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惠能

指数 惠能

惠能,又作慧能,俗姓盧,是一位漢傳佛教南宗禪祖師,與北宗神秀大師互別苗頭,世称禅宗六祖(禪宗北宗以神秀為六祖),唐憲宗追謚大鑒禪師,至宋太宗加諡日「大鑒真空禪師」,仁宗加諡日「大鑒真空普覺禪師」,神宗加諡日「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元仁宗加封“大鑒真空普覺圓明廣照禪師”。史學家陳寅恪贊其:「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135 关系: 偈颂南华寺南天竺寺南岳怀让南顿北渐南陽慧忠堪布摩诃衍大乘佛教大梵寺天竺菩提树天门山寺宋明理學中國佛教史中國秘密宗教中国哲学家列表中華五千年临济宗临济寺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东禅寺 (黄梅)万福寺 (福清)三身一貫道康真君廟二月初八云门山大觉禅寺五代十国五祖寺五甲協善心德堂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弘忍佛经佛教佛教派别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呂良偉唐朝唐朝文化唐書人物列表八月初三六祖坛经六祖岩六祖镇六榕寺先天道光孝寺 (广州)国恩寺石头希迁石頭宗灵山寺 (潮阳区)...神秀祖師禪祖师庙禪宗宗派禪宗西天二十八祖禅宗章六全真理的受難者牛頭宗盘福路發財枚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韶关市達摩血脈論菏泽神会菏澤宗菩提禪心菩提达摩華青幫青原行思青幫頓悟覺 (佛教)香海慈航觀世音 (1985年電視劇)马祖塔亭马祖道一鳳飛颺鶴林玄素黄冈市黄梅县齋教龍山 (新興)龍華教胡適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阴阳肇庆市肉身菩薩脅侍释印顺释无际金剛經釋宣化釋崇岳釋師範釋祖先釋無業釋道冲釋法全柏林禅寺梁楷梵網經 (大乘佛教)梅庵 (肇庆)楞伽永嘉玄覺汾陽善昭汉传佛教汉族法眼宗法海洪州宗洪门涿州市淨土宗淅川县温州市清涼澄觀潮阳区朝聖月明三更惠能戴進明心新兴县无相颂教下慧 (佛教)曹洞宗曹溪宗曹溪寺曹溪法海638年713年732年 扩展索引 (85 更多) »

偈颂

偈語是指佛经中的唱颂词,為十二分教中的伽陀(Gatha)、祇夜(Geya)、憂陀那(Udāna),其體裁和中國古代詩詞類似。歷代高僧讲经说法,常引偈语。.

新!!: 惠能和偈颂 · 查看更多 »

南华寺

南華寺,又稱南华禅寺,曾名“寶林寺”、“中興寺”、“法泉寺”等,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南4公里处的曹溪畔,俗稱曹溪寺,距離韶關市南約22公里。是中國佛教名寺,「广东六大名寺」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寺院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故稱「六祖祖庭」, 俗稱曹溪祖庭。 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三年(西元505年),梁武帝賜名“寶林寺”,宋開寶元年(西元968年),宋太宗賜名“南華禪寺”,沿襲至今。1983年,南華寺是最早一批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定為「國家重點寺院」的寺廟之一。2001年6月25日,南華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建築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等建築群組成。建築除靈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後释虛雲募化重修的。.

新!!: 惠能和南华寺 · 查看更多 »

南天竺寺

南天竺寺(英文:Nam Tin Chuk Temple)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的芙蓉山,佔地7萬多平方英呎,成立於1935年的佛教寺廟。.

新!!: 惠能和南天竺寺 · 查看更多 »

南岳怀让

南嶽懷讓禪師(),俗姓杜,唐代金州安康(今陕西安康)人,禅宗高僧,為六祖惠能門下,與青原行思形成兩大支派。唐敬宗时,追谥「大慧禅师」。.

新!!: 惠能和南岳怀让 · 查看更多 »

南顿北渐

南顿北渐,又称南能北秀,为中国禅宗五祖弘忍门下的神秀与惠能二大弟子见处各异,因而发展成的不同系统禅学。 其中神秀以长安为中心教化北方,称北宗禅;惠能教化南方的称“南宗禅”,后世禅宗大多出自此系统。因为禅性观的区别,两派差异则以“南顿北渐”分别。其中以循序漸進的方法指导子弟,令其开悟,称为“渐悟”;而不分阶段、顿速觉悟,则为“顿悟”。.

新!!: 惠能和南顿北渐 · 查看更多 »

南陽慧忠

南陽慧忠(),俗家名冉虎茵 ,法名释慧忠,世称南阳慧忠国师,谥号大证禅师,唐代越州诸暨(治在今浙江诸暨)人。博通经律,法受双峰指道信和弘忍。,是禅宗六祖惠能门下的五大宗匠另外四人是行思、怀让、神会、玄觉。之一,与菏泽神会共同在北方弘扬六祖禅风。他备受唐朝三代皇帝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的礼遇,受封国师,常被尊称为慧忠国师。 大历十年十二月十九日,国师圆寂,塔葬于党子谷(今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香严寺)。.

新!!: 惠能和南陽慧忠 · 查看更多 »

堪布摩诃衍

堪布摩诃衍(),又称和尚摩诃衍(),或譯瑪哈雅納和大乘和尚,是吐蕃帝国时期的一位汉人禅僧。“”在梵语中意思是“(महायान マハヤナ)”。 摩诃衍原為唐朝的禅宗僧人,属于东山法门。他是神秀派的一位禪師,駐錫於長沙的麓山寺,神秀派遭到以菏澤神會為首的慧能派禪師的猛烈批判,受到打壓。后来他離開長沙,来到沙州(今敦煌)一带弘法,並成為神秀派在這裡的重要人物。 786年,沙州被吐蕃攻陷。当时在赤松德赞的支持下,佛教刚刚在吐蕃兴起,因此邀请不少沙州的禅僧来到拉萨弘法并翻译经书,摩诃衍便是这些禅僧中最著名的一位。在拉萨弘法期间,禅宗以无念、无想、无作意等简单易懂的教义获得了大量信众。根據敦煌出土漢文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的記載,赤松德赞的王妃没庐萨墀洁莫赞(法名绛求洁赞)、姨母以及蘇毗王子都拜摩诃衍为师进行修行。相反地,天竺来的密宗受到了巨大冲击,各作論著,對對方進行攻击和诋毁。天竺僧人的主將是蓮花戒,主張漸悟;唐朝僧人主將是摩訶衍,主張頓悟,双方关系达到水火不容的状态。 792年,莲花戒的奏请禁止禪宗,摩诃衍則奏請與天竺僧人辯論,落敗者主動離開拉薩。汉传佛教的禅宗与天竺密宗在桑耶寺举行辩论。这场被称为“拉萨法诤”的辩论长达三年,最終兩派的爭論得以平息,但其結果至今仍是一個謎。後世藏傳佛教史書大多記載:赤松德赞认定漢人落败,天竺僧人獲得了勝利,落败的摩诃衍向莲花戒献上花环,随后带领禅宗僧人主动离开了拉萨,返回唐朝。但是,敦煌出土的漢文禪宗文獻《頓悟大乘正理決》(794年)卻記載,摩訶衍獲得了勝利,禪宗被赤松德贊定為正統派系並得以弘揚。雖然學術界對此次辯論結果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一致同意:西藏在此辯論之後,推崇天竺密教系大乘佛教,而非漢傳佛教。.

新!!: 惠能和堪布摩诃衍 · 查看更多 »

大乘佛教

大乘(महायान,),亦称“大乘教”,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佛教两大教派傳統(在某些分類中,則列出三大傳統)之一,大乘佛教認為不發菩提心聲聞乘為小乘。在某些傳統中,金剛乘被認為是大乘佛教之下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將金剛乘與大乘、小乘並列,成為第三大傳統的看法。 大乘佛教,立声闻、獨覺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稱其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者是北传佛教,其中的汉传佛教流传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晚期大乘佛教则传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元素。.

