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教宗选举

指数 教宗选举

教宗選舉(或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是樞機團為了選出一名羅馬主教(即教宗)而召開的會議。天主教徒認為教宗是聖伯多祿的宗徒繼承人和天主教會在人間的最高領袖。 經過1268年至1271年的宗座從缺期後,教會為了防止選舉受到政治干預而作出改革。教宗額我略十世於1274年進行期間頒佈法令,當中規定樞機選舉人應在選舉期間被鎖在一個用鑰匙上鎖的房間。如果他們未能選出一名新的羅馬主教,他們都不可以離開該房間。現時的教宗選舉是在梵蒂岡宗座宮的西斯汀小堂舉行。John Paul II, 1996.

目录

  1. 89 关系: 劍之女王與烙印之子十字军之王II卡特琳娜·斯福爾扎卡洛斯·阿米戈·巴列霍塔尔齐西奥·贝尔托内天主教会圣统制天使与魔鬼天使与魔鬼 (电影)宗座缺出论宗座憲令安傑洛·科瑪斯特里安東尼奧斯·納吉布对立教宗何诺二世密室選舉主的普世羊群一致欢呼亞伯特·梵浩耶亨利·施維里庇護八世庇護四世伊波利托二世·德·埃斯特弗朗西斯科·阿爾瓦雷斯·馬丁內斯佩德羅·魯比亞諾·薩恩斯依諾增爵十一世依諾增爵八世依諾增爵四世在世枢机列表克雷芒十世现任主权国家君主列表秘密维罗纳羅馬聖教會總司庫羅柏·蘭登田耕莘選舉君主制聖瑪爾大之家額我略十五世額我略十四世額我略七世額我略三世西斯廷小堂議事程序貢扎加家族贝久贝萨里翁輔仁大學露臺范明敏若望·保祿二世... 扩展索引 (39 更多) »

劍之女王與烙印之子

| 《劍之女王與烙印之子》(剣の女王と烙印の仔)是杉井光撰寫,夕仁繪製封面與插畫的一部輕小說。由MF文庫J出版,繁體中文版由臺灣東立出版社代理。 於2011年8月宣布漫畫化預定。漫畫版本將於Comic Flapper的2012年1月號開始連載,由あきやまねねひさ繪製。.

查看 教宗选举和劍之女王與烙印之子

十字军之王II

是Paradox Interactive开发发行的一款以中世纪中期至后期为背景的大型战略游戏,是《十字军之王》的续作。这款游戏的Windows版本在2012年2月14日发布,OS X版本则于5月24日发布。.

查看 教宗选举和十字军之王II

卡特琳娜·斯福爾扎

卡特琳娜‧斯福爾扎(Caterina Sforza,1463年-1509年5月28日)是一位義大利貴族女性,婚後成為了弗利伯爵夫人、伊莫拉領主夫人,她是米蘭公爵與其密友吉安·皮埃羅·蘭德里亞尼(Gian Piero Landriani)之妻的私生女。 出生於以好戰聞名的斯福爾扎家族並生長在15世紀歐洲最雍容優雅的米蘭宮廷,卡特琳娜隨後嫁給,得到伊莫拉夫人和弗利伯爵夫人的頭銜,以其美貌及勇武著稱。她亦是其長子的攝政。在領地捲入15世紀義大利數不盡的政治陰謀時,出身著名的傭兵領袖世家的卡特琳娜,早年便以採取大膽猛進的行動捍衛領地、以經營國防武力而聞名。 私生活方面亦熱衷於多項活動,包括煉金術、打獵和舞蹈。在她眾多的子女當中,只有么子,傭兵將領繼承她強勁好戰的特質。她因對抗切薩雷·波吉亞,遭報復而囚禁於羅馬。重獲自由後,在佛羅倫斯度過平靜的餘生。.

查看 教宗选举和卡特琳娜·斯福爾扎

卡洛斯·阿米戈·巴列霍

卡洛斯·阿米戈·巴列霍(西班牙語:Carlos Amigo Vallejo:),是天主教西班牙司鐸級樞機。也是西維爾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查看 教宗选举和卡洛斯·阿米戈·巴列霍

塔尔齐西奥·贝尔托内

塔尔齐西奥·贝尔托内(Tarcisio Bertone:),是意大利籍天主教主教級樞機,領銜弗拉斯卡蒂羅馬城郊教區主教。並且是慈幼會會士,也是聖座榮休國務樞機卿及榮休羅馬聖教會總司庫。.

查看 教宗选举和塔尔齐西奥·贝尔托内

天主教会圣统制

天主教会圣统制(Catholic Church Hierarchy)。在天主教会内,hierarchy一词具有多种相关的用法。从字面上讲,意为「神圣的秩序」(holy ordering),该词被用于不同的情况中。比如有真理层次(Hierarchy of Truths),意指对信仰的正式教义的庄重等级。教会具有等级制的本质,这被认为是天主的(divine)机构的结构上的特色 Chapter III。 在最早和最广义的用法中,这个教会圣统制(ecclesial hierarchy)是指将所有天主子民分为三个级别:平信徒(laity)、会士(religious)及圣职人员(clergy)。最通常地,该词指教会内部的圣职(ministry)等级,即主教、司铎、执事等三级,这被认为是凭天主之力所建立的,因此对教会本身而言是本质的。在一些情况下,hierarchy一词被用来单指训导当局(Magisterium),即教会正式的训导团体——主教们,而司铎与执事则被排除在外。 此外,还存在一个不同机关和部的优先次序,这表明了教会内不同部和机关的优先权或“阶层”(rank),当举行礼拜仪式或其他典礼时,该种礼节会有帮助。.

查看 教宗选举和天主教会圣统制

天使与魔鬼

《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是美國作家丹·布朗出版於2000年的暢銷懸疑小說。此書為丹·布朗家喻戶曉的另一部作品《达·芬奇密码》的前傳,其主要角色罗伯特·兰登教授,也是在此首度登場,也在丹·布朗後來的小說《達文西密碼》(2003年)、《失落的符號》(2009年)和《地獄》(2013年)中成為主角。這部小說的故事內容,牽扯到一個古老組織光明會與羅馬天主教會之間的衝突。這也是首次使用雙向圖()題材的小說。 這部小說是丹·布朗的第二部作品,內容探討宗教和科學之間爭議的道德問題。當故事情節隨著一個企圖趁選舉新任教宗時炸毀梵蒂岡的陰謀展開時,在這同時小說內容也詳細地提到了梵蒂岡的內部運作。這部小說和丹·布朗的其它作品有很多相似之處,所有情節都發生在24小時之內,由一件謀殺案開始,然後以快速的劇情節奏穿梭在許多歐洲的場景裡頭。書裡提及的藝術品大部分出自聞名的雕塑家濟安·貝尼尼之手。其改編電影於2009年5月15日上映。 這部小說和丹·布朗的其它作品一樣,也混合了事實和虛構,有些讀者認為很有娛樂效果,有些則認為書裡所提到的內容不夠正確,容易造成誤導,甚至有鼓吹陰謀論的嫌疑。.

查看 教宗选举和天使与魔鬼

天使与魔鬼 (电影)

《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是根據丹·布朗同名小說改編的美國電影,於2009年5月14日起在全球陸續上映。雖然《天使與魔鬼》小說的故事背景與出版時間都早於《達文西密碼》,但導演朗·霍华德並沒有跟隨原著小說的出版次序,反而將《天使與魔鬼》電影版設定為《達文西密碼》的續集而非前傳。電影早前在羅馬及洛杉磯索尼影視片廠拍攝,湯·漢斯亦回歸《天使與魔鬼》再度飾演哈佛大學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其他參與演出的還有史戴倫·史柯斯嘉、伊万·迈克格雷戈、、等人。.

