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徐锡麟

指数 徐锡麟

徐锡麟(),字伯荪,别号光汉子,浙江绍興山阴东浦镇人。清末革命家。.

64 关系: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十次革命起義叛國大通学堂孫中山安徽省 (中華民國)富珠哩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职官列表中國酷刑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同盟会中国暗杀事件列表常恒芳东浦街道徐姓徐锡麟故居俞廉三凌遲凌毅光復會王文慶秋瑾秋瑾 (1984年電視劇)竞雄女侠·秋瑾章泯童杭时端方绍兴市美國天主教大學热诚学堂袁翼西裝西湖馮煦马宗汉许啸天貴福 (繙譯進士)黃韻材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电影)辛亥革命 (电视剧)近代豪俠傳走向共和邵飘萍邓艺孙蔣尊簋蔣徐乃錦陳伯平陶成章陈威...恩銘李鍾嶽楊澤霖沈家禎洋服潘志文朱蘊山春阳社浙江历史浙江人浙江省 (中華民國)12月17日1907年8月20日 扩展索引 (14 更多) »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英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縮寫:UC Berkeley 或 CAL),簡稱伯克利加大,又常被譯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舊金山湾区柏克萊市,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許多科系位于全球大学排行前十名,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常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最顶尖的公立大学。 伯克利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统的创始大学,創立於1868年,它也是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會員之一。在美國的大學運動聯賽裡,因以往只有一所加州大學,因此伯克利一直以加州大學(California)作校名,簡稱Cal,並沿用至今;其吉祥物蛻變自加州徽號,故其學生亦常自稱「黃金熊」(Golden Bears/Cal Bears)。 伯克利学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反越战运动”等等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變了几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伯克利研究水平极高,截止2018年3月,伯克利共有104位教職員或校友為諾貝爾獎得主、位列世界第三,还有13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五)、25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二)、9位沃爾夫獎得主、45位麥克阿瑟獎得主、20位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及14位普利策奖得主。“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氢弹之父”愛德華·泰勒均曾长期担任伯克利加大教授;欧内斯特·劳伦斯教授在此发明了回旋加速器,基于此伯克利以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员共發現了16種化學元素,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鉳(Berkelium)更以伯克利來命名。根據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調查,柏克萊擁有全美最多十大傑出研究課程。同时,伯克利还与美国能源部的三所美国国家实验室保持紧密联系,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而许多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SSL)也都位于伯克利。 除了學術成就外,伯克利在體育運動上亦成绩斐然。在历届奧林匹克運動會中,伯克利的校友共獲得207面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117金51銀39銅),金牌及总奖牌数均位列全美第四。其中,校友蜜茜·富兰克林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5金1铜,校友纳塔莉·考芙林是首位在同一屆奧運(2008年)中獲得六面獎牌的女性,校友馬特·尼古拉斯·比昂迪更打破12項世界紀錄、共获得11面獎牌(包括8面金牌);學校賽艇代表隊曾三次代表美國在奧運會奪金亦是世界紀錄。 伯克利是培养华人精英的两个摇篮和聚集地之一(另一个是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培养了朱棣文、李远哲两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庄小威,数学家丘成桐,美国航天局前宇航员焦立中,美国政治家余江月桂,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HTC创始人王雪红等也都毕业于伯克利。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数学家陈省身、语言学家赵元任、作家张爱玲也都曾在伯克利研究任教。.

新!!: 徐锡麟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 查看更多 »

