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後陳朝

指数 後陳朝

後陳朝()是安南屬明時期由陳朝後裔建立的抗明政權,被越南歷史學家認為是一個朝代(1407年-1413年)。 1407年,明朝攻滅胡朝,吞併越南。陳藝宗的次子陳頠在謨渡(在今越南寧平省安謨縣安謨村)與陳肇基起兵,自稱「簡定帝」,建元興慶,建立後陳朝。陳頠的軍隊活躍於今寧平省一帶與明軍對抗。不久被明軍擊敗,陳頠逃往清化。次年,原陳朝重要將領、曾經投降明朝的鄧悉前來投軍。因鄧悉在越南人中頗有威望,陳頠的勢力越來越壯大。 隨著實力的壯大,陳頠試著向北發動進攻,並於1409年逋姑一戰中擊敗明軍,明將呂毅陣亡。陳頠計畫將戰線推進到昇龍。但鄧悉堅決反對這麼做,認為此時陳軍勢力依然比明軍弱小,不適合打消耗戰。另一名重要將領阮景真也力諫不應該與仍然控制大部分領土的明朝對立。陳頠拒絕接受他們的意見,並將他們逮捕處決。這導致了陳頠軍隊的軍心渙散。鄧悉之子鄧鎔更是到達清化,找到陳藝宗之孫陳季擴,與阮景異一起在支羅縣(在今越南河靜省)尊立陳季擴為帝,年號重光,與陳頠抗衡。陳季擴趁陳頠進攻明朝之機擊敗並俘虜了他,尊之為太上皇。 1409年,明朝見陳軍出現內亂,遣張輔等人前往鎮壓。陳頠兵敗出奔演州,於美良縣被俘虜,解送金陵,次年被斬首。陳季擴見明軍強大,遣使向明朝求和,並請求冊封。張輔將使者斬首。明軍由黃江、阿江、大安海口至福成江,轉入神投海口,一路勢如破竹,先後多次擊敗陳軍。1413年,明軍攻破清化,陳季擴與相國陳季揝、將軍鄧鎔、阮景異等相繼被擒。陳季擴在解送燕京途中投海自盡。.

目录

  1. 26 关系: 天慶安南屬明時期張輔 (英國公)後陳逸史公主 (東亞)簡定帝越南君主世系圖列表越南君主列表越南太上皇列表越南年号列表越南公主列表越南皇后及妃嬪列表越南陳朝及胡朝君主世系圖越南歷史黎利范世矜蓝山起义重光帝陳暠 (越南君主)陳朝 (越南)陈姓陈朝杜維忠沐晟漢字文化圈明入越

天慶

天慶可以是指:.

查看 後陳朝和天慶

安南屬明時期

安南屬明時期(1407年─1427年)本條目的「安南屬明時期」一名,參考自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四編第十一章第二節及附錄大事年表(年表裡將之列為1407年至142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389頁及656頁。,另亦有称为「第四次北屬時期」()或「屬明時期」(),是越南(安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共20年,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在此一期間,明朝消滅越南胡朝,改稱越南為「交址」(又作「交阯」及「交趾」,當時國境相當於現今的中部及北部),掃平意圖恢復陳朝統治的後陳朝勢力,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政策。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尤以藍山豪族黎利最具影響力,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後世歷史學家,如中國的郭振鐸、張笑梅,指出明朝佔領越南之舉實屬「非正義」,不過該時期裡,中越兩國的文化、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对越南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查看 後陳朝和安南屬明時期

張輔 (英國公)

張輔(),字文弼,諡忠烈,明河南等處行中書省汴梁路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縣)人。明成祖時大將張玉之子,襲封英國公。 張輔早年隨父參加靖難之役,后進攻并佔領安南,改其為交阯,此後四次平定叛亂。宣德年間,率軍平定高煦之亂。正統年間,隨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變中陣亡,享年七十五岁。.

