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成汉

指数 成汉

成汉(304年-347年)也称成、后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割据政權之一。 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難民反抗西晋的統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

目录

  1. 230 关系: 劉弘 (晉朝)十六國君主諸子女列表十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十六國行政區劃十六国春秋司馬勳司馬無忌司马兴男大兴 (东晋)大成太宁 (东晋)太宰太宗太安 (西晋)太和太和 (后赵)太和 (成汉)太傅太皇后宕渠郡安都陵寧州尚书仆射尹奉 (成汉)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巴蜀上官惇中宗中國君主世系圖列表中國君主陵墓列表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中國皇儲列表中國追尊君主列表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开国皇帝列表中国北方与南方中国皇太后列表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寿命列表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中国首都中国货币史中国朝代常璩东晋行政区划三十国春秋乔豫废帝... 扩展索引 (180 更多) »

劉弘 (晉朝)

劉弘(),字叔和,一作和季《晉書·劉弘傳》。沛国相(今安徽濉溪)人。西晋官员,官至車騎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在任內消滅了張昌叛亂和防止陳敏進襲荊州,在其治下讓荊州在北方紛擾中相對維持安定。.

查看 成汉和劉弘 (晉朝)

十六國君主諸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五胡十六國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查看 成汉和十六國君主諸子女列表

十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

十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十六國所有的君主配偶。.

查看 成汉和十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

十六國行政區劃

十六国行政区划,十六国只有前秦统一了北方,后赵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前后燕统一了黄河下游,其余大都偏居一隅。他们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十六国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比如前赵将幽州设在北地郡,后秦将冀州设在蒲坂,南燕将徐州设在莒县。.

查看 成汉和十六國行政區劃

十六国春秋

《十六國春秋》,記載中国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國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北魏崔鴻撰寫。 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私下撰寫《十六國春秋》,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书籍“率多分散”,他只好“求之公私,驱驰数岁”,又“约损烦文,补其不足”。正始三年(506年),《十六国春秋》初稿大部完成,但仍缺“蜀录”。崔鴻又花了十餘年時間訪求常璩所撰《蜀书》。正光三年(522年),終於全書寫畢。《十六国春秋》成書一百卷,“五胡十六國”之名因《十六國春秋》一書而得名。但本書雖然完成,卻又因故未敢刊印。直到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其子崔子元將《十六国春秋》缮写一本,奏献朝廷,藏于史馆。 《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錄各国史事时,係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則按正史本纪之体例,不採用漢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觀念。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刘知几評價,“(崔鸿)考核众家,辨其异同,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由是伪史宣布,大行于时”。唐初修《晋书》大量采录《十六国春秋》的本文。赵翼称唐修《晋书·载记》,“尤简而不陋,详而不芜,视《十六国春秋》不可同日语也”。 《十六國春秋》最大缺點是記時有誤、人物混淆,“多有違謬”,如“天興二年,姚興改號鴻始,而鴻以為改在元年;明元永興二年,慕容超禽于廣固,鴻又以為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敗于長安,而鴻亦以為滅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 北宋初编成的《太平御览》仍大量抄录《十六国春秋》。此書在北宋中期已經殘缺不全,剩二十餘卷,司馬光修《資治通鑑》時曾引用,但已非全書,故如無《資治通鑑》,今人難以窺得五胡亂華全貌。《崇文總目》已不列其名。明代屠喬孫、項琳以《晉書·載記》、《魏書》、《北史》、《冊府元龜》、《資治通鑑》以及《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補綴而成輯本一百卷,仍題“崔鴻撰”,並署“屠喬孫、項琳之同訂”,史料豐富,然欠考證,被清人斥為伪书,是今日的流行本;另外《漢魏叢書》中保存有十六卷本,十六國各為一錄,記各國主五十八人,與《晉書》大同小異。康熙时宋荦曾在京西慈仁寺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并作诗以为紀念。清代湯球輯有《十六國春秋輯補》一百卷,所輯史料力求信而有徵,並有考證工作,是研究十六國史的重要參考書。.

查看 成汉和十六国春秋

司馬勳

司馬勳(),字偉長,河內溫縣人。晉朝宗室,司馬懿侄兒濟南王司馬遂的曾孫。東晉梁州刺史,後起兵叛亂失敗,被殺。.

查看 成汉和司馬勳

司馬無忌

司馬無忌(),字公壽,河內溫縣人。晉朝宗室,譙王司馬承之子。曾參與平滅成漢的戰爭。.

查看 成汉和司馬無忌

司马兴男

司馬興男,晋朝公主,晋明帝司馬紹和明穆皇后庾文君所生,封为南康公主。晋成帝将姐姐嫁给了桓溫。桓溫后来成为大司馬,东晋的权臣。 《妒记》记载,桓温灭掉成汉后,娶了成汉后主李势的妹妹为妾。南康公主妒火中燒,欲持刀殺李氏,但見李氏在窗前梳頭,髮垂委地,姿貌絕美,徐下結髮,斂手向公主說:“國破家亡,無心以至。若能見殺,實猶生之年。”神色閒正,辭氣清婉。南康公主擲刀走上前抱着李氏说:“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小姑娘,我看了你都憐愛了,更何况是那老奴才。)” 这就是我见犹怜的来历。 《世说新语賢媛第十九》也有相同的記載:桓宣武平蜀,以李勢妹為妾,甚有寵,常著齋後。主始不知,既聞,與數十婢拔白刃襲之。正值李梳頭,髮委藉地,膚色玉曜,不為動容。徐曰:「國破家亡,無心至此。今日若能見殺,乃是本懷。」主慚而退。 桓温庶子桓玄后来称楚王,矫诏追尊嫡母司马兴男为楚王后。后来桓玄称帝,又追尊她为宣皇后。.

查看 成汉和司马兴男

大兴 (东晋)

大兴(或作太兴;318年三月-321年)是东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

查看 成汉和大兴 (东晋)

大成

*大成作为年号的名稱:.

查看 成汉和大成

太宁 (东晋)

太宁(323年三月-326年正月)是东晋皇帝晉明帝司馬紹的年号,共计4年。 太宁三年闰八月晋成帝即位沿用。太宁四年二月改元咸和元年。.

查看 成汉和太宁 (东晋)

太宰

太宰是中国古代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宰”作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责任是总管王家事务。西周时开始设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领。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周礼·天官冢宰》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后太宰一职被停止使用。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参见周朝官制。 在秦朝时,太宰是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员。参见秦朝官制。在汉朝时,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职,但同周朝时的太宰职位大不相同,乃是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参见西汉官制。 一直到晉朝,因避諱司馬師的名字,將太師改稱太宰,才恢復成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太宰兼门下侍郎、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充首相、次相。.

查看 成汉和太宰

太宗

太宗作東亞君王的廟號,經常授予一個朝代第二代君王。.

查看 成汉和太宗

太安 (西晋)

太安(或作大安;302年十二月-303年)是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六个年号,共计兩年。.

查看 成汉和太安 (西晋)

太和

太和可以指大同 (思想),又指:.

查看 成汉和太和

太和 (后赵)

太和(328年二月-330年八月)是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后赵明帝石勒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年。也是后赵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 石勒319年称王,但是直到328年才开始使用年号。 太和三年九月改元建平元年。 又钟渊映《历代纪元考》考证《魏书》载刘曜得黑兔改年太和有误,实为后赵石勒年号。刘曜并没有改元之事。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前赵和后赵国号相同,领土相接,传闻谬误,导致史书记载错误。.

查看 成汉和太和 (后赵)

太和 (成汉)

太和(344年-346年九月)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汉末主李势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年。 太和三年十月改元嘉宁元年。 《华阳国志》作343年改元,《资治通鉴》作344年改元。.

查看 成汉和太和 (成汉)

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查看 成汉和太傅

太皇后

太皇后可以指:.

查看 成汉和太皇后

宕渠郡

宕渠郡,中国古代的郡。.

查看 成汉和宕渠郡

安都陵

安都陵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成汉皇帝李雄的陵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封土呈驼峰形,现高度约为5米,陵墓周长约60米。地面无任何建筑。.

查看 成汉和安都陵

寧州

寧州,中國古代州名。西晉置。刺史鎮建寧郡。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除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東晉、南朝宋、齊時轄有今雲南省全境、貴州省中西部地區。梁中期以後廢。北周置南寧州。隋初置南寧州總管府,後廢,其地入濮部、六詔。.

查看 成汉和寧州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查看 成汉和尚书仆射

尹奉 (成汉)

尹奉,晋朝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市)人,十六国时成汉大臣。 尹奉仕东晋,为零陵郡太守。322年,尹奉响应讨伐王敦。325年,荆州刺史陶侃上表荐举尹奉为宁州刺史,以取代王坚。梁水郡太守爨量、益州郡太守李逖之前归附成汉。尹奉到宁州后,重金聘募境外夷人刺杀爨量成功,尹奉劝谕李逖归降,到境平定叛乱,境内安宁。尹奉为南夷校尉、加安南将军。在任后期威刑缓钝,政治不立。332年十月,成汉大将军李寿、费黑到达朱提郡,朱提太守董炳据城固守,尹奉派建宁郡太守霍彪领兵相助。333年三月,李寿来攻,尹奉归降成汉,成汉全部占有南中地区。实行大赦,李雄让大将军李寿兼管宁州。尹奉被徙于蜀,任卫将军。335年,李期即位,拜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

查看 成汉和尹奉 (成汉)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查看 成汉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巴蜀

巴蜀,又称为川渝,是中国西南部重庆市与四川省的合称,历史上其范围还包括与四川盆地文化联系密切的汉中盆地等地,屬於汉地的一部分,也屬梁州地區,巴蜀地区中的蜀国地区由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风光秀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而深处丘陵地区的原巴国则人烟稀少。“巴蜀”得名于先秦时期存在于重庆四川的两个国家:巴国与蜀国。“四川”则得名于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在四川地区设立的简称为“四川路”的“川峡四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与夔州路。川渝地区(巴蜀地区)由于地处丘陵、盆地的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在语言、饮食、风俗、艺术等各方面自成一体却也各不相同,拥有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的独特的地方文化,历史上也曾经建立过包括成家、蜀汉、成汉、西蜀、前蜀、后蜀、李蜀、大夏和大西在内的众多独立国家。重庆四川地区同时也在中国历史上几度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历时52年的重庆合川钓鱼城抗战延迟了南宋的灭亡,四川保路运动给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创造条件。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重庆作为中国的大后方不仅承担国民政府三分之一以上的支出,而由大量重庆四川地区的袍哥组成的川军抗战伤亡人数也占到中国全国官兵伤亡人数的五分之二。.

