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2 关系: 劉彝銘,劉美,劉辰駿,吳繼善,孫敬,三国行政区划,張繼 (光緒進士),張驤,何一舉,周寶清,周俶,周遜,四川省 (中華民國),王陞元,秦朝行政区划,第一屆國民大會四川省代表,田軒來,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名合成而來的地名一覽,隋朝行政区划,莊昇,衷冀保,裴鏷,西汉行政区划,西晉益州行政區劃,蜀郡,蜀漢行政區劃,胡廷章,胡克先,胡驤,葉大可,葛起鵬,锦官驿,鄰水縣知縣、知事、縣長列表,鄒放,鄔昇,陳一諮,李學詩,李學詩 (成都),李藎,桂山,桂山 (景泰進士),桂嘉孝,桂茂之,楚漢之際諸侯疆域,洪冕,清光緒十二年丙戌科貢士進士列表,清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貢士進士列表,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進士列表,清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貢士進士列表,清光緒六年庚辰科貢士進士列表,...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劉彝銘
劉彝銘(),字辛甫,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人,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進士,曾任度支部主事。.
查看 成都縣和劉彝銘
劉美
劉美,字懋實,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四川成都左護衛軍籍,治《詩經》,年二十八歲中式萬曆二年甲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五名進士。正月二十四日生,行一,曾祖劉彥洪;祖劉俸;父劉南陽;母鄭氏。慈侍下,妻鄧氏,繼妻楊氏;弟胤;憲。由成都府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三十六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五十八名。.
查看 成都縣和劉美
劉辰駿
劉辰駿(),原名劉果行,字勷劬,號問松。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成都縣和劉辰駿
吳繼善
吳繼善(),字志衍,南直隸太倉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查看 成都縣和吳繼善
孫敬
孫敬,字孟寅,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匠籍,治《禮記》,年三十歲中式景泰五年甲戌科第三甲第一百零二名進士。十二月十八日生,行一,曾祖孫子傑;祖孫福;父孫成;母韓氏;繼母趙氏。具慶下,妻張氏,弟敏。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七十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三百四十三名。.
查看 成都縣和孫敬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查看 成都縣和三国行政区划
張繼 (光緒進士)
張繼 (光緒進士),字擇之,號少齋,行三。甘肅省鞏昌府隴西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由癸酉科拔貢生,中式光緒元年乙亥恩科本省鄉試第十名舉人,丙子恩科會試中式三百三十九名貢士,保和殿覆試二等第十二名,殿試二甲第六十八名進士,朝考二等第三十六名。引見奉旨改翰林院庶吉。十三年丁丑科散舘引見以知縣用。五月赴部投供。旋丁父憂。回籍守制。五年服滿起復赴京。六年三月分選授江蘇鹽城縣知縣。因親老告近。五月分改選四川墊江縣知縣。六月初五日經欽派王大臣驗放奉旨依議欽此。十一日領憑起程。於是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任。八月調補江津縣知縣。十年八月初六日到任。十二年調補華陽縣知縣。十三年正月初九日到任。歴調署東鄉縣、萬縣、漢州知州、代理成都縣知縣。十五年大計保薦卓異。十九年十一月調署綿竹縣知縣。是月二十七日到任。 光緒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光緒三年四月癸丑(1877年6月9日),翰林院散馆,著以即用知縣。歷任四川墊江、華陽、東鄉、萬、成都知縣,後署理漢州知州。重視地方治安.嚴加緝捕.匪徒斂跡。工書法,頗有逸致。他關心桑梓文化教育,李壽芝知縣為襄武書院籌集資金,慨捐白銀500兩,著有《友竹山房飲花吟社詩選》。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因瞻對藏官逼叛人民,起而殺藏官欲自立。張繼作為川軍“統領”被四川總督鹿傳霖派往其地剿撫,欲改流設官,卻因鹿傳霖與駐藏大臣文海、駐川將軍恭壽不和,被二人密告,劾鹿參張。於是仍把瞻對交藏人管理。張繼以此獲罪流放新疆。因廉吏而免戍,有收川邊之功。.
