並在2009年通過決議「終身許諾單配偶關係」(committed monogamous relationship)的LGBT人士可擔任神職人員,底下的堂會(Congregations)可自行決定是否要接受此項決議,也可自行決定是否要為同性伴侶關係提供宗教上的祝福儀式。在墮胎議題上,ELCA描述其自身為「支持生命的社群」(a community supportive of life),鼓勵女性探索墮胎的替代方案,例如收出養;但是ELCA也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墮胎是道德上負責任的決定,包括會造成母親生命威脅的時候,違反其中一方性自主意願而懷孕的時候,會導致胎兒早死和嚴重受苦的極端異常狀態的時候。 該教會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以及(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並和美國聖公會、聯合衞理公會、美國長老教會、美國歸正教會、美國聯合基督教會和美國摩拉維亞弟兄會達成共融。 和羅馬天主教會在1999年發表《關於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該聯合聲明宣稱雙方教會對「通過對基督的信念,憑藉神的恩典稱義」這一觀點的一致。.
美国主教座堂列表
以下是美国主教座堂列表,包括罗马天主教、美国圣公会和东正教等采用主教制的教派的主教座堂。.
美国归正会
美国归正会(Reformed Church in America,RCA)是美国的一个基督教教派,属于改革宗(Calvinist),教會體制採長老制,起源于荷兰,曾经称为荷兰归正会(Dutch Reformed Church)。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30万教徒。总部位于大急流城。 美国归正会參與美国基督教会联合会(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和,一部分的會堂則加入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
查看 教政體制和美国归正会
美国圣公会
美国圣公会(The Episcopal Church)是普世聖公宗在美国、洪都拉斯、台湾、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英属维尔京群岛和部分欧洲地区的一个,教會體制採主教制。總部位於紐約市。 美国圣公会保持了圣公会的神学认识和宗教传统,以聖經、基督傳統、理性共同作為聖公會的信仰根基,自我描述為是“遵循大公教会传统的新教派别”(Protestant, yet Catholic)。聖公會繼承了使徒統緒,認定其主教的按立源自於使徒時代的聖秩聖事。公禱書是聖公會共用的禮儀書,同時也是普世聖公宗和各成員教會的法典。 美國聖公會現任首席主教為孔茂功(,又譯:米.嘉里)。孔茂功原任北卡羅萊納教區主教區(Diocese of North Carolina),他在2015年6月25至7月3日期間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召開的美國聖公會第78屆全國大會(General Convention)上,獲選接替嘉芙蓮.舒歌莉(Katharine Jefferts Schori,又譯:蕭寬玲)成為美國聖公會第27任首席主教,亦是美國聖公會首位非裔首席主教。 美國聖公會在社會福音運動相當活躍,反對死刑,支持民權運動以及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action)。 美國聖公會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並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美國部份省份的摩拉維亞弟兄會、瑞典教會、舊天主教會達成共融。2016年1月14日,由於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分歧,美國聖公宗與普世聖公宗協議停止與普世聖公宗的共融三年。.
查看 教政體制和美国圣公会
芬蘭福音信義會
芬蘭福音信義會(Suomen evankelis-luterilainen kirkko,Evangelisk-lutherska kyrkan i Finland)是芬兰最大的宗教派别,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和路德宗世界联盟的发起者之一。其教徒人数占芬兰总人口的71.9%。有图尔库大主教区和600个堂区,每5年召开一次宗教会议。日常事物由扩大主教会议和行政管理委员会处理。教会主席为芬兰大主教。.