新!!: 惠能和大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大梵寺

大梵寺,此寺院建於韶州,曾名開元寺、崇寧寺、天寧寺及報恩光孝寺,為佛教禪宗六祖最初「開山」傳法之處。.

新!!: 惠能和大梵寺 · 查看更多 »

天竺菩提树

天竺菩提树簡稱菩提樹、菩提榕(学名:Ficus religiosa),是一种桑科榕属(又称无花果属)植物。原产于印度也是印度的國樹,在中国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島也有。菩提樹的別名有:神聖之樹、思維樹、畢缽羅樹、印度菩提樹、佛樹、覺樹、道樹、道場樹。是佛教三大聖樹之一,另外兩個是:無憂樹、沙羅双樹。.

新!!: 惠能和天竺菩提树 · 查看更多 »

天门山寺

天门山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始建于唐朝的灵泉院,属汉传佛教禅宗六祖惠能青源行思,被誉为“湘西第一仙山神寺”。.

新!!: 惠能和天门山寺 · 查看更多 »

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即為兩宋至明代的儒學。雖然是儒學,但同時借鑒了道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學的思想。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1056年—1067年),儒學發展形成了王安石荊公學派、司馬光溫公學派、蘇軾的蜀學等派。 後來談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學、张载的關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的洛學。後來洛學由朱熹發揚光大,在福建創出閩學,成為居正統之位的程朱理學。濂、洛、關、閩四學派,人稱理學四派。 程朱理學,是宋明理學的一支流,有時會簡稱為理學,以便與陸象山(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相對。但其實心學亦屬於宋明理學的一支。.

新!!: 惠能和宋明理學 · 查看更多 »

中國佛教史

佛教傳入中國始於漢朝。最流行的傳說是,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遣使求法,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門西。在中国传播的佛教包括漢傳佛教、藏传佛教及中国南方的上座部佛教。.

新!!: 惠能和中國佛教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秘密宗教

中國祕密宗教,系統龐雜,多數為三教合流,融合佛教與儒家、道教信仰。以明朝羅思孚開創的羅教影響最大,幾乎影響了所有教派。.

新!!: 惠能和中國秘密宗教 · 查看更多 »

中国哲学家列表

这篇文章包括了中国的哲学家。.

新!!: 惠能和中国哲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五千年

《中華五千年》是一個香港電台廣播節目,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開播至二千年停播,一共九百集,為香港電台最長壽的歷史教育廣播劇。.

新!!: 惠能和中華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临济宗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門下分出,始於臨濟义玄(?-867年)大師。义玄从黄蘗希运禅师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广为弘扬希运禅师所倡启“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蘗禅寺(位于江西宜丰黄檗山)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因其禅风比较刚劲,故而后世与理论较为细密的曹洞宗相比,称“临济将军,曹洞士民”。.

新!!: 惠能和临济宗 · 查看更多 »

临济寺

临济寺,位于河北省正定县老城内,为佛教禅宗临济宗祖庭。.

新!!: 惠能和临济寺 · 查看更多 »

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丹江口水库周边,于2011年3月2日开工建设,规划面积约60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总体分为渠首水文化体验版块、香花旅游集散版块、国际乡村度假版块和太子山户外休闲版块等四大功能区,重点建设丹阳湖水源生态示范基地、中华水文化博物馆、丹阳湖国际会议中心、宋岗码头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小镇、国际度假酒店群、创意农业体验中心、国际游艇俱乐部、乡村俱乐部、山水运动公园、温泉度假酒店、太子山户外运动营地、内陆滨海度假山庄等一系列国际水准的生态文化旅游设施,致力于发展成中国内湖山水度假示范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工,依托区域内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系统构建完整立体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产业链,与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郧阳岛生态文化旅游区共同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和跨省际协作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项目预算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分三期进行建设,预计2015年全部完工,目标建设成为中国高端湖泊度假地,打造成中国的日内瓦湖。.

新!!: 惠能和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 查看更多 »

东禅寺 (黄梅)

東禪寺,著名佛寺,位於湖北黃梅縣西南,又稱蓮華寺。為禪宗五祖弘忍的道場,也就是五祖傳授衣缽給六祖惠能的地方。.

新!!: 惠能和东禅寺 (黄梅) · 查看更多 »

万福寺 (福清)

万福寺,又称般若堂、万福禅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黄檗山上,汉传佛教禅宗寺庙,日本黄檗宗祖庭,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新!!: 惠能和万福寺 (福清) · 查看更多 »

三身

三身(梵文:),大乘佛教理論中佛具有的三種身:應身(變化身;梵文:,藏文:sprul sku)、報身(受用身;梵文:,藏文:long spyod rdzogs pa'i sku)、法身(自性身;梵文:,藏文:chos sku)。.

新!!: 惠能和三身 · 查看更多 »

一貫道

一貫道原先是秘密宗教先天道的一個支派,自清代開始發展,於八年抗戰期間達到巔峰發展。主要興盛於臺灣及香港,今日的一貫道以傳承中華文化、發揚儒家思想為其主旨。 「道」有多重意義,主要指“創生宇宙萬物的本體、永恆不變的真理”,並以無極老母(或稱無極老母、明明上帝)為代表,也是一貫道最主要的神祇。「道」可以透過各種形式顯現,故世上五大宗教儒、釋、道、耶、回,分別於世界各地展現真理教化人心的力量,實殊途同歸。.

新!!: 惠能和一貫道 · 查看更多 »

康真君廟

康真君廟,俗稱康公廟,在澳門有兩家。.

新!!: 惠能和康真君廟 · 查看更多 »

二月初八

二月初八,农历二月第八天。.

新!!: 惠能和二月初八 · 查看更多 »

云门山大觉禅寺

云门山大觉禅寺,简称云门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城北6公里,离韶关市区有50公里。佔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云门寺始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由云门宗(禅宗五大支派之一)始祖六祖惠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是云门宗的发祥地。 寺内保存着珍贵文物,距今1000多年的南汉石碑《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

新!!: 惠能和云门山大觉禅寺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惠能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五祖寺

五祖寺,又名东山寺、东山禅寺、东禅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为禅宗五祖弘忍弘法道场,中国建设报,2001-10-16,现任住持为见忍法师,佛教在线,2008年12月25日。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新!!: 惠能和五祖寺 · 查看更多 »

五甲協善心德堂

五甲協善心德堂 (Wu Jia Xie Shan Xin De Tang) ,又稱「五甲關帝廟」或「五甲觀音亭」,齋教先天道萬全堂系的兩所廟宇的合稱,是之明的佛堂與鸞堂,建於1915年(日治臺灣大正四年),主祀關聖帝君(協善堂)、觀世音菩薩(心德堂)。台灣少數僅存奉行先天道祭祀儀軌之佛堂。 附近有五甲知名的境主廟,五甲大廟。.

新!!: 惠能和五甲協善心德堂 · 查看更多 »

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中国古代社会有避讳的传统。因此并不直接用君主或尊者的名字命名地方。使用人名命名的地方,有些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有些则使用字、号或其它称谓。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普遍不再避讳。以人名命名的地名、道路名开始大量出现,成为个人获得尊重的标志。例如中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的“中山路”、“中山公园”就是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 抗日战争后,北京将一些街道以以牺牲将领命名,如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其它地方亦有效仿。1949年后,中国大陆政权更迭。一些由中华民国政府以当局政要名字命名的地名被更改,如林森县、立煌县、中正路,但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山县、中山路等得到了保留。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牺牲的烈士命名了大量的县乡镇地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盛行改名风,地名首当其冲,文革结束后大都改回原名。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地名管理条例》,其中第四条第2款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故现在中国的地名比较少用党政领导人的名字命名。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葛宇路在北京市百子湾南一路悬挂路牌,私自命名为葛宇路。此后,“葛宇路”逐渐被社会认可,并取代原路名。2017年爆光后,引发关注,相关部门恢复原名。 以下所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以人物名命名的地名。.