查看 後陳朝和張輔 (英國公)

後陳逸史

《後陳逸史》(越南語:Hậu trần dật sử),越南歷史小說,由潘佩珠於二十世紀初採用漢文寫成。本書以後陳朝抵抗明朝統治作為主題,內容及人物大部份為虛構,以及作者聽來的野史故事。作者撰書的目的,是要號召越南人民抗法救國。.

查看 後陳朝和後陳逸史

公主 (東亞)

公主,是東亞漢字文化圈中,中國、朝鮮王朝及越南的女性爵位。公主在不同地區或朝代有不同意思。中國古代通常是皇女位號,只有在部分特殊情況下,非皇女才能破格晉封為公主,和親女性通常会被破例获封公主。唐代和亲公主的身份,除宗室女外,还有驸马女儿、大臣女儿等。在中國典籍中常將公主簡稱為主。公主稱「適」,迎娶公主則稱「尚」。公主通常有封号、封地(常稱作湯沐邑)。 由於中國、越南、朝鮮都以公主為皇女(或王女)的封號,因此公主一詞在漢語、越南語、韓語中代稱皇女或王女,日常用語中除非另有註明,否則公主都是指君主之女。 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和琉球並沒有使用公主封號。日本相應的封號為內親王,但「公主」一詞有時也用作內親王或皇女的唐風別稱或雅稱。如飛鳥時代的穴穗部間人皇女,在《中宮寺天壽國繡帳》被稱為「孔部間人公主」。平安時代曾任齋院的有智子內親王在《大東世語》一書中也被稱為「齋院公主」。而琉球國作為中國的藩屬國,王女的封號為次一級的翁主,並不使用公主封號。.

查看 後陳朝和公主 (東亞)

簡定帝

簡定帝(,),名諱陳頠()是越南後陳朝的第一位君主。明軍入越後,他起兵試圖重建陳朝,但最後被明軍俘獲殺死。.

查看 後陳朝和簡定帝

越南君主世系圖列表

越南君主世系圖的範圍以越南的鴻龐氏時期至阮朝為主,包含其他的割據王朝、少數民族及邊疆政權等等。.

查看 後陳朝和越南君主世系圖列表

越南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越南歷史上的所有君主。.

查看 後陳朝和越南君主列表

越南太上皇列表

下列列表列舉了越南歷代太上皇及太上王的資料。.

查看 後陳朝和越南太上皇列表

越南年号列表

本列表包括越南历史上各朝代、起事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查看 後陳朝和越南年号列表

越南公主列表

越南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越南歷史有載之公主一覽:.

查看 後陳朝和越南公主列表

越南皇后及妃嬪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越南歷史上所有的君主配偶。.

查看 後陳朝和越南皇后及妃嬪列表

越南陳朝及胡朝君主世系圖

本條目列明越南陳朝及胡朝的家族世系。.

查看 後陳朝和越南陳朝及胡朝君主世系圖

越南歷史

越南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顯示,越南在舊石器時期已有先民活動,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出現東山文化,較重要的民族有雒越人。越南神話傳說提到約四千年前出現最早的王朝鴻龐氏。中國秦漢時期接觸並征服北部(紅河三角洲)及中部後,越南情況乃有可靠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10世紀前期,越南處於中國統治之下,中國文化大量輸入。現時的越南中、南部地區,曾有占婆國存在(2至15世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曾為扶南、真臘(柬埔寨)等國的領土。 938年,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打敗中國南漢軍隊,是次戰役為越南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一步。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越南正式独立建国。其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15世紀初一度被中國明朝所佔(即屬明時期),不久復國,並在後黎朝前期達至封建時代興盛時期,其後長時間處於分裂及戰亂,有莫朝(與後黎朝合稱南北朝)、鄭主、阮主、西山朝等王朝和政權,到19世紀初期阮朝重新統一全國。越南歷朝曾使用的國號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對外被稱為「交趾」「安南」,19世紀初始稱「越南」。在封建時代各朝,統治者採用中國式的制度治國,文化方面融合了儒、佛、道三教。本土文化亦有所發展,本國文字「喃字」得以應用。對外多次進行戰爭,以維護獨立和擴張領土,曾抵禦北方的中國及蒙古等國,在印支半島逐步征服占婆國,入侵老撾,與真臘、暹羅(泰國)爭雄。 19世紀中晚期,法國漸次吞併越南,進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越南共產黨(時稱印度支那共產黨)發動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統治北方,獲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國家支持,南方亦先後有西方陣營支持的保大帝政權及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南北分裂,美國介入越南政局,支持南越,演成越戰。1975年北越統一全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統一後的越南政府曾染指鄰國老撾、柬埔寨,又與中、美等交惡,外交形勢曲折。1986年以後,越南政府推動革新開放,促進經濟,1990年代又與中、美及世界各國改善關係。.

