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4 关系: 埃里希·鲁登道夫,博恩哈德 (萨克森-迈宁根),博恩哈德三世 (萨克森-迈宁根),十一月革命,卡尔·科尔施,卡尔·爱德华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奥尔登堡王朝,奥托·吕勒,工人和士兵委员会,巴伐利亚,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巴登-符腾堡,巴登共和国,康拉德 (萨克森-迈宁根),库尔特·艾斯纳,德國革命,德国,德国君主列表,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德国革命,德意志帝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利珀自由邦,内战,凡爾賽體系,社会主义国家列表,立陶宛王國 (1918年),索菲·约翰娜·玛利亚,约翰内斯·霍夫曼,约西亚斯 (瓦尔德克和皮尔蒙特),瓦尔德克自由邦,菲利普·谢德曼,菲利普·阿尔布雷希特 (符腾堡),表现主义文学,霍亨索伦王朝,胡戈·哈泽,恩斯特 (萨克森-迈宁根),格奥尔格 (萨克森-迈宁根),民族共同体,汉斯·冯·塞克特,11月3日,11月革命,1918年。
埃里希·鲁登道夫
埃里希·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是德国的著名将军。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重要主将。.
博恩哈德 (萨克森-迈宁根)
博恩哈德·弗里德里希·尤里乌斯·海因里希(Bernhard Friedrich Julius Heinrich;),出生于科隆。萨克森-迈宁根亲王。萨克森-迈宁根王室首领,韦廷家族首领。是萨克森-迈宁根弗里德里希·约翰王子与妻子利珀-比斯特菲尔德的阿德莱德女伯爵的幼子。前任王室首领格奥尔格的弟弟。 Category:科隆人 Category:韦廷王朝.
博恩哈德三世 (萨克森-迈宁根)
博恩哈德三世·弗雷德里克·威廉·阿尔布雷希特·格奥尔格(Bernhard III Frederick Wilhelm Albrecht Georg,),出生于迈宁根。萨克森-迈宁根末代公爵。萨克森-迈宁根王室首领,韦廷家族首领。是格奥尔格二世与第一任妻子普鲁士的夏洛特·弗里德里卡公主的长子。 |- Category:韦廷王朝.
十一月革命
#重定向 德国十一月革命.
卡尔·科尔施
卡尔·科尔施(;)是一个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卢卡奇·捷尔吉、安东尼奥·葛兰西一样,他被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立基础的主要人物之一。.
卡尔·爱德华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
卡尔-爱德华公爵(Carl Eduard Georg Albert Leopold;),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奥尔巴尼公爵利奥波德王子和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海伦娜公主的长子。现任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的外祖父。是乔治五世最小的堂弟,也是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表弟。.
查看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卡尔·爱德华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Gustav Stresemann,),又译为斯特来斯曼,德国魏玛共和国总理(1923年)和外交部长(1923,1924—192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德国恢复国际地位的主要人物。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和解,因其主张和解和谈判的政策,与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于1926年同获诺贝尔和平奖。在政治不稳定和脆弱、短暂的政府时期,他被普遍认为是魏玛共和国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最有影响力的内阁成员。.