十次革命起義

十次革命起義是指1894年興中會成立之後,至1911年取得最終成功的辛亥革命之前,興中會或中國同盟會直接發動或指揮的10次武裝起義。之後近代史書、中國國民黨黨史,或中華民國的學校教育課本,往往稱「國父革命11次起義,10次失敗,終於建立民國」。據統計,自1894年到1911年之間發動的革命起義事件計有29次之多,但其他非國民黨/同盟會體系團體所發動的起義,往往遭到忽略,如徐錫麟、秋瑾等人在浙江各地發動的光復軍起義。1911年的武昌起義是中國同盟會外圍組織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所具體執行。 1895年2月21日,興中會總會在香港成立,同年3月16日,首次幹部會議決定先攻取廣州為根據地,並採用陸皓東所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為起義軍旗,孫中山進入廣州,創農學會為機關,並廣徵同志,定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10月26日)為起義之日。可是因為事先洩密,這次起義失敗作收,以陸皓東為首的多數成員被捕處刑,孫中山則被清廷通緝,是第一次起義。 1900年6月,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爆發,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及北京。9月,孫中山與日本友人及原香港興中會核心人物先赴香港,但被禁入境後轉往台灣,得台灣日治時期日本臺灣總督府官員答允支持在廣東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鹽田區三洲田村一帶)發動起義(稱惠州起義)。後因日本官員臨時改變態度而失敗,孫中山亦返回日本,是第二次起義。 1907年,孫中山先抵越南河内,继续策划革命起义,5月命余丑举行潮州黃岡起義,歷6日而敗,是第三次起義。6月孫中山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歷10餘日而敗,是第四次起義。7月6日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同年7月,孫中山赴廣西主持鎮南關起義,再告失敗。1908年3月27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是第七次起義。4月,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是第八次起義。1910年2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是第九次起義。 另一方面,同盟會及其週邊組織快速擴張規模,並於1910年1月成立同盟會美洲地區總會,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華僑參與革命。此外又先後發動包括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黃興領導的黃花崗起義在內的多次起義,直至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義成功擊退,掌控武漢,成立湖北軍政府,各省的革命黨咸起響應,終推翻清朝。.

新!!: 徐锡麟和十次革命起義 · 查看更多 »

叛國

叛國,在法律上,指一個人對其所屬於的國家不忠誠;違背其效忠宣言或與其國家的敵人合作的人會被稱為叛徒。《法律詞典》(Oran's Dictionary of the Law)(1983年版)對叛國的定義是:「一個公民協助外國政府推翻或嚴重侵害他所屬的國家,或慫恿外國對他所屬的國家宣戰。」 站在本国执政者(尤屬長期執政的獨裁者)的立场上来看,叛國的相似詞是革命,因為革命幾乎會利用國內外一切可用勢力來從事推翻原政府政權的行為,叛國與革命的認定則由觀點立場的不同而有差異,進行革命的人通常會被原始政府視為叛國或密謀顛覆等,被捕後通常會以前述之罪名予以處決、監禁或是驅逐出境(有外國勢力介入者的可能性較大)。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二者可从受支持的普遍程度上来划分。 在一些奉行民族主義的獨裁國家,「叛國」經常被用作消弭改革派或異見分子的藉口,被指控叛國的人未必會被提上法庭上,根據客觀的案情證據接受公平審議。這些國家會將不同程度的異見人士動輒標籤為叛國、「賣國賊」,而被國家秘密警察私下緝拿,或動用輿論壓力以達至政治迫害、噤聲等鞏固政權的效果。.

新!!: 徐锡麟和叛國 · 查看更多 »

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全称大通师范学堂,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胜利西路563号,东邻古越藏书楼,为1905年9月由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领导成员徐锡麟、陶成章为联络、训练各地会党,培养军事干部而创立,为光复会的活动中心和皖浙武装暴动的重要据点,辛亥革命在浙江的重要史迹之一。 学堂旧址原为清代山阴、会稽两县豫仓,占地502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5平方米,坐北朝南,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三进,依次为门厅五间、礼堂三间(前有抱厦一间)和“徐社”五间,东西两路为教室和办公室,东路四进,西路五进,各进均为五间,西路以西为操场。 1906年12月,徐锡麟赴安徽从事革命活动,学堂由秋瑾接办。为筹备皖浙起义,秋瑾进一步加强军事训练,并在此创建光复军。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案件涉及大通学堂,7月13日,秋瑾在此被清兵逮捕,学堂遭清政府查封。 辛亥革命后在此创办了大通女子工艺学校,1928年“徐社”社员为纪念徐锡麟又在此创办锡麟小学。1981年始,绍兴市政府对学堂建筑逐步维修、陈列有关文物史料,对公众开放。.

新!!: 徐锡麟和大通学堂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徐锡麟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中華民國)

安徽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皖」。.

