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抗战胜利勋章

指数 抗战胜利勋章

抗战胜利勋章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華民國政府授予抗战有功人士的勋章。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8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了《颁给胜利勋章案》。10月10日公布《颁给胜利勋章条例》。次年1月8日,又修正为《颁给胜利勋奖章条例》。该勋章为襟绶有表,不分等级。勋章中心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肖像,肖像由八颗金星围绕,其四周为光芒,并以红色代表胜利。章环则用嘉禾围绕着国徽。 首批获授胜利勋章的共有如下94人: 何应钦、程潜、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陈绍宽、唐生智、徐永昌、何成浚、陈仪、熊式辉、张治中、龙云、何键、于学忠、朱绍良、万福麟、张钫、金汉鼎、张之江、吕超、顾祝同、刘峙、蒋鼎文、万耀煌、徐培根、余汉谋、卫立煌、张发奎、薛岳、胡宗南、孙蔚如、卢汉、汤恩伯、王耀武、王缵绪、张镇、邓锡侯、潘文华、钱大钧、贺国光、周至柔、黄光锐、毛邦初、周亚卫、钱卓伦、熊斌、刘斐、刘士毅、王俊、袁守谦、刘咏尧、萧毅肃、戴笠、张笃伦、石敬亭、曾万钟、范汉杰、裴昌会、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杨爱源、唐式遵、上官云相、韩德勤、孙震、郭忏、陈继承、冯治安、周嵒、蒋光鼐、郭寄峤、何柱国、牟中珩、王陵基、高树勋、李延年、马法五、马占山、邓宝珊、刘多荃、香翰屏、黄琪翔、关麟征、邓龙光、夏威、郑洞国、孙元良、张雪中、夏楚中、彭位仁 在此之后,双十节期间共颁布了十余道授勋令,有近千人获颁胜利勋章。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之后又有颁发,共计有万余人获得了该勋章。.

34 关系: 劉元瑄叶剑英吳石严济慈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张西曼张恨水張靈甫彭德怀彭國鈞何柱國 (軍事將領)何成濬余伯泉 (上將)唐毅王任遠王纘緒王耀武王澤戎韓德勤覃异之谭熙鸿趙琛黃琪翔黃麟書郭秀仪蔡名永蔣鼎文陳繼承陈庆云 (国民党)柳元麟李學炎李虎臣李樹蘭朱德

劉元瑄

劉元瑄(),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人,字俊琳,劉文輝侄,曾當選為行憲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劉元瑄 · 查看更多 »

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汉族,廣東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此后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叶剑英 · 查看更多 »

吳石

吳石()名萃文,字虞薰,號湛然。福建省閩侯縣螺洲鎮(今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烈士,中華民國國軍將領、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在台潜伏人员。.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吳石 · 查看更多 »

严济慈

严济慈()(亦有紀錄描述出生日為1900年12月4日),乳名朱銀,譜名澤榮,學名寓慈、濟慈,字華庭、慕光,號子祥、--佛、岸佛。浙江省东阳縣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严济慈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

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爲中華民國紀念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頒給參與對日抗戰之國軍官兵。此章事逾70年二次頒贈,為中華民國勛賞之創舉。紀念章首次於1946年10月頒發抗戰有功官兵,201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再次頒贈抗戰老兵。.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 · 查看更多 »

张西曼

张西曼(),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翼人士,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俄语语文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俄罗斯学的奠基人。.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张西曼 · 查看更多 »

张恨水

張恨水,性别:男,一原名心遠,恨水是筆名,取自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在20世纪的汉语文学史、白话文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有一妻兩妾。.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张恨水 · 查看更多 »

張靈甫

張靈甫(),名鍾麟,字靈甫,後以字行。陝西西安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将领。抗日戰爭时任职于獲頒贈「抗日鐵軍」、「飛虎旗」及「第一武功狀」的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所属部队,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在抗日戰爭中因為一腿重傷仍堅持作戰又名「跛腿將軍」、「鐵血將軍」。抗日战争後任整编七十四师師長。1947年5月,在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孟良崮战役中阵亡。.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張靈甫 · 查看更多 »