查看 後陳朝和越南歷史

黎利

黎利(,),越南後黎朝開國君主,后人称為黎太祖()。他起兵驅逐了明朝的驻军,使越南(當時“大越”國土相當於今越南中、北部)最终取得獨立地位。 黎利生于越南清化地區,在他的青年時期,陳朝被權臣胡季犛所篡,中國明朝籍此於1407年出兵佔領越南(當時國土相當於現今中、北部),設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使之成為中國轄地。與此同時,越南群雄並起,黎利亦於1418年發動藍山起義,從而展開了抗明十年戰爭。結果,明宣宗決定罷兵,黎利稱帝,使越南重獲獨立,開創後黎朝(1428─1789年)。另外,黎利獲明朝承認其對越南的統治,以保持中越的邦交關係。.

查看 後陳朝和黎利

范世矜

范世矜(;)是安南屬明時期的一位官員。 范世矜是乂安府的芒族人,為當地土官。1407年,黃晦卿被胡季犛派往南方安撫占城之時,曾以范世矜和鄧悉作為心腹。明軍入侵安南,胡軍節節潰敗。范世矜回到新平,向明軍投降。 1408年,簡定帝在乂安起兵反明,建立後陳朝。正月三十,張輔、莫邃率兵前往討伐,攻至布政海口。范世矜迎降,被任命為新平知府。 范世矜仗著明朝的勢力,自稱睿武大王,聚集部眾於安代山。四月,簡定帝收復乂安。六月十六日,簡定帝部將鄧悉大破范世矜於日麗海口,擒范世矜及其侄子范棟高,送往乂安處死。.

查看 後陳朝和范世矜

蓝山起义

蓝山起义(),也称蓝山蜂起(),是公元1418年至1427年发生在越南的一次反抗中国明朝统治的民族起义。 公元1400年越南陈朝的陈少帝被权臣胡季犛逼迫禅让,胡季犛继位,建立胡朝。中国明朝趁越南政权更迭之际,于1407年出兵侵略打败了胡朝,侵佔越南(当时国土相当于现今中、北部),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明朝采取了暴力征服、压迫剥削与屠殺、分化、同化等手段治理越南,引起了越南人民的不满,各地相继爆发暴动起义。1418年2月7日,来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蓝山乡的豪族黎利,在蓝山发动起義,自称“平定王”。明军获悉黎利起義,便派马骐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明军到洛水(清化锦水),用伏兵将之击退,这是黎利最初尝到的胜果。从1419年至1424年,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为主要据点,多次领兵与明军交战,各有胜负。1424年,黎利听从少尉阮只的建议,制定了“先取茶隆(在今越南乂安省),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资其财力,然后返斾东都”的方略,在越中地区日渐坐大,包围西都,进占顺化、新平等地,明廷也不得不多派兵员赴越增援。1426年,黎利军进迫河内,在崒洞之役(Trận Chúc Động)大败明军。1427年明廷派柳升再加兵十万前来增援,黎利又在支棱之役中大败明军,击杀柳升。随后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册封其所立的傀儡君主陳暠为王。明朝最终决定退兵。明封陈暠为“安南国王”,征夷将军王通先前就已领兵逃離越南,蓝山起義勝利结束。.