查看 成汉和巴蜀

上官惇

上官惇,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开国大臣。名列陇西六郡巴氐酋豪李、任、阎、赵、上官。 300年,赵廞反西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李特弟李庠及妹夫李含、任回、上官惇、扶风李攀、始平费佗、氐苻成、隗伯等以四千骑兵归赵廞。301年,李特自己建立政权,以上官惇为司马。303年,李流给上官惇去信说:“接受前来投降的人就像面对敌人一样,戒备不能改变。”前将军李雄也附议。李特生气说:“大事已经成功,只该使人民安定,为什么反而这样对他们怀疑猜忌,是让他们离开我们去叛乱吗?”决意安民,不去提防他们。二月,罗尚出大军反击,李特及李辅和李远都战死。。304年,李雄建立大成国,306年,李雄称皇帝,任命为司空。李雄的母亲罗氏去世时,李雄想行三年守丧之礼,群臣执意谏阻,李雄不听。李骧对上官惇说:“如今正有急难还没有消解,我想坚持谏阻,不让主上最终守居丧之礼,你认为怎么样?”上官惇说:“三年的丧制,从天子直到庶人,所以孔子说:‘不一定是高宗,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但是汉魏以后,天下多难,宗庙是最重要的,不能长时间无人管理,所以不行衰绖一类的礼,尽哀就罢了。”.

查看 成汉和上官惇

中宗

中宗作为庙号,可以指:.

查看 成汉和中宗

中國君主世系圖列表

中國君主世系图的範圍以中國的三皇五帝时期至清朝為主,包含其他的割據王朝、少數民族及邊疆政權等等。.

查看 成汉和中國君主世系圖列表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君主陵墓的列表。.

查看 成汉和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台湾作家柏杨编,1977年12月星光出版社出版。共974页。1990年代起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大陆版於1986年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大32开,395页,上下两册。 全书采用家谱与年表相结合的形式,将中国自三皇五帝至伪满洲国的君主王朝的世系皇族以史表形式列出。每表都注明公元纪年。是作者为自己编写的《中国人史纲》、《柏楊版資治通鑑》所作的工具书。本书为研究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提供了方便。本书包括序表(历代王朝关系位置表、历代王朝国号表、历代帝王数表、历代立国年数表、历代帝王籍贯表、历代建都表、建都分布表)、帝王篇、皇位世系篇、皇后篇、亲王篇、公主篇、草莽帝王表、历代年号表,统计出中国历史83个王朝(政权)、559位帝王。.

查看 成汉和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

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君主配偶。 本頁面僅僅是一個索引,請根據時代不同選擇以下不同列表:.

查看 成汉和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储君,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并仅限于君主头衔为皇帝的政权。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女儿女帝元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储。.

查看 成汉和中國皇儲列表

中國追尊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被追尊君主。.

查看 成汉和中國追尊君主列表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查看 成汉和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查看 成汉和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开国皇帝列表

开国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社会中的各个朝代的创立者,但未称帝有奠基作用的不算在内。开国皇帝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自称皇帝始,中国历史上包括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在内的开国皇帝约有100人。.

查看 成汉和中国开国皇帝列表

中国北方与南方

中國北方與中國南方是指中國內部的兩大塊地理區域。中国地理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也常以淮河或長江爲界,将中国分为南部和北部。 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区。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平原交通便利,風俗文化比較統一,氣候寒冷而不適於稻米栽種(雖說今日已由現代科技克服)。南方則由為河谷所切割的青翠山脈所組成,溫暖而多雨,為稻作文化區。秦岭-淮河线是江河冬季结冰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通过秦岭和淮河,此线以南属亚热带,以北属温带。其中,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大河在歷史上都長期很大程度地連結人口、文化、貿易、軍事的往來,特別是東亞這種在地理上與文化上非常豐富的國家,雖然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造成交流上的困難與衝突,不過也正因為這種現象,江南和長江以北形成了內部顯著的經濟、文化、習俗、語言的區別。今日狹義的南方文化絕大部分僅存在與長江以南的幾個省份,各民系加起來總人口約三到五億,保留了很多以前中古時期的民俗殘存,引起了現代文史工作者、學者的研究與保護、傳承意識。.

查看 成汉和中国北方与南方

中国皇太后列表

中国皇太后,本表列出秦始皇统一中國後,历任受封的皇太后。.

查看 成汉和中国皇太后列表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查看 成汉和中国皇帝

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在中国历史上有記載的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历代中国的皇帝中,由于早殇、累于政事或沉溺淫乐,短寿的皇帝很多。活过60岁的皇帝中,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享壽87岁(虚岁89)。 活过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南越武帝趙佗,享壽103歲、梁武帝萧衍(实岁84或85/虚岁86)、武则天武瞾(实岁81/虚岁82)、宋高宗趙構(实岁80/虚岁81)。活过70岁以上的有11个,60岁及以上的有30个。 以下列表以及本文中所载岁数,如无说明,可能多为虚岁(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加一岁)。.

查看 成汉和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下面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登基年龄列表,所列是皇帝年龄可考者,年龄都是虚岁,而非周岁:.

查看 成汉和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中国首都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經成为過中国的首都,也有更多的城市曾经成为中国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

查看 成汉和中国首都

中国货币史

中国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多种通用货币。中国於公元九世纪发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到了元代,中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法定货币——钞。.

查看 成汉和中国货币史

中国朝代

中國朝代指的是於中原或附近各个民族建立的朝代或政权,這些治理中原王朝的正統代表政權更替构成了中國朝代的輪替。中原朝代二字示意:“朝”指當政政權,“朝代”泛指“朝”政權執政的時代可用做划分該历史時代的称呼,它的性质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权,也可做為一个或多个政权的集合代称。.

查看 成汉和中国朝代

常璩

常璩(约291年-約361年),字道將,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四川成都崇州三江镇)人,史学家。.

查看 成汉和常璩

东晋行政区划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其特點是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成汉和东晋行政区划

三十国春秋

《三十国春秋》,南梁梁元帝之子萧方等编著的两晋十六国的纪传体史书。《玉海》上称:“梁萧方等著《三十国春秋》,以晋为主,附列二十九国,采集为广,遂加删缉,号曰《晋春秋》,畧凡一百八万余言。”记载时间从魏明帝到晋安帝,共三十卷。以晋朝为主,附录曹魏、汉(刘渊)、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前仇池、后仇池、宕昌、邓至、冉魏、西蜀、桓楚、翟魏、代、西燕、北魏29国,所以叫三十国春秋。原书已经亡佚,现在有清朝汤球的辑本。.

查看 成汉和三十国春秋

乔豫

乔豫,五胡十六国汉赵大臣。官至侍中。.

查看 成汉和乔豫

废帝

廢帝,東亞王朝被廢皇帝無諡號、廟號,通稱廢帝。 以下是東亞文化圈中廢帝列表。其中:.

查看 成汉和废帝

庾亮

庾亮,字元規。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時期權臣和外戚,妹妹是皇后庾文君。晉成帝即位初期在朝輔政,蘇峻之亂後官至征西將軍,出鎮外地,並有北伐的志向,但因石虎派軍擊敗其部處的軍隊而失敗。.

查看 成汉和庾亮

庾冰

庾冰,字季堅,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官員,中書令庾亮之弟。王導死後以中書監身份在內朝掌權,亦促成晉成帝傳位給弟弟晉康帝,以鞏固庾氏勢力。及後出鎮江州。.

查看 成汉和庾冰

庾翼

庾翼(),字稚恭,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东晋將領和书法家,权臣庾亮和庾文君之弟,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小庾、庾征西,庾小征西。.

查看 成汉和庾翼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查看 成汉和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本表按照不同政权列举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君主,另参见中国君主列表。.

查看 成汉和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中國歷史名詞,意指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夺取西晋政权(五胡十六国),形成与东晋政权鼎立之势。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餘年間,這些內徙的草原各族及漢族在漢地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使北方遊牧民族与汉地汉族產生文化经济交往。由于汉族人口从黄河流域大规模遷移至汉地南部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俚族等少數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查看 成汉和五胡乱华

延熙 (后赵)

延熙(334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后赵海阳王石弘的年号,共计1年。 延熙元年十一月石虎即位沿用,明年改元建武元年。 又《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国·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大统历》--‘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为延兴,明年改建武。’”而《三十国春秋》并没有记载石弘改元延熙,故《资治通鉴》考异认为“误--”。“弘既号延熙,虎安肯称永熙?”.

查看 成汉和延熙 (后赵)

建平 (后赵)

建平(330年九月-333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后赵明帝石勒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 建平四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明年改元延熙元年。.

查看 成汉和建平 (后赵)

建康 (司马保)

建康(319年四月—320年五月)是東晋晉元帝太兴年间南阳王司马保自称晋王的年号,共计2年。.

查看 成汉和建康 (司马保)

建初 (成汉)

建初(303年-304年九月)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李特的年号,共计2年。 建初元年二月李流沿用。根据《晋书》和《魏书》,李特于302年改元建初。《资治通鉴》和《太平御览》作303年改元建初。 建初二年十月李雄即位,改元建兴元年。.

查看 成汉和建初 (成汉)

建兴 (西晋)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是西晋皇帝晉愍帝司馬鄴的年号,共计5年。这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个年号。 建兴四年晉愍帝投降前赵,西晋灭亡。 建兴五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年号为建武元年。(《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只记到建兴四年陈光,《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1月 ISBN 7540210311。) 前凉从317年开始沿用建兴年号,从建兴五年(317年)沿用至建兴四十一年。 张玄靓时又继续沿用,从建兴四十三年(355年)到建兴四十九年(361年)。前凉年号只有前凉威王张祚是改元为和平,其他时期都是袭用晋朝年号。而在新疆的一些出土文物中也有署“建兴卅六年”的文物吐鲁番阿斯塔那-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0期。虽然有载张寔年号作永安,张茂作永元,张骏作太元,张重华作永乐,张玄靓作太始,但是并无确切史料佐证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也有观点认为,永安等年号只在政权内部使用,对外则使用建兴年号。.

查看 成汉和建兴 (西晋)

建兴 (成汉)

建兴(304年十月-306年六月)是十六国时期成武帝李雄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年。 建兴三年六月改元晏平元年。.

查看 成汉和建兴 (成汉)

建元 (东晋)

建元(343年-344年)是东晋皇帝晉康帝司馬岳的年号,共计2年。 建元二年九月晋穆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永和元年。.

查看 成汉和建元 (东晋)

建元 (前赵)

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 建元二年十一月改元麟嘉元年。 《十六国春秋》称建元元年在晋建兴二年(314年)。《资治通鉴》考异,有《汉太宰刘雄碑》云“嘉平五年岁在乙亥二月六日立”。可知改元建元在乙亥(315年)二月之后。.

查看 成汉和建元 (前赵)

建国 (代)

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是十六國时期代政權拓跋什翼犍自立的年号,共计39年。这也是代国的唯一一个年号。.

