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摩爾門經

指数 摩爾門經

《摩爾門經》(英語:The Book of Mormon)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四部標準經文之一。接受啟示翻譯此書的約瑟.斯密稱之為「全世界最正確的一本書」,並見證摩爾門經是「我們宗教的拱心石」,摩爾門經在1830年3月26日首次公開發行,僅僅11天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就在1830年4月6日成立了。 自2007年起,新的中文官方譯名由原本的《摩門經》改為《摩爾門經》。 根據其教會創始人约瑟·斯密(Joseph Smith Jr.)的自傳:1820年,在他十四歲的那年,他因家鄉有宗教的騷動,有許多的教會,不同的牧師講的不一樣,甚至在街上吵起來。他去不同的教會遊走,想知道那一個教會才是真實的。他自己讀到《聖經》的雅各書一章五節 (雅一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解答了他的困惑而令他覺得要到家附近的樹林中向神禱告,求問到底那個教會才是神真實的教會。隨後他宣称天父與耶穌向他顯現,并告訴他當時沒有一個教會是神真實的教會。之后,他又宣称天使摩羅乃于1823年9月21日半夜向他揭露摩爾門經原稿(封印在地底的金頁片)的現藏位置。他得到原稿後在上帝的幫助下把其上的文字——所謂改良埃及文翻譯成英文,並宣稱這是上帝繼舊約新約後另一部為基督作證的約書。藉著隨後的啟示,约瑟·斯密以耶穌基督的名宣稱復興了神真實的教會。 约瑟·斯密是後期聖徒運動的創始人,他於1830年3月於美國紐約州 Palmyra (拋邁拉)出版《摩爾門經》,相信《摩爾門經》與否成為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之信仰和傳統基督教信仰各宗派的分界線。相信《摩爾門經》的通常被外界稱為摩門教徒或後期聖徒,但相信該信仰者彼此互稱成員(member)或弟兄/姊妹,也自稱是基督徒。此書堅稱它紀錄了三個古代美洲的文明,並且其中之一的拉曼人被認為是「今日美洲的印地安人的主要先祖」。最早的文明是西元約2000年前在巴別塔時期來到美洲,稱做雅列人。(摩爾門經以帖書)此書宣稱它的目的是要透過早先約公元前625-575年間從古代以色列來到西半球的先知的寫作來見證耶穌是基督,是救世主,祂已復活。它宣稱它是由先知/歷史家 Mormon (摩爾門),和他的兒子 Moroni (摩羅乃)在第5世紀的時候為了讓「猶太人和外邦人能夠相信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之神的兒子」而寫的。约瑟·斯密據傳是由神聖的烏陵和土明的幫助下由金頁片中翻譯這些紀錄,後來金頁片由天使摩羅乃收回。 後期聖徒們相信《摩爾門經》和翻譯正確的《聖經》(英文是James King version,中文暫用和合本)都是天父的話語,後期聖徒教會們也都將《摩爾門經》列為教會正典。今日後期聖徒運動中最大的宗派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他們接受翻譯正確的《聖經》、《摩爾門經》、《無價珍珠》和《教義和聖約》。在1982年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加入了副標題「耶穌基督之另一部約書」幫助並強調了《摩爾門經》的目的。.

目录

  1. 37 关系: 基督的教會 (聖殿基地)古代研究和摩門探究基金會威斯特布路浸信會宗教經典對話:一份摩門思想期刊山姆·史密斯巴別塔乌陵与土明亞伯拉罕書休·尼布理復原主義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克謨拉犹他州市镇列表約瑟·斯密莫羅尼天使萊姆哈伊縣誡命書蜜蜂州腓尼基人发现美洲论雅列耶稣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耶穌基督的教會 (比克頓派)水瓶座 (紙牌遊戲)星際大爭霸 (1978年電視劇)斯密約瑟譯本摩爾門摩爾門 (先知)摩爾門地帶摩爾門教摩爾門教徒摩爾門教與基督教悟覺妙天禪師改良埃及文教義和聖約3月26日

基督的教會 (聖殿基地)

基督的教會(英文:Church of Christ)是後期聖徒運動中的一個宗派,總部在美國密蘇里州的獨立城一塊稱之為「Temple Lot(聖殿基地)」的地方。這間教會的會友習慣上被稱之為 Hedrickites(赫德里克派),這是由教會於1863年7月第一個被按立領袖 Granville Hedrick(格蘭維爾·赫德里克)(生於1814年9月2日,卒於1879年8月22日)的名字而來的。這間教會不再和其他組織有正式的對話。現在全體會友約有5000人,散佈在數個國家。.