新!!: 惠能和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弘忍

弘忍(),俗姓周,黄梅(今湖北省黃梅縣)人,為漢傳佛教'''禪宗'''五祖,唐代宗赐谥大满禅师。 去世的時間,有唐咸亨五年(674年),唐上元二年(675年)兩說,年七十四歲;故他應生於隋仁壽元年(601年)或隋仁壽二年(602年)。.

新!!: 惠能和弘忍 · 查看更多 »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新!!: 惠能和佛经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惠能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佛教派别

佛教宗派或派別指佛教作為一種思想或組織,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後,所不可避免地分化出的各種各樣的派別。隨着兩千多年的傳播與發展,由於后人對佛法理解上、闡釋上的不同,以及佛教本身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而在教理、教義、教規上作出的主動或被動的調整,佛教思想也不斷發展分化,信奉不同思想的佛教徒也自然地逐漸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派別。.

新!!: 惠能和佛教派别 · 查看更多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简称北理珠,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内,于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现任院长是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显利教授。.

新!!: 惠能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查看更多 »

呂良偉

呂良偉(Ray Lui,)出生於越南,香港著名男演員,1980年以在《上海灘》飾演「丁力」一角成名。1991年的黑帮传记片《跛豪》为其电影代表作。.

新!!: 惠能和呂良偉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惠能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朝文化

唐朝文化是中国唐朝时期发展起来的文化,其在史学、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都独具特色。.

新!!: 惠能和唐朝文化 · 查看更多 »

唐書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記載的人物。.

新!!: 惠能和唐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八月初三

八月初三,农历八月第三天。.

新!!: 惠能和八月初三 · 查看更多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经典。.

新!!: 惠能和六祖坛经 · 查看更多 »

六祖岩

六祖岩,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上爱岭,为唐代名僧惠能六祖栖身之地。2004年,列入怀集县文物保护单位。.

新!!: 惠能和六祖岩 · 查看更多 »

六祖镇

六祖镇,是下辖的乡镇级行政单位,原名集成鎮,因為是禪宗六祖惠能的家鄉,在2004年改為現名。.

新!!: 惠能和六祖镇 · 查看更多 »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廣東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六榕路,为一座佛教寺庙,至今已有1460多年历史,内有六榕花塔,广州四大丛林(六榕、光孝、华林、海幢)之一,六榕寺为广州佛教圣地,亦为广州旅游景点及名胜古迹之一。大門上有一副對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为民国初年顺德文人岑学侣撰写,联中“博士”指的是王勃,“东坡”指的是苏轼,以纪念他们对六榕寺的贡献。.

新!!: 惠能和六榕寺 · 查看更多 »

先天道

先天道,亦称先天教、先天門、先天玄关大道等,属于齋教類的新兴宗教,在中国大陆、香港、臺灣、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廣泛流傳。.

新!!: 惠能和先天道 · 查看更多 »

光孝寺 (广州)

光孝寺,全称为报恩光孝禅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建筑、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之一,亦为广东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有差不多2000年的历史,正门重新修建,并补上趙樸初手书“光孝寺”匾额。门两旁有对联:“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

新!!: 惠能和光孝寺 (广州) · 查看更多 »

国恩寺

国恩寺,又名龍山寺(因其位處龍山),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禅宗寺庙,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新!!: 惠能和国恩寺 · 查看更多 »

石头希迁

石頭希遷(),俗姓陳,謚號無際大師。唐代端州高要(今廣東省肇慶市)人。禅宗大师,開創石頭宗。.

新!!: 惠能和石头希迁 · 查看更多 »

石頭宗

石頭宗,又稱石頭禪,與洪州宗並列為唐代禪宗兩大派系之一,由六祖惠能門下青原行思、石頭希遷一系分出,下開雲門、法眼、曹洞三宗。 其主要建立者,為石頭希遷。因希遷禪師,曾在南嶽一塊巨石上結廬而居,稱「石頭和尚」,他這一系禪法,也因此被稱為石頭宗。 石頭希遷禪師因為閱讀《肇論》〈涅盤無名論〉:「會萬物以成己者,其惟聖人乎!」深有所感,作《參同契》,建立了本派的基本思想。在思想上,它與牛頭宗相近。 青原行思的弟子石頭希遷在湖南弘法,大闡宗風。石頭希遷從「本體無相,即休即用」進行發揮,提倡隨順自然的修行方法,以「心體靈昭,湛然圓滿,一源含萬派,萬象現心中」為法門大要。石頭希遷門下有藥山惟儼與天皇道悟,惟儼再傳弟子洞山良價與三傳弟子曹山本寂創曹洞宗。道悟三傳至雪峰義存,義存門下雲門文偃創立雲門宗。義存另一弟子玄沙師備傳羅漢桂琛,桂琛傳清涼文益,文益弟子廣布,創立法眼宗。.

新!!: 惠能和石頭宗 · 查看更多 »

灵山寺 (潮阳区)

潮阳灵山寺,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灵山山麓。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新!!: 惠能和灵山寺 (潮阳区) · 查看更多 »

神秀

(606年-706年),禪宗大師,俗姓李氏,洛阳尉氏人,生於隋末,少時博覽經史,聰敏多聞,佛教禪宗五祖弘忍首座弟子,為汉传佛教禅宗的北宗开创者。其教義傳遍西京長安、東京洛邑,並曾獲得武后、中宗、睿宗三帝之皈依,有「二京法主、三君帝師」之尊號,谥大通禅师,當時與其同修惠能分庭抗禮,有南能北秀之稱。.

新!!: 惠能和神秀 · 查看更多 »

祖師禪

師禪,禪宗術語,為禪的一種上乘法門,有別於如來禪、相似禪。旨在利用參究祖師公案的方式,讓人究竟瞭解自己。.

新!!: 惠能和祖師禪 · 查看更多 »

祖师庙

師廟,是一種奉祀佛教、道教宗派或者民間宗教祖師的廟宇,在各地都有奉祀高僧名道的習慣,故稱祖師廟者所在多有,其中知名的祖師有道教的純陽祖師、旌陽祖師,佛教的達摩祖師、六祖大師、清水祖師、顯應祖師、普庵祖師、定光祖師等。 在臺灣,因為泉州府安溪縣的閩南移民主要信仰清水祖師的關係,一般稱祖師廟,即指清水祖師廟,大臺北地區有:三峽祖師廟、艋舺祖師廟、淡水祖師廟、瑞芳祖師廟等「大臺北四大祖師廟」,但是新北市泰山區除外,泰山區主要信仰顯應祖師,故祖師廟是指「顯應祖師廟」,且有頂泰山祖師廟、下泰山祖師廟兩廟,泰山之名也因此二廟而來。.

新!!: 惠能和祖师庙 · 查看更多 »

禪宗宗派

漢傳佛教發展至中唐時,以禪宗為最盛,在晚唐至北宋時期,發展出許多禪宗宗派。這些宗派,雖然多數的傳承已經斷絕了,但對於漢傳佛教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新!!: 惠能和禪宗宗派 · 查看更多 »

禪宗西天二十八祖

西天二十八祖佛教禅宗的開始,指釋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以「拈花微笑」教外別傳传法给摩诃迦叶尊者。迦叶被尊為禅宗始姐,傳至菩提達摩,共二十八代。.

新!!: 惠能和禪宗西天二十八祖 · 查看更多 »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新!!: 惠能和禅宗 · 查看更多 »

章六全

六全(1100年前后)又称章公祖师、六全祖师、章公六全祖师,法名普照 ,原名章七三,號六全,福建省大田县僧人,圆寂之后肉身不腐,被佛教信徒供奉于福建省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林氏宗祠普照堂的大殿中,1995年农历十月底,章六全肉身像遭到文物贩子偷走,从此下落不明,2015年3月,貌似章六全肉身像的佛像出现在匈牙利自然历史博物馆,佛像持有者是荷兰建筑师奥斯卡·范奥维利姆,随后大田县民众向上级文物部门报告此事,请求追讨遗失文物。2015年5月,奥斯卡·范奥维利姆将佛像捐给阳春村附近的大型汉传佛教寺院,他本人将获得一个匿名基金会的资金补偿。.