彭德怀

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彭德怀早年供职于湘军,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任军长。此后,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并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参与长征。长征结束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发动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攻占西北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抗美援朝。1954年,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内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度)的确立。彭德怀於1959年庐山会议上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道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病及根源,而被打擊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后被撤销国防部长等职务,移居北京郊外吴家花园。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文革”爆发后被押送回北京,遭到残酷迫害。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含恨辞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宣布,为彭德怀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彭德怀 · 查看更多 »

彭國鈞

彭國鈞(),原名深樑,后更名国钧,号贤访、潜舫、泉航、全方,晚年号看春雨耕斋老人。當代傑出教育家,創辦長郡中學,爲湖南教育界五老之一。.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彭國鈞 · 查看更多 »

何柱國 (軍事將領)

何柱國(),原名铸果,字敬之,廣西容縣南乡阳梅墟人,中华民國奉系及東北軍高级将领 。 何柱国虽然是广西籍军政人物,但是与当时中国国民党内部派系“桂系”并无任何关联。.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何柱國 (軍事將領) · 查看更多 »

何成濬

何成濬,又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初字雪舟。湖北随州厉山何家畈龚家湾人。1882年6月20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五)出生。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與劉鎮華(字雪亞),陳調元(字 雪暄)并稱為“三雪”。.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何成濬 · 查看更多 »

余伯泉 (上將)

余伯泉(),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號子龍,廣東省台山人,曾任三軍大學首任校長,對中華民國國軍之戰略教育與深造教育等軍事學術改革有極大貢獻,包括前聯勤總司令蔣緯國、羅友倫上將等高階將領皆曾深受其指導。.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余伯泉 (上將) · 查看更多 »

唐毅

唐毅(),生於清德宗光緒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九日(西元1903年11月17日),名化潤,更名毅,字令果,號野涵。四川省定遠縣復興鄉(德清--一甲宋家坝)人。曾任四川省警察局局長、陪都重慶市警察局局長、內政部警察總署副署長,當選為行憲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唐毅 · 查看更多 »

王任遠

王任遠,(),河北清苑人,曾任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出生軍旅。.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王任遠 · 查看更多 »

王纘緒

王纘緒()馬宣偉《王纘緒》第288頁记其出生时间为1886年10月23日,即清光緒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徐友春主編《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195頁记其出生时间为1885年5月9日(光緒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西充县人民政府志》记其出生时间为1885年农历五月九日,和诸书均不同。,字紫泥,号治易,别号庢园居士,四川省西充县观音乡大磉磴村人,中华民国大陸时期川军高级将领。馬宣偉「王纘緒.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王纘緒 · 查看更多 »

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春—1968年7月3日),字佐民,山东泰安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创设人之一,曾任74军军长。后升任集团军及方面军总司令、山东省省主席、司令长官,並擔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在国共内战时兵败被俘。1959年被特赦释放,1968年逝世,享年64岁。.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王耀武 · 查看更多 »

王澤戎

王泽戎(),湖南祁東人。民族事務專家。1929至1932年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第32班。家中祖業豐盈,廣有田產。幼即入學,先後就讀于衡陽省立第三師範附小和省立第五中學。1932年畢業於湖南一師後,回鄉教書。1933年考入南京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政治班第1期學習,193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會任見習員,次年任調查員。1939年升任蒙藏委員會調查組長,從事民族地區政治經濟的調查研究。他遍歷甘肅、青海、新疆、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考察當地的經濟、文化情況,寫下了大量的調查筆記和文章。1939年撰寫的《柴達木墾殖芻議》長文,發表在《蒙藏月刊>>和《邊疆通訊》上,系統闡述了柴達木盆地的開發建設藍圖。該文曾被國民黨中央大學《史地周刊》轉載並作為教材,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有關新疆羅布泊的調查專論《黃番調查記》,1940年發表於《天山月刊》,為較早介紹羅布泊的文章之一。他因長期深入邊疆地區,掌握了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情況的第一手資料,積極向蒙藏委員會和國民政府建議開發邊疆民族地區,同時親身實踐開發計劃。1940年主持成立柴達木屯墾督辦,實行屯墾試點,取得了一定成效,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視。1942年,調任重慶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人事股長。1944年了月調任該會駐青海蒙古盟政府協贊專員。其時,正值抗日戰爭高潮時期,少數民族地區各種力量滲透,關係錯綜複雜,他克服困難,代表政府履行職責,團結蒙藏政教領袖參加抗日,組織祁連山藏族人民宣傳抗日和慰勞前方抗日將士、安撫外蒙古和哈薩克族內移的人民,協助地方當局在蒙、藏聚居地區創辦了紅灣寺、西藏寺、蓮花寺、永關寺等四所新式小學,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由於成績卓越,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授予勝利勳章。1947年,擔任蒙藏委員會專員。1949年2月任該會駐桂林辦事處主任。8月底,國民政府撤退,他返回老家祁東。1952年受到判刑處理,1984年祁東縣人民法院作出撤銷原判的決定,為其恢複名譽。1985年,經當地統戰部門推薦,王澤戎被聘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由於他長期在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工作,對國民黨時期的民族政策比較了解,掌握的資料甚多,入館後積極撰寫蒙藏地區的文史資料,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如《擒獲額濟納旗日本特務機關長山本光治事略》和《顧嘉堪布抗戰時期二三事》兩文,為研究甘肅抗日戰爭時期的地方史志提供許多真實的史料,受到了甘肅省文史研究部門的高度重視。1993年在祁東老家因病去世,享年8l歲。.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王澤戎 · 查看更多 »