奥尔登堡王朝
奥尔登堡王朝是德国北部的一个贵族家族,它起源于奥斯纳布吕克北部的地区,1100年在文献上首次提到埃基尔玛一世(Egilmar I.),他是第一名已知的该家族的人物,一般被看作该家族的创始人。 奥尔登堡王朝名称来源于一个1108年首次在文献中提到的、位于洪特河畔的城堡(奥尔登堡),从12世纪中开始奥尔登堡王朝的伯爵使用这座城堡作为其驻地。1448年奥尔登堡伯爵迪特里希·冯·奥尔登堡(Dietrich von Oldenburg)的长子克里斯蒂安一世当选为丹麦国王,使得该家族的地位大增。克里斯蒂安一世的弟弟格哈特四世则继承了奥尔登堡伯爵的头衔,但是这个旁支于1667年因安东·君特伯爵(Anton Günther)无子灭绝。但是安东·君特有一私生子,他建立了阿尔登堡-本蒂克家族(Haus Aldenburg-Bentick)。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国王分支中则分出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王朝。 宗德堡一支又分为许多分支,其中奥古斯滕堡分支于1931年灭绝。而比较新的格吕克斯堡分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王朝则于1863年通过克里斯蒂安九世登上了丹麦王位。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儿子乔治一世成为希腊国王,其子孙一直统治到1967年。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孙子哈康七世于1905年成为挪威国王,今天的挪威王室依然是奥尔登堡王朝的。英国王储查理斯王子的父亲是一名希腊王子,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他也是奥尔登堡王朝的人,但是假如他或者他的子孙继承英国王位的话他们决定保持溫莎王朝的称呼。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则于此前就已经通过彼得三世登上了俄罗斯的王位。彼得三世的后代一直到1918年以罗曼诺夫-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为其王朝的名称。 1751年戈托普王朝的一个儿子阿道夫·腓特烈登上了瑞典王位,成为至1809年占有瑞典王位的王朝。这个王朝于1878年灭绝。1773年阿道夫·腓特烈的一个兄弟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获得了奥尔登堡伯爵领地,并于1776年被提升为公爵。他的后代于1815年成为奥尔登堡的大公,并在当地统治至1918年。 今天奥尔登堡王朝最显著的人物中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和西班牙的王后苏菲亚(Queen Sofía of Spain)。.
奥托·吕勒
奥托·吕勒(Otto Rühle,1874年10月23日生于格罗席尔马—1943年6月23日卒于墨西哥)是一名德国马克思主义者,活跃于反对一战和二战的运动,并且与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弗兰茨·梅林及其他人一起创建了提出革命性的国际主义以反对各国相互杀伐的世界的《国际》(Internationale)杂志,以及1916年的斯巴达克同盟。 斯巴达克同盟站在反对列宁主义的立场上,并受到布尔什维克党人不一致的攻击。尽管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在1919年因为参与德国革命而被刺杀,吕勒仍投身于德国劳工运动左派,同时发展了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布尔什维主义的批评及早期的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立场。吕勒视苏联为与西方的以国家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相似之处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的一种形式: 他还视列宁主义的党为颠覆沙皇主义的一种适当形式,但终究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适当形式。正因如此,不论布尔什维克的实际意图如何,不论他们实际上的成就带来比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而非无产阶级革命的更相近之处: 吕勒还是党作为革命组织形式的批判者,声称“革命非党务”,并支持强调工人和士兵委员会的重要性更具的观点。他参与了1921年10月的创建。 在《Anti-Bolshevik Communism》一书中描述吕勒是被多个“官方的”刻画所僵化的德国劳工运动中一个典型的激进派人物;一个被他的劳工运动对列宁主义党派的共产主义以及对资本主义民主和法西斯主义的对抗关系定义的永远的局外人。 吕勒是清除托洛茨基在莫斯科公审期间所受全部指控的Dewey Commission的一员。 吕勒撰写了内容详尽的《》。 1921年他娶了德国犹太人作家、女权主义者和心理学家为妻。.
工人和士兵委员会
工人委员会是一种经济合作组织形式,是指在一个单独的企业或工作环境(如工厂、学校或农场)中,当地工人集体管控这一实体。形式的核心即是通过临时且可随时撤换的代表管理。在这拥有临时代表的体制内,工人们自行决定工作日程以及工作需求。他们也授权临时代表发布日程和督促追赶进度。临时代表由工人群体选举而出,当被认为有悖于授权人时可被随时替换。代表通常被视为应随时更换的。体制内不存在经理,所有决定权和组织都基于这一授权系统。 在现代历史上,工人委员会或类似的形式曾多次出现过。尽管实际上许多情形下,委员会并没有完全掌握权力且受制于种种外部势力。最早即出现在1871年法国的巴黎公社。随后,在1905年和1917年的俄国出现过,俄语音译即为“苏维埃”Maurice Brinton, pseud.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查看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巴伐利亚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Bayerische Räterepublik),是德国十一月革命期间在巴伐利亚出现的一个短命国家。1919年4月6日由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无政府主义者和巴伐利亚农民联盟建立。同为左翼政治团体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缺席议会,因此德国共产党拒绝承认并发动政变。在4月13日,共产党在武装冲突中获胜。13日选出15人行动委员会和以欧根·勒菲内为首的四人执行委员会。首都慕尼黑。政府成立后受到巴伐利亚邦霍夫曼政府围剿,同年5月3日被攻克,6月5日勒菲内被杀。 Category:1919年德国 Category:德国历史政权 Category:巴伐利亞州歷史 Category:前共產主義國家 Category:德国共产党 Category:短命國家.
