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归义军

指数 归义军

归义军(在曹议金執掌前張承奉在位时称为金山国)是中國唐朝末年、五代十國直到宋朝初年,以河西地區敦煌为中心的一個政權。 归义军由張議潮反抗吐蕃起兵后所建,一度统治了河西地区十一个州,后来收缩后则主要割据瓜州(今甘肅安西東南)、沙州两州,历经张氏、曹氏两个氏族统治时期。840年,回鹘汗国滅亡,有大批回鹘流落河西走廊。大中二年(848年)張議潮收复瓜沙二州,三年收复甘肃二州,四年收复伊州,咸通二年(861年)收复凉州,“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節度押衙是歸義軍政權的中堅支柱和核心力量。節度使通過押衙,將各個階層的官員都納入歸義軍府的系統中,擴大了歸義軍政權的統治基礎。咸通十一年(870年)九月,回鹘入侵,於西桐海(今敦煌西南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的苏干湖)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所败,咸通十六年(875年)正月,又為张淮深所败。唐末,归义军节度使張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咸平五年(1002),歸義軍再度與甘州回鶻發生戰爭,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曹延禄与其弟曹延瑞被其族子曹宗壽脅迫自杀。曹宗壽掌握了归义军政权。宋朝以羁縻对待,依然以曹宗壽为归义军节度使。归义军也和辽朝开始通使。景德三年(1006年),黑汗王朝滅于闐王國,寺院僧人聞訊,十分恐懼,將文物藏在隱蔽的洞窟中,這就是日後的敦煌遺書。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曹宗壽卒,其子曹賢順即位。天禧四年(1020)和天聖元年(1023),曹賢順曾兩次向宋廷進貢物品。景祐二年(1035年),歸義軍政權為李元昊所滅,第八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賢順以千騎投降西夏。.

44 关系: 宋朝科技寺戶已不存在国家列表于田县于阗伊州 (唐朝)张议潮張淮鼎張淮深張承奉归义军化学年表僕固俊唐朝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唐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六谷部火药索勛甘州回鶻汗國狄银莫高窟西夏述律糯思进奏院状肃州 (隋朝)金山陇右李聖天歸義軍節度使河西河西节度使沙州 (敦煌)沙州归义军沙州回鹘漢字文化圈曹宗壽曹延祿曹延恭曹元德曹元忠曹元深曹議金曹賢順

宋朝科技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960年—1279年)出现了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的活字印刷术诞生於宋朝。虽然宋朝时期已同时掌握指南针、造纸、火药、活字印刷等技术,但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却不一定发生在宋朝,如四大发明之中的印刷术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鉛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世界各地居民的識字率才开始攀升,而中国也在1833年引入此类鉛字活字印刷术,并取代传统的印刷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Needham,第一卷。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中国歷来都拥有先进精巧的机械工程技术。宋朝天文学家苏颂认为他和他同时代人的成功是以古代发明家张衡以及其他早期机械专家的成就为基础的。Needham,第四卷,第二分册,466页。宋朝出现了世界最早的一台“水运”天文钟,此外還有精確繪制並保存至今的石刻《天文图》、《墬理圖》與《帝王紹運圖》,这是继公元前2世纪希腊安提基特拉机械天文钟仪器的又一次改革。活字印刷术的应用能比原来已经广为流传的雕版印刷更好地传播知识。而新的武器,如火药的应用使宋朝能抵抗外来者的侵略,直到13世纪后期才被蒙古族忽必烈击败。 宋朝有部分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世界的伊斯兰黄金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促進了人类的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并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Science in medieval Islam: 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第270頁而原始的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在这地方出现,伊斯兰世界發展出市場經濟及商家資本主義的雛形,一些人稱之為「伊斯蘭資本主義」,其商业资本主义(merchant capitalism)对后世欧洲的商业革命产于巨大影响。Jairus Banaji (2007), "Islam,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Journal Historical Materialism 15 (1), p. 47-74, Brill Publishers.