新!!: 惠能和章六全 · 查看更多 »

真理的受難者

《真理的受難者》是一本由台北地檢署林達檢察官、華亞協和法律事務所所長徐志明、台北執業律師林妤芬等所撰寫的法律書籍,針對悟覺妙天禪師宗教事件的論述。 本書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引用禪師講述,1996年開始受到16年的纏訟的官司,是因為當年總統選舉得罪當局的秋後算帳。第二部份是主要法律論述部分,林達檢察官引用相關的判決書內容論述當年的法官判決屬於冤判,徐志明從此案談憲法人權保障 ,2013年4月5日,林妤芬從此案談殯葬管理條例之誕生 ,2013年4月6日。第三部份,陳列佛教的祖師苦難與西方哲人在聖賢志業過程中的苦難與迫害。書末另有政商名流對於妙天禪師的認識評語。.

新!!: 惠能和真理的受難者 · 查看更多 »

牛頭宗

牛頭宗,佛教禪宗派別之一,旁出於三論宗。以牛頭山為其名。始於法融大師,相傳為四祖道信法嗣,是禪宗的旁支。但據印順法師考證,牛頭宗應是受三論宗與天台宗影響,融合了南方禪觀,而獨立發展出的地區性宗派。 它與禪宗幾乎是同時開始發展,在初唐至中唐間極為盛行。但因教義與禪宗接近,被禪宗所融攝,傳承斷絕,因此較不為後世所知。.

新!!: 惠能和牛頭宗 · 查看更多 »

盘福路

福路,位於象崗山側,是中國廣州市越秀區的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道路,位於解放北路以西,百灵路以北。長766米,寬32米。.

新!!: 惠能和盘福路 · 查看更多 »

發財枚

財枚(又名發財拳,簡稱財拳)是一種中國民間的猜拳遊戲,通常在喝酒時會玩,輸的一方就得罰酒。 中國各地例如廣東、香港、福建和台灣等地都有人玩類似玩意。因地方不同,這種遊戲的玩法也有輕微的分別(例如香港與臺灣不可以呼叫「五」),這種遊戲的名稱在各地叫法也有不同,福建常稱為「燒酒拳」,臺灣稱「臺灣拳」。 因為玩這遊戲時,通常為飲酒作樂,且叫枚(喊口令),會比較叫得大聲,所以有些人會認為粗俗。.

新!!: 惠能和發財枚 · 查看更多 »

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Sui 隋 (581-618,计37年) Tang/T'ang 唐 (618-690,705-907,计289年) Five Dynasties 五代 (907-960,计54年) Later Liang 后梁 (907-923,计17年) Later Tang 后唐 (923-936,计13年) Later Jin/Chin 后晋 (936-946,计11年) Later Han 后汉 (947-950,计4年) Later Zhou 后周 (951-960,计10年) Ten Kingdoms 十国 (902-979,计78年) 中国历史年表 | 中国历史事件列表 | 中国君主列表 | 中国朝代 | 隋朝 | 唐朝| 五代十国 Category:隋唐 Category:五代十国 Category:中国史年表.

新!!: 惠能和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韶关市

韶关市(官方音译:Shaoguan,传统外文:Shiuchow、Shaokwan,粤音外文:Siu Kw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广东、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城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广东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广州后,韶关曾成为广东临时省会。.

新!!: 惠能和韶关市 · 查看更多 »

達摩血脈論

《達摩血脈論》,又稱《達摩大師血脈論》,《少室六门集》中的《少室四論》之一,相傳由中國佛教禪宗初代祖師菩提達摩口述,並由其弟子曇琳記錄,也有人說禪宗不立文字,這可能是後代的禪師,彙整達摩祖師的說教而成。 本論主要講述佛性存在於心中,只要能夠了悟自心,自然而然與佛相應,心外覓佛,就是不識佛法。當心中不存虛妄,放棄執著,就能見性成佛。 《達摩血脈論》:“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似預言了禪宗六祖惠能在涅槃以後,門下成道的的弟子(43人),會創立五個宗派。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 《達摩心經頌》、《達摩破相論》(一名《觀心論》)《達摩四行論》、《達摩血脈論》、《達摩悟性論》、《達摩安心法門》六文,合稱《少室六门集》,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八卷。《卍字版續藏經》中《禪宗著述部》內收有《達摩四行觀》、《達摩血脈論》、《達摩悟性論》等四種。.

新!!: 惠能和達摩血脈論 · 查看更多 »

菏泽神会

菏泽神会,又作荷澤神會()禪師,俗姓高(一說俗姓萬),敕謚真宗大師,湖北襄阳人,是唐朝中期的佛教高僧,六祖惠能的著名弟子之一,曾被奉為中國禪宗七祖,為菏澤宗的建立者。.

新!!: 惠能和菏泽神会 · 查看更多 »

菏澤宗

菏澤宗,又稱荷澤宗,漢傳佛教禪宗宗派之一,為曹溪禪(南宗)中的北派。始於菏澤神會(荷澤神會),承繼曹溪六祖法脈,又被尊為禪宗七祖,但他的地位不被南宗各派所承認,因荷澤宗在洛陽一帶傳布,因此又被石頭、洪州稱為「北宗」。.

新!!: 惠能和菏澤宗 · 查看更多 »

菩提禪心

《菩提禪心》是一部由臺灣大愛電視台於2012年9月3日首播的系列單元歌仔戲,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製作,內容是以歌仔戲演繹古今中外譬喻故事及佛典故事,集合各歌仔戲劇團參與製作,融合舞台身段與電視表演,以電視歌仔戲的形態呈現,每則故事長短不一,分別以一至十五集為一單元,在大愛電視台一台及二台海外頻道每週一至週五下午二點首播,晚上六點三十分及隔日上午八點五十五分重播。 有別於以往表演藝術節目於劇場演出,對外公演時同步透過電視錄製轉播的模式,《菩提禪心》系列所規劃的節目內容各單元皆邀請不同劇團共同參與製作,於攝影棚內進行錄製播出,所有劇目單元均為新製作,為表演藝術類電視節目的呈現開啟了新美學的探索,具體手段體現如:鏡頭語言(單機拍攝主角內心活動等)、跨文化服飾道具背景(印度、西域、匈奴、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少數民族等)。 《菩提禪心》於2016年11月7日開始播出《高僧傳》系列,述說每一位高僧的人格特質,以及他們為佛教所付出的諸多貢獻。每一位高僧的集數為二十集至二十五集,目前已播出的有玄奘法師、鑑真大和尚、鳩摩羅什、弘一法師、六祖惠能、安世高、法顯法師、窺基法師、空海大師、百丈懷海禪師、道濟禪師等。.

新!!: 惠能和菩提禪心 · 查看更多 »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又作菩提達摩,簡稱達摩,在中土的印度人,為佛教中国禅宗初代祖師,其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武神」。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菩提达摩”意譯為覺法,菩提本意为“觉悟”,达摩本义则是“佛法”(Dharma)。 在中國佛教裡,被視作中國禪宗初祖、東土第一代祖師。 南北朝時來到南朝梁,但因與梁武帝話不投機,而轉投北魏少室山的少林寺面壁閉關。相传达摩是少林武術瑰寶《易筋经》、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的佈道者,相傳口述《少室四論》,由弟子曇林筆受。達摩的事蹟繁多,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

新!!: 惠能和菩提达摩 · 查看更多 »

華青幫

華青幫(Wa Ching),俗稱老華,美國黑幫,主要成員以華人為主,通說源自中国青帮,是清末至美國的中國移民所創,与臺灣的竹聯幫有密切的联系。.