新!!: 徐锡麟和安徽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富珠哩

富珠哩氏原法文和英文資料中之姓名為Fou-tchou-li,部分资料将名字写为“Fujuri”,富珠哩是满族传统姓氏。(),满族,清朝人。 他是一个蒙古王子的奴隶之一,在1905年的農曆除夕夜谋杀主人(有一說是該蒙古王子凌辱他的妻子),被判极刑。起初蒙古方面决定判他火刑,就是把油倒進口內,然後引火焚燒。但是光緒帝认为火刑太过于残忍,于是改成判为凌迟处死。1905年4月10日,符珠哩在北京菜市口受凌迟,过程被法国記者(一說是駐北京的法國士兵。根據辛丑和約,列強可以在自己的使館派駐士兵)拍了下來。相信這系列照片是清末數次凌遲被拍下來的照片當中,最完整的一次。這些照片通過多個途經,包括明信片等方式等流到國外,並刊登於報章上。因此从該年起,欧洲人开始关注凌迟,並據說向清朝施以壓力。而最終在符珠哩的行刑兩星期後,凌遲與其他極刑一起廢除。 雖然凌遲在1905年被廢除,但實際上可考的最後一次官方執行的凌遲處死為清末光復會會員徐錫麟,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廿六(1907年7月6日),他在刺殺安徽巡撫恩铭後被捕,審判後被凌遲處死。.

新!!: 徐锡麟和富珠哩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职官列表

本条目列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列表中同时还收录了1911年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时期主要职官名录)湖北省主要军政、民政职官。.

新!!: 徐锡麟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职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酷刑史

酷刑是野蠻社會的陋習之一。和其他文明類似、在中國歷史上,酷刑之盛行,種類之繁多,令人匪夷所思,包含有斬、殺、車裂、凌遲、梟首、宮刑、幽闭、剥皮、铁铉油炸、老虎凳、站铁笼等。.

新!!: 徐锡麟和中國酷刑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徐锡麟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多个團體集合而成的革命組織,1905年成立於日本東京。其組織網絡遍布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其發動多次推翻清朝的起義活動,包括成功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體的辛亥革命。 同盟会主要由孙中山、宋教仁、黄兴、黄元秀、蔡元培等人领导,由於其成员其包羅之眾,自1906年以後就不斷發生內爭,包括個人的衝突、理論的不同與革命方略的歧見,特別是由於一連串武裝起义的失敗,更增加了內爭的激烈性。辛亥革命後,同盟会改組為國民黨,成為之後中華革命黨與中國國民黨之前身。  .

新!!: 徐锡麟和中国同盟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本表所列为发生在事發当时的中国境内,或发生在今中国境内,或发生在海外但与中国人物等等有关的暗杀事件。事件依发生时间划分,所列朝代仅具时间阶段之意义。 表内所谓“直接主使/组织”是指刺客幕后的直接主使者或主使/所属组织。若无则不列。“结果”分为目标死亡、目标受伤、目标无恙(未死亡或受伤)三个主要选项,若有其他情况,如其他重要人物被误杀误伤等,则在此栏内注明。 中华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1949年后,凡与台湾或台湾人士有关的暗杀事件,皆注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与此无关者则不注。 本表时间划分乃便宜之计,并非严格依本朝代划分,如三国至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南朝刘宋420年建立截止,南北朝时期以隋朝581年建立截止,余则类同。前后两时期衔接时的重叠年份发生的事件,依事件发生时所属朝代或国家划分,无法划分者均归入下一时期。 自清朝末期1895年起,开始注明事件发生地点的国名,并附国旗。国名和旗帜以当时当地实际统治者之自称为限,与法律上的地位无关。事件发生地点一般包括国名和市县名。.

新!!: 徐锡麟和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 查看更多 »

常恒芳

常恒芳(),字尔价,号蕃侯,安徽寿县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徐锡麟和常恒芳 · 查看更多 »

东浦街道

东浦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下属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西北约7.5公里,面积30.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万。该镇旧名浦阳里,因地处原山阴县东部,地势低洼,多河港,故名东浦。境内河湖密布,水流纵横,居民沿河而居,桥梁遍布,较好地保留了江南水乡风貌,是绍兴“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的缩影,2007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新!!: 徐锡麟和东浦街道 · 查看更多 »

徐姓

徐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据2006年的统计,徐姓是中国大陆人口第十一大姓氏。.