查看 摩爾門經和基督的教會 (聖殿基地)

古代研究和摩門探究基金會

古代研究和摩門探究基金會(英文:Foundation for Ancient Research and Mormon Studies,縮寫FARMS)是一個對摩門教的非正式的學術界合作計畫團體。這個團體是屬於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俗稱摩門教)所運作在美國猶他州的楊百翰大學中的Neal A.

查看 摩爾門經和古代研究和摩門探究基金會

威斯特布路浸信會

美國堪薩斯州的威斯特布路浸信會(Westboro Baptist Church),由弗雷德·菲尔普斯創立,成員大部份是創立者菲尔普斯的親人,是一家族教會。威斯特布路浸信會沒有與美國任何浸信會組織有聯繫。 威斯特布路浸信會有一個叫「上帝憎恨男同性戀者(God hate fags)」的網站,專門引用聖經內容,譴責同性戀、雙性戀、變性行為。 威斯特布路浸信会是一个以极端反同性恋立场和游行示威活动而为人所知的独立浸信会教。 该教会游行示威的方式包括纠察美国军人葬礼和亵渎美国国旗。 这个教会被广泛地称作为宣扬仇恨的组织并且受到反诽谤联盟和南方贫困法律中心的监视。 该教会由领导者弗莱德·菲尔普斯以及基本来自他家庭的教徒组成。, CNN.

查看 摩爾門經和威斯特布路浸信會

宗教經典

宗教经典(religious texts或scripture)是被各个宗教分别视为具有神圣性,一般在宗教教义和实践中具有中心地位的文献,佔了世界文獻的一大部分。很多宗教和新紀元運動相信他們的神聖文獻是由神或超自然力量所啟示。 多數古代的宗教文獻起初是口傳,通過背誦而流傳,其後才輯錄成書。這些宗教文獻最初全都是人手編寫的,再通過傳抄方式流傳。直到公元868年,佛教的《金剛經》成為第一本可以廣為分發的印刷版本經籍。至於全世界印刷出版數量最多和譯本最多的經書是《聖經》。.

查看 摩爾門經和宗教經典

對話:一份摩門思想期刊

《對話: 一份摩門思想期刊》(Dialogue: A Journal of Mormon Thought)是一份討論關於「摩門思想」許多方面的獨立的季刊。 這份期刊出版經過學界同儕檢視過的學術性文章,也有部分空間留給小說、個人議論文、詩和藝術圖像。學術文章包括從人類學、社會學到神學、歷史和科學等等全方位的主題。《對話》期刊的作者包含從摩門教和非摩門教雙方對摩門研究有興趣的學者。 Douglas Davies 和 Jan Shipps 是其中非摩門教陣營的兩位學者,而從摩門教陣營來的學者則包括 Eugene England、Richard Bushman、Claudia Bushman、Gregory Prince 和 Mary Lythgoe Bradford。.

查看 摩爾門經和對話:一份摩門思想期刊

山姆·史密斯

撒母耳或山姆·史密斯(Samuel or Sam Smith)可能是指:.

查看 摩爾門經和山姆·史密斯

巴別塔

巴别塔 (ܡܓܕܠܐ ܕܒܒܠ,Maḡdlā d-Bāḇēl מִגְדַּל בָּבֶל,Migdal Bāḇēl);也译作巴貝爾塔、巴比伦塔,或意译爲通天塔),本是犹太教《塔納赫·创世纪篇》(该书又被称作《希伯来圣经》或者《旧约全书》)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人类产生不同语言的。 在这个故事中,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大洪水”之后从东方来到了示拿(שנער)地区,并且决定在这修建一座城市和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见此情形,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再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还把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根据一些现代学者的看法,巴别塔和一些已知的建筑物之间存在联系,其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就是“神庙”,一座由巴比倫尼亞国王那波帕拉薩爾修建献给美索不达米亚的神马尔杜克的塔庙(大约是在公元前610年建造)。 这座“巴比伦大金字塔 ”高。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左右下令拆毁这座神庙好在原址上建造他的陵墓。 在苏美尔故事《》中也出现了相似的情节。.

