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托斯卡纳大公国

指数 托斯卡纳大公国

托斯卡納大公國(意大利語:Granducato di Toscana;拉丁語:Magnus Ducatus Tusciae)為一個在1569年至1859年間,存在於意大利中部的國家。為第一個廢除死刑的主權國家。 此大公國取代之前的佛羅倫斯公國,並一直維持在今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一帶的統治。而在其北方,同屬今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的一部分土地,則另外建立了馬薩與卡拉拉公國,以及盧卡共和國(Repubblica di Lucca)與後來建立的盧卡公國。1860年,托斯卡納大公國被由薩丁尼亞主導的意大利王國所合併。.

45 关系: 卢卡公国奥地利皇帝已不存在国家列表伊特鲁里亚王国弗羅倫斯·南丁格爾佛羅倫斯公國土耳其圣马力诺历史分治島嶼列表克雷芒十二世勒班陀戰役皮埃特羅·達·科爾托納皮翁比诺统治者列表玛丽亚·特蕾西亚現有王位覬覦者列表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第六代从男爵约翰·阿克顿爵士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维也纳会议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罗斯柴尔德家族物理学史百日王朝聖日耳曼伯爵路爵三世路易十五恩里科·贝蒂死刑死刑存廢問題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波拿巴皇朝法国大革命年表法国大革命战争洛林王朝温琴佐·维维亚尼战争列表 (1800年-1899年)斯皮尼-費羅尼宮摩西·蒙蒂菲奥里意大利国旗意大利統一教宗列表托斯卡納大公國托斯卡纳历史拿破崙戰爭3月5日

卢卡公国

卢卡公国是一个位于意大利的小国,仅存在于1815年到1847年。它位于卢卡的中心。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通过了成立卢卡公国并由波旁-帕尔马家族统治的决定,同时也通过了当波旁王朝的统治结束后,并入托斯卡纳大公国的决定(这发生于1847年)。而托斯卡纳大公国在1860年并入撒丁王国(皮埃蒙特地区)。 卢卡公国由之前的及由埃莉萨·波拿巴统治的共同组成。  该国的建立是为了补偿失去帕尔马公国而建立的,将该公国给予了奥地利的玛丽·路易莎。 1817年,西班牙的(前西班牙公主及伊特鲁利亚的女王)夺取政权。她也是帕尔马的卡洛二世的母亲,帕尔马波旁王室的子嗣。1815年签订的《巴黎条约》,确定了她在卢卡的主导地位,也确定了她的儿子拥有玛丽·路易莎在帕尔马的继承权的地位。 在1824年去世后,卡洛二世夺取了卢卡的政权。1847年在托斯卡纳大公国吞并卢卡公国后,卡洛二世继承了帕尔马公国,然后离开了卢卡。 从1815年到1818年,卢卡的旗帜是黄色和红色的横条纹。 从1818年的11月7日到1847年,旗帜以白色为底色,左上角有黄红色的旗帜。在纹章上印有玛丽·路易莎。.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卢卡公国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皇帝

奥地利皇帝(德语:Kaiser von Österreich),中文简称奥皇,是奥地利的世袭皇帝头衔,于1804年由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奥地利大公弗朗茨二世所创(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为历代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君主们所使用,直到1918年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被推翻,成立奥地利共和国。.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奥地利皇帝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伊特鲁里亚王国

伊特鲁里亚王国 (,Regno di Etruria)是1801年至1807年在现意大利共和国托斯卡纳大区大部分地区建立的一个王国。其国名取自古罗马时期伊特鲁里亚文明存在时该地区的地名伊特鲁里亚。.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伊特鲁里亚王国 · 查看更多 »