新!!: 徐锡麟和徐姓 · 查看更多 »

徐锡麟故居

徐锡麟故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徐锡麟(1873年-1907年7月7日)的出生和成长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孙家溇(原属绍兴县),为建于清代的砖木结构传统民居,徐锡麟祖父桐轩公自下方桥迁居东浦,从一朱姓人家购入并改造扩建而成。 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5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屋、大厅(一经堂)和座楼三进,面阔均为三间,西侧依次为桐映书屋和藏书楼两进,面阔均为两间。2006年与大通学堂一同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徐锡麟和徐锡麟故居 · 查看更多 »

俞廉三

俞廉三(),字廙轩,一字廙仙,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屬紹興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徐锡麟和俞廉三 · 查看更多 »

凌遲

凌遲,或稱寸斬、磔刑,俗称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是最殘酷的死刑之一。凌遲是指劊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數百至數千塊,用小刀逐塊割下來。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數小時的痛楚才會氣絕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傷不正確,则说明刽子手行刑失败,劊子手也可能會受罰。此刑罰主要在中國古代實施,但西方也有類似的記錄。 西方方面,在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曾下令對女巫採用鐵鉤將骨肉分離至死亡的刑罰,類似凌遲。而史上第一位有名氣的女數學家希帕提婭,也被暴民以類似手法殺害。中世紀歐洲有以鐵梳切掉皮肉的死刑,16世紀日耳曼地區仍有實施。 中國从五代開始出現凌遲,凌遲與春秋時期的「醢」處決屍體不同,是以活人執行。元代凌迟120刀為限。至明清時達至頂峰,用刑廣範。明武宗時,宦官劉瑾被施以此刑,據說割了三天三夜。此刑罰主要針對叛國者,明成祖朱棣也將許多幫助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處凌遲之刑。清朝末年,有至少三次凌遲的行刑過程被駐北京的西方士兵用相機拍了下來,相片傳到西方。 由於凌遲過於殘酷,歷代以來均有不少人主張廢除。包括南宋時的詩人陸游以及清朝同治年間的英國駐華支使使館參贊威妥瑪等人。最終,在1905年,凌遲和其他極刑一起廢除,唯1907年仍有執行記錄。.

新!!: 徐锡麟和凌遲 · 查看更多 »

凌毅

凌毅(),字蕉庵,安徽定远县城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徐锡麟和凌毅 · 查看更多 »

光復會

光復會又稱「復古會」,是清朝末年的反清革命組織,主要由江浙人組成,主要活動於江浙一帶和南洋等地。宗旨為「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1904年11月於上海成立,與同盟會呈競爭關係,辛亥革命後因孫中山、陳其美等人与陶成章、許雪秋等領導人发生冲突,1912年組織解散。.

新!!: 徐锡麟和光復會 · 查看更多 »

王文慶

王文慶(),學名軍,號文卿,又號文慶,浙江臨海東塍镇嶺根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徐锡麟和王文慶 · 查看更多 »

秋瑾

秋瑾(),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绍兴市)人,生于福建省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留學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近代女權運動家、革命志士,被清兵捕殺,而她的死亡間接促成辛亥革命。.

新!!: 徐锡麟和秋瑾 · 查看更多 »

秋瑾 (1984年電視劇)

《秋瑾》(Qiu Jin: A Woman To Remember)是香港無綫電視1984年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全劇共20集,監製蕭笙,主要演員有汪明荃、謝賢、劉江、任達華、楊澤霖等。.

新!!: 徐锡麟和秋瑾 (1984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竞雄女侠·秋瑾

《竞雄女侠·秋瑾》(The Woman Knight of Mirror Lake)是一部2011年的華語電影,由邱禮濤執導,黃 奕、黃秋生、杜宇航、鄭嘉穎、陳嘉桓、夏文汐、林雪、熊欣欣、劉兆銘、黃又南、徐天佑、劉俊緯、閰清主演。.

新!!: 徐锡麟和竞雄女侠·秋瑾 · 查看更多 »

章泯

泯(),原名谢兴,又名谢韵心,笔名杜山、陆擎等,四川省峨眉县燕岗乡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戏剧家 。.

