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2 关系: 十字軍東征,卡佩王朝,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之围 (1204年),塞萨洛尼基,奥古斯塔广场,尼西亚帝国,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巴列奥略王朝,帝国,帝国列表,中世纪晚期安纳托利亚国家列表,专制君主 (宫廷头衔),亚该亚侯国,伊庇魯斯專制國,伊斯坦堡,圣乔治宫 (热那亚),命運之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米海尔八世,维法教堂清真寺,贝伊奥卢,阿历克塞五世 (拜占庭帝国),蒙古圣玛利亚教堂,老粥厂清真寺,耶路撒冷王國,泽伊雷克清真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皇帝列表,拜占庭-保加利亚战争,拉丁 (消歧义)。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查看 拉丁帝国和十字軍東征
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法语:Capétiens)是由卡佩家族的于格·卡佩建立的法兰西王国的第一个王朝,上承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下接瓦卢瓦王朝,自987年至1328年统治法国。卡佩王朝王室是欧洲最大和最古老的王室家族,其瓦卢瓦支系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589年,而波旁支系对法国的统治经历了1814年王朝复辟持续到1830年,另一分支奥尔良王朝的统治到1848年才结束。时至今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卢森堡大公亨利仍是卡佩王室的后裔。Encyclopædia Universalis, volume 20, p.2161, édition 1975, ISBN 2-85229-281-5.
查看 拉丁帝国和卡佩王朝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查看 拉丁帝国和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之围 (1204年)
1204年君士坦丁堡之围(也称为第四次十字军)发生在1204年,西欧和威尼斯十字军在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后,摧毁了部分城市,随后成立拉丁帝国,鲍德温一世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加冕。.
塞萨洛尼基
塞萨洛尼基(希腊语:Θεσσαλονίκη),又譯作薩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薩羅尼加,舊譯作帖撒罗尼迦或忒萨洛尼卡(按古希臘語發音),是希腊第二大城市,也是希腊北部最大城市,希腊中马其顿大区和塞萨洛尼基州的首府。根据2001年官方人口统计,塞萨洛尼卡大都会地区总人口有1,057,825人。 塞萨洛尼基是希腊第二大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东南欧主要的交通枢纽。它的商港对于希腊和东南欧腹地都非常重要。该市拥有2所国立大学,学生人数居希腊首位。作为文化中心,它以拥有大量的拜占庭建筑杰作以及一些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犹太人建筑而知名。该市以每年9月初在此举行的国际贸易博览会知名,希腊总理每年會在此发布下一年政府的计划。塞萨洛尼基还以东南欧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而知名,吸引了许多国际名人。.
查看 拉丁帝国和塞萨洛尼基
奥古斯塔广场
奥古斯塔广场(Αὐγουσταῖον,拉丁语:Augustaeum,)是古代和中世纪 君士坦丁堡(现代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个重要的典礼广场,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圣索菲亚广场(土耳其语:Aya Sofya Meydanı)。原为公众市集,6世纪改造成一个由柱廊环绕的封闭庭院,作为拜占庭帝国首都一些最重要的大厦之间的联系空间。广场一直幸存到拜占庭帝国后期,后来成为废墟,直到16世纪初仍可看见痕迹。.
查看 拉丁帝国和奥古斯塔广场
尼西亚帝国
尼西亚帝国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西欧骑士和威尼斯人联合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从君士坦丁堡出逃的拜占廷贵族拉斯卡利斯兄弟建立的希腊人主导的拜占廷流亡政权之中其中一个也是最强大的一个,其余两个拜占庭流亡政权分别是伊庇鲁斯专制国、特拉比松帝国。A Short history of Greece from early times to 1964 by W.
查看 拉丁帝国和尼西亚帝国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巴列奥略王朝
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1261年-1453年)。巴列奥略家族(Παλαιολόγος)米海尔八世在热那亚共和国的帮助下于1259年夺取尼西亚帝国皇位,与约翰四世一起成为共治皇帝。1261年7月25日他夺取了君士坦丁堡,推翻拉丁帝国,恢复了拜占庭帝国自1205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始中斷的统治。同年他加冕成为拜占庭皇帝,废黜了约翰四世。 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帝国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但是这时期拜占庭帝国已是日薄西山,国内封建割据,内讧不已。此外在帝國的安納托利亞,接受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有了征服和入侵異族的熱忱,因此在不斷蠶食帝國的安納托利亞中心領土,亦令拜占庭糧食和人力資源出現短缺(大批希臘語居民成為奧斯曼蘇丹的屬民)。14世纪起,帝國屡遭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国势日衰,國土不斷縮減。最後帝國的領土只剩下君士坦丁堡附近地區和摩里亞兩地(當然像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民族的國家已完全亡國)。 儘管如此,巴列奥略王朝時期卻是拜占庭文化最旺盛的時段之一,見証了拜占庭藝術最後一次蓬勃的發展,這部分是緣於拜占庭畫家和意大利畫家增加了的文化交流。拜占庭藝術家開展了繪畫關於田園風光和地貌的興趣,而傳統的馬賽克畫作亦漸漸讓路予精細的敘事壁畫,從摩里亞米斯特拉斯的教堂群落即可見一斑。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與奧斯曼帝國的總決戰中陣亡,君士坦丁堡陷落。隨著1460年奧斯曼帝國征服摩里亞,1461年征服特拉布宗,拜占庭帝国正式滅亡。.
