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張永森

指数 張永森

張永森(Ambrose Cheung Wing-sum,),香港律師,現為香港深水埗區議會美孚北選區區議員兼深水埗區議會主席。由1982年一直擔任深水埗區議員至今。.

32 关系: 市政局 (香港)市政局功能界別張姓第一屆香港立法會美孚中美孚北華景山莊西九新動力香港2009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香港2016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香港區議會香港之最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陳琬琛東美深水埗區深水埗區議會198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88年香港區議會選舉199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1995年香港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市政局 (香港)

市政局(英文:Urban Council,縮寫:UC, UrbCo)是香港政府為香港市區(即香港島和九龍)提供食物衞生、清潔街道、文娛康樂設施及管理食肆等市政服務的法定機構,前身是潔淨局(Sanitary Board)的市政局於1883年成立,是開埠以來有記載的香港歷史上最早有民選議員的議會,於1999年被董建華解散前為香港三級議會的一部份(第一級為全港性的立法會、第二級為區域性的市政局/區域市政局、第三級為地區性的區議會),執行部門為市政總署,自1883年成立至1999年解散,市政局歷時116年。 1960年至1986年市政局也為新界提供服務,直至區域市政局成立。市政總署署長同時擔當市政局行政總裁。1999年市政局被董建華以推行「市政服務改革」被解散。.

新!!: 張永森和市政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市政局功能界別

市政局功能界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之一,前身為1985年設立的「市政局」選舉團,至1991年「市政局」被歸類為功能組別,選民包括市政局全體議員。隨著市政局與區域市政局於1999年12月31日後解散,兩局代表議席於2000年1月1日起短暫懸空,並於同年選舉由區議會功能界別及飲食界功能界別取代。.

新!!: 張永森和市政局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新!!: 張永森和張姓 · 查看更多 »

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第一屆立法會於1998年5月24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地區直選20名、功能團體30名、選舉委員會10名,任期兩年,由1998年7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

新!!: 張永森和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美孚中

美孚中是香港深水埗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F14,前稱荔灣,區議員為公民黨成員伍月蘭。.

新!!: 張永森和美孚中 · 查看更多 »

美孚北

美孚北是香港深水埗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F15,前稱清荔,區議員為張永森。.

新!!: 張永森和美孚北 · 查看更多 »

華景山莊

華景山莊(Wonderland Villas),為新界西區大型私人屋苑之一,是香港政府於1980年開發大窩山其中一項發展項目之一(其餘則為華員邨,海峰花園及迦密愛禮信中學),由恒基兆業與新鴻基地產合作發展,並由美國著名建築師John Portman 擔任設計建築師及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擔任項目建築師。 華景山莊共設22座,1,502多個住宅單位,面積由434平方呎至2,000餘平方呎不等,實用面積更達80%。華景山莊在1984年建成。第1A至17座較先建成,最後第21座則於1989年入伙。.

新!!: 張永森和華景山莊 · 查看更多 »

西九新動力

西九新動力(Kowloon West New Dynamic,是香港一個由梁美芬在2008年3月16日所召集成立的地區團體,主要由包括九龍西的深水埗、九龍城及油尖旺區議員的成員及地區顧問所組成。 主要關注九龍西的問題,包括環保、交通、醫療、規劃等的民生問題,2008年主席梁美芬、副主席梁偉權及林家輝組成了一張獨立名單參加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成員之一的莊永燦則由於尋求與梁美芬合組名單不果而自行參選爭奪議席,結果梁美芬奪得九龍西選區最後一席當選為立法會議員。外界普遍認為梁美芬背後有中聯辦的鼎力支持,故西九新動力被普遍視為建制派。 曾經有傳梁美芬想撮合其立法會組織專業會議與西九新動力結成政黨,不過並無下文,後來到2012年立法會選舉後,專業會議與經濟動力等人組成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不少西九新動力的成員亦逐步跟隨梁美芬加入經民聯,可算是落實了當年的建議。.

新!!: 張永森和西九新動力 · 查看更多 »

香港2009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香港2009年授勳名單,2009年7月1日於憲報刊登,共有444人授勳及嘉獎,這是香港回歸以來第12份授勳名單。授勳典禮於10月17日在禮賓府舉行。.

新!!: 張永森和香港2009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 查看更多 »

香港2016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香港2016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2016年7月1日於憲報刊登,共有310人獲頒授勳銜及作出嘉獎,這是香港主權移交以來第19份授勳名單。 此外,政府亦於9月15日宣佈再向29名曾於淘大工業村及昌發工廠大廈火警中執行滅火及救援行動的消防處人員頒授勳銜及作出嘉獎,因此本年共有339人獲頒授勳銜及作出嘉獎。勳銜頒授典禮於10月29日在禮賓府舉行。.