新!!: 惠能和華青幫 · 查看更多 »

青原行思

青原行思(),俗姓劉,名行思,法號靖居,又稱靖居和尚,唐朝吉州安城(位於今江西)人,佛教禅宗大师,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座下之五大弟子之一。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时年76岁的六祖慧能,对行思说:"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以衣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行思即回到吉安青原山净居寺,开法化众。世称青原行思。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数十载。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二月十三日,跏趺而逝。 唐僖宗時追謚為弘濟禪師(一作洪濟)。 塔曰归真。 住江西青原山的静居寺。行思门下石头希迁一--,稱為石頭宗。数传至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创禅宗曹洞宗。 X青 X青 X青.

新!!: 惠能和青原行思 · 查看更多 »

青幫

青幫原稱「清幫」,是中國古老的的秘密结社,清雍正四年(1726年)翁岩、錢堅及潘清所創,三人崇信羅教,遠奉明朝山東羅清教創始人羅清為始祖,一說清幫之「清」即為紀念羅清之意,後因避諱,漸改為「青幫」,或說避免朝廷注意,改為「安清幫」。徒眾昔多以運糧的漕運為業,故稱「漕幫」、「糧船幫」。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青幫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俗說「瓶中太滿水須走,青葉紅花白蓮藕」,即是意指「反對滿清的幫會,有青幫、洪門、白蓮教三大主力」。.

新!!: 惠能和青幫 · 查看更多 »

頓悟

顿悟,佛教術語,是漢傳佛教一個很獨特的論點,一般被認為始於支道林與竺道生。此派認為成佛開悟,進入無生法忍,是一個跳躍式的過程,而不是漸進式的。與此相對,稱為漸悟。漸悟認為,成佛有次第性,要一階一階向上,慢慢清淨自己的業障、見惑與思惑,經歷三大僧祗劫的修行,最終才能成佛。.

新!!: 惠能和頓悟 · 查看更多 »

覺 (佛教)

覺(巴利文與बोधि,),又譯為悟或道,音譯為菩提,合文作或,佛教术语,字面意思是「覺悟」,了解事物的本質,是指不昧生死輪迴,从而导致涅槃的覺悟與智慧。释迦牟尼正是因为成就这种觉悟而成正果,世稱佛陀。遵从佛陀的經教可修成菩提,按部派佛教的说法即成为阿罗汉,按大乘佛教的说法即成为佛,所以修證菩提是佛教徒的崇高理念。.

新!!: 惠能和覺 (佛教) · 查看更多 »

香海慈航

香海慈航是一間位於荃灣老圍村三疊潭的寺院。因其外形有如一艘漁船,並且建於三疊潭之畔,在雨季時,石澗流水淙淙,所以亦稱為「船廟」。 「香海慈航」寺內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在佛教的經典中,觀世音菩薩為普渡眾生,倒駕慈航。「香海」在佛教的經典中是指圍繞須彌山的內海,盡為香水,亦可泛指佛門。 香海慈航建於1960年,該處前身名為「觀音岩」。據說由老圍村村民仿照南中國海的漁船造型自行設計興建,部份建材更是三疊潭的石塊。據悉,香海慈航原為呂祖道場,寬宗法師曾與道教的友人扶乩,獲呂祖委為住持。 香海慈航的船頭佇立關公像為護法,前艙為虛雲禪師紀念堂,中間船艙為開山祖寬宗大師紀念堂,後艙為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和地藏菩薩的圓通寶殿,船尾則有白衣觀音立像。在寬宗大師紀念堂之上,為供奉呂祖的「呂祖飛真應化壇」。呂祖是著名的道教仙人,乃八仙之一。壇內中央掛著「明鏡非臺」的橫匾。明鏡非臺四字乃是出自禪宗六祖惠能的禪悟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外,香海慈航的西面設有一道「雲連橋」跨過三疊潭連接對岸。東面則有一座小小的寺廟「潮音淨院」,正門位置面對山下上葵涌一帶。寺外地上有一葫蘆形水池,旁邊的土地廟上寫著「公公十分公道 婆婆一片婆心」。.

新!!: 惠能和香海慈航 · 查看更多 »

觀世音 (1985年電視劇)

《观世音》(The Reincarnated Princess)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電視劇,赵雅芝、任达华主演。该剧顺利荣获当年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金牌奖。该剧在拍摄时引起香港佛教界的讨论,部分佛教界人士质疑“赵雅芝”当时刚刚离婚就饰演“观世音”这一角色是否适合,而本劇也在1986年內引起基督和天主教會輿論。.

新!!: 惠能和觀世音 (1985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马祖塔亭

塔亭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宝峰镇宝峰寺内,195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祖道一是唐朝佛教禅宗大师,六祖慧能之再传弟子,师承南岳怀让。马祖圆寂后建塔,藏舍利子于塔内。马祖塔亭始建于唐贞元七年(791年),会昌法难(846年)时被毁,大中四年(850年)重建,赐名大庄严塔,赐寺名“宝峰”。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建塔亭。文革中墓塔被毁,塔亭尚存,当时在塔基深处地宫中发现石函,内有金银盖罐一只,盛有骨灰。1993年按旧貌复原修复。墓塔汉白玉雕成,呈四方形,两层。亭为六边形,花岗岩制,正中石梁刻有“圣宋元丰岁己巳五月癸巳朔二十八日庚申琢玉重新建造”。.

新!!: 惠能和马祖塔亭 · 查看更多 »

马祖道一

道一(709年—788年,或688年—763年),又稱洪州道一,俗姓馬。唐朝佛教禅宗大師,六祖惠能之再傳弟子,師承南嶽懷讓門下,為洪州宗的開創者,諡號大寂禪師。.

新!!: 惠能和马祖道一 · 查看更多 »

鳳飛颺

鳳飛颺,本名林鴻棠(Kempis Lim),台灣桃園大溪人,為著名歌星鳳飛飛的胞弟。已婚,育有一子。.

新!!: 惠能和鳳飛颺 · 查看更多 »

鶴林玄素

林玄素禪師(),俗姓馬,字道清,謚大律禪師,唐代潤州延陵人(今江蘇省丹陽縣),禪宗大師,牛頭五祖智威門下,與六祖慧忠齊名,為牛頭宗代表人物之一,常被稱為馬素、馬祖。.

新!!: 惠能和鶴林玄素 · 查看更多 »

黄冈市

冈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鄂豫皖赣四省交界处,北靠大别山、南临长江。京九铁路纵贯全市,境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距武汉不到一小时车程。 除此以外,黄冈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人文传统,包括东坡赤壁、五祖弘忍、程颐和程颢兄弟、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之一的李时珍等等,20世纪则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各领域声名卓著的人物,如胡风、熊十力、黄侃、汤用彤、闻一多、李四光、徐复观、殷海光、汤佩松、彭桓武、王亚南、朱邦复等等。.

新!!: 惠能和黄冈市 · 查看更多 »

黄梅县

梅县是湖北省黄冈市管辖的一个县,黄梅戏的发源地。地处湖北省的最东端,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与江西九江市一桥相连、隔江相望。面积1701平方千米,地方方言黄梅话,人口97.3万人。.

新!!: 惠能和黄梅县 · 查看更多 »

齋教

齋教,又稱持齋宗,為台灣民間信仰的流派之一,以羅教教義為主、雜揉儒家與道教和部分佛教思想,源於白蓮教在家弟子修行的方式,由在家修行者傳襲,主持教儀,茹素,不剃髮出家,不穿僧衣,民眾習稱其神職人員為菜姑、菜公,在日治時期被視為佛教一支派,但實際上其教義和根源都與傳統之台灣佛教信仰有別,故民間有人稱之為「在家佛教」,但與學術定義在家佛教(例:蓮華社、同修會、唸佛會)也有極大差異。而齋教舉行法會、儀式的固定建築稱為齋堂,也別於一般佛教的巖、寺。 齋教的起源時代是在明,於清代時陸續傳入台灣各地,在台灣主要有龍華教、先天教、金幢教三個系統。 日治時期統稱其為「齋教」,視為「在家佛教」,又稱「白衣佛教」,1915年余清芳在臺南西來庵以齋教為號召,鳩眾兩千人,發動武力抗日,是為西來庵事件,遭日軍擊敗。事後,臺灣總督府立即查禁齋教,齋教人員,乃多納入日本佛教禪宗臨濟宗一支,對台灣佛教信仰發展影響極大。 二次大戰結束後,齋教又受到國民政府的打壓和中國佛教會的批判而逐漸式微,轉為一般佛教寺廟。.