新!!: 归义军和宋朝科技 · 查看更多 »

寺戶

寺戶又稱佛图户與僧祗戶,是指为佛寺服役的民户。 寺户制起源自北魏,僧祗戶與佛圖戶合稱為寺戶。北魏称佛图户,其来源是罪囚與官奴;北魏沙門統曇曜在《奏置僧祇戶粟》時說:“民犯重罪及官奴以為佛圖戶,以供諸寺掃灑,歲兼營田輸粟。高宗並許之。”一時之間,僧只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凡被配为佛图户者,须执洒扫役和营田役,并向寺院输粟”。唐朝實行均田制,僧尼亦被列为受田对象。唐代敦煌寺院僧人占田现象十分普遍,吐蕃占领河西时,敦煌亦有寺戶,來源則是俘囚與家客、部曲、奴婢等。僧寺、尼寺牧有羊群,有寺戶協助放牧,以提供寺院羊皮、羊毛。归义军政权中后期时寺户由农奴变成“编户”,其地位有所提高。 日本古代亦有寺奴,為寺院占有地從事耕作。.

新!!: 归义军和寺戶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归义军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于田县

于田县(旧作“--阗”,1959年改为“于田”)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所辖的一个县。.

新!!: 归义军和于田县 · 查看更多 »

于阗

于阗(又作于寘),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闐語則屬東伊朗語。尉遲烏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该地遂被伊斯兰化。.

新!!: 归义军和于阗 · 查看更多 »

伊州 (唐朝)

伊州,唐朝设置的州,由隋朝的伊吾郡改置。.

新!!: 归义军和伊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张议潮

张议潮(又作義潮或義朝)(),唐朝沙州敦煌(今甘肃敦煌)人。收復西域十餘州唐朝名將。 安史之乱后,吐蕃乘乱攻占河西、陇右。建中二年(781年)沙州陷于吐蕃。大中二年(848年),当地豪族张议潮率众驱逐吐蕃收复瓜州,沙州等地;並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前往长安。大中四年(850年),张议潮率众收复西州。大中五年(851年),先后收复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肃岷县)等十一州,唐宣宗遂赐诏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同年冬,派遣兄长张议谭献河西十一州图籍入朝,唐置归义军于沙州,他任归义军节度使。 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收复凉州。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敕封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咸通十三年(872年),张议潮在长安逝世。 有后人张定千,宋太宗年间为沙州归义军都头。.

新!!: 归义军和张议潮 · 查看更多 »

張淮鼎

張淮鼎(),唐朝末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儿子。 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官授司徒,留下侄子張淮深处理归义军军务,張淮鼎随同前往。黄巢之乱后,張淮鼎回到敦煌,担任沙州刺史,得到归义军内部实力人物张文彻的支持。大顺元年(890年)二月廿二,張淮深死。一些学者认为,张淮鼎杀死了张淮深,自立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女婿索勋拥立張淮鼎为归义军节度使留后。大顺二年(891年)年底之前,張淮鼎去世,索勋继承归义军节度使。索勋死后,張淮鼎的儿子张承奉继承归义军节度使。.

新!!: 归义军和張淮鼎 · 查看更多 »

張淮深

張淮深(),唐朝末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哥哥张议潭的儿子。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官授司徒,留下侄子張淮深处理归义军军务。張淮深在任期间多次击败甘州回鹘,后世,在敦煌文书中有张淮深变文就是记载张淮深德英勇事迹的。乾符三年(876年),西州回鹘攻陷了张淮深所领的伊州(今新疆哈密),張淮深的势力下降。大顺元年(890年)二月廿二,張淮深死。关于他的死,现无定论。.

新!!: 归义军和張淮深 · 查看更多 »

張承奉

張承奉,唐朝末年至五代初期的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孙子、張淮鼎的儿子。景福元年(892年),张淮鼎死,索勋没有扶立张淮鼎的儿子张承奉,而是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这引起了张议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张氏(索勋的小姨子)的不满,于乾宁元年(894年),派三个儿子杀死索勋,拥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在李氏家族的控制下,得到了唐朝(光化三年八月十四;900年9月10日)和后梁的承认。朱温死后,张承奉自称西汉白衣天子,这时归义军只能控制瓜沙二州,只好向甘州回鹘称臣,张承奉之后,归义军被曹議金所据。.