弗羅倫斯·南丁格爾

弗羅倫斯·南丁格爾,OM,RRC(Florence Nightingale,),英國護士和統計學家,出生於義大利一個來自英國上流社會的家庭。 在德國學習護理後,曾往倫敦的醫院工作。於1853年成為倫敦慈善醫院的護士長。 克里米亞戰爭時,她極力向英國軍方爭取在戰地開設醫院,為士兵提供醫療護理。她分析過堆積如山的軍事檔案,指出在克里米亞戰役中,英軍死亡的原因是在戰場外感染疾病,及在戰場上受傷後缺乏適當護理而傷重致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反而不多。她更用了圓形圖以說明這些資料。 南丁格爾於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護士到克里米亞野戰醫院工作。成為該院的護士長,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南丁格爾經常在黑夜中提燈巡視病房,又被譽為「提燈女士」(The Lady with the Lamp)。 由於南丁格爾的貢獻,讓昔日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弗羅倫斯·南丁格爾 · 查看更多 »

佛羅倫斯公國

佛罗伦萨公国(Ducato di Firenze)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是自1532年的罗马教皇克雷芒七世任命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为佛罗伦萨公爵后的政体。該公國首都位於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查理五世恢复了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统治,建立了公国。教宗克雷芒七世出身美第奇家族,任命他的亲戚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作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公爵,至此佛罗伦萨共和国转变为世袭君主制政体。 第二任公爵,科西莫一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佛罗伦萨海军并扩张了他的领土,购买下了厄尔巴岛并征服了锡耶纳。1569年,教宗宣布科西莫为托斯卡纳大公,該公國也被托斯卡纳大公国取代。美第奇家族持续统治着托斯卡纳大公国直至1737年。当时的统治者吉安·加斯托內·德·美第奇去世,而他没有任何子嗣,使得美第奇家族在托斯卡纳的统治告终。.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佛羅倫斯公國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圣马力诺历史

最神圣的圣马力诺共和国(意大利语:la 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位于意大利中部的里米尼地区附近,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其早期历史不见于史籍。在公元3世纪下半叶,一个以采石为生的年轻基督教徒马力诺(Marinus)驾船离开其故乡——达尔马提亚的阿尔贝岛(今克罗地亚的拉布岛),在意大利的里米尼上岸,从此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圣马力诺历史。.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圣马力诺历史 · 查看更多 »

分治島嶼列表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島嶼都由一個國家統治,它們若非成為島國,就是成為大陸沿海國的部分領土。本列表列出了較為少見的多國分治島嶼(跨國島嶼)。這些島嶼通常較大,且當中亦有因為多國分治而陷於國際糾紛者。.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分治島嶼列表 · 查看更多 »

克雷芒十二世

教宗克勉十二世(Clemens PP.,),原名Lorenzo Corsini,在位期間:1730年7月12日—1740年2月6日。.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克雷芒十二世 · 查看更多 »

勒班陀戰役

勒班陀戰役(勒潘托戰役,Batalla de Lepanto;Battaglia di Lepanto;İnebahtı Deniz Muharebesi,1571年10月7日),或譯勒潘托海戰、勒潘陀海戰,是以西班牙帝國、威尼斯共和國为主力的神聖同盟(Holy League)艦隊與鄂圖曼帝國海軍在希臘爱奥尼亚海展開的一場海戰。神聖同盟艦隊在海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鄂圖曼帝國海軍自勒班陀的海军港口出发向西,与自西西里墨西拿出发向东航行的神聖同盟舰队遭遇。 神圣同盟(Holy League)是由教宗庇护五世主导成立的联盟,包括许多欧洲天主教海洋国家。在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和威尼斯共和国的一致同意下,神聖同盟艦隊由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同父異母的弟弟,奥地利的唐胡安統領。Paul K. Davis, 100 Decisive Battle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勒班陀战役是西方自古典时代以来最大的海战。在海战史上,勒班陀战役标志着历史上最后一场以桨帆船为主的大型海战。这场战役在本质上是一场“甲板上的步兵战斗”。在之后的几十年中,盖伦帆船和战列线战术在海战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取代了桨帆船在海战中的主力战船地位,开启了“”。 神圣同盟的胜利对欧洲和和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具有重要影响。勒班陀战役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军事扩张的转折点,尽管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后仍延续了一个世纪。由于在战术上的相似与同样保护欧洲免于帝国扩张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勒班陀战役被与萨拉米斯战役对比。在当时被宗教改革带来的宗教战争撕裂的欧洲,勒班陀战役具有重要的象征作用,它巩固了腓力二世作为基督教信仰守卫者的地位。.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勒班陀戰役 · 查看更多 »

