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掩星

指数 掩星

掩星是一種天文現象,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一般而言,掩蔽者較被掩者的視面積要大。(若相反者則稱為“凌”,如金星凌日,“凌”有以小欺大的意思。)有天文愛好者認為日食也是月掩星的一種。.

135 关系: 健神星半人马座恒星列表占星四書印第安座恒星列表史神星司琴星合 (天體位置)坤神星大熊座恒星列表天卫二天王星大氣層天王星日食天琴座恒星列表天箭座恒星列表天猫座恒星列表天蝎座恒星列表天象儀天鹅座恒星列表天龙座恒星列表天鵝座X-1天文學天文學辭彙天文現象外星生命女凱龍星環妊神星妊神星的卫星婚神星室女座恒星列表小行星小行星10199小行星153小行星159小行星185小行星45小行星702小行星704小行星733小行星凌尾宿一左执法巨爵座恒星列表巨蛇座恒星列表中美掩星計畫中華民國與墨西哥關係人马座恒星列表井宿一伯恩哈德·希尔德布兰特·道森休神星彩神星...余惠俊保罗·麦克纳利心宿二土卫二土星環土星日食北冕座恒星列表冥王星大气层冥王星日食凤凰座恒星列表凌 (天體)凌星行星及原行星小望遠鏡六分仪座恒星列表倍里珠瞬變天文事件玉夫座恒星列表火星探测灶神星球面天文学穀神星牛宿一狮子座盾牌座恒星列表韶神星蟹狀星雲遙遠未來的時間線鍵閉蝎虎座恒星列表颖神星食 (天文現象)食雙星飞马座恒星列表飛馬座IK角宿一鬼宿三鬼宿四變星麒麟座恒星列表船帆座恒星列表阋神星臺灣天文觀測臺灣自主電離層數值模式金星10號金星9號金星大氣層长女星长蛇座恒星列表英仙座恒星列表蛇夫座恒星列表雙星 (天文)SAO星表V774104柳宿增三恒星東上相業餘天文學武仙座恒星列表比格陨石坑氐宿一水手10號波江座恒星列表潫卫一木卫三月球月球交點月球觀測朔望最亮柯伊伯带天体列表房宿三房宿四星系年表显微镜座恒星列表海卫一大气层海妖星海王星海王星環海豚座恒星列表方位天文學斗宿一斗宿二文德尔施泰因旅行者2号智神星28世纪7月7日 扩展索引 (85 更多) »

健神星

健神星是主帶小行星內第四大的小行星,稍微有一些橢圓,直徑大約有300-500公里,並且估計佔有小行星帶3%的質量。 在主帶中,它是黑暗的C型小行星,也是這一區內最大的一顆小行星。C型小行星是主帶外緣最主要的小行星,分佈在2.82天文單位的柯克伍德空隙之外。它黑暗的表面和與太陽的距離大於平均距離,使從地球觀測到的它在大的小行星中顯得很黯淡。事實上,在早先發現的23顆小行星中,它是第三暗的,只有芙女星(13號小行星)和海女星(17號小行星)在衝的時候仍比它暗淡。.

新!!: 掩星和健神星 · 查看更多 »

半人马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半人马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半人马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占星四書

《占星四書》(''Quadripartitum''),1622年。 《占星四書》(英文:Tetrabiblos;希臘文Τετράβιβλος,原文意義就是「四書」,然而中華文化的因儒家經典早已有「四書五經」的專有名稱,正是如此緣故,所以為防止在中文語境之中在意義上的混淆,因而此處將Tetrabiblos意譯為「占星四書」以示區別),在古希臘文中又名為Apotelesmatiká(Αποτελεσματικά,英文字型寫作Apotelesmatic),原文的意義為“影響”,但是在中文語境裡也可以翻譯成“星辰對人類命運的影響力”;除此之外拉丁文另稱之為Quadripartitum,原文的意義為“四卷”,《占星四書》內容主要是講述關於自然哲學以及占星術的學問,是一部有關占星學哲理與應用的極重要典籍,乃是亞歷山卓學者托勒密(西元90年~西元168年)在二世紀所成書,是托勒密四本重要著作之一,由于该书与占星术颇有渊源,许多占星术上的概念来自于该书,使得《占星四書》直到今日仍被人们广泛地傳誦阅读。 托勒密的著作中與《占星四書》同為姊妹篇的《至大論》(Almagest)──此書曾經對天文學的影響超過一千四百多年,是一部權威性著作;同樣地,《占星四書》則這部作品在占星學的影響層面與《至大論》在天文學情況一樣也是相當廣大,它是研究天體運行對世俗事件造成的作用。然而《至大論》今日被哥白尼提出的太陽中心模型的日心說所取代,而《占星四書》則不同,仍然在占星學界裡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與運用典籍,它今日依然對占星學留下重要的論據,托勒密此著作可說是對一位嚴謹治學且致力於占星學研究的專家學者而言是「必修」的教材,它可是被喻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除了提綱挈領地概述占星實踐技巧之外,托勒密是以自然為主題作哲學性的答辯,這在西歐中世紀期間有利於穩固地幫助占星學可以被神學接納。這使得托勒密所傳授的占星學在文藝復興時期被列入大學博雅教育三文四藝之中,這帶來了對醫學研究和文學作品相關的影響。十七世纪初,托勒密的占星學仍然在欧洲大学的课堂上被讲授著;而在十七世紀末《占星四書》這部著作在知識份子心中的地位則是即告崩潰了,當托勒密的著作與其占星原則呈現出一個被人以存在著陳舊過時的觀點以及基於迷信而遭識見不明的人士駁議。但是客觀而言,托勒密總結古人占星智慧之大成,若非學養豐富之士實難以做評議。 《占星四書》的歷史價值在於它是相當古老且為人所知的文獻,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代皆有相關評論發行。此書已被多位人士給抄錄、評論、轉述、節錄,以及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最新的希臘文版是德國學者(Wolfgang Hübner)所著,在1998年由(The Bibliotheca Teubneriana或者是Teubner,以下直接簡稱托氏文庫)出版;這部鉅著在中國唐代的時候已經傳到中國,即由西域唐居人李彌--(李弼--)所傳入的《都利聿斯经》(《都赖聿斯经》),都利聿斯即唐代對“托勒密”的译名。另外現代首部漢譯本的《占星四書》是由台灣地區中華民國占星協會的創始會長林樂卿先生(筆名:星宿老師)所翻譯的;這部古典鉅著被中國學者江曉原教授讚譽是「星占之王」。.

新!!: 掩星和占星四書 · 查看更多 »

印第安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印第安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印第安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史神星

(84 Klio,klye'-oe,)是第8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5年8月25日发现。的直径为79.2千米,质量为5.2×1017千克,公转周期为1325.961天。它是一顆巨大且異常暗的主帶小行星,名稱源自希臘神話繆斯歷史中的神祇之一,發現者原先建議使用維多利亞,並曾在當時引發命名上的爭議。 在1997年4月2日史神星曾經掩蔽一顆黯淡的恆星。.

新!!: 掩星和史神星 · 查看更多 »

司琴星

(Lutetia)為小行星21 ,是一顆大型的主帶小行星,有著不尋常的光譜類型,測量得到的直徑大約是100公里(長軸為130公里)。羅塞塔號曾在2010年7月飛掠過這顆小行星,所以它曾是太空船近距離觀察過最大的小行星,直到黎明號接近灶神星之前。而它的名字Lutetia源自拉丁文,即為現在的法國首都巴黎的古地名。.

新!!: 掩星和司琴星 · 查看更多 »

合 (天體位置)

合(conjunction,亦稱合日)是位置天文學的一個名詞,它的意義是從一個選定的特定天體(通常是地球)觀察到二個天體在天空上的位置彼此非常靠近。較嚴謹的說法是這兩個天體在天球上有相同的赤經或黃經,而通常對太陽系內的天體都會使用黃經。這種現象有時稱為appulse:兩星漸近(台灣用法)或最小角距(中國大陸用法)。 在天文學上的符號是☌(在Unicode編碼為x260c),手寫是:.

新!!: 掩星和合 (天體位置) · 查看更多 »

坤神星

坤神星(106 Dione)是一顆巨大的主帶小行星,是J.C.沃森在1868年10月10日發現的,並且依據希臘神話泰坦族的坤神命名為坤神星;但有時也會被當成希臘神話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它的成分可能類似於穀神星,被歸類為與木星軌道有2:1共振的海丘巴群小行星。 在1983年1月19日,在荷蘭、丹麥和德國觀測到坤神星掩蔽了一顆暗星,推斷出他的直徑是147 ± 3公里,與IRAS獲得的值相吻合。此外,质量为3.3×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59.923天。 IRAS進行的測量,坤神星的直徑是169.92 ± 7.86公里,並且幾何反照率是0.07 ± 0.01。相較)之下,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MIPS光度計測量所得的直徑是168.72 ± 8.89,幾何反照率是0.07 ± 0.01。掩星觀測時的結果顯示直徑是176.7 ± 0.4公里。 在2004-2005年間,光度計的觀測顯示坤神星自轉週期是16.26 ± 0.02小時,光度則有0.08 ± 0.02星等的變化。 土星的一顆衛星,土衛四也有相同的名字,但音譯為戴翁尼。.

新!!: 掩星和坤神星 · 查看更多 »

大熊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大熊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大熊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

天卫二(烏姆柏里厄爾,Umbriel,国际音标:)是天王星的衛星,以亞歷山大·蒲柏的作品秀髮劫裡的角色烏姆柏里厄爾命名。它與天衛一同時由威廉·拉塞尔在1851年10月24號發現。 天卫二的直徑比天衛一大10公里,但密度相同。 天卫二主要由冰和岩石組成,其中冰占天衛二表面的多數,而它的地幔和核心可能分別由冰和岩石組成。天卫二的構造與天衛四類似,但天衛四的體積比天衛二大35%。 天卫二是天王星所有衛星中最暗的,反射率只有18%。因為天卫二上有多處峽谷,內部可能有變動,因此天衛二可能有過一些地殼變動的事件。 天衛二在早期常常被隕石撞擊,因此表面上有大大小小的隕石坑,在天王星所有衛星裡隕石撞擊坑数量僅次於天衛四。最大的隕石坑直徑至少有210公里。天衛二其中一個表面特徵是在旺達隕石坑(Wunda crater)最低點的一圈明亮圓環。天衛二與天王星其它衛星一樣,可能是由天王星的吸積盤所組成。航海家二號經過天王星时深入研究过天卫二,这也是人類第一及唯一一次對其深入研究。航海家二號在經過天衛二时拍下的照片可以讓天文測繪家繪畫天衛二40%的表面。.