新!!: 归义军和張承奉 · 查看更多 »

归义军

归义军(在曹议金執掌前張承奉在位时称为金山国)是中國唐朝末年、五代十國直到宋朝初年,以河西地區敦煌为中心的一個政權。 归义军由張議潮反抗吐蕃起兵后所建,一度统治了河西地区十一个州,后来收缩后则主要割据瓜州(今甘肅安西東南)、沙州两州,历经张氏、曹氏两个氏族统治时期。840年,回鹘汗国滅亡,有大批回鹘流落河西走廊。大中二年(848年)張議潮收复瓜沙二州,三年收复甘肃二州,四年收复伊州,咸通二年(861年)收复凉州,“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節度押衙是歸義軍政權的中堅支柱和核心力量。節度使通過押衙,將各個階層的官員都納入歸義軍府的系統中,擴大了歸義軍政權的統治基礎。咸通十一年(870年)九月,回鹘入侵,於西桐海(今敦煌西南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的苏干湖)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所败,咸通十六年(875年)正月,又為张淮深所败。唐末,归义军节度使張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咸平五年(1002),歸義軍再度與甘州回鶻發生戰爭,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曹延禄与其弟曹延瑞被其族子曹宗壽脅迫自杀。曹宗壽掌握了归义军政权。宋朝以羁縻对待,依然以曹宗壽为归义军节度使。归义军也和辽朝开始通使。景德三年(1006年),黑汗王朝滅于闐王國,寺院僧人聞訊,十分恐懼,將文物藏在隱蔽的洞窟中,這就是日後的敦煌遺書。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曹宗壽卒,其子曹賢順即位。天禧四年(1020)和天聖元年(1023),曹賢順曾兩次向宋廷進貢物品。景祐二年(1035年),歸義軍政權為李元昊所滅,第八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賢順以千騎投降西夏。.

新!!: 归义军和归义军 · 查看更多 »

化学年表

化学年表列出了深远地改变人们对化学这门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著作、发现、思想、发明以及实验等。化学作为一门对物质组成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虽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自有文字记载之时,但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化学史是从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开始的。 后来被引入到现代化学中的早期思想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哲学家(例如亚里士多德和德谟克利特)试图使用演绎推理来解释所处的世界,二是炼金术士(例如贾比尔和拉齐)和炼丹家(比如孙思邈和葛洪)试图使用实验方法来延长生命或进行物质的转化,例如用丹炉炼金丹,或将贱金属转化成金。 17世纪时,“演绎”和“实验”两种思想正融合到了一起,这种处于发展中的思想被称为科学方法。随着科学方法的引入,现代化学诞生了。 被称为“中心科学”的化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也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许多化学领域的重大事件对其他领域来说也是关键的发现,如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材料科学,不一而足 。.

新!!: 归义军和化学年表 · 查看更多 »

僕固俊

僕固俊,回鹘西迁的领袖之一,西州回鹘的远祖。 唐朝咸通七年(866年),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上奏唐懿宗,他派遣仆固俊攻克了吐蕃占领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从此回鹘人定居西州,归义军衰落后,西州回鹘建立。.

新!!: 归义军和僕固俊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归义军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唐与吐蕃的战争,又称唐蕃戰爭,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互有胜负,安西四镇三失三复;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其间多次通过会盟划分唐蕃边界。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後,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唐将李晟、韦皋皆重创吐蕃,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杀后,吐蕃於877年分裂崩溃。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新!!: 归义军和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 查看更多 »

唐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归义军和唐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六谷部

六谷部,主要由吐蕃人组成的部落群,又称“六谷蕃众”或“六谷蕃部”,842年吐蕃瓦解后在河西凉州(西凉府,今甘肃武威)逐渐形成,是五代十国和宋朝初年河西吐蕃的主要活动势力。六谷部是凉州附近以阳妃谷为主的六个山谷聚落,因此而得名。.