張驤
張驤,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緒丙戌科殿試,登進士三甲93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查看 成都縣和張驤
何一舉
何一舉,字德卿,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民籍,治《詩經》,年三十八歲中式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第二甲第八十六名進士。七月初一日生,行一,曾祖何彥昭;祖何謙;父何佐;母王氏。具慶下,妻高氏。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一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七十五名。.
查看 成都縣和何一舉
周寶清
周寶清,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緒甲午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2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查看 成都縣和周寶清
周俶
周俶,字初卿,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四川織染局匠籍,治《書經》,年二十八歲中式嘉靖二十年辛丑科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三名進士。五月初九日生,行二,曾祖周福;祖周應祖;父周杲;母鄧氏。具慶下,妻楊氏,兄俊。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三十七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五十四名。.
查看 成都縣和周俶
周遜
周遜,字昌言,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四川成都府茂州衛官籍,治《易經》,年五十二歲中式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第二甲第四十二名進士。六月二十五日生,行二,曾祖周瑛;祖周晟,縣主簿;父周武;嫡母王氏;繼母張氏;生母魯氏。永感下,妻常氏,兄蓮,弟述;選。由府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二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五十九名。.
查看 成都縣和周遜
四川省 (中華民國)
四川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簡稱為「川」。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華中七省之一。現行的四川省、重慶市比當時中華民國法定省區範圍略大。.
王陞元
王陞元,字伯鄰,山西省趙城縣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恩科舉人,嘉慶九年(1804年)任四川鄰水縣知縣。嘉慶二十四年(1819)補授直隸綿州德陽縣知縣。道光三年(1823年)二月因公奉調赴省。道光四年(1824年)三月回任至道光六年(1826年)。道光六年十一月任敘永廳同知。歷任蓬州知州、成都縣知縣、茂州代辦州事、蒲江縣知縣、奉節縣知縣。.
查看 成都縣和王陞元
秦朝行政区划
朝自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建立秦王朝以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廢除諸侯;行政區域管理上推行單一郡縣制,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南併五嶺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陰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隴蜀,東至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
查看 成都縣和秦朝行政区划
第一屆國民大會四川省代表
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於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四川省2市139縣5設治局1管理局,應選國大代表1名者計143縣市局,應選國大代表2名者計4縣(富順、仁壽、簡陽、涪陵),共計應產生區域國大代表151名,又其中農祥設治局、興中設治局、麥桑設治局三設治局未成立,故未列為選舉區域,其應產生之代表3名,任其缺額。實選148名。國民黨籍112人,青年黨籍20人,民社黨籍4人,無黨籍12人。.
田軒來
王國楨,杭州府萧山县进化镇欢潭村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康熙三十年,登進士,官至四川成都縣知縣。.
查看 成都縣和田軒來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名合成而來的地名一覽
本列表收錄漢字文化圈各國家地區中,收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名合成而來的地名,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江'''寧府+'''蘇'''州府。.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查看 成都縣和隋朝行政区划
莊昇
莊昇,字景暘,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軍籍,治《禮記》,年三十一歲中式景泰二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一百零三名進士。七月十四日生,行一,曾祖莊實琅;祖莊本畊;父莊凱;母張氏。永感下,妻陸氏,繼妻徐氏;。由縣學增廣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十九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六十二名。.
查看 成都縣和莊昇
衷冀保
衷冀保(),字佑卿,號鸞坡舊史,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二甲進士。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留學日本,習政法。回國後,曾攝蜀中縣掾。辛亥革命後主講成都各校,撰有《日本國史》.
查看 成都縣和衷冀保
裴鏷
裴鏷,字品遊,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人,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 ,工科進士。.