韓德勤

韓德勤(),字楚箴,中華民國將軍。.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韓德勤 · 查看更多 »

覃异之

覃异之(),原名异存、异知,别号晓能,祖籍广西宾阳,出生于广西安定,壮族,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覃异之于1925年由桂军军官学校转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曾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历任副区队长、区队长、排长、连长等。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与中共脱离关系。此后出任陆军第十师师部参谋。后回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区队长、副中队长等。期间,与军校教官敖正邦之女敖天犀成婚。1930年教导第二师成立(不久改编为陆军第四师),他又历任团副、营长、旅部主任参谋等。该师独立旅扩编为第25师后,历任师部参谋主任、75旅149团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覃异之先后担任过52军第25师参谋长、73旅少将旅长。1939年调任52军195师中将师长。后升任为52军副军长、衡耒师管区司令。1944年,调任青年远征军第204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他获颁忠勤勋章、胜利勋章。204师与205师整编合并后,继续出任师长一职,并先后当选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率205师前往台湾。不久被调往东北,出任第八兵团副司令、52军军长。同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淮海战役爆发后,任首都卫戍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设于滁县)主任。1949年前往香港。同年8月,与黄绍竑、龙云等人通电反蒋。12月回到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覃异之历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副主任、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此外,他还是第二、三、四、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5年9月17日,覃异之在北京去世,终年88岁。.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覃异之 · 查看更多 »

谭熙鸿

谭熙鸿(),号仲逵,江苏吴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国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生物学系首任系主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首任院长。浙江理工大学校长谭伯鲁,回忆先父谭熙鸿,钟山风雨2009年第6期。.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谭熙鸿 · 查看更多 »

趙琛

赵琛(),谱名懿琛,字韵逸,浙江省东阳县巍山人。中华民国法学家。.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趙琛 · 查看更多 »

黃琪翔

黃琪翔(),字御行,廣東嘉應(今梅州市梅縣區)人。中國軍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将加上將,北伐、抗戰時名將。1931年起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第三黨)之領導,曾參加發動閩變。抗戰時先後任國民革命軍集團軍司令、中国遠征軍副總司令,獲授青天白日勳章。戰後第三黨改成為「中國農工民主黨」,曾擔任秘書長、副主席。1949年回北京參加政協 ,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务委員等職。1957年鳴放時公開批評蘇聯,反右開始即被劃為右派,遭受迫害。文革時再受残酷人身攻击。1970年逝世。.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黃琪翔 · 查看更多 »

黃麟書

黃麟書,原名黃林祥,又名黃凌翔,字麟書,號樚園,以字行世。廣東龍川人,中國國民黨黨員、著名教育家。早年曾任國民政府廣東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曾創辦香港德明中學、廣州珠海中學等。1947年,任廣州珠海大學第一任校長。1948年任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旋改任第一屆考試院委員,以後連任至第四屆考試委員。1949年中國大陸政權易手,珠海大學遷校來到香港,因受香港教育條例所限,改名「珠海書院」。其後擔任香港中國文化協會主任委員,籌設香港中山圖書館。1997年12月24日在廣華醫院逝世。.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黃麟書 · 查看更多 »