新!!: 归义军和六谷部 · 查看更多 »

火药

火藥,又名黑火藥,是一種早期的炸藥,直到17世纪中叶都是唯一的化学爆炸物。火药一般由硫磺、木炭和硝石(硝酸鉀)混合而成,其木炭是作为燃料,而硫磺和硝石作为氧化剂。由于火药的燃烧特性和能大量产生气体和热量,火药被广泛用作枪械中的发射药和煙火中的。 学术界一般认为火药发明于7世纪的中国,是中国术士为炼制而得到的副产品。Jack Kelly Gunpowder: Alchemy, Bombards, and Pyrotechnics: The History of the Explosiv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Perseus Books Group: 2005, ISBN 978-0-465-03722-3, ISBN 978-0-465-03722-3: pp.

新!!: 归义军和火药 · 查看更多 »

索勛

索勛(),是唐朝末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女婿。大顺元年(890年)二月廿二,索勋发动政变,杀张义潮的侄子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夫妻和六子 ,拥立张议潮的亲子張淮鼎为归义军节度使。两年后,张淮鼎死,索勋没有扶立张淮鼎的儿子張承奉,而是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这引起了张议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张氏(索勛的小姨子)的不满,于乾宁元年(894年),派三个儿子杀死索勛,拥立張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 有学者认为索勋没有杀张淮深:.

新!!: 归义军和索勛 · 查看更多 »

甘州回鶻汗國

州回鹘,因居住于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回鹘。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河西的回鹘人所建。黄巢之乱后,唐朝名存实亡,归义军丧失对甘州、肃州及其以东地区的控制力,回鹘在甘州建立牙帐。国主自称可汗。1036年,被西夏李元昊吞并,迁入瓜州和青海北部,又称黄头回纥。他們有一名察罕回鶻,即是白回鶻。《宋史·回鶻传》就是记载的甘州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蒙古灭亡西夏後,黄头回纥归附蒙古,成了裕固族的祖先。分秦州回鹘,涼州回鹘,贺兰山回鹘,肅州回鹘,瓜州回鹘,沙州回鹘。.

新!!: 归义军和甘州回鶻汗國 · 查看更多 »

狄银

银,,甘州回鹘国王(权知可汗)。英義可汗仁美之弟。狄银(Tägin)可能是皇太弟的转写,本名不明。.

新!!: 归义军和狄银 · 查看更多 »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12月,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

新!!: 归义军和莫高窟 · 查看更多 »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新!!: 归义军和西夏 · 查看更多 »

述律糯思

述律糯思,述律平五世祖,生约于中晚唐时期,《辽史》称述律氏“本回鹘糯思之後”或“其先回鹘人糯思”,不过述律平本人并不通晓回鹘语,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称述律氏为“本国契丹人也”。述律氏其后被賜姓萧(与审密部的拨里、乙室已萧氏,并称外戚三族),而辽太宗、穆宗、景宗、兴宗、道宗等辽朝五位皇帝的生母述律平、蕭撒葛只、蕭溫、蕭耨斤、萧挞里皆出自述律氏。.

新!!: 归义军和述律糯思 · 查看更多 »

进奏院状

进奏院状是出现于中国唐代的一种原始新闻传播媒介,是目前中国境内有确据可考的年代最早的传播媒介,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最早的报纸的雏形。由于进奏院状的存在,中国目前是世界新闻史学术界公认的最先有报纸的国家。.

新!!: 归义军和进奏院状 · 查看更多 »

肃州 (隋朝)

肃州,隋朝时始置,辖区在今甘肃省境内。今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由此得名。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设置肃州,治所在福禄县(今甘肃省酒泉市)。大业初废,改为酒泉郡。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甘州的福禄县、瓜州的玉门县置设肃州。曾改名酒泉郡。土贡:麸金、野马革、苁蓉、柏脉根。户二千二百三十,口八千四百七十六。有酒泉、威远二守捉城。下领三县:酒泉县、福禄县、玉门县。管理今甘肃省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的地区。 8世纪后期到9世纪中叶肃州归属吐蕃。之后为归义军和甘州回鹘的交界处。11世纪中叶归属西夏。又称蕃和郡。元朝设置肃州路,明朝改为肃州卫。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肃州直隶州。管辖今天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高台县、嘉峪关市。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除肃州,改本州为酒泉县。.

