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循環論證

指数 循環論證

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循環推理(循環推論;circular reasoning)、或循環證成(循環證立;circular justification),是論點的真確性最終由自身支持的推理方式。 循環論證或循環推理有時也泛指包括循環證成、循環因果、循環定義、循環解釋等各種有循環形式的陳述。.

目录

  1. 31 关系: 卡尔·波普尔古代研究和摩門探究基金會增强大卫·休谟女性與電子遊戲實質謬誤不當預設的謬誤三难困境乞題廢話謬誤循環定義循環證成循環推理循環推論德国坦克问题地球殊異假說克勞德·李維-史陀勾股定理现象主义玻恩定則訴諸信心驴桥定理辯論阿图尔·叔本华钥匙刺激抵消假設法蘭克·菲特本能理论明希豪森三难困境怀疑论時間的不實在性

卡尔·波普尔

卡尔·雷蒙德·波普尔爵士,CH,FRS,FBA(Sir Karl Raimund Popper,),出生于奥地利,犹太人,獲譽為20世纪最偉大的哲学家之一。美国哲学家巴特利称其哲學为「哲学史上第一个非证成批判主义哲学」(the first non justificational philosophy of criticism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其中justificational按台湾译法),在社会学亦有建树。 波普尔最著名的理论,在于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的评判标准: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

查看 循環論證和卡尔·波普尔

古代研究和摩門探究基金會

古代研究和摩門探究基金會(英文:Foundation for Ancient Research and Mormon Studies,縮寫FARMS)是一個對摩門教的非正式的學術界合作計畫團體。這個團體是屬於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俗稱摩門教)所運作在美國猶他州的楊百翰大學中的Neal A.

查看 循環論證和古代研究和摩門探究基金會

增强

增強(Reinforcement),或称强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或动物为达到某种目的,会于所处的环境下采取特定行为;当这种行为带来的某種反應或后果对他有利时, 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而該結果就稱為“增強物”;反之亦然,当其行为会对他带来不利时,这种行为就自然减弱或消失,个体对行为结果所产生的后续反应,就是以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的。而由于“增強物”的適時出現,增加了個體以後在相同情形下重複这种行为的機率,這表示“增強物”對於個體的反應起了強化作用。此種强化作用,即稱之為「增強」。 “增强”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愛德華·桑代克,后经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克拉克·L·赫爾等人的发展、修订,到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发扬光大。他们都认为强化作用是决定人和动物所作所为的关键因素,并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查看 循環論證和增强

大卫·休谟

大衛·休谟(David Hume,)是蘇格蘭的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他被視為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雖然現代對於休謨的著作研究聚焦於其哲學思想上,他最先是以歷史學家的身分成名。他所著的《英格蘭史》一書在當時成為英格蘭歷史學界的基礎著作長達60至70年。 歷史學家們一般將休謨的哲學歸類為徹底的懷疑主義,但一些人主張自然主義也是休謨的中心思想之一。研究休謨的學者經常分為那些強調懷疑成分的(例如邏輯實證主義)、以及那些強調自然主義成分的人。 休謨的哲學受到經驗主義者約翰·洛克和喬治·貝克萊的深刻影響,也受到一些法國作家的影響,他也吸收了各種英格蘭知識分子如艾薩克·牛頓、法蘭西斯·哈奇森、亞當·斯密等人的理論。.

查看 循環論證和大卫·休谟

女性與電子遊戲

女性與電子遊戲間的關係已經受到學術、企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自1990年代以來,女性玩家通常被視為是少數,但調查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增多的趨勢,至2010年代時、女性玩家已佔所有玩家數量的一半。電子遊戲中的性別表徵、電子遊戲中的性別歧視主義及性騷擾皆是構成電子遊戲文化中的一部份。 提倡增加女性玩家數量的倡議者強調,女性玩家的權利在電子遊戲這塊發展最迅速的文化領域、又有尚未開發的龐大女性玩家市場中遭到剝奪。這使得更多女性投身媒體並改善了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也增加了更多的女性遊戲製作人,包括遊戲開發者、程式設計師和遊戲製作人。.