皮埃特羅·達·科爾托納

埃特羅·達·科爾托納(Pietro da Cortona,),十七世纪意大利的雕塑家、建筑師和画家。原名Pietro Berrettini,因出生在科尔托纳镇而得到科尔托纳的名号。他是意大利巴洛克鼎盛时期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是位於羅馬巴貝里尼宮大廳的壁畫《神意与乌尔班八世的颂赞》。.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皮埃特羅·達·科爾托納 · 查看更多 »

皮翁比诺统治者列表

本条目列出了皮翁比诺邦国各统治者的名单。皮翁比诺邦国存在于1399年至1805年,1594年升为亲王领地。1805年被拿破仑占领整合为卢卡和皮翁比诺亲王国。1814年并入托斯卡纳大公国。.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皮翁比诺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特蕾西亚

玛丽亚·特蕾西亚·沃尔布加·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哈布斯堡君主国史上唯一女性统治者,亦为哈布斯堡王朝末代君主,统治范围覆盖奥地利、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波希米亚、特兰西瓦尼亚、曼托瓦、米兰、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奥属尼德兰及帕尔马。通过婚姻,其亦为洛林公爵夫人、托斯卡纳大公夫人及.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玛丽亚·特蕾西亚 · 查看更多 »

現有王位覬覦者列表

有王位覬覦者列表是一個理論上有權宣稱擁有王位或想要擁有王位的人物列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的王位繼承者(或王室成員後代)儘管沒有宣稱/已放棄繼承權,但按照過去法律依然被視為可能繼任者。.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現有王位覬覦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也稱為法奧戰爭、薩奧戰爭或是1859年義大利戰爭(Campagne d'Italie),交戰雙方為法國-薩丁尼亞聯軍和奧地利帝國,這場戰爭在意大利的統一過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第六代从男爵约翰·阿克顿爵士

六代从男爵约翰·弗朗西斯·爱德华·阿克顿爵士(Sir John Francis Edward Acton, 6th Baronet;)是托斯卡纳大公国海军部队司令以及费迪南多四世在位时的拿坡里首相。.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第六代从男爵约翰·阿克顿爵士 · 查看更多 »