查看 成汉和建国 (代)

建武 (后赵)

建武(335年-348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后赵武帝石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4年。.

查看 成汉和建武 (后赵)

建武 (东晋)

建武(317年三月-318年三月)是东晋元帝司馬睿的第一个年号,共计2年。这也是东晋的第一个年号。 317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元建武。二年三月司馬睿才正式登基,同时改元大兴元年。.

查看 成汉和建武 (东晋)

建武 (西晋)

建武(304年七月-十一月)是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八个年号。共计5个月。 永安元年七月改元建武元年,同年十一月复称永安。.

查看 成汉和建武 (西晋)

任皇后

任皇后,成汉的建立者成武帝李雄的皇后。315年,任氏被立为皇后。任皇后无子,虽然李雄有许多庶子,但李雄立由任皇后撫養的侄子李班为皇太子。.

查看 成汉和任皇后

任颜

任颜,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寿的尚书仆射。 任颜是大成开国皇帝李雄的内弟,姐姐即任皇后。338年四月,李寿杀李雄之子李期篡位。改国号为汉。李寿任命任颜为尚书仆射。任颜不满李寿所为,欲设计诛李寿,九月,仆射任颜谋反,事泄被杀。李寿因此全数诛杀李雄的所有子嗣。.

查看 成汉和任颜

张宝 (成汉)

张宝,十六国时成汉大臣,李雄部将。 晏平四年(309年),訇琦等叛杀太尉李离,以梓潼投降西晋。成汉皇帝李雄告诉张宝说:“你能攻下梓潼,我把李离的官职赏给你。”张宝于是杀人,逃亡投奔梓潼。受到訇琦等人的信任,把他当作心腹。罗尚派使者到梓潼郡,訇琦等人出城送使者,张宝在后边关团了城门,訇琦等人只好投奔巴西郡。李雄让张宝担任太尉。.

查看 成汉和张宝 (成汉)

何点

何点,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大臣。官居司徒。 何点在王达之后担任司徒。李雄没有立儿子为太子,以大哥李荡的儿子李班为太子。李班为人谦虚能广泛采纳意见,尊敬爱护儒士贤人,从何点、李剑以下,李班皆以他们为老师。334年,李雄头部生疮,旧伤化脓溃烂,儿子们都远远躲开,太子李班亲自为他吮吸脓肿。李雄死后,李班接嗣皇帝位,任命李寿为录尚书事来辅佐朝政。李班在宫中依礼服丧,政事都委托给李寿和司徒何点、尚书令王瓌等人。李雄的儿子李期杀死李班篡位,任命王瓌接替何点为司徒。.

查看 成汉和何点

何法倪

何法倪(),廬江灊縣人。晋穆帝司马聃的皇后。父何准,是当时的名士。哥哥何惔。伯父是晉穆帝初年當政的骠骑将军何充。由於晉穆帝早逝,何皇后年輕守寡,並一直活到東晉末年桓玄篡位之時,並曾隨晉安帝等在桓玄逼迫下西遷。劉裕率領討伐軍擊敗桓玄,何皇后亦得以回京,不久去世。.

查看 成汉和何法倪

徐光 (十六國)

徐光,十六国顿丘郡(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人,后赵大臣。 徐光家庭贫苦,父亲徐聪是牛医。徐光自幼好学,有文采。石勒部将王阳攻打顿丘,俘获了十三岁的徐光。王阳见他聪明,让他养马。徐光常常不喂马,在栓马的木柱上写诗,王阳生气吊着打徐光。石勒知道后,考察的徐光的能力,任命徐光为记室参军。徐光常常酗酒,石勒贬他为牙门将。徐光不悦,有怨言,石勒把他下狱两年多,徐光在狱中写下了十多万字的经文注解。石勒的谋士张宾死后,继任的程遐能力不够。太和元年(328年),前赵刘曜击败石虎,围攻洛阳,大臣都建议退让,石勒大怒,于是重新启用徐光。徐光定策决战,俘虏刘曜,灭前赵。石勒称帝,徐光为中书令领秘书监。 石勒问徐光,自己能比作昔日哪位君主,徐光说石勒神谋武略,比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更高,仅次于轩辕吧。石勒笑道:“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兒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 石勒对徐光表示,东晋还在割据江南,李氏占据巴蜀,他担心后世不会把自己当成真命天子。徐光说,长安洛阳都在后赵,天下正统毫无疑问。但是心腹之患是权力很大的将军石虎,劝石勒削弱石虎的权力。石勒临终前,石虎威迫太子石弘把曾劝石勒除掉自己的程遐和徐光逮捕入狱。建平四年(333年)九月,石勒一死,石弘继位。石虎下达第一个“诏令”,将右光禄大夫程遐、中书令徐光论罪诛斩。.

查看 成汉和徐光 (十六國)

後主

後主一词始出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曾在蜀汉为官,因此在编写《三国志·蜀书》的时候,就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後主,后来人们将与刘禅有相似经历的,被俘的政权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后主一般无廟谥。.

查看 成汉和後主

土家族

土家族是拥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一支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及武陵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共有8,353,912人(2010年)。人口数仅次于汉族、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列第八大民族,也是湖南、湖北与重庆三省市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贵州省第五大民族。土家族本民族语言为两种土家语(畢基語和孟茲語),但现时大部分人口仅使用当地汉语西南官话,但土家族聚居地区使用的西南官话与汉民族的西南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均有差别,尤以词汇最为突出,除了新近传入词汇,几乎不含临近汉民族巴蜀文化或两湖文化的特色词汇,取而代之则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遗留词汇。.

查看 成汉和土家族

僚人

僚人(壮语:Raeuz),簡稱作僚,古称獠、烏滸,是中国古代民族之一。现在壮族、布依族、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的语言属于北部或中部台语支,语言基本能互通,与古獠人有关,并称为僚人。《魏书》云:“獠,古代百濮之一支”。“獠者,盖南蛮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筰,川硐之间,所在皆有散居山谷。”「僚」這個稱呼最早见于西晋时期,张华《博物志》载:“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称以汉朝牂牁郡为中心活动的濮人为僚。西晋·張華:《博物志》 李膺《益州记》说:“自象山以北尽为僚居。蜀本无僚,至是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家。”这里是说李寿引僚入蜀,抵抗司马氏的东晋政权的故事;即是说起码在东晋前期,僚人是居住在象山以北,巴蜀以南的广大区域,即大约等于现在以贵州为中心涉及云南、广西、四川周边诸省的地区。现在仍有部分相关文物出土。.

查看 成汉和僚人

刘永 (三国)

劉永(),字公壽。三國時蜀漢昭烈帝劉備庶子、後主劉禪庶弟、安平王劉理異母兄。生母不詳。.

查看 成汉和刘永 (三国)

嘉宁

嘉宁(346年十月-347年三月)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汉末主李势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这也是成汉政权的最后一个年号。 347年三月李势被东晋桓温俘虏,成汉灭亡。.

查看 成汉和嘉宁

嘉平 (前赵)

嘉平(311年六月-315年二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二个年号,共计5年。 嘉平五年三月改元建元元年。.

查看 成汉和嘉平 (前赵)

周访

周访(),字士达,晋朝名将,本籍汝南安城,因祖輩於漢末避亂江南,於是在吳亡時改為廬江尋阳(今江西省九江市西)人。東晉初年著名將領,曾討平江州刺史華軼及作亂荊州的杜曾叛亂,又協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亂,對東晉能於南方建立甚有功勞。周訪官至安南將軍、梁州刺史。.

查看 成汉和周访

周撫

周撫(),字道和,廬江尋陽人,祖籍汝南安城。梁州刺史周訪之子。東晉時將領,曾協助王敦叛亂。王敦敗後逃亡,後來獲赦免並再度入仕,官至鎮西將軍、益州刺史。.

查看 成汉和周撫

咸康 (东晋)

咸康(335年-342年)是东晋皇帝晉成帝司馬衍的第二个年号,共计8年。 咸康八年六月晋康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建元元年。.

查看 成汉和咸康 (东晋)

咸和 (东晋)

咸和(326年二月-334年)是东晋皇帝晉成帝司馬衍的第一个年号,共计9年。.

查看 成汉和咸和 (东晋)

和苞

和苞,五胡十六国汉赵大臣。官至侍中。 320年,刘曜建造丰明观和西宫,在池边建起陵霄台,又在霸陵西南修筑寿陵。和苞和乔豫上疏规谏:“营建丰明观,小民讥讽奢侈:‘修建一座观的人力,足以平定凉州!’现又要效法阿房宫、琼台而建造西宫、陵霄台,如果用到军事,便可以兼并晋、蜀,统一齐、魏!营建寿陵,用铜做棺椁,以黄金为饰。秦始皇陵掘穿三重泉水,以金属浇铸,但墓土未干,秦朝灭亡。”刘曜停止建造宫室,寿陵制度,依照霸陵。赐封乔豫为安昌子,和苞为平舆子,兼领谏议大夫。和苞著有《汉赵记》十篇。清朝汤球辑《和苞汉赵记》。.

查看 成汉和和苞

哀帝

历史上,東亞古代有多名皇帝的谥号为哀帝:.

查看 成汉和哀帝

冉宫人

冉宫人,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后宫的姬妾。 她是开国皇帝李雄的后宫宫人。314年,冉氏生下幽公李期。因为她出身微贱,李期认李雄的皇后任氏为母。李雄在334年死后,太子李班继位,李期篡夺皇位,嫡母任皇后仍为皇太后。生母冉氏则没有获得太后或太妃的封号。.

查看 成汉和冉宫人

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兩晉南北朝反对中央政权的各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查看 成汉和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發生於西晋末年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間的政治動亂,是一场由西晋皇族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為中国历史上一場極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共持续16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晉書》将八王彙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进而引发战争,祸及全社会,造成大量破坏,也加剧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乱期間,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个部族趁西晋政权内部空虚,纷纷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据政权,入驻中原,最後導致建興四年(316年)西晉滅亡。之后晋室遗族走避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的中原地区则由汉族以及非汉族的各游牧民族部族政权割据,前后建立十六个国家,其中以鲜卑族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影响力最广。因为鲜卑属于上古华夏族同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东胡族后裔,所以这五个少数民族被南方王朝统称作“五胡”,中国古代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从東晉十六國一直持续到南北朝,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后,隋朝正式成為統一的王朝。.

查看 成汉和八王之乱

元熙 (前赵)

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是十六国时期汉光文帝劉淵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这也是前赵(汉)的第一个年号。 元熙五年十月改元永凤元年。.

查看 成汉和元熙 (前赵)

光初

光初(或作佐初;318年十月—329年八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刘曜和刘熙的年号,共计12年。 光初十一年八月,刘曜被后赵的石勒所杀,次年,后赵石虎大破前赵军,刘熙被擒,前赵灭亡。《魏书》载光初之后还有太和年号,一般认为这是石勒的太和年号之误。 李兆洛《纪元编》:“佐初,别见。或云即光初。”.