查看 循環論證和女性與電子遊戲

實質謬誤

實質謬誤(Material fallacies)是論證使用了不恰當的前提造成的謬誤。 所有的論證都從前提(premise)與預設(presupposition)出發,前提是可證明對錯的起始點,預設則無法證明對錯。基於人類的有限及偏見,預設是無法避免的,只能依靠信念,亦即,如果一個論證有效,同意所有預設的人會同意該論證,而不同意所有預設的人仍無法同意該論證。 實質謬誤主要是針對前提及支持前提的證據。當論證者無法為某個前提提出充足的證據時,該論證就沒有被充分證成,這就是實質謬誤。常見實質謬誤的形式有因果謬誤、偏差樣本、非黑即白、既定觀點問題、不當類比、矛盾前提、循環論證等等。.

查看 循環論證和實質謬誤

不當預設的謬誤

不當預設的謬誤(Fallacies of Inappropriate Presumption)是把語境中不應視為理所當然的前提視為理所當然,而發生的推理謬誤,屬實質謬誤。.

查看 循環論證和不當預設的謬誤

三难困境

三难困境是指一種特定的情形,有三種選擇,但任一個選擇都是(或者看似)無法接受或是不想要的。 有二種逻辑等价的方式表示三难困境:可以表示為有三個不想要的選項,必須選擇其中一個,或是者有三個有利的選項,但同時只能選擇其中的二個。 三难困境衍生自一個較早期出現的詞語,意即在二個或以上困難或不利的選擇中選其一。 最早有紀錄使用三难困境一詞的人是1672年的英國牧師,在1725年英國的以撒华滋也有使用此一詞語。 實務上有一些三难困境的例子,像經濟學中的三元悖論,也就是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完成資本自由進出、固定匯率以及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就是一種三难困境。另外中的成本、時程及品質也是三难困境的例子。.

查看 循環論證和三难困境

乞題

乞題劉春傑、武宏志,《论证的预设》。(英語:begging the question 或 question begging;拉丁語:petitio principii),又稱竊取論點、乞求論點、丐題等等,是在論證時把不該視為理所當然的命題預設為理所當然,這是一種不當預設的非形式謬誤。.

查看 循環論證和乞題

廢話謬誤

廢話謬誤是一種言詞謬誤,主要特徵是講話聽上去有道理,實質上卻是廢話,造成誤導。.

查看 循環論證和廢話謬誤

循環定義

循環定義是指用於定義某詞語的詞語最終需用某詞語本身來定義的情形。 循環定義無法產生新知,如果讀者沒有事先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就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語。因此,循環定義常被認為是定義謬誤。 詞典經常會循環定義,比如用乙定義甲,用丙定義乙,……繞了一圈又用甲定義癸。然而詞典經常不是沒用的,這是因為只要我們知道其中一個或幾個詞,詞典就能幫助我們認識其他的詞。然而,如果有人對甲、乙、丙、……、癸確實一無所知,詞典對他是無用的。.

查看 循環論證和循環定義

循環證成

#重定向 循環論證.

查看 循環論證和循環證成

循環推理

#重定向 循環論證.

查看 循環論證和循環推理

循環推論

#重定向 循環論證.

查看 循環論證和循環推論

德国坦克问题

在统计学理论的估计中,用不放回抽样来估计离散型均匀分布最大值问题中著名的德国坦克问题(German tank problem),它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估计德国坦克数量而得名。 这些分析说明了频率推断和贝叶斯推断之间的不同。 基于“单个”样本估计的样本总数各有不同,而在“多个”样本的基础上估计则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很有意义的估计问题,它的答案很简单,但并不那么明显。.

查看 循環論證和德国坦克问题

地球殊異假說

在行星科學和天體生物學中,地球殊異假說(英語:Rare Earth hypothesis)認為地球上多細胞生物的形成需要不同尋常的天體物理及地質事件和環境的結合。「地球殊異」(Rare Earth)這一詞來自於一本由彼得·瓦爾德(Peter Ward )和唐納德·E·布朗尼(Donald E.

查看 循環論證和地球殊異假說

克勞德·李維-史陀

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名的法國人類學家,與弗雷澤、鮑亞士共同享有「現代人類學之父」美譽。他所建構的結構主義與神話學不但深深影響人類學,對社會學、哲學和語言學等學科都有深遠影響。.