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

索庫魯·穆罕默德帕夏(Sokollu Mehmed Paşa;),鄂圖曼帝國政治家,出身於波士尼亞的東正教徒家庭,索庫魯在年幼時被帶離家鄉,並通過鄂圖曼的德夫希爾梅制度培養成一名耶尼切里。德夫希爾梅制度從基督教家庭裡挑選出男孩,這些孩童們會被強迫皈依伊斯蘭教,並經歷嚴格的教育與訓練,成為鄂圖曼帝國中的菁英官僚與士兵,索庫魯是他們之中最傑出者(成為相當於鄂圖曼帝國宰相的大維齊爾)。 索庫魯通過鄂圖曼帝國的制度,先後擔任蘇丹侍衛隊指揮官(1543年-1546年),卡普丹帕夏(1546年-1551年),魯米利亞總督(1551年-1555年),第三維齊爾(1555年-1561年),第二維齊爾(1561年-1565年)和大維齊爾(1565年-1579年)前後經歷三名蘇丹的統治時期,分別為:蘇萊曼一世、塞利姆二世與穆拉德三世Imamović, Mustafa (1996).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Le congrès de Vienne)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外交会议。本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主持,其目的在于解决由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导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保证欧洲的长久和平。会议的目标不仅包括恢复战前国界,还包括重新调节各列强的权力,使他们能够相互平衡并保持和平。参会者主要是保守派,反对共和主义和革命。法国失去了在前一段时间征服的所有领土,而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则获得了大量的领土——普鲁士吞并了西部的一些德意志小国,并获得了40%的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奥地利获得了威尼斯和北意大利的大部;俄罗斯则获得了波兰的一部分。在数月之前,荷兰王国被建立起来,并包括了部分过去的奥地利领土,这一部分领土于1830年成为比利时。 历史学家保罗·施罗德认为,旧的“权力平衡”体系事实上是相当不稳定和具有掠夺性质的,而维也纳会议则刻意回避了这一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规则,达成了更为稳定和温和的平衡。维也纳会议是这一时期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开始,而这些会议最终构成了欧洲协调,试图在欧洲建立一套和平的权力平衡体系,并成为了日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样板。 会议的直接背景是拿破仑帝国于1814年战败和投降,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持续战争。拿破仑在会议期间重回法国,于1815年3月至7月重建百日王朝并导致新战事的爆发,但会议仍然继续进行,决议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前的九天便已经签署。 从技术上来说,“维也纳会议”并不能算是一个会议,因为实际上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并没有召开,大多数的讨论都是由奥地利、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普鲁士等列强间的非正式会晤中进行的,其他代表的参与基本上十分有限。而在另一方面,维也纳会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各国代表共同参与订立条约的洲际性会议,而非简单地在各国首都之间传递信息。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日后虽有一定修改,但仍然奠定了欧洲政治的框架,一直延续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维也纳会议 · 查看更多 »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德语:Wittelsbacher)是一个德意志的王公世家,曾经在德意志境内的数个公国和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建立过长期的、连续的统治。自1996年开始,该家族首脑是巴伐利亚的弗朗茨。.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 查看更多 »

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德语:Rothschild)家族是一个始于迈尔·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富有家族。迈尔·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原本是一个为德国法兰克福自由市黑森-卡塞尔领伯国提供服务的犹太银行家,在18世纪60年代创建了自己的银行业务。不同于之前大部分为宫廷提供服务的犹太银行家,迈尔·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成功地传承了自己的财富。他的五个儿子分别将业务拓展至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一个国际性的银行世家就此建立。 在19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家族,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富有的家族。家族财富分布在众多继承人手中,如今已涵盖极为广泛的领域,包括金融服务、地产、矿业、能源、混合农业、酿酒和非盈利机构。 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是阴谋论围绕滋生的对象,其中许多涉及反犹太主义,大多由新纳粹主义者传播。.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罗斯柴尔德家族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史

物理学主要是研究物质、能量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它是最早形成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如果把天文学包括在内则有可能是名副其实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最早的物理学著作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形成物理学的元素主要来自对天文学、光学和力学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通过几何学的方法统合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学。这些方法形成于古巴比伦和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数学家阿基米德和天文学家托勒密;随后这些学说被传入阿拉伯世界,并被当时的阿拉伯科学家海什木等人发展为更具有物理性和实验性的传统学说;最终这些学说传入了西欧,首先研究这些内容的学者代表人物是罗吉尔·培根。然而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学说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从而一般没有察觉到它们所描述的内容反映着自然界中重要的哲学意义。而在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史上,类似的研究数学的方法也在发展中。 在这一时代,包含着所谓“自然哲学”(即物理学)的哲学所集中研究的问题是,在基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前提下试图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发展出解释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以及其后的经院哲学,物体运动是因为运动是物体的基本自然属性之一。天体的运动轨迹是正圆的,这是因为完美的圆轨道运动被认为是神圣的天球领域中的物体运动的内在属性。冲力理论作为惯性与动量概念的原始祖先,同样来自於这些哲学传统,并在中世纪时由当时的哲学家、伊本·西那、布里丹等人发展。而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物理传统也是具有高度的哲学性的。.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物理学史 · 查看更多 »