查看 成汉和光初

光兴 (前赵)

光兴(310年七月-311年五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一个年号,共计2年。 光兴二年六月改元嘉平元年。.

查看 成汉和光兴 (前赵)

光熙

光熙(306年六月-十二月)是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九个年号,共计7个月。 光熙元年十一月晋惠帝死,晋怀帝司馬熾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永嘉元年。.

查看 成汉和光熙

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并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 成汉和四川历史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查看 成汉和四川省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查看 成汉和皇帝

玉衡

玉衡可以指:.

查看 成汉和玉衡

玉衡 (年号)

玉衡(311年-334年)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成武帝李雄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4年。 玉衡二十四年六月李班即位沿用,十月李期即位沿用。次年改元玉恒元年。.

查看 成汉和玉衡 (年号)

玉恒

玉恒(335年-338年三月)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成幽公李期的年号,共计4年。 玉恒四年四月李寿即位,改元汉兴元年。 玉恒与上一个年号玉衡音近,钟渊映《历代纪年考》认为《华阳国志》没有玉衡年号,可能是玉衡是李期所改,李雄并没有改元玉衡,而记载错误,误以为是李雄年号;也有可能是李期没有改元,而是沿用李雄年号。但是这两个年号无从考质。.

查看 成汉和玉恒

王瓌

王瓌,五胡十六国在成都建国的大成国的官员。 334年,大成皇帝李雄头部生疮,旧伤化脓溃烂,儿子们都远远躲开,他的侄子太子李班亲自为他吮吸脓肿。六月廿五,李雄故去,李班即位。政事都委决于大将军录尚书事、建宁王李寿和司徒何点、尚书王瓌。李雄的儿子车骑将军李越在十月杀死李班,拥立兄弟安东将军李期为皇帝。335年,李期以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瓌为司徒。.

查看 成汉和王瓌

王誓

王誓,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势的尚书仆射。 347年东晋桓温灭成汉,将李势押送到建康。王誓心中不服,和镇东将军邓定、平南将军王润、将军隗文等人全都起兵反晋,各拥兵众数万。桓温亲自攻打邓定,派袁乔攻打隗文,将其击败。桓温命益州刺史周抚镇守彭模,斩杀了王誓、王润。.

查看 成汉和王誓

王达 (成汉)

王达,五胡十六国时成汉大臣。 成汉开国皇帝李雄任命王达为司徒,李雄的任皇后无子,妃妾所生的儿子有十多人。324年,李雄册立已故兄长李荡的儿子李班为太子,让任皇后作养母。王达率领群臣请求在妾妃所生的子嗣中选立太子,李雄说兄长在帝业即将成功时,英年早逝,李班仁孝好学,定会继承祖业。王达和太傅李骧劝谏说:“先王立嗣必子者,所以明定分而防篡夺也。宋宣公、吴馀祭,就足以今人知晓。”李雄不听。李骧退下后流着眼泪说:“祸乱由此发端了。”李班为人谦恭下士,行动遵循礼法,李雄死后,李班即位。李雄的长子李期杀李班自立,后来李骧的儿子李寿又废黜李期自立为帝。.

查看 成汉和王达 (成汉)

王波 (十六国)

王波(),十六国后赵石虎时中书监。 后赵石勒时,王波初任牙门将。326年,转任记室参军,制订九品制度,确立秀才、孝廉试经的制度。王波与裴宪共撰朝仪,石勒的宪章文物,比拟汉晋帝王。石虎僭位,称摄赵天王,以王波为中书令。武乡(今山西榆社北)发现玄玉玺来献,王波为石虎上奏《玄玺颂》以阿谀奉承他。转任中书监。 340年,成汉李闳被东晋俘虏,出逃到后赵。成汉皇帝李寿来信,请求放回成汉将李闳,称石虎为赵王石君,石虎不高兴。王波认为应该放李闳回去,适逢挹娄向后赵进献矢石弩,王波乘势请求转送成汉,石虎听从。李闳回成都,李寿下诏称“羯使来庭,献其楛矢”。石虎大怒,黜王波为白衣平民,守中书监。344年,隆冬季节,太子石宣让人伐木建造宫殿,百姓怨声载道,领军王朗请求石虎制止。石虎听从。适逢火星在房宿,石宣让太史令赵揽进言杀死显贵王姓大臣避难。石虎问:“谁能承当?”赵揽说:“领军王朗最为显贵。”石虎心中怜惜王朗,让赵揽说出其次人选。赵揽只好说:“其次只有中书监王波。”石虎下诏,追究王波送矢给成汉,将他腰斩,和他四个儿子,尸体丢入漳水。后来怜悯王波无罪遭刑,追赠为司空,封王波孙子为侯。.

查看 成汉和王波 (十六国)

绵竹市

绵竹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北部、沱江的上游、成都平原北缘,是德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县域呈西北—东南走向,形似一粒饱满的花生。当地酿酒业发达,所产“绵竹大曲”、“剑南春”酒天下闻名。.

查看 成汉和绵竹市

罗恒

罗恒,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寿的尚书令。略阳郡(治临渭,治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巴賨族(一说氐族)。板楯七姓罗氏之后。 秀才庞遗起兵,进攻李雄部将任回、李谦的军队,罗恒率军援救,击败晋朝宁州刺史援军。后罗恒与解思明(一说应作鲜思明)同为李寿长史,玉恒三年(337年),向李寿献谋,袭据成都。废李期后,又与解思明、李奕等劝李寿称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称藩东晋,送李期至建康,未被李寿采纳。蔡兴和任调等人力劝李寿不要向东晋称藩,于是李寿自立为帝,国号汉。李寿任命罗恒为尚书令。.

查看 成汉和罗恒

罗演

罗演,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人物。 大成太宗李雄大哥李蕩的妻子罗氏,罗演是她的兄弟。他作为太子李班的舅父。334年,李雄的儿子李期杀李班篡位。罗演不满,于是和汉王相、天水人上官澹图谋杀死李期,立李班的儿子为君。335年,事情败露,李期杀死罗演、上官澹及李班生母罗氏。.

查看 成汉和罗演

羊獻容

羊獻容(),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祖父羊瑾(曹魏時代羊耽子),父羊玄之。她不但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趙末帝劉曜的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朝代皆為皇后的女性。.

查看 成汉和羊獻容

羅尚

羅尚(),字敬之,一名仲,字敬真,襄陽(今湖北襄陽)人。蜀漢巴東太守、西晉陵江將軍羅憲侄。羅尚官至平西將軍,益州刺史,任內正遇成漢叛晉立國,屢次與成漢軍隊交戰。.

查看 成汉和羅尚

羅皇太后

羅夫人,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母亲,丈夫是李特,据说她十四月生下李雄,羅夫人辅佐丈夫、儿子夺得了巴蜀天下,李雄后来在306年称大成皇帝。尊母羅氏为太后。羅太后去世,李雄听从巫师的话,不愿葬母亲。司空赵肃劝谏,李雄才安葬母亲。.

查看 成汉和羅皇太后

爨琛

琛,晉朝建寧郡(今雲南省曲靖市)叟人。永嘉年間為興古郡太守。成漢李雄在太寧元年(323年)南侵寧州,爨琛與姚岳奉刺史王遜之命,阻擊於堂狼。李雄於咸和八年(333年)派李壽再侵,爨琛降成漢。咸和九年(334年)任交州刺史。咸康五年(339年)趁霍彪與孟彥內鬥之際擊敗二氏,並將彪缚送東晉,歸附東晉後,爨氏始獨霸寧州(今雲南省)。今貴州省地區歸谢恕家族。.

查看 成汉和爨琛

爨量

量,又作爨亮、爨畺,晋朝爨酋,建宁郡同乐(今云南陆良)人。永嘉四年(310年),南夷校尉、宁州刺史王逊以爨亮为梁水郡太守。建兴二年(314年),因为王逊严猛,和南中的雷炤、董霸投降成汉皇帝李雄。太宁三年(325年)十二月,晋朝宁州刺史尹奉雇人将他杀死。.

查看 成汉和爨量

牂柯郡

柯郡(牂,音臧,拼音:zāng,注音:ㄗㄤ),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西南夷而置。治故且蘭縣(今貴州省貴陽市附近,一說在福泉市一帶)。屬益州刺史部。南齊改為南牂柯郡,梁廢。隋大業中復置牂柯郡。唐置牂州,高宗永徽中再廢。.

查看 成汉和牂柯郡

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此地並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分割益州,另置宁州。其间十六国时期,李特在益州建立成汉政权,譙縱在此建立譙蜀政权。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在全国设立十道,益州属剑南道,梁州属山南道,益州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 简称「東川」、「西川」。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重和元年(1118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 Category:南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查看 成汉和益州

遂宁市

遂宁市(四川话拼音:Xu4lin2;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部。东临广安市、南充市,北界绵阳市,西接德阳市,南邻资阳市、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涪江自北往南纵贯市境,与梓江、蓬溪河、郪江等河流汇合。全市面积5322平方公里,人口329万。遂宁是全省纺织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基地,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亦相传因五代后唐时于此地修建的城池形状如古代的斗,故遂宁別称“斗城”。.

查看 成汉和遂宁市

袁喬

袁喬(),字彥叔,小字羊,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官員、將領。袁喬也是東漢末郎中令袁渙玄孫,東晉國子祭酒袁瓌子。袁喬長期擔任桓溫屬官,並參與晉滅成漢之戰,成功消滅成漢,但戰後不久即去世。.

查看 成汉和袁喬

袁瓌

袁瓌(),字山甫,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晉末年及東晉初年官員,官至國子祭酒、散騎常侍。袁瓌亦是東漢末郎中令袁渙的曾孫。.

查看 成汉和袁瓌

西河郡 (東晉)

西河郡,東晉咸和年間(326年至334年)寧州刺史尹奉分河陽郡置,治芘蘇(今雲南省雲龍縣),領芘蘇、成昌、建安3縣。咸康八年(332年),為成漢攻陷。永和三年(347年)桓溫西征滅成漢,其郡復歸東晉統治。寧康元年(372年)被前秦攻陷,淝水之戰後為東晉收復。 劉宋時領西平、溫江、都陽、晉綏、義成5縣。.

查看 成汉和西河郡 (東晉)

西晉梁州行政區劃

曹魏舊州,州治所在南鄭縣(今陝西省漢中市),永嘉二年(308年)至五年(311年)州治在新城(今湖北省房縣)。其範圍相當今陝西省留壩、佛坪等縣以南,西鄉、鎮巴以西,重慶市大部,四川省川北地區,及貴州省桐梓、道真、正安等縣地,後期擴大至湖北省西北部。永寧元年(301年)以後梁州各地陸續淪陷,建興元年(313年)流人楊武攻陷梁州州治南鄭,西晉末梁州轄域僅剩今湖北省西北部一隅。.