查看 循環論證和克勞德·李維-史陀

勾股定理

氏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希腊语:Πυθαγόρειο θεώρημα)又称商高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定理。勾股定理说明,平面上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古称勾长、股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古称弦长)的平方。反之,若平面上三角形中两边长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边长的平方,则它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是第三边)。 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 据《周髀算經》中记述,公元前一千多年周公与商高论数的对话中,商高就以三四五3个特定数为例详细解释了勾股定理要素,其一,“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其二,“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首先肯定一个底宽为三,高为四的直角三角形,弦长必定是五。最重要的是紧接着论证了弦长平方必定是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确立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的判定原则。其判定方法后世不明其法而被忽略。 此外,《周髀算经》中明确记载了周公后人陈子叙述的勾股定理公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 赵爽在《周髀算經注》中将勾股定理表述为“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 古埃及在公元前2600年的纸莎草就有(3,4,5)这一组勾股数,而古巴比伦泥板涉及的最大的一个勾股数组是(12709,13500,18541)。 有些參考資料提到法国和比利時將勾股定理称为驴桥定理,但驴桥定理就是等邊對等角,是指等腰三角形的二底角相等,非勾股定理。.

查看 循環論證和勾股定理

现象主义

象主义(Phenomenalism ),认为物理对象无法被证明是自在存在的,而只能作为出现在时空中的感知现象或感觉刺激(如红色性、硬度、柔软度、甜味度等)而存在。特别是某些形式的现象主义,它们尽可能不讨论外部世界中的物理对象,转而讨论“感觉数据束”。  .

查看 循環論證和现象主义

玻恩定則

克斯·玻恩 在量子力學裏,玻恩定則是一個基礎公設。,是因原本提出這定則的物理學者馬克斯·玻恩而命名。它給定對量子系統做測量得到某種結果的概率,它與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將概率的概念引入量子力學,因此使得量子力學展現出其獨特的非決定性質。物理學者做實驗尚未發現任何違背玻恩定則的量子行為。 物理學者試圖從其它假定推導出玻恩定律,但結果都不具強而有力的說服力。例如,有些物理學者聲稱從多世界詮釋可以推導出玻恩定律,但他們給出的導引被批評為循環論證。對於玻恩定則的形式給出數學線索,但並沒有對於其概率行為顯示出物理曙光。 倚賴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量子纏結引起的(環境輔助不變性,environment-assisted invariance)來推導出玻恩定則。在這裡,環境扮演了促使概率出現的關鍵角色。這也意味著祖瑞克的方法只適用於開放系統。不論如何,這是一種充滿想像力的點子,很具有未來發展的潛能。.

查看 循環論證和玻恩定則

訴諸信心

訴諸信心(英文:Appeal to faith),係宣稱必須先相信某件事,才能夠知道它為真實(或者,不先相信某件事情,就無法知道它為真實)。 訴諸信心會造成循環論證,因此是一種非形式謬誤。.

查看 循環論證和訴諸信心

驴桥定理

驢橋定理(Pons asinorum),也稱為等腰三角形定理,是在欧几里得几何中的一個數學定理,是指等腰三角形二腰對應的二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定理也是欧几里得的幾何原本第一卷命題五的內容。 有關其名稱驢橋定理的由來有二種:一種是幾何原本中的示意圖即為一座橋,另外一種比較廣為大家接受,是指這是幾何原本中第一個對於讀者智力的測試,並且做為往後續更困難命題的橋樑。幾何學是列在中世紀的四術之中,驢橋定理是在幾何原本的前面出現的較困難命題,是數學能力的一個門檻,也稱之為「笨蛋的難關」,無法理解此一命題的人可能也無法處理後面更難的命題。 無論其名稱的由來為何,驢橋定理一詞也變成是一種隱喻,是指對能力或了解程度的關鍵測試,可以將了解及不了解的人區分開來。.

查看 循環論證和驴桥定理

辯論

辯論是指對某個議題或主张,以口語為主要方式,為分辨不同立场之正確或优劣而進行的一種爭論方式,唯途中不得出現人身攻擊、誹謗的情況。辯論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不一定需要精湛的口才或強大的邏輯思辯能力,但是精湛的口才和強大的邏輯思辯能力能够大大的提高辩论的能力。辯論亦講求反應快。以辯論為主體的比賽則稱為辯論賽。現在辯論已十分普遍,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查看 循環論證和辯論

阿图尔·叔本华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義的開創者,其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影響極為深遠。不同于同時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華並無取消物自体,他继承了康德对物自体和表象之间的区分,認為它是可以透过直观而被认识的,並且將其确定為意志。叔本華認為,意志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它同時亦包括所有的理性與知识,我們只能透過沉思來擺脫它。叔本華把他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學與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被意志所支配最终只會帶來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啓發了日後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查看 循環論證和阿图尔·叔本华

钥匙刺激

在本能理论--面,钥匙刺激指的是一种刺激模式(即是一种特定的刺激或是几种特定的特征的组合),当它被感知后就会得到本能运动的应答。通常这种刺激也被称作诱发者(德语:Auslöser),它来自于另一位社会成员并且会对社会行为产生影响;还有一些同义词信号刺激和知觉信号。行为学的代表人物将刺激过滤称之为 先天诱发机制(AAM),刺激过滤的作用是将相关的的信息从不相关的信息里提取出来(即是对钥匙刺激的识别)并且触发种属特异的本能运动。.