新!!: 掩星和天卫二 · 查看更多 »

天王星大氣層

天王星的大氣層雖然還是以氫和氦為主要的成分,但與海王星相似,而不同於較大的氣體巨星木星和土星,它擁有的揮發性物質(類似於"冰"),像是水、氨和甲烷的比例較高。不同於木星和土星,天王星上層的大氣層之下被認為沒有金屬氫。取而代之的是,在內部應該是由氨、水和甲烷組成的"海洋",逐漸的轉換成以氫和氦為主的大氣層並混合在一起,而沒有很清楚的界線。由於這樣的差異,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天王星和海王星應該自成一族,稱為冰巨星,以與木星和土星有所區別。 雖然沒有明確的定義天王星內部是否有固體的表面,天王星最外層被稱為大氣層的氣體部分,是很容易使用遙感設備偵測的。遙感設備能偵測到一帕氣壓之下300公里左右的深度,該處的氣壓大約是100 帕,溫度約為320K。纖細的行星環從大氣層延伸至2倍行星半徑之處,此處的行星半徑是以一大氣壓之處做為行星有名無實的表面。天王星的大氣可以區分為三層:高度從−300至 50 公里,氣壓從100至0.1帕的對流層;高度從50至4000 公里,氣壓在的平流層;以及從4000公里以上至距離表面高達50,000公里的增溫層;沒有散逸層。.

新!!: 掩星和天王星大氣層 · 查看更多 »

天王星日食

天王星日食是指天王星的任何衛星在太陽前面經過時,在天王星上會看到的一種日食。天王星日食只會發生在天王星(分點)的太陽環平面交叉處,大約每42年發生一次,最近一次是在2007/2008年。 對於角直徑比太陽更小的天體(衛星),適當的術語是凌。 對於大於太陽表面尺寸的天體,適當的術語是掩星。 天王星的其中十二顆衛星—天卫九、天卫十、天卫十一、天卫十二、天卫十三、天卫十四、天卫十五、天卫五、天卫一、天卫二、天卫三及天卫四均足夠大和足夠接近太陽而足以導致天王星日食。 而其他的天王星衛星太小或太遠,均不能產生本影而因此不能導致天王星日食。.

新!!: 掩星和天王星日食 · 查看更多 »

天琴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天琴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天琴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箭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天箭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天箭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猫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天猫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天猫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蝎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天蝎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天蝎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象儀

天象儀是安放在建築物劇場內的一種儀器,主要用於展示天文和夜空有關的教育與娛樂節目,或用於天文導航的訓練。大多數天象儀的主要特徵是有巨大的圓頂投影螢幕,可以在上面呈現恆星、行星和其他的天體,也可以演出和模擬它們在天球上複雜的運動和移動的現象。可以使用多種技術創建天體的場景,例如結合光學和機電技術等精密工程的恆星球,幻燈片投影機、放映機、全天投影系統和雷射。無論使用那些技術,目的都是將天空中的目標連結在一起,提供它們精確的位置和相對運動。典型的系統可以依照地球上的緯度任意的設置一個時間點,無論是過去或未來,呈現出世界任一地點夜晚的天空。.

新!!: 掩星和天象儀 · 查看更多 »

天鹅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天鹅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天鹅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龙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天龙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天龙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鵝座X-1

天鵝座X-1(簡稱Cyg X-1)是一個银河系内位于天鵝座的双星系统,是著名的X射線源。它在1964年的一次火箭彈道飛行時被發現,是從地球觀測最強的X射綫源之一,其頂峰X射綫通量為2.3 Wm−2Hz−1。天鵝座X-1是最先被廣泛承認為黑洞的候選星體,也是同類星體中最受研究關注的。現在估計其質量為太陽質量的8.7倍,而其密度之高使黑洞成爲唯一一種解釋。如果如此,它的事件視界半徑約為26公里。 天鵝座X-1屬於一個高質量X射線雙星系統,其距離太陽大約6,070光年,另一成員為一顆超巨星變星,編號為HDE 226868。兩者相互圍繞公轉,距離為0.2天文單位,即地球和太陽間距離的20%。該星的星風為X射綫源的吸積盤提供物質。盤的内部溫度達到幾百萬K,因此輻射出X射綫。兩條垂直于吸積盤的相對論性噴流將被吸進的物質噴射出星際空間。 這個系統可能屬於一個名為天鵝座OB3的星協,意味著天鵝座X-1的年齡超過500萬年,並源于一顆質量大於40個太陽質量的原星。這顆原星的大部分質量都散失了,很可能是以星風的形式。如果該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則其威力足以將剩餘物質噴射出這個系統。因此它可能直接坍縮成一個黑洞。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基普·索恩曾拿天鵝座X-1作了一場科學的賭局。當中霍金賭天鵝座X-1不是一顆黑洞。1990年霍金讓步,因爲觀測證據顯示這個系統中存在著引力奇點。.

新!!: 掩星和天鵝座X-1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掩星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辭彙

天文學辭彙是天文學上的一些術語。這項科學研究與關注的是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天體和現象。天文學的領域有豐富的辭彙和大量的專業術語。.

新!!: 掩星和天文學辭彙 · 查看更多 »

天文現象

天文現象是天體到了某個特定位置(客觀上的位置)或狀態而造成的特殊現象。有些天文現象是占星術上的熱門話題,事實上觀測天文現象是研究和拍攝天體的好機會,例如小行星掩星的聯合觀測可測定小行星的形狀和大小。 可預測之天象包括:.

新!!: 掩星和天文現象 · 查看更多 »

外星生命

外星生命指存在于地球以外的生命体。这个概念囊括了简单的细菌到具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研究和测试关于外星生命猜想的学科被称作地外生物学或天体生物学。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一直使用包括探测地球之外的电波、天文望远镜观测潜在的宜居行星等方法探测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但迄今为止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外星生命的存在。有人認為發現外星人的機率很小,也有很多人认为外星生命几乎必定存在。 世界各地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遐想,在各種史書中也留下不少疑似关于外星人的奇异記載。有人猜测古印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建造的發達古文明受到了外星生物科技的影響,更有人宣称曾目睹外星人或与之接触。伴随大量关于外星人的報導、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充斥,使得外星生命的传闻绘声绘色。.

新!!: 掩星和外星生命 · 查看更多 »

女凱龍星環

女凱龍星環是圍繞直徑約250公里的半人馬小行星女凱龍星(小行星10199)的環系統,包含兩道狹窄但密集的環,寬度分別為6到7公里和2到4公里,相距9公里。女凱龍星環距離女凱龍星幾何中心400公里,約月球和地球距離的千分之一。它們是被歐洲南方天文台設於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的天文台群在2013年6月3日的一次恆星掩星事件中發現,並於2014年3月26日公布。使女凱龍星成為唯一已知有環的小行星,並且是太陽系第五個被發現的環系統和太陽系目前擁有環的天體中體積最小者。 女凱龍星環的發現是一項出乎科學家意料的發現,因為一般認為只有在質量更大許多的天體才會有穩定的環系統。在這之前無論是以直接攝影或掩星都沒有發現小行星的環系統。目前仍不知道女凱龍星能維持環系統長期存在的原因,但小型牧羊犬衛星的存在可以限制環系統的範圍。發現的小組暱稱這兩道環是「Oiapoque」和「」,分別是巴西北部和南部靠著海邊的河流,稍後會向IAU提交正式的名稱。.

新!!: 掩星和女凱龍星環 · 查看更多 »

妊神星

妊神星是柯伊伯带的一颗矮行星,正式名称为(136108) Haumea。妊神星是太阳系的第三大矮行星,它的质量是冥王星质量的三分之一。妊神星的质量要比地球小1,400倍(地球质量的0.07%)。2004年,迈克尔·E·布朗领导的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在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发现了该天体;2005年,领导的团队在西班牙内华达山脉天文台亦发现了该天体,但后者的声明遭到质疑。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将这颗天体定为矮行星,并以夏威夷生育之神为其命名。 在所有的已知矮行星中,妊神星具有独特的极度形变。尽管人们尚未直接观测到它的形状,但由光变曲线计算的结果表明,妊神星呈椭球形,其长半轴是短半轴的两倍。尽管如此,据推算其自身重力仍足以维持流体静力平衡,因此符合矮行星的定义。天文学家认为,妊神星之所以具备形状伸长、罕见的高速自转、高密度和高反照率(因其结晶水冰的表面)这些特点,是超级碰撞的结果;这让妊神星成为了碰撞家族中最大的成员,几颗大型的海王星外天体以及妊神星的两颗已知卫星亦是该家族的成员。.

新!!: 掩星和妊神星 · 查看更多 »

妊神星的卫星

位於外太陽系的矮行星妊神星擁有兩颗已知自然衛星:妊衛一和妊衛二。這些小衛星在2005年利用位於夏威夷凱克天文台的大型望遠鏡觀察妊神星時被發現。 妊神星的衛星在多方面都有不尋常之處。它們屬於妊神星族,妊神星的碰撞家族,在數十億年前一次破壞了妊神星冰幔的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冰中形成。妊衛一是較大且較遠的衛星,表面存在大量的水冰,這在古柏帶天體中甚為罕有。妊衛二的質量大約為妊衛一的十分之一,軌道傾角異常地高,其軌道也時常受較大的衛星所影響。.

新!!: 掩星和妊神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婚神星

婚神星(英语:3 Juno)是人类發現的第三顆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是由較重的石質組成的S-型小行星。它在1804年9月1日被德國天文學家卡尔·路德维希·哈丁以一架普通的2英吋口徑望遠鏡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位階最高的婚姻之神朱諾來命名。.