查看 成汉和西晉梁州行政區劃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战争,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至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各族流民反抗西晋的起义战争。.

查看 成汉和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西晋故事新编

《西晋故事新编》是中国作家马舒编著的一部关于西晋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高平陵之变到西晋灭亡共75个历史故事。接续在文革中的去世的林汉达所著的《故事新编》系列(《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1984年7月,由中华书局首次出版,其后又有《东晋故事新编》《南北朝故事新编》《隋朝故事新编》。.

查看 成汉和西晋故事新编

马当 (成汉)

当,五胡十六国时成汉大臣。 李寿时马当任尚书令。340年九月,后赵皇帝石虎联络大汉皇帝李寿攻打东晋,李寿任命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征集士卒七万多人为水军,主持检阅军队,在成都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李寿登上城楼检阅,大有吞噬江南的志向。李寿死后其子李势即位,李势没有儿子,345年,李势的兄弟大将军李广,请求让自己当皇太弟,李势不同意。马当和解思明劝谏说:“陛下兄弟不多,若再有废免,将会更加孤弱危险。”请求李势答应李广的请求。李势猜忌马当、解思明和李广有阴谋,拘捕马当、解思明斩首,夷灭三族。马当深得人心,被杀后,成汉国势日衰。.

查看 成汉和马当 (成汉)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長達四百年的混亂時期,朝代更迭速度很快,並存在有多个政权並存的局面,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南北對峙。 這個時期由220年曹丕篡東漢帝位,自立曹魏開始,到589年隋朝滅南陳而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曹魏,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晉時期(與東晉合稱晉朝)、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共150年)。另外位於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個國家又統称为六朝。.

查看 成汉和魏晋南北朝

譙同

譙同,字彥紹,巴蜀巴西西充(今四川閬中)人,譙周之子。.

查看 成汉和譙同

譙國桓氏

譙國桓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桓姓士族,祖籍譙國(今安徽懷遠),有自东汉至东晋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有譙國龍亢桓氏和谯国銍县桓氏两个支族。在東晉前期,譙國龍亢桓氏與另一士族陳郡謝氏一直處於分庭抗禮的狀態。.

查看 成汉和譙國桓氏

譙縱

譙縱(),字不詳,巴西南充(今四川南充)人。十六國時期西蜀國建立者。其祖父譙獻之就是成漢司空,於蜀地甚有名望,成漢亡後亦獲招攬入仕東晉。.

查看 成汉和譙縱

譙登

譙登(),字慎明,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縣)人。西晉時期官員,官至揚烈將軍、梓潼內史,在與成漢對抗的戰事中因得不到支援而戰敗並被俘殺。祖父是蜀漢光祿大夫譙周。.

查看 成汉和譙登

谯献之

谯献之,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势的司空,巴西郡南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 谯献之被成汉末主李势任命为司空。347年,桓温灭成汉,李势投降,桓温任用谯献之等人作为参佐,举拔贤能之士兵,奖掖善事,蜀地之人十分高兴,民心于是安定。谯献之的孙子譙縱在东晋官至安西参军。405年,譙縱杀死益州刺史毛璩,自称成都王,建立譙蜀。.

查看 成汉和谯献之

麟嘉 (前赵)

麟嘉(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四个年号,共计3年。 麟嘉三年七月汉隐帝刘粲即位改元汉昌元年。.

查看 成汉和麟嘉 (前赵)

龚壮

龚壮,东晋十六国时成汉巴西郡(治今四川阆中)人,字子玮。 龚壮的父亲、叔父都被李特所杀,龚壮想要报仇,因力弱不能复仇隐居山中,多年不脱丧服。李特的侄子李寿多次以礼征召,龚壮不应召。成玉恒四年(338年)龚壮前往拜见李寿,利用李寿与李特之孙、成国皇帝李期之间的矛盾,使李寿杀李期报私仇。李寿因李期滥杀无辜,向龚壮询问自我保全的方法。龚壮说:“巴蜀之民本是晋朝的臣民,节下若能发兵西取成都,向晋朝称藩,谁不争着做您的前驱!如此福延子孙,名垂不朽。”李寿听从龚壮之言,取成都,废李期自立为汉皇帝。李寿用安车、束帛征召龚壮任太师,龚壮誓死不肯出仕,对李寿所馈赠的礼物,一概不接受。八月,蜀地阴雨连绵,百姓饥荒,疫病流行。龚壮上封事还是劝说李寿向晋朝称臣,李寿不采纳。 汉兴三年(340年),后赵天王石虎写信给汉皇帝李寿,想和他联军南犯东晋,约定平分江南之地。李寿大为高兴,派散骑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广出使后赵。龚壮规谏:“陛下与胡虏结盟,怎比得上与晋朝结盟?胡虏是豺狼,灭晋之后,我们不得不北面称臣侍奉他,若和他们争天下,我们和他强弱不敌,处于危亡的境地。虞国、虢国的往事,就是教训,希望陛下深思熟虑。”李寿于是停止攻伐东晋的举动。龚壮认为人的品行最重要的是忠孝,已经为父亲、叔父报仇,又想让李寿侍奉晋室,李寿不听。龚壮便假称耳聋,手不能拿东西,辞职归乡,以读书写作自娱,终身不再去成都。一心考究经典,构画文章,著有《近德论》等。.

查看 成汉和龚壮

霍峻

霍峻(),字仲邈,荊州南郡枝江人,三國時期刘备部将。.

查看 成汉和霍峻

霍弋

霍弋(,卒于271年或以前),字紹先。荊州南郡枝江人,三國時期蜀漢及西晋將領。父親為霍峻,同樣是蜀漢將領。.

查看 成汉和霍弋

范姓

范姓是一個東亞文化圈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6位。.

查看 成汉和范姓

范賁

范賁(),中國十六國初期東晉境內蜀地(今中國四川省)的民變領袖之一,是成漢丞相范長生之子。曾任成漢的侍中一職,318年范長生去世後,接任丞相。 范長生博學多聞,年近百歲才去世,而被蜀地之人敬若神明。347年,成漢被東晉所滅,成漢將領因此推范賁為帝,根據史書記載,范賁「以妖異惑眾」,因此蜀地很多人歸附。 349年,東晉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朱燾攻擊范賁,范賁被殺,遂平定益州。.

查看 成汉和范賁

范长生

范长生(),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壽。涪陵丹心(黔江)人,“蜀之八仙”之一。 出身土著豪族,西晋时成都一带天师道首领,西晋时流民起义军大成政权(“成汉”,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丞相,封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西山侯。在范长生“休养生息,薄赋兴教”的劝导下,大成政权一度昌盛。.

查看 成汉和范长生

范汪

范汪(),字玄平,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東晉官員,官至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但不久被桓溫所廢。.

查看 成汉和范汪

蜀可以指:.

查看 成汉和蜀

部曲

部曲,又稱客,是中國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朝鮮新羅、高麗時代的一种社会阶级。在魏晋南北朝时部曲主要指家兵、私兵。隋唐、新羅、高麗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

查看 成汉和部曲

阎式

阎式,一作阎或,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尚书令,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市)人。 阎式担任始昌令。齐万年起兵反晋,阎式、李特等率关陇流民十余万流入巴蜀、汉中,益州刺史罗尚计划袭击流民,阎式劝李特早作准备,李特于是率众大败罗尚军。流民共推李特为主,为行镇北大将军。阎式担任李特的谋主。成汉建国,李雄即皇帝位,拜阎式为尚书令。当时文武百官都出身粗豪,无朝廷之仪,阎式上疏请参考汉晋故事,立百官制度,李雄听从,命阎式制定制度。晏平四年(309年),阎式和太尉李离被将领罗羕、张金苟、訇琦等所杀。.

查看 成汉和阎式

阎皇后 (李寿之妻)

閻皇后,成汉昭文帝李寿的皇后。玉恒四年(338年)四月,成国建立者李雄的堂弟李寿在涪城发动政变,从李雄儿子李期手中夺去皇位。李寿改国号为汉,册封阎氏为皇后。皇太子李势不是阎皇后所生,汉兴六年(343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次年改元太和,尊阎皇后为皇太后。嘉宁二年(347年),成汉被东晋大将桓温所灭,史书没有记载此时阎太后是否在世。.

查看 成汉和阎皇后 (李寿之妻)

阎皇后 (李期之妻)

閻皇后,是成汉皇帝幽公李期的皇后。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十月,开国皇帝李雄的两个儿子李期、李越杀害了李雄钦命的继承人哀帝李班(李雄的侄子),李期继承了皇位,玉恒元年(335年)正月,李期册封妻子阎氏为皇后。史书对她记载非常少,玉恒四年(338年),李期被李雄的堂弟李寿推翻,自殺,阎皇后不知所终。.

查看 成汉和阎皇后 (李期之妻)

赵肃 (成汉)

赵肃(生卒年不詳),十六国成汉官员,原为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等六郡大姓之一。 晋惠帝元康八年(298),赵肃和李特等一起率流民入蜀。李特自称镇北大将军。其子李雄建大成政权,以赵肃为腹心之臣。晏平五年(310年),赵肃为司空。次年,李雄母太后罗氏去世,李雄信巫师之言,想要不葬母亲,赵肃力谏劝阻。.

查看 成汉和赵肃 (成汉)

董皎

董皎,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寿的相国。 大成开国皇帝李雄的堂弟李寿废李雄的儿子皇帝李期,自己称皇帝,改国号为汉。李寿继立,任命董皎为相国,总管政务。343年,李寿去世,其子李势即位。344年,太史令韩皓上书说:“荧惑守心(火星在心宿),是上天对不修缮宗庙的谴责。”李势令群臣议论。董皎和侍中王嘏认为:“景皇帝李特、武皇帝李雄创定国家,献皇帝李骧、文皇帝李寿禀承基业,至亲的关系并不疏远,不应疏远绝祀。”于是李势重新下令祭祀成始祖李特和太宗李雄,都用汉的称谓。李势无子,李廣求为皇太弟,李势不许。大臣马当、解思明劝李势答应,李势怀疑他们有阴谋,命董皎收斩两人,夷三族。李势无道,董皎助纣为虐。.

查看 成汉和董皎

蔡兴

蔡兴,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寿的尚书左仆射。 蔡兴开始为李寿的司马,跟从李寿灭李期后,他和与任调等人力劝李寿不要向东晋称藩,于是李寿自立为帝,国号汉。李寿任命他为左仆射,李寿即位之初,仍遵循李雄宽俭之政。后来,李寿日益荒淫奢侈,严刑峻法,大兴土木,国势败坏。蔡兴极力劝谏,李寿以其诽谤,将他诛杀。.

查看 成汉和蔡兴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查看 成汉和自贡市

雲南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雲南君主。.