查看 循環論證和钥匙刺激

抵消假設

抵消假設(Canceling Hypotheses),是一種循環論證,係指提出一個假設以解釋根據另一個假設預測的事為何沒有發生的論證方式。 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y)是抵消假設的一種表現方式,其形式是「我們看不到X的證據,因為有人把它藏起來了」。.

查看 循環論證和抵消假設

法蘭克·菲特

法蘭克·阿爾伯特·菲特(Frank Albert Fetter,),美國的經濟學家,隸屬奧地利經濟學派。.

查看 循環論證和法蘭克·菲特

本能理论

本能理论(本能运动的生理学理论)是经典比较行为研究一個整體概念,人们經由这种理论,就可以用统一的观点去观察动物可观察得到的和所谓的先天的行为方式。 通过这种总的概念,人们可以将从实验中所得的结果联系起来,进而揭示不同的现象间可能有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人们可以依据这种理论作出一些预测和判断,从而推动人们作进一步的实验和提出新的问题。自1930年代,本能理论成果丰硕,并为社会生物学和行为生物学开辟了道路。 一个全面的理论带来一个好处就是,人们可以通过它会建立一些直观的模型。经典比较行为研究的结果和理论就是借助这些模型而取得成功并进入教材。.

查看 循環論證和本能理论

明希豪森三难困境

明希豪森三难困境(Münchhausen trilemma)是知识论中的一个思想实验,用以表明任何论证都是不可能的。当论证某一陈述时,这一论证的前提亦需要论证。而对这前提的论证,其本身亦有进一步的前提需要论证,即论证具有倒退性。 由此,对任何论证最终有三种可能性:.

查看 循環論證和明希豪森三难困境

怀疑论

懷疑論('σκέπτομαι' skeptomai,意指思考、探索、考慮或研究;英語:Skepticism),是普遍地向知識、事件、意見或信仰持疑問的態度,或懷疑一些理所當然的主張。 哲學懷疑論就是一種要求所有論點或資訊,都要充份地被理據所支持的整全方式。傳統哲學懷疑論衍生自“Skeptikoi”,即指向“任何事物都不加以斷言”的概念。皮浪主義(部分地與可謬論相類)的擁護者,放棄在任何研究中定下判斷。懷疑論者甚或會對自我感觀的真實性抱懷疑的態度。 宗教懷疑論是關於對宗教原有的基礎概念和原則的懷疑,如永生、天意、啟示等。 科學懷疑論是關於科學理念可靠性的測試,以科學的方法,通過系統性的調查,以發現實質的證據支持理論。.

查看 循環論證和怀疑论

時間的不實在性

時間的不實在性,是劍橋大學觀念論哲學家最著名的哲學作品。在1908年他发表于哲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麥克塔加特論證時間是不實在的,因為我們對時間的描述要麼是矛盾的,要麼是循環的,要麼是不充分的。為了建構他的論證,麥克塔加特指出兩種時間的描述,他稱之為A系列與B系列。A系列以「…是過去」、「…是現在」、「…是未來」的方式指出時間的位置;B系列以「…早於…」或「…晚於…」的方式指出時間的位置。為了駁斥A系列,麥克塔加特論證任何事件在A系列中都是同時具有過去、現在與未來這三個性質的,但是事件同時具有這三個性質是矛盾的,因為這三者中無論哪一性質皆與另外兩個性質互斥。他接著聲稱在不同的時間點將一個事件以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方式描述是循環的,因為我們需要再一次以過去、現在或未來描述這些「不同的時間點」,然後再一次以過去、現在或未來描述這些描述,如此無限循環下去。為了駁斥B系列,麥克塔加特論證時間包含變化,但是因為早於—晚於的關係絕對不包含變化(例如,2010年永遠晚於2000年),因此B系列一定不能充份描述時間。.

查看 循環論證和時間的不實在性

亦称为 Begging the question,Circular 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