巴登-符腾堡
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南部的一个联邦州,是德国的人口第三大州和面積第三大州,州首府位於斯图加特(Stuttgart)。.
巴登共和国
巴登共和国是魏玛共和时期德意志国内的一个国家,成立于1918年。其领土从原德意志帝国巴登大公国继承下来。在纳粹党执政时期,巴登共和国实质上并不存在任何权力。历经二战后德国行政区整合,巴登领土成为了巴登-符腾堡州的西部。.
康拉德 (萨克森-迈宁根)
约翰内斯·弗里德里希·康拉德·卡尔·爱德华·霍斯特·阿诺德·马蒂亚斯(Johann Friedrich Konrad Carl Eduard Horst Arnold Matthias,),出生于。萨克森-迈宁根王室继承人、维丁家族继承人,称:萨克森-迈宁根亲王,萨克森公爵,利希-克利夫斯伯格公爵,萨菲尔德亲王,图林根领主,迈森藩侯,亨内贝格、坎贝格、拉文斯贝格伯爵,克拉尼希费尔德和拉文斯泰因男爵等。.
库尔特·艾斯纳
库尔特·艾斯纳(Kurt Eisner,),德国政治人物,新闻工作者。1918年11月,曾参与德国十一月革命,并推翻维特尔斯巴赫王朝。1918年至1919年,担任巴伐利亚州首任州长。.
德國革命
#重定向 德国十一月革命.
查看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國革命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国
德国君主列表
德国君主列表给出了从843年《凡尔登条约》(该条约三分了法兰克王国,从而导致了东法兰克王国的诞生)签订,到1910年德意志帝国帝制终结为止的统治德国地区的历代君主,也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各种德国地区邦联的领导者。.
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Unabhängige 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为USPD),一战期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中派”建立的政党,一开始左派也参加了该党。这些“中派”既反对右派的战争立场,亦反对左派用革命结束战争的主张。1917年1月7日召开反对派会议,结果反对派被右派开除出社民党。反对派在同年4月成立独立社会民主党,奉行考茨基主义。1918年该党反对德国十一月革命。同年12月,斯巴达克同盟的成员退党另组德国共产党。1920年党代会上该党发生严重分裂,左派退党,与德国共产党合并。其余的大部分独立社会民主党员1922年回归德国社会民主党。该党的主席为胡戈·哈泽。 Category:德国政党 Category:德国政治史.
德国革命
#重定向 德国十一月革命.
查看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国革命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是一面黑、红、金三色旗,中心放置一个由锤子、圆规和榖穗组成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徽。其色彩来源于魏玛共和国国旗。.
利珀自由邦
利珀自由邦(德文:Freistaat Lippe)是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後,隨著利珀親王國被取消而形成的一個魏玛共和国所屬自由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利珀由纳粹统治下恢复。1947年1月,在英國佔領軍的主導下,該邦的自主权宣告结束,其領土被纳入早3個月成立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英国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基地,其中之一便是位于原利珀自由邦的边界處。 Category:魏玛共和时期各邦国 Category: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行政区划史.
内战
内战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爆发的战争James Fearon, i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7.