查看 教政體制和芬蘭福音信義會
聯合循道宗
聯合衞理公會 (United Methodist Church,UMC),循道宗教會之一,教會體制採修訂過的主教制(),是美國主流新教(Oldline Protestant)的教會之一,也是美國最大型的循道宗教會。2014年,教會有3,668,034人受洗的教友 。 UMC的神學觀源自衛斯理主義的,採阿民念主義的立場,並著重受到聖靈感動的經驗,接受、、衛理會組織章程,以及約翰·衛斯理的佈道集和他對新約的解釋筆記。這些教義準則受其憲章的保護,而幾乎不可更動。 按照循道宗解釋教義和律法的描述,衛理會的神學是「普世的、福音的,以及改革的」(catholic, evangelical, and reformed)。按照,UMC的神學強調理性、基督教傳統、(重生)經驗共同對聖經的詮釋作用。 UMC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以及,並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達成共融。此外,UMC尋求成為世界福音聯盟觀察員的機會。 在2006年,投票決定採納《關於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該聯合聲明由和羅馬天主教會在1999年發表,宣稱雙方教會對「通過對基督的信念,憑藉神的恩典稱義」這一觀點的一致。.
查看 教政體制和聯合循道宗
联合基督教会
联合基督教会(United Church of Christ,縮寫為 UCC)是美国的主流新教(Oldline Protestant)教會之一,主要遵循改革宗的傳統,但在历史上也深受信義宗的影响,教會體制主要是會眾制又帶有些許長老制的特點(Covenantal Polity),其總部在克里夫蘭。 联合基督教会是一間偏向自由主義神學的教會,支持民權、女權、墮胎權和LGBT權利。在2009年,联合基督教会是少数公開支持同性婚姻的教會,并且为同性伴侶举行宗教祝福儀式的教会之一。不過UCC採取會眾制,各會堂在教義和會務上保有高度的獨立自主權,不必然採取和總會決議一致的立場。 UCC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以及(World Communion of Reformed Churches),並和基督會(Disciples of Christ)、美國歸正教會、美國長老教會、美國福音路德教會、(德國)、加拿大聯合教會達成共融。UCC重視和不同信仰傳統的對話,以及參與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在2017年,投票決定採納《關於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該聯合聲明由和羅馬天主教會在1999年發表,宣稱雙方教會對「通過對基督的信念,憑藉神的恩典稱義」這一觀點的一致。.
查看 教政體制和联合基督教会
香港聖公會
香港聖公會(Hong Kong Sheng Kung Hui)是普世聖公宗的第38個教省,管轄範圍包括香港和澳門。 聖公會於香港擁有悠久的歷史,於香港基督教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席位。除了作為一個宗教團體,香港聖公會還積極參與香港社會各大小事務,也是香港主要的辦學團體之一。香港聖公會也是基督新教在香港的一個主要宗派。 現任主教長是鄺保羅大主教,教省秘書長是管浩鳴法政牧師,設有教省辦事處處理教務。.
查看 教政體制和香港聖公會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
詹姆士六世和一世(James I and James VI,),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稱詹姆士一世(James I),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同时也是蘇格蘭國王,稱詹姆士六世(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認信文
認信文(或稱信綱),是基督宗教一些宗派的信仰規範。認信文闡明該宗派的教義和教政體制,乃其信徒共同遵守的準則與宣言。不少基督教派所沿用的認信文,在其教內的權威性僅次於《聖經》。 自宗教改革運動,基督新教各派系先後訂立認信文作為其教義和教會體制的準繩。而廣義上的認信文也可以指《信經》、天主教和東正教各自承認的權威性文件。.
查看 教政體制和認信文
鮑渥共融
鮑渥共融(Porvoo Communion)是多個聖公宗與信義宗教會所組成的團契,建立了完全共融,這意味着加入鮑渥共融的教會彼此之間能有更密切的往來、交換本堂牧師、相互承認聖禮等。.