新!!: 惠能和齋教 · 查看更多 »

龍山 (新興)

龙山位于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原集成镇)内,其上建有国恩寺。 通常当地人认为龙山即为国恩寺。国恩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圆寂之地。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名“报恩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赐名为“国恩寺”,再有武则天手写《敕赐国恩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该寺依山而筑、古朴典雅。有六祖父母坟、六祖浴身池、七层报恩塔等景点。国恩寺在佛教界视为岭南第一胜域。 六祖镇(原集成镇)内有六祖故居。藏佛坑景点,水月庵景点。 Category:广东山峰 Category:云浮地理 Category:新兴县.

新!!: 惠能和龍山 (新興) · 查看更多 »

龍華教

龍華教為台灣民間信仰的一支,又稱為龍華齋教,因持齋的教徒互相尊稱為「老官」,又稱為老官齋教,部份教徒也自稱在家佛教。在台灣日治時期,為了管理方便,總督府將當時流行於台灣的民間宗教龍華教、先天道、金幢教一同列入齋教管理,故後世台灣學者也有稱成為齋教龍華派。龍華教教徒和佛教一樣同守三皈五戒,吃長齋,但可嫁娶。龍華教起源於中國,在清治乾隆年間傳入台灣,現雖式微,但在台灣宗教之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新!!: 惠能和龍華教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惠能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 sūtra)是闡述大乘佛教的空相和般若思想的經典,又稱《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心經》。本經是大品般若及小品般若為一切法實相教理,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加以濃縮後成為二百餘字的極精簡經典,因此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常被認為是可以與般若經類的《金剛經》相互詮釋。.

新!!: 惠能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查看更多 »

阴阳

陽,為源自於古代中國哲學思想的一種二元論觀念。古代中國把事物中對立又聯合的現象,例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牝牡、上下、左右、動靜、剛柔、刑德,用「陰陽」的概念來加以表述,從中彰顯出「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關係,並以「氣」作為這種抽象關係的具象表現。 在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中,就以「陰陽」來論述、發揮其思想主張。西漢儒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繼陰陽家結合陰陽以及五行的論說,將陰陽五行視為政教制度的設立依據和根源。陰陽理論已浸透到包括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事物當中,為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重要成份。 由於占術憑依陰陽五行術數驗算人事吉凶,「陰陽」一詞也用來代指占術,如《文心雕龍》:「於是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新!!: 惠能和阴阳 · 查看更多 »

肇庆市

肇庆市,简称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认为是由于端州的灵气使其登上大寶,遂改端州府为肇庆府,御赐一名“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 肇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市政府驻端州区。.

新!!: 惠能和肇庆市 · 查看更多 »

肉身菩薩

肉身菩薩,佛教用語,是佛教高僧大德成就的一種境界,死亡後肉身仍然可以不腐壞。《壇經》大師事略說,劉宋求那跋陀羅三藏懸記六祖為肉身菩薩。.

新!!: 惠能和肉身菩薩 · 查看更多 »

脅侍

脅侍,又作「脅士」,侍立在佛、菩薩等的兩側,協助降妖伏魔或教化眾生的輔佐者,道教中又稱從神。.

新!!: 惠能和脅侍 · 查看更多 »

释印顺

釋印順(),俗名張鹿芹,人稱印順導師、印順長老、印順法師,中華民國浙江杭州府海寧人(今屬嘉興)。剃度師為普陀山福泉庵清念和尚,天童寺受戒時,戒和尚是圓瑛和尚,為太虛大師門徒,慈濟證嚴法師的入門師父。 印順法師是一名活躍的學問僧,著作等身。在閩南佛學院開始修學三論,進而研究唯識論,後來讀到《阿含經》與各部《廣律》,有現實人間的親切感、真實感,不似部分大乘經的表現於信仰與理想之中,而深信佛法是「佛在人間」。在初期大乘佛教中,重視的人物是龍樹,對龍樹綜合開闡了智慧、慈悲兼修這點有高度評價。一生著作頗豐,大致分為《妙雲集》、《華雨集》以及單獨專著三大類。曾以《中國禪宗史》一書,獲頒日本大正大學的正式博士學位,為臺灣比丘界首位博士。 他畢生推行人間佛教,承繼於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主張而來。人間佛教重視「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主張「然佛法以人為本,也不應天化、神化。不是鬼教,不是(天)神教,非鬼化非神化的人間佛教,才能闡明佛法的真意義」。這種主張被視為「一種為了佛教適應近代社會的發展而探尋其理論和實踐的運動」。 其理念對佛光山的星雲法師(主張「 人間佛教性格」)、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主張「 人間淨土」)、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主張「 人間菩薩招生」)都有不少影響。.

新!!: 惠能和释印顺 · 查看更多 »

释无际

释无际又名希迁,俗姓陈,号石头和尚、无际禅师,唐朝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市)人,师从六祖慧能,后师从师兄吉州青原山静居寺释行思和南岳怀让,圆寂后供奉于湖南衡山南台寺。.

新!!: 惠能和释无际 · 查看更多 »

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简称《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南北朝時代的開善智藏,持誦該經,多有靈驗感應,加之以禪宗後來大力弘揚,使得金剛經成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最多人日常早晚課誦的佛經。 早期天台宗和華嚴宗皆視金剛經為不了義的經典,唐朝以後的僧人,則多將該經視為闡揚佛性密意的經典,民間則極尊此經,認為讀通之後可以成就佛果,就是單純念誦時也能感召八大金剛護法。明朝末年的祕密宗教大力推崇金剛經,將「空」等同於「道」,視之為能源出萬物的「真空家鄉」。 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唐代咸通(868年)年間印刷,世界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于大英图书馆。.

新!!: 惠能和金剛經 · 查看更多 »

釋宣化

釋宣化(),俗名白玉書,又名玉禧,吉林省雙城縣(現今黑龍江省五常市)人,現代佛教高僧,信眾尊稱他為宣化上人,在美國舊金山創立萬佛聖城,他是将佛教传入西方世界的先驱者之一,對於佛教在美國西岸的推展有很大貢獻,他在台灣佛教界也擁有許多信眾。.

新!!: 惠能和釋宣化 · 查看更多 »

釋崇岳

釋崇岳(),字松源,處州龍泉(今中國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人,俗姓吳,為南宋臨安府靈隱寺沙門,禪宗六祖惠能大鑑禪師下第十九世孫,禪門高僧。.

新!!: 惠能和釋崇岳 · 查看更多 »

釋師範

釋師範() ,字無準,號佛鑑禪師。四川梓潼(今中國四川省梓潼縣人)人,俗姓雍,為南宋臨安府徑山寺沙門,為禪宗六祖惠能大鑑禪師下第二十世孫,臨濟宗破庵祖先禪師(1136年-1211年)法嗣,禪門高僧。.

新!!: 惠能和釋師範 · 查看更多 »

釋祖先

釋祖先() ,字破庵,四川廣安(今中國四川省廣安市)人,俗姓王,為南宋夔州臥龍山咸平禪院沙門,為禪宗六祖惠能大鑑禪師下第十九世孫,臨濟宗密菴咸傑禪師法嗣,禪門高僧。.

新!!: 惠能和釋祖先 · 查看更多 »

釋無業

釋無業(),商州上洛(今中國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人,俗姓杜,唐朝汾州開元寺沙門,諡大達國師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新!!: 惠能和釋無業 · 查看更多 »

釋道冲

釋道冲(),字癡絕,武信長江人,俗姓荀,為南宋臨安徑山寺沙門,禪宗六祖惠能大鑑禪師下第二十世孫,禪門高僧。.