新!!: 掩星和婚神星 · 查看更多 »

室女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室女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室女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掩星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0199

小行星10199 (Chariklo,,, 或是; 臨時編號:),中文譯為凱瑞珂龍星,是一顆介於土星和天王星軌道之間的小天體,是已知半人馬小行星中最大的。 凱瑞珂龍星是James V. Scotti在執行太空監視計畫時,在1997年2月15日發現的。凱瑞珂龍是依據希臘神話中的女神(英文:Chariklo)命名的。她是喀戎的妻子,阿波羅的女兒。 在2001年的光度研究,未能找到可以確定的自轉周期。紅外線的觀測指出凱瑞珂龍星有水冰存在表面。.

新!!: 掩星和小行星1019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53

小行星153 (153 Hilda)是一颗位于小行星带外侧的大型小行星,直径约为170千米。由于它主要由含碳物质组成,所以表面非常暗。它是在1875年11月2日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扎发现,并以天文学家狄奥多·冯·奥普泽的女儿命名。 小行星153是希尔达族的代表星,但希尔达族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小行星族,因为其成员并没有任何物理联系,只是因为它们和木星形成2:3的轨道共振。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11.9年,而小行星153需要7.9年。这意味着木星每公转两周时,以小行星153为代表的希尔达族小行星刚好公转三圈。目前已经知道至少有1,100颗小行星和木星有2:3的轨道共振关系 。 2002年12月31日,在日本可以看到一次小行星153掩星的现象,科学家在此期间对其光变曲线进行研究,发现其振幅很小,这暗示小行星153可能是一个球形天体,或者它表面各个地方拥有几乎相同的反照率。.

新!!: 掩星和小行星15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59

是被人類發現的第159顆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帶。 小行星159在小行星帶中體積算大,其自轉很緩慢,顔色深黑,並有著原始的富碳的土壤成分。 它位于健神星族區域内公轉,但是它有可能只是一顆毫無關係的外來闖入物體,因爲它體積太大,不會是從製造出健神星族小行星的那一次撞擊下形成的。 至今,曾錄得兩次小行星159掩星,分別于2001年及2003年。.

新!!: 掩星和小行星15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85

小行星185(尤妮斯星,或译欧尼刻星,185 Eunike)是一颗主带小行星,由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在1878年3月1日发现于美国紐約州奧奈達縣克林頓村。 小行星185直径经为157千米,由碳组成,其化学成份相当原始。已观测到三起由它引起的掩星。 小行星185的名字是来自希腊神话中涅瑞伊得斯(即海仙女)之一Eunike的名字,意思是“欣然的胜利”。选定此名是为了纪念1878年签订的聖斯特凡諾條約。.

新!!: 掩星和小行星18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5

小行星45號欧仁妮(45 Eugenia)、又譯作尤金尼亞、香女星,直徑214.6千米,由H.

新!!: 掩星和小行星4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02

小行星702(Alauda,1910 KQ)( )是一颗有卫星围绕其公转的巨大小行星。 它的直径为194.73千米。因为它是一个双小行星系统,Rojo和Margot在2010年时估计它的质量为6.06kg,而密度为1.57 g/cm3。.

新!!: 掩星和小行星70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04

小行星704(704 Interamnia) 是一颗体积非常大的小行星,直径大约为350千米,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067个天文单位。 它是在1910年10月2日由意大利天文学家文森佐·切鲁利发现,并以他工作的地方——意大利城市泰拉莫的拉丁名字命名。小行星704是目前已知在海王星轨道内第五大的小行星,仅次于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它的质量大约占整个小行星带质量总和的1.2%。.

新!!: 掩星和小行星70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33

小行星733(733 Mocia (1912 PF)),是马克斯·沃夫于1912年9月16日在海德堡发现的主带小行星。奥斯卡·卡纳莱斯·莫雷诺(Oscar Canales Moreno)于2001年10月1日观察到一次可能的掩星。.

新!!: 掩星和小行星73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凌

小行星凌發生於一顆小行星直接經過觀測者和另一顆天體的中間,使得該天體的盤面有一小部分被遮蔽。從地球上觀測者的角度,小行星凌太陽或月球的事件非常罕見,這是因為在太陽和月球之間的小行星不僅少還非常小。外側行星比較常見凌日的現象。 凌和掩星是有所不同的,掩星是小行星完全遮蔽了萊自另一顆天體的光線。.

新!!: 掩星和小行星凌 · 查看更多 »

尾宿一

尾宿一(天蝎座μ¹,μ¹Sco)是天蝎座的一个恒星系统,距离地球约822光年。 尾宿一是一个天琴座β型食双星系统。两颗成员星都是蓝白B型恒星,其中主星是一颗亚巨星,伴星是一颗矮星。基于对其掩星情况的观测,恒星系统的视星等从+2.80到+3.08之间变化,周期为1.4402天。 Scorpii, Mu¹ Category:天琴β变星 Category:B型亚巨星 Category:B型主序星 Category:天蝎座 Category:有固有名的恆星 Category:尾 (星官).

新!!: 掩星和尾宿一 · 查看更多 »

左执法

左执法 (η Vir / 室女座η)也称太微左垣一是室女座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约204光年,英文名Zaniah。其视星等为+3.9,光谱型为A2IV。 虽然在望远镜中看起来是单颗的恒星,但在月掩恒星时却显示左执法是一个密近三星系统,由两颗距离仅0.5天文单位的恒星以及一颗稍远的恒星组成。 由于左执法的位置靠近黄道,所以可能被月亮或行星掩食。在公元前329年9月1日,古希腊天文学家提默洽里斯(Timocharis)观察到左执法被金星掩食,此时行星距离它只有不到一弧分。 最近的一次行星掩左执法发生在1843年9月27日,它被金星掩食。而下一次会发生在2445年11月19日。.

新!!: 掩星和左执法 · 查看更多 »

巨爵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巨爵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巨爵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巨蛇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巨蛇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巨蛇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美掩星計畫

中美掩星計畫(TAOS: The Taiwanese-American Occultation Survey)又稱台美掩星計畫,是一個對外太陽系的自動巡天系統。該計畫使用四個口徑50公分的望遠鏡組成陣列觀測掩星天象。海王星外天體大多因為過小而難以直接觀測到;繞射則決定了掩星觀測時所能觀測到最小天體。中美掩星計畫預期能發現直徑500公尺以上的古柏帶天體。 該計畫四個望遠鏡目前都設置於台灣鹿林前山的鹿林天文台。 中美掩星計畫參與研究單位有台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地球物理與行星物理研究所、韓國延世大學天文研究所。.

新!!: 掩星和中美掩星計畫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墨西哥關係

中華民國與墨西哥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墨西哥合眾國之間的關係。1913-1972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直至1990年代,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新!!: 掩星和中華民國與墨西哥關係 · 查看更多 »

人马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人马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人马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井宿一

井宿一(μ Gem/雙子座μ),英文名Tejat,是北天星座雙子座的一颗恒星。.

新!!: 掩星和井宿一 · 查看更多 »

伯恩哈德·希尔德布兰特·道森

伯恩哈德·希尔德布兰特·道森(Bernhard Hildebrandt Dawson)是一位出生于美国的阿根廷天文学家。 1890年9月21日,他出生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16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学士学位,从1913年起就在阿根廷拉普拉塔天文台(La Plata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工作。1933年,他以一篇《贝塔系统 1000 + 德尔塔 31》的论文被密歇根大学授予博士学位。1948年至1955年被聘为阿根廷圣胡安国立大学教授。他的天文研究领域主要为南半空的双星、变星、掩星、小行星和彗星。1942年11月8日,他可能发现了1942年船尾座新星。1958年,他当选为阿根廷天文协会(Asociación Argentina de Astronomía)首任主席。 伯恩哈德·希尔德布兰特·道森于1960年6月18日去世,享年69岁。小行星1829 道森和月球背面的道森陨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新!!: 掩星和伯恩哈德·希尔德布兰特·道森 · 查看更多 »

休神星

90 休神星 (安地歐普,) 是一顆司理星族的聯星小行星,於1866年10月1日被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發現,而在2000年發現它實際上包括兩顆幾乎同樣大小互繞著的小行星,平均直徑大約是88公里和84公里,這兩顆都在500大小行星的名單上。.

新!!: 掩星和休神星 · 查看更多 »

彩神星

彩神星(94 Aurora)是最大的主帶小行星之一。它的反照率只有0.04,是由比煤灰還要暗的碳質化合物組成的原始材料。它是詹姆斯·克雷格·沃森於1867年9月6日在密歇根州的安娜堡發現,並以羅馬神話的黎明女神命名為彩神星。 在一次掩星的觀測得到9條,測得 225 X 173 公里的橢圓輪廓 。.

新!!: 掩星和彩神星 · 查看更多 »

余惠俊

余惠俊(Yue Wai Chun,),生於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曾任多屆香港天文學會副會長,現任該會掩星組組長,香港觀天會顧問。推動香港及中國掩星、月閃(流星體撞撃月面的月球瞬變現象)觀測工作,成立香港首個天文網絡 Astro-Net,推動利用導航衛星輔助掩星的計時及定位技術。他訂定各種天文名詞翻譯準則,包括:彗星中文譯名準則、流星雨中文譯名準則、恆星及系外行星中文譯名準則、小行星命名及中文譯名準則、增補中國恆星名稱準則。 他也是《香港天文》智能手提電話應用程式資訊編輯,發佈地區性的天文資訊,對天文推廣作出貢獻。.

新!!: 掩星和余惠俊 · 查看更多 »

保罗·麦克纳利

保罗·麦克纳利(Paul A. McNally)是一位美国天文学家、科学家和耶稣会教士,也是乔治城大学医学院院长。.

新!!: 掩星和保罗·麦克纳利 · 查看更多 »

心宿二

心宿二(天蝎座α,α Sco,Alpha Scorpii),是在銀河系的一顆紅超巨星,也是夜空中第14亮的星(如果五車二的四合星系統中兩顆較亮的星被分別標示時,它通常會被列為第15亮星)。它與畢宿五、角宿一、和軒轅十四是靠近黃道最亮的四顆恆星,也是天蝎座內最亮的恆星,代表著"蠍子的心臟"。它是一个光变明显但緩慢的半规则变星,平均星等是+1.02。并与一个蓝色主序星组成一个目视双星系统。心宿二还是射电源。心宿二是最靠近我們的OB星協的成員中最亮、質量最大、和已演化的恆星,屬於天蝎-半人馬星協上天蝎次集團的成員,其中包括成千上萬顆平均年齡110萬年的恆星,距離約為145秒差距(470光年)。 在中國,它是東方蒼龍七宿中心宿的第二顆星,所以稱為心宿二,又稱為大火。過去用来确定季节。“七月流火”即是大火星西行,天气将寒之意。.