百日王朝

日王朝(Cent-Jours)是指拿破仑一世在被流放后重返法国,试图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一连串事件。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爾巴島逃到法国,集结军队,把刚复辟的波旁王朝推翻,再度称帝;6月28日,因为滑鐵盧戰役的失败,拿破仑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波旁王朝再度复辟。拿破仑战争至此结束。拿破仑重返帝位总共101日,因此史称“百日王朝”。 事件也被称为第七次反法联盟之战。联盟包括英国、俄罗斯、普鲁士、瑞典、奥地利与数个德意志邦国。它们都宣称拿破仑是罪犯,而不是法国皇帝。.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百日王朝 · 查看更多 »

聖日耳曼伯爵

聖日爾曼伯爵(The Count of St Germain,)是個神祕人物。有人形容他是廷臣、冒險者、發明家、業餘科學家、畫家、鋼琴家、小提琴手以及業餘作曲家,還有人說他曾展示過煉金術。根據幾個消息來源,他的名字並不代表家族領地或頭銜,而是自己取的;是拉丁文Sanctus Germanus的法文版本,意為Holy Brother。他同時還有一些其他的名字,諸如孟菲拉侯爵(Marquis de Montferrat)、Bellamarre或Aymar伯爵(Comte Bellamarre or Aymar)、騎士修寧(Chevalier Schoening)、騎士韋爾頓(Chevalier Weldon〔Welldone〕)、Comte Soltikoff、Graf Tzarogy和Prinz Ragoczy。.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聖日耳曼伯爵 · 查看更多 »

路爵三世

教宗路爵三世(Lucius PP.,),本名Ubaldo Allucingoli,於1181年9月1日至1185年11月25日岀任教宗。.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路爵三世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五

路易十五(),被称作被喜爱者(法语:le Bien-Aimé),作为法国国王在1715年至1774年期间执政。他神奇地延续着整个濒死的家庭,他执政的早期受到法国人民的拥戴。但是,他无力改革法国君主制和他在欧洲的绥靖政策,使他大失民心。导致他死后成为了法国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路易十五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曾孙,他的父亲是路易十四的长孙勃艮地公爵路易。1712年,猩红热夺去了他父母和哥哥的性命,路易十五也遭感染,幸好女家庭教师文塔杜瓦公爵夫人(Madame de Ventadour)挽救了他的生命。路易十五很敬仰他的曾祖父路易十四,称他为“我亲爱的国王爸爸”。太阳王去世前召见了他且给予其最后的忠告,即少战事,要做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温和国王,这令他非常感动。 和他的曾祖父一样,路易十五5岁便登基,当时的摄政王是堂叔公奥尔良公爵菲利浦二世。1725年9月5日,15岁的他与21岁的前波兰公主玛丽·蕾捷斯卡结婚,他们共育有2男8女。从1726年到1743年,是他执政期间最繁荣太平的时期。1734年,他有了第一个情妇德·玛奕郡主,之后还有庞巴度夫人、杜巴莉夫人等。 路易十五执政后期,宫廷生活糜烂,路易十四时期遗留的经济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幼年时期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但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疾病的折磨,于1774年死于天花。 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最具矛盾性格的国王。尽管受到史学家很多的诬蔑,现代研究表示,他实际上对统治欧洲最大王国的任务是非常聪明和具有热忱的。可惜他的优柔寡断,加上他了解他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他的内心的胆怯,都掩藏在一张专横国王的面具之后,导致在他统治期间造成了不良的结果。用许多方面来看,路易十五预见到19世纪中产阶级和浪漫主义的统治:虽然他以曾祖父路易十四为榜样,尽职地充当国王的角色,实际上对于路易十五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远离盛典和仪式的私人生活。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所以他总渴望母性的存在。他设法获取妇女的亲密陪伴。这让他备受诋毁,即使在过世后也没有停歇。.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路易十五 · 查看更多 »