新!!: 徐锡麟和章泯 · 查看更多 »

童杭时

童杭时()又名德椿、荫乔,字萱甫,号愚隐,别号枕溪,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下王镇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徐锡麟和童杭时 · 查看更多 »

端方

端方(),托忒克氏(又作托活络氏),字午橋,號匋齋,諡忠敏,满洲正白旗人。清末政治家、金石学家、收藏家。.

新!!: 徐锡麟和端方 · 查看更多 »

绍兴市

绍兴市(普通话:Shào Xīng;吴语:Zau Shin),简称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越文化中心。现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 绍兴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绍兴风景秀丽、人才辈出,著名的文化古迹包括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百草园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东湖、沈园、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绍兴纺织业、小电机、节能照明、生物酿造业极发达,纺织业出口产品占世界纺织面料交易额的60%,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另外,绍兴出产的黄酒(又称绍酒)更是闻名遐迩,成为国宴专用酒。根据酿制工艺和口感不同,绍兴黄酒又分加饭酒、花雕酒、善酿酒等。.

新!!: 徐锡麟和绍兴市 · 查看更多 »

美國天主教大學

美國天主教大學(英語: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或譯美國公教大學、美利堅天主教大學,簡稱CUA,是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學、宗座大學,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也是唯一一所由創立的高等教育機構。.

新!!: 徐锡麟和美國天主教大學 · 查看更多 »

热诚学堂

热诚学堂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锡麟路122号热诚学校(又名东浦镇中心小学),为徐锡麟、陈子英等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的新式学堂,其名称取自徐氏所撰对联“有热心人可与共学,具诚意者得入斯堂”。学堂提倡男女同校,除文化课外,专门增设兵式体操课进行军事训练,同时也曾作为光复会活动联络场所。 学堂建筑由坐东向西的门厅、坐北朝南的教育楼及平房两栋组成,其中门厅面阔三间,石库台门上嵌有“热诚学堂”匾额,两侧为徐氏所撰对联,教育楼(今称纪念楼)为西式建筑,面阔八间两层,民国四年(1915)失火后以徐锡麟抚恤金重建,正中两间今辟作纪念堂,陈列徐锡麟生平史料,内悬徐生翁所书“徐锡麟纪念堂”匾额,其北侧有曲尺形小池,为徐锡麟藏枪处。.

新!!: 徐锡麟和热诚学堂 · 查看更多 »

袁翼

袁翼()字涤庵,又字鸿缙,号剡溪老人,浙江嵊县(今嵊州)新市乡上碧溪人。中华民国实业家、官员。.

新!!: 徐锡麟和袁翼 · 查看更多 »

西裝

西裝,又稱西服,泛指西式的正式套裝,現代多指男性西裝三件套。廣義上的西裝指洋服,包括整个西洋服飾體系。西裝雖然源自歐洲,但現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正式服裝,是表示禮貌、尊重場合的一種方式。現今社會即使平民,在出席婚、喪禮、婚宴、壽宴、欣賞歌劇、電影或表演等莊重場合時,亦會穿上西裝以示尊重場合、表演者或主人家。 男性西服最為規範化。長袖外套、相配的長褲、長袖襯衫、領帶,是男性套裝的基本服飾。.

新!!: 徐锡麟和西裝 · 查看更多 »

西湖

西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南北长约3.2--,东西宽约2.8--,绕湖一周近15--。 西湖平均水深2.27--,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85年)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此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中国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数十个之多,通常认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徐锡麟和西湖 · 查看更多 »

馮煦

馮煦(),字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五叶人。.

新!!: 徐锡麟和馮煦 · 查看更多 »

马宗汉

宗汉(),原名马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浙江余姚(今慈溪市)人,清末革命黨先驱。.