查看 教宗选举和天使与魔鬼 (电影)

宗座缺出论

宗座缺出论(Sedevacantism,由拉丁语 Sede Vacante 而来,意即宗座從缺)是一种不承认召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以来,在梵蒂冈领导天主教會之诸位教宗的理论。「宗座從缺」是天主教用语,指一位教宗逝世或辭職後,在教宗选举选出继任者之前教宗职位的空缺状态。宗座缺出论者宣称,由于教会中异端滋生,现今领导教廷的教宗并非合法教宗,自1958年庇护十二世逝世之后,该职位就一直空缺。 总的来说,宗座缺出论者视自己为.

查看 教宗选举和宗座缺出论

宗座憲令

宗座憲令(constitutio apostolica),又稱宗座憲章、宗座制誥,是天主教會領袖教宗發出最高級的詔書。憲令一詞在拉丁文稱為「constitutio」,原來指羅馬皇帝頒布的一切重要法律,基於教會法源於羅馬法,因而襲用之。 性質上,宗座憲令是公共文件。一般用於教會重大事件,例如頒布法律或者特別的訓導。另有教義憲令、牧民憲令等特殊標題。宗座憲令基於其莊重、公共的性質,以教宗詔書的形式發出。地位次於宗座憲令的文件稱為通諭。.

查看 教宗选举和宗座憲令

安傑洛·科瑪斯特里

安傑洛·科瑪斯特里(意大利語:Angelo Comastri:),是天主教意大利籍執事級樞機。也是梵蒂岡城國教宗代理主教、聖座聖伯多祿工程處主席及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總鐸。.

查看 教宗选举和安傑洛·科瑪斯特里

安東尼奧斯·納吉布

安東尼奧斯·納吉布(英語:Antonios Naguib、阿拉伯語:أنطونيوس الأول نجيب:)是天主教埃及籍主教級樞機。也是科普特禮天主教亞歷山大榮休宗主教。.

查看 教宗选举和安東尼奧斯·納吉布

对立教宗何诺二世

何诺二世(Honorius II,-1072年),原名伯多禄·卡达鲁斯(Peter Cadalus),是1061-1072年在位的对立教宗。他生于维罗纳,于1046年成为帕尔玛主教(bishop of Parma)。他于1072年逝于帕尔玛。 在教宗尼各老二世(1059-1061年在位)去世后,于1061年7月,两个不同的团组开会以选出一位新教宗。枢机们在 Hildebrand(后来的教宗额我略七世)的主持下开会,于1061年9月30日选举了教宗历山二世(1061-1073年在位)。历山二世在过去做卢卡主教老安瑟(Anselm the Elder)时是改革派首领。 在历山二世选举28天后,德国和隆巴德主教以及反对改革运动的知名人士由普瓦图的阿格尼丝(其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摄政)召集于巴塞尔,由帝国宰相 Wilbert 主持。他们于1061年10月28日选举帕尔玛主教卡达鲁斯为教宗,后者采用了何诺二世为名。 在太后和贵族的支持下,何诺二世于1062年春率其军队进军罗马以用武力主张其教宗之位的正当性。阿尔巴的主教 Benzo 作为钦差赴罗马以助其一臂之力,而卡达鲁斯最远已抵苏特利(Sutri)。4月14日,一个简短却血腥的冲突发生于罗马,历山二世的军队失败,对立教宗何诺二世占领了圣伯多禄的辖区。 下洛林公爵戈弗雷三世(Godfrey III)于1062年5月到达,劝导这两位对手将该问题提交国王决定。何诺二世撤至帕尔玛,而历山二世回到了他在卢卡的主教座位,等待戈弗雷与德国法院以及年轻的德国国王亨利四世的顾问们的调停。 在德国,与此同时,革命爆发了。安诺,颇有权势的科隆总主教,占据了摄政之职,普瓦图的阿格尼丝退休至位于皮埃蒙特福禄科图阿里亚(Fructuaria)的女修院。德国大权落到安诺手中,后者是安诺二世的敌人。 在宣布自己反对卡达鲁斯后,新摄政在奥斯堡大公会议(Council of Augsburg)(1062年10月)确保了对一位特使的任命,后者将被派往罗马以洗清历山二世受到的贩卖圣事(simony)的指控。这位特使,(安诺之侄)没发现对历山二世的选举的反对。历山二世被认作合法的教宗,而他的对头卡达鲁斯(何诺二世),于1063年被绝罚。 但对立教宗没有放弃其主张。在一个于帕尔玛召开的针锋相对的宗教会议(synod)上,他否认了绝罚。他纠集军队并再次向罗马开进,于罗马圣天使城堡重新登位。 随后这对教宗之间的战争持续了约1年。何诺二世最终放弃,作为一名逃犯离开罗马,回到了帕尔玛。 1064年5月31日五旬节,曼图阿宗教会议(Synod of Mantua)举行,通过正式宣布历山二世为圣伯多禄的合法继承者结束了分裂。但何诺二世依然坚持其对教宗之位的主张,直至其在1072年去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对立教宗何诺二世

密室選舉

#重定向 教宗选举.

查看 教宗选举和密室選舉

主的普世羊群

《主的普世羊群》(Universi Dominici gregis)宗座憲令,為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發表的一篇宗座憲令,用來規範宗座出缺時的教會行政架構,以及選出繼任者的流程。.

查看 教宗选举和主的普世羊群

一致欢呼

一致欢呼(acclamation)是一种早先的天主教教宗选举方式。 教宗选举的方式被包含在历任教宗的宗徒宪章:教宗额我略十五世的Æterni Patris Filius and Decet Romanum Pontificem,教宗乌尔巴诺八世的Ad Romani Pontificis Providentiam以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主的普世羊群》(Universi Dominici Gregis,1996年)中。在《主的普世羊群》中,三种教宗选举的方式被认定为有效:秘密投票、妥协與一致欢呼。一致欢呼的方式要求全体在场的选举人一致同意一位候选人成为教宗,而不需要正式的投票过程。正因这种方式不需要事先磋商和会议,被看作是圣神推动了这一过程,也被称作“quasi-inspiration”。 现今,教宗选举都是通过秘密投票进行,选举人员投下秘密选票。最后一次通过妥协进行的选举被认为是选举教宗若望二十二世(1316年),而最后一次通过一致欢呼方式当选的是教宗诺森十一世(1676年)。新的规定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采用,以正式废弃这些长期不用的体制而总是采用秘密投票方式进行选举。2007年,教宗本笃十六世撤销了若望·保禄二世的修改(该修改被认为有效废除了三分之二多数的要求,因为任何多数将能够阻挠选举直到一个简单多数足够选举另一位教宗),重新确定了三分之二多数的要求。.

查看 教宗选举和一致欢呼

亞伯特·梵浩耶

亞伯特·梵浩耶 S.J.樞機(Albert Vanhoye,)是耶穌會神父及釋經學學者。他在2006年被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拔擢為樞機。且從同時晉升為主教的規定中豁免,以司鐸品身分被任命為執事級樞機。.

查看 教宗选举和亞伯特·梵浩耶

亨利·施維里

亨利·施維里(西班牙語:Henri Schwery:),是天主教瑞士籍司鐸級樞機。也是錫永教區榮休主教。.