新!!: 掩星和心宿二 · 查看更多 »

土卫二

土卫二又稱為「恩賽勒達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號於1980年代探測土星之前,人們只知道土衛二是一個被冰覆蓋的衛星。旅行者號顯示土衛二直徑約为500公里(相当于土星最大的衛星土卫六直径的十分之一),而且其表面幾乎能反射百分之百的陽光。旅行者1号发现土卫二的轨道位于土星E环最稠密的部分,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旅行者2号则发现:尽管该卫星体积不大,但是在其表面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构造,又存在较为年轻的、地质活动所造成的扭曲地形构造——其中一些地区的地质年代甚至只有1亿年。 二十世纪末发射,并于二十一世紀初抵達土星附近的卡西尼号太空船则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解开了旅行者探访之后留下的诸多疑团。在2005年,卡西尼飞船数次近距离掠过土卫二,获得了该卫星表面及其环境的大量数据,特别是发现了从该卫星南极地区喷射出的富含水分的羽状物。该发现,以及可探测到的逃逸内能的存在、南极地区极少存在撞击坑的情况,共同证明了土卫二至今仍然存在地质活动。在巨行星的卫星系统中,许多卫星都会成为轨道共振的牺牲品,这会导致星体震动和轨道的扰动,而对于更加靠近行星的卫星,潮汐效应则会加热行星的内部,这或许可以解释土卫二的地质活动。 2014年,美國太空總署宣佈,卡西尼號發現了土衛二南極地底存在液態水海洋的證據,海洋厚度約為10公里。南極附近的冰火山向太空噴出大量水氣和其他揮發物,夾雜類似氯化鈉晶體、水冰等固態粒子,噴射量約為每秒200公斤。噴出的水有一部份以「雪」的形態落回土衛二表面,一部份融入土星環中,另一部份甚至可到達土星。這些羽狀噴射物也為土星E環物質來源於土衛二的觀點提供了重要的證據。2015年9月16日,美國太空總署确认,根据卡西尼號的探测数据,其表面冰层下面拥有全球性海洋,而且海洋的底部有水热活动,即存在海底热泉。 由於接近地表處有水的存在,所以土衛二是尋找地外生物的最佳地點之一。分析指出,土衛二的噴射現象源自地表下的液態水海洋。噴射物的化學成份以及引力場模型表明地下液態水源體是在與岩石接觸的,所以可能是天體生物學中極為重要的研究對象。.

新!!: 掩星和土卫二 · 查看更多 »

土星環

土星環是太陽系行星的行星環中最突出與明顯的一個,環中有不計其數的小顆粒,其大小從微米到米都有,軌道成叢集的繞著土星運轉。環中的顆粒主要成分都是水冰,還有一些塵埃和其它的化學物質。 雖然環的反射能夠增加土星的視星等(亮度),但從地球僅憑肉眼還是看不見環。在1610年,當望遠鏡第一次指向天空之際,伽利略雖然未能清楚的看出環的本質,但他還是成為觀察土星環的第一個人。在1655年,惠更斯成為第一個描述環是環繞土星的盤狀物的人。 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土星環是由許多微細的小環累積而成的(這個觀念可以回溯至拉普拉斯),並有少數真實的空隙。更正確的想法是這些環是有著同心但是在密度和亮度上有著極值的圓環盤。在叢集的尺度上,圓環之間有許多空洞的空間。 在環的中間有一些空隙:有兩條已經知道是與被埋藏在環中的衛星產生軌道共振引起的波動造成的,其它的空隙還不知道成因。穩定的共振,另一方面,也維繫了一些環長期的存在,像是泰坦環。.

新!!: 掩星和土星環 · 查看更多 »

土星日食

土星日食是指任何土星的自然衛星在太阳前方經過時,於土星上能夠看到的一種日食。對於角直徑比太陽更小的天體(衛星),適當的術語是凌。 對於大於太陽表面尺寸的天體,適當的術語則是掩星。土星的其中七顆衛星——土卫十、土卫一、土卫二、土卫三、土卫五、土卫四及土卫六——均足夠大和足夠接近太陽而足以導致土星日食,換句話說,就是在土星上造成本影。大多數較遙遠的衛星除了很小以外,其軌道與土星軌道平面亦有很強烈的傾斜,很少被看作是凌。 相比之下,土星的七個主要衛星的角直徑分別為5-10英尺(土卫一),5-9英尺(土衛二),10-15英尺(土卫三),10-12英尺(土卫四),8-11英尺(土卫五),14-15英尺(土卫六)和1-2英尺(土卫八)。土卫八是土星的第三大衛星,但距離太遠而不能完全遮擋太陽。而土卫十——一顆與土星非常接近的衛星,它的角直徑約為7英尺,這意味著它可以完全覆蓋太陽。 與不同,土星有26.7度的傾斜軸。因此,土星上的日食比木星上的日食更為罕見。 Category:日食 Category:土星.

新!!: 掩星和土星日食 · 查看更多 »

北冕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北冕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北冕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冥王星大气层

冥王星大氣層是冥王星周邊薄薄的氣體層。它的主要成分是氮(N2),次要的成分還有甲烷(CH4)和一氧化碳(CO),這些都與它們在冥王星表面的冰平衡。表面的壓力範圍在6.5至24微帕(0.65至2.4Pa),大約是地球大氣壓力的百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遠遠低於地球表面的大氣壓力。預測冥王星的橢圓軌道對它的大氣層主要的影響是:當冥王星遠離太陽時,它的大氣層會逐漸凍結。當冥王星接近太陽時,冥王星固體的表面溫度上升,造成冰的昇華。就像汗水從皮膚表面蒸發時會冷卻身體一樣,冥王星的昇華會造成反溫室效應,使表面冷卻。 存在大氣層中的甲烷是強大的溫室氣體,在冥王星的大氣層創造出溫度反轉,使10公里高處的平均溫度比表面高,達到36K。大氣層較低處的甲烷濃度比上層大氣的含量要高。 儘管冥王星正在遠離太陽,它在2002年的大氣壓(0.3帕斯卡)比1988年還高。因為在1987年,冥王星的北極是120年來首度離開陰影,造成額外的氮開始從冰帽昇華,需要幾十年才能在逐漸進入陰影的南極結冰,凍結成冥王星南極的冰帽。 一些來自大氣層的分子有足夠的能量來克服冥王星微弱的引力逃逸進太空,在那裏他們會被太陽輻射的紫外線電離。當太陽風遇到由離子構成的障礙,它會減緩速度和轉移方向(描繪在紅色的區域),可能在冥王星的前緣形成沖激波。這些離子會被撿拾並隨著太陽風前進,流過矮行星形成離子尾或電漿尾(藍色區域)。新視野號太空船的太陽風分析儀(SWAP)於2015年7月14日最接近冥王星之後,很快地就在這個地區首度進行低能量大氣離子的測量。這些測量將使SWAP的團隊確認冥王星失去大氣層的速率,並反過來洞察冥王星的大氣層和表面的沿革。.

新!!: 掩星和冥王星大气层 · 查看更多 »

冥王星日食

冥王星上的日食是由于其五个天然卫星(冥卫一、冥卫二、冥卫三、冥卫四和冥卫五)之一位于太阳和冥王星的连线之间,从而挡住射向冥王星表面的太阳光。.

新!!: 掩星和冥王星日食 · 查看更多 »

凤凰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凤凰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凤凰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凌 (天體)

凌,或明確的說是天體的凌,在天文學上有三種意義:.

新!!: 掩星和凌 (天體) · 查看更多 »

凌星行星及原行星小望遠鏡

凌星行星及原行星小望遠鏡(TRAnsiting Planets and PlanetesImals Small Telescope,TRAPPIST)是一個由比利時操作,設在智利的機器人望遠鏡,於2010年啟用,它的縮寫TRAPPIST是要向產在比利時的修道院啤酒致敬。.

新!!: 掩星和凌星行星及原行星小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六分仪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六分仪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六分仪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倍里珠

倍里珠是日全食出現的一種現象。當月球“掠過”太陽時,崎嶇的月球邊緣的地形讓陽光在某些地方通過,其他地方卻不行。這個名稱是為了紀念在1836年第一次注意與發現這種現象,並給了正確解釋的英國天文學家弗朗西斯·貝利。鑽石環則是在圍繞著月球剪影的明亮圓環中,留下唯一的一顆倍里珠。 月球地形因存在著山脈、隕坑、峽谷和其它的地形特徵,有相當大的地形起伏(離隙)。從觀測月掩星的掠掩,已經準確知道月球邊緣不規則的輪廓(從遠處看見的月球“邊緣”),因此天文學家已經可以知道在日全食的時候,那些高山峻嶺和山谷會導致倍里珠的出現。雖然,在日全食路徑的中心線倍里珠只會短暫的出現幾秒鐘,但在全食帶的本影邊緣附近,持續的時間可以長達1-2分鐘。 觀看倍里珠和鑽石環若沒有保護眼睛的適當裝置和措施是不安全的,因為在這兩種現象出現時,光球仍然是看得見的。.

新!!: 掩星和倍里珠 · 查看更多 »

瞬變天文事件

变天文事件,是指持续时间很短暫的天文事件。持续时间从几秒到若干年的现象都可能被称为瞬变天文事件,用以区别天文上最常遇到的演化时标动辄上亿年的天文过程。典型的瞬变天文事件包括超新星和伽玛射线暴等。 虽然这类现象一直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技术原因,对瞬变天文事件的研究到近几十年才开始有较大进展。望远镜被广泛应用于天文研究后,虽然望远镜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到更暗的天体,但由于望远镜较小的视场(通常小于一平方角秒,并且由于技术限制,越大口径的望远镜通常视场越小:像差大口径同时大视场容易引起大的像差,详见该词条英文版本。),这使得人们发现亮度较低的瞬变天文事件仍然十分困难。随着近几十年来CCD、、望远镜消像差,以及其它电磁波谱望远镜技术的发展,人们得以观测大量的瞬变天文事件。 著名的探测瞬变天文事件的设备包括帕洛马瞬变工厂(Palomar Transient Factory,PTF)PTF官网,雨燕卫星swift官网,泛星计划(Pan-Starrs)Pan-Starrs官网,卡塔莉娜实时瞬变源巡天(catalina real-time transient survey,CRTS)CRTS官网等。 未来将投入使用的瞬变源寻天项目包括兹威基瞬变工厂(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ZTF)ztf官网,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 LSST)lsst官网等。.