查看 成汉和雲南君主列表

雲南郡

雲南郡,中国古代的郡。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南中,分建宁郡、越巂郡、永昌郡三郡之地设置云南郡,郡治云南县(今云南省祥云县云南驿镇),辖云南(今祥云县、弥渡县)、蜻蛉(今永仁县及大姚县北)、弄栋(今大姚县南及姚安县)、姑复(今华坪县)、遂久(今永胜县、丽江市)、邪龙(今巍山县、漾濞县、南涧县)、叶榆(今大理市、剑川县、洱源县、鹤庆县)7县,属庲降都督。 西晋改庲降都督地为宁州。泰始六年(270年),云南郡增设两县:云平县、永宁县。永嘉五年(310年),分云南郡叶榆县设东河阳郡。建始年间,分云南郡蜻蛉,弄栋二县属兴宁郡,云南郡领云南、东姑复、西姑复、云平、邪龙5县。咸和八年(333年),成汉李雄占据宁州,设立建宁国。建元元年(343年),成汉设汉州,云南郡先后属建宁国、汉州。 东晋爨氏自袭宁州刺史,晋末南北朝云南郡属爨西之地。隋朝开皇初年,爨氏降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云南郡,设南宁州总管府。 Category:蜀汉的郡 Category:晋朝的郡 Category: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云南的郡.

查看 成汉和雲南郡

通鉴纪事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鑑》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樞本無著書之意,惟读《通鑑》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因司馬光《資治通鑑》,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因此,南宋孝宗干道九年(1176年)成书於嚴州郡學。 此書與《通鑑》一樣,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場。雖主要是抄錄原文,但他所加的239個標題,採用了「平」、「據」、「滅」、「叛」、「亂」、「篡」等各式的褒貶詞彙,充分表現他抱持著濃厚的正统觀念。如两汉时,以劉氏為正统,褒揚汉室,力贬对汉室不利的事。 他只希望重整《通鑑》的结构,及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并不打算改动原文。因此,此书的内容都是抄录《通鑑》原文,他只是加上标题,不擅加一字。 由於《通鑑》记「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其它事一概不錄。在239個主題中,絕大部分是關於政治和軍事,關於經濟的則只有唐的《奸臣聚歛》和《兩稅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 此書重視亂世歷史,如兩漢時只有43个标题,但魏晉時竟有103個標題,幾乎占全書標題數量的一半,可見袁樞側重分裂時期歷史的意向。而以朝代论,則注意「興」、「衰」史。因此,此書中各朝代的份量都是「兩頭大,中間小」,與《通鑑》「穷探治亂之迹」的宗旨一致。 朱熹另據《資治通鑑》編《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

查看 成汉和通鉴纪事本末

陳安 (晉朝)

陳安(),中國西晉末期至五胡十六國前期人物,原為晉南陽王司馬模帳下都尉,勇猛異常,作戰時左手持七尺大刀,右手拿丈八蛇矛,平時十分厚待屬下將士,能夠與他們同甘共苦。.

查看 成汉和陳安 (晉朝)

李势

李势(),字子仁,十六国成汉末主。李寿长子,母李氏。降晉後,封歸義侯,卒於建康,後世稱「後主」。無子。.

查看 成汉和李势

李奕

李奕(),十六国时成汉人。 成玉恒四年(338年),李寿率军从涪城袭击成都,李奕任先锋。李寿废黜李期后,李奕劝李寿向东晋称藩,李寿不从,而称汉皇帝。李奕受封为西夷校尉,李寿倚他为心腹。汉汉兴二年(339年),李奕担任镇东大将军,攻打巴东郡的东晋守将劳杨。李寿子李势即位,李奕任太保。李势滥杀宗室大臣,于是在嘉宁元年(346年),他从晋寿郡(今四川省广元市南)起兵反汉,蜀地任跟随他的达到数万。攻打成都时,被射死。.

查看 成汉和李奕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查看 成汉和李姓

李始

李始,字伯敬,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大哥,李特的儿子。 李始和弟弟李荡、李雄作为父亲手下的将领。304年十月,李雄即位为成都王,叔叔李骧任太傅,兄李始任太保,李离任太尉,李云任司徒,李璜任司空,李国任太宰,阎式任尚书令,杨褒任仆射。311年正月十七李始攻克巴西郡,杀死文石。334年,他父亲李雄死后,李雄的侄子太子李班是继位。李保的哥哥李越杀死李班,拥立李期为皇帝,李期封李越为相国、建宁王,授予大将军李寿大都督,改封汉王,都录尚书事。李始任征东大将军,代替李越镇守江阳。李始想和李寿共同攻击李期,李寿不敢发难,李始发怒,反向李期诋谗李寿,请求杀掉李寿。.

查看 成汉和李始

李宫人 (成汉)

李氏,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昭文帝李寿的宮人,后主李势生母。 李氏的父亲是李凤,李骧杀了李凤之後,把她送给了自己的儿子李寿為婢。李氏生下李寿的长子李势。338年,李寿登基,李势被立为太子。李氏是否在世,是否获得后宫的封号,已不可考。汉兴六年(343年),汉昭文帝李寿去世,太子李势即位,次年改元太和,封嫡母阎皇后为皇太后,亦无李氏的任何记载。.

查看 成汉和李宫人 (成汉)

李寿

汉昭文帝李寿(),字武考,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皇帝。为李特之弟李骧少子。 338年即位后改国号为“汉”。343年病死。.

查看 成汉和李寿

李嶷 (成汉)

李嶷,十六国时成汉大臣。 李寿在位时,李嶷担任尚书右仆射,李寿即位之初,遵循开国皇帝李雄的旧规,务行宽厚节俭。后来思想放松,重用小人,多次调发民众,营建宫殿。臣下有小过,他便杀以立威。成汉的百姓怨声载道。李嶷屡次直言规谏,由此得罪了李寿。李寿以其他的罪名,下狱杀死了李嶷和左仆射蔡兴。.

查看 成汉和李嶷 (成汉)

李世

李世,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堂兄弟,李流的儿子。 303年,因为李特、李荡相继死去,宗岱、孙阜即将攻来,李流非常恐惧。李含劝李流投降,李流同意,而不听李骧、李雄劝阻。五月,李流派儿子李世和李含的儿子李胡到孙阜的军中作人质。李胡的哥哥梓潼太守李离,急忙骑马从梓潼郡赶来,却没有赶上。他与李雄商议袭击孙阜,李雄鼓动流民,与李离袭击孙阜的军队,将孙阜打得惨败。宗岱已在垫江死去,荆州军退走。李流把军中事务全都交给李雄处理。.

查看 成汉和李世

李幽

李幽(),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班的儿子,李颙的兄弟。 334年,大成皇帝李雄把皇位传给侄子李班,李雄的儿子李期、李越不满,在李雄灵柩前杀害李班,李期称帝。336年,李班的舅舅罗演和上官澹策划袭杀李期,拥立李幽为君,事情泄露,罗演和上官澹被李期杀害。.

查看 成汉和李幽

李庠

李庠(),字玄序,巴西宕渠人(今中國四川省渠縣)。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為成漢開國君主李雄的三叔,成漢奠基者李特之弟。.

查看 成汉和李庠

李廣 (成漢)

李廣(),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寿的儿子,李势的弟弟。 338年,广汉郡太守李乾告发大臣图谋废黜旧君,更立新主。七月,李寿让儿子李广和大臣在前殿盟誓,改李乾为汉嘉郡太守,李闳出任荆州刺史,镇守巴郡。345年,大将军李广因为李势没有儿子,请求让自己当皇太弟,李势不同意。马当、解思明劝谏:“陛下兄弟不多,若复有所废,将益孤危。”请求答应李广之请。李势怀疑他们和李广有预谋,斩首马当、解思明,夷灭三族。派太保李奕进攻在涪城的李广,贬黜李广为临邛侯,李广自杀。.

查看 成汉和李廣 (成漢)

李弘 (廣漢)

李弘,东晋广汉人,宗教起事领袖(晋朝斥之为妖贼)。370年,李弘诈称是成汉末代皇帝李势的儿子,与益州李金银聚众反晋,弘自称圣王,聚集了一万多兵众,年号为凤凰。九月,益州刺史周楚派孙子梓潼太守周虓讨平定了李弘、李金银之乱。.

查看 成汉和李弘 (廣漢)

李保 (成汉)

李保,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儿子,李期的弟弟。 334年,他父亲李雄死后,李雄的侄子太子李班是继位。李保的哥哥李越杀死李班,拥立李期为皇帝,李期封李越为相国、建宁王,授予大将军李寿大都督,改封汉王,都录尚书事。李保任镇西大将军、汶山郡太守;堂兄李始任征东大将军,代替李越镇守江阳。李期在位时,李保去世,时人疑为被毒杀。.

查看 成汉和李保 (成汉)

李國

李國(),十六国时人,成汉大臣。巴賨(或说氐)族。 李國父亲李含初为六郡人部曲督,娶巴人首领李慕女、李特妹为妻。西晋永宁元年(301年)李特于蜀中反晋,称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李國为西夷校尉。李特子李雄称益州牧,李國成为表弟李雄心腹,任为材官将军。委以军国大事。建兴元年(304年)李雄称成都王后,以材官将军李國为太宰。大成晏平二年(307年)李國与李云率军二万进攻汉中郡,占领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尽徙汉中人入蜀。晏平五年(310年),李國在巴西郡被部下文硕等人杀害。.

查看 成汉和李國

李凤 (成汉)

李凤,十六国时成汉大臣。 李凤初任成汉太宗李雄属下平寇将军。晏平三年(308年),李凤率军屡攻晋朝汉中郡,后攻巴西郡,杀叛将文硕。玉衡四年(314年),李凤为征北将军、梁州刺史,在外广招流民,来加强国势。后因李雄的侄子李稚嫉妒他的功劳,遂在巴西郡反叛大成国,被李骧攻杀。李凤的女儿嫁给了李骧的儿子李寿,生子李势。.

查看 成汉和李凤 (成汉)

李皇后 (李势)

李皇后,成汉后主李势的皇后。李氏在李势为太子时,就是太子妃。汉兴六年(343年),汉昭文帝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次年改元太和,册封李氏为皇后。嘉宁二年(347年)成汉被东晋所灭,李势被东晋封为归义侯,李皇后不知所终。.

查看 成汉和李皇后 (李势)

李班

成哀帝李班(288年-334年),字世文。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皇帝。为李雄之兄李荡之子。.

查看 成汉和李班

李福 (成漢)

李福,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寿的弟弟,李骧的儿子。 347年二月,东晋桓温的部队抵达青衣。成汉皇帝李势大举出兵,派叔父右卫将军李福、堂兄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坚等人率领兵众,从山阳开赴合水。李福进军攻打彭模,孙盛等人奋力反击,赶跑了李福。之后桓温进军成都,李势投降,成汉灭亡。.