新!!: 張永森和香港2016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 查看更多 »

香港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簡稱區會)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現時香港18區各有其所屬的區議會,合共458名區議員,每屆區議會任期4年。 區議會在香港政治架構中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並無法定權力,尤其不具有現代議會最重要的兩項權力:立法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相關權力由立法會行使。香港並沒有區域性的法律及稅收,只有在立法會個別授權下才有部分立法權。現時建制派於全港十八區區議會佔有優勢,並佔有全部十八個區議會主席席位及十七個副主席席位。 香港的地區政策為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香港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一個區議員的月薪有約三萬一千港元,連同實報實銷營運開支津貼標準,每月可動用的資金約七萬港元(以上兩個金額皆為2018年的數字)。.

新!!: 張永森和香港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之最

香港之最是指香港在某一些方面最頂尖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香港之最。.

新!!: 張永森和香港之最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立法會由選舉產生,除第一屆任期為兩年外,每屆任期四年。 以下列出所有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的人士。 以下的歷史紀錄包括任期1997年1月25日至1998年6月30日設立的臨時立法會和1998年7月1日後設立的香港立法會,不包括過往英治香港時期的立法局。.

新!!: 張永森和香港立法會議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陳琬琛

陳琬琛(Sumly Chan Yuen-sum,),香港公民黨新界西支部主席,擔任荃灣區民選區議員超過三十年,任期之長僅次於深水埗區議員張永森,亦是前區域市政局議員,正職是一名註冊社工。陳琬琛自1985年起在梨木樹邨任荃灣區議員,並且由2016年起再次擔任公民黨新界西支部主席。.

新!!: 張永森和陳琬琛 · 查看更多 »

東美

東美是香港黃大仙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H09,區議員為民協主席施德來。.

新!!: 張永森和東美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區

深水埗區(Sham Shu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行政區之一,位處九龍西北。北面以琵琶山、尖山(以尖山隧道九龍出入口)和筆架山與沙田區為界,南以界限街與油尖旺區為界,西面以昂船洲新填海區及西北面以呈祥道和荔景山路與葵青區為界、東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與九龍城區接壤。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深水埗區的人口有405,869人,面積約948公頃。.

新!!: 張永森和深水埗區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區議會

深水埗區議會是香港18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九龍深水埗區的事務。該區共有23名議員。地址是九龍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4字樓。 深水埗區議會曾是泛民主派的重鎮,因該區為泛民政黨民協的根據地。早在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民協於21席中,取得過半數的11席,得以控制深水埗區議會,而民協一直在深水埗擔任區議會主席的職務。在2007年,在泛民主派選舉失利下,民協及民主黨仍然合共取得僅半數的議席,使建制派未能完全控制深水埗區議會。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以一席之差,未能控制區議會。.

新!!: 張永森和深水埗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198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198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於1985年3月7日舉行,本屆選舉是香港區議會的第二屆選舉,因為在1982年舉行的選舉是分別在三月及九月在新界區及港九進行,而市政議會選舉亦因為新界地域及港九之不同而非同時進行,故此是次選舉是香港首次不分區域的統一選舉。 區議會的數目由1982年時的18個增至19個,原因是荃灣區議會被劃分為荃灣及葵青兩個區議會。民選區議員的總數也增加至237名,委任議員的數目則維持不變,仍為132名,而政府官員在這次選舉後不再出任區議員。另一項變化是在這次選舉後,各區議會的主席由議員自行推選產生,不像過往般由政務專員擔任。此外,隨著政府發展代議政制的安排,19個區議會的議員分別組成10個選舉團,每個選舉團推選出1名代表進入立法局。.

新!!: 張永森和198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是香港殖民地時代,首次舉行立法局的間接選舉,正式開始了香港的代議政制。事緣香港政府於1984年7月18日發表的一份有關香港政治制度的諮詢文件——《代議政制綠皮書》。這份文件被視為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制改革的開始。這次選舉其中24名議員分別由選舉團和功能組別選出,每類各選12名。選舉團的成員,包括所有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及區議會的議員。其餘議席透過港督委任而產生。官守議員共有11名,港督、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均為當然官守議員。而港督更兼任議員及主席。 本屆立法局選舉在1985年9月26日舉行。選舉團的總登記選民為433人,投票率為99%;功能組別的總登記選民為46,645人,投票率為57.6%。.