查看 成都縣和裴鏷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查看 成都縣和西汉行政区划
西晉益州行政區劃
曹魏舊州,州治所在成都縣(今四川省成都市),永興元年(304年)州治巴郡(今重慶市中心),永嘉四年(310年)治巴東(今重慶市奉節縣)。其範圍相當今四川省黑水縣至木里藏族自治縣一線以東的川西、川中、川南、川西南等地,及雲南省昭通市、貴州省中西部一帶。永寧元年(301年)以後益州各地陸續淪陷,太安二年(303年)李雄攻陷益州州治成都,西晉末益州轄域僅剩今重慶市東部一隅。.
查看 成都縣和西晉益州行政區劃
蜀郡
蜀郡是中國古代的郡。蜀郡以成都一帶為中心,所轄範圍隨時間而有不同。東漢時期與廣漢郡、犍為郡合稱「三蜀」。.
查看 成都縣和蜀郡
蜀漢行政區劃
蜀漢行政區劃,大體上沿習了東漢以來的州、郡及縣政區制度。蜀漢的疆域北至秦嶺一帶;東與孫吳相鄰於長江三峽;南至雲貴高原一帶,西南伸入今緬甸境內。.
查看 成都縣和蜀漢行政區劃
胡廷章
胡廷章,字琢菴,山東省海陽縣人,監生。歷任夔州府知府。 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選安徽涇縣縣丞。 乾隆五十一年八月調陞四川成都縣知縣。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任四川鄰水縣知縣。 乾隆五十七年三月調陞四川邛州直隸州知州。.
查看 成都縣和胡廷章
胡克先
胡克先(),中国将领,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效力国民革命军。他19岁就成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28岁成为国民革命军中将和中华民国军队当时唯一的重炮兵团第十团重炮兵团的团长。因在德国纳粹指导员指挥下训练,他的重炮兵团在技巧和技术上掌握大多数有效武器,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如淞沪会战等。 作为清朝前华阳县县长之子,胡克先在青少年时被父母送去重庆学习经商;但他在途中开小差,去南京加入了黄埔军校。这个年轻人有着在全国遍地军阀骚乱的时期帮助蒋介石重建中国秩序的抱负。胡克先毕业时,针对军阀的战事已经结束,但日军的入侵才刚刚开始。 胡克先很擅长中国书法。在加入黄埔军校途中,刚到黄埔军校迁移到南京前的所在广州时,钱已用完。他用自己的书法技能迅速赚到钱,帮助他自己成功到达南京。 国共内战结束后,胡克先任台湾南區警備司令,常陪伴蒋介石巡查和视察这一地区的城市。 胡克先因脑溢血在台南去世。他身后有三子:胡绍宁、胡绍蓉、胡绍渝。长子胡绍宁是最受信任的一个,常被父亲找来咨询疑难问题。.
查看 成都縣和胡克先
胡驤
胡驤,字宸甫,四川省成都縣人,其先世江蘇吳縣人,清初遷蜀,宣統二年工科進士,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
查看 成都縣和胡驤
葉大可
葉大可,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緒甲午科殿試,登進士二甲107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著以知县即用。.
查看 成都縣和葉大可
葛起鵬
葛起鵬,字飛千,號味荃,又號南雲,晚號倦翁,江蘇省嘉定縣人,同治元年壬戌恩科順天舉人,光緒十二年(1886年)署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知縣。歷任四川合江縣、石泉縣(油滑取巧,令即革职)、梁山縣、成都縣知縣,擢忠州直隸州、瀘州直隸州知州。處理教會與洋務事件,不失國體。善詩詞古文,喜收藏金石、錢幣,尤留意搜集家鄉文獻。與王文思、楊恆福齊名,有「三才」之稱。著有《食德齋詩文集》、《歷代治河考略》、《嘉定錢氏藝文分類》等九種。卒年七十一歲。.