新!!: 掩星和瞬變天文事件 · 查看更多 »

玉夫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玉夫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玉夫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火星探测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通过向火星发射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人類從1600年代開始使用望遠鏡對火星進行观测。1971年11月27日,苏联火星2号/Mars 2的登陆器在火星表面坠毁,成为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人造物。 1971年12月2日,苏联火星3号/Mars 3的登陆器成功在火星软着陆,成为第一个抵达火星的探测器,并在火星表面发出14.5秒信号。1976年9月3日,美国維京1号的登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为第一个向地球发回照片的探测器。.

新!!: 掩星和火星探测 · 查看更多 »

灶神星

星, 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它是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Vesta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灶神星是繼矮行星穀神星之後,質量第二大的主帶小行星 ,佔有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9%。 質量雖然比智神星多一點點,但體積卻比較小,是體積第三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形成岩質行星剩餘的原行星(內部分異)。一、二億年前,灶神星曾經被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片,並留下兩個巨大的撞擊坑,而且南半球有著很高的密度。這次事件的一些碎片已經墬落到地球,成為HED隕石,提供了有關灶神星的豐富資訊來源。 灶神星是從地球可以看見的最亮的小行星,它距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只比穀神星最近的距離遠了一點,不過灶神星的軌道完全都在穀神星的軌道之內。 NASA的''黎明號''太空船在2011年7月16日至2012年9月5日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探測,然後前往穀神星。研究人員繼續分析黎明號收集到的資訊,期望能更了解灶神星的形成和歷史。.

新!!: 掩星和灶神星 · 查看更多 »

球面天文学

球面天文學也稱為位置天文學,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用於確定在任何一個日期和時間由地球上的任意地點所看見的物體在天球上的位置。這是天文學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依靠數學的球面幾何學和測量的天體測量學為工具,可以回溯至上古。觀測天體並且持續紀錄,對宗教、守時和航海都是很重要的工作。在天文學上,精確的測量天體位置的科學稱為天體測量學。 球面天文學的主要元素是座標系統和時間。天體在天球上的位置最常使用赤道座標系統,是以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為基礎建立的。天體在這個系統內的位置以赤經(α)和赤緯(δ)來標示。相對於地點和時間的位置則可以使用地平座標系統以高度和方位來表示。 在星表中臚列出來的星系和恆星的位置,都是在特定年份中的位置。由於歲差和章動的雙重影響,會使天體的位置隨著時間而改變,而這些與地球的運動有關的位置改變,都會在週期性的出版品上予以修正。 天體曆是確認太陽和行星位置使用的參考表,其中列出了這些天體在特定時間於天球上的位置,可以經由適當的轉換得到在其他座標中的位置。 人類以肉眼在最好的環境下約可見6,000顆恆星(全天計),但在任何時間都有一半是在地平線下看不見的。現代星圖中,人類把天球劃分成88個星座並有標準的星座邊界,每一顆恆星僅能歸屬於一個星座。星座在航海上非常有用,舉例如居於北半球,可利用北極星找到北方,因為它永遠位於天北極附近。.

新!!: 掩星和球面天文学 · 查看更多 »

穀神星

星(Ceres,; 小行星序號:1 Ceres)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最亮的天體。它的直徑大約是,使它成為海王星軌道以內最大的小行星。在太陽系天體大小列表排名第35,是在海王星軌道內唯一被標示為矮行星的天體。穀神星由岩石和冰組成,估計它的質量佔整個主小行星帶的三分之一。穀神星也是主小行星帶唯一已知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天體。從地球看穀神星,它的視星等範圍在+6.7至+9.3之間,因此即使在最亮時,除非天空是非常的黑暗,否則依然是太暗淡而難以用肉眼直接看見。1801年1月1日意大利人朱塞普·皮亞齊在巴勒莫首先發現了穀神星。最初被當成一顆行星,随着越來越多的小天體在相似的軌道上被發現,因此在1850年代被重分類為小行星。 穀神星顯示已經有區分成岩石、核和冰的地函,並且在冰層之下可能留有液態水的內部海洋。表面可能是水冰和不同的水合物礦物,像是黏土和碳酸鹽,的混合。在2014年1月,在穀神星的幾個地區都檢測到排放出的水蒸氣。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主小行星帶的大天體床不會發出水蒸氣,因為這是彗星的特徵。 美國NASA的機器人曙光號在2015年3月6日進入繞行穀神星的軌道。從2015年1月,曙光號就以前所未見的高解析度傳回影像,顯示表面有著坑坑窪窪。兩個獨特的亮點(或高反照率特徵)出現在撞擊坑內(不同於早些時候哈伯太空望遠鏡在一個撞擊坑中觀測到的影像。);出現於2015年2月19日的影像,導致考慮可能有冰火山 或釋氣的發想。在2015年3月3日,NASA的一位發言人說,這些點符合含冰或鹽的反光物質,但不太可能是冰。在2015年5月11日,NASA釋放出高解析的影像,顯示不是一個或兩個點,實際上在高解析的影像上有好幾個。在2015年12月9日,NASA的科學家報導,穀神星的亮斑可能是一種類型的鹽類,特別是“滷水”,包括硫酸鎂等硫酸水合物(MgSO4·6H2O);也發現這些斑點與富含氨的黏土相關聯。2015年10月,NASA釋出了由曙光號拍攝的真實色彩穀神星影像。.

新!!: 掩星和穀神星 · 查看更多 »

牛宿一

牛宿一 (β Cap / β Capricorni) 是在摩羯座的一個恆星系統,它的英文固有名稱是Dabih,源自阿拉伯語,意思是"劊子手",與地球的距離為328光年。因為它位於黃道附近,所以會被月球遮蔽,它也會被行星遮蔽(罕見)。.

新!!: 掩星和牛宿一 · 查看更多 »

狮子座

子座(Leo,天文符号:♌)黃道帶星座之一,面积946.96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2.296%,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十二位。狮子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52颗,最亮星为轩辕十四(狮子座α),视星等为1.35。每年3月1日子夜狮子座中心经过上中天。.

新!!: 掩星和狮子座 · 查看更多 »

盾牌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盾牌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盾牌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韶神星

韶神星 (6 Hebe) 是小行星帶中較大的小行星,而且有可能是H球粒隕石的母天體,H球粒隕石佔所有墜落地球隕石中40%之多。.

新!!: 掩星和韶神星 · 查看更多 »

蟹狀星雲

蟹状星云(M1,NGC 1952或金牛座 A)是位于金牛座ζ星(天關)东北面的一个超新星残骸和脉冲风星云。蟹状星云距地球约6,500光年(2,000秒差距),直径达11光年(3.4秒差距),并以每秒约1,500公里的速度膨胀。它是银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 该星云由约翰·贝维斯于1731年发现,它对应于中国、阿拉伯和日本天文学家於公元1054年记录的一次超新星爆发(编号SN 1054,中国称天关客星)。1969年天文学家发现星云的中心是一颗脉冲星,它的直径约28–30公里,每秒自转30.2次,并发射出从γ射线到无线电波的宽频率范围电磁波。它也是首顆被确认为历史上超新星爆发遗迹的天体。 蟹状星云的X射线和γ射线辐射能量超过30 keV,最高可达10 TeV,而且非常稳定,因此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輻射源的能量。此星云是一个很好的辐射源,通过其他天体的掩星可以研究它與其他的天體。20世纪50和60年代时,天文学家曾借助穿过日冕的蟹状星云辐射对太阳日冕进行密度和成分测定。2003年,土卫六阻挡了蟹状星云的X射线辐射,天文学家借此机会测量土卫六的大气层的厚度。.

新!!: 掩星和蟹狀星雲 · 查看更多 »

遙遠未來的時間線

雖然未來的預測永遠不可能完全準確,但如果僅限於廣泛的輪廓,則可以由現今各種知識領域的理解,預測遙遠未來的事件。這些領域包含了揭示行星與恆星形成、相互作用與死亡的天體物理學;揭示物質在最小尺度之性質的粒子物理學;預測生命如何隨時間演化的演化生物學;以及顯示千年以來地球大陸變化的板塊構造論。 所有地球、太陽系和宇宙未來的投射,都必須考慮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做功時所損失的能量)會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恆星最終會耗盡氫氣的供應並燃燒殆盡。行星與恆星之間的緊密接觸,將會使行星受到引力的影響而拋離恆星系統之外;而恆星與銀河系之間的緊密接觸,也會使恆星拋離星系之外。 最終,物質自身預計會受到放射性衰變的影響,即使是最穩定的物質也會分解成次原子粒子。目前的資料暗示著宇宙有一個扁平的幾何構造(或非常接近扁平構造),因此在有限的時間過後,不會出現自身塌陷的情形,而且在無限的未來可能會發生難以置信的大規模事件,如波茲曼大腦的形成。 本條目所列出的時間線,涵括了直到所能觸及的未來時間中,所發生的事件。其中本條目列出諸多可替換的未來事件,以用來說明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人類是否會滅絕,質子是否會衰變,或是當太陽膨脹成紅巨星時地球是否會存活下來等。.

新!!: 掩星和遙遠未來的時間線 · 查看更多 »

鍵閉

天蠍座ν (ν Sco / ν Scorpii,鍵閉)是在天蠍座的一個恆星系統,它傳統的名稱是Jabbah,在阿拉伯語的原意是“額頭”。 它至少是由靠得很近,相距41弧秒的兩群恆星組成的五重星。較亮的一群稱為天蠍座νA和天蠍座νB,分離角為1.3弧秒,屬於B2的次巨星。較暗的一對是天蠍座νC和天蠍座νD,分離角為2.4弧秒,光譜類型分別是B8和B9的主序星。天蠍座νA本身是一顆半接觸的光譜聯星,較暗的伴星是B型,距離大約只有0.0003弧杪。 由於靠近黃道,天蠍座ν會被月球和行星遮蔽。在1821年12月14日曾被水星遮蔽,但下次遮蔽要等到2031年12月2日;1852年12月27日金星也曾遮蔽過天蠍座ν,但下次要等到2095年的12月30日;1808年7月29日天王星也曾經遮蔽過它。 IC 4592是反射天蠍座ν光輝的星雲。通常反射星雲是由看上去黑暗但極細的塵土組成,當反射附近高溫恆星的光時會呈現藍色。 天蠍座ν Category:B-型主序星 Category:B-型次巨星 5 Category:天蠍座.