新!!: 張永森和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88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1988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於1988年3月10日舉行。 本屆選舉是區議會的第三屆選舉,情況和第二屆選舉大致相同。民選議席的總數略增,共264席,委任議席亦稍增至141席,即兩者仍保持在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的大致比例。此外,新界的9個區議會還包括共27名由各鄉事委員會主席出任的當然議員。 本屆區議會選舉宣傳歌曲為《這區這裡》,由張學友主唱。.

新!!: 張永森和1988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199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於1991年3月3日舉行。 本屆選舉是區議會的第四屆選舉,區議會議席共441席,分別包括民選議席274席、委任議席140席及當然議員27席。今屆區議會選舉取消了全部由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議員出任共30個當然議席。民選議席與委任議席比例為6:4。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區議會選舉宣傳歌曲《前途在你手裡》是歌星關正傑引退前的最後一首公開作品。.

新!!: 張永森和199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於1994年9月18日舉行。 本屆選舉是區議會的第五屆選舉,根據香港總督彭定康所提出的政制改革方案,本屆區議會選舉有如下五項與前不同的變化。一為區議會所有委任議席全部取消,因而本屆區議會選舉的民選議席大幅增加至346個,另新界區的區議會仍保留27個新界區區議會當然議席,由各鄉事委員會的主席出任;二為所有選區都劃一為單議席選區,一個選區只產生一名區議員;三為合資格選民的投票年齡由21歲降至18歲;四為區議會的總數由原來的19個減為18個,原有的旺角及油尖兩區合併為油尖旺區議會,這是因應人口的變化而作的改動;五為所有當選的區議員會組成一個選舉團,推選10位人士出任立法局議員。另在今次選舉期間,港同盟和匯點合併為民主黨,但民主黨在1994年10月區議會選舉後才成立,下表中屬於民主黨的候選人在選舉時實際由仍然運作的港同盟和匯點聯合推薦參選。.

新!!: 張永森和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5年香港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

1995年香港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於1995年3月5日舉行。 1995年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的安排跟上一屆大有不同,自兩局成立而來便有的委任議席,因彭定康制定的政改方案全部取消,改以民選議席取代。 市政局設有32個民選議席及由市區9個區議會推選的代表擔任。而區域市政局則由27個民選議席,新界區9個區議會推選的代表以及新界鄉議局主席和兩名副主席一共3位當然議員組成。民選議席以單議席單票制產生,區議會代表則以有關區議員一人一票互選產生。 多名現任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議員決定不角逐連任。其中由1952年已擔任議員,最深資歷的73歲貝納祺指市政局日益政治化令他心灰意冷。第二資歷最深的杜葉錫恩則決定與民主黨明星司徒華於觀塘北交鋒而敗北。共有21名合共210年的議會經驗的市政局議員放棄或角逐連任失敗而下車。.

新!!: 張永森和1995年香港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在1998年5月24日正式舉行。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首屆立法會選舉。首屆立法會選舉選出了共60名議員,分別是由以下三種選舉方式產生出來:五個地方選區(20名),選舉委員會(10名),和28個功能界別團體(30名)。 首屆立法會地區選舉的投票率為53.29%(共1,489,705人),選舉委員會的投票率為98.75%(共790人),而功能界別選舉的投票率則為63.50%(共77,813人)。   第一屆立法會和之後的不同之處是,這屆立法會的任期為兩年,而之後的都為四年。第一屆立法會任期由1998年7月1日至2000年9月30日。.

新!!: 張永森和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1998年5月24日舉行,本條目為是次選舉的詳盡結果。.

新!!: 張永森和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 · 查看更多 »

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於1999年11月28日舉行後,已完成點票工作並公佈結果。.

新!!: 張永森和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 查看更多 »

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03年11月23日舉行,本條目為是次選舉的詳盡結果。.

新!!: 張永森和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 查看更多 »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07年11月18日舉行,本條目為是次選舉的詳盡結果。.

新!!: 張永森和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 查看更多 »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香港回歸後的第四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1年11月6日舉行。是次選舉重選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12個民選議席。當選的區議會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新!!: 張永森和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1年11月6日舉行,本條目為是次選舉的詳盡結果。 有關整體結果,請參見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選舉結果。 有關選舉統計,請參見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選後統計。.

新!!: 張永森和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 查看更多 »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15年區議會選舉是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第五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5年11月22日舉行。 是次選舉將會選出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31個民選議席本次選舉起,新一屆區議會將不再設有委任議員。連同27個當然議員,合共458個議席。當選的區議會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新!!: 張永森和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5年11月22日舉行,本條目為是次選舉的詳盡結果。.

新!!: 張永森和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