查看 成都縣和葛起鵬
锦官驿
锦官驿是古代四川驿站。清朝时,为成都縣和华阳县的官方驿站,座落在东门府河,南河交汇处附近,向东约30公里与龙泉驿遥相呼应。 锦官驿周边比较有名的历史街道有大同巷、上河坝、黄伞巷、水井街、双槐树街、存古巷等。1980年代锦官驿周边街区为清末及民国时期砖瓦式民居建筑,锦官驿古建筑在解放后改建为锦官驿小学,1983年拆除古建筑,由教委拨款40万元人民币,在原址新建了锦官驿小学,90年代至2000以后, 周边完全拆迁,约2005年锦官驿小学及周边拆迁至牛王庙,在原地址向南100距离左右建设了香格里拉酒店,向北修建兰桂坊酒吧区。附近有一全兴酒店窖池和烧坊,后发现古窖池,是水进坊酒的发祥地。.
查看 成都縣和锦官驿
鄰水縣知縣、知事、縣長列表
鄰水縣縣令知縣、知事、縣長列表.
鄒放
鄒放,字鶴似,江蘇省上元縣人,監生,光緒十年(1884年)任四川鄰水縣知縣,在鄰水縣捕捉強盜,寬待民眾,立規費章程,士民安居樂業,頌其曰「除莠安良」;任涪州知州,衙門火災,百姓為之培修,能得民心,但為長官劣吏彈劾丟官。历任華陽縣知縣、四川東鄉縣知縣、四川梁山縣知縣,歷任萬縣、成都縣、遂寧縣、西昌縣、大邑縣知縣。.
查看 成都縣和鄒放
鄔昇
鄔昇,字東炳,號燦齋,贵州黃平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進士,三甲十七名,官四川營山縣知縣,歷萬縣、成都縣,調雲南補恩安知縣。.
查看 成都縣和鄔昇
陳一諮
一諮(),出生于四川成都,陕西省三原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經担任中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中方主席、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等职。他被認為是1980年代在中国主持农村、经济和体制改革的智囊首脑、农村体制改革的主推手,受到胡耀邦和趙紫陽等改革派領導人的器重,在六四事件中反对武力镇压学生,於6月4日以辭職及退黨明志,被迫流亡美国,后遭到李鹏秘密通缉。2002年發現罹患癌症,於病中撰寫《陈一谘回忆录》於2013年六四前夕出版。.
查看 成都縣和陳一諮
李學詩
李學詩可以指:.
查看 成都縣和李學詩
李學詩 (成都)
李學詩,字可言,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四川成都左護衛官籍,治《詩經》,年二十七歲中式萬曆二年甲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六名進士。十一月二十六日生,行二,曾祖李典;祖李志洪;父李鸞;前母吳氏;胡氏;繼母孟氏。具慶下,妻周氏,兄學易,弟學書。由縣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二十九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五十二名。.
查看 成都縣和李學詩 (成都)
李藎
李藎,字臣忱,直隸省永平衛人,四川成都右衛軍籍,治《詩經》,年二十八歲中式隆慶五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二百七十三名進士。二月初五日生,行二,曾祖李楫;祖李裕;父李鳳鳴,教諭;嫡母杜氏;繼母何氏;生母賀氏。永感下,妻葛氏,兄天培;蓁;蕡,弟芫;英。由成都縣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五十四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六十一名。.
查看 成都縣和李藎
桂山
桂山可以指:.
查看 成都縣和桂山
桂山 (景泰進士)
桂山,字本寧,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軍籍,治《書經》,年三十三歲中式景泰二年辛未科第二甲第十七名進士。六月二十八日生,行三,曾祖桂德高,元兩淮都轉運司提舉;祖桂伯華;父桂文禮;母劉氏;繼母蔣氏。嚴侍下,妻王氏,兄廣;龍。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四十三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十六名。.
桂嘉孝
桂嘉孝,字純甫,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第二甲第七十名進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接替李光宸任福建漳州府知府一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唐九德接任。.