新!!: 掩星和鍵閉 · 查看更多 »

蝎虎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蝎虎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蝎虎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颖神星

星(9 Metis,亦稱9號小行星,符號:)是小行星帶較大的小行星之一,由矽酸鹽、鎳和鐵組成,並且有可能是古代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后的核心殘留物。.

新!!: 掩星和颖神星 · 查看更多 »

食 (天文現象)

食或蝕,是一種天文事件,可以是一個天體進入另一個天體的影子,或是從觀測者和另一個天體之間穿越,而造成暫時的遮蔽現象。食是一種朔望的型態。 “食”這個字最常用在日食-月球的影子掠過地球的表面,或月食-月球進入地球的陰影內。然而,這個字眼也可以用在地月系統之外的事件:例如,某行星進入它的一顆衛星所造成的影子內,或是衛星進入它的母行星的陰影內,或是一顆衛星進入另一顆衛星的影子內。在聯星系統,當它的軌道平面和觀察者橫切時,也可能發生食的現象。.

新!!: 掩星和食 (天文現象) · 查看更多 »

食雙星

英仙座β星(大陵五),较亮者为主星、较暗者为伴星 食双星(),亦称食变星、光度双星、光变双星、交食双星,是指互相绕行轨道几乎在与观察者视线平面的平行方向、会彼此掩食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双星系统。交食双星系统由两颗子星组成,一颗较亮的主星与一颗较暗的伴星,在相互引力作用下围绕公共质量中心运动,其互相绕行的轨道几乎在视线方向,这两颗恒星会彼此掩食(一颗子星从另一颗子星前面通过,如同月亮掩食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双星系统。 阿拉伯人很早就发现英仙座β星(大陵五)恒星亮度有周期性的变化,当时的天文学理论认为恒星亮度永恒不变,于是用鬼魔来解释亮度变化的现象,为之起名,“魔星”(),意即“食尸鬼”。1783年5月,年仅18岁的荷兰裔英国天文学者约翰·古德利克()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英仙座β星亮度光变的交食双星理论。他经过长期的观测,发现英仙座β星的亮度降到原亮度的三分之一时开始增亮,恢复到原亮度后又开始变暗,如此周而复始。他求出英仙座β星的亮度光变周期为2天20小时49分09秒(现代实际值为2天20小时48分56.5秒),并提出亮度光变是由亮度较暗的伴星交食于亮度较高的主星与观察者视线平面的平行方向的前面而造成的。.

新!!: 掩星和食雙星 · 查看更多 »

飞马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飞马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飞马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飛馬座IK

飛馬座IK(亦作HR 8210)是位於飛馬座的聯星系統,距離太陽系約150光年。由于视星等仅为6.078等,只有理想状况下才能用肉眼勉强看到。 該聯星系統的主星(飛馬座IK A)是一顆主序星,光譜分類屬A型,其光度波動不大。在分類上,它屬矮造父變星,光度變化每天會重複22.9次。而伴星(飛馬座IK B)則為一顆已脫離主序星階段,並已停止以核聚變產生能量的大質量白矮星。兩顆恆星平均距離3,100萬公里(0.21 AU),比水星和太陽之間的距離還要短。 飛馬座IK B是已知最有可能演變為超新星的恆星。人們估計,當主星演化成紅巨星時,其半徑足以令伴星從主星的氣態外層吸積物質。當伴星累積的質量接近錢德拉塞卡極限(太陽質量的1.38倍)時,便有機會演化成Ia超新星。.

新!!: 掩星和飛馬座IK · 查看更多 »

角宿一

--一(α Vir / 室女座α /英语:Spica)位於室女座,是全天空第十五亮的恆星,也是室女座最明亮的恆星。北半球的觀測者在春季夜晚,可以在東南方向的天空看到这颗明亮的1等星。想要找到角宿一,觀測者只需要沿着位于大熊座的北斗七星的斗柄和牧夫座的大角连成的曲线方向往下就可以看到它。角宿一是一顆藍巨星,屬於仙王座β型變星。角宿一距離地球有260光年之遥。.

新!!: 掩星和角宿一 · 查看更多 »

鬼宿三

宿三 (γ Cnc / γ Cancri)是在巨蟹座的一個恆星系,它的固有名稱是 Asellus Borealis (拉丁文的意思是"北方的小驢子").

新!!: 掩星和鬼宿三 · 查看更多 »

鬼宿四

宿四 (δ Cnc / δ Cancri) 是一顆位於巨蟹座的橘色巨星,距離地球大約180光年。它的固有名稱是源自拉丁文的Asellus Australis,意思是「南方的小驢子」。由於它鄰近黃道,因此經常會被月球,偶爾也會被行星遮蔽。.

新!!: 掩星和鬼宿四 · 查看更多 »

變星

變星是指亮度與電磁輻射不穩定的,經常變化並且伴隨著其他物理變化的恆星。 多數恆星在亮度上幾乎都是固定的。以我們的太陽來說,太陽亮度在11年的太陽週期中,只有0.1%變化。然而有許多恆星的亮度確有顯著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變星。 變星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兩種形態:.

新!!: 掩星和變星 · 查看更多 »

麒麟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麒麟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麒麟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船帆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船帆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这个星座以前是南船座的一部分,之后南船座被拆分成船底座,船帆座和船尾座,但是拜耳命名保留了下来。所以,船帆座中拜耳命名法的希腊字母不完整,例如,之前的南船座α,即老人星,被划入船底座,因此船帆座没有α星。.

新!!: 掩星和船帆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阋神星

鬩神星(小行星序號:136199 Eris)是現已知太陽系中第二大的矮行星,在所有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質量排名第九。它估測直徑約為公里 ,比冥王星重約27%(但冥王星的體積更大一些),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27%。它由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和大衛·拉比諾維茨在2005年1月5日,從一堆於2003年10月21日拍攝的相片中發現,並在2005年7月29日與2003 EL61一起公佈,當時它的暫時編號為2003 UB313,名字暫稱為齊娜(Xena,美国电视剧《战士公主西娜》的女主角)。 鬩神星於2005年7月位於距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遠的位置,而它的軌道極為傾斜,公轉周期為557年。它被分類為黃道離散天體(偏離地球軌道平面的星體)。在2006年8月之「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鬩神厄里斯(Ἒρις)命名。 因为阋神星看起来比冥王星要大,所以一开始它的发现者和NASA 把其称之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隨著其他类似大小天体的陸續發現,符合行星定義的太陽系天體數量驟增,促使国际天文联合会第一次重新进行行星定义。根据2006年8月24日的IAU的行星定义 ,阋神星是一个同冥王星、谷神星、妊神星、鸟神星一样的矮行星。 2010年11月6日,对阋神星掩星的初步结果显示,其直径约2326公里,誤差±12公里,只和冥王星相当 。从标准差来估计,现在还很难确定阋神星和冥王星哪个更大。估计两者固体直径大约在2330公里。.

新!!: 掩星和阋神星 · 查看更多 »

臺灣天文觀測

台灣天文觀測的研究發展,官方現以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和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為主,另外部份大學均有天文研究單位或觀測所。例如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及鹿林天文台、台灣大學的天文物理研究所及鳳凰山天文台等、清華大學的天文研究所及天文台,台北市亦有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台南縣的南瀛天文教育園區。私人亦有文山天文台與墾丁水星天文台。在實務上也已經發現多顆超新星與百餘顆小行星,在2006年則陸續命名小行星鹿林星、嘉義星(鹿林天文台發現)等。另外台灣學者亦有派代表參加世界性天文界的會議如國際天文聯會。.

新!!: 掩星和臺灣天文觀測 · 查看更多 »

臺灣自主電離層數值模式

臺灣自主電離層數值模式(the TaiWan Ionospheric Model, TWIM),是由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蔡龍治教授於西元2008年所開發,主要是利用臺灣福爾摩沙衛星三號中GPS掩星觀測所提供的電離層垂直電子密度剖面資料所製作出的電離層三維電子密度數值模式,為純粹採用實際觀測資料所製成的經驗模式 。 該模式可提供從2007年至今全球電離層三維電子密度,相關D層、E層、F1層、F2層層参數,垂直或斜視全電子含量(TEC)等資料;其經由簡化的計算即能快速且方便使用於其他應用上,作為電波傳播預測、GPS誤差估計、電離層斷層掃描等電離層基礎資料。至今此模式依舊不斷再進一步的更新,除了原有使用的福爾摩沙衛星三號資料外,也開始加入他國衛星及電離層觀測儀的資料,以提供更為即時與準確的電離層三維電子密度模式。.

新!!: 掩星和臺灣自主電離層數值模式 · 查看更多 »

金星10號

金星10號是蘇聯所發射的金星探測器(製造代號又稱為:4V-1 No.660)。於1975年6月14日03:00:31(協調世界時)發射。.

新!!: 掩星和金星10號 · 查看更多 »

金星9號

金星9號是蘇聯所發射的金星探測器(製造代號又稱為:4V-1 No.660)。包含一臺軌道環繞器與一臺著陸器,於1975年6月8日02:38:00協調世界時發射,重量約。是第一臺成功環繞金星、第一臺成功從金星表面傳回科學數據的探測器。.