查看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内战
凡爾賽體系
凡爾賽體系(Versailles system)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国基于以《凡爾賽條約》为代表的一系列條約与协定形成的國際關係體系。 这一体系最初建构于协约国与同盟国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的基础之上。其中的一些理念,如民族自决原则及组建国际联盟等,则源自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此前于1917年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这些条约重新划定了欧洲及近东地区的国界,对德国战前拥有的殖民地重新进行分配,并对德国、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及土耳其等战败国进行了包括裁军、赔款及惩治战争罪行在内的一系列处置。此外,在战间期对于维系体系有重大影响的国际联盟也是基于这些条约建立的。后来这一体系经由《洛桑条约》及华盛顿会议上与会国家所签订的一系列协定与条约得到进一步完善,近东地区及远东地区的局势由此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较为稳定。这些条约与协定共同安排了战后世界的秩序,而战间期国际政治事件也大多与它们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战后初期,欧洲各国间仍是存在大量的矛盾与冲突,尤以德法两国间的斗争为甚。占领鲁尔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到了20年代中期,欧洲大陆的秩序开始得到重建,欧洲国家也由此进入繁荣时期。道威斯计划与《洛迦诺公约》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两项外交成就。国际联盟也在这时迎来了黄金时代。而后各国又在寻求实现持久和平方面进一步做出努力并取得一定进展,其中包括西方大国于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以及1930年通过的杨格计划。 但到了30年代初,凡尔赛体系开始受到经济与政治两方面的冲击。1929年10月自美国兴起的大萧条,一方面重创了各国经济,打破各国此前在赔款及战债问题上所做出的安排,另一方面加速了纳粹党的崛起。1931年,陷于经济危机之中的日本在中国东北引起了九一八事變。虽然国联试图通过调解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但调解最终仍是以失败收场。九一八事變一方面瓦解了华盛顿会议对于远东秩序的安排,另一方面使国联的威信受到了重创。而1932年开始的最终也以失败收场。协约国没有执行其在《凡尔赛条约》中所许诺的裁军。德国也由此得到了重整军备的借口。 纳粹党的掌权导致欧洲大陆的外交格局发生剧变。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冲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重整军备,并违背《洛迦诺公约》的规定。意大利也在此时侵占了阿比西尼亚。这几个事件给凡尔赛体系带来了较大的伤害。而此时,世界其他地区的时局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远东,中日之间的战争于1937年全面爆发。而欧洲此时也在一步步走向战争。1937年,由德日意三国组成的轴心国集团初步形成。德国也在1938年完成了德奥合并,并占领了处在德捷边境附近的苏台德区。尽管英法等国试图通过绥靖政策来阻止全面战争的爆发,但这并没有使德国停下侵略的脚步。1939年,德国在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不久,发起了对波兰的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至此彻底终结。.
社会主义国家列表
会主义国家列表列出了過去及目前自稱實行社会主义的國家。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受到蘇聯的影響而實施馬克思列寧主義。他們使用大致相同的“社會主義”定義,在通往共產主義的道路上稱自己為社會主義國家。出於這個原因,西方人士大多稱之為“共產主義國家”(雖然社會主義國家本身並不使用這個名字)。事實上,“社會主義”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在許多情況下,其確切意義並不容易被解讀。 历史上共出现过几十个社会主义国家。 目前,世界上共有14個國家在憲法中規定本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其中有4个以共产党为法定执政党並奉行馬克思列寧主義(、、、)。.
立陶宛王國 (1918年)
立陶宛王國是一個在1918年短暫存在的君主立宪國家。該國在德意志帝國的佔領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尾聲建立,仅存在数月。 立陶宛议会於1918年2月16日宣佈國家獨立,但由於德軍仍在境內,議會無法組成政府、警隊及其他國家機關。德國反而提出多項建議把立陶宛——尤其是普魯士的土地收歸德意志帝國之下,立陶宛人民對此十分抗拒,希望透過成立君主立憲制度以保持獨立。6月4日,立陶宛人投票通過將立陶宛王位給予德國貴族烏拉赫公爵威廉二世,威廉公爵取名明道加斯二世,但他本人沒有機會去立陶宛,因為是次投票激發爭議,令議會分化,獨立的目的亦未能達到。當德國節節敗退並被德國革命吞噬,立陶宛於同年11月2日擱置了邀請威廉公爵的決定,並終止其統治。.
索菲·约翰娜·玛利亚
索菲·约翰娜·玛丽亚(Sophie Johanna Maria,),出生于西德法兰克福。是被废黜的普魯士王室后裔。头衔有伊森堡公主,普鲁士王妃。 她是伊森堡-比尔施泰因亲王弗朗茨·亚历山大与克莉丝汀·冯·绍尔玛-杰尔茨奇女伯爵的幼女。2011年8月25日,与普鲁士王位继承人,普鲁士亲王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结婚,现有一对双胞胎儿子。.