新!!: 徐锡麟和马宗汉 · 查看更多 »

许啸天

许啸天(),中国近代作家、小说家,名家恩,字泽斋(泽齐),号啸天,别署则华、黄帝子孙之嫡派、许则华、热血男儿许则华、海上闲人、啸天生、许天生等。浙江上虞人。 1903年,许啸天十七岁时剪辫子,追随徐锡麟、秋瑾、投身于反清革命,著《越恨》一书记他自己反清始末。1906年,秋瑾主持大通学堂时,许啸天在校教职。1907年,秋瑾遇害,许啸天逃亡上海,在章太炎等人编的《苏报》投稿,受到章太炎的赏识。参加戏剧“春柳社”、“春阳社”,后组织“人本戏社”、“文艺动员剧社”,编印《新剧杂志》。许啸天编戏剧《秋瑾》,1915年(民国四年)4月11日在上海、绍兴等地演出。还创作过新剧《粉墨登场》、《拿破仑》、《明末遗恨》、《黑籍冤魂》。1914年,许啸天和夫人高剑华创办《眉语》月刊。1919年后曾点校《黄梨洲集》等古典名著十余种,“五四运动”以后创作宫闱、武侠、社会之类小说,1926年他写就《清宫十三朝演义》,1928年又写就《唐宫二十朝演义》和《明宫十六朝演义》。另有小说《满清奇侠大观》、《民国春秋演义》、《天堂春梦》、《上海风月》等,著有散文集《呢喃集》,其他著作有《文哲史讲座》、《名言大辞典》、《中国文学史解题》等。抗战爆发,剧社解散,许啸天流亡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广西各省。1946年重返上海,在上海诚明文学院任教授,许啸天死于车祸。.

新!!: 徐锡麟和许啸天 · 查看更多 »

貴福 (繙譯進士)

贵福(),后改名赵景祺,号时敏,蒙古喀喇沁诺棍岱氏,北京香山健锐营镶黄旗。.

新!!: 徐锡麟和貴福 (繙譯進士) · 查看更多 »

黃韻材

黃韻材(Wong Wan Choi,),香港資深藝人,香港知名中醫;香港演藝人協會理事(2001年~2011年連任五屆),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會員,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會員。黃允財於1982年改藝名為黃允材,其後又於2004年改藝名為黃韻材。他與演員伍衛國為小學以及中學同學。其中在就讀小學時為同班同學。另外,黃允財曾就讀聖智德英文書院以及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新!!: 徐锡麟和黃韻材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徐锡麟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电影)

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中国电影。本片是中国大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由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寰亞電影有限公司、长春电影集团公司联合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等9家单位领衔制作,由成龍任總導演,中國導演张黎執導。.

新!!: 徐锡麟和辛亥革命 (电影)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电视剧)

《辛亥革命》(Xin Hai Ge M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纪念辛亥革命百年(1911-2011)的一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本剧有众多明星加盟演出,2011年9月27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

新!!: 徐锡麟和辛亥革命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近代豪俠傳

《近代豪俠傳》(The Legend of the Heroic Knights),是香港無線電視拍攝製作的古裝劇集,於1976年首播,共13集。主題曲《近代豪俠傳》由顧嘉煇作曲兼編曲、黃霑填詞、關正傑主唱。.

新!!: 徐锡麟和近代豪俠傳 · 查看更多 »

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是中國大陸一部近代史電視連續劇,共六十集(内容等同于海外68集版《满清末代王朝》),但中国大陆地区观众只能看到五十九集。由張黎執導。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开机拍摄,2003年出品。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廿年間的中國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庚子後新政、預備立憲、丁未政潮、孫中山革命起義、宋教仁案與二次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辟等史事。敘事主要圍繞以下六位主角發展:慈禧太后、李鴻章、光緒皇帝、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該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次後即被停止重播,其影碟仍被允许发行。該劇第59集中,孫文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演说,在第一次播出時被刪剪。2003年,該劇在臺灣由緯來綜合台及中視以《滿清末代王朝》之名先後播出。2005年,香港無綫電視購得該劇集之播映權。 《走向共和》是中國歷史劇突破舊思維的一種嘗試,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與迴響。传言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播出該劇時刪除了一些情節(如第59集末尾孙文在上海大礼堂的讲演),雖然事實上央视在播出的时候确实播放了最后孙文的演讲,但是只播放了部分内容而刪減了許多孫文痛批專制的部分,甚至被許多文章認為是在諷諭目前中共當權者;而整部戲裡在中國被删减了许多民主憲政發展的镜头,完整版在台灣的「滿清末代王朝」始可見全貌。除此之外海外未刪減正體中文版的「走向共和」亦也可見全貌。.