查看 教宗选举和亨利·施維里

庇護八世

教宗庇護八世(Pius PP.,),原名Francesco Saverio Castiglioni,於1829年3月31日 - 1830年12月1日出任教宗。 他出生於教宗國欽戈利地區,他在那裡學習了教會法規。並且在1800年晉升為Montalto地區主教。在他拒絕發誓忠誠拿破崙之後,他被俘虜到法國,但隨後而來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滅亡,他在1816年晉升為樞機主教。 他以後擔任各種各樣的高級職務,在教宗利奧十二世逝世後,在秘密會議的教宗選舉中,當選成為教宗。采取教宗庇護八世為自己的封號後,他進行了教會改革。 在1829年5月24日,他發布了Traditi humilitati nostrae通諭。在1830年3月25日Litteris altero摘要中,他譴責了聖經會社和秘密協會。在他發布通諭期間,英國通過了舊教解禁法案,以及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他支持路易·菲利蒲為法國國王(因為他維護教會的獨立和自主)。教宗庇護八世容忍了德國婚姻混雜的情況,但反對愛爾蘭和波蘭自由化的傾向。 由於庇護八世在位不足兩年就逝世,謠言他被毒害了。後來秘密驗屍,驗屍結果在他死亡後一個世紀才被公開,從被損壞的肝臟組織顯示,謠言是正確的,他的確是被毒害。.

查看 教宗选举和庇護八世

庇護四世

教宗庇護四世(Pius PP.,),原名 Giovanni Angelo Medici,1559年至1565年间岀任教宗。.

查看 教宗选举和庇護四世

伊波利托二世·德·埃斯特

伊波利托二世·德·埃斯特(Ippolito II d'Este,),是一位天主教樞機,出生自義大利名門埃斯特家族,他的父親是費拉拉公爵阿方索一世·德·埃斯特,母親是亞歷山大六世的私生女盧克雷齊亞·波吉亞,他是另一位樞機的姪子。伊波利托二世最著名的事蹟是他將有1,400年歷史的哈德良別墅部分大理石構件拆除,用來裝飾自己的別墅埃斯特別墅。.

查看 教宗选举和伊波利托二世·德·埃斯特

弗朗西斯科·阿爾瓦雷斯·馬丁內斯

弗朗西斯科·阿爾瓦雷斯·馬丁內斯(西班牙語:Francisco Álvarez Martínez:),是天主教西班牙司鐸級樞機。也是托萊多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查看 教宗选举和弗朗西斯科·阿爾瓦雷斯·馬丁內斯

佩德羅·魯比亞諾·薩恩斯

佩德羅·魯比亞諾·薩恩斯(西班牙語:Pedro Rubiano Sáenz:),是天主教哥倫比亞籍司鐸級樞機。也是波哥大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查看 教宗选举和佩德羅·魯比亞諾·薩恩斯

依諾增爵十一世

真福教宗諾森十一世(Beatus Innocentius PP.,,原名Benedetto Odescalchi,於1676年9月21日—1689年8月12日就任教宗),意大利人。他是目前為止最後一位以一致欢呼的方式當選教宗。.

查看 教宗选举和依諾增爵十一世

依諾增爵八世

教宗依諾增爵八世(Innocentius PP.,),又翻譯諾森八世,原名Giovanni Battista Cibo,意大利人,於1484年8月29日—1492年7月25日岀任教宗。.

查看 教宗选举和依諾增爵八世

依諾增爵四世

教宗諾森四世(Innocentius PP.,約1180年或1190年—1254年12月7日),於1243年6月28日至1254年12月7日岀任教宗。.

查看 教宗选举和依諾增爵四世

在世枢机列表

以下是羅馬天主教自2014年12月22日起至今的所有在世樞機。未特殊说明的均为司铎级枢机,灰色阴影的为年龄超过80周岁,没有教宗选举投票权的枢机。.

查看 教宗选举和在世枢机列表

克雷芒十世

教宗克勉十世(Clemens PP.,),原名Emilio Bonaventura Altieri,於1670年4月29日至1676年7月22日岀任教宗。他是以一致欢呼的方式當選教宗。.

查看 教宗选举和克雷芒十世

现任主权国家君主列表

君主是君主制国家的国家元首,在君主制之下,一国或一政治实体由一人统领,其职位通常以世袭制继承,并统治终身或至其逊位。君主可为独裁者(如在君主专制之下),亦可为实行传统权威,只保留少量,并将国家的实际权力交托予立法机构及/或内阁行使的象征式元首(如在君主立宪制之下)。在一些设有官方宗教的国家内,该国君主同时也会与其国教相关联。多数国家同时只会有一名君主,除非君主在位时未成年、缺席或缺乏行为能力,此时可由留守负责处理君主的事务。在一国内同时存在两个君主共同统治的状况称为,此制度现今为安道尔所采用。 君主各有其头衔和敬称,多数时候来源于传统,并由国家宪法所保障。君主可有诸多头衔,例如“国王”和“女王”、“亲王”和“女亲王”、“皇帝”和“女皇”等。其头衔在当地语言中各自不同,但如下列表将会将其尊号和头衔通过最通用的英语汉译法表示出来。罗马数字(汉语中以“世”表示)在通常情况下将用于区分同名君主。 在政治和社会文化研究中,君主制通常与世袭统治相关。历史上和当代的多数君主都出生并成长于皇室中。继承人由一系列不同方式决定。例如近亲、长子继承或兄终弟及。现代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 马来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两个特殊的君主制国家。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是由统治者会议在九个州的世袭统治者中选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亦是由选举产生。这种方式被称为選舉君主制。这些体制与传统的君主制概念不同,但由于其保有一些相关的君主制特性,因此也被归类为君主制。许多君主制体系则是世袭制和选举制的结合,在这些体系下,继承人的选举或提名受限于。 下表的君主都为主权国家的统治者,统治一国构成区域或文化或传统政体的君主将列于之下,现今对已废除的王位的宣称者则列于王位觊觎者之下。.

查看 教宗选举和现任主权国家君主列表

秘密

祕密,也作--,指事物和資料有意識不對外公佈的狀態,社會無法透過公開途徑得知其存在或者內容,也指代在這狀態下的事物和資料。意義近同的詞有地下和灰色。 強調正式用途時稱機密,祕密存在的原因有個人需求、社會需求、建制需求和非法需求(即地下和灰色的活動)。 不是人為而造成的事物和資料的不能被解讀(主體沒有意識去加密或保密),即謎團。分析祕密和謎團狀態下知識的科學,稱神祕學。.

查看 教宗选举和秘密

维罗纳

维罗纳(意大利语:Verona)是位于意大利北部威尼托阿迪杰河畔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200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莎士比亞的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以此城為背景,有「愛之都」之稱。.

查看 教宗选举和维罗纳

羅馬聖教會總司庫

羅馬聖教會總司庫(Camerlengo di Santa Romana Chiesa),亦譯為總務樞機、教廷財務總管、教廷總務、或直接簡稱為「總司庫」,是聖座重大職務之一,從屬於。該職位的功能如同其名,主要負責統籌管理羅馬教廷的財務。 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頒布的宗座憲章《善牧》(Pastor Bonus)中,規定總司庫必須由樞機出任,雖然在15世紀時並非全由樞機來擔任。此職在宗座出缺期間,還要全權暫代處理羅馬教廷的事務,並向樞機團報告,且要負責安排接下來的教宗選舉。 現任總司庫為讓-路易·托朗樞機,自2014年12月20日起擔任此職。.