查看 後陳朝和蓝山起义

重光帝

重光帝(,)名陳季擴(),是越南後陳朝的第二位君主。1409年至1413年在位。 重光帝是陳朝宗室莊定王陳𩖃的兒子,陳𩖃則是陳朝皇帝陳藝宗的兒子。1407年,簡定帝起兵反明,封陳季擴為侍中。1409年,簡定帝聽信了阮夢莊的讒言,殺死了大將鄧悉和阮景真。鄧悉之子鄧容和阮景真之子阮景異,因父親無故被殺而憤憤不平,率軍來到清化,迎陳季擴至乂安。農曆三月十七日(1409年4月2日),陳季擴在支羅縣(在今越南河靜省)被擁立為帝,封阮帥為太傅,阮景異為太保,鄧容為同平章事,阮章為司馬。 當時簡定帝正在御天城與明軍對陣,重光帝派遣阮帥襲破該城,俘虜了簡定帝。簡定帝的太后與行遣黎截、黎元鼎等人,圖謀在渴江襲擊重光帝,被重光帝發覺,將黎截、黎元鼎處死。簡定帝被押解到了乂安,重光帝尊之為太上皇。仍與其一致對抗明軍,二人分兵行動,簡定上皇進軍下洪,重光帝領軍至平灘。 同年下半年明朝遣張輔前往討伐,水陸並進,從黃江、阿江、大安海口、福成江轉入神投海口,一路勢如破竹,抵達清化。簡定帝逃往演州,不久被擒。重光帝與張輔戰於平灘,亦敗,命鄧容守鹹子關,隊伍返回乂安。 第二年開始(1410年)重光帝雖得到一些本地人起兵相應,卻多是散兵遊勇,仍不能與張輔的勢力抗衡。明軍於1413年攻陷清化,重光帝與鄧容、阮景異、阮帥、阮表等先後被俘。次年,重光帝在被明軍解送燕京的途中投水自盡,阮帥也投水殉死。.

查看 後陳朝和重光帝

陳暠 (越南君主)

陳暠(,)是安南属明时期被蓝山起义首领黎利擁立的傀儡君主。據《大越史記全書》所說,陳暠原叫胡翁(),是「丐者之子」,「假稱陳氏之後」。陳暠在宣德元年(1426年)十一月被黎利擁立为主,改元天慶。黎利擁立陳暠的原因,是由於黎利在起義時鑑於「人心思陳,故立之以從人望」,並且「欲籍辭以應明人」。1427年(明宣德二年)農曆十一月,黎利派出使節入明,要求冊封陳暠為王,明宣宗隨即封陳暠為「安南國王」。1428年,黎利驅逐明軍後,便先殺陳暠,然後登基稱帝,建立了后黎朝。關於陳暠的死因,一說是遁逃時被朝廷所獲,便飲毒藥而死;一說是他「潛駕海船而卒」;一說是潛逃時被黎利令人追殺;一說是黎利曾說「我以百戰得天下,而暠居大位」,陳暠在驚惶下潛逃,最終被黎利追殺。.

查看 後陳朝和陳暠 (越南君主)

陳朝 (越南)

陳朝(Nhà Trần),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1225年底(或1226年初),李朝末代君主李昭皇禪位給陳煚,建立了陳朝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至1400年終結,国号「大越」,首都位於昇龍(今河內)。因该朝君主姓「陳」,故历史上称为「陳朝」。 陳朝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被史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國至1293年、第二階段為1293年至1341年、第三階段為1341年至1400年。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階段裡在陳守度、陳太宗、陳聖宗、陳仁宗等統治者的經營下,內政得以鞏固及調整,採取太上皇主政的方式,以及近親通婚,以妨大權落入外戚之手;學術文教亦得以發展,如科舉的沿用、越南首部官方史籍《大越史記》的編撰等等。對外方面,蒙古帝國(元朝)於13世紀曾三度出兵攻越(分別為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1287年至1288年),但在陳朝君主及名將陳興道等人的奮力抵抗下,成功撃退蒙古軍,陳朝與元朝保持朝貢關係,元封越南君主為安南國王。第二階段裡,陳英宗、陳明宗、陳憲宗等保持祖業,但亦未能化解國內的社會分歧,時治時亂。在第三階段,陳裕宗縱情享樂,朝綱紊亂,其後出現楊日禮被立及被廢內亂局面。陳藝宗、陳睿宗、陳廢帝時長期受占城國王制蓬峩的侵寇,國家元氣衰弱。陳朝晚期適值中國明朝建立,明廷繼續冊封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陳順宗、陳少帝時,權臣黎季犛把持朝政。最後,在1400年,黎季犛廢少帝,自立為新君主,建立胡朝,陳朝遂亡。.