郭秀仪

郭秀仪()祖籍廣東香山,生於上海,卒於北京。知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的先行者,是著名爱国将领、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黄琪翔将军的夫人和亲密战友。.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郭秀仪 · 查看更多 »

蔡名永

蔡名永湖北省雲夢縣大山鄉人,中華民國空軍中將。.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蔡名永 · 查看更多 »

蔣鼎文

蔣鼎文(),字銘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浙江諸暨盘山(亦称磨石山)人。獲青天白日勳章,曾當選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蔣鼎文 · 查看更多 »

陳繼承

继承()别号武民,江苏靖江人。中华民国军事人物。蒋介石的嫡系。.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陳繼承 · 查看更多 »

陈庆云 (国民党)

庆云(),字天游,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大涌乡(今属珠海市),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之一。 陈庆云幼时随父母一同旅居日本,后在日本与孙中山结识。1914年他加入了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并被派往英国学习飞行技术。但旋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训练外国飞行员的计划搁浅,他回到日本进入中华革命党航空学校学习。1915年,在孙中山与廖仲恺推荐之下,他前往美国纽约州寇提斯飞行学校(Curtiss Flying School)受训。 1917年陈庆云毕业后回到中国,被任命为孙中山护法军政府的侍从武官,协助孙中山创办空军,并曾任航空队长。期间,他与陈策、张惠长结为兄弟。此后,陈庆云历任援闽粤军飞行队长、北伐军飞机队副队长。1924年孙中山下令在广州大沙头创办广东军事飞机学校,陈庆云出任总教官。1927年,张惠长出任广东航空学校校长,陈庆云被任命为教育长。次年,张调任广东航空处处长,他也随之调任副处长,并兼任广东江防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航政总局局长。1928年,他与张惠长分别驾“珠江号”、“广州号”环飞全国。1929年,兼任虎门要塞司令。1930年起,又任广东海军副司令兼参谋长,广东省政府委员,广州市公安局局长等职。1934年,他前往南京出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1935年叙任空军上校。1936年任中央空军东路前线总指挥、中央驻粤空军总指挥,后又出任中央政府航空学校校长兼教育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空军募款委员会主任委员、航空委员会首席参事。1940年晋升为空军少将。1941年起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常委兼总干事。 此外,陈庆云还是国民党第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并先后获颁五等文虎章(1919年)、三等宝鼎勋章(1930年)、四等云麾勋章(1936年)、二等空军复兴荣誉勋章(1943年)、胜利勋章(1945年)、河图勋章(1947年)。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时陈庆云辞去了海外部部长之职,侨居美国纽约。1981年12月14日,他在纽约逝世。.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陈庆云 (国民党) · 查看更多 »

柳元麟

柳元麟(1906年~1997年),中华民国军事人物,军事理论家,擅长游击战,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军衔。别名天风,浙江慈溪人。.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柳元麟 · 查看更多 »

李學炎

李學炎(),中華民國空軍中將,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後隨政府遷臺,退伍多年後移居美國。.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李學炎 · 查看更多 »

李虎臣

李虎臣(),原名秉信,字实生,后改名云龙,字虎臣,以字行。陕西临潼房村(今属西安市阎良区) 人。原为刀客,后来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李虎臣 · 查看更多 »

李樹蘭

李樹蘭(),字馨齋,直隸省灤縣(今河北省唐山市)人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中的抗日名將,參與無數戰役,英勇善戰屢建奇功。尤其以抗戰史上著名的石牌大捷中華民國國防部軍務局史政處編印:《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軍史》,1998年6月,他率八名槍兵,去防守岌岌可危的四方灣,擊潰數百追殺上來之日軍,使全戰線轉危為安,石牌保衛戰終致完全勝利,此戰役國軍高級將領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五座。在第二次国共内战,金門战役取得胜利,他正確的指揮,明快果決的處置,且親臨前線督戰,全體官兵击敗了进攻的解放军,將軍因顯赫戰功而被譽為「金門之虎」,其所統率的一一八師被稱為國軍中之「虎軍」。.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李樹蘭 · 查看更多 »

朱德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祖籍廣東韶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冲击。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陸軍中將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 抗战胜利勋章和朱德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抗日战争胜利勋章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