查看 摩爾門經和巴別塔

乌陵与土明

乌陵与土明 (希伯来语:אוּרִים וְתּוּמִים(Urim vəTummim)英语:Urim and Thummim;阿拉伯语:اوريم وتميم, Ūrīm waṮummīm),原意分别为“光”和“完全”,引申为“启示和真理”,是古代希伯来人在遇到问题或难处时,用以显明上帝旨意的一种预言媒介。现代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門教會)也用它来翻译古代经书,例如摩尔门经。.

查看 摩爾門經和乌陵与土明

亞伯拉罕書

《亞伯拉罕書》是後期聖徒運動創始人約瑟·斯密出版的一部書。其文本內容宣稱是由一份埃及紙草紙上翻譯而來的,該份埃及紙草紙1835年由他的教會(即後來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俗稱摩門教)出面從一個巡迴的木乃伊展覽會購入。斯密約瑟指定翻譯的內容。這文本在後期聖徒運動的官方報紙《時代與季節》上面和紙草紙上面的圖樣的摹本以及斯密約瑟的解釋一起出版。 根據斯密約瑟的說明,這個紙草紙上面有亞伯拉罕的親手紀錄,包括他早期的生活和他受到的一個關於世界的創造的異象。這本書也是一些後期聖徒運動獨特和具爭議性的教義的來源,包括高陞、多神論、聖職、前生等等的教義。包括基督社區在內許多的後期聖徒運動宗派並不將這本書列為教會正典。 許多年來原來的紙草紙被認為已經遺失了。在1966年這些紙草紙書卷的部分在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被發現。根據重新被發現的《亞伯拉罕書》的資料來源,埃及學專家說《亞伯拉罕書》的圖像和原來的文字是古代埃及的陪葬用品,翻譯出來的內容和斯密約瑟寫下的《亞伯拉罕書》內容無關。這紙草紙上內容和其他歷史和考古上的證據相符,都是在描述亡者將會在陰間會遇到的一系列事件。摩門教護教學者則呈現了數個可能的理論來捍衛《亞伯拉罕書》的真實性。 《亞伯拉罕書》收錄在摩門教列為教會正典的標準經文中的《無價珍珠》中。.

查看 摩爾門經和亞伯拉罕書

休·尼布理

休·尼布理(Hugh Winder Nibley,)是摩門教學者之一,他是一位多產作家和楊百翰大學的教授,精通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科普特文、德文、法文和西班牙文。他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開始學習,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博士學位,1946年成為楊百翰大學教授。.

查看 摩爾門經和休·尼布理

復原主義

基督教原始主義(Christian primitivism),也被稱為「復原主義」(Restorationism),是一種信念;相信基督教必須回歸到被指為早期使徒教會(apostolic early church)的源流上。那些「復原主義者」認為這種追求,能達致更純正、更古老的宗教形態。基本上,「這個願景是希望以初代教會作為一個規範性的模版,來糾正教會積習的錯謬和缺陷。」 「復原主義」一詞有時更具體地作為「美國復原運動」的同義字。這詞彙被更近期的群體(例如一些於20世紀70年代在英國及世界各地興起;反宗派的靈恩派復原主義者),用來描述他們的目標;要重建基督教而達致其原始的形式。雖然按比照,早期的恢復運動;包括胡司派、重洗派、地界派、清教徒和瓦勒度派,因有不少安息日派成份,故此被形容為「復原主義」先例。但地界主義(通常等同於「浸禮派替代主義」)因某些關鍵的教義,應視為延續數世紀的純正教會理論之延續,會更為恰當。許多群體曾試圖將自身的教會觀和所推行的運動之歷史,設定為介乎「復原主義」與「替代主義」之間的觀念。 而宗派主義經常引發教會傾力於恢復成為早期,更純淨的基督教形態。正如貝爾・雪麗說「所有復原運動背後的動機,皆希望藉著實踐原始、純正和富普及特質的基督教、來拆毀隔離的高牆。」不同群體曾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實踐復原主義者的異象,一些人聚焦在教會結構與實踐,其他則看重教會的道德生活,有些人卻關注信徒生命中直接經歷聖靈。在復原的理念中包含一個相對重要的要點,是相信已有某些群體完全恢復至初代教會的程度了。.