约翰内斯·霍夫曼
约翰内斯·霍夫曼(Johannes Hoffmann,),德国政治人物,德国社会民主党人。1919年3月至1920年3月,担任巴伐利亚州州长。.
约西亚斯 (瓦尔德克和皮尔蒙特)
约西亚斯·格奥尔格·威廉·阿道夫(Josias Georg Wilhelm Adolf,),出生于阿罗尔森。瓦尔德克和皮尔蒙特亲王世子。是瓦尔德克和皮尔蒙特末代亲王弗里德里希与绍姆堡-利珀的巴茜尔德丝公主的长子。是荷兰王太后埃玛的侄子,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和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卡尔·爱德华的表弟。 Category:纳粹党党员 Category:武裝黨衛軍軍官 Category:瓦爾德克和皮爾蒙特家族 Category:从未继位的推定继承人.
瓦尔德克自由邦
瓦尔德克自由邦,是魏玛共和国的一个自由邦。它是继德国革命后迫使瓦尔德克的弗里德里希王子连同其他德意志邦国君主退位。1921年11月30日,当地公民投票后,部分地区并入普鲁士汉诺威省。剩余的瓦尔德克是在1929年4月1日并入普鲁士自由邦,接着全民公投,并成为黑森-拿骚省的一部分。这个地区是今天的黑森州瓦尔德克-弗兰肯贝格行政区一部分 Category:魏玛共和时期各邦国.
菲利普·谢德曼
菲利普·谢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之一,生于卡塞尔。1903年作为社会民主党代表进入国会,一战期间,积极支持战争,1918年任巴登亲王内阁成员,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参加组织政府,镇压叛乱,1919年任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1933年纳粹执政后流亡国外,后死于哥本哈根。 Category:德国总理 Category: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
菲利普·阿尔布雷希特 (符腾堡)
菲利普·阿尔布雷希特·卡尔·玛利亚·约瑟夫·路德维希·胡贝图斯·斯坦尼斯劳斯·利奥波德(PHILIPP Albrecht Carl Maria Joseph Ludwig Hubertus Stanislaus Leopold,),已被废黜的符腾堡公爵,符腾堡王位继承人,符腾堡王室家族首领。.
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表现主义文学是表现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涉及到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表现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expressus”,具有“抛掷出来”、“挤压出来”的意思。表现主义思潮最先出现在绘画界,其后波及文学界。“表现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最早确立于1913年。.
霍亨索伦王朝
霍亨索伦王朝(Hohenzollerns),為勃蘭登堡-普魯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的主要統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起源于士瓦本公国境内的黑欣根附近,其始祖布尔夏德一世在11世纪初叶受封為索倫伯爵。領地在今上內卡河、施瓦本山和上多瑙河之間。 索倫伯爵弗里德里希三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支持者。1185年弗里德里希三世與聯姻,前者娶了后者的女儿索菲亚,因康拉德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1192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后,弗里德里希三世成為紐倫堡伯爵弗里德里希一世,此后該家族在索倫前冠以“霍亨”(意為“高貴的”)字樣,稱為霍亨索倫家族。他的兩個兒子先后继承爵位,弗里德里希四世继承索倫伯爵及紐倫堡伯爵領地,其後他於1218年將紐倫堡伯爵領地傳給他的弟弟康拉德三世。索倫伯爵是弗里德里希四世的子嗣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而紐倫堡伯爵皆是康拉德三世的子嗣其後改為信奉新教的法蘭克尼亞系。.
胡戈·哈泽
胡戈·哈泽(Hugo Haase )德国政治家、法学家、和平主义者。1911年至1916年间,胡戈·哈泽曾担任过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席。1917年至1919年间,他担任了由部分原社民党成员建立的独立社会民主党的主席。他在德国十一月革命后担任了的主席。 Category: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 Category:德国律师 Category:柯尼斯堡大學校友.