查看 教政體制和鮑渥共融
蘇格蘭聖公會
蘇格蘭聖公會(The Scottish Episcopal Church,蘇格蘭蓋爾語:Eaglais Easbaigeach na h-Alba),宗教改革時代深受歐陸改革思潮影響,1592年蘇格蘭國教會首次放棄主教制並成為長老宗教會,即今蘇格蘭國教蘇格蘭長老會。而保留主教制的教會即成為現今的蘇格蘭聖公會。蘇格蘭聖公會在普世聖公宗的拓展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第一個放棄「Anglican」(安立甘/英國的)一字而改用「Episcopal」(主教制)的教會。 蘇格蘭聖公會在美國革命後協助成立美國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查看 教政體制和蘇格蘭聖公會
赫尔穆特·舍恩
赫尔穆特·舍恩(Helmut Schön,),已故德国前足球运动员及主教练。其职业生涯开始于德累斯顿足球俱乐部,并随该队夺得1943年和1944年的德国足球冠军以及1940年和1941年的查默杯冠军。在1937年至1941年期间,他曾被塞普·赫尔贝格召入德国国家足球队参加了16场国际比赛,共射入17球。作为一名球员兼教练,舍恩实现了从球员至教练的无缝过渡,并在1964年至1978年期间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主教练之一。1966年,在他担任西德国家足球队主教练所参加的首次世界杯之旅便率队晋级决赛,1970年又在墨西哥世界杯中取得季军;此后,他还获得了1972年欧锦赛冠军、1974年世界杯冠军和197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亚军。舍恩在国家队中并非采用严格的战术策略,而是给予球员较大的自由度和话语权,许多体育记者将此视为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在他的执教生涯结束后,这一风格也常被解释为缺乏领导能力.
查看 教政體制和赫尔穆特·舍恩
長老宗 (美國)
美國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 (USA),PC (USA)),屬於改革宗,教會體制採長老制,總部位於路易維爾,是美國的主流新教(Oldline Protestant)教會之一,也是美國規模最大的長老宗教會。 美國長老教會的憲章由兩部份組成,闡述信仰架構的,以及規範教會體制的。前者包括了(1560)、海德堡要理問答(1563)、西敏斯特信仰信條(1646)等宗教改革運動時期的加爾文主義文獻,以及出現在晚近二十世紀的巴門宣言(1934)、(1967)、(1982)、(1983)。其中,採取了經福音主義調和過的新正統神學觀點,為教會近三個世紀以來首次宣告的新信條,反映了當時美國長老教會所累積的神學成果以及信仰共識。 經歷過多次的分裂和合併,相對於比較保守的(PCA),PC (USA)採取較為進步主義和取向的神學立場。 PC (USA)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以及(World Communion of Reformed Churches),並和美國歸正教會、美國聯合基督教會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達成共融()。 在2017年,投票決定採納《關於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該聯合聲明由和羅馬天主教會在1999年發表,宣稱雙方教會對「通過對基督的信念,憑藉神的恩典稱義」這一觀點的一致。.
正教
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Orthodox Christianity)是东方正教会和东方正统教会所信仰的意识形态的总称。 正教与天主教(罗马公教)、西方基督教的新教並称为基督教三大宗派。.
查看 教政體制和正教
正教會
正教會(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pravoslavnaja tserkovʹ),也稱為東正教會,簡稱東正教,與天主教會及新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教派,信徒总人數少於天主教,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圣公宗要多出两倍,主要分佈在巴爾幹半島、東歐和西亞。.
查看 教政體制和正教會
會眾制
會眾制(Congregationalism)是基督宗教的教會體制(church polity)之一。會眾制教會的每一個地方教会都是獨立自治的。在新教歷史中較主要的會眾制宗派有十七世紀英美兩地清教徒運動流傳下來的公理會(Congregationalist, 现已衰微),浸禮會(Baptist,是当今美国最大的新教宗派),門諾會(Menonite)和貴格會(Quakers)等。十九世紀以後的新興宗派或獨立教會大多採取會眾制。除了會眾制,基督教會還有主教制及長老制兩種治理體制。.
查看 教政體制和會眾制
教省
教省(ecclesiastical province)基督教的教會管區制度中的一種行政區劃,位階在教區之上,通常由數個教區組成。目前有羅馬天主教會、東方正教會、聖公會等教派實行此制度。.
查看 教政體制和教省
普世聖公宗
普世聖公宗(Anglican Communion)的誕生是英國和爱尔兰的聖公會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成果,所以這教會也可以稱為聖公會(Anglican Church)。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普世聖公宗的發展有兩個階段。.
查看 教政體制和普世聖公宗
亦称为 主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