查看 摩爾門經和復原主義

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

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是指公元前10000年前就定居在了美洲的那些美洲原住民们及其后裔和其他大陆(非洲、亚洲、欧洲及大洋洲)的人们之间,在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加勒比群岛之前,所发生的互相影响,然而穿越白令海峡,或者穿越该地区的曾经存在过的陆桥,都不算是跨大洋接触。 哥伦布时代前的欧洲人与美洲人的接触推测只有一个实例被确认无疑了,那就是古北欧人大约在公元1000年定居在了加拿大纽芬兰的水母湾牧草地。 除了维京人定居加拿大以外,根据历史记述、考古发现、文化对比,又有其他许多哥伦布时代前的接触被提了出来。不过,关于这些接触的宣称大多数都是有争议的,这一部分是因为这些理论的提出者所引用的证据许多都是含糊不清的,或者有充分的细节却无法证实的。科学界对于哥伦布时代前的接触的宣称的回应既有在同行评议刊物中的严肃的考虑,也有将之视为边缘科学或而进行否定,等等。.

查看 摩爾門經和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

克謨拉

克謨拉(英文:Cumorah)是《摩門經》裡面說約有25萬尼腓人士兵在與拉曼人的最後戰爭中戰死的地方。該地也被稱為摩門山崗(英文:Mormon Hill)或拉瑪(Ramah)。根據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創始人 Joseph Smith, Jr.

查看 摩爾門經和克謨拉

犹他州市镇列表

截至2010年,美国的犹他州一共注册成立了243个市镇。其中,人口少于1000者称为镇,超过1000者则称为市。这个注册成立的过程需要由相应地区居民经过公投来完成。根据犹他州宪法,城市和镇拥有行使市政事务的所有权力,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建立地方警局,制定和执行与现有一般法律无冲突的法规。他们还有权征收和提高税收,通过征收来获得任何对当地加以改善所需的财产,并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1847年7月22日,第一波摩爾門教拓荒者到达盐湖谷,并在这里建立了盐湖城,这也是欧洲人在犹他州的第一个定居点。之后的22年时间里,有超过7万拓荒者穿过平原来到犹他州定居。起初位于瓦薩其前線(Wasatch Front)的殖民定居点大多是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会员建成,但又没有该教会的直接参与。除前瓦沙奇地区外的大部分定居点则是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领袖指导、计划、组织和派遣建立。此外,铁路和矿业公司,非摩门教徒也建立了一些定居点。许多定居点是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经文和历史领袖命名,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河流、山脉、湖泊和植物也都是常见的名称来源。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全州276万3885位居民中有243万8347位生活在这些城镇中,占88.2%。犹他州75%的人口集中在前瓦沙奇的四个县,分别是盐湖县、犹他县、戴维斯县和韦伯县。州首府盐湖城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有18万6440人,而前煤业小镇斯科菲尔德则是全州人口最少的镇,只有24人。.

查看 摩爾門經和犹他州市镇列表

約瑟·斯密

小約瑟·斯密(Joseph Smith Jr.,),又譯為約瑟夫·史密斯,美国宗教领袖和摩门教主要分支後期聖徒運動的創始人。24岁时发表摩爾門經, 并在接下来的14年中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建立了城市及聖殿,创建了一种持续的宗教文化。 他聲稱14歲(1820年)時見到「異象」,並在十七歲(1823年)再次見到異象,被交付「翻譯」《摩爾門經》的工作,但一直到他21歲(1827年)時才「得到」《摩爾門經》的「原始」頁片「摩門經金片」。然而,真正翻譯的時間起於他23歲(1829年4月)的短短的幾個月內,當時,他得到考得里·奧利佛的協助抄寫而完成此書的翻譯。 1830年約瑟·斯密「翻譯」完《摩爾門經》之後不久,便依所「獲得」的「啟示」差派傳教士並組織教會,教會的傳教方式及組織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繼續宣講並延續著。 約瑟·斯密於38歲(1844年)時,暴徒圍在納府聖殿周圍,並威脅要燒掉約瑟的房子。一份當地報紙寫,在十天內,他們會謀殺並驅走納府所有的摩爾教徒。在約瑟被捲入一個破壞納府當地報社的印刷廠的事件後,這間報社印了很多關於聖徒的謠言與誹謗,更多人想要約瑟的命了。而被拘留於伊利諾州迦太基的監獄,兩個星期後,他與他的哥哥海倫·斯密,被攻陷監獄的暴徒槍殺身亡。.