新!!: 惠能和釋道冲 · 查看更多 »

釋法全

釋法全(),字無庵,崑山(今中國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崑山鎮)陳氏子,為南宋平江靜濟寺沙門,禪宗六祖惠能大鑑禪師下第十七世孫,禪門高僧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新!!: 惠能和釋法全 · 查看更多 »

柏林禅寺

柏林禅寺座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县城石塔路东端路北,与著名的赵州桥遥遥相望。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寺内的从谂禅师舍利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 ~ 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新!!: 惠能和柏林禅寺 · 查看更多 »

梁楷

梁楷,生卒年不详,中国南宋画家,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工人物、佛道、鬼神,兼山水、花鸟。 梁楷性情豪放,不拘礼法,曾自号“梁疯子”,曾经被任命画院待诏,但将金带挂于院中,不受而去。善画山水人物,早期画工笔人物细密工致,“院人见其精描之笔,无不拜伏”,后来演变简括粗放,纵笔挥洒,被称作“折芦描”。粗放的“减笔”极富有创造性,粗粗几笔描画人物情态十分逼真。梁楷开创了中国画水墨写意画法的新局面,对后代写意画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其作品“潑墨仙人”展現了水墨之墨韻的精湛美感,是一種簡筆畫的表現形象方式。.

新!!: 惠能和梁楷 · 查看更多 »

梵網經 (大乘佛教)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大乘佛教傳出的《梵網經》,收於大正藏律部,從古漢語轉譯至西藏而有藏譯本。其下卷又稱之為《梵網菩薩戒經》(梵語:Brahmajāla Bodhisattva śīla Sūtra)、《菩薩波羅提木叉經》、《菩薩心地戒本》,為漢傳佛教菩薩戒所據法本之一。本經雖與《巴利三藏·長部·梵網經》同名,但為不同經本,內容亦不相近。 經序說《梵網經》為鳩摩羅什所譯,然《梵網經》流傳史實不詳。許多佛教學者認為此經可能為為5世紀中於漢地所造。.

新!!: 惠能和梵網經 (大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梅庵 (肇庆)

梅庵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城西的梅庵岗上。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智远和尚在六祖惠能植梅处建庵,取名梅庵。明嘉靖年间曾改为夏公祠,万历、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多次重修。1962年梅庵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肇庆市博物馆。 梅庵现存山门、大雄宝殿和六祖殿等建筑。大雄宝殿面阔14.78米,进深9.6米,高9.1米,硬山顶,其梁架和斗栱保留了宋代的结构风格,是岭南地区现存木构建筑的珍贵实例。.

新!!: 惠能和梅庵 (肇庆) · 查看更多 »

楞伽

楞伽可以指:.

新!!: 惠能和楞伽 · 查看更多 »

永嘉玄覺

永嘉玄覺禪師(),俗姓戴,字明道,法號玄覺,又號真覺大師,謚號無相,溫州永嘉人(今屬浙江)。唐朝禪宗、天台兩宗大師,倡天台、禅宗融洽之说。留有《永嘉集》以及《永嘉證道歌》。.

新!!: 惠能和永嘉玄覺 · 查看更多 »

汾陽善昭

汾陽善昭(947─1024年),宋代臨濟宗大師,俗姓俞,太原人。出家後極其精進,參訪了七十一個大師,望能開悟。後訪汝州首山,禮首山省念禪師,獲得接引悟道,後在湖廣之間雲遊,名重當時,各地太守都爭相競邀,但善昭禪師依然拒絕,繼續漂泊。後受契聰禪師「以佛法為重」之言,入主汾州太子院,人稱「汾陽善昭禪師」。弟子為石霜慈明大師,下開楊岐派、黃龍派。 善昭禪師有「六根永滅邪思漏,便得光明解脫身」一句,被學者斷定其修行高深。「光明解脫身」描述著行者達成了內心的修行,並且散發出光明。此境界正是行者的目標,而要達成絕不簡單。然而善昭禪師卻用了七個字就精準地說明了不動如來的修行方式--「六根永滅邪思漏」。關鍵在於「永滅」,「永滅」代表了二個修行的關鍵一是「滅」,滅是指「定」亦是「不動」;另一個字是「永」代表了修行成敗的關鍵因素「精進」。再則是「見思二漏」消滅,確定自性智的顯露基礎。 用字的精準程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善昭的演法能力高深,可比六祖。.

新!!: 惠能和汾陽善昭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新!!: 惠能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新!!: 惠能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法眼宗

法眼宗是漢傳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法眼文益為宗祖,出於六祖惠能門下青原行思之法系,為禪門五宗中最晚成立的一宗。法眼宗在南唐、吳越時期得到很大的發展,成為五代末期影響最大的宗系,以今浙江、福建为中心教区。宋初時,傳至永明延壽而達到極盛。宋代中葉以後,法眼宗逐漸衰落,法脈斷絕,但在高麗仍保持傳承。近代虛雲和尚重振禅宗,續五宗法脈,法眼宗得以恢復傳承。.

新!!: 惠能和法眼宗 · 查看更多 »

法海

法海可以是下列條目:.

新!!: 惠能和法海 · 查看更多 »

洪州宗

洪州宗,又稱洪州禪,與石頭宗並列為唐代禪宗兩大派系之一,由六祖惠能門下分出。始於南嶽懷讓禪師,但它的實際建立者,為洪州道一法師。下開臨濟、溈仰二宗。.

新!!: 惠能和洪州宗 · 查看更多 »

洪门

洪門,又稱天地會,与袍哥会、青帮为清朝三大秘密结社,主要活动于華南,以福建、广东、湖廣等地區更盛。有時史學家所謂的洪门一詞,代表了一切反清的祕密會社,如青幫、理教等。後來演變成名称不一的多個地下社團或會黨,並隨著華僑移民南洋而傳播東南亞。 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廣東幫會會眾借洪門之名反對地方政府。原本就是互不統屬、各有不同宗旨的社團,因為同一理由互相合作,對外宣傳,吸引新會眾,實屬发动民变的社團組織,如像歷史上白蓮教所发动民間組織的社團民变一樣。洪门也協助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逃亡途中的护军就是广东洪门。 清末時,革命黨亦為了推翻滿清需要,而參與其中,及至1911年中華民國肇建後,不少「天地會」、「三合會」成員均有國軍身份。1949年後,香港三合會組織的兩大龍頭大佬皆有中華民國國軍將領軍階。.

新!!: 惠能和洪门 · 查看更多 »

涿州市

涿州市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地处华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门。东临固安,西接涞水,北通北京,南到高碑店。涿州市截止至2010年12月,涿州市全市户籍总人口约为64.55万人, 全市总面积742.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城市道路总长度159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3.94m2。市政府驻范阳西路51号。 涿州市古称范陽、涿郡、涿州路、涿县。曾被乾隆皇帝命名为“天下第一州”。 涿州是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机关驻地。.

新!!: 惠能和涿州市 · 查看更多 »

淨土宗

淨土宗,簡稱淨宗、蓮宗、佛土宗等,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個宗派。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韓國、越南等地,至今不衰,其“净土崇拜”的观念对民间宗教白莲教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禅宗一样,净土宗的历史渊源传自古印度佛教,不过,在古印度净土信仰和念佛法门并未成为一个专门宗派。在中国的佛经翻译事业中,来自古印度的佛教经典中有近百种佛经专门或者兼带谈到净土念佛法门。净土法门在中国起步于汉晋时代的东林寺之慧遠大师,始于北魏曇鸞,经唐代善导法师发扬光大。东林寺、玄中寺、香積寺等被奉為淨土宗祖庭。日本淨土宗的總本山在知恩院。.