查看 成汉和李福 (成漢)

李离 (成汉)

李离(),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大臣。 301年,李特让哥哥李辅,弟弟李骧,儿子李始、李荡、李雄,任回,李含和儿子李国、李离,任臧,李攀、李恭兄弟等人担任将帅,让阎式、李远等人为僚属。303年,因为李特、李荡相继死去,宗岱、孙阜即将攻来,李流非常恐惧。李含劝李流投降,李流同意,而不听李骧、李雄劝阻。五月,李流派儿子李世和李含的儿子李胡到孙阜的军中作人质。李胡的哥哥梓潼太守李离,急忙骑马从梓潼郡赶来,却没有赶上。他与李雄商议袭击孙阜,李雄鼓动流民,与李离袭击孙阜的军队,将孙阜打得惨败。宗岱已在垫江死去,荆州军退走。李流把军中事务全都交给李雄处理。304年十月,李雄即位为成都王,改年号为建兴。让李骧担任太傅,李始担任太保,李离任太尉,李云任司徒,李璜任司空,李国任太宰,阎式任尚书令,杨褒任仆射。李雄因李国、李离有智慧谋略,所有事情都必定找他们咨询后再办,李国、李离也愈发谨慎。307年,秦州流民邓定、訇氐等人占据成固,抢掠汉中,梁州刺史张殷派巴西郡太守张燕讨伐。李雄派太尉李离、司徒李云、司空李璜率军二万去救援邓定,把张燕打得惨败,张殷和汉中太守杜孟治弃城逃走。十几天后,李离等人带兵回师,将汉中百姓全部迁徙到蜀地。309年,天水人訇琦等人杀了李离和尚书令阎式,献出梓潼向罗尚投降。.

查看 成汉和李离 (成汉)

李璜 (成汉)

李璜(),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大臣。 303年,晋朝派荆州刺史宗岱、建平郡太守孙阜带领三万水军去救罗尚。宗岱让孙阜为前锋,迫近德阳。李特派李荡和蜀郡太守李璜一起与德阳太守任臧共同抗拒宗岱、孙阜。304年十月,李雄即位为成都王,改年号为建兴。让李骧担任太傅,李始担任太保,李离任太尉,李云任司徒,李璜任司空,李国任太宰,阎式任尚书令,杨褒任仆射。李雄因李国、李离有智慧谋略,所有事情都必定找他们咨询后再办,李国、李离也愈发谨慎。307年,秦州流民邓定、訇氐等人占据成固,抢掠汉中,梁州刺史张殷派巴西郡太守张燕讨伐。李雄派太尉李离、司徒李云、司空李璜率军二万去救援邓定,把张燕打得惨败,张殷和汉中太守杜孟治弃城逃走。十几天后,李离等人带兵回师,将汉中百姓全部迁徙到蜀地。309年,天水人訇琦等人杀了李离和尚书令阎式,献出梓潼向罗尚投降。李雄派太傅李骧、司徒李云、司空李璜攻打梓潼,没有成功,李云、李璜战死。.

查看 成汉和李璜 (成汉)

李特

李特(),字玄休,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其父為李慕;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父,是成漢政權的奠基者。後來李特之子李雄稱王時,追諡李特為成都景王,等到稱帝時,再追諡為景皇帝,廟號為始祖。.

查看 成汉和李特

李颙 (成汉)

李颙(),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班的儿子,李幽的兄弟。 334年,大成皇帝李雄把皇位传给侄子李班,李雄的儿子李期、李越不满,在李雄灵柩前杀害李班,随后又杀害李班的儿子李颙和李班的哥哥李都。.

查看 成汉和李颙 (成汉)

李骧

历史上有数个名为李骧的人:.

查看 成汉和李骧

李骧 (成汉)

李骧(),字玄龙,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说为賨人)。李驤是成漢宗室,成漢景帝李特五弟,在成漢官至太傅。.

查看 成汉和李骧 (成汉)

李鳳

李鳳,可以是指:.

查看 成汉和李鳳

李越

李越,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儿子。他是车骑将军,334年,他父亲李雄死后,太子李班是李雄的侄子,继承皇位。李越与兄弟安东将军李期不服。李越乘李班夜间哭吊,将他杀死在殡宫,拥立李期为皇帝,李期封李越为相国、建宁王。338年,汉王李寿发动政变,在儿子李势的帮助下,攻入成都,杀死了建宁王李越。李寿废黜李期为邛都县公,自立为皇帝。.

查看 成汉和李越

李载

李载(),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孙子,封武陵公。 336年,成汉皇帝李期的侄子尚书仆射武陵公李载才能俊逸出众,李期心中妒忌,便诬陷李载谋反,将其杀害。.

查看 成汉和李载

李霸

李霸,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儿子,李期的哥哥。 334年,他父亲李雄死后,李雄的侄子太子李班是继位。李保的哥哥李越杀死李班,拥立李期为皇帝,李期封李越为相国、建宁王,授予大将军李寿大都督,改封汉王,都录尚书事。李霸任中领军、镇南大将军;李始任征东大将军,代替李越镇守江阳。李期在位时,李霸去世,时人疑为被毒杀。.

查看 成汉和李霸

李金银

李金银,东晋益州人,宗教起事领袖(晋朝斥之为妖贼)。370年,李金银指使广汉李弘诈称是成汉末代皇帝李势的儿子,聚集了一万多兵众反晋,李弘称圣王,年号为凤凰。九月,益州刺史周楚派孙子梓潼太守周虓讨伐平定了李弘、李金银之乱。.

查看 成汉和李金银

李蕩

李荡(),西晋氐族首领李特次子,母亲罗氏生他之前,梦见两条彩虹自门升向天空,一条彩虹中途折断。302年,李特自称为大将军、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李荡为镇军将军。303年,李特战败被杀,其弟李流接管他的部众。李荡和三弟李雄成了李流的臂膀。晋将罗尚派遣督护常深据守毗桥,李流率李荡、李雄克攻深栅,常深士卒逃散。李流追至成都,罗尚闭城门坚守,李荡驰马追击,不小心触到倚矛受伤致死。李雄后来称帝建立成汉,以李荡的儿子李班为太子。.

查看 成汉和李蕩

李雲 (成漢)

李雲(),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大臣。 304年十月,李雄即位为成都王,改年号为建兴。让李骧担任太傅,李始担任太保,李离任太尉,李云任司徒,李璜任司空,李国任太宰,阎式任尚书令,杨褒任仆射。307年,秦州流民邓定、訇氐等人占据成固,抢掠汉中,梁州刺史张殷派巴西郡太守张燕讨伐。李雄派太尉李离、司徒李云、司空李璜率军二万去救援邓定,把张燕打败,张殷和汉中太守杜孟治弃城逃走。十几天后,李离等人带兵回师,将汉中百姓全部迁徙到蜀地。309年,天水人訇琦等人杀了李离和尚书令阎式,献出梓潼向罗尚投降。李雄派太傅李骧、司徒李云、司空李璜攻打梓潼,没有成功,李云、李璜战死。.

查看 成汉和李雲 (成漢)

李雄 (十六國)

成武帝李雄(),字仲儁,氐人,十六国时期成漢開國皇帝(304年至334年在位)。李特第三子,母羅氏。304年李雄自稱成都王,建年號建興。306年正式稱帝,國號大成,史稱成漢。.

查看 成汉和李雄 (十六國)

李虎 (三國)

李虎,曹魏时略阳郡巴氐人。《晋书》为唐太祖李虎避讳,改称李武。 曹操定漢中张鲁,李虎與杜濩、朴胡、袁約、楊車、李黑等移居於略陽北土,李虎归附曹操,曹操拜为将军,其子李慕为东羌猎将。曾孙李雄建立成汉后,追尊曾祖父为巴郡桓公。.

查看 成汉和李虎 (三國)

李期

李期(),字世運,是十六国時期成汉政权的皇帝。为李雄第四子。.

查看 成汉和李期

李流

李流(),字玄通,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叔父,成漢政權奠基者李特之四弟。.

查看 成汉和李流

李慕

李慕,曹魏时略阳巴氐人,父亲李虎归附曹操,曹操拜为将军,李慕为东羌猎将。孙子李雄建立成汉后,追尊祖父为陇西襄王。.

查看 成汉和李慕

杨褒

杨褒,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雄的丞相,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巴賨(或说氐)族。 开始为西晋将兵都尉。齐万年反晋,与李特等从关陇流入巴蜀,入蜀之六郡流民大姓之一。杨褒奉李特为主公起兵,永宁元年(301年),李特初建政权,他担任李特的参佐。304年,李雄占成都,杨褒与杨珪共劝李雄称成都王。李雄任命他为仆射。306年,李雄称皇帝后,拜杨褒为丞相。杨褒为人好直言,李雄刚刚立国,国用不足,将领有仁献金银得官,杨褒劝谏而止。李雄曾经因酒醉,令中书令责打太官令。也被杨褒劝谏而止。.

查看 成汉和杨褒

桓彝

桓彝(),字茂倫,譙國龍亢人。東漢五更桓榮的九世孫,可能是曹魏大司農桓範的後代。父桓顥,官至郎中。桓彝在東晉曾任散騎常侍、宣城內史等職,在蘇峻之亂中拒降戰死。兒子桓溫為東晉時著名的權臣,孫兒桓玄更曾篡奪皇位,幾乎覆滅東晉。.

查看 成汉和桓彝

桓温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重要將領及權臣、軍事家,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馬、錄尚書事。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因領兵消滅成漢而聲名大盛,又曾三次領導北伐,掌握朝政並曾操縱廢立,更有意奪取帝位,但終因最後一次北伐大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氏和謝氏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因桓溫獲賜諡號宣武,故《世說新語》稱其為「桓宣武」。其子桓玄後來一度篡奪東晉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溫為「楚宣武帝」。.

查看 成汉和桓温

桓溫北伐

桓溫北伐,是東晉時期將領桓溫分別於354年、356年及369年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其餘兩次皆被擊退,成效不大。.

查看 成汉和桓溫北伐

楊難敵

楊難敵(?-334年),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楊難敵是仇池首領楊茂搜之長子。317年楊茂搜死,難敵與弟堅頭分領部曲,難敵號左賢王,屯下辨,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 322年,前趙主劉曜親自領軍攻楊難敵,難敵迎戰不勝,退保仇池。仇池諸氐、羌等皆歸降劉曜。劉曜進攻仇池,因為軍中大疫欲退兵,遣人遊說難敵,於是難敵遣使向前趙稱藩。劉曜以楊難敵為假黃鉞、都督益、寧、南秦、涼、梁、巴六州、隴上、西域諸軍事、上大將軍、益、寧、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同年秦州刺史陳安自立為涼王,次年被前趙擊敗,安被殺,楊難敵大懼,與弟楊堅頭南奔漢中,向成漢請降。前趙軍撤退後,楊難敵到武都據險自守,不再聽命成漢。成漢分二路進兵討伐楊難敵,一路被他阻擋不得進,另一路大敗。325年,楊難敵從前趙手上收復仇池。 东晋咸和九年(334年)楊難敵死,子楊毅立。.