查看 教宗选举和羅馬聖教會總司庫

羅柏·蘭登

罗伯特·兰登教授(Robert Langdon)是美国作家丹·布朗小说中的虚构角色,是哈佛大学宗教象征和符号学教授。兰登教授最早出场于丹·布朗2000年的小说《天使与魔鬼》,随后在《达·芬奇密码》(2003年)、《失落的秘符》(2009年)、《地狱》(2013年)和《起源》(2017年)中也以主角身份登场。 2006年,汤姆·汉克斯在《达·芬奇密码》改编的同名电影中首次出演了罗伯特·兰登这一角色,随后在2009年电影《天使与魔鬼》中再次饰演此角。他还继续在2016年上映的《地狱》改编电影中出演此角。而在《达·芬奇密码》改编的中则是由为这一角色配音。.

查看 教宗选举和羅柏·蘭登

田耕莘

耕莘樞機(S.V.D.;)是天主教會樞機,字聘三,為第一位亞洲出身的樞機,同时也是第一位非白种人枢机,曾擔任天主教北平總教區總主教、台北總教區署理總主教等教職,並擔任輔仁大學在台復校後第一任董事長。.

查看 教宗选举和田耕莘

選舉君主制

選舉君主制(elective monarchy),一種君主制國家,不同於世襲君主制,它以選舉方式來產生下一任君主。但是它進行選舉的方式,候選人資格,與選舉者的資格,則依每個國家不同的情況而定。 在歐洲歷史上,神聖羅馬帝國就是採用選舉君主制的一個例子。梵蒂崗的教宗选举則是另一個例子。威尼斯共和国也采用选举的方式选出其总督。 另外,蒙古帝國由成吉思汗開始到忽必烈的歷代大汗都需要庫力臺大會由各宗王和大臣選舉出來。 現代國家已很少實行選舉君主制。除了教宗之外,現時的馬來西亞最高元首也是在統治者會議中選出的。雖然馬來西亞按照1957年至1994年所形成的最高元首輪任次序來順序推選其最高元首,但這種選舉並不是有競爭的選舉。同時,馬來西亞森美蘭的最高統治者是由四位酋長從四位王子中選出。.

查看 教宗选举和選舉君主制

聖瑪爾大之家

圣玛尔大之家(Domus Sanctæ Marthæ,Casa Santa Marta)是位於梵蒂岡的住宿設施,位於聖伯多祿大殿南側,由若望·保祿二世擔任教宗時修建。主要功能是接待參加和準備教宗選舉的樞機團成員,平時亦作招待所供與教廷有密切來往的人士。其名取自新約聖經中的婦女聖瑪爾大,她是及拉匝祿的姐姐。 在1996年2月22日頒布《主的普世羊群》宗座憲章以前,樞機們昔日在教宗選舉時要在西斯廷禮拜堂搭鋪以供休憩,而圣玛尔大之家的設立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任教宗方濟各在2013年當選教宗後選擇居住於此,而非如同他的前幾任入住位於使徒宮的教宗寓所。.

查看 教宗选举和聖瑪爾大之家

額我略十五世

教宗额我略十五世(Gregorius PP.,,原名Alessandro Ludovisi,於1621年2月9日—1623年7月8日岀任教宗) 他生於義大利北部城市波隆那,在教宗保祿五世逝世後即位,而他是以一致欢呼的方式當選教宗。 教皇額我略十五世協助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對抗新教徒諸侯,幫助波蘭國王西吉斯孟三世對抗土耳其人,干涉了一點歐洲政治。他非常博學和富有改革精神,他在位時出現了多位名人,包括西班牙天主教修女詩人阿維拉的聖泰瑞莎 Teresa of Avila、西班牙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曾在印度和日本傳教,被尊為Apostle of the Indies、耶穌會的創設者羅耀拉 Saint Ignatius of Loyola、奧拉托利會創始人菲利浦·內里 Saint Philip Neri。他逝世後由教皇烏爾巴諾八世承繼。.

查看 教宗选举和額我略十五世

額我略十四世

教宗額我略十四世(Gregorius PP.,),原名Niccolò Sfondrati,1590年12月5日—1591年10月16日出任天主教教宗。 額我略十四世出生于米兰公国瓦雷澤省内,他的家庭属于米兰社会中的最高阶层,但是其生活有节制,以怜悯出名。他的母亲出生于维斯康蒂家族,在他出生时逝世。他的父亲是米兰的元老院成员,1544年辈教宗保祿三世提升为枢机。額我略十四世在佩鲁贾和帕多瓦读书,成为牧师,1560年就被晋升为主教,并参加了1561年至1563年讨论教会分裂问题的特兰托公会议。1583年12月12日教宗額我略十三世将他提升为枢机。他是嘉祿·鮑榮茂的追随者和菲利浦·内里的好朋友,效仿内里的生活方式。因此他本人是赞成改革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的人。 教宗烏爾巴諾七世死后(1590年9月27日)的教宗选举极其困难。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他的代表向集会提出了一个包含七位枢机的名称的单子,表示他不接受任何这个单子之外的候选人。1590年12月5日,选举最终日期已经超越了两个月后額我略十四世终于获选,他是在腓力二世的单子上的之一。去通知他获选的枢机到他的小屋里告诉他获选时发现他正跪着祈祷。次日他正式入职时他流泪对周边的枢机说:“上帝原谅你们,你们做了什么?”在他1591年3月21日颁布的教皇詔書《Cogit nos》他下令禁止就教宗选举、执政时间和新枢机命名等问题进行赌博,违反者受绝罚。 在其短暂的执政期间額我略十四世在法国宗教战争中全力支持天主教派。在西班牙国王和马耶讷公爵的要求下他不顾法王亨利四世近期的转化于1591年3月1日对亨利四世处绝罚。重申教宗西斯都五世于1585年发布的因亨利持异端被革除法王继承权的决定,剥夺其封地。他还组织了一支以他的侄子为首领的军队开往法国,还向巴黎送每月1.5万斯库多的钱来重组天主教联盟。由此他放弃了至此为止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持中立的教宗政策,而直接大规模地支持西班牙的利益。其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他本人是依靠西班牙的枢机的影响获选的。 額我略十四世共任命了五名新枢机,其中包括他的侄子和首相。他无效地试图说服菲利浦·内里接受枢机的职务。1591年4月18日他下令菲律宾的征服者向当地人(尽可能地)赔偿其损失。并下令释放菲律宾所有奴隶,违反者受绝罚。 传记作者提到说額我略十四世有不自觉地、神经质地笑的毛病,在他加冕时也发生了这样的事。他死于大肾结石,据报70克。.

查看 教宗选举和額我略十四世

額我略七世

教宗聖額我略七世(Sanctus Gregorius PP., 约1020年—1085年5月25日),原名希尔德布兰德(Ildebrando),于1073年4月22日被选为教宗并领此职到他逝世,而他是以一致欢呼的方式當選教宗。 額我略七世是在罗马天主教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改革者之一。在有关主教的叙任权斗争中他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成为对手。.

查看 教宗选举和額我略七世

額我略三世

教宗聖額我略三世(Sanctus Gregorius PP.),731年3月至741年11月28日任教宗。 出生于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731年以一致欢呼的方式當選教宗,此后约1300年没有非欧洲出生者担任教宗,直到2013年当选的教宗方濟各(出生于南美洲)。.