恩里科·贝蒂

恩里科·贝蒂(Enrico Betti,),意大利数学家。意大利统一后对数学的复兴起重大作用的人之一。曾在比萨大学学习数学,曾参加意大利独立战争,1865年获比萨大学教授职位,一直到去世。1862年任国会议员,1884年任参议员,1874年任短期教育部副部长。 贝蒂早期工作涉及刚发表不久的伽罗瓦理论,他给当时还不太为人所知的代数方程的根式解的条件以明确的表述和证明。19世纪60年代,他研究椭圆函数论以及数学物理问题。他的重要工作是在拓扑学方面。1871年引进的貝蒂數,是重要的拓扑不变量。在黎曼影响下,研究数学物理,证明贝蒂定理(弹性论互逆定理),并应用格林方法于弹性理论和热学。.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恩里科·贝蒂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死刑存廢問題

死刑存廢問題是關於死刑存與廢的争议性讨论。死刑為剝奪生命的刑罰,乃國家基於法律所被賦予的權力。Chapter 9, Death Penalty in China 死刑的存廢政策各地不同,歐洲國家主要都廢除死刑,如歐盟及其成員國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二條明定禁止執行死刑。在美國,聯邦政府、32个州和及美军保留死刑,其余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已廢除死刑。.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死刑存廢問題 · 查看更多 »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為歐洲諸國以助波蘭立王為名,而滿足自身利益之戰。其肇始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駕崩後,王位空懸所致的王位爭奪戰。而最終演變為統治法国、西班牙及两西西里王国之波旁王朝與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大戰。.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 查看更多 »

波拿巴皇朝

波拿巴皇朝(Bonaparte, 1804-1814年, 1815年, 1852-1870年)是歐洲法國一個皇朝,1804年由來自科西嘉島的拿破崙·波拿巴建立。 拿破崙一世在1799年11月9日發動軍事政變取得政權,結束法國大革命。他其後經法國人民投票先後成為終身執政及皇帝,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改制成法蘭西第一帝國,其後經過一連串戰爭控制歐洲大陸大部份土地(英國除外)。他把家族成員安插在所有傀儡國中,開創波拿巴皇朝。1815年他於滑鐵盧戰役戰敗後,波拿巴皇朝隨之衰亡。 1848年革命後,拿破崙三世成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唯一一位總統;三年後發動政變,把總統任期延長至十年;翌年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第二帝國維持十八年。總計拿破崙一世和拿破崙三世時期,連同發動軍事政變取得政權的法國共和時期,波拿巴皇朝統治法國達三十七年,影響法國政治近一個世紀。 波拿巴皇朝衍生一個名詞:波拿巴主義。依列寧的定義,波拿巴主義是「依靠軍閥的國家政權在勢均力敵的兩個敵對階級之間看風使舵」。.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波拿巴皇朝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年表

这是法国大革命的年表.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法国大革命年表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战争

法国大革命战争()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间新建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和反法同盟之间的一系列戰爭。法國大革命战争在军事史上有重大意义,是历史上的第一场“现代战争”。在民族主义激励下的法国公民组成的軍隊打败了歐洲各国的职业军人,显示了民族主義和徵兵制相结合的巨大威力。法國軍队开创了以普遍征兵制,就地补给制和多兵种合成编制为核心的现代军事体制,成为现代军事体制的先导。新兴的民族主义和军事制度,随着拿破仑战争传遍了欧洲,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使得席卷全民的残酷的世界大战成为可能。.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法国大革命战争 · 查看更多 »

洛林王朝

洛林王朝是梅茨王朝的一个分支。该家族分支在1473年洛林公爵尼古拉斯一世无嗣而终后继承了洛林公国。1736年,通过洛林公爵弗朗茨一世与玛丽亚·特蕾莎的联姻,哈布斯堡王朝取得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胜利,洛林王朝也与哈布斯堡王朝合并,称为哈布斯堡王朝-洛林王朝。自1745年到帝国解散的1806年,弗朗茨一世、他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和利奥波德二世,以及孙子弗朗茨二世是最后四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洛林王朝随后继续统治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直至1918年。 尽管洛林王朝的长系应为霍恩贝格公爵一系,王朝目前的族长与正统继承人还是1961年出生的卡尔·冯·哈布斯堡-洛林,他是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长孙。Gordon Brook-Shepherd.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洛林王朝 · 查看更多 »