新!!: 惠能和淨土宗 · 查看更多 »

淅川县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新!!: 惠能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温州市

温州市(普通话发音:Wēnzhōu,温州话发音:,浙南闽语发音:Vo'e J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沿海港口城市,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開放城市,古称瓯。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锁”之美称,別稱“斗城”。传说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人们视为瑞兆,故温州又別稱“鹿城”。是浙江第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2万人,常住人口917.5万人,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年末市区户籍总人口168.04万人(含洞头区)。.

新!!: 惠能和温州市 · 查看更多 »

清涼澄觀

清涼澄觀(,一說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賜號清涼國師,唐朝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華嚴宗四祖。.

新!!: 惠能和清涼澄觀 · 查看更多 »

潮阳区

潮阳区(官方音译:Chaoyang,传统外文:Teoyeo/Tioyio)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她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东面毗邻濠江区,东北隔牛田洋望金平区,西接普宁市,南邻潮南区,北界揭阳市,母亲河练江由东向西穿过潮阳并于海门镇注入南海。潮阳千年古邑,自宋代开始教育就较为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陈尧佐诗:海滨邹鲁是潮阳。原潮阳县从清代中期开始便成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人县"之说潮州俗语:海阳银县,潮阳人县,揭阳米县,不少人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去求生。潮阳现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潮阳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谷饶内衣、和平音像、贵屿废旧拆解等产业链及果林生态、水产养殖等特色三农产业。是中国“光盘之乡”,打口碟源地。 原潮阳县包括今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等地详见潮阳县。.

新!!: 惠能和潮阳区 · 查看更多 »

朝聖

朝聖是宗教或靈性生活尋覓靈性意義的過程,通常是到一處聖地或者是對某人信仰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各大宗教都有朝聖的活動。從世俗的角度而言,朝聖是一種族群的認同,而非基於信仰。流行文化也正把朝聖重新定義,例如去探訪某小說、電視劇、電影或ACG等作品取材、拍攝的地點也被稱為朝聖、聖地巡禮。旅遊業興起之前,朝聖是人們離開家鄉出外遊歷的主要方式之一。.

新!!: 惠能和朝聖 · 查看更多 »

月明三更

《月明三更》,是一部中国大陆佛教题材电视连续剧,导演张鑫,由吕良伟、宋佳、韩月乔、郑则仕主演。本剧根据六祖惠能的生平事迹,以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出生、成长、隐居、弘法和叶落归根的过程为背景,通过演绎主人公以顽强的毅力和善良的品格,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樵夫,逐步成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享誉青史的杰出宗师的传奇故事。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偈得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成为第六代祖。本剧于2011年3月殺青,2016年11月18日在于爱奇艺首播。.

新!!: 惠能和月明三更 · 查看更多 »

惠能

惠能,又作慧能,俗姓盧,是一位漢傳佛教南宗禪祖師,與北宗神秀大師互別苗頭,世称禅宗六祖(禪宗北宗以神秀為六祖),唐憲宗追謚大鑒禪師,至宋太宗加諡日「大鑒真空禪師」,仁宗加諡日「大鑒真空普覺禪師」,神宗加諡日「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元仁宗加封“大鑒真空普覺圓明廣照禪師”。史學家陳寅恪贊其:「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新!!: 惠能和惠能 · 查看更多 »

戴進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明代画家。浙派创始人。.

新!!: 惠能和戴進 · 查看更多 »

明心

明心,佛教術語,明證本心之意。 明心係指佛道行者能親證妄心與真實心之區別。也就是大乘修學,需先見道-明自本有的真實心也。五祖告六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五祖復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新!!: 惠能和明心 · 查看更多 »

新兴县

新兴县在中國廣東省中部偏西,是雲浮市下辖的一个縣,鄰近罗定市。 新興縣內有龍山,龙山上建有国恩寺。是禪宗六祖惠能法師的家鄉。 新兴县东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肇慶市高要、佛山市高明、鹤山、开平、恩平等市,西北與雲浮市云安区接壤,西南邻阳春市。 辖14个镇、196个村(居)委会、1113个自然村;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5万多人。鎮政府設於新城鎮。.

新!!: 惠能和新兴县 · 查看更多 »

无相颂

无相颂,是中国古典哲学用词,最早出自古代汉语佛学。在佛学属于名相类。名相是佛教语: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 “无相”的涵义是,佛法强调不执着于佛法的外在表相,因为佛家认为一切法本来无有外在表相。.

新!!: 惠能和无相颂 · 查看更多 »

教下

教下,漢傳佛教術語,在宋明時代,意指天台、法相、賢首三個宗派,又稱教下三家。而新興的禪宗,則自認為是教外別傳,自稱宗門。 至近代,佛教净土宗則自稱為教下。.

新!!: 惠能和教下 · 查看更多 »

慧 (佛教)

慧(प्रज्ञा,Prajñā,paññā),也稱為智、智慧,音譯為,又譯作波若、鉢若、般羅若、波羅若、鉢腎穰、鉢囉枳穰等,佛教術語,意為智慧或洞識,為戒、定、慧三無漏學之一。 說一切有部將它列為大地法,為心所之一。大乘佛教將它列為六波羅密之一,因此又稱為「般若波罗蜜多」(प्रज्ञापारमिता )。 此处的【般若】, 为梵语Prajna音译,本义为“智慧”。但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 它是一切《有的。 有色能见, 无色也能见; 有声能闻, 无声也能闻。 它能产生一切善法。 至于凡夫的“智慧”, 则由外物所引生, 必须先有色与声, 才会有能见和能闻。 若无色与声, 即不能见不能闻, 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 因而我们说, 凡夫的“智慧”, 在佛家看来, 也就成了愚痴, 成了妄想。 “般若”如灯, 能照亮一切, 能达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种有漏的“分别慧”。.

新!!: 惠能和慧 (佛教) · 查看更多 »

曹洞宗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石頭宗門下分出,創始於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後傳至宏智正覺禪師,創默照禪,與大慧宗杲所提倡話頭禪,成為後世禪宗兩大流派。因其学说细密,故而后世与理论较为激进的临济宗相比,称“临济将军,曹洞士民”。.

新!!: 惠能和曹洞宗 · 查看更多 »

曹溪宗

曹溪宗,全名為大韓佛敎曹溪宗(대한불교조계종,Jogye Order of Korean Buddhism),韓國最大的佛教宗派與佛教團體。源自於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在韓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統一新羅時代,擁有1200年以上的傳承。以曹溪寺為總本山。.

新!!: 惠能和曹溪宗 · 查看更多 »

曹溪寺

曹溪寺可以指以下的寺庙:.

新!!: 惠能和曹溪寺 · 查看更多 »

曹溪法海

曹溪法海,唐代曲江人(今屬廣東),俗姓張,生卒年不詳,大約是唐睿宗至唐玄宗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弟子,一般認為是《六祖壇經》的編者。 法海在韶州大梵寺謁惠能大師,問「即心即佛」之義,一言即頓悟,而後將惠能大師的生平、事蹟、講道紀錄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通稱《六祖壇經》,簡稱 《壇經》,是佛教界第一本由禪師所說之「經」。 佛教諸學者皆認為法海為《六祖壇經》的編者,但胡適提出《壇經》是「成於神會或神會一派之手」的論文。錢穆以〈略述有關六祖壇經之真偽問題〉一文反駁。印順法師也駁斥,“錯誤的根源,在(胡適)不知敦煌本‘壇經’成立的過程,而誤認敦煌寫本為『壇經』最古本。”楊曾文〈《壇經》敦博本的學術價值探討〉一文指出:“《壇經》當是惠能的弟子法海編錄,既非神會或神會弟子所作,也沒有可信的證據是別的甚麼人所作。”.

新!!: 惠能和曹溪法海 · 查看更多 »

638年

没有描述。

新!!: 惠能和638年 · 查看更多 »

713年

没有描述。

新!!: 惠能和713年 · 查看更多 »

732年

没有描述。

新!!: 惠能和732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六祖六祖惠能六祖慧能慧能禅宗六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