查看 教宗选举和額我略三世

西斯廷小堂

西斯廷小堂(Sacellum Sixtinum;Cappella Sistina ;也稱為西斯廷禮拜堂)是一座位於梵蒂岡宗座宮殿內的天主教小堂,緊鄰聖伯多祿大殿,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小堂中的壁畫在西斯都四世治下的1482年完成,1483年8月15日西斯都四世在這裡舉行了第一場聖母升天節彌撒,並決定這裡將要供奉童貞瑪利亞。此外,現在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

查看 教宗选举和西斯廷小堂

議事程序

議事程序(parliamentary procedure),又稱議事法、會議規範等,是在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精神下,為幫助合議性團體與會者以有效率的方法做出決策,而設定的基本會議規則。研究議事程序的學問,稱為「議事學」;研究議事程序,並編寫為規範的書籍,稱為。現代議事程序的基本內涵,是成員發言權利自由平等、主席(議長)公正中立、服從多數且尊重少數的原則上;以此精神,建立公認的議事程序,幫助團體有效率地做出決策。 從各國國會、地方議會、行政部門會議、國際會議(例如聯合國大會),到一般民間團體、組織、公司的會議,都自有一套帶有地方特色或組織屬性的議事程序;但其程序規則來源,大致上有七種:憲法規定、法律規定、議定規則、司法判例、議事學著作、會議規範、習慣與慣例。其中,民間組織、團體及公司通常採用後三者,即使用已編定之會議規則,或奉行該組織既有的會議習慣;而政府單位及立法機構,則大多有法律或行政命令規範如何議事。 帶有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和法治精神的議事程序,最初始於英國國會,而後普及全球。現代英國國會建立前,雖有古希臘的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國的人民大會,或各種基於皇權或王權統治需要而召開的國政會議,例如古中國的朝議;但其內涵皆與現代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精神相去甚遠。1801年,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任美國參議院院長時,參考英美兩國議事慣例,撰寫《》,首開成文議事規範濫觴,受歷屆美國國會用為程序;75年後,1876年,美國陸軍准將亨利·馬丁·羅伯特整理編寫美國眾議院議事規則與慣例,出版《羅伯特議事規則》,提供民間團體使用,成為通行現代議事程序的國家、地區中,最廣為使用的民間議事規範。.

查看 教宗选举和議事程序

貢扎加家族

貢扎加家族(Gonzaga),或譯貢薩加,是一個享譽歐洲的義大利貴族世家 ,於1328年到1707年統治義大利曼托瓦公國。除了曼托瓦,他們還統治了蒙費拉托、訥韋爾及其他一些歐洲領土。家族成員包括1位聖人(聖路易吉·貢扎加)、10位樞機、13位主教、2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后(、)及一位波蘭王后()。 貢扎加家族的藝術收藏是頗富盛名的,他們的收藏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於藝術文化欣賞的最高水平,在伊莎貝拉·埃斯特作為曼托瓦侯爵夫人時達到巔峰,家族收藏包括許多文藝復興及巴洛克藝術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但有許多收藏都因家族出現經濟困難在17世紀時賣給了英王查理二世。除了視覺藝術,貢扎加家族也支持文學及音樂創作。.

查看 教宗选举和貢扎加家族

贝久

贝久人(Bajoran)是《星际旅行》虚构宇宙中的类人种族,主要出現於《銀河飛龍》、《銀河前哨》及《星际旅行:航海家号》中。《星际旅行》中的贝久人被设为为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有人认为贝久人的设定是参考了犹太人历史,但编剧罗恩·摩尔表示他们并没有想过让贝久人去和任何一个现实中的民族或国家进行直接类比。《星际旅行》中有一些重要的贝久角色,如深空九号大副奇拉·尼瑞斯。而《星际旅行:深空九号》的主剧情更是围绕贝久展开的。.

查看 教宗选举和贝久

贝萨里翁

贝萨里翁(Βασίλειος Βησσαρίων,Basilios Bessarion,)文艺复兴时拜占廷人文主义学者,天主教会君士坦丁堡宗主教(1459年-1472年)。有时误作 Johannes Bessarion。.

查看 教宗选举和贝萨里翁

輔仁大學

天主教輔仁大學(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通稱輔仁大學、輔大(FJCU、FJU),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的私立天主教大學。初由本篤會於1925年建校北京,1933年改聖言會接辦,1952年一度停辦後,復由聖言會、耶穌會與中國聖職單位於1961年在臺復校。現址新北市新莊區,毗鄰捷運輔大站,設有12個學院、輔大醫院及若干博物館、圖書館與研究院。 輔大直屬教廷督導,現為同名法人體系一員及亞洲博雅大學聯盟、EUTW七校聯盟、優久聯盟創始成員,享有高度募款力及高度國際性。固定入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發行全臺唯一A&HCI期刊。輔大校友涵蓋多國院士、各級政要、外交官、作家及影視名人在內,至今已達18萬餘人。.

查看 教宗选举和輔仁大學

露臺

露臺,又稱陽臺、陰臺,是一種從大廈外壁突出,由圓柱或托架支撐的平臺,其邊沿則建欄桿,以防止物件和人落出平臺範圍,是為建築物的延伸。儘管露臺和陽臺泛指同一種建築物,但其實兩者有其些微分別,無頂也無遮蓋物之平臺稱露臺,有遮蓋物者之平臺稱陽臺。.

查看 教宗选举和露臺

范明敏

范明敏(越南語:Gioan Baotixia Phạm Minh Mẫn,教名Jean Baptiste:),是一位枢机,天主教胡志明市总教区的榮休总主教。.

查看 教宗选举和范明敏

(Anthracene),俗称绿油脑,一种稠环芳香烃,分子式C14H10,分子量178.22。无色棱柱状晶体,有蓝紫色荧光,有升华性,有毒。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乙醚、苯、甲苯、氯仿、丙酮、四氯化碳。.

查看 教宗选举和蒽

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是第264任天主教教宗,本名卡罗尔·若瑟·沃伊蒂瓦(Karol Józef Wojtyła,国际音标:,),出生於波蘭,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是第一位波蘭裔及斯拉夫裔教宗,也是自1522年亞德六世離世後456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人出身的教宗,在位時間則是史上第二長,僅次於庇护九世。 從事聖職前曾擔任過運動員、戲劇演員、礦工、化學工廠員工。擔任教宗後總共進行過102次國際訪問,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逝世被尊稱為大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是史上第四位及1138年來首位被冠上「大教宗」(The Great Pope)頭銜的教宗,其他三位分別是教宗良一世、教宗額我略一世和教宗尼各老一世。教宗方濟各於2014年4月27日,將其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時冊封為聖人。其紀念日定於10月22日。.

查看 教宗选举和若望·保祿二世

雷定五世

教宗聖雷定五世(Sanctus Caelestinus PP.,),是第192任天主教教宗。原名彼得羅·安吉納列奧(Pietro Angeleri,一些來源之中他的名字有如此變體:Angelario、Angelieri、Angelliero、Angeleri),也被稱為摩羅尼的彼得羅(Pietro da Morrone),原是一名修士和隱修者,創立了本篤會的支會雷定會。在他當選教宗之前的教宗選舉已經陷入僵局達兩年之久,他在不知情下作為一個妥協人選而成為教宗。 他於1294年7月7日至12月13日為羅馬教宗,因受不住教宗生活,而且完全沒有行政經驗,被政治家把持,於是頒佈教宗辭職教令,然後同時辭職。雖然他不是唯一的辭職教宗,但是他卻是第一位在沒有外部政治壓力下自發自願地辭職的教宗,下一位同樣自發自願地辭職的教宗是八百年之後之本篤十六世。僅教宗辭職教令之外,雷定五世的其他教令和任命人選幾乎全被繼任者博義八世推翻,博義八世將他軟禁在坎帕尼亞地區費倫蒂諾內的城堡,雷定五世不久去世。 1313年他被克勉五世封為聖人,與他去世時僅僅相隔19年。在他以後,再沒有教宗以「雷定」為名。.