温琴佐·维维亚尼

温琴佐·维维亚尼(Vincenzo Viviani,),意大利數學家及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莱的学生和助手,陪伴他度过了最后的岁月。伽利略去世后,他协助托利拆利进行大气压方面的研究,共同發明了气压计。他整理复原了大量的古希腊数学著作,发现了维维亚尼定理,亦曾經测量声速,结果很接近现代测量值。.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温琴佐·维维亚尼 · 查看更多 »

战争列表 (1800年-1899年)

本表收录了1800年-1899年期间新近爆发或仍在持续的世界各地武装冲突和战争。.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战争列表 (1800年-1899年) · 查看更多 »

斯皮尼-費羅尼宮

斯皮尼-費羅尼宮(Palazzo Spini Ferroni)是一座建筑,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天主圣三广场,为该市最宏大的中世纪私人宫殿。.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斯皮尼-費羅尼宮 · 查看更多 »

摩西·蒙蒂菲奥里

摩西·蒙蒂菲奥里(Moses Haim Montefiore)爵士(1784年10月24日 - 1885年7月28日)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慈善家和伦敦治安官。他出生于意大利的英国犹太人家庭,曾捐赠大笔资金,以促进黎凡特的犹太社区的工业,商业,经济发展,教育和健康,包括在1860年创建的第一个犹太新定居点平安居所。 作为英国犹太人代表局领袖,他在1841-42年与英国驻大马士革领事查尔斯·亨利·丘吉尔的通信被视为原始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的关键事件。Notes on the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Jewish Question with texts of protocols, treaty stipulations and other public acts and official documents, Lucien Wolf, published by the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of England, 1919.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摩西·蒙蒂菲奥里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国旗

意大利国旗,也叫「三色旗」,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相连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绿、白、红三色,和国歌《意大利人之歌》(''Il canto degli italiani'')一起成为意大利的象征。.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意大利国旗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統一

意大利统一运动(Risorgimento,意为“复兴”,故中文文亦有譯为“复兴运动”)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意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1861年3月17號薩丁尼亞議會在都靈正式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 意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儘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意大利王國。.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意大利統一 · 查看更多 »

教宗列表

本表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宗列表,参照《宗座年鉴》中的“罗马最高主教”章节,不包括对立教宗。《宗座年鉴》每年由罗马教廷出版,但未注明任数,称由于在一些年代正统继承顺序有争议而无法断定(如利奥八世、本笃五世和一些11世纪教宗。2001年版本对自伯多禄至若望·保禄二世的教宗传记进行了近200处修订,内容包括日期(主要集中于前两个世纪)、出生地及一名教宗的姓氏。 天主教教宗根据传统使用诸多头衔,包括大祭司、最高祭司及神最低下的奴仆等。这些头衔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其他教宗特权不同,无法进行修改。 据传为首位对教宗进行排序的史学家,其列表终于1049年,最后一位教宗利奥九世排列第154。20世纪列表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正统。当选教宗斯德望曾为斯德望二世,但在1961年后被去除。这些修改如今已无争议,但一些列表仍旧将“斯德望二世”包括在内,可能由于其来源自1913年版本的《天主教百科全书》。 许多教宗被封为圣人,包括前50位教宗中的48位,亦有一些教宗正处于封圣过程中。前31位教宗(除则斐琳)均为殉教者。.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教宗列表 · 查看更多 »

托斯卡納大公國

#重定向 托斯卡纳大公国.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托斯卡納大公國 · 查看更多 »

托斯卡纳历史

没有描述。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托斯卡纳历史 · 查看更多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拿破崙戰爭 · 查看更多 »

3月5日

3月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4天(闰年第6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1天。.

新!!: 托斯卡纳大公国和3月5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