查看 拉丁帝国和巴列奥略王朝
帝国
帝國,原指国家元首或统治者称为皇帝或女皇的君主制国家,但通常亦泛指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往往统治或支配多个民族或邦国的强盛一时的国家。现在有些大的企业或被一个人控制的政治实体也被称为帝国,如商业帝国。.
查看 拉丁帝国和帝国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查看 拉丁帝国和帝国列表
中世纪晚期安纳托利亚国家列表
安纳托利亚又称小亚细亚是亚洲西部的一个半岛,也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两个通道之一。现代安纳托利亚全境为土耳其领土,历史上也长期完全属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但在1071年拜占庭帝国在曼齐克特战役被塞尔柱帝国击败后的300年内,该地区内有许多完全独立的亦或是附庸国家成立,直到奥斯曼帝国再次统一该地区。 本列表列出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至奥斯曼帝国重新统一期间出现的大部分国家。.
专制君主 (宫廷头衔)
专制君主( δεσπότης,拉丁化:despótēs)是拜占庭帝国的宫廷头衔,最初仅授予皇位继承人,后来也授予其他皇子或驸马。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于1163年创造了这一头衔,并将其授予他的附马、未来的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不过其头衔于1169年曼努埃尔一世之子阿历克塞二世出生后被撤销)。专制君主在拜占庭的贵族等级中是仅次于皇帝与共治皇帝的重要头衔。 除拜占庭帝国外,“专制君主”这一头衔还扩散到了许多受拜占庭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拉丁帝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塞尔维亚帝国、特拉比松帝国等。此外,除了是拜占庭的宫廷头衔外,“专制君主”后来也成为了拜占庭册封的领主头衔,相应的领地被称为“专制国”(despotate),如伊庇鲁斯专制国、摩里亚专制国、塞尔维亚专制国。 虽含有“专制”一词,但专制君主与专制主义并无关连。.
亚该亚侯国
亚该亚侯国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在希腊半岛南部建立的政权,为拉丁帝国的附庸之一。.
查看 拉丁帝国和亚该亚侯国
伊庇魯斯專制國
伊庇魯斯專制國(Δεσποτάτο της Ηπείρου),其領土位於現今的阿爾巴尼亞和希臘北部。伊庇魯斯專制國是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導致拜占庭帝國滅亡時,和尼西亞帝國、特拉比松帝國等國同時出現的一個流亡政權。此專制國成立於1205年,並在1224年滅亡塞薩洛尼基王國,一度自稱為拜占庭帝國的正統後繼者。但在1230年遭到保加利亞帝國襲擊,之後陷入分裂。1264年,伊庇魯斯專制國被重新併入復辟政權的拜占庭帝國。.
查看 拉丁帝国和伊庇魯斯專制國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查看 拉丁帝国和伊斯坦堡
圣乔治宫 (热那亚)
圣乔治宫(Palazzo San Giorgio)是一座宫殿,位于意大利热那亚的Piazza Caricamento广场。 这座宫殿是由第一任热那亚公爵西蒙纳·波卡涅拉的叔叔古列尔莫·波卡涅拉建于1260年,使用了从威尼斯共和国驻君士坦丁堡使馆拆卸的材料,拜占庭帝国的米海尔八世以此作为热那亚援助其反对拉丁帝国的奖励。威尼斯的主保圣人圣马可的象征石狮被她的死敌热那亚共和国展示在门前。兴建该宫殿意在建立一个市民政治中心,以提高共和国政府的世俗势力,分离集中在圣老楞佐主教座堂的神职人员的宗教势力。 1262年,古列尔莫·波卡涅拉被废黜,并被迫流亡。这座宫殿一段时间被用作监狱。最有名的囚徒是马可波罗。他在此口授给鲁斯蒂谦,完成他的回忆录。 在15世纪,圣乔治银行开设于此。.