查看 教宗选举和雷定五世

雅尼斯·普亞茲

雅尼斯·普亞茲(拉脫維亞文:Jānis Pujats:),拉脫維亞人,天主教司鐸級樞機及里加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查看 教宗选举和雅尼斯·普亞茲

Habemus Papam

Habemus Papam!(“我们有了教宗!”)是罗马天主教会向世人宣告教宗选举结果时说的一段话,通常由担任執事級枢机时间最长的一位在圣伯多禄大教堂的中央阳台以拉丁语说出。当他宣告完之后,新任教宗会出现在阳台,向守候在圣伯多禄广场的人群及普世人类发表全城及全球的首个宗座祝福;而人群会对他报以“Viva Papa!”(教宗万岁!)的欢呼 ,梵蒂冈广播电台,2005年4月19日,Opus Dei,2005年4月19日,BBC,Tara Holmes, Last updated 2009年8月6日。.

查看 教宗选举和Habemus Papam

梵蒂冈

梵蒂岡城國(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通稱梵蒂岡,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亦為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前身為教宗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也是一个国际公认主权实体)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城內建物於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聖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於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聖座、或教宗的居所,视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並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義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義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義大利加入歐元區後,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於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會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现有十多亿天主教教徒,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對世界擁有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教宗选举和梵蒂冈

樞機

樞機是教宗治理天主教會上主要的助手和顧問之職務,由教宗親自任命,是天主教會各級神職人員中僅次於教宗的職位,因而常被外界視為「教會親王」。該職通常由具主教銜的神職人員出任,他們通常也是重要教區的正權主教、或是聖座重要部門的首長。 樞機的拉丁文原名為「cardo」(英文對應詞為「cardinal」),有鉸鏈、樞紐、重要的意思。另一字源為「incardinare」。樞機們組成樞機團,當教宗職務出缺時,只有樞機團有權選舉下一任教宗,傳統上教宗也由樞機中選出。領樞機職的人本身很多是主教,因穿紅衣、戴紅帽,故在中文環境裡,經常被天主教外人士稱為紅衣主教。.

查看 教宗选举和樞機

樞機團

枢机团是天主教会(罗马公教会)全体枢机的总称。枢机团的作用是在御前会议上辅佐教宗处理教会事务,以及在教宗薨逝或退位后集结教宗选举秘密会议以选出继任教宗John Paul II, Ap.

查看 教宗选举和樞機團

歷山二世

教宗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PP.,本名Anselmo da Baggio,其名字的希臘語意思是衛士),於1061年9月30日—1073年4月21日岀任教宗,1073年4月21日卒于羅馬。他作為托斯卡那的卢卡(Lucca)主教于西元1061年9月30日被選举為教宗並于翌日登基。在大教副希尔德布兰(Hildebrand,後為教宗额我略七世)的協助下為了抑制贩卖圣事及實施神職者的獨身生活作出努力,他和這位繼任一道被公認為改革派的兩位教宗。 最初,亞歷山大二世的當選(由Hildebrand根據西元1059年教宗尼古拉二世在位時的年齡法令安排了教宗選舉)不被神聖羅馬帝國的法庭認可。這個法庭提名了另一個候選人Cadalus(帕爾馬的主教)。因此,在巴塞爾理事會宣告,他以何诺二世(Honorius II)名義到羅馬。然而,最後日爾曼法庭放棄了他,根據曼图阿宗教会议(Synod of Mantua)何諾二世終於被放逐了;因此,並且亞歷山大的位置穩固了。 他是一位權力心重的教宗,在他手中教會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查看 教宗选举和歷山二世

波吉亞家族

波吉亞家族(Borgia,Borja),又譯博基亞、波奇亞,西班牙稱博爾哈家族。歐洲中世紀的貴族家族,發跡於西班牙的瓦倫西亞,在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開始顯赫。 波吉亞家族因15世紀至16世紀間的聯姻關係與政治結盟而顯赫,有兩位成員登上教宗寶座,即加里斯都三世(任期1455年-1458年)與亞歷山大六世(任期1492年-1503年),另有一位成員成了天主教聖人及數位樞機。 尤其在亞歷山大六世在位期間,波吉亞家族傳出了許多謠言,包括:緋聞、謀取聖座控制權、偷竊、強暴、賄賂、亂倫、謀殺、毒殺(砷中毒) 。他們的專權為周邊擁有相當地位的家族如奧爾西尼家族、科隆納家族所仇視;然而現代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有許多的謠言皆是出自家族的政治對手—儒略二世所散布的。波吉亞亦是文藝復興時期積極贊助文化活動的家族。.

查看 教宗选举和波吉亞家族

本篤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Benedictus XVI;Benedetto XVI;Benedikt XVI;)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5任教宗,本名若瑟·类思·拉辛格(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当选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2013年2月28日辞职。通曉十種語言,就任教宗前为德國籍樞機,由保祿六世冊封,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2005年選舉教宗時,有教宗選舉權的樞機中,連他在內有三位並非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樞機,故參與了前兩次相隔僅數月的教宗選舉,而這三位中他和另一位這次也參與了,因此參與這次教宗選舉的樞機中,僅他們兩位有經驗。2013年2月11日,聖座宣佈,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決定辭職,歐洲中部時間2月28日晚上8時生效,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請辭的教宗,而他的請辭引起德國及天主教国家各地民眾和領袖的廣大反響。2013年2月28日辭職後保留「本篤十六世」之稱號,職務名稱改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

查看 教宗选举和本篤十六世

會議

會議 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社交、公關、政治、意見交流、訊息傳播及溝通的活動,由兩位或多位人士參與。.

查看 教宗选举和會議

愛德華多·馬丁內斯-索馬洛

愛德華多·馬丁內斯-索馬洛(西班牙語:Eduardo Martínez Somalo:),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也是及榮休羅馬聖教會總司庫。.

查看 教宗选举和愛德華多·馬丁內斯-索馬洛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查看 教宗选举和教宗

教宗列表

本表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宗列表,参照《宗座年鉴》中的“罗马最高主教”章节,不包括对立教宗。《宗座年鉴》每年由罗马教廷出版,但未注明任数,称由于在一些年代正统继承顺序有争议而无法断定(如利奥八世、本笃五世和一些11世纪教宗。2001年版本对自伯多禄至若望·保禄二世的教宗传记进行了近200处修订,内容包括日期(主要集中于前两个世纪)、出生地及一名教宗的姓氏。 天主教教宗根据传统使用诸多头衔,包括大祭司、最高祭司及神最低下的奴仆等。这些头衔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其他教宗特权不同,无法进行修改。 据传为首位对教宗进行排序的史学家,其列表终于1049年,最后一位教宗利奥九世排列第154。20世纪列表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正统。当选教宗斯德望曾为斯德望二世,但在1961年后被去除。这些修改如今已无争议,但一些列表仍旧将“斯德望二世”包括在内,可能由于其来源自1913年版本的《天主教百科全书》。 许多教宗被封为圣人,包括前50位教宗中的48位,亦有一些教宗正处于封圣过程中。前31位教宗(除则斐琳)均为殉教者。.