恩斯特 (萨克森-迈宁根)
恩斯特·博恩哈德·维克托·格奥尔格(Ernst Bernhard Victor Georg,),出生于迈宁根。萨克森-迈宁根亲王。萨克森-迈宁根王室首领,韦廷家族首领。是格奥尔格二世与第二任妻子霍亨洛厄-朗根堡的费奥多拉公主的长子。博恩哈德三世的异母弟弟。1928年,博恩哈德三世去世,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头衔由恩斯特继承。因为,恩斯特亲王的婚姻属于贵庶通婚,他们的五子一女没有继承权,均被授予萨菲尔德(女)男爵称号。萨克森-迈宁根王室首领有恩斯特的弟弟格奥尔格继承。.
格奥尔格 (萨克森-迈宁根)
萨克森-迈宁根亲王格奥尔格(Georg von Sachsen-Meiningen;),出生于卡塞尔。萨克森-迈宁根王室。弗里德里希·约翰王子与妻子利珀-比斯特菲尔德的阿德莱德女伯爵的种子。因为长子安东·乌尔里希王子1940年在二战阿尔伯特河畔索姆战役阵亡;次子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王子放弃继承权,并于1953年成为一名僧侣。所以1946年,格奥尔格亲王去世后,头衔由其弟博恩哈德亲王继承。 Category:纳粹主义者 Category:韦廷王朝.
民族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Volksgemeinschaft),是纳粹德国的一个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其内容为建立德国的民族认同感并促进社会各阶层平等,消灭精英主义和阶层分化。最早起源于1914年德国民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支持中。在纳粹德国时期成为了国家社会主义宣传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根据国家社会主义的定义,民族共同体“其基础为血缘相同而有着相同命运和相同的政治信仰的民族构成的共同体,其阶级敌人为外族人。”成为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的必要条件为雅利安种族,另外还需承诺忠于国家社会主义的理念。.
汉斯·冯·塞克特
約翰內斯·弗里德里希·利奧波德·馮·塞克特(Johannes Friedrich Leopold von Seeckt,),通稱漢斯·馮·塞克特(Hans von Seeckt),是一位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一級上將,以擔任威瑪共和國軍隊——「防衛軍」陸軍領袖後推行改革而聞名,亦曾為總參謀部之替代機關——「」的主任。 塞克特於1885年加入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於東線、巴爾幹戰區以優異的參謀作業能力嶄露頭角,還一度做到土耳其軍參謀總長。塞克特在戰後成為軍隊的實際領袖。由於戰後德國因《凡爾賽條約》而限軍十萬人,他重新發揚傳統的普德學派軍事思想、規劃精英主義式的新式軍隊,將每一位軍官都培養為未來的高級指揮員,為日後的擴軍打下結實的基礎。塞克特也將軍隊從政治勢力中排除、超脫於政府,形成「國中之國」,並規避協約國對德國履行《凡爾賽條約》的監督,以各種方式訓練軍隊操作被明令禁止使用的毒氣、戰車、飛機等武器,同時大力推動德國與蘇聯同盟,最終促成兩國簽署《拉巴洛條約》進行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的合作。由於對「防衛軍」建設有深遠的影響,塞克特也被稱為「防衛軍之父」(Vater der Reichswehr)。 塞克特自一次大戰起便與當時的名將、後於共和國擔任總統的保羅·馮·興登堡元帥關係不良,並與文人政府的國防部長奧托·格斯勒間存在矛盾,興登堡的當選也大幅削減了塞克特在德國軍隊中的影響力。1926年,塞克特在未過問興氏的情況下,禮儀性質地邀請身份敏感的前德國皇儲觀賞閱兵式,消息一外漏,旋即引發國內外的恐慌,最終使興登堡解除了塞克特的職務。1930年代初,塞克特赴華取代格奧爾格·魏澤爾擔任蔣中正第三任的德國軍事顧問團領導人和總顧問,對其軍隊和國防工業進行建設與改革,後因身體不適而於1935年3月返德,於翌年逝世。.
11月3日
11月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7天(闰年第30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8天。.
11月革命
#重定向 德国十一月革命.
1918年
1918年是一個平年,第一天從星期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