查看 後陳朝和陳朝 (越南)

陈姓

陳姓是中国人、韓國人、越南人中相當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行第10位。在香港、澳門、臺灣都是第一大姓;但在中國大陸是屬第五大姓,其中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海南等省為第一大姓。 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陳姓按人口計算是现代中国大陆第五大的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中国陈姓人口约7000萬,位居第五,全球约8000萬。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陳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陳姓多以「耳東陳」作為強調,其中“耳”指阜字旁“阝”。.

查看 後陳朝和陈姓

陈朝

陳朝可以指:.

查看 後陳朝和陈朝

杜維忠

杜維忠(;)是安南屬明時期的一位官員。 杜維忠本是陳朝的將領,後仕胡朝。1407年,明朝吞併安南之後,杜維忠被任命為化州知府,後改授三江知府。 1409年,後陳朝的簡定帝、重光帝兵分兩路前來討伐,明軍都閉城自守。安南地區的各路豪傑紛紛起兵響應,唯有杜維忠不從,藏匿明朝官員。 1416年,明朝任命梁汝笏、杜維忠為交趾布政使司參政。1427年,黎利在支棱昌江之戰中擊敗了柳昇、沐晟,包圍王通。杜維忠、梁汝笏、陳封等人便歸降後黎朝,被黎利赦免其罪。但翌年他們便糾集黨羽圖謀叛亂,派人前去明朝尋求支持。他們的書信被太原鎮上將黃原懿截獲,黎利將送信者殺死,不欲追究此事。但隨後有同謀者前來告密,其敘述的事情與信中相同。黎利便下詔將杜維忠、梁汝笏、陳封等人誅殺。.

查看 後陳朝和杜維忠

沐晟

沐晟(),字景茂,明朝开国大将沐英次子,沐春弟、沐昂兄,祖籍安徽定遠,明朝军事人物。 沐晟早年继承其兄西平侯爵位。永乐年间,同张辅進攻并佔領安南,改其為交阯。正统年间,率军讨伐麓川叛乱战败,退军后病逝。.

查看 後陳朝和沐晟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Sinosphere)有時稱為東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共同使用漢字、文言文作為書面語之文化圈。日-zh-hans:朝;zh-hant:韓-越大多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語言交流媒介,故漢字文化圈範圍大於漢語圈(Sinophone)。 涵蓋國家包括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王朝朝貢之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中華法系,並發展出相似之文化和價值觀,但與中國保持著相對政治獨立。漢字文化圈所覆蓋地域與現代劃分之東洋地區很大程度重合,包括了中國大陸、澳門、香港、臺灣等漢語地區,古代的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大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等。日本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之「東亜(東洋)世界論(冊封體制論)」,形成了歷史學上之「文化圈」概念模型。 漢字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但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在現代-zh-hans:朝鲜;zh-hant:韓-語、越南語和日本語中,六成以上詞彙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之漢字詞所組成。另外日本假名和越南喃字皆是從漢字衍生之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文字但亦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東洋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曾經使用過漢字。聯合國成立後,中文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

查看 後陳朝和漢字文化圈

明入越

明入越,越南稱之為明與大虞戰爭(),指的是明永樂四年至五年 (公元1406年至1407年) 期間明成祖进攻越南胡朝(大虞國)的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誌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

查看 後陳朝和明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