新!!: 归义军和肃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金山

金山可以指:.

新!!: 归义军和金山 · 查看更多 »

陇右

陇右,即陇山之右,亦稱隴西。中国古时正向面南,故“东为左,西为右”,所谓陇右,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以西的地方。今天陇为甘肃的简称,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称霸西戎,甘肃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曾设过陇西国。秦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今陇西县古称襄武,一度为省会。.

新!!: 归义军和陇右 · 查看更多 »

李聖天

尉遲僧烏波(塞語名Viśa' Saṃbhava,汉语名李圣天,),912年至966年间任于阗国王,年号同庆。 他和沙州敦煌归义军曹氏互相通婚,曹议金把次女嫁给李圣天为--,李圣天第三女嫁给曹议金之孙曹延禄为妻。敦煌莫高窟有李圣天画像“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像,还有“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像和“大朝大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受太傅曹延禄姬供养”像。938年,李圣天派检校太尉马继荣为正使,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张再通为副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吴顺规为监使,到开封府进贡后晋皇帝石敬瑭。后晋朝派供奉官张匡邺为鸿胪卿、彰武节度判官高居诲为判官出使于阗,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宋朝建立后,李圣天又遣使到开封府表示祝贺和归属。在李圣天在位时,于阗作为天山南路最大的政权,抵挡住了喀喇汗王朝的攻击。.

新!!: 归义军和李聖天 · 查看更多 »

歸義軍節度使

#重定向 归义军.

新!!: 归义军和歸義軍節度使 · 查看更多 »

河西

河西可以指:.

新!!: 归义军和河西 · 查看更多 »

河西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作为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余势力。.

新!!: 归义军和河西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沙州 (敦煌)

沙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 十六国前凉置沙州,治所在今敦煌,不久废除。之后,西秦、北凉设有沙州,还有南朝册封吐谷浑、阴平国也有沙州名号。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瓜州为西沙州,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改西沙州为沙州,治所在敦煌县。安史之乱后,沙州归吐蕃。唐宣宗后,归义军收复,归义军的治所记载沙州。北宋时,归沙州回鹘和西夏。西夏灭亡废除沙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重设沙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为沙州路。相当于甘肃省瓜州县(安西县)以西。明朝洪武初年废除,永乐初年设沙州卫,正统年间废除。.

新!!: 归义军和沙州 (敦煌) · 查看更多 »

沙州归义军

#重定向 归义军.

新!!: 归义军和沙州归义军 · 查看更多 »

沙州回鹘

沙州回鹘,对中国宋朝时期回鹘化的后期归义军和西夏灭归义军后敦煌的回鹘势力的称呼。 张承奉之后,曹议金建立归义军曹氏政权,除了沙州、瓜州,河西甘州、肃州、西州等都落入回鹘之手,曹议金只好向甘州回鹘称臣,但依然联络中原和于阗,抵御回鹘。974年,其子曹元忠死后,归义军开始回鹘化,被甘州回鹘控制。宋朝史料有时称之为沙州回鹘。1002年,曹宗寿得位后,依靠辽国,排除了甘州回鹘,但归义军的实权在沙州本地的回鹘人手中。1036年,西夏李元昊攻陷沙州、瓜州、肃州。但是之后西夏陷入和北宋的战争,沙州地区回鹘人重新建立政权,和西州回鹘(龟兹回鹘)一起到宋朝朝贡。直到1071年前後,沙州才完全属于西夏统治。.