查看 教宗选举和教宗列表

教宗選舉列表

時共有110次天主教會承認的教宗選舉。1059年之前,教宗選舉沒有固定的選舉過程,因此世俗社會對選舉有很大的影響。教宗選舉中曾出現政治干預,導致出現長時間的宗座出缺期。 1059年,教宗尼古拉二世規定教宗由樞機互選產生,直至1294年才全面轉為秘密會議,樞機團被指派爲唯一的選舉人團,自此選舉人員的範圍變得更加明確。其後的選舉遵循了相似的會議程序。 從1455年起,除了五次選舉外,其餘教宗選舉都在宗座宮舉行。羅馬外舉行了二十八次教宗選舉,分別在:特拉西那(1088年),克魯尼(1119年),韋萊特里(1181年),維羅納(1185年) ,費拉拉(1187年10月),比薩(1187年12月),佩魯賈(1216年、1264年至1265年、1285年、1292年至1294年、1304年至1305年),阿納尼 (1243年),那不勒斯(1254年、1294年),維泰博(1261年、1268年至1271年、1276年7月、1276年8月至1276年9月、1277年、1281年、1282年),阿雷佐(1276年1月),卡龐特拉/里昂(1314年至1316年),阿維尼翁(1334年、1342年、1352年、1362年、1370年),康斯坦茨 (1417年)和威尼斯(1799年至1800年)。.

查看 教宗选举和教宗選舉列表

教宗額我略一世

教宗聖額我略一世(Sanctus Gregorius PP.,約540年—604年3月12日),於590年9月3日至604年3月12日岀任教宗。他是以一致欢呼的方式當選教宗。.

查看 教宗选举和教宗額我略一世

教宗辭職

教宗辭職(Renuntiatio),即現今在位的天主教教宗自願結束職務,而教宗就會以「辭職」的方式解除教宗職位。在天主教歷史之中,教宗辭職是非常罕見而且不尋常的決定,絕大部份的教宗都會履行職務直至離世為止。目前已知有五位教宗選擇辭職,而根據11世紀至15世紀之間有爭議的文獻表明,另外有四位教宗在3世紀至11世紀之間辭任。最近一位宣布辭職的教宗為2013年2月28日辭職的本篤十六世,對上一位辭職教宗是1415年辭職的額我略十二世。 教宗自願結束職務,通常用「辭職」來發表,而「退位」這個字眼,不常被教會官方採用來形容自願結束職務的教宗。不過古代一些辭職例子說明,若干教宗曾因受壓而辭職。 此外,一些教宗在娼婦專政時期遭「罷黜」,意味被外部權力所遂,在歷史和法典之中教宗的去職始終是複雜問題。梵蒂岡官方的教宗名單似乎認為教宗「默許」之下被去職是有效辭職,但是卻無法證實這些「默許」是由他們心中所願。.

查看 教宗选举和教宗辭職

教宗法比盎

教宗聖法彬(Sanctus Fabianus PP.,),是第20任教宗,236年1月10日—250年1月20日在位。他將羅馬帝國分成7個區,由7名助祭管轄。他是首位以一致欢呼的方式當選的教宗。於羅馬帝國第三十四任皇帝德西烏斯開始大規模迫害基督教徒,教宗法彬因而殉教。.

查看 教宗选举和教宗法比盎

教座出缺

教座出缺(Sede Vacante),又译教座從缺,是天主教會內(特別是教會法上)對個別教會的主教職位發生因去世或辭職而導致空缺情形或時期之稱呼,尤其用來指教宗職位的空缺。教宗的教座出缺,在中文又被稱為「宗座出缺」或「宗座從缺」。.

查看 教宗选举和教座出缺

教皇宫

教皇宫(法语:Palais des Papes)是座落于法国南部城市阿维尼翁的一座古老宫殿,為欧洲最大、最重要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教皇宫不仅是教皇的宫殿,也是一座要塞。在十四世纪期间,阿维尼翁教皇宫是天主教教廷的所在地一共有七个教宗(公元1309年至1376年)和两个对立教宗(公元1378年至1413年)在此任职。。历史上有六次的教宗选举是在阿维尼翁教皇宫举行的,分别选出了本篤十二世(1334年)、克雷芒六世(1342年)、依諾增爵六世(1352年)、烏爾巴諾五世(1362年)、額我略十一世(1370年)和本篤十三世(1394年,对立教宗)。 教皇宫由内外两层建筑构成。分别是于本笃十二世时期建造的要塞式的旧宫,以及阿维尼翁教皇中最为奢侈的克莱孟六世时期在旧宫基础上扩建的新宫。教皇宫不仅是欧洲最宏大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从各方面显示出了国际哥特式的风格。无论在建筑还是装饰方面,教皇宫都集中了当时代顶尖的大师的成就。其中包括了十四世纪法国著名的建筑师,皮埃尔·裴松以及让·德鲁夫,以及锡耶纳学派的壁画大师,西蒙涅·马尔蒂尼和马提欧·吉奥凡尼提。 1995年,教宗宫和阿维尼翁历史中心被列为世界遗产。.

查看 教宗选举和教皇宫

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

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 (Basilica di San Clemente al Laterano)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圣若望拉特朗街,是天主教的一个宗座圣殿與司鐸級樞機領銜教堂 ,献给教宗克肋孟一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

時事通識

《時事通識》(Behind The Headlines)是由無綫新聞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常規於無綫新聞台、TVB新聞台及翡翠台播放及間場於無綫財經·資訊台播放。 此節目及其前身《時事百科》於2013年及之前由新鴻基財務特約。.

查看 教宗选举和時事通識

1061年教宗选举

在尼閣二世去世后,1061年教宗选举于1061年9月30日在罗马聖伯多祿鎖鏈堂举行。根据尼古拉二世的教宗詔書《》,主教级枢机是教宗选举的唯一选举人,这在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属首次。一位非枢机和巴塔里亚运动的其中一位发起者安塞爾·莫達·巴喬主教 被选为教宗亞历山大二世,而教宗加冕仪式则于1061年10月1日傍晚在圣伯多禄锁链圣殿举行,因为选举的反对者使加冕仪式无法在举行。.

查看 教宗选举和1061年教宗选举

1073年教宗选举

1073年教宗選舉是教宗亞歷山大二世于1073年4月21日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於4月22日開始,並於同日選出希爾德布蘭德樞機為教宗額我略七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1073年教宗选举

1086年教宗選舉

1086年教宗選舉於1085年5月25日教宗額我略七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由於各項原因,這次選舉並沒有於教宗離世後的翌日舉行。.

查看 教宗选举和1086年教宗選舉

1099年教宗選舉

1099年教宗選舉於1099年7月29日教宗烏爾巴諾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是設立教宗選舉以來首次有非主教級樞機於選舉裏參與投票並選出新教宗。拉涅利樞機當選教宗,取名「帕斯二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1099年教宗選舉

1118年教宗選舉

1118年教宗選舉於1118年1月21日教宗帕斯卡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亦是有紀錄以來首次設有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若望·卡塔尼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名為「傑拉二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1118年教宗選舉

1119年教宗選舉

1119年教宗選舉於1119年1月28日教宗傑拉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蓋伊·勃艮第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嘉禮二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1119年教宗選舉

1124年教宗選舉

1124年教宗選舉於1124年12月13日或12月14日教宗嘉禮二世離世後舉行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樞機團團長蘭貝托·斯格拉賓奇樞機為新教宗,取名為「何諾二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1124年教宗選舉