查看 成汉和楊難敵

武侯祠

武侯祠,是为了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兴建的祭祀建筑。其中勉县武侯祠为刘禅所立的官祠,始建年代最早;南阳武侯祠由诸葛亮故将黄权建立,始于魏晋年间;成都武侯祠,始建于成汉年间,君臣合祭,最为知名。 各地武侯祠罗列如下:.

查看 成汉和武侯祠

殷浩

殷浩,字淵源,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人。東晉時期政治人物,因會稽王司馬昱提拔而一度與桓溫於朝中抗衡,但後因北伐失敗而被廢為庶人。.

查看 成汉和殷浩

毛穆之

毛穆之(),字憲祖,小字虎生,滎陽陽武人。因與哀靖皇后王穆之同名而稱字,後又因權臣桓溫母親孔氏名字有「憲」字而再稱小字。故此史書中有稱毛憲祖和毛虎生替代其名。東晉將領毛寶的長子,自己亦是東晉將領,曾協助桓溫北伐和參與多場東晉與前秦的戰事。.

查看 成汉和毛穆之

永安 (西晋)

永安(304年正月-七月、十一月)是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七个年号。共计1年。 永安元年七月改元建武元年,同年十一月复称永安,次月又改元为永興元年。.

查看 成汉和永安 (西晋)

永嘉 (西晋)

永嘉(307年-313年四月)是西晋皇帝晋怀帝司馬熾的年号,共计7年。 永嘉七年四月晉懷帝死,晉愍帝司馬鄴即位,改元建兴元年。.

查看 成汉和永嘉 (西晋)

永和 (东晋)

永和(345年-356年)是东晋皇帝晉穆帝司馬聃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2年。.

查看 成汉和永和 (东晋)

永凤

永凤(308年十月-309年四月)是十六国时期汉光文帝劉淵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 永凤二年五月改元河瑞元年。.

查看 成汉和永凤

永兴 (西晋)

永兴(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是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八个年号,共计3年。 永兴三年六月改元光熙元年。.

查看 成汉和永兴 (西晋)

永昌 (东晋)

永昌(322年-323年二月)是东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 永昌元年闰十月,晋明帝即位沿用。永昌二年三月改元太宁元年。.

查看 成汉和永昌 (东晋)

江山美人 (2008年電影)

2008年的一部史詩式愛情古裝電影,由程小東執導,主演有黎明、甄子丹、陳慧琳。故事內容則是諸侯割據,戰火連天的年代,(雖故事並無詳細說明確實年代,但同時存在燕國及趙國,可推斷為五胡十六國年代。)公主背負著國家的仇恨及她與隱士、將軍之間的愛情故事。.

查看 成汉和江山美人 (2008年電影)

汶山郡

汶山郡,中國古代的郡,最早由西漢時所置。.

查看 成汉和汶山郡

汉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

查看 成汉和汉

汉原郡

汉原郡,中国十六国时设置的郡。 成汉玉衡二年(312年),李雄分蜀郡置,治所在江原县(今四川省崇州市西北)。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崇州、都江堰等市一带。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灭成汉,改为晋原郡。 Category:成汉的郡 Category:东晋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成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3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34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成汉和汉原郡

汉宣帝

漢宣帝劉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9月10日—前48年1月10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宣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宣帝」。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子,生母為王翁須。.

查看 成汉和汉宣帝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查看 成汉和汉中市

汉兴

汉兴(338年四月-343年)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汉昭文帝李寿的年号,共计6年。 汉兴六年八月李势即位沿用,明年改元太和元年。 发行的汉兴钱是中国第一个年号钱。.

查看 成汉和汉兴

汉昌

汉昌(318年七月—九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隐帝刘粲的年号,共计3个月。 汉昌元年十月刘曜即位改元光初元年。.

查看 成汉和汉昌

河瑞

河瑞(309年五月-310年六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光文帝劉淵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 河瑞二年七月,刘聪即位,改元光兴元年。.

查看 成汉和河瑞

沈黎郡

沈黎郡,中國古代郡名。.

查看 成汉和沈黎郡

成可以指:.

查看 成汉和成

成都历史

成都市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至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查看 成汉和成都历史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查看 成汉和成都市

成都郡

成都郡,中国西晋时设置的郡。 晋惠帝年间,李雄建立成国,成都王司马颖在成都的封国丧失。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为司马颖嗣子司马遵补封了一个成都国,分南郡之华容县、州陵县、监利县,再新设丰都县,共四县设置成都郡,治所在华容县(今湖北省监利县北);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省成都郡,县还南郡。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湖北的郡 Category:荆州行政区划史.

查看 成汉和成都郡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06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1961年3月4日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7月13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二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7月7日重新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 成汉和成都武侯祠

成汉

成汉(304年-347年)也称成、后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割据政權之一。 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難民反抗西晋的統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

查看 成汉和成汉

昝夫人

昝夫人,嫁给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叔叔李骧,生下一子李寿,李寿后来在338年夺得成汉皇位,称汉皇帝。追尊父李骧为献帝,母昝氏为太后。其后昝太后事迹不详。.

查看 成汉和昝夫人

昭文帝

昭文帝是一个追封给中国皇帝的諡号。.

查看 成汉和昭文帝

晏平

晏平(或作宣平;306年六月-310年)是十六国时期成武帝李雄的第二个年号,共计5年。.

查看 成汉和晏平

景帝

歷史上,東亞古代有多名皇帝的諡號為景帝:.

查看 成汉和景帝

景王

景王,中国历史上的国王或诸侯王的称号:;谥号:.

查看 成汉和景王

景骞

景骞,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期的尚书令。 大成太宗李雄玉衡年间,景骞任司隶校尉。334年,李期杀太子李班篡位,轻视旧臣,信任景骞等人,以其为尚书令,封河南公。与尚书姚华等把持朝政。滥杀宗室旧臣多。因为汉王、大将军李寿握重兵,密谋袭杀寿寿。玉恒四年(338年)李寿自涪陵起兵袭击成都,称景骞等乱政,诛景骞以清君侧。兵临成都城下。李寿掌握朝政,逼迫李期杀景骞。.

查看 成汉和景骞

晉穆帝

晉穆帝司馬聃(),字彭子,東晉第五代皇帝,廟號孝宗。晉穆帝是晉康帝之子,母褚蒜子。.

查看 成汉和晉穆帝

晉簡文帝

晉簡文帝司馬昱(),字道萬。東晉第八代皇帝。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自 永和元年(345年)開始一直以會稽王輔政,掌握朝廷的實權,但其時權臣桓溫的勢力亦一直增強。52歲時於太和六年十一月己酉(372年1月6日)被桓溫擁立为帝,改年号为咸安。次年七月己未(372年9月12日)病逝。在位期間只有250日,期間朝政完全在桓溫控制之下。.

查看 成汉和晉簡文帝

晉滅成漢之戰

晉滅成漢之戰是中國東晉時期的一場戰爭,由東晉荊州刺史桓溫所領導,進攻據有益州的成漢政權。桓溫於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出兵,至次年三月攻下成都並接受李勢投降,歷時約四個月。戰後東晉吞併成漢全境。.

查看 成汉和晉滅成漢之戰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成汉和晉朝行政區劃

晉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西晋的第二位皇帝,290年至307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晉惠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灭亡。.

查看 成汉和晉惠帝

晋原郡

晋原郡,中国东晋时设置的郡。 永和三年(347年)灭成汉,改江原郡置,治所在江原县(今崇州市西北)。南朝宋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崇州、大邑、邛崃、芦山、天全等市县地。属益州。南梁改为江原郡。 Category:东晋的郡 Category:刘宋的郡 Category:南齐的郡 Category:南梁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成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雅安行政区划史.

查看 成汉和晋原郡

晋十六国南北朝历史年表

晋十六国南北朝历史年表列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年表。.

查看 成汉和晋十六国南北朝历史年表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查看 成汉和晋书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查看 成汉和晋朝

4世纪

301年1月1日至4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4世纪。.

查看 成汉和4世纪

亦称为 成汉皇帝世系图。

庾亮庾冰庾翼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五胡乱华延熙 (后赵)建平 (后赵)建康 (司马保)建初 (成汉)建兴 (西晋)建兴 (成汉)建元 (东晋)建元 (前赵)建国 (代)建武 (后赵)建武 (东晋)建武 (西晋)任皇后任颜张宝 (成汉)何点何法倪徐光 (十六國)後主土家族僚人刘永 (三国)嘉宁嘉平 (前赵)周访周撫咸康 (东晋)咸和 (东晋)和苞哀帝冉宫人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八王之乱元熙 (前赵)光初光兴 (前赵)光熙四川历史四川省皇帝玉衡玉衡 (年号)玉恒王瓌王誓王达 (成汉)王波 (十六国)绵竹市罗恒罗演羊獻容羅尚羅皇太后爨琛爨量牂柯郡益州遂宁市袁喬袁瓌西河郡 (東晉)西晉梁州行政區劃西晋末年流民起义西晋故事新编马当 (成汉)魏晋南北朝譙同譙國桓氏譙縱譙登谯献之麟嘉 (前赵)龚壮霍峻霍弋范姓范賁范长生范汪部曲阎式阎皇后 (李寿之妻)阎皇后 (李期之妻)赵肃 (成汉)董皎蔡兴自贡市雲南君主列表雲南郡通鉴纪事本末陳安 (晉朝)李势李奕李姓李始李宫人 (成汉)李寿李嶷 (成汉)李世李幽李庠李廣 (成漢)李弘 (廣漢)李保 (成汉)李國李凤 (成汉)李皇后 (李势)李班李福 (成漢)李离 (成汉)李璜 (成汉)李特李颙 (成汉)李骧李骧 (成汉)李鳳李越李载李霸李金银李蕩李雲 (成漢)李雄 (十六國)李虎 (三國)李期李流李慕杨褒桓彝桓温桓溫北伐楊難敵武侯祠殷浩毛穆之永安 (西晋)永嘉 (西晋)永和 (东晋)永凤永兴 (西晋)永昌 (东晋)江山美人 (2008年電影)汶山郡汉原郡汉宣帝汉中市汉兴汉昌河瑞沈黎郡成都历史成都市成都郡成都武侯祠成汉昝夫人昭文帝晏平景帝景王景骞晉穆帝晉簡文帝晉滅成漢之戰晉朝行政區劃晉惠帝晋原郡晋十六国南北朝历史年表晋书晋朝4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