命運之矛
聖槍(Holy lance)又稱作是命運之矛(Spear of Destiny)、聖矛(Holy Spear)、隆基努斯之槍或朗基努斯槍(Lance of Longinus),相傳是耶稣在受十字架刑後,羅馬士兵為確認耶穌是否真的已經因刑而死,因此用一個長矛戳刺耶穌的側腹位置,此一長矛即成為命運之矛。他和聖杯、真十字架同是基督教著名的聖物。 當耶穌和另外兩個偷竊者一起被釘上十字架的時候,羅馬士兵把兩名偷竊者的腳骨打斷,以加速其死亡,而耶穌此時已然斷氣,一名羅馬士兵朗基努斯以長矛刺穿其側腹,此時血和水噴濺出來,證明耶穌已死。.
查看 拉丁帝国和命運之矛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後一次十字軍。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過,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於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議,宣佈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 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卡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邁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間,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戰爭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適逢此時,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終打開了勝利之門。 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戰役中,穆斯林军队藉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終告失败。 Category: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法兰西王国香槟伯爵提奥波德三世率领。目的本是要通过进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来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十字軍主要由法国和北意大利城邦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軍按威尼斯共和国贵族将领的建议轉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札达尔)。 當時,威尼斯的總督名為恩里科·丹多洛,為一名失明的人,根據史學家記載那時他已逾八十,但丹多洛精明的頭腦和統帥的能力是十字軍無法想像的,他帶著威尼斯的商船隊跟著十字軍一起前進,他向十字軍保證可以幫忙解決錢糧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他也利用十字軍佔領匈牙利的札拉,此時,一個轉機徹底改變了這次十字軍東征的命運,一位名為小阿列克修斯的东罗马王子要求丹多洛羅總督幫他奪回东罗马帝國王位,並換取幫忙付給十字軍欠威尼斯商人的糧錢的承諾,於是,丹多洛利用這东罗马國內的糾紛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最终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对城中居民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杀三天。 大戰过后,威尼斯共和国占去原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別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侯国。1261年,拉丁帝国被推翻,东罗马帝国复国。 第四次十字军东--结束8年后(1212年),传说有30,000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儿童十字军(Children's Crusade,也稱童子軍)。不过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这支队伍实际上并不是由儿童,而是由流浪汉组成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人成功到达圣地,其中有一些人没能回家而被贩卖为奴。.
米海尔八世
米海尔八世(拉丁语:Michael VIII Palaiologos,希腊语:Μιχαήλ Η΄ Παλαιολόγος,)又稱麥克尔八世,是一位東羅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1259年至1282年。他是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奠基人,这个王朝一直统治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陷落。1261年他从拉丁帝国手中夺回了君士坦丁堡,由此将尼西亚帝国转化为重建的東羅馬帝国。.
查看 拉丁帝国和米海尔八世
维法教堂清真寺
维法教堂清真寺(Vefa Kilise Camii)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法提赫区,原为建于东正教圣 Theodore教堂(Hagios Theodoros) Janin (1953), p. 155 Ἄγιος Θεοδόρος ἑν τὰ ΚαρβουνάριαMathews (1976), p.
查看 拉丁帝国和维法教堂清真寺
贝伊奥卢
贝伊奥卢(Beyoğlu)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区,位于欧洲一侧,金角湾以北,与君士坦丁堡老城相望。它在中世纪称为佩拉,直到20世纪初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这个名称还很常用。 在中世纪,佩拉是热那亚和威尼斯商人的基地。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之后的拉丁帝国时期,威尼斯人占据优势。1273年,拜占庭皇帝将佩拉送给热那亚共和国,以回报热那亚的支持。佩拉成为繁荣的意大利殖民地,由一位执政官(Podestà)统治。1316年兴建了热那亚宫(Palazzo del Comune)。1348年热那亚人修建了著名的加拉达石塔,为伊斯坦布尔的主要地标。热那亚人对佩拉的控制,直到1453年5月29日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贝伊奥卢区通过跨越金角湾的加拉达桥和Unkapanı桥连接对岸的老城中心。 贝伊奥卢是伊斯坦布尔最活跃的艺术,娱乐和夜生活中心。 大部分领事馆(1923年迁都前的使馆)位于贝伊奥卢:英国、德国、希腊、俄罗斯、荷兰、瑞典。.
