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張文儀

指数 張文儀

張文儀(),中華民國(台灣)企業家及政治人物,曾代表中國國民黨當選為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 張文儀在1997年2月擔任順大裕公司董事長期間,涉嫌與廣三集團總裁曾正仁違法炒作股票及進行內線交易,被法務部調查局台中市調查站移送法辦,1999年11月被依違反《證券交易法》起訴,2004年9月被台中高分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定案。但張文儀在判刑前潛逃出境,在同年12月31日被台中地檢署發布通緝。2007年8月初在澳門機場被補,解送返台歸案。 2009年7月30日,張文儀被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依違反《證券交易法》等罪,判刑六年、褫奪公權三年定讞。.

8 关系: 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達芙妮國際臺中市立清水高級中等學校臺灣地方派系曾正仁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任期從1999年2月1日至2002年1月31日。.

新!!: 張文儀和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 查看更多 »

達芙妮國際

達芙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APHNE)是一家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女鞋類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員工人數多達24000名。該集團專長為原設備製造商(OEM)及品牌業務經營商。.

新!!: 張文儀和達芙妮國際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立清水高級中等學校

臺中市立清水高級中等學校‎(英文:Taichung Minicipal Cingshuei Senior High School),簡稱清水高中、清中、清高,位於臺灣臺中市清水區,最初為臺中縣立清水初級中學。.

新!!: 張文儀和臺中市立清水高級中等學校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方派系

臺灣地方派系主要指中華民國臺灣各縣市或鄉鎮市等次級行政區的政治派系。因族群、宗族、地域等關係,牽涉血緣或利益的共同意識,使得外人難以在當地政治環境立足、競爭、共享資源的緊密團體。一般而言,地方政治派系在一級行政區(縣市)或更上層選舉中的影響力漸被政黨政治所取代而式微,但各級民意代表的產生仍一定程度受到地方政治派系的掌控。.

新!!: 張文儀和臺灣地方派系 · 查看更多 »

曾正仁

曾正仁(),生於台灣台中縣(今台中市)人,中國國民黨籍,為前廣三建設機構(通稱廣三集團)總裁,因為涉嫌掏空案,遭到通緝,目前潛逃至中國上海。.

新!!: 張文儀和曾正仁 · 查看更多 »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於1992年12月19日舉行,選出第二屆立法委員共計161席,包含119席區域立法委員、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30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和6席僑選立法委員。此次選舉也是在1948年舉行的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後,中華民國首次的國會議員全面改選,因此本屆選舉又被稱為全民改選、國會全面改選等。 由於立法院在臺灣政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朝野14個政黨共推出403位候選人,角逐161席立法委員,競爭非常激烈。選舉結果,國民黨以過半票數獲得102席,而民進黨得票率則首次超過三成,並獲將近立法院總席次三分之一的51席。另外,中華社會民主黨獲1席,無黨籍人士獲7席,其餘參選之政黨未取得席次。然而,國民黨在臺北市、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挫敗。 本次選舉並發生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作票遭判處有期徒刑的歷史紀錄。.

新!!: 張文儀和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於1995年12月2日舉行,選出第三屆立法委員共計164席,包含122席區域立法委員、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30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和6席僑選立法委員。在此次選舉中,區域立法委員應選名額較上屆增加3名,而原住民、全國不分區及僑選立法委員名額則未有改變。 由於此次選舉具有1996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並且直接影響到各政黨間的權力重新分配,因此朝野主要政治勢力皆全力投入,共推出397位候選人,角逐164席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國民黨以四成六的票數獲得85席,較上屆的103席大幅下滑,為歷屆選舉的最低點。民進黨則以大約三分之一的票數獲得54席,與上屆相比,略有成長。成立僅兩年的新黨成為此次選舉的最大贏家,一舉獲得21席,席次大幅成長。另外,無黨籍人士獲4席,其餘參選之政黨則未取得席次。 ,洪永泰 此次選舉也象徵國民黨在新黨出走後,政治資源持續流失。民進黨雖然在席次上有小幅成長,並且在臺北市、基隆市、宜蘭縣及南投縣超越國民黨的得票率,但在政黨發展上也面臨了許多的瓶頸。而新黨的快速成長,則使其成為當時臺灣政壇內,在兩大黨之外的「關鍵少數」。此次選舉結果亦反映了臺灣政治局勢由兩黨制體系,正式的布入國、民、新三黨鼎立的時代。.

新!!: 張文儀和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與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及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選舉,同時於於1998年12月5日舉行投票。本屆選舉選出第四屆立法委員共計225席,包括168名區域立委、8名原住民立委、41名不分區立委和8名僑選立委。其中區域立法委員應選名額較上屆增加46名、原住民立法委員增加2名、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增加11名、而僑選立法委員名額則增加2名。 由於本屆選舉具有2000年總統大選前哨戰的重大意義,並且直接影響到各政黨間的權力重新分配,因此朝野主要政治勢力皆全力投入,8個政黨共推出共推出498位候選人,角逐225席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以四成六的票數獲得123席,較上屆選舉略有增加。民主進步黨以大約三成的票數獲得70席,成長有限,得票率有所下滑。新黨則自上屆選舉大幅下滑至11席。新成立的民主聯盟則獲得4席,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3席,建國黨、新國家連線各1席。另外,無黨籍人士獲12席,其餘參選之政黨則未取得席次。 本屆選舉象徵中國國民黨自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敗選後,得以止跌回升。民主進步黨未有重大突破,但在臺北市北區、高雄市南區超越國民黨的得票率。新黨則在內鬨的陰影下,政治地位迅速下滑。雖然民主聯盟、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建國黨、新國家連線等新成立政黨發展空間有限,但民主聯盟在臺東縣超越國民新三黨、位居各政黨之首,金門縣則由無黨籍人士攻下。.

新!!: 張文儀和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