查看 摩爾門經和約瑟·斯密

莫羅尼天使

莫羅尼天使(Angel Moroni)是摩爾門教中的一個天使形象。在摩爾門教中,一位天使自1823年9月21日以來曾多次前往約瑟·斯密的住處。據約瑟·斯密所言,天使是金頁片的守護者,而金頁片上記載的內容正是後期聖徒運動的理論依據摩爾門經。莫羅尼天使是摩爾門教建築和藝術中的顯著特徵之一,其吹小號的畫面被視為摩爾門教的非正式象徵。除了斯密之外,三位證人也聲稱他們在1829年看見了莫羅尼天使。據斯密本人的說法,他在翻譯金頁片之後將金頁片歸還給天使,因此天使仍然擁有金頁片,, 無價珍.

查看 摩爾門經和莫羅尼天使

萊姆哈伊縣

萊姆哈伊縣(Lemhi County)是美國愛達荷州中部的一個縣,東鄰蒙大拿州,面積11,835平方公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本縣共有人口7,936人。本縣縣治為沙蒙。 本縣成立於1869年1月9日,縣名來自傳道部萊姆哈伊堡。萊姆哈伊堡是由摩門教徒建立,而其名字則源自《摩門經》中的萊姆哈伊王。.

查看 摩爾門經和萊姆哈伊縣

誡命書

《誡命書》(Book of Commandments)是美洲歷史上最稀有的書籍之一,因為還沒有印完之前印刷廠就被暴徒摧毀了。對後期聖徒運動中產生的摩門信仰的各個宗派而言《誡命書》書是一本很重要的書籍。 《誡命書》是包含 Joseph Smith, Jr.(小斯密約瑟)宣稱從神來的啟示的最早一本集錄。《誡命書》的內容被後期聖徒認為是教會經文的一部分,包含在較大的《教義和聖約》集錄裡面。.

查看 摩爾門經和誡命書

蜜蜂州

蜜蜂州(State of Deseret)是美國的一個臨時存在過的州,在1849年由鹽湖城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定居者提出創建。這一州份僅存在約兩年的時間,並且從未得到過美國政府的承認。州名取自於摩爾門經中的「蜜蜂」(Deseret)一詞。.

查看 摩爾門經和蜜蜂州

腓尼基人发现美洲论

腓尼基人发现美洲论是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的之一。它声称新世界的人和腓尼基人或其他闪米特人在前1千年就有了接触。这一理论还引向了其他的更为特殊的理论。.

查看 摩爾門經和腓尼基人发现美洲论

雅列

雅列(希伯来语: ירד,英语:Jared ),天主教譯“耶勒得”,是旧约圣经人名。他是以挪士的重孙,该南的孙子,玛勒列的儿子,在路加福音中他被列为耶稣肉身的先祖之一。他的寿命是962岁。根据圣经《创世纪》五章记载,‘雅列活到一百六十二岁,生了以诺。 雅列生以诺之后,又活了八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雅列共活了九百六十二岁就死了。.

查看 摩爾門經和雅列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查看 摩爾門經和耶稣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或大部分的人較熟悉的摩门教会(Latter Day Saint movement或Mormon Church 是一个信奉耶穌基督的教会,总部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分支遍及世界。教会成員相信该教会复原了耶稣最初建立的教会。据该教会统计,该教会拥有70000所修道院, Mormon Newsroom, April 1, 2017.

查看 摩爾門經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耶穌基督的教會 (比克頓派)

耶穌基督的教會 (比克頓派)的正式名稱是耶穌基督的教會,它的總部是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Monongahela。其會友常被稱為比克頓派,但是他們並不偏好這個稱呼。這間耶穌基督的教會沒有和任何其他的教會宗派有交流關係。它的起源是從 Joseph Smith, Jr.(小斯密約瑟)的復原運動中開始的,被認為是復原運動在1844年的繼承危機分裂後現存第三大宗派,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有約15000名會友。 耶穌基督的教會宣稱它是小斯密約瑟在1830年4月6日創建的基督的教會靈性上的繼承教會。耶穌基督的教會宣稱 Sidney Rigdon(雷格登瑟耐)才是斯密約瑟在1844年的繼承危機中真正繼承人,因為當時雷格登瑟耐是在斯密約瑟的總會會長團中的第一副會長。而當時的十二使徒定額組會長 Brigham Young(楊百翰)也宣稱自己才是真正的繼承人,並帶領了大部分的會友西遷到今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主要根據地的猶他州。 此教會認為斯密約瑟是個先知和先見,但是和其他摩門教宗派不一樣的地方是,此教會不認為斯密約瑟是《摩門經》預測將會出現的那位「精選的先見」。該教會會友仍然在等待那位先知的來到,許多該教會會友也認為這為先知將會是美洲原住民的後裔。許多會友認為這位精選的先見今日活著,雖然他的身份還沒有被辨識出來。.