查看 拉丁帝国和贝伊奥卢
阿历克塞五世 (拜占庭帝国)
阿历克塞五世·杜卡斯(Αλέξιος Γ’ Άγγελος,)拜占庭帝国皇帝(1204年在位),是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 又被稱作「莫爾策弗魯斯」(Murtzuphlus),希臘文中意味著「陰暗的」,原因可能來自他的長相,他的眉毛連在一起,似乎垂到了眼睛上。 1204年,他利用民众的不满,领导君士坦丁堡居民起义,推翻伊萨克二世和阿历克塞四世父子两人的统治,同时拒绝了阿历克塞四世承诺给十字军的报酬。1204年4月12日,十字军和威尼斯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建立了拉丁帝国。阿历克塞五世逃出首都,找到了流亡中的阿历克塞三世,可是他被后者弄瞎,最后被十字军所擒,以谋害阿历克塞四世的罪名被处死。.
蒙古圣玛利亚教堂
蒙古圣玛利亚教堂(希腊语: Θεοτòκος Παναγιώτισσα,Theotokos Panaghiótissa,意为圣母)或 Παναγία Μουχλιώτισσα,Panaghia Muchliótissa);土耳其语:Kanlı Kilise(意为:流血教堂),是伊斯坦布尔的一座东正教教堂。这是君士坦丁堡唯一未曾改为清真寺,始终保持开放的拜占庭希腊正教会教堂 该堂通常不向公众开放,位于法提赫区的芬内尔街区Tevkii Cafer Mektebi Sokak的一面高墙后面,俯瞰金角湾的坡顶,靠近雄伟的芬内尔希腊东正教学院。虽然它一直在希腊人手中,但是甚至比改为清真寺的哪些教堂改变更多。.
老粥厂清真寺
老伊马雷特清真寺(Eski Imaret Camii)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法提赫区贫穷的泽伊雷克街区,在泽伊雷克清真寺西北不足1公里。原为建于11世纪的东正教教堂,属于“基督全见修道院”(Monastery of Christ Pantepoptes,Μονή του Χριστού Παντεπόπτη),奥斯曼帝国将其改为清真寺(约1500至1546年)。.
查看 拉丁帝国和老粥厂清真寺
耶路撒冷王國
耶路撒冷王國(Regnum Hierosolimitanum) ,又史称耶路撒冷拉丁王国(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该王国从1099年起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1291年被马穆鲁克摧毁最后一块领土阿卡(Acre)为止。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卡重建,并沿续到1291年该城的毁灭为止,因此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查看 拉丁帝国和耶路撒冷王國
泽伊雷克清真寺
泽伊雷克清真寺(土耳其语: Molla Zeyrek Camii)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法提赫区,原为东正教的两座教堂和一座小堂,。是伊斯坦布尔现存第二大拜占庭宗教建筑遗址,仅次于圣索菲亚大教堂。.
查看 拉丁帝国和泽伊雷克清真寺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查看 拉丁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皇帝列表
本表列出東羅馬帝国的皇帝。 東羅馬帝国的开始时间难于确定。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为了便于管理,在284年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不过,拜占庭本身由始至终将自己视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延续。 被认为是第一位東羅馬皇帝的君主有:.
查看 拉丁帝国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拜占庭-保加利亚战争
拜占庭-保加利亚战争是发生在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战争始于5世纪保加利亚人第一次在巴尔干半岛定居。在公元680年后,随着保加利亚帝国向西南部的扩张,战争扩大。在此后的几个世纪,拜占庭帝国与保加利亚持续发生冲突并取得一些胜利,直到以克鲁姆为首的保加利亚时,拜占庭帝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在公元814年克鲁姆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奥穆尔塔格与拜占庭达成了30年的和平条约。公元893年,之后另外一个著名的保加利亚皇帝-西麦我在击败拜占庭帝国后并形成一个庞大的东欧帝国,但最终失败。 公元971年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击败鲍里斯二世并占领保加利亚帝国首都大普雷斯拉夫,征服了已经衰落的保加利亚帝国。此时的保加利亚帝国面临着与克罗地亚、马扎尔人、佩切涅格人及俄罗斯人的战争。在公元1014年战争之后,君士坦丁堡的巴西尔二世于公元1018完全征服保加利亚。在1040年至1041年以及之后11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爆发了反抗拜占庭帝国的起义,但这些都归为失败。公元1185年,西奥多·彼得和伊万·阿森发动起义。拜占庭帝国在面临着内部纷争和镇压起义失败而开始衰落。 在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保加利亚皇帝试图与十字军建立友好关系。但新建的拉丁帝国拒绝与保加利亚联盟。由于他与保加利亚的关系,一个拜占庭国家在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建立。这个使得十字军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下降。在拉丁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利用了保加利亚内战而攻占部分色雷斯。但之后保加利亚皇帝西奥多斯韦托斯拉夫再夺回这些土地。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关系继续波动,直到奥斯曼土耳其人在1393年和1453年攻占保加利亚首都和拜占庭帝国。 Category:保加利亚历史.
拉丁 (消歧义)
可以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