新!!: 徐锡麟和走向共和 · 查看更多 »

邵飘萍

邵飘萍(),原名邵新成,字振青,号飘萍,学名锡康,后改作镜清。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中共秘密黨員,著名新闻工作者,1918年创办《京报》。被称为新闻界全才。早年任《申报》的特约通讯员,后任《汉民日报》主编,1913被捕入狱,1914年至日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1916年回国后,为《申报》等多家报社撰写时评。根据他的讲义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1926年,被北洋政府处决。.

新!!: 徐锡麟和邵飘萍 · 查看更多 »

邓艺孙

邓艺孙(1857年-1913年),字绳侯,号世白。安徽安庆怀宁县人,近代教育家,书法大师邓石如的曾孙。 清光绪末年,李光炯在芜湖创办安徽公学,邓艺孙继李之后担任监督。陈独秀,苏曼殊,柏文蔚等社会名流都在此任教,学生多江淮杰士。教师在学生中鼓吹革命,颇为两江总督及安徽巡抚的注目,因怯于邓艺孙的名望,未敢轻动。与此同时,马汗青等人在安庆创办了一所尚志小学,苦于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几欲停办。艺孙为该校苦心经营,令其婿葛温仲当校长,并亲自出面募集经费,聘请教师,逐渐把它办成了有名的学校。宣统时,安庆成立了安徽优级师范学堂,他担任斋务长(总务长)兼经学教员。该校学监夏次岩和徐锡麟烈士是同乡,引起安徽巡抚朱家宝的怀疑,对学校虎视眈眈。邓艺孙出面奔走疏解,使学校转危为安。 清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武昌起义成功,安徽省城安庆无主,士民惊溃。邓艺孙出面维持时局,事定,被推任教育司司长。这时教制未颁,他殚精竭虑,起草了新的教育制度,又创立了省立图书馆(现址位于安庆一中校园内)、几所中学和女子师范。1912年因母去世,辞去司长职务。1913年秋天, 接任安徽高等学堂校长,到任未及两月病逝。 Category:怀宁人 Category:清朝教育家.

新!!: 徐锡麟和邓艺孙 · 查看更多 »

蔣尊簋

蒋尊簋(),字百器(又作伯器),浙江诸暨紫东乡浒山村人。.

新!!: 徐锡麟和蔣尊簋 · 查看更多 »

蔣徐乃錦

蔣徐乃錦(Syu Nai-Jin,Nancy,),祖籍浙江紹興人,亦是中德混血兒。烈士徐錫麟之孫女,蔣經國的兒媳。父親 徐學文(1906—1991)早年留學德國,曾任公賣局長,由於母親徐曼麗(1915—2003)(本名 Maria Henriette Margarete Bordan)是德國人。在美留學期間,與蔣孝文相戀結婚,生女蔣友梅。返台灣後擔任台北市女青年會會長,從事慈善活動。後長期邊工作、邊照顧患病的丈夫和年邁的婆母,為世人所尊敬。2005年去世,享年68歲。.

新!!: 徐锡麟和蔣徐乃錦 · 查看更多 »

陳伯平

陳伯平,原名师礼,改名渊,字墨峰,号白萍生、光复子。籍貫浙江紹興。清末光復會會員,安慶起義參與者。.

新!!: 徐锡麟和陳伯平 · 查看更多 »

陶成章

陶成章,字煥卿,浙江紹興人。清末革命團體光復會的創始人、領導人之一,1912年被蔣介石奉陳其美命令所暗殺。陶成章著有《浙案纪略》、《中华民族力务消长史》等,湯志鈞輯有《陶成章集》。.

新!!: 徐锡麟和陶成章 · 查看更多 »

陈威

威(),名绍唐,字竟青,后改名威,字公猛。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中国银行家,曾任中华民国中国银行副总裁、代理总裁,教育部次长,淮北盐运副使等职。1912年任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

新!!: 徐锡麟和陈威 · 查看更多 »

恩銘

恩銘(v;),字新甫,--庫里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朝官員,清末主張新政的要角。.

新!!: 徐锡麟和恩銘 · 查看更多 »

李鍾嶽

李鍾嶽(),字菘生,一字申甫,號晴嵐,山東省安丘縣北輝渠村人。18歲中秀才,39歲中舉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進士。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出任浙江山陰縣知縣。.