查看 摩爾門經和耶穌基督的教會 (比克頓派)

水瓶座 (紙牌遊戲)

水瓶座(Aquarius),是一款紙牌遊戲,由安德魯·盧尼發明,盧尼實驗室於1998年發行。該遊戲與多米諾骨牌遊戲有一定的相似性,並且融合了fluxx紙牌遊戲的動態勝利條件。該遊戲的設計與遊戲的感覺是受到了嬉皮運動與彼得·馬克斯藝術的影響。該遊戲已發布了兩種版本,第一種版本包含了五張任務牌,十五張行動牌和四十張元素牌,第二個版本包含了五張任務牌,十八張行動牌,五十五張元素牌和一張萬能牌。現在流行的一般都是第二個版本,每副牌有79張。.

查看 摩爾門經和水瓶座 (紙牌遊戲)

星際大爭霸 (1978年電視劇)

是美國科幻電影以及電視劇,最初是在1978年製播,製作人格林·拉森(Glen A. Larson),由隆·古林(Lorne Greene)、理查·哈契(Richard Hatch)、以及德克·班奈迪特(Dirk Benedict)主演。在2003年,科幻頻道(Sci-Fi Channel)重拍它,由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Edward James Olmos)取代隆·古林演出艾達瑪指揮官的角色,之後在2005年1月起在科幻頻道開始每週上映。(關於改編新作,請參見《-zh-hans:太空堡垒卡拉狄加;zh-hk:2005太空堡壘卡拉狄加;zh-tw:星際大爭霸2005;-》一文。).

查看 摩爾門經和星際大爭霸 (1978年電視劇)

斯密約瑟譯本

《聖經》約瑟斯密譯本(英文:Joseph Smith Translation,縮寫:JST),也稱作《聖經》靈感本(英文:Inspired Version),是摩爾門教創始人 Joseph Smith, Jr.(小約瑟斯密)指定翻譯內容的譯本。這個版本是以《聖經》英王詹姆士欽定本為腳本,在其上直接以英文直接添增修訂部份經文而成。它是摩爾門信仰中的神聖的經文,也是基督社區(先前稱作重組後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會正典。約瑟斯密認為這個工作是他被呼召為先知的一部分。.

查看 摩爾門經和斯密約瑟譯本

摩爾門

摩爾門(摩門,英文:Mormon)一詞與19世紀初美國人 Joseph Smith Jr.(小斯密約瑟)在美國紐約州開始的後期聖徒運動息息相關,這個運動造成了包括現在主導摩爾門教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在內的諸多宗派。小斯密約瑟於1830年出版《摩爾門經》。「摩爾門」是《摩爾門經》中的一個重要的地名,其中一位先知也以這地名取了「摩爾門」這個名字,《摩爾門經》的名字即是由先知摩爾門的名字而來,此外,《摩爾門經》中也有一部書叫做「摩爾門書」。 英文Mormon也常用來指稱相信摩爾門教的信徒。.

查看 摩爾門經和摩爾門

摩爾門 (先知)

摩門是摩門經(摩爾門經)裡頭提到的一位先知的名字,同時這本書也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根據這本書第一頁上的記載以及創始人小斯密約瑟(這本書的翻譯者)所說的,【摩門】是最初在金葉片上親手鐫錄下經文的一位歷史學家及先知,他的經文是透過他的祖先傳下來的。內容涵蓋有一千年之久的遠古宗教紀錄,記載著古代美洲大陸的人民的生活及他們對神和耶穌基督的認識。摩門這位先知住在大約公元400年時的美洲。 Category:先知 Category:摩爾門教.