1130年教宗選舉

1130年教宗選舉是在教宗何諾二世離世後於1130年2月14日或2月15日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次選舉是自1061年舉行教宗選舉以來樞機團首次分裂成2個陣營,而每個陣營各自選出1位教宗。原本選舉是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帶領的一部分樞機選出額我略·巴巴拉斯基樞機為教宗諾森二世。不過,其他參與選舉的樞機不滿意該結果而自行選出伯多祿·比亞尼樞機為。雖然克雷二世得到更多樞機支持,但是天主教會將諾森二世視為合法教宗,而克雷二世則為對立教宗。 教宗嘉禮二世簽訂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令這次選舉選出了兩位教宗。《沃姆斯宗教協定》解決了敘任權鬥爭,而於簽訂該宗教協定後樞機團就聖座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政策出現很大分歧。有幾位較年老的樞機認為《沃姆斯宗教協定》是放棄中所提倡的原則,並傾向接受它只是一個象徵式協定。這些樞機支持教宗跟於意大利南部居住的諾曼人成為聯盟。這些諾曼人有些是跟如卡西諾山的修道院有聯繫,而他們的其中一個領袖是伯多祿·比亞尼樞機。比亞尼樞機是當時其中1個在羅馬最有影響力的家族的代表。 在上述問題上持相反立場的樞機則由艾默里克·德·拉·渣達樞機領導。他在嘉禮二世簽訂《沃尔姆斯宗教協定》後即被冊封為樞機及委任為聖座總理,而他也是新政策的其中一個推動者。他跟他的支持者認為該協定對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關係會變得更好,而他們並不信任跟聖座有關係和主張擴張主義的諾曼人。除此之外,有部分主要代表或許跟「新靈性」有密切關係(意指由組成的新宗教組織)。另外,他們跟羅馬的弗蘭吉潘尼家族結成聯盟,而弗蘭吉潘尼家族跟比亞尼家族是敵對的。 為防樞機團就新教宗的人選而處於分裂狀態,樞機在教宗何諾二世離世前數星期制訂1份協議。協議中訂明新教宗會在2位主教級樞機、3位司鐸級樞機及3位執事級樞機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同意下選出。.

查看 教宗选举和1130年教宗選舉

1145年教宗選舉

1145年教宗選舉是教宗路爵二世於1145年2月15日離世後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貝爾納為新教宗,取名「恩仁三世」。恩仁三世是首位來自於熙篤會的教宗。.

查看 教宗选举和1145年教宗選舉

1153年教宗選舉

1153年教宗選舉是教宗恩仁三世於1153年7月8日離世後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科拉多·德米特里樞機為新教宗,取名「達西四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1153年教宗選舉

1154年教宗選舉

1154年教宗選舉是教宗達西四世於1154年12月3日離世後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選出尼古拉·比斯比亞樞機為新教宗,取名「亞德四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1154年教宗選舉

1198年教宗選舉

1198年教宗選舉是在1198年1月8日因教宗雷定三世逝世而召開的教宗選舉,最終樞機團選出依諾增爵三世擔任教宗。這是首次設立審查員的教宗選舉。A.

查看 教宗选举和1198年教宗選舉

1216年教宗選舉

1216年教宗選舉是在1216年7月16日因教宗諾森三世逝世而召開的教宗選舉。選舉在諾森三世離世後2天舉行,最終樞機團選擇琴喬樞機繼任為教宗何諾三世。.

查看 教宗选举和1216年教宗選舉

1268年至1271年教宗選舉

1268年至1271年教宗選舉是天主教會史上舉行時間最長的教宗選舉。教宗克勉四世離世後,樞機團在1268年11月29日至1271年9月1日期間舉行這次選舉來選出新教宗。這次選舉之所以成為舉行時間最長的教宗選舉主要是因為各樞機之間出現政治暗鬥。提歐巴·維斯康蒂最後當選成為額我略十世,而他是史上首次採用「折衷」方法而被選出的新教宗。參與選舉的樞機中有10人同意讓樞機團其中6人組成選舉委員會,而新教宗則由該6人負責選出。維泰博當局後來將各樞機關在維泰博教宗宮、只向他們提供麵包和水及將教宗宮的屋頂移除,然而樞機團在此之後的1年多期間仍持續進行選舉。 由20人組成的樞機團在這場長時間舉行的選舉前後共有3人去世,而3人的其中1人還辭去樞機一職。額我略十世1274年7月4日(或同月16日)在進行期間頒布宗座憲令《》,當中指明教宗選舉必須以選舉秘密會議形式進行。憲令亦就當年維泰博當局對各樞機施加的手段而制訂選舉秘密會議的規則。這次選舉有時會被視作首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查看 教宗选举和1268年至1271年教宗選舉

1292年至1294年教宗選舉

1292年至1294年教宗選舉是在1292年4月5日至1294年7月5日期間舉行的教宗選舉,這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後一次不以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形式進行的新教宗遴選過程。教宗尼各老四世1292年4月4日離世後,11位在世的樞機(第12位樞機在宗座從缺期間死去)就新教宗人選商討了兩年才找到合適的繼任人。他們最後選出伯多祿·德·莫羅內為教宗雷定五世,他是中世紀後期期間第3位當選教宗時並非樞機的人(該時期共有6人當選教宗前並不是樞機)。 認為當各樞機的決定送到位於山上的修道院的時候,莫羅內並不想做教宗但後來則不情願地接受選舉結果。Gregorovius, 1897, p.

查看 教宗选举和1292年至1294年教宗選舉

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是若望·保祿二世在2005年4月2日去世後,天主教會為了選出新教宗而舉行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依据天主教法典,选举必须在前任教宗死後15天至20天内举行(4月17日-4月22日)。全世界符合被提名為教宗的樞機,在2005年4月18日開始在梵蒂冈的西斯汀礼拜堂舉行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經過4輪的投票失敗後,於4月19日17時49分,西斯汀礼拜堂的烟囱冒出白煙,代表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18時04分,圣伯多禄大教堂响起钟声,正式確認新教宗已被選出。新教宗的姓名及尊號在18時41分由樞機團首席助祭,智利籍的豪爾赫·阿圖羅·阿古斯汀·梅迪納·埃斯特維斯樞機在聖伯多祿大教堂的中央陽台宣布,新教宗為樞機團團長,德国籍的若瑟·拉辛格樞機,並取尊號「本篤十六世」。18時48分,新教宗登上聖伯多祿大教堂的中央陽台與信眾見面並给予信眾首个宗座祝福(Apostolic Blessing),即《致全城與全球》(Urbi et Orbi,「全城」指教宗駐地羅馬)的降福,于圣伯多禄广场的信众则高呼“教宗万岁”(Viva il Papa)。拉辛格樞機於4月2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教宗就職彌撒後正式成為天主教第265任教宗。.

查看 教宗选举和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2013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201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因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13年2月28日退位而召集举行。这是天主教会历史上第三次在前任教宗仍在世时召集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第一次发生在1294年,第二次發生於1415年。會議從2013年3月12日開始,經過五輪投票後,在3月13日19時06分,會議舉行地西斯汀禮拜堂的煙囪冒出白煙,表示樞機團已選出新教宗,而約50秒後聖伯多祿大教堂響起鐘聲,正式確認新教宗已被選出。當選者為阿根廷籍樞機豪爾赫·馬里奧·伯格里奧,並取尊號為「方濟各」。.

查看 教宗选举和2013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8月26日

8月26日是阳历年的第238天(闰年是23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7天。.

查看 教宗选举和8月26日

亦称为 教宗选举秘密会议,秘密会议 (天主教)。

雷定五世雅尼斯·普亞茲Habemus Papam梵蒂冈樞機樞機團歷山二世波吉亞家族本篤十六世會議愛德華多·馬丁內斯-索馬洛教宗教宗列表教宗選舉列表教宗額我略一世教宗辭職教宗法比盎教座出缺教皇宫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時事通識1061年教宗选举1073年教宗选举1086年教宗選舉1099年教宗選舉1118年教宗選舉1119年教宗選舉1124年教宗選舉1130年教宗選舉1145年教宗選舉1153年教宗選舉1154年教宗選舉1198年教宗選舉1216年教宗選舉1268年至1271年教宗選舉1292年至1294年教宗選舉2005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2013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