新!!: 徐锡麟和李鍾嶽 · 查看更多 »

楊澤霖

楊澤霖(英語:Yeung Chak-Lam)香港男演員,曾是麗的、亞視與無綫電視藝員。楊澤霖是邵氏兄弟動作片演員出身,早期以演出電影演員為主,1974年中期轉投電視圈,曾首先先後效力麗的電視(前身的亞洲電視)、佳藝電視(1978年倒閉)和無綫電視。在電視劇中古裝多飾演反派,時裝則演正派居多。其中比較突出的乃1983年無綫電視《射雕英雄傳》飾演歐陽鋒。2000年開始淡出演藝圈。2014年10月23日,有人目睹他在澳門新馬路經過。曾经常在澳门假日娱乐场赌场现身。.

新!!: 徐锡麟和楊澤霖 · 查看更多 »

沈家禎

沈家禎(Chia-Cheng Shen、C.T. Chen,),一作沈家楨,生於杭州,祖籍浙江紹興人,後歸化美籍,為中國與美國著名實業家、佛教居士,致力於漢傳佛教在美国的推廣,創立美國佛教會。.

新!!: 徐锡麟和沈家禎 · 查看更多 »

洋服

洋服,又稱洋装。广义上的洋服包括整个西方服饰体系,狭义上指西式的正式套裝(suit),多指男性西裝。西裝雖然源自歐洲,但現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正式服裝,是表示禮貌、尊重場合的一種方式。 男性洋服最為規範化。長袖外套、相配的長褲、長袖襯衫、領帶,是男性套裝的基本服飾。外套配長褲稱為兩件式西裝;加上背心則稱為三件式,但現在比較少見。女性洋服則比較多樣化,不過基本可歸納為外套、裙子、褲子、女裝襯衫。 舊式西裝甚至有相搭配的帽子,男性可戴或圓頂硬禮帽,女性戴藥丸盒帽。不過時至今日,藥丸盒帽多數只作為護理師或商店服務員制服的一部分,男性也少戴帽子。.

新!!: 徐锡麟和洋服 · 查看更多 »

潘志文

潘志文(Pat Poon,),籍贯廣東新會,人稱「潘翁」, 香港兩家免費電視台的男演員。現時為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

新!!: 徐锡麟和潘志文 · 查看更多 »

朱蘊山

朱蕴山(),又名朱汶山,安徽六安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徐锡麟和朱蘊山 · 查看更多 »

春阳社

春阳社,中国境内第一个新剧(话剧)团体,1907年10月由王钟声创办于上海,演出了《黑奴吁天录》,以后又先后上演了《秋瑾》、《徐锡麟》等剧。该社曾得到马相伯、沈仲礼的资助。主要成员有徐半梅、萧天呆、陈镜花等。1911年王钟声在天津被杀后,该社解体。 Category:中国话剧团体 Category:清朝戏剧 Category:上海剧团 Category:上海文化史 Category:中国文化之最 Category:1907年建立 Category:1911年废除.

新!!: 徐锡麟和春阳社 · 查看更多 »

浙江历史

今天浙江省的范围定型于明朝初期,且700年改变甚小。此前的历史有些历史时期涉及太湖地区北部和东部,如宋朝浙西路的苏州、松江、湖州府和嘉兴府地划予南直隶;后因为浙江实在太小,1381年,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从此太湖流域分属两地,而浙江省范围于此后700年间未有太大改变。而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等地区划入南京范围后,经历江南省,江苏省与浙北一直分属不同的政区。 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在范围上大体即为今天的浙江省范围。.

新!!: 徐锡麟和浙江历史 · 查看更多 »

浙江人

在历史长河中,浙江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哲学、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浙江也因此也有“东南财富地、江浙人文薮”之称。.

新!!: 徐锡麟和浙江人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中華民國)

浙江省,為原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浙」。.

新!!: 徐锡麟和浙江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12月17日

12月1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1天(闰年第35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4天。.

新!!: 徐锡麟和12月17日 · 查看更多 »

1907年

没有描述。

新!!: 徐锡麟和1907年 · 查看更多 »

8月20日

8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32天(闰年是23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3天。.

新!!: 徐锡麟和8月20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徐錫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