查看 成都縣和桂嘉孝
桂茂之
桂茂之,字廷秀,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軍籍,治《書經》,年二十五歲中式景泰五年甲戌科第三甲第七十二名進士。正月十五日生,行一,曾祖桂伯華;祖桂文禮;父桂廣;母余氏。具慶下,妻何氏,叔桂山(戶部主事),弟蕃之;英之;莘之;蕙之;蘭之。由縣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四十三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十二名。.
查看 成都縣和桂茂之
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攻入關中,秦王朝覆滅。二月,項羽劃地分封滅秦有功將領、舊六國貴族及秦朝降將等18人為王。楚漢之際諸侯疆域以秦郡為基礎上劃定,連續數年混戰,期間行政區的建制少有變動。.
查看 成都縣和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洪冕
洪冕,字廷章,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匠籍,治《書經》,年二十七歲中式景泰五年甲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進士。七月十六日生,行一,曾祖洪子賢;祖洪得安;父洪銘;母陳氏。慈侍下,妻楊氏,兄永泰,弟永昌。由府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三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百八十一名。1464年,接替龙晋任嘉定县知县一职.
查看 成都縣和洪冕
清光緒十二年丙戌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丙戌科貢士進士列表名單。.
清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庚寅恩科貢士進士列表名單。.
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進士名單。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為清德宗三旬萬壽,詔以庚子科為恩科鄉試,辛丑科為恩科會試。庚子停止各省鄉試,於二十八年壬寅補行庚子辛丑恩正併科。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會試。因北京貢院毀於庚子國變,故癸卯、甲辰兩科會試,用河南貢院。本科會元周蘊良(殿試2甲49名)。.
查看 成都縣和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甲午恩科貢士進士名單。.
清光緒六年庚辰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六年(西元1880年)庚辰科貢士進士列表名單。.
清道光十八年戊戌科進士列表
下表按甲第、名次詳細列出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戊戌科進士名單。194名。.
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武進士列表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西元1844年)甲辰武科 九月,會試於京师。.
清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清朝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查看 成都縣和清朝解元列表
清朝鳳山縣知縣列表
本表按年代列出了清朝臺灣鳳山縣歷任知縣。清朝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將臺灣納入版圖,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割讓臺灣割讓給日本為止,共有一百三十七任鳳山縣知縣。.
潘璵
潘璵,字魯珍,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匠籍,治《禮記》,年四十八歲中式嘉靖二十年辛丑科第三甲第七十五名進士。十月初五日生,行六,曾祖潘文政;祖潘鋐,壽官;父潘伯鎰,教諭;母周氏。慈侍下,妻柯氏,繼妻楊氏;兄玹。由縣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三十四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百七十四名。.
查看 成都縣和潘璵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查看 成都縣和成都市
明朝解元列表
本表按年份、科次列舉明朝(包括南明)各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查看 成都縣和明朝解元列表
新繁县
新繁縣,中国旧县名,在今四川省境。 新繁县的前身为蜀郡所辖的繁县,县治在今彭州市濛阳镇。 劉禪時繁縣加「新」字置,或謂北周改繁縣置,或謂前蜀改,治今四川省新都縣西北新繁鎮。隋朝開皇三年(583),廢入成都縣。 唐朝武德三年(620)復置,次畿。宋代仍屬成都府。元代屬成都路,為下縣。 明朝洪武十年(1377)五月,新繁县又省入成都縣。十三年(1380)十一月又復置。清仍屬成都府,康熙元年(1662年),省彭縣入新繁縣。雍正六年,復設彭縣。.
查看 成都縣和新繁县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查看 成都縣和曹魏行政區劃
曾培
曾培,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緒庚寅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46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查看 成都縣和曾培
曾炳麟
曾炳麟,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試,登進士二甲第114名。同年五月,著分部學習。.
查看 成都縣和曾炳麟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成都縣和晉朝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