新!!: 掩星和金星9號 · 查看更多 »

金星大氣層

金星大氣層是由俄羅斯科學家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於1761年在聖彼得堡觀測金星凌日時發現的。它比地球大氣層更為厚重與濃密,其表面溫度為740 K或467°C,而氣壓則為93大氣壓,主要為二氧化碳所構成。金星的大氣層中有硫酸形成的不透明雲,因此在地球或金星環繞探測器上不可能以可見光觀測金星表面。金星表面的地形是以雷達成像的方式探測得知。金星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組成,以及少許痕量氣體。 金星的大氣層受到超高速大氣環流和超慢速自轉影響。金星的大氣環流只需要四個地球日就可以環繞金星一周,但金星的恆星日卻有243日。金星的風速最高可達到100 m/s或360 km/h,是金星自轉速度的60倍;而地球最高速的風速度只有地球自轉速度的10%到20%。另一方面,金星的風速隨高度下降而降低,在表面時風速大約是10 km/h。金星兩極則有屬於反氣旋的極地渦旋。每個氣旋都有兩個風眼,並且有特殊的S型雲結構。 金星和地球不同的是它缺乏磁場,而金星的電離層將大氣層和太空以及太陽風分離。電離層將太陽磁場隔離,使金星的磁場環境相當特殊,造成金星的磁層是「誘發磁層」。包含水蒸氣等較輕氣體則持續被太陽風經由誘發磁尾吹出金星大氣層。推測40億年前的金星大氣層與表面有液態水的地球大氣層相當類似。失控溫室效應(Runaway greenhouse effect)造成金星表面的液態水蒸發,並且使其他溫室氣體含量上升。 儘管金星表面的狀況相當嚴苛,在金星大氣層50到65公里高的地方氣壓與溫度卻與地球相若,使金星的高層大氣是太陽系中環境最類似地球的地方,甚至比火星表面更類似。因為溫度和壓力類似,並且在金星上可呼吸空氣(21%的氧和78%的氮)是上升氣體,類似地球大氣層中的氦。因此有人提出可在金星的高層大氣進行探測和殖民。 2013年1月29日,歐洲太空總署科學家宣布金星電離層物質外流的模式與「類似條件下來自彗星彗核的離子尾」類似。.

新!!: 掩星和金星大氣層 · 查看更多 »

长女星

(147 Protogeneia)是第14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7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132.9千米,质量为2.5×1018千克,軌道周期为2026.831天,位於小行星帶。 長女星的英文名字「Protogeneia」乃源於希臘神話丟卡利翁與皮拉的女兒普羅特吉尼亞。 2002年5月28日,德克薩斯州報道了長女星造成掩星現象。.

新!!: 掩星和长女星 · 查看更多 »

长蛇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长蛇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长蛇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仙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英仙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英仙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蛇夫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蛇夫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蛇夫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雙星 (天文)

雙星是觀測天文學的名詞,當兩顆恆星由地球上觀察時,在視線的方向上非常接近,以致以肉眼看起來像是只有一顆恆星,但使用望遠鏡時就能分辨出來是一對的恆星。這種情形可以發生在一對聯星,也就是有著互動的軌道,並且被彼此的引力束縛在一起;也可以是光學雙星,這是兩顆有著不同的距離,但恰巧在天空中相同的方向上被對準在一起The Binary Stars, Robert Grant Aitken, New York: Dover, 1964, p. 1.

新!!: 掩星和雙星 (天文) · 查看更多 »

SAO星表

SAO星表(The 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Star Catalog / 史密松天体物理台星表)是一个天体测量星表,在1966年由史密松天体物理台出版,共包含258,997颗恒星。该星表由之前的一些星表编纂而成,但仅收录9.0等以上且已经精确测量过自行的恒星。SAO星表里的星名由字母SAO开头接着数字序号表示,恒星以赤纬分区,每10度为一区,共分为18区,在每一区中的恒星依照赤经位置来排序。SAO星表较大的变动是增加了一些HD星表没有的资料:恒星的自行,因为这是很有用的资料;与HD星表和巡天星表序号的交互参照,在最后的一版中仍然被保留着。.

新!!: 掩星和SAO星表 · 查看更多 »

V774104

V774104是距離太陽約103天文單位(154億公里)的海王星外天體,直徑大約是冥王星的一半。該天體發現於2015年11月,是太陽系內至今距離地球最遠的海王星外天體。.

新!!: 掩星和V774104 · 查看更多 »

柳宿增三

柳宿增三 (α Cnc / Acubens)是在巨蟹座的一個恆星系,它的固有名稱是Acubens (Açubens),較罕用的是Al Zubanah,源自阿拉伯的الزبانة az-zubānah,意思為 "爪(蟹的)"。較少用的名稱還有Sertan,源自السرطان saraţān "the crab".

新!!: 掩星和柳宿增三 · 查看更多 »

恒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電漿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氫、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著。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新!!: 掩星和恒星 · 查看更多 »

東上相

東上相 (γ Vir / 室女座γ)也称太微左垣二是室女座的一顆恆星,其固有名稱是 Porrima和Arich。 東上相是一顆聯星,包含兩顆視星等相近,分別是3.48和3.50等,光譜類型為F0V,軌道週期168.93年的恆星 。在1990年代早期,它是業餘天文學家很容易觀察的一對聯星,但因為角距離的減少,現在需要大望遠鏡才能觀測。它們上次在近拱點的時間是1836年,到了2020年,距離將再分離到小望遠鏡可以觀測的程度。這個系統的合成光度是2.9等,與太陽的距離是39光年。 東上相的位置接近黃道,因此它會被月球掩蔽,有時也會被行星掩蔽 (很罕見)。.

新!!: 掩星和東上相 · 查看更多 »

業餘天文學

業餘天文學,是對觀察天體有興趣且樂在其中的人所從事的行為。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天文愛好者所從事的夜空或白天觀測目標或攝影活動,通常使用可移動式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和肉眼進行觀察。 一些天文愛好者常進行大型的集體觀星活動(連續數天),借此互相觀摩經驗和聚會,使用望遠鏡心得等;這樣的集體活動被稱爲交流會(star party),尤以美、日較流行,中國亦已興起此活動。.

新!!: 掩星和業餘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武仙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武仙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武仙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比格陨石坑

比格陨石坑(Bürg)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北部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奥地利天文学家,曾在1819年掩星事件中发现了心宿二伴星的约翰·托拜厄斯·比格(1766年-1834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掩星和比格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氐宿一

氐宿一(天秤座α,α Lib / α Librae)雖然是天秤座內第二亮的恆星,但因為它比較接近黃道,因此被拜耳命名為α星。他的固有名字是Zubenelgenubi,這個名字源自阿拉伯的الزبن الجنوبي(al-zuban al-janūbiyy),意思是"南方的鉤爪",這是因為天秤座是從之前的天蝎座分離出來的。備用(不常用)的名稱是Kiffa Australis和Elkhiffa Australis,從阿拉伯al-kiffah al-janūbiyy翻譯成拉丁文的部分,意思是"南方的平底鍋(天秤)"。.

新!!: 掩星和氐宿一 · 查看更多 »

水手10號

水手10號(Mariner 10)是一系列以飛越方式進行的行星探險水手號計劃中的第10個計畫,也是計畫中的最後一個。水手10號以飛掠的方式探測水星與金星,也是第一個探測過水星的太空船。其後美國太空總署在2004年發射信使號探測船已經於2011年抵達水星進行探測。 水手10號大約晚水手9號兩年發射,於1973年11月3日發射。主要任務包括探測水星與金星的環境、大氣、地表與行星的特徵。水手10號也是第1艘利用行星重力來同時探測2顆行星的探測船,也就是以重力彈弓效應(gravity assist trajectory)來加速,進入金星重力影響區內,接著靠金星的重力將探測船拋至另一個軌道來接近水星。.

新!!: 掩星和水手10號 · 查看更多 »

波江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波江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波江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潫卫一

潫卫一(Actaea)是古柏帶天體潫神星已知的衛星。.

新!!: 掩星和潫卫一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

* 注意:在希臘神話方面,名稱叫做伽倪墨得斯。關於天文學方面,名稱叫蓋尼米德,也可以叫做甘尼米德。 木卫三又稱為「蓋尼米德」(Ganymede,),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公转周期约为7天。按距离木星从近到远排序,木卫三在木星的所有卫星中排第七,在伽利略卫星中排第三。它与木卫二及木卫一保持着1:2:4的轨道共振关系。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人们推测在木卫三表面之下200公里处存在一个被夹在两层冰体之间的咸水海洋。木卫三表面存在两种主要地形。其中较暗的地区约占星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间密布着撞击坑,地质年龄估计有40亿年之久;其余地区较为明亮,纵横交错着大量的槽沟和山脊,其地质年龄较前者稍小。明亮地区的破碎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可能是潮汐热所导致的构造活动造成的。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构成成分之一。而木卫三上是否拥有电离层还尚未确定。 一般认为木卫三是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观测到的。后来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建议以希腊神话中神的斟酒者、宙斯的爱人蓋尼米德为之命名。 从先驱者10号开始,多艘太空船曾近距离掠过木卫三。旅行者号太空船曾经精确地测量了该卫星的大小,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它的地下海洋和磁场。此外,一个被称为“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的全新的探测木星的冰卫星的计划,预计将会于2020年实施。.

新!!: 掩星和木卫三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掩星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球交點

月球交點是月球的軌道交點,它是月球軌道在天球上穿越過黃道(太陽在以恆星為背景的天球上移動的路徑)的位置。升交點是月球穿越黃道進入北方的點,降交點是穿越黃道進入南方的點。 食的發生只會在交點的附近: 當新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日食;而在滿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月食。一次食的發生,月球與交點的距離必須小於15°。 月球交點在黃道上的進動相較於月球的軌道是很快速的(稱為交點周期,章動周期是6793.5天或18.5996年,這不同於沙羅或是食的周期)。.

新!!: 掩星和月球交點 · 查看更多 »

月球觀測

觀察月球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儀器,包括裸眼到最大的望遠鏡,因為月球是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也是最靠近地球的天體。對大多數的人,月球是唯一僅憑裸眼就能看到表面的天體(當太陽有大黑子出現時,有些視力良好的人僅藉助太陽濾鏡就能看見這些巨大的黑子)。.

新!!: 掩星和月球觀測 · 查看更多 »

朔望

朔望是天文學中在引力系統中的三個天體配置在一條直線。這個字經常用於太陽、地球和月球或其它行星,後者在天文學中又稱為合或衝。日食和月食分別發生在朔望,天文學上的凌和掩星也是一樣。這個名詞也使用於每一次月球位於合或衝的新月和滿月,即使它們並未精確的與地球在一條直線上。 朔望這個詞很少使用在行星的位置配置上。例如,在1894年3月21日大約23:00世界時,從金星上看見水星凌日,而從土星能夠看見金星和水星這兩顆行星都凌日。它也用於描述下面的情況:當所有的行星都在太陽的同一側時,雖然它們並沒有在一條直線上,例如1982年3月10日。.