新!!: 归义军和沙州回鹘 · 查看更多 »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Sinosphere)有時稱為東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共同使用漢字、文言文作為書面語之文化圈。日-zh-hans:朝;zh-hant:韓-越大多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語言交流媒介,故漢字文化圈範圍大於漢語圈(Sinophone)。 涵蓋國家包括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王朝朝貢之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中華法系,並發展出相似之文化和價值觀,但與中國保持著相對政治獨立。漢字文化圈所覆蓋地域與現代劃分之東洋地區很大程度重合,包括了中國大陸、澳門、香港、臺灣等漢語地區,古代的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大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等。日本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之「東亜(東洋)世界論(冊封體制論)」,形成了歷史學上之「文化圈」概念模型。 漢字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但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在現代-zh-hans:朝鲜;zh-hant:韓-語、越南語和日本語中,六成以上詞彙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之漢字詞所組成。另外日本假名和越南喃字皆是從漢字衍生之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文字但亦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東洋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曾經使用過漢字。聯合國成立後,中文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

新!!: 归义军和漢字文化圈 · 查看更多 »

曹宗壽

曹宗壽,北宋时期的第七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祿的族子。曹宗壽逼迫曹延祿自尽,曹宗壽嗣位。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宋朝以羁縻对待,依然以曹宗寿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使持節沙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歸義軍節度使,封譙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曹宗壽把瓜、沙两州各佛寺收藏的经卷文书共约四五万件秘密运送到了沙州(今甘肃敦煌),封存在了莫高窟中。俄罗斯圣彼得堡圖書館藏有石室本《曹宗壽夫婦施經記》。.

新!!: 归义军和曹宗壽 · 查看更多 »

曹延祿

曹延祿,北宋时期的第六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儿子。曹延恭死后,曹延祿嗣位。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四月丁丑,授官檢校太保、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營田押蕃落等使。咸平四年(1001年)正月戊子,宋真宗封曹延祿为譙郡開國公。不久,曹延祿被族子曹宗壽所杀,宋朝以羁縻对待,依然以曹宗壽为归义军节度使。.

新!!: 归义军和曹延祿 · 查看更多 »

曹延恭

曹延恭,北宋时期的第五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侄子。曹元忠死后,曹延恭嗣位。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已累官至檢校太傅、兼中書令,并封譙郡開國公。不久,曹延恭死后,曹元忠的儿子曹延祿嗣位。.

新!!: 归义军和曹延恭 · 查看更多 »

曹元德

曹元德,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二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議金的长子,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二月初一,沙州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卒,贈太師,曹元德襲其位,官拜河西歸義等軍節度、押蕃落等使、檢校司空,天福七年(942年)十二月之后弟弟曹元深嗣位。.

新!!: 归义军和曹元德 · 查看更多 »

曹元忠

曹元忠,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議金的儿子,曹元德、曹元深的弟弟。.

新!!: 归义军和曹元忠 · 查看更多 »

曹元深

曹元深,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議金的长子,曹元德的弟弟。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十二月,曹元深遣使者附-于-闐使以來汴京朝见皇帝石重贵。天福八年(943年)正月庚寅,石重贵加封沙州留後曹元深为檢校太傅、充沙州歸義軍節度使。開運三年(946年),其弟曹元忠接任。.

新!!: 归义军和曹元深 · 查看更多 »

曹議金

曹議金始名曹仁贵,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 曹議金本是沙州(今甘肃敦煌)長史,向后唐遣使朝貢。靈武节度使韓洙推薦,後唐莊宗李存勗乃授曹議金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處置使。曹議金派遣使者到甘州,求娶回鶻可汗女為妻,又將女兒嫁給甘州回鶻可汗。貞明四年(918年),曹仁貴派使者出使後梁,受到封贈。長興二年(931年),曹仁貴號稱“令公”、“拓西大王”。清泰二年(935年),曹仁貴病死,其子曹元德繼位。.

新!!: 归义军和曹議金 · 查看更多 »

曹賢順

曹賢順,北宋时期的第八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壽的儿子。曹宗壽死后,曹賢順嗣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以歸義軍留後曹賢順,為本軍節度使。辽国開泰八年(即宋天禧三年,1019年)正月壬戌,遼聖宗封沙州節度使曹賢順為燉煌郡王。天禧四年(1020年)和天圣元年(1023年),曹贤顺曾两次向宋廷进贡物品,自天圣元年以后曹氏归义军政权从史籍中消失。曹氏政权可能是在天圣六年至景祐四年(1037年)之间被西夏所滅。.

新!!: 归义军和曹賢順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河西政权河西政權金山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