查看 摩爾門經和摩爾門 (先知)

摩爾門地帶

摩爾門地帶(Mormon Corridor)是指北美西部在1850年至約1890年期間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成員(即摩爾門教徒)聚居的一個地區。在學術領域,這一地區又稱摩爾門文化區。和美國東南部的聖經帶相對,這一地區因摩爾門經而又被稱為「摩爾門經帶」。摩爾門地帶的中心是猶他州,同時也包括了愛達荷州、懷俄明州、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的部分地區。由於摩爾門地帶的中心城市鹽湖城的Jell-O(一種果凍類甜點)銷量很高,這一地區又稱Jell-O地帶。.

查看 摩爾門經和摩爾門地帶

摩爾門教

摩爾門教(Mormonism,或譯摩門教)廣義地是指在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相近的幾個後期聖徒運動宗派,其最大的宗派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教也常被用來描述這個相信《摩爾門經》的信仰系統。 摩爾門教徒們相信《摩爾門經》是由美國人小約瑟斯密在1829年翻譯自一組金頁片,他們認為該頁片是由美洲大陸原住民在公元前約600年到公元420年間所寫的神聖記錄。1830年斯密約瑟翻譯並出版《摩爾門經》並復興了「基督教會」,而信徒們彼此互稱自己是「後期聖徒」。在教會外面,教會會友被稱為「摩爾門教徒」,因為他們除了相信斯密約瑟重譯的《聖經》以外也相信《摩爾門經》。 約瑟斯密宣稱在1838年從神受到啟示,而將教會名字命名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在約瑟斯密死後,教會內的繼承危機造成了教會的分裂,產生了數個後期聖徒的宗派,並瓜分了原來教會的教友。其中最大的一群接受了楊百翰作為新的總會會長暨先知,並帶領了信眾西移到現今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總部, 繼續沿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這個名字。但是當時也有相當數量的信眾不願接受楊百翰的領導,仍然留在美國中西部。先前稱為重組後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基督社區則是視約瑟斯密為創始人,但不接受楊百翰的領導的後期聖徒運動宗派中最大一個。 現今,接受楊百翰領導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是後期聖徒運動宗派中被稱為摩爾門教的最大的一個群體。其他的摩爾門教團體包括基本教義派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教基本教義派、及摩爾門教改革派。.

查看 摩爾門經和摩爾門教

摩爾門教徒

摩爾門教徒是指稱信仰摩爾門經的信徒。在摩爾門教徒中最主要的宗派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由於其他宗派比較起來相對地小,所以摩爾門教徒通常即指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會友。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是後期聖徒運動的主流和延續,其信徒的官方名稱是後期聖徒(中文舊譯為末世聖徒)。.

查看 摩爾門經和摩爾門教徒

摩爾門教與基督教

摩爾門教和主流基督教信仰自從1820年代的第一次異象開始,就有彼此有互相尊重和批評對方之處,不論是在歷史、教義或生活目的哪一個方面上。摩門教和主流基督教信仰共同擁有聖經新舊約為教會聖典,並且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也是世界的救主和祂的教會的奠基及統轄者;但是摩門教很清楚地拒絕主流基督信仰的認知、以及各個公認的信仰告白,而是傾向於相信自己獨特的「復興的福音」。.

查看 摩爾門經和摩爾門教與基督教

悟覺妙天禪師

悟覺妙天禪師(),原名黃明亮,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畢業於國防管理學院,曾在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研究,軍職退休後皈依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臨濟宗第84代在家居士宗師敬哉禪師,並由其師授予「法脈傳承」。.

查看 摩爾門經和悟覺妙天禪師

改良埃及文

根據後期聖徒運動的經典《摩門經》的說法,這部經典宣稱是由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421年之間在西半球的先知以改良埃及文寫在金頁片上。後期聖徒運動的創始者 Joseph Smith, Jr.(小斯密約瑟)在1830年出版了這個宣稱是由頁片上面翻譯而來的《摩門經》。然而大多數語言學者們的學術研究並不認為這個改良埃及文存在地如摩門教徒所相信地一般。.

查看 摩爾門經和改良埃及文

教義和聖約

《教義和聖約》(Doctrine and Covenants,時常簡寫為D&C),有時簡稱《教約》,是一部摩門信仰的開放未結束的教會正典。英文。在幾個後期聖徒運動產生出來的宗派中《教義和聖約》有數種形式存在,現今的版本大多主要包括關於教會制度行政的啟示。.

查看 摩爾門經和教義和聖約

3月26日

3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5天(闰年第8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0天。.

查看 摩爾門經和3月26日

亦称为 摩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