新!!: 掩星和朔望 · 查看更多 »

最亮柯伊伯带天体列表

2000年后,一些直径在500-1200 km(大约冥王星的一半)的柯伊伯带天体被发现。50000 Quaoar,2002年发现的一个柯伊伯带天体,直径大约1200 km 。鳥神星Makemake(外号 "Easterbunny")和 妊神星Haumea(外号"圣诞老人"Santa),2005年7月29日两者被宣布发现,到现在都是比较大的。其它的天体,如28978 Ixion(发现於2001年)和20000 Varuna(发现於2000年)直径大约在500 km 。 这已经让人们逐步接受冥王星是柯伊伯带中较大天体的观点。 已知最亮的柯伊伯带天体(绝对星等s !赤道直径 !轨道半径(AU) !发现时间 !发现者 !直径测量方法 |- | 冥王星Pluto | | −1.0 | 60 | 2320 | 39.4 | 1930 | 克莱德·汤博 | 掩星 |- | 鳥神星Makemake | | −0.3 | 80.

新!!: 掩星和最亮柯伊伯带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房宿三

房宿三(δ Sco,天蝎座δ)是位於天蝎座的一顆恆星。它的固有名是Dschubba,源自阿拉伯語的jabhat,或Iclarcrau,或Iclarkrav,意思為「蠍子的前額」。 房宿三由於接近黃道,因此經常會被月球或行星(罕見)遮蔽。它曾經被作為B0IV光譜的標準,但現在被認為是顆不太尋常的變星。 根據其自行,房宿三是天蝎-半人馬星協的上天蝎子集團成員;這是最靠近太陽,有著共通移動的大質量星協。上天蝎子集團包含數以千計平均年齡1,100萬歲,平均距離470光年(145秒差距)的年輕恆星。.

新!!: 掩星和房宿三 · 查看更多 »

房宿四

房宿四 (β Sco / 天蝎座β) 是天蝎座的一个恒星系统,俗名Acrab、Akarb或Elacrab,都来源于阿拉伯语(العقرب) al-'Aqrab,即蝎子,对整个星座的统称。同时它也和天蝎座Xi共用一个名字Graffias。在中文里,房宿四是房宿的第四星。 用小型望远镜观看,可以发现房宿四是一个由相距14弧秒、实际距离至少2200天文单位的两颗成员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二者均为灼热的光谱型为B型的恒星,质量至少为太阳的10倍,其寿命比太阳短。预计二者都会以超新星爆炸的形式结束它们的进化历程。 房宿四1,二者更亮的一颗,在0.5弧秒(约80天文单位)远处有另外一个伴星。房宿四1和房宿四2都被认为是分光双星,这样的话,整个恒星系统的恒星数量就达到5颗。 由于接近黄道,房宿四可以被月球和行星(很少)掩食。房宿四最近一次被行星掩食是在1971年5月13日被木星掩食。.

新!!: 掩星和房宿四 · 查看更多 »

星系年表

星系年表是星系、星系團、和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年代學。.

新!!: 掩星和星系年表 · 查看更多 »

显微镜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显微镜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显微镜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卫一大气层

海卫一的大氣層延伸至距離地表800公里的地區,主要由氮氣所構成,成份類似土衛六大氣層與地球大氣層。海卫一大氣層的表面氣壓只有14微巴,為地球的1/70,000。天文學家原本認為海卫一擁有濃厚的大氣層,但是航海家二號在1989年首次近距離探測海卫一的大氣層後推翻這種看法。近年來的天文觀測則顯示海卫一的大氣層含量正在逐漸增加當中。.

新!!: 掩星和海卫一大气层 · 查看更多 »

海妖星

小行星11海妖星 (IPA)是一顆較大且明亮的小行星帶天體。 海妖星由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於1850年5月11日所發現,這也是他發現的許多小行星中的第二顆。該天體後來以希臘神話中的海妖賽蓮中的一人帕耳忒诺佩來命名,這個名稱起因於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他在德·加斯帕里斯於1849年發現健神星後所建議的。 在1987年2月13日有一次海妖星掩星被觀測到。.

新!!: 掩星和海妖星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新!!: 掩星和海王星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環

海王星环總共包含5個主要的行星環,且它們最早是由天文學家帕特里斯·布歇、萊因霍爾德·哈夫納和讓·曼弗雷德於1984年在智利拉西拉天文台發現的。而這些環的第一張照片則是於1989年由旅行者2号飞船拍攝的。十分微弱,由尘土构成,很像木星环或天王星环,但要比木星环纖細得多。這5個環後來分別以對發現海王星作出重大貢獻的5個人命名。他們分別是约翰·格弗里恩·伽勒、奥本·勒维耶、威廉·拉塞尔、弗朗索瓦·阿拉戈和约翰·柯西·亚当斯。 海王星环的组成物质非常黑暗,類似於天王星環。环裡的灰塵比例較高,且其光学深度較低,小于0.1。亚当斯环分为五个環弧,又逆時針方向分別被命名为博爱,平等1和平等2,自由,和勇气。弧占据范围狭窄,轨道经度非常稳定。环弧如何保持稳定仍在进行辩论。.

新!!: 掩星和海王星環 · 查看更多 »

海豚座恒星列表

以下是星座海豚座的主要恒星列表,按照亮度降序排列。.

新!!: 掩星和海豚座恒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方位天文學

方位天文學是研究天體位置和運動的學問,是天文學最古老的分支之一,可以追溯到上古的時代。天體位置的觀察對宗教和占星術都非常重要,並且可以作為計時的依據。透過天體測量學可以精確測量天體在天空中的位置。 人類以肉眼在最好的環境下約可見6,000顆恆星(全天計),但在任何時間都有一半是在地平線下看不見的。現代星圖中,人類把天球劃分成88個星座並有標準的星座邊界,每一顆恆星僅能歸屬於一個星座。星座的升落與天極在航海天文上非常有用,舉例如居於北半球,可利用北極星找到北方,因為他永遠位於北天極附近。.

新!!: 掩星和方位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斗宿一

斗宿一,其拜耳命名法為人馬座φ(φ Sgr),是一个在人马座的恒星。视星等3.17,它是人马座里的第九亮星,可以用肉眼可见。视差测量出它距离地球大约239光年。 该星的恒星分类为B7IV-III,亮度分类III代表它是个巨星,IV代表还是个次巨星。两者都代表该星几乎耗尽了核心的氢。表面温度大约13,000K,散发出蓝白色的光芒。 在过去,该星被列为光谱联星,伴星是经由月球的掩星侦测出的。但是,它很可能是个单星,任何附近的恒星都只是光学伴星。.

新!!: 掩星和斗宿一 · 查看更多 »

斗宿二

斗宿二 (λ Sgr / 人马座λ)是人马座的恒星。它标志出了射手的弓的顶部,因此其俗名为Kaus Borealis。它还标志出了所谓的星群“茶壶”的盖子。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它是北方玄武中南斗中的第五颗。 斗宿二是一颗K光谱型的橙巨星。当前它的核心正在进行把氦聚变成碳和氧的反应。斗宿二距太阳系77光年,质量为太阳的2.3倍,光度为太阳的52倍,半径为太阳的11倍。 由于靠近黄道,斗宿二有时会被月球和行星(很少)掩食。最近一次的行星掩食发生在1984年11月19日,斗宿二被金星掩食。再上一次掩食发生在1865年12月5日,斗宿二被水星掩食。.

新!!: 掩星和斗宿二 · 查看更多 »

文德尔施泰因

文德尔施泰因(德语:Wendelstein)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境内的一座1838米高的山峰,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由于它的位置从它的顶部可以俯视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麓的丘陵地区,而且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它。它位于因河河谷边上,它的峰顶通过一条索道与低处的齒軌鐵路相连。 山下的地方包括拜尔里希采尔(Bayrischzell)和布兰嫩堡等。.

新!!: 掩星和文德尔施泰因 · 查看更多 »

旅行者2号

旅行者2号(Voyager 2)是一艘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的美國太空總署無人星際太空船。它與其姊妹船旅行者1號基本上設計相同。不同的是旅行者2號循一個較慢的飛行軌跡,使它能夠保持在黃道(即太陽系眾行星的軌道水平面)之中,藉此在1981年的時候透過土星的引力加速飛往天王星和海王星。正因如此,它並沒有像它的姊妹旅行者1號一樣能夠如此靠近土衛六。但它因此而成為了第一艘造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船,完成了藉這個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陣而造訪四顆氣體巨行星的機會。 旅行者2號被認為是從地球發射的太空船中最多產的一艘太空船,皆因在美國太空總署對其後的伽利略號和卡西尼-惠更斯號等的計劃上收緊花費之下,它仍能以強大的攝影機及大量的科學儀器造訪四顆氣體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其衛星。.

新!!: 掩星和旅行者2号 · 查看更多 »

智神星

智神星(英語、拉丁語:Pallas),小行星序號是2 智神星(2 Pallas),是人類繼谷神星(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後所發現的第二顆小行星。估計它的質量是小行星帶的7%。智神星直徑為,比灶神星稍大一些,但是其質量卻比灶神星輕10–30% ,所以智神星是小行星帶中第三重的小行星。智神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不規則天體(也就是本身的重力不能使外貌呈現圓滑),也可能是殘餘的原行星。 天文學家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2年3月28日發現智神星,那時被歸類為行星。事實上,19世紀初期發現的小行星都曾經被歸類為行星,直到1845年有更多的小行星被發現之後,才重新分類。 智神星的表面似乎由矽酸鹽組成;表面光譜和密度類似於碳質球粒隕石。智神星有異常高的軌道傾角(高達34.8°)、高離心率,類似冥王星,所以太空船很難前往智神星拜訪。.

新!!: 掩星和智神星 · 查看更多 »

28世纪

2701年1月1日至28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28世紀。.

新!!: 掩星和28世纪 · 查看更多 »

7月7日

7月7日是公曆年的第188天(閏年的第189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7天。.

新!!: 掩星和7月7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掩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